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本会计范文

成本会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会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成本会计范文

传统成本会计与现代成本会计之比较分析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成本会计的一个中心目标是计算产品成本,为对外财务报告服务。产品成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管理目标。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等。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二、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3、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三、现代成本会计之优越性

会计假设方面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方面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现代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为计价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四、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而传统的成本会计以历史成本为核算基础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会计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其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

参考文献:

〔2李洛嘉.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仇俊林.成本会计论略〔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3).

第2篇:成本会计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公司同仁:

大家好!

首先感谢公司给我这次上台竞聘成本会计岗位的机会。就自身而言,我有信心竞聘这个岗位,也更乐意接受竞聘任贤这种方式。竞争机制是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竞争才能让竞聘者觉察到职业危机感,才能解决工作中的思想惰性和。公司的每次竞聘都让我得到宝贵的

学习机遇和锻炼,在竞争中发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之处,以此更好的改进与完善自己。对此次竞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岗位认识与能力评估

我为什么要竞聘这个岗位呢?凭什么条件与能力来竞聘这个岗位呢?

第一个问题我认为要强调的是首先对成本会计这个岗位的理解与认识。从大的方面讲,企业的效益无非来自以下两个主要方面:1、开源。2、节流。开源即企业从产业结构及投资方向中创造效益的方式。每个效益好的企业在强调前者的同时都不能S视节流这个环节,只有有效的将两者结合,齐头并进才能使企业的效益达到最理想状态。所以我认为成本管理及控制在节流这个环节中不言而喻的放在首要位置,以上是我个人从广义的角度对成本控制及管理重要性的理解。

下面谈谈我从公司实际工作的角度对成本会计岗位的认识。

①切实建立产品单项成本计算台帐,正确计算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②负责生产基地各种物料的收、发、存的核算,审核各项出入库单据的真实性、合规性。

③审核各种物料消耗的合理性,对非正常的物料消耗要查清原因并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汇报。

④负责生产基地生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建立成本管理控制制度,有效控制成本。要随时跟踪监控产品成本的发生情况,对出现的异常变化要及时反映。

⑤每月定期编制产品和半成品明细报表,定期进行分析和检查。

⑥适时组织生产基地仓库进行实地盘存,并要监督仓库盘存的全过程,将盘点结果与帐面数核对,做到帐实相符。

⑦按时编制报送各种成本分析报表。

第二个问题凭什么条件与能力来竞聘这个岗位呢?我总结了以下5点:

①对成本会计岗位重要性及职责的正确认识、理解。

②5年的工业企业会计工作阅历。

③5年来对公司产品品种、结构特征、制作工艺、核算方法等产品知识的积累。

④3年的成本会计的本岗位工作经验。

⑤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二、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

②注重产品成本核算,不重视责任成本核算。

③注重生产成本核算,忽视供应成本和销售成本核算。

三、竞聘岗位的目标规划

①加强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制度。

②加强管理成本及责任成本的核算。

③努力寻求适合楚冠产品特征的快捷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

④加强与其它各职能部门间的横向沟通与合作,进行相关产品成本预测,积极有效的控制产品周期成本。

⑤加强后期的成本分析与总结,推行成本考核制度。

四、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对总装基地进行有效成本控制与管理提出自已的几条建议:

从现实角度,怎样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是成本会计首要考虑内容。我认为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会使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消耗得到节约,促使单位成本中的工资降低;同时也会使产量增加,从而促使单位产品中的固定费用下降,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必须合理安排生产,改善劳动组织,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均衡生产;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生产职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公司职工的素质。

2、控制工资费用。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中的工资费用,可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以此为根据控制劳动效率,合理配备各类人员数量;(2)制定出勤指标,控制非生产工时损失;(3)双重控制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

3、降低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材料的消耗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因为在成本中,通常是材料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我公司的加工制作行业更是如此。由于材料的消耗量较大,因此,降低材料消耗的潜力很大。在技术上应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采用新工艺和代用廉价材料,从而使材料消耗减少。在管理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制定、改进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制度、材料数量差异分批核算法等,使材料成本不断降低。

