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营销人才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销人才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营销人才培养

第1篇: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的目标

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多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具体培养内容与方法上不尽相同,其目标都是以满足广大企业的各类需求为主。如何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结合世界经济发展新特点和需要,有效地配备教学资源,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国外的专家学者正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之中。

作为适应中国市场经济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教育领域,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推动,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培养模式体系。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升级,用人单位在WTO背景下发生突变,传统培养模式缺乏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的培养。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现有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设计模糊,教学与实践结合不紧,无法形成知识的协同效应,阻碍了创新机制的形成。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结合企业用人单位需要,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并做到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具有前瞻性。

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一原则应贯穿到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中。但结合目前社会对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对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第一线需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良好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市场对营销人才要有开阔的视野和适应国际竞争的新观念,要有勤奋好学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素质,要有大胆的思想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有良好的人品和职业道德。

2目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众多高校设置了市场营销专业,也为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但对比社会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素质要求,我国高校在营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2.1课程设置重复,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相关课程内容存在很多交叉重复的内容。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至少3门课程中有重复,每位老师在讲解是都很认真,都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来讲解,当听到第三遍时,学生就没有兴趣了。此外,国内营销教学重点大多放在理论上,基本上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有的教师虽然收集了一些营销案例在课堂上讲解,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即使是与学生交流,似乎总是收效甚微。

2.2营销课教师缺乏创新动力

大多数营销教师对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的理论比较熟悉,甚至脱稿授课,但大多采用的是演绎教学法,总是从已有的结论出发给同学们进行讲述,同学们只需要接受即可。国外大学的营销课程教学大多采用的是归纳教学法,同学们可以从个案的分析讨论中得出问题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就可以有更多创新机会和创新观念。国内的营销教师的很少自己采集案例,甚至直接从课本上照搬国外的案例。由于国外的经验环境和惯例与国内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案例的讨论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2.3在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多年来,实践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与课堂教学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2)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不够,实践教学历来是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这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目前的情况是实践教学总体尚无层次性,各环节缺乏有效衔接,没有形成认知实践、上岗实践、毕业实践等不同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

(3)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不够,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四年期间,没有机会与企业接触,不了解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念、营销方法与营销环境因素,缺乏客观认识事物的能力与真正有效的实践操作能力。

(4)毕业实习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毕业实习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检验四年学习成果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与实践的过程,但缺乏组织,任学生自己去实习,没有真正达到毕业实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3改革与创新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3.1整合课程设置

为实现新模式下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课程设置更合理,课时利用最大化,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课程整合实际上是指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淡化原有的课程界限,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对相互课程内容进行裁减重组,形成一组新的课程的过程。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预测、营销策划等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其实,营销策划是在营销原理基础上经过调查实践,再介绍较深的策划知识,课程内容重复很多,所以可以整合为一门“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课程整合后,内容重复的问题得以解决,课程内容变得紧凑,压缩的时间还可以进行营销实践,将学习知识、提高技能、锻炼能力有机结合。

3.2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许多教师教学还是纯理论的教学理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应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准备一份极其详细的档案文字材料作为案例,描写某个企业所遇到的真实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未来营销者有可能碰到的,然后留下一连串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需要学生去做深入地思考和细致地分析,然后加以讨论。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苦苦思索,从中获得很强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教师在从事教学时,应考虑到学习环境对获取知识至关重要,是获取知识的要素,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情境。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比如,将教室课桌布置成“U”字形,学生都是面对面,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角色扮演法如模拟商务谈判情境,训练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3)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一个个项目小组,参加一些项目的设计与运作,身临其境参与个案资料的收集和实际操作,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模拟承担某企业网站宣传等主题策划活动,学生就可以分为市场调查组、顾客访问组、宣传材料组、媒体研究组、效果测试组等,各自从事文案收集和实地调查。随着一个专题项目实践的结束,学生得到了一次实战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营销实际操作能力,弥补了课堂讲授和单一案例讨论在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

3.3加强师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学科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师资的学术水平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营销人才,师资队伍必须是创造性的、高素质的。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而现有的师资力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解决的方法有:(1)鼓励教师去进修。不定期派遣教师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交流会、研讨班等,通过进修、自学来提高理论水平。

(2)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可以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公司总经理、营销主管等作为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学生讲课,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加强新模式下的市场营销实训教学,缩短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3)鼓励教师参与营销实践。学校可以与企业联系,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加强与企业家们的联系,采编案例,积累实践经验,还可以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创办营销公司,用现代企业的事例充实教材内容,教育、指导学生。

3.4重视实践环节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需要,建设一批实践基地。学校紧密依托行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运行机制,实施产学研结合,让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营销实践工作,使其受到实践锻炼,增长才干,在互动中保持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同步。签订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事业单位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场所和条件,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商业背景的实战基础资料,学生为企业及用人单位提供企业策划和咨询,参与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市场调查、市场推广和广告策划等企业经营及运作。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教师调研、学生阶段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践、综合实训和项目实践、专题调研等内容。

此外,成立学生营销实践社团,组织营销俱乐部等,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定期举办与专业相关的研讨、交流等课外活动,分享营销前沿理论,介绍国内外营销界的研究动态,用营销理论分析热点经济现象,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研,扩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和联系,使学生对课内理论知识有更加简明直观的了解,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行,使之成为培养未来创业型企业家的摇篮。还可尝试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我们都是CEO”活动,内容包括:“名家论坛”、“广告冲浪”、“绝对现场”、“创业设计大赛”等等内容,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科技含量,鼓励学生积极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文元,郭龙建.创新高素质营销人才培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5).

