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孙悟空的故事范文

孙悟空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孙悟空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孙悟空的故事

第1篇:孙悟空的故事范文

因为孙悟空的形象既有“神”性,又有 “猴”性,同时也充满了人性,所以从其诞生以来对其原型就一直争论不休。近现代的说法主要有两大派:一派认为孙悟空是土生土长的“国产货”,这一派以鲁迅为代表;一派认为孙悟空是纯粹从印度而来的“进口货”,这一派以陈寅恪、为代表。

首先是鲁迅的“国产说”。鲁迅认为,魏晋以来,佛教典籍的翻译渐多,所以印度的故事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文人们喜欢其新颖奇异,于是在有意或无意中使用,这些故事慢慢变得中国化。具体到孙悟空的人物形象,鲁迅则认为应当来自中国民间传说,他举唐朝人李公佐小说中的怪兽――淮涡水神无支祁为证,认为孙悟空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从而认定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中国本土。

20世纪80年代末,学者张锦池率先将取经故事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加以观照整合,纳入一向受到忽略的《三藏法师传》,并将其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杂剧、平话、小说等构成完整的流变系统。他从对“说话家数”的考辩入手,捕捉出潜隐于孙悟空形象流变过程中的宗教文化密码,指出孙悟空形象在流变过程中曾经具有的长生、修炼、偷窃、好等特点,恰恰契合于道教系统的“修炼猿”,与佛教猿猴故事的“听经猿”关涉甚少,从而论证了孙悟空的形象孕育于道教猿猴故事的凝聚、发展于释道二教思想的争雄、定型于个性解放思潮的崛起。

张锦池的论述仍可以归之为“国产说”,它为鲁迅以来的“国产说”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论据,从而为诸多研究者所认可。

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孙悟空故里的讨论突然又热起来,而且说法甚多,争执不休。

孙悟空是江苏人

1982年10月参加全国首届《西游记》学术研讨会的127名专家经考察一致认同,江苏连云港云台的花果山是真正的孙悟空老家。

花果山位于新浦东南15公里,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原名苍梧山,亦称青峰顶,为云台山脉的主峰。其五女峰海拔625.25米,是江苏省诸山的最高峰。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道:“海外有一国土,名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真个好山……四季好花常开,八节仙果不绝。”吴承恩饱览山水风光,收集民间传说,山中以水帘洞为主的七十二洞天和女娲遗石引发了他的灵感,并据此创造了孙悟空降世,即女娲遗石的故事,并将孙悟空栖息的地方命名为花果山。

孙悟空是福建人

2005年,福建省顺昌县博物馆馆长民等在福建省顺昌县的宝山主峰上考古发现了双圣墓,并根据文献、史料证实,双圣庙内的两块墓碑是孙悟空兄弟的合葬神墓,据此指出齐天大圣应该是福建人。

双圣庙始建于元末明初,庙内是一座并立着两块石碑的古代合葬神墓,墓形呈八字形外撇。左碑上方横刻“宝峰”两个楷书小字,中间竖刻“齐天大圣”4个楷书大字,右碑竖刻“通天大圣”4个楷书大字。据考证,这两座墓碑已立近千年。民馆长分析到,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内中有一段孙悟空的“自白”说:“小圣弟兄姊妹5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民认为,这段文字恰好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表明孙悟空其实是姐弟5人,通天大圣是他的一个兄弟,他死后和其兄弟埋葬在一起。墓碑排序与礼仪尊卑暗合。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徐晓望也认为孙悟空的原籍在福建,依据有7点:一、宋代福建文献最早出现猴行者,如南宋莆田刘克庄诗《释志六言》中写道:“一笔受楞严义,三书赠大颠衣,取经烦猴行者,吟诗输鹤阿师。”二、《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使用福建方言。三、蟠桃园和东方朔的故事起源于福建。四、唐天佑年间,福建已有水晶宫和多闻天王的传说。五、宋元时期福建是小说出版中心,《西游记平话》之类的著作应为福建建阳出版。六、福建民间传说中的猴精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最接近。七、孙悟空的故事被编进唐僧取经故事系列中,与佛教中心向东南转移有关。

孙悟空是甘肃人

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石窟中的壁画《唐僧取经图》,其作画年代比神话小说《西游记》成书早300年,壁画中紧随唐僧的是一位尖嘴猴腮的胡人。敦煌研究院原名誉院长段文杰认为这就是孙悟空的创作原型。

据了解,唐僧取经图可谓榆林窟的压窟之作。在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现存有5幅西夏时代的唐僧“西天取经”彩色壁画,均以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蓝本绘制。壁画上只有唐僧、白马和孙悟空,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图中的唐僧是位汉僧,身着襦裤,外套右袒袈裟,脚登麻鞋,双手合十,面目英俊。悟空亦着襦裤、麻鞋,头戴金环,额低嘴长,露齿披发,双眼圆睁,似人又似猴,形象逼真而带有野性。在这5幅壁画中,孙悟空或持金环锡杖、身背经卷、手搭凉棚;或牵一匹白马紧随唐僧之后。图中的白马栩栩如生,有时空鞍行走,有时背驮闪闪发光的经卷。 段文杰认为,玄奘取经是真人真事,并论证了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8月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瓜州(今锁阳城)时在当地寺庙讲经说法一月有余,其间胡人石磐陀受其感化而与识途老马助其夜渡葫芦河、闯过玉门关、越五峰入新疆。因当时佛教兴盛,玄奘讲法及与石磐陀西去取经的历史广为流传。后吴承恩依此写成《西游记》。

孙悟空是山东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杜贵晨教授称:“孙悟空是山东人,花果山的原型是泰山。”

