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个人数学学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数学学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数学学习总结

第1篇:个人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一、自身学习

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2015年元月14日至17日,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辅导教师培训班的学习。

二、教学工作

我是学校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这学年担任了学校三、四年级共8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认真教学、课后细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备课笔记、教学反思、教研活动全部实现电子化。

三、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还负责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的管理工作。能做到一人一籍,生籍一致,变动数据的及时更新。另还负责学校机房电脑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机器运行正常。

四、教育教学及教研成绩

1、辅导学生参加区第六届小学生汉字录入竞赛获区一等奖。

2、教学设计《目录制作要先行》作为参考教案,拟入选XX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参(第七册)出版发行。

五、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课堂管理,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2篇:个人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这样的改变,要感谢孩子们、家长、及班主任老师的配合。才能让我们的美术课这么顺利地完成。但是,在本学期的工作中也有需要提高反思的地方。

每一学年的下学期都是忙碌的。本学期同样,积极参与学校安排的活动工作,一是最初的六年级毕业资料的收集,配合毕业班各项影像,资料的制作整理;二是迎接7个好习惯黄小琥老师的参观指导工作中,做好学生美术作品展示工作;三是家长开放日配合班级装饰,作品展览相关工作的安排;四是迎接7个好习惯世界各灯塔校区领导参观学习活动的课程设计,准备工作,认真上课,此次活动中孩子们表现非常优秀,孩子们在应对老师提出的相关活动的问题,回答准确灵活,是自己的想法,证明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东西都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是死记硬背的,能用自己理解的表述出来,表达能力很强的,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五是学校的六一汇演及毕业典礼活动的节目编排,本学期田老师我们选择的是一场亲子秀,这里面有很多人的支持与牺牲,两位舞蹈老师的帮助下,家长们能牺牲自己的工作来参与其中,孩子们的认真等使我们这场节目能完美的谢幕。

本学期是充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成长的一个学期。

在这样的一学期中也有不足之处,遗憾之处。回头反思,也有需要今后调整改正的地方。

①、专业知识的储备,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头脑。

②、对自己定下的计划继续实行,田教授给我们的作业是每天要练习绘画,他说美术跟以前的数学不一样,美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尝试,练习,才会在专业这方面有所提高,因此,自己给自己要求每天到校以后,在美术教室练习绘画到9:20。可是,后边的几周排练节目有所松懈。需要以后调整好自己工作安排,能坚持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第3篇:个人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引进机制;小组合作;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近几年全国的许多中小学都在做把合作学习小组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果把合作学习小组运用得当,的确会为课堂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促进教师教的进步,提高学生学的效率,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而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小组应用模式。

科学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以合作小组为主要数学课堂管理元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依靠合作小组,进行数学教学的全面实施。这样由原来的一个数学教师和一个数学学科助理(科代表)管理几十个人,变成了数学教师和数学学科助理只管理几个数学学科组长。这样减轻了教学工作压力和负担,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二、分组原则:在与班主任的协调下,划分多个合作小组,每一个小组人数尽量不超过六人。在分组时,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首先每个组数学学优生和数学学困生比例均衡,争取每一个小组的数学学优生和数学学困生人数大致相同。为以后开展小组学习上的考核奠定平等的基础。其次每个组的走读生和住宿生人数分配均衡。这是防止上住宿生晚自习时,有的组因为走读生过多致使住宿生没有合作学习的伙伴。

人性化的管理与合理的动力驱动:

一、数学学科组长的选定和考核。数学学科组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选一个责任心强,能服众的学生当数学学科组长。选完后,还要明确组长的责任,培训组长和定期考核组长的工作。考核组长由数学教师考核和组员考核两部分组成。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组长进行警告和培训,若下次考核仍然不合格,则由组员再次投票决定是否撤换。这样既体现出对组长本人的负责也体现出对小组的负责。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考核。首要的是制定合作学习小组考核细则。其实许多班级、学科都制定过类似班规之类的考核细则,但能坚决执行的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定时的不切实际,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所以许多考核细则在制定之日起就注定是一纸空文。虽然是细则,但是千万不要过于繁琐,最好是简单易行。考核细则的制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课前预习。主要考核学生结构化预习的情况。考核方式基本以课前提问检查为主。

