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管理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务管理专业调研分析
调研形式主要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反馈的信息对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笔者筛选出4项调查内容,并对调查进行综合分析。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知识调查数据显示会计基础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法、财务管理实务、ERP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选择会计基础实务、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达到lOO%,选择税法的达到93%,选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均达到91%,选择证券基础、国际金融知识的有43%,选择ERP原理与应用知识的有62%。而有的课程选择比例较低,则可作适当删减、归并。
(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只有对会计业务处理熟悉,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奠定了良好的会计核算技能,才能掌握财务管理的核心技能。
(三)财务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调查表中请企业财务人员从专业课程当中选取3~5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调查数据显示选择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财务报告分析的比例较高,这与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一致。
(四)毕业生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分析在所调查的单位中有87%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应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有81%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独立处理账务的能力尚不够,必须加强实践技能学习,要多问多钻研;有65%的财务人员认为,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探究
上述调查分析显示:被调查的中小型企业几乎都希望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财务核算能力,只有对会计业务处理熟悉,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需要既有理论又有实操能力的毕业生,因为具备实操能力,才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可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企业认为是可行的,可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管理型和技术型应用人才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都需要财务管理专业人士的参与。
(一)根据财务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框架,才能促使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联系得更加密切,才能改变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及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封闭式人才培养方式。财务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包括:筹资与投资管理能力、营运资金与收益分配管理能力、财务预算与控制分析能力、财务核算能力、财务监督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根据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图4。
(二)根据财务管理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确定财务管理专业职业素质如图5所示。
(三)以点带面。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导向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以点带面,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率先对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实施课程改革。
第一,课程设计改革。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邀请行业财务专家对财务管理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财务管理岗位为核心,以财务管理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企业的理财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等上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课程每个工作项目的学习与实训都以每个学习小组成立的虚拟企业基本理财业务操作为载体来进行,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逐项学习各项业务的操作要点,借助财务管理实训室的设施、仿真财务管理业务,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实训练习,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二,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改革。以企业的理财过程为主线设计了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七个理财项目作为本阶段的教学内容,每个理财项目包括任务安排、知识储备、调查分析和项目操作四个教学步骤:第一步,任务安排。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创建一个虚拟企业,由小组成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负责经营本企业,每个理财项目学习以前,给学生安排本项目的实训任务,以“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步,知识储备。老师向学生讲授每个理财项目要求的基本财务知识,进行知识储备,并组织案例分析讨论。第三步,调查分析。让学生针对每个理财项目开展实地调查,进一步向企业学习,完成调查分析报告。第四步,项目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建立的虚拟企业中完成每个理财项目的实际操作,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并组织分组讨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做一体化。
(四)改进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精选实训内容,突出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认知实训、案
例分析、专项实训、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第一,认知实训。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对财务管理工作及与之相联系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哪些工作以及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情况;了解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国家对财务和财务人员的管理方式;了解环境对财务的影响、相关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相关法规等。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找准学习方向,是学习阶段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在教学实施上,首先,由专业辅导教师在入学时进行专业介绍;其次,在理论教学课程当中,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认知实训;再次,利用寒假、暑假让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者社会调查,开学提交实习心得或者调查报告,进行成绩评定,利用主题班会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实习、调查情况交流。
第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穿插在七个理财项目教学过程中,由老师精选案例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点评,这一过程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专项实训。专项实训是穿插在七个理财项目教学过程中的专项调查分析和虚拟企业中相关项目的具体运作,主要训练学生的专项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包括企业实习和企业培训两部分。企业实习的地点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和生产流水线两个部门,由专门工作人员指导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和方法;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企业培训是由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为学生进行的专业培训。培训地点设在企业。培训内容包括该企业文化的特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方法,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授课结束后,进入互动环节,由财务总监、会计师和骨干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互动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就实习和培训过程中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请教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财务管理的方法和体验企业文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发展核心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所肩负的使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人才的动态来构建财务管理人才的能力框架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讨论的问题。只有以能力框架为指导来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并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各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根据经济与企业的动态发展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才能最终实现专业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能力观》,《职教论坛》2004年第11期。
目前我国有各类孵化器200多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为400多个,在我国活动的外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大约有40余家。例如最早进入中国、也是迄今国内投资案例最多的VC,成功投资过腾讯、搜狐等公司的IDG技术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蒙牛的摩根士丹利;投资过甲骨文,思科等公司的红杉资本;投资哈药集团、国美电器等公司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已投资项目包括我要钻石网、土豆网、真功夫等中国企业的今日资本等等。目前,浙江省已经出现了如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杭州高新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养生堂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天堂硅谷阳光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50余家。调查发现,2009年,浙江省每个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平均拥有员工13人,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全部员工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67%,其中硕士占23.44%,博士占2.23%,从创业风险投资业务要求来说,学历水平偏低。更为重要的是,创业风险投资人才的素质要求不仅仅体现为高学历,资本运作能力、判断力和洞察力、财务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网络协调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背景是运营创业风险投资的必备条件。调查表明,在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中,具备以上要求的“合格专业人员”非常少,还不到10%。调查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大学与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创业风险投资人才。
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多家专业风险投资研究机构,例如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和华南理工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等。这些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创业风险投资与创业系列研究报告,并创办《创业投资与创业管理》(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中国风险投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等杂志。并创建了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网、风险投资网、中投风险投资研究院、中国风险投资网、中美风险投资集团网站等多家专业网站。一些机构还着力培养行业内专门的实用人才,例如广州风险投资促进会定期举办广州市风险投资从业人员专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风险投资从业人员专业资格证书》。我国部分重点大学作为自主设置专业,在研究生层次开设了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例如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新设置风险投资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人民大学还与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合作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专业博士后培养工作。对外经贸大学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为学科带头人,在2005年开设风险投资方向的在职研究生进修班。中央财经大学也在信息学院设有风险投资专业。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相关教材也陆续出版,例如:黄用良、商亚铃主编的《风险投资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张元萍主编的《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9月版)、谢科范主编的《风险投资管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4月版)、王景涛主编《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张陆洋主编的《风险投资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胡海峰主编的《风险投资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蒲祖河主编的《风险投资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和冯晓琦主编的《风险投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等。