杜贵晨说,《西游记》中所提到的一些具体地名,如“傲来国”“晒经石”“奈何桥”“南天门”“地府”等,都可以在泰山上找到,并且大多都是泰山所独有的。《西游记》的第一回写道:“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据考证,东胜神洲的含义应该指的是道教神仙所在地蓬莱仙岛,也就是古代齐国的所在地,更重要的是那个“傲来国”,只有山东泰山有傲来峰,而第九十九回出现的“晒经石”也是泰山独有的,且成名早于明朝,这是很有力的证据。另外,泰山上的天宫、王母池、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南天门)、东天门、西天门等地名,也都和《西游记》完全对应。尽管全国有10多处水帘洞,但只有泰山的水帘洞洞前有桥,和《西游记》中的描述完全吻合。这些都说明了孙悟空老家花果山的原型是泰山。

以上是“国产说”的主要内容,但同时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孙悟空是印度人、混血儿。

孙悟空是印度人

认为孙悟空是印度进口,陈寅恪论证孙悟空原型确系哈奴曼。

《罗摩衍那》第三篇到第六篇的主要内容是:罗摩夫妇和弟弟罗什曼那被流放到森林后,悉多不幸被十首罗刹王罗波那抢去,罗摩兄弟四处寻找未获。后来,罗摩帮助一个猴王夺回王位,并结成联盟。神猴哈奴曼侦察到悉多被囚禁魔宫后,猴子们立即为征讨罗刹国的罗摩大军造桥助某过海。罗摩大败十首摩王罗波那后,派人从魔宫接回悉多一并启程返国。

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

史学大家陈寅恪由于对佛经极为熟悉,不仅验证孙悟空的原型即《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而且又以《贤愚经》作为复证,他发现“大闹天宫”的故事,本来源自两个绝不相干的印度民间故事,传入中国后,佛经传播者在讲说时有意无意将二者合一。

孙悟空是混血儿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鲁迅和的观点开始受到质疑。其中,风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所谓“混血说”影响最大。“混血说”的首倡者是持“进口说”的季羡林。他在《罗摩衍那初探》中指出:“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沾染上一些无支祁的色彩。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事实。”这是“混血说”的滥觞。之后,蔡国梁、萧兵等的论述明确阐述了孙悟空形象原型与无支祁和哈奴曼的承继关系,“混血说”渐具形态。

第2篇:孙悟空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西游记》 插图 孙悟空性格 阐释

引言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极为成功,孙悟空就是其中光彩夺目的形象之一。纵观整个文本,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第一回到第七回,主要讲的是孙悟空从出世到大闹天宫,最终被佛祖压于五行山下;第二部分则是第八回至一百回,主要讲的是唐僧四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同样的,吴承恩对于孙悟空性格的塑造也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孙悟空具有上天入地的反叛精神,他追求自由平等,蔑视一切神圣权威,这一精神可以从他大闹天宫中看出,玉帝派出十万天兵天将竟不能将其收伏,孙悟空竟在凌霄殿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句话,足以看出其桀骜不驯的性格;第二个部分,主要表现了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与各种艰难困苦做斗争的英雄精神。通过文本精彩的语言描述,一个立体的、丰满的孙悟空形象跃然纸上。

不同于文本的语言符号,图像是一种视觉符号,它以图绘的形式形象化、直观化、感性化地展示文学作品。由于绘图者在绘制插图时,首先会对小说文本进行阅读,而后根据理解进行创作,所以在语言媒介转化为视觉媒介的过程中绘图者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它掺杂了绘图者自己的意念、喜好和倾向性,使得相同的故事情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据已有研究成果显示,《西游记》现存明代刊本七种,均有插图。根据插图样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图下文样式,主要包括“杨闽斋本”“杨致和本”“闽斋堂本”“朱鼎臣本”“唐僧西游记本”;另外一类是单页大图,主要包括“世德堂本”和“李卓吾本”。不同的插图在表现孙悟空性格时,并不完全符合文本对孙悟空的定位。

以孙悟空的跪拜为例,文中对孙悟空跪拜场面的描写为数不多,比如向菩提师祖学艺时,孙悟空半夜偷偷来到师祖床前,跪在塌下,请求祖师传授技艺;在取经的过程中被唐僧贬逐时,孙悟空向唐僧跪拜告别;与妖怪斗法失败后,孙悟空向菩萨几次求救时的跪拜。除此之外,很少在其他场景中明确地描写孙悟空的下跪。对比世德堂与李卓吾文本与插图可以发现,两版本插图基本忠于文本对孙悟空形象的定位,但也有一些插图本比如杨闽斋插图在表现某一情节时,增添了孙悟空下跪的场面,意图以儒家的思想对其进行改造,但这种改造使孙悟空形象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世德堂与李卓吾插图共8幅和7幅明确地表现了孙悟空的跪拜场面,对比文本和插图,发现这些跪拜多符合文本描述。杨闽斋本涉及孙悟空跪拜图的共有35幅,其中18幅与文本描写的跪拜相符,即文本中有明确的描写孙悟空下跪的文字,而插图也描绘了这种跪拜场境;余下的十七幅图与文本的描述不同,即文本并没有明确的文字描写孙悟空的跪拜,但是绘工在绘制插图时强行让孙行者进行了跪拜。

杨闽斋插图有意消融孙悟空的桀骜不驯,强调儒家的君臣有别,给孙悟空强行套上儒家君臣纲常伦理的枷锁,淡化其追求自由的性格。

杨闽斋第三回回目为“四海千山皆供状 九幽十类尽除名”,其中一幅插图描绘了太白金星向孙悟空招安的场面。如下图:

杨闽斋图3-12

对应文本描述如下:

