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范文

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

第1篇: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问题,其次分析了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和交互式电子技术应用手册,最后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

在电子技术中应运中,近似计算贯穿其始终。然而,没有近似计算是不可想象的。而精确计算在电子技术中往往行不通,也没有其必要。尽管近似计算会引入一定的误差,但这个误差控制得好,不会对分析其它电路产生大的影响。所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掌握,特别是如何应用近似计算。

在工作点稳定电路中的应用要进行静态分析,就必须求出三极管的基电压,必须忽略三极管静态基极电流。这样,我们得到三极管的基射电子的相关过程及结论。

二、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由于纳米器件的特征尺寸处于纳米量级,因此,其机理和现有的电子元件截然不同,理论方面有许多量子现象和相关问题需要解决,如电子在势阱中的隧穿过程、非弹性散射效应机理等。尽管如此,纳米电子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还在于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电路相关的纳米电子技术方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纳米Si基量子异质结加工

要继续把现有的硅基电子器件缩小到纳米尺度,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采用外延、光刻等技术制造新一代的类似层状蛋糕的纳米半导体结构。其中,不同层通常是由不同势能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构建成纳米尺度的量子势阱,这种结构称作“半导体异质结”。

(2)分子晶体管和导线组装纳米器件即使知道如何制造分子晶体管和分子导线,但把这些元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转的逻辑结构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一种可能的途径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把分子元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另一种组装较大电子器件的可能途径是通过阵列的自组装。尽管,Purdue University等研究机构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该技术何时能够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仍无法断言。

(3)超高密度量子效应存储器

超高密度存储量子效应的电子“芯片”是未来纳米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它可以为具备快速存取能力但没有可动机械部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海量存储手段。但是,有了制造纳米电子逻辑器件的能力后,如何用这种器件组装成超高密度存储的量子效应存储器阵列或芯片同样给纳米电子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4)纳米计算机的“互连问题”

一台由数万亿的纳米电子元件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组装成纳米计算机注定需要巧妙的结构及合理整体布局,而整体结构问题中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所谓的“互连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计算结构中信息的输入、输出问题。纳米计算机要把海量信息存储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并极快地使用和产生信息,需要有特殊的结构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的诸多元件,而纳米计算元件之间、计算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有大量的连接。就现有传统计算机设计的微型化而言,由于电线之间要相互隔开以避免过热或“串线”,这样就有一些几何学上的考虑和限制,连接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纳米计算机导线间的量子隧穿效应和导线与纳米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急需解决。

(5)纳米 / 分子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性能分析模拟环境

当前,分子力学、量子力学、多尺度计算、计算机并行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已取得快速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建立一个能够完成纳米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与性能分析的模拟虚拟环境,并使纳米技术研究人员获得虚拟的体验已成为可能。但由于现有计算机的速度、分子力学与量子力学算法的效率等问题,目前建立这种迅速、敏感、精细的量子模拟虚拟环境还存在巨大困难。

三、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定义:加注索引的扫描页图、滚动文档式电子技术手册、线性结构电子技术手册、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技术手册和集成电子技术手册。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集成了人工智能、故障诊断的第5类集成电子技术手册并不存在,大多数电子技术手册基本上位于第4类及其以下的水平。需要声明的是,各类电子技术手册虽然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各有优点,较低级别的电子技术手册目前仍然有着各自的应用价值。由于类以上的电子技术手册在信息的组织、管理、传递、获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简单的说,电子技术手册就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为了获取信息的方便,数字化后的数据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提供给用户的形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发展就是围绕这一过程来进行的。

四、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

时间和频率是描述同一周期现象的两个参数,可由时间标准导出频率标准,两者可共用的一个基准。

1952 年国际天文协会定义的时间标准是基于地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而建立的,分别称为世界时(UT)和历书时(ET)。这种基于天文方面的宏观计时标准,设备庞大,操作麻烦,精度仅达10- 9 。随着电子技术与微波光谱学的发展,产生了量子电子学、激光等新技术,由此出现了一种新颖的频率标准——量子频率标准。这种频率标准是利用原子能级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频率作为频率标准。目前世界各国相继作成各种量子频率标准,如(133 Cs)频标、铷原子频标、氢原子作成的氢脉泽频标、甲烷饱和以及吸收氦氖激光频标等等。这样做后,将过去基于宏观的天体运动的计时标准,改变成微观的原子本身结构运动的时间基准。这一方面使设备大为简化,体积、重量大减小;另一方面使频率标准的稳定度大为提高(可达10- 12 —10- 14量级,即30 万年——300 万年差1 秒)。1967 年第13 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决议,规定:“一秒等于133 Cs 原子基态两超精细能级跃迁的9192631770 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该时间基准,发展了高精度的测频技术,大大有助于宇宙航行和空间探索,加速了现代微波技术和雷达、激光技术等的发展。而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又为长度计量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总之,在探讨了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问题、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和交互式电子技术应用手册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在当代高科技产业日渐繁荣,尖端信息普遍进入我们生活之中的同时,国家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我们科技工作者对新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说,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不足为虚的。

【参考文献】

[1]张凡,殷承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及其在仪表中的应用[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01)。

[2]李建《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J],《汽车运用》,2006(09)。

[3]陶琦《国际汽车电子技术纵览》[J],《电子设计应用》,2005(05)。

[4]刘艳梅《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01)。

[5]魏万云《浅谈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第2篇: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数据,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 吉林省大数据时代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

