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主教育论文范文

自主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主教育论文

第1篇:自主教育论文范文

(一)重视情感教育的思想建设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所以对于教育具有永恒价值,在于它是一个思想体系,影响深远。情感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其对象和其他教育对象一样都是人。这样的一种教育如果缺乏思想的引导,是不能够为儿童的情感教育提供一个科学方法指导的,更不能解决儿童情感教育的现实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从思想上重视它、理论上完善它。特别是教师要从心理科学或教育科学的角度上去建构情感教育的理论支撑,像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中对道德的要求“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等,都应该为我们建构情感教育理论提供一些有益的思索。

(二)净化美化“小范围环境”

卢梭自然主义思想孕育的环境基础给我们重要启发,这里首先强调净化“小范围环境”。所谓的“小范围环境”是对学生发展造成直接影响的环境,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到的环境。那些遥远的事物与学生不容易发生影响的环境可以放缓,由“小范围环境”的净化进而波及大范围的环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和情感倾向。教师要尽力排除现存教学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清除围绕在学生身边的丑陋事物。每一个影响情感教育发展的邪恶东西都要尽力排除,发展壮大优秀的具有正能量的环境,去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舒适的新环境。

(三)教育过程智情兼备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注重感觉批判理性的观点,是我们在现实的教学中要智情兼备。注重知识的学习本身没有错误,错的是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以主智教育为主的,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或冷淡了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教育只是作为传递知识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学生更多的是机械的学习接受,很少有情感的交流,没有了情感的交流,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有情感的共鸣。因此,要在智情兼备的教学理念下,丰富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既要用知识来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也要用情感来丰富知识学习的乐趣。这一过程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首先具备了积极的情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关注人的价值,注重人文情怀

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关注个人的价值追求,强调人性;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关注人的价值,注重人文情怀。学校教学往往制定严格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对学生的发展评价也是量化标准,进行制度化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设置标准答案,忽视人性化见解,没有人文情怀。大力宣扬人文情怀,关注人性,可以达到对学生情感的渗透和心灵的感染,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生命情怀和情感体验的人。这尤其要发挥语文学科在人文情怀培养上的重要性,切实把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文美和情感美。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以学生更多的宽容,更多的人文情怀,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冷淡;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就是强调了人文情怀的重要性。

(五)注重情感教育的阶段性、和谐性及发展性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提出了方法原则的阶段论及归于自然的和谐教育。其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人,是发展中的人,在情感教育的实施中应尊重儿童成长的阶段规律。这就需要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不同作用,在不同阶段三者各有核心而彼此又密切配合。家庭是基石,学校是关键,社会是磨练。家庭应该是情感教育的科学出发点,儿童一出生接触的便是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的教育,要让儿童对父母的爱进一步发展为对全人类的爱。进入学校后,儿童要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儿童的情感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的,因此,学校要更加关注情感教育。进入社会,儿童的情感基本已经成型,但仍然在不断发展着,这时就需要在社会中进行磨练和检验,不断丰富和充实情感教育的内涵。

(六)探索情感教育的科学方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提出了方法原则的阶段论,但情感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更进一步说是对心灵的呵护,属于精神层面的问题。而人的情感丰富多彩,人的心灵和精神具有极大的内隐性,他们伴随着现实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受制于真实的情境,没有特定的量化指标。这些特点使得对情感教育的实施成效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价,久而久之,使得人们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低,情感教育的发展也就受到限制。其次,情感教育的研究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正是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的情感教育还很缺乏,像近年来高考过后学生撕书;为了考试升学,取消体育、美术、音乐课程;社会上老人倒地众人不敢扶;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现象都充分说明了情感教育不到位。因此,探索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方法,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迫切而又重要。

二、总结与反思

第2篇:自主教育论文范文

1.1缺乏对父母辛劳养育的感恩之心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既是美德的传承,也是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一些学生丢弃了父母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品德,在学校不比学习成绩比消费水平,讲阔气、讲排场,超前消费,买高档电子产品、出入高档餐厅,荒废学业,不求进步;有部分学生极少主动关心父母,不能准确记得父母的生日,只知道向父母要钱,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激之情,还常常拿自己与他人的父母比较,抱怨父母没本事,不能给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