金星领了旨,出南天门外,按下祥云,直至花果山,对众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玉帝圣旨在此,请你大王上界快快报知。”洞外小猴一层上传至洞天深处。猴王急忙整衣冠迎接。金星径入当中,向南立:“我是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请你上天拜受仙录。”悟空叹道:“多感老星降临,教安排筵宴款待。”金星道:“玉帝圣旨在身,不敢久留。”悟空即唤四健将,分付:“谨慎教演,待我上天去看看路,却好带你们上去同居住也。”[1](P38)

插图题注为“悟空领旨同升上界”,从插图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双手拱起,跪拜接旨。对比文本和插图会发现,插图与文本描述并不相符。文本并没有写孙悟空跪拜接旨,但是插图却强行让孙悟空下跪。绘工如此绘图,夹杂了其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即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下,都要遵循儒家的礼仪制度。

杨闽斋第五十一回,回目名为“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该回主要情节为孙悟空与独角兕大王大战,结果败下阵来,为了勘察妖怪真身来到凌霄殿。图51-2便是描画了孙悟空在云霄殿面见玉皇大帝的场面。文本对应描述为:“当时四天师传奏凌霄,玉帝命行者见,行者朝上唱个大诺,”[1](P618)行文并没有写到孙悟空跪拜玉皇大帝,而只说“唱个大诺”。但是插图却硬生生地将这一情节改为跪拜,以使孙悟空的行为更符合儒家君臣伦理纲常。

仔细查看杨闽斋插图会发现,绘工对于孙悟空的这种改造几成模式化复制,孙悟空遇到天上各路神仙要跪拜,到了人间还要跪拜官吏大臣,而文本均没有对应的描述,这些场景是绘图者在绘制插图时的主观改造,目的是使孙悟空符合儒家的君臣伦理纲常。殊不知这种改造虽符合现实,但并不符合文本对孙悟空形象的定位。

杨闽斋图51-2

小说第四回上半回回目为“官封弼马温”,描写了孙悟空第一次见玉皇大帝的场景。杨闽斋本没有针对这一情节配置插图,世德堂本则针对这一情节绘制了插图。

对比杨闽斋和世德堂文本会发现,两者的描述基本相同。

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了凌霄殿外,不等宣召,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伏拜参见,却该死了,却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诺。[2](P24)

世德堂图4-1

世德堂插图题注为“官封弼马”,左侧描画了金星领孙悟空朝见玉帝的场境,玉皇大帝接受两人礼拜的场境。从插图左侧中可以看出,太白金星双膝跪地正朝上礼拜,孙悟空则挺身立于一侧,双手抱拢,并未随金星一起伏拜参见。插图用此方式表现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蔑视权贵追求平等”的桀骜不驯性格,符合小说对于孙悟空桀骜不驯性格的定位。

杨闽斋插图除了强调儒家思想的君臣规范,还强调了儒家师徒行为规范,即文本中并没有明确地描写孙悟空向唐僧跪拜的文字,而绘工添加了这样的细节,使孙悟空的行为符合儒家师徒行为规范。这样的插图在杨闽斋本较为常见,以其中第二十六回中的插图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十六回回目名为“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讲的是孙悟空四处寻方来救治之前被其推倒的人参树,最终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使人参树恢复原状。其中孙悟空辞别唐僧去求方的情节,文本描述如下:

大仙谅他走不脱,即命觧放了三藏、八戒、沙僧。沙僧道:“师父呵,不知师兄捣得什么鬼,”八戒道:“什么鬼,这交做当面人情鬼。树死了,又可医的活?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三藏遂叫道:“悟空你哄了仙长解放我等,如今往何求方?”行者道:“古人云‘方从海上求’。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圣法,管教医得他树活。”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三藏道:“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三日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好猴王,急纵筋斗云,别了五观庄,径上东洋大海。在半空中快如掣电,急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1](P504)

杨闽斋图26-2

图26-2就是针对这一情节绘制的插图,该图题注为“行者辞三藏去求方”。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端坐于屏风内,双手抱拢,成回礼状。而孙悟空跪于唐僧面前,双手抱笼呈辞别状。文本中并没有提到孙悟空跪辞唐僧的文字,但是绘工在表现这一情节时,以儒家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阶级观念进行了再创作,这里的孙悟空过多地背负了儒家的繁琐礼节,已不再是随心所欲、轻灵机智的孙大圣形象了。

对于同样的情节,世德堂插图以及李卓吾本插图均未刻意改造,而是忠于文本描述,以世德堂本为例进行说明。世德堂文字描述与杨闽斋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只是多字少字的差异,除此之外,故事情节基本相同。

世德堂图26-1

由于文本没有明确描述孙悟空与唐僧对话时的动作,世德堂插图避开此场境,选择了能够表现孙悟空上天入地、技法高超的一幕来描绘,即“好猴王,急纵筋斗云,别了五观庄,径上东洋大海。在半空中快如掣电,急如流星,早到蓬莱仙境。”[2](P175)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凸显孙悟空的腾云驾雾,绘图者将踏着云彩的孙悟空置于插图中上,旁边是高山峻岭,云彩之下是矮矮的村庄、树木。插图通过这一情节凸显孙悟空的高超技艺。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表现孙悟空“桀骜”“技艺高超”方面,不同的插图本有各自的解读和表现,但杨闽斋插图本中的孙悟空更多地被戴上了儒家伦理纲常的枷锁。不可否认,《西游记》是一部宗教小说,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但如果只是宣扬宗教的著作,那么它不会受到如此的欢迎,以至于到了今天人们仍为其着迷。宗教只是《西游记》中的一部分,它所塑造的人物绝不是带着宗教枷锁的形象。

