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仙花的传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典故】
传说在水仙花的故乡——福建省漳州府圆山顶下住着两兄弟,父母双亲死后,哥哥先占了好的田地,早把一块荒石坝分给弟弟。
弟弟实在难以度日,急得没有办法,只有痛哭流涕。他哭得很伤心,感动了土地神。土地神见他是个老实人,有心要帮助他,就变成一个扶杖老人,拿着一个蒜头样的东西来给他,说:“这是水仙花头,你拿去种在荒石坝上,明年便可以卖得很多钱。”弟弟将信将疑地问:“我能种水仙花,别人也能种,怎么能卖钱?”老人笑呵呵地告诉他:“年轻人,不用担心,这是玉皇大帝下过咒语的,谁移栽都不开花,第二年还得向你买。”说完,老人就不见了。
弟弟依照老人的嘱咐,便在荒石坝上种起水仙花来。果然,到了冬末初春时,水仙花儿开得清香、雪白,逗人喜爱。头一年就卖了很多钱。
哥哥因为好吃懒做,这时早巳把家产花光了,见到弟弟种水仙花赚大钱,便向他要水仙花种。弟弟念手足之情,拿了些花种给他。可是,哥哥种的水仙就是不开花,便埋怨弟弟,骂道:“水仙不开花——装蒜!”
弟弟心想:为什么移栽的花头不开花?他便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种的水仙花头和移栽以后的水仙花头,发现自己原来种的花根上有个裂口。于是,他进行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一手绝招:人工刻花头,也就是用刀刻开花头,使包在里面的花芽得到生长,这样移栽的花头也能开花了。这一来,弟弟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农。他种的水仙花畅销国内外,连他哥哥骂他的那句歇后语也传得很远,—直流传到今天。
由以上典故引出的歇后语有:水仙不开花——装蒜。另外,有关装蒜的歇后语还有:屎克郎掉蒜臼子——装蒜;司马懿破八卦阵——装蒜;司鼓兼吹号——装蒜;司号员打鼓——装蒜。
要清楚、明白地写清楚水仙不开花——装蒜这个歇后语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要说某人在某件事上“装糊涂”,无须多做解释,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若直说别人“装糊涂”,既显得乏味又过于直率,对方也不容易接受。所以,北京人说对方“装糊涂”时,总说成是“装傻充楞”,多数人又说成是“装蒜”,更巧妙一些呢,则说对方是“水仙不开花儿”,那后面的意思不言自明,自然就是“装蒜”了。因有“装蒜”即为“装糊涂”之意,所以北京人忌讳别人说“把蒜装进衣袋”或问“您口袋里装着蒜吗”?
【启示】
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传说和故事,但归根结底都是启示人们:
1、人们最讨厌弄虚作假或不懂装懂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心血来潮,今冬,我买了一棵水仙花。清水中,光秃秃地一块,没有根,顶端钻出一点点儿发黄的嫩芽,样子并不好看,形状像大蒜,像洋葱头。据说六朝时称“雅蒜”;宋代时称“天葱”。在希腊神话中,水仙是个美男子,他不爱任何女子,而有一次,他在一山泉饮水,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时,便对自己发生了爱情。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的影子时,灵魂便与肉体分离,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传说而已)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床头柜上的水仙长的葱葱郁郁。其根,如银丝,纤尘不染;其叶,碧绿葱翠传神。
走进卧室,满眼是它葱翠、充满生机的绿;打开台灯,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春。与室外的冰天雪地相比,室内的水仙,却让我犹如沐入在生机盎然、春意融融地春光中。
又过了几天,偶然间,我惊喜地发现在葱翠的绿叶中,冒出一支花蕾,一层薄薄地、浅绿色的纱衣裹着一串花骨朵,这让我狂喜了几日,我像侍弄孩子一样待着我的水仙。
水仙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花如金盏银台,高雅绝俗,婀娜多姿,清秀美丽,洁白可爱。它是民间的请供佳品,每过新年,人们都喜欢清供水仙,点缀为年花。
望着那盆栩栩如生,生机盎然的水仙,它是那样的耐人寻味,人们赞誉水仙一清二白,所求不多,只清水一盆,并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
年糕
中国春节的一大象征就是丰收富足,“食”自然是过年的主题。南方地区是以稻米为主食,故而以米制的各种糕点就成江南春节最应景的食物,俗称年糕。
年糕的起源民间传说来自春秋战国,吴国大夫伍子胥奉命筑城,建成后众人庆功,但伍子胥仍心事重重,因有感于吴王终日沉迷酒色疏于政务,吴国迟早必被攻陷。便私下对部下说,他日若吴国蒙难,百姓只需去城门下掘地三尺,民饥可缓。后伍子胥身亡,吴国也遭越国击败,民不聊生,人们记起伍子胥所嘱,遂于城门下掘地三尺,方发现基砖由米糕所制。民饥得以缓解。为了纪念伍子胥,逢年过节民众就制米糕以纪念。且不说此传说是否经得起考核,但年糕耐放及越陈越硬,得到证明。
上海人说的年糕,通常有白年糕(宁波年糕)和猪油年糕。猪油年糕也分红白,以糯米及大量猪油及糖制成,上面还嵌有成块猪油,再撒上糖桂花,一蒸熟如水晶样,晶莹剔透。还有一种桂花糖年糕,没有那么多猪油,赭啡色砖头般一块,通常切成薄片再沾点蛋汁放在油里煎一煎,香松可口,也可做汤年糕吃,甜津津的香糯可口。
不过江浙人一般概念上的年糕,就是白年糕,又称宁波年糕。半尺把长成井字形层层叠起。这是最有年味的食物。困难时期供应再紧张,每家每户这样的白年糕总会配给到一点。一时弄堂里进进出出的菜篮里总有那么一叠白年糕,邻里的话题也因此沾上点年气:“年糕领回来了?这趟年糕好,喏,捏捏看,鼓卜卜的。”“呃,晚上弄点塌菜炒一炒,再加点冬笋就好了!”言下充满无尽的遗憾。那时冬笋多金贵呀!
