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安全市场规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未来半导体市场有十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
第一是智能终端。立足智能终端市场的企业,很多都获得了回报,比如展讯、同方。而且这个市场远没有达到饱和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我们把它列为第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
第二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无论是云计算,还是大数据,都需要庞大的投入,比如随着庞大数据量的出现,存储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预计全球每年的数据总量都将翻一番。
第三是物联网。物联网整个产业规模去年增长了30%,接近5000亿元,未来还将有很高的增长空间。物联网相关的产业机遇也很多样,不仅是传感器,还包括识别芯片等,它需要市场和上游产业的支撑。
第四是宽带通信,海思为什么做得好,正是因为它切入了这个市场。至今为止,宽带中国已经提出2年,4G已经启动。宽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视频流量、BT下载,没有人会嫌带宽太宽。未来,4G、5G的建设都将使从业企业受益。
第五是智能工业。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是从家电、消费类产品配套起家的,现在应该说到了给工业配套的时候了。智能工业谈得比较多的是智能制造,如3D打造、数控机床等。这是很大的市场。此外,传统的工业电子领域需求也很大,大到工业自动化,小到发动机,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
第六是智能电网。仅智能电表一项就造就了南瑞的成功。此外,从发电到收电,IC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
第七是智能医疗。这个领域包括两个市场方向:一是大型医疗设备仪器;二是便携式医疗电子、可穿戴设备。目前可穿戴设备应用的规模还不是很大,预计2015年不过20亿~30亿元的规模。但是,中国市场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智能手表、计步器都将有巨大的潜力。
第八是汽车电子。汽车市场进入比较难,但是中国现在已是汽车制造大国。汽车电子系统将有近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未来将超过7000亿元。汽车的安全性、车联网……整个汽车电子的市场大有可为。
“我国RFID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去年的市场规模已达85.1亿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全球第三位,比上年增长25.9%,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可以达到120亿元。”
6月7日,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2010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博览会暨第八届中国(北京)RFID与物联网国际峰会”在北京召开。主办方负责人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张琪兴奋地表示。
而就在一年前的博览会上,张琪在《2008年度中国RFID发展报告》时还表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中国RFID市场的增速将放缓。
物联网炒活RFID
尽管国家十分重视RFID应用的发展,并将其列入“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但一方面,由于在沃尔玛推行RFID标签之后,国内一直缺乏大规模应用项目,标签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另一方面,RFID标准尚未确定,用户普遍担心RFID会带来频繁的设备更换和重复投资等问题,对其敬而远之。此外,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在2009年年初开始显现,国内RFID企业面临市场萎缩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压力,我国RFID产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谷。
但与此同时,“智慧地球”、“感知中国”、“传感网”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让物联网成了2009年IT领域最火爆的名词。
