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园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索与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
2.运用分类、计数、统计、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礼物。
准备:
1.经验准备:
(1)具有初步的分类意识,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大小等不同特征分类。
(2)能够一一对应点数1~20以内的数量。
(3)具有一定合作意识和经验。
2.物质准备:
(1)该活动以分组进行为宜。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四人。
(2)每组一袋礼品,礼品袋分四种颜色(红、黄、蓝、绿),内有各种小礼物,数量以每人每样可以分到一至三个为宜。
(3)与礼品袋颜色相对应的记录表每组四张。四种颜色的小标记每组若干。
过程:
1.进入“送礼物”的情景学习分类。
(1)今天老师从北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每组一袋。
(2)请你们打开看一看袋子里都有什么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礼物,并从中了解北京的特色。)
(3)请你们给礼物分类,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2.挑选礼物并进行个人的记录与统计。
(1)每人拿一种礼物,说说拿的是什么,数数一共有几个。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统计结果(如下表)。
(3)请把自己的礼物图片找出来,贴在礼物标志上,然后把你一共有几个礼物用数字卡表示在“?”的位置。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将自己的礼物等分给同组的小朋友。
(1)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同组的小朋友,每人都要分到,而且要一样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每人得到几个?每人得到的礼物一样多吗?如果不一样多,怎么办?
(3)幼儿记录个人分配结果,教师个别指导。
(4)引导速度快的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分配结果与教师交流。
4.张贴个人记录表,集体讨论与交流。
(1)你分的是什么礼物?一共有几个?分给每个小朋友几个?是不是一样多?
(2)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果语言表达不清,可请幼儿再操作一次。)
5.希望你们喜欢老师从北京带来的礼物,有机会到北京去看一看。
评析:
该活动方案的意图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该活动方案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1.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礼物”对幼儿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送礼物活动富有情感色彩,非常有利于在异地借班活动的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使幼儿愿意亲近教师,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等分礼物又符合幼儿现实生活和心理的需要,所以很容易使幼儿投入学习。
2.活动重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的作用和有趣,让幼儿通过统计和等分的方式公平地分配所获得的礼物,这些目标粗看对于中班幼儿似乎有些难度,但谁又能说这些内容不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呢?关键要看统计和等分数量的多少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活动目标非常适宜幼儿。
3.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符合幼儿当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看出,该活动过程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先是分类统计记录,后是练习等分,最后总结方法,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有利于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探索和学习新经验。
4.活动材料均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材料,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学习,有利于萌发参与活动的愿望。准备的操作材料有飞机模型拼板、卡通动物钥匙链、彩色橡皮、贴纸等,做到既保证幼儿对材料产生兴趣,又不花哨,从而有利于幼儿专注学习。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interactive distance education;support services of teaching;case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220-03
0 引言
高校特别是职业高校,一直以来都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但由于传统的桌面教学模式下管理运维压力大,对每一台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很麻烦,并且出现问题时解决时间较长。因此,满足日常满负荷的教学需要、部署灵活,定制用户个性化桌面,提升用户体验,减轻运维压力,降低管理成本是职业高校互动式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将成为教学改革重点关注的方面。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使得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开放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它不仅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更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前进,同时也促使构建完善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工程,其中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是远程开放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建立和维持一个高效能、全方位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是有效地开发、管理和执行各项远程教育项目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基础,是远程开放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之一。本文以《3Ds Max建模基础》课程为例,对远程教育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旨在改进传统桌面教学的缺陷,提高课堂效率。
