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调酒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菜点酒水知识》课程在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开设在第三学期,每周4个课时,学期共64课时。2010年之前《菜点酒水知识》课程的前身是《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该课程也获得校级和市级精品课程。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010年以后将《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改为《菜点酒水知识》。修改课程自开课以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很多同学在开课期间就考取了中级调酒师的等级证书。为学生进入酒店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
(一)理论内容的改革
《菜点酒水知识》的理论课程主要讲授烹饪发展、中国菜、外国菜、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的生产工艺、种类和名品介绍,理论课程的改革应该本着激发学生学习酒水的兴趣,摆脱被动学习的目的来进行。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开设《餐饮经营与管理》,有部分内容和该课程重叠,所以要进行取舍,比如中西餐菜肴的服务和酒水服务内容应该进行调整,进行精减课时。在重叠的内容中从《菜点酒水知识》课程中舍去,但是本课程的后半部分酒水知识应该适当增加一定的课时,学生初次接触,对生疏的知识接收的比较慢,比如茶、咖啡、各大外国酒等,增加课时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在吸收时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二)实训内容的改革
《菜点酒水课程》的实训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独立辨析中西餐原材料、菜肴制作的方法、菜肴的搭配,介绍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完成茶水的冲泡、咖啡的制作、鸡尾酒的调制等等。目前的课程中实训的课时量有待增加,只有充分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实训课中所用的教学材料要足够充分,最少每位学生人手一份,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才可以达到既定的效果,最后再进行分组实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创作一款鸡尾酒。从市场调研到酒水口感和颜色、口味等搭配的研究,从理论上的可行性到实际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认真地分析和计算成本,都要亲自进行大胆的创新制作。然后以小组为位,新设计出来的鸡尾酒调配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学生品尝,再进行总结评价。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考验了小组的团队合作,而且通过营造这种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改变“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传统教授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专业课程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高,在就业中往往会死记专业知识,所以教学方法要进行改革,在课堂的授课中可以融入以下教学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给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要求一些成员担任各个角色并出场表演,其余的成员观看表演,关注与培训目标有关的行为。结束后举行情况汇报,扮演者、观察者和指导师讨论表演中的具体行为。这种方法还可展示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中的不同观念和技巧,并为体验和评价各种行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比如:学生进行表演,部分学生扮演顾客,部分学生扮演餐厅里的服务员、调酒师、基层管理者等。具体角色扮演:在酒吧操作台前,调酒师开始为客人调制鸡尾酒。因为调酒师是酒吧中最受瞩目的,要求仪态大方、动作正确、干脆利落。鸡尾酒调制完毕,服务员将鸡尾酒分送给每一位客人,请他们品尝。这时,调酒师需引导客人如何鉴别与品尝鸡尾酒。鸡尾酒是一件色、香、味、形俱全的艺术品,因此,调酒师应该引导客人观色、闻香、感味,达到品酒目的。
(二)项目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组织起来,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菜点酒水知识》课程中,“项目”主要是针对菜点酒水制做教学而设计的,能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从传统教学中学来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培养科学的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和提高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字时代技能”,例如团队合作精神,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学生分组进行课下资料收集和整合,分组完成项目任务,比如:给学生布置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菜系的菜点的发展、地域、风味、代表菜肴等,制作为课件形式,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体现合作精神,查阅资料过程也是对知识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上课的时候给同学们汇报成果,在班级的小组中进行评比打分。
(三)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
近几年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响力席卷全国,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均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年年选派校内精英参赛,很多一线优秀教师全年奉献在技能训练和比赛中。“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技能大赛有利于扩大参赛学校的知名度、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学生升学与就业的竞争力。以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师生参与大赛,酒店服务操作技能中最精华部分得以充分展示,理论与实践结合,彰显职校师生优秀技能水平和良好精神面貌。
但技能大赛也带来诸多问题:影响正常教学工作、过分重视奖牌与精英、覆盖范围偏窄、竞赛和教学两张皮。这些问题反映了大赛与常规教学之间的矛盾,大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没有能够得到全面发挥,大多学生很难享受到技能大赛的好处,很多学校基本停留在为赛而赛阶段,偏离了教育部最初办赛的初衷,以大赛促进技能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针对这些状况,本人提出以技能大赛提升职业院校酒店专业常规技能教学工作,实现的途径主要为一下几种。
一、参照大赛标准要求,开展项目情境教学
对照赛项操作技能要求,实训过程可以分项目实行情境教学。赛项实操部分一般为各行业一线基础工作,多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以《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训内容为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应赛项为“中式铺床”,是客房中级工考核内容,江苏省教师组比赛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夜床服务”项目。将技能大赛技术要求、标准与实训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中式铺床专题实训、开夜床服务、客房清洁保养、对客服务等项目。
参照技能大赛和企业实际需求,将技能实训内容按岗位工作流程设置,从易到难设置层次递进式学习情境。以客房中式铺床为例,将实训内容按操作程序整合为抛铺床单、套被套、套枕套、放枕头共四个模块。模块中又设置出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境,如中式铺床可设置单人间、标准间、大床间铺床递进式的教学情境。中式铺床的教学内容贯穿于完整工作过程中。
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规范实训过程考核
