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的折射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⒈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
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㈡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㈢教学仪器:
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㈣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很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进行叉鱼比赛。当学生在比赛时,发现钢针都叉在鱼的上方后,惊奇之余,告诉学生,要知道为什么,等我们学完光的折射后,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从而引入课题。(电脑显示标题)
二、新课进行:
1、光的折射:
平时我们看到装水的玻璃杯中的吸管会在水面处弯折,也是这个道理(电脑显示图片)。让我们再来观察另一个实验,在玻璃水缸中插入一块木板,用激光沿着木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问: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再观察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中,问:要以看到什么现象?(同样也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玻璃面处改变方向进入玻璃中)
从实验中,我们看到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和玻璃中都能看到光在水面和玻璃面处改变传播方向,而且实践也证明其他介质中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因此,我们把“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板书用电脑显示)
2、光的折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用电脑显示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并用电脑显示)
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研究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有什么规律。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并用电脑显示观察目的:①光从哪一种介质中射入哪一种介质中的?是怎样入射的?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③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d、当入射角变化时,折射角是如何变化的?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整个实验的动态过程,然后让学生回答出部分问题后,教师:为更好地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我们来认真分析整个实验。并出示以下表格:
边实验边让学生填写表格,表格完成后分析表格和利用电脑动画来总结规律。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用电脑显示出)
从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折射中,光路也中可逆的。(用电脑显示出,并加以动画显示。)
3、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利用电脑演示加以解释)
利用电脑播放视频材料: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要求学生利所学的知识加以回答,最后强调看见的硬币是硬币的虚像。
4、课堂练习
(1)光从空气行政村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造成的。
(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三、小结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关键词】学案 光的颜色与色散 扎实 高效 设计思路
《光的颜色与色散》是“选修3-4第十三章 光 的第四节”的内容,建立在《第一节 光的折射》和《第二节 光的干涉》的基础上,学习第四节除了掌握新知外,又是对第一、二节很好的复习。因此重点除了在于如何掌握色散现象,还在于如何利用干涉和折射对色散现象加以分析。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采取了学案教学,首先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学案上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及物体的颜色,知道白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知道薄膜干涉是如何获得相干光源的,了解薄膜干涉产生的原因,知道薄膜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
3、棱镜的概念及其对光线的偏折作用,棱镜作用下光的色散,并能解释相关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光的色散和薄膜干涉实验探索,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科学精神,理解美的本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学案要在上一节课就发给学生,有了学案的这个“纲领”,学生可以自己有目的的去看书,能够很容易的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要开展这节课,自然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由于《第一节 光的折射》部分学生初中也有学习,掌握较牢固,所以我选择只对《第二节 光的干涉》进行必要的复习――师:“双缝干涉实验(真空)中各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干涉,但用不同色光做实验,条纹间距不同;白光双缝干涉实验得到彩色条纹,说明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由 知同种介质中,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通过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既复习了干涉的原因,又对新课直接引入,为光的色散的定义做好了铺垫,与学案互为补充)。
