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

第1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在2006-2010期间,《食品科学》与《食品工业科技》的发文量大幅增加,分别增加了64.75%和64.05%。相比之下,《食品与发酵工业》和《中国粮油学报》的发文量增加较小,分别为34.51%和24.91%。各期刊的总引用量与总发文量直接相关,发文量越大的期刊总引用量也越大。在考察的3个指标中,篇均引用量是最能反映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因子,由表1可以综合判定,《食品科学》的综合影响力最强,其次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和《食品工业科技》。

2情况分析

2.1单位分析

4种期刊前20位的发文单位有很高的相似性。如在《食品科学》期刊发文量排前10位的单位大多都是较早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单位。通过这4种期刊的发文量也基本能够了解国内食品领域各研究单位的综合实力。需要指出的是,在这4种期刊中,《中国粮油学报》的专业领域最窄,因此一些粮油领域有明显优势的单位的排名就较靠前,如河南工业大学。

2.2作者分析

4种期刊的发文量前20位的作者重复性很低,这与前20位发文单位具有很高的类似性显然不同。这一方面说明这4种期刊的刊载内容各有特色且目标作者群的培养非常有效,同时也充分反映不同作者具有自己的特色研究领域。结合主要作者的研究领域,我们认为《食品科学》以基础研究见长;《食品工业科技》以工艺技术见长,《食品与发酵工业》以食品生物工程见长,而《中国粮油学报》以粮油研究见长。

3论文引用情况分析

3.1引用期刊质量分析

这4种期刊的主要引用期刊仍然是食品领域的杂志,其它领域杂志对这4种期刊的引用很少,说明4种期刊专业特征非常明显。对排位前20位的引用期刊的统计分析发现,4种期刊的核心期刊引用率都超过的90%,且差距不大,《食品科学》与《中国粮油学报》略高于另外两种期刊。但就他引率和核心期刊他引率来说,《食品工业科技》和《食品与发酵工业》明显高于《中国粮油学报》,而《食品科学》的他引率和核心期刊他引率相对较低。

3.2引用率前10论文属性分析

四种期刊最高引用量排前10位的论文的主要属性包括综述、检测方法和活性成分研究。除综述性文章由于信息量大,读者群体大之外,有关食品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和食品活性成分制备、功能评价等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这点趋势和国际上食品领域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基本相同。

第2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一、国内最早的粮食类本科专业

1956年国家在北京成立中央粮食干部学校,设立全国唯一的粮食储藏、油脂工学、粮食检验专业,1959年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和北京粮食专科学校迁至郑州,合并成立郑州粮食学院,设立粮食加工、粮食储藏、油脂工程本科专业,组建粮食工程系、油脂工程系、粮食储藏系,是我国建立的第一所粮食本科院校,被称为“亚洲粮院”。后来,随着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的调整,1999年将粮食加工、粮食储藏、油脂工程、食品工程系合并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原粮食工程系、油脂工程系、粮油储藏系、食品工程系合并成立粮油食品学院。2004 年,郑州工程学院与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是河南工业大学的特色专业。

自郑州粮食学院组建以来,为全国粮食行业培养了大批从事粮食储藏、粮食加工、油脂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对我国粮食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办好特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包括原来的食品工程、粮食储藏、粮食加工、油脂工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几个本科专业。建国后的大学有些是教育部直接管理,有些由国务院各个部委管理,有些是地方办学,所以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每个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有的在乳制品方面有明显优势,有的在肉制品加工方面有明显优势,有的在果蔬加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则在粮食产后加工与贮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调整后如何办好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新的专业,各个学校都进行了认真思考。当时主要有两种思考,一是不管原来自己的特色,重点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办成通用食品专业,这样就会形成全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个面孔,即相近的必修课程,相近的专业课程;二是把调整前的专业名称改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对原来的教学内容不作改动。当时,根据我们的专业特色和对行业的影响以及粮食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借鉴了各个兄弟单位的经验,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了比较符合我们专业实际和行业需要的修改,修改的指导思想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方面与国内外同学科接轨

专业合并完的几个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照顾到专业课的需要,基本素质的培养注意不够,主要原因是专业面过窄。比如,粮食储藏专业不开设有关食品科学原理、物理化学、力学、机械制图、工厂设计、食品机械等课程;油脂工程专业不开设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等;粮食工程专业不开设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等。调整后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采用以上任何一个老专业的教学模式都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采用了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与国内外同学科接轨,开设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分析等化学类课程,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奠定必要的基础。开设了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检测、食品微生物、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使学生具备必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这样国内外同类专业就基本接轨了。

