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立冬的佳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能源价格模型;时滞;Hopf分支;稳定性;周期解.
中图分类号O175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时滞微分方程系统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金融等领域,出现了很多描述价格变化规律的微分方程模型[1-8].其中,田立新等学者首次将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理论引入能源经济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理论的研究[6-8].文献[6]建立了能源价格的时滞微分方程模型(1),并利用主项分析法和Hopf分支理论对系统的平衡点进行分析,给出了能源均衡价格局部稳定性条件和出现Hopf分支的条件,得出能源经济系统的相关结论.
本文将以滞量τ为分支参数,考虑系统(1)作周期振荡的充分条件,然后利用规范型理论和中心流形定理,对能源价格模型(1)进行相应的动力学分析,同时用分支理论解释了能源价格模型产生且维持周期振荡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王玥,佟仁城,刘轶芳. 基于有向加权网络的价格传导时滞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41(24):63 -70.
[2]吕堂红,刘振文. 具时滞物价瑞利方程的Hopf分支[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47(3):441-448.
[3]刘新建,杨翠红. 基于新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农产品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解析[J].统计与决策, 2010,25(8):13-16.
[4]周路军.投资过程中具有时滞的一类动态宏观经济模型[J].经济数学,2010,27(2):13-16
[5]吕堂红,周林华.双时滞物价瑞利方程的的Hopf型及余维2型分支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 50(3):409-416.
[6]田立新,钱和平. 能源价格的时滞微分方程模型及动力学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1(2):240-244.
[7]田立新,钱和平. 时滞影响下区域能源供需模型及 动力学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9(5):453-456.
[8]吕堂红. 一类双时滞能源价格模型的稳定性及Hopf分支分析[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29(4):474-479.
关键词:家用电动器具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家用电动器具围绕着各种家用电动器具用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与维修以及电风扇、洗衣机、吸尘器、厨用及整容电动器具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拆装与维修等进行讲授。它的特点是以电工学和机械学为基础,与实际生产结合比较紧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这门课的教学安排,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文化基础相对差一些,而且大部分没有接触过生产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学生们愉快地学习这一学科,使他们学于所爱,学而能用,就成了我们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此,我们谈谈提高家用电动器具的教学效果的做法。
1. 基本理论的教学
1.1 理论联系实际
基本理论的教学总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完成,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是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配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不能只是被动的学,要想方设法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学,并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其次,要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家用电动器具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我们将部分实验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把生产企业的相关实际操作方法和规程搬到课堂,有条件时还把有关的实际电路系统在课堂上操作和演示,给学生予直观感觉,比如采用洗衣机和脱水机来学习电动机的洗涤和脱水的过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认识。
1.2 借助现代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具、模型或实物等有感性认识的东西,使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比如讲授换气扇课程时,分为普通换气扇和管道换气扇两种,它们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安装场合,只讲授理论,学生不仅觉得抽象且无趣,还会觉得不容易理解。我们可以把它们做成FLASH动画形式,在多媒体课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使学生对结构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容易理解。对于结构相对简单且操作比较容易的元件(比如洗衣机的电磁阀、盖开关等),采用教具、模型或实物的形式来讲解,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抽象难懂,使他们加深了理解,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讲授电动机等比较复杂系统的工作原理时,尤其要结合多媒体和实验教学,把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做成FLASH动画,再结合实验拆装就可以使学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学起来也比较有兴趣。
1.3 结合本专业的情况,加强应用方面的教学
