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

变电所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变电所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变电所实训总结

第1篇: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job post, this paper first determined the typical task of work group, analyze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or the job, and clarified action area. Then action area was converted into studying field which can be implemented by teaching. And the complete special course system was built. The article took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traction substations for example, determined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its description and guiding paper teaching method.

关键词:工作过程;牵引变电所;课程设计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traction substations;course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69-02

0引言

《牵引变电所》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授课72学时,2周实训,内容包含开关电器、操动机构、互感器、电气主接线、高压配电装置、接地装置、二次接线装置、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备的维护和电气设备选择原则方法。内容繁多,课时数少;其特点是既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也有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学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对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几年以来,我们虽然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技能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已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牵引变电所的运营与维护》课程设计,将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重构以工作过程为目的的行动体系,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教、学、做”一体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结合电气化铁路和我院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1.1 开发与设计思想

1.1.1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1.1.2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1.1.3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2 开发流程开发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要对工作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导地位,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1.2.1 调查分析,确定岗位群及职业综合能力要求。通过到企业走访及问卷调查、与企业专家座谈、同行业专家和同类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交流、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共同分析确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在市场中的岗位(群)需求与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确定了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岗位分为变电值班员、接触网工、电力调度员、变电设备安装工、变电检修工、电气试验工和二次安装工。

1.2.2 根据不同工种的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1.2.3 按照不同的归类原则,由典型工作任务转换到不同的行动领域,分别为牵引变电所值班、牵引变电所设备检修与维护、接触网检修与维护、牵引变电所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的组织与实施、牵引供电系统的监测与保护、牵引供电系统的事故处理、牵引变电所的施工和变配电所的运营、维护和检修八个行动领域。

1.2.4 确定行动领域后,再对不同的行动领域进行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分析。

1.2.5 按照教学论要求,将行动领域归纳到适合职业院校的学习领域中。将八个行动领域归纳为七个学习领域,分别为牵引变电所运营和维护、接触网维护与检修、高压电气设备测试与防护、牵引供电系统的监控与保护、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牵引变电所的施工和变配电所的运营、维护和检修。

1.2.6 设计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学习情境总表。如表1

1.2.7 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

2《牵引变电所运营与维护》课程方案设计

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职业综合能力要求,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研究确定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学习情境。

①岗位描述,如表2。

②制定课程标准。

③学习情境设计,如表3。

④进行学习情境描述。

⑤教学组织,采用引导文教学。

⑥进行教学评估,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分三结合方式进行。

⑦注重过程考核,每进行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都有相应的评估和考核方式,最后结合结果考核,评定成绩。

3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现场调研,确定职业岗位,依据岗位群的主要工作过程,总结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再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分析岗位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牵引变电所运营与维护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描述及引导文教学,满足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所要求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今后将要做什么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融合;电力营销;专业;教学平台;创建

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是南京工程学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走校企融合之路创建的全国首个电力营销复合型专业。在专业创建中,提出了“校企合作、管工结合、学历职业贯通”的专业办学思想,确立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理论基础、熟悉电力工程基本理论、掌握电力营销业务技能的电力营销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人才培养目标,两条人才培养路线,三大知识模块,四项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培养电力营销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校企融合,创新理论教学平台

1.校企融合,创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成为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既要区别于单纯的市场营销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又要区别于单纯的电力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按照电力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校企多次互动的基础上,南京工程学程构建了以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电力工程专业知识以及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三大模块为主体的电力市场营销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三大知识模块中,市场营销知识模块中的理论体系设置是按专业建设目标需要精选优化重组形成的。电力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论体系设置需要考虑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行业背景,要对电力行业有一定的熟知,但专业深度不需要太深,需要有一定的广度,这类课程设置是在校企多次互动下建成的。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建设具有创新性,是在广泛调查研究,与电力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按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科学优化融合一起建成的,具有鲜明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特色,有效地、高质量地满足了电力营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体现了专业的复合和知识能力融合的特点。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系列教材

