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加强庐山玖合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资产管理,明确资产管理责任,确保资产管理的完整性,现就资产管理责任约定如下:
一、资产管理的原则:
“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财务部为公司资产管理的统一归口部门。公司总经理为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使用部门第一负责人为部门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二、资产管理相关制度
1、《财务管理运营手册》。
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
1、新入职的部门第一负责人离任职,由财务部牵头,进行资产书面交接,分清责任。如有人员变动,财务部不进行盘点,责任在财务部,财务部要求盘点,使用部门不配合,责任在使用部门。不盘点交接,不进行工资结算和绩效工资返还。
2、每月、每季、每半年度、年度固定时间的盘点工作,由财务部牵头,使用部门配合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商品、吧台、二级仓库、物料用品进行盘点,计算时定额损耗率,超出标准的,由第一责任人的计算责任承担金额,在每月工资中代扣,并进行盘点数量的更新。
3、自行离职的第一负责人,由财务部和使用部门共同进行盘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处理,并及时更新资产盘点表。
4、资产如有报损或坏账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办理书面审批手续,并且及时更新账务。
6、如有部门员工人为原因损坏,盗窃等,按资产管理要求的金额赔偿损失。
7、部门之间调拨资产,也应办理资产调拨手续,得到审批后,及时到财务办理账务调拨手续。
8、业务经理、营销部门负责人,还需对应收账款担保情况进行清理,不结清担保金额不进行工资结算,并且对担保金额承担连续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四、以上作为公司与使用部门资产管理约定,本责任书一式两份。
甲方(公司盖章): 乙方(使用部门负责人):
日期:日期:
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书21、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2000元,使用1年以上的物资设备;项目部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财务部负责金额管理,综合部负责实物管理,确保帐物相符,管理规范。
2、各部门对使用中的固定资产要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保管、维护,使设备性能始终保持良好状态;人为原因造成损坏或丢失,视情节轻重和设备价值,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
3、购置固定资产需由各部门向综合办公室提交购置计划,经党政会签后,综合部负责采购。
演进与变迁
大约在5年前,资产管理还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畴以内。
当时,资产管理软件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和跟踪企业的物理资产,包括硬件及部分软件的配置情况、使用者归属等信息,这些数据通过简单的机械化操作或纯手工方式导入到一个类似Excel表格的资产清单中,以方便用户查看。
那时候,不少主流的网络管理套件通常都具有资产管理模块,而由于此类产品功能单一(实质上就是一个小型数据库),不少企业选择自行开发这样的软件。
应用的低门槛并没能带动资产管理的大众化。
由于缺乏对资产信息的实时追踪、属性标记、多样化展现及变更管理等能力,资产管理一直处在深井之中,与企业业务的隔阂久久不能弥补,这使它长期“游离”于企业IT管理平台的核心以外。
“潮落之后是潮起”。在IT管理方法改进、法规遵从、财务管理、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资产管理迅速从边缘“游向”主流。
如今,资产管理软件的工作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硬件资产信息跟踪,它可以在物理资产库的基础上,集成来自ERP、CRM等应用系统的信息,同时发现和更新合同、许可证、软件计费等与业务相关的资产数据。
除了技术的演进外,资产管理在IT管理领域内的地位也不断提升。随着ITIL等最佳实践框架被广泛地运用到IT服务质量控制体系,资产管理已经成为支撑IT运营的一个关键组件。
同时,IT架构的调整又给资产管理带来新一轮利好。在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IT管理新核心的地位得以确立后,资产管理与服务管理、配置管理、策略管理一起,成为紧紧包裹CMDB内核的关键模块。
然而,初现的曙光仍不能照彻整个资产管理领域。
对很多企业来说,它仍然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资产发现与跟踪、业务关联等特性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而由于资产管理项目的执行将牵动财务、行政等非IT部门的流程调整,它将比其他项目遭遇更多来自企业固有组织结构的阻力。刚刚跃上潮头的资产管理注定要经历一段艰辛的破冰之旅。
殊途同归
在挣脱传统资产库桎梏的征途中,资产管理技术革新的风云早已几番变幻。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IT资产,实现对IT基础设施复杂和动态信息的实时跟踪,众多软件企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智慧进行领域内的技术创新。
其中,重量级的国际软件巨头仍然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在BMC、CA、惠普最新的系统管理产品架构中,资产管理居于接近核心的显要位置。
以BMC为例,在其著名的实现BSM(业务服务管理)的8条RTV(成就价值之道)路径中,资产管理与发现位居其一。
从RTV的体系结构上看,资产管理与变更管理、能力管理、服务水平管理(SLA)以及服务台构成了一个围绕CMDB的闭环。
产品方面,BMC的Remedy Asset Management承诺在IT资产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跟踪和管理IT资产及其不断变化的配置关系,并且将不同来源的资产信息集成到统一的视图之中。
2006年,惠普软件刷新了OpenView产品架构。
在最新的三层结构中,资产管理被归入IT流程自动化的中间层,成为支撑业务变化管理的技术之一。资产管理的潜在价值一直为惠普所关注。
在2005年,惠普软件更是花费4.25亿美元巨资收购Peregrine,以增强其在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实力。
据悉,惠普软件针对Peregrine与帮助台、配置管理等对象的整合工作已经启动,Peregrine的资产管理性能将被“消化”到Openview的其他产品之中。
与BMC和惠普相比,CA则强调对资产管理的全面性。
在CA的产品家族中,有5~6个软件具有资产管理能力,其中包括主打产品Unicenter Asset Management,以及实现软件分发、远程控制、补丁管理、桌面DNA管理、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产品。
四大系统管理软件厂商联手推动的技术革新中,IBM的套路与众不同。
除推出Tivoli License Manager等单品外,IBM在资产管理方面一直没有明显的动作,技术收购和主动的技术储备迟迟没有发生。
不过,IBM也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个性化需求特征强烈的应用,IBM更愿意把这部分工作交给不同地域的合作伙伴来操作。
目前中联集团等公司基于Tivoli平台开发出面向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并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服务交付。
在被大公司一致看好的同时,资产管理也成为中小软件企业的掘金良地。
Altiris、蓝代斯克、MRO Software、Novell、Provance等公司相继推出了资产管理套件。
相比大公司的产品,这些专用型产品的特点是,通用性和灵活度更强,功能挖掘更加深入,但集成与扩展能力相对薄弱。
虽然方向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无论勾画的技术蓝图如何,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实现对IT资产完整生命周期的管理。
目前,软件对IT资产的控制能力已经足够强大,能够实时管理企业中有形(PC、笔记本电脑、网络设备、软件等)和无形(租用服务、许可证、服务合同等)的IT资产,很多产品还兼具有和无的资产清单功能,以方便用户针对自身网络情况做出选择。而专门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软件也已面世。
等待交锋
在资产管理的垂直市场,真正的交锋远未开始。
或许可以这样形容,这个游戏的所有参与者都处在摸索阶段。
最近两年间,各个软件厂商的资产管理套件都发生了很多改变,其中主要与管理范围和业务关联性相关。资产管理正在为适应新的IT管理框架和SOA这样的新技术进行自我调整。
在等待应用需求“融化”的过程中,软件厂商们更愿意潜心磨砺技术,而不是为“蛋糕的一角”拼个你死我活。
暂时平静的湖面下,暗流涌动。为了迎接明日之战,软件厂商们都希望早早练就克敌制胜的“绝招儿”。