由于本节课的脉络为:1、总述什么是光的色散;2、成因不同的两类色散现象――(1)薄膜干涉中的色散,应用①检查表面的平整程度,②增透膜;(2)折射时的色散。相比之下,“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以及“光谱的介绍”属于“插播”内容,与主题相关不大。如果一边按脉络讲,一边“插播”,势必会影响脉络的清晰,破坏结构的完整性。这两部分内容浅显而直接,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习。因此,在对前面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复习之后,学案要求同学用两分钟自习课本P56“人眼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和“光谱”。在教师下面的讲解中可一句话带过。本课涉及颜色,决不能空讲而无对现象的观察,所以我也搜集了大量图片给学生看(对学案进行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前面有了“复习”的引入,所以可以上来就直接给出定义――师:“所谓光的色散,即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学生参考学案给出的定义,快速记忆、理解)”(在同一时间用幻灯片展示色散所形成的美丽的太阳光谱,耳、目、心共用,对知识的理解迅捷而高效。)对复色光的解释一句话即可――“像白光一样含有多种单色光的光,称为复色光。”
对(1)薄膜干涉中的色散,通过一幅图和一句话引入――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美丽的色散现象,大家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相同之处吗?(幻灯片呈现皂膜、油膜、蝶翅、光盘背面四合一的薄膜干涉图片)实际上,学生很快反应过来――路面上飘浮的油膜;蝴蝶翅膀等都是薄膜。教师顺势给出薄膜干涉的定义――“所谓薄膜干涉,就是让一束光经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后,产生的干涉现象。”(学案上没有,系教师总结后补充。)这一教学的主要内容因为概念的给出便轻而易举的浮现出来。这一现象成因的突破口在课本图13.4-2中皂膜成像的特点,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只要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学生不难联系到干涉现象,因此实验的成败是关键。为此,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确保了实验的完成。果然,课堂上的效果很令人满意,学生争相表述、解释:“这是薄膜两表面反射的光互相叠加而成的。由于重力的作用,肥皂薄膜将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当路程差为光波波长的整数倍时,使光波的振 动加强,形成亮条纹;当光波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光波的振动减弱,形成暗条纹。所以,单色光的薄膜干涉现象是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是水平排列的。”至此,该知识点的重点得以顺利掌握。学以致用,学生须能解释相关的现象,同时也为了提高趣味性,我设计了一个“拉泡泡”实验,用不同的方式拉出了圆 形、心形、波浪形……学生面对从未见过的这么漂亮,这么大的彩色泡泡,发出了阵阵惊呼。在让学生解释之前,我做了提示:“泡泡可是彩色的噢,薄膜也不规则啊?!”有了提示,反应快的学生迅速抢答:“这是白色光的干涉现象,大泡泡虽不规则,但其每一个位置都可以看成一个规矩的小薄膜,不同颜色的光在不同位置相互加强,所以看起来肥皂泡是彩色的。任务完成的非常顺利和圆满。本知识点里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应用①检查表面的平整程度,②增透膜;(在学案的应用部分给出)我利用了多媒体的直观性,用幻灯片和flas加以讲解突破,这比教师单纯的利用粉笔和讲解进行突破有效的多。因增透膜经常被考查,我除讲清原理外,并有所补充:“增透膜是在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表面涂的一层氟化镁薄膜。当薄膜的两个表面上反射光的路程差等于半个波长时,反射回来的光抵消。从而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显然增透膜的厚度应该等于光在该介质中波长的1/4(要求学生在留白出做笔记)。
增透膜只对人眼或感光胶片上最敏感的绿光起增透作用,这时其他波长的光(如红光和紫光)并没有被完全抵消。因此,增透膜呈绿光的互补色――淡紫色。”
讲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及时的巩固非常必要,在此处的学案上我设计了巩固练习供学生复习提高。
对(2)折射时的色散的研究应以一束光线在棱镜中的光路特点突破为佳。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如图),让学生作出光路(光线向底边偏折),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过程。“一束光线”的情况简单、直观,学生稍一思考(红光折射率最小)便可得出光谱是上红下紫的结论,自然这也是棱镜色散的原因,一清二楚(要求学生花在学案的图上)。理论和现实往往有出入,为打消学生的疑虑,我又设计了“彩虹实验”加以验证。当天阴天,阳台借不到阳光,我便用小灯泡充当光源,当调整灯前棱镜的角度,奇迹出现了,在这样一个阴天,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教室的天花板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学生又是一阵惊呼,在他们的惊呼声中,我欣慰的看到了理解。对现象解释,我同样采用了多媒体,展示了彩虹的成因(已是水到渠成)。同时及时巩固练习并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最后,学案上给学生留了一道“课后思考”:薄膜若有顶点,则此处应该是什么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并将功课做好,于下节课上交。
一、表情
表情是指教师的面部表情,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的重要渠道。一个教师的喜怒哀乐,都通过面部表情体现出来,表现得恰到好处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受学生欢迎的表情有以下几种。