1 远程教育系统概述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一样始终存在着“教与学”这对矛盾,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学”转变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不受限制自主地选择合适自己的教学媒体模式和学习方式,即不受时空限制地自主学习。但学习者的这种学习不可能凭空孤立地进行的,学习所需的资源、动力和方法等仍需依赖于“教”,但“教”是必须围绕着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这一核心,“教”更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导航,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
根据美国远程教育专家穆尔的交互理论,要处理好远程教育自主学习和质量保证的矛盾,就是在建立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是远程学习者与教学机构的联系枢纽,那么在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服务的同时适当融入控制因素,既保证了教育培养目标,又利于学习者自主的发挥,促成学习者个体完善的发展。因此,对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应具有以下原则:完善的服务性,及时的反馈性,灵活的开放性。
■
2 互动式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模式服务现状
远程教育已经渗透到了我国很多的领域,其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指引下,通过网络平台上所具有的网上资源以及教辅资料,在联系自身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属于自身的自学机制,并对课程中所要求的各类操作与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在对象方面,远程教育主要面对的是成人学生,这部分人往往都已经远离校园,进入到了工作岗位,地点分散、时间不固定,且在原有水平方面也具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远程教育方式的应用,能够较好地使其根据自身水平以及需求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但是,在现今我国大部分远程教育中,其在具体教学方面还具有着较为边缘化的特征,即仅仅将相关知识材料提供给学生,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辅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沟通、交流,在缺少激励与教学监督的情况下对自身也缺少有效的约束,对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质量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 网络引导和多媒体辅助下的优势
在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并在网络为主导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类型媒体的应用作为资源支持。而在学习环境方面,其以学习者为主体,以信息传输网络为基础、以完备的教学平台作枢纽,辅以设计优良的学习单元序列,以及完善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都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在支持方面,也需要能够走出以往较为边缘化的特征,而是需要更加强调对于学生远程知识学习与实践的个性化支持,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在相关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能够以更有组织、系统化地对课程知识进行掌握,还需要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实践与提升,进而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协同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为了能够达成该种效果,就更需要师生双方在远程教育平台中开展更为积极的活动,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学生提供更为积极的学习与交互环境。
4 信息交互提供互动教学服务
互动可以说是现今远程教学的重要核心,在现今的远程学习模式中,网络平台具有教育音频、视频、文字类型以及CAI课件等类型的教学资料,而在这部分教学资源的提供途径上,则具有着课程论坛、微博、短信、电话以及教学平台等。通过这部分信息交互方式的运用,则能够以网络为媒介使相关知识信息以非常多样化的特征被应用到教学支持服务模式之中。其中,教学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资源;博客与论坛能够以帖子或者日志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发表。但是,当学生面对上述途径时,就往往面对着一个取舍的问题,为了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对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建设时就需要对上述途径的特点与优势进行积极的整合,在汇集多种优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教材重点对信息交互模式进行制定,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 以某课程为例探索该方式的优势和质量提升
为了能够对上述整合平台、实现教学互动目标进行更好的说明与实现,在此,我们以《3Ds Max建模基础》这门课程为例,对远程教育中互动式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对于3Ds Max来说,其是现今非常流行,且功能非常丰富的一类软件,同动画类、渲染类与设计类软件具有着密切的关系,且由于涉及到很多门专业课程而具有着较强的操作性以及复杂性。对于该软件特征,我们在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筛选的基础上对远程教学模式与平台的建设进行制定(系统架构详见图2)。
5.1 教学设计
联系本软件非常复杂、广泛功能的存在,我们在强调实用性的基础上对该软件所具有的功能与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优化:首先,在内容选择时要尽可能讲解应用频率高的命令参数;其次,要选择同学生联系更为密切的内容,如室内设计建模渲染、数字媒体动画制作等;最后,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操作讲解时也需要做好案例的提供,并保证所选择的案例能够充分符合课程教学内容,保证少而精。
5.2 教学途径