1.2缺乏对老师谆谆教诲的感恩之心

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的辛劳付出,正所谓“片言之赐,皆吾师也”。一些学生对待教师缺乏起码的尊重,如遇见老师,装作低头看手机而不打招呼;在老师的答疑解惑之后,不懂得说句“谢谢”;更有甚者,随意缺课迟到、随意进出课堂,带头违反课堂纪律。

1.3缺乏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无私帮扶的感恩之心

现在的大学生对来自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关怀表现得比较冷漠,他们把此类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后不思回报,甚至不愿提起;在申请奖助学金时,同学之间互不体谅,争先恐后,有学生认为这是机会,不申请就吃亏了,即使是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在获得资助后,也认为资助金本来就应该发给他们,何谈感恩,有时还会埋怨资助力度太小。有不少贫困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和社会资助的帮扶下,完成了大学学业,但在毕业后,其中一些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不予偿还;一些大学生对学校催缴贷款表示厌烦甚至因此憎恨母校。有些企业为到本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垫付了所欠学费,然而工作一两年后,有些学生选择跳槽,更有甚者,早已忘记企业曾经为自己垫付的学费。

2感恩教育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单独存在。人与人之间存在诸多关系,恩情就是其中的一种。“感恩”是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给予自己帮助的高度认可,并将付出真诚的回报。感恩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资助育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懂得感恩、积极施恩的人一定是明礼诚信的人,时时处处知恩情,他们在实践中定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尊重,因而成为有责任、敢担当,受欢迎,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3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思考

国家的资助政策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带来了希望、信心和力量,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求得真知,习得本领。每位学生理应感恩,对于感恩缺失的现象,必须在资助的过程中,加强育人,创造条件,让恩情永驻。

3.1拓宽教育途径,夯实大学生道德品质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旗帜鲜明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在学校道德品质教育层面,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并付诸实践,莫让这些道德知识书面化,给学生造成“假、大、空”的感觉。在教师教学层面,高等教育重视知识的灌输,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相结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资助育人层面,要教育学生领悟道德的重要性。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社会,优良的道德品质会赢得社会的尊重,体现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可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模范引领计划,表彰那些懂礼貌、讲文明、有爱心、尽孝道的好学生,宣传典型的道德模范案例,用情景融入的方式引导受助学生试想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得不到帮助,自身的感受如何?使学生真切感悟情操的境界,做一个有优良道德品质的人。

3.2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责任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良好的环境可以塑造人,人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能够时刻体验“责任感受”,将内在的责任感外化为责任行为,并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因此,高校就要重视营造“负责”的校园氛围,依托校园广播、宣传栏、教育网站等媒介,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组织各类具有道德责任教育意义的讨论会、辩论赛,使责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把“负责”作为行为准则,建立从入校到毕业、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的责任教育体系,将学生置于这一良好的氛围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使享受国家资助的学生明白,有责任和义务去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签订了合同,就必须诚实守信,按时履约,负责到底。

3.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大学生心理品质

在心理学理论来看,品德问题往往与个体心理有关。高校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物质匮乏的压力,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自立自强、奋发向上、忧患意识是他们共同的标签,但独立意识和依附心理、追求上进与自我消沉、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也一直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导致价值观的扭曲,沉寂于自己的偏执理解,认知不到他人赐予的恩惠,不能也不愿帮助他人,私欲代替了责任。因此,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必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对心理贫困学生的专项辅导,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认识事物,修德博学、明礼诚信,知恩、感恩、报恩。

3.4开设法律课程,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

法制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犯罪)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有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疲于专业文化知识的研修,很少接触法律这一学科。高校应有意识地调整法律教育的内容设置,将专业教育与法律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更有利学生消化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在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法律知识,进而增加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法规、制度的敬畏感,使他们自觉按照要求,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凡事能从法律的角度去考虑,促进其认同规范、接受规范,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法、懂法、知法的新型大学生。

3.5组织感恩实践,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大学生磨练个性、锻造人格,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就是社会实践。学校要积极组织和带领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贯彻“生活即教育”的原则,借助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际,开展“知耻感恩实践”等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党团支部活动、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寒暑假“三下乡”、专业实习、毕业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感恩实践活动,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感恩意识转化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实际行动。当“知恩图报”形成风气时,人的良知将得到彰显,境界将得到升华,生命将得到完善,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4结语

