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

第1篇: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及评价

作者单位: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贯穿于对患者整体护理的全过程,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简单、教育时机把握不准、缺乏个性化的教育。健康教育是“知、明、行”的统一,其中“知”是基础[1]。临床护理路径[2]是希望通过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医疗过程与结果,找出一个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以减少医疗费用,维持或增进医疗质量,并且是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的方法,我科按照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影响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因素

11 护士方面的因素

111 整体文化教育素质偏低 我科护理人员70%为中专卫生学校毕业,25%为大专院校毕业,只有5%为护理本科毕业,因此大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护理人员在学校学习的仅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却缺乏系统学习,另外医院护理人员数量有限,护理工作繁重,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及接受新知识的时间有限,不能及时掌握一些护理健康教育新知识,使护理人员知识老化,致使其实施健康教育能力提高较慢而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因此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时感到无从下手。另外我国护理制模式偏重于重复性、技术性操作,只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护理,未将患者看成一个整体,缺乏主动为患者健康教育的意识[36]。

112 缺乏主动性 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即取药、发药、输液的护理模式根深蒂固,因此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健康教育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不能主动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113 缺乏沟通技巧及时机把握不当 由于教育及文化层次的限制,大多数护士在工作中缺乏自信,表情死板,语言缺乏艺术性和亲和力,只知道照本宣教,只知道单向交流,不知道双方互动,致使收效甚微。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时间给予健康教育,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就诊时胸闷、气喘难明显,此时及时快速缓解以上症状为首要措施,这时护士不能只重视健康教育指导而忽视患者的感受,应等到病情缓解时再做健康教育,反之会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2 患者因素 基层医院大多数患者教育程度及文化素质低下,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理解能力差;同时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家庭负担较重、经济条件及社会地位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2 对策与措施

21 确定适合标准化诊疗模式的疾病或症状,成立发展临床路径的多学科团队并开展教育培训,制定临床护理路径,通常包括10项[2]:①医疗措施。②检查和化验。③临床评估;④活动。⑤治疗和护理。⑥饮食。⑦宣教。⑧监测。⑨出院计划。⑩治疗护理结果。同时教育培训相关医护和其他临床相关人员,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操作。

22 加强并加大对护士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力度,促进观念转变。要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定期举办学习班和邀请知名专家学着进行讲座式教育,使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还要学习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成为综合型人才[7]。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直接影响沟通质量,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沟通成功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员要及时利用医院这种特殊环境和患者就医的迫切心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做到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力求在最适当的时间进行教育;同时和管床医生及时沟通并探讨病情,全面掌握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案、化验结果、治疗效果、疾病预期预后和患者及家属心理变化。

24 掌握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动态的、双向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最佳的手段。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应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要做到在交流中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注重实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教育内容。

3 结果

经过教育培训,严格按照护理临床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工作流程清晰明了,井然有序,护理人员行为得到规范,团队协作精神到提升,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患者积极性提高,护患、医护及医患关系融洽。因而临床护理路径确保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确实可以为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三赢的局面。

4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医疗过程与结果,找出一个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不同医生和护士等相关人员整合成一个医疗团队,根据相同的路径实施医疗行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实现了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培养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的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大大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加大了护士与患者及医生接触沟通的机会,进而护理人员可以更全面、准确的了解观察病情,避免了因个人能力水平问题造成的疏忽和遗漏;同时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患者又可以预先知道自己该接受什么样的护理,了解自己疾病的常规知识并知道怎样与医护人员配合。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感触最深的是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均得到了大大的减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

在我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正在作为一种先进的服务理念广为应用。如何推进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具体工作模式。由于施行时间短,其具体操作细节和实施方法有待于更加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米光明,林琳医院健康教育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5.

[2] 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9,5.

[3] 韩慧萍,李瑞红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对策.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2(1): 5254.

[4] 杜国琴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护士因素及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07509.

[5] 许方蕾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现代护理,2002,8(7) :547548.

