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先进学校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各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在党支部领导下密切配合,学校已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全体教职工铸师德、练内功、强化育人意识、优化育人环境、依法执教,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正、副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等任组员。领导小组依据上级精神和本校德育的特点,宏观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考核、保障、表彰等制度。 德育处在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德育工作、考核总结工作时注重了既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充分体现农村中学的德育特点。
学校对班级实行量化考评,通过住校生例会、周末管理等形式强化住校生管理并取得突出的成绩。学校聘请了派出所所长任法制副校长,长期和社会各方面配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举行家长会多次,有效的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
学校德育工作既有宏观的思考,又有微观的实践,强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德育工作思路,学校德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各类活动百余次,如第七届艺术节、第二十三届田径运动会、主题班会活动月、评优推先活动等。组织开展德育各种改革和德育科研,成功举行“竹篙中学第十二届德育理论研讨会”。对每一个学生实行德育个体评价制度,评价面为100%,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率达93%。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正、副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等任组员。领导小组依据上级精神和本校德育的特点,宏观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考核、保障、表彰等制度。 德育处在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德育工作、考核总结工作时注重了既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充分体现农村中学的德育特点。
学校对班级实行量化考评,通过住校生例会、周末管理等形式强化住校生管理并取得突出的成绩。学校聘请了派出所所长任法制副校长,长期和社会各方面配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举行家长会多次,有效的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
学校德育工作既有宏观的思考,又有微观的实践,强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德育工作思路,学校德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各类活动百余次,如第七届艺术节、第二十三届田径运动会、主题班会活动月、评优推先活动等。组织开展德育各种改革和德育科研,成功举行“竹篙中学第十二届德育理论研讨会”。对每一个学生实行德育个体评价制度,评价面为100%,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率达93%。
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正、副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等任组员。领导小组依据上级精神和本校德育的特点,宏观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实施、考核、保障、表彰等制度。 德育处在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德育工作、考核总结工作时注重了既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又充分体现农村中学的德育特点。
2005年度是我校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的一年。***同志作为**学院的一名教务工作者,发挥自己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一方面认真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还有意识地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探索。,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在具体工作中,她协助领导进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及校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工作。在探索院教学检查、毕业设计及考试管理工作规范化、教务管理微机化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另外还在协助组织校院各项竞赛、MBA班教学及其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工作,取得了成绩。为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主要事迹如下:
1.教学检查
为规范教学管理,还专门到兄弟高校进行调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起草了经济管理学院教学检查制度,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授课质量评分表》等相关表格并在实际中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校的年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同志主要参与的“教学建设与改革”部分获得了全校排名第三的好成绩。
2.考试、监考的规范化
为了尽可能的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组织好考试和监考工作,严格考场纪律显得十分重要。起草了《关于经管院教师参加监考的决定》、《经济管理学院监考人员手则》等规章制度,对监考人员进行培训,严格考场巡视制度。大大减少了我院考试作弊的现象。
3.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
在主管教学的院领导的领导下,每年负责布置教师的毕业设计出题,安排组织学生选题及组织毕业设计期间的检查和论文的答辩工作。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起草了《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条例》等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校毕业设计检查组的表扬。
4.认真组织其他各类考试
在每年两度的国家四六级英语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工作,做到语种、年级、报名费、人数等无差错。并积极配合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的专业考试的组织工作。
5.MBA教学管理工作
负责MAB班教务、学籍管理等工作,如:课表的编排、教材的定购、考试及答辩的组织等。工作量大、任务重,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作。
6.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为提高服务水平,她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在取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并钻研教务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先后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杂志上9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3篇);
是教务管理类科研项目“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与手段研究”(经济管理学院立项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另正在申报二项研究生科研项目(正在审批中)。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验收工作的通知》(教秘高〔20*〕45号)、《关于遴选和建设省级重点学科的若干意见》(教高〔20*〕13号)和《*省级重点学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本着“瞄准需求、调整结构、强化示范、择优增补”的原则,省教育厅决定开展省级重点学科增补工作。现将增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增补省级重点学科的指导思想
1.省级重点学科增补工作要符合国家、区域和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建设创新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要紧密结合我省实施“*”行动计划和加速崛起的实际需要。
2.要有利于促进我省高校主动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省发展重大需求,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发挥人才创造性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重点学科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升高等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带动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发展。
3.鼓励高等学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科结构调整和方向的凝炼,集中力量建设适应学校定位、彰显学校特色,以及适应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势学科,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
4.鼓励高等学校加大学科建设开放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源支持学科建设。高校要主动与相关行业部门、企业和地方政府,以及国内外高校实质性共建学科,创新学科发展理念,努力凝聚和造就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学科跨越式发展。
本次省级重点学科增补工作,在结合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验收结果的基础上,将优先支持与信息、生命、新材料、新能源、交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密切相关,以及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的重点学科建设。
通过重点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巩固和扩大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引领、服务社会方面的综合优势;逐步培育一批为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输送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及解决重大问题和关键难题的重要基地。
二、增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1.省级重点学科增补工作采取先由学校推荐申报、省教育厅组织省内外同行专家评审,最后由省教育厅审核批准等步骤进行。
2.本次省级重点学科增补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包括新增设的“理论”一级学科)进行。省级重点学科一般按二级学科申请,医学门类中的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申请,未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申请。
3.申请增补学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授权或至少完整培养三届硕士研究生;
(2)具有国家、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支撑;