家用电动器具是家电维修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该专业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符合市场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符合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要求,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是技术过硬,基础扎实,有创造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课程对他们以后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在讲授家用电动器具用电动机一章时,除介绍各种电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外,如果有条件就应该使他们用所学会的知识来组装一台家用电动器具用电动机,到实验室按组件的连接顺序把它们组装起来,使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与他们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必须学好。还比如,学习洗衣机一章时,就要使他们会利用所学知识对洗衣机的各种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与排除,为以后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有条件时可以带他们到家电维修服务站去,让他们用实际操作来体会本学科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实验环节的教学
2.1 改进传统的实验方式
传统的实验方式都采用分组的实验方式,其效果受学生的自觉性的影响。有些学生自觉性差,图轻松,只想动动笔,记一下实验数据,而不愿操作仪器,因而导致对于测量仪器的操作很不熟悉,动手能力很差,甚至有些企业反应有些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很差,这样影响很坏。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虽然我们仍然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但是对于实验的过程作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轮流操作仪器并且测量结果要达到一定的精度,这样测量结果每个同学一般不会全部相同,实验报告时就可反应出来。这样,不仅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操作仪器,还使测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本课程教学计划时数少,要求我们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进行实验,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2 开设新的实验
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实验条件和开设的实验品种都是很有限,因此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量开设更多的实验种类,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比如,我们可以开设一些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发的实验,如自行组装电动机或电风扇等,并进行测试。
2.3 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总是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实验只是占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而平时成绩只是占20~30%,很难做到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力度的目的,因此必须改进考核方式,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具体做法是,根据专业培养目的和教学计划要求,确定出课程的有关内容,制定出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操作评分。
2.4 与生产实习结合,系统掌握家电维修技术
按照教学安排,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就要出去生产实习,我们根据学习的内容,安排相关的实习任务,加强对家电维修技术的理解和实践。实习是直接到生产企业里去,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实际的工作,可以接触到很多学校遇不到的问题,同时有意识给他们布置相关实习任务既加强了实际操作技能,又加深了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3. 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每一个教师不懈努力的目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密切关注人类科技进步,并充分利用现代各种科技新成果,来提高教学效果。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这样就取得教与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机动车车辆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79号)下发后,一些地区提出,为便于基层税务机关操作,要求总局对主管税务机关代码戳记的样式、大小、加盖位置、执行时间等具体问题作出规定。现补充通知如下:
一、代码戳记内容及规格?
(一)代码戳记内容为:CTAIS版本“金税三期”规定的9位代码;?
(二)代码戳记规格为:长45mm,宽10mm条形印章。?
二、代码戳记加盖位置?
(一)对于使用非机打版统一发票的地区,主管税务机关应在销售《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以下简称统一发票)时,将代码戳记加盖在统一发票报税联(第五联)的“备注”栏内。?
(二)对于使用机打版统一发票的地区,主管税务机关应提供设置打印代码的程序,由车辆经销商或直接销售车辆的机动车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开票企业)自行在统一发票“备注”栏打印代码戳记。?
三、代码戳记加盖时间?
我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职工工资的通知》精神,先后发出(77)劳薪字110号和137号关于调整工资中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以后,各地区又提出了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处理意见,希研究执行。
一、这次调整工资的职工,按现行工资级差增加工资和按级差小于五元加五元、级差大于七元加七元的,应算作升一级;现行工资标准明确规定有半级的单位,增加半个级差工资的,应算作升了半级。按工资额增加五元并达到或超过现行工资标准一个工资级差的职工,也应算作升一级。