与桂花糖年糕、猪油年糕相比,白年糕就像纯洁无瑕的村姑,浓妆淡抹总相宜。最大众化的年食就是炒年糕,过年众人都吃得满嘴甜腻,一盘炒得碧绿生青的塌菜冬笋炒年糕一上桌,清新悦目,简直是神来之笔。此外,黄芽菜香菇肉丝炒年糕,鲜美可口。炒年糕可单独做点心招呼拜年客,也可在家宴上做点心。年糕一时吃不完也不要紧,可将其切成如云片糕一样的薄片,摊放在竹篾(俗称埭头)上晒干,需要时再拿出来在水里浸糯,一样可炒出香口糯牙的炒年糕。炒年糕也可甜吃,即用红糖加油炒,但过年时节,还是菜炒年糕好吃。
白年糕最简单的做法是做成汤年糕。哪怕放入剩菜残汤也可以热腾腾地一锅端上来,香气满溢,这样的隆冬时分踩着一地的寒意回家,看到这样一锅汤年糕,从心底会飞出“甜蜜的家”的旋律。
在我的回忆中,冬夜总是全家围着火炉,我们兄妹做功课,爸爸看报,妈妈结绒线。九点过后,功课做好,总会吃点宵夜。有年糕的时节,我们就会在火炉上架上铁丝网,用小洋刀叉起切成小段的年糕在炉火上烤,顿时一股焦香味弥散着全屋,年糕烤成焦黄软塌塌了,就沾着与绵白糖混在一起的黄豆粉,集脆软香甜鲜酥一身吃。这种现在年轻人看也不会看一眼的粗食,是我难忘的回忆!
现今一年四季都有这样的宁波年糕,过年时反而不成主角了。但我们家的年夜饭上,总会有一盘冬笋塌菜炒年糕,这似乎不仅是作为一道菜肴,已近一种仪式;人往高(糕)处走,日子高高(糕糕)兴兴越来越红火,如宝塔(塌菜)样节节攀升。
年花
过大年再省俭再不讲究生活情调的人家,总也会在家里放置点花卉。腊梅是公认的年花,很中国,很古雅,再配一串沉甸甸红艳艳的天竺,喜气就来了。腊梅生性冷傲,枝丫伸展之间极有个性,无论哪个角度看去,都是一幅浑然天成的艺术拼图。传统以腊梅比拟清高的文人雅士,实在十分贴近。或许正因如此,一般不敢怠慢腊梅。插放腊梅的花瓶,总是有意选颇有古意的高瓶,如底下再衬只红木座子,那就是花与意境的相融,犹如人的灵肉合一。所谓室雅何需大,就这样一株腊梅,就给家里在喧闹的节日中带来丝丝静谧安好的气息,不露声色地提醒我们狂欢要有节制,享受要有制约,这就叫和谐。
兔子花,大约是最受青少年喜欢的,它价格不贵而且好养,抱几盆回来,红彤彤的,鲜艳夺目,摆几盆在窗台上,就满室生辉。那一朵朵娇小玲珑红火苗样的小花,纤不盈掌,舒舒泰泰地各展风姿,彼此独立又互相映扬扶持,天真自在自得又浑为一体,像煞传统中国民俗画“百子戏玩图”。兔子花的花盆随意得很,犹如青春少女随便一条牛仔裤一件T恤都靓丽夺目。兔子花可以一直开到农历二月初。
水仙花是最多见的年花,腊梅太孤傲,兔子花太孩子气,玫瑰似是情人节专利,水仙才是最亲民又脱俗的年花。不清楚水仙是否西洋传入,但印象中,水仙是很中国的,养水仙都用传统的中国瓷盆,如呈佛手型的就要用圆花盆,笔架型的则用船圆型的花盆,很有讲究。至于花盆,青瓷碎瓷青花配以座子都可以,但好像都是素色,否则,似配不起水仙的清俏。然而因为过年,似也不好太素净。于是往往会在水仙腰上箍一圈红纸,点缀一抹喜气。水仙不能晒太阳,否则就疯长身子不开花。
前几天的春雨虽然打落了一地的桃花,但是岛上桃花寨的桃枝上依然桃花灼灼,挤挤挨挨,热闹艳丽地传达着海岛的春意。
桃花寨,这座弥漫着浓郁武侠气息的山寨,刚柔相济得恰到好处。山的那边是海滩,海的那边是山麓,景象甚为开阔。山麓边上是壁立千仞的悬崖绝壁,其中有一个名为“弹指峰”的山峰,其形状真如弹指般峭立于海滩上,与金庸笔下的山峰名字暗合。还有一处“东海神珠”,是一颗天然形成的石珠,历经千万年台风的吹刮,在山坡上滚动而变成了一颗圆滚滚的石珠。站在山崖上,凭海临风,听潮起潮落。一边是烂漫桃花,一边是碧海蓝天,顿生侠骨柔情,于是“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便是不假的了。
桃花边上,是剖开的桃花石。桃花石其实是一种化石,这些化石是桃花岛的特产,上面印有古代蕨类植物的影子,影影绰绰,风姿独具,沉静而优雅地表述着古意。桃花石遍布全岛,桃花岛因而得名。
传说古代有位名叫安期生的道人,常年下海上山采药而练得一身强壮体魄,引起秦始皇的好奇,派人邀他入宫为其传道炼丹。但安期生拒绝了秦始皇的命令而逃逸在这座岛上,在岛上最高的峰顶炼丹修道,饮酒作画,泼墨挥毫,墨汁溅洒的石头上就变成了桃花石。历史上安期生确有其人,但是否有其事,其间真假众说纷纭。但毫无疑问的是,安期生炼丹的那座山峰,被命名为“安期峰”;他当年修炼的山洞,如今香火颇旺,来自各地的人在此为子求学求签,据说相当地灵验。
安期峰有瀑布数条,瀑布下的绿色深潭,似翡翠若绿锦缎,又比翡翠更柔,比绿锦缎更灵秀,周围树木葱郁,到春天满山烂漫山花,倒影入潭,风姿不逊九寨。
与安期峰的绿潭可媲美的要数桃花潭了,潭深水碧,佳木葱茏,异卉烂漫,花影树影倒印水中,溶溶月色下各吐芬芳,让人与物与景顿生情谊。
其实这座方圆42平方公里的岛上,不仅仅有桃花,还有梨花,水仙花的球茎基地,以及大片的薰衣草。所以,整座岛屿,一年四季沉浸在花海里。
桃花岛在舟山飞速发展的今天,拒绝了工业化,以生态旅游吸引着八方来客。于是彻底地遗世独立,就像笑傲江湖的黄药师般特立独行。
不知道是仙境造就了传奇,还是传奇塑造了仙境。总之,人们到了这座岛上,无不释放出侠骨柔情,立下山盟海誓。除了无尽的浪漫,在这样的奇幻仙境般的桃花岛上,还能想到做其他什么事呢?