1.1 政府支持得力

2015年,吉林省政府围绕大数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先后下发10号、22号、23号文件,同时,开展了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建设方案研讨会、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宣贯会暨“大数据时代企业运营模式创新”,对企业谋划大数据时代企业运营发展,提升大数据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对促进吉林省信息化建设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吉林省科技厅组织开展了关于征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领域科技平台建设项目的工作,为大数据时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提供了支撑。

1.2 产业基础良好

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据测算,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69 1亿元,同比增长11.7%。光电子和汽车电子行业走在全国的前列;在生物产业领域,吉林省以玉米加工转化为标志的生物化工产业稳居国内龙头地位,生物医药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总量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以碳纤维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

1.3 发展前景可期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现已建成“数据灾备中心”“吉林石化数据中心”“白城云计算中心”“辽源IBM云计算中心”“吉林市江南数据中心”等中心[2],通过数据中心、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服务系统的优势,吸引大量的IT产业及服务外包企业向吉林省集聚,对带动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市场应用乏力、产业链条不完善

大数据时代刚刚兴起,在国内外都缺乏有迹可循和切实可靠的发展经验,全省缺少具有较大规模、能够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光电子、汽车电子等特色产业的产业链不完备,各环节尚未形成明显的上下游协作发展模式[3],处在起步发展阶段。

2.2 资源共享程度低

虽然吉林省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以往很少有大数据思维,对数据收集、存储不重视,对数据加工、利用不充分,且忽视了整个产业体系的健全和配套[4],数据中心没有发挥应有的拉动作用,大量信息系统中的历史数据长期闲置。

2.3 核心技术储备不足

在大数据时代的初期,全国都表现为大数据人才、技术缺乏,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薄弱[5],大数据技术研究、储备不够,暂时缺乏大数据技术开发的领军人才,缺少系统级、架构级的大数据技术与产品支持,影响打造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的大数据产品与服务。有待集中省内外科研院所力量,协力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3 吉林省大数据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吉林省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产业,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其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传统产业,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构建运行机制

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联动的大数据形成机制,开展“数据开放”试点工程。纵观国外数据开放的进程,基本上都是选择先建立政府数据开放门户网站再开放平台的模式,要尽快统筹建设政府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为新兴产业提供数据下载、应用等多项服务,以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来带动整个数据资源的开放开发。

3.2 搭建共享平台

大数据库是一种平台,想要利用大数据进行产业生产力的提升,无论如何也逃不开大数据库的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该省产业的关键部分,大数据化是提高其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全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库,探索将大数据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手段,研究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网络化和智能化。

3.3 培养专业队伍

大数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属于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的产业,在其发展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队伍。整合吉林省的智力资源,加强国内外学术和技术交流,研究、探讨并掌握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加强与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新兴产业的技术和应用融合。

3.4 健全政策保障

一是尽快研究制定专门促进大数据时代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符合实际的技术、财政、税收、人才等政策支撑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地政策环境。二是推动成立吉林省大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集合技术、资源、资金等多方面的优秀力量,形成研发与应用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解决联盟内企业面临的各种技术与资源的难题。三是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作为大数据时代的硬件,是赢得大数据时代的先机。建设大数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服务区,促进大数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吉林省特点,重点推动大数据在光电子、汽车及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应用。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总的来说,吉林省发展大数据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大于挑战,务必以更积极的姿态顺应新形势,把握机遇,谋划发展,赢得未来。目前,大数据时代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在全国都处于探索性阶段,国务院虽下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但涉及到各个领域具体实施的细则,并无经验可循。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如何促进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下一步需要探讨和解决的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第3篇: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经验总结

一、新能源汽车定义及分类

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二、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分析

(一)发展环境分析

1.能源危机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动力。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世界各国欲借发展新能源摆脱其对石油的依赖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

2.金融危机提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龙源期刊。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摆脱经济低谷,拉动经济复苏,获得市场[1]竞争先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共同的战略选择。

3.环境污染呼唤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城市的污染源之一。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等,在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95%,HC和NOX占80%~90%,而这些排放物正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4.技术变革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除了常规的化石能源(煤、石油)以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的开发和利用比例逐渐提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多种新技术。能源的多样化发展给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必然会将汽车产业领域延伸、拓展到更加广泛的产业范畴。

(二)发展特点分析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刚刚起步,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发展趋势,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了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容各种代用燃料,已成为新型动力系统汽车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开始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重视;纯电动汽车借助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新型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进入市场,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看好,各种资助和示范验证正在进行,真正进入市场将还有一个较长的时期;代用燃料汽车可以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柴油、合成燃料、醇类燃料、醚类等多种清洁替代能源,成为解决石油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战略比较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能源安全的战略发展趋势,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其战略定位。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车用能源发展战略,克林顿时期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混合动力是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布什时期追求零排放和对石油的零依赖,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后期还计划用10年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使用生物质燃料;近期奥巴马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施了总额48亿美金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计划,其中40亿美金用于动力电池的研发。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龙源期刊。日本在2006年“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明确提出,通过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应用等途径,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能够降低20%。重视生物燃料和燃料电池等技术开发,拟在2011年单年度生产生物燃料5万千升发展趋势,计划在五年内斥资2090亿日元开发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体合成燃料技术、车用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科技。近期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计划到2020年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能够达到1350万辆。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已形成产业化,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国内热销,在国际市场上也令其他国家厂商望其项背。