4、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材料采购成本要考虑以下因素:(1)材料买价控制。在材料来源有保证、规格、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购材料单价和采购费用低廉单位的材料。要求采购部门严格按照预测价格采购材料;采购部门必须对材料市场进行充分调查,随时掌握市场行情。(2)材料采购费用控制。(3)招标批量采购。既要考虑保证生产不间断,又要考虑尽可能节约储存费用和资金投入能力。

5、控制废品损失和提高材料综合利用能力。

6、控制制造费用和各项期间费用。最后必须说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对降低成本

应有一个明确认识:从观念上看,不能消极地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而应树立降低成本要有利于提高成本效益的思想;从范围上看,不能局限于生产领域,而应将视野延伸、放开,扩大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采购阶段以及销售阶段和使用阶段;从内涵上看,不能局限于制造成本,而应扩展到整个产品周期的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如开发、设计、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售后服务成本);从时效上看,应由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扩展到事前成本预测控制,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成本效益。

第3篇:成本会计范文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I)是MRPⅡ的前身。MRP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

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ustInTimeSyste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列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5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3、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面:(1)价值链分析;(2)市场定位;(3)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4、基准管理(Benchmarking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以增强竞争力。

5、限制理论(TheotyofCongtraints,TOC)。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6、目标管理(ObjectiveManagement)。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全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Benefit)、成本回避(Cost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第4篇:成本会计范文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于本世纪初起源于德国,并已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公司进行成功应用的一种环境管理会计方法。其中,物料是指企业消耗的全部物质、能源等,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原料、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等,也包括各种能源,即物理上存在的物质全部属于物料范围。MFCA是一种使物料流及其成本细致透明化的新成本法。其目的在于提高有关物料使用数据的质量,从而达到使物料流信息透明化,识别低效率的生产线和生产过程,从而有助于减少浪费。如图1所示。

对公司而言,无论从环境上还是经济上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等都是不受欢迎的残余物。在物料流动系统里,成本流量会计把流量要素数量化,提高了内部物质流信息,使经济和环境导向的局部点的投入灵活地进入物质流。物质流系统量化成立时,公司就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以内部持续一致的方式,表示了物理量(比如公斤)、价值(物理量×项目价格)和成本费用(如物料成本、管理费用、折旧费)。

成本流量核算的目的并不是评估整个环境成本所占的份额,而是基于评估整个产品成本的目的来处理物质流量。由于可以明晰地反映物料(能源)流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动、盘存、转换、损失等的情况,所以有关的管理者能够更精确地掌握物料与能源损失(如形成有害排放物等)或浪费(如消耗超过标准成本指标等),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设计与实施相应改正措施。这样就可以减少物料与能源使用量,从而实现生态效率的提高。从财务角度看,它有利于物料成本的降低;而从环境角度看,减少有害物质的产出量与排放量,也有利于资源消耗的节约与环境影响的减轻或消除。

物料流量会计与传统(环境)成本会计的区别

在各个企业应用的传统成本备受批评的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因素,比重最大的材料成本和日益增加的间接费用都没有得到有效地监控,缺少透明度-二是环境因素,传统会计遭受批评是它既没有提供对环境破坏的信息,也没有关于改善环境状况的措施。

近几年,已经开发了大量的环境导向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1)传统的环境成本会计。(2)与废物相关的成本会计;(3)物料流量成本流会计。

为了把这些方法更详细地说明,基于物料流量的公司成本适当地划分为六个基本部分。

物料成本分为两部分,具体包括:物理转化到产品中的物料成本(部分1),物理转化到物质损失中的物料成本(部分2)。

系统成本分成三部分。根据定义,系统成本是指在公司内部处理物料流动而发生的成本。第一部分是指公司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的系统成本(部分3)。第二部分是物料损失(废弃物)产生之前的系统成本(部分4)第三部分是物料损失(废弃物)产生之后的系统成本。就是所谓的“终端费”(部分5)。废弃物处理成本,作为一个单独的组(部分6)。

传统的环境成本计算、与废物相关的成本计算与MFCA相比,成本构成与比重如表1所示。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架构和计算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把公司内部物料流量的焦点放在成本分析上,并试图以透明的方式表明其影响,从而改变物料从开始到结束的流量。这样,可以全面评估和计算应用此成本方法的影响,找出潜在的节约点。

为了实现上述的透明度,在成本流量会计中,可分为以下几类成本:

(1)物料成本,主要指材料、电力、水及燃料的直接采购成本,

(2)系统成本,一般指人工成本、折旧费和其它管理费用;

(3)配送/处置成本,指产品配送成本、废弃物的收集、搬运、整理、处置费用。

之所以这样分类,是由于这三类成本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材料成本的环境影响程度最大,它形成的废弃物治理成本最高,影响周期涉及产品的整个寿命期间,同时,它在合格品与废弃物间的比重的分布也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效益,所以,将其单独归类并按流程环节核算,尽可能地重点监控,这样可以提高环保意义上的信息提示质量。据此,追求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循环化,将其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目标。系统成本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一般是在企业系统内部,且一般以费用高低为控制目标。配送/处置成本的环境影响居中,主要发生在企业的销售和废弃物最终处置环节,与企业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界线。由此可见,这种分类既考虑了费用归集与分配的不同地点、场所,又按环境影响程度确定了不同的类型,可较好地协调传统产品核算与环境成本,从而有助于满足对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的成本信息需要,而且还可以从成本上综合考虑物料流转对产品成本形成和环境保全效率两方面的影响,以便统筹调整成本的内部结构,使企业效益在生产、环保两个方面取得综合最优化。

由此,可以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操作流程设计如图2:

下面以一实例来说明传统成本会计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计算的差别。如图3。

从图3可以看出,虽然废物在工厂里清晰可见,但是在传统成本核算里,废物成本是忽略的,它自动地包含在完工产品成本中;然而,在MFCA里,废物被认定是另一种产品(负制品),因此,运用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归集废弃物成本,本例中,20kg的废弃物成本就可以算出是¥320。这是运用MFCA产生的新信息,它促使管理部门去降低成本,通过降低废弃物成本就可以达到降低企业总成本这个目的。

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数据模型取得及评估

在过去几年中,涉及化工、纺织、制药、计算机、电缆、电子及绝缘材料的著名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合作开发完善物流成本核算,这些公司大部分位于欧洲,也有一些在日本和美国。研究结束后,该方法已在这些公司投入使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 带数据的物料流量模型

带数据的物料流量模型,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物料和系统成本数据被编制到一个物料流量模型里,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视觉表现。带数据的物料流量模型与以前的会计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如图4所示:

图4中,SI表示期初存货,EI表示期末存货。物料损失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的:

物料损失=期初存货+所有流入-所有流出-期末存货

发生在企业销售和废弃物最终处理环节的配送/处理成本用斜体字母来表示,具体有:与产品和包装物相关的是2.7个单位,与物料损失有关的是1.5个单位。

2 流量成本矩阵

流量成本矩阵代表即将外出的物流,例如:产品和包装,以及分配到以下几类的物质损失:物料成本、系统成本和配送/处置成本。成本流矩阵代表简化和标准化的会计表格的成本流量核算。

矩阵结构成为非常有用和非常重要的报告形式。物流矩阵可用于显示公司内部某一车间几年的发展,或比较同一公司不同车间的业绩,它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公司在同一行业的成本流结构。

由表2可知,物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产品成本的75%(181.5/242.1,),这说明企业要降低总的生产成本必须降低物料成本,另外,物料损失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超过了10%(29.4/242.1),同时,物料成本形成的物料损失在整个损失中是最大的,约为73%(21.5/29.4,),这说明物料类成本对环境影响最大。它形成的废弃物最多且废弃物治理成本最高,所以企业要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就要加大对物料类成本的控制。

研究总结

1 和传统环境成本会计相比,MFCA成本项目更细化,突出了物料在环境管理方面的重要性。

2 MFCA把成本分为物料成本、系统成本和配送/处置成本,物料成本的环境影响程度最大。

3 MFCA模型及其计算使物料流及其成本细致透明化,使企业得以分析废物的产生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资源投入、废物产出,增加产品输出,提高企业的经济业绩并改善环境业绩。

第5篇:成本会计范文

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加上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带给了我国众多企业新的发展环境以及品牌、科技的一系列的挑战,以往的成本管理工具以及会计计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当前的发展需求了。资源消耗会计是一种创新成本会计的新成果,在很多的中大型企业当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不小的结果。

