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教育网观课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县**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创建全市一流师教工作水平”工作主题,按照县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实施四大战略”、“打造产业”的思路,立足学校实际,从深化“五型”学校建设入手,积极从破解理念滞后、工作求稳、效率求全入手,结合“三提升”活动要求,认真谋划年初确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校建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特岗教师跟踪培训三项重点工作,全方位开展“对标定位,创优争先”活动,努力营造人人争一流、事事争一流的浓厚氛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评估
近年来,我校在师教工作上,通过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全县师教工作有了整体提升、重点突破,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五常一短二平台”机制,成为指导全县师教工作的基本政策:教师的职务培训、小学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及班主任培训、学历培训、入职培训是学校年年的五项常规工作,同时为解决基层学校的薄弱学科师资,年年举办一个学科短期培训班,以**教师教育报和**教师教育网两个平台展示师教工作的成果、**教育政策法规及教师的教学感悟和教学论文。这些培训做法,得到县、市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和基层教师的普遍欢迎。
总体评估我县教师教育工作,虽然有一些方面处在全市前列,但是有的方面也居于中游甚至落后水平,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服务基层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方法措施不够问题;教师培训投入不足,不能很好地为教师提供服务;开拓创新不够,凭老办法、老经验做事问题;单位中有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素质能力与“三提升”活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争创目标
在对工作现状合理评估的基础上,与**一流进校水平对标定位,查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打造具有**县特色的一项“教师教育工作品牌”目标。年内,全县教师教育工作创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至少得到县市局领导肯定性项目1个
1、推进两个平台建设工作保持全市一流水平:强化**教师教育报和**教师教育网两个平台,展示师教工作的教育教学风采。
2、五项常规工作达到全市中游水平:教师的职务培训、小学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及班主任培训、学历培训、入职培训工作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3、认真搞好干部作风建设年和科学发展活动的后续推进工作,扎实开展三提升活动:三个活动结合教学工作职能,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廉洁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学校。
三、推进措施
一、结合校本培训基地建设和校本培训经验做好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建设的工作。力争今年在全县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2所。提升我县“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标准,按照合格校、标准校、示范校的条件,严格考核,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
二、采用送教下乡的形式,搞以“新课改”为基本内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三、分层次开展中小学幼儿教师全员岗位提高培训。协助市继续教育中心利用河北师生网培训资源,为增强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开展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培训和考核;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组织初中和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的省、市统考课程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做好初中和小学教师省、市统考课程的培训教材征订工作;完成年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审验工作。
四、组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专科、本科报名培训、学习、考试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省实现初中教师本科化,到2020年,全省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
五、借鉴2009年高中教师的网络培训学习模式,逐步推进初中和小学教师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
六、根据**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关于**市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对我县2009年分配的新教师进行入职教育实践课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好理论课培训。组织好我县2010年新参加工作教师的入职教育培训。
七、完成2010年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和选送工作。组织好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评选推荐工作。建立特级教师和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资源库,争取组建**县骨干教师讲学团,按需进行不定期流动讲学,支持薄弱学校和农村偏远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农村教师帮扶工作的开展。
八、继续办好《**教师教育报》,完善“**教师教育网”,提高全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九、科研处着手继续推进对每位特岗教师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培训,现在**教师教育报上已刊登了20多名特岗教师近三个月的教育教学感受文章,供特岗教师们参考和交流,力争通过2年跟踪培训,促进特岗教师尽快“入门、入格、入规”,帮助和引领他们早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和骨干。
十、为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主要针对小学正、副校长、教导主任开展提高培训。组织部分优秀小学校长参加由县外名校举办的专家型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
十一、建设设“学习型、廉洁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学校
1、认真开展服务窗口亮起来工程
建立教师培训服务办事窗口,公开教师培训服务内容、服务标准、采取主动培训服务阳光操作、设置党员先锋岗等多种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真正让服务窗口亮起来。
2、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我校从领导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作了具体的规定,并将干部作风建设的责任和指标,分解到各科室,明确要求各科室主任为各科室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负起责任。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个人需要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年7月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增加2770万人,其中,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互联网普及率达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网民结构分布为10~29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56.8%;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比例为22.3%;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大,达29.9%。①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调查发现,学生上网时间总体上有限,多数人每天上网时间在一到二小时,上网主要是娱乐、学习以及生活的需要;学生最常加入网络社区是腾讯QQ、人人网等,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鲜有人光顾。②
目前,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已从必要性认识上升到规律性研究,很多研究者就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指导原则、工作机制等问题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很差的事实说明目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和拓展。