[2]廖远兵.营销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与行业适用性[J].广东农下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张继光,黄国辉.市场营销[D].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篇: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一)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需求量庞大

近些年,各行各业的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攀升。据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对2012年上半年的人才需求情况统计,在河南省人才市场上,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前十名职业中市场营销高居榜首,约占人才总需求量的37.6%。2012年第三季度,河南的企业共提供市场营销、公关等岗位5.8万余个,但应聘此类岗位的仅有2.4万余人,岗位比求职者多了一倍多。在同年8月份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中,销售类岗位也成为需求毕业生较多的岗位,活动共为毕业生提供岗位2.8万余个,销售类岗位占了40%。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网对全国56个省市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2012年第四季度全国部分省市人才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的数据统计,在第四季度招聘数量前十位的职位中,市场营销、销售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第四季度总需求量的22.72%,需求人数位居第一,而居第二位的则是建筑机械类专业人才,比例为8.68%,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近些年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其庞大。

(二)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

随着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各大公司的市场营销人员通常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0%以上。除了大量需求一线业务推广人员、销售代表之外,企业对营销管理类专业人才,如销售经理、销售预算分析经理等的需求迫切。企业把能否实现销售作为人才录用的最起码和基础的要求,非常看重录用的人才能否在销售过程中主动发掘市场需求和收集市场信息,是否善于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而,市场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已经由注重量的方面转变为更加注重质的方面。市场需求特征的转变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也为缺乏学历竞争力的独立院校提供了参与竞争的机会。

二、河南省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

从市场供求对接的现状看,河南省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方向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落差。企业需要的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适应速度快的人才,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办学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河南省独立院校培养的大多是既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又没有实践经验积累的学生,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再培训,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二)人才培养目标空谈口号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河南省8所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向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为了顺应国家政策要求,各个独立院校纷纷对培养目标做出调整,但是在实际教学方法和操作方面却并没有明显变化。以郑州某独立院校为例,其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实际的营销方法和技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营销、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各级营销应用型人才",并充分强调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该目标却存在严重偏离的现象。学校授课方面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对学生缺少营销实践方面的指导和机会的提供。学生的实践指导课程多由自身就缺乏营销经验的辅导员进行讲授,指导效果不甚理想。而对于营销实践机会的提供,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的实习期为第四学年的前两个月(并且实践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甚相关),在其他学年则严格限制学生外出实践,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远远达不到锻炼和提升营销能力的要求。不与社会接触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校关于"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规定成为一纸空谈。

(三)人才培养方法缺乏合理性与创新性

1.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与创新性

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合理性和创新性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结构严重失调,理论课程的比例过高,普遍存在只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以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灵活应用能力。第二,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各所独立院校在设计培养计划时存在模仿其母体高校培养方案的现象,个别学校甚至直接挪用,导致所开设的市场营销课程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其他本科高校别无二致。没有根据自身特征和市场需求设计的人才培养计划缺乏合理的创新,不利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偏废学生实践

目前,河南省独立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很多实训的问题也主要是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来实现。尽管郑州升达经贸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等独立院校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但这些合作协议仅仅局限于就业岗位的提供,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所起的作用并不突出。实验教学也没有被充分重视,个别学校甚至没有市场营销实验室,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和实用性,学生也无法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企业的运作程序,其思维模式受到制约,因而很多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较快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缺乏工作的自信和竞争力。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8所独立院校的师资由两股力量组成:专职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专职专任教师队伍以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主,毕业即进入学校承担市场营销专业授课任务,严重缺乏营销实践经验,只会照本宣科。师生比例不达标,导致教师往往身兼数科,以某校为例,专任教师平均每学期授课2.5门,部分外聘教师授课门数最高时达5门,繁重的教学任务直接影响了教师备课和教学质量,也造成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博而不精。教师对每个学科都只是略懂,缺乏深入研究,这影响了所传授的知识的精度和广度。在年龄结构和资历结构方面,教师普遍低龄,人生阅历不够,缺乏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力,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无法提供更有效、更合理的指导;从教师的支撑比例看,助教和讲师居多,拥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人数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基本达不到教育部的规定。仅停留在文件阶段的人才培养政策和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法,造成河南省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突出,在国家对这些高校开展大刀阔斧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自身优先探索改革之路将是其维持生存的首要选择。

