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医学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实验教学片面注重理论研究,实践活动仍显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2]但受客观情况限制,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做到实践与理论的平齐。在中职教育过程中,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更有甚者实践教育几乎为零。对于医学教育来讲这是一大桎梏,严重影响学生对于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各中职院校未能与周边医院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实践机会大量的流失。
2、相关指导教师缺乏临床实验教学经验。中职医学的指导教师主要有两方面构成,其一是由有丰富经验的老医师、老教授构成,这一部分人在近些年来逐渐靠近退休年龄,其体力精力已经无法满足医学教育的实践需要。另一部分主要是以新晉医师、各高校毕业研究生为主,这些人员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其临床经验严重不足。自己刚刚告别学生时代就来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学理念、教育经验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欠缺,需要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培训才能够予以补平。这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殊不知医学作为一种实践科学,其实践性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难以把握理论中所包含的重要内容。
3、基础医学教育缺乏国家政策扶持,研究经费受限。中职基础医学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社会有很多人对其并不认可,得到的支持与帮助相比较而言也就十分有限。然而新生事物的兴起发展必然需要社会各界或相关领域的支持与帮助,没有这些新兴事物难以维系。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当前其发展尚不成熟,想要自成体系、形成气候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漫长的时间去考验与见证。我国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医学专业人才补充相应的医疗服务队伍,然而这一过程十分漫长,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持,更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石与保证,可以说没有良好的资金支撑难以确保其最终投入实践。当前我国在医学研究、临床实践扥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逐渐增多,但总的来说其相对于客观需要而言仍显不足,国家对于中职医学实践教育应当多进行政策支持。然而反观现实情况,这点明显做的不到位。财政支持对于中职医学的投入严重不足,很多情况下这些院校没有足够的财力购进所需设备,优秀医学人才也因无法提供良好待遇纷纷跳槽离校,严重制约了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
二、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当充实医学实践活动。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要保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机会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细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校方应当积极搭建平台,与其他院校、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定期输送优秀学员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实习,积累经验。在校期间,指导教师应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要进一步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2、加强对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想要进一步提高中职医学的实践教育水平,最佳方法便是在老师空闲时段推行广泛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学中进行工作,在工作中熟练所学知识。要定期对最新实践医学知识进行学习与展望,要时刻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相关教育机构应当选派本机构内优秀教育人才进入其他高校交换学习,从而增强其对实践教学的理解,提高实践教育水平。要形成实践出真知的基本观念,从导师的角度规范实践教学的具体流程,形成基本框架,使其成为实践医学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者。
3、国家应倾向性的给予财政税收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的研究经费。中职医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国家对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应当持开放性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其中的各项细节内容应当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倾向性的对其提供医学技术支持、财政支持、税收支持,必要时可以通过颁布决定、法案的方式保证医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其次在财政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支出,重点培养先进医学领域技术人才。除此之外,国家可以利用税收额度与比例控制相关医学产业与高校间的互利合作,适当的降低医学高校采购设备的成本消耗。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医学器具生产的投资领域降低税收征收成本,降低相应的企业发展成本,从根本上扶持医学教学领域。对于积极为医学高校提供实践机会的医疗单位进行有倾向的鼓励及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实践岗位,帮助学生在加强对医学理论研究的同时掌握医学实践技能,从而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中职医学从业者。
三、结语
中职教育是我国继九年义务教育后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为中考失利的学生提供了再教育的可能性,然而中职教育相比于普通高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专业性强、实践活动丰富、较为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开放性的、面向社会的。如何规范化的实施教育计划,传授更多的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的技能是其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基于对该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具体的探讨了中职医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不足。希望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少华.浅谈中职医学教育的实验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5:27-30.
[2]李政容.影响中职医学教育发展的因素研究[J].实践医学研究,2016(12):84-85.