第2篇: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的护理风险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NICU收治的329例患者护理资料,分析总结出NICU护理风险的种类及产生原因。结果:NICU护理风险包括:护患关系紧张,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或应急能力低,院内感染和护理文书方面的风险。结论:医院应加强护士的基础护理能力,加强质量管理,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提升个人素质。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对策

NICU的英文全称是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我院的NICU主要抢救各种神经内科急、危、重症的病人。N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且复杂,由于ICU病房的特殊性,护士需要24小时陪护病人,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故易发护理风险事件。因此分析总结NICU患者的护理风险类型及产生原因对提高病情危重患者治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回顾329例患者护理资料,分析总结出NICU护理风险的种类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NICU收治的329例患者护理资料,其中男202例,女127例。原发病:脑出血176例(53.5%),脑梗死121例(36.8%),颅内感染8例(2.4%),症状性癫痫8例(2.4%),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1.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1.5 %),重症肌无力 3 例(0.9%) ,药物中毒1例(0.35%),格林巴利综合症1例(0.35%),死亡17例。平均住NICU时间为5.36天。

2NICU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2.1护患关系紧张,产生信任危机。NICU的护士工作多年后通常对于病人的苦痛以及患者与病人的生离死别司空见惯,加上NICU通常要求一个护士同时护理1~3名病人,劳动强度大,而患者家属往往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由此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患者家属对护士不信任,为NICU的日常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或应急能力低。表现为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观察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妥善处理病人的突发事件[1]。有的护士在夜班时由于过度劳累或其他因素没有按时执行护理操作,如吸痰、翻身,雾化吸入,生命体征监测等。曾发生过因护士没有及时吸痰,造成患者呼吸道阻塞窒息,经抢救后重新置管的案例。还有些护士在抢救过程中抓不住重点,手忙脚乱,对一些仪器的操作不熟练,药品及材料的使用不明确。

2.3院内感染。在全部329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4%。其中有17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尿路感染。NICU患者以病情危重,意识模糊不清的老年患者为主,其特点为没有自主咳嗽的能力且排痰无效,没有自主更换卧位的能力[2]。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薄弱时便有可能造成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当,医疗用品没有及时监测等情况,从而产生院内感染。

2.4护理文书方面的风险。分为护士记录不真实准确、不及时和医护记录不相符两个方面[3]。造成护士自身记录不及时不详实的原因可能是在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没有时间记录,抢救完成后再进行回顾性的补记,致使很多术后护理记录不连贯或者术前病情观察记录缺失。医护记录不相符的原因一个是抢救时口头医嘱较多,执行时患者没有听清医嘱而导致重复用药。再有可能是因为医生开具医嘱时没有及时告知护士而导致执行和记录的不及时。

3NICU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3.1加强护士的基础护理能力。加强NICU护理人员专科及急救知识培训,规范护理文书记录和常见护理操作规程,提高护理人员观察病情的能力,保证护理人员能够有针对性的观察不同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4]。

3.2加强质量管理。首先要建立严密的规章制度。如隔离交接班、消毒岗位责任制等,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及时检查药物并做好补充工作,保证监护记录连续完整,定期检查仪器和电源,保证仪器时刻处在备用状态。其次是要加强病室管理。减少NICU的人员流动,保持环境清洁。地面、桌面每日用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抹布、拖把做好分类管理。严格把握NICU的收治指征,随着病情的好转及时将病人转出,避免交叉感染。最后是保证护理人员编制,防止因为劳动强度过大、倒夜班频繁而造成护士不能充分休息,工作效率低下,应急能力差的情况。

3.3转变护理观念,提升个人素质。传统护理观念常常是针对疾病护理,而往往忽略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NICU病房的患者大都意识模糊,那些较为清醒的患者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恐惧、绝望和极度的痛苦感。他们在痛苦挣扎时最需要关怀和安慰,应当避免过激的言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注意说话的语调、表情和态度,积极调动患者的情绪。

4结论

NICU的病人具有特殊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极易发生护理风险。应通过对NICU护理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来作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病情危重患者治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一宁,吴欣娟,实用神经内科护理及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7,40

