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资源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治水害,规范本省行政区域内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活动。
流域水资源是指流域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流域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和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其他有关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流域水资源规划
第五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
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流域内的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
第六条流域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本省的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综合规划应当服从相关江河流域的国家综合规划。
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
第七条流域综合规划由流域管理机构会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征求省有关部门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依法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流域水资源保护、治涝、供水等与水利有关的专业规划由流域管理机构组织编制,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征求同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区域综合规划由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区域水资源保护、治涝、供水等与水利有关的专业规划由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征求同级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编制流域、区域规划应当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条流域、区域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需要修改时,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建设水工程,应当符合相关流域的综合规划,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报请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应当报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对其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流域管理机构未签署意见或者经审查不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第三章流域水量分配和调度
第十二条流域水量分配应当依据流域规划、流域水资源现状和供需情况,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
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可持续利用和节约保护、水质水量双控制的原则,保障流域内居民生活用水,兼顾生产、航运和生态环境用水;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利益,统筹流域外的调水。
第十三条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制订,并征求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调整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组织调查、论证,根据流域水资源状况和用水需求变化提出修订方案,并征求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包括取水量分配指标、河流重要控制断面最小下泄量指标及水质控制指标等内容。
经批准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是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和水量调度的依据,应当严格执行。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涉及地级以上市水量分配以及向流域外调水的水量分配,由流域管理机构组织实施;涉及市、县的水量分配,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实施。
第十四条流域管理机构会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年度预测来水量、用水计划、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以及水功能区达标等情况,制订流域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需要在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外使用其他地级以上市计划内水量分配指标的,应当向流域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有关各方协商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流域内发生严重干旱、河流重要控制断面流量小于最小下泄流量、水库运行故障、重大水污染事故等情况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实施应急调度。
第十七条旱情紧急情况的流域水量调度预案由流域管理机构会同相关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发生旱情紧急情况的,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会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旱情紧急情况的水量调度预案。
实施旱情紧急情况水量调度预案,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日互相通报取水退水及水库蓄泄水情况,并同时向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发生河流重要控制断面流量小于最小下泄流量、水库运行故障以及重大水污染事故等情况的,流域管理机构、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库等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职责,及时采取压减取水量直至关闭取水口、实施水库应急泄流方案、加强水文监测等措施。
第十九条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辖范围内水量调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流域内的水库、水电站、闸坝和取水工程等管理单位,应当执行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和有关运行管理规程,保持相应河段合理流量和水库合理水位,并接受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和监督检查。
第四章流域水资源保护
第二十条流域管理机构、相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维护流域各河段的合理流量和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保护水环境。
第二十一条流域水功能区划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由流域管理机构监督实施。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不得擅自变更。社会经济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水功能区进行调整时,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划制订程序进行修改后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
水功能区划应当包括水功能区名称、范围、现状水质、功能及保护目标、管理措施等内容。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开发利用水资源活动,不得影响水功能区划确定的保护目标。
第二十二条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以及其他有关规范和标准,分别核定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干流及其三角洲河道和其他河道水域的纳污能力,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
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流域内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三条在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干流及其三角洲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应当经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在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支流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应当经流域内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由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批。
第二十四条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关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流域水资源信息管理,完善水情水质通报机制。
