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教学手段的问题。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普遍运用,是借助于一些新兴的技术和手段的,一些新型的设备必然会被运用,而由于这种现代教育手段非常受学生欢迎,因此教师还有学校的领导必然会更加重视现代化设备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基本价值就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手段的影响下,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弱,这对于教师正常价值的实现是不利的。
二、现代教育手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的对策
1.教师转变思维,提升教师素养。在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中,要着重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历史教师要善于解读课标和考纲,给学生的常规认识带来一种与众不同之感,而且要更深化学生的基本理解,教师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维,以便更好的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历史教师要做到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自身素养,不断的充实自己,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提供更多的可能。比如在讲解《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武林外传》吕秀才与姬无命关于‘我是谁’的对话,导入世界与人,本我与自我的关系。然而如果对课标内容没有深入解读的话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看的只是一个自杀式的笑话而不能真正与本课中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与苏格拉底的思想“认识自己”相吻合。因此只有深入解读课标与教师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2.适度运用于还原历史,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一切是有迹可循,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很好的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给学生展现一个比较真实的历史事件。而历史的还原,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要进行无目的的还原历史,要注重在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前期下,与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结合,然后再进行还原。比如说在讲解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的胜利》时,教师要突出这节教材的重点,胜利的原因,而对于过程中的三大战役,等,教师可以适度截取有用的视频资源适度的还原这些战争,以更好的给学生展现人们胜利的历史和理解战争胜利的原因。
历史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座历史知识的同时,应进一步挖掘、提升历史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同时,历史学科中蕴含的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错误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如:历史教材中众多名人言行、杰出人物成就的取得、重大历史转折的成功等等史学知识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心理,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历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一个心理健康的历史教师,性格上应该是开朗、乐观、有朝气、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各种挑战,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情绪上遇到挫折能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稳定,不浮躁;生活和工作上能以身作则,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觉防止和克服各种不良嗜好,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担任了班主任工作的历史教师,就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品德越高尚,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
教学过程中应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历史人物为榜样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内容,并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使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历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历史课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伟大饿历史人物及其成功的事迹,这些具体生动人物和事迹能极大教育和感染学生,对学生意志的培养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张载等。
通过历史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考,从内心迸发出对这些人物由衷的钦佩,产生对真善美高尚情操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有的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如东晋著名大书法家王曦之,废寝忘食,苦练书法,不管是酷暑盛夏,还是三九严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决不半途而废,“工夫不负有心人”,王曦之终于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他们有的不怕困难、性格坚毅,如司马光耗费大量心血,十九年才写成《资治通鉴》;司马迁受尽非人折磨,著《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经过27年写成《本草纲目》,为人类的医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通过在课堂上讲述这些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执着追求科学和真理精神,学习他们在逆境中坚定信念和理想,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心理教育的角色认识有助于教师提高对自身完善紧迫性的认识。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不亦乐乎。现今的教师首先要构建内心世界,树立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这样才能教育学生修身,使其心理健康。教师要扮演好心理教育的角色,就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充分认识自己。即完善自己的道德观念体系和认识结构,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学会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有全新的教学工作模式。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位教育学家认为,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3R”(读写算)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他又新增了“2R”(尊严与负责)教育———善行教育、人格教育。由此可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做人(如何尊重别人,爱护集体和行为规范),再教会学生做事(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这应是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思路,也是教师应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只有教师认清了心理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把握了正确的教学工作模式,才能真正理解心理教育角色的内涵。