(3)近五年获得过省部级二等及以上科研奖励。
20*年及以后新增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各限报6个学科;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各限报4个学科;其他非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本科院校,各限报2个学科。上述单位在限额内的申报,以及本次验收排名靠后的原省级重点学科重新申报,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三、申请材料的报送及时间安排
各申请学科应提交《增补省级重点学科申请报告提纲》(附件1)、《*省重点学科申请简况表》(附件2)各1式15份;学校需将上述材料连同《申请学科符合条件说明》(附件3)、《申请增补省级重点学科汇总表》(附件4),以及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电子文档和数据库文档(录入要求见附件5)各1式2份,于20*年3月10日前报送省教育厅高教处。
四、相关要求
学校需对提交的材料内容及统计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就材料的真实性作出书面承诺,保证提供的材料和数据准确无误、真实可靠。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规范化管理
一、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1.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专业发展整体规划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不能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只看社会需求,在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随意、盲目地开设新专业,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能脚踏实地,从而造成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规范化管理潘米乐(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2)专业频繁调整,浪费人财物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对专业的生存发展和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提前规划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出口不畅
专业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的硬件条件是开设专业的前提条件,有的院校只追求所谓一时的“热门”专业,在自身师资和教学条件跟不上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社会上什么专业热门就开办什么专业,因此受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三年后毕业的学生可能成为“滞销产品”,给就业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因为学校不能满足热门专业的一些办学条件,造成教学质量低下,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工作的需要,使学校的声誉受到影响。此外,还有一些院校只是根据现有的教师资源来开设专业,所设置的专业社会需求面窄,社会需求量不大,也会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3.专业设置较为单调,无层次结构
有的院校专业布局总体思路不够清晰,过于频繁地增设新专业,从而导致专业数量增长过快,不能使开设的新专业得到循序渐进式的可持续发展,缺乏专业建设的稳定性。传统优势专业没能及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导致专业特色不明显,同质专业较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不能紧密与行业、企业联系在一起,导致了院校某些专业的优势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造成相近区域中某些专业重复设置。
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思考
1.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域优势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以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按照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区域经济需求来设置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比如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地方,面向全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该学院根据办学定位,将几十个专业中的大部分专业整合为物流管理专业群、服务外包软件专业群、财金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和建筑专业群。其中,物流管理和服务外包软件专业群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立项建设的专业群,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的验收,酒店、会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已成为优势相对突出、特色比较明显,在南京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重点专业。同时,该学院加快了专业建设与专业调整的步伐,初步呈现出专业布局合理、实力较强、特色明显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我院有两个央财扶持项目已结项,两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在建,四个市级重点专业在建,六个第一批院级重点专业已结项,三个第二批院级重点专业在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在南京市属同类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专业设置与调整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为基础,本着立足需要、确保质量的原则,优先发展面向市场、面向一线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专业,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学院应当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当地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实际要求进行充分调研,并就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把论证的结果作为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的依据,准确把握未来市场需求趋势来进行专业的配置,体现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结合的未来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于培养的“产品”是否“畅销”,因此,关注国家和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入了解国家、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3.整合优化专业结构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压缩或淘汰衰退专业,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成熟专业,适时合理的进行专业调整来优化专业结构。如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立足的地方经济形势是把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现代制造业加强了信息化的程度,有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主要是建立在软件信息技术和先进电子装备技术基础上的产业。现代服务业更多地体现在现代物流、仓储、金融、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与设计、社会服务等形态多样的现代第三产业。因此,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原则,充分考虑各专业之间的联系,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整合现有专业,建立了服务外包软件、物流管理、艺术设计、财金、建筑专业群,覆盖全院二十几个专业,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院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专业新增、调整及停办程序
1.新专业设置
新增专业需符合学院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应与学院已设专业之间有相互支持关系,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具备该专业必需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有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在具备该专业必需的开办经费和教室、图书资料、实训场所等基本条件外,还要拥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该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首先,各教学系根据学院发展和专业建设规划,在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新专业设置方案,写出论证报告,按要求准备申请材料,并以书面形式报教务处。其次,教务处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新专业要求以及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审核各教学系拟设新专业的申报材料,对符合条件的专业,组织由行业人员参加的专家组进行论证,提出对拟设新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学院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下一年度拟设新专业及申报材料、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评审。然后,学院召开院长办公会议,对下一年度拟设新专业进行研究,确定年度新专业名单。最后,学院在规定时间内将确定的新专业及申报材料报省教育厅审批备案。
2.专业调整及停办
学院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变化、招生、就业等综合情况,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或停办。对于更改专业名称的专业调整情况,一律按新设专业的程序进行。对于需要停办的专业,首先由教学系提交书面报告,提出停办理由和相关论证材料,其次学院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下一年度拟调整和停办的专业进行审议,最后召开院长办公会议,对拟调整和停办专业进行审批。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任务,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重要接口,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必须适宜于地方的经济,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引进竞争、引进合作,吸收一些适合自身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管理模式。因此,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规范化管理对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学院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潘米乐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S].中央法规,国发〔2014〕19号,2014-05-02.
[2]王永平,聂新华,胡月.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规范化研究[J].赤子,2014(21):195.