“威严型”:面部表情过于严肃,板着面孔,不苟言笑,这样必然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由此对教师惧而远之。
“疲倦型”:课堂上有气无力,精神萎靡不振,呵欠不止,使学生松懈倦怠。
“呆板抑郁型”:带着忧郁或呆板、拘束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兴趣锐减,感到上课是一种痛苦。
二、目光
在课堂上,眼睛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窗口,而眼睛交往的核心是目光。目光的接触是非语言沟通的主要信息来源,几种错误的目光倾向有以下几种。
“走马观花”:“四目交往才会让双方感到心灵的相互碰撞,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教师不能把目光在学生中间扫来描去而没有真正注视任何人。”[1]
“视而不见”:有些老师讲课时根本不正眼看学生,他们要么盯着教案不放,要么望着天花板,要么望着窗外或背对学生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怀疑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谙程度。也容易对学生产生催眠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和情绪渐渐转入抑制状态。
“心神不宁”:教师授课时不停地看表,不住地揩脸擦汗,客观上使学生急躁不安,无心上课。
“情有独钟”:教师在讲课时,目光总是对着他的几个最得意的学生,或只是习惯看前几排,而忽视了大多数,这样难免有些学生搞小动作,开小差。
三、手势
手势是在特定情境下,教师通过手的各种动作向学生进行某种暗示的一种体态语言。不恰当的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无目的型”:有些教师在讲台上常出现一些不经意的动作,如摆弄教案、粉笔、钢笔、衣扣,扭动手指、搓手,手提裤子,拢头发,挠耳朵,挖鼻子,揉眼睛,提眼镜等等,这些习惯性的动作都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分散学生听课精力。
“兰花指型”:教师拿着粉笔板书时,手指像兰花一般,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吸烟型”:烟瘾大的教师,拿粉笔如拿香烟,还时不时用食指弹弹,引起学生效仿、讥笑和轻视。
“一阳指型”:教师用一个手指叫学生来回答问题,使他们感到教师态度强硬,不够尊重他们的人格,容易产生反感情绪,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吸收。
“南辕北辙型”:手势和语言不协调,口中讲的是一套,手势打的是另一套。例如,用地图讲课时,说的是北京,指的却是南京,这样只能使学生的思维一片混乱。
四、走动
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讲课时并不总站在一个位置上,而是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另一种是在学生做练习、讨论、实验时,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2]教师课堂上的走动存在以下几种不当之处。
频繁走动,来回穿梭:教师在课堂上来回穿梭,像走马灯一样,还时常碰着学生的胳膊或书本,使学生对教师很反感。学生在做练习答卷子时,教师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有时在他们身后或身边停下来,看看试卷等,这样易造成他们情绪紧张,扰乱正常的思维活动,影响他们脑力劳动的效率。
固守三尺讲台:教师主要从讲桌后边走到讲台的左边或右边,很少到学生中间走动,在使用多媒体时更是如此。这样就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与教师有隔阂,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五、站姿与坐姿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应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小动作,“站立时身板挺直,昂首挺胸,显得端庄、伟岸,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既庄重又轻松”;“坐着时,也要身体端正,腰板挺直,给人一种亲切感”。[3]
站姿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霸气式”:站立时两手交叉于胸前或背负双手,甚至有的拄着教鞭讲课,盛气凌人,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持怀疑、轻慢的态度,心里不舒服。
“颤抖式”:一条腿站定,另一只脚不停地扣击地面;或者站在讲台后边,用脚蹬黑板下面的墙壁浑身颤动。这容易使学生心理产生疲乏感,同时给学生一种缺乏修养的印象。
“依傍式”:教师一走进教室就喜欢依靠身边的东西――讲桌、黑板下缘等等,作为支撑物。学生就会想老师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体力不支,因而担心老师会随时倒下来,再也无心听讲了。
坐姿存在的问题有“支架式”,即教师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支撑着下巴或趴在讲桌上讲课,显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老板式”,即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颤悠悠;或者坐在椅子上回身板书,懒散懈怠。
六、仪表
教师的仪表,主要指衣着、发式、容貌、服饰等。它是教师心灵的暗示和自然流露。它作为一种信念传递给学生,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向和熏陶功能。不当的仪表有如下表现。
奇装异服,打扮妖艳:有的女教师穿着服装太花太艳,脸部化妆太浓,佩戴时髦的首饰,使用强烈刺鼻的香水,戴着墨镜,穿着尖头高跟鞋或者高筒的马靴;身体胖的教师穿紧身衣,身体瘦的教师穿宽松的衣服。这样的着装给学生造成一种很别扭的感觉,影响他们的听课情绪。
衣容不整:有的教师比较随便,常常出现系错扣子、衣领未翻、戴歪帽子、腰带附在外很长、头发蓬乱、染着不同颜色的发型、胡子拉碴或者整日油头粉面等现象。这些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无声的教态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非语言行为修养,关注自身的教态。
注释:
[1]王学成.教师的教态面面观[J].自贡师专学报(综合版),1996,(3):63-65.
[2]薛勇.不可忽视教态的教学功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0):40-41.