BMC强调,要通过对清单、存储、展现、请求、处理等环节的串联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资产表达;
蓝代斯克则认为自身的优势在于其产品与不同管理平台或工具的集成能力,以及完整的前端资产信息收集功能;
惠普表示,将通过技术演进把资产管理从混乱、被动(资产跟踪)、主动(费用控制)、服务(流程自动化),最终引向价值(资产优化)阶段。
虽然还没有给出清晰的资产管理路线图,IBM却对这一应用的载体―Tivoli管理平台做出了最大的改变。
2005年,Tivoli告别了原先“臃肿”的架构,新的Tivoli 6.2版本努力尝试塑造“简单易用,界面友好”的新形象。
这是一场未见硝烟却又不断升级的暗战。
虽然格局仍不明朗,但众多软件厂商却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找决胜千里的定数。
在此过程中,“资产管理与CMDB的关联关系”成了众多厂商共同的着力点。
“资产管理数据最终将汇集到CMDB中,成为数据中心核心信息库的一部分”,这一技术构想已经被普遍认同。
软件厂商认为,资产管理套件或模块将为CMDB收集系统的扩展信息,并将精炼后的管理数据“写入”记录着不同信息库间配置和变更关系的CMDB。
因此,资产管理信息库与CMDB间存在着一定比例的重叠,也有所差异。而为了让资产信息库中的数据能够更顺畅地流入CMDB,众多软件厂商已经在整体技术策略中考虑了两者的衔接问题。
作为一个扎根资产管理的软件厂商,LANDesk似乎更希望资产管理与CMDB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比其他产品,蓝代斯克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前端收集能力,以及能够与不同的CMDB做集成。
特别是在收购了业务流程管理厂商NewRoad后,蓝代斯克开发自己的CMDB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在IT的疆界之外,资产管理依然面临融合的问题。
今年刚刚被Infor公司收购的DataStream将自己定义为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厂商。
除IT设备外,DataStream将更多的精力投向非IT类的生产型资产管理。
(一)财务管理职能不足。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对会计的培养不是太上心,导致会计人员只能被动的处理一些日常基本事务,并且在资产维护上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极易产生权责不明,这就会导致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只重视核算的数字没有重视财务的管理,企业应该培养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这样在企业的管理核心问题上就会有更显著的效果。
(二)无形财产的核算。很多企业的无形财产核算范围过小,企业对于无形财产了解过少。我国现有的无形财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而国外的一些所包括的无形财产就有很多,包括:制造合同、因特网域名、非竞争协议等。国外企业的无形财产就要比国内多很多,这也进一步导致国内无形财产的核算偏于落后。
二、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1)现在的企业在资产管理上管理的意识需要提高,对于购置、使用和财务部门应该实行责任制,进行分级管理和实行。对于丢失和损坏的企业资产,查清原因后要严肃的处理相关的负责人,要做到奖罚分明,企业还要对相关人员定期的进行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宣传,使企业对资产得到好的管理。(2)企业要对相关部门有一些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从而使员工更加的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同时也要指定专人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监督,对于使用不当或者未使用的资产要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于要报废清理的固定资产也要及时通知财务。(3)要加强对企业职权的管理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应相互监督,杜绝企业内的员工,相互串通,的现象发生。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也要进行审计,能提出客观公正地建议。要做到内部监督和控制两手抓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4)优化系统,控制采购。首先要对购置、使用、维修、闲置、报废进行系统的优化,固定资产的购置需要设定相关部门实施,先是让每个部门对于需要购置的设备进行填表,然后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了之后才能由相关人员进行采购。对于购置的设备或物品如果只是短时间的使用,可以进行租用,这样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而对于报废的物品,要最大利益化。使企业资产管理的工作得到强化。
(二)实现预算管理系统化。(1)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必须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并且进行企业的资源分析。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计划,以此为基础发展后期的各项预算,这样可以使各期的预算能够有效衔接,避免盲目预算、透支所带来的弊端。同时企业要考虑每个季度企业的市场资源和市场变化,来调整下一季度预算指标,特别是涉及到合同的要明确收款方式,防止收款时挂账现象的出现。(2)财务人员应该按照《会计法》和《预算法》的规定来实行,有效地控制超支项目经费的出现,并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最大化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按照任务的轻重来安排支出,预算经过批准必须执行,不能随便篡改,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三)增加设备使用效率的管理。随着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变化和丰富。企业的生产环境和设备将会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和保障。企业的设备资产包括了建立设备信息库、设备运行过程的技术、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设备的采购等。对闲置的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市场调研进行经济技术论证,花较少的资金,改造原有的闲置设备,使其增加新的功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达到以少量的增量激活大量的存量的目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设备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三、结语
关键词:资产:预算管理:途径
推行资产实行预管理,其实质就是要求各级部门在核算管理存量资产时,也要像管理预算经费那样,实行动态管理,即对整个存量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进行预算控制,全程管理,增加、处置资产一律要先申请预算再增减。对资产实行预算式动态管理,这在全国都是一个新课题。其具体操作是摆在所有资产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推行资产预算管理对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对资产实行预算管理,是当前国家、军队资产管理现状的客观要求,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管好、用好资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控制资产的重复购建
对资产实行预算管理的核心是:没有通过编制预算方案并经财务审核批准的资产项目,事业单位不能购建。这就要求想购建存量资产的单位,要预先编制项目申报计划,待同级党委、上财务同意后方可实施:严格按预算购置资产,超过预算的不能购买;以前已经有的资产在未报废之前不能重复购建。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后,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经费出口,预防资产重复购建的现象发生。
(二)有利于发挥闲置资产的作用,节省开支
大部门单位购建资产。一般要先入库上账后,慢慢使用,尤其像营房、军训部门方面的一些耐用品,换一次用几个月甚至几年,库里必须有备用货,当存在库里的资产没有使用时就闲置了。实行预算管理后。各项资产的闲置情况在账面上一目了然。没有用完就不能新购。这样就能有效地发挥已有资产的作用,有利于节省开支。