一声汽笛长鸣结束了此次奇幻之旅,我随大船上了岸。
再回首,桃花岛被云雾缭绕,飘渺而虚无。
如果没有桃花,这座岛会如何?
如果没有金庸,这座岛又会如何?
引言
从古至今,人名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区别他人、代表自己的简单符号。在社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人名更多的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时代特点以及生活环境产生联系。文学作品是人类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文学作品的内涵也赋予在人物姓名中。文学作品的人物姓名,其实代表着作者的一定意图。在创作的时候,作者需要根据所要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预示人物的最终结局。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有一大批经典,作品的主人公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甚至成为后世某种典型人群的代名词。因此,通过研究分析英语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的含义,就能够了解文学本身意义,同时可以察觉英语语言文化。
1.引经据典
英语文学语境中,其思想源泉由希腊罗马神话与《圣经》共同组成。在英语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补替代性的作用。同时由此衍生出较多的文学作品。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就曾说过,如果没有神话,所有的文化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创造能力。文学创作只有利用神话才能调整视野,才能将所有的文化运动归类为统一体。在14世纪-16世纪的这一段时期内,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就将古希腊罗马文化抽离出来,并将其作为希腊罗马文化的瑰宝。在当时的诗人、剧作家以及小说家严重那个,希腊罗马神话与英雄传独具魅力,是不可多得创作题材,如英国的莎士比亚、弥尔顿、济慈、雪莱、萧伯纳等大部分剧作家与诗人都在创作作品的时候运用希腊罗马神话的人物与故事,同时还有一批作家和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利用神话来传达自己的思想。研读《哈利波特》就会发现,英国现代的女作家罗琳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其中有很多的人物名字来源于神话和中世纪的传说。如德拉科Draco(拉丁文“龙”)的取名,因西方神话传说中龙蛇不分,作者以此暗示他是十足的蛇;纳西莎Narcissa源自希腊神话中的Narcissus——一个因为爱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终日坐在水边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narcissism意为“自恋”)——作者用这个名字来讽刺马尔福家的人自视甚高;赫敏Hermione的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神使Hermes,作者用来比喻她的智慧。《圣经》即便是是一部宗教类的作品,但是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其影响价值非常大。曾经就有学者说过,“假使所有英文写的作品都毁灭了,只剩下英文《圣经》这一部书,那么这部书自己就足以把英文里全部的美与力量显示出来”。不少创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所用题材来自于圣经故事。如王尔德的《莎乐美》、拜伦的《该隐》等等。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借助圣经中的名字来传达作品的思想。
2.套用词汇
实际上,不少文学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会借助现有的单词或词组,如名词、形容词作为作品中人物名字。而这种现象在英语文学中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在早期的宗教小说中,七大罪恶与人类的优秀品德将直接变成具体的人物。这种创作方式,在英国创作家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ThePil-grim’sProgress)中表现的非常明显。这部作品采用寓言形式体现英国王政复僻时候的社会状况,将贵族阶层那种荒贪婪的性格以讽刺的方式表现出来。作者将正面人物称为“基督徒”(Christian)、“福音先生”(Mr.Evan-gelist)、“忠诚”(Faithful)、“希望”(Hopeful)、“仁慈”(Mercy),称反面人物为“恨善法官”(JudgeHate-Good)、“无赖先生”(Mr.No-good)、“乐先生”(Mr.Love-lust)、“残忍先生”(Mr.Cruelty)、“嫉妒”(Envy)等。而萨克雷的《名利场》(VanityFair)则是借助Sharp(敏锐)给一位穷苦艺术家的女儿命名。
3.谐音造字
在英语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作品人物命名同样可以采用同音字、新造字以及近音字等方式来命名。比较直接的方法就是套用现代词汇的方法。事实上,这还是一种比较隐晦的额做法。在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命名约翰•福斯塔夫爵士(SirJohnFalstaff)。Falstaff与falsestuff谐音,意为“假货”,巧妙的将表面上开起来勇敢、高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实则为自私、贪生怕死的的人物表现出来。塞缪尔.理查逊的《克罗丽莎.哈洛》(ClarissaHarlowe)中女主人公克罗丽莎的情人洛夫莱斯(Lovelace)与loveless(没有爱情)谐音,是个专门勾引妇女、荒无度的色狼,他帮助克罗丽莎出逃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为了一己之欲。
4.结语
关键词:英语 文学作品 人名背后 语言文化
人名作为文化载体中的一种,也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民族文化的特征能够集中的体现出来。人们利用语言的形式将不同的人进行区分的特定标志就是人名。但是人名与其他的语言之间又有着一定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名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有紧密的联系。对文化作品中的人名进行研究,从而能够深刻的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运用谐音寓意为人物命名