注释:

[1]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编:《西游记》(杨闽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第3篇:孙悟空的故事范文

《西游记》这本书,故事情节好看又看不腻,并且还蕴涵着道理,让人启发甚大,写2021西游记学生优秀读后感在很多人眼里似乎是非常难的事情,事实上还好,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2021西游记学生优秀读后感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2021西游记学生优秀读后感一还记得时候,最喜欢看且又总看不腻的书就数《西游记了》。

一提起这三个字,大家便都已耳熟能详,老少皆知了。这本书出自《四大名著》中之一,属于吴承恩的作品,是一本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讲述了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披荆棘,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体现了想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故事。

其中,孙悟空降妖除魔,为去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没有诚信憨厚的沙和尚帮忙,那也会没那么顺利,猪八戒则是力大无比的好帮手,而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虽有时不明是非,听信妖怪胡眼言,但最终还是历经千心万苦取得真经,他们历经重重磨难,却丝毫没有退缩,他们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令我感触颇深。

人生也是这样,只有心中充满希望,以坦然的心情看挫折和打击,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往往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还要多,无论什么样的失败,只要跌倒后又爬起来,跌倒的教训就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我们取得成功,而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所以我们遇到困难,应鼓足勇气,微笑面对,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它,那样它就不再可怕了。

当然,在生活中,我们面对困难不仅要迎难而上,而且还必须与朋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团结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自信满满,那便是团结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团结的力量。可见团结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

《西游记》这本书,故事情节好看又看不腻,并且还蕴涵着道理,让人启发甚大,不仅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时应迎难而上,也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应团结,齐心协力,那样才会获得成功。

它不愧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名著》之一。

2021西游记学生优秀读后感二“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们就会想起那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了。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去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读着它,我仿佛看到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取经路上的身影。

孙悟空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他英勇无畏,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敢与玉皇大帝斗,敢与如来佛祖斗,敢与妖魔鬼怪斗。我们真应该学习他这种天不怕地不怕顽强不屈的精神,敢与一切恶势力斗,敢与一切不良现象斗,敢与一切困难斗,不战胜它,誓不罢休!另外,孙悟空神通广大,更叫人赞叹不已。他会七十二般变化,还有腾云驾雾的本轮,火眼金睛更是厉害!为唐僧保驾护航立下了赫赫战功。我们真应该向他学习,掌握各项本领,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将来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唐僧是个善良之人,以慈悲为怀,一路上洒下了爱的种子。但是他凡人俗眼,人妖不分,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错怪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先后变成的年轻女子、老婆婆、老翁。以致于将孙悟空驱走,自己多次落入妖怪手中的可悲下场。我们应该学习他富有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是不能像他那样不辨是非,冤枉好人,上坏人的当啊!

猪八戒好吃,好占小便宜,贪图美色。不过,八戒也满可爱哦!关键时挺身而出,一路上与孙悟空一同作战,降妖除魔,可以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为保护师傅取经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应该学习其优点,克服其不足。沙僧憨厚老实,一路上牵马挑担,从不叫一声苦,从不喊一声累。我们一定要向沙僧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劳动中任劳任怨,抢重活脏活干。

总之,师徒四人个性鲜明。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其不足。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力争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2021西游记学生优秀读后感三寒假里,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时期的吴承恩。读过这本神话小说,书中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精彩打斗,一幕幕求取真经的人间大义,一段段人定胜天的传奇历险,带给我无尽的感慨与回味,读完了一遍后还想读第二遍。就像一个“出征”的蜜蜂看见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就像一只快要过冬的松鼠发现了一颗巨大的松果;就像一匹饥饿的大灰狼找到了一块肥美的肉。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看《西游记》的感受吧!

《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唐朝时期,唐僧去西天取经,在取得真经的艰辛过程中,唐僧一共收了三个徒弟,他们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他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历经千难万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到达西天取到了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里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经典人物形象。书中唐僧的原型是玄奘,他在年幼时即聪颖非凡,十三岁时因其志向、风骨出众而被破格录取出家,之后遍访佛教名师 ,造诣日深,在取经途中,他诚心向佛,不畏艰险,坚强执着。孙悟空是正义勇敢的化身,他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在西天取经途中,一路斩妖除魔,保护唐僧取得真经。猪八戒是一个喜剧人物,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于妖怪做斗争,是孙悟空的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使用,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虽然他毛病多多,但又不缺乏善心,因此人们并不讨厌猪八戒,反而认为他十分真实可爱。沙僧的特点是默默奉献,在取经途中,大多数情况下他都在默默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当妖怪来袭时,自己明知本领低微,也要挺身而上。他的善良、老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四个主要人物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了。他热爱自由,敢于反抗,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是专为人间解除磨难的,具有战斗精神的英雄。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唐僧师徒的这种在困难面前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我所缺少的,以后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我都要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要尽力去完成。

2021西游记学生优秀读后感四这学期我读了许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由明代著名小说家所写的《西游记》原著。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章节。这篇讲得是一个白骨精的妖怪,一变村姑,二变老婆婆,三变老公公去骗唐僧的故事。但幸好机智的孙悟空戳穿了白骨精的诡计,以保住了唐僧。因为白骨精的奸诈,唐僧的不辨是非和猪八戒的挑拨,最后使唐僧气愤的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对这篇故事印象最深刻是因为,看完这一章节后,我非常想揍猪八戒和唐僧。因为孙悟空如此救他们,却受到这般对待。但在后来我也仔细想了一想,这不能怪唐僧,要怪就要怪猪八戒。因为猪八戒是因为一己私欲而挑拨师徒的关系的,而唐僧却是因为他肉眼凡胎不分黑白才赶走悟空的。

在整本书中,我最讨厌的就是猪八戒,因为他好吃懒做,一旦师傅被捉,他就想着要回高老庄,并且他就像上面所说的,经常挑拨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较之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沙僧。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从来不说孙悟空的坏话。其中我最敬佩的人当然是孙悟空,因为他为人正直勇敢,所以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像孙悟空那样,除恶务尽,让天下太平。

这本书真的是非常的好看,如果你心动了,那就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西游记》原著吧!