目前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利用校园网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部分高校还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行的做法是在网站上挂载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如经典著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关的视频等。这些做法貌似新颖活泼,但究其实质,其实与传统的课堂宣讲一样都是填鸭式的灌输,只不过形式上比较隐蔽而已。而且由于缺少强制执行力,学生对它们的关注就少之又少了。为什么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达不到预期效果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建设网站的思维立场还是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度,认为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没有从学生角度思考“我要什么,我希望得到什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该成为满足学生需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平台,这也是的需要理论给予的启示。认为,人的各种行为的产生都基于需要,主要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总体上,人们复杂多样的需要可分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③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④的需要理论全面揭示了人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辩证关系,指出这两种需要都是人所必需的,片面强调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都是不对的。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原则。要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要求在坚持大学生成长的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尤其要注意大学生的各种个人需要。
从尊重学生个人需要出发,进一步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形式以及网站运行效率。
一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进一步活泼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表现形式。虽然目前少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点击率较高,但就整体而言,高校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或非专题网站和网页,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网站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播其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往往渗透于其经济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之中,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悄无声息达成目的。从我国大学生的需求来看,他们渴望对人类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唯美的艺术、丰富的社会现实等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有些人甚至愿意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学术史的钻研。在获取相关知识的手段上,他们乐于通过网络获得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这些都是学生个人需要的具体表现。而且,相比较我们很重视的学生发展的社会需要,这些个人需要对学生而言更迫切,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只要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融入这些人文社会科学之中,那我们一样可以做到“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目的。
二是执行网络值班制度,加强互动,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往往存在大量的思想困惑,如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生活中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会通过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的栏目而自行消失;同时,由于时间、环境的限制,学生自我保护的心理作用,他们难有机会在课堂上当面从老师口中得到解答。利用网络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要比单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往往效果更好,而且如果我们不解答学生的困惑,他们往往从其他网站寻求答案,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就乘虚而入。要解答学生的这些思想困惑,就要求执行网络值班制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就目前而言,三类人员在网络上值班是有益而且是必须的:一是学校党政管理干部;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往往对自己身处的校园关注很多,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可以对这些问题针对性地解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可以运用理论解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可以从心理角度解答相关问题。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竞争的加剧,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疾患越来越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但面临不少困难,如咨询人员少、学生顾虑多等。而网络信息传播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身份隐匿性特征特别适合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可以消除来访者在面对面咨询时产生的各种顾虑,咨询者不用担心隐私泄露,更不必为诸如性心理问题或感情隐私问题而难为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到网上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愿意到网上接受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手段。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S KF09)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② 孙明红,曹世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教室里的“新伙伴”
2015年9月份开学时期,同学们来到课堂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清华附小的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学习属于他们的第一课《丁丁冬冬学识字》。在上第一课的同时,教室了多了一些“新伙伴”――天花板上的摄像头和话筒。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要求具备观察、思考、对比、讨论,发现象形字和形声字的奥妙能力。授课老师沈老师注意尊重学生的每一点新发现,适时扩展教学面,举一反三。
此时此刻,千里之外的贵州遵义、河南滑县……全国1000多所小学的孩子们,也在《丁丁冬冬学识字》的课堂上,只不过黑板变成了屏幕,但“站”在他们面前的依旧是沈老师。
贵州遵义的教师通过远程教学站实时收看了这堂课,并与沈美进行了在线互动。课后教师间还通过微信群、QQ群、公共邮箱等方式,建立起联系。首都北京和偏远地区之间的师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魅力。这就是智慧教育的一种成果――远程教学,在清华附小的课堂上的资源,通过链接到全国各所小学中,可实现同步教学,让远在偏远地区的学生们,可以受到城里人的教育。
教育的发展不均衡是多年来困扰中国教育的桎梏。在北京,良好的教育环境吸引着人们,随之产生的不良现象,学区房价格颇高、高额的择校生费用、占坑班等社会乱象。这种不均衡表现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成为各级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其中,师资差距问题是难中之难。假以时日,即便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追上来了,教育“硬”差距缩小了,但师资、管理等方面的“软”差距依然存在。如何破解?互联网给出了一种新方法。
教育部日前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中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国6.4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了设备配置、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