技能教学时教师先进行操作示范,讲解知识点与操作标准,学生再进行操作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检查、边指导学生技能实践和训练,需事先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考核实施方案、明确考核细则,将学生操作过程和结果量化考核。利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借鉴行业技能竞赛规则,实行与酒店要求一致的评价标准。
以中餐宴会摆台为例。教师示范规范摆台动作,学生分组训练,参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酒店服务项目中餐宴会摆台与服务赛项评分标准》,开展技能实训和教学,将学生实操水平进行及时有效检测。需指出的是,国赛中要求折叠杯花十种、餐具的位置与间距相对固定、不允许逆时针操作,但酒店实际工作可能有一定偏差,上课时应要求学生严格对照执行。
三、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密切校企合作办学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均与行业一线生产与实践息息相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倡导校企合作办学,将技能教学与企业工作零距离对接。如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服务、客房中式铺床赛项内容本就是酒店员工日常工作内容,既有摆台、斟酒、铺床等基础性内容,也包括宴会设计、插花、调酒、主题夜床等高层次内容。训练中除完成常规一般技能,还要涉及当前酒店生产特点、宾客需求发展和流行审美趋势等相关问题。
训练和比赛中,积极邀请酒店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指导,认真倾听赛后点评和总结,这些都是与现实岗位近距离接触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学校明确专业培养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密切校企合作办学,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真正对接,才能培养企业需要的一线合格人才。
四、依照大赛技术要求,完善配套设施设备
结合酒店专业技能课程标准,参照大赛设施设备要求,需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改扩建,添置实训和比赛设备,以满足教学和技能大赛需要。以我校为例,根据技能比赛要求,参照行业发展状态,学校现有中餐操作实训室、西餐操作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客房操作实训室、模拟标准间等实训场所,还打算兴建咖啡、茶艺等酒店服务实训室。
在客房中式铺床项目,学校配备了1.2米标准床和配套棉织品,保障了训练的设备条件。另外,必须制定规范、严格的实训室使用制度,按照标准与要求开展技能实训活动。
除此以外,还要努力提升实训教师的业务水平,毕竟技能大赛成败关键是相关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指导能力,这也有利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落实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要素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如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新的机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如何改善教学环境或创造条件将这些设计付诸实践,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因此,需要我们在课程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机会和可能,与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动手环境中去完成课程的学习,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将来要从事酒店行业工作的新生来说,首先,要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从业特点,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树立岗位工作的荣誉感和职业忠诚;此外,还需要明确一名优秀的酒店员工需要具备的良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找准如何成为酒店优秀员工的途径,为自己今后的学习设立目标;最后,要明确今后发展岗位的特点和要求,树立工作的自信心。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新生入门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酒店企业的岗位工作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探索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专业能力目标上,能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能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能了解酒店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及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方法能力目标上,具有学习资料的获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以及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思考能力;在社会能力目标上,初步树立积极、诚实、自信的职业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以职业生涯发展为背景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我院酒店专业的《新生专业入门教育》课程设计,是以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背景,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强调“校企共建”,以讲座、座谈及实地见习为主要形式,在与丽笙酒店、柳州饭店、柳州宾馆、丽晶大酒店、南疆宾馆等本地四、五星级酒店共建过程中,多渠道、多途径开拓学生对酒店行业及专业的认识,主动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大学之路。通过多次调研走访,我们将该门课程整合为七个模块,具体如下:(一)专业介绍模块教学内容包括系部介绍、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参观校内酒店专业实训基地(包括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调酒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前厅及会议实训室、洗衣房等),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二)酒店行业认知模块教学内容包括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酒店的工作环境和特点、国内外著名酒店品牌介绍,并以一两家合作较紧密的校外酒店为例,介绍该酒店的员工待遇、发展空间、职业前景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职业发展前景,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职业愿景。(三)职业角色认知模块按照酒店工作的岗位类型划分,初步分为酒店职业经理人角色认知和酒店服务员角色认知等两项内容。其中,酒店服务员部分又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选取就业面向比较广的岗位进行介绍,比如中餐服务员、西餐服务员、前台接待、客房服务员、市场专员、酒店培训生等。目的是让学生能了解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及能力要求等,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一个目标。(四)体验现代酒店模块根据酒店的类型,我们选取两家在本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五星级酒店为参观对象,分别是政务型酒店代表“柳州饭店”以及商务型酒店代表“丽笙酒店”,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内最高等级现代酒店的魅力,重点感受餐饮工作环境、客房工作环境、会议工作环境、前厅工作环境以及员工活动环境。目的是让学生能获得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中建立起对专业的归属感,并培养专业的学习兴趣。(五)优秀毕业生座谈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包括转变心态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在校学习的方法、学会在酒店中学习的方法等内容,目的是让新生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树立学习的目标,从容面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六)职业经理人讲座通过邀请本地酒店的总经理做专题报告,由高管现身说法,通过自身的奋斗经历阐述酒店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以及社会能力要求,目的是让新生了解职业岗位的发展前景,为自己树立奋斗的目标。(七)“我的未来我做主”主题总结会本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对专业、行业和职业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因此,在这个模块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是主题发言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我眼中的酒店、我眼中的酒店职业人、我对未来职业的憧憬”等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总结,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对专业、行业和职业的理解。