2021西游记学生优秀读后感五想必《西游记》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中吴承恩的著作,书中唐僧孙悟空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读起来就舍不得停止。我一口气把他读完了,心中感慨万千,如翻江倒海一般,虽然是神话,但批判的却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丑恶的一面。

书中重点讲述了唐僧四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个个修得正果。其中孙悟空这个人物描写得最突出也最成功,从石猴出世到大闹天空再到修得正果,无论是三打白骨精还是收八戒,降沙僧都是整本书的精华。唐僧的善良有爱心,猪八戒虽懒却为取经做出贡献,沙僧的勤劳肯干也十分的有特色。一些配角也为整本书带来了生气,如:二郎神和他的座骑哮天犬,观音菩萨和她的爱徒善财童子等。

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白骨精虽然狡猾无比,唐僧也曾一度的冤枉甚致赶走过悟空,但是悟空深深记得师傅把他从五指山救出来的时候,最后,他打败了为非作歹的白骨精,帮人民除了害。这也证明了邪恶永远都不可能战胜正义。

《西游记》不愧为一本名著,它那精彩纷呈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其它任何书所不能比的。是《西游记》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西游记中学生读后感2

这学期我读了许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由明代著名小说家所写的《西游记》原著。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章节。这篇讲得是一个白骨精的妖怪,一变村姑,二变老婆婆,三变老公公去骗唐僧的故事。但幸好机智的孙悟空戳穿了白骨精的诡计,以保住了唐僧。因为白骨精的奸诈,唐僧的不辨是非和猪八戒的挑拨,最后使唐僧气愤的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对这篇故事印象最深刻是因为,看完这一章节后,我非常想揍猪八戒和唐僧。因为孙悟空如此救他们,却受到这般对待。但在后来我也仔细想了一想,这不能怪唐僧,要怪就要怪猪八戒。因为猪八戒是因为一己私欲而挑拨师徒的关系的,而唐僧却是因为他肉眼凡胎不分黑白才赶走悟空的。

在整本书中,我最讨厌的就是猪八戒,因为他好吃懒做,一旦师傅被捉,他就想着要回高老庄,并且他就像上面所说的,经常挑拨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较之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沙僧。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从来不说孙悟空的坏话。其中我最敬佩的人当然是孙悟空,因为他为人正直勇敢,所以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像孙悟空那样,除恶务尽,让天下太平。

第4篇:孙悟空的故事范文

关于《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起源,一直存在两种主要的不同意见:一以为代表,认为孙悟空乃是印度神话传说《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的变形,一以鲁迅为代表,认为孙悟空是由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淮涡水神“无支祁”演变而来,双方都有一些可信的根据。所以后来以翻译《罗摩衍那》出名的季羡林又提出一种折衷的说法,认为孙悟空这个形象是由两种神话传说“混血”而成的。笔者在此短文中当然不可能介入这方面的学术论争,只不过想以此为由头聊聊那些有名的猴子。

《罗摩衍那》中写到神猴大将哈奴曼为阿逾陀城王子罗摩从魔王拉凡纳手中救出其妻子悉多的故事。这位哈奴曼是风神的儿子,神通广大。他脸放金光,变化多端,能把大山背走,能在空中飞行,能一步跳过大海。他曾经被一个老母怪吞下肚去,却能巧妙脱身。这些内容确实会令人想到《西游记》。说到哈奴曼,很巧,前不久在首都博物馆开幕的《古代印度瑰宝展》上展出了一件《神猴哈奴曼胸像》,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一看。据介绍,这座石像所雕哈奴曼“右手上举搭在三层宝冠上,左手立于胸前”,似乎也有点《西游记》中猴王的味道。

而鲁迅不采纳的意见,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本来就有许多与猴类有关的故事,其中不少可以看出影响《西游记》形成的痕迹。

猴类故事多,当然是因为它和人类相近。而中国古代传说在把猿猴灵异化的时候,其最显著的特征,一是矫健灵动,一是善并喜好劫夺人妻。这也许就是古人从猴子身上最容易激起的梦想吧?

最早在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一书中,就写到有一白猿化为老翁,在竹林中拦住以善剑著称的越女与之比剑的故事,这个轻灵飞动的场面就是电影《卧虎藏龙》学习的榜样。至于将矫健灵动和善合写,则以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最有代表性。小说中的白猿怪掳掠了三十多个妇女,他与她们“嬲戏”而“一夕皆周,未尝寐”,力量惊人。白猿怪出现时是如此场景:“日晡,有物如匹练,自他山下,透至若飞,径入洞中。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余,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这当然没有《西游记》那么壮观,但确实是很精神。

这种神奇的白猿,与孙悟空是有亲缘关系的。在《西游记》的前身、元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了一位“猴行者”,他的出身是位“白衣秀才”,显然就是从白猿转化过来的。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两性关系方面十分纯洁,但在更早的故事里,他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元末明初的剧作家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一出来自报家门,就说自己曾经抢过金鼎国的公主;朝鲜古代的汉语课本《朴通事谚解》(编写年代相当于中国的元朝末年)中,也写到孙悟空抢过别人的公主。可见在猴儿们的历史传统里,孙悟空并不曾比猪八戒强到哪里去。