第3篇:自主教育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作为主体,自主阅读和传统阅读相比具有显著的阅读效果,自主阅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教师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树立信心。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达到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要改变语文的教学思路,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成以学为主,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方法

1.了解课文题目,锻炼学生看到文章题目后,结合题目提出要知道的内容,一般文章题目是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从文章题目可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文章题目是学生理解文章的纲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文章题目提出问题。

2.文章内容要预习,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确立一个学习目标,从而解决学生盲目阅读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学习目标,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让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后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提出的问题经常没有办法抓住要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一些鼓励,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从简单到困难,给学生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感知课文。

4.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模仿着提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示范。提出的问题要有实际意义,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提问。

三、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方式探析

1.注重先学后教的教育方式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要有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惰性,在学习中不依赖教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先学后教。教师在课程开始前不要对教学内容做过多介绍,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过程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独特的感受,如果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就对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学生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在教师的介绍下理解课文,缺少学生自己的理解,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性。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活力,在课堂上自主探究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要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性,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亲身体验阅读的过程,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

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在自主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不能只是大致阅读一遍就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如果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刻了解,就没有办法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但是如果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就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就会对文章内容有独特的理解。

四、结语

第4篇:自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的探索;趋势;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17-01

1.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实施自主学习教育,培养自主学习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的偏差,首先,观念更新不够彻底。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其次,教师自身培训不够。新课改对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陈旧的培训方式,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也不能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教学宗旨。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最后,外部条件不够。教学创新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不仅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而且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探索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2.教学中的探索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所占课时最多,所用精力最大,被誉为"智慧之源"。简言之,每篇课文的教学程序各有不同,而积极建构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必须提倡。

较深、不易理解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必学习中获得发展,如,《猫》一课力现所蕴含人文精神,教学时可以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拔、深化、评价。

如此,不但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结合,推陈出新,开辟了阅读的新天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小学语文教学自主习方式势在必行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具有现代思想与思维、时代个性、健全人格、优秀素养人才而迫切需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其有益于学生学习 、发展,有助于素质教育实施,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造就。

3.1 新课程的呼唤。《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重要地位是:"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必然,新课程的呼唤。

3.2 语文教育的渴求。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特点有三: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美学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建构主义理论),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应与独特体验,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母语有一定的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条件、学习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3 时代的呼吁。现代学生观--学习的主体、各有个性的人、处在发展中的人,现代人才观--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终身学习,现代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师生在目标一致的学习过程中和谐共振,共同发展。因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则为现代性教育之需。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参考文献

[1] 蔡俊洁.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应走出三个认识误区[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第5篇:自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 教育资源

一、村民自治蕴含着的民主法治内容

村民自治作为民主法治进程中的初始形式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民主法治内容,在民主化实践中建立起了系列民主秩序和法治规则,推动着民主法治的发展。第一,村民自治蕴含着权利观念。村民自治权作为村民所享有的权利,体现了村民自己当家做主,村民享有直接民主,属于村内事务,可以按照自己意志自主决定,不受上级行政及有关组织支配和干预,自行处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自觉接受村规民约的规制。第二,村民自治蕴含着责任意识。村民自治下的责任要求自治权的产生基础是基于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同,自治权的运行也是基于农民群众的广泛授权,大众在选举和权力运行监督时要承担相应责任。责任意识是村民自治良性运行的内在保障,随着权利观念的强化,在村民自治进程中,村民意识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负有的义务,会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三,村民自治蕴含着政治参与意识。村民自治的各个环节都非常注重强化村民自身的参与角色,通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将抽象的民主精神具体化。通过参与,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是一味被要求服从组织的个体,而是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的主体,认识到乡村要治理好,自己得参与也必须参与。第四,村民自治权蕴含着契约精神。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将权利、义务和政治资源平等地分给每一位村民,村民根据自己的情况平等选择,这就使得农民有了契约精神。①村民一方面基于契约原则将权利授权给村委会行使,于是便产生了自下而上的自治权,另一方面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对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和监督,保证自治权不被滥用。第五,村民自治蕴含着法治理念。村民自治在本质上是法治,是国家分权给农民,让其依法行使自己民利的结果。在这一法治理念下构建的村民自治制度,使得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得以提高,法律权威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权力制约观念等得以树立,为民主法治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第六,村民自治蕴含着规则意识。村民自治生产生活中,村民往往自觉地达成共识并制定一些规则,以维护村内的各种秩序,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和升华。这些规则意识,要求村民对自治运作规则有相当程度的认同和信任,自觉突破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和乡土规范的狭隘藩篱,自觉地依法治村和合理治村。