通过研究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的实践,我们发现,由于该项工程刚刚起步,存在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创业风险投资人才的需要。作为具有交叉学科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复合型的特点,具备财务管理、经济法、企业经营、项目评估、市场营销、金融证券等多方面的知识,既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国际化”的思路,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悉实务操作、具备国际视野的学生,满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对本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外大学的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一般依托于商学院、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当前国内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是专业风险投资研究机构不定期举办学术报告或相关知识普及活动,出版相关杂志或著述。如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等;二是行业协会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进行资格培训。例如广州风险投资促进会等;三是由部分全国重点大学设立相关专业,直接培养相关人才。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等。这些人才培养机构依托特定的部门,利用固有的师资力量,开设的课程一般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经济学、商业银行理论与经营、创业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学、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投资学、公司财务、计量金融学、多元统计分析、德益投资与社会责任投资、专业外语等。很少包括商务沟通、项目评估、企业价值评估、创业管理、商业策划、产权转让、增值服务等更能体现创业风险投资特征的课程,在专业基础与特定培养方向上与其他专业特别是金融类人才区别不明显。第二,严重脱离实践。创业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与行业协会的培训、讲座活动都是短期的培训行为,而且一般是由较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来承担教学、培训任务,一般注重理论的讲解,而无暇顾及具体的实践活动,而且对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也无从入手。大学的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一般集中在研究生层次,如培养创业风险投资专业博士研究生,或在MBA课程中开设创业风险投资课程。这个层次的学生一般关注创业风险投资理论发展,很少去具体实践。国内许多大学设有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器等,由共青团或学生会负责运营管理,主要目的是为大学本科毕业生提供创业条件和创业指导,适应了社会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但可惜的是,进入该环节进行创业实践的同学一般没有经过系统而有针对性的专业理论学习,只是凭借独特的创意、技术和热情而涉足其中,大都以失败而告终。
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创模式”
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一个现实的平台——创业风险投资专业方向。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实现研究生、本科生、短期培训等立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鉴于创业风险投资的特殊性,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遵循“创新——创业——创业风险投资——创业服务——创业风险投资模拟实训”的培养思路和步骤,即“五创模式”。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创新思维
创业风险投资所支持项目的特点就是创新,既包括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又包括商业模式与管理的创新。这是创业风险投资获得高额资本增值的保证。作为专业人才,首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时刻想着创新、发现创新、认知创新。当然,创新意味着承担较高风险,正确判断风险、敢于承担风险和能够驾驭风险是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必备的专业素养。这种素养的锻造主要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参观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来完成。
(二)培养创业能力,学会创业活动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企业管理学、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投资学、公司财务、创业管理、商业策划、公司法、税法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能力。这不仅仅满足于创办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能力,更要具备运营创新型企业即创业企业的能力。通过熟悉创业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增强对创业风险投资支持对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评估和筛选投资项目,也为未来向被投资的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增值服务打好基础。
(三)掌握如何运作创业风险投资,包括资金筹集、项目筛选、投资方式和退出资本等关键环节的学习
创业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比较复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筹集资金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评估并筛选项目、选择投资方式与投资工具、退出资本四个方面。相关知识可以通过计量金融学、多元统计分析、德益投资与社会责任投资、商务沟通、项目评估、企业价值评估、金融投资学、产权转让等课程的学习来获取。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来加强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国目前已经有400多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通过咨询、服务、讲学、服务外包、实习指导等方式建立长期的产学合作机制。
(四)提高增值服务水平
学生必须掌握创业活动以及创业风险投资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服务体系,如何为创业企业服务,如何与这些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等知识,以更好地位被投资的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即增值服务。这里的风险资本增值服务特指创业资本家向创业企业提供的除创业资本外的全部要素。美国著名创业风险投资家佛瑞德(Fried)认为,除创业资本外,创业资本家向被投资企业提供的其他投入要素,通常包括经营服务、网络、形象、道义支持、综合服务知识和纪律等六个方面。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亨利•赛史恩茨教授通过调查美国120多家企业表明,创业资本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尤其是在战略决策和资金支持上给创业企业注入了增值潜力;随着创业企业发展壮大,创业资本家的关键地位将愈加突出。创业资本家参与创业企业最多的方式有:组建董事会、策划追加投资、监控财务业绩、制定企业发展策略和营销计划、挑选和更换管理层等,而对一些具体管理工作参与较少。增值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体现为学科的交叉性、知识的复合性、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对接性。这种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必须通过宽口径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必要的总结才能把握,同时其本身具有积累性。学生应该系统学习财务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商业银行理论与经营、中小企业融资、商务沟通、增值服务等课程,重点培养与相关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银行、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咨询调查机构、政府部门、其他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等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可以通过产学合作机制和平台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加以强化。
(五)创业风险投资模拟实训
创业风险投资的实践性比较强,只掌握知识体系还远远不够,在临近学业结束时,必须利用学校的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创业创新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团委大学生创业中心的资源进行实际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现实社会中的创新企业进行模拟评估和筛选,拟定投资计划和运营方案。同时带领学生到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观摩交流、观察创业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参考公司运作的相关材料、听取负责人的解析等。鼓励学生密切关注由教育部、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并积极参加。以参赛作品为案例进行模拟训练。最后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可以是商业策划书,也可以是投资运营计划,还可以是投资项目的评价与筛选报告等。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财务理论与理财方法上逐步同国际惯例接轨,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新型理财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务管理》经过近百年来在实践和理论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以时间、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为基本原理的学科。我校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与成果,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考试改革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财务管理内容较多,涉及领域广泛,学习有一定难度,课时又较少的现实问题,教师应引导好学生抓住“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这一条主线,掌握财务答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系。一方面,需要及时补充学科新内容,删减部分过时陈旧的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另一方面,需要增加网络信息技术下财务管理的新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做了如下改革:
1、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理解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是学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所以,适当加强年金终值、年金现值、资金成本、资金结构和财务杠杆等财务基本原理的讲授力度,结合具体实例讲清楚基本原理,对以后章节中学习投资、融资管理方法和理解具体理财方式是十分有益的;另外,可结合多媒体教学,演示电子表格中各财务函数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关于筹资管理。重点讲授资金需要量预测中销售的分比法、因素分析法,借入资金当中的商业信用资金成本计算、发行债券价格的确定、融资租赁的租金确定,并适当增加相应的技能内容。而对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资金需要量预测中的回归分析法,由于学生数学分析能力欠缺,加之理解有限,可作适当的删减。
3、、关于投资管理。投资中有项目投资和间接投资,重点讲授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的概念及估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理解和运用,对间接投资中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的投资价值和收益率的计算,要树立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现代计算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于营运资金管理。应细致讲授现金、应收帐款、存货等持有功能及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和存货的经济采购批量等内容,由于流动资产在财务会计中有详细讲授,在安排授课计划时可删掉部分概念内容,对现金管理中的现金预算、应收帐款管理中的信用政策、信用评估方法、存货abc控制法、逐步测试法等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学学时做适当的删减。
5、关于收益管理。这一章应将重点放在对利润分配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股利政策的运用上,对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不做重点讲解,而本量利分析和利润分配的顺序等属于与管理会计及其他课程重复交叉的部分亦可删去不讲。
6、增加实训内容。实训以模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筹资、投资、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等内容,用案例驱动学生对excel软件的上机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证明,对以上教学内容所做的调整,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而不是系统性、全面性,这样更能体现高职教学的特点,更能贴近高职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和岗位技能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点改革:
1、充分多媒体工具教学。《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涉及的表格、数字、公式较多,通过运用课件,能形象地展示出各种表格,边讲边用键盘、鼠标输入各种数据,这样既能以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减少了教师板书工作量,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但是,在多媒体使用时有几点值得注意:(1)讲课进度不宜过快,要尽量保证学生与老师的思路同步,同时,也可以考虑将相关讲义事先拷给学生以有所准备;(2)应当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教师应力避一直坐在操作台前点鼠标,而应采用传统的站立方式与学生做更多的互动交流。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捕捉学生理解程度的信息,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增大启发式教学的比重。《财务管理》的教学以往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尤其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精神,学生的学习潜能没有完全启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采取注入式与启发式并用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对难点、疑点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逐一肯定正确的回答或否定错误的认识,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上来,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教学过程中举例要恰当。财务管理源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但其理论及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而我们的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工作,又没有对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自然有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用生产实践来举例,而应尽量多举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运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分析、综合和演绎、归纳。如讲到财务风险、资金时间价值时可举“个人存款”之例,讲到财务杠杆正负效应时可举 “借鸡生蛋”之例,讲到现金流入量中的现金节约额时,可举 “某人买同样商品时比别人少花钱”之例等,这样通过举生活实例使学生对 《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抽象理论有一个形象、直观的理解。