2.体育教师心理教育的角色行为
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这是体育教师角色行为的正确体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之前,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也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学生有哪些心理需求和心理障碍。这样就容易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缘由,就能真正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需求,渴求友谊,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或认识上存在偏差,对于自我表现受到别人非议等。这样就造成学生心里矛盾重重,对其成长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从心理发展上说,此时的学生特别需要教师帮助,直至他们走出误区。作为扮演心理教育角色的体育教师来说,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矛盾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在深层次上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是信息交流和社会文化再创造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实践来拓宽专业视野、夯实专业涵养、提高专业技能与水平,并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在众多的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自己坚持不懈地学习、读书、思考。然而在现实中,高职院校更注重教师大规模集中培训,讲座、会议、报告多,教师业余自主学习阅读少,专业课程团队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少;教师在职教理论阅读过程中,浅阅读多,深阅读少,通过网络检索浏览查找资料多,通过纸质图书系统阅读、反思探究的少,由此导致教师在职教理论阅读中重功利性,导致教学改革的形式化和概念化,影响了教学反思的深刻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阅读条件也制约了教师职教理论阅读活动的开展。很多院校职业教育的图书资料.除了教材以外,其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性的书籍相对比较少,笔者通过某校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分别以“职业教育”、“高职”、“职业院校”、“职教”、“职业学校”等为题名,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类图书进行检索查询.发现多数为教材,仅有不到30册的图书资料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成果或学术型著作,数量相对于其他教育类图书而言非常少,职业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导致教师对图书馆馆藏职业教育资料的利用率较低。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教师职业教育理论阅读学习活动的对策
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阅读创造条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1、设立职业教育学科馆员,专人负责职业教育教学
相关图书文献的采编与参考咨询工作为了针对性地为教师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帮助,高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专职与某一个院系或学科专业建立联系.以其作为服务对El单位,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服务桥梁,相互沟通,主动为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高职院校按照往往按照专业大类设置“学科馆员”,如我校设置了船舶、旅游、港口、航海等方面的学科馆员,而针对于教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理论学习研究需要的“职业教育”学科馆员。则很少去关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阅读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也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重视“职业教育”学科馆员的设置与培养工作,与教务处、科研处、高教所等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部门建立联系,为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点改革与研究提供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应熟悉所负责的职业教育教学相关馆藏资源的分布情况,深入各教学单位与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开展调查,收集意见,并积极推动藏书资源建设,并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定题检索与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2、做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理论研究
图书资料的采编与导读工作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各地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相关图书资料。高职院校要制订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图书采购计划.不断跟踪职业教育研究的动态,通过网络图书电子商务平台检索采购相关的图书资料。不断丰富馆藏资料。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具有个性化,图书出版信息的来源也呈现多元化,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可以开展“教师点购图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鼓励教师自由点购自己需要的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并享受优先借阅的权利和乐趣,“职业教育”学科馆员负责收集读者的点书要求,采购教师所需的图书,一旦图书采购送达后及时通过电话通知点书者来馆办理借阅手续。要做好职业教育文献的收集工作。职业教育研究的许多文献除了通过书店采购渠道获得外,更多的是通过学术团体的会议材料发放途径获得大量灰色文献,包括一些会议论文集、院校信息资料以及相关的教学改革光盘等。学校应该出台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的相关规定,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术会议,另一方面应要求参会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传达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并将会议材料递交图书馆。高职院校参加的各个学术团体数量很多,各个学术团体定期组织举办学术研究活动。如论坛、学术年会等。每年各个部门教师参加学术和等获得的会议资料汇总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因此学校图书馆应在教师巾聘任职业教育文献征集员,聘请一些校内的学术团体联络员担任文献征集员,征集职业教育相关的会议资料等灰色文献。