一、配伍
配伍就是根据病情的需要,结合药物的性能,有选择性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结合在一起应用。在配伍应用时,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有些药物因出现协同作用而能增强疗效,但也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能削弱疗效;有些药物相互配用可以减轻或者消除药物的原有毒性,但也有一些药物相互配用时还会增强原有药物的毒性作用等。对于这些情况的发生,中医把它归纳为七种情况,叫做药性“七情”,内容如下:
1.单行——用一味药来治病,如独参汤就是单用一味人参煎汤服用。
2.相须——功能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药物疗效。如大黄、芒硝都有泻下通便的功效,配合应用后的泻下作用更强。
3.相使——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他药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胃火牙痛,用石膏清胃火,再配上牛膝引火下行,使胃火消除得更快。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者其他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抑制或减弱。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配用生姜来减弱它的毒性。
5.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防风能解砒霜毒。
6.相恶——两种药物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疗效。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配上莱菔子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效。
7.相反——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会发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二、用量
用量就是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的分量。一般指重量(如克、毫克)、数量(如几只、几片)、容量(如几汤匙、几毫升)等。
中药的用量直接影响它的疗效。如果应该用大剂量来治疗时,反而用小量药物,疗效就达不到。
另外,一张通过配伍组成的处方,如果将其中某些药物的用量变化以后,它的功效和适应范围也就随着变化而变化。
现在临床处方一般用量规则大致如下:
1.一般药物:干燥的3-9克(如麻黄、荆芥等),新鲜的药物30-60克(如鲜芦根、鲜生地等)。
2.质地较轻的药物:0.3-0.5克(如灯心草)或3-6克(如白残花、薄荷等)。
3.质地较重的药物:9-15克(如熟地、何首乌等)或30-60克(如石膏等)。
4.有毒的药物:毒性较小的用0.05-0.3克(如雄黄等),毒性较大的用0.01-0.02克(如砒霜等)。
5.其他用量:一支(如芦根)、一条(如蜈蚣、壁虎)、三只至五只(如葱白、南瓜蒂)、三片至五片(如生姜)、一角(即四分之一张,如荷叶)、一扎(如灯心草)、数滴(如生姜汁)、十至十二毫升(如竹沥)等等。
三、服用法
用清净而无杂质的河水、井水以及自来水来煎药为好。入煎以前先用冷水将药物淹没并略高一些,浸泡半小时后再煎。
关键词:小学几何 空间概念 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几何学的教学在新课程教材中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其教学内容很丰富,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本文内容中,我们着重从小学几何与学生的空间概念的形成和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学习小学几何初步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就要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要求学生听到某一图形的名称,就能在头脑中正确地再现出它的形象;能够独立地看懂所画出的已学过的平面及立体图形,正确掌握它们的名称;能够在各种图形或模型中,正确地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图形,恰当地把它们分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通过各种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们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感知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要认识几何形体,必须理解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几何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的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后得到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等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要认识几何形体,必须理解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几何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的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后得到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等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都基本属于表象阶段,因此,一般只描述其某些特征,不作理论性的证明,不下严格的逻辑定义。为了便于掌握教学要求,新大纲中把它们由低到高分为“直观认识”、“初步认识”、“认识”和“掌握特征”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直观认识――看到有关图形、实物或模型,能初步认识其外形,说出名称。一般来说,初步认识――较直观认识略高一些,能略知图形的一、两个简单的特征;认识(知道)――较“初步认识”又略高一些,知道图形一般特征;掌握特征――知道图形本质特征。这是认识的最高层次,但仍不要求对概念下定义。
对于几何形体的概念,不仅要借助教具的演示,而且还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和测量,来理解它的本质涵义。例如“体积”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先验性的。又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贴上彩色纸条后,再拉直展开成相连的4条线段(长和宽用不同的颜色区别),让学生到黑板前实际测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计算,让学生思考:一个长方形有几条长和几条宽?怎样计算周长比较方便?从而使学生获得长方形“周长”的表象,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某些实物的长和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如教室中的玻璃窗、数学课本的封面、桌面等。