英语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对人物命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同音字、新造字及近音字的方式来命名,其中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套用现代词汇给人物命名。实际上采用现代词汇给人物命名的方式意义含糊,不易于理解。例如英国作家Samuel Richardson的小说《克拉丽莎》中,男主人公的名字为Lovelace,该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荒无度的色狼, 主人公的名字Lovelace与英文loveless(无爱情的,不可爱的)的谐音相似,主要表现了小说中的主人公打着爱情的旗号行欲之实,暗示了其伪君子的形象。这种人物命名方式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温莎的风流娘们》中命名Sir John Falstaff,单词Falstaff与false stuff谐音相同,false stuff的意思为假货,从而刻画出这个表面上足智多谋,实际上贪生怕死的骑士的形象。此外,还有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一书中将大卫的继父和姐姐的形象通过其名字鲜明的表现出来,大卫的继父Mr.Murdstone 和其姐姐Miss Murdstone是两个残忍不堪的人物,不仅逼死了大卫的生母,还对大卫残酷虐待,Murdstone与murder stone的谐音相似,murder stone翻译为“谋杀的石头”,作者通过谐音命名的方式暗示Mr.Murdstone与Miss Murdstone的残忍。
二、运用经典故事为人物命名
文学作品中人名命名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运用经典故事,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主要利用众所周知的名人典籍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命名,无论是引用那个时代或者是那个领域的文化典故,以含而不露的方式来写故事人物,主要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想象。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作者主要根据人物的性格及特征为作品中的人物命名。英语文学语境的源泉在于古希腊神话和《圣经》,例如文学作品《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曾写道:“没有神话,一切文化都会失去其健康的天然创造力。”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重新将古罗马文化挖掘出来,为后来众多的写作家提供了写作的题材。例如英国作家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中就有许多的人名都是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例如小说中的人物德拉科Draco和纳西莎Narcissa都是源于希腊神话传说,由于西方神话中对于龙和蛇没有明显的区分,作者通过Draco的命名来暗示他是十足的蛇,而Narcissa主要源于希腊神话中的Narcissus,Narcissus在希腊神话中是一个因为爱上自身倒影终日坐在水边最终化作水仙花的少年,通过这样的命名讽刺Narcissa的自傲和清高。此外,英国作家爱略特作品中的主人公Silas Juene善良并且虔诚信教,但是屡次遭受不同人的陷害,而主人公名字中的Silas源于《圣经》,在圣经中,Silas是一个著名的信徒,不幸的是他外出传教过程中遭受囚禁。这与Silas Juene有着相似的命运。此外,早期的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称也为后来文学作品人物的命名做了铺垫。
三、运用特殊意义的词汇为人物命名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作者会借助现代的词汇表达的字面意思为人物命名,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命运等。作者通常采用名词或者是形容词的方式为作品中的人物命名,例如作品《天路历程》中,英国作家约翰・班扬在创作时候将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命名为Christian(基督徒)、Mr.Evangelist(福音先生)、Mercy(仁慈)、Talkative(健淡)等,将作品中的反面人物主要用Mr.Nogood(无赖先生)、恨善法官、残忍先生等词汇表示,通过这些词汇能够明确的表达人物的特征及其性格。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Hamlet在为父报仇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现代仍有作品中利用哈姆雷特来命名向读者传达做事优柔寡断的人物性格。这种字面表达的方式主要采用现实社会中的字面含义为作品人物命名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清楚的了解人物的特点,通过自己预测的方式估摸作者写作的意图,并且通过对整个作品的阅读来验证自己预测的准确性,为了解人物而理解整个作品。
结束语:
很多文学作品在作者看来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作品中人物的命名都不是随意捏造的,作者赋予了对各种人物特征的描述,每一个人物的名字背后都有特定的故事和文化渊源。读者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能够通过人物的名字了解各种人物在文章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从而清楚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通过人名就能够了解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种族发生的变化。作者通过神话传奇、等各种形式让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历史,推敲人名蕴含的意义,从而了解其写作内容中时展的特点。采用这样的写作方式即实现了作品创作的目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见证了语言的发展和变革。
参考文献:
[1]陈玮婷.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J].文学教育(中),2012,(10):65-66.
[2]张慧慧.英语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汉译[J].海外英语(上),2012,(8):159-160,167.
2021春节趣事作文600字一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大扫除。对于我来说,可是最苦的了!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孙,清扫整间屋子可谓是我的重任了。搬搬抬抬的不用我做。可是洗碗、擦窗子、扫地、拖地、擦桌子和椅子…… 无一不是的,妹妹她们还小,不用干我可苦了!不过,看着自己清扫得一干二净的屋子,我也稍带一丝自豪了!那可是为迎接新年做准备啊!
除夕那天,我们这里都要贴对联、贴“红钱”。北方的还剪红纸贴在窗子和门上,我们这里很少是这样的。我们先把上一年贴上的对联和“红钱”撕下来,再用浆糊把信的对联和“红钱”粘上。而 且撕下来的对联和“红钱”不得乱丢,得将它放在“聚宝盆”里烧尽才算吉利。做完这些,会发现手指头是红红的。晚上吃团圆饭,一家大小其乐融融,开心极了!