4、适时进行章节内容的总结。每章节前可以创设疑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各章节讲授结束后,由主讲教师进行系统总结,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简单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主讲教师每隔两周利用自习时间在班级进行答疑,专门回答同学们学习中未弄懂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对理财知识的感知认知能力。
三、考试改革情况
《财务管理》课程历年计算应用题的比重难度较大,及格率较低。而考试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达到由不会到会,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目的。鉴于此,我们把本学科分解成若干素质的考核,包括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案例的分析能力等几个方面,将考试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如对案例的考查可事先确定一定范围,让学生有所准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闭卷则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口试是传统考试中最忽视的一项考查,我们加大了口试力度,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教具设计情景,让学生当场对话,加强财务专业术语的用能力,其他仍然以笔试为主;(3)课内外相结合。如理论基础和模拟实训就在校内进行,而财务管理的实践环节则主要采用实践调研、纂写实验报告的方式来完成。
考试方法改革的结果反映,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有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也逐渐的显示出来,这说明,考试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它突破了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运用的“一纸定乾坤”的传统考试模式,既注重结果也重视过程,既重视知识的掌握又重视素质的培养,使考核评价更为综合全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工程 深化改革 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近年来,浙江省金融业将全力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大力推进杭州、宁波、温州三个金融聚集区建设,从而实现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跨越。
这一战略促使了浙江省金融市场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化,对金融工程人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型轻复合型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2]。
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了解社会各单位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全面掌握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情况,明确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促使我校更好地开展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在2015年暑假期间,金融工程学组织教师和学生展开问卷调研及访谈,走访浙江省内几家
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兄弟院校,开展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调研活动,全面了解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3,4]。
为此,本次调研活动,金融工程系根据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调研目的,分成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问卷调研。问卷调研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我们根据调研目的和有关要求,设计了金融工程专业人才企业需求调查问卷,通过分发给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填写。利用14级学生专业认识实习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深入企业发放问卷。
问卷发放对象是浙江省内金融机构、中小企事业单位,发放问卷2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20份。
第二阶段,实地走访,进行访谈调研。访谈调研主要是实地走访企业,与相关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交谈,以了解企业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情况。本次访谈调研根据我们设置的兄弟院校、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事业单位等两个模块方向进行,金融工程系组织了两个调研组,每组1~3个教师分别走访3~4家高校或用人单位。
二、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本次问卷调研对象共涉及120家用人单位。这些单位包括金融、保险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其中金融业占85.8%,保险业占6.5%,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9%,制造业、建筑业和社会服务业2.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2.2%,从以上可以看出,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以金融业为主,并且在这些金融业中,50人以下企业占了11.8%,50到200人规模的企业占了60.5%,200到500人规模的占了16.9%,500人以上的企业占10.8%。
在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当中,我们主要关注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比例、所提供的岗位、对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评价以及素质、技能要求等方面的问题。
(一)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比例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用人单位近3年招聘人才中,45%的企业所招聘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占比30%~50%之间,可见多数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有需求比较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有着较好的就业发展前景。
(二)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岗位类型
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提供给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岗位类型比较多,其中柜员、融资及风控、理财所占的比例最高。
(三)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的英语等级的要求
从调研数据可知,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英语等级要求较高,80%的企业需通过四级,10%要求通过英语六级。所以在日常学习中,也要加强学生英语学习。
(四)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从调研数据可知,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人证书、理财规划师证书均有要求,其中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的企业占多数。加强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证书的力度。
(五)企业对金融工程类专业的本科层次的学生的建议分类
从调研数据可知,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建议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一个因素,同时实习经验、工作态度、思想转变也非常关键。
三、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主要问题
金融工程系教师分成两个组分别调研了宁波坤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波有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奉化分公司和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通过访谈结果分析,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有欠缺
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的欠缺是本次调查中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浮躁和心态上的失衡,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道德的水准。部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不能安心一线工作,缺乏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的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不够。
(二)人才培养中的知识结构需优化,课程体系需完善,教材内容需更新
用人单位反映学生所掌握的与实践相吻合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眼高手低”。走访周边院校发现,我们的课程设置不是非常合理,部分课程难度偏大、内容未跟上金融业发展的步伐、部分课程安排的内容和学时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和内容。
(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持证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践能力决定了其是否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和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为金融工程专业学生提供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要求学生假期参加专业认知实习。同时,国家推行岗位证书制度,企业多要求学生能取得金融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等,但真正能拿出的很少。
四、本次调查启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金融工程专业人才有很大的社会需求,但我们培养的人才与用单位的需求规格还有一定差距。因此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反思目前的培养方式,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依托。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金融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市场学、行为金融学、金融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财务分析、金融工程学、风险投资学、互联网金融等。对比兄弟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从知识结构上看,我们的专业课合理性值得肯定。从知识面看,包含的课程不少,但缺少培养金融工程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的相关课程,过多的金融理论课时和不切实际的要求,使学生花费较多时间学习而在用人单位中没有用处。因此课程的设置上不在于多,而在于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加强教学实践性环节的建设
根据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必须改进原有的教育模式,提高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金融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效率,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需要加大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加大投入,保证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三)强化职业素质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特别看重。对学生的技能素质为其次,技能素质可以在企业中得到锻炼,但职业素质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得到的职业文化教育,是一种长期影响和感化的结果。企业特别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服从上级指令、沟通协作能力、语言及表达能力等职业素质看重。所以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其实现过程关键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岗位意识和切实落实职业素质教育。
(四)加强金融行业技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施“双证书”制度
针对当前金融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人才的缺少、教师团队的单一化和企业高级人才引进难等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双师型”能力的培养[5]。
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学院现有的实验实训基地的作用;实施校企产学研合作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多吸引企业的高级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
(五)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针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即突出能力本位,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主要途径强化专业实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此,要使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配比,满足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文化基础课平台,淡化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界线,实现模块化的专业教学;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改革,既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针对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教学手段上应大力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和网络教育技术,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七)强化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实施“双证书”制度
“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辅之以“双证书制度”,学生不仅要取得学历证书,还必须获取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入资格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幸,高培旺.地方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调查报告[J].文化教育市场,2008(11):83-85.