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特色鲜明,特别是电力和营销融合一体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性。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我校一直非常重视专业教材建设,已经分别出版了《电力市场营销》、《电力企业管理》等具有创新性的专业教材。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共建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教材主要包括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例如《电力市场概论》、《电力技术经济分析》、《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以及《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教材,部分教材已出版使用。这些教材贯彻了专业建设思想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校企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1.校企融合,创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校企多次互动的基础上,我校构建了包括基础实践层次、专业实践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和创新实践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实践层次突出基础实践,主要包括军训、大学物理以及与计算机基础实践有关的基础实践课程。这个层次的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认识实践,主要包括会计学课程设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市场营销学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广告学课程设计以及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等实践课程。二是与电力工程有关的认识实践,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参观实习以及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等实践课程。综合实践层次突出营销与电力交叉融合的综合实践,主要包括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供用电技术课程设计、电力技术经济分析课程设计、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综合实训、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课程实训、电能计量技术课程实训、电力客户服务与沟通课程实训,以及最后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综合实践能力是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最重要的一种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层次形式可以多样化,重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参与各种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各种讲座等等。

2.校企融合,创新建设实践教学环境

校企融合,开发共建专业能力与行业岗位技能相融通的实践教学环境,2012年建成国内高校唯一的电力营销实习(实训)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成江苏省高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合作共建的电力营销实习(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总投资1600多万元,设15个实训室,包括电气测量实训室、单相电能表校验实训室、三相电能表校验实训室、互感器校验实训室、计量装置装接实训室、抄核收实训室、计量接线检查实训室、负荷控制实训室、模拟变电所实训室、模拟营业厅实训室、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训室、95598(全国统一电力客户服务热线号码)呼叫中心模拟实训室、反窃电与用电检查实训室、低压配电装置故障处理实训室、低压电气设备装配实训室等实习实训室,江苏省电力公司所投资的实验设备价值1081万,该中心是我国高校中唯一的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实训)中心,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引领作用。

电力市场营销实习(实训)中心能够承担电力市场营销专业以及部分电力类专业在校本科生的电能计量技术、电气制图与识图、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供用电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力负荷控制、电力客户服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该中心主要是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的。

三、校企互促,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平台

1.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为确保实践基地的高水准建设,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教师全部投入到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这些教师基本是工管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从实践基地的设计、工程、安装、调试、试运行积极投入教学使用全程参与,将教学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科技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实践基地的建设,而且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跟踪行业、融入行业、服务行业、围绕行业、共建专业等,有力促进专业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并带动教师学历和职称提高。

2.企业专家成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兼职教授

为建立一支符合教学需要的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企业专家兼职教授队伍的建设,先后聘任了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人员作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兼职教授,为学生讲授电工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参观实习、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等课程,并多次为该专业学生开设电力行业改革和电力营销技能讲座,拓宽了学生对电力行业发展的认知,丰富了学生的电力营销知识。同时,企业专家参与开发撰写校企合作系列教材,实现了校企互促,从而形成了一支校内和校外、理论和实践、管理和工程相结合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毕业实习是培养创新型电力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质量,学院先后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盐城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平台,并聘请这些企业的技术专家、营销管理专家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四、校企互动,创新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传统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它通过教师精心选取的典型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使其面对现实的营销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采集、编写了大量电力市场营销案例,内容包括电力营销规划、电力市场开拓、电力营销服务、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设计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展示成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讨论结果系统化,培养学生遇到现实营销问题时系统思考的能力。

2.课程设计教学法

在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过程中,学院大量采用了课程设计教学法,训练学生的营销管理技能。从第三学期至第七学期,分别安排了为期一周(门次)以上的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学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市场营销课程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法,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市场调查预测的基本方法、营销方案的制订、广告文案的处理、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与客户有效沟通的基本手段等营销、管理方面的实践技能。

3.模拟实训教学法

模拟实训教学法是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重要手段,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进行模拟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在中心,学生可以进行营销模拟实训、工程模拟实训、电力营销业务模拟实训等。例如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模拟实训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主要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的性能及在运行中的作用,掌握电气主接线的接线方式及工作原理,掌握发电厂及变电站运行操作的一般常见方法,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方法,元件、设备、线路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等。

4.现场情景教学法

现场情景教学法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以个体体验的方式来强化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这种建立在真实情景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可以综合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运用能力,显然具有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学院特别设计了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电气设备课程实习、电能计量课程实习、电力负荷控制课程实习、电力营销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环节,要求学生在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盐城供电公司、南京新联电子仪器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全面参与生产实践,由本校专业教师带队,企业管理人员参与指导,从事电力需求侧管理、用电营业、电能计量、电费回收、用电检查、用电稽查和电力服务等业务,使学生在真实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职业技能教学法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是对职业技能的一种认可。我院一直鼓励学生实现“学历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职业资格和技能考试的内容,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毕业前,鼓励、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统一鉴定,取得“营销师”、“商务策划师”、“电工证”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3篇: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管理;管理措施