2007年梁丰初中刚成立,我怀着满腔热忱来到这里,所任教的二年(1)班有个名叫王文正的学生,我上第一堂物理课时就发现这个孩子的特别之处,那就是头经常低着,做着小动作,可时不时地在老师提问后冒出一些很独特的答案。我课后了解到王文正在原来的学校里是公认的最不守纪、爱打游戏、成绩很差的顽皮学生,初一升初二全市统考的语数英三门功课的总分才一百多一点儿,于是,我就找机会跟他闲聊,鼓励他好好学,一定会把物理学好的,而且我还列举了以前相关学生的活生生的例子给他听,他的眼里流露出莫大的希望。另一方面,我还用自己真诚的妈妈般的爱心去感化他,课堂上经常关注他的一举一动,经常用身体语言暗示他认真上课,课间常常跟他一起整理凌乱的讲义和书本,看到他衣服领子没翻好就随手帮他翻好,课外活动时常提醒他注意安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经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的爱心感召,王文正有了明显的进步,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物理考了91分,他高兴极了,放学一回家就告诉了爸爸妈妈,他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表示万分感谢,因为他们一家本来已经想放弃儿子的学习了,现在又看到了希望……后来,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王文正在2009年中考时考上了市区一所普高,其中物理获得了95分的好成绩。
再如2011届1班的朱衍阁,也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有时还会跟老师顶嘴的孩子,身为班主任的我发现他很有主见且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所以就让他做班上的体育委员,经常找他聊天,苦口婆心地教育他要以班干部的特殊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当他稍有进步就及时表扬,慢慢地他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2013年寒假朱衍阁捧着鲜花来看望我,谈及他当初中考没发挥好,觉得对不起我,但进入职教中心后发展得不错,获得过自动化操控一等奖,并且已经在父亲的协助下搞起了与此相关的个企,3月1号将去日本进行机器人方面的进修,这次是来跟我道别的。这些都源于对初中物理的喜爱和对我的感激!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梁丰初级中学成立至今已有七个年头了,七年来我牢记“实”的校训,以踏实的教学态度和无私的爱诠释着园丁本色。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来梁丰初中的第一年,初二初三没有生源,要从别的学校动员学生过来,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家长的思想工作一个接一个地做,终于招来了一百多名良莠不齐的初二学生,开设了两个班级。接踵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家长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我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不能也不想让这些家长失望!因为赢得中考的辉煌,是家长们的期盼,也是对一年年含辛茹苦的老师的最大安慰与肯定。我一个人负责初二年级,教案、课件、讲义、实验事必躬亲,没有人能为我分担。为了新校的荣誉,为了孩子的选择,我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有时光准备一个课件就要忙碌到半夜。对于讲义做到精选题目,每张必批,白天来不及常常带回家批,冬天则常常坐在被窝里批到脚发麻也得批……点点滴滴的小事,折射出我孜孜以求的跋涉脚步、事事争先的勤奋身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我在梁丰初中带的09届、11届、13届三届毕业生中考平均分都名列全市前茅,有多篇,多次开设校级和市级公开课,均获一致好评。撰写的教案在苏州市教育学会2012年度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二等奖,制作的课件在2014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中获三等奖,出的中考模拟卷在2013年苏州市中考模拟试题征集评比中获一等奖。2009年度被评为张家港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度被评为张家港市优秀班主任,2013年度再获嘉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用辛苦与劳累获着幸福与快乐,可是,2013年三八妇女节体检时,我被查出宫颈癌前病变,医生说必须要尽快手术,这个消息给了我一个晴天霹雳,眼看要中考了,我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怎么办呀?我要求医生:“能不能等中考结束了再手术?”医生对我说:“你难道不要自己的命了?”于是,我急得哭着打电话给刘校长,刘校长安慰我身体要紧,课务学校会想办法的,让我安心治病。我这才住进了医院,可是我的一颗心却永远惦记着我的学生和教学工作,我经常发短信鼓励孩子们迎接一项项接踵而来的考试。在我手术前几天,还回家把住院前没弄完的“苏州市中考命题比赛”弄好后把电子稿发给了花成教导,后来该命题获得了一等奖。手术后,当一批批的学生来医院看望我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看到孩子们是那么懂事、那么可爱,我感到无比幸福!9月学校照顾我上了2个班的物理课,而2014年2月开学时,有位物理老师辞职,赵校长对我说中途找不到老师来,看能不能加上一个班,还在康复中的我二话没说,欣然答应了下来。
【关键词】兴趣 课堂效率 主动性
初中的物理课不仅仅是要学习物理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形成一个物理逻辑思维,不管是对以后学习物理还是学习其他知识,都会有所帮助,所以,为了让学生尽快的形成一个物理思维,就要掌握好课堂时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有趣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物理的知识相对浅显,都是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内容,教材的顺序也是由易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物理的状态。初中阶段的学生,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求知欲,这种求知的心理对于学习物理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正确的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成绩。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和学生的良性互动,结合每一节课的讲解内容,教师要创设一个相关的情景,可以是问题或者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能尽快的进入到这一堂课的情景中,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至于出现跟不上教师节奏的现象,学生只要能随着老师进行新课,才能对学习物理课程产生自信心,对一些问题才能产生好奇心,想去弄明白这个问题的前因后果,学生会有一种思维走到了前边的感觉,从而主动的想去学习这一块内容。物理情景的创建,最好是贴合实际,让学生能尽快的接受这个场景,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的“光的色彩”时,就可创建一个和光、色彩有关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首先,教师问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下完雨以后什么样的天空最美啊?”大部分的同学的回答是:“出现彩虹的天空最美了。”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有人知道为什么彩虹会出现吗?为什么都是下过雨以后彩虹才会出现呢?”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做了准备,有的人说:“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还有的同学说:“因为太阳和水滴的作用。”其实,学生们说的都对可是都不全面,彩虹是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及反射,然后就形成了我们常见的彩虹。