[2]陈倩媚.金融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分析与教学改革建议[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2007,23(3):15-18.
[3]姜进.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培养金融人才的新模式[J].金融教育,2005,3
[4]吴顺达.关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46-49.
关键词:高职院校;房地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21-02
收稿日期:2013-04-23
作者简介:李玉琳(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科技学院重点支持教研项目“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的‘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对房地产专业和工程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更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我国的高职教育为顺应这一趋势,培养适合房地产市场需要的房地产类专业人才,开设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这一专业。虽然房地产业是一个热门行业,但是社会对房地产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踏入房地产行业的毕业生越来越无法跟上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脚步。探索其内在原因,是因为房地产专业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专业,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又是在飞速地发展,因此房地产专业的教育规划就必须要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使命,也理当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进行房地产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房地产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是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多地承继了一些大学的教育模式与办学经验,却忽视了对自身发展规模的有益探索,在课程设置与建设上更是受到了上述认识的错误指导,使得高职教育课程呈现出膨胀失控的状态,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教材也越变越厚,体现出重专业知识,不重复合知识,重知识积累,不重知识运用的特点[2]。例如,有些课本的选择一味强调理论为先,忽视实践知识。比如,房地产开发经营这门专业核心课,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而现在很多教材却只侧重研究房地产开发理论,忽视了它的实践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本科院校不一样,更侧重于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设置注重与实际工作岗位接轨,以便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培养目标。
二是教材内容抽象或滞后,无法跟上现实社会中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脚步。现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速度可以用迅猛来形容,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尤其体现在房地产政策、法规、房价等方面新的理论和内容层出不穷,如国八条、国六条、限购令等相继出台。而现在的房地产教材中,关于房产限购、限贷、房地产税、物业税、遗产税的内容均没有,不能不说是教材的一个缺陷。这也是所有教材的通病,因为出版教材需要一定的周期,而房地产行业发展飞速,除了报纸、广播和网络外,包括书本、杂志在内的媒体其内容更新比最新发展动态都要慢。同时,落后的教材还体现在内容抽象方面,比如国内外比较复杂精深的理论,如按揭、转按揭理论等。
三是实践环节虽然名目繁多,诸如课程设计、实践锻炼、课外实习、毕业论文等[3],但却流于形式。如何设计一个符合学生毕业后岗位需要的实践环节至关重要。课程设计,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抽象。简单的如房地产租赁合同编制、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抽象的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单的设计学生按照固定的格式按图索骥即可,而抽象的设计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能力,不符合课程设计的设置初衷[4-5]。
二、高职院校房地产专业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打破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引导和鼓励学生成为讲授的主体,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当然这种学生讲授和教师讲授有本质区别。学生作为讲授的主体,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需要在其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实现的,注重的是过程体验、团队协作和经验积累,而教师则扮演着教学设计者、学习组织者、研究指导者等多重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通过主动学习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项目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工作潜力,并开发他们的工作岗位能力,尤其是模拟岗位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是课程设置改革,适当调整专业课。
1.妥善处理房地产课程与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的关系。目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是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筑工程管理学科就是房地产的上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与房地产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从学科领域覆盖的内容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在建筑技术与管理技术方面有所交叉,但是前者强调的是技术管理层面,而后者强调的是金融与投资管理层面。由于房地产类经营与管理类课程与工程管理类课程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设置该类课程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其侧重点是不同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的专业课还是以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估价案例分析、房地产法规等四大课程为主体,其他课程为辅,如建筑施工技术、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楼盘学、房地产测绘学等。
2.结合专业技术资格培训设置房地产课程。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在吸收专业技术人员时越来越注重其专业技术资格,这种趋势对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起到了导向作用。房地产专业的执业资格,目前有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和房地产经纪人、物业管理师等执业资格。我们在设置房地产类专业时可以考虑增设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类课程,但是在增设过程中要做到适度,切不可全部照搬。高职院校设置岗位资格考试相关课程时应重点围绕房地产估价师进行,这也是社会对房地产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而产生的,而且是房地产专业学生最对口的职业资格考试。
3.顺应市场需求设置房地产专业课程。房地产专业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专业,必须以改革的姿态对待这个专业,让市场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来制约其课程设置,使之符合社会需求及岗位需要,这将对房地产专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在设置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时,可考虑与众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由学校为其开发项目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为他们定向培养人才或将学校作为他们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在教学中可邀请业界资深人士来校讲学和作专题报告,使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更多地接触房地产业的实际操作。新课程内容可适当包括精品楼盘赏析、商品房会展学、土地评估、房地产营销技巧、房地产广告学、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贷款学等。
4.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实训环
节。根据企业调研及大量优秀毕业生反馈的信息,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及时调整课程实训大纲,将实践锻炼分为三种模式:校内实训室实训、校外企业项目参观实训和校外房产开发企业顶岗实习。
(1)校内实训室实践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企业的实
际开发项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融合,将实际项目按照教学内容进行阶段划分,按照教学计划指导学生阶段性完成校内实训项目。这种实践是对刚刚学完的知识的一种检验,通过教师设置项目和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校外企业项目参观实训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由校内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去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开发的楼盘,并有校外企业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校内实训室实践不同的是,这种实践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企业的指导教师一起完成,时间大约一周至半个月,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主要由企业指导教师负责介绍开发企业及项目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的实践操作有初步的了解,做到和理论知识对号入座,并在现场向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提问,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提供前提条件。
(3)房产开发企业顶岗实践,对学生来说相当于提前进入就业单位进行学习和工作。首先学校负责联系房地产开发企业,由学生到开发企业实习一年,实习的岗位不同,工作学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房地产策划员、销售员、资料员、经纪人、估价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这种实习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和实习学生定期沟通,而现场的实习则主要依靠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完成。不同岗位的学生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一方面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另一方面能够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并进一步缩小此差距。
实践证明,这种实训环节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显著效果。
三是教学方法改革,可以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融入学习的过程中,用实物、用过程、用现场等来补充教科书的文字束缚,加强学生的感知环境;利用产品、图书和科技信息来弥补教材内容发展滞后的缺陷,加强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通过案例呈现、情境模仿、问题探讨、项目研究等教学活动,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职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它绝不是在教学内容这单一方面进行改革就可以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在教学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系统、质量监督与保证系统、学生评价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教学实行也需要科学的系统,正如大厦一样,不是一天完成的,还需要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同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智宏,彭,石金和.工商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主干课
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与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9,(1).