第二、课中学习。在这个环节中可考核的地方比较多,大致来说主要是课上展示、课上合作交流及课上纪律三个方面。

课上展示:学生上进心强,集体荣誉感强,小组间的竞争,无疑给了每个小组进步的动力,但为了给组内多加分,组内好学生便会在课堂上多次发言、在作业上更加认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这样学困生便会变得无事可做。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必须制定特殊加减分标准,组内学困生每展讲一次多加分,优生每展讲一次少加分;黑板上解题过程严谨、书写工整规范、答案正确,可酌情加分。每天上完课由学科助理把有效课堂小组合作记录表交由任课教师签字后,方生效,并给与加分。每周六晚上学科助理做好统计对每一小组进行总分,一周内,学困生如有未展讲的,可扣分。这样的话就会激励后进,促进组内帮扶。

课上合作交流:小组各成员是否明确自己的任务,各司其职;各成员之间是否能相互合作,彼此之间有无遇到矛盾,是否能相互帮助,最终达成共识。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可酌情给与加分。

课上纪律:服从组长安排;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服从组内大多数人意见,有争执向老师请求援助。课上展讲时,能够做到专心听人发言;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他的答复有没有道理,对与否;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听人发言如有不同见解,需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共同进步;能及时记录正确解题过程和答案。对于表现差的组给予适当减分。

第三课后复习。因为这部分的考核不容易把握,所以笔者在做的时候基本以平时的测验成绩作为考核依据。如测验成绩按组内所有成员成绩总分或平均分排名次,并按名次给与各组相应加分。

根据上面各项每周汇总。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开展"数学学习先进小组"评比竞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由学科助理统计各个小组的最后得分,每周公布一次,每月总结一次,并排出名次。对于名次靠后的小组,教师要召集小组成员开会,分析本月名次靠后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以期下个月进步。到学期末再进行学期汇总,排出名次,等到下个学期开学时专门开数学学科主题班会进行表彰。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这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已经基本成型,而且效果也很好。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数学学习的"比学赶帮超"气氛浓厚。当然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还要辅以其他的一些工作,如课下的"培优补差",与班主任的协调、沟通等等。所以这套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管理机制还有提升的空间,在后续的工作中要努力地改进和完善。

第4篇:个人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文针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所存在的弊端,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一、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将数学与活动、生活、学习有机结合。因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所以不能将数学与生活分离开来,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一个班有四十个学生,分四行,每行十个人,也就是五桌,老师在教孩子乘法时就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一个桌子有两个学生坐着,五桌有十个人,也就是5×2=10;共有四行,一行十个人,也就是4×10=40人。这样,通过实际的问题启发学生,就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发现、研究和总结,并且理解、掌握得更快更准确。教师积极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其实是很普遍的,并不单纯只是理论性的知识东西,也并不枯燥乏味。

老师将生活情景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进一步突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束缚,真正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

二、教师努力创设生活情景

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它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多积累数学经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老师可以适当组织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积累经验和总结方法。例如,在学习统计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统计班级中有多少女生,多少男生;统计班级内有多少女生扎辫子;统计班级内有多少同学戴眼镜,等等。通过实践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增强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参加数学实践活动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事情,学生才会记忆深刻,掌握理解起来也更容易。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实践和体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尽量教会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能太放纵。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学习意识不强,在活动中容易偏离主题,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从而真正达到活动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以让学生用尺子量一下桌椅板凳,观察一下它们的尺寸有什么不同及相同之处。这样做既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动中学,在无负担中学”。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教法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他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学习了简便运算后,走进市场,了解小摊贩的口算技能;学完了“长方形面积周长的计算”,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的书桌、房间面积的大小和周长是多少;学了米、千克的认识,让学生走一走,估计一下一步的长度,掂一掂自己书包的重量,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等。在学习了“统计与猜测”数学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全校各年级的人数及全校总人数,也可以统计各年级的少先队员人数;可以在家中统计每周或每月的消费状况,也可以统计妈妈每周或每月干家务活的时间等。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原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要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就要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理解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明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可以真正地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