至于“无支祁”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是唐代李公佐在《古岳渎经》里记载的传说中淮水的一个水神,渔夫拉铁链,最后拉上来一个猴形的水怪,金目血牙,神通变化还善于巧言应对。鲁迅注意到在早期的西游记故事中经常涉及这个人物,如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写孙行者自报家门,说我大姐是梨山老母,妹妹是无支祁,大哥是通天大圣,小圣是齐天大圣,弟弟是耍耍三郎。因为无支祁的传说年代最早,所以鲁迅认为孙悟空的故事源于无支祁的传说。

第5篇:孙悟空的故事范文

他,一只爱打抱不平的猴子;他,一只本领高强的猴子;他,一只团结友爱的猴子;他,一只聪明机智的猴子。对,他就是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

他的故乡,在风景优美,富饶的花果山。听说,孙悟空刚从仙石蹦出来的时,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与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在名著《西游记》中,勇猛并列。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打白骨精》。

第6篇:孙悟空的故事范文

看完这个电影总体感觉一般,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主题剧情与以往我们看到的大闹天宫有本质上的区别,故事的主线主要围绕牛魔王为娶玉帝的妹妹铁扇公主遭到玉皇大帝的反对而攻破天宫,玉帝看到妹妹伤心欲绝就勉强答应这门婚事,条件是魔族不准踏进天庭一步,否则将灰飞烟灭!对此牛魔王怀恨在心,一心想日后再次重返天庭,最终想夺取天宫的故事。

女娲为此前来收拾残局,用自己的身躯化为晶石来重建天宫,最后灰飞烟灭的一刻掉下一滴眼泪,眼泪调入凡间化为晶石。晶石吸收天地日月精华最终孕育出一石猴。

牛魔王知道此事便找到二郎真君告诉他要攻破天庭希望得到帮助,二郎神空有一身本领却被玉帝派来镇守南天门怀才不遇,牛魔王答应二郎神攻破天庭与他一同治理天庭。二郎神半推半就答应牛魔王,两人商量等孙悟空成为气候善意利用为日后攻天做准备……等到孙悟空上天庭学习长生不死之术时,遭到二郎神陷害打入炼丹炉,与此同时,牛魔王带领魔族将士假扮天兵去花果山将孙悟空的猴子猴孙们全部陷害,包括孙悟空两小无猜的小狐狸也被牛魔王亲自杀害!由此激发了孙悟空的心中怒火,前去天庭找玉帝算账,至此大闹天宫正式拉开序幕!在孙悟空将二郎神打到之余,牛魔王看到时机一到,来到天庭与玉帝决一死战,就在牛魔王打到玉帝毫无心慈手软之时,孙悟空和二郎神才明白都被牛魔王所利用,最终随悟空将牛魔王击溃。就在孙悟空为玉帝道歉天宫再次被毁之时,如来佛祖以来,这次孙悟空没有逃跑,而是自己将如来的手拉下将自己压在五指山下!!!

单说剧情只能两个字“坑爹”……

第7篇:孙悟空的故事范文

这部国产动画截至下映累计总票房是9.56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的新王者。同时获得了媒体众多的赞誉,如《人民日报》刊文认为该片是中国动画电影10年来少有的精品之作。并获得了第三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以及第十二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画长片金奖。国家宣传部门也高规格的为该片举行了研讨会等。抛开这些赞誉,我们更应该冷静理性的分析这部国产动画背后成功的原因,《大圣归来》对国产动画创作有哪些启示和学习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起。

一、 故事构架的创新

该影片取材于《西游记》,但却是老瓶装新酒,运用旧题材演绎新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创作团队摆脱了原作西游记的故事框架的包袱,编剧轻装上阵,融入新的价值观和好莱坞经典的故事表现手法,挖掘东方元素神话题材,对原著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演绎。并以全新的三维数字动画的形式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被如来佛主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再次遇到了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自我,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一部动画电影如何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核心的部分应该靠有趣波折的故事情节。制作“西游记”题材的动画片显然不是什么新鲜的创意,恰恰是因为“西游记”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大圣归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观众对题材的陌生感,使用这块金字招牌老瓶装新酒的策略,以西游记文化为该影片的突破口。我们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不仅让整个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也对社会文化价值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难看出《西游记》原著文学中所输出的一些价值观已经和现代人产生了冲突,但是创作团队并没有背负着《西游记》原著的价值观这个包袱,而是跳出了大家原有熟悉的故事进一步的拓展原著的故事,使故事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价值观。

比如笔者就很喜欢喜欢《大圣归来》里,反复强调齐天大圣孙悟空“打不死”和孙悟空玩偶“失而复得”的这两个概念,笔者认为这象征了每个人的童年的简单信仰,也象征了随着时光的老去。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看着听着孙悟空的故事长大的,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心中孙悟空,尽管对这个东方英雄无比熟悉,但依然会满怀期待。题材是旧的,演绎的故事却是新的,迎合了观众对新鲜故事的渴求,这很大程度上给了观众一个惊喜。满足了观众的精神审美需求。一边让观众吃惊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外,同时也演绎了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故事让大家津津乐道。

小朋友喜欢片中孙悟空的帅气、卡通化的江流儿、呆萌的土地公和山妖们热闹的追逐打斗,而大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落魄的齐天大圣内心的勇气与信心,虽然被封印了法力,却依然能排除万险,勇敢地去解救被山妖抓走用来祭祀的童男童女们。最后破除封印,找回真正的自己,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这一历程简直就是我们每个成年人内心英雄主义的写照。同时影片采用这种叙事策略种不但吸引了低龄观众,也成功的打动了成人观众,让影片不再充满低龄化“幼稚可笑”行为和单纯快餐式的打斗叙事方式,而是巧妙地契合了成年观众隐秘的童心,与其影片是在说大圣归来,不如是在讲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内心被世俗掩盖已久英雄侠义情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圣归来》即是孩童的英雄梦,也变成了成人的理想国。