[2] 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7

[3] 吴桂珍,红蝶玫,护理文书潜在的医学纠纷及预防对策[J],中国病案,2007,8(1):26-27

第3篇: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呼吸内科;临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17-01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吸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死亡率也日益上升,目前因呼吸系统疾病的导致的死亡原因,已在所有疾病中占第三位。而在这些死亡病例中,老年人的比例甚高,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系统日渐衰退,这为疾病入侵呼吸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并且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年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5例5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结合实际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现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实验资料的选择均来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5例5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病历,其中男性53例,女性32例,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6岁,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为主,经过诊断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以及支气管哮喘。其中慢性支气管炎35例,阻塞性肺气肿43例,支气管哮喘7例。

2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心里护理:老年人年龄偏大,身体免疫力降低,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减退,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老年人对此心里负担较重,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不够,往往会产生消极治病的想法。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考虑到自己的疾病可能会给家人在经济上带来一定的负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产生内疚感,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对于此类患者,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向其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及治疗方案如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存在焦虑的患者,我们应适时的进行安慰,与老年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存在的困难,并努力给予帮助。

睡眠护理: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本身疾病的所致,使老年患者感到呼吸困难,夜间难以入睡,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往往有较大的心里压力,往往使其难以入睡。睡眠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节律,与疾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此类患者,改善睡眠状态是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降低病房内的噪声分贝,保持适当的温度以湿度,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安静和谐的睡眠环境促使患者入睡。对于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积极的心里护理是必不可少的,解除患者的心里,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饮食护理:饮食与疾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的各个器官正经历着衰退,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大的减退,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长期处于与疾病的抗争状态,身体能量的消耗较大,这样容易造成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对于这些患者,针对其不同疾病制订合理的食谱,合理调配饮食,少吃多餐,增强食欲,满足老年患者身体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用药护理:随着病情的发展,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也逐渐发生着改变,肝肾功能减退,对于药物的解毒及排泄能力下降,对于老年人的用药,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肝肾功能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于药物可能出现漏服或者过量服食等情况,要告知其家属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如果在用药后出现一些副作用,要及时的向医生汇报,积极的处理副作用,并且协助医生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产生的护理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老年的病情、年龄、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环境相关,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加重老年患者的病情。但是通过适当的解释、教育及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改善患者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冰, 呼吸内科病人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4. 2(2): 第126-127页

[2]崔红萍,浅析内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应用.健康必读,2012.11(6):第488页

[3]裴丽秀,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探讨,医学信息,2011,24(3):第233-234页

[4]黄志敏, 浅议呼吸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保健问题,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02(7):第158页

第4篇: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市某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0例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发生院内感染者50例,占8.0%,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了入院前及入院时所存在的感染。其中男253例,女147例,年龄60~75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数据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实验组20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及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确诊,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即老年呼吸道患者在医院期间内获得的感染和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发生感染的和入院时就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1]。

1.3 方法:两组都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性护理,主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 ①制定呼吸内科质量监管标准和规范。对实验组进出病房的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在探病时间及人数、进出携带的物品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消毒;病房要及时消毒通风,实验组患者的床单及被褥及时换洗晾晒;患者所使用、产生或接触的污染物要及时隔离;护理人员及家属要经常陪护患者,做到感染及时发现、及时治疗[2];②抗生素使用规定。首先,是对抗生素药品的使用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严禁患者和医护人员滥用抗生素,对实验组的患者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其次,对医护人员要加强监管和教育,加强内部监督[3];再次,对老年患者要做好宣传教育,说明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和标准及其滥用危害,防止患者及其家属滥服抗生素;③加强护理。对实验组的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力度,例如,老年患者的言行、不适症状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当发现临床症状时进行处理和治疗[4];最重要的护理其实是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那些常年被呼吸道疾病困扰而焦虑、抑郁的老人,鼓励他们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建立信心、配合治疗,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效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了预防性护理措施之后,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感染率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是很明显的。

3讨论

呼吸道疾病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物等都可以进行传播,老年人由于体质弱,抵抗力低和免疫力低等因素,很容易在医院就诊和治疗期间感染呼吸道疾病,为了降低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做好预防性护理是极其必要的。医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在医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等方面进行预防性护理,加强预防呼吸内科感染的意识;加强科室内部的监督管理;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药物滥用;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平时对患者及患者周边环境的护理和监管,尤其是进出患者病房的其他人员及其携带物的监管,避免感染,从而确保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从临床分析看,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道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很好,能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今后在临床应用方面可以大力推广,逐渐惠及老年患者,降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

4参考文献

[1]张春燕.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152.