(二)在专业课设置方面保持并完善专业特色

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考虑了我们现有的资源优势,更重要的考虑了国家发展的需要,粮食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把粮食专业的主要课程分为四个选修模块,一是粮食工程模块,主要课程包括谷物加工工艺学、通风与气力输送、谷物化学与品质等;二是油脂工程模块,主要课程包括油脂化学、油脂制取工艺与装备、油脂加工与装备、植物蛋白工艺学、植物油厂生产安全等;三是粮食储藏模块,主要专业课包括储量害虫防治、储粮工艺与装备学、粮食质量检验等;

四是食品工程方向模块,主要专业课课程包括食品机械与装备、食品工艺学、食品感官评价等。专业调整后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比以前的粮食工程、油脂工程、粮食储藏、食品工程四个老专业有很大不同,专业调整对人才培养是一种很大进步,既保证了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又发展和完善了为行业服务的专业特色。

新的培养方案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在学科领域内的综合素质。调整后的培养方案比以前四个老专业的方案都有很大改进,比如原来的粮食储藏专业,没有设置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机械与装备,毕业生即使在粮库工作也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粮食储藏的需要,比如研究新的绿色储粮技术、自动化储粮工程、储藏粮食品质的鉴定等,都需要这些知识;原来的油脂工程没有开设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等,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油脂工业的需要,因为油脂作为三大营养素之一,不研究其营养性质及油脂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同时微生物油脂也是新的优质资源,不开设微生物方面的课程显然不科学;原来的粮食工程不开设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等,而现代粮食加工专用粉研究、粮食资源的转化、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原来与最终品质的关系必须具备这些知识。因此,专业调整不是将原来四个专业简单合并,而是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特点,与时俱进地完善了专业特色。

具体实施过程是:学生入校后到大学二年级之间上公共课、基础课和部分通用的技术基础课,大三第一学期根据学生的志愿、学校教师和实验条件等办学资源分方向上课,毕业设计(论文)和专业课模块是配套的,比如,选择了油脂工程专业课模块,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应选在油脂工程方向的课题。

第3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学 人才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引言

自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各个高校设立,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的食品行业专门人才。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要。工程底子薄、工学理论知识匮乏,已成为日益暴露出来的显著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工程教育体系不够健全,教学和食品工业现状脱节,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工程素质距离企业的要求似乎越来越远。因此,必须加强工程教育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产学研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对工程全球化、复杂化的挑战,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1]。

本文对57所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及大纲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包括18所综合类院校,13所工科院校。将工学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分成四部分,基础课程;专业知识;实践环节;创新能力。通过探讨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找出影响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得到能够促进工程能力培养的最优培养模式,更新相关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作用,提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能力。

二、基础课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调整

(一)适当缩减公共基础课学时

工学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基础教育等方面。在本研究所调查的21所工学类院校当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为40-60%,其中,工科类院校专业课学时多于综合类院校。基础课占总学时比重过大,这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相对少,专业知识薄弱。在基础课程教育过程中,英语和数学占学时比例最大,而在现代高中教育环节中,英语和数学等常规课程已经涉猎了一些大学课程内容,学生上了大学之后,这些内容还会重复学习30-50学时,这不仅浪费时间,还直接减少了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如果将这部分学时应用于专业课的学习,势必会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丰富。

(二)加强学生工程基础知识的训练

在工程训练方面,作为工学类院校的学生应掌握有一些工学类基础知识,如:机械基础知识和电学基础知识等,以便将来可以从事一些食品机械与设备的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工科院校对学生这方面的素质教育要好一些,基本能有90-120学时的学习,而一些综合类院校却忽视了学生工程基础的训练,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偏软,缺乏工学学士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因此,应调整基础课学时,保证学生工程基础知识学习在100学时以上,满足现代社会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的完善

(一)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

在专业必修课中,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属于工程类课程,在进行教学时应避免填鸭式教学,教师讲授要少而精,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学习方式,培养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种媒体,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准确、生动和客观。例如在讲述食品机械与设备时,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加入食品机械单元操作的动画或录像,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食品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加工过程。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世界上或我国大型食品工厂的图片或录像,使学生对现代化食品工厂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另外,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通过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考察,如考试、讨论、读书报告和论文等形式,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独立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丰富专业选修课的种类

在专业选修课方面,扩大选修课的比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把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动态,使教学内容不仅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同时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载体[2]。增加工程类专业选修课,可以将一些工程类课程的基础部分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食品机械及设备原理、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具有针对性和特色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实践环节培养模式的建设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工学类院校共同努的的目标。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课的教育,实习环节的培养和毕业设计的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技术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通过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食品工程类课程实验多为演示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演示实验直观、生动、有趣,在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并且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演示,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演示食品机械的单元操作过程;课外演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参观演示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演示走廊,在教学楼或实验楼里专门辟出一定的空间用于摆放一定数目的演示实验,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参观和学习[3]。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涵盖多项技能和多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更为重要,这类实验一般应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1/3以上。使学生能够对食品单元操作、过程控制、能源综合利用等现代食品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熟悉和掌握。