(三)有利于控制资产流失,杜绝浪费,充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资产实行预算管理后,购进、处置不仅要经预算批准。而且都应有登记,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管经费出口、不管资产去向、谁用都可以的怪现象出现了。预算管理后,谁领用谁签字,用后再归还,不能再利用的要申请处置报废,并且要有报废产品的残值收入入账,做到账、物相符。这必将有效地控制单位资产流失,杜绝浪费,从而充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当前存量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单位的资产应该说大都为单位建设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
(一)资产的增加与处置没有标准和预算限制
现在各级部门增加资产没有标准限制。想添加什么资产相当随意。其客观原因是,上级或本级财务或本级党委没有明确各级各部门资产的标准限制:另外资产的处置不经财务评估。相当随意,导致资产的流失。
(二)重购建,轻管理
很多单位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购建资产时“一支了之”的情况,即钱花出去了,经费账上也记录了,但资产发挥的作用如何,却无人管了。由于没有经过预算审核把关,甚至有的新构建资产也闲置起来了。造成经费的极大浪费。
(三)缺少计划性,存在重复购建的问题
由于未实行预算管理,有许多单位存在只购入不入账的情况。当单位换领导后,由于不了解情况,又去购买同样的物品,使单位的经费没有花在应该花的项目上,造成重复构建、盲目性的资金浪费。
(四)存在资产闲置、流失的问题
由于不是预算管理,许多单位对资产的购建没有计划性。资产增加的随意性很大。这不仅给军队资产造成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
三、创建资产预算管理体系,努力提高资产的保障力
任何管理,都需要一些有效的办法,才能管出好的效果来。对资产实行预算管理,这是我国自有资产管理规章以来一个开创性的新举措。但要真正实行起来,对于各级资产管理部门而言,这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与用“货币”计价的经费核算管理相比,量大,种类繁多、麻烦也多。因此,要想对资产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必须建立一套适应资产预算管理的方法体系。
(一)建立适应资产预算管理的运行机制是提高资产保障力的体制保障
管理是人在进行,而人又需要在一种有效的机制里才能施展管理才华。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必须是从上到下机制运转正常,各单位的管理人员才可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购建后,不需计提折旧,即不要求收回投资,需要购建时,向上级申请拨款或单位自筹就可以了,购建完毕,交付使用。这项任务就完成了。不像企业那样,要进行折旧、维护与收回投资的管理。所以,要是上级拨款单位或本级主管领导不督促记账,所购建项目也就自然是“一支了之”了。
为此。应实行上级监管与本级自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上级监管部门看,一是要定期检查与经费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情况;二是对上级拨款购建的资产,应实施定期呈报制度,要求受款单位要定期上报所构建资产的变动情况,日常管理以本级财务为主,以此督促受款单位对所购建的资产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的核算管理。对本级自筹购建的资产项目,由本级财务负责,本级主管领导督促管理,以预防管理盲区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资产的流失。
(二)将资产的管理完全纳入财务预算管理的范畴是提高资产保障力的经济保障
开支经费报预算,大家都习惯了。而购建存量资产项目,要求编报预算。很多资产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都不适应。但为了向资产要保障力,不适应也得努力去做。凡是未编报预算的资产购建项目,除有非常特殊的需要外。应一律不拨给经费,以确保项目建设与经费划拨审批的严肃性,克服资产购建的随意性,从而提高经费使用的有效性,
(三)建立资产经费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提高资产保障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资产大最的管理工作在基层,而经费管理权在财务,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后,事业部门、基层所能记的就是资产。可实际情况是,资产使用部门却没人登记资产的变动情况。因为事业部门、基层没有构建起适应资产预算管理的体系。上级应组织力量开发适应部门、基层进行资产预算管理的系统,建立起由财务把预算审批关、部门、基层登记资产变动情况的管理机制,为各级实施资产预算管理创造前提条件。
为了实现资产预算管理的目标,这个系统至少应具备“编配标准精细化、预算编审自动化、资产编码科学化、资产账目登记正规化、资产处置规范化、数据管理实时化和日常管理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目标,
四、实行资产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管用结合。编配标准明确原则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资产浪费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用不管,用坏就卖,损坏不赔;各项资产该有多少(比如办公用品)没有标准限制。给各资产使用单位制定合理的资产编配标准,已成为当前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当务之急。只有具备了资产限量标准,才能杜绝随便买的现象发生。
(二)集中招标采购、财务、事业单位共管原则
各项物资的采购,国家早就要求招标采购。其目的是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单位建设上,堵塞漏洞,预防犯罪。对资产实行预算管理后,采购回来的物资、财务部门从经费、物资上分别上账,同时要求资产使用部门也要登记资产账,并定期与财务核对,形成财务与事业部门共管的局面,这就比较容易堵塞漏洞,防止资产的流失。
(三)资产计量坚持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就是只要是当期已经发生的资产购建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当记入当期购建资产的成本:凡是不属于当期资产购建所发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能记入当期购建的资产中。各级资产购建使用部门,只有坚持用这一原则来计量存量资产。才能准确反映所购建资产的实际成本。防止“转移性支出”的发生,确保经费真正用在必须购建的资产项目上。
乙方:__________
丙方:____营业部
为保证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双方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的《委托资产管理合同》的顺利实施,受甲、乙双方的委托,丙方协助对资产管理过程进行监管,监管条款如下,各方应共同遵守。
一、乙双方在丙方处开立专用帐户(以下分别称为甲方帐户和乙方帐户),甲方将其专用帐户内资产_______万元委托给乙方管理,乙方用其专用帐户内___万元作为信用风险保证金。甲方帐户资金帐号__b:___,户名____。乙方帐户资金帐号______,户名____。委托资产管理期限为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至____年_______月____日。
二、在委托资产管理期间,丙方受托协助监管双方帐户,不得撤销指定交易、不得将深市股票转托管、除非甲乙双方共同认可,否则不得提取、划转帐户内资金。若因丙方协助监管不到位以致不按本约定资金划转、股票转托管和指定交易被撤销,导致甲方或乙方蒙受损失,应承担相应责任。
三、 乙方在进行委托资产管理时,应做好委托资产的风险控制,丙方跟踪市值变化。当甲方帐户资产总值低于___万元或甲方帐户与乙方帐户资产总值之和低于______万元时,丙方在当日收盘后及时通知甲方,乙方应在次个交易日内追加风险保证金,使甲方帐户资产总值不低于__万元,且甲方帐户与乙方帐户资产总值之和不低于___万元;否则甲方可以根据与乙方预先的约定采取一切合法方式来保护甲方的利益,包括冻结和出售甲方帐户、乙方帐户上的有价证券、收回委托资产本金和约定收益,如果仍未能达到其本金加收益,乙方应无条件给予补足。当甲方帐户资产总值快速下滑,跌至____万元以下,或甲方帐户与乙方帐户资产总值之和跌至____万元以下时,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甲方可以根据与乙方预先的约定采取一切合法方式来保护甲方的利益,包括冻结和出售甲方帐户、乙方帐户上的有价证券、收回委托资产本金和约定收益,如果仍未能达到其本金加收益,乙方应无条件给予补足。为保证该条款顺利实施,乙方应分别对甲方、丙方书面授权,授权甲方、丙方在乙方拒绝追加或不能及时追加保证金的情况下冻结、出售甲方帐户、乙方帐户上的有价证券及在甲方本金出现亏损或者收益不足的情况下,授权甲方从乙方帐户提取足额资金补偿给甲方。为此,甲乙双方须预先填写好卖出委托单和取款凭证并签字(或盖章)各肆份,由丙方保管,必要时及时交甲方处理。
四、乙方承诺在____年____月___日支付甲方三个月收益_____ 元整,并保证在_____年_____月_______日收盘前,甲方帐户有不少于_叁拾万捌仟元整的可用资金。否则甲方有权对甲方帐户和乙方帐户进行强制平仓,以及从乙方无条件划款至甲方帐户,保证甲方及时、足额收到本金和收益。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承担。