一、成本会计

(一)成本会计的意义以及分类

成本是一种商品经济内的经济范畴,其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严重影响着商品价值。成本会计出现于上个世纪初,其的发展离不开商品经济的。在二战之后由于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很多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只能通过精打细算,绞尽脑汁的减少商品的成本。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由于企业产品所具有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了,再加上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越来越离不开成本会计了。成本会计能协助公司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有效的利用和详细配置各种资源。在当前阶段,成本会计已经融入到了成本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成本核算不但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而且还是其基础,在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中都会用到。成本会计通常分为变动成本以及完全成本计算模式。

(二)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指的是:成本分配基础为作业量,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为作业,其意义是提供给企业作业管理相对准确、更为相关的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ABC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成本会计计算方法。虽然作业成本法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了成本会计活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动,这种方法的弊端也就显现了出来:

如果使用传统的作业成本方法,其所进行的业绩评价是需要在作业已经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在作业还没有完成的时候,是不能对其进行评价的,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反馈机制,因此不能以此做为激励手段对作业进行干预,缺乏前馈性,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最需要。

(三)资源消耗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关系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不能够满足商品生产方式变革以及商品生产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资源消耗会计出现了,这种会计计算方式是成本会计的一种新成果。在这些年来,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行资源消耗会计计算方式了,然而由于以往的成本会计计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源消耗会计的提高和发展。这是由于资源消耗会计不能够很好地融合传统成本会计计算方式,前者是把公司的所有经营管理流程进行分解,然后再进行分析计算;后者是分析计算公司各个部门具体的成本消耗情况。所以成本会计不能够提供给资源消耗会计有效、可靠的信息,导致资源消耗会计的提高和发展受到限制。

二、资源消耗会计

(一)原理。资源消耗会计是在2002年由美国事先推出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会计方法,融合了美国的作业成本法以及欧洲的弹性边际成本法。资源消耗会计通常会涉及到一些核心的概念:

资源消耗。也就是部门之间所转移的成本(或者是价值),资源消耗会计通过因果关系,把资源当做焦点来对成本的归属进行确定和安排。

3、资源库,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资源结集点,其等同于一个被美国成本会计中叫做“成本中心”单位,该单位集结了其所发生的全部成本(也就是资源消耗),在经过集结所产生出来的数量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资源产出量。这个资源结集点可以当做或者是不当做一个行政单位,其能够进一步的分解成为初级成本结集点以及二级成本结集点。

(二)与作业成本法相比,说明资源消耗会计基本应用方法

资源消耗会计(简写为RCA)主要的理论基础是GPK(弹性边际成本)方法,是一种改良式的以资源来作为导向的ABC(作业成本)法。我们以下面的例子为例,说明资源消耗会计基本应用方法:

假设s企业主要从事与经营某一类事项,像收料与发运,主要涉及到六项成本活动依次为: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设备折旧、电力、设备维修,实际进行着四种作业,其中第一项作业具体为使用铲车把货盘上的货物卸下来;第二项作业具体为,对将卸下的货物进行分类;第三项作业具体为整理分过类的货物;第四项作业为重新使用铲车把货物装上货盘。

其中,如果使用ABC计算方法,往往会把这四种作业划分为责任中心,比如说“”××成本中心“,并将成本活动的前三项,也就是该成本中心所关系到的费用共同计入到上述的四种作业中;由于关系到铲车,成本活动的后三项会全部计入到上述的四种作业的第一步以及第四步作业中。而如果我们使用RCA方法,那么就一定要对原有的计量结构进行调整,重新划分这四种作业,将其组为两个归结单位,也就是把成本活动的前三项(由于这些关系到人工)作为一个结集点,后三项(由于关系到铲车)作为一个结集点。

第6篇:成本会计范文

关键词:成本会计;经济;方法;统计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当前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1.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企业内部网络的大范围覆盖情况下,实时报告已成为可能。企业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企业一旦实现自动化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有很大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

2.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社会全行业对成本会计的重视,扩大了成本会计的应用,促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3.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即abc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赢利能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成本管理思想不断更新

在新经济时代,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理论将在成本会计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运用限制理论,从全局出发,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以及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找出企业的薄弱环节,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环节上,从而加强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整个企业链,而不再是片面地强调降低成本。该支出所带来的效益将大大超过一味强调降低的成本,是“为了省钱而花钱”,更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其次,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广泛运用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思想进行成本管理,以同行最优秀的企业为基准,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为基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增强竞争力。这一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永不停息的过程。