长期以来,农村边远地区教学点面临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报告说,随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逐渐推进,教学点国家规定课程开齐率不断提高,尤其是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课率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一师一校型教学点,效果尤其明显。福建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点比例较以前提高了21%。
偏远地区的学校在强校的带动下,用互联网的方式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全新的层面上,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景。
“玩”出来的作业
在互联网兴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有眼光的创业家,看到了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好时代。“一起作业网”的网站创始人刘畅建设的网站就得到了家长和同学们的喜爱。
如今的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成作业,而且十分有趣。学生无须家长的监督和催促,直接打开电脑登录“一起作业网”,选好年级、单元,页面就自动生成词汇、听说、听力练习。会惊喜地发现,与寻常作业不同,这些练习其实就是电脑游戏。比如“农场英雄”,朗读红色文字的内容,就能指挥小鸟击退入侵者。互联网通过耳机和麦克风与学生“对话”,一轮游戏结束,语音识别系统将自动生成分数,纠正学生发音。
同学们完成作业后,系统自动将没掌握的知识点让他们再次练习。练习结束后,朗读存入了电脑,供老师课上使用;分数自动短信通知了他们的父母……
接入互联网,海量知识就会扑面而来,不管是哈佛大学的课程,还是一线科研的成果;不管是身处著名大学城,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都能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学习。“互联网+教育”,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现实。
亲密大数据
长期以来,老师用纸和笔计算学生的学习数据,耗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互联网+教育”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学生用电脑答题的同时产生海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告诉教师,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写作业过程,学生们的一举一动可以被老师所掌握,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解答。这些数据可以揭示出最佳学习策略。
“‘一起作业网’在大量学生、家长、老师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数据”,刘畅说,“这些数据将内容进一步改正、完善,倒过来再次还给用户,让一代一代用户享受更好的内容。”
“数据改善学习有三大核心要素: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迈尔・舍恩伯格和大数据发展评论员肯尼思・库克耶在《与大数据同行》一书中写道:“在未来,学习绝不会是按照一本给定的教科书、一门科目或课程,以同样顺序和步调进行,而将是有数千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教师不再需要凭借主观判断选择最适合教学的书籍,大数据分析将指引他们选出最有效、支持进一步完善和私人定制的教材。”
大数据促进了教育和技术的结合,吸引着投资人的目光。今年春节前夕,“一起作业网”完成了总金额1亿美元的第四轮融资,估值达6亿美元。有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
“‘互联网+教育’会生成什么?无疑是智慧教育。”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一起作业网董事长王强说。
王强设想,大数据能够为每一位学生创设量身定做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课程,进行定向“靶标式”推送。用不了多久,这样的一幕就会变成现实:考试前两天晚上,学生收到网站推送的一则消息,提醒他观看某个复习视频,这样他将有85%的概率在测验中正确解答――大数据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
紧张而忙碌的20__年即将过去,今年的经历让我感触颇多。有过成功带来的喜悦,也有失意时的惆怅和心酸。20__年,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科室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在工作中始终坚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保证科室各项工作全方位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员工服务,现将我一年工作总结述职如下:
一、专家引领,提升自我
20__年至20__年三年间的集中培训,我由一个教育的观望者,变成了一个确确实实的行动者,积极地学习,积极地工作,积极地生活。行动上的收获,带给我的是快乐,更是一种鞭策。这几次培训,除了知识收益外,也使我意识到了教学学无止境,教育任重道远的现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努力,争取做一个让学校和家长信赖,学生满意的教师。我先后听取了肖成本文全、谭文丽、刘铁方、李建平、李玉龙、周林等教育专家们的讲座,不仅让我认识到学习素质的提高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且明白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推动课改、促进教学、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在培训期间,我们到龙江路小学、实验小学、盐倒街小学、成都师范附小、成都青羊区红碾小学、成都青百江区实验小学、银都小学观摩了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公开课,这些名师和青年优秀教师的课,的确使我们耳目一新,他们的课热情洋溢,活力四射;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师生平等、水融;设计精巧,妙趣横生……,给人以很多的
启示,愉快的享受,它激起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今年我参加了最后一次培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被培训中心评为了“优秀学员”。
二、教育教学再创佳绩
我班学生在今年毕业考试中,罗茹方、谢佳洪以年级第3、第6的优异成绩被学校推荐到达一中免费就读,4人考入成都玉林中学、绵阳中学,38人考入达三中英才班。我还担任了小记者班的教学工作,三期培训小记者近80人,有18人的作品在《达州日报》上发表,受到家长的好评。
三、学校宣传捷报频传
今年在《教育导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电视报》、达州教育网、达县教育网上发表新闻35篇,我还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把学校的新闻贴在上面,目前点击率已近千次。对我校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10月,我被达县教育局评为“教育宣传先进个人”。
四、职评工作尽心尽责
今年由于各种因素,学校职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我积极与学校职评领导小组配合,制定方案、参与考核。加班加点为11位教师高质量地完成上报材料,无一人返工,受到政工股审定材料的王股长的高度评价。同时做好落榜人员的解释、劝导工作,为学校分忧。
五、服务工作力求完美
基于对传统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反思,我们针对柳北区教师实际情况,拟定了为期三年,以导师制为基础,学、研、行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详细的培训方案,由项目办专人负责组织导师按计划实施培训活动。该方案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周期性与长期性相结合,在培训管理机制、培训观念、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推陈出新,更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
回顾自2004年实施工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深感该工程扎实而讲究实效的独特培训模式对区域化教师培训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管理机制的创新
科学的管理是培训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广西师大教科院和柳北区教育局紧密配合,双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柳北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首的局领导小组――教研室――学员所在校――学员四级管理机制。柳北区教育局自始至终都对工程的实施给予大力支持和密切协作,为学员的培训提供时间和经费保障,加强对学员的日常管理,协调教科院与学员任职学校的关系,对名师工程的实施提出良好建议。作为名师工程项目的支撑单位,广西师大教科院成立由院长挂帅的“工程”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学科组――导师――学员四级项目活动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实施层层落实。在活动组织方面,由项目办公室制订三年活动计划,学科组据此制订学科组三年活动计划,导师根据组计划制订学员三年培养方案,最后由学员根据上述计划内容制订三年个人发展计划,保证“名师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在制度方面,我们制订了学员管理办法、导师工作制度、学员评估方案、档案资料管理制等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组织了由11位教授、9名博士领衔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为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培训内容的创新