参考文献:

第5篇:个人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文化的概念

数学文化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课题,要研究数学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首先应对文化的概念有一定的深层了解。根据著名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各类知识体系、宗教信仰、人文道德、思维艺术、社会习俗以及人类某些特定行为习惯的综合体。从这个概念来讲,文化是一种极为广泛的概念,与人类相关的各类非物质性事物都能归人文化的范围。根据以上对文化的定义,可以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指人日常生产生活中所接触的物质所代表的文化,包括饮食、服装、建筑、交通、田园、乡村、城市等文化;二是制度文化,是指人为了建立某种规范化体系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包括风俗文化、礼仪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法律体制等;三是哲学文化,是指代表人精神诉求的思想文化,不同种族与地区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伦理观都属于哲学文化的范畴。由此可见,文化的概念是多层次的,不仅包括精神文化,某些物质层面的社会产物也被一并纳入文化的范畴。从古至今,文化一直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人类文明史的不断前行,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等的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推动。

(二)教学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囊括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数学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工具,数学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文化的内涵的研究可以从数学的发展史、数学研究对象的非物质性、数学发展所代表的文化力量等三方面入手。首先,数学作为一个极为古老的学科,其产生与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创造活动的必然产f。同时,数学的两大基本概念一数与形也是人类对'日常生产生活中所直接接触的事物通过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因此数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做人类的发明创造史。而数学方法的产生也是人类不断总结的思想产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结绳记事、小木棍计数等方式逐渐创造出数学的加减计算。而到了近代,随着数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在建筑、机械、航海、制造等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应用数学方法。其次,数学是人类抽象思维不断总结的产物,数学的概念与方法均是由人类在物质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虚拟事物,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正是人类采用抽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数学,不难看出数学的发展与应用正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重要产物。另外,数学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如果将人类文明简单地分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三个阶段,那么就很容易发现数学在每一个文明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其影响力有增无减。’

(三)教学文化的特点

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存在形式,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简单而言,数学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多元性,数学文化的设计领域众多,能够从哲学文化、符号文化、科学文化、工具文化等多个文化范畴对其进行阐释,根据相关学者的论述,数学文化的文化定义多达十多种,这也体现了数学文化的多元性。二是思维性’与多数文化类型不同,数学文化对逻辑思维的重视程度极高,从其社会文化性与科学文化 性的双重属性可以得出数学的思维工具属性。三是创造性’数学绝对不是单纯注重逻辑思维的文化,创造性也是数学文化的重要根基,无数的数学公式都通过一种极富美感的形式来将复杂的现象表现出来,因此将数学称为一门艺术也绝不为过。四是综合性,数学文化的综合性是一个极其独特的特点,古往今来出现了太多精通多个领域知识的数学家,出色的数学能力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五是渗透性,数学文化的渗透性可以从毕达哥达斯的“万物皆数说”中得出,数学与文学、哲学等学科之间都有着密切联系。

二、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育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学数学教育以数学概念与方法的传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育枯燥无味’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引人数学文化内容,从$改善当前大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数学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来分析,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意志,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端正学习态度

数学文化的引入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大学数学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由原来的抵制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所以,在分析数学文化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之前,首先应理解学习态度的内涵与作用。学习态度使学生对某项事物的心理态度,主要由认知状况、情感定位以及行为倾向组成,单纯的学习内容难以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更无从谈起,只有在引入一定的价值倾向之后,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大学数学的学习态度往往是不明确的。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往往以高考为目标,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努力学习;在进人大学之后,丰富的大学生活使学生对大学数学的学习目标产生了迷惑,因而也出现了比较消极的学习态度。而在引入数学文化教学之后,学生将对数学的发展史、社会功能、发展前景、艺术魅力及文化属性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也将发生改变,并开始主动配合数学教学,学习效果随之明显提升。