三、以校企结合为核心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学生的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则必须借助企业平台,因此只有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结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培养,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才能打造出既能适合独立院校实际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结合的两种存在形式

校企结合不只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也能为学生在校期间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基地。笔者认为校企结合可以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学校自建企业作为学生实践基地,二是学校和社会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前者是由学校利用自有资源,在办学的同时建立学校所属的企业,定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锻炼,如果学校资金有限,可以利用校内的商业设施为学生创造模拟化的企业实践环境。后者是借助校外企业的力量来完善校企结合模式。学校通过与其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一方提供实习机会,学校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实习,甚至毕业进入企业就业。双方也可以共同出资建立学校实训基地,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动手能力训练,提升营销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具体运行思路

1.校企结合模式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独立院校自主建立的企业或模拟化的商业设施中,可以鼓励市场营销专业师生设立自己的实体企业,例如超市、餐厅等,由专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统筹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由系领导和各个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岗位职责安排并加以培养,让学生自己进行日常管理,如商品的购销、渠道管理和营销策划、业务谈判、网上开店,甚至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活动,将市场营销专业各科教学搬到企业的日常运转中,而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工资和福利。对于企业和学校共同投资所办的企业或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定期或分批向企业输送学生,进行长期系统专业的企业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校企结合模式下教师能力的强化

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大多是由毕业就直接进校的硕士研究生组成,极其缺乏实战经验,而能否胜任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作,很大程度决定于教师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因此,独立院校必须增加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招聘时提高对人员的企业从业经历的要求,定期聘请企业知名管理人员或优秀营销人员来校讲学,甚至是聘为专任教师,输入最新的营销方法和理念。第二,针对学校现有专任青年教师,分批进行企业化培训,外派到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长期作业,保证大多数老师都具有丰富的企业从业经历,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保证教学水平。总之,校企结合模式就是把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环境建设成为类似于企业运作的环境,教师和学生既是学校的师生,又同时是企业的员工,学生入学即就业,建设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以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环境。

(三)校企结合模式实施的辅助手段

实施校企结合培养模式虽然加重了学生在企业实践的分量,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放弃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还需要以下手段的辅助。

1.合理设置课程,增加实务和实验课程比例

首先从课程设置上进行革新,适当增加实务性课程教学的比重。教师要加强应用型知识的讲授,避免照本宣科,比如营销策划课程应该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写出策划案,或者以让学生为校办企业提供策划案的形式来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充分发挥实验室对企业实践的补充作用。市场营销实验要与财务管理、国际贸易、会计、物流、金融等相关专业的实验室相结合,建成包含多学科的实验室,使学生模拟处理企业内部的诸多相关事务,开拓知识涉猎的渠道和范围。教学只有理论、实验和实践的充分结合,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全方位的人才。

2.改革考核方法,部分摈弃闭卷考试考核模式

河南省独立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仍然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卷面分数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主要标准,然而学生的能力很多时候与分数不成正比。笔者认为,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考核应以理论知识检测为基础,加大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和力度,分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理论课可以仍然采用闭卷考试,实务课程如营销策划、推销学、广告学、电子商务、渠道管理等,以学生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建立的企业或商业设施中的实践表现或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的工作量作为衡量的依据,综合评定。依据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水平共同核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既能体现公平性和合理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3篇: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一、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可以应用的模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模块教学模式。针对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开展的模块教学模式,要求技术院校对汽车营销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做出分析,并将这些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则针对这些模块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让汽车营销专业学生具备各种岗位所需求的技术与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所要求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转而追求实用性与综合性;二是顶岗模拟模式。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使用的顶岗模拟模式主要是指技术院校在引导汽车营销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后,通过进行汽车营销公司的模拟来让学生具有顶岗训练的机会。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可以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和完善,同时能够让自身的营销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理论与能力的协同发展。另外,在技术院校所模拟的汽车营销公司中,学生能够对以后需要从事的岗位进行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促使学生转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三是产学结合模式。在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产学结合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开展实践工作,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产学结合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社会创造实在的价值。在采用产学结合模式开展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创办企业来自行搭建产学模式人才培养平台,也可以与企业合作来共同搭建产学模式人才培养平台,这对于技术学院以及社会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一种双赢的模式,特别是对于汽车营销专业人才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着重要意义。

二、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一)重视开发特色课程。开发特色课程,是技术院校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做出改善以及提升汽车营销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特色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技术院校应当依据所选用的教学模式以及需要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来适应学生能力发展以及市场人才需求所提出的要求。并通过开发特色教材来为特色课程的发展奠定基础。技术院校针对汽车营销专业所开发的特色过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特色课程需要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即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中理论内容以使用和必需为标准;二是特色课程中的教材内容需要简洁明了,放弃一些枯燥且冗长的理论表述,通过使用图标、案例来替代这些表述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三是特色课程中的内容需要强调学生训练与思考,并重视学生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4篇: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销专业人才的学习培养变得尤为重要,高校既要给学生一个乐学善学的环境培养学生拥有专业营销知识,又要挖掘学生们的学习偏好,从而培养具有更高层次水平的营销学生以适应社会的更高需求。因此,挖掘对学生学习具有更好促进作用的培养学生学习偏好的创新模式成为当今热点主题。