随着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电力供应的中枢——变电站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事关工农业生产的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提高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是控制变电运行设备异常及事故发生的保障。每个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可见,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决定着整个变电运行的安全状况。

1.运行模式

1.1 正确理解“无人值班变电所”

(1)无人值班变电所是一种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技术措施的无人管理,相反而是更需要充实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互相协调共同搞好管理工作,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2)就现实来说,有些改造后的变电所,从安全角度看,一些具体操作必须有人员到现场,有些设备隐患并不能通过自动化系统完全显示出来,为此必须配备人员在场。

1.2 明确运行管理的职责分工

责任不明确就易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我们真正做到了职责分明、政策合理、协调配合共同搞好运行管理的目的。

(1)现场运行人员负责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两票管理和办理工作许可手续等工作。

(2)调度值班员是电网安全运行的操作指挥人,独立完成对设备的运行监视、抄表记录和开关操作等任务。

(3)试修人员的职责是对变电所一、二次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定期预防性试验和调试,并完成电气设备的大小修,消除缺陷及事故检修。

(4)在进行倒闸操作的时候,监护人由工作负责人担任。

2.运行管理

2.1 明确运行管理的职责分工

根据已运行的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运行管理方式,原变电值班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运行监视、抄表记录和断路器操作,由调度运行值班员通过远动自动化实施;一部分为设备巡视、运行维护、隔离开关操作、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由新成立的操作队到现场实施。

2.2 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运行值班员、操作队队员、电气检修班成员及通信自动化维护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2)设备专责制。无人值班变电所的一、二次电气设备,通信和远动设备均需专人维护并填写记录。

(3)运行值班制和交接班制。运行值班员实行二班制或三班制,一般应禁止连班工作。交接班应准时、认真、前后衔接、手续清楚、责任明确。

2.3 加强变电运行技术维护管理

(1)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和人身安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是多年来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尤其对于两票三制(工作票、操作票、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2)做好设备台账、缺陷记录、检修记录、大修周期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加强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准确、迅速地排除设备故障。

3.设备检修是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3.1 验电

要检修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停电后,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必须进行验电,通过验电可以明显地验证停电设备是否确实无电压,以防发生带电装设地线或带电合接地刀闸或误人带电间隔等恶性事故发生,验电时应在检修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各相应分别验电。高压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若因电压高,没有专用验电器时,可用绝缘棒代替,依据绝缘棒有无火花和放电声来判断。

3.2 装设接地线

(1)装设接地线的目的:为了防止工作地点突然来电;可以消除停电设备或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和泄放停电设备上的剩余电荷,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接地线应设置在停电设备由可能来电的部位和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部分。

(2)装设接地线的方法: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装设接地线应由两人进行,用接地隔离开关接地也必须有监护人在场;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再接导体端,连接接触要良好。拆接地线顺序则与此相反。

(3)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走错位置,误合断路器及隔离开关而造成事故,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若线路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操作把手上,均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在部分停电设备上工作时与未停电设备之间小于安全距离者,应装设临时遮拦。在临时遮拦上应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在工作地点处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在工作人员上下用的铁架或梯子上,应悬挂“从此上下”的标示牌;在临近其他可能误登的架构上,应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4.跳闸故障

4.1 10kV(35kv、66kV)线路跳闸

线路跳闸后,应检查保护动作情况,检查故障线路检查范围从线路CT至线路出口。若没有异常再重点检查跳闸开关,检查消弧线圈状况,检查三相拐臂和开关位置指示器;如开关为电磁机构,还要检查开关动力保险接触是否良好,如为弹簧机构要检查弹簧储能是否正常,如为液压机构要检查压力是否正常。检查所有项目均无异常方能强送电(强送前前要检查保护掉牌是否已复归)。

4.2 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主变低压开关跳闸有三种情况:母线故障、越级跳闸(保护拒动和开关拒动)、开关误动。具体是哪一种情况要通过对二次侧和一次设备检查来分析判断。当主变(一般为三卷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可通过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和对所内设备的检查进行初步的判断。检查保护时,不仅要检查主变的保护还要检查线路的保护。