“国家已经做出规划,到2020年之前,投入3.86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另有数据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009年已经突破1000亿元产值,2010年将超过2000亿元。”清华大学教授张公忠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中国的物联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RFID作为物联网最核心的技术,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一位参展商也表示,今年的博览会明显比去年热闹许多,很多人都是冲着“物联网”的概念来看展会的。
“物联网的确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单单手机支付这一项的市场空间就难以估算。”2007年开始生产RFID设备的烽火通信负责人张革军向记者透露,烽火科技十分看好RFID产业,已经在2009年将RFID业务拓展至应用系统和软件层面,而今年,它们的目标是要覆盖标签封装的整条产品线,并将逐步从军用市场向民用市场渗透。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有不少企业和烽火科技相似,计划拓展自己在RFID领域的产品线和市场范围。
重点行业应用见成效
记者注意到,今年博览会特意强调了“物联网国际峰会”主题,而与物联网概念相关的应用也成为最受与会者关注的话题。
据丹麦驻华使馆高级商务官常新杰介绍,哥本哈根通过RFID技术建立了自行车共享系统,一方面能够让市民在方便地使用自行车的同时防止自行车丢失,另一方面还能通过RFID标签,提醒汽车司机在经过路口时注意从某个方向行驶过来的自行车,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交通安全保障。
此外,丹麦还尝试在机场通过RFID对候机乘客定位,并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提醒远离登机口的乘客按时登机。“这既保证了客机准时起飞,而且减少了机场因广播寻人而带来的嘈杂,为乘客提供了更好的候机环境。”
来自中国台湾省的台湾资策会副执行长龚仁文还提出,除了目前已有的交通、物流等应用,RFID还可以尝试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方向发展,缩短水灾、地震等灾害发生时的反应时间。
在国内的应用上,张琪告诉记者:“金卡工程RFID应用经过6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任倪江波介绍,作为金卡工程中的7个“行业大卡”之一,截至2009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在全国270多个城市建立了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IC卡系统,应用领域涉及风景园林、公用事业缴费、数字社区、小额消费、公共交通等40多个行业,日交易量达到了2.1亿次,日交易金额3亿元;同时在路灯、井盖、广告屏、果皮箱等城市公用设施中加装RFID电子标签,并启动了RFID电子标签对民用燃气瓶的管理项目。
而在交通领域,据中兴通讯专门负责RFID的天津研究所所长杜江介绍,中兴和华夏银行正在共同推进速通卡项目,目前正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收费站试点,预付费的用户只要将一个车载单元贴在挡风玻璃上,就可以实现通过不停车。
与此同时,武汉市政府还与中兴等3家企业签约,将在武汉全市建设路桥系统,计划在两年内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自由流收费。
“从去年开始,我们的RFID业务已经持平,今年的情况一定比去年要好。”杜江告诉记者。不过他也表示,目前应用不足仍然是最让企业困扰的难题。张革军也表示,国内的绝大多数RFID企业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从国外引入,“这绝不是长久之计”。
链 接
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
6月8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委的共同领导和直接指导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等19家现有标准化组织联合倡导并发起成立了“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
物联网标准工作组相关人士指出,中国的物联网发展尚处于初创阶段,无论是国标的自主制定,还是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及规模化应用示范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和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配套能力仍是制约我国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最大问题。
以崭新的基因创造与改变着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以活跃的细胞嫁接与刷新着商业运行的生态模式,以强大的势能导领与牵引着经济肌体的转型升级,以革命的力量鼎助与推动着社会结构的重组优化。中国互联网30年的风云激荡,勾画出的是一部部摧枯拉朽的盛世传奇,推送出的是一幕幕百花吐蕊的魔幻场景,回环出的是一声声浸入时代的雅赋丽歌。触摸互联网这一过往30年中最具颠覆力量的伟大引擎,我们强烈感知到了当代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历史脉动,也愈加丰满了寄托于未来的希冀与守望。