(二)培养学生意志

在心理学中,意志是指人在决定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身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意志力能够给予人强烈的心理动力,帮助人实现最终的目标。而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意志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数学文化的引人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数学作为一门以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为基础的工具类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学习意志,特别是对于学数学而言,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知识体系在内的教学内容均属于抽象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费时、费脑、费劲,对意志力也是极大的挑战。而在引入数学文化的相关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发展史中数学家的奋斗历程来让学生吸取学习的力量,培养学习意志。可以通过讲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数学文化来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数学理想,从而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意志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上文的论述能够发现,大学数学的学习是枯燥、复杂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丧失学习兴趣,而数学文化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数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形成“激情-精神-动力”的学习模式,即在学习中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具体而言,大学数学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其中,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动机,这类动机能够借助数学史、数学流派、数学应用、数学艺术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享受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利用对未知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来驱便促进数学学习。而外部动机则是指数学学习任务之外的动机,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必须重视外部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比如借助希尔伯特等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促进其学习热情的提高。

三、大学数学教育引入数学文化教学的措施

大学数学教育可以通过引人数学文化教学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意志,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髙大学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的目的。具体而言,大学数学教学引人数学文化的措施包括创新教学理念、倡导师生互动、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一)创軒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数学知识的传授主体,其教学理念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要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弓I人数学文化,教师应首先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创新教学观念,这也是数学文化教学的基础。在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中,大学数学的学习仅仅注重对相应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数学教材内容,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而忽视了数学的文化教育意义,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单纯地把数学作为理科知识体系的一门基础学科,而对其文化价值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髙。对此,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将数学文化传授与数学实践应用、数学技能培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具备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与观念,并理解数学文化的广泛性,不断开阔自身的知识面。

(二)倡导师生互动

大学数学教育观念的创新不应单纯停留在教师数 学思想的提升上,更应在教学方法上得到体现。因此,大学数学教学在引人数学文化内容后,应大力开展探究性学习,倡导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具体的大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学习内容,制定相应的探究性课题,如欧式几何与现代符号学、数学逻辑的心理学讨论等;教师在交代相应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与过程后,安排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题讨论中。其中,课题讨论的涉及内容应为开放式的,学生可在探究主题的框架内从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可邀请其他专业的教师共同参与课题讨论,最终帮助学生对多元化的数学文化有更深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三)车富教学内农

数学文化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由教师进行课堂传授,而应当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大学数学组应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引人数学文化课程,突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在大学数学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某个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介绍相关的数学史料以及数学家,通过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更深的理解,如在微积分的讲解中可以引人牛顿的生平轶事等。除了数学知识的阐释,还应当引入一定的数学文化内容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想,在相似数学概念的更迭与演进中,可以向学生讲解非欧几何对欧式几何的重大突破,其既是现代数学的开始,也是数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不断创新与进步才是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免善教学评价

应试教育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学评价改革巳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对于大学数学教育而言,教学评价的完善也尤为重要。在引入数学文化教学后,大学数学的评价机制应该进行科学的调整,在传统数学概念与方法考核的基础上,以数学的文化价值属性出发,从文化、历史、社会、艺术、哲学的角度重新制定考核标准,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数学绝对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工具学科,而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且数学精神也将会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四、结语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具有多元性、思维性、综合性、渗透性等特点。考虑到当前大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引入数学文化能够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意志、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大学数学教学水平。所以,要在大学数学教育中要引入数学文化教学,首先应创新教学理念,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其次应倡导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方便学生接受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再次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革现有的大学数学教材,引人更为人性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另外还应完善教学评价,不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考核的唯一指标,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借助上述措施,将数学文化较好地融人大学数学教育中,解决当前大学数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大学数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6篇:个人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创新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说明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存在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就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引入”一课时,我先与学生一起计算3+3+3+3+3+3,5+5+5+5+5+5,8+8+8+8+8+8等算式时,学生都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都是比我们算得快?这时我一语道破天机:“老师用了一种新方法――乘法。”通过这样的实例,我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测,激发创新意识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激发创新的欲望。任何创造发明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质疑猜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教师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观念,多与学生平等商讨问题,不论学生的问题有没有道理,都应尊重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很尊重他们,很喜欢他们提问题,自然就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积极性,创新意识也就慢慢得到培养。教师也要加强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调控课堂的能力,使教学相长,并积极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质疑”这一环节充分显示出它在教学有的魅力,并起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简单应用题”一课时,我设计一道复习题:我们六(5)班有男生18人,女生36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根据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两个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如:①女生是男生人数的几倍?②女生比男生人数多多少人?③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④男生占女生人娄的几分之几?⑤男生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等等。问题意识的形成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提供讨论、交流、合作机会,激发创新能力