[2]肖艳,母小曼.工程管理专业中房地产类课程的设置与
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王洪海,范海荣,高秀青.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课程
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4]王燕萍,陈树耀. 职业教育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
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5]吴立保,兆勇,有飞.制度变迁视角下的行业特色型高校
【关键词】财务管理;高校教育;专业建设;建设现状;改革构想;教学改革
一、引言
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其前身是理财学专业,属于从会计学科中独立出来的较为年轻的学科。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准确、教学课程陈旧、课程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等多种问题,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学生在就业后,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高校要从降低学生就业压力出发,进行教学改革,既能提高学生就业比例,同时又能实现教学最终目的。
二、高校会计教育现状分析
1.取得的成就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各校招生规模比较稳定,就业去向比较好,就业率比较高。在近十年的时间内,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阶层岗位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扩大了专业的影响力。
(1)师资力量不断完善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熟练掌握现代专业技术,具有发展潜力的财务实验师资队伍。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各校有较多专业人才进行执教。
(2)学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交通部门、银行、证券公司等。以上单位在社会中具有较好形象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给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维持在较高高度。
2.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教育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滞后性与定位的模糊性、财务管理课程教育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陈旧性与欠科学性、教育模式的教条性与保守性、教学科研的不充分激励性、教学思想与教学环境的封闭性等,同时还包括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缺乏危机意识、教学手段的落后性等内容,这些问题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教育的深入持续发展。
另外,高校财务管理教育还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与挑战,比如以发展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时代将更加突出知识作用于生产力的重要属性,在这种背景下,传统以有形资产作为确认对象,依托交易的历史成本计量会计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新要求,因此短时间内形成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无形资产确认、计量与披露成为财务管理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另外受信息技术的冲击,传统经济理论已经不能有效推动会计教学与市场的衔接,且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要求财务管理教育要不断适应市场法规的发展与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管理教育困境的出现。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一体化模式的形成,多种跨国投资在资本流动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不同国家之间的财务管理差异性导致信息出现不对称性,给财务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课堂的实践教学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
当前的财务管理课程都是理论课程和实践相结合的,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限于教学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的约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的课堂形式,缺乏真实的实际训练内容,或者只能进行小规模的模拟训练。不能真正结合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展开实训课程。
(2)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认识实习的场所,并不能真正给学生提供实习环境。财务信息事关一个企业发展的所有重大信息,因此,企业往往不会接受实习生从事真正的财务工作。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做得更多的工作是打字、复印、跑腿打杂,很难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流于形式的校外企业实习带来了恶性循环,学生觉得实习没有意义,不愿意再去浪费时间;企业觉得实习的学生没有价值,反而是一种负担,不愿意接受。实训教学丧失了最初赋予它的功能。
(3)专业实验室的场地、设备不适合财务综合实训的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手工做账。初期实习环节需要处理大量的凭证、账册、报表,学生需要进行轮岗模拟实习。后期实习环节又需要计算机作为工具,借助于一定的财务软件。这些特点要求实验室应该比较宽松、桌椅能够自由移动摆放、桌椅和电脑等设备能够自由组合和分离。
三、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1.根据现代高校教育需求进行教育改革
现代高校应根据我国的社会人才需求以及人才能力要求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以此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及合理的人才结构。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的教育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教育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
2.根据学生的能力需求进行教育改革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应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专项教育训练,以便更好适应快速更新的知识体系,更好实现专业领域的职业发展。现代高校教育改革中,应保障我国人才知识结构始终处于专业领域的前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应加强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学校还应倡导教师与外界的联系,增强高校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作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职业发展讲座,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积极与知名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定期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使用,以此为高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3.利用网络和报刊资源进行教育改革
高校实行学分制后,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不集中,思想教育工作不易开展。网络是高校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窗口,有利于高校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成为学生信任的知心朋友,针对性解决学生思想和生活上的困惑,也可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安排、就业指导等。另外,院系报刊也成为学生彼此增进了解的途径。通过投稿,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有着深远的意义,有助于建构与学校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共同的价值标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把握好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模式中的特点
开展好高教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把握好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模式中的特点,主要归纳有以下方面:以人为本,把师生的需求和兴趣放在第一位,重视用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重视对师生心理和行为的深入探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他们的劳动变成了主动性的自觉行为;注重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减少与人矛盾,增强学校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提倡自主管理模式,鼓励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积极参与决策,提出建议,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的发展。
四、高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任何一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都会面临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科学分析其成因,并及时加以纠正,以达到改革的目的。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育改革中,高校扩招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但是,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严重影响财务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造成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状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现代高校财务管理教育中应将财务管理高等教育按照实际的人才需求,合理限制其数量,以普及财务管理高等教育为基础,加强培养高端专业人才。首先,努力提高大学生素质。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素质教育,要倡导完善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其次,教师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社会责任感,真诚热情地为学生服务。不断完善业务技能、知识结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思想距离,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在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财务管理教育工作不能采取产业化模式,必须由国家整体控制教育投资,缓解大学生经济压力,避免激化社会矛盾。高校应积极更新实践财务管理教学内容,适应教学形势需要。应积极组织和鼓励专家教授依据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编写新教材,并及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需求和学历要求,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通过调整高校教育改革模式以及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完善我国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而且促进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教育目标。
1.完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机制
通过充分利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一定优势,对目前的高校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进行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岗位培训,加强完善岗前培训。高校不但应该通过巩固培训组织和结构,来实现培训网络的合理化;而且应该强化培训内容的创新,包括课程、教材、师资、教学方法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完善。
2.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与时俱进,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需求。其次,教师要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博学多才,不仅是本专业的知识,其他专业的知识也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补充,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再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加强。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受到一定的冲击,我国高校应该经常举办一些培训班,采用生动真实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普及现代教育技术。或者举行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并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质量。此外,高校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可以定期邀请一些名师到学校讲学,或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来指导在校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的工作。同时,高校应该对部分德才兼备,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骨干型教师,选派出国培训,或者国内访问学者,达到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经验,提高学校整体教师教育水平的目标。