二、这次调整了工资的职工,在地区之间调动工作时,凡是执行十一类工资区统一工资标准的,应按调入地区同级职工调整工资后的工资额执行;执行非十一类工资区统一工资标准的,原则上也应增减地区工资差额,具体办法由各省、市、自治区和有关部门规定。按工资额增加工资的职工,在地区之间调动工作时,由各省、市、自治区和有关部门参照上述精神,酌情处理。
三、调整工资已经结束的单位,新安排工作的复员退伍军人和符合政策规定从农场病退,困退回来的职工,其中属于按百分之四十调整工资范围的,不再调整工资;属于按年限或按工资额调整和增加工资的,在调整工资已经结束的省、市、自治区,不再调整和增加工资;在调整工资没有结束的省、市、自治区原则上可以调整和增加工资,但是为了减少矛盾,截止到一九七八年六月底以前安排工作的上述职工,可以调整和增加工资,一九七八年七月一日以后安排工作的上述职工,均不再调整和增加工资。
关键词:多变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IC;动态规划
一、引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作为一种常用的总体价格水平指标,它是度量一组具有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了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
价格的频繁波动,不仅会给广大市民的生活带来困扰,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物价或许是广大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CPI的波动分析,掌握其波动特征及规律对于我国调整经济政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广大学者的研究,如方燕等(2009)[1]利用ARCH模型;杨坚等(2012)[2]利用ARMA模型;陈家清等(2013)[3]利用ACGARCH模型都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特征及走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以全国(2000-2013)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变点理论对其进行波动分析,通过变点理论分析,认识我国2000年以来CPI的波动特征及其周期。
变点问题一直是统计学前言研究的热点问题,变点往往是模型中某个或某些量起突然变化的点,这种变化一般会反映事物的某种质的变化。本文根据Bai和Perron(1998,2003)[4][5]分析多变点理论,对我国(2000-2013)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多变点分析。
二、模型及主要方法
假设一组时间序列{yt}满足下式
yt=xx′B1I(t≤t1)+xt′β2+etI(t1tk+1)+et
(1)
其中,假设k为变点个数,xt∈Rd,βi∈Rd,i=1,…,k+1,et为时刻t时随机干扰项,k个变点将序列{yt}分成k+1个分段,若βi≠βi+1,称ti为变点,且ti满足ti+1-ti≥m,其中,m表示每段至少的观察值个数。因此,检验模型(1)是否存在变点等价于检验下列假设检验:
H0:β1=β2=…=βk+1 vs H1:至少存在一个i使得:βi≠βi+1
令所需变点估计集为k,n=(t1,…,tk)。对φk,n于的估计,在给定k的情况下,根据陈希孺(1991)[6]、王锦功(1996)[7]等所构造的最小二乘法以及Bai和Perron(1998,2003)[4][5]所用的动态规划原理,可得到变点集及参数βi的估计。因此,对于第i分段,可得到关于βi的估计方程为:f(βi)=∑t=ti-1+1ti(yt-xt′βi)2,使其达到最小可得βi的最小二乘估计β∧i,且第i分段的目标函数为
r(ti-1+1,ti)=∑tit=ti-1+1(yt-xt′β∧i)2
(2)
因此,可得到全局目标函数为:R(t1,…,tk)=∑k+1i=1r(ti-1+1,ti),则变点的估计φ∧k,n(t∧1,t∧2,…,t∧k)应满足于使全局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即
φ∧k,n(t∧1,t∧2,…,t∧k)=arg min(t1,…,tk)(R(t1,…,tk))
(3)
若k已知,根据Bai和Perron(1998,2003)[4][5]思想,通过动态规划原理得到全局目标函数最小值、最优分段以及变点估计值φ∧kn。令R(φ∧T,T)表示前T个观察值已包含r变点的最优分段,由(2)式,可得到其迭代方程为r(i,j)=r(i,j-1)+v(i,j)2,其中v(i,j)2表示序列从时刻i开始在时刻j处的观察值与理论值之差,即在时刻j处的目标函数。继而可得到动态规划迭代方程为:
R(φ∧k,n)=minkm≤j≤n-m{R(φ∧k-1,j)+r(j+1,n)}
(4)
首先,在[tm,tn-(km)]检验第一个变点,得到包含一个变点的最优分段,此分段结束时刻应落在[t2m,tn-(k-1)m]之间;在已经第一个变点时刻下,同理得到包含两个变点的最有分段,此分段结束时刻应落在[t3m,tn-(k-2)m]之间,以此类推,可得到包含k个变点的最优k+1个分段。在实际中解决变点问题时,往往变点个数是未知且一般根据数据结构估计变点个数,Yao(1998)[8]使用BIC准则估计变点个数,陈希孺(1991)[6]结合目标函数,根据其变化趋势得到变点个数估计。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及数据分析
本节将前文方法运用于全国CPI数据(上年同月=100)分析中,通过寻找突变点,对CPI的波动情况及波动特征进行分析,以我国(2000-2013)年月度CPI数据为分析对象,令yt表示时刻全国CPI实值,则CPI走势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
从图1中可知2000-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存在明显波动。我们构造一阶自回归模型AR(1)分析其结构,为:yt=βyt-1+et,t=1,2,…,n,其中yt表示t时刻观测值,β表示t时刻回归系数,et为均值为0、独立的白噪声序列。对于AR(1)模型,假定变点个数为k,则存在k+1个分段,每段中的系数βi为不同常数,通过单位根检验得到P值为0.4982,说明AR(1)模型是非平稳过程。
为了检验CPI结构变化,首先,通过Yao(1998)[8]所使用的BIC准则以及所构造的目标函数R分别对原始数据以及AR(1)模型进行变点个数估计,如图2所示:
四、总结
本文主要运用变点理论对全国(2000-2013)年月度CPI进行波动分析,通过变点分析可知我国CPI大致波动周期及特征,2000年以来,第一次下降持续了15个月左右;第二个下降期持续24个月左右;第三个下降期持续19个月左右;第一个上升期持续约23个月;第二个上升期持续约21个月;第三个上升期持续约26个月。从而可知,每次下降周期大概持续19个月左右,每次上升期周期大概持续23个月左右,说明我国CPI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规律,且每次上升必然伴随着下次的下降,从2011年9月到2013年1月,下降持续约17个月,说明服从其波动周期。因此,研究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动态变化,掌握其变化规律,对于预测CPI走势及预防突发事件对CPI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方燕,尹元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4: 56-57.