培训内容创新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培训成效的优劣。因此,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注意贴近中小学课程实际,满足教师实际需要,力求全面与特色相结合,基础与发展相结合,体现时代气息,追求培训实效。
整个培训内容分六部分进行:一是教育教学通识理论;二是学科专业知识;三是课堂教学指导;四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五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六是人文素养教育。
教育教学理论部分旨在将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中小学发展动态和最新教育教学成果介绍给学员,重在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学科专业知识则突出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动态,重在夯实基础;课堂教学指导的目的是通过“借班上课”、“跨校上课”、研讨课、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听、评课活动,以练促教、以比赛促推广,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提高学员教学能力;教育研究方法部分则试图引领学员站在教育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旨在提高课程整合能力;而人文素养教育主要以沙龙、小组座谈形式讨论师德师风问题,教育学员以做“德教双星”名师自律。
在六大板块的分配比例上,以必要的教育教学通识理论为基础,以夯实学科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为精神旨归,各板块内容按年度计划各有侧重。
三、培训方式的创新
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用集中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导师――学员交互式个性培训、跨区域交流培训等方式进行。
1.集中强化的通识培训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名师工程的实施,恰逢全国新课程改革展开之际。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围绕新课改主旋律,我们分别为学员开设以教改为中心的内容丰富的专题报告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教学、科研、师德、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力争使培训内容丰富、新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2.分散的交流式的学科培训
我们的活动重点是学科培训。在对教师进行学科培训时,我们采用了不同的培训模式:
一是“互动性”培训模式。具体做法是由大学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中小学特级教师组织学科讲座活动,传递学科前沿信息或讲述教学实践经验,将学科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学员专业水平。同时,学员将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困惑、问题提出来,学科专家或导师针对具体情况答疑解惑,提出预设性“策略”与“建议”,帮助学员排忧解难。
二是“实战性”培训模式。即由导师深入课堂听课,结合学员的教学组织研讨。在实战性培训中,各学科组还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由同一学员执教不同教案或由不同学员执教同一教案,在比较中寻求最佳教学组合,进一步检验预设性“策略”与“建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通过比较,学员对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预设与动态生成等问题有了真切的认识。
三是观摩式培训。观摩式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同一导师指导的学员相互观摩、学科间不同导师学员相互观摩、本市同行跨学区观摩、跨地市同行观摩。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学观摩,学员们看到各自的差距,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导师―学员交互式个性培训
这种培训方式是由导师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根据导师工作制度的规定,除集体活动外,每位导师每年至少有3次以上深入学员所在校进行教学指导和组织其他教育理论学习。导师下去指导前必须将活动内容事先通知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与他们一道前往学校开展指导活动,发现和帮助学员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协助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4.搭建网络平台,交流培训信息
项目办设立了培训公共邮箱、学员通讯录,通过网络及时将各种培训信息、通知等消息发送到学员邮箱,同时将学员信息反馈给导师,促进项目办――学员、导师,导师――学员的双向交流。此外,我们充分利用“广西教师教育网站”这个平台,使学员利用教师教育网搜索最新教育资讯,分享网上资源。
5.跨区域交流培训
柳北区各学科组在导师的带领下,先后组织学员到桂林市桂岭小学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在育才小学听取“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色”的讲座;到桂林市德智外国语学校、逸仙中学两所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到广西师大文学院旁听2005届课程与教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到广西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听取关于课程资源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报告,参观科学探究馆。
跨区域交流活动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促使学员开始从多元化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
四、评价体系的创新
评价是推动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动力。名师工程启动伊始,我们就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双向评估体系。我们针对受训学员的培训效果评估,制定了《名师工程学员学习章程》要求学员认真参加每次集中培训和学科组活动,做到“三有”:有听课记录、有听课心得、有参与对话交流的行动;教学上要求学员坚持写教学后记,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或承担讲学任务一次;科研方面要求学员至少参加一项课题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项目办每年发放成果统计表,统计学员各种奖项。出台《柳北区名师工程中期评估方案》,对全体学员进行评估,实施淘汰与升级管理,保证培训队伍良性循环。
针对导师,广西师大教科院项目办制定了《名师工程导师职责》《名师工程活动调查表》等,要求导师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实效。
针对管理机构,广西师大教科院项目办每学期末发放调查表,从导师、学员和教育局获取活动反馈信息,征询对培训管理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
以上评价措施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达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训,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
经过三年的悉心培养,学员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据统计,目前已有37 名学员参加编写各类教材81部(参编省级以上教材46部);在各级刊物193篇,其中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150 篇;承担校级以上公开课398节(16节获全国赛课奖,68节获省级赛课奖),讲座201场;申报参加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共14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27项,自治区级课题研究59项;到三江、融水、平果等地担任支教公开课164节,讲座86场;获各种荣誉奖励226项。
1、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担任组长,副组长分别由教育局长和财政局行财股股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
2、及时划拨义务教育经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共15所,(初中7所,小学8所)。享受免除杂费对象的学生为9616人。20*年中央半年79.2万、省全年121万、县半年配套6万元“义保”经费拨到县财政专户管理。教育局依据各学校的学生数,及时把上半年“义保”经费下拨到学校,并在教育结算分中心建立了专门核算帐户。20*年上半年免费教科书资金达18.4万元,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3501人。
3、规范全县中小学经费使用行为。杜绝“先交后退”,禁止乱收费。对“义保”经费使用制定专门报销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严禁将“义保”经费挪作他用或以各种名义发放个人津、补贴。
4、建立了“义保”机制县级数据信息上报平台。由专人负责数据信息上报,及时准确按上级要求做好月报和季报,并做好档案收集管理工作。