5.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不断拓宽

为满足全面质量管理对员工业绩的计量与报告的需要,产生了质量会计。由于提高产品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因而质量会汁的重点将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上,成本会计的核算也就延伸到了质量成本领域一般认为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和外部保证成本等。新经济时代中,成本会计将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质量成本信息,以满足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成本会计的策略

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2.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3.完善推广成本会计方法

完善成本会计方法,就是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保证从业人员有章可依。对于推广成本会计,要求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各种成本会计的经验,全面推广成本会计的实施。因此,全面发展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正确指引下,全社会高度关注,企业始终关注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为主,全面调动企业员工以及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我国成本会计健康、稳定、长久的发展。

4.不断更新成本观念,推广作业成本法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作业成本计算法为作业分析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有利于开展作业管理,即通过投入——产出的因果分析,揭示作业的特性,提供详细的作业信息,区分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设备的更新改造,生产组织程序日益现代化,全自动化的作业车间和生产线越来越多,电算化技术在成本核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也日渐普及,这些为有效采用作业成本提供了现实条件。

5.以人为本,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会计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本理念,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学习和推广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我们深入研讨,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在我国现代企业生产中进行推广。

6.完善成本会计体系,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时展进程,促进现代成本会计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体系,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成本会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总之,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我们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的实践需求,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闫素芹.当前形势下企业成本会计职能发挥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2]周柯伊.浅谈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变化及策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9).

[3]横山一郎,今井宪彦,王寅东.中日企业成本会计实务比较分析[j].新理财,2003(04).

第7篇:成本会计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成本会计也正在经历着一系列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技术方法和应用范围上,其中,成本会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取代手工记账,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的实时报告也成为可能;同时,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应用的行业不断增加,包括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汽车行业、计算机生产行业、航空运输等行业也不断重视成本控制,对成本会计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任何行业,包括银行、政府机关、专业组织等,都离不开成本的控制。

一、对成本会计的认识

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是成本核算,其主要是指为了求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对全部生产费用进行核算的会计。可以说,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和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几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正确可靠的成本数据能为企业及时了解产品成本提供信息,同时,能够为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产品销售价格的制定以及企业成本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二是优化成本决策,降低成本。成本会计能够提品生产的各项成本明细,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成本会计提供的成本信息,通过提高技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设备性能等方法,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三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由收集整理成本会计能从成本控制方面,提高企业的运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西方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1.西方最新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介绍

(1)作业成本会计

美国会计学家鲁宾·库伯和罗伯特·卡普兰于1984年首先提出了作业成本会计。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制度,近年来广泛运用于西方制造业中。作业成本会计的在间接费用的分配时,通常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根据成本动因汇总同类成本,并根据产品或服务总量计算出这类成本的分配率;其次,根据每一类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成本动因分配成本。可以看出,与传统成本会计相比,作业成本会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以作业为中心来进行成本归集与分配的。随着作业成本会计的运用,人们发现作业成本会计能为产品成本驱动的因素分析以及成本的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于是利用作业成本会计进行生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方法逐渐涌现。

(2)质量成本会计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界逐渐出现了质量成本会计。当今社会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客户导向”的思想,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切实满足客户的需求。与财务指标相比,“质量”能够更好地贴近客户的需求,质量是考察一个企业是否做到了客户满意的重要指标。质量成本的概念最初是在1956年由美国的菲根鲍莫提出来的,它是指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产品未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损失。质量成本会计一般被视为一种战略性的成本管理会计,其具有管理会计的一般性特征,且在当今社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3)战略成本会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战略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背景,战略成本会计的概念于1988年被美国会计教授巴莱特和罗宾斯提出,但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战略成本会计并没有得到重视,直至1993年以后,战略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才被人们逐步重视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从战略角度运用成本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改善企业的战略地位。战略成本会计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成本会计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局限性。换句话说,战略成本会计可以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审视企业资源配置、组织架构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的情况等信息,提供财务和非财务的成本信息。

2.西方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总体评价

虽然近20年来有关成本会计的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且很多成本会计的新方法不断涌现,但是有关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仍然没有跳出传统会计范式的束缚,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本会计理论。