五、委托资产管理期满后,丙方协助甲乙双方办理资产和收益的清算手续。
六、为保证丙方监管的有效性,甲方和乙方须各向丙方提供一份资产管理合同原件。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从高校国有资产的界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的对策:1、强化国有资产意识,明确国有资产的范围;2、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3、健全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4、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动态透明管理;5、加强预算管理,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6、定期开展清产核资;7、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
一、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多头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
部分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由各校区、资产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图书馆、房产部门、各院系(部)、资产经营公司、后勤部门等多头分管。多头管理常常造成部门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相互扯皮、推诿甚至无人管理,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处于僵化和被动的工作状态。
2、对房产和土地的管理存在误区
大多数人认为高校的房产和土地具有固着性,不可能流失,对其放任自流疏于管理,致使“非转经”资产中的一部分房产、土地被其他单位侵占,特别是一些高校为扶持校办产业,将房产和土地无偿划拨给校办企业,而且没对这部分资产计提折旧,使经营收入中没有扣除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虚增经营收入,将国有资产增值资金及收益量转到集体或个人身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3、重复购置、利用效率低下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重置与闲置的现象,有的相当严重,不容忽视。如一些高校在已经有了体育训练中心及多个学生运动场的情况下,又建设健身房、文娱活动中心等场馆;在加强硬件建设的理由下,高校各个院系也相互攀比搞建设。院系各自为政各用各的,结果是大量的计算机等设备处于不能充分使用状态,学校缺乏对国有资产的统一规划与管理。
4、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制度不严格
有些高校尽管招生人数和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却不能同步完善,有些高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具体表现:①新购置的资产、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已竣工的基建工程不及时入账;②有些已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办理财务核销手续;③长期不能彻底清查的固定资产,使账实不符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处理,使问题越积越多;④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定期核对账务,导致账账不符的情况出现;⑤同时许多高校对资产缺乏动态管理,不能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和现时状况,给国有资产完整性造成严重威胁。
5、国有资产概念不清、管理松懈
一些高校的教职工由于教学或科研的需要,长期占用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在工作调动时物随人走,将高校资产误认为个人财物;一些高校教师错误地认为自己申请的科研经费是个人财产,从而将用科研经费所购仪器设备和资料等据为私有。
6、资产权属改变导致资产流失严重
目前,伴随着高校及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淘汰及更新的速度也不断增加,造成国有资产的权属改变及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如下:①“非转经”过程中非经营性资产本身的流失,特别是高校在扶持校办产业时将国有资产无偿地划拨校办企业使用,导致国有资产隐性流失。②“非转经”产生收益的流失。大部分高校将国有闲置资产对外投资(如出租等)的收益都放入经营收入,视为单位集体所有,作为学校职工福利或在学校内部分配使用,而且校办企业利用学校无偿投入的国有资产产生的利润大部分留在校办企业,学校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并计入经营收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强化国有资产意识,明确国有资产的范围
首先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识不到位,措施也就难以落实。高校各级领导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将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办学效益,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只有在根本上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实质性认识上将私人财物与国有资产严格分开,从严格意义上领会国有资产包含的内容,才有可能避免将国有资产私有化,才有可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避免使高校的其他国有资产游离于管理的框架之外。
2、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建立高效统一的资产管理机构,按照“统一口径,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总原则实行。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的模式开展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设立固定资产总账;资产管理处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职能部门,研究资产管理政策、负责资产明细账及具体操作,各二级学院、教学系部、行政科室等部门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各使用部门设资产专管员,将所有固定资产明确到人,各资产专管员在业务上归资产管理处领导,由资产管理处根据管理需要定期对资产专管员进行业务培训。从而形成学校、职能部门、使用单位三级管理网络。同时,资产管理部门每年与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目至少要核对一次,做到账账相符;各资产专管员每年度负责对所管的资产进行一次实物核对,将核对结果直接上报资产管理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账实相符。同时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全面实施责任追究制。
3、健全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如建立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账簿记录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各个关键点的有效性;建立资产购建的申报和决策审批制度,确保资产购建有一个完善的决策程序;逐步规范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程序,确保报废固定资产只有在经过中介机构的评估后才能报批处置等。
4、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动态透明管理