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将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早期以生物质燃料和天然气为主,在本世纪初期提出到2020年实现23%的石油替代,主要是生物质燃料、CNG以及氢燃料,但近期对于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欧洲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国家规划非常细致、系统,从基础研发做起,分阶段从研发产业化、基础设施方面给予统筹布局。2009年下半年德国的电动汽车计划以纯电动汽车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5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目标。

(四)产业政策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划、政策文件发展趋势,加强了对形成本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有效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高度重视产业初创期的政策扶持;主要采用税收和补贴等政策支持措施;税收、补贴政策往往与油耗控制政策及尾气排放控制政策相结合;注重加强对降低整车重量的政策引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加强了对本国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针对培育形成本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关注点重在两个方面:大力支持先进电池等技术的研发和鼓励购买电动汽车。

2009年1月,韩国颁布“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在绿色运输系统方面,提出重点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自主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国产化,2013年进入绿色汽车世界4强。2009年9月,美国“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拨款20亿美元,支持汽车电池技术等的研发和配件产业的发展发展趋势,尽快生产出全球最轻便、最廉价和最大功效的汽车电池,使美国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先进燃烧技术等站在世界前沿。

2009年4月1日,日本开始实施“绿色税制”,免除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清洁柴油汽车时的多项税收,还提出在2009年11月后的一年时间里再提供2300亿日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环保车型的补贴龙源期刊。2009年7月1日,美国政府提出了总额10亿美元的“汽车折价退款机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计划为期一年;“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为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美国政府将提供总额高达75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英国政府在2010年度预算案中提出“绿色复苏”计划,其核心是挑选2~3个城市作为仅适用电动汽车的纯绿色城市,重点推动普及电动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充电网络,保证电动汽车能在路边充电站及时充电;对放弃污染较高旧车、购买清洁能源车的消费者,提供每车2000英镑的补贴。

(五)发展趋势分析

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用动力电池负责储存并为电动机提供电能发展趋势,其性能、成本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从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发展趋势来看,镍氢电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车用动力电池,由于其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上的优势,在短期内仍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首选动力。锂离子电池具有无记忆性、低自放电率、高比能量、高比功率、环保等诸多优点,应用前景较好,一旦成本问题得到解决,将成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动力选择。

在车用驱动电机领域,永磁无刷电动机结构灵活、设计自由度大、性能较好,适合成为电动汽车高效、高密度、宽调速牵引驱动,已经在混合动力轿车上进行较多应用,但是受永磁材料工艺影响和限制较大,而且控制系统复杂,造价很高;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兼具直流、交流两类调速系统的优点,结构简单、维护修理容易、可靠性好、转速和效率高、调速范围宽、控制灵活发展趋势,如果其技术瓶颈(转矩波动大、噪声大、需要位置检测器、结构复杂性较大等)得到突破,将更适合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要求,被视为最具潜力的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

电子控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各个领域,包括动力牵引系统控制、车辆行驶姿态控制、车身控制和信息传送。随着集成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明显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三、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总结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政府都制定和实施了系统的激励性政策,在发展规划、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消费政策、环境标准、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1.发展规划制定。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根据产业发展所处阶段的实际需要,制定分阶段、分类别发展规划,动态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使电动汽车产业顺利实现由政府推动过渡到市场推动。

2.基础研究资助。美国、日本、欧盟等地政府组织科研大攻关,协调全境范围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机构、科研单位、汽车和燃料厂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并对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直接补贴龙源期刊。

3.财税政策激励。各国政府通过财税政策降低消费环节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从经济上激励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主要措施包括:购置税减免、返还以及直接补贴,许多欧盟国家基于燃油效率和环保性能制定车辆税费,针对消费者购置新型、清洁和高能效汽车给予税收减免;征收燃油税,欧盟实施高税率燃油税激励消费者选用节能环保的先进柴油车。

4.技术法规限制。美国、日本、欧盟等普遍采用强制性技术法规限制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并逐步提高技术标准,促使汽车生产商加大研发投入,生产新能源汽车。各国和地区的法规主要有:美国的CAFE标准和Tier标准、日本燃料经济性标准和尾气排放标准、欧洲自愿协议和欧盟尾气排放标准。

5.交通管理奖罚。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在交通管理措施中也有所体现,给予新能源汽车交通优先和停车免费等奖励,对高油耗、污染大的汽车采用惩罚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国际路线观察[J].决策,2010,(10).

[2]程广宇.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5).

第4篇: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汽车构造 教学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新结构,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普及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高等院校中悄然走俏。《汽车构造》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他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汽车汽车构造的教学得到了广大专业教师的关注。然而,由于课程本身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不好理解等特点,加之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难以进行。

作为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只是还要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为使培养出的学生既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所必需的专业认知和基本操作能力,对“汽车构造”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工作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学会本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需要,合理选择教材

从汽车类人才的培养出发,掌握必须的汽车构造课程是成为现代汽车维修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原来代用的适合机电类学生采用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需要凋整,教学方式需要改革,要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选择―本适合汽车类专业学生使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教材刻不容缓。

在教材选用方面,保证基本知识点的选取以“必须”、“够用”为度,没有过多的理论推导,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和教学的开展。