四、以学生需要为主体开展考核评价
语言互通,是指大家能够基本运用规范的术语、定义和概念,探讨问题的指向性更为明确。思维互动,则是他们的观点可以千差万别,可思维逻辑和判断标准则相对统一,争论之后还可以有意见的统一。行动互助,是指教学内容贴合学员工作实际,互动讨论的焦点也是锁定学员工作中的难题,从课堂到工作战场是“零距离”。
说了这儿,叶敦明要为你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了。“市场意识、思维体系、方法工具”,是工业品营销培训的三个宗旨,它决定了学员能够从讲师那儿学到什么。“语言互通、思维互动、行动互助”,是工业品营销培训的风格三要素,它决定了讲师授课风格的弹性范围和实用评价标准。
有了培训三宗旨、过程三要素,工业品营销培训就能够达到实战、实用、实效的结果了吗?未必。培训,看似是讲师的独角戏,其实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如同工业品营销中经常出现的项目型销售那样,流程化、规范化、工具化,也应该成为工业品营销培训的过程管理的标准。抛开如何内访外调和课程准备不谈,本文只涉及到课程开打以后的环节。
七步教学法,则是更进一步的培训过程管理标准,叶敦明此次在沈机市场经理班上尝试使用后,感觉效果不错。对工业品营销几乎没有基础的学员们,要在短短的5天半课程中,收获前面提及的“市场意识、思维体系和方法工具”,并不是一件唾手可得之事。六步法的要义,是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演绎“温故而知新”,以期达到“听到了、记住了、敢讲了、会用了”的培训效果。毕竟,工业品营销培训不是心态类或者励志类演讲,单是课堂气氛的high,会像一阵风刮过,培训效果永远无法落地。
第一步:讲师授课,深入浅出见真功
好的培训,就像双人舞 ,讲师要是好的领舞者,而学员,要能领会讲师的节奏,并能顺畅地随之舞动。既然是营销实训讲师,首先就得搞清楚学员的专业功底、学习兴趣点、对听课风格的要求,因材施教才不会“鸡对鸭讲”。
一个在企业里多个岗位磨练过的实战派讲师,会有心而发地体会学员的工作困境、成长天花板和心理压力。讲师,不仅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看门人,更应该是一个鸡尾酒调酒师,融合大多数学员的胃口,让讲课的主旋律始终击打对学员的心弦,一唱一和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心扉打开了,学习转化为成长的点滴乐趣。
叶敦明认为,实战派营销讲师要“三有”:有实战经历、有专业功底、有教学方法。实战经历,让您推己及人,与学员保持心灵沟通;专业功底,是吃饭的本钱,也是补足学员短板的智慧源。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实习实训 基地建设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是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旅游也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在现存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的情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酒店管理方向的校内实训情景缺乏真实性实训效果不甚理想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是从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以及其他形式的学历教育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环境有许多仍然比较简单,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校内实训情景缺乏真实性,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的“硬”实训环境与酒店业的真实情景差距较大无论是外观、装饰、设备、档次、品位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是“软”实训环境,即课堂的教学实习环境,大部分都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设计而成,虽然技能型的操作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效果,如餐饮服务、客房服务、调酒、茶艺等纯技能性的操作,但是上升到管理层次的训练或实物操作、应急处理就不甚理想多数只能“室内谈兵”。
2.酒店管理方向的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放羊”现象较为普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搞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它是利用学校、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求学期间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较好途径,使学生的素质、技能、能力都得到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是在实际的顶岗实习中,却出现了放羊式的教学,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把学生交给了酒店就万事大吉,认为应该由酒店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的根本不把顶岗实习看作教学的一部分,甚至一些顶岗实习地点没有带队教师,或者是带队教师不能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只是一般看管,只要不出什么差错就行;另外,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以追求利益为原则,不把学生看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就干,不能胜任就走人。以上两种情况使学生根本无法进行顶岗实习,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就不辞而别,即使是坚持下来也是出于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勉强坚持到最后,待到顶岗实习结束,学生所剩缪缪无几,也有部分同学嫌顶岗实习工资待遇太低,干脆跳槽,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出现了非常尴尬局面。
3.导游方向的校内实训设备较差,资金投入较少。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校内旅游实训的资金投入量只有一些专门以旅游管理为主导方向的旅游院校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实训,而且在实训的“硬设备”和“软设备”的投入上,价格昂贵,如:导游实训过程中一个模拟影像实训室,投入就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或上百万,这对于一个非旅游院校的导游方向的实训投入就难以实现了。
4.导游方向的顶岗实习难以安排
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如:“2+1”模式、“1+1+1”模式、“1+1+0.5+0.5”模式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导游方向的顶岗实习许多院校在安排顶岗实习时间上的统一性这一特点,即在某一个学期或某一学年安排学生统一导游顶岗实习,但是旅行社和景区所需要的顶岗实习生并不像饭店那样的“规模需求”,所以在某一时间段内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此外旅游企业的业务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如:在旅游旺季的黄金周,旅游公司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就很多,但是许多院校在此期间并不一定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这就造成了“供需”在时间上的偏差。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1.酒店管理方向校内实训基地中,主体饭店经营模式的运作