[2] 杨坚,费俊俊.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实证分析与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4,7: 112-116.
[3] 陈家清,张智敏,王仁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非对称性波动及短期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3,4: 119-122.
[4] Bai J,Perron P. Estimating and testing linear models with multiple structural changes[J].Econometrica,1998,66: 47-78.
[5] Bai J,Perron P.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 of multiple structural change models[J].Appl.Econometrics,2003,18: 1-22.
[6] 陈希孺.变点统计简介[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1,2: 52-60.
[7] 王锦功,于维生.线性回归模型变点估计的动态规划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1996,1: 59-63.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金融服务业;集聚;动力机制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the global economic pattern has undergone enormous changes. On the one hand, the export share of the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reases rapidly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system does not loosen due to the vertical separation of the value link all around the globe; instead, it enabled the cooperation of the various value links in the system tighter. Consequently, the global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demonstrates an atmosphere that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spaces, some areas witness concentration and some, dispersion. Research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embedded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hotspot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in the latest decade. Analyz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 concentration by basing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is conducive to understand the global factor gui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 and real economy from a brand-new and broader perspective.
Key words:global value chain;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concentration;dynamic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12-45(5)
1 相关概念介绍
1.1 全球价值链
2001年,格里芬在《价值链的价值》(The Value of Value Chains)中提出应该把企业看成是在不断参与价值链形成过程中获得技术和服务,这也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建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于2002年在《通过创新和学习来参与竞争》报告中指出:全球价值链是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成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过程。
1.2 金融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最早被提出要追溯到1979年,弗里曼于1979年在中提出的。本研究中金融服务业的分类范围为第3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的金融中介服务分类。金融产业是指以经营金融商品和服务为手段、追求利润为目标、市场运作为基础的金融组织体系及运行的总称,因其对其它产业的服务功能而称为金融服务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金融业和保险业以及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业等金融辅助产业。金融机构是金融产业活动的基本单位,是金融产业活动的主体。
2 全球价值链影响下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概念模型
2.1 全球价值链影响产业集聚的路径
全球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工整合使全球价值链布局不再在单一生产国,而是通过跨国公司FDI(海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这种布局方式利用较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全球范围内的海外扩张,将不同生产部门布局在具有不同资源禀赋优势的地区,这种看似分散的空间生产活动在东道国共享产业信息、基础设施,在业务上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最终形成在小范围地区内的产业集聚。全球化生产加速了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近三十年见FDI流入量提高了近十倍。跨国公司从全球生产和销售的战略角度出发,为了获得东道国相应的区位优势将产品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研发、生产、组装)进行分割,以 FDI 为载体使得这些被分割的环节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做地理上的重新分布。跨国公司生产某一产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的空间范围不再局限于母国内,为了节省生产成本,转移非核心环节并海外直接投资到成本优势更为明显的地区,特别是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和生产原料的欠发达国家。
2.2 全球价值链影响产业空间集聚模式
全球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片断化地理集聚的实质是探讨全球价值链空间分离所产生的空间集聚性。虽然全球价值链促成了各个价值环节在空间上呈现离散分布格局,这些分离出去的各个价值片段在空间布局上呈现高度的地理集聚性,价值环节的地理集聚性使地方产业集聚从属于全球价值链一部分。全球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生产活动在形式上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的生产活动过程,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跨国公司海外分包和海外直接投资等海外扩张行为,这一看似完整、连续的价值链条实际上是被一段段地分开的了,在空间上通常是离散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全球价值链上的生产环节片段被拆分到某一地区,那么在这个地区诸多与该地区内从属于全球价值链某一生产环节的产业直接相关、间接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集聚往往会以一个群落的形式出现。这便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分离后中所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全球价值链垂直片段化后拆分出来的价值环节加速了地方产业集聚的形成,并且伴随着产业集聚形成而产生一系列具有辅的组织体系,例如相关辅助业集聚及政府设立的辅机构等。