图书馆要积极宣传文献征集采编工作,形成文献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是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关于职业教育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著数量不断增多,各学术期刊刊登的职业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数量也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在海量的职业教育文献中,良莠混杂。需要进行知识导航;另一方面处于改革期的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发展也比较快,不断涌现许多热点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立交桥问题、高职院校招生改革问题等等,如何让老师们能够关注职业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找到高质量的学术文献,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图书馆及学科馆员,要主动与学校教务部门、高教研究所(室)、科研部门以及教育督导(质量监控)部门等合作,聘请教育研究人员定期研讨,跟踪职业教育研究动态,定期编辑出版《高职教育动态》。将最新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的相关文献以及职业教育政策介绍给教职员工,引导教师阅读学习。要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情况,为学校教育发展以及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定题检索与咨询参考工作,服务学校的教育改革重点.服务教职员工的教育科研工作。如为教师的重大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文献检索,通过图书馆馆际交流、互借系统获得更多相关文献。
3、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教师阅读学习活动提供条件.而且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好馆藏资源。组织开展教师阅读活动,要解决好阅读组织发动的全员性、阅读方式的多样性、阅读效果的应用性、阅读成果的分享性等问题。开展教师阅读工程,组织开展全员阅读活动。要通过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的内部读书会,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的阅读学习活动。通过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资深老教师指导新教师阅读,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读书活动也是如此,在个体阅读基础的团队学习阅读活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相互的启发、研讨,阅读效果好于个体阅读,也更有阅读深度。阅读方式上.要注重电脑多媒体浏览与纸质文献阅读相结合。电脑多媒体上阅读,是一种浅阅读,由于阅读的信息量大,受阅读软件影响,阅读者的批注与思考以及阅读的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阅读的深度相对比较差一些,但是通过电脑多媒体阅读是一种捕捉职业教育信息、了解职业教育动态的有效途径。纸质文献的阅读,则可以系统地把握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更有助于阅读者的思考分析:通过批注、划线等阅读符号的添加,有助于阅读者的设疑和思维拓展,因此纸质文献的阅读)是一种深阅读。纸质文献的阅读不受电脑等硬件条件的制约,只要有时间就可以随时阅读,因此要鼓励教师利用各种空余时间。阅读职业教育的纸质文献。阅读效果的应用性,这里强调的是学以致用,要把理论知识的学习阅读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结合起来,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通过反思,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寻找理论支持。要鼓励教师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梳理和总结,开展专业写作。这种写作不一定是长篇大论式的学术论文。而更注重对自身学校教育管理或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注重教师身边发生的叙事式的、案例式的研究,教育感悟、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等各种形式不拘一格。学校图书馆可以会同学校工会、教务等部门一起举行教育理论阅读学习的征文活动,激励教师的阅读反思行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主张教师阅读是一种团队合作的学习过程。那么阅读学习的成果应该分享。学校要建立教师阅读交流平台,要在校内专家学者中树立阅读榜样,通过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等途径,分享阅读经验和阅读成果,引领年轻教师的阅读成长。
本论文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笔者首先约所教班级的学生代表进行访谈,主要是了解他们对英语听力这门学科的看法,包括要求他们对所用教材及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说出自己对于听力感觉最困难的地方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笔者然后根据访谈内容编制调查问卷,对开设英语听力课程的大一、大二学年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研究结果和讨论
在对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10名学生中有7名)在听力课堂上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总是不自觉的走神。笔者要求学生给出上课走神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所使用的听力教材让他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认为长句子和篇章听力经常使他们产生无力感,甚至在老师播放了三遍录音材料之后仍然不知所云,这种无力感渐渐演变成对听力课程的恐惧感。随后笔者要求他们对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一开始学生很拘谨,并不敢在笔者面前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在一番开导下他们终于敞开心扉。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复述句子加听写的这种机械操练模式是他们对听力课程丧失兴趣的另一个原因。在谈及是什么造成他们听力理解障碍时,学生普遍认为语音是他们倍感头痛的地方尤其是“连读”和“吞音”等等语音现象;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词汇量是影响他们听力理解的很大一个原因。其中一位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在听力语篇理解中相关背景知识的缺失是听力理解的一个较大障碍。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听力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出乎意料的是超过8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力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总结这次访谈有以下三点发现:(1)听力教材及教学方法是造成学生对听力课程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2)大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还很低,其在听力理解中遇到的困难仍然停留在语言层面;(3)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对背景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访谈后,笔者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编制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对英语专业大一、大二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再一下证实了以上三点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笔者认为英语听力教学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转变教学理念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必须有科学的思想做指导,笔者认为英语听力作为一门学科并不是独立于教育体系之外的,因此它同样承载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或“LiberalEducation”的译名,它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完全、独立的人。