用这种方法来和学生形成互动,既能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也能扩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二、角色互换,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主题,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非常小,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起到的应该是辅佐、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部分。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把一节难度适中的课程交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进行准备,上课时把准备的内容再教给其他学生。形成一个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老师的辛苦和状态,不但能更好的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还能给其他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并且明白老师的心态,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提问,就像平时讲课,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提问老师一样,只不过教师的提问是为了辅助学生的讲解,学生没有教学经验,难免会忘记一些知识点,教师就要适时的提醒。学生可能会出现紧张的情况,教师要逐渐的引导学生进行讲课,鼓励学生,让学生觉得更有信心,才能达到提升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直线运动”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讲解,前一节讲解的是“速度”的内容,所以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易于理解,难度适中,学生在课下做过准备以后,可以很好的进行一次授课。首先,教师选定一个学生,和他沟通好,让他课下做好准备,在课上的时候由他进行讲解,把相应的课件和教案也交给他,给他做一个参考。上课的时候,学生首先进行这堂课的导入:“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做过路程和速度的题目,上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在物理上的‘速度’定义,那么这节课就由我带领着大家学习‘直线运动’的内容。”这名学生结合书上的例子和生活中的例子,向其他学生形象的展示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定义和区别,这一堂课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教师要尊重并引导学生的想法
很多教师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不成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一旦学生出现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偏差的想法,教师就会进行严厉的批评,其实这是学生开放式思维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和质疑应该进行回答,如果学生出现一些新颖的思维方法,教师要进行引导,保留学生的独特思维,但是也要剔除学生不正确的想法。
总而言之,课堂上的积极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思想自由的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马学敏. 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分析[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 任慧云. 有机推断的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D]. 天津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方法 思考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起到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等,都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当前的中学语文急切需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中学语文课堂的“三高”目标?这里我以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进行反思,谈谈关于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想法。
一、中学语文教学呼唤课堂高效率、高效益、好效果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人们关注,可是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满怀,滔滔不绝,而台下学生两眼茫然,昏昏欲睡。语文课通常被学生当做休闲课、放松课。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由于高考命题的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只要背诵题是课内的,一些学生质疑:学了也不考,学了有什么用?因此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不高,整体的语文素养也是参差不齐的。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一些教师花了大量时间死记硬背繁琐的语文知识,功利地去告知学生答题方法。我们所有的目的就是提高高考语文那张卷子的分数。语文的人文性内涵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课堂上为了追赶所谓的进度,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少有自己的思考。即使有提问,也是只能关注到少部分同学,不能关注全体。在这样的状态下语文不再是充满灵性的美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而是变成了面目可憎的说教,无边无际的试题。
二、教师要潜下心来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学无止境,教师这个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来得艰难,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但是,读书对老师来讲是一种奢侈。成天是作业、试卷、琐碎的班务工作,繁重的工作把人碾压得佝偻苍白,读书这个必修之课成了奢侈的梦。
读书应该是教师的常态生活,语文教师更应如此。语文教师不读书,必定难致远处,课堂枯燥,解读低弱,语言乏味,了无生气,教学只能是压灭火花,扼杀灵性,捆绑灵魂,造就浅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从来不爱文学、不看“闲书”(教本教参之外的书)、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解读的语文老师,能够让他的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
所以,要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目标,语文教师必须潜下心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
三、因材而设,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又是学生学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教学的目标要重点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目标确定了,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0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
四、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恰当的导入手段和精彩的导语往往能够在课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肯学、想学、会学”,使课堂真正达到高效。例如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从时下最火的红楼梦中人的海选讲起,这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讲必修一读本《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时,导入由赵咏华演唱的《最浪漫的事》。这样,便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到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五、解放思想,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