3.创新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师风。首先,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学生和关心学生成长。其次,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次,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管理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到教师培训计划,并于教师绩效考核评估和教师资格认证相挂钩,达到不断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而增强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塑造优良的为人师表的形象。
4.教学科研同步发展
高校教师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教学,同时对科研工作也要重视。一方面,高校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全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应该重视教师科研能力,根据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投入科研研究项目。同时这也需要学校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总之,高校教师既要重视教学,也要重视科研,两者并重。
5.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体系
高校教师教育,不仅要注重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从教必备的教育素质。首先,高校应该积极进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适当的缩减学科专业课程的课时。其次,应该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的类型,并强化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同时设置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结合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论理论知识型还是技能训练型课程,都必须强化教育教学实践训练。
五、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改革设想
1.开发以能力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首先由学校聘请财务管理专家,根据市场岗位需要,将财务管理岗位进行分解,并确定从事该职业需要的基本能力,进而确定出教学培训目标。由高校按照教学规律,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项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教学大纲,并依此施教。
2.高校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来确定,按照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来对课程进行排序;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更重视专业技术课的教学,打破以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的比例,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制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以此确保教学质量和实现预期专业培养目标。
3.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有两种思路可以参考。第一是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核心内容来进行设计,在设计主要课程时,可以考虑作出以下区分:将财务管理原理作为通论,将营运资金管理、筹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投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专题和专论。第二要依据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结合财务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方法等具体抽象概念和具体程序,来进行课程设计。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时,将财务管理作为基本原理,课程中要合理分布会计学、投资银行学、公司理财、公司财务理论、商业银行经营学、项目融资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的比例。课程设计基本原则是要通过科学、完整和严格的教学,室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手段,能熟练解决会计、财务、金融等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毕业后能够尽快融入就业环境,能尽快适应专业要求。
六、结束语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较为迅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取得可喜成绩,随着时代的逐步发展,原有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时,要结合高校实际教学情况,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加大教具投入、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内容来促使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确保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立伟.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构想[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郭银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7).
关键词:创业胜任力;提升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的我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HB15JY071);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课题:“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网络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RS-2015-1046);河北省社科发展课题:“新常态下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5030356);2016年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下河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策略”(项目编号:20160111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9日
一、创业胜任力概念及内涵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了胜任力一词,自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引用到不同行业分析不同群体的胜任能力。根据戴维教授的观点,创业胜任力是指能够将成功创业者与失败创业者区分开来并可以进行测度的个人特征。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把握,本文按照“这些特征是否能继续发展,是否能被改变的标准”试着将这些个人特征总结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创业特质”和“创业技能”两部分。
创业特质是指从成功创业者身上抽象出来的、区别成功创业者与失败创业者的、相对稳定、难以改变的、独特的个人特质。创业特质可以分为生理特质、心理特质及社会特质三部分。生理特质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创业是一个极其艰苦的工作,没有健康的身体,创业工作将难以进行;另外创业者的性别、年龄等生理因素也对创业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心理特质包括创业者的心态、信念、毅力、抗挫折能力等,对创业活动有重大影响;过硬的心理特质是创业者成功创业最重要的前提。社会特质包括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创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创业环境还不完善,使得血缘、地缘、业缘、学缘关系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凸显。一般来说,同等条件下社会特质越强的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创业技能是指通过后天的学习及训练可获得的、能保证创业活动顺利进行的知识和能力。概括来说创业技能包含了把握市场机会技能、整合资源的技能以及管理团队的技能。
二、创业胜任力现状
按照上述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及内涵,本课题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现状做了粗略调研。调查对象为河北省高校的在读大学生和部分毕业3~5年的毕业生。通过调研发现河北省大学生普遍存在创业胜任力不足的现状,具体表现如下:
(一)缺乏创业信念。创业是笔额外的风险投资,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因此具有好的意志品质、不懈追求的精神及平和的心态,往往可以增加创业成功的筹码。然而通过对近几年曾涉足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分析来看,不少创业者往往对创业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由于缺乏承受挫折的准备,稍遇失败就心灰意冷,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承担风险,导致在创业过程中半途而废。这就要求创业者事前就要预见到创业的艰辛、风险和可能的失败,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并做好面对的心理准备,以顽强的意志承受这一切。
(二)缺乏创业认知。创业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挑战,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与社会接触少,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由于经验不足,眼光有限,难免欠考虑;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对商场上的待人接物不太适应,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在与生意合作伙伴交往方面往往会遇上意想不到的困难;创业意味着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处理,如工商、税务等部门都要进行沟通、打交道,涉及面特别广,这对于缺乏创业经验和社会关系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三)创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少。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沟通技巧、风险管控等多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创业者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足。据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和学多来源于媒体资讯、社会宣传及同学朋友间的相互交流,而来源于权威部门创业教育及培训的只有不到四成,这无疑让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遇到困难或瓶颈时感到十分迷茫而无从入手。而不管从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层面,类似的正规培训不是很多,即使有,昂贵的培训费用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仅靠学校创业中心的一些培训,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者自身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
(四)缺乏创业需要的核心技术。调研发现,缺乏创业需要的核心技术也是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受学历、学识、专业等因素的限制,很多低学历、见识少、专业能力不高的创业者,在创业中很难拥有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使得这些创业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困难重重、难以立足。
(五)缺乏筹措资金的技能。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瓶颈。没有资金,再好的新技术、再吸引人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困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从起初的创业启动资金,到企业平稳发展,再到扩大规模、扩大市场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有调查显示,四成大学生认为“资金是他们创业的最大困难”。大学生创业者在策划创业方案时很难找到融资对象,其创业资金主要来自家庭支持和自己积累两方面,而来自银行贷款和政府资助的比例较小,这就使得大学生创业者们经常捉襟见肘,无法做到扩大规模,开拓市场。