5、通过调研报告,争取“一补”到位。目前,我县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还没有到位。学期初,教育局通过测查核实,我县贫困寄宿生752人,每年应补助17.97万元。教育局已专题报告县政府,争取“一补”尽早到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1、出台了《关于做好20*学年度中小学教师支教、交流工作的通知》,加强薄弱学校师资的建设;加大教师校际间的交流,促进教师的观念、思路更新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近期拟出台《*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中小学教师、校长的管理,建立一支能够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促进*县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2、扎实推进县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我县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黄教人[20*]10号文件精神,制定《*县“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活动;建立、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组织开展“新”课堂优质课展示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业务考试。
3、下发《关于做好20*学年度中小学教师支教、交流工作的通知》,通过我县中小学教师的帮扶支教和交流流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教师在校际间的合理流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变化,推动学校的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4、组织开展了第二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完成了校、县级优秀备课笔记巡展、评选活动,并择优推荐优秀备课笔记送市展评。
5、引导学校坚持树立“以生为本”思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更加注重贫困生、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培养,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6、认真落实《*县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2010年之内省市县重点需改造的薄弱学校,制定了“经费投入”、“班子建设”、“常规管理”、“对口支援”等相关改造措施。
7、在做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坚持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抓手,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三大工程融为一体。增强接纳寄宿生的能力,扩大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偏小、办学不规范和教学质量偏低的问题,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施好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程
1、渔亭中心小学综合楼工程通过公开招标,*县大嵩建筑有限公司中标承建。该楼建筑面积656平方米,底层为学生食堂、二层为学生宿舍、三层是多功能教室,去年九月十日正式开工建设,今年三月二十一日通过了竣工验收。综合楼竣工后,紧接着进行了围墙、厕所、场地、花坛等配套工程的建设,截止本月初,所有配套工程全面竣工,并通过了验收。经统计,整个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58.4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芜湖卷烟厂捐赠资金20万元,投入危改配套资金38.4万元。
2、*县中学教学大楼于今年四月底完成了公开招标,黄山市建设集团公司中标承建。工程于五月中旬开工建设。该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工程总造价预计200万元。目前该工程已完成了基础开挖工序,暑假开始后,进度明显加快。
3、渔亭初中教学楼工程建筑面积808平方米,3层砖混结构,工程总投资50万元。该工程通过网上公开招标后,*县新兴建安有限公司中标承建。工程于四月底正式开工,工程建设工期100天,预计今年八月底竣工,下学年开学正式交付使用,目前该工程二层土建已快结束。
4、洪星乡明德小学教学楼工程由*县新兴建安有限公司中标承建,大楼建筑面积680平方米,2层框架结构,项目建设周期为4个月。工程于四月底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二层封顶浇筑工序,根据施工合同,八月下旬工程即可交付使用。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抓好“两基”巩固提高
1、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县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学校管理,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意见》。
2、认真落实环境教育课程。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为依据,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黄山市中小学环境教育读本》,各中小学在学校课程总表中安排环境教育课,每学年环境教育达12课时以上,并积极上好环境教育渗透课,鼓励学校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做到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积极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动员和鼓励各类学校、幼儿园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坚持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措施,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创建“绿色学校”的协调指导
4、在各中小学近两年关爱留守学生的实践基础上,召开了以“创新工作思路,关爱留守学生、促进教育公平”为主题的全县德育工作研讨会。6月21日上午,黄山市电视台“民生热线”栏目组许迎红、李鑫记者等一行对我县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采访。
5、开展专题教研和优质课评选活动。本季度组织召开了小学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和初中中考各学科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师参加市小学数学、科学课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展了县级幼儿优质课评比活动并择优送市参评。
6、开展各类学生比赛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特长。本季度,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小学生英语歌曲演唱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乒乓球赛和初中生钢笔字比赛活动;完成了初中毕业生中考体育加试工作。
五、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进程,加快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1、为确保我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我局抓住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录取这两大重要环节,广泛宣传、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并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拟定下发了《关于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字[20*]73号)。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即“两考合一”)报考人数1309人(不含县外职校),综合报考率85.4%,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
2、3月15日,由市人大副主任苏智仁带领的市职业教育调研组来我县调研职业教育工作。调研组认为,我县县委、县政府对职教工作高度重视,财力虽有限,职教投入却不减;教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为促进县职高的发展做了许多实实在在工作。调研组同时建议,*县一方面在县职高基础能力建设上还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另一方面在办学规模上,要克难而进,切实抓好招生工作,在专业设置上要与当地旅游经济结合,创品牌,努力办好全县唯一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使之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中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旅游经济,服务于“三农”。4月18日,县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市级复查组就我县职教经费投入、招生与各类培训以及职高办学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督查。
3、3月18日,召开了全县职教招生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教育局领导、有关股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各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各中学初中毕业班班主任,职业高中校长、教导主任等六十余人。市教育局徐荣华副局长和市教育局职教科吴跃进副科长也参加了会议。3月26日为春招报名第一天,共报到118人,完成任务38%(任务310人)。截至六月上旬,县职高春招到校生214人。目前,县职高正在大力宣传国务院新出台的有关职教扶持政策(重点宣传国家资助中职生每人每年1500元),着力做好秋招和春招生的巩固工作。
六、推进现代远程教育。