[2]陈熙.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探析[J].吉林医学,2011,32(36):7850.

第5篇: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呼吸内科 睡眠状况 调查

睡眠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要之一,人的一生中有l/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睡眠不足可能诱发各种疾病,与人体健康寿命有着密切联系。长期的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碍,不仅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和各类心血管疾病,还会诱发癌症。另外还会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甚至产生精神症状,幻听、幻觉等[1]。在生理不适的情况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因此,了解呼吸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2月至4月期间住院患者80例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18a~81a,首次住院46例,住院天数7d~32d。

1.2方法

1.2.1采用李建明等[2]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进行调查。在患者自愿接受问卷调查的前提下,向患者解释清楚调查目的及注意事项,患者能不受影响真实的表达主观感受,做出独立的评定。对不能理解的项目给予解释。评定时间为过去一个月内的表现。SRSS的主要统计指标是总分和每个项目(因子)分。待自评结束后,把1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分。总分范围为10~50分;总分数愈低,说明睡眠问题愈少;总分数愈高,说明睡眠问题愈重、愈多。将患者SRSS评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1.2.2数据进行统计学t检验。

2 结果

2.1呼吸内科住院患者SRSS总分、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详见表1。

2.2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比例分析,详见表2

表1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SRSS总分、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注:*为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表2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比例分析

3 结论

3.1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较差 由表1可见,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与全国常模相比较,睡眠不足、睡眠质量、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这六项因子分都高于全国常模,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总分高于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由表2可见,通过总分计算比较,8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75%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重度睡眠障碍患者4人,中度睡眠障碍患者34人,轻度睡眠障碍患者22人。

3.2呼吸内科患者影响睡眠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3.2.1环境因素 有调查显示97.65%病人认为环境因素时影响睡眠的第一大因素,尤其是在首次入院的病人中表现明显[3]。本次调查的80例患者中有46例为首次住院,占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陌生的环境、医源性和非医源性的噪音、病床的不舒适、病室内特殊的气味、治疗灯光等,这些不适感都会导致患者入睡困难、易觉醒、睡眠质量差等情况的发生。护士应认真评估患者睡眠状况,寻找影响患者睡眠的环境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环境的改善。例如向新入院患者介绍病室内的主要设施及使用方法、介绍病友、及时打扫病床、保持病室内整洁、美观,定时开窗通风减少异味的刺激等。

3.2.2躯体不适 疾病本身带来的不适(如咳嗽、呼吸不畅、疼痛等)及治疗带来的不适感(如鼻胃管)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状况,而这些又都是疾病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4]。呼吸内科患者躯体不适主要表现有咳嗽、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促等,个别症状较严重时,限制患者卧位,例如端坐呼吸,患者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症状而采取被迫端坐于床上,甚至晚上休息时也只能采取此卧位,这种被迫使患者一直处于不能平卧的状态,更加重了睡眠困难。所以,要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缓解症状,护理的重点应注意患者主诉,提高患者短暂睡眠时的舒适度。例如,白天应集中治疗,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和打扰,由于晚上睡眠质量差,白天患者精神需要得到缓解,短暂睡眠的情况多。注意观察患者,患者入睡时,尽量关闭门窗,拉下窗帘,创造适合睡眠的环境,减少噪音。另外,患者被迫卧位时,将身体空隙及骨隆突处放置棉枕。

3.2.3心理因素 陌生不舒适的病室环境、症状不能缓解,疾病的预后、治疗费用等都会使患者感到焦虑和无助,若这种焦虑感不能及时得到安慰和释放,势必会造成不用程度的睡眠障碍。护士应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适时给予心理疏导。有调查显示[5]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有疾病的诊断(77.8%)、发病的原因(76.4%)、与疾病相关的有害因素和用药指导(65.3%),自身疾病的预防和各种检查知识(63.9%)和保健指导(62.5%),可作为呼吸内科健康教育参考。另外失眠与心理因素和行为模式有很大关系,而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睡眠卫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失眠患者具有明显改善效果[6]。

参 考 文 献

[1]张燕.谈睡眠障碍危害健康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16):2531-2532.