等到年初一(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奶奶、婶婶、妈妈和我得在早上5点起床。因为我们得为拜神供佛的食材做准备。早上6点多,我们开始拜神供佛。点神灯、上香、点蜡烛、烧元宝……做完这 些,我最喜欢的“糖果盒”就登场了。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糖果,诱人食欲啊!不过,得把它放在神台上先供奉一下神佛。我总是把收偷偷放进“糖果盒”里,掏出几颗。如果妈妈没发现,我就把糖果 都吞下肚子啦!如果被发现了,我就立即把糖果藏在舌头底下,得意地说道:“没有!没有!”这时,妈妈总是点一下我的鼻子,说:“你呀!嘴馋了吧!”我就好更得意了。
拜神供佛后,得烧爆仗了。一串长长的、红红的鞭炮挂在高处,由家中的长子点燃。
点完鞭炮。算是吃早饭吧!不过特别的是,食物不是油条、粥之类的,而全都是斋菜。奶奶说:“这是这儿的风俗,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还有,我们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有红茶,茶里放一颗枣子 。我们小孩子,都学爷爷品酒那样:端起杯子,闻一闻——香!有时我们把手指头伸进杯子里,沾一沾水,闭上眼睛,舔一舔——嘿!甜的!
从年初二开始,每家每户摆酒席,邀请亲戚朋友来欢聚一堂。那时,数我们小孩最开心了。不但有大人们送我们新年礼物,而且我们只要说一声:“恭喜发财!新年快乐!”源源不断的利是钱就向 我们送来,别提多高兴了!还有一些喝醉酒的,口里尽说:“再来!再来!”我们也不忘给他们倒一杯酒,口里说一句:“新年快乐!”他们又迷迷糊糊地送来一封利是,我们接下后,心中暗喜,得意 地说:“谢谢!”哈哈!又多了一封利是了!还有烧烟花的。在那闪烁着些许星光的夜空中,不时传来一阵阵烟花绽开的声音。烟花绽开了,色彩斑斓,红的、黄的、绿的……如此,美丽的烟花,为这 么热闹的气氛又添加了一丝生机……
直到年初八,上班的人陆陆续续上班,人民开始工作。新年的喜悦景象开始告一段落。
不过,对我来说:家乡的春节,热闹极了!好玩透了!
2021春节趣事作文600字二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春节。关于过春节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听大人们说,以前,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因此,人们总盼着天天都过年。如今,我们天天吃得都象过年一样,现在就希望忙碌了一年,一家人能够相聚在一起。
今年,我们家的年夜饭是在饭店里吃的。一家人在一起可开心啦!大人们送给我很多祝福,还有压岁钱呢。我也祝愿长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我们家除夕的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今天是春节,农历大年初一。早晨,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驱散了薄雾,天空瓦蓝瓦蓝的。
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年更高兴了。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盈盈的气球,笑个不停。
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古彭广场。节日的古彭广场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人们舞着长龙,扭着秧歌,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都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庆气氛之中。
2021春节趣事作文600字三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这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我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在鞭炮声中,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我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我高高兴兴,大家今年都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在鞭炮声过后,就开始吃早餐了。吃过饭后,我出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我看着甭提多高兴了。这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在街上,我看见有人在卖玩具,有人在卖小吃、点心、水果,各种各样的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样样俱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取!顾客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最好。“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具: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最受欢迎的是玩具。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向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然后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真心期望全国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哟!
2021春节趣事作文600字四
阵阵鞭炮声入耳,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过年的气氛充满了大街小巷。鳌龙——源自民间的舞蹈艺术,映入了人们的眼帘。舞鳌龙的人们身穿鲜艳的红衣服,手举鳌龙,兴高采烈地挥舞起来,从左挥到右,再从右挥到左,伴随着音乐声又转个圈。虽然看得眼花缭乱,但是却让人目不转睛,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春节就是充满着无穷的快乐,快乐环绕着每一个人。
年是熬年的年。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面貌狰狞且生性凶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来伤害人畜,毁坏农田,使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算准了年的活动规律,把那可怕的一天称为年关。...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春节了。每到春节,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人们喜贴春联,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年三十晚上,我开始和姐姐熬夜也就是妈妈说的守岁。一家人看着春节联欢会、包着水饺,其乐融融。
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
春节这是一个长长的假期,长得让我无所事从。天气是那么的好,阳光暖暖的,轻轻的舔着我的脸我记得小时侯最惬意的事就是沐浴在阳光里,啃一个大苹果,趴在沙发上,翻一本漫画书。
三十儿晚上,我们全家到饭店吃年夜饭。我们来到饭店里,饭店里很热闹。服务员阿姨身上穿着漂亮的新衣服,脸上面带着节日的微笑。我们来到房间开始吃饭。各种美味可口的饭菜摆了一桌子,搀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喜气洋洋过新年,欢欢喜喜庆团圆兴奋的心儿在悠荡。到处是鞭炮声,到处是绽放的笑脸,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贴春联喽!爸爸一招呼,我飞奔下楼,自告奋勇,要求自己贴春联。先帮春联贴上双面胶,然后小心翼翼的贴上去。太棒了,不偏不倚。
时间老人匆匆而去,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年,蛇年你好!新年的早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爆竹声声。俗话说:无花不成年。要过年了,妈妈逛花市时选购了君子兰、牡丹花、水仙花等,希望带来年的富贵。
2021春节趣事作文600字五
一年当中,大家最期待的节日估计都是春节过年了吧,因为有很多很多的好处。在期待中,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历来都重视。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大家便开始紧落密鼓的筹划准备。
在着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难了,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块玩,却也其乐无穷。
作为小孩子,当然最爱玩了,平日忙于学习,过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们不妨与我分享我得大年吧!