通识教育首先指的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教学手段。长期以来,中国高校教学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强化如何做事的知识学习,忽视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大学教育的功利性太强,过于看重人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人的主体性价值。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英语教学新大纲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通识教育不应该是开几门公共课那么简单,它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之一,成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导理论之一。
(二)明确英语听力教学的目的
1.以听力教学巩固语言知识
听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处理过程,它涉及对语言信息的理解与输出。通过听力活动,学生构建了新的知识、掌握并巩固了语言规则和内容。听力也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有效途径,而这些新知识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说听力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理解、学习和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听力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有效手段(任庆梅,2011)。
2.以听力教学提高交际能力
Hymes(1972)认为交际能力是指学生不仅能够运用语法规则来组成正确的句子,而且具备在恰当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交际对象灵活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Canale&Swain(1980)认为交际能力由四部分组成,即语言能力(linguistics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allinguistics)、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2006年,Martinez-Flor&Uso-Juan明确提出将听力技能纳入交际能力框架,突出了听力技能在交际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及其他能力的融合是学生学习外语的目标。
3.以听力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无论是教师教的过程还是学生学的过程,如何促使学生保持较强的学习意愿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Field(2009)认为学生对听力活动不感兴趣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教师控制整个听力活动的程序、语速,听力活动的中心是教师而不是学生。(2)有些听力理解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立无援的心理体验。(3)与真实的本族语者交际语境中的交际活动相比,课堂教学中的听力理解活动往往难以使学生产生类似真实的交际环境下所产生的交际需求。
(三)改革教学内容
转变教学理念势必要求改革教学内容。英语听力教学内容应该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主动参与听力活动的兴趣,使其体验到类似真实交际情景下运用英语实现交际目的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听力教学内容要尽量选取真实语料,语言表达地道,反应出英语本族语者使用语言的规约性以及文化习惯。另外教学内容要遵循维果斯基(L.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即i+1原则,教学中的信息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能够突出主题;信息量不宜过大或者难度过高,也不宜过小或难度过低。再次,听力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趣味性,难度承阶梯型的特征,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造成“审美”疲劳。最后,听力内容要有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认识身处的社会及文化。
(四)改革教学方法
听力活动应与其他各项语言技能训练活动相结合,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思想的体现。钱媛(1995)认为,“学习外语的过程是学生以认知为基础的主动处理输入信息的过程。学生是主动的思维者。因此,应该设计各种类型的任务(task),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或运用语言”。任务和练习的区别是:任务是合作完成的,属于交际性的,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真实情况,而练习往往是独自完成的,是非交际性的,是为了学习和巩固语言知识或训练语言技能而设计的活动,这些练习活动不少是脱离语境的。另外,在听力教学中要尽量使用以意义为驱动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听力材料意义的理解层面上,以帮助学生通过听力理解学到新的知识。任庆梅(2011)认为听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要考虑一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听力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听力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学习策略、各项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因素。
(五)改革测试方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方法论;语文教育
对于长期以来的语文“知识中心说”王尚文教授提出“语感论”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重点是语感,王荣生教授提出“内容论”认为教学方式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手段应该被大力发扬。
刘永康教授的“方法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教学方法论是以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方法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着重揭示已有教学方法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与教学对象的各种复杂关系,以构建和解决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之间的新型关系和相应的新理论基础为核心任务”[1] 王尚文、王荣生和刘永康三位教授分别从语文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三方面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分别提出了“语感论”、“内容论”和“方法论”。其研究成果已形成语文教学论的一个有机而较为完整的整体。
一、语文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1.辩证法思想