二、 角色形象创新化设计

说到本片的角色,我们在这部片子所看到的孙悟空形象和我们以前看到的角色大不相同,大部分观众对孙悟空等形象还停留在万氏兄弟《大闹天宫》以及1986版六小龄童老师所演绎的孙悟空,而这些版本的故事情节也突出了孙悟空的“猴性”,刻意强调了动物的一面,但是我们在《大圣归来》看到的孙悟空和以往的不一样,他不再抓耳挠腮,上蹿下跳,总是一副心事重重、忧心忡忡的样子,更像是影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缩影,更强调了具备人性化特征的孙悟空。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这位东方武侠英雄本该是: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千年桀骜不驯无人敌,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一路斩妖除魔不留情,再加上七十二变,神功护体简直就是英雄的范本,自由的化身。而在电影《大圣归来》中,本片中那个失去了法力、落魄潦倒的大圣,充满着烦恼,自我迷失过程中,遇到了对他信赖与崇拜江流儿,并帮他找回勇气和信心。江流儿用自己的勇敢和善良与执着激发了大圣,让他找回最初的自己完成自我救赎,让大圣在拯救世界之前,先是拯救自己。这一点也同样契合了中国文化中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概念,英雄们要想拯救世界,必须得先学会拯救自己。使得孙悟空这个角色更具备一个平凡人的特征。

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了萌萌的土地公、好莱坞风格的山妖、好吃憨憨的猪八戒等角色,这些都反映了,创作者们开始花心思琢磨角色的造型, 跳出了西游记文化固有的形象造型,赋予角色新的内心世界和形象。《大圣归来》看似在描写孙悟空这个角色,其实在描写我们平凡人的心内心世界。至于电影观众,真的已经不在乎这个孙悟空和以前的孙悟空像不像了,因为观众已经认同了这个大圣的内心世界。

三、 画面风格元素

在笔者看来,《大圣归来》画面效果、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场景设计等方面已经开始接近好莱坞动画片的图像质量,换言之,这是一部在技术上最为成熟也最为用心的当代国产动画。独具中国元素的画面气氛和画风,在同时期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标杆。

从整个片子来看,创作团队也下功夫琢磨了一番。我们看到山水是中国的山水,建筑是中国的建筑。如市井街头皮影戏、屋角一枝梅的烟雨、大桃树下红扑扑的果实、石拱桥青苔,山前江畔的帆船、红色的灯笼、江流儿和师父借宿的小镇子、青石板路、弯弯的拱桥、飞檐斗拱。都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似乎你在浙江、江苏、四川,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建筑中国的山水。如江流儿母亲跳崖的山、那种在悬崖边上修一条路,一队人慢慢走的影像,是中国人意义的“险峻”。当江流儿误入猪八戒庙的时候,他抬头看见威严的四大天王,这种感觉,同样是我们童年对神魔的记忆和印象。这些细节《大圣归来》都表现出来了。本片中反派角色妖王混沌的老巢造型则以山西的悬空寺为蓝本,又融入了巫山的悬棺群的元素,我觉得这些元素中国观众一点儿都不会奇怪的。影片中人物的服饰也充满着中国元素。如和尚的造型,月白色的僧袍、草鞋、背篓以及都是中国独有的,而山妖变身为客栈老板娘,身上的服饰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而本片唯一的遗憾是,一些镜头中角色的动作不够流畅,处理草率,一些动作以及特效并没有展现到位,这也是国内缺乏动画新技术研发和技术积累的结果。

创作者使用的创意符号、元素的表现方式、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这部影片都时时刻刻告诉我们,这是一部中国的动画,讲的是中国的故事,展现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东方世界。

四、 音乐表现

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元素必定运用中式风格音乐演绎最恰当不过了,影片音乐一方面使用了老版《大闹天宫》的经典配乐,重现儿时观看《大闹天宫》那种激动,另一方面又使用了不同的乐器来演绎出来音色去塑造不同角色的形象和性格。

片中此时的孙悟空在历经了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从昔日战无不胜的齐天大圣落魄到现在“一只普通的臭猴子”,这种巨大的落差以及把他的自信击得粉碎,但此时的孙悟空心中依然还存在对自己侠义仁心的期望,到后来踏上保护江流儿以及傻丫头过程中被江流儿的点悟,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这些场景中悟空出场的音乐既参考了老版《大闹天宫》的经典音乐,也使用了好莱坞西部片抢手出场的旋律,让孙悟空形象显得更酷。此外还使用了特别的低音来强化孙悟空内心孤独和沧桑的感受,随着剧情的发展孙悟空的所使用的配乐音色越来越温暖饱满,音色的变化巧妙地暗示了孙悟空内心的变化过程。江流儿出场的音乐则用了单簧管、双簧管等音色清脆明亮的乐器,来表现江流儿活波、童真的一面。萌萌的“土地公公”出场则用了些高音的笛子,感觉很调皮。在表现妖王混沌的时候,运用了我们不太熟悉而音色风格接近中国鼓的日本的“太鼓”,因为在日本太鼓本来就是用在驱鬼仪式中的。“太鼓”的音色和中国鼓比起来更具备阴森、诡异的感觉。这些不同的乐器所演绎出来的音色及声音都强有力的塑造了角色的形象和性格,让角色形象在荧幕上更为丰满立体。

