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试卷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学生的考试卷上,失分较多的题目是:第六题“算一算”的第3小题“填+或-”。如:7 3 = 3 1
二、失分原因分析:
从题目难度上来看,题目所考核的内容,都在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之列。但是由于学生不认识字,而造成答题错误的情况很多。从我教学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培养还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平时学生做作业时,总是老师读一题,学生做一题,扶得太牢,所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较高,但同时也养成了学生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在期中考试时,老师不再扶着做题,学生一下子就觉得不习惯。再加上他们读题,审题能力的缺乏,造成失分。另外,在答题技巧上,缺乏引导和强调。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常规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常规训练,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向40分钟要质量。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重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鼓励,加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的培养。通过逐步放手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差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重视考后反思,注意家校联系,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整张试卷的题目质量还是可以的。首先把汉语拼音作为了重点,考查了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辨别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能力 。2、 生字、生词和音节的搭配能力 。3、组合音节的能力。4、看图找音节的能力。5、看拼音写笔画的能力。6、给音节加声调的能力。 其次在汉字、词语、句子方面考察了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2、给表示事物的词语搭配数量词的能力。3、给形容词搭配合适名词的能力。4、补充句子的能力。
题目类型非常全面,不失为一份好卷。但是我认为期中考试对于一年级来说题量过大。在考试时,时间相当紧张,有的学生没有做完,第二页的题空白的很多。
二、试题分析
汉语拼音方面的题非常适合学生做,没有死板硬套的题目,灵活多样,把握住了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其他方面的题偏难,超过了一年级学生的做题能力。譬如:第九大题让学生选择数量词,写的全都是汉字,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些字还没有学过,有的即便是知道,也是在比葫芦画瓢地写一写。第十题搭配词语和第十一题照样子写句子,在课本中也只是要求学生口头说一说,没有要求写下来。如果真让学生写下来的话,也只能是要求用拼音写下来,这在试卷中都没有明确说明。如果想考查学生掌握汉字的情况,书中要求学生记住的汉字,让他们写一写,组组词,也是很必要的。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一年级课本中凡是要求“会认”的汉字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要求会认的字只是帮助学生阅读,以后会随着年级的升高,逐一掌握。 “会写”的字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正确书写。一年级学生会写的汉字不够多,目前才会30来个。所以,我们应该顺应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程度,把拼音方面的题出得恰到好处。能力拔高题对于学生是一种锻炼,也可以出,但不要量过大,学生不会写的字可以要求书写拼音。
一年级考试的题目要求,我认为应该加上拼音。因为一年级学生不认识几个字,平时接触的题类型少,他们不可能知道这道题是要求干什么的。试卷发下来时,教室里叽叽喳喳,乱问“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弄得监考老师焦头烂额,也不知回答哪一个好。
一、
全班共有20位同学,全部参加考试,
二、
这次试卷分为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和看图写话大题,全卷各个部分比例适当,知识覆盖广,题型多样,内容丰富,难易适中。
三、
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考察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多音字读音的掌握以及形近字的区别,从得分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好,基本不丢分,个别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答题时粗心大意,其次,对多音字字音掌握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错误。
积累运用部分,孩子们掌握不够好,首先对要求背诵的课文不能够很牢固地记下来,从答题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背下课文内容,但总是要写错别字。在大题的词语搭配部分,对数量词的掌握也不够好,错得较多。
把错乱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这部分丢分也比较严重,得分率部分孩子没有认真读句子,没有搞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阅读题。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也不例外。本次阅读并不难,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短文,很容易找到答案。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反映了孩子们在考试过程中没有认真读短文,也没有认真读题,理解能力较差。
看图写话部分,从阅卷情况来看,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a.想象合理,语句通顺。流畅。B.故事情节完整,表达较为清楚。缺点:a.语言表达不够书面化,口头语言较多。b.写作技巧欠缺,层次不清;c.标点符号使用不当;d.书写不规范。潦草。错别字多。
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从本次检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字、词不过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字、词的过关。在检测卷中,字、词类的题目只要学生平时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猜谜)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提高阅读能力,引导个性阅读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阅读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片断和关键词语,对课文的重点,要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该丢的丢,该引的引,该讲的讲,该练的练,向40分钟要质量,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学语文,最头痛的就是写作文,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让学生写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说有童真童趣的话;本次的看图写话是一则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肖淑芬名师发展工作室选择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优化策略研究”作为工作室近三年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被确立为厦门市“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工作室希望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翔实的数据和有价值的资料,了解教师群体,特别是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对于开展名师研究的思维倾向和已有经验,以开拓工作室成员的研究视野,获取研究的灵感和启发,使工作室能以科学的精神和专业的态度开展研究工作。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调查内容的具体特点,工作室选取了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以及教育专家、教授作为调查对象,并在不同的职称、教龄、地区等方面都有取样,在教师群体中具有代表性,因而调查获取的数据信度较强,获取的信息对工作室工作开展的启发和借鉴的意义较大。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名师研究,研究什么
1. 研究哪些名师?