利用校园网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及各使用部门的对接。使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每个部门固定资产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实现资产管理的透明化、信息化,使整个学校的资产置于网络化管理之下,同时各高校可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渗透在网络化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对网络化管理各个环节不同权限设置来实现各级管理者的职能,通过网络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来实现资产管理全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所有的业务流程通过网络化管理平台来实现,包括资产购置、管理使用、报废处置等,通过网络化管理平台,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5、加强预算管理,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互为前提和基础。预算资金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高校资产的购置、日常运转和价值补偿主要依靠预算安排来实现。预算安排不合理,将导致资产配置的不公平,导致资产的闲置浪费,降低资产使用效率。因此,应在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资产存量情况,结合各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核定部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预算。通过严格执行预算、及时分析预算差异、进行预算执行考核等手段,达到从源头上控制资产重复购置的目的,从而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目标。
6、定期开展清产核资
通过对高校国有资产定期地进行清产核资,可以摸清各类财产“家底”,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盘盈、盘亏、闲置、浪费及其他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实物清点,对高校占有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有利于做到资产管理的帐实相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7、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
国有资产管理说到底是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只有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发挥作用。而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结构配备相当一部分薄弱,经济知识较为缺乏,综合性人才少,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按照新形势下资产管理的要求,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系统培训,以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预防和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关键词:资产管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即接受委托人资产的受委托人帮助委托人提供理财服务行为。资产管理业务是在传统证券经营模式的带动下新兴的券商业务,它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训练有素的委托专业人士为委托人取得稳定收益,减少风险,此外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稳定的作用。随着《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拟定,资产管理行业在国家的积极改革推动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形成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其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三大分支形式业务在整个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体系中也发挥着核心作用。
一、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格局
就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的必然走向,其基金、银行、信托、保险、券商资管共同竞争的新型竞争模式,掀起了创新浪潮,促进了产业发展,使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全面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由实际出发,我国现阶段的竞争格式从规模的角度来说,截至2012年,银行、保险、信托、基金和券商资管的管理资产以银行为首,凭借其长此以往的庞大营销渠道掌握着24.71万亿元的资产,而券商资管的资产最少,仅仅拥有1.89万亿元的资产规模。保险、信托、基金居中,分别占有7.35万亿元、7.47万亿元和2.86万亿元。从收益和客户群体的角度来说,介于券商资管和信托的高定位,其理财投资产品多适合于高端机构及个人,而基金、银行、保险产品则多以普通民众为适用人群。相对来说信托公司产品的收益最高,银行及保险产品收益平稳,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与股指有关,受大盘影响。总体来说作为受用于中、高端客户群的券商集合理财业务,随着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放宽,券商理财产品收益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得到规避,发展空间也有了新的提升。
二、券商资管业务现状
1.集合资产管理业务
总体来说,由于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虽然有着业务链的强大支持和浑厚的销售渠道支撑,但仍对风险没有较好的规避和分散,其投资业绩也大打折扣,效果不佳。自2008年以来,呈现暴增式势态的集合理财业务规模稳步提升,债券型产品的销售幅度最高,具有可灵活操作特性的混合产品也稳居高位。但由于受股指的直接影响,随着股指的下调,集合理财产品销售滞待,低风险品种产品数量和资产净值相对最低。
2.定向资产管理业务
定向资产业务是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中比重最小的分支板块,受通道类业务爆发式增长的影响,资管业务发展事态迅猛。目前以银证合作票据业务为主,作为商业银行委托券商的定向资金管理模式,自2011年底便获得70%的增长幅度。券商用管理的表外资金购买票据类资产收益权或银行承兑汇票,规避了风险,提高了收益,促使了券商资管在银证合作票据业务领域的发展。其他通道类业务包括委托贷款、债券投资计划等等,虽然规模宏大,但收益受限,风险较大,只能作为短期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起点。
3.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最初是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平台的开展设立的管理业务,随着我国政策的放宽,券商资产管理行业的兴盛,专项资产管理业务预计将会成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创新舞台。截至2012年,企业资产证券产品累计募捐资金达到283亿元,产品仅有11个,对于国家批定的A级标准还相距甚远,企业资产证券业务的申报工作受阻,目前仅作为试点阶段开展于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工作。
三、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趋势
1.建设共同基金的核心地位
恰当的共同基金的建立对于带动投资、合理理财、改善资金管理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地作用。作为世界储蓄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储蓄业务由银行直接经营,奠定了银行的资金收拢渠道基础,使得银行占据资产管理竞争格局中的首要位置,不利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实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改善,资产管理市场竞争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金融体系效率大打折扣。因此,为了稳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在整个资产管理市场的地位,促进券商资产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必须要建设共同基金的核心地位,通过基金来带动券商资产链的运转。
2.独立理财账户的建立
独立的理财账户让个性化的投资成为可能,不仅带动各项理财产品的销售,其自身包含的金融功能也很好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运行。独立理财账户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不固定性,以著名的现金管理账户CMA为例,客户可随时的从账户中存款取款,而对于账户剩余资金客户又可以通过券商的合理预算,设计个性化的投资计划,取得最大收益。因此专户理财成为未来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的基础形态之一,通过个性、集中的资产管理业务开拓券商资管业务新市场,提高各券商业务公司实力,奠定大型机构客户基础。
3.集合理财产品差异化