产业集聚作为全球价值链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载体,正以不同方式融入到全球产业价值链当中。全球价值链的价值环节片断化后在全球范围内的空间重组,尽可能地利用不同空间范围各自的比较优势完成生产活动,从而降低成本。部分价值环节在特定空间区域内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在伴随着全球价值链的空间重组形成的,并且通过全球价值链空间重组这个契机,参与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从而获得发展。
3 全球价值链影响下金融服务业集聚的路径
全球金融服务业是资金流通的中介,资金交易频密的地区,金融服务业也相对集中。随着全球价值链片断化布局进程日益深化,金融服务业在各个经济部门的运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它对所有经济活动的生产和贸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服务业集聚首先表现金融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然而这些在空间上集聚的金融机构并不是随意布局的,而是受到全球价值生产体系的分工影响的。金融服务业服务的客户追随特征说明了这一点。
价值链条的跨国发展已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金融全球化指的是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并向一个整体的市场发展的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这两种真正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标志着金融全球化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资本管制的放宽、金融交易技术的进步,加速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全球化的动力是来自于由金融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对利润的追逐。对于金融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必然要求跨越国境而向全世界发展。金融全球化正是依托于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及金融信息管理)这些金融组织形成了时空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通过这种配置方式使其成为转移跨国投资或回避风险的媒介。这些金融活动是整合于国际贸易流动中的,并且根源是伴随着商业服务业、全球贸易转移进入国际贸易活动的。
4 全球价值链影响下金融服务业集聚的模式
金融服务业集聚体现了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相适应,恰当的金融体系能够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中实体经济金融需求,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金融体系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必须与实体经济相适应。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全球价值链影响金融服务业最直接表现为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下金融服务业活动与实体经济活动、城市空间等级体系产生锁定关系,非金融产业集聚往往伴随着金融产业集聚。并且金融服务业集聚在全球范围内不是杂乱散布的,而是依托于当地城市空间与经济发展需要布局的。因此,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具有空间等级体系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等级体系。伦敦金融城公司2010年9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8)显示,按照链接度、专业化和多样化3方面的属性,全球75个金融中心被分为全球性中心、跨国性中心和地方性中心3个层次,按照金融中心业务广度和深度属性,金融中心又被划分为4种类型。也就是说,世界金融中心等级体系是全球价值链影响金融服务业集聚的结果。全球价值链上环节空间分离后,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人才等金融资源上达到一定的规模和集中度,金融产业集群(如伦敦金融城、上海浦东金融集聚区)就是金融机构空间集聚发展一个典型的结果。地域空间在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方面具有不同的禀赋,在适宜的地域空间内,金融资源通过与地域空间所特有的禀赋凝结成为金融产业,进而形成了金融机构集聚。
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微观机制即是金融机构集聚。在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金融产业的参与者,依据市场经济准则,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形成的相互联系,从而产生该地区无论是金融机构密集程度还是金融机构的种类都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的现象。金融机构集聚是金融资源与特定地理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是金融产业成长与发展,并在一定地理空间生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变化过程及结果。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生产活动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国内范围,金融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国际化,主要是由国际贸易额的大幅增长和以海外直接投资为表征的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
金融服务业在各经济部门的运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它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对全球价值链上所有经济活动的生产和贸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全程参与到整个生产活动。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经济活动,不管是制造产品还是服务,都必须在生产的各个阶段筹集资金。这就离不开金融服务业作为资本流通直接的功能。比如说,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向社会吸收大量资金然后为产品生产、销售等中游环节提供贷款。保险公司则通过保险费收取,对一系列生产投资风险提供了保障。
5 结论与讨论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活动的分离和整合日益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进行,产业集聚的演进也被赋予了全球化的特征。世界各地的产业集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加速了产业活动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垂直分离的进程,并以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FDI)行为作为空间载体加速了世界价值体系分工的专业化。然而,这些专业化、片断化分散全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分布于各个角落的,而是按照其所处的价值环节所拥有的附加值高低的等级排列的。因此,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集聚模式是价值环节的片断化、空间重组和垂直一体化之间利益和损失动态权衡结果的最终体现。金融全球化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金融全球化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与实体经济生产活动的关系促进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形成。全球价值链下的金融服务业集聚模式形成是以全球价值链上、下游环节生产活动按照附加值高低的空间分离为前提的,基于不同附加值生产环节在空间布局上的离散分布,为价值链各个环节服务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等级特征。
参考文献:
[1] PORTER M.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76(6) .