第7篇:个人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48-01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求知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数学课程实施建议》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多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时,教师可营造商场打折这一情景,用多媒体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及其价格,学生们选择一个商品屏幕上就会出现一名售货员告知商品的打折情况,这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出商品的折后价格。反过来,在学习小数除法时,可以先给出商品的折后价格,让学生根据折扣算出商品的原价。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充分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和现实价值,能切实提高知识消化的速率。

二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中高年级的学生身上表现尤其强烈,教师要利用这种强烈的需要,为他们创造机会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不是一人主导课堂将知识灌输给他们。例如,对三角形三条边关系的探索,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画图、摆小棒等方式去探索其中的规律,这比直接告诉他们三角形的构成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学生任意做出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这时第三边的长度即为已定,那么经过反复的作图与测量,学生便可以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总结数学规律或整理出数学公式,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都是良好的铺垫。

三 交流合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碰撞

21世纪的社会对于人才的团队协作能力十分的看重,新课程也在积极探索对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要注意促成生生间的合作互动,让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个人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为了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教师采取了用几个小正方体来拼接成为长方体的这一方案,而为了缩短活动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个过程就由小组合作来共同来完成。每一个成员制作一个边长相等的正方体,按照制作完成的先后顺序把这些正方体逐个拼接在一起,每拼接一个正方体,小组长就把所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记录下来。整个环节结束之后,小组之间再讨论交流所拼接的长方体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间是否成比例关系,而由于每个小组的拼法也不尽相同,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我们还可以再进行一次全班性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仔细聆听、做好记录,最后对学生的表现和讨论结果做一个整体的点评和总结。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与合作,遇到了困难可以互相讨论解决或请老师给以指导,在得到知识同时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知识变得很容易接受和掌握,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四 应用实践,让学生体验知识运用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最终也将应用于现实。因此,对数学的实践应用其实是对数学学习的一个验收,更是对数学学习的一种升华。例如,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寻宝活动”,给学生印发一张特殊的学校地图,上面没有建筑物和路线指示只是以教室为起点,注明了“宝藏”的所在位置,路线中的每一个关键位置用红点标出,提示“往东50米”“左转90度再向前走100米”等,先找到“宝藏”的学生获胜。统计也是一个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的数学知识,教师通过将学生分成几个人数不等的调查小组,让他们自己确定统计项目然后去实施统计,再将统计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制作出合适的统计图,并计算平均数,最后交给教师。这些活动可以当作是一次课后实践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直接反应,也能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知识的运用和巩固所学,提高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一定帮助,而且对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良好的助动。所以,就让我们为数学教学插上体验的翅膀,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吧。

参考文献

第8篇:个人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术;中职;学困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224-02

所谓数学学困生,就是在标准的数学学科教学要求下,仍然感觉数学学习困难且学习成果不佳的学生。在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规模扩大的今天,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能力呈下降趋势,许多学生没有数学学习的兴趣,存在消极的学习心理。关注学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利用有效的对策引导他们成为优秀学生,才能让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促进职业技校数学教学的改革。

一、职业技校数学学困生成因

在职业技校的数学教学中,那些学习较为被动,或者全然放弃数学学习的学生,都被归为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给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一般来讲,学困生的学习原因主要在于学习的环境、态度以及能力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习环境因素