流域的水量水质信息应当实行共享,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签署审查同意意见的;
(二)不执行水量分配方案、水量调度计划或者应急调度的;
(三)不按照规定拟定、实施流域水功能区划的;
(四)不履行流域水质状况监测、报告职责的;
(五)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未经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的,由流域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概述
英国水资源管理体制迄今尚无国家一级专职管理水资源的政府部门,而由政府的有关部门分别承担,它们通常只起宏观控制和协调作用,主要负责制定和颁布有关水的法规政策及管理办法,监督法律的实施,并宏观控制地区或流域一级水管,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理机构的财务。地区一级的水资源管理准则由国家或地方法律规定成立的相应管理机构承担。
在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自七十年代初开始,水资源管理体制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根据1973年水法,实际按流域分区管理,合并、整顿,成立了10个水务局,流域内不再按过去的行政区划分和受其管辖权的限制,每个水务局对本流域与水有关的事务全面负责,统一管理,水务局不是政府机构,而是法律授权的具有很大自、自负盈亏的公用事业单位(Utilies),第二次大的变革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在1986年政府宣布通过立法使水务局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其目的是使水务局可不受对公共部门的财政限制和政府的干预。在1989年水法颁布后,水务局便成为国家控股的纯企业性公司并改称为水务公司,负责提供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供水及排污服务。
迄今为止,英国的水工业私有化仅限于英格兰和威尔士,而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其供水管理部门目前仍为国营公共事业机构。
2.水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英格兰和威尔士水管理机构分为政府各部、地区水务局和地方(郡、区)三级管理。下设(1)环境国务大臣和威尔士事务大臣,其职能是:任命水务总督、水务公司及国家河流管理局负责人;制定和修订水务管理的法律框架。(2)水务办公室,是一个非部级的政府机构,负责保证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水工业能为该地区用户以合理的价格提供优质高效的供水及排污服务,同时它也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水工业私有化后代表政府对水的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机构;颁布水价费率标准,每年一次确定价格水平和结构,监督水务公司的财务和投资;每五年一次审查和调整水价上限,规定下一个五年的服务职责等。(3)用户服务委员会,它协助水务总督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4)饮用水监察署,成立于1990年1月,代表国务大臣检查和监督水务公司供应饮用水的数量和质量。(5)国家河流管理局,负责河流水质和内陆及沿海地区水质、土地排水、防洪、渔业、水上旅游、水资源保护及管理、航运,颁发取水许可证,污染控制。(6)皇家污染监察署,审定和监察具有重大污染的产业。(7)农、渔、食品部,负责防洪及渔业事务,此外还任命地区防洪委员会的主席及委员。(8)垄断及兼并委员会,委员会完全可视为水务总督与水务公司的“上诉法院”。
3.水务机构
在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下设:(1)水务公司,(2)供水公司,(3)水务协会;而苏格兰地区供水及排污服务是由根据苏格兰地方法律建立的9个地区委员会和3个岛屿委员提供;北爱尔兰地区则由北爱尔兰环境局负责。
4.水务管理的主要法规
(1)水工业法;(2)水资源法;(3)水公司法;(4)土地排水法。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节水潜力和空间,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既是一种特殊的、不可替换的资源,又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1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水资源是中国在自然资源领域面临的最大威胁。
1.1中国虽然从总体上水资源量有2.8 万亿立方米,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是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
1.2从我国水资源分布上来看,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南北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分布不均,与耕地、经济、人口等分布不匹配。
1.3从我国水资源供给上来看, 我国668个城市中, 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有些城市缺水现象严重。目前中国的用水供求缺口达320 亿立方米,据预测到2030 年将激增至500 亿立方米。
1.4从我国水资源的影响程度上来看,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源型的水资源供应紧张,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也造成强烈冲击。现在,上游和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农业用水和经济用水、生态用水之间,水资源利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管理水平低,存在着较大的节水潜力和空间
中国现在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存在很多问题。与新加坡等国家在水资源的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差距,有着较大的节水潜力和空间
2.1水资源管理权利分散化,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中国当前的水权沿袭了计划管理体制,水资源的管理权和经营权不分。水管理机构涉及到包括水利部和环保部等多个部门。基本属于分散管理。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以及防治污染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但由于各部门的利益之间的争夺,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执行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2节水和宣传力度不够,公众的参与程度较低
节水和宣传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上,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形势宣传不到位,全民的节水意识不高、公众参与程度不够,节水在政府工作中战略地位不突出。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2.3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节水体制还未建立
在中国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工业节水尚无固定的投资渠道,农业节水投入近年有所加强,但力度不够。节水措施落实的不到位。由于水资源费太低,许多节水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有限,而国家又没有优惠政策,致使许多用水大户节水的积极性不高。国家还没有一部有关节水的法规,节水还缺少法律依据。更谈不上实施有效的监督。
2.4水权制度和水权市场体系不健全
水资源的产权关系不明确具体表现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权责不明,水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三者界定不清。我国水资源理论上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但水资源实际利用中的非排他性,使得水资源开发利用各自为政,我国目前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分中央、流域、省、市、县五级管理。由于我国水资源分五级管理,再加上水资源产权的不清晰,常常出现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工程管理单位之间的职责交叉和矛盾冲突。管理体制的不顺畅,极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导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存在着竞争性开发、掠夺性利用、管理粗放、用水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
2.5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
生活和工业产生的大量废污水处理程度低。污水处理率低。污水处理回用配套工程少。此外,在雨水、中水利用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建筑用水、洗车、浇花草、浇树等都用新鲜水,未能实现分质供水,造成资源浪费。
3新加坡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的成功经验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水资源十分匮乏,国内水资源总量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11立方米。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其水资源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1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从水资源的管理、水污染防治直到节水龙头、马桶节水,都有具体的规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2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水管理机构。与水有关的事务主要由环境和水资源部下的公共事业局负责,属于集中式管理体制。
