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母亲节素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感恩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西方文明的精髓。《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如果存有感恩之心,能够对身边的人与物怀抱感激之情,那么将会唤醒学生的善良本性,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对孩子做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我们所使用的英语教材里面就充满了感恩教育元素,作为教师要懂得如何合理地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教导学生如何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教材是德育教育的载体,依据教材发掘德育素材是实施德育的前提。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师都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日常教学之中。根据我校提倡的“礼、义、仁、智、信”的德育教育理念和牛津教材的特点,我们英语教研组筛选了8个中外传统节日,与现有的的教材相整合,“将中西方节日与英语教W相整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研究”,旨在以英语课堂为载体,通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等方面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我就以“母亲节”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将感恩教育融入英语课堂的体会。
二、课堂实践
在今年母亲节过后,我给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以母亲节为主题的英语课。母亲节这个话题在两年级时已经有所涉及,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只能融入我们要爱妈妈的情感教育。五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我定的情感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在西方通常人们是如何过母亲节的,通过学习讨论激发学生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
本节课是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的:
1.儿歌引入,渲染氛围:英语儿歌,音韵流畅,易于上口,节奏轻快,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朗朗上口,简单易学,深受学生的喜爱,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便。在准备阶段说唱英语儿歌能促进学生迅速地作好上英语课的心理准备。我让学生朗读的是二年级时与母亲节有关的儿歌,“Dear Mummy,I love you. I love your smile. I love you so. A big hug and a big kiss. Mummy,Mummy,I love you so. Happy,happy Mother’s Day. I hope you’re happy everyday. Mummy,Mummy,I love you so. ”这首儿歌整体难度不大,所以让学生直接跟着flash说一说,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在这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注意力便很快地集中到课堂上来,学生也能意识到今天的主题就是母亲节,在此基础上就能自然地引出本课主题母亲节,母亲是每个学生最熟悉的人,让学生们各自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母亲为我们做了什么,复习已学过的形容词和动词词组,感受母爱的伟大。
2.结合教学,体会母爱。五年级这一学期的教学重点是一般过去时态,而妈妈为我们所做的很多动词词组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所以我们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要掌握“cleaned the room,cooked food”等做家务有关的动词过去式词组,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母亲操持家务是非常辛劳的。
3.开展活动,感恩母亲。在活动环节我先让学生阅读一段围绕两个人如何过母亲节展开的对话,在阅读后的练习中运用和巩固了一般过去时,并进一步感知了他人是如何感恩母亲的。在这段对话的最后两人提到应该天天过母亲节,我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如果同意的话我们又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小组讨论后结果是一致的,同意每天过母亲节,因为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人是非常辛苦的,而自己也已经能做很多家务了,就应该主动帮母亲分担些家务,减轻母亲的负担,回报无私的母爱。课后的作业我要求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是如何渡过母亲节的,用上新学的过去式词组与句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了母爱和感恩的情怀,更明确了要回报母爱,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三、体会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境或模拟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运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新授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的母亲来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让学生用一般过去式说说在母亲节做了什么,通过这两轮讨论来真实的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知识积累;素材搜集;课外活动
如今许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提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他进而阐发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的确,厚积而薄发,感悟而情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灵感绝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懒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让孩子们的作文妙笔生花。
一、 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每学期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 “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笔者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会背,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语言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汪宇航同学在习作中写到:我们班虽然输了但却是第一,因为我班的胖子没有四(1)班多所以输了。随着口号,我们的劲儿往一处使,所有的同学的手都磨红了,杜谦和曹建由于站在前边,摩擦力大,手都磨出泡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同学们都尽力了,所以我觉得我班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四(1)无法比拟的。这种朴实的话语不正是我们想要得吗?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自己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我自己都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间表露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话”,看起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王菲菲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J“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和您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您的理解和包容。我爱我的您。我愿她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的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好句子积累。3、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的放在一类。4、诗歌摘抄。并要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爱的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论文关键词:制作,电子,贺卡,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在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较复杂的图文排版;
2、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3、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文档中插入各种不同的对象,如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用Word软件来制作电子贺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获得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知识的同时,体会在word中综合文字、图片等的处理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使学生对“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与教材分析:
《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是青岛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第8课综合练习由本人改编而成。是在学生学习了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对象的方法之后的一节综合实践课。
教学重点、难点:
1.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之间的位置关系;
2、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格式(颜色、位置)设置。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学案、演示文稿、为学生提供的贺卡素材;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7-8人分大组,有组长两名,相邻同学为一小组。提出合作要求。
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5月10日是什么日子?(学生答)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和文字,与大家一起分享。(用电子教室系统播放演示文稿,其中包含有关母亲的背景音乐、美术作品等)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这些图片的场景,我们都似曾相识。是啊,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在母亲节到来之时,你会为母亲做点什么呢?(生回答,老师鼓励)这节课,老师有个建议,我们一起用学过的word软件为母亲做张贺卡,好吗?