1、建成全县初中试题库,纳入教学资源体系。课题研究起步良好,今年宏村学校、二中小学部、龙川小学、渔亭中心等学校都分别对所承担的课题开展多形式活动。
2、完成初中、小学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升级,从应用率来看,小学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已成常态;
3、完成*县教育网新版新闻频道、政务频道的改版工作,整理各项教育教学资源、视频资源,为筹建教育网视频、资源频道做好充分准备,探索新的教学资源运转长效机制。
4、组织开展教师九项学术评比;组织参加省、市学生讯飞杯电脑作品比赛,获市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13人次、三等奖17人次;组织全县第四届中小学生现场电脑比赛。
七、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推进年活动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成立领导组,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2、抓住重点,确保活动有序有效进行。制定《*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抓住九个重点:即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开展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坚持政务公开;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治理教育不规范收费;建立效能投诉中心;实施“四不准”;严格考评与责任追究制度。
3、加强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改版《*县教育网》,增设“教育新闻”频道,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改进和完善机关电子政务系统,成为教育系统内部公文流转的平台。加强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保持与市教育局、各学校的网络畅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教育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儿童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占我校学生总数的25%。我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一、留守儿童的管理现状
(一)监护人溺爱放纵,学校教育难以奏效。家长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孩子得到爱的满足是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但是外出打工的家长,一般一年回家一次,最多两次。在家时,给予“100分”的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甚至把变味的爱也给孩子。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长对他们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是溺爱放纵。
(二)留守儿童缺乏管护,节假日安全难以保证。留守孩子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管护,加之节假日是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这就造成学校与家庭管理的“真空地带”,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节假日在水塘中游泳,在水坝边垂钓,在公路上飞车,在网络中沉迷……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
(三)留守儿童隔代管教,监护管理难以到位。留守孩子一般是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临时监护,大多数监护人是爷爷奶奶。这样隔代管教、监护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极端溺爱,一是极端粗暴。爷爷、奶奶年纪大,对小辈往往溺爱放纵,小孩要钱给钱,要吃给吃,每天上学就行,至于在外面干什么,就不管了,想管也管不了。失去约束的留守儿童特别顽皮任性。有一些老人,一生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长大成人,现在又要照看孙子、孙女,又要处理家庭琐事,身心极度疲惫,脾气粗暴,教育方法简单,对留守儿童非打即骂。这样不但不能管教好留守儿童,反而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
(四)家校管理脱节,心理磨合难以实施。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各个环节。在深入了解了影响这些“留守儿童”的表现和原因后,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可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教育内容。
(一)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中的积极作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学校要起积极作用,努力帮助外出务工的家长解决后顾之忧,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片。
2.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帮扶制度。签订承包责任书,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让有条件的教师成为“家长”和“爱心妈妈”。部分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教师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3.实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儿童会议,每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关于留守儿童的主题队会活动。通过正面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科任老师平日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4.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有所长。
6.建立关爱留守孩子的应急机制。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明确包保责任制,对重点留守儿童实行师生“一帮一”、“一带一”包教帮扶,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加强沟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开设亲情专用电话,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如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
2.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不仅是父母应尽的义务,而且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条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3.注重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学校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应从育人目标出发,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重构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尤其要注重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从素质教育的内容、保障措施、实施途径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将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突出企业参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质量评价,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四个计划、三个保障、两个途径、一个标准”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体系(简称“4321”素质培育体系)。[2]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体系构建的途径和措施
(一)“四个计划”推进素质教育
高职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个计划”从两课教学、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四个方面推进了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1.校企合作,深化“两课”教学改革计划