大集合管理费下行,小集合业务比例上升是集合理财产品差异化总行动方针,平衡盈利来源,打破盈利限制。扩大产品投资范围,规避风险,提升利润是券商资产管理的总目标,总方向。要想实现银行、信托、基金、保险、券商资管为一体的竞争模式,集合理财产品差异化,提取业绩报酬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具体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对风险收益的科学划分,对客户不同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理财需求的正确定位,以及对市场走向的合理预测。在同行业竞争局势下推动不同形式的管理费用的下调或增幅,实现证券公司的绝对收益,奠定券商资管在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四、结语
资产管理业务顺应时展潮流,展开基金、银行、信托、保险、券商资管为一体的全新竞争模式,在证券市场中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其中新兴的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正处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发展阶段,其多元化的业务方式和灵活的业务手段对资管业务的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券商资管的现行业务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大概的分析,望促进券商资管业务在整个资产管理领域的提高。(作者单位: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万华,焦志常. 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探讨[J]. 证券市场导报. 2008(11)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效益
我国高校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国有资产,为高校教师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但高校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一、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高校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的必要物质基础,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但目前高校资产管理混乱,效率低下,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产权不清晰。高校资产管理方面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高校资产依旧没有明确的产权关系,所有权缺位,缺少人格化代表。高校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没有独立产权,因此高校缺乏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财产保证,这严重影响了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一些高校资产由非经营性资产转入经营性资产,但并没有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没有明确转让和接受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致使“非转经”后资产的所有权关系不清。
(二)账实不相符。对购进资产不及时按规定登记入账以及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长期挂账,不做账务处理,都是导致账实不相符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高校资产家底不清。此外,高校资产通过各种途径的流失也导致账实不相符。比如,“非转经”过程中学校将资产无偿划拨给校办企业使用,导致国有资产隐性流失。
(三)配置不合理。高校内部各二级部门之间情况不同,有些单位资产严重不足,有些单位资产则闲置浪费,利用效率低下。而且对部分闲置资产和利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无法进行部门间的调剂,资产分布严重不均,配置严重不合理。
(四)使用效率低。高校近几年连续扩招,国家也大力支持发展教育,各高校盲目借款购置、建造资产,资产的规模急剧扩张,但很多资产并没有物尽其用,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下。
二、高校资产管理效益低下原因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资产管理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效益低下。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太淡薄
1、产权意识淡薄。高校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必要物质保障。但目前从高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员工,大都缺乏产权意识,没有资产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高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好像和自己关系不大,更别说想方设法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了。
2、管理意识淡薄。在我国,公立高校发展需要的资金主要靠财政支持。高校资产由国家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无需承担资产的经济效益责任,因此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而且,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领导只是重视高校的教学、科研任务,而忽视了对资产的管理,这也使得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
(二)制度不健全
1、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高校的日益扩张,高校资产规模也日益膨胀,亟须出台相关法规制度来加强高校的资产管理。鉴于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国家教育部及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已经相继出台一些管理办法,并召集知名专家、教授交流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但各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却依然不健全、不完善,或者有制度却执行不力。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许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注重制定资产管理政策,也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并不重视这些政策和办法的实施,没有将其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制度本身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
3、奖惩制度不健全。对学校领导的业绩考核指标主要是教学和科研,而没有资产管理指标,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影响领导的业绩。因此,领导就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上,而不重视资产管理,导致资产管理水平较低。
(三)责任不明确。高校资产普遍实行由财务部门管理财务账目,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实物及其账目,但大部分资产的实际使用和直接管理权往往在各个院系和机关,因此实物资产实际上是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的,并没有一个部门对所有的实物资产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同时,在高校资产的使用、管理过程中,往往并没有将责任明确具体到单位、个人,资产管理的好坏与资产管理者、使用者自身利益不挂钩,造成资产管理者、使用者不关心资产的好坏,资产浪费现象严重。
(四)管理不到位
1、购置太盲目。公立高校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多数为财政拨款,其使用往往不计成本,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存在着重复购置、盲目购置的现象。一方面在资产投资和购建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可行性论证,投资盲目性较大,资金浪费较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一个部门对所有的实物资产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各单位之间没有形成资源共享机制,造成资金浪费和资产利用率不高。