制作电子贺卡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出示幻灯片)这节课我们要按照确定主题、收集素材、版面布置、制作作品、作品评价、完善作品这六个步骤来完成今天的贺卡制作任务,请大家拿出学案,操作时要按照学案完成,需要填写的填写。(找一名学生先读学案上要求。)合作时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两人交流,找出最佳想法或方案,还要考虑时间限制。
首先完成前两步:确定主题和收集素材,注意既在学案上填空还要按学案要求操作。(老师读要求说明一下。)时间为8分钟。(学生开始思考和收集素材,老师巡视指导,然后找学生交流)
看第三步版面布置,请xx同学读要求。要顺利完成贺卡制作,需要思考几个问题。现在小组要合作完成,时间为5分钟,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其他组同学求助。(学生合作完成,有的遇到疑惑,有的争论,老师注意学生动向,及时调控)
看思考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能不能操作一下。(老师让学生示范,学生不能解决由老师示范操作)“怎样让文字出现在图片上”(这个问题对学生有难度,可以提示为以下问题:)“文字最好以什么形式出现?”(艺术字、文本框)“如果将文字放在文本框内,怎样插入文本框,怎样任意移动文本框的位置”,“怎样让文本框变得透明?”让学生回答或操作示范,其他学生或老师可做补充。
下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制作作品了,提示一下:可选插入一个矩形自选图形做为贺卡纸,要看清要求,每完成一步在学案上打上√,还要注意多次保存。时间比较紧张,为12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个别辅导。有些学生可以觉得素材不好用,还要重新找素材,老师提醒注意时间问题)
现在时间到,所有同学停止贺卡制作,有的同学可能还意犹未尽,没关系,我们可以先看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做的。
现在相邻小组之间互评一下提出建议,大组两名组长开始挑选出你组最好作品。
下面要对选出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从学案上“制作作品”的要求入手,还可以引用自己的观点。老师在展示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然后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作品,并说明理由。(老师通过电子教室系统展示学生作品,放慢速度,便于学生观察,最后大组讨论,找学生全班交流,结果公布,对选出的同学进行表扬。)
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疑难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
将对自己作品评价和完善作品两个步骤留作课后作业完成。
同学们今天做的贺卡都好,因为我们是用心在思考,用心在做。母亲节那天,当你手捧着自己亲手制作并打印的贺卡送给母亲的时候,我想她的内心会有许许多多的温暖和感动。今天我也被这种真情感动着。我还相信,随着不断学习和借鉴反思,一定会涌现更多的优秀作品。最后祝愿普天下所有母亲健康、平安、幸福和快乐!
附学案如下:
方法和步骤
写出你的想法
1、确定主题
你确定的主题是:
2、收集素材
l 你认为贺卡上应包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你要收集哪类素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在收集素材前,先建一个文件夹,以主题命名,然后将自己认为可用的文档和图片放在该文件夹下。你的文件夹在_______位置,文件夹名为_________。
(素材库的位置由老师提供)
3、版面布置
要求:
1) 布局合理、主题醒目、结构清晰。
2) 文字短小精悍,不宜太长。
3) 图片起美化、装饰作用。
4) 将文件保存在第2步新建的文件夹中,文件名为自己姓名。
思考问题:
A纸张是横向、纵向?
B如何插入图片?如何随意定位插入的图片?
C怎样让文字出现在图片上?
4、制作作品
你做到了吗?
请打√
提示:可先插入一个矩形自选图形做为贺卡纸
注意要多次保存
有明确的主题
应含有图片、艺术字及各种字体风格
版面设计是否合理、美观、协调
内容没有科学性错误
有创意
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疑难问题?