二、注意后续课程的连续性,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典型网络教学

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汽车构造》主要是为汽车专业《底盘构造》、《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底盘拆装》服务的,教师若能理解和熟悉本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的把握适合本专业的教学重点,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点和要点之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再者,使学生较早地了解一些整车中有关的机构和零部件,也有益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为体现汽车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了许多汽车维修实例,利用网络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汽车构造的整体机构,使学生能将实践实训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变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方法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教学工作其实是综合应用各方法的过程。

(一)运用对比法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汽车构造》中,有许多内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在教学中。将一些既有差异又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辨析异同,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例如汽油机供给系统与柴油机供给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燃油的种类不同;燃烧的方式不同;油气的混合方式和压力不同;但燃烧室的结构可以相同;供油的机构可以部分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汽油机供油系统基础上更快地掌握柴油机供油系统,也便于学生记忆喷油器的机构。深化对喷油器的理解。当然。教材中还有很多概念,都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念,找出异同,进而学会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倡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学习方法的载体,讲解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知识向学生介绍分析问题、解决同题的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仅限于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做到活学活用。

(三)倡导理论与实验结合,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汽车构造》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每个知识点后面,安排相应的操作类内容,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起。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验现象也可揭示本质,从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实验中―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一环集中体现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在实践环节中,能够适时地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于尝试探索。往往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发动机功率实验中,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大输入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二者是否一直是大小成比例而波形一致?事实显然不是,因为发动机功率在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值时,必然会进入到饱和区,从而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波形不一致而发生畸变。这样的提问―方向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已学知识合理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机会,另一方可加深学生对于发动机功率的理解。

(四)教师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恩,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新教师除了通过听课和与老教师交流。从而不断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外,更主要的是靠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教学反思,既是教学的课后经验总结,也是成败的纪录,更为上好下一节课作了准备,为今后的课前准备积累宝贵的参考经验。在避免犯类似错误的同时,也有助于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第5篇: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汽车文化》;素质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59-02

从第一辆汽车诞生到今天,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一项交通工具,尤其是近几年,汽车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涉足汽车行业,因此普及汽车知识及文化,也成为当今高校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座落于中国的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重庆,拥有重庆市重点支持的国家级品牌学科――车辆工程,因此在本世纪初,我校就开始面向全校非汽车专业学生开设了素质选修课《汽车文化》,以普及学生的汽车知识,提高其文化修养,为将来学生的就业铺设好基础。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开创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我校汽车文化的普及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

汽车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是人们在制造和使用汽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行为方式、习俗、法规、价值观念等集合体,它以汽车产品为载体并与之结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传统的汽车文化课程主要以介绍汽车历史、汽车总体构造、汽车的外形与色彩、著名的汽车公司与车标、汽车名人、汽车运动、汽车时尚及汽车与社会等内容为主,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获取汽车知识的愿望更加迫切,因此汽车文化课程又面临了新的挑战:除了作为传播汽车知识的有效渠道外,还肩负起激发学生喜欢汽车文化、崇尚汽车文明等新的使命。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绿色汽车等新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以发展的思维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建立视频资料库,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素材。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文化素质、专业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着该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课程组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实验师、专业教师、高工为集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课程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对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由不同的教师来完成课程的讲解,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例如:汽车绪论由资历较深的老教师介绍,旨在了解汽车对人们行为方式、习俗、法规、价值观念的综述;汽车造型与色彩由设计专业的教师来讲解,增强学生对汽车的审美水平;汽车新技术新发展,由从事汽车研发项目的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的项目,与学生探讨交流等等。

三、课内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与图片展示为主,众多的内容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烦燥情绪,严重影响了课堂气氛,造成课堂效率不高,尤其表现在以下三大模块。

1.汽车知识模块,专业性较强,包括汽车构造和理论两大部分,由于部分同学,尤其是文科同学,缺乏机械方面的知识,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如此复杂的汽车结构。

2.汽车车标是汽车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但是众多的车标在介绍时,容易给学生形成罗列感觉,从而显得空洞乏味,对汽车文化本来就不感兴趣的同学来说,更是无法进入大脑,而成为过眼烟云。

3.汽车时尚及汽车与社会,包括汽车车展、汽车运动、交通安全、能源危机等内容,互动性、社会性较强,仅凭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汽车时尚,了解汽车与社会的关系。

针对以上三大模块,我们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汽车知识模块,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形象化教学,深入浅出地讲解汽车原理及构造。比如介绍汽车的四大总成,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方式,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汽车的躯体――底盘,炯炯有神的眼睛――车大灯,造型各异的大嘴――散热栅,不知疲惫的四脚――车轮,色彩斑斓的外套――车身,布控于全车的神经网络――汽车电子,这样,一辆完整的汽车就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再辅以动画视频,内容既不显枯燥又便于记忆。汽车博物馆建好后,还可通过实物参观,进一步了解汽车的构成。

2.汽车车标、经典汽车及汽车名人,我们采用了PPT竞猜的方式,给学生三个提示,在提示下来竞猜,然后将答案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告诉大家,寓教于乐,不仅能摆脱由于车标罗列带给学生的烦躁情绪,还能加深学生对车标及品牌等知识的认识。

3.汽车时尚及汽车与社会,我们采用课内观看视频和课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汽车车车展,汽车电影,汽车广告,在视频中感受汽车所带来的便捷,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及刺激。此外,由于学生才是时尚的主体,对于部分在汽车时尚方面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我们鼓励其走上讲台,与同学分享心得体会,在锻炼他们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将最新的时尚带给了大家。