(二)通过实习环节使学生增强对食品行业的了解

实习环节是本科生对专业知识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的过程,也是学生首次真正接触食品工厂,从对食品工业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工学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可以实行一学年三个学期的教学体制,在暑假前后安排第三学期6周左右的实习,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自主安排实习日程,完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和食品工艺实习。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社会调查实习,让学生自行设计社会调查表,发放调查问卷,及时掌握食品行业动态。设立食品工程系统设计实习,利用3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使用CAD制图软件自行设计一套食品加工系统,完善食品工程环节的学习。实习环节的考核要把对企业的了解、对行业的了解、对市场的了解作为考核学生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提高对各实习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践的积极性。

(三)通过毕业设计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工程实践训练,是培养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工程基础训练,对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学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可以适当延长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环节的时间。学生可以在寒假完成3周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针对所研究课题进入相关食品工厂进行模拟工作的阶段,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还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准备状态,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受到提出问题、检索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实验验证、撰写说明书和毕业论文、接受答辩等基本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维品质,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这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替代的。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具有正确观察、缜密思考、总结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及良好的实验习惯、诚实记录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本科专业人才,为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设计、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

五、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工学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随着各大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就显得更为迫切[4]。

高校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会从事一些科学研究工作,本科生可对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学习和研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作为教师的助手参与进来,辅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学生在进行课题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就培养了他们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提供本科创新基金,学生经过市场调查及社会调研后,在学校的支持下选择创新课题,并作为第一研究人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这样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培养独立开展工作、自主创新的能力,尤其要鼓励他们在运用知识、锻炼能力、掌握技能中多动脑筋、想办法,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作风,同时,还对学生毕业后参与到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等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结论

针对当前工学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背景薄弱这个主要问题,构建了能够促进工程能力培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最优培养模式。第一,基础课程方面,缩短基础课学时,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拓宽专业知识面,在大学一二年级增加工程类基础知识作为选修课,使学生更早的接受工程训练。第二,专业知识方面,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工程类选修课的比例。第三,实践环节方面,增加工程类课程实验,并尽量建立演示走廊及开放性实验室,在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增加学生工程方面的训练,突出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作用。第四,创新能力方面,设置课外培养计划,并引导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更早的接触前沿科学。

我国在改造传统食品工业方面正面临转型期,新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必将代替原有的陈旧的落后技术,这需要一大批理论知识丰富,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门人才。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培养符合现代化的食品工业要求的毕业生,使他们系统掌握食品营养、加工工艺及生产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并成为能够从事食品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推动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食品工业不断现代化,逐步迈进世界强国的行列。

[基金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来源:吉林省教育厅

[参考文献]

[1]赵辉,平文祥等.综合性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66-67.

[2]李先保,郭亮.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2):59-61.

[3]丁培峰.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模式.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46-11347.

第4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科研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55-02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多学科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该专业主要学习化学、生命科学、物理等学科相关知识,融合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参加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食品贮藏保鲜、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工程设计及相关食品资源产品的开发等能力。然而,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面大,涉及多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仅单靠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基本很难使学生较为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中极为重要[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专业实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化学课程各类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分析课程各类实验和食品加工系列课程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食品专业社会调查、食品工艺设计与实习、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训练、食品工程与食品机械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主要包括科技方法训练、食品工程设计训练、食品加工工艺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大学生挑战杯等。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本专业的特点,高等院校应适当增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必修学分的比例,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食品领域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科技人才[2,3]。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

第一,实验教学环节中基础课程实验课主要涉及生物和化学专业中与食品密切相关的课程实验,如实验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目的是为学生后期专业实践基本技能及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4,5]。在基础实验课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增设现代实验技术相关的内容,并同专业课相结合,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度的开设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此外,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涉及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和实验操作过程,多采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或直接播放Flas和生产操作的录像片,以加强和培养学生对相应实践环节和工艺的认知程度。

第二,生产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让学生进入各类食品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参观的形式进行认知实习,了解不同产品工艺工厂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高年级学生则主要以生产实习的形式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具体环节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实践环节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其今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更为后期尽快适应科研与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专业基础。

第三,在课堂教学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的同时,辅以课外科研训练。在高年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可结合食品专业自身特点和本人的兴趣爱好,寻找相近食品专业方向的教师作为导师,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验证性、重复性、演示性的实验教学内容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性实验较少,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教学内容还是处于“被动参与”。课堂上教师首先将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板书的形式预先放置于黑板上,然后对实验步骤和细节进行讲解。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由于预先设置了实验步骤,学生完全按部就班的照此步骤重复的实施。实验结束后,依据实验指导书和教师给出的公式完成实验结果的计算,对于实验实施的过程毫无印象,甚至连基本的溶液的配置技能都未掌握。长此以往,这种重复、被动的实验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完全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