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要对上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查找资料,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还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整理下来,也就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教学细节;师生关系;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一、引言
对于新课程理念,一线教师大多耳熟能详,而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在很多情况下理念与行为分离。因此,如何有效融合理念与行为、将理论化为行为是广大高中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
英国诗人布莱曼说:“一朵花里窥天堂,一粒沙里见世界。”世界是由细节组成的,教育是由细节构成的。“这些细节看得见,摸得着,它可以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可以是一个小的教学环节,一个师生的互动片断,甚至是一个提问,课程改革的目标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细节组成。”江苏教科院教育所所长彭刚的这一观点启示我们,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细节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
英语教学的细节实际上就是英语教学的过程,它比结果更重要。结果不一定能真实反应过程,但过程往往就决定了结果。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英语教学中的任何细节,它将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败。
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谈谈如何打造教学细节。
二、打造课堂教学细节
1、关注细节,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上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因素。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正确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英语教学。
例如,有一次上课涉及到音乐这话题时,英语老师特地准备了多种音乐,一边播放,一边让学生判断是何种音乐,其中 folk music 和country music让大部分同学感到迷惑。这时班里一位对英语很不感兴趣的同学却以很自信的声音准确无误地告诉大家,并且一口气说出了多种音乐形式,如:“rap, jazz ,classical music和choral”等。当同学们佩服的眼光全集中到这位同学身上时,老师显得很高兴,又不失时机地再请激动得满脸通红的他向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各地著名的乐队,他又不负重望地用不是很流利的英语向大家介绍了:“Twins, Zero, Beyond, Backstreet boys和The Beatles”等知名乐队。最后在大家雷鸣般的掌声中,老师又及时对他进行了鼓励和肯定:“You’re so gifted. And I’m so proud of you! Work harder, and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 此后,该同学上课的目光从“无所谓”转变成“很关注”,这种成就感和认可感使这位同学从此在英语学习上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而有时老师一句不经心的批评,一个漠然的表情,一种粗暴的方式都有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和价值。所以一个细节的处理会影响到一堂课,甚至更多。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在老师的关爱和激励下,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产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并以此作为参与学习的动力,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宽容的交往中不断交融。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以一名帮助者、支持者、欣赏者的身份走近学生,这才是我们做教师的真正含义。这样,外力就会变为内力,学生就能永远前进,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
2、预设细节,成就理想课堂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也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预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教学要素的方方面面。开放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虽不存在固定的环节和程序,但是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不认真备课,而是凭借教学经验在课上随兴发挥。与之相反,它要求老师一开始就做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教师应在课前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出一定的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做出框架性的安排。同时课前要精心预设好教学细节,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细节的设计是智慧与灵感的呈现。
在Laughing Matter这篇阅读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紧扣本单元中心话题“humour“,精心设计了五段未完成的简短的对话,要求给出a humourous ending。
如:Let’s make fun:
①Customer:what’s the fly doing in my soap?
Waiter:……
②Your deskmate finds his missing pen in your pencil-box.
What’s your excuse?
③Unfortunately,you broke that window of the classroom,How are you going to explain it to your headteacher?
④Judge: We can’t believe it, how can you do such a thing you steal cars when you
are in your eighties.
Thief: Of course you can’t understand,But when I was young……
⑤Father: Son, every time a boy is naughty, he gives his father a gray hair.
Son: My God! You must have been a terror (令人讨厌的人),……
教师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并且鼓励他们有创意地回答,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如在第一段对话中,学生站在waiter 的立场上,作出了以下种种生动幽默的回答:
S1:It’s swimming.
S2:It’s having a bath.
S3:It’s thirsty and drinking.
……
而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What’s your excuse?学生风趣机智的回答又博得了阵阵笑声,如:
S1:It wants to make friends with my pen.
S2:It is travelling.
S3:It is sleeping in the wrong room.