4.3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原因:1)主变内部故障;2)主变差动区故障;3)主变低压侧母线故障因故障侧主开关拒动或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而造成越级;4)主变低压侧母线所连接线路发生故障,因本线路保护拒动或是保护动作而开关拒动,同时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拒动或是主开关拒动造成二级越级。具体故障原因应通过对保护掉牌和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来分析判断。

5.要控制好各个危险点

(1)结合大修(改造),针对性预控。年度大修(改造)是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较为集中、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安全运行的关键时期。大修(改造)预控主要包括在大修(改造)开始前,积极配合检修部门对变电站进行摸底,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周密安排计划,做到“人员、工器具、备品备件”三落实。利用班站例会,讨论三措,做到“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注意事项”三明确,对需进行技改的工作进行重点学习;明确三措中本次大修(改造)主要存在的危险点。如何加以防止或消除。大修(改造)期间每值在相关记录薄册中注明每天所需接地线的数量及装设地点,从而保证在复役操作时不至于因遗漏接地线而造成带接地线合闸。同时也可利用大修(改造)对平常难以整改的进行整改。

(2)开展标准化操作工作,进行科学预控。在运行作业过程中查出装设接地线存在许多危险点,采用两端定位法来防止带电挂接地线和带接地线合闸恶性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两端定位法”即依据同类型设备和接线方式,在相同检修模式下,接地线的导体端和接地端位置必须统一并固定。主要从下面几点作统一要求:对于长手柄接地线装设较困难的开关柜,应先将外侧相用标准手柄接地后,方可继续进行内侧相接地。闸刀一侧带电,在不带电一侧装设接地线时,选择导体端保证和身体与带电侧的安全距离,尽量选用远离带电部位的导体端。禁止在有一侧带电闸刀的中间位置处放置梯子后装拆接地线,不允许抱住一侧带电闸刀的另一侧瓷瓶装拆接地线。户外接地端应具有防止带电挂接地线和带接地线合闸功能,主变引线桥下方适当位置可单独设置一处接地点,同一部位所有接地点必须保证唯一性。户内接地端都应设置在开关柜、网门外,防止整副接地线在开关柜内,特殊情况设置在开关柜内必须具有防误功能。尽可能考虑导体端与接地端间防误闭锁功能,否则应尽量设置在值班员明显可视位置。

第4篇: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

作者长期从事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改革中主要进行《高电压技术》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因此,就该门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其中的体会和想法与同仁相互交流,以期诸位多提意见,共同提高。

一、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课程对应岗位的职业标准

由专业团队教师深入铁道供电企业和供电企业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班组生产一线,深入调研,了解企业中对于本专业设置的所有岗位群。对岗位群中每一个岗位的名称、对应的课程进行深入剖析。了解职工在各岗位中实际的工作职责、安全规程、规定,岗位工作内容等。了解电气试验员岗位的真实工作内容、安全防护措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标准化意识,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二、课程性质及定位

根据电气试验员工作岗位所做的真实内容,总结出学生需要进行这些技能操作,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能力目标。从培养学生达到胜任该岗位应具备的方法能力、知识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再进一步分析要掌握这些能力,应该学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授课过程中就着重加强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讲授。《高压电气设备测试》作为电气试验员职业岗位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供电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确保在学校教学实施的安全和可靠性,就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规程文件《GB50150-2006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交接性试验规程》、《DL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及《牵引变电所安全工作规程(电气试验部分)》等相关行业安全规范和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每一项试验的安全措施进行分类分项整理,让学生在试验前就要牢记安全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三、对电气试验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剖析

经过前期的岗位调研,了解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掌握不同职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电气试验员在本岗位日常进行的工作任务或工作内容,对各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认真剖析,确定其中有典型代表的工作任务,称之为典型工作任务。经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充分交流、沟通,总结出电气试验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四、确定岗位职业标准

确定国家职业标准中对该工种的相应职业标准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对电气试验员岗位的职业标准都有详细要求和说明,规定了电气试验员岗位的应知应会内容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操作。教学团队要做的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考取中级电气试验员资格证书。结合西铁院实际情况,高职学院电气专业学生毕业前应该考证,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维修电工证和所从事岗位的中级工证。