问题是:
5、作品评价
自己作品优点:
还需改进地方:
【关键词】教书育人;德育融合;案例简析
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何搞好教书育人呢?下面我就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做到与德育融合的。
案例一,[分西瓜]:我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我问。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我未作任何评价。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我微笑地问。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热情地表扬了她。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我都一一赞扬了他们。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我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我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案例二,[祖冲之你真伟大]:我在听一堂圆周长的计算的公开时,在学生探究出圆周率后,该老师认为此时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是在介绍了圆周率研究的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这样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学生们群情激奋。生1: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伟大!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生3:……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我继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很聪明,在教师的指引鼓励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不过,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三,[最后一题错了]:记得一次我听一堂公开课,该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该老师没有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我错的这道题,而不说我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教育要高明得多。
我们简要分析以上三个课堂教学案例,体验在教书中如何育人,如何具体与德育融合,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案例1中,学生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西瓜给妈妈,难道思想就有问题了吗?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孩子身上有着诚实的品质。孩子是敢于说真话的,而我们成人往往缺乏这种勇气。相反,成人可能会用虚伪、虚情假意来掩饰自己。不仅如此,有时为了思想教育的需要,我们还在教育孩子们说假话。他们慢慢知道了:说真话有时不和时宜,会受到训斥,而随声附和老师的意思还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多么可怕的教育!没有真诚的教育,怎能培养出健康人的品格呢?案例2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难道非得让孩子们说出来吗?另人质疑的是这位教师上的究竟是数学课呢?还是思想品德教育课?我认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综观前两个案例,与案例3中的教师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最后这位教师做得恰到好处。把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做到顺其自然,不做作,不把品德教育强塞给学生,注意适时适度,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现在很多孩子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有的孩子甚至找作文抄袭、拼凑,更谈不上有真情实感,结构紧凑。我认为作文难在无话可写,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学生的习作离不开生活,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写作教学,除了要把握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外,还应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一、在课外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里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求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如:在年级广播体操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比赛有关就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广播体操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写作内容,从而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
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掘写作的源泉
不熟悉社会生活,不看透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也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具体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成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母亲的辛勤与伟大,我结合品德与社会课进行教育,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布置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心理和行动过程。我为他们描述渲染的亲情所感动。每一位学生写的都极具个性,毫无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通字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三、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动力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实践教学 改革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强调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生,强调学习是学生的学习。采用“实践――查漏――再实践――内化为技能”的训练方法,深入分析、剖析,避免简单重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操作技能。