目前西方有关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学派,一种是传统管理会计学派,另一种是创新管理会计学派。其中,传统管理会计学派没有突破传统会计理论的有关束缚,其思想过于守旧,且研究方法和技术也远落后于现实企业管理的需要;而创新管理会计学派虽然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方法和相关学科的成果,但是引进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介绍上,并没有深入地分析和整合,缺乏系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并且该学派有些新的成果与传统会计规范具有相抵触的地方,也无法得到相应的解释和理论支持。

三、我国成本会计理论

1.我国成本会计理论的产生

自从1993年我国实施新会计制度以来,成本会计便从其他的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成本会计同时具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特点,它能同时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一方面,成本会计的核算体系与财务会计存在紧密联系,实务中,与财务会计一样,企业在运用成本会计进行核算时也必须遵守会计准则的相关原则,且成本会计的期末报告也是主要服务于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这一点也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类似之处。另一方面,企业在运用成本会计进行内部管理时,其运用要求与管理会计的相关要求类似。对于管理会计,企业会计核算的结果主要运用于企业内部,这类会计核算的目的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以及内部大股东的需要,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企业的管理,因此,这类会计核算是不需要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成本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管理会计类似,运用企业内部的核算方法,以使核算信息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因此,企业在运用成本会计时,应当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原则。

2.我国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中一门实践性强、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其实践过程中应当需要清晰完善的理论结构框架作为指导。

构建成本会计理论结构框架,首先应当明确成本会计的目标。成本会计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同时,成本会计的目标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可见,成本会计目标的确立是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结构框架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成本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其中,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对成本和费用的反映和监督,其最终的目标是使得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则是根据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为不同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

其次,确立会计成本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构建成本会计理论结构框架时,坚持一定的原则,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指导企业会计实务。一方面,在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应当遵循与财务会计核算相同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等会计原则,这些原则的含义和解释与财务会计上相同。另一方面,在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还应当遵守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受益性等原则。其中,合理性原则是指假设企业在进行各项费用的分配时,各种间接费用的分配是合理的;合法性是指各项成本的核算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的规定,例如,企业在划分产品成本和非产品成本的界线时,应当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的有关规定;受益性原则是指在对成本费用进行分配时,应当按照成本驱动原理,根据分配对象的受益比例进行配比,合理分配各项成本费用。

第8篇:成本会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成本会计传统成本会计持产损益

序言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历史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一、现代成本会计概念解析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定义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成本会计主要是一项管理活动,各项职能的发挥都是为了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

(二)现代成本会计形成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生产活动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企业制造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此时孕育而生。

1、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信息技术开始大量在企业生产中运用,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以及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在企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形成了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了工厂无人化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一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

2、企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主导着市场的运作,此时企业的市场环境较之以前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采用可能产生反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3、企业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生产环境和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实际创立了大量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是适时制(JustInTimeSystem,JIT)、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基准管理(Benchmarkingmanagement)、持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限制理论(TheotyofCongtraints,TOC)、目标管理(ObjectiveManagement)等理论和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面对企业管理环境的革新,传统的成本会计正在向现代成本会计转变,主要表现在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的变化,这样现代成本会计便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了。

(三)现代成本会计的任务

1、进行成本测算,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定科学的、有效的管理目标。在成本管理问题上,现代成本会计强调财务部门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与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在认真分析过去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成本、市场调查情况及其它方面的有关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成本水平,拟定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供企业决策层在比较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再根据目标成本或成本预测资料,编制成本计划、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措施。为将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打下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的基础,达到节约成本开支,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2、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进行审核和控制,防止和避免各种浪费和损失

规范的、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现代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与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控制各种消耗在限额之内。

3、分析、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费用

在成本预测、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还是没有进行控制,将通过成本分析考核来完成,以达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成本综合性很强,其计划完成情况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全面客观地对待。通过成本分析,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认真分析成本脱离计划的差异,以便正确评价企业及企业各部门有关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成绩,揭示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成本管理的改善。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对比及评价

具体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自然延伸和客观发展。但相对于传统成本会计而言,它们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