教学途径是远程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教学途径方面,我们在对现有教学方式特点进行充分联系、考虑的情况下制定了以下互动方式:第一,为了能够保证远程教学结构以及资源的丰富性以及完整性,在我们对网络平台进行建立时,则可以将教学视频、文字教材、目标要求、屏幕录像以及PPT等都包含在该平台中,并保证学生在对平台接触较短时间就能够对该门课程所具有的内容进行了解;第二,可以通过博客与课程论坛的建立对教学资源的操作技巧、拓展知识以及技术动态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介绍,而在对学生提供资源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部分教学方法的使教师也能够参与到其中,并在不断学习、沟通、总结的基础上获得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三,微博与微信是现今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对此,可以在朋友圈与微博中设置“每日知识更新”模块,定期对一些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进行,在使学生在日常提升知识的同时使其能够更好地跟进教学进度;第四,通过QQ群的应用同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教学辅导,如果人数较多,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发起语音会话,以此起到直接交流、知识讲授的效果。对于操作存在困难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的方式起到“手把手”的教学效果;第五,在课程教学完毕、对作业进行安排以及其他重要信息的时,则需要在上述教学平台都进行体现的同时再以手机群发的方式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以此避免出现遗漏现象。
5.3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此,我们在对上述多种信息工具进行有效应用的基础上也需要对学生掌握技能这个教学目标对教学方式进行制定:首先,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对相关课程的音频文件、文字教材、操作录像以及教学文件等进行传递,保证上传的资源能够更好地符合本堂课程教学要求。而在这部分资源提供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通过同学生在线沟通、群聊以及QQ对话方式的应用对学生进行讲解,以此保证学生在对课件看、对教师讲解听的情况下获得面对面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之后则可以通过QQ远程监控该方式的应用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实时的观察,看其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者可以改进的方面并及时指正。而在教师开展在线辅导时,则可以通过QQ群的应用向全体学生发出提问,并对学生进行辅导,以此使原有远程教育以“一对一”教学情况有效的转变为“一对多”。
5.4 教学单元设计
对于单个教学单元,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与教学:第一,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将本堂课程内容进行导入,以此使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能够具有较好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教师打开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在课件的基础上为学生演示软件相关参数、命令的设置以及应用方式,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对该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掌握;第三,在对操作要点讲解完毕之后,则可以通过小型实例的应用对命令使用方式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以此使学生能够对上述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较好的消化;第四,对本操作的典型实例向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操作演示,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对重点环节做好强调,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操作要点;第五,在教师内容讲解、案例演示完毕之后,则可以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在学生思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启发,使其能够领会操作方向与要点;第六,教师对本单元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作业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进行更进一步的进阶自主性学习;第七,在教学期末,需要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同其专业知识相关的作品,以此对其软件的学习水平以及制作水平进行体现。该步骤可以说是远程教育中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关键部分,具体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将往届学生作品与较为经典的作品到网络平台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与点评,并对本次任务进行布置;其次,教师可以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的基础上使其能够针对本任务进行初步的设计,并对草图做好准备,通过网络软件的应用开展互动性的小组讨论,并对自身的设计进行不断的优化;再次,在学生对作品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做好学生知识的辅导以及进度的检查工作,并在发现问题时为学生提供修改意见;最后,当学生完成作品后,则可以通过QQ或者邮箱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提交,以便教师统一对作品进行评阅与总结。
5.5 实施效果
在《3Ds Max建模基础》这门课程中引入互动式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后,学生听课积极性大大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充分,课堂作品完成率提高了43%,并且每个班级师生互动率都能达到95%以上(以师生人数比例计算),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潮音寺位于塘沽区海河西岸的西大沽境内,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是由当地居民集资兴建的庙宇,名[南海大寺],明嘉靖皇帝下令重修,御笔更名题匾[潮音寺]。潮音寺历史悠久,旧时曾是塘沽经济、贸易、文化和民俗活动的中心。潮音寺地近河、海,当地盛产鱼虾。二月即头鱼,三月见皮虾,四月卖 鱼,六月有黄花,七月,八月海螃蟹,九月、十月大对虾。来这里旅游的观光者可大饱口福。
2、望海楼