名师是精于研究和实践的“艺术家”,名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艺术的“前沿”。哪些名师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哪些课例给一线教师留下深刻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项目“您知道哪些数学名师及其经典课例?”进行调查,位列前三位的名师分别是华应龙、吴正宪、黄爱华,分别有73人、67人、52人提及。
名师为何成为名师,其被认可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对调查资料的归纳整理,我们发现名师被一线教师认可、欣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居高临下驾驭教材,教学设计精巧;二是热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三是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沟通能力,个人魅力彰显。走进名师的课堂,我们强烈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尝试与思考的状态。在一次次的思考中,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生思维予以积极关注,并进行有目的地训练,让我们感受到名师的魅力。名师在课堂中每一分钟都在实践,他们之所以能做到不断实践,是因为中小学名师特别是小学名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显著高于普通教师。
2.名师研究的主要内容。
名师智慧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不是通过一般意义的学习所能获得的。基于这个现象,有必要对名师的课堂实践进行研究,了解其教学行为中哪些方面最具有研究的价值。对此,我们设计了“您认为名师的哪些方面最有研究的价值?”这一调查项目。
从附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84?郾2%的教师认为提问和追问优化策略是名师研究最有价值的内容,70?郾5%的教师认为名师教学语言优化策略是名师研究最有价值的内容,这些是一般教师与名师存在差距的地方,这些方面也正是名师个人魅力彰显所在。其中“提问”涉及预设,“追问”则指向生成,名师在预设和生成的处理上,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教师。他们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注意激活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因素,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问的语言组织、时机的把握,追问的信息及时处理,教学资源的重组利用,特别需要引起一般教师的关注。
(二)名师研究,怎样研究
1.名师研究的主要途径。
名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研究,除了内容研究,还应有途径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扩大一线教师向名师学习的渠道。对此,我们设计了“您是从哪些途径了解这些数学名师的?”这一问题进行调查。
从附表2可以看出,观摩课、讲座、文集、著作是广大教师接触名师的主要途径。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到,网络的应用比较少,有组织的培训活动是主要途径。在信息时代,我们有待扩大其他了解途径。
2.名师研究的主要方法。
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研究名师?“名师研究”不是“名师模仿”。名师研究贵在长久,贵在深入,贵在品位,贵在提炼。
从附表3可以看出个案研究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其次是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用以上方法研究名师,有助于我们对名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行为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工作室将在研究中,注重以上方法的应用。名师研究将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进展过程既是理论研究过程,又是数学教学的推进过程和重建过程。
3.名师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从附表4可以看出,公开课教学受到了一线教师的欢迎,被89?郾9%的教师认为是最好的成果呈现的形式,也是名师研究成果辐射最快捷的形式,因此工作室要竭尽所能为工作室成员搭设平台,使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呈现名师研究成果,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案例分析、专业论文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
(三)名师研究,如何凸显团队作用
1.名师研究,有哪些有效的团队活动形式?
从附表5可以看出,有88?郾5%的教师认为课例观摩是名师研究的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实际上这样的活动形式也是最常用的,但最常用的不代表是最有效的,应该更多地尝试应用和推广其他的活动形式,让名师的魅力与经验更大程度地被一线教师所习得。
2.名师研究,如何开展主题活动?