语文教育“方法论”的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体的哲学方法论为其可靠的基础,“方法论”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学术界一般把“方法论”总结为三个分类: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讨论科学对象、理论和方法的关系,一般方法论属于一种共同性学科的方法,介于哲学和具体科学方法之间,科学方法论是一定的科学研究对象决定的,研究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语文教育“方法论”涉及多种关系,如师生关系、语言与思维关系、导学与自学关系、课内与课外关系、继承与创新关系、智力与非智力关系、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等。
2.教育学理论
语文教育“方法论”继承了孔子、老子和《学记》的教育思想,针对传统语文“少慢差费”的弊端,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
3.心理学理论
语文教育“方法论”有鲜明的心理学特征,注重根据一般心理认知规律,去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要以学定教,即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二、语文教育“方法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价值。
1、从克服原型启发式的局限性中去突破与超越原状启发式原型启发式主张并实施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亦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研究西方方法论时,刘教授发现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一些缺陷,如我国古代的原型启发式教育理论,其合理性表现在着眼于引发矛盾,开启思路,诱导教学对象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都体现了这些精神。孔子的“克己”、“自律”以求得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这种儒家的人本思想与西方那种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大相径庭,这种人本思想给启发式原则若干束缚,把启发式局限在仅仅是引导学生领悟已有的知识上面,从根本上说即不鼓励学生去发前人所未发,向新的知识领域探索,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墨守陈规,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的能力,这与发展的现代科学教育观是相违背的。刘永康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人本主义、发现法、接受美学等西方方法论均能启发学生以积极的求异思维为特征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弥补以求同思维为特征的我国传统的原型启发式教学的缺陷。”[2]
2、语文教育“方法论”的本土化、民族化就是把外来思想文化与本民族思想文化有机结合、相互融通,是本土文化对外域文化的同化和顺应,面对西方各类方法,要反对两种倾向(盲目崇拜的、失语症、和孤芳自赏的封闭症,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引入了对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十余种理论,包括建构主义、格式塔理论、模糊理论、纲要信号等,尤其是心理学(格式塔)语言学(符号学)和美学(接受美学)方法引入阅读教学的文本分析,大大拓展了文本理解的视阈,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化静态为动态,化单一为丰富,化枯燥为生动。
我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各国的文化教育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西方方法论必须与我国教育改革实际结合,尤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实现西方方法的本土化和民族法。实际上,西方的很多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话语系统中都能找到踪影,格式塔整体性强调的是“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一个事物的性质不决定于任何一个部分,而依赖于整体,这个从该事物整体中产生的性质,即所谓格式塔质”[3]
三、语文教育#方法论、拓展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视野。
20世纪50年代以来,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消极影响是明显的,它不仅没有弥补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缺陷,反而淡化甚至取消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严重扭曲了我国的语文教学,导致重讲练轻诵读,重肢解轻整体,重读写轻听说,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刘永康语文教育“方法论”全面调整原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地有选择地移植西方近现代方法论中对语文教学有启迪作用的科学理论,与我国语文教学的特点相结合,使之逐步民族化、本土化。对语文学科文本解读的贡献。《语文教学探赜索隐》一书中“符号论美学与语文教学”、“纲要信号与语文教学”、“模糊理论与语文教学”紧扣汉语母语特点,提供了大量破解文本含义的方法。如在“符号论美学与语文教学”一章,训练学生破译汉语符号的“本文”提供了切合母语特点的方法,注意语言符号的变异性,把握语境,注意背景;理解句子的组合原则;认识“本文”的结构及表现手法。
语文教育学经历了经验描述期、历史转型期,至今已发展为一门渐成规模的理论学科教育学,由于方法论教学的原理是建立在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教学论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因此,作者认为,方法论教学法是一种适用范围很广、启发功能很强的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与教育方法,具有极强的生命力。21世纪的教育教学都要现代化,现行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因此,方法论教学法就很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澍;柳海民. 从唯方法论主义到问题与方法论的统一――改革开放30年教育学方法论研究的知识论立场探寻[J]. 教育研究, 2011(1):39-44.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八个病区的临床护士共68人,年龄在20~46岁,其中,近两年新进护士8人,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39人,中专学历11人,身心均健康,自愿积极配合医院及科室的工作管理。医院结合临床加强护理管理,护理部采取“协调式教育法”,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两年间通过这种教育和管理模式,本院的护理工作成效显著。
1.2结果
实施“协调式教育法”后:(1)2012年本院患者的满意度测评平均93.2%,2013年上升为98.6%。(2)2012年~2013年全院无一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各项护理指标均达标,全年护理质量取得了平均得分>99.5分的好成绩。
2协调式教育的方法和过程
2.1岗前培训重思想素质教育,核心制度的学习,强化个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岗前培训是新护士成长的良好开端,是培养新护士实际工作能力、促进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过程。对本院的新护士由护理部统一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重视护士的爱岗敬业教育,使他们了解医院的发展经历,树立主人翁意识,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礼仪、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使新护士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我们给予专题岗前培训讲座,具体课程安排共6天:第1天医院概况、医院护理管理现状(教授2学时);第2天护理法律法规、护理核心制度(教授2学时);第3天护患沟通技巧和护士礼仪培训、护理安全及医院感染培训(教授2学时);第4天护理文书的书写标准和要求、抗肿瘤药物知识、肿瘤健康宣教(教授3学时);第5天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应急预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教授3学时);第6天护士职业暴露、化疗防护常识(教授2学时),授课均采用放映幻灯片的方式进行专题讲解。