通过对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打造出了一门有汽车专业特色的品牌课程。

四、课外培养环节的开设

单一的课堂教学始终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增加一系列课外培养环节,建立课外实习基地,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1.借助网络开展课外讨论。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迅速、信息交流非常频繁的社会,QQ作为当前最流行的聊天工具之一,借助网络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可获取更多新的知识及资讯,因此,建立课外讨论的QQ群或鼓励学生参与汽车论坛活动,已成为延续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2.培养和选拔汽车博物馆导游学生。随着重庆理工大学汽车博物馆的建设,重庆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汽车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的建设充分考虑了资源的分配,将汽车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与汽车文化展览有机结合,并建设有专门的汽车构造与汽车文化的授课基地,通过培养和选拔汽车博物馆导游学生,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汽车文化的活动。积极参与汽车文化活动,感受汽车文化氛围,对于更好地理解汽车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课程组在汽车学院的支持下,每年定期举办各种汽车文化的相关活动。例如:2005年起的举办汽车文化节(如图1所示),进行以汽车、人与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2000年起的汽车零部件拆装大赛(如图2所示),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两个级别,吸引了全校的汽车爱好者参加。

4.创办了汽车爱好者协会。针对全校的汽车爱好者,课程组开设汽车文化的第二课程,创办了汽车爱好者协会,课程组教师定期到协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调查,参观车展、观看汽车比赛等社会实践等,长期与汽车导报合作,组织学生参与汽车评论活动等。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常的素质选修课,考核方式大多采用论文形式,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通过网络粘贴相关内容来应付结业论文的现象不断出现,论文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新的考核方式亟待制定。为了强化学习过程,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考核方面,更多强化平时成绩与实践环节成绩,如PPT讲演、主题辩论等,而弱化综合论文方式,以避免学生抄袭。

通过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培养的有机结合,我校的汽车文化课程走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路径,为其他高校的素质文化选修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还在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文广,杨兰柱.《汽车文化》公选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甘肃科技,2008,(24):171-172.

[2]宋景芬,张国方,曾娟,李江天.大学生文化素质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80-82.

第6篇: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汽车类专业 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 实践平台 质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16

Improved Auto Majors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

HU Lin[1], HUANG Jing[2], ZHANG Zhiyong[1]

([1]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Abstract Due to our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educ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we nee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vehicle major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conclud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practice train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motive specialty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d a complete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which includes setting legitimate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platform, optimizing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 Automotive specialty; innovative ability; curriculum; practice platform;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0 引言

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2300万辆,连续6年世界第一,汽车生产相关企业超过6000家,从业人员近300万,并且随着国内汽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保险、售后服务、维修保养、零部件更换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各高等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纷纷开设汽车类专业,如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①对于创新实践教育环节,传统的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依靠校内实习基地的简单实训及校外工厂走马观花的参观来完成,缺少能真正深入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缺乏创新能力的训练,在这种传统培养模式下出来的毕业生,大部分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②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实践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都高度重视培养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它们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创业教育等方方面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而言,在不忽视理论能力的同时,需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

1 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

1.1 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具有创新动机,但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汽车类专业大学生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也对能从学习中产生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抱有热切的追求,有创新的热情和动机,但毕竟师生、同学之间对创新方面的沟通交流较少,再加上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很少有相应的认识。

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积极情绪和自觉意识,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其具体表现为有意识地支配自己进行创新实践活动。③我国汽车类专业大学生由于创新教育的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我们的教学不注重启发和引导,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服从,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自信和个性,主动性也不够。

(2)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对本学科最新发展的方向把握不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有创新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信息量,而且要有一个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我国高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源自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学科布局较专,缺少交叉学科的设置,虽然通过近20来年的不断改进,有所改善,但总体来看,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相互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且内容更新较慢,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学科前沿。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够,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更在意是否能顺利毕业,好拿到毕业证,更不用说创新的主动了,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已有的知识结构,不去主动探索,丰富自己,导致了知识陈旧,缺乏创新的局面。④

(3)缺少创新成果,创新技能有待加强。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的基础和保证,它反映出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经费投入不够,特别是汽车类专业,设施投入大,要求高,因而减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导致了创新技能不强,同时严重影响了创新成果的实现。

1.2 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实践能力通常由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构成,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

(1)在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由于实验、实习等环节基本上都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并非独立的实践活动,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并且随着近20年招生规模的急速扩大,经费投入相对缓慢,大部分汽车类专业的实验室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都相对滞后,人均台套数很难达到要求,学生不是在做试验而是在听试验。由于教育部规定总课时和一些比例的限制,导致实习环节的时间少且分散,基本上属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生的实习不深入,缺乏相应的认识,很难达到实习目的。同时大部分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也相对薄弱,由于大部分的汽车生产厂都是流水线作业,难以大规模地对学生进行实践开放,学生也很难对具体的生产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上,由于学生层次存在的差异,教师的配备和精力投入的差异,导致设计环节的实际效果一般,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积木式的拼凑和模仿,很难有创新。⑤

(2)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设计。针对汽车类专业,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像理论课程那样进行认真细致分析,确定一种合理的培养方案。各门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联系也不够紧密,甚至存在脱节、重复等现象。学生难以从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探求未知、开拓创新的能力。如何科学、系统地规划和优化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⑥