学校教师节表彰活动方案1
根据区教体处关于《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黄岚小学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方案:
一、评选表彰范围及名额
优秀教师的推荐对象为全校考核成绩前百分之五十的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推荐对象为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优秀班主任的推荐对象为我校班级考核一等的班主任。优秀教师2名,优秀工作者1名,优秀班主任一名。
二、评选条件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师形象。
(二)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发展。能够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目标,按质按量出色完成课堂教学工作,本学年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三)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熟悉教育科研方法和过程,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改革进取,在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四)具有3年以上(含3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
(五)评选优秀班主任要求担任班主任工作累计满3年以上(含3年)且本年度在学校班级考核中名列前1/3。
(六)前一年已获得任何一种荣誉的教师,本次不参加评选。
三、评选办法和要求
(一)方案经党支部同意,教代会通过,方可进行。
(二)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选工作小组,推荐工作要遵循“民主公开、自下而上、实事求是、好中选优”的原则,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公开评选条件,民主推荐人选,广泛征求意见,集体研究决定。候选人名单须经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通过民主推荐的方式,从符合条件人选中产生并进行五天公示。
(三)对有违社会主义道德,推荐及参与有偿补课、收受家长礼品礼金等违反师德行为人员,因违法违纪尚在处分期人员不得参评推荐。
学校教师节表彰活动方案2
一、表彰名额:
20xx年教师节表彰“模范校长”5名、“模范班主任”18名、“模范教师”45名,共计68名。其中“模范班主任”和“模范教师”名额,参照各单位教师编制数,本着向一线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原则进行分配,由学校择优推荐;“模范校长”由教育体育局根据学年度考核推荐产生。推荐的具体优秀人员最后由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二、评选范围
1、“模范班主任”为近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班主任;
2、“模范教师”为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并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3、“模范校长”为在学校管理方面成绩突出的中小学校长。
三、评选条件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素质教育思想,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模范履行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
1、“模范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近年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没有出现过安全问题,班级学生学风浓,班风正,班级呈现明显的凝聚力和进取精神,
2、“模范教师”: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能积极渗透课改理念,并在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在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成绩突出,所任教学科教学成绩优异。
3、“模范校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做出贡献、有典型示范作用,在学校管理、服务和学校建设方面有突出成绩。
四、评选办法和工作要求
1、坚持实事求是、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评审,认真把关。在评选推荐人选时,按照评选条件和有关规定,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民主评选,公正推荐。推荐人选上报前,要在单位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再进行上报。
2、人选的推荐和评选要注意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注意推荐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严格按教育局下达的指标推荐上报。
3、推荐人选要特别强调教师和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实际贡献。
4、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受到校级以上处分的不予评选。
五、奖励办法
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重在精神奖励。
六、奖励方式
20xx年9月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举行颁奖仪式,表彰决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七、组织领导
八、申报材料和时限
为保证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各单位将有关推荐材料务必于9月3日前报送教体局人事室;有弄虚作假或不按要求推荐造成影响的,取消单位名额。
学校教师节表彰活动方案3
一、表彰名额:
20xx年教师节表彰“模范校长”5名、“模范班主任”18名、“模范教师”45名,共计68名。其中“模范班主任”和“模范教师”名额,参照各单位教师编制数,本着向一线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原则进行分配,由学校择优推荐;“模范校长”由教育体育局根据学年度考核推荐产生。推荐的具体优秀人员最后由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二、评选范围
1、“模范班主任”为近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班主任;
2、“模范教师”为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并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3、“模范校长”为在学校管理方面成绩突出的中小学校长。
三、评选条件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素质教育思想,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模范履行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
1、“模范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具有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近年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没有出现过安全问题,班级学生学风浓,班风正,班级呈现明显的凝聚力和进取精神,
2、“模范教师”: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能积极渗透课改理念,并在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在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成绩突出,所任教学科教学成绩优异。
3、“模范校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做出贡献、有典型示范作用,在学校管理、服务和学校建设方面有突出成绩。
四、评选办法和工作要求
1、坚持实事求是、好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评审,认真把关。在评选推荐人选时,按照评选条件和有关规定,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民主评选,公正推荐。推荐人选上报前,要在单位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再进行上报。
2、人选的推荐和评选要注意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倾斜。注意推荐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严格按教育局下达的指标推荐上报。
3、推荐人选要特别强调教师和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实际贡献。
4、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受到校级以上处分的不予评选。
五、奖励办法
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重在精神奖励。
六、奖励方式
20xx年9月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举行颁奖仪式,表彰决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七、申报材料和时限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全体参与、重点培养、集中评估、整体提升”为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一批师德高、造诣深、有影响的名教师;创建一批管理好、有特色、质量高的名学校;造就一批有思想、善管理、敢创新的名校长。
二、目标
从2009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培养名师600名,其中高中名师200名、初中名师180名、小学名师200名、幼儿园名师20名;创建高中阶段教育(含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名校10所;培养名校长100名,其中高中15名、初中25名、小学50名、幼儿园10名。自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每年按照目标数的五分之一进行评选。
三、范围对象
名师、名校长评选工作范围是全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含民办各类学校)在职在岗教师和校长。名校评选范围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
四、评选条件
(一)名师名校长入选条件
1、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坚定信念,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校,依法执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具有团结协作、改革创新的精神。
2、具体条件
(1)名师
①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中学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小学、幼儿园教师具有特高级职称;在职在岗的中小学特级教师为当然“名师”人选;
②中学教师具备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幼儿园教师具备中专毕业及以上学历;
③获得过市(地)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优质课奖励或由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综合荣誉称号;
④对所教学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教育思想端正,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突出的教育教学专长,教学水平高,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在本市有较高知名度;
