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华语大专辩论赛范文

华语大专辩论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华语大专辩论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华语大专辩论赛

第1篇:华语大专辩论赛范文

辩论的前世今生

苏格拉底

史上最出名的擅长辩论的人,恐怕就是苏格拉底了吧!这位古希腊三贤之一,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师公,一生都在致力于将真理愈辩愈明。他每天走在街上见到人就和人家辩论,搞得大家都闻苏格拉底色变,远远见到他便赶紧躲开。

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

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

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我们从他的这些辩论的经历也可以看出,他奠定了西方哲学中大家对广泛流传的这些概念和人们行为的一个认知,告诉人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人们崇尚的东西,人们所做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何意义。这,也是辩论的意义吧!

中国古代的辩论

在中国,辩论的历史可谓久矣。战国时代,著名的纵横家们所做的,就类似于辩论,都是说服人的艺术。苏秦合纵,说服六国国君联合对抗秦国,配六国相印,说明了他口才的强大。张仪连横,以三寸不烂之舌将六国各个击破,将楚怀王玩得团团转,最后客死秦国。纵横家的手段,无非晓以利害,将事情层层剖解,将利弊展开,让国君选择有利的一面。

战国时代诸国争雄,百家争鸣,各个领域皆有开创性的人物,他们的各种学说纷呈,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导致各流派之间的辩论。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必然引起思想界的激烈冲突。如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人,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才学和雄辩演讲能力,进可以得卿相,退可以著书立说,成为当时学术界、政治界最活跃的人物。其中孟子是当时著名的雄辩大师。他好辩又善辩,有很高的论辩技巧。能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善设机巧,层层紧逼,步步追问,表现出强有力的气势和严密的逻辑力量。孟子的论辩简练、明快而又有极强的说服力,可称得上是雄辩。孟子的雄辩一是得力于严密的逻辑力量,二是得力于磅礴的气势。还有赵国平原君门客公孙龙作为战国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因其“白马非马”论,使得公孙龙以诡辩著称。

狮城舌战

上述是历史上关于辩论的记载。而离我们较近的真实可观的并造成较大影响的,无疑是1993年的狮城舌战。1993年,在之前三届亚洲大专辩论赛的基础上,新加坡广播局扩大了参赛范围,举办了首届国际大专中文辩论赛,代表中国大陆参赛的是复旦大学辩论队(一辩姜丰、二辩严嘉、三辩季翔、四辩蒋昌建)。复旦大学辩论队舌战狮城,力挫群雄。决赛辩题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复旦大学为反方,沉着应战,在立论中从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分别阐述辩题,即在事实层面肯定人性本恶的同时,在价值层面积极强调教化对转变人性的巨大作用。决赛中,复旦大学发挥出色,最终以五比零的绝对优势战胜了台湾大学。点评嘉宾杜维明给予了复旦大学辩论队极高的评价。而复旦四辩蒋昌建在结辩陈词最后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注定用它寻找光明”也成为了华语辩坛不朽的经典。

1993年的这场辩论赛,可谓是一场经典赛,社会反响极为热烈,许多人都为之振奋。赛后不久,央视就播出了国辩全部7场赛事的实况录像。随后,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狮城舌战: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纪实与评析》一书,被誉为“辩论圣经”。

后来,央视的《12演播室》节目将几位辩手请到演播室,与观众见面,一夜之间他们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8年后,身为武汉大学辩论队主力的周玄毅,就是那场国辩最忠实的听众之一。在他看来,1993年的国辩真是开了眼界。“在公开平台上针锋相对的大学生展开辩论,成了一件开天辟地的新鲜事。大多数国人从来不知道,人居然还能这么说话。”中国大学生在国际舞台上洒脱的表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国人“讷言敏行”的传统印象,展现出了大国国民不凡的形象,那次辩论赛在当时,被看作是社会开放的缩影。

至此,一股辩论热潮在全国掀起,辩论成了上世纪90年代高校的“流行文化”,班级之间、系科之间、社团之间纷纷举行辩论会,参与辩论或者去听辩论成为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国辩”已远离大众的视线和媒体的焦点,主要是因为社会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辩论与演讲也渐渐淡出中学校园。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好事,说明辩论回归到了常态。

第2篇:华语大专辩论赛范文

一、高职高专口语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院校开设了《口才与演讲》、《职场沟通》等口语课程。遗憾的是许多人对口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对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教学规律的探索更是不够。概括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其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多数院校将其设为“选修课”,根本没有建立起真正独立的口语课程教学。其二,课程定位不够准确。教学随意性、盲目性很大,没有真正纳入学校素质教育、文化教育体系中。其三,缺少必需的教研支撑,教学观念、方法陈旧,教学多半流于形式。授课教师无较好的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其四,课程安排不合理,周教学时数仅两课时,很难突出教学实践性环节。

基于此,我们认为口语这门课程教学实施应更新教学观念、调整现有教学方案、以学生主体性进行教学,并将多种实践教学手段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训环境,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案,实现教学民主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良好开端和动力,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和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是教学实施成功的首因。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善于运用情感、兴趣等因素,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为创设轻松教学环境提供前提,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学生有了参与兴趣和热情,才会以最佳精神状态自觉参与口语交流,不断提高口语训练的主动性。

(二)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首先,科学调整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学时比例,由原来讲多、练少改革为讲、练对半;其次,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如在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等基础上,适时采用经典范例赏析法、课堂讨论法和情景模拟法。

(三)实现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伙伴、搭档。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用“教”吸引“学”,以“学”促进“教”,才能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平等亲切、幽默风趣的语言。建立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要善于处理好教学内容与进程,尽量将课堂设计得生动、形象。以训练为主,精讲多练,侧重于口语技能训练;在训练方式上,设计多种不同层次、生动活泼的训练方式,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上台演说等形式为学生创造多种表现机会。

三、将多种教学实践内容及手段相结合

(一)将多种教学实践内容相结合。

综合素质即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核心是表达沟通能力。学生终将走出校园,如今许多高职毕业生虽然学习成绩优良,但在求职面试的第一关就被淘汰出局,其中口才不尽如人意便是出局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将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学专业相结合。在通用口才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口才培养,突出专业特色,比如,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应开设导游口才学,营销专业应开设销售口才学等。

(二)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教学手段上,可将随堂练习与单元实训、综合实训相结合;其次,实际训练与观摩赏析相结合可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许多相关经典录音、录像资料,如历届国际大专(华语)辩论赛、拜访与接待实操等。因此,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的口才训练才最为有效;最后,将课程学习、举办演讲竞赛和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培训相结合。

四、善用激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训平台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