看晚会。除夕晚上刚吃完水饺,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会的开始,尽管每年都有晚会,但每次晚会同样能够被小品、相声逗得捧腹大笑,时而陶醉于美妙的歌声中,时而惊叹于神气的魔术……
放鞭炮。今年过年,我买了许多鞭炮,除夕夜十二点整时,我点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钟声与鞭炮声同时响起,场面十分壮观。闲来无事,还可以与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虽无意思,但这些鞭炮声在咱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年时,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感觉真不错!今年,我还学会了一项新本事———包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香!
关键词:无锡博物院;李W书画;鉴定;规律
对于康乾以来中国绘画史上“扬州八怪”一说,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其中李W(1686年-1762年)的书画而言,应该说陈衡恪(1876年-1923年)和黄宾虹(1865年-1955年)二家的观点具有普适性:
乾隆间号称扬州八怪者,多江湖野逸畸行之士,其画往往不守绳墨,或变其师法,自出机杼,是为清朝花鸟之一变。
自僧石涛客居维扬,画法大变,多尚简易。……李W,字宗扬,号复堂,兴化人,善花鸟;……要多纵横驰骋,不拘强墨,得于天趣为多。
就李W存世作品来言,也是以花鸟为多,其整体面目也正如清人汪](1816年-?)在《扬州画苑录》一书中所言:
所惜同时并举,另出偏师,怪以八名(如李复堂、啸村之类),画非一体,似苏张之捭阖,缅徐黄之遗规,率汰三笔五笔,覆酱嫌粗,胡诌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o异趣,适赴歧途,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
概括来讲,李W的花鸟绘画整体上属于“纵逸粗简”一路,多是“不守绳墨”“纵横驰骋”“自出机杼”之类写意作品,这也是“扬州八怪”诸人共同的艺术倾向。按照萧平先生的观点,李W绘画有早、中、晚三个分期,早年(29岁37岁,约1714年-1722年间)画风介于恽寿平和蒋廷锡之间,时用“没骨法”,笔法温秀。约40岁左右始独立成家,此一时期的绘画,用笔多方尖,较以前放纵,开始大胆施水。乾隆十年(1745年)左右,李W作品已形成晚年风格,板直中见道劲,枯率中寓朴茂。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现无锡博物院)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经由私人捐赠、文物商店购买、“”遗留资产转交等途径,入藏了10幅李觯的花鸟与书法作品。笔者就其内容、艺术特点以及真伪等方面逐个展开研究。
《花卉图》册页,其内容之间并无一定的逻辑联系。其中第一开为五松图,这是李W极为常见的一个绘画题材,画家采用中锋劲勾,绘制五颗姿态各异的松树,笔道与气息较弱。画面左边近乎一半的空间有画家行书题识:
有客要余画五松,五松五样都不同。一株劲直古臣工,播笏垂绅立辟雍。颓如名将老龙钟,卓筋露骨胆气雄。森森羽戟奋军容,侧者卧者如蛟龙。电旗雷鼓鞭雨风,爪鳞变化有无中。鸾凤长啸冷在空,旁有蒲团一老翁。是佛是仙谁与从,白云一片青针缝。吁嗟,空山万古多遗踪,哀猿鳌鹤枯僧逢。不有百岳藏心胸,安能屈曲蟠苍口(笔者注:此处应是遗漏,不似残损)?兔毫九折雕痴虫,墨汁一斗邀群公,五松五老尽呼嵩。悬之君家桂堂东,俯视百卉儿女丛。懊道人焊
下钤“复堂”白文长方印,诗文起首处另有“不受迫促”白文方印一方,该印极为少见,也不见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南京博物院藏有李W《五松图轴》(作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李W时年50岁。)一幅,另2010年中国嘉德春拍亦曾有李氏《五松图》立轴一幅(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李觯时年66岁),且其上题识与之绝大部分相同。此外国内外博物馆尚有诸多同一主题的藏本,由于作品形制与内容的不同,排除其存在“多胞胎”的可能性,据该册页之第四开的“乙卯秋”款署,那么此《五松图》册页当作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李觯时年50岁,属于画家中晚年的作品。比对画家作于同一年《荷花图》(上海博物馆藏),不仅笔墨极为虚弱,且书法相距甚远。李W的绘画和书法,整体艺术气息敦厚,其书法用笔恣肆老辣,纵横潇洒。多露锋起笔,略显刻露,线条有力,墨色浓郁饱满,同时也讲究干湿浓淡之变化,多有一气呵成之感,受明代陈淳、徐渭影响较多。如“懊道人”之“道”字,就多有模仿陈淳之“道复”之“道”的地方,常写作“衙”,布局与用笔也接近,如陈淳之《杂画册》(上海博物馆藏)和李W《花鸟册》(天津博物馆藏)。第二开为设色荷花,多用没骨法,左下方有行书题识:
“碧波心里露娇容,浓色何如淡色工。漫道湖光全冷落,渔镫一点透微红。”下钤“宗扬”白文长方印,书画均与李觯不类。第三开为小写意设色月季花,画法与第二开相同,左上方有画家自作七律诗:“粉团如语启朱唇,赏此春光解趣人。老眼独冷枝上剌,不教蜂蝶近花身。”款署“懊道人”,下钤“李W”白文方印。第四开是一幅小写意的设色竹子和腊梅几株,信笔拈来,却显得生硬,左上方有行书款署“乙卯秋写,复堂”,下钤“复堂”白文方印、“觯印”白文方印。第五开为一株含苞怒放的水仙花,全用没骨,不施勾勒,中间有七律诗一首:“滴露含毫绝点尘,蛾眉淡扫一枝春。画家烟火都消尽,道骨仙风洛水神。”款署“李觯”,下钤“宗扬”白文肖形印。第六开为水墨写意灵芝,笔墨处理与第一开相近,款署“折导五灵芝,写答高士心”。下钤“复堂”白文方印。上述6开作品,整体画风较为隽秀,且多用没骨法,应为李解早年绘画,尚不脱恽寿平一路窠臼,然书法水平实距离李氏远甚,且款署时间更与李氏此时之画风不类,画中所钤多枚印章均伪,然而画中物象与题诗多有来历,则应将其断为有所依凭之后世伪本。
无锡藏家薛满生(主要活动于20世纪)的旧藏《松石图轴》,画家通幅绘制了一株粗壮虬曲的老松,树后傍有磐石,枝干茂盛,苍劲有力,显示出勃勃生机。物象外形多用有力的线条进行勾勒,横涂竖抹,点染讲究,整体感和层次感都十分到位,笔墨虽放纵潇洒,然而没有霸悍之感,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松藤图》极为相似,其间使用了破笔与泼墨的方法,无疑是受石涛绘画的影响。另在藤萝和松树枝干的处理上,画家大量使用了白粉,成为李W的一大创新之处。画心的左上方有画家五言题诗一首:“貌比苍髯叟,独坐少俦伍。天风吹襟带,犹见衣裳古。”款署“乾隆六年三月,复堂李W写”,下钤“觯印”白文方印、“宗扬”朱文方印、“知我贵希”朱文肖形印。左下方有薛氏鉴藏印“梁溪薛氏满生珍藏”白文长方印、“锡山薛处过目”白文长方印两方,当属薛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购于北方。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李解时年56岁,根据河南博物院徐锦顺研究,李觯署名中的“复”字,中间有一近似“吕”字的写法,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W”字写法亦吻合于,主要出现在1749年以前的作品当中这一规律,“李”字亦如此。就利用李W的款识对其作品进行鉴定这一研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著名古书画鉴定专家刘九庵先生(1915年-1999年)就曾做过如下论断:
如李W,从其作品中归纳,在雍正至乾隆十四年之前,款书多作“W”。乾隆十四年(1749年)之后,“W”字不常用,而是根据六朝碑刻,将“鲜”字大多写成“W”。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乾隆十四年后用“绰”字款的真迹作品,是否会有特殊情况出现,需要特别注意。此外,在康熙末年经雍正到乾隆十年以前,他的别号一般写作双人旁的“後堂”,没有多少变化。但到乾隆十年(1745年)以后,书款的变化比较大,“後堂”写成了“复堂”或“腹糖”,其名款印则刻成了“襄善”。这种使用同音字的做法,在以前所有画家的作品中从未见到过。
翻阅上个世纪90年代陆续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一书,对于李W作品的鉴定,唯独刘九庵先生留下的鉴定意见最多,说明他在当时的“七人鉴定小组”中对李W作品的真伪鉴定有过专门的研究。利用款识规律对李觯作品进行鉴定,某种程度上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这一现象在“扬州八怪”中实为少见。
《紫藤蝴蝶图》扇面,原为无锡市“二清”办公室(无锡市清理清退查抄文物图书领导小组办公室)之物,后移交无锡博物馆。该扇面整幅为一折枝紫藤花,蜿蜒匍匐与整个画心,左下方有一只墨笔蝴蝶,技法处理上主要以没骨法为主,少用勒P,几不用墨,主要以色彩为主,整体风格轻快俊秀,一派早年气息。右方有画家行书题识:“栩栩庄生寐未兴,漆园一架紫岐噌。前宵梦见高司寇,道是朱藤日给藤。”款署“乾隆九年三月写似硕衍年学兄口复堂懊道人李W”,下钤“衅印”白文方印。乾隆九年,1744年。款署规律倒也吻合,然画风不与该时期相吻合,其款题亦有后添之嫌,故应为伪本。
作于乾隆十一年的《嵩龄长春图》,一作《椿谖并茂图》,根据画面题识:“乾隆十一年岁在丙寅腊月,写嵩龄长春椿谖并茂图,恭祝斯翁老亲翁先生暨陈母王大夫人八十同庆,晚生李W。”是图应该名为《嵩龄长春椿谖并茂图》最为准确。“谖草”亦作“萱草”,古人传说这是一种使人忘记忧愁的草,故也叫忘忧草,《诗经・卫风・泊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字画均为李解本色,乾隆十一年,即1746年,画家时年60周岁,属于晚年之作,因为长辈祝寿,故书法较为循规蹈矩。画幅左边大部为一株巍峨的松树所占据,其上果实累累,树下耸立磐石几许,画家采用了少见的大斧劈皴,塑造了石头的岐噌之感,同时兼以浓重的笔墨,由于用水较多,故显得淋漓酣至。旁边另有萱草几株,加上巍峨的松树,辅以画家题识,很明白地点明了画家借用这幅画作祝福这位王大夫人不仅健康长寿,而且亦要忘记生活中的烦恼。树枝与萱草的处理,则多以书法用笔,下笔较为浓重,起笔多露锋,多有刻露之处,是中晚年李W绘画中常见的一贯特征。是图虽有气势,然用笔多显草率,附以祝寿之意,说明这是画家的应酬之作。题识下钤“W印”白文方印、“宗扬”朱文方印二方。
李W独幅书法作品不多见,行书《题画诗》,全文皆用李氏常见的行书字体,其内容如下:
怪此双鱼傍鼠姑,化工巧合意原疏。众维鱼矣丰年兆,便是年年富贵图。秋老寒威始鞠天,争如萧艾委霜前。莫云朽荣无栽植,一点灵根赖无全。薄宦归来白发新,人言作画少精神。岂知笔底纵横甚,一片秋光万古春。白帝晴光几卧游,老夫作画水边楼。十分宝艳归图内,反觉荒图冷淡秋。百千枝叶未全枯,三五个花何太疏。闻道石门春意好,不知犹有暗香无?此余题画诗数首,乾隆廿一年春,遏景程世兄,时方髫年,好余笔墨,适有现成小幅,书此以赠。复堂懊道人李W。