三、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策略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形势凸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高校可通过健全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创业教育内容、重视创业实践演练等途径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一)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创业胜任力。创业胜任力的提升,依赖于创业教育体系的健全程度。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来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二)优化创业教育内容,提升创业胜任力。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大多开始于大学阶段,因此大学成为大学生创业的萌芽时期。创业胜任力中的素质、知识、技能等都可以在这一时期得到集中的培养与锻炼。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机会识别能力、市场把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等,都是可通过各种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来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创业知识中的专业知识大多也是通过高校教育而获取的;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者提高自身创业素质的最直接有效的通道。因此,各高校要积极营造氛围,重视创业文化建设,优化创业教育内容,让大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创业文化和各种创业活动来培养自身的创业素质、创业特质和创业技能,以切实提升自己的创业胜任力。
(三)重视创业实践训练,提升创业胜任力。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升离不开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各高校要切实重视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评估标准。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四)营造创客氛围,提升创业胜任力。创客泛指那些喜欢自己动手,通过创造与分析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行动者。多年前,欧美创客通过自己的创新创意并动手设计,用不到波音公司1%的成本研制了具有强大功能的无人机,由此展示了创客这一群体惊人的创造力量。如今,这股创客浪潮正席卷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作为一个教育平台,应努力创造“以人为本、面向学生、推崇创新、支持创业的创客氛围”。这种氛围能为学生日常创新创意实践提供一个更真实的环境,有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实践教学与创新发展融合的目标。作为一个服务共享平台,高校创客空间要促进不同兴趣团队、工作室、实验室成员与外部创客空间成员的沟通交流。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学校、社区、企业、政府合作联盟,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培训等低成本、一站式的特色服务,帮助创客对接创投机构,为创客提供项目推介、投融资服务。可以通过创客空间对接合作企业,为中小企业对接政府机构、落实政策扶持,提供技术与管理培训、投资管理、专利申报服务等,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四、结语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形势凸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短板效应愈发明显,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亟待提高。各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值得深思!本文从健全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创业教育内容、重视创业实践训练、营造创客氛围等四个方面对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有所裨益。
主要参考文献:
[1]袁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解读及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2.
[2]郭玉娟.创业教育视角下创业胜任力模型的重构[J].创新创业,2016.4.
[3]武亮.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困境、破解与对策[J].商情,2015.48.
[4]谷力群,王玉.“80、90后”青年的创业胜任力调查研究[J].现代商业,2015.29.
[5]常海霞,牛永军,刘建辉.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区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培育扶持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强化政府职责,全面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等“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快中小企业的生成和发展,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到2013年底,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用3年时间,通过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使我区创办企业和项目的成功率和稳定率大幅提高,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服务体系,建设高标准的创业孵化基地。
具体工作目标:3年内全区实现新增创业人数3000人,参加创业培训人数500人,成功帮助约2000名劳动者创业并带动社会就业大约4000人。力争达到:小企业平均创业成本30000元以上、创业初始成功率为60%、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80%上、创业企业1-3年存活率达70%以上、创业服务满意率为95%以上、创业带动就业率为1:5以上。
三、实施步骤
从我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订实施我区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划。具体分两个步骤实施。
第一阶段:启动实践阶段。依托“区专利技术实施孵化基地”,整合园区资源,创建“区创业孵化基地”,区政府投资2600多万元,开发提供创业基地约3500m2。为20家符合创建条件、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进入孵化基地,提供3年场地租金优惠、优先安排区级科技三项经费等优惠支持。
第二阶段:推广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总结创建工作经验,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支持,在全区7个街道(镇)全面推广创业带动就业创建经验,扩大创建覆盖面。依托外砂镇“中华毛衫名镇”、“省潮式工艺毛织服装产业集群省级示范单位”,祥街道“日用化学产品技术创新专业镇”,“集镇商贸区”,新津街道“包装印刷专业街道”、“珠江路美食一条街”,金霞街道“电子技术创新试点专业街道”以及珠池街道“电力电器专业街道”等地方特色经济和基础,充分利用各街道(镇)闲置厂房、场地和专业化市场等设施,建立一批创业孵化基地,为城乡约200家创业者提供更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孵化服务。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建设资金约700万元。
具体步骤:
创建工作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底-年)。(1)成立“区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工作组织协调机构。(2)成立“区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专责小组”。(3)制订“区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区工作方案”。(4)请市局相关部门领导现场勘点和指导。(5)申请启动资金。
第二阶段:组织发动阶段(年底-年)。重点做好四项工作:(1)召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部署创建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2)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全民创业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创建氛围。(3)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4)整合资源,做好创业孵化基地的立项、规划建设工作。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年-2013年)。主要落实五项工作:(1)成立由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队伍。(2)建立创业项目库和项目采集、评估、制度。加强创业项目的开发推介,研发、收集、购买一批发展前景好、投资见效快、适合创业者需求的新项目,形成创业项目库,供创业者参考。(3)加强对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培训和后续服务,使参加培训的创业者成功创业率50%以上。(4)加强拓展创业融资渠道。(5)争取完成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创业载体及服务体系。
第四阶段:自查迎检阶段(2012年)。重点抓好三个“确保”:(1)确保按照进度安排,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2)确保创建工作的系列政策得到贯彻实施。(3)确保各级财政对创建工作的支撑力度。对照相关创建标准和要求,查漏补缺,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收集创建工作的资料表格,建立工作档案,做好自查验收工作,迎接省的评估验收。
四、主要工作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加强统筹协调
成立“区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人社局,牵头负责创建的具体实施工作。各街道(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大辖区创建工作的力度。制订出台《区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区工作方案》,把创建工作纳入区“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探索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以及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实施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创业主体,树立一批自主创业的典型人物,营造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协办单位: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
(二)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创业环境
1、完善创业政策。
认真贯彻执行《区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区关于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方案》、《区扶持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区专利技术实施孵化基地和软件园入孵入园管理办法》等文件政策,结合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继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制订创业发展规划,落实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和信贷扶持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并带动就业。(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协办单位: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
2、拓宽创业空间。
(1)放宽准入领域。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进入以及国家承诺对外开放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对国家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对产业政策重点鼓励的行业项目,暂时无法提交前置审批许可文件的,工商部门可先核发一年有效期的筹建营业执照,完成前置审批手续后,再办理变更登记。(牵头单位:区工商局;协办单位:区人社局)
(2)放宽登记条件。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数额限制;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限额降低到3万元,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20%即可登记,其余部分可在两年内分期缴付。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小商小贩,在集贸市场或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农民,免予工商登记,并免收各项工商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军队退伍人员、残疾人等创业人员投资创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工商登记并按国家优惠政策减免相关登记注册费用。(牵头单位:区工商局;协办单位:区人社局、区经信局、区民政局、区残联)
(3)放宽经营场所要求。按照国家和省鼓励劳动者创业的产业指导政策,引导创业者进入国家、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产业或行业开展创业。允许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注册,具体凭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以及所在地居(村)民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文件办理。各级政府投资兴建或给予优惠政策的各类经营性市场、商铺,应预留一定比例的摊位优先租赁给初次创业者,并在租赁费、管理费收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牵头单位:区工商局;协办单位:区国土分局、区城管局和各街道、镇)
3、落实税费优惠。
(1)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的实际情况,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收手续。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牵头单位: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协办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局)