针对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方向的校内实训缺乏真实性的情况,可在校内成立主题饭店,可采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一方面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实习实训真实化,此类主题饭店的运作模式在运作时应把它看做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独立的校店分开、自负盈亏的企业,但前提条件是学校要进行前期必要的硬件投入也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同时聘请酒店专业人士、管理专家定期做经营模式、经营思路、市场分析、技术等方面的指导。主题饭店正式运营后主要市场可以是学生、教师并对外营业;任课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常规,让课堂进入主题饭店进行现场指导,甚至教师也可充当主题饭店的员工。为确保学生能充分训练到每一个技能和管理科目,在实训中可以多次轮岗。实行主题饭店的运作模式来进行校内实训,主要的目的是让实训更加真实化,而真实化的最好检验标准就是主题饭店的经济效益,故在学期和学年教学实训验收中,可把主题饭店的盈亏做为重要的验收标准,也可用主题饭店的效益用来考核、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取得良好效益的应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及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做好学生的酒店顶岗实习工作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的结合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撑”的基本要求,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面向当前酒店业的需求,学校与酒店行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学校、酒店的自身优势共同培养出酒店行业和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酒店四方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搞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1)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必须建立起有高等院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旅游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行业带头人共同组成专门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同时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于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认证和研讨。
(2)校企合作办学:按照当前酒店行业的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的,实行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援。例如:让本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真正深入到酒店一线,同时在学校建立酒店员工培训基地、专门培训企业的员工,以提高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经常让专业教师和行业带头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努力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还要搞好科研工作,同时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同时要求把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实际,例如专业教师科研为酒店餐饮企业研发出各种营养食谱、酒店多功能点菜系统等,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对酒店的装饰风格、文化包装、环境美化、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进行专业指导,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努力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在顶岗实习期间要加强学生的指导和跟踪,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实习计划,适时指导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顶岗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找出需要弥补和提高的方面,并按标准严格考核,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带队教师的选派工作,完善相应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如:学生的动员、组织、考勤、奖惩措施、报酬以及学生和劳动事故的处理办法、教学效果的评定等等。另外与学校合作的酒店方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到社会效益,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在同行业的影响。
3.完善校内导游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实现实训与上岗的零距离
导游校内实训基地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专业课程设置建立符合本专业实际的仿真导游模拟实训室、导游模型讲解实训室、旅行社门市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后实现专门的实训管理,一方面要有充足的实习实训经费,使实训硬件和软件设备都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经常更新内容,使实训内容跟得上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不同年份的景区资源的变化情况、级别等,在实习实训投入和管理上不能一劳永逸。另一方面,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实验员、主讲课程实践教师等,同时也可聘请著名行业人士定期做课堂实训指导,如:旅行社经理、中高级导游员、外语导游员、景点景区负责人等。在实训过程中,可打破传统实训过程,让行业指导专业,围绕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办产业,努力实现实训的真实性,达到实训和上岗的零距离目标。
4.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旅游业与其它行业发展有所不同,它本身存在着淡旺季的区分,在旅游淡季的时候,许多旅游公司、旅行社、景区景点都存在着“裁人”这种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养闲人”,而到了旅游旺季的时候,旅游企业非常需要导游专业的顶岗实习生,故出现了“供过于求”“过不应求”的两种矛盾,为此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校内实训时间安排上不能因循守旧,应考虑到行业与专业的特殊性,按照行业的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有利于“校、企、师、生”四方的共赢,如:可以实行导游专业实习周或实习月活动,即在旅游黄金周或地方旅游文化节、民俗活动月期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以达到人尽其岗的要求。
四、结语
一、研究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范式化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法、培养评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酒店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职教育旅游酒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同的时期,酒店管理人才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也有差异性,这就意味着我国酒店管理职业教育要从整体上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完善其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酒店管理职业教育现有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缺点分析
(一)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需要脱节