“三大门户”创世记
虽然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将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往德国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看作是中国使用互联网的开始,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很多人第一次“触网”则是从进入网易、新浪以及搜狐等传统的“三大门户”开始的。可以说,“三大门户”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对公众起到了辅导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廓开了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性应用的广袤空间。
作为中国第一代网络的掌门人,大学毕业后丁磊只端了一年国有电信企业的“金饭碗”就南下广州注册成立了名为网易的软件公司,并通过为广州市电信局编写了一套“丰富Chinanet服务”的技术方案而从对方手中获得了一个IP地址,网易由此迎来第一波申请个人主页的网民。不过,当丁磊向Hotmail提出希望在中国建立免费邮箱站点时,却遭到了对方狮子大开口的漫天要价。无奈之下,丁磊决定自己开发邮箱系统,并在7个月后大功告成,、、等域名随后被丁磊一口气注册完成。
20个寒来暑往之后,网易邮箱如今是玉树临风,傲视群雄,旗下驻扎着163、126、yeah、net等8个子品牌,用户数高达8.6亿,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电子邮箱。与此同时,网易门户历经多次改版,也有了如今花团簇拥、美不胜收的格局。占据着国内第一个成功运营国产网络游戏并取得白金地位的门户网站优势,网易先后推出了《大话西游》、《梦幻西游》等巨型“西游”系列游戏,以及《大唐豪侠》、《大唐无双》等“大唐”游戏系列,另加《倩女幽魂》、《斩魂》和《武魂》组成的 “魂”系列游戏,网易将自己在行业的龙头地位完全坐实。不仅如此,由丁磊亲自参与设计并经过7次版本更新的网易移动阅读产品“新闻客户端”目前已拥有用户数3.6亿,日活跃用户数超过4000万,成为国内最活跃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另外,网易还开发出了即时通讯工具易信,目前易信用户已超过2亿。同时,作为一座移动互联网平台,网易的在线教育不仅涵盖了一万三千余集国内外优质大学课程,其名下的有道词典也广受英语爱好者的追捧,用户破6亿之多。
与丁磊一样,被称为“中国网络之王”的王志东在创立新浪之前也在IT企业摸爬滚打过,并且王志东还是国内第一个写出Windows中文平台的程序员,其研发出“中文之星”畅销世界五大洲。创立新浪网后,王志东带领新浪网与美国业界最知名的搜索引擎公司AltaVista合作,建立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服务,新浪网由此成为了覆盖全球华人社区中文网站的全球最大中文门户。但是,由于在是否拆分新浪上与董事会发生了分歧,王志东在创办新浪的第三年便辞去了掌门人的身份,紧接着创立了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其随后开发的新一代协同应用与通讯软件“竞开协同之星”广泛应用于国内20多个行业。
王志东离开后,新浪交到了曹国伟的手上,并安然渡过因创始人出走而引致危机的敏感期。除了“新闻客户端”、新浪游戏以及电子商务等拳头产品外,曹国伟操盘新浪的最大亮点就是推出了新浪微博。数据显示,目前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36亿,日活跃用户达到1.06亿,移动端日活跃用户则达到9400万。重要的是,新浪微博还开通了直播服务,由此也华丽转身为中国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据悉,包括微博、手机移动端、新闻客户端三大核心产品在内,新浪每天的移动活跃用户已超过了1.5亿,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每天上网的人中竟有四分之一在新浪驻足流连。
同丁磊与王志东相比,本科毕业于清华、博士就读于麻省而且本来做着物理学博士后研究的张朝阳所展现出的创业经历更具传奇性。创办搜狐之前,张朝阳曾出任过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一年后辞职成立了一个名为“爱特信”的公司,商业模式是雇用大量记者采写新闻,之后放在网上供人们阅读。由于运作成本的高昂,不久张朝阳便放弃了在网站上做内容的方式,转而建立一些链接,让访问者能够借此看到更多信息。在成功拿到国内互联网企业首个海外风险投资之后,爱特信更名为搜狐公司。
凭借着旗下的游戏畅游、搜狗输入、焦点房产以及搜狐汽车等强大的产品矩阵,尤其是在搜狐网站与游戏畅游两大上市公司引擎的带动下,搜狐目前的市值已飞至40余亿美元。然而,由于在微博业务上惨败于新浪与腾讯的微信,张朝阳曾一度“闭关”两年。而在重出江湖后,这位“数字英雄”倾心打造的拳头产品就是搜狐视频,并且如今已在行业遥遥领先。除了揽下《中国好声音》的网络独播权外,搜狐最近两年先后引进与推出了《纸牌屋》、《生活大爆炸》、《绯闻女孩》等海外黄金大剧,同时其自制剧《潘磕惺俊贰《极品女士》、《匆匆那年》等酣畅走红网络。国内著名第三方公司万瑞数据显示,搜狐视频用户数2.31亿,高出国内专业网站视频的一倍之多。
