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多媒体教学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媒体教学感悟

第1篇: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64-01

1.运用多媒体,创设最佳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情并茂,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1)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2)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叶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3)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

2.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形、色、声、动感的优势,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先打出小兴安岭全貌的投影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壮丽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了文章为什么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投影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作者对各个季节特点的具体描写。学生通过投影,可直接从画面中找出来,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课文重点、难点。又如《画扬桃》一文中"从不同角度看,扬桃的样子各不相同"这句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扬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则改变了以老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3.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再现等方面,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教学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理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盟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4.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产生创新的火花。

第2篇: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82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的今天,多媒体英语教学已经在初中英语教W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普及。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运用中也还存在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课件中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也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

2.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能以文字、符号、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效地重现事物的客观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可以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模拟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知识的形象图片,如动词的教学、there be句型的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的运用等,或是某一课文具体内容的发生场面的再现,从而解决了中学英语教学技术受时间、空间、条件等的限制的问题,以便学生能以最快速度掌握所学知识。

3.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训练方法,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多了,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二、多媒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的教师只为体现本节课“教学手段的先进与时尚”,用多媒体取代教师的教学,忽略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勿庸置疑,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一部分作用将由它的一些功能代替。但其作用仍只是媒介,无法代替教师成为主导。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反之,仅将它当作一种摆设和装饰,也将毫无意义。所以这些问题未澄清,将制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健康发展。

第二,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对繁琐,要耗费大量时间,现存的课件使用又不能得心应手,以至使一部分教师心存反感,故相当一部分教师拒绝使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并认为这些“新玩意儿”没给他们的教学带来多大的改进,也造成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较少涉足多媒体教学。这样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仅没有解放教师,反而使教师感到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只能敬而远之了。而对于多媒体教学已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则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相当部分的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为达到“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要求,才使用或临时请人帮助做上课时使用的教学软件,匆匆学一点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的本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了解甚少,操作环境又不熟悉,课件设计、制作均由他人代其完成,上课出现些失误,甚至造成干扰。多媒体技能的掌握滞后于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将多媒体权当作单一媒体来使用,放一段录像、一段音乐,出现一些文字内容,课堂整体效果可想而知。

三、多媒体使用反思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清醒认识到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计算机应用于教育,使教育技术信息化,将是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陈至立部长提到:“我们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怎样使这些真正落到实处呢?为此我们应采取如下策略:

首先,确定一个原则,课件制作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我们不要“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学设施再高档,也只有适用于具体的教学目的时才具有效力。不能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可言。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精心策划制作课件。教学需要多媒体,但用了多媒体未必就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搞好教学,但教学不是为了多媒体。

第3篇: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教学 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一、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存储信息量大,提供大量阅读材料。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随时让学生以类似查字典的方式检索到阅读中的生字、生词、难句等;根据需要,还可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音。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2.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一些词,以及描绘出的情景,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已用不着我再怎样解释,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这样一个爱自然、企盼丰年的主题就在文字与图片的配合中被化解了。应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4.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构成,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推进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步伐,让多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而一旦多媒体课件的大量运用就会相应地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1.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

2.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呈日薄西山之势。

第4篇: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一、课件“统治”课堂。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进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少了课堂上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二、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但语文多媒体课件中图片、音乐素材的“多”和“滥”容易忽视了语文固有的学科特点,就语文学科而言,并非每篇课文都适合用所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凡事皆有“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要恰当控制教学容量、密度与节奏,要以有助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为前提。

三、削弱了语言文字的张力,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百个林黛玉的形象。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都是一种损害甚至是扼杀。

第5篇: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教学利弊

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首先得让学生对这门以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形象的幻灯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起到很好的导入新课的作用。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新颖、灵活

把以教师单纯靠一张嘴讲述的单调课堂为新颖、灵活的多媒体课堂,一个单调一个新颖、灵活,二者的教学活动那个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现实中很多古典小说和神话故事被改编成影视、动漫作品,例如四大名著、哪吒闹海、女娲补天等。当我们的语文教学涉及到相关内容时对故事情节的阐释时,加入适量的视频片段,就可以使同学们由单调地从“听故事”,变成丰富地“看故事”。这样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必定会更受欢迎。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进而发展语言

学生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画面形式实现情境再现、故事重演,继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狮子的形态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的内容极其陌生的,教师此时便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展现不同姿势、形态的狮子画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依偎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然后让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说话。由于学生在观察画面时,通过视觉已经对不同姿势形态的狮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口述、然后记录下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注重熏陶感染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三维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熏陶感染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多媒体的出现,一方面引导督促教师去开发研究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感知授课内容,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多媒体直观形象,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媒体技术,把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的使用解决了教学中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有不少课文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远了,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可谓难矣。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时空的限制,创设比较理想的学习情境,能节省课堂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可以拿多媒体来上课。如若一味的追求电子科技,简单的把多媒体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过分强调人机对话,阻止了师生交流;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着舍本求末,答案单一的问题等。