[2]李建明,等.SRSS对13273名正常人睡眠状态的评定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1-353.

[3]鲁萍.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睡眠状况调查及影响[J].现代护理,2006,12(20):1865-1866.

[4]靳艳.内科住院患者睡眠型态紊乱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7):132-133.

第6篇: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9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2例,肺癌患者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41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51~79岁,平均(65.7±5.6)岁。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体温、呼吸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方法如下:

①心理干预: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并发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因此要及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

②环境干预:为患者提供卫生、清洁、舒适的环境,定期消毒、通风,保持病房的湿度和适宜温度;定期检查患者的床单被罩,并进行消毒,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③病情干预: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要对其密切观察,如果出现病情或者临床症状突然变化要及时配合医生处理,防止意外的发生;对患者的脉搏、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患者出现脉搏和心率突变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并及时调节氧气的流量,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如果患者需要静脉滴注,要控制滴注的速度,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④通气干预: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则要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从而保证气流通畅。在通气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引流痰液,防止发生呼吸道损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呼吸频率以及心率进行观察,护理效果以显效、有效、无效表示。其中显效:患者呼吸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态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呼吸无显著障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状态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没有显著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例数占该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有效率为6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大气的污染,人口的老年化加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连年升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其中,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脉搏和心率异常以及呼吸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且具有病情变化快,死亡率较高的特点。据报道,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提供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提供护理效果,同时提高疗效。李晓艳等人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提供了护理干预,并对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其护理有效率高达92.5%。本观察,笔者比较了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影响。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干预、环境干预、病情干预以及通气干预。通过干预消除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无毒、舒适、清洁的环境,避免了二次感染和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患者发生呼吸困难、脉搏和心率突变等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并给予相应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达91.1%,显著高于对照组(64.4%);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4总结

第7篇: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呼吸内科 患者 安全隐患 处置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22-01

护理安全是为了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是为患病者的健康所服务。呼吸内科疾病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是一种痼疾。它经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使老年患者变得更加虚弱,病情更加多变。因此,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就变得更加重要,作为医务人员要尽可能的做好护理工作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因此,熟知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遇到隐患时所应采取的措施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1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患病者自身的问题;另一个是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呼吸内科患病者身上的安全隐患。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他们身上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问题。他们年龄大了,又长时间受疾病的困扰,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容易变的焦虑、逆反、激动,认为自己活着是儿女的负担。②行动不便。他们岁数大了行动也就不方便了,容易摔伤和走失。③产生自杀想法。呼吸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病,长时间的病痛折磨会让老年人缺乏信心,给家人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又会使他们心里更加内疚,导致他们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些都是患者身上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熟知的。

1.2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工作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人员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工作中的危险没有足够的防护意识。一些工作人员经常在进行一些重要工作时麻痹大意,比如:在输氧气时,气流过大;在重病监护区擅离职守等。②工作流程不遵循国家规范进行。许多护理工作人经常不按操作规程执行任务,诸如:多数人员在更换病人床上用品时不戴口罩手套;看护不同患者前后不洗手;洗手时简单粗略不符合规定;洗手后直接工作,不按正规程序擦干消毒;接触病人分泌物后不及时消毒;接触病人需清洁部位时不带新手套;接触不知名患者时不戴口罩等等。③不与时俱进,不能够熟练的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呼吸内科医疗设备和疗法上,当前正处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大部分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都不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更不要说对于新技术的熟练运用了。④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不与患者进行日常的沟通。当前,多数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消极,态度冷漠,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交流时态度过于程式化,没有一点人情味,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

2 对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处置措施

发现了现如今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安全隐患,我们就要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从而降低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护理工作者自身和住院病人的安全。下面是提出一些防护措施:

2.1 加强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医院要加强宣传护理工作者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对安全隐患认识的缺陷对于患者带来的重大危害,让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这种危害的严重后果,从而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从内心开始重视这些工作。医院要首先做好医院的护理工作,加强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对于安全隐含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时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和经验。平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所学习知识的考核,从而确保医护人员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从而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好的照顾患者。