二、学习小学几何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知识具有较严密的体系,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因此,我们就必须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研究知识。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就是体、面、线、点,它是构成一切几何图形的基础,所以我们称它们为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或者它们的集合,都叫做几何图形。贯穿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几何图形,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线:直线、射线、线段、垂线、平行线;五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选学内容);七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选学内容);四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以及与此要联系的四点:端点、顶点、垂足、圆心。从教材的编排看,都是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先出现形体的概念,再教学“求积计算”。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先教学概念,在学生对概念大量感知,并形成正确表象,建立正确概念的基础上引出计算。
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一般要通过直观教学或实际操作,才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再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中包含这判断、推理的过程。例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我们这样引导学生:①初步感知长方体。引导学生结合实物模型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并告知学生,立体图形中最基本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大家谈谈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②提出问题。从准备好的学具模型中拿出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非长方体模型,请学生指出哪个形状是长方体?根据什么说一个是长方体而另一个不是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 ③研讨交流。学生借助长方体模型和非长方体模型的比较,通过小组研讨,集体交流,逐步概括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进一步研讨,学生抓住了长方体的本质特征。一名同学欣喜地说:“我发现,长方体与非长方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是长方体最本质的特征。”又如:教学平行线,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电线杆上的两根电线、铁路上的两条铁轨、黑板上相对的两条边及练习本上的横线等,从中抽象出平行线的概念。再如:教面积与面积单位概念时,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1厘米、1分米着手,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组织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站一站,数数大约可以站几人,从而获得1平方米有多大的体验,且不易忘记。
总之,几何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且概念多、理论性严密,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虽然有很多教师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仍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理论的基本,主要表现为概念与定义,如复数的定义,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等;亦是对基本公式的变换,如三角函数公式的变换;还可以是定理以及特殊几何体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较为抽象且枯燥,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情境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数学概念知识教学时进行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基点。而且数学概念知识教学的情境导入一定要遵循自然性、简便性和兴趣性等原则,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素材,创设情境。
二、引导探索,掌握基础知识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记忆上,而是提倡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学习方法。因此,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方式应多样化,不应只局限于单一、被动的方式。如定义的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树立探索教育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索的同时掌握知识的相关概念。
如在教椭圆的定义时,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将细绳的两端都固定在木板的同一点处,并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什么样的轨迹?
如果将绳子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将圆心分开,形成两个定点,绳子两端固定在这两个定点上,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此时笔尖画出什么样的轨迹?在这一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应满足什么几何条件?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工具,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探索椭圆的形成,积累感性经验,总结椭圆的定义。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列举实例,归纳基础知识
实例是使抽象事物形象化最直接的手段。在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列举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基础知识,体验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教“集合”时,教师给出一系列对象:1到30内的所有偶数;我国近几年内发射的所有卫星;2013年大众生产的所有汽车;班级所有的学生;我国某市所有的肯德基店;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相互交流,概括出这六个例子的特征,归纳出集合的概念。
列举实例使学生明确集合的概念,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列举实例还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和形成需要大量实例做基础,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概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提供给学生一些参与机会,这样才能更清楚地理解问题,从而掌握相关概念。
四、课后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从而掌握数学中的概念、定义以及性质。比如知晓椭圆的定义、集合的定义,并且掌握各知识点的公式;比如椭圆焦点,三角函数公式变化。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上课场景: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新知识,抛物线。(而后,教师开始在黑板上以例题为依托讲解,再次证明课本上的知识点)
学生:(认真听讲)
课结束后:教师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这是最简单的教学场景,但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公式是否记住了?概念是否清晰?