3.3实行了严格的节水措施。一是实行调节水费和节水补助。水资源的税收政策对降低居民用水需求的作用非常明显。同时对企业,大力推行三个节水补助计划。即节水项目投资补助计划,单位资源生产率计划,单位资源生产率研究计划,从而提高其节水的积极性。二是政府强制在公用洗手间安装节水设施。并推出省水之家计划,免费提供节水环、省水袋等。三是以非饮用水取代饮用水鼓励工业在制冷和过程用水等方面使用处理过年工业废水。
3.4实行供水申请许可制度。对非家庭用水必须向公用事业局提出申请,并对工业申请的用水量,由指定部门进行分解评估。所有用户必须保证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水来减少用水需求量。
3.5实施用水审查。公用事业局定期进行用水审查并提供节水建议。定期监控其节水,以确保水的有效利用。
3.6建立了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
3.7经济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阶梯水费、鼓励使用回用水的收费体系、节水减免税、鼓励私人等。
3.8将强有力的法制宣传公众环境,水资源意识的培养相结合。
4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减轻贫困、粮食安全、能源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水资源危机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生存。水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4.2加强水资源管理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也要求强化水资源管理。
4.3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改善目前管理粗放、利用率低、使用浪费等问题的重要措施。
4.4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在积极培育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的基础上,建设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在内的节水型社会。
4.5加强水资源管理,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节水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全民节水意识是节水型社会运行的“软动力”;二是靠外界的约束和激励,靠压力和推力,并把这种约束、压力和推力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4.6加强水资源管理,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节水的制度体系,使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确保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7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和水相关的问题日益突出,包括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等多个方面,使得水资源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5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议
5.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转变人们的用水观念。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把水资源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情况以及如果不采取节水措施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多种有效方式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尤其在宾馆饭店、公共厕所等公众场所,应有显明的节水标志,使全体市民认识到未来的水危机和节水的重要性、迫切性,转变人们的用水观念,使节水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
5.2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水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5.3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
5.4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5.5充分利用价格的调节作用
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
5.6开展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提出准确、真实、权威的水资源数量、质量、可利用量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评价成果,找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为政府行使水资源宏观配置与管理职能提供决策和依据。
5.6建设节水型社会.
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水资源管理为主要内容,在积极培育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的基础上,建设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在内的节水型社会,
结语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彻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才能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才能有效的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资源管理;科学配置
Abstract: water is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basic resources, maintain the economic production capacity, human life and global the balance of the ecosystem and integrity, and effectiv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can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human, so that the people free from hunger, reduce disease and natural disasters. Due to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management gradually from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water into a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rational use of existing water source, water demand management also gradually become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to a new content especially in shortage region.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Resource management; Scientific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精神价值,必须很好地在政策中得到体现。由于水资源具有有限性和脆弱性,因此,需要共同保护,并有明确的分配法规,即优先保证人类的基本需求、保护环境和其他所有经济性用水。政府应在考虑个人和集体用水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和分配水资源,建立水法、水资源保护合理条款,这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
水管理有许多方法,如运用法规、经济手段和其他鼓励措施促进各部门更有效地可持续性用水,保护生态系统。污染水源者必须得到严惩,赔偿所造成的损失。商业用途用水者可以为综合有效用水的管理提供捐助,也可以采用各种志愿协议的形式,促进受益者积极参与有关行动。
水管理需要解决政府各部门之间如农业、环保、供水和卫生设施、工业、能源、交通及其他部门分散的用水和水管理局面,防止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污染,预防和减轻因气候变化和水土管理不善造成的洪涝和旱灾所带来的影响。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水资源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即 “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用水,遵循水资源共享、可持续利用、有偿使用、效益优先、以供定需、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原则。
2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几种模式
2.1水资源统一管理模式
水资源统一管理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广泛认同的科学管理的模式。联合国水行动框架中论述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水资源政策、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水资源信息系统;国家层次和流域层次的水资源配置框架和实施方案;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中的投资机制和执行效果的监测和监督机制;一种“良政”机制确保水资源管理的透明性、公共参与和落实责任;一个统一的机构对如上所述的各项内容负总责。从上述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内涵可以看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落脚点在于对水的资源管理。重点要求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要从以往注重提供工程和水服务为主的管理模式,向资源管理的模式转变。核心问题是让社会充分认识水在生活、生产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综合资源价值,统筹规划,实现水资源在区域间和生活、生产、生态等各用水领域的优化配置,通过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2 权限下放的用水管理模式