2.2 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行为上进行防护。对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处置对策更重要的是防护,主要防护工作做得好才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防”是减轻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关键,而做好“防”重要的就是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定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工作,合理应用各种安全防护技能。因此,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要在正常的工作中加强自己的防护意识,规范自己的防护行为,正确进行各种医疗护理工作,时时刻刻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自己的人身安全。

3 总结

呼吸内科护理的工作人员作为救治人民的白衣天使,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大家的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医务人员要正确认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正确的处置措施。本着对医护人员负责也对生病患者负责的态度,严谨的处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映烂.介绍美国护理人员的工作[J].实用护理杂志,2008,6,8,(9):64-68

[2]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全国医院监控网2008-2009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4,(9):54-58

第8篇: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应用价值

老年人是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同时也是高发人群,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分析和探讨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随机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呼吸内科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呼吸内科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以期为老年呼吸内科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依据,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00例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呼吸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组,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卫医发[2001]2 号卫生部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1]。本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58.6±5.8)岁,其中70例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16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14例患者为支气管哮喘。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呼吸内科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组患者则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有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支持治疗,加强感染宣教,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切断外源性感染的传播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我院年度护理质量考核表进行评价,满分 100 分。满意度评价则以我省医院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标准为依据。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0%,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8.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感染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质量,如表1。

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的退化而导致其抵抗能力差且具有较多的基础疾病,这就造成了他们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2]。在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升高,而又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还有细菌耐受进展等现象的存在,导致老年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3]。在这种情况下,分析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张春燕等通过研究发现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的长短、留置导尿管与否、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还有抗生素的使用等[4]。预防性护理是我们在以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高危因素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护理措施,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1]田媛.刘玉霜.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28):518-518.

[2]李清华.基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30-232.DOI:10.3969/ j.issn.1671-8194.2012.15.165.

第9篇: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病程较长,且复发率较高[1]。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咯痰、呼气急促与胸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外,科学的护理方法是患者预后的关键,据调查发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与临床治疗有效率呈正比[2]。本次研究将在基础护理上结合重症监护方法,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本院呼吸内科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重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来院就诊顺序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70岁,平均年龄为(67.25±2.12)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20例、支气管哮喘11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最低年龄18岁,最高年龄72岁,平均年龄为(68.20±3.14)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21例、支气管哮喘11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基础护理,遵医嘱实施护理计划。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重症监护,护理内容如下:(1)环境与心理护理,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病房温度适中,减少人员探视,避免交叉感染,护士了解患者心理特点,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更多的关怀,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讲解科室治疗成功的病例,树立战胜疾病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2)机械通气护理,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能帮组改善通气状态,有利于病情恢复,机械通气属于介入治疗,临床护理不正确会诱发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护士应全面掌握机械通气的护理要点,并向患者与家属讲解关于机械通气过程中的须知,定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与痰液,保持气道顺畅,定期对呼吸机消毒处理。(2)呼吸功能监测,定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律、脉搏等,加强夜间巡视工作,做好护理记录,对于吸氧患者应观察情况调整氧流量,定时进行血气监测,避免出现低氧血症。(3)饮食护理,护士根据患者调整饮食方案,及时补充维生素、营养矿物质与高蛋白质食物,嘱咐患者少量饮水。(4)护士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严格控制患者药物剂量,使用受体兴奋剂类药采取喷雾方式,同时监测心律与脉搏等,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将特殊要与一般药物分开滴注,调整滴速,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1.3 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护理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护理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好转,但未恢复至正常;无效:经治疗后病情未得到控制反而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 5统计学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检验,记P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对比 与护理前对比,两组护理后的PaO2指标显著升高(P

呼吸内科疾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该病病程较长、复发率较及呼吸道感染率较高等[3]。其中重症患者的并发症相对较高,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疾病特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在基础护理上结合重症监护,对患者进行疏导,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机械通气护理,降低并发症率,加之饮食护理,科学合理搭配饮食,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率,加强出院健康宣教,为重症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临床服务,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文章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及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在基础上护理结合重症监护效果更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远期预后奠定基础,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其秀.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6):39-40.

王孟.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21):200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