因此,教师应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利用概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此环节也是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基础知识是否能够巩固成功,直接关系着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
五、总结
【关键词】 高职教育;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思考
为了构建新型的医学实验教学体系,顺应医学科学的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国外医学教育一直将医学实验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过程,并随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改革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构建新型医学基础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一、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医学教育基本框架一直延续本科教育模式,但学制为三年,此模式沿袭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实验医学”所具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好,实验技能训练规范性强;但它同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缺陷,尤其是对高职学生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操作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方面难以得到落实。当前高职医学教育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尚有以下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
1、实验教学定位较低
传统的生物医学实验课程的设置实际上是理论课程的延续,实验手段仅仅是单学科的理论验证和重复演示书本知识,轻视实践和实验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偏低,忽视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学生忽视了实验课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 ,对上好实验课也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得不到提高。
2、教学内容陈旧、运行效率较低
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实验的技术和医学理论的不断深入,涌现了大量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技术。尽管基础医学的教学内容时有更新,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主要“从属学科、以科设室、封闭管理”, 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教学内容陈旧、单一、重复和对基础医学理论的简单验证的实验多,知识交叉渗透少,并与临床医学实践严重脱节,整个基础医学实验的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学生得不到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简单的重复和模仿禁锢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个性发展的要求。
3、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
传统的实验教学,老师先讲理论,原后给学生示教,学生再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了学生实验综合水平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的培养,缺乏运用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实验室管理体制上的弊端,使实验教学受人力物力限制,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尚未较好地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4、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高职医学教育实验教学一直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实验教学的考试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评价,只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实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忽视了学生要掌握实验操作技术要领外,还要运用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基础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医学教育实践性很强,根据医学教育的规律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关系,确定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三早”(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成为学校医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2、构建新的高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新的高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实验教学,对原来单一、陈旧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零散于各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重新组合,根据临床护理所需技能重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将传统的验证性的动物实验改为临床护理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贯穿于医学高职教育全过程的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为卫生高职教育寻找一条适合基础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发展高职医学教育。
3、改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实验法、角色扮演法 、计算机模拟实验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综合使用教学网站、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视频和动画教学为突破口,加强VCD、DVD教学资源的建设。基础联系临床,理论联系护理工作实践。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和参加社会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目前,中心拥有数码互动显微教学系统、数字解剖实验室教学系统、形态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一批可以满足现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2]。
4、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将“过程评价” 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包括每项实践任务的出勤及操作技能达标情况,课外作业和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课堂笔记及随堂小测试的成绩。“结果评价”包括平时理论测验、操作技能考核及期末书面考试的成绩。
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应用价值
1、利用组织学、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一些有学习价值或有代表性实验教学积累和科研成果,结合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改革。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对实验动物进行操作,给予实验动物施行人工因素的干预,模拟异常发生过程,使动物正常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然后制作组织切片并通过观察(包括显微镜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和具有创新精神。
2、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形态学的解剖学应用“学生学在先,教师导在后”的“三段五自”教学法(理论教学阶段-尸体操作阶段-课堂演讲阶段;自读教材、自剖标本、自查标本、自我总结、自我演讲)、病理学的“CBL教学法”、组织胚胎学的“分层实验学习模式”;机能学实验教学中采用“以疾病为主线的PBL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逐步摸索和形成了分而不离、合而不拘、方向一致、互为推动的特色。在尊重相关教学规律的原则下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整合的同时适当保留原实验项目中的基础性、经典性实验内容。而实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共同推进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学生讲课;游戏教学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的课程。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里面的很多内容,例如“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关税同盟理论”等等,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十分的抽象,枯燥,如果仅仅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经常运用互动教学法,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学生讲课和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具体实施教学,从而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它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例如,反倾销的教学内容涉及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则和各国反倾销的法律法规。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向学生灌输这些法律法规,难免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采用动态的、开放的案例教学,学生身处特定的案例情景中,通过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对反倾销案例的具体背景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学生在掌握反倾销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更能深刻地理解法律法规的实践意义;在师生相互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锻炼自己综合运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讨论教学法