望海楼教堂在天津海河北岸狮子林桥旁,也称圣母得胜堂。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建,次年因发生天津教案,于6月21日被群众烧毁。1897年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重建,1900年中第二次被烧毁,现存的望海楼教堂,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第三次重修的。建筑形制未变,平面长方形,长30米,宽10米,青砖木结构,面向西南;正面有塔楼三座,呈笔架形;内部并列庭柱两排,为三通廊式,无隔间与隔层;内窗券作尖顶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组成几何图案;地面砌瓷质花砖,装饰华丽。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时又严重损坏,在1983年修复。
3、龙潭浮翠
龙潭浮翠,水上公园:位于市区西南部,占地200公顷, 园内有三湖九岛,南端有拥有上百种珍稀动物的动物园。
1 、引导幼儿结合背景图和已有生活经验拼出一幅有情节的画面,并能用一段完整连贯的语句将画面的主要内容有顺序地表达出来。丰富词汇“美丽、静静的、可爱的、五颜六色”及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句式。
2 、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或小组中讲述。
3 、学习评价他人的讲述。
4 、认识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 重点 ] 认识小动物的家。
[ 难点 ] 完整连贯地讲述
[ 设计思路 ]
幼儿以前已认识了不少的小动物,了解了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但这些知识都是零碎的。幼儿的语言表达缺乏完整性、连贯性,为了对已有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解。通过幼儿动手拼图并把拼图内容讲述出来,使幼儿在做中玩,在玩中学,激起幼儿动口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并可以使幼儿学到一些科学知识。
[ 活动准备 ]
1 、录音机、磁带、 VCD 机、电视机,大背景图 2 张、小背景图 12 张,立体动物图片若干。
2 、播放动物科教片,观察小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 活动过程 ]
1 、开始部分:
出示大背景图和小背景图,上面有小河、森林、房子、花草树木等场景,教师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观察,并说:“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些小动物,教师一放音乐,它们就纷纷回家了。小朋友跟着音乐想象,把这些小动物找出来放在背景图上。”
教师播放音乐,乐曲中有轻快活泼的乐段,也有恐怖可怕、平稳舒缓的乐段,幼儿每二人一组,根据想象将小动物放在自己面前的小背景图上。
教师提问:这些小动物园的家在哪儿?家的旁边有什么?它们的邻居是谁?请小朋友自己先讲讲。
2 、中间部分:
( 1 )幼儿分组讲述:
幼儿自由地讲述自己摆放的“小动物的家”,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围绕着“家在哪儿?家的旁边有什么?邻居是谁?”等话题完整连贯地讲述。
( 2 )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根据幼儿自由讲述的情况,有重点地示范讲述“小动物的家”。
A 、注意讲述的顺序。从背景图的上方开始讲,逐渐过渡到图的中间,最后讲图的下方。
B 、讲述时注意词汇的丰富性。如“有的动物生活在池塘里,有的动物生活在草丛里,还有的生活在大树上。”又如“小兔子住在美丽的小河边,那儿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小兔子的邻居小鹦鹉住在高高的大树上,它每天都要准时将小兔子叫醒。”
( 3 )集中倾听:
A 、幼儿再次摆放动物并自由讲述,教师提醒幼儿运用新学的讲述经验。
B 、每组请一名幼儿到集体前面讲述,并评议他们讲得出色的地方,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 4 )巩固和再实践:
每组两名幼儿相互讲述,或两名幼儿合作讲述“小动物的家”。教师提醒幼儿讲述时运用想象力,讲述的内容与众不同,词汇更加丰富,句子更完整连贯。
3 、结束部分:教师评议幼儿的活动情况,对有进步的幼儿给予表扬。
[关键词] 多种角度 范例 素质 美术教学
在当前深化素质教育和课改实践之际,为了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美术教师必须研究现代心理学,认识到小学生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美术》课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笔者在美术教育的实践中大胆设想了一个训练模式,通过一定方式的训练模式,才能使美术教师的素质在教学中发挥充分的作用。
“同一对象,多种角度”,即对同一样事物要启发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从多个方面去表现的训练方法是由理解向运用转化的关键,是发展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同一角度不同对象的训练方法也基于以上同样的道理。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了如下教学训练过程:
1 范例指导
要让学生掌握某种绘画能力,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范例,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绘画水平,在《美术》课本中确定适宜训练的画图,让学生通过对特定画面的观察产生一种感性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类画面的认识,固然全面观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理解画面的重要部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从全面观察入手,把对画面重要部位的认识和理解有机地结合起米。例如:引导学生画熊猫,在黑板上画上熊猫,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想一想,熊猫的形态怎样,再让学生与动物园的熊猫做比较,让他们想一想,它们有共同点吗?它们的动作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不同点在哪里?让学生对熊猫从具体到抽象全面进行观察思考,从而使学生明白熊猫的特征,对熊猫有初步的了解。但这样的观察还不深入,教师随后让在不同位置的学生重点说出熊猫的头是怎样的,耳朵、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通过视觉观察、讨论,得出一个较统一的结论:熊猫的头是圆的,耳朵是半圆的,身体是扁圆的。让学生把原本复杂的熊猫分成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画的时候把他们组合起来就方便多了。
2 触类旁通
范例指引是训练的点,点要推广到面上去,才能最终掌握绘画技巧,形成绘画能力。引导学生从范例指引的学习中发现某个规律,是由点到面的中介,是关于绘画技巧的核心知识,也是学生真正掌握技巧,形成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般认为,学生对全面观察的概括化水平越高,越抽象,越能产生对事物形象的积极的迁移,实现形象类推。例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教案:
师:上次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熊猫,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谁能讲讲熊猫可爱的样子:
(学生可自由讲述熊猫的基本特征)
(接着教师用贴绒演示熊猫的动作变化)
师:你们平时看到哪些小动物有这样的动作变化呢?