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涉及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培养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引导并牵线搭桥,学校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并总结,行业协会要发挥指导功能,企业要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充分发挥“政校行企”理事会的职能作用,最终实现“互利互惠,专业共建,质量互评,成果共享”的有利局面。现实中,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未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人才需求调研不深入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仅仅为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和酒店用工不足问题。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及职业岗位群设置不科学、实训基地缺乏职业情境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顶岗实习缺乏监控与沟通、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
(二)如何构建学校、酒店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机制是个难题
高职教育特性决定了必须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努力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要求。高职教育要强化企业参与制度,所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强校企合作,并建立“政校行企”运行机制,深度开展校企互动。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从本质上讲是解决酒店用工不足和学校迫于行政性就业指标压力的有效方式。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居于主导地位,虽然顺应国家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但存在两个难题:
1、虽然选取企业为地方典型性代表,但不能代表整个行业所有标准,特别是异地的标准,这将对学校面对一定区域(省或城市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产生不利影响。
2、订单式培养很容易产生将学生培养成为单纯的技术工种倾向,忽略了职业教育规律,没有考虑到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诉求,使学生不具备综合能力和自我实现发展。
(三)现有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目前国内外职业教育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有:美国模式――产学研一体的康奈尔模式;瑞士模式――店校合一的洛桑模式;澳大利亚模式――就业导向的TAFE模式;德国模式――实践导向的“双元制”模式;日本模式――产官学一体模式等。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是: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北美CBE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选择学习美国产学研一体的康奈尔模式和瑞士店校合一的洛桑模式。
我国主要类型有:订单培养式、“2A2B”工学交替式、“2+1”顶岗实习式、中外合作式等四种模式。四种培养模式各有千秋,对比见表1: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思考
(一)深化校企合作互动,共同培养学生
在专业教学中,依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并制订相应的专业标准,与行业、企业一起制定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标准、实验室标准、师资标准、实习基地标准、实习质量标准等。在校企互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依托“政校行企”理事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校中店”和“店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校企设备共享、师资互通、过程共管、质量互评培养制度。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行业一线骨干员工为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与指导工作,从而打造一支多层次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共同培养学生。
(二)构建学校、酒店、学生、家长“四方共赢”的合作机制
通过找准学校、酒店、学生、家长四方合作的利益基石,成功构建“四方共赢”的合作机制,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要加强学生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酒店业需求一致;酒店要构建培训体系,完善内部沟通机制,建立合理激励机制,重视实习生需求、提高满意度,提高福利待遇等;学生要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摆正心态,发扬吃苦耐劳精神,积极主动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家长要正确认知酒店行业和服务行业,鼓励孩子心态要正,积极参与实习。
(三)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完善以教研室主任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院督导室领导下,成立酒店管理督导小组,出台一系列基于能力本位的专业教学标准以规范教学质量。定期开展学生座谈,对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进行网上测评,科学评价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开展实习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调研座谈,由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组建高星级饭店人力资源总监俱乐部,随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绩效;聘请专业公司对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水平测量与评价,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学以致用,注重职业教育延伸性
高职教育要区别于中职、本科教育和技能培训班。除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外,要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接纳酒店员工在职培训与学历提升,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两种模式都提倡“学以致用”、“产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学校、行业、企业三者的资源和环境,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为行业、企业培养出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解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
(五)推进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提高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评价的权重
为保证人才培养真正与企业需求和标准相结合,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毕业制度,使学生在毕业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双证书”或“三证书”;主干专业课程(客房、前厅、餐饮、调酒)实施“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明确证书在酒店行业的认可度。实现岗位资格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在课程设置中将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证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专业教学和职业标准相对接;改革传统的课程成绩评定办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准。
四、结语
关键词:酒店服务与管理;模块化教学;教学设计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概述