坚持权限下放的用水管理模式,主要指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在实现了国家和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用水管理的权限要尽可能下放到地方政府。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这种用水管理权限下放的管理既包含了资源管理,又包含了用水服务管理。地方政府对水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在国家和流域配置的水资源基础上,建立区域的水资源利用宏观指标体系,实现水资源在不同用水行业之间的合理配置,维系良性生态必需的水量和水质,实现水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水管理权限下放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地方政府对用水服务的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障全体居民,尤其是贫困群体的基本用水权利;二是运用价格原理和需求管理,通过市场机制协调用水供需矛盾,充分发挥水的利用效率;三是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用水服务和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服务的质量。总之,用水服务管理权限下放,一要进一步细化水的资源管理,二要通过政府的、市场的和社会的合力,在提供水服务和用水过程中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3 水资源的分割管理
水资源的分割管理是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反面,即片面地强调生活、生产、生态各自的用水利益,片面地强调各行业本身的用水利益和各行业本身的水的管理权限,片面地强调各个区域本身的用水利益和各区域自身的水的管理权限,激化各地区、各行业用水之间的竞争矛盾。其结果是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系统恶化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期同时产生。因此,水资源的分割管理模式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摈弃。
3 把握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
3.1 水资源的基本特征要求科学配置水资源
资源的配置方式要考虑资源自身的特点。一般性的生产要素资源,往往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中的生态资源,与生态系统与荣共荣,与损俱损。水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与人民生活、经济生产息息相关。
3.2 优化配置水资源,从水的资源管理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在水资源统一管理中,水资源的配置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发挥着以下主要作用。首先,保障了人的生活的基本用水权和维系河流生态可持续性的基本水量。按照公益性用水领域的优先原则,各级政府不仅要在水资源配置上保证人的生活的基本用水,保证维系良好生态的基本用水,而且在实践中要切实体现这一优先原则。其次,平抑了对水资源的无序竞争。区域间、用水行业间的水资源无序竞争在缺水国家和地区尤为激烈,其管理上的直接原因在于缺少对区域、行业用水权的合理确定,缺少水资源利用的总量控制。实行可利用水资源在区域和行业间的配置,确定区域、行业间用水权益并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可以把区域、行业间对水资源量的无限制的外部竞争,转化为提高用水效益的内部竞争,从而有效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第三,有利于落实地方和行业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责任,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在各地区、行业用水权益确定的前提下,任何超出总量控制范围的水量增加都是要付出昂贵代价,转而促进内部的挖潜节约和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有利于促进节水、水污染防治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第四,有利于培育水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在水权的交易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水资源只有在权属确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交易,水权交易所形成的水市场实质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市场。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经济行为是相同的,即在市场配置过程中寻求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结语: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造福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国策,必须用系统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张,伟利农业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管理机制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237.
关键词:水循环; 水的良性社会循环; 水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水循环
1.1 自然水循环
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水循环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水是所有营养物质的介质,营养物质的循环和水循化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② 水对物质是很好的溶剂,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和利用的作用;③ 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一个地方矿质元素的流失,而另一个地方矿质元素的沉积往往要通过水循环来完成。
1.2社会水循环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破坏日益加剧,水还由于人类的活动而不断地迁移转化,形成了水的社会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不断取用天然水体中的水,经过使用,一部分天然水被消耗,但绝大部分却变成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放,重新进入天然水体。
社会水循环是自然水循环的一个附加组成部分,对自然水循环产生强烈的相互交流作用,不同程度地改变世界上水的循环运动。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对水资源时空分布进行干预的直接方式,在人类大兴水利带来巨大生产效益和能源效益的同时,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
2. 新型社会水循环概念
鉴于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紧密的交织在一起,社会循环依赖于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而且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已经威胁到了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张杰院士与李圭白院士分别提出了“水的健康循环”与“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概念。
2.1 张杰院士 “水的健康循环”概念
“所谓水的健康循环,是指充分尊重水的自然运动规律,合理科学地使用水资源,同时对废水进行再生净化,使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社会循环不损害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从而维系或恢复城市乃至流域的良好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张杰院士如此定义水的健康循环。 依张杰院士的观点,实现水健康循环的策略包括节制用水、污水深度处理与有效利用、修复城市雨水水文循环、控制面源污染以及实现水资源统筹管理等。其中城市里的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即再生水供应系统是关键,是我国水健康循环的切入点。城市排水系统是促进城市用水健康循环、恢复水环境的生命线。
2.2 李圭白院士 “水的良性社会循环”概念
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使其排入水体不会造成污染,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称为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城市由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取水,一般是比较经济的,因为为满足用水对水质的要求(特别是生活饮用水)而进行的水处理比较易行。当水资源短缺危机出现时,为减少由天然水体取水的量,可以采取循环回用使用过的污、废水的方法。将清洁的冷却水循环使用于工业用水,比较简单,也比较经济。将含废弃物较多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回用于工业,为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而进行的水处理会复杂得多,且也比较昂贵。将尽量多的污、废水回用于工业,可以显著减少由天然水体的取水量,缓解水资源危机。
3. 水资源管理
那么什么是水资源管理呢?我国的水资源管理现状又如何?从水资源管理角度,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进而向形成水的良性与健康社会循环迈进呢?