相关对策

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单一的电脑操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课件制作上,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切实提高课件质量。在课件的使用上,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注重实效。在当今多媒体教学热潮中,教师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滥用多媒体。

二、要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确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凡事皆有“度”,若不加节制地展示各类材料,就必然导致学生穷于应付,被动接受,根本无暇思考,更谈不上知识的消化能力的培养了。

第6篇: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都是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学生面对语文课本上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的精品,难以领悟其魅力,不知老师所云。而利用多媒体上语文课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1、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恰当的情景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上用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增加对课文的学习兴致,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了。学生有了内在兴趣,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如果用多媒体教学时能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譬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这一课时,课前我先在多媒体上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一张张色彩绚丽的秋天图画在大屏幕上自动翻页,学生在下面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还小声说:"不知道秋天也这么美!"。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郁达夫笔下的秋又具有怎样的意味。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在领略音乐与图画交织的情境之时,产生对秋天的美好想像,学习热情倍增。

2、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画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针对那些富有爱国情感的课文,恰当地播放音乐、影片、图画、文字,可以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感悟到教材中的人格力量,让学生得到道德上的感化。

譬如在学习余光中的《道士塔》这一课,授课过程中我用多媒体把敦煌的壁画、雕塑等精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在学生的赞叹声中,我把画面切换到外国文化盗贼在敦煌偷盗破坏的图片资料及偷盗后壁画上的空白、雕塑的残缺以及目前陈列在外国博物馆的敦煌文物图片等一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曾经在一个愚弱的民族所发生的可悲的事实,而王道士正是造成这个悲剧的罪人,但他不是元凶,让学生知道国弱则民贫,国弱则被欺的现实,从而激发学生振兴国家的欲望,激发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热情。

3、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教学素材范围涉及面广,除了学生常见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言文之外,一些科技性说明文、古今戏剧、哲学论文等也有选裁,而在学习一些内容相对来说较为陌生或比较抽象性的文章来说,要让学生接受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转变这种状况。

譬如《神奇的极光》这篇科技文要求学生学过之后把握激光的特点及形成原理,掌握相关的说明方法,但是对于没有见过极光的学生来说,用多媒体教学,把极光千姿百态的形状及色彩在大屏幕上显现,教师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极光幔、极光弧、极光卵等等,学生就觉得不是那么抽象了。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诸如此类的课型采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消除学生因不理解而产生的厌学情绪,恰当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优势所在,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主要表现为:

1、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人灌"变"机灌"

语文多媒体课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教师滔滔不绝,荧屏演示不断,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很难得到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多媒体教学,这一本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却使学生感到原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将我们所斥责的"人灌"演变成了"机灌"。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

2、多媒体教学有时会本末倒置,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用多媒体授课时如果屏幕上仅出现单纯的文字显得了无生趣,而如果在屏幕上加上插图或动画或影片又容易让一些学生分心,关注课堂之外的东西,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

比如上《祝福》,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而是放了一段电影剪辑,看毕即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形象。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像,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3、分散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忽视对教材重难点的钻研。

第7篇: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1、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备课、制作课件、教具等方面,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在准备《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通读了课文,把握住了这篇课文的特点,需要做什么样的课件,那些内容需要做课件,都做了详细周到的准备。这篇课文,北京夜晚的特点是灯火辉煌景色美丽。我抓住了这个特点,在网络上搜索到了长安街花灯高照,灯光闪烁,汽车川流不息的图片;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场景;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如道道彩虹;街道上,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的商业街、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古老的故宫等这些内容,有的制作成了图片;有的制作成了动画。这样精心的准备,化抽象为具体,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通过多媒体进行阅读感悟理解

学生通读课文,逐段学文,这时,要把读文和多媒体画面联系起来。教师相机点拨,图文并茂,使学生入情入境,情景交融。文字、图像、声音巧妙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了真实的场景,仿佛自己置身于美丽的北京城,跨越了 空间的界限,使教学难点的解决势如破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多媒体,抓住写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的句子进行欣赏,并进行图文对照,感悟品味,理解句子的意思。

将课文的插图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比较,多媒体教学更形象、更直观,体现了北京城的“美”和“亮”。

3、用多媒体优化识字教学

通过看长安街花灯高照来学习“亮”字。这个“亮”字说明夜晚的北京比白天更亮。要求学生看多媒体视频中的“亮”字在田字格的书写位置,在通过多媒体动画来演示亮“字”的笔顺和结构,再指名说出这个字的笔顺和结构。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既很快认识了“亮”字,掌握了这个字的笔顺和结构,也理解和会用了这个字,学生还愿意学。

用王府井的霓虹灯的“虹”和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的“红”加以比较,运用多媒体课件投映“虹”和“红”,让学生直观认识虹“虹”和“红,通过对比,学生认识了“虹”是多种颜色组成的,而“红”是一种颜色。这样,“虹”字的字音、字义、结构就一清二楚了。