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知识不经内化,则不能形成素质,内化了的知识不经运用,也不可能形成能力。实践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如下图所示:
图1
1.训前准备
教师、学生实训前都应有充分准备。教师既要重视本节实训课教材的深入钻研,编写好实训课教学设计,又要重视对软件、素材的充分准备,还要注意机房硬件设备的及时检修与维护,保证机器能高效运转。学生实训前要明确具体的实训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带着任务、疑惑、问题进入实训室,增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从而保证实训任务顺利完成。
2.过程控制
上实训课,不由教师先讲,而是直接给出实训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先准备、上机探索、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论证;接着代表上台讲解、分析、说明、演示;最后全班交流、讨论、修正、归纳、整理出本次实训任务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在完成实训任务,及时发现学生实训的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针对个别问题即时指导,普遍问题注意收集后重点讲解。教师还要适时鼓励、适度引导。
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与过程记录样式,如下表1:
表1: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与过程记录样式
3.任务评估
教学效果的评估,不应该只是由教师负责,更要让师生共同承担。不再把学习成绩的评估看作教师个人的“特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用评价替代过去的实训报告。评价表的填写,通过网络实现,可方便评价信息的收集、统计与反馈,提高评价效率。每次实训做到“日清日结、日事日高”。
4.查漏补缺
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后,还要合作交流,反思探究,查漏补缺,找出差距,再在实践中去完成,拓展延伸,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技能。
二、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1.以赛促学
高职学生有一定知识和技能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技能大赛,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实践要领,提高实践技能。学生为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往往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近五年,我院信息工程系学生参加全国、重庆市、三峡库区技术大赛,成绩突出。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3人,获重庆市级一等奖15人次,二等奖20人次,三等奖15人次。
2.学以致用
我院在校学生暑假期间在网上做“威客”,到猪八戒网上接任务,如LOGO、海报、企业VI、卡漫、宣传册等平面设计,多次入围多次中标,甚至有学生还利用QQ谈成了几项业务,收入几千元。
3.校企合作
我院与企业联合办学,企业将先进的操作技术带到学校,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并由企业委派专任教师、专家到学校定点教学,学生在校学的专业知识就是以后从事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就是企业的实际项目,当然学生毕业就可立即就业。
4.项目实战
班级LOGO设计、包装卡漫设计、校园海报、个人网站制作,寻猫启示,“殷殷母爱”贺卡,年历DIY带回家等,丰富多彩的项目实战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其中2011年“年历DIY带回家”全国设计大赛,有72所院校参加,2000多幅作品,经过几轮严格筛选,我院有6幅作品入选,制作成年历。再如今年母亲节,我院学生以“殷殷母爱”为主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母亲节贺卡统一冲洗出来,送给自己亲爱的母亲,让母亲欣慰。
5.兴趣小组
开设多种兴趣小组,发展学生能力。比如网吧管理。学院计算机教研组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资源优势,培养一大批专业骨干学生,参与校园网吧管理,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以后就业能力相当强。
三、反思与感悟
实践性教学打开学生的思维后,学生有问不完的问题,教师的知识技能显得不够用,有被学生问“倒”的事,作为高职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素质。同时,实践性教学不要追求表面形式的热闹气氛;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不要生硬地拖着学生进入教师预设的问题;要重视提出问题更要重视解决问题;要重视过程教学也不能忽视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于凌云.实践性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1)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处着手,写出真情至性。
有人说:“每一刹那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康・巴乌斯基)这都是生活中的细节。激起学生心中的那一点点感动,用思想的笔记录自己的心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意日记的点评、指导,会点燃学生灵性的火花。