2.2改变传统观念,连续教育,树立职业形象
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注重培养医护人员自身技术水平,而忽略了职业素质修养、人文素质和礼仪规范的教育,造成医护人员缺乏与患者接触的亲和力。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领域向心理、社会领域转变,医护人员的形象、言谈举止,对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的身心健康可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新护士进入工作科室,要尽快熟悉所在科室的环境、设施和布置,物品及药品的放置,逐渐认识并熟悉同事,成为科室中的一员,与他们和睦相处,团结友善,工作上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延续岗前培训的学习内容,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周到的职业礼仪,因人而异地做好患者身心护理,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护患纠纷的发生。良好的护士形象,可以提升服务对象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拉近护患距离,便于在临床上有效地护理各种类型的肿瘤患者,促进临床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2.3方便临床护理管理,掌握科室护理制度,给予协调教育,落实护理标准
为了方便管理,教育护士熟悉肿瘤科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日程序、周计划、月目标”制度的内容,护士各班次的职责等,给临床工作提供指引和目标,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便于护士长的管理。护士长根据相应的制度每天进行巡查,发现哪项工作有纰漏或失误,及时找当事人,给予弥补或更正;每天对各班次的工作进行核查,每周组织全科进行医嘱单、护理单、体温单、特护单、床头牌等的核对,发现问题给予客观真实的记录,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护士长根据各项护理标准,总结工作中出现不足的原因,查找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对护士进行协调式教育,并强化训练,加强学习和记忆,每月对近期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知识点,科内新开展的工作内容,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考试,考试成绩记录在科内个人技术档案内,作为年终个人评先树优的依据。
2.4夯实护理技能,加强医护患合作,因患者而异,采用科学的沟通技巧和护理,实行人性化服务等教育方式,规避风险
2.4.1沟通技巧的教育
肿瘤科患者的性格、心理特点有:①内向型:不善于表达,对医护人员工作不满意,会寻找机会表达意见,比如:患者满意度测评时,得分较低,使工作人员难预测,比较难沟通;②外向型:脾气暴躁易怒,不容易控制情绪,偶尔对医护人员不满,会反应强烈,影响护患关系,甚至造成纠纷。所以,护理肿瘤患者难度较大,需要护士使用良好的沟通技能,包括:语言沟通、肢体沟通、表情沟通、文字沟通等,加强人文关怀,如:使用患者接受的称谓;患者疼痛时给予抚摸分散注意力;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或提供爱好的书籍,诱导其潜意识的转移,忘却疼痛。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地实施护理。
2.4.2强化肿瘤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
肿瘤患者中有药物过敏史的、肥胖而外周静脉不明显的、接受过多次化疗或长期输液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的、伴有心脑血管及免疫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静脉化疗风险。作为肿瘤科护士要提高静脉穿刺技术,苦练基本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在穿刺前仔细选择要注射的静脉,确保穿刺成功率,要考虑先从远端静脉开始,保护静脉的合理使用,便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还要考虑输液顺畅,输液期间不会发生化疗药物局部渗漏;规避化疗风险,减轻患者痛苦;熟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输液过程中仔细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在化疗前使用巧妙的沟通和告知,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告知方法,如:文化层次高,性格开明,知道病情的患者,可以告知化疗的目的、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化疗期间的配合方法和主要事项;对于性格内向,恐惧癌症,不知道病情的患者,可对其隐瞒化疗药物的作用,简单告知化疗期间的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化疗中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如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和医生联系,发现患者病情有什么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给予妥善处理,日常工作中加强医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团结与协作,将一些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经过练习后,护理部对护士进行肿瘤专科技能考核,平均成绩由以前的86.2分上升至现在的91分以上。
2.5科学的管理流程,及时沟通教育
本院每年组织全院的中层领导到上级优秀的知名医院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方法、先进技术,开拓思想、拓宽思路,勇于管理、善于管理的精髓,把学到的先进技术传授给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本院还每年派技术骨干到北京、上海、济南等专业对口医院进修,进修回来人员,不仅个人的专业技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还在本院举行的每周业务讲座时,介绍上级医院的先进技术,前端的治疗、护理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全院整体专业技术水平的作用。在医务科、护理部的督导下,科护士长利用交接班时,观察各班次的工作职责是否履行到位,包括:病房的整洁性,各班次治疗、护理是否完善、危重患者的观察治疗及护理是否到位,医护的协调性工作是否严密;对于做得不到位者,晨会时给予指出,或采用问答的方式强化管理,使当事人明白错误,加强记忆,预防其他人员再犯同样的错误;利用晨间护理,加强病房管理,使房间内整齐化一,与患者交流,方便进一步观察病情,了解其对治疗护理的意见,及时地给予解决,并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反馈信息,及时给予工作改进;护理部每周组织全院护士长,了解各病区出现的普遍问题,包括:护理管理、心理护理、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临床护理缺陷和护理隐患等,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护理部每月到各病区进行护理业务查房,改进工作思路,提高护理技能、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患者的护理;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病区护士长,进一步加强工作改进,对于问题护士,进行批评教育;护理部根据各病区临床护理中出现的薄弱问题,肿瘤治疗护理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需要,每周组织全院护士进行业务讲座两次,每季度组织全院护士进行讲座知识考试,专业技术操作考核各一次,总结成绩,改正不足,督促学习。形成“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工作督导-协调教育-学习-改进工作方法”的科学管理流程。