……
所以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依赖于我们对教材与学生的双重把握与理解。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的教材,模拟我们的课堂,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精心预设中成就课堂的精彩。
3.捕捉细节,生成精彩课堂
一位英语教师上课时,如果一门心思在他的教案上,眼睛不是看着学生,而是盯着教案照本宣科,这样的课一定是沉闷乏味的,学生也一定不会有多大的兴趣。教学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生,他们常会提出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而教案只能提供一个教学的基本框架,它不应该成为限制教师灵活发挥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细节,关注生成,应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随时对教案加以调整。
以下便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这是一堂Grammar “Modal Verbs”的操练课,重点是“must, may, might, can, could”等情态动词表示猜测的用法,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精心准备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可我一进教室,便发现今天的课堂比平时好象要热闹许多,刚当我开始要整顿纪律时,一个学生突然兴奋地叫了一声:“Happy Valentine’s Day ,every body!”这时候,大家笑得更欢了,我这才知道,今天是西方的“情人节”,学生才兴奋异常, “情人节”对于感情朦胧阶段的学生来说可是个大日子。我本想横眉怒斥一番,但冷静下来一想,硬生生地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对教学肯定无益,何不以此为契机,借题发挥一下呢?于是我打消了先前的备课思路,决定另起炉灶,当听到我轻轻哼唱《Happy Valentine’s Day》这首歌曲时,同学们都与我一起整齐地哼唱起来。随后,我便和大家开心地聊起来:“Are you interested in Valentine’s Day?Ok ,I’ll tell you the story about it.”我告诉学生:在西方,情人节并不只是情人之间的节日,在这一天,家人甚至普通朋友之间都要互送礼物和祝福,比如师生之间都可以互道“Happy Valentine’s Day”。然后我又让他们思考“What are the traditional Presents on Valentine’s Day?”学生们也回答得很好:People send roses, chocolate and cards to the people they love.接着,我又问:Do we have our own Valentine’s Day in china?这时下一节课的内容中国的Qiqiaojie也就很自然地纳入学生的话题:Niu Lang and zhinu――a sad love story,同时又为下一节课的Using Language 做好了铺垫。这时,我恰巧有一个小首饰盒放在身边,马上灵机一动,拿出来:“Could my husband have forgotten this festival? No. He has sent a nice present to me.What’s in the box? Can you guess? ”
这时上课气氛开始掀起了一个新:
There must / may / might be a necklace/ring/… in it.
There can’t be chocolate in it.
学生开始踊跃发言,刚好可以接着讲练有关于情态动词表示猜测的用法。所以对课堂中的意外事件,我们可以有很多种处理方式,是避而不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还是不顾学生的感受,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而严厉地加以批评?我选择了及时、合理地对课堂中的意外事件做出反应,并以此为契机,使原本看似不和谐的小插曲仍能为课堂所用,在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收获了更多的惊喜。
4.处理细节,优化课堂结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多向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学生的听说活动大大加强。与此同时,学生在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时口语出错现象频频出现,机智地处理这个细节,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试比较以下三个教学片段:
片段1:
T: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
S:Mouse will run out of the fields.
T:Why?
S:They looked places to hide
T:What else?
S:The chickens and even the pigs is very nervous to eat.
T:Hum
片段2:
T:…Chen Liang,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travel plan in the coming holiday?
S:I was going to shanghai……
T:I am
S:I am going to shanghai on plane
T:by plane
S:I am going to shanghai by plane
T:When are you leaving?
S:I am leaving to shanghai……
T:Leaving for
片段3:
S: My mother buyed a bike for my birthday.
T: Oh, that’s nice, your mother bought it for you, where did she buy it?
S: She buyed it in Wenzhou.
T: Oh, she bought it in WenZhou. Well, it must be very nice. When did she buy it?
S: She bought it yesterday.