二、村民自治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民主法治观教育的逻辑关联

首先,村民自治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民主法治观教育内容具有内在联系性。对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村民自治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范畴。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教育则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这种教育就是要立足民主法治现状,通过开发利用民主法治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民主精神、规则意识和法律至上观念。而村民自治文化资源所体现的权利、责任、政治参与、契约、法治、规则等意识和观念正好与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相呼应,村民自治文化资源所反映的作品及展示正好是大学生民主法治观教育的生动题材。

其次,村民自治文化资源能增强大学生民主法治观教育的针对性,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作为农村改革的三大创举之一,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它不仅成为废除体制后农村基层新的治理方式,还为中国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制度建设元素。因此,通过利用村民自治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民主法治观教育,不仅向他们介绍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历史和经验,培养他们的民主、法治意识,更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参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实践,在具体、生动、直观的素材中,进一步认识和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法治建设道路。

最后,利用村民自治资源开展大学生民主法治观教育,是高校在推动民主文化发展中应负的责任。村民自治发端于中国社会的最基层,在发展过程中,尽管还有很多不民主的因素,但是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为农村培育了若干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现代民主因素,已经成为中国民主法治的生长点。高校作为引领文化的阵地,既可以用村民自治形成的民主文化价值培养人、塑造人,又可以用成熟的思想文化引导村民自治民主文化前进,通过树立引导村民自治文化与高校民主法治观教育相结合的自觉意识,传承和推进最基层的村民自治民主文化,促进受教育者的文明化、个性化、社会化,为社会塑造具有较高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人才,并通过一代一代的学生,将内化于心的民主法治价值渗透到社会,促进民主文化的发展。

三、利用村民自治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民主法治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民自治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民主法治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积极挖掘和充分利用村民自治文化资源。但是,如何实现村民自治文化资源与民主法治观教育的有效结合,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实际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目标不明确。对村民自治文化资源的选择随便滥用,资源的选择与教学目标不一致,与教材内容的配合不密切,导致受教育者难以认同和参与。二是开发利用的方式程序化、简单化。许多地方开发利用的方式局限于参观、考察村民自治示范点、展示中心、博物馆、纪念馆等,更多是直观的感受,没能上升为体系化的理性认知,没能真正发挥育人功能。三是村民自治实践基地的建设欠系统化。对实践基地建设尚缺乏系统地规划,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资源共享少,没能和民主法治观教育的课程设置或学科建设相衔接。四是教师运用村民自治文化资源的能力不足,缺乏综合性要求。民主文化资源的利用要考虑整合不同学科和不同知识体系的内容,围绕某一专题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规则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教育,许多教师因为专业和实践的限制,导致能力欠缺。五是高校重视不够。近些年来,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各地方高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方面,并且在研究、开发、利用、资金方面得到大力支持。但是,对村民自治文化资源的大学生民主法治观教育功能研究,常被忽略或重视不足。

因此,在青年民主法治观教育中挖掘和利用村民自治文化资源,必须运用新对策、采取新措施,不断研究新方法、新途径,多角度、多渠道地把资源优势变成教育优势,把“民主法治”教育具体化、模式化、体系化。

(一)将村民自治文化列入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点安排村民自治文化教育的专题内容。编写“村民自治民主文化”特色教材,并在大学生中开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在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法律等专业中开设成公共选修课,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系统地学习村民自治民主文化。这些课程的教育教学均被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在村民自治文化进校园的主渠道作用,使民主法治观的教育扩大了范围,深化了主题,丰富了内容。