⑤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发表或出版过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著或教材;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取得较大成效。
(2)名校长
①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担任校长(正职)3年以上;
②中学校长具备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③获得过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综合荣誉称号;
④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兼任一门课程的教学,作风民主,公正廉洁,办学实绩突出,在本市有较高知名度,所在学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在全市起示范作用的先进学校;
⑤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积极开展学校管理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发表或出版过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或论著。
(二)名校评选条件
1、管理水平高。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治校;校长素质高,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学校班子团结合作、科学民主、和谐高效;学校管理内涵丰富,管理效果好,社会认可度高,办学行为规范。
2、教育教学质量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学主体,注重健康协调发展;注重培育全体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的综合素质,并在一定的文化知识领域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3、师德师风正。教师为人师表,师德高尚,教风浓厚,学历达标;教师能模范执行行为规范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坚定素质教育的观念;具有敬业爱生、乐于奉献、以身立教、以德育人的精神境界。
4、教育科研创新能力强。重视科研工作,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科研工作机构和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获地市以上奖励和同行公认;加强继续教育,在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抓好校本培训和群众性科研,创造勇于创新氛围,争当创新型教师,造就一批德高业精、同行公认的名师。
5、校园文化氛围浓。学校建筑布局合理,色调和谐,功能齐全;校园环境洁净、优美,积淀浓郁的文化特质,展现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6、教学设施完备。具备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各项办学设施达到省颁标准。
7、社会满意程度高。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无乱收费、乱补课现象;学校的教育质量、服务态度、综合实力、精神风貌、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宜春市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局长徐晖同志担任组长,市教育局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市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的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若干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过硬的市内知名教师、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组成市评审委员会参与评审工作。
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参选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统筹规划
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对集中人力、财力用于参加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要坚持标准、宁缺勿滥,各县(市、区)对辖区内学校办学情况要作出评估,扬长避短,精心组织,确保质量;要紧密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强化各项工作举措,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创新和发展。
六、评选办法
(一)评选程序
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于2009年年初正式启动,由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标准,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遴选。具体办法为:
1、推荐。各县(市、区)教育(文教)局(教委)在学校开展评选活动的基础上,按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指标推荐,由申请者填写推荐表,连同有关证书、材料,经所在学校、县(市、区)教育(文教)局(教委)逐级审核盖章后,交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初审。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评选标准,对申报者进行初审,并在宜春市教育信息网上公示,接受社会投票,确定初选对象。
3、评审。市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评价,提出书面评审意见。
4、审批。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对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进行审核。
5、认定。对审定的对象公示一周,期内无异议者,由市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报请市政府正式授予名师、名校、名校长称号。
(二)表彰奖励
对认定为名师、名校、名校长的,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并对入选的名师、名校长予以相应奖励。
关键词: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190-04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的基本建设内容。教育部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西安外事学院“机械制图”课程经过多年建设,于2012年4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12月经专家评选后,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总结本课程多年来的建设与改革工作,主要经验与体会如下。
一、创新课程新体系,改革课程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生产实践中充当着机械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在工程界起着表达、交流设计思想的语言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各门学科也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也应该有一个巨大的变革,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院校工程图学的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基于“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绘制和阅读规律与方法的一门科学,也是机械类专业和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绘制、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近五年来,课程组积极进行本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根据应用型工科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整合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等三门专业基础课,建设出新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及其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的实践工作。长期以来,“机械制图”课程一直是主要教授尺规绘图技术,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也成为学习该课程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之一。因此,在课程知识结构的改革上,我们构建出主要包括制图基础、投影原理、表达方法、专业制图、绘图技术和计算机绘图基础等知识体系(模块)。制定的“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结构和知识点,如图1所示,依据知识体系(模块)安排的章节知识内容见表1。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既可保证工科类专业所需的投影理论、制图基础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避免相关内容的交叉与重叠,缩减教学课时,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新学科不断增多,基于教学改革需要,各门课程学时数相应减少,“机械制图”学时已从72学时减少到68学时,后又减少到64学时,但要求的教学内容删减很少,反而会增加适应现代需要的计算机绘图内容。为此,我们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1.改革传统“粉笔+黑板”授课方式,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为此,课程组陆续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课件引入课程教学中,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充分发挥课件容量大、密度高、信息广泛等特点,内容生动,直观逼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组建设出“机械制图模型室”,即配备相关教学模具,建设多锥体、多柱体、基本体、叠加体直观模型库和相关典型零件与装配图挂图库。这些建设既为课程中的空间点、线、面投影等较为抽象问题的讲授提供帮助,又为零件构形等直观教学提供基础。建设的“机械制图直观教学陈列室”,不仅为增强学生对正投影法原理、点线面的投影规律的理解,以及基本体与叠加体、立体表面截交线、相贯线的认识与理解提供有效帮助,而且通过这些资源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对机械零件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效果。
3.将计算机绘图技术引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将三维实体绘图软件的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使计算机绘图的表达形式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起工学院CAD微机绘图室。课程组不仅将计算机绘图教学面向全院全面铺开,也为学生计算机绘图上机实践提供条件。