生:猫。
(教师让学生沉醉在对家猫的想象空间中,然后教师边讲边按画法步骤在黑板上重新演示画出熊猫,画完后让学生边对家猫进行空间想象,边开始按熊猫画法步骤进行绘画)
教师小结:你们画了熊猫,再把图样拿回家去,对着家猫进行观察,然后想象动物园里的熊猫是怎样的?两相比较,两相对照地进行修改,把它们觉得有相似点的地方画出来,把它们的不同点区别开。绘画能力强的学生画完熊猫后,会希望再画一只“家猫”的画。
3 及时迁移
发现某种规律,并不表示学生已经掌握了某种事物的绘画能力。要掌握这种能力还必须经过及时的迁移,在实际训练中,将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
迁移运用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课题类化。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事物的共同特征,如教师问:“兔子白色的皱毛和什么动物相似?请观察这些小动物的绒毛,请反复训练这种绒毛的画法。”教师再问:“狗的眼睛和什么动物的眼睛相似?请观察这些小动物的眼睛,请反复训练这种眼晴的画法。”第二步是具体化。应用一种物体各个侧面的组成规律来组织整个画面,实现整幅画的平面构图或立体构图。例如,教师问:“一个茶杯放在桌面上,从正面、反面、上面、下面、左侧面、右侧面、不同角度的形体上的印象是怎样?请你在脑子里把茶杯过过‘电影’(意为让学生的脑子里出现平时端茶杯的情景)。然后请你把脑子里的茶杯和现实中的茶杯融为一体后,画在纸上。”第三步是原理深化。应用已有的绘画技能进行概括化的认识。例如:教师出示贴绒教具小白兔,启发学生动脑筋,从“小兔运萝卜”的题目中空间想象成一个故事,然后创造性画出一组连环画。
4 分类评价
分类评价有两种意义,一是对具有不同绘画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更能促进绘画好的学生,激励绘画差的学生。二是对难度浅或深的图画提出不同要求,然后分别评价不同的教学程序,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画面的表象及内涵,使整个训练程序处于一个动态循序之中。
5 小结
笔者设计并尝试了以上的教学训练模式是基于对下面一些理论的认识:
实现迁移受两个条件制约:一是学习客体中的共同要素,这是客观存在的,如一只茶杯,它是什么样子的已成为客观事实,不能去随意改变它,绘画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征,把它形象地表现出来,否则走样了,就不像杯子了。二是学习者的概括类化能力,即强调从教师的范例指引中概括一般的绘画技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画书本、镜框、乒乓球桌等带直线的物体不能用尺子,而要培养用眼瞄、用笔测、用手描画的基本功,让学生通过训练在头脑中形成规律,如形成画圆形的规律,画方形的规律,画扁圆的规律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绘画知识作为一种信息,在头脑中储存时,并不发挥作用,只有当这些知识在面临一定的情境时才被及时地检索、调动、使用时,才能发挥作用。如许多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自然形成一些绘画知识,他们会画直线、曲线,会按自己设想叠方块、叠罗汉,这时教师只要引导他们把这些知识集合起来,画苹果,画书架,就能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总之,可以通过范例指引――触类旁通――及时牵引――分类评价的模式达到训练效果。而这一过程充分运用了实现迁移受两个条件制约以及检索调动使用集中的理论,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来完成。
参考文献: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很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重视数字的作用。在讲“人口与环境”时,列举: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类: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顺德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A.
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B.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A.