模块化教学是模块化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和要求,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将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分解为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且内容完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取相应模块进行组合,或者进行部分内容的增加或减少。
模块化教学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校目前进行的模块化教学改革是根据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企业中的岗位职责,分析学生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编排相应的教学模块和内容,设计有效的培养过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研究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检验标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改革。
二、酒店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指导原则
1.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星级酒店培养具有与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具有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其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求其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以胜任在星级酒店及相关企业如前厅、餐厅、客房、景区、康乐休闲等岗位从事接待、服务、管理工作。
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技能训练是重要环节之一。课程模块化改革后,把学生技能培训作为课程的重点来设计,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以紧密结合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为原则
在模块内容选取上,应紧密结合实际职业岗位要求,要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比如前厅岗位、客房岗位、餐饮岗位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别,在给不同模块进行教学时,应当选择相对应模块的适当的内容,为学生未来到相应岗位工作中迅速适应提供便利,实现教学与工作零距离对接。
三、根据岗位职责划分技能模块
根据酒店岗位技能要求和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我们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划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大部分。必修模块包含:礼仪模块、前厅服务模块、客房会议服务模块、餐饮服务模块、;选修模块包含:插花模块、调酒模块、茶艺模块。另外,还安排了相应的专业平台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模块划分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本学期课程。不再大班上课,而是改为工作室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四、多元化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
酒店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公正、合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全过程考核,即过程性、阶段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将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到课听课情况、任务作业完成情况和阶段测试、期末综合测试情况等结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加大实操在整个考核中的比例。考核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考官评委,每次考试就像是学生的一次面试。
五、教学组织实施
1.选拔首席讲师和组织分工
模块化教学首先要选拔首席讲师。首席讲师为本模块的负责人,每名首席讲师只担任一个模块的教学,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傅”。首席讲师的标准是要熟悉所负责模块并有所特长,熟悉所负责模块的技能操作,能按照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所负责模块的教学任务。首席讲师负责每个模块的质量控制和教学组织,做好教学团队分工协作。
2.保障教学条件
为保障课程教学效果,各模块需要在相应的实训室上课。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实训设备和用品,给予学生大量情景模拟实践的机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相关软件,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评价与反债
利用课堂问卷等调查工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学生座谈会,调研考察学生对酒店服务课程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收集问题及建议等。同时调研专业课教师及同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撰写分析报告,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为今后调整课程和模块教学内容,优化模块化教学组织和管理提供借鉴。
六、实行模块化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实践,模块化教学在教学效果、技能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等各方面确实有很突出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模块划分必须针对实际工作环境下岗位来设定,学生学到的所有技能都能直接拿到工作岗位上运用;第二,由于划分模块,小班教学,学生原来的班级集体意识会淡薄,造成难以管理的局面,所以实行模块的同时要加大学生管理的力度;第三,模块化教学模式与其他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加大了教学难度,所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业务能力提高也成为模块化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卢莹.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现代教育科学
[2]吴新国.模块式教学改革探索
[3]林清群.商务礼仪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时代教育
论文摘 要: 酒店业日愈趋向国际化,英语已经成为酒店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技能。本文作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有效的酒店服务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应将教学内容与未来职业相结合,并将课堂活动与未来职业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
一、中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人才的主旋律,随着酒店业的蓬勃发展,中职学校也纷纷开设酒店服务专业。酒店业日愈趋向国际化,一些省市旅游局将宾馆饭店的星级评级标准与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英语等级达标率挂钩。高星级宾馆招聘服务和管理人员,对英语的要求基本上是熟练、流利,甚至是精通,有的还要求具备相应的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已经成为酒店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技能。但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薄弱,英语基础差,对英语不感兴趣,自信心低,只希望在职校能学一技之长毕业后好安身立命。综观酒店专业英语的教学,却因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不佳。
二、中职酒店专业英语有效教学的思考
我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十几年,对于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英语教学,有些心得和体会,期待与大家分享。作为中职英语教师,我们就应牢牢抓住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将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掌握用专业英语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具体到酒店英语专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将教学内容与未来职业相结合