4.积极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课程组增加课程的实验内容,先后开出“轴套类零部件测绘”、“减速器装拆与测绘”、“虎钳的装拆与测绘”等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利用CAD机房建设三维动画库。为了增强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课程组还将我院计算机辅助设计开放实验室与“机械制图”课程相结合,每学期利用课外时间分别开设AutoCAD、Solidworks等与“机械制图”课程紧密联系的选修课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绘图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此外,从2012年至今,在工学院的支持下,我们举办了两届“西安外事学院CAD技能大赛”,学生参赛热情高,参赛人数多,有力地推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5.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化”教学,并对每个项目进行“模块化”处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采用“渐进式”,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加强直观性;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分项目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此外,课程组进行课程“试题库”建设,分别建立出单选、多选、填空、作图等分题库,为试题的规范化、科学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打下基础。这些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及试题规范提供有力的支撑。
6.加强课程网站建设。课程组利用本课程先后被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机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出“机械制图”课程立体化教材和教学支撑系统,在校园网上建设出本课程网站,列示课程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提供较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目前,完成了本课程的部分章节视频教学录像工作,链接到校园网上,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三、精品教材建设
精品教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体现。早在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中,就指出:“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高校教材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工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规划中,我们专门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前述“创新课程新体系,改革课程内容”的思想,组织教材编写力量,先后出版质量较高《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出版)两部精品教材(见图2)。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辅教材配套齐全,使用效果较好,在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机械制图”课程精品教材的编写中,我们坚持以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为宗旨,遵循机械制图的认识规律及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和注重机械制图能力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知识体系,所出版的“机械制图”课精品教材表现出如下特点。
1.重视基础理论。该教材以点、线、面、体的投影理论为基础,经过立体―平面―立体的思维过程,加强投影理论、构形设计、表达方法、绘图能力、制图规范五大基础内容的教学,有利于立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表达创新设计思想的能力。
2.注重实用性。该教材在编写中按照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和工程实践相结合,能够将说明投影基本原理和投影制图的丰富的实际应用案例纳入教学内容。
3.重视手工绘图。教材能以“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训练”需要,考虑在日常设计及科技思想交流时,用手工绘图比较方便,介绍徒手绘图方法,以重视手工绘图能力的培养。
4.培养跟踪现代机械设计绘图学科前沿的意识,介绍计算机绘图原理与应用。该教材介绍现代机械工程设计绘图主流软件,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绘图的现状和发展,适度打开科学前沿窗口,激励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兴趣。专门编写“计算机辅助绘图”一章,以国际著名绘图软件AutoCAD使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5.遵循国家标准,科学规范。该书所涉及的国家标准全部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基于上述特点,该教材既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规划建设教材,被入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精心组织出版的“21世纪应用型本科‘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类”。由于教材较好地表现出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教材出版后,即被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推荐参加“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的评选。
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高等院校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工作。目前,本课程组已初步建成一支知识结构较为全面、年龄结构适合、学缘结构合理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我们提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目标,适应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目标,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制订具体培养计划,现已取得较好效果。
1.从助课、辅导、批改作业做起,年轻教师初上讲台必须试讲,由老教师检查教案和课件,对新来青年教师安排课程教学辅导工作。
2.实行年轻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在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撰写讲稿,进行试讲,然后承担课程主讲任务。同时,对他们进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师德教育,积极提高年轻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思想道德水平。
3.建立听课和评课制度,发挥老教师和系主任的教学监督作用,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授课质量。
4.安排青年教师参加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课程教学规律,撰写教改研究论文,并组织年轻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
5.对每位青年教师制订专门培养计划。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国内进修或进行学术交流。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学历,要求新来的硕士生尽快地攻读在职博士。定期召开课堂教学方法研讨会和教学方法交流会,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措施得当,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较好成效。青年教师不仅正在茁壮成长,而且在校、院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比赛大奖,主持的“机械制图教学内容整合与改革”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
五、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特色
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本课程陆续完成有关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其内容及特色如下。
1.详尽地公开我校“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全部资料,包括申报材料(本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介绍、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ppt格式)、教学资源库、习题与试题库、实践教学大纲(典型零部件测绘)、参考文献、教学与研究、教学效果与成果(校外专家评价、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校内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教学录像、学生典型CAD作品集、学生获得的相关CAD操作技能证书等,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完全公开。
2.完全公开我校课程建设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图片库、电子挂图、三维动画库、电子模型库、视频库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为教学资源公开、共享、交流做出有益贡献。
3.完全公开我校课程建设出的电子挂图、习题集、模拟试题库等,为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学习提供快速、便利条件。
4.公开展示我校学生CAD三维实体造型的作品、典型的二维CAD零件图及装配图等作品,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发挥有益作用。
5.公开展示我校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证书(AutoCAD机械设计)”以及“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技能证书”,证明本课程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6.计算机辅助设计开放实验室与“机械制图”课程相结合,每学期在课外时间,实验室都开设与该课程的相关课程,如Solidworks、AutoCAD等,与本课程紧密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现代设计软件的能力。
7.我院计算机辅助设计开放实验室成立后,自2012年5月开始,先后举办两届西安外事学院CAD技能大赛,参赛学生较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已完成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资源清单如下:(1)申报材料(西安外事学院“‘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申报表”);(2)课程介绍(主要历史沿革、课程内容、特色和亮点);(3)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简表、教师队伍整体情况、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4)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5)教学大纲(“机械制图”教学大纲);(6)授课教案(电子课程教案);(7)多媒体课件(.ppt格式);(8)教学资源库(图片库、电子挂图、三维动画库、电子模型库、视频库);(9)习题与试题库;(10)实践教学大纲(典型零部件测绘);(11)参考文献(参考教材、参考书目、参考文献);(12)教学与研究(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3)教学效果与成果(校外专家评价、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校内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14)教学录像(二位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15)学生典型CAD作品集;(16)学生获得的相关CAD操作技能证书。