下钤“W印”白文方印、“宗扬”朱文方印,另有“永安沈氏藏书画印”朱文长方鉴藏印一方。乾隆廿一年,即1756年,李W时年71岁。据王凤珠、周积寅《扬州八怪现存画目》一书,知李氏作于时年的作品尚有六幅。文中所说的“景程世兄”,具体史料待考。
《柳荷双鸭图》,采用大写意手法,池塘边柳条丝丝下垂,荷花几株,两只鸭子站立岸边,姿态各异,左边有两行行书题识,其文如下:“一池秋柳一池荷,翠扇轻摇上碧波。最是双凫闲立裹,莲房口露滴如何。”款署“懊道人李觯作,时乾隆戊寅夏月”,下钤“W印”白文方印、“中洋父”(李W“中洋父”印章,《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仅录一枚,此印不类)白文方印。该作品有华新罗的影响,实际上李W也确实研习过华镜幕婊。乾隆戊寅,1758年,画家时年73岁。按照周积寅说法“现藏江西省博物馆的李W《三友图》,斯年之后,未发现李觯之作,或即斯年逝世”,此作当属伪作无疑,当然,周氏之说不能作为鉴定李W作品之铁律。另按刘九庵先生的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乾隆十四年后用‘W’字款的真迹作品”,而乾隆戊寅却是乾隆二十三年,显然也违背了这个规律。另,该图“道”字的写法也多见于早中年作品,故单从个人款署的角度考量,此作为伪。书画本身而言,笔墨水平不低,尤其是柳条的处理也极为相似,然整体缺乏李W晚年作品中的那股“板直”与“道劲”,所以这应是一件有来历,有水平的高仿之作。
李觯主要以花鸟闻名画坛,其人物画极为罕见,无锡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李觯和伯岩合作的设色人物画《合罐图》。整幅画作以工笔为主,辅以小写意,绘制了一个祖孙两代人欢聚的生活场景。看人物衣着,其时间当是冬季,男女老主人正襟而坐于豪华的客厅之间,其中男子头戴冬吉服冠,身披貂皮外套,一身朝服装束;女主人则身着蓝色衬衣,面目慈祥端庄。6个小孩子皆身着正装,其中3个着长袍,另3个则穿马褂,分别在击鼓、打锣、吹长号、击钹等,而这些乐器均为汉族乐器。男主人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玉如意,女主人旁的桌子上放置着花瓶,庭院里太湖石林立,腊梅怒放,松树劲拔苍翠,显示出一个具有官宦身份,且文化素养较高的汉人贵族家庭节日期间祖孙两代人聚会的场景。图中人物处理十分逼真写实,注重“墨骨”与晕染,尤其是人物面部的处理,不仅手法细腻,而且结构神态精准,显示出西洋画的影响。建筑和道具的处理亦采用工稳细腻的工笔手法,造型谨严,敷色裱丽厚重。树木和山石的笔墨则纯属水墨写意之法,元明人的气息较重。画心的右上方题识:“合罐图。板桥老学兄正之,伯岩写真,愚弟复堂李W补图。”下钤“宗扬”朱文方印、“W印”白文方印两方。这段题识说明此图乃是李W和一个叫伯岩的画家的合作,其中伯岩绘人物,李W补图,补人物外的风景,而且作品是送给郑板桥的。据画迹来看,此处的“伯岩”应为与李觯同时期的民间高手画工,人物写真水平较高,具体史料待考。然该图中的“宗扬”朱文方印确不见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题识字迹亦迥异于李氏常见之书风,且墨色新鲜,浮于纸张之上,应为后添。
《三秋图》,是一件典型的文人小写意花卉作品。该作品尺幅不大,然而图极为饱满,一罐,一壶,四围充斥盛开的,多为水墨,零星几朵辅以淡雅的赭石色,书法入画之味道十足。画心左上方有画家草书题识:“三秋全为草难忙,瓦罐茶锴押栽黄。独有一枝安顿来,酒瓶空后再商量。”款署“复堂李解”,下钤“宗扬”朱文方印一方。另有“吴铁峰收藏记”朱文长方鉴藏印一枚。无论绘画,还是书法,皆为李W毫无争议的真迹。虽无纪年,然据“复堂李W”四字款署的写法,该图应是画家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前的作品,而“李”字的写法又在1741年之前,“复”的写法首见于1729年,故该图当作于1741年-1729年之间,属于李W中年时期的作品,此时的他,绘画已自具面目。
《桂花兰石图》,水墨写意桂树一株,傍以山石、兰花,墨色饱满浓郁,施水极多,用笔奔放豪爽,淋漓酣畅之感跃然画面。其中兰、石处理较好,桂花的处理略显生硬,左上方题识:“砚池流出原泉水,天上人间第一家。数偏春秋千万树,是谁香过桂兰花。”款署“畹老年学兄,复堂李觯”,下钤“复堂”白文方印。与上幅一样,是图亦无纪年,根据款署书写知其当作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后,属于李W晚年的应酬之作,具有“板直”“道劲”“枯率”“朴茂”等特点。
最后一件纸本墨笔作品《牡丹兰石图》,全图采用竖幅进行物象经营,山石、兰花夹杂在茂盛的牡丹花中,讲究疏密开合之布局,没骨与勾勒结合,风格近于现藏天津博物馆的《花鸟图册》,右上方画家题识:“空钩却是连香白,魏紫姚黄浅淡中。开在兰花最多处,墨口如漆似深红。”款署“懊道人李W”,下钤“宗扬”朱文方印。根据款字写法,此图当作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前,属于李解中年时期的作品。它和上文述及的《三秋图》《桂花兰石图》皆属“”期间遗留之物,后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入藏原无锡市博物馆,流传过程十分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