[2] Bruce Kogut,A Note on Global Strategi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4)383-389.
[3] Gef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8) .
[4] Sturgeon, T., What Really Goes on in Silicon Valley? Spatial Clustering and Dispersal in 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J]Economic Geography.2002.
[5] 陈铭仁.金融机构集聚论——金融中心形成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4.
[6] 黄解宇,杨再斌,黄解宇.金融集聚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8,(1):143-146.
[7] 梁颖,罗霄.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5):16-20.
[8] 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
[9] 瑞斯托·劳拉詹南金融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 武巍,刘卫东,刘毅.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发展,2005,(4):19-27.
[11] 文嫮,曾刚.从地方到全球:全球价值链框架下集群的升级研究[J].人文地理,2005,84(4):21-25.
[12] 朱建安,周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一个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科研管理,2008,29(1):115-121.
[13] 谭力文,赵鸿洲,刘林青.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1):56-63.
[14] 张辉.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94(5):38-46.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对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提出的自主创新、统一标准、全国漫游的要求,考虑到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的实际情况,总局确定了天地一体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体制: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利用地面增补转发器进行补点覆盖,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实现交互,形成单向广播和双向互动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全程全网、无缝覆盖的系统。在我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中,中央节目通过卫星向全国发送,地方节目通过频率复用、本地发射的方式插入到系统中,用户使用同一个终端就可以接收所有多媒体广播服务。
按照中央和国务院领导要求加快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和民族工业发展的指示,总局组织国内有关企事业单位成立技术研究工作组研发了关键技术,颁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道编码调制和复用两个行业标准,并协同有关单位进行产业化准备。目前,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系统测试工作正在进行,相关配套标准将陆续颁布,产业化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为保证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健康有序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测试完成后,总局将根据规划组织各地采用目前颁布的行业标准,开展技术试验工作,在试验的基础上搭建全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网。各地要严格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试验。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1999〕18号)和科技部等12个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的规定,科研机构转制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做好这些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工作,根据《研究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转制过程中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1999〕47号)要求,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转制的科研机构,从1999年7月1日起,单位和个人按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分别以1999年7月的工资总额和个人缴费工资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1999年7月1日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
二、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
(一)转制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原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对有事业费的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所在城市1999年7月企业人均养老金标准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与原待遇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原单位用事业费或自有资金支付;没有事业费的单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标准支付养老金。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按照企业的办法执行。为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在5年过渡期内,按照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如低于按原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其差额部分(以下称待遇差),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其中,1999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90%;2000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70%;2001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发给待遇差50%;2002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30%;2003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10%;2004年7月1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该项补贴。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核定补贴标准时,企业平均基本养老金按所在城市1999年7月的标准计算;事业单位离退休金以1999年7月本人缴费工资为基数计算,一次核定后不再变动。
(三)转制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按照规定执行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组织实施及管理