六、课程建设成果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组先后取得的建设成果主要如下。
1.先后获得三项校级教学成果奖。①“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校教学成果优秀奖(2009.3);②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校教学成果优秀奖(2012.12);③紧贴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机械基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12)。
2.完成校级教改项目一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完成时间:2009.3―2010.3。
3.2012年4月,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12月,经专家评选,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4.主编出版课程教材两部:《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出版);参编出版课程辅助教材三部:《UG NX4 CAD精通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AutoCAD2007机械设计实例精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AutoCAD2010实例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5.建设出“机械基础系列专业基础课”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一支,课程组一位教师获“省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表彰,课程组一位教师获得“校教学名师奖”。
6.课程教学较好地完成国际教学交流工作。2012年9月,我校“机械制图与AutoCAD”(4学分)、“机械制图”(3学分)课程,成为西安外事学院与韩国X南理工大学互认学分课程,课程组承担韩国X南理工大学来我校学习的15名韩国交换生的上述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得到韩国岭南理工大学师生的一致好评。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改革对培养具有较强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几年来,我们在培养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的实践过程中,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一些探索,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不仅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且该课程于2012年被评为西安外事学院精品课程,于2013年被评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所出版的精品教材得到全国多所院校使用。本教学团队,将不断努力,继续建设好这一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3]1号.
[2]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R].1997.
[3]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R].1988.
[4]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问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R].2001.
[5]姚恩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88-90.
[6]张鄂.“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5,(3):148-150.
一、做好科技进步考核和科技发展规划工作
从年初开始,我局按照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从年初开始,我局即参照上一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标准着手准备参加考核的有关材料,并主动与市科技局和思明区等全国科技示范区联系、咨询,提前开展参加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年度工作与考核指标有差距部分及时进行查遗补漏。
3月下旬召开“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把*-*年海沧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填报工作的部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职责,动员力量,抓好任务落实。在全区各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区科技局相关人员的加班加点,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考核材料的呈报工作。汇编了包含科技进步考核31项指标、300多页的科技工作说明说(证)明材料。考核申报材料已送达省科学技术厅。
做好迎接实地考查的准备工作,在8月17日接受了省科技进步工作考核组到我区实地考核科技工作。此项工作为在五年内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开展海沧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多次到生产性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区政协委员座谈,总结汇总意见,组织制定科教兴区战略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在化工、机械和电子三大支柱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港口物流技术、观光农业技术等重点技术领域内有所突破和提高。根据省市领导到海沧调研的讲话精神和区委一届六次会议精神,对规划草稿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重点体现如何充分发挥海沧区的区位优势、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政策优势、港口优势,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增强科技自主能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提升综合科技实力。
二、不断提高“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效益,优化科技投入机制
今年区财政拨款1314元作为科技三项费用经费。我局认真开展*年度科技项目立项工作,上半年共受理了18项科技计划项目,为切实抓好项目的甄选工作,区科技局多次派人专门走访申报单位,深入了解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管理情况;并组织专家对申报的项目和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论证、评审。在项目的评审上做到精挑细选,发挥“科技三项费用”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重点突出产业科技及科技创新,以科创中心、医药化工、农业生态及社会发展为重点项目,扶持一批对促进海沧产业科技进步有重要作用的科技项目。科技突出本区科技工作特色,管好用好“科技三项费用”。
9月份下达了今年第一批13个项目,共计科技三项经费891.5万元,其中无偿资助411.5万元,贷款贴息480万元。第二批计划项目将以支柱和新兴产业为主,拟在12月中旬前完成。
在去年债权债务清理的基础上,我局继续追讨逾期未回收的科技三项费用。经过积极追讨,今年共回收科技三项费用110万元。其余应收款项,目前正由法院督促债务人还款。
三、推进海投科技创业中心的建设,建立健全科创中心管理机制,构筑技术创新平台,为科技发展创造条件
积极支持该项目的建设,为保证项目进度,在*年区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无偿资助400万元给予扶持。目前1#、2#厂房6月份已投入使用。3#、4#厂房已全面封顶。5#、6#厂房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年12月投入使用。
积极与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招商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单位取得联系,通报科创中心建设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建设及运作方面的问题,并以上述单位为桥梁,拓宽科创中心的招商渠道。在我局的牵头下,目前已有凯弗隆(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迪尔康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驻,另有两家签订入驻协议,共完成厂房租赁面积约21587㎡,预计年产值达6.15亿元人民币。至此,海投科技创业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基本完成第一期招商目标。
结合厦门市知识产权转化基地暨海投科创中心管理机制,我局牵头发改局、经贸局、新阳公司认真研究和提出海投科创中心的管理办法,积极推动政府出台科创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科创中心的管理。同时以优惠政策吸引科技型企业进驻科创中心,将拟安排区科技三项费用对经评定批准入驻科创中心的企业的科技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较好的创业环境。
四、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网络,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成立了海沧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海沧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组建了区级50多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组织各种科普宣讲团,面向社会各阶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社区开展了科普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区成立了海沧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聘请首批11位专家为我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发挥专家在制定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重大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活动方面的评估、论证、咨询作用,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五、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
积极推荐、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认定。经专家考核及评审,我区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及厦门尚明达机电工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度第一批16家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其中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是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另迈克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迈克伟”(西酞普兰片)的产业化项目计划生产的药物于*年2月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目前我国仅有两家企业获得该产品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