可见,运用多媒体识字,既直观,又形象,学生学的又轻松,又愉快,还有兴趣,优化了课堂的效率。

4、用多媒体设计提问

将新旧故宫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并且把新故宫城墙和角楼加以色彩,使之银光闪闪,漂亮动人。随后,提出问题:古老的故宫为什么变得年轻了?有的同学可能说:是重修了一座;有的同学可能说:是不是再另一个地方又修的。还有的同学说:我想出来了,是把古老的故宫进行了装饰、打扮,才这样美丽、漂亮,才变得年轻了。所以,通过多媒体对具体事物加以展示,并提出问题,一个质疑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这样,学生愿意回答问题,参与合作,并从中找到答案,学习有兴趣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一定回收到良好的效果。

5、用多媒体开拓视野

学习通篇课文后,学生对北京有了一定的了解。用多媒体投放首都北京60周年庆典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况以及北京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使学生更深层的感受北京的美。在投放其他地方的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祖国处处有美景,激发对祖国的爱。接着,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美景名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实现了知识、学法和情感的迁移。

6、运用多媒体和实际结合

第8篇: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生动的画面、丰富的情节能把学生带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在感悟中学习,从学习中提升,达到教学目标。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长城赞》一课时,制作了课件,学生通过观看长城壮丽的景色,把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能更好地接受知识。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代替了传统教学,用文字、图片、声音等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能加深对学生的记忆、理解。同时在课件中将教学重点、难点向学生提供声、图、文等综合信息,使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提高,既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制作课件花费时间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比较紧张,既要备课、写导学案、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又要教育留守儿童。而制作一个完整的课件要费时费力。不少教师为了制作课件需要用几个晚上,投入的时间有时超过这节课的几倍。当然,为了让学生容易掌握、接受所学知识,投入更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培训过少,导致使用较难。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学时常用的powerpoint和Flash等都有强大的功能,但很多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其功能,给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带来了不少麻烦。为此,教师们呼吁上级部门多一些这方面的培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

教师在制作、使用过程中还不尽如人意。在使用时,教师发现多媒体工具不是万能的,其很多地方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例如我在powerpoint中插入一段朗读,但是在使用时因格式不对,无法顺利播放,致使本节课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农村中小学学习资源匮乏,计算机短缺。政府要关注农村学校的发展,要在现代教学方面多一些投入;学校要利用好现有的设施,向上级部门争取。

第9篇:多媒体教学感悟范文

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

1.1 多媒体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诵读是一种学语文的好方法,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多媒体所替代不了的。多媒体其实就是把文本重新包装成新玩意,投学生感官愉悦之所好,正如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一样,它迎合了学生对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的快餐化追求,刺激学生的感官,却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退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语言文字虽然表象上稍显单调,但并非枯燥无味,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穷的,是多媒体等难以形容和传达的。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仅通过多媒体并不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内涵。

1.2 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发挥学

生的想象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是程序化的、定型的,一旦制作完成,在执教过程中几乎无法随意更改。这就给在课堂上随机处理一些突发问题带来麻烦。比如凡是没有惟一答案的而又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一些题目,学生的理解和回答只要与教师通过多媒体显示的内容不相符合,教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向自己预先设计的答案上靠拢,有时学生与教师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悟和灵性,仍然是各抒己见,学生与教师形成“对峙”的僵局,使教师一时陷入尴尬的境地。教师很担心如此下去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不得不把鼠标一点,亮出自己早已设计好的“标准”答案,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例如,一个关于《春》的课件,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教师把春天的各种画面都呈现给大家,做得很细,却使得原本很优美的句子变得毫无生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想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如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利的,甚至可以说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3 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主要依赖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比如《绿》一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用心去体会作者那独特的比喻和美妙的感受,而用课件顶多能演示几幅优美的碧水图而已,那醉人的绿和美妙的质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尽情展示出来的,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互动。

1.4 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费力 影响正常的教学

工作 虽然运用多媒体课件是完全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大力提倡语文教师去做那些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一个学期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几次多媒体教学即可。

2 正确使用媒体进行教学

既然有上述局限性,那么在语文课中该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

2.1 不应盲目运用多媒体

沟通交流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论述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阅读、感悟、联想、贯通,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欣赏,来激发学生与作者及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鸣和个性共扬,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而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感悟,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这样也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再者,语文教育还有其鲜明的人文性特征。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文化积累和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决定了学生在解读课文时或解读文学作品时都会有明显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2 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的

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起辅助作用,只能根据教学流程的需要择而用之,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要善于分析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或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时机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成为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3 处理好学科知识与边缘知识的关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渗透和整合,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涉及知识很广,通过多媒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特点。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补充的课文以外知识过多,就可能会喧宾夺主,导致语文学科知识弱化,淹没了教学重点。再者,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如果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构建,一味通过多媒体补充大量知识,实际上又回到了传统教学模式,是“穿新鞋走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