(二)生产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工厂现代化工艺实践困难较大,许多食品厂设备相对落后,主要依据原始的人工操作实施,特别是一些现代化、自动化水平不高的地方,寻找现代化实习工厂非常困难,加之许多食品厂家和食品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学生的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而目前我国又无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要求食品工厂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存在学生实习难、了解现代化生产状况难等问题。

(三)课外科研训练环节存在的问题

通过科研训练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课外科研训练环节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诸如实施科研经费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等。目前学生实施科研训练中,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学校设置的SRP训练、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和教师的项目经费等,要求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参与。由于学生数量过多,资助经费有限,只能有少数学生获得资助参与课外科研训练,另外这些获得资助的学生在进行分组训练过程中,还存在主要负责人实施而其他学生消极对待等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实施课外科研训练。

(四)实践教学师资不够充足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水平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实验系列人员待遇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长期被忽视,致使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稳,整体素质不高,缺乏。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建议

(一)构建合理的实践体系

根据食品行业人才市场的要求,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对食品行业需要的人才情况进行分析调研,体现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建立现阶段实践课程体系。将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变为适应现代化本科教育的“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此外,将各门课程设计、实习与综合实验分布于第4到第8学期,与相应课程结合实施,没有单独安排集中教学实践,主要考虑到学生结合相应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可以对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在第6到第8学期,设置一些小学期,主要针对目前出现的食品加工现代化技术领域让学生实施调查,目的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采样,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原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其对于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而且可以使其充分地认识到食品加工技术及食品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的重要性。

(二)加强学生与企业的关系

利用学校、老师、学生等一些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到指定企业打工,加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与相关的食品企/事业单位合作交流,及时获取企业的第一手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企/事业单位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设置专业和相应的专业课程,并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培养学生,使学校在食品专业建设和调整、实践岗位的推荐等方面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带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和招生工作。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找到自身所需技术人才,解决了毕业生多而企业招不到人却人才紧缺的矛盾,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理念,从而形成互动式交流合作方式,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此机制优化的同时也可充分提高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针对设立的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进行定期检查、评价

每组各成员必须有详细的试验记录,课题结束后以各科研组为单位进行答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外科研训练中受益。

(四)加强实验系列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整个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整体素质水平,且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关系到学生实验水平和技能及专业实验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好,教学实验保障有力,科研实验技术精湛,学科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良好的实验技术队伍,既是学院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适度加强实验系列人才待遇,确认实验师技术队伍同是我校人才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才能够充分发挥实验系列人才的积极性,使其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培养自身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效果,才能开拓、设计新实验,辅助于教师的教学实施和科研项目的完成。在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现有实践教学人才的建设,并逐年引进高层次实验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定点定期培训,加强培训精密仪器的操作与维护程序。

四、总结

突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就要强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实验系列队伍的建设,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做到实践和教学的相互统一,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升华,并通过反复熟练的基本技能的培训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造性。总之,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教学、科研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培养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实践教学实施与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还应该大胆探索,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勇芳.关于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1.

[2]周文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311-313.

[3]滕建文.强化实践教学,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综合能力[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6):18-20.

第5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体系改革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高度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培养拔尖创新专业人才为目标,从专业定位、教学体系改革、产学研平台搭建、拔尖人才评估体系建立、创业培训等多渠道进行改革,积极探索立足兵团、服务新疆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依托石河子大学优越的办学条件及交叉学科的优势,借助民族性、区域性特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使本专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我们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管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体系改革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从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入手,构建合理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体系。

1.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优化

在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优化方面,实行基于问题的先进教学方法,开展研究式、讨论式、团队式教学,强化以实例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教学实习、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第二课堂(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在教学手段上,从过去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功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传授更多的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1]。

2.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方面,注重相关课程的整合和优化,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促进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涉及的课程包括理(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工(食品工程原理)、农(食品保藏学)、医(食品免疫学)、经济(食品质量管理学)等,众多课程使教学内容综合化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

3.教学成果考核方式的优化。

考核从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学习实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方面,注重相关课程的整合和集成,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促进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使课程内容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并行,独立考试、独立学分。[2]

三、产学研平台搭建

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3],石河子大学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本专业进行招生,入学初期通过严格的选拔,低年级接受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高年级以实践教学为主。新班采取导师制小班上课和管理等模式,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科研和生产实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消除教学内容、科研技能和实习实践之间的隔阂,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生产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开展人才培养。

在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的基础上,开展为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以课题为纽带,一方面为企业解决问题,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并要求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以企业为依托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有充足的人才资源优势,大中型企业有丰富的课题资源,高校与企业合作承担应用性课题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导师的支持,结合本科生参与的研究课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研究生可以进入企业工程中心开展科研实践,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校企合作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有重要作用。

四、创业培训

组织大学、学院和企业等职能部门的专家,成立拔尖人才培养与创业领导小组,对不同专业进行创业培训,兼顾大学学习交流、科学实践、生产实习等多种形式,借鉴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EFT)创业培训、国际劳工组织创业培训(SIYB)、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行的了解企业培训(KAB)等国际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传播普及创业理念,让有实力和条件的学生在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储备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勇.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04):9-10.