关键词:

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学习偏好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创历史新高。受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用工需求大量减少,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增加。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中提到,“创新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是迫切要求”,大学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学生广泛地学习,从优秀教师身上,学习如何思维、表达和分析,使他们成为时代敏锐的思想者和问题的解决者。应用复合型营销人才培养已经是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教育界的典范。国内外对学习偏好的研究不多,其中,一些学者对中国高等技术职业旅游教育中的人力资源需求偏好进行了研究,部分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了固有的文化价值观对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的学习方式偏好有较强的预测性,还有的学者提出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毕业生在选择大学时存在课程持续性、学术声誉、工作前景和教学质量等四个偏好。以上的国内外研究均较少涉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针对教学的想法和偏好,因此,为了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市场营销专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特设计问卷,对在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关调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偏好,以取得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本调查研究结果将可为全国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的依据和范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目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学习偏好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发展迅速的信息通信领域,竞争尤其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了营销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新产品开发和创新创业领域。但是,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状态和高校教学体系的设置,很多高校在营销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1.刻板化的教学方法没能挖掘学生的学习偏好。现阶段,国内大学的教学方法处于刻板化的状态,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不能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不能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力。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虽然收集了一些营销案例在课堂上展示,但大多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讲述,即使是有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收获甚微,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营销专业的教师应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创新动力,挖掘学生们自身的学习偏好。

2.缺乏创新动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发现自身学习偏好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国内营销专业的老师都具备丰富的营销经验,教学过程主要采用演绎教学法,从已有的结论出发告诉学生现有的结论,学生只需要接受和记忆即可。而国外大学的营销课程教学大多采用归纳教学法,教师首先归纳出几个能体现问题的案例,然后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创新意识对营销知识进行学习。

3.营销课程重理论,不重视挖掘学习偏好,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用能力。营销课程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了解程度较浅,实际运用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难以达到灵活运用。同时,营销教师普遍缺乏感性认识,过多地侧重于理论性学术研究。由于自身缺乏实践,在教学中很难把理论和实践进行巧妙的结合,往往理论上头头是道,行动上却步履维艰。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学习偏好创新研究策略

1.利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模式,按照社会需求确定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挖掘学生学习偏好。政府和高校应从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把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实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上,利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模式和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按照社会需求确定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挖掘学生学习偏好。具体如下几点内容:(1)提高对学习环境的自我把控能力。营销环境变化快,而且相对复杂,这会给营销人才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要求营销人才要具有对环境自我把握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合理的营销方法,利用各种调研方法,了解宏微两观情况、消费者心理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发展动态和趋势。(2)提高自身的行动能力。营销不能只局限在理论研究,应该充分在实践中不停地探索和求真。未来营销人才不仅仅要具有扎实的营销管理能力,同时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3)培养独特的创新能力。营销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理论,它在变化中不断地变化。营销思想会随着社会实践发展变化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这就要求营销人才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善于捕捉最新的营销知识,并将其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2.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偏好。(1)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能力培养。创新高素质营销人才的教学过程,制订的市场营销教学计划要灵活,知识基础雄厚,在保持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2)加强营销实践的磨炼。可以大量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到学校开设讲座,让学生们直接感受企业决策者的经营思路和实际经验,讲座中的许多内容是专业课的教师无法演绎出来的,讲座、讨论与专业课程交替进行,相得益彰。(3)强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调整方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根据现代市场营销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对学生进行培养,从学生毕业要求方向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营销课程教学内容应由以往的完全侧重于理论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强调静态的理论转向强调变化的观念、创新的观念,由简单照搬国外营销理论转向真正认识营销的实质,处理好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关系等。应用复合型营销人才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它是全方位设计和打造的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大量管理及其他理论的支撑和传授,更需要学生思想认识和思维上的突破,也需要社会、企业和家庭的共同综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门户网站.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杜玉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基本思路和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4-01-13(001).

[3]王煜.营销人才差异化培养模式探索[J].经济师,2013,(11).

[4]谭娟,龙桂杰.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5,(4).