(3)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的联系紧密度不够,没有形成循环。对比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科研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引领了潮流。另外,美国大学非常注重与企业界的合作。⑦在美国的200多所大学中有1000多个各种类型的联合研究中心,研究经费由政府和企业界提供,大学与企业界共同主办,大学生、教授、工程师参与其中,这些研究中心为大学与企业界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舞台。美国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产学研合作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4)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有待改进。科学的考核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学习,反之则有可能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不能简单以考试等形式来进行考核,实践教学的考核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众性,考核结果也没很好地让学生进行改进。如实践教学限于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管理约束机制较为缺乏,对于实验报告抄袭和学生实验数据杜撰的现象很难禁止。

2 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研究(图1)

基于对他国的经验成果和我国开办汽车类专业的相关高校的现状研究,为提高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项目在“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互补”的理念指导下,有机整合了校内的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校外的实践环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校企产学研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平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实践创新学习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有机整合时间碎片,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构建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和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

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考察学习等途经,开展宏观理论研究,编排出新的专业课程目录,根据汽车科技飞速发展现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成系统的汽车新技术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统的汽车创新课程讲座,并结合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总体方案,根据总体方案制定各分项目的计划方案及管理考核办法,设计创新教育管理系统。

2.2 构建实施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该计划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技能培训计划四方面内容,每方面内容包含若干项目类,每个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将上述四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实践型能力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

2.3 三位一体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

在巩固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不但开拓新的校外实践基地,完善校内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和运作管理,在完成固定实验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开放实验室,积极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促进教师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并将学生的实践纳入其中。⑧

(1)利用三维实践创新平台,在教师指导的下,学生深入实践活动,从基本的实践活动情景出发,引出创新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创新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相结合的理念。

(2)加强实践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活动项目,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特长,建立教师实践创新工作室,并对工作室提出明确奖励和管理考核目标,将教师吸引学生进入工作室的数量纳入工作室的考核,促进教师实践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创建研发中心,实现教研相长。

(3)优化学生实习环节。打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相关环节。把实践教学分为基本工程训练、综合基本工程训练和综合工程训练三个层次。基本工程训练包括专业基础课基本实验和各专业方向课程基本实验,如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机械测试技术、机械原理、汽车电子技术、机械控制工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基本实验。⑨综合基本工程训练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综合实验,如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构造综合实验等。综合工程训练主要由汽车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组成。

针对不同的层次,研究不同层次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工程技术性实践教学的详细的优化设计,提出具体的方案。在方案中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4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优化

创新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优化包括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改进。在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和优化的基础上,要研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及优化。因为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缺乏主动参与的,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机械模仿,很少有主动思考,起不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为了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优化,可从改进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实践过程指导等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做好实验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学生实践参与力度,采取分组练习和独立实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保证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开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动画、实物教学、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扩充学生的实践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⑩此外,科学的考核方法是提高创新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类型,研究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考核、实训的考核、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方法等的改进。考核要重在考查学生在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

3 结语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及汽车科技飞速发展,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老旧,设置不尽合理,汽车类专业在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及优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以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本论文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汽车类专业教学的实际特点,以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工作。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来系统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的构建为核心设置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为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和能力培养创设条件与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平台。

本论文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和优化的特色思想,并进行科学规划,避免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重复,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对于培养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需的汽车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大大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创新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新的考核体系,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和提高就业率。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JG1342)

注释

① 吕红明.以“卓越计划”为契机,探索地方高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1.30(14):219-220.

② 文孝霞,杜子学,孙庆.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5):108-109.

③ 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42(5):25-27.

④ 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⑤ 张武升.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研究来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12(5):33-37.

⑥ 苏丽,兰海.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75-176.

⑦ Busenitz L,W West and Shepherd 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Emergence: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95-305.

⑧ 吴明晖,颜晖,陈观林等.多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5(S1):71-73.

第7篇: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腐蚀工艺;电解电容器;铝箔

电子工业的繁荣,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中高档的电解电容器腐蚀化成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也导致电解电容器腐蚀化成箔市场的供不应求,为了满足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商家迫切的要求电解电容器的比容不断提高,本文将立足于铝电解电容器的结构以及特点,深入研究点解电容器用铝箔扩面腐蚀工艺。

一、铝电解电容器的结构及其特点

(一)铝电解电容器的优点

铝电解电容器与其他类型的电容器相比,拥有单位体积容量大、额定容量大、工作电厂强度高、具有自愈作用、介质层厚度可控制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产业基础元件的制造当中,并获得了业内的认可。首先,铝电解电容器的单位体积电容量大,与其他类型的电容器相比,单位体积容量可能是其十几倍到几十倍,并且铝电解电容器的电解质厚度也是其他电容器的几十到几百倍。其次,铝电解电容器的额定容量大,由于铝电解电容器氧化膜厚度较大,因此很容易扩大面积,可以按照产品制造的要求,增加电解电容器的额定电容量。[1]最后,电解电容器还具有自愈作用,电容器电解质如果发生破坏,电解液中的酸根离子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破坏位置堵住,从而使电解电容器恢复正常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解电容器的应用范围。也正是这些优点,使电解电容器在与其他电容器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在汽车电子、变频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占有份额也在逐年上升。