历史浸透着沧桑。从丁磊到王志东再到张朝阳,他们分别在26岁、31岁和34岁迈出了人生的创造性步伐,引来了“三大门户”网站在1997-1998年间的密集落地。但是,辉煌的背后他们都无一例外经历了资金链断裂甚至一度卖身与关张的煎熬,也承受了网络科技股泡沫磨灭所带来的艰苦磨难。阳光总在风雨后。在“三大门户”如今依然昂首而立的同时,国内众多的网站也犹如春笋破土而出。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联合的《中国互联网站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网站数量426.7万余家,独立域名达561.7万余个。也正是这些如同繁星般的网站,点缀出了中国互联网的灿烂天空。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网民7.21亿,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5小时,每天平均上网接近3.8小时。也正是这些可爱网民的热情追逐,中国互联网的百花园才生机盎然。
“Table”的江湖阵容
如果说将“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那封电子邮件以及接下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被世界银行正式立项,外加在国家“金桥工程”的直接推动下NCFC主干网工程的完工和随后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的建成并正式开通视作是中国互联网版本1.0的话,那么“三大门户”则是中国互联网版本的2.0,而由腾讯(T)、阿里巴巴(a)、百度(b)、小米(l-雷军)与360(e―周鸿t)组成的“Table”阵容就可以成为中国互联网版本的3.0。
创办阿里巴巴之前,马云注册成立过一家名为“中国黄页”的互联网公司,之后北上北京,从国家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手中抢到了开发MOFTEC网站的生意。紧接着,马云杀回杭州,成立了踏足BtoB电子商务领域的阿里巴巴。由于先后得到了软银与雅虎的巨额注资,阿里在成立的第六个年头就跃升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而在香港上市,阿里进一步晋级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同时马云手下有将近1000名员工成为超过100万港元身家的富翁,由此成就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历史上面积最广、数量最大的造富运动。
作为进军BtoC、CtoC的宽阔平台,阿里后来开发了淘宝,同时推出了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两大宝宝互为策应,硬是将阿里送上了全球最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中国最大个人交易网站的席位。数据显示,目前淘宝网共有逾1000万活跃商家,提供逾10亿款在线商品,同时有5亿活跃买家,平均每位用户每年消费超过7000元。另外,支付宝的注册账户突破了8亿之众,日交易额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更为重要的是,拿到了支付宝的牌照后,马云便在平台上推出了余额宝,用户也逼近3亿人,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单只基金。
作为“宝宝军团”中的另一路劲旅,娱乐宝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大的C2B影视娱乐内容投资融资平台,目前已推资了近20部电影,累计票房收入超过37亿元。不仅如此,马云牵头组建了菜鸟公司,准备花8-10年时间搭建起“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其中包括涉足实体仓储的“地网”和基于地面仓储设施的数据应用分析与服务的“天网”。另外阿里还通过大学校园“小邮局”、城乡“社区服务站”打通了“物流最后一公里”,形成了所谓的“人网”,俨然编织成了一个可以覆盖和穿透国内市场的庞大互联网物流系统。
不同于马云成立阿里时50万元种子基金,马化腾靠着从股市中赚来的70万元资金就注册创办了腾讯。不过,由于最初开发的聊天软件受到了美国在线的指控并且腾讯被判侵权赔偿,马化腾决定放弃“克隆”路径,集合人马最终推出了QQ。好事多磨。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倾轧,马化腾先后找到了搜狐的张朝阳以及新浪的王志东,希望将QQ卖给对方,但阴差阳错使得交易最终未能达成,也让马化腾免遭终生抱憾之痛。后来,腾讯和中国联通联手,以“八二分成”的方式推出了移动QQ。数据显示,目前QQ累计用户数已达20多亿,月活跃用户8.53亿。值得关注的是,腾讯市值如今已超过了950亿美元,成为了中国最大也是最有价值的互联网民营企业。