(二)建立教学资源基地,加强对村民自治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和相关专门研究机构在开发、挖掘、整合中的骨干作用,在它们的组织下,整合有关学科带头人、课题负责人,整体推进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研发思路、研发重点和研发成果,为大学生民主法治观教育提供生动的实践教材,丰富和发展村民自治民主理论宝库。要按照“教学出题目、基地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要求,②将教学资源基地建设成为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通过村官挂职、参与民主实践、到展示中心担任解说员等方式开展实践教育。

(三)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针对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民主法治理论认知水平整体不高的现状,要积极推进其对民主法治观教育的培训和转型,提升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素养。要求他们主动深入到一线对农村民主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挖掘和提炼民主文化的内容,自觉促进村民自治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同时,鼓励个人和团队的合作,要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的形式,集中研究授课内容,相互交流经验,总结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发挥高校挖掘、整合村民自治文化资源的主导作用。各高校要统筹各种教育资源,工作重心要从挖掘广为追捧的红色文化资源等逐步向挖掘普受冷落的村民自治文化资源转移,通过整合、抢救现有民主资源,再生为具有时代价值的教育资源。各高校还要加强与社会的合作,联合社会力量特别是村民自治组织,共同参与和推进民主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注释:

①孙明杰.我国村民自治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4):64.

②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7):55.

参考文献:

[1]陈方男.论村民自治中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民主意识的融合[J].社会科学战线,2012,(3).

[2]曾水英,黄峥.论村民自治的公民教育功能[J].理论观察,2007,(4).

第6篇:自主教育论文范文

1.1学习动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引发自主学习的根本因素。从内在心理机制看,明确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问卷数据显示石河子地区参加开放教育的大部分学习者源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85.5%的学习者选择开放教育主要是希望兼顾工作和学习,45%的学习者很清楚自己的学习动机。具体统计数据如下表:结果分析:从调查的结果看,学习者以务实外在动机占主导,对学习活动内容和专业知识本身并不特别感兴趣,更在意通过学习可以带来工作、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改变,缺乏内在学习动力,阻碍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业年限短,处于一线岗位的年轻人“通过考试”和“混账文凭”的功利性动机明显;年龄越长、收入越高、岗位层级越高的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比较高。

1.2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重要动机性因素,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在困难面前的态度以及活动情绪。结果分析:从调查的结果看,无论是在信心还是学习能力上,学习者对自我有较高的评判,但学习行为有待强化提高。就不同人群来看,从业经验丰富的学习者自信心强、自我正面评价的比例高;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信心评估偏低。这表明,由于成人学习者心智发展较为成熟,自我意识完善,能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同时由于成人珍惜学习机会,愿意努力学好,也相信自己能够学好,对自我能力的评价更为积极,整体效能感较强。但我们也关注到,年轻群体、外来务工群体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这部分群体在石河子地区开放教育生源中的比重日益攀升,应着重提升这部分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1.3学习者对自主学习策略的选择

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学习的学习者会根据学习不同阶段灵活安排,采取不同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学习目标实现。在信息化水平方面,大多数学习者能熟练运用常见办公软件,掌握基本的网络使用技术,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习上没有大的障碍。但在具体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上还停留在浅层次运用阶段。结果分析:现有学习者状况与自主学习能力所要求的能自主、有选择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并能够自我约束认真执行计划的要求差距较大。开放教育学习者大多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思想、现有教学条件、学习习惯的影响,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还未建立,学习者的主体意识较差,难以适应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改变。虽然学习者在计算机基础操作上不存在障碍,但网上收集资料主要以直接寻求答案为主,搜索范围也往往局限在搜索引擎,对于如何利用资料库、数据库、网上教学平台获取资料、寻求资源明显不足。在信息获取习惯上,年轻的学习者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年龄偏大的学习者倾向于课堂提问和打电话求助。这表明,开放教育虽然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和资源,但开放教育学习者信息化能力提升很大程度是被动的,且只是初解决问题的通常途径步运用,学习者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尤其是信息收集、筛选、加工、利用的能力需要提升。