3小结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英语教学;可行性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观之,人的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科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不仅符合新课程的人本倾向,更体现出现代教学的特色,更为注重情与理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平衡,身体与心理的同步发展。
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许多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以为,在英语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目标。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1.英语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英语教学活动要在激发学习动机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绪上的困惑,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对学生心理进行积极暗示。这有利于通过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而现行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心理健康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切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耐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如:ScientistsatWork描写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克服困难,面对困难和危险毫不退缩,最后证明了雷电中电的存在。GreatWomen描写两个女人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面临困难勇往直前。SavingtheEarth一文中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切,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让他们从小就有健康的心理。LaughingMatter介绍了各国喜剧表演艺术,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遗产,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美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培养了心理素质,只要细心钻研大多数单元都可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贯穿在中学英语教学始终。英语教师应该深挖英语教材中有关心理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2.英语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或思路
身为英语教师,把学科内容和所教对象的特点结合起来,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达此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教师行为的楷模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被学生接纳,首先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教育失效。
此外,英语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以便与多种兴趣元群建立联系,从中吸取最生动、最真切的知识,利用学科优势渗透给学生,影响学生,达到培养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争取做到服饰得体,姿态大方,语言丰富且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再结合高雅、和谐、认真、精神饱满、热情大方等内在美的素质,不给学生显示出一种难以承受社会压力的心理表现。最后要说明的是作为驾驭工作者,自身素质相当重要,尤其是老师的个体素养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有调查表明“幽默、理解学生、开朗、耐心、外向、知识丰富”等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老师的特征。
2.2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英语老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要避免形式化,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诸方面受到教育。
2.2.1在课堂上注意使用日常用语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Goodeveryone,Howareyou,Youarewelcome,Youareagoodstudent,Payattentiontogoodmanners,Caremoreforothers。2.2.2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加进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患难见真交),Goodheathisabovewealth(健康胜于财富),Pridegoesbeforeafall(骄者必败),Alittlepotissoonhot(两小易怒),Thewisemanisalwaysagoodlistener(智者善听人言)。类似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
2.2.3还要重视新教材里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内容,对此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3注意心理教育的针对性
各年级学生知识层次不同,心理素质不同,这是由于年龄、家庭、生长环境等不同所造成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初中生,心理承受压力差和道德判断能力低,需要正面引导。但他们积极主动,思想活跃,善于表现自己,老师要利用课堂优势教育学生如何才能成为有良好心理素养的人,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而对于高中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他们对于人生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本能分清善、恶、美、丑。现在是追求高分的时代,许多学生被关在家里、校园里,很少参与外界活动,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差,很易表露出来,学科老师应注意这点。在实践方面,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英语老师在工作当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甚至是严格、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接受心理压力锻炼,以便进行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当今许多教师感慨到“现在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英语课难上”等,英语教学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德育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英语教师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从容应付现在和将来要面临的问题。
2.4探究新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内容并结合课外阅读
中学课本及课外材料中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内容比比皆是,有些需要老师深挖教材,充分整理心理教育素材,并适当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认知能力。
例如:NoBoundaries一文,描写到斯蒂芬在即将大学毕业时患了无可救药的疾病,他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在轮椅上继续他的高深研究,成了著名科学家。说明他心理素养好,能承受强大的压力,不懈奋斗,最后获得成功。