(一)科研机构转制后的养老保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经贸委、科委、财政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密切配合,加强协调,使转制科研机构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工作平稳过渡,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基础管理,认真核定单位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尽快为转制单位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要实行全额收缴的基金结算方式,及时拨付应由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养老金并实行社会化发放。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采取措施盘活房地产资金的通知》(粤府〔1996〕71号)以及实施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计价费〔1996〕266号),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规定通知如下:
一、城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是指物业管理单位在城镇范围内受委托对住宅小区业主、住(用)户提供与居住环境及生活需求有关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二、各级政府的物价部门是城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主管机关。物价部门应当会同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监督和指导。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分级管理。驻穗的中央、部队、省所属企业的物业管理单位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由省物价部门管理;各市范围内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管理权限分工,由各市物价部门确定。
三、未成立业主(住户)管理委员会的住宅小区,属为全体住(用)户提供公共卫生、清洁、保安、绿化及公共设施的维修、保养等管理服务收费(称公共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其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审定;属为满足部分住(用)户需要而提供的特约服务,除物价部门规定有统一收费标准的外,由供需双方协商收费。
已经成立了业主(住户)管理委员会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其收费标准可由物业管理单位与业主(住户)管理委员会参照当地同类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通过签订合同协商议定,并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
四、公共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清洁卫生管理。包括楼宇内公共楼道在内的公共地方的卫生清洁,垃圾清运以及经常性的保洁。
(二)绿化物日常维护管理。对绿化物进行定期修剪、施肥、更新,保持绿化物生长良好。
(三)治安管理。设专职保安人员坚持每天24小时的巡逻值班,保证住宅小区内的安全。
(四)维护公共蓄水池。楼内公共蓄水池应定期清洗消毒,保证住(用)户的饮水质量。
(五)水电管理。对配电设备、水泵房及公共水电设施进行日常管理维修,维持设备正常运行。
(六)排污设施管理。清疏和维修排水、排污下水管道、化粪池,确保正常使用。
(七)高层楼宇增设的服务项目。配备专职电梯管理人员,搞好电梯维护、保养,保证电梯正常运行。
(八)根据需要增设的其他服务项目。
五、公共项目实行综合服务收费,费用构成如下:
(一)管理、服务人员的工资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二)服务项目的物资损耗补偿费(含公用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费);
(三)直接用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四)法定税费;
(五)合理利润。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利润率可逐步提高到接近10%的水平。
六、实行政府定价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物业管理单位必须如实向物价部门申报实际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各项费用开支等价格资料,物价部门以独立小区为单位,核定收费幅度或具体收费标准。
七、物价部门在核定收费标准时,应调查研究,以实际发生的合理成本费用为基础,同时考虑住(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不同类型的住宅小区和物业管理单位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深度核定各类住宅小区的收费标准。
八、物业管理初始阶段,收费标准的制定首先应注意考虑住(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各类住宅小区的中准收费标准(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一)解困房、微利房、福利房为主的住宅小区0.20元;
(二)普通多层住宅小区0.30元;
(三)普通高层住宅(有电梯)0.80元;
(四)高级高层住宅(有电梯)1.60元;
(五)高尚住宅区、别墅区主要依据住(用)户的要求及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深度,根据优质优价的原则制定。
各地物价部门可参照上述原则和标准,在上下30%的幅度内确定当地不同类型住宅小区的具体收费标准。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的浮动幅度,由当地物价部门确定。
省物价部门将根据物业管理服务发展的需要和职工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收费标准。
九、住宅小区内的办公、零售商业用房的收费标准可高于同类住宅,但提高幅度办公用房不宜超过100%,零售商业用房不宜超过200%。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范围内未售出的空置物业也应分摊物业管理费用,由该物业的业主(房地产发展商)按住(用)户收费标准的50%交纳。
十、物业管理单位的收费要实行明码标价,收费项目、标准及收费办法应在经营场所或服务地点公布,每半年(或一年)以书面形式向住(用)户公布收支情况,接受住(用)户和物价部门的监督。
十一、物业管理单位在不影响住(用)户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住宅小区的场地、设备等条件,开展多种经营活动的,其收益应用于补充物业管理费用,并接受住(用)户的监督,不得挪用。
十二、包含在第五点费用构成内应由物业管理单位统一支付的费用,不得转嫁住(用)户分摊,也不得重复收取第五点费用构成中已包含的费用。未经物价部门批准或业主管理委员会同意,物业管理单位不得以任何名目向住(用)户收取长期占用性质(超过三个月以上)的管理基金、押金、保证金等。
十三、未经物价部门批准,物业管理单位不得代其他单位向住(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十四、经住(用)户同意及符合总体规划要求新增公用设施,应由住(用)户共同负担的费用,只能按直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合理分摊,物业管理单位不得加收服务费或手续费。
十五、物业管理收费按月收取。住(用)户应按规定向物业管理单位交纳管理服务费。物业管理收费应使用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
十六、物业管理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建立有关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接受物价、财税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任何单位、团体、个人不得巧立名目向物业管理单位乱收费。
十七、物业管理单位与住(用)户之间发生的收费纠纷,可由物价部门进行调处,也可通过仲裁或诉讼程序解决。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