酒店服务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课程,其编写的目的就是将酒店的各个部门及重要的工作场景所涉及的单词和对话呈现出来,让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能较全面地去接触和学习未来职业的英文工作用语。把握这个教学方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将教学内容与未来职业相结合,将单纯的课堂改变成工作平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生感到上课即工作,让他们在实用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直观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1.实物教学单词
将与酒店相关的物品呈现于课堂,一边教授单词,一边展示实物。用实物教学单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语言跟实物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生词的记忆。如在上酒水介绍时,边在黑板上写出“beer”、“wine”、“cola”这些单词,边给学生展示啤酒、红酒、可乐这些实物。反复几遍之后,在我再举起啤酒的时候,学生脱口就说出“beer”,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中文翻译的记忆过程。
2.实景教学对话
酒店服务英语中的对话总是跟酒店的某个具体的工作场景相联系的。在进行此类对话教学时,应走出教室,到学校的实训室或操作室进行实景教学。如,在教学餐厅的英语对话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到学校的餐厅操作室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边摆台,边用英语介绍“bowl”(碗)、“plate”(碟)、“knife”(刀)、“fork”(叉)等物品的正确摆放位置,然后介绍“menu”菜单,给客人“take an order”点菜。教师通过实景教学,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现在所要学的专业英语,是毕业后必需的工作用语。在增强学习英语的紧迫感的同时,学生提前熟悉了工作程序,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实训教学专业技能
中职生在学习期间会不定期地参加一些社会短期见习。教师可将学生在见习中遇到的语言困难点和平时教学中疏漏的地方总结归纳进行见习后的教学。这样,更有针对性,且能帮助学生将课本的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例如,学生去酒店实习回来后,就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外国客人给小费,学生不能接受,但该如何有礼貌地婉拒?跟客人道别,除了“Goodbye.”、“See you.”还有更多更好的表达方式吗?菜单上有很多课本上没有出现过的陌生菜名等问题。我将学生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分类总结再用于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将课堂活动与未来职业相结合
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多采用游戏型的课堂活动,例如猜词、抢答、击鼓传花等。但对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以上活动只可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实效性却不强,闹乐后没能记下多少东西。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跟未来职业相关的任务型的课堂活动,学生在课堂中模仿实际工作,操练实用的专业英语,提高教学效率。
1.情境问答
创设特定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快速用英语作答。如,假设学生现在的工作是迎宾,老师提问:“晚餐时间,当一名女宾向你走来时,你该如何问候?”“Good evening,madam.”“多名男宾向你走来,你该如何问候?”“Good evening,gentlemen.”等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在老师提问的同时,其他同学也在听的同时熟悉句子,最后由学生之间成对问答,几遍之后,机械性的重复就变成了实效性的记忆。在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当中,就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反应。
2.操练工作对话
教师在教完某段对话之后,要求两个或三个学生根据对话内容,结合重点句型,模仿工作中的对白,进行对话表演。如,在教完了前台用语对话之后,要求每桌学生一人扮演前台接待员,一人扮演入住客人进行有关入住手续办理的对话练习。在给他们练习之前,先理清工作流程:“reservation”是否预定、“name”名字、“room type”房间类型、“date”入住时间、“passport”出示护照、“registration form”填写入住登记表、“room key”给房间钥匙。之后,学生表演对话。这样的工作对话让学生感觉到英语不再是一种空洞的诵读,而是一种实质性的语言运用,呆板的对话朗读变成了有意义的职业训练。
3.编写表演单元剧本
饭店的工作一环扣一环,关联性很强。在学完单元对话之后,给学生分组,根据单元对话内容编写对话剧本。小组成员选择具体的角色进行表演,要求配以简单的道具及相应的肢体语言。如,在学习完前厅部这个单元之后,要求每组学生从“doorman”门童迎宾、“bellman”行李员带路、“receptionist”前台接待员办理入住手续、“bellman”行李员帮客人提行李上客房、安置客人这一系列工作任务进行单元对话剧本编写。写完之后再让学生扮演客人、门童、行李员、接待员等角色。如此,从写到演,学生不仅复习了课本内容,而且体会了未来真实的工作情境,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4.小组讨论工作问题
在酒店服务工作中,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工作人员都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回答。针对酒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应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获得最周全的解决办法。如,假设酒店餐厅最近遭到客人的投诉比较多,相关投诉有:上菜慢、海鲜不够新鲜、服务员服务态度不够好等。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该如何解决?如何用专业的语言来安抚客人,以挽回酒店声誉?通过讨论,学生在解决工作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做事,这对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大有裨益。
5.实训练习
针对酒店服务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上课时可采用动态的、立体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练习英语的同时,动手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如,让学生一边调酒,一边用英语介绍酒名、原料和做法,直至做出一杯美味的鸡尾酒;让学生动手做沙拉,并讲解做沙拉的过程,最后请大家品尝沙拉;让学生设计个性菜单等。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不仅在实践中掌握了专业英语,而且完成了未来职业中的工作任务,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柳,张艺.酒店实用英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
(一)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指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唯一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讨论,积极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根本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一味地‘‘输出”知识。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因为有些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简单讲授知识点后,复述大量的案例。结果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仍旧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且案例说明中往往还附有‘‘标准答案”这样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创新式的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分工合作,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在对集美大学诚毅学院07级08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教学中,结合品牌联想理论,以周杰伦代言的‘‘优乐美”广告和陈道明代言的‘‘利郎”商务男装广告为例,提出广告关键词,让学生发挥联想,并促进学生分析两个广告在品牌联想上的优劣,通过这种启发式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品牌联想理论。