“两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主课堂。高职院校要从校企合作切入,深化“两课”课程改革,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两课”的实践教学,共同设计课题、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积极思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两课”教师要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动参与专业教研活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聘请专家来学校作报告,加强学生个体的心理辅导,特别是要利用网络管理平台进行网络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2.企业文化熏陶,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计划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素质教育,要把企业和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企业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通过校企文化交流,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同时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审美和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通过策划和组织企业家论坛、校企联谊会和企业文化进课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坚强毅力和团队精神。先进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3.企业成功人士导航,助推学生职业成功计划
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航,通过行业领军人物论坛、成功企业家演绎精彩职业人生、校友报告会、杰出人物访谈、专业风采show、facetoface(与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进而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并使之常规化、制度化。另外,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团队对学生实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专业、职业,确定目标,制订学业生涯规划,包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计划,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就业系列辅导活动(走进职场、职场应变、职业发展、自我保护和迈向成功),助推学生取得职业成功。
4.参与企业创新,开展学生创业教育计划
让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联合企业共同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赛促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与企业共同进行市场调查、开发项目、设计题目和挖掘创意等,让学生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全校性的专业技能竞赛、专业学术活动、数学建模竞赛、论坛和科普知识宣传等构建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专业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申报专利,以争当技术能手为荣,促进竞争力的提高;鼓励他们从“做好工作”到“做得更好”,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的,将“与人合作能力训练”、“与人交流能力训练”、“自学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特色课程教学与大学生走进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实践实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联合企业共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邀请企业人员来校举办创业之路学术讲座和创业论坛,加强与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用人单位的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创业行动计划竞赛、创业精英访谈、创业政策咨询和针对专业特点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加强创业网站建设等,搭建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强化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
(二)“三个保障”保证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组织与制度保障
成立企业专家参与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该组织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包括企业专家、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社科部、实训中心和各系(院)负责人。该组织负责制订《素质教育指导意见》、《素质教育实施办法》,指导全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加强调研,注重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制订《素质教育调研活动实施办法》,每年邀请500家以上的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开展校企合作联谊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会、产学合作大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参加行业协会等活动,采取网络、电话、问卷调查、电子邮件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经常性的校企对话,调查企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找准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2.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保障
建成“一专两兼、内外结合”的素质教育师资库。建立校内专职素质教育师资库、校内兼职素质教育师资库、校外兼职素质教育师资库等三个素质教育师资库,其中校外兼职素质教育教师主要由合作企业的杰出校友、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构成。通过素质教育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和专题报告等途径,拓宽素质教育中教师深度介入学生素质培养的渠道,充分发挥三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工作中的优势作用。每年组织100人次校内素质教育教师外出参加专题进修和培训。定期开展素质教育教师的交流与研讨,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素质教育平台保障
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校外就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参加校外的顶岗实习,在真实的生产氛围中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素质教育网络。借助网络对青少年的强大吸引力,建设素质教育网络资源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开通网上心理辅导和讲座,达到自助式心理引导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目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规范学生社团的建立和日常管理,大力组建技能培养型、专业学习型社团,积极支持文体项目型、志愿服务型、兴趣拓展型社团。要引导学生参加本专业技能培养型和专业学习型社团,支持学生参加至少一项兴趣爱好拓展型社团。让学生社团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交流园地和社会能力锻炼提高的成长舞台。
(三)“两个途径”实施素质教育
1.教职工全员参与、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实施素质教育
(1)教职工全员参与素质教育
教职工全员参与素质教育,并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制订并实施教职工培训计划,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培训,尤其是对新进校的教职工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教职工自身素质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及水平。把教师如何通过授课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强化教师参与素质教育的意识。加强对素质教育的检查,既检查学生的表现,也检查教师教书育人的效果。学生通过网络评价、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对教职工参与素质教育的程度和效果进行测评和反馈。建立奖惩制度,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每年召开教书育人表彰大会,对在素质教育中有建树的集体与个人给予表彰,设“良师益友奖”,对表现差的,给予批评,必要时重新培训,达标后才能重新上岗。
(2)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素质教育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职业道德为重点,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素质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要有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课堂教学要体现教书育人,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每一位教师除了必须传授知识和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外,还必须加强学生课堂行为的养成管理,并将学习表现按比例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使成绩体现出学生的“综合智力”。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传授知识和培训技能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引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课程教学、顶岗实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就业指导、毕业教育和日常管理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素质培养,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认识职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顺利就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校企合作实施素质教育