五、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工作情境

在企业,员工每天在本岗位中进行的实际任务有很多,但是要找出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工作任务,一项工作任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将每项工作任务转化为工作情境,各个情境之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载体,将各个情境连在一起。各情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互相并列、包含或者递进等关系。

六、实现工作情境到学习情境的转化

工作情境到学习情境的转化,就是要将企业管理生产过程及对员工考核的思路应用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工作内容及工作过程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的学习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能快速进入角色,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用工之间的“零接轨”。为企业降低培训费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七、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改传统教学中以教材、教师独角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电气试验员的岗位标准及职责,以及日常进行电气试验的生产性文件如变电所工作票、电气试验原始记录、编制好的实验报告、电气设备图纸、试验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及原理接线图等,引导学生如临其境,深入了解本岗位职工的生产环境及工作内容,这样在学生学习中,他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按照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要求去学习、去操作,将自己的动作与标准规范作比较,加深学生的标准化作业意识,提高劳动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

八、考核与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完基本的理论知识后,按照现场电气试验员岗位日常的工作任务和内容,要进行牵引变压器、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电容器、绝缘子和母线等各种高压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项目,按照《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每一项实验项目有实验步骤及标准值,学生掌握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后,分组制定试验计划及任务安排,在高压电气设备实验实训中心按照安排进行试验,教师按照“电气试验员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定,全程跟踪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将操作步骤与每一步的标准进行比对,综合评分。最后得出学生学习与实做的综合评价成绩,以此作为每一项目的得分。

第5篇: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厂供电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185-01

工厂供电课程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工厂变配电所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综合能力强。为了更好地结合中职生的教学现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从本课程的实际出发,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与实践,将课堂、多媒体教学、实习实训教学的教学方法综合在一起,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增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用性,提高教学质量

工厂供电是多门课程的综合,选择合理的教材能使课堂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应适应中职生的培养目标,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针对以后的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特点,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工厂电力负荷计算的二项式系数法时,可以引出提问: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怎么计算?让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短路电流的计算时,可以提出:同一电阻或电抗值在计算低压侧的短路电流和计算高压侧的短路电流时不相同,需要进行等效换算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授低压电器时,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各种开关电器的应用举例,重点讲解低压一次设备的应用,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少,教师应联系实际的生产加以适当补充。例如低压熔断器式的刀开关安装在低压配电屏上,不带灭弧罩的刀开关一般只能在无负荷情况下操作,作隔离开关使用。教学中应力争理论结合实际,减少复杂公式的计算,突出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为今后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 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将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中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工厂供电是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在教学中如果只局限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就会有许多问题难以表述清楚,不但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理解遇到困难。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过电压与防雷一节课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将避雷针保护的区域标出来,通过动画的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低压断路器过电流脱扣的动态原理分析中,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解方式很难表达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出现困难,而多媒体教学恰恰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讲授雷电过电压这部分知识时,雷电波侵入变电所,运用多媒体课件表达就非常形象生动,可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掌握,这既加大了教学容量,同时还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断路器脱扣问题的教学分析,如果通过多媒体来解决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电路发生短路或过载时,不但可以演示低压断路器如何脱扣、触电如何断开的动态过程,而且还能很好地表达电磁系统的变化和热元件变形的情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结合现场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第6篇:变电所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仿真模拟系统 多媒体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92

采、掘类专业课程是矿业学院与采矿工程相关的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是体现矿业学校特色和优势的主要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知识在煤矿生产建设中的实际运用。

1 KD-KJMN-Ⅱ型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运用

矿业学院的学生在采、掘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由于缺少生产实习的经验,对矿井生产系统缺乏感性认识,给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中煤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KD-KJMN-Ⅱ型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仿真模拟系统是将采矿工程现场实际情况预先设定、设计出来的按一定比例进行缩小的仿真模型,使人们能够全面看到采矿工程现场的各个方面,具有形象、立体、直观的特点。该系统模型包括了:地面生产系统和井下生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在工业广场中,有地面变电所、压风机房、煤仓、选矸楼等,采用综合式布置。井下生产系统包括了: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通风系统等。各生产系统的运行通过中央操控台控制。例如:打开主、副井的提升系统的控制开关,主井的箕斗开始提煤,副井的罐笼开始运行。