适当补充心理教育素材,仅靠课本是不够的,课外阅读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方法,许多学生也乐意选择一些难度适宜、内容风趣的短文诗歌进行阅读,利用这个特点找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供同学们课外阅读,达到趁热打铁的作用。
如:Don''''tWorry这首诗,“Don''''tworryifyourjobissmall,Andyourrewardsarefew.Rememberthatthemightyoak,Wasonceanutlikeyou.”大意是你干的工作很小,回报也很少,但要成为大树也得从小做起.说明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首先要有从小处做起的心理准备,要重视点滴积累,稳扎稳打,不断调试心理,增强素质。
中学英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表面上是两个不同概念,仔细分析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师注意了这一特点之后,应用于课堂,效果很好,学生爱学习的风气日浓,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乐于接受批评,思想乐观,说明心理承受力和认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爱学英语爱读课外读物,充实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也应是每个英语教师的素养之一,要利用学科内容的特点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作为英语工作者,平时在进行英语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道德观念,这样也可协助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新时代培养健康合格的人才服好务。
参考文献:
[1]《大众心理学》,2006年3月,第三期.
[2]《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
1.1个体功能
学习化社会理论所具有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能够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谋生能力。学习化社会提倡学习者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化的实现,个性化的核心是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独特性的形成。学习化社会能够促进学习者自由、个性和全面的发展,个体的社会化是学习者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体现。个体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学习者的价值观、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存所必要的生存技能等方面。学习化社会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习者的谋生能力和生命品质。高校通过促进学习者的社会化发展,学习社会生存的规则和行为方式,强化其社会角色,通过在高校期间的学习来提高社会生存的技能和手段,提高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习者的生命品质。学习化社会理论能够引导学习者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念,改变其生活方式和人生的发展方式,能够帮助学习者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
1.2社会功能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随着学校教育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进程也已结束。但是,学习化社会理论则认为,随着社会知识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其短暂的学校期间的学习是不可能获取人类所有知识的,即使是某一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也是不可能全学完的。学校的教育具有相对的滞后性,这就决定了学校教育不可能使学习者获得可以享用一生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这就决定了学习者在结束学校教育之后,要不断的接受该专业领域的持续学习,将学校、工作和日常生活相融合进行终身学习,不断的促进学习者实现其社会化。
2对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启示
2.1实现有效教学
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育与创新,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化,有效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这是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发展的动力坐在。只有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够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突破。首先,这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体育教育专业而言,需要教师言传身授,没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标准的动作指导很难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其次,要提高教学的资金投入。对体育教育专业而言,不仅需要专业的训练场所,更要在教育软件方面的投资。例如,现场观看职业球员的训练、录像教学等等,这些软件方面的投入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帮助。
2.2强化学习者的主动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育学习最突出的方式是填鸭式教学,教师通过言传身授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技能考试甚至成为了一个过场。学习化社会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赫钦斯认为:“教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2]”。这就意味着体育教育专业需要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教师由原先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教师通过“问题—构建”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目标结合录像观察等方式提出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去联系。其次,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训练和指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自我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这些都有助于学习者由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2.3注重培养与完善学生的人性教育
培养人性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在不断的提高与发展,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与张杨。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表现的更为明显,这就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其健康完全的人格和品质。不仅要教授知识与技能,更要通过细节观察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及时的给予引导与疏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素质拓展、知识竞赛等形式来传播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人性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