3.1 水资源管理概念
水资源管理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3.2 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绝大部份仍采用计划经济的形式。管理体制亟待改变。水资源管理矛盾甚多,主要问题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和价格关系混乱。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所有权、行政权和经营权混乱,以行政权、经营权代替所有权的管理。国家水资源所有权受到条块分割,水资源产权虚置或弱化,各种产权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大。水行政主管部门也存在政企、政事不分的情况,由于混乱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了水资源价格管理的混乱。
二是价格水平明显偏低。由于水价偏低,水利部门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和发展。水利工程老化,缺少资金维持和管理,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受到限制。由于低价供水浪费巨大,加之排放、污染治理和节水措施开展不力,给水环境和供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3 我们所能采取措施
为了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国外水资源管理的体制与共同做法,我们国家对水资源管理开发和有效配置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重新确立对水资源价值的认识
我们改变过去对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重新确立水资源价值的观念,确定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2、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多龙治水,一家管水”
首先要进一步坚持国家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执行主体地位,做到权利和责任统一。二是现在执行的《水法》是我国制订的第一部水法规文件,对规范水事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适时修改“水法”,实行“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的新格局。三是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多龙治水,一家管水”。在认识问题、法律关系问题上理顺后,还应该按照“事权分开、专业高效”的原则,调整部门职能。
3、改革水价制定依据,逐步实现成本定价
随着用户支付能力的增强,实现内部成本水价收费制度。在此基础上,增加考虑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必要的如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等外部成本,实现全成本定价。即逐步实现由成本定价向边际成本定价过渡,最后达到边际机会成本定价,使水价格真正地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在改革水价过程中,还应注意年度的水价结构,实行递增水价和季节水价,以较好地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匀的矛盾。
4、充分运用经济手段,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通过对水资源和水价的分析,水的定价原则没有实现商品定价原则时,水利水电行业是“不完全竞争产业”,它不同于完整意义上的竞争产业。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创造条件,使水利行业向“两化”过渡,即向水利服务功能社会化、水利经济产业化过渡。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是水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的两把利剑,缺一不可。
4. 总结
综上所述,水资源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一切生命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水循环对整个地球物质的持续与平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人类,水资源与水循环都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了我们自身及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以求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从而减少对水的大循环的影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王浩. 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现状和未来[J ] . 水利水电技术,2006 ,37 (2) :7 - 14.
[ 2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R] . 北京: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2.
[ 3 ] 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组.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 . 中国工程
关键词:虚拟水;虚拟水贸易;虚拟水战略;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是构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短缺、极度污染、过度开发等主要问题,抑制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虚拟水的提出及虚拟水战略的实施,为水资源管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措施。
一、虚拟水、虚拟水贸易及虚拟水战略
(一)虚拟水及其特征
虚拟水是由伦敦大学的托尼.艾伦(Tony Alla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非真实性。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是以“虚拟(vitual)”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具体化(embodied)”的水。如生产1kg粮食、奶酪、牛肉分别需要1~2m3、5~5.5m3、16m3的水。生产一个重2g的32兆计算机芯片需要32m3的水。这就是凝集在产品背后看不见的虚拟水。虚拟水同时也被称为“嵌入水(embedded water)”和“外生水(exogenous water)”,“外生水”暗指进口虚拟水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非本国或本地区的水这一事实。
第二,对市场交易的依存性。虚拟水是通过商品交易来实现的,没有商品交易就不存在虚拟水。虚拟水从根本上依赖于市场整体交易而非个体交易,市场整体商品交易越多,虚拟水就越多。
第三,贸易运输的便捷性。由于实体水贸易运输距离长远、成本高昂,所以这种贸易通常是不现实的。而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它的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
(二)虚拟水贸易与虚拟水战略
虚拟水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是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是水资源丰沛的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或高耗水工业产品,目的是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以确保国家安全。虚拟水贸易并非新生事物,它是商品交易的产物,是虚拟水存在的特征属性,其历史同粮食贸易一样悠久。
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