首先,从学校的教育环境来讲。在数学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准备工作。而在备课中,为了让教学活动可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教师会从中等学生的能力出发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这就使得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没有被考虑在内,教师的教学内容水平高于他们的学习能力,每一次数学学习就像听天书一样。周而复始,形成恶性,让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永远得不到进步。

其次,从家庭的教育环境来讲。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十分迫切。但是,一些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只是在不断地给孩子提出高的要求,没有关心孩子的内心学习感受。这对于孩子的学习观建立非常不利,更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

(二)学习态度因素

学习态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职业技校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比别人差,自尊心受到打击,学习兴趣不足,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这种状态会一直延续到职业技校的学习中。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职业枝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不明确,也缺少自主探索的精神。学生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开展敷衍式的学习,课上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学习深度明显不足。一些学生因为在课堂中被老师批评,会对教师与学科学习产生反感。这些不正确的学习态度,都会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旁边者,不利于其数学能力的形成。

(三)学习能力因素

学习能力的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职业技校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不足。经过初中数学学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都是表面化的、孤立化的,他们不能将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没有掌握数学知识中的内在联系,就无法创新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第二,职业技校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尽明确。思考,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对于其学习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许多中职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足,总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解决问题。没有重视起数学知识的理解,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会给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带来难度。

第三,学生的学习意志力不坚决。这主要表现在课堂走神现象严重,注意力不集中,会使学生的记忆力下降,即使掌握的东西也会很快忘记。许多职业技校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复杂,他们大多无奈选择技校,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加之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不能有效与人沟通,学习的责任心不强。缺少学习的意志力,让学习过程效率较低。

第四,职业技校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不足。初中阶段,正是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与定理,了解数学现象的性质与公式最重要的阶段。职业技校学生的数学底子薄,在初中阶段没有学好数学,到了职业技校中,更不知道公式与定理为何物。他们没有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的能力,也不能有效地利用数学定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来说是有较大负面作用的。

第五,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足。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使得他们不会自主去阅读教材,在教材中寻找与吸收那些有利于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自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很少去主动思考与回答课本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中,大部分职业技校学生不知道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需要掌握哪些内容。更不了解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不能运用类比的思想去解决数学题目。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极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学习的懒散,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职业技校数学学困生转换对策

对职业技校的数学学困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明确学习方法,才能促进他们成为优秀学生。

(一)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习惯

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能够让学生的个人情感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首先,当代职业技校的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将赏识教育思想应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心,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丰富起来。每一位中职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爱,当教师主动地走近学困生,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前提下去了解他人,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平等。无论学生的数学学习多么困难,在数学学习方面一定是有潜能的。教师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思维特点,肯定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会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自信心。比如,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针对上节课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肯定优秀学生的正确率,表扬学困生的字迹工整,都会让学困生找到数学学习信心。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的学习意志力主往不强,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习习惯往往都是后天形成的。学困生一遇到问题就爱逃避,要转换学困生,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思考问题,加强学习意志力的锻炼,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像在学习有关于图形的知识时,教师要让学困生先去描述图形,对他们看到的数学图形的特点进行表达。这些问题较为容易,学困生一次成功的发言,能够让他们体会到思考问题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教学方式创新,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数学学科内容具有直观性与实践性,而现行的中职数学教学,往往都是概念教学或者练习活动,这会让学生的负面学习情绪快速产生。中职数学教育,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像在学习对数函数的知识时,一直学习数学概念,会让学生越学越糊涂。教师从生活入手,找一个生活案例进行课堂引入,有利于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去理解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手段。

其次,教师要落实分层教学。要转化学困生,需要考虑学困生的需求。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存在差距。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肯定学生的数学学习追求。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分层教学去让他们找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在课堂中,将基础问题回答的机会留给学困生,肯定其主体地位。在设计作业时,也要考虑学困生能力水平,设计专属于学困生的作业,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最后,教师要加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缺少学习激情,是许多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根源所在。针对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趣味性的课堂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促进学困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像在讲解有关于统计的知识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喜爱的话题进行调查,共同制作统计结果。不局限于课本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教学活动,往往会让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大大减小,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总结

综上所述,职业技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职业技校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开发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向职业技校学生渗透正确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索欲望,使数学学习效果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林怡.转化中职学校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2]黎英.新视角下中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2).