(一)理论基础不同

1、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具体而言,①“经营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这时,会计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从自身的立场出发,为解除自身的经济责任而行使的一种义务,因而会计主体处在主动报告的地位。它所侧重的是会计在委托关系中的作用。着眼于两权分离的结果——委托关系。该观点认为,由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作为受托者的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责任履行情况,故应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②“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向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即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对决策有用,显然这时的会计活动是基于以投资人为主体的外部信息使用人的立场,对会计主体提出要求,因而会计主体是被动的。它所侧重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会计目标的影晌,着眼于两权分离的形成条件和实现空间——资本市场。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为克服物价变动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而形成的新兴会计学科分支。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

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出现严重动摇了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当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时,相同的货币量在不同的时间代表着不同的购买力,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同质可加性。在会计报表中,尽管所使用的货币单位表面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就其实际经济含义而言,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其计量结果已经丧失了统一的计量标准(即代表相同价值量和购买力的货币单位)。此时,按名义货币反映的各个时期货币金额的内含购买力是不相同和不可比的,因而各会计要素项目的计盆结果在本质上是不可加的,其汇总金额说到底也是由来自不同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各个单项金额的简单加合体,自然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在综合性和可理解性上也大打折扣。

对比而言,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具体而言:

①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是指会计工作的特定空间范围。它要求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不包括其他企业或个人的经营活动。这为界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就这一假设而言,物价变动会计完全承袭了传统会计的思想。

同样,在对会计个体的选择上,物价变动会计依旧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对会计个体的择定,要根据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营运作的经济单位来确定,或是根据特定的个人、集体或机构的经济利益的范围来确定。

②持续经营假设,这是指在可预见的得未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进行下去。而现有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均同样承袭了这一假设。即使是激进的变现价值会计模式,对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也是以正常销售价格,而非中止经营的清算价格,来作为资产的计价标准,即是认可企业进行有规则的清理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下,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现行价格和历史成本严重背离,把二者强行进行配比来确认企业收益的恶性结果,必然是低估成本,虚增利润,使企业缺乏实际的资产补充能力和再生产能力.从宏观上看,国家根据企业虚假的收益计缴所得税和安排财政支出,势必造成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加剧;从微观上看,企业不仅要承担多余税负带来的股本剥离,而且如按报表所列示的虚假利润进行分配,会形成无实物保障的超量分配,实质上是把企业的股本部分返还给股东,从而陷入危险的破产清算,其实际结果是明显有悖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初衷的。

③会计分期假设,这一假设是指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可以被人为地分割成时间序列下的各个段落,每个段落就是一个相应的会计期间。为方便比较,每个会计期间被划分为等长的时间段,一般是采用公历年度。在这一点上,物价变动会计和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从会计分期的概念上看,它是持续经营假设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样的,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历史成本会计会严重影响到持续经营的假设,也必将最终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破灭。

④货币计量假设,该假设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但并非绝对稳定不变为条件的。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者相对稳定,其波动幅度也不足以影响会计事项的计量结果,不同时点的会计要素的价值才具有可比性,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在会计假设上,现代成本会计接受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假设,而放弃了传统成本会计采用的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附带假设。

3、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在强调收益计量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特点而被广为推崇。其先决条件便是物价稳定,在物价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以历史成本计价,不仅在理论上是无可厚议的,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而在通货膨胀时期,该会计原则首当其冲就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单位货币的内含购买力发生了严重的“缩水”,继续以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导致资产帐面价值与其当前真实价值的严重背离。但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新晨

为此,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二)计量模式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①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然而历史成本之所以客观,是由于其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的,如果交易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那历史成本不仅不能代表当前时间的真实价值,就连过去时间的真实市价也不能客观反映;再者当资产是属于自制或自建时,在其资产价值的取得过程中,充斥着很多的主观判断、估计和选择的因素,难以达到真正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在成本的配比和计算中,也都不可避免得面临人为的选择和判断。

②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采用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只能反映己经过去的经营状况,而据此进行决策的报表使用者需要的是关于现在甚至未来的会计信息,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显然是难以胜任的,而以现行成本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现在和以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为代表的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新兴会计计量属性,则无疑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三、现代成本会计分析

现代成本会计是建立在物价不稳定基础上的,它区别与传统的成本会计,采用了现行成本进行会计核算。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现代成本会计进行成本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一)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