而主题曲《从前的我》笔者觉得这首歌曲更是整部影片的主题的诠释。这像是挣破了所有当年看着《西游记》长大的孩子们如今的内心枷锁:在这几十年的成长中,我们逐渐变得世故冰冷,内心软弱而外壳坚硬,而那个儿时时候的英雄,像一个堆满了尘埃的玩偶,站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说:“若是遇见从前的我,请带他回来。”我想这首歌曲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初心,这首歌曲成了观众情绪的催化剂,让影片主题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8篇:孙悟空的故事范文

研读经典、搜集资料、偷师儿子

“大家一说孙悟空就都会想到六小龄童,那我就每天去研究他演得孙悟空的所有细节。同时我也研究这几年比较成功的例子,比如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演法,然后对这两者也做了比较分析,设想我自己要怎么演绎孙悟空。”甄子丹搜集很多历史录像、纪录片、故事片、卡通片来作参考,“我甚至去动物园观察猴子的动态,看不同猴子的眼神、表情、四肢等身体语言。西方国家的猴子角色,我也会当作参考,老外多数会演成一个猩猩,甚至是猿,《人猿星球》是最近比较成功的一部。中外所有资料,我都先搜集好,用了一年去分析学习,思考我自己要怎么演绎。”

“一开始孙悟空是石猴,比较单纯、表面,然后他慢慢向‘人’的方向成长,心理状态就越来越多,层次也就越来越复杂。我向小儿子学习孙悟空最初的状态,小朋友很单纯也很爱玩,有次在家正好看到他从这个沙发跳到那个沙发,玩得很放松随意。他自然抒发出来的那种感觉,令我就明白这就是孙悟空,就是这种心态。”

“甄版”孙悟空“8到80岁都喜欢”

“孙悟空的整个经历就是一个动物学习怎么做人,从演员的角度来讲,只要找到兽性与人性的平衡点就很成功了。我觉得有些地方不是像周星驰那样的颠覆,而是在原著基础上,根据孙悟空的性格添加了很多有趣的情节。猴子本身是很放纵、没有道德观念的,电影中那些好玩的情节都是可以想象孙悟空做得出的,我演的时候会找到一个中间点,不会太过火。”

“我要考虑到我演的孙悟空,不仅看京剧的老一派喜欢,年轻人也得喜欢才好。我在思考将年轻人广泛的喜好集中放到孙悟空这个角色中来,让大家对甄子丹版孙悟空产生共鸣。比如我参考了一些美国的卡通片,他们伸舌头翻眼睛的夸张动态表情,我希望大家特别是小孩看见这个孙悟空的时候,能有漫画般的感觉。我想保持原来经典孙悟空的演出,同时希望能够加入自己的东西作为突破,为此我也想了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但很困难,因为不仅需要创作空间上的大胆表现,同时还有身体语言。孙悟空是一只灵敏的猴子,爆发力很厉害充满了力量,很幸运这是我本身功夫底子就具有的,再加上一些动作设计,结合了西方的东西。我觉得作为一个表演者,他需要很放得开的态度,要放得开自己,太理智的话会束缚自己的表演空间。”

心理、体能挑战性很大 习惯特效表演

和预想的情况非常不同,甄子丹每天仅特效化妆的时间就长达五个小时之久,“那个妆很难控制表情,做所有动作的力度都和上妆前有所不同,需要慢慢去调校适应。因此开始拍摄的前两三个礼拜,我都是在适应阶段。根据我收集的资料分析,猴子整个身体的运动频率非常快,除非睡觉不然每时每刻都停不下来。我功底比较厚有这个爆发力,但上妆之后,穿着漂亮有质感同时也很厚重的盔甲,在整个演戏过程都要精神集中保持兴奋状态,从身体到眼神都需要瞬间的爆发力,各种心理、身体负担挑战性很大。”

为了电影逼真效果,孙悟空贴身打底的肌肉装非常紧身,光穿上就需要半个小时。为了不弄破衣服,穿的时候需要不停的拍打。拍戏的时候他出汗比较厉害,汗多立马又脱衣服擦干汗重新再穿一遍。一整天下来,甄子丹的指甲都被勒到发紫,而且上了妆之后嘴巴旁边都是毛,甄子丹没办法吃东西,连喝水都要用吸管。

第9篇:孙悟空的故事范文

今年暑假里,我收看了中央台的《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及阅读了《西游记》原著,电视剧拍得很好看,而小说写得更精彩。这本书中的神话人物让我沉浸在美妙而传奇的故事情节中,孙悟空的灵敏机智,猪八戒的滑稽搞笑,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像。

孙悟空对自己的师傅非常忠诚,有一次唐僧误会了孙悟空,要赶走他,孙悟空临走时给唐僧磕头,唐僧扭过头去不看,孙悟空就变了一圈猴子给唐僧磕头。走后他去了观音菩萨那,沙师弟在唐僧遇险后去找菩萨,当孙悟空得知后又立马回到了凡间救出唐僧,和他们一起去取经。在机智勇敢的猴哥,胖嘟嘟的猪老二和憨厚的沙师弟的陪同下唐僧取得真经,普度众生。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与磨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不怕困难,不像猪老二似的老喊着散伙,我们就可以像孙悟空除怪似的除掉困难。还有就是看人不能看表面,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妖怪扮成人惹得唐僧的同情,唐僧还真就相信了,可孙悟空用火眼金睛识破了他们,就想训它们,唐僧却念紧箍咒,并赶走了孙悟空。我有时真觉得唐僧真笨.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正是如此吗,有一些坏人装成好人的样子骗取钱财,我们应该善于分辨人的好坏,练就一套我们自己的火眼金睛.

《西游记》不仅故事情节好看有趣,还蕴涵着一个道理,把它称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简直就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