与QQ的价值具有比肩意义的无疑是集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于一体的微信,这一成果使得马化腾成为第一个坐上移动互联头等舱的IT大佬,同时也是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神兵利器”。统计表明,目前微信用户数量已达6.97亿,活跃用户每个季度至少以5000万的速度增长着。当然,马化腾的眼光并不只停留在社交地带,而是进入到火热的O2O领域,并成就了易迅和拍拍两大电商网站。与此同时,腾讯构建了自己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并且与前者全面接入,腾讯旗下的“微购物”和“微生活”等线上交易也风生水起。
与马云与马化腾均出自二流本科完全不一样,高考状元、北大骄子、海外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等耀眼的学历背景让李彦宏创业更具底气,并且在创建百度前李彦宏就在硅谷跨进了百万富翁的行列。也正是拿着这笔资金,乘着新浪、搜狐等国内门户网站破土而出以及“.com”、“e-mail”等时尚之风蔚然乍起之机,李彦宏注册成立了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以填补国内搜索市场空白的先发优势在半年之内迅速盈利,直至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资料显示,百度搜索在搜索引擎用户中的渗透率高达93.1%,其中移动搜索月活跃用户数达到6.67亿。
除了在业界推出著名的竞价排名机制,百度还开发出了面向网民与游戏玩家的“不搜即得”,并通过提供“有啊”与“乐酷天”服务迈进电子商务领域,而且由百度糯米、百度外卖、百度钱包共同构成百度电商化交易已捞到了高达180亿元的总收益。与此同时,与其它的互联网公司直接建立起自己的云计算中心不同,利用搜索技术和流量等优势为第三方数据提供商搭建后台支撑平台,李彦宏搭建起了“百度・易”平台,目前企业用户已过4亿。
小米科技呱呱坠地时,“TAB”均已成长为了市值千亿美元的公司,这让雷军的确有点形势逼人强的危机感。好在是,凭借着互联网思维的全新打法,比如在国内首开网上销售之先河、每周实现系统更新、将手机变成渠道并装入移动游戏、社交与电商,同时吃透互联网条件下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这一核心特征,进而实现从饥饿营销到到粉丝营销再到口碑营销的完美对接,雷军硬是将小米手机送到了国内第一以及全球第三的耀眼位置。
不错,小米手机的销量已经跌出了国内前五的行列,但沿着“软件+硬件+互联网”生态路径,雷军的“米家军”格局已显山露水。在智能硬件生态领域,小米有手机(平板)、电视与智能家居三大业务;在互联网内容生态领域,小米有游戏、影视与社交等产品;而在互联网服务地带,小米有云服务、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按照雷军的说法,小米科技并不只是一家手机生产公司,而是一家电子商务平台,而且还是中国前几大的移动互联网平台。
虽然同雷军一样均出生于荆楚大地,但周鸿t身上却带有更多的“霸王”脾气,以致可以说遍寻国内互联网行业,没有人比周鸿t更让同行痛恨;浏览中国互联网江湖,没有人比周鸿t更遭人唾骂。因此,在中国庞大的互联网家族阵营中,周鸿t与他挂帅的360绝对算得上一朵争相斗艳的奇葩。创建360之前,周鸿t还开发出了名为3721的搜索引擎,为了竞争,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病毒的插件安装进用户电脑,随后对手纷纷效仿,周鸿t结果赢得了“流氓软件之父”的恶名。无奈卖掉3721之后,周鸿t自我救赎,创建 “奇虎360”血洗“恶意软件”,同时首开杀毒软件市场免费之先河,最终奠定了自己在互联网安全市场的王者之位。
以360安全卫士为基础,除了进入浏览器、网址导航、手机安全领域外,360还进入下载、播放器等领域,通过吸引用户而获取流量,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资料显示,除了目前位居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安全服务公司之位而无人能越外,360浏览器也稳居国内第一的显位,同时,360搜索也是仅次于百度的国内第二大搜索引擎。当然,在搜索市场,周鸿t与李彦宏几次擦枪走火,也因腾讯QQ可以窥视用户隐私与马化腾拉开了著名的“3Q大战”,同时为竞购搜狗与百度摆开了擂台,而在推出360手机过程中,周鸿t也与雷军“口水”相迎。
其实,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并不只是周鸿t“一个人在战斗”。马化腾的微信与马云的来往还在你争我斗,支付宝与财付通也在锱铢必较;至于电子商务领域,百度与腾讯甚至小米都要从阿里嘴中抢食夺羹;此外,从智能家居到移动医疗,从网络游戏到线上出行,都能看到互联网巨头攻城略地的身影。相比于“三大门户”各得其所而言,“Table”地带则是狼烟四起。不过,正是这些大佬们的刀光剑影,才使得中国互联网江湖迭起,浪花飞溅。
新业态与新模式
如同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社会生产效率的突飞猛进、电力技术的发明有效延长了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周期并驱动了企业生产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一样,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互联网的最显著贡献从理论上看就是最大程度地消除与破解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同时极大地削减了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易费用;而从实践的维度观察,由于互联网深入到了实体经济与骨髓与根茎之中,同时为后者营造出了更为广阔的纵横空间,其最终效果就是酿造与推送出了缤纷多彩的商业模式与市场生态。