[2]陈志刚,杨新海.地方高校工程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科技学院“五化”模式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75-80.

[3]王蔚斌.关于食品科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2(07):256-257.

[4]施建军.以科教融合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01-02.

第6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食品专业;就业;社会需求

在连续多年的大学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随着扩招后的大学生逐渐毕业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加之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宏观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本文以山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为对象,分析了其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状况,以期为山东省及全国未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一、毕业生毕业当年的就业变化状况与分析

山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开始陆续建立,至2008届毕业生为止,该专业已培养5000余名学生,80%以上生源为山东省内招生,平均每年招收新生500名左右。据山东省教育厅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该专业的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成为山东省众多专业中的热门专业。

表1是山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连续6届(2003—2008届)毕业生当年就业从事的工作类别情况,从表1可看出,毕业生当年就业直接从事食品企业管理的百分率(%)最低,而且随着时间发展,这一百分率由2003届的6.50%持续降低到2008届的2.83%;直接从事食品企业销售的百分率逐届增加趋势明显,由2003届的9.51%增加到2008届的l8.89%;直接从事食品企业品控的百分率逐届下降,由2003届的20.94%下降到2008届的10.27%(可能与我国教育部从2002年批准新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关);直接从事企业研发的百分率先逐届增高到13.15%(2006届)再呈下降趋势;从事食品相关单位的百分率从2004届开始基本呈上升趋势,2008届达到18.97%;从事公务员的百分率逐届下降趋势明显;毕业后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的百分率虽略有浮动,但相对变化不太大;从事其他工作的毕业生由2003届的10.0l%上升到2008届20.11%。上述就业变化状况反映了随着山东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食品产业(不仅仅加工企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食品企业管理在企业经营中越来越重要,应该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校所学的管理知识很少,管理经验就更少,因此当年就业直接从事食品企业管理的百分率越来越低,说明目前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食品企业需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食品企业经营的重心已由过去的重视生产向生产与销售并重,甚至重视销售方面转移,因此急需既懂专业知识又懂销售策略与技巧的复合人才,毕业生直接从事食品销售的百分率明显增加正反映了这一社会需求。今后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作出及时的改革,增加相应的商业课程体系。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食品企业加大了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和对人才的需求。现行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说是参照了前苏联或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主要面向生产加工企业输送技术工程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我国当今全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为适应山东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食品生产(主要指第二产业)密切相关的上游产业(主要指农业原料第一产业)、中游产业(主要指配料和包装设备第二产业)以及下游产业(主要指服务业第三产业如餐饮业、物流业等)迅猛发展,因此食品相关产业单位对毕业生的人才需求,特别是技术管理型、工程管理型或管理销售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从事公务员工作的毕业生百分率逐届下降的原因可能反映社会对公务员需求不足或可能对公务员需求的学历层次大大提高。尽管毕业后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的百分率变化不大,但由于近年国家本科扩招力度几乎翻番,国际间高校学术文化交流频繁,实际上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的绝对人数还是大为增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事其他(非食品)工作的毕业生百分率越来越大,表明了近年来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尽管山东乃至全国社会经济速度持续高位运行(食品工业经济更快),但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未超过扩招的速度;二是,也可能反映出有相当一部分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学非所用,这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有关;三是预示着新兴产业形态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因此今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目前就山东省乃至全国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各高校而言,人才培养方案有相当大的相似性,特色不突出鲜明,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也不够。

二、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动态发展变化与分析

毕业生毕业(1—10年)后从事工作类别的动态发展变化如表2。

由表2可看出,该专业毕业生1年后所从事工作类别的分布状况与毕业生当年就业时从事工作类别的分布状况的平均值(如表1连续6届的平均值)相当,表明毕业生1年后从事工作类别的变化不大。5年后,毕业生从事食品企业管理的百分率高达15.81%,从事食品企业销售的达19.59%,从事食品相关单位和其他类别工作的百分率也在增加,但从事食品企业品控与研发的百分率略有下降。研究生或出国类别急剧下降,是因为除个别研究生继续读博或在国外,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毕业就业参加工作。l0年后,毕业生从事食品企业管理的百分率仍在增加,达20.94%,其他工作类别百分率与5年后比,略有增加或减少。以上毕业生毕业后反馈的工作动态发展变化表明,较大比例的毕业生从食品企业基层业务或生产一线做起,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职的培训和学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事食品企业管理的工作;另外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变换到食品企业销售、食品相关单位(如餐饮业、超市物流业、包装设备业、教育科研)和其他(非食品业)类别的工作中。为适应工作动态的发展变化,毕业生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学习人文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等,以及商业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贸易等;另一方面,在现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加强相应知识能力的培养。