(二)电解电容器的结构

现代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每一次的变革,都对电解电容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电子产业发展的需要,电解电容器必须在保证腐蚀滤波弯折强度的前提下,使电解电容器的比容不断提高,这要求电解电容器必须朝着高比容量、小体积的方向改进。首先,研究人员应该对铝电解电容器的结构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铝壳和密封胶盖,这是电解电容器的外部构件,通常是由阳极铝箔与阴极铝箔缠绕而成,阳极铝箔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起到了耐电压的作用,因此可以f,电解电容器的外部结构决定了电解电容器的寿命与电容量。[2]

(三)铝电解电容器铝箔腐蚀扩面

电解电容器的铝箔主要通过腐蚀过程来扩大有效表面积的,从而增加电解电容器的电容体积。电解电容器的比容受到铝基材料成分、铝基材料状态以及腐蚀工艺的影响,因此为了增加电解电容器的有效表面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电解电容器铝箔扩面与腐蚀工艺的关系,明确腐蚀工艺的对电解电容器铝箔扩面的影响。

二、电解电容器用铝箔腐蚀工艺研究

相关工作人员主要采用了正交实验,研究腐蚀介质的比例、腐蚀电压大小、腐蚀温度对腐蚀箔性能的影响。

(一)腐蚀介质的比例对腐蚀箔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腐蚀介质中ClC浓度越高,腐蚀箔的比容越高,但到达一个临界值后,腐蚀箔的比容不仅不会增加,还会造成弯折强度的降低。在铝电解电容器遭到小孔腐蚀时,介质中的硫酸组分比例会增加,同时孔蚀电位下降,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钝化吸附的原理,因此ClC浓度的增加,能够提高增加小孔腐蚀的成核率,并继续向纵深发展。[3]在该实验中,氧化性酸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氧化性酸可以有效的增加钝化膜的吸附力,因此在实验当中,要适当的增加硫酸组的比例,从而计算出腐蚀箔的最大比容。而腐蚀箔的弯折度度,则由腐蚀箔夹心层的厚度,厚度越大,腐蚀箔的腐蚀孔越均匀度越高,腐蚀箔的弯折度越高。反之亦然,腐蚀箔的弯折度与腐蚀箔的比容呈反比的关系,因此腐蚀孔均匀度越低,腐蚀箔的比容越高,但同时,这样的腐蚀箔易于这段,同样也不适用于电子元件的制造,因此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平衡好腐蚀箔比容与腐蚀箔弯折度之间的关系。

(二)腐蚀电压大小对电极箔性能的影响

阳极氧化电压对腐蚀箔比容与弯折性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相关研究人员需要,根据电化学腐蚀原理,通过实验,找出电极箔的最佳值。实验表明,随着小孔腐蚀敏感性加剧,电极电位也会相应升高,因此可以说,电机点位的升高与小孔成核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实验,找出局部电极电位的临界值,从而提高小孔成核的速度。[4]但需要注意,腐蚀箔的弯折度与腐蚀电压的大小并非线性关系,并非腐蚀电压越大,电极箔的弯折度越低,而是需要将孔壁腐蚀坍塌的变量加入其中在进行观察。可以在这个实验中观察到,腐蚀电压的大小对腐蚀箔的电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腐蚀电压越大,腐蚀箔的电容越大,到达一个临界值之后,腐蚀电压继续增大,腐蚀箔的电容的增大速度逐渐降低。

(三)腐蚀温度和腐蚀时间对腐蚀箔性能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提高腐蚀温度,延长腐蚀时间的方法,观察腐蚀箔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不管温度的提高,还是时间的延长,都会对腐蚀箔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腐蚀温度升高,会加速腐蚀孔内阳离子的溶解,从而使外阴离子向孔内迁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溶液的活性。同时,腐蚀孔的继续加深,是孔内金属氯化物更加浓缩,因此腐蚀温度能够增加电解电容器内水解质酸度。而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箔的折弯强度会直线下降,直到腐蚀孔堵塞,这个反应才会中止,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腐蚀箔性能的要求,合理的选择腐蚀温度和腐蚀时间,从而提高腐蚀孔的均匀度。[5]

结语:

综上所述,腐蚀温度、腐蚀时间、腐蚀介质的比例以及腐蚀电压的大小都会对腐蚀箔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按照要求,选择科学的腐蚀工艺参数。

参考文献:

[1]郑红梅,吴玉程,黄新民,胡学飞,刘勉诚,杨蓓蓓.铝电解电容器用电子铝箔的性能分析与比较[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2,01:10-16.

[2]陈永真.用薄膜电容器替代铝电解电容器的分析与实践[A].浙江省电源学会.浙江省电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省科协重点科技活动“高效节能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浙江省电源学会:,2013:4.

[3]于欣伟,赵国鹏,李魁,高泉涌,冯耀邦,陈姚,郑文芝.电解电容器使用支链多元羧酸铵盐电解液的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6-9.