[5]杜鹏,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

第5篇: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市场;人才培养 1.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供需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仅仅能够生产优质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产品销售出去,真正满足顾客的需要,企业才能顺利实现利润目标并得到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十分旺盛的态势。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看,近年来市场营销类人才,一方面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着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却不能顺利实现就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存在供需矛盾。

2.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

2.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培养需求

在当今教育界提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形势下,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因为资金的不足,难以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只能在黑板、粉笔加彩图演示的传统模式中进行。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分析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学生被动地理解,看案例,无法通过多媒体感受市场营销中对商战案例的实际体验。因此,面对着单调、枯燥、被动的教学模式,基础普遍较弱的高职学生无疑对这些市场营销的枯燥理论提不起兴趣,从而使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无法实现。

2.2教学环境与条件落后

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推广需要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拥有市场营销课程专用实验室的院校还属于少数,而在当前的专业实验室中,要么设备和软件配置落后,要么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形同虚设。即便是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和教学环境,由于信息技术支持需要付出较多的运行费用、损耗等形式的成本,再加上学校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渠道,按照企业的专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所需的交互式信息基础尚不具备,因此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

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合理的课程设置

基于整体素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这一切源于合理的课程设置。首先,合理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增加课时和增加属于人文精神的课程内容如文学、美学、哲学、社会情感与价值衡量和商业文化等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和团队意识。其次,注重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的整合与更新。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接触密切,所以像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营销礼仪这些课程进行整合,避免在内容上重复;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内容,如数据库营销知识适当增加,丰富学生的市场营销知识。同时注意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对接。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针对性。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如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外语等,突出他们的实践性;最后,专业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实训场地的建设有待加强,工学结合落实到位,真正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3.2注重实践性教学

3.2.1注重“综合实践技能”和“专项职业岗位技能”两个教学重点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加强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以学校为主培养学生的专项职业岗位技能,校企紧密合作。理论教学主要采取核心理论知识讲授、案例教学、管理游戏等教学方法。技能养成课聘请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主讲,主要在工作现场完成。实训课程安排到企业和市场一线,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师傅(主要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帮带的方式进行。如:在企业现场或者调查现场进行市场调查,教师与企业经理一起指导学生做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广告策划与创意及品牌经营学的策划以真实项目导入课堂,策划案是学生在企业会议室进行现场提案,由企业经理和教师做点评,学生现场改方案的方式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邓老凉茶的创业拓展课,将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导入校园,跨越了模拟仿真的局限性,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形成职业能力。

3.2.2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高职教育在办学机制上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培养目标上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强产学结合有着便利的条件。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要求学校有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校企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生产实际情况。教师要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出社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同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让行业参与教学过程,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拓展实践教学渠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必须亲身投入学习,操作和完成每项教学内容,并且在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总结并交流学习收获,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自我满足。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交互性,注重与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模拟、团队协作、整体演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通过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邱训荣.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05).

第6篇: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一、中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不清,认识存在偏差。市场营销专业性很强,中职生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基于这种培养要求,中职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管理学、经济学、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学、广告学、推销原理与技巧等课程,了解产品的技术信息,以及提供真实的经济实操场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人们对中职营销专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营销专业就是培养推销人才,只要口才好就能将营销工作做好的阶段,这样的定位使得中职学校对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只重视口才与推销,忽视了专业基本原理、产品知识的学习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虽然市场营销专业不像机电、汽车制造、数控等专业要求的动手操作能力那么强,但是它的技能性亦要求具有相匹配的“双师型”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然而,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结构很不合理,老师大多数来自高校的毕业生,他们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专业基础扎实,但由于他们没有参加过营销类工作,对实际的营销工作流程和技巧都不熟悉,实践教学能力很差,这些老师培养的学生有理论无实践,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不符,这样的师资情况与培养模式与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不符。

(三)难以建立与营销专业相匹配的实训基地。企业希望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从事市场营销领域中多种岗位的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推销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但是这些能力仅靠课堂学习和训练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如果建立与营销专业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不仅可以获得实际营销工作经验,而且也培养了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虽然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购买过多的硬件设施,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为了防止商业机密的泄露、减少用人成本,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意愿并不强烈。中职学校不能强制企业自觉承担培训现代化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建立与营销专业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工作难上加难。

(四)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有待改善。营销专业的实践性要求老师实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甚至要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市场情景,解决相应的问题,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营销人才。但是,由于师资结构的不合理等原因,很多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现在中职学校流行的一句话:“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就很能说明这个现象。“纸上谈兵”似的教学、黑板上“营销策划”,说起理论头头是道,但真正接触实际问题便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解决。

(五)人才培养缺乏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要求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必须紧紧围绕就业,以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能力为优先发展目标。同时,企业对营销类毕业生的用人要求是员工既要有营销知识,又要对所从事的行业知识有相当的了解。然而,大多数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对产品知识的学习比较宽泛,对相应要从事的行业知识却不甚了解。他们所学习的相关营销理论知识作为一般理论的市场营销知识尽管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然而太多通用的理论往往不太适应具体的、特色性的产业或行业,不具有针对性,这样培养的营销人才没有行业特色。