2、维护不合理。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缺乏对资产使用状况的及时跟踪和维护。有些资产如果及时维护,使用效率往往可以提高很多,同时也可以减少大量支出;而有些资产如果维护成本太高,反倒不如早些报废,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处置太随意。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随意处置的现象。有些资产处置时未经评估或评估价偏低,有些资产在有相当使用价值时就被报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此外,有些资产已没有使用价值或已经下落不明,而原使用部门并不向资产管理部门报损,造成实物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脱节,进而使得账实不相符。
4、监管力度不够。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高校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建设所需资金除了政府的投入和学生的交费以外,其他就是银行贷款。就各高校来说,银行资金是高校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大力支持的一件工作。高校向银行贷款没有上级部门和有关银行部门监管,高校自身也没有相应的监管程序。由于缺乏监管,有些高校往往追求短期效应,不顾自身还款能力,在多家银行贷款,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借助流动资金贷款维持日常运转,这很可能造成资金的流失。
(五)基础工作薄弱
1、资产清查不及时。高校资产分布在各个部门,而且品种繁杂、数量众多,清查一次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很长的时间,因此许多高校很长时间不进行资产清查,只有在上级检查时才进行清点,结果就导致账实不符。
2、管理手段落后。高校资产为资产管理部门、各教学单位、机关等多头分管,缺乏统一归口的强有力的管理协调部门,使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交叉重复,互相制约。而且,管理手段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并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资产管理网络,这也使得各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益的对策建议
目前,大多数高校由于规模的扩张,资金相对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保障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管理。但高校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管理目标。
(一)强化资产管理意识。高校资产是高校健康快速发展的物质保证,因此要加强高校资产管理,这就需要增强高校全体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从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员工,都要树立资产管理意识,树立资产使用和管理效益的意识,一方面保证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这就需要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和学习,提高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树立资产管理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理念,培养学校每位员工的责任感,以保证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
(二)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制度。首先,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全面掌握学校资产的使用状况,做到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账账相符,实物资产和财务账簿账实相符。同时,根据各部门实际,在各部门间调剂使用资产,实现资产的有效整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完善有关激励约束制度,建立资产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把资产管理效益纳入到年终考核中,分清责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奖惩。
(三)明确各级部门责任。要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必须要明确各级资产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资产管理者主要进行财务管理和实物资产的购置和处置;资产使用者主要负责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要对所使用的资产进行造册登记,履行严格的手续,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益。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首先,对高校资产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清查盘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账实相符。同时,尽量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形成现代化的高校资产管理网络,使各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及时进行沟通,有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益。
(五)加强资产购置至报废各个环节的管理。首先,资产购置之前要对各部门、单位提出的资产采购计划认真调查论证,确有必要时再决定购买;其次,资产购置时进行公开招标,尽量降低资产购置成本,并严格做好资产验收和入账工作;再次,资产领用时要进行严格审查,而且要严格履行相关手续;第四,资产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维护保养,尽量提高资产的使用寿命,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最后,资产报废时要进行评估,确保以合理的价格进行处置,尽量回笼资金。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小飞等.高校资产管理与“三育人”.科技信息,2009.5.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履行职能,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派机关(以下统称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第四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监管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产权登记、资产清查、资产统计报告和监督检查等。
第六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第七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负责资产配置事项的审批,按规定进行资产处置和产权变动事项的审批,负责组织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统计报告、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等工作;
(四)负责本级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审批,负责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五)负责本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
(六)对本级行政单位和下级财政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七)向本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报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九条行政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负责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
(三)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负责办理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的报批手续;