名师发展工作室,其定位是“发展名师”,即在工作室的研修活动中,通过团队的力量,将工作室伙伴发展为名师。基于这样的定位,一些受调查者提及的以下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就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研究内容的建议: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扎根一线教学,做“真实”课堂的研究。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和谐发展。
关于研究活动组织的建议:分学期或分学年根据学科的特点组织有效的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教师的关注,创建科研沙龙和网络教研,以便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提高。要有高层次的专业人士指导,或跟随他们一起活动。加强各地名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多送教、送培给基层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让同一个教学方法在不同的课堂得到更多的验证。根据主题,着实架好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教师应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通晓理论将比单纯学会经验更有后劲。参与研究的人员本身要拓宽理论学习领域,并把适用于自己、适用于本班的某一理念进行具体实践。怎样把理念变为教学行为的具体做法,教师应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学习实践,不断经验交流,资源共享。让工作室成员既“教”又“研”,拟定适合的计划和目标,追踪落实。
关于工作室伙伴培养的建议:要注意培养工作室成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要注意营造和谐奋进的研究氛围,要想尽办法让工作室成员感到温馨、自信、自豪,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感受自身的成长喜悦。要十分明确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成果展示形式,要充分估计课题研究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思考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策略,要充分了解每一个成员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要充分理解每一个成员的实际困难,要科学拟定研究计划和具体任务,要注重活动的成效和实效,杜绝流于形式。要注重扩大工作室成员的辐射和影响圈,要通过工作室平台推动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和发展,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培养一批教学新秀,提高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问卷调查的启示
1.名师研究应注重研究内容的丰富与深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数量壮观的“一线名师”。他们在情境创设、教学预设与生成处理、学生心理沟通、教学语言艺术研究等领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百家争鸣,各具特色,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工作室成员在围绕子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名师”这一概念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让更多的名师走进视野,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又要注意根据成员各自特点,在广泛研究的同时,确定几个重点研究的名师,进行个案研究,深入研究这些名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特色,及其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凝练出优化的策略,为我所有,形成个人风格。
名师研究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回归整体,要明晰名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完整流程,从整体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剖析其精妙设计,深入局部进行分析;继而顺势而下,考量名师环节设计之后的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思想、教育理念,在局部的改进或重建中,凝练其理念与行为优化的策略。工作室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地实践、交流、学习、思考,立足于课堂教学一线,深入研究学生,深入研究教材;既关注教学的各个流程和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又善于捕捉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生成新的研究课题,在名师研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名师研究走向深入。
2.名师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与创新。
要使研究进行得科学、规范、有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讲究研究方法。工作室开展项目和课题研究,务必要加强学习,仔细分析,听取专家、名师和其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工作室正式运作之前,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专家对《行动计划》进行几轮的打磨,其目的就是使工作室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实现研究成果。名师发展工作室开展研究前期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报告,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以调查报告为依据修订《行动计划》和《课题实施方案》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态度。
名师发展工作室要边实践边摸索,在信息化社会里,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名师研究的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强网络的运用,更方便、更快捷、更大容量地获取名师研究的宝贵资料,并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的共享。研究的方法要进一步创新,工作室要在遵循传统方法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不断地探索适合“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研究“小学数学一线名师”的方法,力争以创新性的方法实现创新性的成果。
3.名师研究应注重研究团队建设与成员能力的提升。
名师发展工作室成立的初衷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研究项目为依托,借助团队的力量,实现工作室成员的发展。通过此次调查,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确定。工作室建设要把形成工作室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事业追求放在首位,致力于将工作室建设成为工作室成员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主动发展,才是有效的发展。通过学习、座谈、博文撰写等形式,交流思想、互相促进。“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不能只作为摆设的座右铭,而应真正植根于工作室成员的心中。“工作是繁忙的,心境是恬美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果实亦是甜美的。”不能只作为工作室的一句口号,而应成为工作室成员的共同的信念与追求。
那么,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哪些制约新诗教育的问题呢?