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式教学模式就像抛绣球一般,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信息反馈,学生的思维不会脱离老师的控制,学生比较被动和消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这样就扩大了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渠道,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网络结构,学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学知识,而且也可以从同学中学到知识。例如在跨国公司这一章,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对跨国公司的了解,组织学生讨论跨国公司给东道国带来的影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组派代表发言,在讨论中,学生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中想,学中做,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讲课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也可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准备教学资料并上台讲课,比如,在国际技术贸易这一章,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在经济法课程中已经学过有关知识产权的知识,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作业,然后让学生自己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课,教师只做个别指导。通过这种互动的教学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国际分工理论这章内容时,可以设计游戏流程如下:首先,让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代表各个国家。给每个小组分发卡纸、剪子、铅笔、尺子等工具,并且每个组拥有的各种工具数量各不相同,代表各国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其次,在相同的时间内让每个小组做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产品,拿去购销中心计价销售,而收购产品的价格会随着各国供应数量和共同供应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最后,根据各组的销售业绩决出名次。在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游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你们各个国家会在游戏中提出交换资源甚至交换产品?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相信学生会很容易有自己的理解和回答。
以上三种形式是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的几种互动教学方式。当然,这几种方式也可以综合运用到课堂中。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互动式教学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是因为互动式教学体现了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理念,并促使学生带着思考进行学习,所以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从互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可以看出,互动教学注重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是对教师作用的强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所以采用互动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法的缺点是组织难度大,难以控制教学时间,往往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如何合理应用互动教学法到《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实际教学中,这需要我们教师遵循理论知识,从实践出发,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需要我们花更多心思去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再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
象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使你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
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须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六、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摘要】实验课的建设与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眼、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中职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质量,应从实验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与模式、实验室管理与设备、实验内容与时数、实验考核与方法、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 医学基础课实验 教学质量
实验课的建设与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眼、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实验的设置既体现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也体现着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对中职教育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加强基础实验课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专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中职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解剖学、三理(生理、病理、药理)、病原微生物及免疫、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等。如何提高中职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质量,应从实验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与模式、实验室管理与设备、实验内容与时数、实验考核与方法、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中职医学基础课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善于操作的实践能力,以便为其实验与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提高基础课实验教学质量,必须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一 精选内容,充分准备
实验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应结合目标,以临床应用及科研为目的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并充分做好实验准备[1]。教师应准备两件事。其一,向学生布置实验题目,提出指导意见,介绍有关资料。其二,备齐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用品。教师的实验选题是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市场所需和学生水平,经过深思熟虑精选经典的、创新的(或改进的)、综合的实验内容为课题。同时在理论课中指导学生则根据实验课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所用仪器和用品、注意事项和问题等。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可加深对所做实验内容的理解,调动实验积极性和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二、指导实验,细心观察
实验过程与观察是基础课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准备工作就绪后,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2]。坚持两个“结合”和两个“必须”是这一环节的重要原则。两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即实验操作要有理有据,二是实验与观察的结合(即做实验时要会察会记)。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实验,没有观察的实验是无果的实验。两个“必须”:一是必须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二是必须遵守则、按规程、一丝不苟地规范操作。 实验过程中还要强调实验与观察环节的目的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因为这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条件。目的性要求学生所做实验要有目的、结果,并对实验要采取的措施心中有数。规范性要求学生对所用设备、仪器、模型、药品、器材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了解透彻,并掌握要领,可准确操作。科学性要求学生要科学严谨地进行实验操作、设定实验条件、采用观察方法,冷静分析问题,做到判断有据。客观性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所发生的现象、遇到的问题、出现的结果如实记录、分析,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发挥指导、督导作用,把学生的实验准备、规范操作、实验态度、安全教育、实验结果纳入督导范围,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规范操作结果准确者给予表扬鼓励,对操作不认真或结果有误者给予教育或指导。 此过程是在规定实验课时内由师生积极参与的双边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实验课探究科学实验的规律和奥秘,不仅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还能训练自身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促进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 书写实验报告与点评 实验报告与教师的点评是实验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教学环节,是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再认识、再提高。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验记录把握重点,将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并从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上找答案、作结论,认清事物本质,把握变化规律。对其他内容,如题目、原理、器材、方法步骤等应从简描述。报告要层次清晰、文字简明、重点突出、分析有据,并具有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教师点评的内容来自实验课学生实验情况和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点评要抓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应突出共性或典型的问题,数目不宜超过3~5 个。点评内容要生动、深刻、有理、有例子,以引起学生共鸣并能使其铭记在心。