二、针对目前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找准市场定位,按需培养人才。市场营销职业分类有以下几种:市场营销理论人才、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市场营销策划人才、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企业对于营销理论性人才的需求很少,而对于营销实践人才需求却很大。由于中职教育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教育,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和普通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后者以培养营销理论人才、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策划人才为主,而中职则以培养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为主即以培养推销员、市场调研员、分析员、销售内勤、售后服务职员等为主。所以,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计划的开展,都要以培养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和市场营销服务人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

(二)改善师资结构,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师资水平的高低、师资结构合理与否,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为了实现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道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进步,一方面,对于学校专职老师,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定期对现有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派教师到企业或更高层次的院校进修,为他们提供机会,深入到企业、社会进行调研,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这些兼职教师必须真实来自企业营销工作第一线,对于营销工作的流程和发展方向了如指掌,这样既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前沿的水平,又能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三)政府参与“校企合作”,共建合格的实训基地。目前“校企合作”步履维艰,企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量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单凭中职学校一厢情愿,“校企合作”难以实现,这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发挥政策引导职能,对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等政策优惠。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训环节,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项目,达到即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实现实训的目的。第三,企业要转变思想,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校企合作”。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他的创造力比物力、财力的收益要大得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远比招收毕业生再培训他们更加经济和实用。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中职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老师一味的念讲稿和依赖PPT会减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营销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小组实践等手段,做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随着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中职老师要不断进修,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第7篇: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医药营销;社会需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7-0031-02

1医药企业和医药市场营销人员现状

医药行业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拥有着高投入与高回报、高风险、高科技、重管理的特点,在我国发展迅速。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有7000多家,药品经营企业有14万多家。医药市场是决定医药营销人才的重要因素。庞大的基数,决定了其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而目前我国医药市场的营销人员,主要分为三大类:经验型、医药型和营销型。

经验型医药营销人员的优点在于自身拥有多年的经验,可以凭借自身的经验开展营销,但由于营销知识、营销理论和方法的缺乏,使自身的发展受限,很难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诉求。

医药型营销人员主要集中在拥有一定医学或药学学科背景的人员身上,深厚的医学和药学专业知识使其能够较容易的从事专业角度的学术推广。但营销知识缺乏的弊端,使这些人员对于市场的操纵能力较为吃力。

营销型人员尽管具有扎实的营销基础知识,能够在营销活动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是医药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在专业性很强的医药健康领域,其行业营销专业知识缺乏的劣势也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医药企业在招聘营销人才时,也面对着这样一个窘境:无论招聘医药行业的医药类人员从事营销工作,还是直接招聘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从事营销工作,都面临着招聘营销人才的成本较高,难以直接使用所雇人员。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这些人才不具备全面的从事医药市场营销工作的素质,还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培养,才能真正为企业服务。

2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原因分析

首先是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与用人单位的期望相契合。高校应当充分了解当前政策下,行业发展的现状,做好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积极调整教学结构,迎合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口味。其次是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与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了解企业动态,挖掘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伴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发生着变化。对于这一特点,尽管高校也有所意识,但是高校的教育培养的变化与改革速度,始终不能完全追赶上企业的变化。不能按照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对培养模式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出来的人员就不能完全为企业所用。同时,对于培养人才的跟踪缺乏,也为高校对于企业的了解设置了障碍。再次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计划要求之间存在相应的差距。在当前的高等教育界,对于通才教育的关注度远远高于专才教育,通才教育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在通才教育的认识下,高校寄希望于向学生灌输各个方面的知识。不可否认,通才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认识层次和知识面。但是,过于宽广的课程设计往往以牺牲课时数为代价,某些相对重要的课程往往被压缩了学时,导致课程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培养量与有效供给量的不均衡造成了培养出的人才质量的参差不齐。高校所做的不应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不折不扣的完成培养计划,从而来确保最终输出人才的质量。最后,医疗卫生改革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不断进步以及用人单位的更高标准的多元化需求,也为高校培养社会需求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减小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对策

3.1优化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方案

近些年来,复合型的医药营销人才备受医药企业的青睐。复合型的医药营销人才要求其既懂医药知识,又懂营销技巧。深厚的医药知识背景,有利于医药营销人员准确把握医学的基本常识和发展规律;扎实的营销技巧,可以帮助其在营销活动中游刃有余。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在医药营销的培养方案设计上,把握住医药和营销并重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设置。

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应首先检查培养自身是否存在问题,确保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和定位设置清晰明确,同时应该将方案的设计与人才培养定位相关联。为了避免培养计划的适用性差、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缺陷,高校可以邀请在一线的任课教师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参与到培养计划的讨论、制定环节。在培养方案出台后,在一线任课教师的选取上,在保障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最好聘用拥有相关方面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这种从高校主导到社会主导的转型,一方面有利于医药市场营销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医药营销人才的就业。

3.2全面贯彻和实施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应从任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开始。培养方案就相当于建筑的图纸,没有一个优秀建造师的指导,图纸上的工程也是无法完工的。