一、教材问题。现在的中、小语文教材普遍是按照主题单位来编排课文的。这种编排重视的是课文里的思想和知识的主题内容,却忽视了课文文体形式的差异,没有导向学生对文体之美的感受,很难建立起文体感,形成文体意识。此外,教材里,新诗的选编也有大问题。一是大部分入选教材的新诗不是按照审美标准来选的,而是根据单元主题的需用来选的。如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中,把牛汉的《华南虎》与郑振铎的《猫》、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布封的《马》和蒲松龄的《狼》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动物文学”单元,但选编者可能没有想到,牛汉的《华南虎》这首诗既不是“动物诗”,也不是“生态文学”。这首诗中的“华南虎”只是生命的隐喻,是诗人对知识分子和诗人处境的时代描述与思考。二是对入选新诗进行改编,使原作之美丧失。这是中、小学语文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只是入选的新诗经过了改编,其他名家名篇也都经过了改编或缩写。三是选入或编写了一些劣质新诗。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里的《延安,我把你追寻》,就是一首缺乏美感的朗诵诗,它过分强调主题思想,缺乏语言之美,几乎没有诗意。四是新诗选编缺乏连贯性与审美逻辑。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四年级上、下两册里的比例就失衡,上册里只有一首新诗,下册里有三首,而且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审美关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新诗更是编排很乱,初二课本里没有新诗,而初三课本里儿童诗的比例比初一课本里的大。按照审美逻辑,初一课本里可以多选儿童诗、少年诗,初二、初三课本里可以多选青春诗、抒情诗,可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的新诗就毫无审美逻辑和难度层次。
二、教法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语文老师不会讲新诗。教学参考书也没有给语文老师很恰当的指导。很多小学语文老师一遇到新诗课文,就跳过去,干脆回避。还有的语文老师只是简单地带学生朗读几遍,或者把新诗分成一段一节,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有的语文老师压根儿就不懂什么是诗,不知道什么是意象,不知道什么是意境,也不会带领学生感受意象,进入意境;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新诗也只有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笔者曾去一所中学听语文老师讲新诗,这位老师给学生们讲郑愁予的《错误》,竟然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首诗是男追女,还是女追男?”问的很可笑,完全把一首很轻灵的抒情诗的美感粗浅化了。古诗词的讲授,他们也不过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去教,先是讲解里面的生字生词,然后带着学生把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文,然后归纳思想主题。
三、教师素养问题。很多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新诗素养是非常欠缺的。这与大学的中文教育和教师教育有关。现代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是教师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的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或者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这两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文学修养不够,文学基本知识掌握不系统的问题。另外,现在各师范大学中文系重视“文学史”系列课程,也很重视“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却缺乏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文本的解读能力的培养。很多大学教授从来没在课堂上教学生解读、分析与欣赏过一首新诗,他们自己也只能模模糊糊地给学生讲些空洞的所谓“知识”与“理论”。因此,这些大学生在中文系学了四年,甚至有的还读了中文研究生,可他们不会细读文本,细品小诗。当他们走到语文教学岗位上,面对一首新诗的时候,他们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解读,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四、考试问题。多年来,中小学语文考试基本上回避新诗。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大部分都是“心灵鸡汤”类的短文,因为这些短文很容易归纳主题思想,很容易找到标准答案。小升初、初升高到高考的语文试卷中的作文,绝大部分都是写材料作文。之所以考试都以写材料作文为主,主要是因为材料作文很适合学生表达老师们想要的观点。应该说,材料作文是作文的一部分,作文不可回避这种写法。但材料作文不能成为各种语文考试的最主要的作文题目。最令人费解的是,语文高考极少鼓励学生写新诗,甚至还明确表达“诗歌除外”,这其实是语文教育自相矛盾,画地为牢的表现,也是语文考试片面性的证明。
以上几个问题,都制约着新诗教育,当然也导致了语文教育不可能真正全面培育学生语言能力,并感受母语魅力,体验创造母语的快乐。那么,新诗教育要提高,要改进,需要如何推进呢?