O2O对于卖方而言是一种销售模式,对于买方来说则是一种消费方式,而且这种完全颠覆了传统线下交易或实体门店买卖的商业模式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展与蔓延着,从实物商品买卖,到电影票预订,再到快餐外卖,及至网络租(约)车,线上交易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统计表明,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4.48亿,其中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4.01亿,而仅实物商品网上零售,上半年国内交易规模就达38258亿元,居全球第一;同样,仅仅是网上快餐外卖,今年上半年用户规模已达1.5亿,并以31.8%的半年增长率位列增长最快的个人互联网应用。重要的是,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阵营中有4家中国公司(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而且中国还有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等众多的互联网商务平台,加上成千上万个APP插件,共同撬动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每年都突破10万亿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琳琅满目的电商阵营中,承载着远程交易功能的跨境电商形象出落得越来越靓丽。除了阿里、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巨头积极参与跨境电商布局外,还出现聚美优品、洋码头、一号店等专业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而今年上半年达到了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预计2017年交易规模可以突破6.64万亿元。
频繁与巨量的网上交易离不开网络支付这一全新金融交易工具的强势支撑。据悉,仅聚拢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上的网上用户就达到了4.55亿,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4.24亿,一项原来需要通过货币为媒介的交易如今只需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轻松完成。与第三方支付工具紧密相关的是互联网金融(ITFIN)这一更为宽泛而全新的金融业态的产生。除了第三方支付外,互联网金融还包括P2P、小贷、众筹、余额宝等形式。权威数据显示,仅P2P借贷平台我国目前就有3657家,累积借贷交易规模约为9750亿元,同时参与人数突破千万之众。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并以比特币为模型的国家数字货币在我国即将问世,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目前我国已在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相关的法律问题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争取早日推出央行数字货币。
与网络支付一样,快递行业也是伴随着网络交易而产生的一个全新业态。得益于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中国不仅成长出了顺丰、圆通、申通等一批世界级的快递物流公司,而且仅用了五年,单个快递公司日均处理快递包裹量已经从100万单跃升到1000万单级别。另据统计,去年“双11”完成交易额912亿元,物流订单达4.67亿元;而今年“双11”期间,物流行业处理的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0.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5%,全行业将有268万一线人员投入到“双11”快递服务当中。到今年为止,快递业已经连续5年增幅超过50%,成为中国增速最高的行业之一。而随着大数据和智能化的渗透、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消费升级,快递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十年。