(五)负责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六)接受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报告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第十条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工作交由有关单位完成。有关单位应当完成所交给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向财政部门负责,并报告工作的完成情况。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单位应当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三章资产配置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与行政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
(三)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
(四)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第十三条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
财政部门对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第十四条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单位资产状况对行政单位提出的资产购置项目进行审批;
(三)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将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作为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第十五条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需要购置资产的,由会议或者活动主办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六条行政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第十七条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四章资产使用
第十八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
第十九条行政单位应当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
第二十条行政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一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十二条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在本办法颁布前已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的,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进行脱钩。脱钩之前,行政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严格监管。
财政部门应当对其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必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
同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事项严格控制,从严审批。
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六条对行政单位中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同级财政部门有权调剂使用或者处置。
第五章资产处置
第二十七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
第二十八条行政单位需处置的国有资产范围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第三十条资产处置应当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第三十一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财政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
第三十二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资产的出售与置换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十三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三十四条行政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当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处置,并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第三十五条行政单位联合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而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时按照本办法规定报批后处置。
第六章资产评估
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行政单位取得的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资产;
(二)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国有资产;
(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项目范围、权限由财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
第三十九条进行资产评估的行政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的情况和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评估机构独立执业。
第七章产权纠纷调处
第四十条产权纠纷是指由于财产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不清而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一条行政单位之间的产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财政部门或者同级政府调解、裁定。
第四十二条行政单位与非行政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由行政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并报经财政部门同意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
第八章资产统计报告
第四十三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资产登记档案,并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做出报告。
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十四条行政单位报送资产统计报告,应当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对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变动、处置等情况做出文字分析说明。
财政部门与行政单位应当对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监督资产使用的有效性。
第四十五条财政部门应当对行政单位资产统计报告进行审核批复,必要时可以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审计。
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复的统计报告,应当作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依据和基础。
第四十六条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进行资产清查的实施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七条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需要,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产权登记办法,由开展产权登记的财政部门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章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四十九条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