第一,语文教材要修订,让真正的优秀新诗进小学、中学语文教材。而且教材编写要显示诗歌教育的逻辑。需要体现新诗学习的规律,把现代新诗的文化脉络和审美追求融进教材里。比如说,小学语文教材,低年级的课本里可以选些精美的儿歌、幼儿诗和童话诗,中高年级的课本里可以多选些有趣的儿童诗,可以是优美的抒情诗,也可以是生动的童话诗,还可以是幽默的叙事诗。而初中语文教材,初一里可以适当选一些儿童诗,到了初二、初三,则尽量多选些少年诗、青春气息浓郁的抒情诗。高中语文,则可以多选五四现代新诗、“朦胧诗”和“后现代诗歌”等比较有深度的新诗。
第二,诗歌教学要提高,就要改进新诗的教法。新诗教法,不能简单地分段落讲述,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新诗教学要从新诗的语言技巧入手,让学生理解语言之美,才能达到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思想和情感。没有进入新诗语言的门槛,就难以体验新诗之美。新诗之美,美在语言,美在意象,美在思想,也美在新诗有它独特的艺术气质与现代追求。
第三,提高教师的诗歌素养。语文教师要教好新诗,要把新诗之美展现给学生,真正能够引领学生进入诗意的空间,体验新诗之美,自己就得会读诗,善于解读新诗,能够把新诗里常用的修辞、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新诗内在的节奏与情感转达给学生。当然,语文教师要提高诗歌素养,得多读新诗,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语文教师最好要会写新诗。
第四,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让新诗进入考试试卷,让新诗阅读成为检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好的方式,让新诗写作成为检验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高考,再也不能武断地“诗歌除外”了。平常的作文和语文测试,也要尽可能让学生练习新诗欣赏与写作,让学生从新诗里找到语文之美之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阅读 阅读能力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04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好时机,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文就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一、兴趣引导
在培养小学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时,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只有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美好的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也有很多种,然而究竟哪一种方法更加有效,要求教师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本人通常采取下列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并且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因此成就感是学生十分需要的一种心理体验,一旦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成就感,那么,学生就会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学生的语文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产生成就感,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本人在学生进行阅读练习之前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结果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本人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同时,本人设计的问题与语文试卷上题目的设计类型相似,基于平时的训练,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也能够顺利答题,这无疑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自然越来越浓厚。
(二)让学生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
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过程中,让学生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鼓励学生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当然,教师在学生选择书目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指导,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进步,也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方法推动
阅读虽然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只有有了大量的知识积累,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也十分重要,尤其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阅读在语文试卷中占有重要分值,想要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把握阅读环节,就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而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讲究方法与技巧。本人将相关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教学与具体的阅读材料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从理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阐述。那么,学生即使领会了理论的含义,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也难以有效应用,而只有与具体的阅读材料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不同的阅读方法是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应用的。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之后,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机会,使学生通过个人切身的阅读实践去应用相关的阅读方法,最终不同的阅读方法内化为学生个人的阅读方法,大大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三、知识积累
影响小学学生有效进行阅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影响学生阅读的最基本因素就是学生知识的积累,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知识。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就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而言,学生存在没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的情况。由于小学生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因此,学生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应考能力,而有些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的应考能力,较之于进行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尤其很多学生将提升阅读能力寄希望于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最终由于没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而影响了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引起高度重视。