图1 KD-KJMN-Ⅱ型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中央操控台

1.1 仿真模拟系统模拟采、掘工作面的生产情况

仿真模拟系统设计了煤巷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煤巷掘进使用综掘机截割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皮带运输机。岩巷掘进,着重演示了耙斗装岩机装岩、矿车运输过程。按下操作按钮,掘进设备开始运行。教师通过对运行的掘进设备的讲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煤巷和岩巷的掘进工艺。模拟系统在采煤工作面的布置中,井田西翼布置了“走向长壁式综采和综放工作面”,东翼布置了“倾斜长壁式工作面”。按下按钮,滚筒采煤机开始沿刮板输送机运行采用“前顶后底”的割煤方式,前滚筒为右螺旋,沿顶板割煤、后滚筒为左螺旋,沿底板割煤,采煤机落煤、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不同的采煤方法采用了不同的支护方式。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观看,学生对普采、综采和综采放顶煤的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

1.2 仿真模拟系统模拟矿井通风系统

在矿井通风系统的模拟中,它通过声、光、电的形式模拟进、回风流的流动路线,清晰明了。通过绿灯的闪烁来表示进风流前进的路线,桔红灯的闪动路线为乏风行进路线。启动通风按钮,绿灯闪烁,新鲜风流由副井进风经主要运输大巷采区石门轨道上山溜子道采煤工作面材料道采区回风石门回风大巷风井。如果打开反风开关,反风风流通过桔红灯的运动指示风流的行进路线,进风井变成了出风井。通过观看,学生对矿井通风的方法和通风方式以及工作面的“U”型通风系统一目了然,提高了感性认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按下“三专两闭锁”按钮,局扇运转,采用压入式通风,模拟系统的瓦斯报警仪在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0%时,发出警报声和灯光。使同学对《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当掘进巷道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低浓度瓦斯传感器自动报警;当瓦斯浓度达到1.5%时,瓦斯断电仪自动断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的演示,提高了对煤矿生产的感性认识,补充了学生没有煤矿认识和生产实习的缺点。因此若要提高采、掘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应转变课程教学大纲,增加矿井仿真模拟系统模型课时。即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模型向学生讲解比较难懂、抽象的采、掘类专业的理论,以及知识重点、难点。形象的矿井仿真模拟系统模型与抽象的理论相结合,可使课本上的理论的知识不那么枯燥、乏味。

2 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到教学中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仿真模拟系统虽然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看到采矿工程现场,具有形象、立体、直观的特点,但在具体的采煤工艺、掘进工艺、通风方法和方式表现上不够细致和全面,仿真模拟系统更注重对各生产系统的宏观认识。为此,我院引进了“和利德”教学仿真系统教学软件,很好的弥补了这些不足。它从微观上较好诠释了各具体专业的生产工艺、机械操作和检修方法。该教学软件利用语音讲解、“3D”的动画演示,形象、生动的将28个常用工种专业知识进行了介绍,和教材形成无缝衔接。如(图2、3):煤矿安全技术可视化仿真系统在对综采工艺进行演示使,通过语音讲解、“3D”的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双滚筒采煤机端部割三角煤的进刀方式进刀方式,沿工作面双向割煤、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单架连续移架方式及各工序的配合。

图2综采工作面双滚筒采煤机割三角煤的进刀方式

图3综采工作面综采液压支架单架连续移架方式

教学仿真系统教学课件还模拟了综采机械设备的操作练习和检修,例如:课件先演示正确的滚筒采煤机的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后可以操作练习,只有操作步骤正确采煤机才开始运行,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就独立进行练习,更加贴近了实际生产。

3 利用实习车间进行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煤职业技术学院倡导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技训科的实习车间给采、掘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实践的平台。通过KD-KJMN-Ⅱ型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在采、掘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对矿井的生产系统有了宏观的认识,利用课堂讲解结合“和利德”教学仿真系统课件“3D”的动画演示,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相关专业的知识,再利用实习车间实习设备,如:双滚筒采煤机、可弯曲的刮板输送机、自移式的液压支架、综掘机等设备实际运行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的视角学习采、掘工序在生产中的配合,并对机械设备的操作、结构、检修进行必要的讲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教师应加强科研工作,增进实践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进行教改、增长敬业精力,将科研成果渗透到实践教学中,转变原有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理全.矿业工程概论[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杜计平,孟宪锐.采矿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