在建立加强型的教师队伍中,可以适当的扩充教师的录用范围。聘用医药企业营销管理中相关的高级人才来做兼职教师,使日常授课中的知识更贴近于实际,从而避免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空谈。同时,可以通过举办与医药营销相关的论坛和讲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与企业间的互动,了解企业的需求现状,使学生了解自身欠缺需要发展的方向。

为了确保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应当严格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进行,不折不扣的完成培养任务,避免压缩课时所造成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全面或是短时间内学量理论知识而导致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消化,造成“消化不良”的后果。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有时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无用论的假象。这也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改进教学手段、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医药营销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建立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合作与沟通

作为为社会输出人才的基地,高校的发展应该满足社会的需要。如果只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脱离实际的培养势必会毒害培养出来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旦踏入社会,不会轻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要做到满足社会需求这一点,高校有必要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合作与沟通,及时从用人单位了解最新的政策下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对人才何种能力的需求。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既然有时高校的培养设置或许不能及时根据企业的需求而改变,倒不如直接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将学生推向企业,接受并适应当前的调整和改变,通过实习,来增加实际的工作经验。通过企业对学生的培训,不仅可以为企业定向的输送人才,也可以使学生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

在加强与企业沟通和合作时,对于教师的培训和教师资源的优化也应同时启动,做好教师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双向兼职和流动工作。在寒暑假相对空暇的时期,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相关的项目合作,帮助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的情况。同时,也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高级的管理人才作为客座教师,进行授课和举办相关讲座。

3.4及时与毕业生联系加强信息反馈

当毕业生走出校园,投身于社会工作以后,已经毕业的学生并不是说已经与母校没有任何联系了。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就等于高校自身的形象。毕业生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企业对于高校的看法。通过收集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不仅有利于高校及时判断自身是否存在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自身形象的提高和学科的建设。

校友会作为毕业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在信息的沟通和互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毕业生在新的陌生环境中,往往会在校友会中最早得到归属感,也愿意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信息。通过加强对各地校友会的联系,可以及时获得各地校友会反馈来的信息,有利于掌握毕业生的发展动态和就业动向。对于反馈的信息和内容加以整理和收集,对培养计划的修改,可以提供参考的意见。

4结论

提供企业满意的优质人才,是高校不变的首要目标。基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它不但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条件,还需要考虑高校自身的资源和学生自身的条件,同时也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面对日后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在面对紧迫感的同时,只有把握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才能保证医药营销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相对接,从源头上提高和改善医药营销专业的人才就业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洪玉花.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报告[J].技术与教育,2007(1).

[2]马红霞.基于能力导向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北方经贸,2008(8):153-154.

[3]司建平.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12):402-405.

第8篇: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策略

当买方经济出现后,营销的作用就逐渐凸显出来。当前我国进入买方经济时期,且与国际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为了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就需要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才培养问题。

1.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市场营销不但具有深厚的理论积淀,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衡量市场营销人才的好坏主要就是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理论的应用效果。只有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利用自身的内外部资源,实现营销效益最大化,才能真正营销的赢家。然而当前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1.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市场营销是复合型理论,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当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营销上,忽视了一些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而且高年级各专业专辅修课程之间存在交叉的情况,这样不但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挤占了实习、实践的时间。

1.2考核制度尚不完善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高校教育在启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上面始终存在欠缺,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死记硬背的学风至今在很多学校都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大部分学校在考核上也将笔试作为重点。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记忆和背诵大量的理论和概念,这需要学生在这些知识上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难以抽出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能力。长久下来,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将不断降低,这对其专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营销专业人才与市场存在紧密的联系,若是仅仅懂得记忆理论和概念,而缺乏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话,也无法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价值。

1.3实习实训效果不佳

要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校内配套完备的实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有些高校在实训基地上投入的经费不足,之所以建设实训基地是为了应付检查,很多实训基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限制的,难以锻炼学生的能力。除了实训基地外,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还需要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影响深远。然而现在很多企业不景气,出于成本原因考虑,对营销专业学生的实习要求并不接受,使得学生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即便有的单位允许学生进入单位实习,也不会让其接受关键部门、基础经营管理事务,不过是充当临时打工者,对实习单位的实际运作也不会有太深入地了解,难以发挥实习的效果。

1.4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很多高校教师仍旧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虽然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系统地接受理论知识,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害的。这种封闭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行降低,难以适应日后多变的社会环境,适应不断提高的营销要求。

1.5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现在很多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在获得硕士或是博士学位之后,就进入到教师行列,从事教学工作。他们虽然理论水平过硬,逻辑思维清晰,教学方法新颖,但是缺乏工作经历和经验,对市场营销实践理解不深,这样就会导致教学缺乏代入感,让学生听上去像是纸上谈兵,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6创造思维培养缺乏