当然,在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与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的学习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中去,这样逐渐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会遇到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也会遇到尚未学习过的知识点,学生如果能留心这些知识点,那么,对提升自身基础知识积累的有效性会有很大帮助。当然,学生通过阅读有效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又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第一,试题内容凸显基础性和人文性。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为这门基础学科命题时,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力求从四方面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按照这样的思想,在命题时着眼基本要求,避开难题、偏题。如在编制课外短文阅读时,在《后生可畏》这篇短文前加上“赏析加油站”,这样,既介绍了有关背景资料,对文中的难词“疾言厉声”直接给出解释,降低了阅读难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短文,提高了阅读质量,同时也注意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再如课文片段的背诵积累,我做了这样的尝试:“下面是一位同学背诵的两篇课文的自然段,请你把背错的地方用符号改过来,帮他背正确。”然后出示《花潮》和《一夜的工作》中教材指定的两小段背诵片段。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应该积累的句段是否掌握,又考查了学生语言组织和正确使用修改符号的能力,也检测了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的基本态度。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这次课改首次把“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素养”纳入培养目标,并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我在命题时尽量注意使试题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如阅读材料《后生可畏》一文结构严谨、哲理深刻,小作者敢向爸爸“放炮”,且有理有据地述说自己所知的事例。这就告诉了学生:我们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但“敢说”不等于随意乱说,要博学,说话要有理有据。阅读理解这样的文章,其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同样,从这则阅读材料延伸的“真事回顾”的习作也体现了人文性。试卷中的提示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教育过别人,或别人曾教育过你吗?”旨在从学做人的角度,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试题中还选取了一些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学习资源,如改变句型练习中的“河姆渡遗址是家长的骄傲”、“人人都说是”,改病句“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你最喜欢看哪部?为什么?”在口语交际中,对“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朗读理解等等。这些试题不仅充满了人文教育性,还富有生活气息,引导学生跳出了课本的“围城”,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大语文观思想。
第二,试题形式表现情感性和差异性。
以往的应试教育语文试卷命题,题型设计严肃呆板,情趣皆无,答卷时被动紧张。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考场心态,首先,在设计题型时,我换上了学生喜欢的名称,如“当回裁判员”、“快乐ABC”、“咬文嚼字”、“句子万花筒”、“蛙博士解剖”、“真事回顾”、“智力冲浪”等。这些新奇的名称力图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能够快乐地参加考试。其次,在试卷中加入了富于情感和激励的语言。有亲切的问候:“同学们,经过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有谆谆的告诫:“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希望你的试卷有一张清秀的面孔。”“恭喜你做完了,是不是再检查一遍?”更有形象的激励,如“牛刀小试”、“过关斩将”、“大显身手”、“请选择一件事,把其中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用你美妙的笔记下来”……这些语言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差异,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为此,我还设立了星级题,对于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让其各取所需。如阅读题中第6小题对“后生可畏”题意扩展的理解,在口语交际中两位学生自愿组合进行的情境说话,允许学生任选一题。在“智力冲浪”中,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能得到基本分,对于思维敏捷、语文理解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则采用加分的办法。这样做,使学生的不同素质都得到了表现。
第三,评价标准注重多元性和个性化。
学习过程研究与学习方式评测吴维宁,高凌飚,李佳
非认知测验理论的新进展——概化等级展开模型概述吴志勇,范晓玲
教育评价中的技术主义倾向及其超越谢燕
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与组织承诺的关系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柴江,赵志纯
走出教师评价的两难困境徐文祥
文化协商反思视域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标准的构建钱旭升
换位教学应"渡"中有"度"刘海娟
我们该追求怎样的语文课堂解自忠
中学生心理健康家长评价量表的编制刘视湘,郑日昌,高翔
国有民办中学初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蒋湘祁,肖艳平
我国高考改革应走出一元价值取向刘五驹
中国高考需松绑——慎言高考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王瑞珍,黄光扬
高考作文命题三十年之审思李新
中国与新加坡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之比较李木洲
美国数学评估"测验项目和测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邢丽丽
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综述王彩霞
作文教学应树立三个观念——由一则作文评改案例引发的思考成军
教学管理评价的伦理学视角尹月
考试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侯晓玲,齐美利
中小学校长道德素养的测评维度宋燕
项目反应理论(IRT)在小学数学成就测验中的应用李映红,张绍军
师德评价结构系统的元研究林宇
绍兴市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实施情况的考察徐志伟
农村义务教育的"离农"倾向:表现、危害与思考袁潇
基于反思性教学的反思罗永勤
文化资本视角下农村小学生语文教材适应性探析金本能,王守恒
由课堂"异类"现象引发的思考叶梅,孙贞锴
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高翔,郑日昌,刘视湘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高光珍,胡象岭,王德才,彭军生
高考作文命题与评分的新思路——以交际信息学为视角赵年秀
我国高考公平的价值及实现路径张和生
2008年五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试卷评析及启示曾兵芳,陆余平,彭仁伟