第8篇:汽车电子新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工科专业;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的适应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心理体会及对环境的感受是与在学校完全不同的——现代企业理念、良好行为习惯、应变能力、新的实用技能、创新能力也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或形成,故应该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什么样的职业岗位人才,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岗位教育环境。因此,要为高职工科学生营造良好的工程环境,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就必须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真实的实践操作来实现。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当今高职院校的统筹规划中占据重要一席,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从而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践实训工作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

(一)低层次建设。

由学校依据系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各专业实训室,再按照标准统一采购设备及仪器,并由学校能胜任实践教学的教师按照实训要求和教学大纲现场指导操作,最终学生提交实训报告及相关的产品。由此,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并通过不断的操作训练,最终能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

(二)中层次建设。

高职工科专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重点工程,并且要求随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及时更新部分设备,然而大多数院校的资金有限,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更是显得突出。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重点考虑建设校内多专业学生都能用的实训基地。如:优先建设并建好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与维修、数控技术与应用、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都能用的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等基地,安排各班级学生分时段错开使用,充分利用和挖掘设备功能,讲求使用效率,允许师生根据实践需要随时使用仪器设备。同时,相同地区同性质兄弟院校可用就近原则施行校校联合实训基地互用,或共同投资建设实训基地,共同使用、共同管理,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高层次建设。

高职院校要改善实训的条件,就要联系行业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在校内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施行成本控制、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可以来源于社会真实的项目商品,也可以是模拟教学任务的产品,但对产品的用途、性能、设计、选材、成本、工艺选择、验收标准、完成时间等都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其产品或技术服务成果的质量、效率、成本、工艺选择等在接受学校“教学标准”评价的同时,还要参照企业、客户对产品的验收标准进行综合评判。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文化,对外承接生产任务或技术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完成“订单”的任务。该过程在提升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为高职工科专业工程环境营造与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也是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及将来就业的重要保障。

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更加强调就业能力。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它提供给学生的工作环境是真实的现场环境,执行的规范都是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也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钻研技术、热爱工作的奉献精神。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现状。

多数企业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对人才培养成本还缺乏深刻、长远的认识,只想伸手拿来人才就用,很少或根本不想参与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没有认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使得企业设备和设施只发挥生产作用,没有发挥教育和培训作用。特别是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社会背景下,更是限制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实现双赢是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是校外实训基地长期高效运转的根本。

(二)促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双赢策略。

本着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可考虑从如下几方面促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 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实现校企双方的相互培训。

学校可以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培训,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也可以定期选派员工接受学校的理论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同时,企业根据合作的深度,在学校建立车间进行校内生产,不仅仅解决了企业生产成本问题,又有效解决了人力资源的间断性,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2. 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学校组织理论和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项目开发和设备更新改革,跟踪最新技术的发展,协助企业进行研究开发,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加大科技服务和交流力度,使企业成为校企合作中的直接受益者。当然,学校的青年教师也鼓励参与到项目中去,为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3. 深化合作,互利双赢。

企业可以到学校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资助实习实训当中表现优秀且家庭困难的学生,扩大了企业的美誉和社会知名度,更为企业能从学校招聘优秀的毕业生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还可以依托行业,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规划、专业及教学要求,与其共建实训基地,由企业负责提供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高职院校负责招生和理论教学及学生管理,共同建立校企实训基地。校企共同组建实训教学领导小组,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编写实训计划、实训教材。同时,要制定科学的实训考核方法,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学生的实训成绩,包括实训论文、实训日记及实训期间的劳动纪律、敬业精神、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校中厂”“前店后院”等合作的深化。这种实训基地的建设形式,不仅为学校师生创造了真实的现场环境,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且还与就业紧密结合,在多方面实现了它的价值。

三、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满足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实行“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同时也鼓励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投资,建设供多家高职学校共同使用的公共实训基地。

(一)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工科高职院校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一大批有特色的工科高职院校应运而生,但工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生源结构复杂,起点不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教学环节未脱离学科体系窠臼;发展的后劲不足,转岗能力差;实操水平远远达不到企业的各岗位要求等,这就需要提供足够且先进的实训基地供学生实践。示范性实训基地就属于一种借用校外的力量来建设实训基地,支持高职教育的方式。

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应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等。故单靠学校的力量显然不够,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满足地方经济需要和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办学宗旨的职业教育,因此,各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介绍高等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典型事例,引起地方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使地方政府能直接或间接投资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

(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式。

示范性实训基地的选址可确定在高职院校较集中的区域,以便最高效的投入使用。可采用如下几种方式投资建设:第一,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发展需要,直接投资建设可供各高职院校共同使用的实训基地。第二,间接投资,间接投资是指政府运用立法、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第三,采用股份制,组建高职教育集团。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发展企业法人、社会公众、学校和地方政府入股,创立一个由参股企业、社会团体、地方政府和个人股东代表等组成的、专门负责接纳学生实习培训的集团化股份公司,利用股份制的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股份制实训基地。在管理和运作上相对独立,采取了自行聘任、自主考核的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增强了自身活力。

(三)示范性实训基地功能。

由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建设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其主要功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使基地服务于当地高职教育。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初衷是为当地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而且该场所是部分学校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而又没能提供给学生的。所以,地方政府经过对当地高职院校的考察和调研后综合评估建成示范性实训基地后,应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根据各高职院校提出的实训申请,合理安排实训设备的利用,最大程度地挖掘基地为当地高职教育服务的价值。

2. 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课题研究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3. 使基地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示范性实训基地的首要价值是确保该区域的学生能在相关实训课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保证学生实训课程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财、物优势,通过面向社会开放、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新产品的开发与检测、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等途径,使基地逐步形成在建设类行业中具有教学、科研、项目开发与产品生产的条件,使之具备产、学、研为一体的特点。

总之,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一切出发点要从以学生为服务对象来考虑。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要多协调和沟通,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工科学生营造良好的工程环境,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做好长远发展规划,为推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而努力。

(作者单位: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华锦,蒋喜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08,(7).

[2]董学民.关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

[3]张建洲,张玉柱.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