制订《素质教育校企共建共管实施办法》,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校企共同设计学生素质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社会实践、“两课”实践教学、校企文化建设等方面,校外兼职素质教育教师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符合企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实践活动以及在校内参加生产性实训;采用双导师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和日常管理。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共同确定成绩,做出鉴定。以企业对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踏实干事、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
我校自2002年被授予浙江省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至今已经二年,期间,学校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布署要求,对照《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细则》,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活动,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括
我校是一所乡中心小学,地处衢州市区与巨化集团公司之间的城乡结合部。校园占地654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668平方米,绿化面积为500多平方米。学校有教学楼、科学楼、综合楼各一座,另有师生食堂、教师宿舍等生活用房。拥有多媒体电化教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实验室、书画教室等配套教室,另外班班配有29寸彩色电视机、1-3年级每班都有实物投影,学校有闭路电视系统、学校有校校通网络系统、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有电脑,教师可以上网查资料、校园广播系统等。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600余人,教师33名。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21人,占63.6%,本科生3人,高级教师13人,占39.3%,中学一级1人。近年来,青年教师比例逐年上升,他们好学上进,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队伍。
多年来,学校崇尚“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自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担任了“省德育试点学校”和“市德育示范学校”等德育试点工作。少先队工作也较为出色,1994年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多次在区级获奖。学校96年就被评为市文明单位,2002年5月被评为柯城区首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花园乡1998年被评为教育强乡。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争当“学者型”、“科研型”教师的意识不断增强,教师们积极学理论、搞教研、写论文,并踊跃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目前已有各级获奖论文共40多篇,其中国家级7篇,省级3篇,市级6篇,区级20多篇,教科研课题结题成果获市三等奖1个,区三等奖4个,一个市一般课题今年11月份结题。2003年11月通过验收被评为省文明示范学校、2004年2月被评为区优秀网站、2004年3月被评为第二届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2004年5月在中小学“生态环保教育”手抄报比赛中荣获区一等奖、2004年5月区田径运动会农村片第一名、2004年6月“六一文艺”节分别获表演和创作二等奖。
二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关怀下,特别是在市、区电教部门的直接关心、指导下,按照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了沟通,学会交际,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共同进步等等,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各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经过二年的研究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逐步实现着“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管理,抓好制度建设
学校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并进一步健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规章制度。近年来,学校组建了新一届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吕雅仙任组长,选调责任心、事业心强、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参加。同时,还分设了设备管理、音像教材管理、技术管理(校外聘请)、网站维护等组织,配备了相应的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
2、增加投入,充实设备
学校有教学楼、科学楼、综合楼各一座。拥有多媒体电化教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实验室、书画教室等配套教室。另外,班班配有29寸彩色电视机,1-3年级每班都有实物投影,学校有闭路电视系统、学校有校校通网络系统、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有电脑,教师可以上网查资料、校园广播系统等。
3、重视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多年来,学校崇尚“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合适的一些做法,并在逐步实施中。
学校领导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我们每年都要组织相应的教师参加市区电教部门相应的培训,如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多媒体教学课件培训,计算机维护培训,网站维护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等等,以此来提高相应教师的水平。同时开展传帮带活动,在本校开展全员培训,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网页制作培训、课件制作培训,因特尔未来教育教训等。
目前,大多数老师都能独立的制作教学课件。
4、重在应用,发挥装备效益
以常规媒体为主体。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三机一幕常规媒体是实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主体。我们平时组织人员对常规媒体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据统计,上学期教师电教使用率为60%。
以教育科研求发展,学校明确每位青年教师上教研课,一律使用多媒体,学校组织力量,从人员到经费上保证了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电化教育》、《激活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交流信息浅探》在区级交流,《发挥电教媒体优势,减轻学生负担》获全国一等奖。除此以外,还有录像课《有多少人为了我》获区思品课二等奖。
5、现代教育技术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每周二、四开展才艺表演,由学校大队部规范教育重点,通过校园闭路电视向全校直播。利用每天中午休息时间定时播放红领巾广播站等爱国主义系列片;利用广播站开办校园新闻、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三、今后设想
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和运用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硬件设施达到省标准配备,已经基本上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我们今后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件:
发挥实验学校的示范,带动周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
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观念和技能。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网站,充实教育资源,发挥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活动多元化,生活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