从表3毕业生随毕业时间的跳槽情况看出,跳槽率随着毕业年数的增加而减小,反映了越年轻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越小,毕业年数越长,工作相对较稳定。

三、山东省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趋势分析

表4为山东省食品及相关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可看出,食品及相关企业对食品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最大。与表1比较,一方面,企业对食品管理人才需求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当年就业从事食品企业管理的百分率逐年降低,两者的矛盾说明刚毕业的学生的能力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对食品管理人才的规格要求。这也充分说明现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管理学内容的必要性。食品销售、食品研发、食品品控方面人才需求依次降低,这与表1和表2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

从表5看出,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在国有企业中比重小,且逐年降低;相反,工作在集体和民营企业的比重大,且逐年升高;在三资企业中工作所占比重也较大,但变化幅度小。这些数据表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山东省的集体和民营食品企业发展迅猛,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和吸引力都较大。随着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取消,三资企业数增长缓慢,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相对平衡。

表6为山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最近3年就业流向。可看出,同一行数据间比较变化不大,表明就业流向相对稳定且有规律。80.00%左右毕业生在省内就业,其余出省或出国(包括考研或外省生源);在山东省内,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半岛和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如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济南、淄博等),一方面表明现阶段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对该专业本科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可能反映出这些地区的就业环境对毕业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如较优厚的工资待遇,企业先进的文化与科学的管理,较多的培训机会等。据调查,即使出省的毕业生大多也分布在我国沿海或内地的经济发达地区。

四、山东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表7是山东省食品工业近5年的发展概况,从食品工业总产值看,我省食品工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03年到2007年,食品工业总产值从2331.25亿元增长到5927.3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00多亿元。儿与食品工业相关的企业也逐年增加,山东省统计局2007年统计表明,农副食品加工业有3333个,食品制造业1254个,饮料制造业847个。人员数量增长相对较慢,但是创造的工业总产值明显增长。据调查,随着食品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化升级,企业需求的人员中对中高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而一般性体力劳动型人员需求相对减少。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尽管山东省食品工业各项指标在全国省份中居于前列,但依然存在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低的状况,这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落后的表现。虽然最近5年山东省食品工业一直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率稳步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表8),

第7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工程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满足这种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了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计划,以培养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近年来,我国虽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以下不足:如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过程通常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导师组成、招生方式、课程设置、论文选题等方面过多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及学习,未能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因而未能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应用实践性的特点;其次,在师资结构上以学术型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且导师多来自于本校、本学科教师,师资队伍组成结构单一,不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拓展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2]。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的机构,是规模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3]。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了《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采取建立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形式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研究生团队进企业工作站开展科技研发创新,参加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强化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4]。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殊要求,学院除重视理论研究外,还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立足苏中、苏北,广泛建立“产学研”校企合作联盟,先后与省内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已建成6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通过近几年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结合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已初步摸索出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依托,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本文总结了近3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1 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要性

1.1 双导师有利于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架构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多数研究生导师是以学术研究为主,通常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而专业学位的课程知识则以实践为主,这一矛盾导致了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太适应实践性教学[5]。从师资结构的角度来看,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通过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校外导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大中型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省产业教授等)重点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可以弥补校内导师知识结构偏重理论、缺乏具体生产实践经验的不足。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性的见习,这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更适合于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别是针对生产现场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1.2 可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导向性,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角度来看,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取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士共同授课的方式,校内教师侧重于理论教学,而企业人士侧重于实践教学[6]。与纯粹由校内教师授课的传统模式相比,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可以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实践导向性。学生学到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校外导师的讲解能够更好了解具体的生产实践方法,将理论联系实践,提升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1.3 可进一步扩大教学科研资源,加强校企合作

从教学科研资源的角度来看,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可进一步扩大教学科研资源,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是课室、教师与教科书等,而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教学资源从学校内部扩展到了学校外部的企业,实现校企资源共享。这样既能减少了学校的资源投入,还能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此外,加强校企合作进行教学科研也能增加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如通过邀请企业界人士来参与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企业和生产实践,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很好平台。而企业则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与高校合作申报科研项目,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培养高层次企业人才;同时也是宣传企业,引进人才的好机会[7]。

2 依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开发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分为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共5个研究方向。鉴于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学院先后与省内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如江苏长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市银燕食品有限公司、维维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绿扬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顶能食品有限公司等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了6个江苏省企业研究工作站,并已初步摸索出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依托,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