1.4学习者对自主学习交互的利用

学习交互行为可以被定义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其他学习者、教师、技术媒体间的交互。有意义的交互在于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交换过程。信息交换是为了在学习环境中加强对知识的探讨。信息交换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学习目标的把握。结果分析:目前网上交互学习情况给人的突出印象有两个:一是讨论不活跃,几乎没有学习者参与。二是看似很活跃,但问题和回答都很简单,几乎就是一问一答,寥寥数语,学习者为在学习中更快的通过考试,他们的交互内容往往是直接与考试相关。交互集中在一问一答过程型交互类型,学习者希望能从与老师的交互中直接找到答案。总体状况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缺乏主题,交互水平较低。

2思考与建议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探寻问题,而国家开放大学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与开放,使得学生可以有途径、有方法去自主学习。结合石河子电大开放教育的实际,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进行培养

2.1利用自我效能感,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转变观念是学生适应自主学习新模式的首要环节,要改变学生的观念,抓好人学教育是关键,同时也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在入学之初,要上好《开放教育入学指南》这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明确开放教育的内涵,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熟悉获取必要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的方式和途径,转变思想,建立新的学习观念。在入学之后,在学习过程中,在日常管理中定期各阶段网络平台统计数据及优秀学生个案。利用网络学习统计的监测数据,一方面激励和督促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老师有效利用数据有针对性的开展“导学”,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个别自主学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并辅之以强有力的远程开放教育手段和学习支持系统,使学生在一个自由、开放、独立的环境下完成他们的学业。

2.2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指导性教学与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有很大关系。随着网络信息的传播,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递者“教授灌输”转换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路人“引导协助”,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放在首位,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和服务,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①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媒体。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适合该专业或该课程的多种学习媒体和学习形式,帮助学生探知有效的搜集知识的途径,使学生了解各种媒体的主要内容,对于课程学习的作用、利用媒体需要的先决条件等。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学习程度,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整合现有的可使用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②探索“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教师评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学、提出问题、教师回答、自我评估的学习方式。并和学生建立“合作伙伴”的开放关系,帮助学生探知有效的搜集知识的途径,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使得师生更公平有效地去共同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建立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在教师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提高。

2.3改革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第7篇:自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69-01

自主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自知识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体会,促使中学生阅读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则应当将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逐渐领悟到自主性阅读的真正内涵所在。使这种语文自主性阅读之法成为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金钥匙。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正在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谁要想在当今语文教学天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所教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大胆地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所谓教学改革就是对所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是语文教学思维理念的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所倡导的语文阅读教学会对学生的将来发展要求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法能真正适应藏族地区学生将来的发展要求吗?当前的初中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训练呢?

一、在语文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又将何去何从呢?

我们只有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工作与时代同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引进各种时尚的元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阅读文章的好习惯。因此,学生自主性阅读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至理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二、新课程标准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教学。让课堂上学生自主与创新的精神得到张扬,层出不穷的新的授课方式,使语文阅读课重新出应有的生机。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正在尝试着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代替过去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我这里所讲的语文自主阅读方法的精髓在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文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文本,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文本,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本,在新的语文阅读方法面前,作为教师该如何进行因教材而施教呢?

1、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经典著作中很多地方(立意、构思、语言、创作手法)都值得我们琢磨和借鉴的地方。就此,我会从一些极其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精妙之处,然后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再试着去分析课文,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哪怕是一些幼稚的看法甚至是错误的主张,也不要打击他们,只是在表扬的同时要正确引导他们如何走向真理的殿堂。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第8篇:自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Abstract:Thecombinationofthenetworkteachingmodeandstudents''''autonomouslearningshowgreatadvantagesonthestudents''''Englishlearning.BeginningfromtheintroductiontothecurrentsituationofcollegeEnglishteachingandlearning,thispaperdiscussesthenecessityofautonomouslearninginthecontextofmultimedianetworkteachingmode.Besides,someteachingapproachesthathavepositiveimpactsonautonomouslearningcapabilityareintroduced.