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水密集型产品给其他的国家,实际上就是以虚拟的形式出口了水资源。当前,一些缺水国家或地区事实上就是以虚拟水贸易的形式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2001年南非向赞比亚出口了9000t的玉米,从虚拟水的角度来说,就是南非向赞比亚出口了10.8×106t的水。
徐忠民等学者的测算,2000年河南省有39.91×104t余粮,按人均400kg的粮食需求标准完全可以满足甘肃省31.13×104t的粮食缺少需求,甘肃省若实施虚拟水战略从河南进口这些粮食而不是自己生产,可节约43.78×108m3的水资源。
从传统上,人们对水安全习惯于在问题发生的区域范围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虚拟水战略提倡出口高效益水密集型商品,进口本地没有足够水资源生产的粮食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虚拟水战略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虚拟水战略改变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思维方式
虚拟水战略的实施,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它要求水资源管理从原有的以区域水资源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在区域水资源之外寻找解决水资源分配和水资源管理的途径,运用“大水利”的系统理念和方法研究与水资源问题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
虚拟水战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在水资源问题发生的范围之外找寻解决区域内部水资源问题的措施,可以更好地协调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虚拟水战略观念认为,相对于国家甚至世界范围而言,水资源短缺通常只是局部现象。人口、粮食和贸易之间的特殊连接关系,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决策者提供了更大的范围找寻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新途径。
(二)虚拟水战略可以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资源短缺是阻碍缺水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水资源的短缺直接与区域粮食生产与安全紧密相关,缺水国家或地区在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上研究很多,但这并不是根本性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只能是一种补充手段,虚拟水概念的提出与介入为区域水资源短缺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手段。
对于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国家或地区来说,通过虚拟水贸易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调入富水性商品,而不是从区域北部发掘本地水资源的潜力,以虚拟水代替实体水可以成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尝试。同时,还能增强其粮食安全的相互依赖性,减轻国家或地区之间因为水或粮食问题所引起的直接冲突,创造持久地合作关系。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对粮食进口的补贴政策,实际上是补偿本地区水资源的不足。约旦和以色列等一些干旱国家已经有意识地制定了规划政策以减少富水商品的出口,特别是农作物的出口。实际上这些国家已将虚拟水视为非常重要的、增加的水资源,他们以虚拟水形式进口的水量已远远超过了其出口的虚拟水量。中东地区每年靠粮食补贴购买的虚拟水数量相当于尼罗河每年流入埃及的水量。虚拟水贸易通过富水商品的调入,引进“看不见”的虚拟水,从空间可进入性上提供了实施的有效性,可以有效缓解缺水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三)虚拟水战略可有效配置全球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出口自身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自身存在比较劣势的产品来谋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富水国家或地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比贫水国家或地区要低,而且水资源利用的负作用也相对小,因此从经济角度看,富水国家或地区提供水密集型产品给贫水国家或地区,暗含着贫水国家或地区实体水资源的节约,贫水国家或地区将节约的水资源投入成本较高的行业。
如法国生产1kg玉米的虚拟水含量是0.6m3,而埃及是1.12 m3,因此从法国出口1kg玉米给埃及可以节约0.52 m3水,所以埃及完全可将节约的水资源投入其它成本较高的行业,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生产1kg粮食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要比湿润地区多2-3倍,干旱地区从湿润地区进口1kg粮食,可节约2-3倍的水资源,将节省下的水资源用于其他行业,则可能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虚拟水贸易实质上是一种概念性水资源利用方式,将全球有限的水资源投入到产出相对较高的领域,实现效益最大化,从空间和时间上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四)虚拟水战略有助于改善消费模式和建立节水型社会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再加上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等原因,有限水资源的消费现象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虚拟水概念的提出给人们提供了产品中隐含着的水资源这一暗示,使人们直观地意识到自身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例如,知道1kg玉米和1kg牛肉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的差别,可使人们意识到消费不同的产品对水资源系统有不同的影响,了解各种消费模式对水资源的节约情况,从而有助于自身消费模式的改善和节水型社会的建立。
三、结束语
虚拟水战略为干旱、半干旱国家或地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通过虚拟水贸易寻求水资源的一种替代供应方式,并且该方式不会产生恶劣的生态环境后果,能较好地缓解当地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虚拟水贸易,可将全球水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
实施虚拟水战略有利于干旱地区制定水资源安全战略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对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国栋.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4).
2、A.Y.Hoekstra Virtual water trade: an introduction. In: Hoekstra A Y edited. Virtual Water Trad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R]. 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2003(2).
3、钟华平,耿雷华.虚拟水与水安全[J].中国水利,2004(5).
4、Turton A R. A strategic decision-makers guide to virtual water[EB/OL]. up.ac.za/academ ic/liberts/polsci/aw iru/op33. html,1998.
5、徐忠民,龙爱华,张志强.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3(6).