浅析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类型与特点刘丽群,林洁
中法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比较与借鉴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陈园园
评课——不妨先让学生说话何秀凤
需要警惕的三种课堂评价欧阳锡龙
由一道试题想到的姜军
没有"问题"的课最有问题王树云
德育评价:从"以评促管"出发李香民
心理健康测评和全人教育模型郑日昌,高翔,刘视湘
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回顾与反思刘尧
深圳市新安中学学生评教的调查与分析郭凯
中小学名校长的评价问题探析王磊
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行动研究董加选
课改三议山子
"预、探、点、做、思"五环节主体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述评于义良
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的多维视角及应对策略彭永帆
论德育评价中的人文关怀叶飞
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影响研究曹中平,杨元花HtTp://
"从考试到评价"的实例分析张警鹏,郑启跃
我国百年作文命题的考究与求索刘光成
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走向例谈帅晓梅
中美教育考试分数的报告与使用之简要比较杨志明
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及其对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刘兰英
考试的起源(上)杨学为
评课:让课堂回归阳光生态代保民
"尺子"论黄玲,任胜
测评:从教育理想出发邓书云
构建促进理解力的学业评价郝京华
把握方向,贴近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湖南新课改高考命题工作陈最华
PISA评价中性别表现差异的特点分析赖小琴,刘秋生
构建概化理论分析思路的新框架黎光明
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激励策略陈虎强,杨思
教师评价:由奖惩依据到促进专业发展——以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为例翁庆双
高中语文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策略及反思——以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九中学为例刘胜文
一年级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质量测查赵冬臣
中学校本课程开况的调查及思考——以江苏省无锡市三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环蓉,樊小杰
不同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雷芳,贾艳杰,徐黎玲,周林霞
初中生班级归属感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江丽丽
1978~2008:高考语文试卷研究报告黄俊
美国华盛顿州中小学学生学习评定及启示范晓婧
学生发展:课堂教学的终极追求陈瑞生
别让问题学生的教育成为问题教育李飞鸿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发展王奎生
让"连问"成为开启学生思考的金钥匙钱忠娟
以共同愿景助推学校发展李霞
课堂语言要有针对性严丽仙
教育行政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胡伶
唐海县开展初级中学教学管理评价的实践与思考桑德宝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及问题审视吴熙龙
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研究赵志纯
长沙市开福区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评析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罗炜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标准(修订稿)》述评周小青
淄博市淄川区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彭军生,胡象岭,王杰,王德才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童玲玲,谢敏芳,李黎
我国十省(市)新课改高考方案述评刘丽群,刘一砖
关于应用回归分析监控教学质量与预测高考的思考温涵
再谈"巧用回归分析监控教学质量与预测高考"韩裕娜
英、德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石灯明
正视课堂教学中的不和谐"音符"雷群东
民主评议不能只靠打分徐吉志
学生甲:他是周立波,他能说会道,并且十分幽默,深受人民的喜爱
学生乙:他是人。
学生丙:这个人好像很骄傲,因为他是斜着眼睛看人的,好像看不起别人。我们不能这样,不然会失败的。
学生丁:他是赵本山,我想对他说我对您的技艺是十分惊叹,可是我觉得您在蛇年春晚排练退出让我十分惋惜。(笔者按:标点使用不当,“婉”为“惋”之误,句子欠通顺。)
看到以上这样的回答,不知语文课任老师特别是命题老师作何感想。笔者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颇有感慨,不禁想到如下一些问题:图画阅读题如何设计?五年级的孩子是否应该知道莫言?语文试题跟风“追星”,有无必要?我们怎样做才能将孩子们对娱乐明星的兴趣转移到文化名人及其著作上来?最后,更深层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当然,这篇短文不可能全面地讨论上述所有问题。笔者下面仅就与试题本身直接相关的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作文教学时说:“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图画阅读这种题型虽不属一般意义上的作文,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组织话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考试采用图画阅读题型,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当。问题是,我们该如何选择、设计图画和题干?这里面大有讲究。选择、设计得好,就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观察事物和组织话语的能力;相反,选择、设计得不好,不仅不能切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反而会弄出一些让师生双方都很尴尬和无奈的事情来。上面提到的这道图画阅读题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这道题的设计之所以失败,首先是选错了对象。莫言虽然在2012年的岁末非常“火爆”,但他毕竟是中国文坛升起的“作家明星”,其作品的主要对象是爱好文学的成年读者。因此,对于尚不知文学为何物的小学生来说,无论这颗星多么耀眼,他们当中总有一些人会“视而不见”。其次,所选“图画”缺乏故事性。莫言的这张半身照基本上是一个“证件照”,除了眼睛向上看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引人遐想之处,学生们面对“他”,很难写出老师想要的结果来。难怪学生乙了三个字:“他是人”(截图显示,“他是人”后面被涂抹掉了一些内容。可见,学生这样写实属无奈)。我们能因为这个答案而责怪学生吗?不能。学生是无辜的,责任在我们老师。最后,与图画搭配的题干文字太幼稚。学生一个大头照,然后问“他是谁”。这样的考题有意义吗?这是在考语文吗?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在幼儿时期就做过这种练习,比如在家里长辈们指着相册里的照片问“这是谁”,幼儿园老师指着图片问“这是什么”。那个时候,他们就能很流利地回答这类问题。
或许有人会辩称,命题者的本意是考学生们是否了解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重大文学事件。果真如此,那么我想说,这明显偏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文学常识不是学生应掌握的内容。退一步说,假如某学生知道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莫言,可是他从未见过莫言的照片,认不出“图画”中的人是谁,这种情况岂不更冤?其实,看照片认人跟语文水平的高低没有丝毫关系,拿它作为语文考试的一项内容,实在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