[3]林志美.浅析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

[4]陈杰.中职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0,(11).

第9篇:个人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 发展性学习评价数学学习“学生为本”

学习评价方法是对课程改革影响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方法的变革会直接引发课程改革质的变化和发展。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因此,发展性学习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目的的活动,它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调节系统,理应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持续地发展。

学习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连续活动过程。笔者从发挥评价的发展出发,以形成一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有效学习机制、建立良性的学习动力循环为目的,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以形成全面、科学、规范、易行的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

一、追求评价内容的科学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作了具体的阐述。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在恰当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评价的同时,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即评价内容应体现“五性”。以中学起始段为例:

1.基础性

它指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观察后,学生能够概括、理解整除的定义和自然数的意义,知道整除的要素,掌握整除的两种表述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概念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应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应允许一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在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应重点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以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评价为主。如: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实践数鸡蛋的个数、山羊的只数,通过数的过程,逐步理解整数的意义。

2.思考性

思考性是指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获取信息、思考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简单的分析、推理、归纳、类比等思维能力,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是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教师必须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而且,这些策略性知识还应该用评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学生需要教师对他们个人的创造性的方法加以反馈、总结和评价,从而认识解决问题的本质。如:在讲述《分数》这部分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调查班级参加活动课的种类及各类活动课的人数,然后根据自己调查的数字算出各类活动参加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比例。通过学生自己实践调查的过程,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下一章节《比例》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3.应用性

它是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教师要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的重点。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之后,教师抓住学生社会实践的时机,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过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后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分组,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人文性

它包括对数学感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有改正错误、大胆质疑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重要的学习产物和素质,能使学生终身受用。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供具有愉、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尤其要通过有效的评价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在期末(中)时可进行等级评价和定性描述评价。有位教师提出了如下的评价标准:

等级评价建议

二、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必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所以发展性课堂评价应具有下特征:

1.形成的而非终结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课堂回答与教师预设的答案吻合的程度,而对学生的思考过程、思维品质漠不关心。发展性课堂评价虽然也注意到学生答案的正确度,但更重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发展、推理与创新能力的显现。

2.多元的而非单一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追求答案的一维性和纯知识化方面,运用单一的评价手段与方法,评价显得苍白无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性的课堂评价则强调丰富性原则,从多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评价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评价的标准是多重的,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

3.互动的而非单向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绝对裁判者的身份来评判学生,主观色彩过浓,使学生难以获得客观的评价,也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严重对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评价中的互动,以使学生的心灵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

4.发展的而非奖惩的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以奖惩为主要目的,视奖惩为引起学生重视教学和使学生课堂表现更为优秀的法宝。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相信学生的判断能力,承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立价值,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尽管偶尔也会使用一些必要的奖惩,但它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的而非奖惩的。

5.动情的而非冷漠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客观性,由冷静变为冷漠,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强化情感的因素,学生能够从教师情感化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态势语中,充分领略课堂教学的乐趣,感受教师的澎湃激情和殷殷期望。

三、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发展性学习评价应由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协同作用来完成。教师应形成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的、网状结构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教师要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安全感,敢于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想说……”等为话题,让学生大胆地对教师提出要求,作出评价。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形成,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有关自己学习的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的每一次鼓励,家长的每一份关爱,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发展性学习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还存在着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评价的激励性与客观性等方面的矛盾。如何发挥评价的检查了解、反馈调整、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等功能,怎样找到简单可行又有较好促进作用的发展性评价方法,有待于教师在鲜活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我们相信,评价之花将在教改园地里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王再彬.浅谈如何用学习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08,(9).

[2]王芳芳,孙东方.数学学科评价改革初探.山西教育,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