水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其综合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人类对水资源规律认识的不足以及常规的规划和管理手段的局限性,对水资源实现综合全面的管理难度很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GIS技术的逐步成熟,开发基于GIS系统的综合水资源管理系统成为可能。在辽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GIS作为基础的数据平台对数字化地图等空间数据和水文信息等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GIS还为流域规划项目中所采用的水量模型(IGSM)和水质模型(MIKE11)等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接口,将各个环境模型很好的衔接和协调起来。GIS系统强大的图形处理和输出能力更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了直观的数据支持。从辽河水资源管理系统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GIS技术在流域水资源相关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评价水资源规划方案和进行复杂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方面也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2GIS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的结合
(1)GIS技术的优势
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和显示的计算机系统。它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地理信息,辅助相关的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1]。由于GIS可将地理空间模型化并存储在计算机中,因此它还具有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模拟和预测的功能。相对于常规意义上的信息系统,GIS具有空间分析能力强、数据来源广泛、工作方式直观形象等特点[2],在对空间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功能要求较高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内容
流域水资源管理是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方面在系统层次上的定量分析和综合集成。一方面它提供了进行流域国土规划和经济布局规划的水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它通过对水量时空分配的再调整和水环境标准的制定,协调了防洪除涝、节水灌溉、城镇供水、水利发电、水土保持等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全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水的流动性特点,在流域内一个点上的扰动会影响到周边和下游地区[3],因此在进行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基于相应的环境模型分析各项管理战略和开发方案的环境影响,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及各方对水资源功能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最终拟定流域内水资源管理的最优方案。
由此可见,在进行力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过程中,非常强调运用各种环境过程模型,如稳态和动态水流模型、多维水质模型和污染扩散模型等。这些模型大都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4],但这些环境模型在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尤其是在结果显示方面仍显困难。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正是GIS的优势。GIS可以为这些环境模型提供整体的基于GIS逻辑原理的空间操作规范,用以反映具有空间分布特性的模型研究对象的移动、扩散、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过程。在GIS中,基本概念是空间位置、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而基本研究对象是被抽象成点、线、面的空间实体及其相关属性。与之相对应,在环境模型中,基本概念是物质、能量及其运动转化,而基本研究对象是诸如水、人口等明显具有空间分布特性的环境要素[5]。GIS和环境模型在概念和研究对象上的相似性、互补性,使得二者的结合合理又具有实用价值。
在欧盟-辽宁水资源项目中,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流程如下所示:
3基于GIS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3.1系统目标
以辽河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为例,建立基于GIS的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存储和处理流域水文学和社会经济的相关资料,并能提供查询功能。
(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和分析,能提供必需的空间信息,为今后水利工程布局提供基础数据。
(3)能为决策机构提供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为水资源的调配提供依据。
(4)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需求量进行评估和预测。
(5)能对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分析计算,为合理开发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6)结合相关的环境模型,能对水资源开发战略和方案做出评估
3.2系统结构
为了安全、高效的实现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应采用C/S模式和B/S模式相结合的网络结构(见图2)。在数据库管理方面,可通过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
3.3系统模块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辽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主要集成以下模块:数据录入模块、检索和查询模块、统计分析模块、空间分析模块、辅助决策分析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见下图)。
(1)数据录入模块。用于系统中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获取与更新。空间和属性数据可通过键盘、扫描仪及数字化仪等输入设备录入计算机,也可从其它系统直接将数据转入本系统,同时这一模块还提供对数据的适时更改和补充功能。
(2)检索与查询模块。提供属性-空间的逻辑查询和空间-属性的空间查询功能。由于GIS系统中数据同地图中点、线、面相对应,这两种操作实际结果是一致的。数据库的操作能及时反映在地图上,而对地图的操作也能在数据库中表现出来。
(3)统计分析模块。包括对查询结果的统计分析、对空间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及对水文、土壤、人口、经济等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的范围可由用户自行设定,如通过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工具来确定范围大小。同时,这种统计分析功能既可进行一项数据的统计分析,也可对多项数据同时进行统计分析查询,查询结果可通过报表、地图、表格或文字说明的形式打印输出。
(4)空间分析模块。负责对图形进行地形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等操作,并能将分析结果进行汇总,以各种专题图表及统计图表的形式输出。
(5)辅助决策分析模块。主要包括水量计算模型(如辽河流域项目中使用的IGSM水资源模型)、水质模型(如MIKE11模型)、水资源供需分析及预测模型、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等。以上模型可对一项或多项数据进行预测或评价,从而了解流域或特定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同时,通过模型模拟出各个候选方案的实施效果后,可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模型优化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最佳方案,为最终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
(6)数据输出模块。可将统计、分析和决策的结果以文本、报表或图形的形式输出。
4系统功能实现
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1)预测分析
例如通过输入动态的监测数据,可适时做出地下水位等值线图,并经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库的库容量,进而利用辅助决策分析模块中的水资源预测模型对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2)水资源调度分析
根据农业、工业等部门在当时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及生产现状进行指标分析,确定合理的供水量,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优的分配,进而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信息检索和查询
可对研究区历年观测的水文资料进行检索,如历年降水量、径流量、地下水位年变化和月变化、水库入库量、废水排放量等。还可对系统内存储或经系统分析而派生出各种图形文件进行查询,如耕地、渠道、河流水系、水库地形等高线、典型年降水量等值线等。
(4)模拟与决策
如利用水量计算模型和水质评价模型对候选的可行水资源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模拟,直观的对候选方案进行评价。进一步可将预测结果输入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求得规划方案的最优解。
一、加强节水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只有当公民都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及后果,节水的目的及意义,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节水工作才有顺利开展的基础,应当说,这些年来通过广泛的这宣传教育,人们的节水意识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讲,整个社会的节水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企业而言,多数把节水技措视为一项负担,对市民而言,尽管市场上出售的节水型产品琳琅满目,但真正使用的却寥寥无几,注重日常生活重复用水的家庭极少。“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渴”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在水荒没有降临的时候,人们头脑中并没有真正树立水危机意识,节约用水往往成为一句空话,要让市民主动地实施节水行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培养人们的“水危机”意识。我们可以效仿新加坡的做法,进行定期的“水危机演习”,全市停水一两天,让市民体会没有水的滋味。为了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建立一套宣传体系,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在城市显著位置设立宣传灯箱,节水广告牌;编制节水法规,生活节水小常识等为内容的节水宣传手册,让广大居民家喻户晓。制作城市水资源现状、节水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为题材的宣传资料。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在公众中强大的影响力进行节水宣传,开办节水宣传栏。介绍节水知识,节水方法,宣传节水法规政策和节水先进典型事迹。鼓励各厂矿、机关、院校、居委会充分利用报纸、宣传栏、节水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节水。做到扎实有效,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一个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用价格手段促进节水
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但现在水价比较低,既没有反映出它的商品价值,也没有体现出它用为资源的宝贵。在这种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不合理情况下,用水的浪费和对节水漠视也就见怪不怪了。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面水资源有限,政府想办法开源节流,保证供水,以求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越快,用水者意识不到水资源的危机。如此怪圈恶性循环长此以往终有一是无水可用,谈何可持续发展?