我们不难发现,第1位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没有纠正。
而第2位教师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每错必纠,这是我们当今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所犯错误的两种极端态度。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新课程标准重视纠错策略的应用,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所犯的错误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每错必纠,而应该视情形而定。如果差错影响交际,甚至导致交际失败,教师有必要立即纠正,如果不属于这种情况则可延缓纠正,老师要认真地观察、倾听,应该在学生表述之后,再给学生以反馈。
第三位教师在口语纠错时巧妙地采用了重构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在与老师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纠正错误。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打造细节就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行为中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有些细节则是行云流水,动态生成,它的背后是一个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独具的慧眼,机智的教学艺术,永无止境的研究与探索。这些细节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而设计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现其价值。有哲人说,魔鬼和天使都隐藏在细节之中。
课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位教师要把课上得开合有度,进退自如,自然流畅,简洁高效,需要静心,用心,耐心,慧心地打造教学细节。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典型精彩,赏心悦目,令人惊叹,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附:进度表(下页)
进度表:
一、精心备课是关键
“精讲”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钻研的深度。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教师精讲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备课的真正目标不是简单地“克隆”教案,也不是“网上资料”的拼盘,而是如何紧扣“新课标”要求,掌握基础知识点,切中教材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有效突破的关键点,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此,要做好精讲,教师务必做到“备课十要点”:备课标,熟悉课标在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的要求;备教材,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点;备学情,了解学生所具备学习知识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及心理储备;备教法,找到适合学情、能达到课标要求的方式方法;备学法,预知并能解决课堂生成问题,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学习方法;备板书,不仅设计好条理性、系统性、能凸显重点、突破重点的主板书,而且要设计好有效突破难点的副板书;备语言,极力预测课堂生成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的、快乐学习的课堂环境;备教具,准备并检测突破难点的教具,并预测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问题;备习题,进行诊断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的练习或口头提问;备小结,让师生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为课堂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
如,在《电功和电能》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前进行了精心备课,熟悉课标要求“知道什么是电功”,把握“电功”这一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同时在教学前充分了解了学情: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情,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如,拍下生活中常见的水表、煤气表、电表,让学生获得直观认识,积极把物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而到了课堂最后,笔者用“一度电的用处”小结,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电功的单位及大小,而且激发了他们节约能源的环保意识。所以,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使精讲更精彩,教学更有效。
二、精讲要突出“三点”
“精讲”主要指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首先,善扣重点。如在设计思考题、练习题或提问时,都要紧扣重点,强化重点知识的记忆;还有在教学最后的归纳小结,更需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重点进行归纳概括、扼要提示、集中点化,帮助学生领悟本节课所获得知识的要义与精髓。其次,善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能力基础及心理素质,找准关键点,突破难点。如,在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中,笔者直观演示了“水浇不灭的火”这个小魔术,首先利用富有冲击力的标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然后经过演示,又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本节的“为什么要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的原因”,与此同时为本节的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为学生动手操作奠定了必要准备,真可谓一石三鸟。其三,善抓关键点。突破难点就必须抓住关键点。抓关键点就是抓主要矛盾。如在区分串、并联电路中,关键要知道电流的路径法,找到切入点突破难点;又如难点“短路故障的判断”的突破,首先要抓住关键点“电流在分支路时总是往电阻特别小的支路(如只有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走”。因此,在精讲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才能达到知识目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三、精讲要注重结构
1.组织师生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好的教学效果,组织师生活动必须安排合理。组织良好的师生活动有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积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断消化吸收、逐步内化、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切忌“一言堂”,也不能过于放纵学生行为,应合理把控、有效利用和发挥;同时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真心实意地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如,在《电功和电能》一课中,通过对机械功的分析,教师接着抛出问题:“电功是什么及其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此,教师特别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意识、有步骤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发展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时间分配要恰当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在10-20分钟。如果在较长时间之后,教师如果不能灵活改变原有讲课的方式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分散。所以,在时间安排上,教师要懂得把握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的最佳时间,围绕重点内容,利用精练的语言高效讲解。而如何选择最佳时间,则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而定。如在《光的折射》一课,选择在学生复习了“光的反射定律”视频资料之后精讲“光的折射定律”概念,再完成导学案;又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则选择在学生完成导学后,举例展示“生活中声音产生的例子”,教师精讲补充;而《声的利用》则选择在课堂小结之后,师生共同小结中精讲教学重点。
3.讲练结构要高效
讲练结构即讲练的编排,可以先精讲后随堂练习,或先随堂练习后精讲,或边精讲边练习。因为课堂结构要随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学习评价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讲练应根据需要灵活应对。抓住机会、适时精讲、适当精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精讲要适时激励
激励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最好方式和手段,因为学生总是需要尊重和认可的,同时激励是他们不断前进和努力的动力所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当他们感受到别人把他们擅长的领域看做是自己成功所必需的要素时,他们的自尊便得到了极大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更自信。可是也有一些学生缺少存在感,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努力的结果,看不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更谈不上帮助,甚至会认为自己可有可无,此时,过度的自卑会让他们怀疑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去参加活动或者努力学习,困惑怀疑即产生了逃避或厌学。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毫不吝啬自己的鼓励,更要适时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和成就感,保护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例如,在“浮力的多种求法”上,笔者就选择了一位悟性强、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当“小老师”,协助精讲;在《机械运动》中“运动的快慢的表示”中则选择平时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精讲总结;在“电学实验操作”中则选择好动手的学生精讲概括……这样,在搭建协助精讲的平台上,学生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表现自己、激励自己、挖掘自己,他们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
五、精讲语言要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