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现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
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难点:判断某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溶液能否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铝箔、铜片、氯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以生活中的事例“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在配制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否则会降低药效。这是为什么呢?”引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
课题2
金属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二、金属活动顺序
1.探究Mg、Zn、Fe、Cu活动性顺序
提出问题:Mg、Zn、Fe、Cu四种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假设:学生讨论并做出假设。
方案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交流评价。
得出结论:Mg>Zn>Fe>Cu
2.探究Al、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提出问题:
Al、A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假设:学生讨论并做出假设。
方案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对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评价。
得出结论:Al>Cu>Ag
3.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氢)铜
汞
银
铂
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给学生指出初中化学常用到的几种金属活动顺序,让学生有目的的记忆。
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除钾、钙、钠外)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除钾、钙、钠外)
课常练习
(1)、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2)、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
A、铜粉中混有铁粉
B、FeCl2溶液中混有CuCl2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教师再加以补充
课后作业
课本14页5、8题
板书设计:
二、金属活动顺序
1、探究Mg、Zn、Fe、Cu活动性顺序
Mg>Zn>Fe>Cu
2、探究Al、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Al>Cu>Ag
3、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氢)铜
汞
银
铂
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负有相当的责任。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利用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化,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我国的活动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快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8位同学上台,他们代表草、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同学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很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类: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学案设计;高职英语;高效课堂
1学案的含义、作用及设计原则
“教案”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编制设计的学习方案,学案既可以指导预习,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案”相比,学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任何人都不能代劳的,而学案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出发,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学生可以依据学案,实现自主知识构建的目的。第二,有助于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以往对教师的要求是课前设计好教案,但传统的教案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的特点,而在“教案”向“学案”过渡转变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进一步的更正思想,以学定教,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可见在应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有助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1]。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若是想要促使学案的作用得到发挥,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以下原则,即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学案设计做出相关经验心得分享。
2高职英语课堂学案设计方法
2.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教材是教师备课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和对象,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学案时,必须要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明确,从而建立学案中的知识结构框架,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会偏离正确的轨迹,为学生的主体知识构建提供保障[2]。以《HowcanIgettothenearestbank》这节课程教学时,在教师为学生设计学案时,应该明确本节课程的主题是问路指导,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为他人指路,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核心。如“Couldyoutellmethewayto…?”“Noproblem,wouldyouliketogoby…orby…”以及“I’dliketo…”“Infrontof…/near”,是教师导学案设计中,应着重强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而只有以此构建学案知识结构框架,才能确保学生可以在学案的引领下,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案设计
“学案”与传统“教案”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进行学案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学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学生在学案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收获,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为学生留出有创造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设计的学案内容之中,努力的留出更多可以为学生自学、自问和自练的空间和机会,这样的学案设计才是优质科学的,可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促使学生的主体知识构建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3]。第二,要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的统一,由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存在客观差异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就必须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要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宜性,这也是设计出优质学案的关键。
2.3通过学案设计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必须要把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主位,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依靠学案机械的记忆知识,总之,要以学案为载体,在学案之后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学案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这也是衡量学案质量的重要目标。如在学案之中,教师应该恰当的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包括单词、句型、语法、口语表达、写作等多个方面,以此引导学生探索求知,促使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4]。如在《HowcanIgettothenearestbank》这节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任务“一辆汽车从加油站出发,目的地是城市动物园,教师是可以为学生出示路线图,然后让学生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指令,以此引导小汽车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这样的学案任务设计,囊括了课程中心知识,可实现综合训练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3学案设计引路,打造英语高效课堂案例
学案设计是新时期高职英语教师必备的一种素质能力,用优质的学案设计引路,有助于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下面笔者将以《SunnyDays,RainyDays》这节课程教学为例,阐述学案设计引路的有效方法。
3.1学习要点
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关于天气状况的描述,尤其是英语中天气预报的常用语,如在用英语谈论天气时,会怎样交谈,会用哪些句型,或者在表达天气喜好时,包括晴天、阴天、雨天时,如何明确的阐述观点,同时,能够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对国外风土人情及用语习惯有一定的了解,也是课程教学的目的所在,基于此,笔者做出了这样的学案设计。
3.2学习思路
通过观看视频及阅读文章,自主学习关于描述天气状况的基本句型,然后通过与同学合作探讨交流的方式,更好攻破学习重点、难点,最终付诸实践,尝试进行真实的语言描述训练。
3.3学习过程
步骤1:导入,教师会在学案之中为学生展示几幅与天气有关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程学习的重点词汇,如Sunnyday、Rainyday、cloudyday等,这样的学案导入设计方式,用生动的图片作为吸引,有助于激发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步骤2:热身,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训练,如向学生展示常见描述天气和短语的句子,并让学生阐释用英语翻译出来,在学案之中,热身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描述天气的常用短语和句型是否熟悉[4]。步骤3:新知识学习,现下的学案一般以电子学案为主,具有视频播放的功能,在本节课程中,教师可以将课程知识要点录制成简短的视频,在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在有需要的地方讲解,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辅助。而在这个环节之中,教师可在学案之中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标记自认为难读或不理解的句子和重点句型,同时一边观看视频,跟读难读单词。步骤4:练习,这是导学案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SunnyDays,RainyDays》这节课程中,笔者为学生展示了我市过去三天的天气播报情况,让学生结合播报员的中文解说,尝试结合课程学习中的英文句型,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英文天气播报。这一导学案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将英语语言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可促使学生产生一种真实之感,促使学生英语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步骤5:自我评价,在学案之中,笔者专门为学生设计另一个“自评表”,学生要在自评表中,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打分,这样的导学案环节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学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