在我区科技局的协助下,经专家评审,我区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另外两家单位联合研制的SARS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项目获*年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海投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高品质健康住宅浪琴湾工程开发项目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走访我区生物制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组织了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和技术设备的互利共享。为加强我区制药行业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推动行业内技术力量的互利共享,帮助政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我局组织召开了“海沧区制药企业科技交流研讨会”。制药企业共有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他们都感谢我们为他们搭建的交流平台,通过研讨获得很多同行的相关经验,效果较好。
六、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科普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局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支持科普教育工作,营造科普工作良好社会氛围。我局拨出部分资金支持各有关单位,今年共下达了*年度青少年科普活动项目补助经费共计万余元支持7所中、小学的项目。我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第一届海沧区中小学生信息竞赛、海沧区科技创新大赛等大赛,组织学校参加*年厦门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获得2个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这系列竞赛有效地加强了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管理,推动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社区的科普培训工作。农村科普培训方面,为了提升我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应用技术水平,我局认真组织《*年度星火培训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由两镇科委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并与区妇联合作开展面向农村妇女“家庭网上行”的劳动技能培训,培训达200多人次。
积极开展面向村、居的科技下乡活动和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工作。我局先后到石塘、青礁、莲花、海发社区等村、居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展出科普挂图50多幅,共分发了1200多册养殖,蔬果培育、用电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题材的科普材料,前来科技咨询600多人次。科技周活动期间在东屿村开展了以农业、科技、卫生为主的宣传咨询活动,赠送科普书籍1000多份,前来咨询的人数达到200多人,并组织区疾控中心医生为社区居民作肿瘤防治知识的讲座及卫生下乡便民义诊,共有300多人参加讲座及义诊,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9.17科普日期间,区科协组织科普志愿者在公众相对集中的地方散发“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科普资料2000多册。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期间,向全区发放“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阻击高致病性禽流感”宣传材料5000份。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在东孚镇修建了10米标准科普画廊一个;在霞阳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科普书架,赠书300余册,丰富了村民和居住在该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科学生活。在六一期间,区科技局与区妇联联合举办“海沧区庆六一‘阳光洒满童心’科普教育活动”,区科技局组织了64名区里品学兼优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
七、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提升科技部门的整体形象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提高机关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区科技局制定了海沧区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的九项制度、科技局绩效评估方案及政务公开方案、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实施方案。促进全体干部在履行职责、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所提高。结合实际,组织学习《关于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工作责任意识的意见》,要求全局干部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开通“海沧区科技信息网”,逐步完善我区科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建设的网站除进行科技管理和科技法规宣传外,突出招商和服务功能。重点结合科创中心的宣传和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宣传,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本区的大量科技企业的项目申报、科技政策信息查询、交流。使海沧科技网成为海沧区对外的一个窗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
八、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与联系,努力拓展工作领域
与人防办共同组织人防演习工作,组织海发社区志愿者32人,成立防灾害志愿者队伍,邀请专家开展培训,4月下旬,成功进行了一次人防和抗自然灾害演习。
为高标准完成我区战时经济动员物资保障任务,保障战时各项科技装备、信息通信的正常运行,由区科技局牵头组建海沧区建信息通信保障大队(包括电子通讯技术保障队及计算机网络保障队),我们积极组建了由三家通讯公司20人参加的通讯技术保障队和55位电脑教师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保障队,做好区科技动员办公室工作。
配合司法司法局做好“四五”依法、普法科普工作,配合计生局做好科技计生工作,配合教育局做好“双高普九”科技教育工作。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继续按照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海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推动海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创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提升海沧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应用水平。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一、培育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积极开拓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科技专项带动作用,培育具有区域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新的产业群体。在继续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培植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拟引进一家生物与新医药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作。
培育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逐步推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介机构为依托,科技开发、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运作方式,应用开发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科研开发能力强的企业创办技术中心,切实增强行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应用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业环境
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创业环境。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校、研究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每年安排部分科技经费支持产学研发展。加快厦门知识产权转化中心产业化基地建设,吸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转化。
抓紧落实建设海沧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鼓励建立科技咨询、科技孵化、科技信息、科技创业投资、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将适合市场化运作的行政职能委托给规范的科技中介机构,营造创业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的创业基地。
制定、落实科技发展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更加富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人才机制,积极引进各类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等我区急需紧缺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奖励科技人才,制定区级科技贡献奖励方法,考虑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对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人才。逐步制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
三、逐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拓展科技融资渠道,做好科技项目的招商工作
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投资体制。一是抓好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择优立项,有效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科技制度,完善财政科技拨款体制,围绕“制高点”和“增长点”,实施能发挥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二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福建省、厦门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争取各级资金扶持。三是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合作,为中小企业组织和科技项目开通资金渠道。