1、确定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

现行成本的确定是现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与现有资产具有相同或者相当生产能力的资产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现行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其当前的市场价格、基于公平交易的供货方销售报价以及再生产成本等。

2、通过计算各项资产的成本变动情况,确定有关持产损益

资产的持产损益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形成的资产现行成本和其历史成本之间的差异。现行成本大于历史成本则为持有收益;反之为持有损失.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通常表现为持有收益。在现代成本会计中,由于资产是按其现行成本计价,因而无论是未实现持产损益还是己实现持产收益,均需得到及时的确认,并依据不同的资本保全观,或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或作为收益的调整项目列于收益表中。

3、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

在会计期末,根据有关的现行成本资料,按照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基本原理,调整历史成本会计下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重新编制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报表。

(二)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是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由于它在计价基准和基本结构上与一般购买力会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而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也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会计方法。

1、设置现代成本会计制度下的帐户体系。

现行成本的计量属性要求反映各项资产的现行成本和损益的现行成本调整额,因此现代成本会计要求比历史成本会计多设相应的专门调整帐户加以反映。加设“已实现持产损益”和“未实现持产收益”帐户,反映物价变动时企业持有资产的现行成本变动额及其实现情况;在权益类项目下加设“资本保持准备”帐户,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

2、各项资产现行成本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资产被销售时,需按其现行成本来计列销售成本;在被耗用时,则以己消耗部分的现行成本抵减相应的资产帐户,并将各项资产帐户的余额按期末的现行成本进行调整,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水平。

3、持产损益的帐务处理方法

在现代成本会计中针对持产损益的会计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持产损益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其二,是将其作为当期收益的调整项目列入损益表。具体而言,第一种方法是遵循的实物资本保全观,而第二种方法遵循了财务资本保全观。

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有其独特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其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春宏,赵兵兵.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4).

2刘德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3李连军.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财会月刊.2001,(6)

4施卫明.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3,(4).

5仇俊林.成本会计论略[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3).

第9篇:成本会计范文

关键词:成本会计;经济;方法;统计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当前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1.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企业内部网络的大范围覆盖情况下,实时报告已成为可能。企业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企业一旦实现自动化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有很大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

2.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社会全行业对成本会计的重视,扩大了成本会计的应用,促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3.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即ABC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赢利能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成本管理思想不断更新

在新经济时代,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理论将在成本会计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运用限制理论,从全局出发,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以及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找出企业的薄弱环节,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环节上,从而加强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整个企业链,而不再是片面地强调降低成本。该支出所带来的效益将大大超过一味强调降低的成本,是“为了省钱而花钱”,更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其次,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广泛运用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思想进行成本管理,以同行最优秀的企业为基准,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为基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增强竞争力。这一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永不停息的过程。

5.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不断拓宽

为满足全面质量管理对员工业绩的计量与报告的需要,产生了质量会计。由于提高产品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因而质量会汁的重点将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上,成本会计的核算也就延伸到了质量成本领域一般认为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和外部保证成本等。新经济时代中,成本会计将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质量成本信息,以满足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成本会计的策略

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2.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3.完善推广成本会计方法

完善成本会计方法,就是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保证从业人员有章可依。对于推广成本会计,要求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各种成本会计的经验,全面推广成本会计的实施。因此,全面发展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正确指引下,全社会高度关注,企业始终关注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为主,全面调动企业员工以及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我国成本会计健康、稳定、长久的发展。

4.不断更新成本观念,推广作业成本法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作业成本计算法为作业分析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有利于开展作业管理,即通过投入——产出的因果分析,揭示作业的特性,提供详细的作业信息,区分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设备的更新改造,生产组织程序日益现代化,全自动化的作业车间和生产线越来越多,电算化技术在成本核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也日渐普及,这些为有效采用作业成本提供了现实条件。

5.以人为本,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会计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本理念,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学习和推广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我们深入研讨,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在我国现代企业生产中进行推广。

6.完善成本会计体系,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时展进程,促进现代成本会计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体系,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成本会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总之,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我们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的实践需求,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闫素芹.当前形势下企业成本会计职能发挥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2]周柯伊.浅谈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变化及策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9).

[3]横山一郎,今井宪彦,王寅东.中日企业成本会计实务比较分析[J].新理财,2003(04).

[4]陈昱.浅谈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