2.1 建立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应注重以实践为导向的准则,开设新的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并及时开发与之相对应的教材,通过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指导后期的生产实习与实践。如我院已与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共同开发了诸多工艺实践实训课程,例如微波热风干燥脱水蔬菜加工工艺实践实训、如皋火腿发酵工艺实践实训、江苏啤酒大麦麦芽制备工艺实践实训、液态杀菌乳加工工艺实践实训和超微粉香辛料加工工艺实践实训等,以增加课程的应用实践性。在教学形式上,采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讲座、企业实地教学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以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如校内导师授课多采用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校外导师则采用网络教学、讲座及企业实地教学的形式,以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课程学分的分配上,设立专门的生产实践课程学分,以调动研究生参与具体生产实践过程的积极性,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同时,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性与职业化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强调人际交流、团队协作、组织规划、工艺技术开发、自我约束管理、事业心与进取心等多元化职业技能的培养。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在选题上,紧密结合所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具体生产实际,重点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关键科研难题,如发酵禽肉新产品研制与开发、如皋特色火腿专用发酵剂的研制与新产品开发、江苏沿海国产啤麦麦芽精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在科研经费保障方面,主要通过企业与高校共同申报省科技支撑计划、苏北科技发展计划等项目的方式,保障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的实验经费与研究生的生活补助,如学科已与江苏长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共同申报了多项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并共同培养了数名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直接为企业输送了宝贵的科技人才,实现了合作双赢。

2.2 完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水平

鉴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相对于高校的特殊性,需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由设站企业和高校双方共同管理,通过组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的方式,对进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管理。如由学校、学院和企业负责人共同组建中心管理委员会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运行进行管理和监督,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负责日常在站研究生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在日常运行管理方面,高校应联合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教学与实训、科学研究、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障等环节制订如《实验实训课程评分标准》、《进站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和考核办法》、《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实验物品采购供应管理规定》、《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细化管理制度,以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及科研,确保进站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3 建立适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型质量评价体系

相对于传统的学术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的质量评价体系应更加突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为企业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因此,需建立适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型质量评价体系,例如可以从课程学习(总学分、各科成绩加权平均分、专业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例)、科研能力(收集文献资料、申报与参与科研项目、生产工艺研发、新产品开发、、发明专利、获奖)、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论文所占比重、学术道德、论文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还应从培养条件(学科基础、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及利用、培养经费)、培养过程(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学位论文、职业道德教育)、教育管理(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和教学效果(教师专业化发展、社会声誉、办学特色)等方面对高校及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更全面合理地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 结语

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可满足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建立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管理制度和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重要的产学研基地,是合作培养食品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全新平台。本文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应用实践性角度,阐明该模式的必要性,并对其培养模式、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我国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依托,建立新型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83-90.

[2]胡玲琳,潘武玲.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20-23.

[3]李安萍,陈智栋,潘剑波,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88-90.

[4]邓红,孟永宏,谢俊.浅议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校外导师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1-83.

[5]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46-47.

第8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食品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31-02

食品科学技术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围绕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支撑、以实验教学为载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构建了“模块式、开放型”的实验教学平台、“一体化、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三段五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体现如下

一、建立了“一体化、三层次”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体系,构筑了“模块式、开放型”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中心将实验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一步一步递进,构建了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工程原理与食品机械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应用技术、食品工艺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模块组成的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平台。并对相关专业师生全方位开放。

二、构建“三位一体四结合”实验教学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即将学科、教学、科研融为一体,而“四结合”即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结合、校内与校外实验教学相结合。中心通过构建该实验教学模式加强了教师实验能力培养,促进了实验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的沟通,同时也加强了学校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联,极大地促进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结合: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科建设的资源,为学生的研究创新型实验提供条件。同时,中心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条件。

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拓展了其内涵,同时兼职教师队伍的扩充充实了实验教学中心的人才力量。本中心对实验课程进行了全面整合与重建,保持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但是突破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将主要专业基本技能单独设置课程和单独考试考核,如基础化学实验、食品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应用技术、食品工程原理与机械应用技术、食品加工技术。主要专业技能采用综合教学实习的形式开设,并通过专业技能强化和生产实习进行综合提高。验证性实验着重于学生在实验操作时的标准化和规范性,使学生真正掌握食品科学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综合设计性实验着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因此首先使学生掌握足够的食品科学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然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有机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同时科研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实验的内容必须是由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实验的思路也应该符合当下的科学研究实验;同时,选择连续性强、实用性高、内容丰富的实验进行教学,以目前研究得非常透彻的研究项目开展实验,将一系列的相关性实验安排在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具体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对科研的爱好和兴趣。研究创新能力通过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申报省部级、地市级或校级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实验项目建设,删除或合并一些重复建设和过于单一的实验课程,增加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着重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验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在老师帮助下,填写创新性实验申请。得到批准的项目,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思路、开展实验、数据整理及其分析,至最后的论文撰写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科研过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以及科研水平。