积极探索把科技三项经费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项目资金,鼓励、吸引和促成科技型企业落户海沧科创中心;促进孵化中心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广泛的联系,吸引各类高新技术成果在基地内转化,培育具有自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扶植和培育配套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产业。
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工作,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进行的高新技术项目推介会和省级项目对接会,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在我区企业中的推广应用。
继续走访我区电子、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主动介入帮助解决问题。引导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开展合作。尝试组织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互动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科技信息和技术设备的互利共享。
充分发挥“海沧区科技信息网”的服务平台作用。已经建成的区科技信息网是是我区综合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它向全社会提供全天候、网络化科技信息服务。通过区科技网络这一宣传平台,将科技信息资源对社会开放,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校企合作;松散型合作;紧密型合作
一、情况简介
2009年,重庆交电职工大学(与重庆第一财贸学校合并)改制成为了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办学方向、教学模式等都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学院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设施设备差、师资不足且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搞好“校企合作”工作,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学院历来重视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但在理论上缺乏研究,实践经验的总结也还不够,多数“校企合作”工作还停留在纸上,流于形式。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不够,急需把以往的工作做个梳理,再借鉴他人经验,找出模式本身的优缺点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策略,以形成符合学院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二、职业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主要类型
校企合作方式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按合作内容可分为:定向培养、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顶岗实习等;按合作功能可分为:人才培养型、研究开发型、生产经营型;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可分为:松散型合作、紧密型合作。
根据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进几年来实践,我们对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划分的校企合作方式做更进一步的分类研究。
(一) 松散型合作
松散型合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是“合作教育”。它是校企双方以“联合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而进行的合作。
(1)定向培养方式
定向培养,是指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是校企联合培养,建立包括企业专家在内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按工作流程需要,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制定教学计划。它是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校方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
2009年―2012年,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与立信财务、人人乐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新世纪百货集团、重百股份有限公司等40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培养餐饮、会展、商贸行业等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协议。学校联合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成立了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选择、编写教材、参与学生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优先进入该企业就业。几年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为重庆乃至西南片区中小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所需人才,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
此模式的优势在于:学校根据“订单”要求选择学生、培养学生,再把培养的学生输送给企业,有的放矢,实现了学习、实习、就业的无缝衔接。其劣势是:不少定向培养的学生以为今后的工作有了着落,便放松了学习,以至于毕业时因为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而被拒收。
(2)做学交替方式
本模式是把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是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常用的一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要特点是: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校外实践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例如:随着餐饮业的不断发展,高素质人才将会出现很大的缺口。顺应这一市场的需求,2009年,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根据教学实践经验,与重庆武陵山珍经济技术开发公司、阿兴记餐饮文化公司等企业合作,采用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实习的模式。该模式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认知实习”,以学院培养为主,学生在学习期间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对企业、行业有所认识,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对社会有所认识;第二板块为“见知实习”:以学院培养为主、校外培养为辅,安排一定时间到企业见知实习,对具体岗位有所认识,让学生了解此岗位所需能力和知识;第三板块为“顶岗实习”: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参加顶岗实习,边工作边学习,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企业按实习生标准支付学生一定的报酬,享受相应的待遇。从已毕业的两届学生就业情况看来,这一办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了实习、就业无缝衔接,提高了餐饮、烹饪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设置特色专业方式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其特点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按就业岗位确定培养目标,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符合学院实际的专业结构体系。
2011年,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由市商委搭桥与重庆新闻出版局合作设置印刷包装、图文设计等专业,用设置特色专业教学方式为印刷包装行业培养所需人才。该办学方式引进了教育资源,特色鲜明,补充了师资队伍结构,为今后开办学院内部缺乏教师的特色专业积累了经验。
(二)紧密型合作
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需要突破原有的学校模式建立“大学校”概念,充分认识校内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就业基地。在紧密型合作中,校企双方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合作形式主要有:校办企业、依托行业的教育集团、市场导向型的技术服务办学。
目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主要尝试市场导向型的技术服务办学方式,主要的办学形式有:自学、函授、短期培训班等。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服务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社会培训各类所需人才。目前,学院有四考点、三服务、一中心。四考点:即重庆市职称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英语A、B级考试考点、财会电算化考点、职业核心能力测试考点;三服务:服务三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服务)、服务地方(为重庆市各区县财政部门提供培训服务)、服务行业(为重庆市商业系统培训干部员工);一中心: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培训中心,常年为社会、单位、个人提供各种培训。学院大力发展技能培训,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学院的培训工作与全市企业培训、技能鉴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接轨。
紧密型校企合作具有动态化的运作发展、多元化的利益基础、多层面的合作交流、系统化的制度保障、具体化的责任要求等特征。包括教育型合作、研发型合作、生产型合作和服务型合作等。此方式密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实现了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同时为行业、企业的培训提供平台,实现了培训、转移、推介、就业等服务,为企业和就业者带来了双赢。但是,该类办学方式下招收的学员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组织教学有困难,学员绝大部分是成年人,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战略选择,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已经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但还远远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摆脱学校包办学生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学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广州现代信息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