(2)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对农村劳动力、毕业2年以内的大中专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登记失业人员以及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经同级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牵头单位: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区工商局;协办单位: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团委、区残联、区妇联)
4、培育创业主体。
(1)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创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如就业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继续保留6个月的低保待遇。对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的,在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后,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资助。对符合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税费减免。(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协办单位: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和各街道、镇)
(2)鼓励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创业。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毕业两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及其部门所属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要为创业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提供劳动保障(人事)事务,并免收两年费。(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协办单位:区工商局、区团委、区妇联和各街道、镇)
(3)鼓励复员退役军人创业。本省户籍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凭退出现役证明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的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自办理税务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牵头单位:区工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协办单位:区人社局、区民政局)
(4)引导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引导农民从事高科技种子、种苗产业或其他农业新品种生产,对从事规模种植、养殖的,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各级政府要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给予适当扶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农村公用事业建设。(牵头单位:区农业局和各街道、镇;协办单位:区人社局、区妇联、区团委)
(5)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及有关部门可在用地、信贷、资金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协办单位:区科技局、区财政局)
5、融资信贷支持。
对经专家评审符合条件的入驻企业或孵化项目提供优惠的孵化基地。并对持续正常经营并能有效带动辖区居民就业的企业或孵化项目,优惠1-3年场地使用租金。对符合区专利技术和软件项目的高新技术企业,优先安排区级科技三项经费等支持。对新认定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区一次性分别奖励企业5万元和3万元。对通过省级鉴定且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的新产品、新技术,每项补助企业2万元。(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协办单位:区财政局和各街道、镇)
加大创业信贷支持力度。根据创业工作的需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38号)的规定,将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提高到5万元,扶持本市户籍的城乡创业者创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提高至8万元;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全额贴息。对符合现行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人条件的城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8万元。(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妇联;协办单位:区财政局、区团委和各街道、镇)
6、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1)鼓励创业实体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实体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补贴时间,除对招用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不超过3年。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对象、范围和认定程序,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府[]142号)规定执行。(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社保分局;协办单位:区经信局、区工商联和各街道、镇)
(2)鼓励小型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产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符合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的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协办单位:区经信局、社保分局、区工商联)
(3)鼓励初创企业招用本省农村劳动力。初创企业当年新招用本省农村劳动力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给予企业社保补贴;对招用人员属农村贫困户劳动力、40周岁以上或被征地农民的,同时给予企业岗位补贴。(牵头单位:区人社局、社保分局;协办单位:区经信局、区工商联和各街道、镇)
(4)放宽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支持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展。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办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两年;经办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由当地政府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展期不贴息)。(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协办单位:区经信局和各街道、镇)
(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能力
1、扩大培训范围。要积极开展以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等为重点的创业培训,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提高全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协办单位:区农业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区团委、区妇联、区残联和各街道、镇)
2、创新培训模式。要创新培训模式,全面实施“创办你的企业”(SYB)、“改善你的企业”(SIYB)的创业培训项目。区职业培训中心要强化与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的联系和合作,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课程。积极开展创业实训活动,提升创业能力。建立起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衔接机制,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企业用工需要,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特色培训服务,结合各街道、镇的实际和产业特色,发挥当地头企业在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开展校企联合,实现培训与本地企业用工需求的紧密挂钩。(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协办单位:区农业局、区总工会、区团委、区妇联、区残联和各街道、镇)
3、提高培训质量。要充分发挥区创业培训基地的主导作用,从培训标准、师资队伍、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提高创业培训的合格率、考证率。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和质量考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要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协办单位:区农业局、区总工会、区团委、区妇联、区残联和各街道、镇)
4、实行培训补贴。通过实施创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补贴等办法,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复员退伍军人等参加创业培训。对符合享受就业扶持政策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民,可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或创业培训补贴。对经培训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一律取消贷款担保,由经办银行凭《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审核放贷,贷款额度可提高至5万元以上。对合法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可根据下岗失业人员人数扩大贷款规模,贷款额度每人最高可达3万元。(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协办单位:区民政局、区农业局、区总工会、区团委、区妇联、区残联和各街道、镇)
(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创业服务水平
1、搭建创业服务平台。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尽快搭建创业信息、政策平台,建立创业项目评估推介制度,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充分发挥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创业项目资源库和创业指导中心,加快形成创业服务专兼职队伍,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协办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和各街道、镇)
2、完善创业服务内容。根据创业者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信息咨询、创业申办、登记等服务;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服务、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政策信息技术支持等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及时提供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管理办法,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政策便利。(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协办单位:区科技局、区公安分局和各街道、镇)
3、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各有关部门要依法规范收费行为,行政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的收费行为。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牵头单位:区监察局、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协办单位: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
4、高标准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要通过多方融资方式,整合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孵化基地,并努力提高孵化基地规划和建设水平。各街道(镇)要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闲置土地或厂房、专业化市场等适合中小企业聚集创业场所,因地制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鼓励企业参与合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要为进入基地孵化培养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竞争力,提高创业稳定率。(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和各街道、镇;协办单位: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国土分局、区城管局)
5、提供创业融资服务。区财政每年要安排适当比例的资金,争取建立区一级中小企业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建立有利于创业的多层次融资体系,与省、市形成三级中小企业担保网络,积极鼓励促成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办小额贷款公司。为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申办服务、融资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区企业投资管理服务中心与金融部门已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鼓励银企双方通过市场方式和互惠原则进行金融创新和合作。(牵头单位:区财政局、区经信局;协办单位:区人社局和各街道、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