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源头下手,提高水价,用价格手段调整人们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国内外经验表明,水价提高40%,用水量下降20%,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显而易见。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和用水者的承受能力,实行阶梯式水价,根据正常用水量确定一个基价,用水超量后,逐级加价,用水越多,水价越高。水价提高以后,居民为了节省开支,浪费水现象会逐渐减少,同时也会想办法一水多用,减少用水量,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对厂矿企业用水大户来说,水价的提高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和利润的减少。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杜绝跑、冒、滴、漏,压缩用水量,同时舍得投入资金搞节水技改。这样一来,节水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还可以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节水型经济。
总之,低价用水浪费严重,通过合理适当提高水价,可以使居民和单位产生节水的动机和压力,促使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效能。
三、加强法制建设,保证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法律来保障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涉及各行各业,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我们提倡实行计划用水,但没有实行计划用水实施的相应办法,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急需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节水法规,来保证节水工作健康顺利实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四、采用高科技手段,开辟节水新领域
随着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节水的空间越来越小,要想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就必须采用节水技改,推广应用节水型器具等常规手段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高科技节水措施,考虑雨水、污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
每年的雨季让大量雨水白白流走。如能将这些雨水加以利用,就等于开辟了新水源。我国严重缺水的大西北也正是推广一家一窑的集雨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园林绿化用水量在逐年增加,我们可以制作集雨设施,绿地、草坪设计低于路面,以便汇集雨水,晴天喷灌也不易流失。
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是国务院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而做出的重要决定。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申请人必须提交具有论证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需要取用地下水的,必须进行取水申请,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办理取水许可证、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后方可取水。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做好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工作,根据上级下达的用水计划,切实做好超计划用水收费工作。城区原有自备井全部实行计量收费,足额征收水资源费。
城区居民生活用水,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农业生产用水要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工业生产要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增加水循环利用率。限制高耗水企业发展,提高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自来水公司的水价标准,实施阶梯水价,以经济杠杆调节的办法推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的开展。
二、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深层地下水开采,适当开发地热水
颍河耿楼闸的建成,保证了颍河的正常水位,市住建委、自来水公司要加快筹建地表水厂的步伐;鼓励企业和城市景观用水取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
浅层地下水补给便捷,在一定范围内超采后,经降雨、地表水渗透,很快得到补给,有易开采易平衡的特点,是天然的地下水库,鼓励用水标准不高的企业和个人取用50米以上的浅层地下水,以节约中深层地下水。要加强对小浴池、小餐饮、小洗车场、小企业的用水管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城区中深层地下水连年超采,必须严格限制深井取水量,严格控制深井数量,原则上在城区不再审批新凿深井,并对现有中深井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违章取水现象,要及时严肃处理。因特殊情况需要开采中深层地下水的单位,必须按规定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根据低碳、环保、节能的原则,允许有条件的单位适量开采地热水资源,但要经过科学论证,合理有序开采。
三、加强工业园区自备井的规范管理
对于我市“一园四区”企业的用水,原则上实行统一供水,但对以前已有的自备井,要逐一审查,对已办理取水许可证的,要加大管理力度;对符合取水条件的,要补办取水许可手续,补交水资源费,纳入管理范围;对不符合取水条件的,要坚决封闭自备水源井。审查合格的企业自备井,要做到持证按计划取水,有计量水表、按月抄表、按月足额缴纳水资源费和超计划加价水资源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水规费。
“一园四区”企业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不得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提倡中水再利用,不断提高水循环利用率,节约有限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