4.校内实验教学与校外实验基地相结合:与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基地,既保证了实验技术的先进性,又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实验教学中心的社会影响。中心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研基地、管理机构和企业,配合教学内容,通过参观,开阔了眼界,学生得到更高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热情。中心二十多名教师作为湖南省政府的科技特派员,带领学生与浏阳市、新田县、隆回县、衡南县、望城县、祁阳县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县市M行了县校挂钩,为他们规划食品工业发展方案、确定食品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同学们看到,通过多种形式的开发,使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显著变化,使他们认识到食品专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三、提出“三段五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中心按照感性认识阶段、实验操作阶段和能力提升阶段的“三段式”进行实验教学。大学一年级为见习性实验教学,大学二、三年级为实验操作阶段,开展实践性实验教学,以网络教学辅助,大学三、四年级在综合性大实验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以“三段五式”的实验教学手段,可以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高。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引导其从实验中发现和分析问题;其次还可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全面分析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诱导其创新性思维;另外,培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交流,小组成员间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帮助。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激发学生个人或科研团队集体的智慧,发现新问题,开发新思路,求新求异,从而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廖卢艳,吴卫国,易有金,李清明,邓洁红.食品工程机械应用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14,(2):161-162.

第9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衣:云想衣裳花想容

专业:服装设计

相关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等

高校链接: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湖南工艺美术专科学院等

随着“人靠衣装”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衣服已经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可以供人观赏的艺术品了。同时,服装业能写能画的设计师,能发现和运用新型面料的服装设计师已经成为抢手的“香饽饽”了。

专业剪影

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服装设计、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理论研究等工作的高等专业人才。服装设计过程即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搭配焦点,涉及到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要素。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储备哪些知识呢?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服装材料学、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服装工效学、服装设计原理、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认识服装,才能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做出让人拍案叫绝的设计。此外,作为设计师,必须树立起团队合作意识,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未来展望

作为时尚界的探险者、弄潮儿,服装设计师首先要热爱艺术、把握流行,其次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扎实的美术基础。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而且更需要懂得学习方法,并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作为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的服装业这几年正经历着由简单的加工仿制向开发创新的巨大转变,服装设计师的功劳不言而喻。也正因为如此,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成为各大服装企业争抢的对象。尤其是在现阶段,很多服装企业都感叹设计人才高薪也难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想做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可不能是色盲、色弱啊!

食:民以食为天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相关专业:粮食工程、食品生物技术、营养与食品安全等

高校链接: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

我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川菜麻辣热烈,粤菜奇巧百出,淮扬菜精美绝伦,鲁菜中正平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人们日常的食物结构也随之而调整,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则是为了保障人们如何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而开设的专业。

专业剪影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多学科相融合的专业,属中国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性质的专业。根据国家科技局的学科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是烹调工艺背后的“细节”。简而言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仅要学会制作的方法,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做酸奶用的原料乳总乳固体不可低于11.5%,面包生产中使用的氧化剂具有改善面团筋力、抑制蛋白质分解酶的活性的作用等等。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做菜”就可以掌握的,而是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操练。通俗地说,在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时候,要时刻反问自己三个问题:吃什么(了解原料)?怎么吃(了解工艺)?吃得健不健康(了解后果)?与其他理工专业相似,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仅需要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也需要认真耐心的学习态度。

未来展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近几年才开设的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借鉴基因技术的发展成果,研制出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保质期更加科学的食品。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食品工程生产出花样繁多的新鲜食品,丰富我们的餐桌,美化我们的生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分为畜产品加工、发酵技术、园产品加工三个方向。毕业生掌握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化学、食品加工、检验等技术知识,可以到有关食品研究机关、设计部门、检验单位、食品工厂,以及企业从事设计、研究、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当然,如果不想进入具体的生产部门,也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

住:安得广厦千万间

专业:土木工程

相关专业:建筑学、测绘工程、勘测技术与工程等

高校链接:长沙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生活、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建造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而土木工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因此土木工程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民生工程”。对工程感兴趣,尤其是考虑问题全面而系统的理科同学,不妨选择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剪影

土木工程,严格意义上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语句对其加以概括,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笔者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细分该专业。

从纵向来看,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涉及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

从横向来看,土木工程又分成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土力工程等,其中的许多学科已经分化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学科。

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火热,各类房地产企业也处于疯狂扩张中,同时,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局面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像交通、住房、工程业厂房建设、隧道、地铁工程等方面都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目前,随着国内建设事业的发展稳步推进,从事本行业还是相当不错且非常实际的选择。

但是,想要报考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们,应该考虑清楚自己能不能吃得苦,霸不霸得蛮哦!

行:车如流水马如龙

专业:交通运输工程

相关专业: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物流工程等

高校链接: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动脉,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有效、快速、及时地在地区之间进行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是社会和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为适应这种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就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朝阳学科。

专业剪影

交通运输工程是一门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主要研究如何使交通运输更加安全、迅速、舒适、经济,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等与交通相关的各个方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工程学、交通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各种交通方式。要保证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在系统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做出努力。因此,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系统、动态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制图、信息学、概率论与统计学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