现在的高等教育往往以知识传播的多寡作为指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大量的内容,考试对这些内容进行考核,学生的记忆和模仿能力不断得到锻炼,但是其综合素质却没有明显地提高。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理解的是教师给的重点,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在毕业实习中学生的种种能力缺陷将会完全暴露出来,从而使实习单位对学生丧失信心,不愿意再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名额。

2.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要解决如上这些问题,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就需要采取如下策略:

2.1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市场营销包括诸多方面的知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尽量均衡,为学生大好基础。针对高年级课程之间的重合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提高课堂效率,将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实践实训。根据市场营销能力培养目标,高校应该要讲课程中的各种能力转化为知识,待学生接受后,再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营销能力得以加强。在课程结构设置上,教师应该考虑到各类知识之间的递进关系,合理安排在不同学期依次或并列进行。

2.2完善专业考核制度

市场营销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培养市场营销人才,不但需要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其掌握全面的营销能力。为此,高校要不断完善考核制度,不能仅仅以笔试成绩作为考核成绩,还应该将实训和实习成绩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营销素质和潜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2.3创设实训实习条件

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财力,加强对实训基地的投入,逐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并合理安排使用时间,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转化所学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保持高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使高校的人才就业率提升,高校可以建立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具体来说,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高校要及时获取企业的需求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调节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另外,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营销水平,使其了解高校的能力和专长,双方共同建设一个平台以供学生实习。在研究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市场需要,同时也确保了普通高校在新的形势下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4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很多高校都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革,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启发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这些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出发点都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例,这种教学方法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全面把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情况包括年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学习态度等条件,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觉思考,提高学习效果。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为了让学生理解或运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自觉地进行知识的建构的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比如《市场调研》课要求学生就某一营销专题开展调研,可以把学习项目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分组进行调研方案策划、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处理,并形成调研报告。

2.5增加教师实践经验

当前很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缺乏工作的经验和经历,课堂教学过于苍白,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利用校企合作,增加教师实践经验。高校经常会与企业有合作项目的机会,教师可以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其中,深入了解企业营销实际,主动参与到其中,出谋划策,增长自己的营销经验。其二,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如果高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多少,高校可以选聘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改善教师结构,如此,才能实现经验的共享,增加实践经验较少教师对营销的深层次理解,提升其执教能力。

2.6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具有很强的应用型,为此,高校应该着力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都需要进入一线市场,其需要的不是科研能力,而是一线工作具备的知识、能力。为此,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地与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不断地观察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增加能力培养目标的设计柔性。具体来说,这个把这个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其一,“实时性”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这个较低层次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系统地掌握市场调查及营销策划的技能,能够胜任初级营销管理工作,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其二,“可持续性”市场营销专业人,这种人才是较高层次的培养目标,这种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要求人才具有更高的发展能力和营销战略能力。

3.总结

全球经济平衡被经济危机打破,我国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需要重新审视营销专业定位和出路问题。市场营销来源于企业实践,和企业的实践营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其中。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就需要加强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徐长冬,曲慧梅.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3)

第9篇:营销人才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就业导向

市场营销人才是我国企业亟需的人才类型之一,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还没有树立“就业导向”的理念,因而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与发展能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条件下,高院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与发展能力。

一、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养理念缺乏市场意识。从当前我国一些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尽管从思想上都普遍高度重视“就业导向”,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培养理念缺乏市场意识的问题。比如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以及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适应市场需求,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能力;再比如还有一些教师市场意识不强,还没有对当前市场需求、市场状态、市场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学生没有学到更多的前沿营销理论。二是培养内容缺乏市场需求。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对于市场营销教学来说,更要淡化理论教学,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满足市场需求。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体系来看,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对于教材的内容缺乏改革和创新,还没有把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融合,缺乏对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没有对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做出有效的调整。三是培养方法缺乏实践环节。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来看,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由于其培养方法比较落后,因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这就直接导致市场营销人才无法更好的接触市场,而市场又是千万变化,作为市场营销人才,必须具备了解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实践环节,必然导致很多市场营销人才无法提升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比如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因而无法更多的接触市场,必然会对未来的就业、发展能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就业导向”下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是创新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理念。理念具有先导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就业导向”作为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则,把教育与就业结合起来,着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与发展能力。这就需要在培养理念方面要进行转变,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培养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培养理念,有的放矢的开展市场营销人才培训工作,只要有利于提升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能力都要大胆的尝试,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就业导向”。二是优化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内容。要把实践性、专业化、职业化作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特别是要从高职市场营销人才未来发展出发,既要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高度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营销管理、营销意识、营销道德、营销素质、营销分析、营销创新等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着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出一批“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使市场营销人才在走向社会之后不仅具有就业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创新与发展能力。三是完善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法。要想将“就业导向”落实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当中,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法,着力提升引导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研究、解决、创新的能力。比如应当改变“应试化”的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市场进行锻炼,不断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但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仍然存在“市场导向”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培养理念、还是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法都存在不足,这就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在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培养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