接新初一以后,我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力求写出生活味、真情味、新鲜味、思想味。(当然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每星期批阅,或利用课前三分钟,或拿出一节课进行交流。交流中,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学生的随机点评让学生的写作体验及时内化,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例如,刚开学时,日记中缺少细节描写,不生动。我就在阅读教学中专门讲了细节描写,在每次日记点评和作文讲评课上注意这方面的引导,现在大部分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能写出富有个性的细节。有个学生在《一声幸福的呼唤》中,写道:“当钟声响过了七点,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张开了眼,母亲松散地打了个哈欠,小弟懒懒地伸了伸胳膊,我习惯地叫了声:‘妈,你醒了。’‘妈妈。’我和妈妈被这娇脆的声音惊呆了,这是小弟出生以来说的第一句话,他那稚气的眼睛看着我们,我把他抱起来了,大声说:‘你再喊一声!快!再喊声!’‘妈妈。’他喊了,喊得那样清楚,妈妈揉了揉眼睛,里面分明含着几分湿润,她粲然地笑着,在弟弟的面颊上吻了吻,幸福地注视着他。”
春天来了,有学生写道:“2008,我要随杨柳一起飞!”母亲节,给母亲一句祝福,从母亲的笑意里,有学生看到“母亲,容易满足!”渐渐长大,哥哥与自己疏远了,有学生说:“哥哥,你愿意再牵我的手吗?”……
细节不仅提高了作文质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细微的变化,体会感动的瞬间,教学生学会了感恩。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启心灵之门。学生生活中不乏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他们心甘情愿地尽情描绘自己心的家园,描绘自己最隐秘、最细腻的儿女情长。包括崇拜的偶像、喜爱的歌曲、青春的萌动、矛盾与伤痛。在创新写作大赛中,我的一节参赛课《听好歌 抒真情》就是以学生们喜爱的流行歌曲为抓手,设置情境,激起学生倾诉的欲望,打开生活之源,浇灌出美丽的文章,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分子破坏圣火传递时,在班里开展讨论,好多学生在日记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乐读“厚积”,建立起“薄发”的基石。获取大量的间接材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很好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课外阅读的要求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了提高阅读的量与质,笔者曾进行了这样的尝试,课上引导学生自制阅读计划,有相同阅读兴趣的同学可编为一组,以便于读后交流。学生课外边读边作笔记,写出读后感或书评。每周全班交流一次。通过这些阅读和交流,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生活的认识。
同时,每学期,教师向学生推荐三到五位名家名作。介绍时,要拿出课堂时间,介绍作者及主要作品,要读他代表作的精彩片段。(这一活动最好在五・一等假期之前进行,从而吊足学生胃口,他们自然会去书店或图书馆找书,利用假期读完。)这样,学生储藏的宝库不断得到充实、更新,就自然拥有了一池“活水”。
爱的芳香
刘同一
自从上五年级以来,我和妈妈在学习上不断产生分歧,这使我们的关系渐渐有些疏远了,虽然表面上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我的心里着急得不行,恰好母亲节要到了,我打算给妈妈一个惊喜,来缓和我们之间紧张的气氛。
母亲节前一天晚上,我冒着雨精挑细选了一束康乃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紧紧捧着那束花,望着那开放得正艳的花朵,眼前不由泛现出妈妈那绽放的笑脸,不禁又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终于到了家,我不顾满是雨水的衣服,穿着雨靴三步并作两步冲进自己的房间,把花藏在了床头,这时正在做饭的妈妈向我喊道:“儿子,你干什么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怎么穿着靴子就进来了啊,地板都被你弄脏了!”如果平日里听到这儿一定很不耐烦,今日,心里却一阵暗喜:哈,没穿帮。吃完饭,我便飞快地写完了作业。晚上,躺在床上不时向床头上望去,看着那束康乃馨,带着无比的喜悦,甜甜地睡了……
早晨,我迷迷糊糊地从床上爬了起来,没想到的是,妈妈竟坐在我的学习桌前,来回地翻着我的练习册:“唉,你看看你这作业写得多潦草,一点都不认真。还有,我还没问你呢,昨天回来得那么晚,干什么去了?你这阶段的成绩一直在倒退,把心思放在什么地方上了,照这样下去,怎么能考上好初中?”妈妈深深地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说:“我去上班了,你自己想想吧。”随后,是关门强烈的撞击声。人走了,那些话语却一直萦绕在耳旁,一遍一遍,就像寒冷的冰水,一滴一滴,滴在我心中的那团火上,一滴一滴……那火灭了,冰冷的水滴在我的心上,冰凉冰凉,如同针刺一般疼痛、酸楚。买花时的期待、藏花时的喜悦、妈妈曾经欣慰的笑脸渐渐化为泡影。再看看床头的那束花,不再开得那么艳丽,仿佛也没有了生机。眼前的那些画面浮现得越来越快,心跳越来越快,渐渐地,心中无限的委屈生成了一种愤怒,我一气之下,一把抓起花,狠狠地扔在垃圾桶里,飞快地穿上衣服,拎起书包,跑出了家门。雨,又开始下了。
晚上回到家里,家里没有一个人,只有一盏橘红色的小灯黯然神伤地亮着。我心头一震:那束康乃馨完好无损地插在一个水晶花瓶里,走近一看,花瓶下还留有一张纸条:“儿子,妈妈向你道歉,谢谢你的花,厨房里有你最爱吃的饭菜,永远爱你的妈妈。”我的眼睛顿时湿润了,朦(méng)胧(lóng)的橘色灯光透过花瓶,折射出无数个心形,在艳红的康乃馨的映衬下,是那样美丽!康乃馨淡淡的芳香飘过鼻尖,沁入心底……
作者系黑龙江省大庆市
龙北第二小学五(1)班学生
【专家处方】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相反,平铺直叙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呆板、单调、索然寡味。
事情的波澜因何而起?我们可以巧妙利用误会。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人物之间偶然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爱的芳香》中,小作者没有直接写妈妈和自己的感情,但在他们的误会中,我们已深深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浓浓的爱。这就是误会法的魅力。
开篇点明了买花的原因,回来的路上小作者心中的喜悦以及藏花后心中的期待,都为下文写被妈妈批评、误会带来的委屈心理作铺垫。“紧紧捧、望着、加快了回家的脚步、不时向床头上望去”,这一系列描写都在表明作者对妈妈看到花的情景充满了无限期待,也为误会产生后作者的情感蓄势。第三段中藏花的情节可以再简单些。
当妈妈坐在桌前不停数落孩子后摔门而去,作者的描写也进入了。“如同针刺一般疼痛、酸楚、一把抓起花,狠狠地扔在垃圾桶里,飞快地穿上衣服,拎起书包,跑出了家门。”面对妈妈的误会除了愤怒别无他法,而文章并没有到此戛然而止。晚上回到家中,看到妈妈的字条,孩子对妈妈的误会也在那一刻烟消云散,留在作者和读者心里的都是一缕亲情的芳香。
作者巧妙地抓住这节外生枝的误会,而文章就在节外生枝中显示出了精彩。
指导 点评 王 姣
【七嘴八舌】
张丽娜
作者对受委屈时的心理活动及动作描写很传神。
周子轩
刘同一抓住了和妈妈彼此误会的情节,将文章写得很精彩,比平铺直叙地描写更感人。
陈 楠
这种经历可能小朋友都有过,没想到写出来会这样精彩。看来写文章真是要注意选好素材,讲究技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