Keywords:Englishteaching;multimedianetwork;teachingmode;autonomouslearning

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提出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1]提出多媒体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并建议“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2005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高校开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多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

一、自主学习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语学习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客观的,教学就是教师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它强调精熟学习(masterylearning),保证学习者在真正掌握某个学习项目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项目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更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强调教学既要重视外部刺激和外在反应,又要重视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它认为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刺激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变化。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习理论都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迁移,强调“教”,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中心主导地位。现代建构主义作为“教育中的新认识论”问题,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存在个性化差异,学习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因此教学要促进学习,而不是控制学习。它强调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营造支持性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借助社会交往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由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进程,自我建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是以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自主学习主要具备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三个特征。自主学习作为一种个性化学习,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创建个人意义的理念,以及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即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国内外教育界越来越意识到“语言教学的实质不是向学生机械地传授语言本身的规律,而是要创造适于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学生主动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便利”。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突出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习者自己对自己负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的现状使得自主学习这一学习理念在外语教学领域引发了一场教育变革。Holec是这样界定的:学习者自主就是学生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3]因此,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有能力负责管理学习;第二,必须有一个学习机构,从而,学生能够在这个机构里自己支配学习。教师在帮助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这种帮助、指导作用体现在:(1)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2)通过创造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加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4]

目前东北农业大学试点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正是一套基于多媒体网络(MultimediaNetworkInstruction,MNI)技术的网络交互式视听说自主学习教程,由学生自己掌握时间登陆校园网进入课程系统进行英语学习。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中,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超链接获取相应的英语学习辅导材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参考答案反馈、录音文字和相关语言文化背景,随时进入个人课程管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成绩等,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中的“我的问题”向任课教师或同学进行提问。因此,学生只要确定了学习目的,就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设立学习目标,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逐步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在多媒体网络化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能够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评价学习结果,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反馈,从而方便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高效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二、自主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

这里说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就是指语言交际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即与某种语言的词汇、语法、音系和语义相关的知识。第二,社会语言学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指关于语言和其非语言环境的关系的知识。学习者应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言语行为,如道歉、请求和邀请等,并对其做出相应反应,要知道对不同的说话者在不同情境下采用什么称谓形式等。第三,话语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知道如何开始谈话,如何结束谈话。第四,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即关于交际策略的知识。[5]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对学生语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在实际交流中不知所措。针对这一具体问题,《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5。

以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理念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能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既有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又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自己练习听说”,“每周的课堂口语活动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实际交流能力”,“现在教学模式很好,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这些是已经参加试点教学、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们的真切体会。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是解决我国目前大学英语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个重要的研究主体,它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对大学生学习的要求。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在这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持的语言学习环境,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必然趋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已经成为衡量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基于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现象仍然还会存在,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调整各种教学模式,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真正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叶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关键特征之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之研究,2006(3):64-66.

[3]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76-79.

第9篇:自主教育论文范文

(一)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主张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必须在所构建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例如当今的校园面授教育的教学形式是典型;发现学习理论认为主要运用感性方式,让学生通过感悟和探索发现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不乏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领导;协作学习理论,协作学习则是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当代主要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师生交流和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既有人机交互,又有人人交互。

(二)远程教育下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步骤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发挥学习的自由性,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学习激情或积极性。远程教育下自主学习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与学生实现教学互动,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是自主学习的主导教师在远程教育下的职能同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甚至远程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其主要体现在:

(1)教学内容和方式必须明确:这点和传统校园面授教育相同,教师在进行远程教育之前,必须准备好教案,确定讲课思路和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资料库,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基于互联网平台资源共享的特点,要求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因此需要教师建立资料库、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方便学生的下载。

(3)提供互动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问题,需要教师的答疑,可是远程教育不同于校园面授教育,缺少面对面交流的便利条件。因此远程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建立互动环境,这种互动环境为学生提供答疑平台,并且也为学生提供了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平台。

2.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远程教育中学生的本质是不变的,只不过有了很多的自主性。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下载或者在线听老师讲课,但是听课的时间地点以及听课后的复习行为需要自己确定。教师在此只不过起引导性的作用,引导学生去确定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根据学习目标确定以后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借助互联网教育教学平台及时向老师寻求解答。并且根据协作学习理论,学生也可以针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最终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3.学习效果的评估自主学习因为没有校园面授教育的强制性,因此更需要学生加强自控力,也需要有严格的检测标准。通常的评价标准有以下三种:学生自我评价,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小组评价,通过协作平台实现互相监督,从而利用小组对个体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评估;教师评价,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监督的核心,教师对知识掌握纯熟,因此可以轻而易举看出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标准。教师评价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结果,最后自己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监督自身的学习行为,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习的效果,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二、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