(二)互动体验法,发挥学生创意能力互动一词来自于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在1908年所著‘‘社会学”一书,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互动即交互,指人与人或者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互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具体情景下,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教学程式,是教与学的交流、融合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互动教学模式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可以促进学生发挥创意才能。例如笔者在对集美大学诚毅学院〇8级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以‘‘云雾”袜业为例,为该品牌设计产品定位及广告语。学生们集思广益,采用头脑风暴法,在课堂中各抒己见。最后,该班男生提出‘‘云雾袜业”一亮晶晶系列,将产品定位为都市女性白领日常穿戴的选择;而该班女生提出‘‘云雾袜业”一白雪公主系列。从这个教学案例中可以发现,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间、师生间的多维交互,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促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
(三)模拟实验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模拟实验法最早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等学科,随着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该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因而在该课程中导入实验教学环节,可促进学生将有关广告理论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将有关广告调研、广告策划、广告效果测评等决策方法在实验中综合运用,增强学生对于广告活动的感性认识,并促进学生进一步的理论思考;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把有关广告课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切身的体验和基本的广告技能,可加深学生对广告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增强学生对广告活动的认识,以期让学生对广告活动的全貌有所了解,并在模拟实践中掌握广告调研技巧、发挥广告创意策划才能,了解广告制作流程,提升广告效果测评意识。同时,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虚拟广告经营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培养高效的团队精神。
二“广告学”教学方法应用
笔者在对每个开课班级的教学过程中,均采用了案例教学结合模拟实验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方法与课程特点结合,引导学生身体力行体验学习。具体教学方法应用如下:
(一)设计适合广告学课程的体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在教学实验环节中,由教师提出某个创意策划案,学生自组团队模拟广告公司开展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广告创意设计、广告文案撰写、制作广告投放计划、编制广告预算、策划辅助公关活动等各项模拟广告公司实战工作,最后每个小组将选派代表在课堂上用PPT展示其广告策划案并做推荐讲述。作业任务下达后,学生在课后积极加强团队协作,收集资料、整理素材、创意设计并制作PPT课堂演示。其中优秀的小组更是积极创新、凸显创造灵感,自制广告包装及广告宣传手册。例如电子商务07级学生周龙丰小组自制‘‘山蓝”凉草茶系列包装,电子商务08级学生陈亚宝小组自创广告脚本并拍摄成广告视频等。
该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广告敏感度,发挥了学生的创意才能,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见,综合运用广告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提升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设计适合广告学专业的开放式、仿真式教学环境
国外一些高校在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开设了许多仿真型教学场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科技学院,在该学院的BRUCE校区经常可以看到稀奇古怪的小屋子:有的是模拟案件现场;有的是动物豢养处;有的是银行出纳处;餐饮服务培训的教室直接设计成了餐厅,而走进调酒师培训教室简直就像走进了酒吧。这些都是该学院精心设计的专业课堂。这种仿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强的代入感。身处其中,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行业实务操作的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的效果也会因为互动而事半功倍2。广告教学对教学环境的要求并不高,但若提供专业的设计工作室、道具制作室、视频编辑室,可以让学生完全感受广告工作环境,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专业性、针对性。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广告赛事
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广告竞争,可以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本校学生与外校学生的专业交流,让学生了解广告业界的前沿信息。广告赛事也可以成为广告教学实践的主轴,培养和鼓励对广告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大设计赛’、“学校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台湾“金犊奖”广告大赛等专业赛事,可以拓宽参赛学生的广告知识面,提升广告执行力,并促使部分学生成长为专业的广告人才。
(四)组建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
积极与广告公司合作,建设教学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广告公司提供人才储备,同时鼓励大四学生进入广告公司实习,提升广告实践能力。此外,高校拥有师资资源和学生资源,可以积极和广告公司、企业的品牌部等机构洽谈广告调研、广告策划等项目合作。通过合作项目,让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参与广告实践,这将为学以致用提供最鲜活的教材,也给学生专业学习提供实践机会。
(五)鼓励不同专业学生将广告学知识应用于自身专业,发挥专业特长
‘‘广告学”的理论学习适用于多个学科专业,各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用面不同,因而可以促进各学科学生集合各自专业优势将广告学知识运用于自身专业学习。以诚毅学院为例,其管理系下设的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经济系下设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系下设的商务秘书专业,艺术系下设的视觉传达专业均开设了‘‘广告学”课程。但是每个专业的学生学习偏重的方向不同。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可以将广告学知识运用于网站建设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点击率,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将广告学知识与市场营销知识结合成长为营销人才,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可以在创作时将广告学知识贯穿于视觉设计中让设计以广告学角度抓住受众视角。总之教师可以在课程讲授中结合学生专业特性促使学生将广告学知识与自身学科知识相融合,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