四 加强督导,促进教学
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职能部门。教学督导是中职卫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管理科学将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即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决策执行或控制系统。与此相适应,教学管理人员也分为三种类型,即决策人员、参谋人员和执行人员。教学督导在管理系统中属于决策支持系统,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参谋机构,它不直接组织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它的主要任务是以服务于教学和教学管理为宗旨,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以教学信息收集为手段,针对教与学双方和教学全过程,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评估,及时客观地向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及教学双方反馈教学现状、问题、质量等教学工作信息,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所以应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专项督导,不定期组织学校督导委员深入实验室进行听课评教,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便实验课时、内容、方法的改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 加强实验考核,以考促学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通过考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对医学课程的了解和兴趣。为提高基础实验课教学质量,实验课的三个教学环节应施行考核,以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和兴趣。实验课考核分数应占该课程总分的多少,要根据该课程理论与实验时数比例而定,实验时数多的可占该门课程总分的40%~50%,学时少的30%为宜。
六 扩充设备,优化环境
中职学校的医学基础实验课程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实验设备与仪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实验设备经费的增加,应对实验场地及设备进行扩充和更新。一方面在设备的先进性上要有一定的保证,要与同专业的发展同步;另一方面,在数量上要满足教学需要,根据学生人数的增加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增加。一个好的环境是孕育科专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有必要让实验室自己说话,让学生时时刻刻看到、读到、想到、做到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室墙壁上悬挂实验室规则、实验步骤和一些与实验有关的图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
总之,以上六个环节既保证学生具有较为宽厚的理论知识体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内容更加合理化,考核标准更加公正和客观。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任重道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节很多,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在教和学两个方面才能得到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海波.孙表竹.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3:129~130
【关键词】计算机;以生为体;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课堂教学理念是: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从而使得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途径,轻松自由地掌握知识——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在学生有需要时,从旁递一下拐杖”的人。
计算机作为一门学科,其特点是知识涉及面广、更新快,所以它的学习方法有别与其他的学科。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有莫大的兴趣,但由于他们目前的学习能力,以及计算机知识的繁杂多样性,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学生会慢慢觉得它比较复杂、比较枯燥,并产生迷惘、惧怕、甚至想放弃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问题的探讨
在刚接触生本理论时,由于认识不深,没领悟到生本理念的真谛,只停留在粗浅的文字认识层面,认为:生本,就是教师在课堂里少做事少说话。就因为这么一个粗浅而又错误的认识,走了很多弯路。
开始按着自己粗浅的理解,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尝试过课堂初期向学生展示一个标准的作业成果,让学生以此为参照,完成相关操作;尝试过给出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引,引导学生操作……这些措施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学生更是觉得枯燥无味。种种的失败让我决心重新认真学习生本理论。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我终于找到了失败的根源——对生本教育只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曲解了它的真实涵义,以为让学生自由开放、独立自主的学习,就是教师什么都不用管,给出学习范围后听之任之就行了,既没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也没给学生适当的导航与鼓励,更没有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热烈、充满关爱与鼓励的学习环境。
生本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主要由“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组成。
领受:教师要向学生确定教学任务,并且简明扼要地提出问题,要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询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做出调整。
领悟:是生本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和核心环节。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
既然对“生本教育”有了较深、较正确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度尝试开展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首先,建立小组,提前明确学习任务。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就向学生明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关注一下大致的学习内容,尝试利用各种渠道发掘与之相关的内容。在必要时,还会向他们提供几个相关的网址,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去浏览。在这个环节中,为了引导他们主动“准备”学习,还采用选举“最优秀发掘员”、“最优秀关联员”、“最优秀资料情报员”等方法激励他们多尝试、多思考。教师意识到:若仅靠学生单个去发现问题、去领会知识、去深化延伸知识,他们的个体力量与能源是不够的;而若他们一遇到问题就找教师,知识的延伸还时刻需要教师的指导的话,这不但扼杀了学生的潜能,有碍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别说教师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照顾不到每一位学生。所以,把学生每四个人组合成一个小组,引导他们课前一起做好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工作,课堂中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探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释疑,共同进退。
其次,组织探讨,因势利导,始终谨记教师只是课堂组织者这个身份。课堂中,再次明确该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根据该内容提出一些相关而又扼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导他们把课前已收集、分析好的资料与该节课联系起来,并让他们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把书本知识和课前准备的资料结合起来,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擅自把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强加给学生,只是演绎一个巡视者、旁听者的角色。只有当学生面露迷惘之色、不知所措,或是讨论争持不下时,教师才能引导他们走回“正道”,而这么一个行为也往往是点到即止,剩下的还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究。
最后,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绝不吝啬鼓励与欣赏。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展示几个学生的作业或几个小组共同完成的作业,与其他学生共同欣赏。在这些作业里面,有做得比较好的,也有稍有欠缺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把该作业完成得更出色的方法呢?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共同探究,从而指引他们找出知识理解中的某些误区。这个环节既能让学生欣赏到他人的学习成果,也可以一展自己的“智慧结晶”,这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个人荣誉感与集体荣誉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