其实,互联网不仅催生出了酣畅淋漓的网络交易,更让普通百姓体会到在虚拟空间的存在感与娱乐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达到3.91亿,占整体网民的56.9%,其中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2.79亿 。众人拾柴火焰高。去年我国游戏产业收入达到222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游戏产业国。与网络游戏相关联,国内VR(虚拟现实)产业也进入到持续高速发展的窗口期,今年实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为 56.6亿元,2020年将超过550亿元。同时,艾瑞咨询预测,中国V R潜在用户达到2.6亿人。众多的中国网游玩家未来将通过VR或者AR(增强现实)在更为真实的环境中大显身手。与此同时,伴随着花椒、虎牙、来凤等专业直播平台的出现,加之互联网巨头纷纷拓展直播领地,我国目前的视频直播用户规模达到了3.25亿,占比接近网民总体的半壁江山。另外,在自媒体领域,仅今年国内就有45个垂直领域的月阅读量超过10亿,自媒体作者通过微博获得收入117亿。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网购平台、网络游戏、视频直播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都成为了“网络红人”的孵化基地,由此也产生了流金淌银的“网红经济”。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今年“网红”们通过微商、广告和打赏渠道所创造的产值预估接近580亿人民币,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金额。
当然,互联网效应并不仅彰显在商业与娱乐领域,诸如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教育等也构成了互联网群落中的道道靓丽风景。但无论是哪一种互联网业态与模式,都离不开硬件终端与传输速度、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三大力量的保驾护航。在终端环节,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 Force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品牌智能手机生产数量达1.68亿部,持续超越三星与苹果两大品牌的生产数量总和,而在全球前六强阵容中,中国囊括了四席。在网络传输速度方面,截止到今年9月底,4G用户规模达到6.86亿户,人们可以在上行50兆(mbps)、下行100兆的速度中享受网络冲浪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与智能硬件与网络传输速度的不断升级相比肩,大数据及其产业的成长也春意盎然。据易观国际统计,目前全国的大数据公司已超过了500家,市场规模正以每年13%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2017年将达到170亿元。不仅如此,大数据孕育了智慧城市的产生,“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有望达4万亿元。作为大数据的标配,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正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2015年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78亿元, 2016年将达到346亿元人民币左右。科技巨头旗下的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以及电信运营商手中的大云、天翼云、沃云等朵朵云彩竞相绽放,将中国互联网天空装点得缤纷夺目与姹紫嫣红。
“互联网+”的革命
互联网无界域。在未垦的“处女”地带培植与催生出全新的市场业态与商业模式时,携带着饱满的科技基因以及再造性动能,互联网向着传统产业进行着强势渗透与浸入,由此引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互联网+”的革命浪潮。而借助创新势能,本已呆板的产业结构得以松动与升级,企业生产与交易方式得以深度置换与重组,市场产品路线得以重新规划与洗牌,新经济替换旧经济的鼓点日渐清晰与激昂。
智能家居应当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投射。走近家门,随着门锁开启的瞬间,家中的安防系统自动解除室内警戒,廊灯缓缓点亮,空调、新风系统自动启动,背景交响乐轻轻奏起;进入家中,轻点手机,电视屏幕徐徐拉开,电冰箱开始冷却食品;洗漱完毕准备晚休,窗帘定时自动关闭。入睡前,轻轻触动床头边面板上的“晚安”模式,室内所有需要关闭的灯光和电器设备进入休眠,同时安防系统自动开启处于警戒状态。出门上班与离家远行,可以遥控家中电器设备,甚至浏览到室内的现场图景与安保状况……。智能家居正在走入百姓生活。权威数据数据,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403.40亿元,同比增长41%,而目前国内的市场渗透率还不到5%。若按家户算,目前约1400多万的家庭户均年收入在18.6万元以上,人口约4460万人,占我国城市总人口的10%,概算下来,主要针对富裕阶层的智能家居市场总量为1400万套。据此,权威机构预计,到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未来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48%左右。
移动医疗是“互联网+”撑开的又一全新产业空间。这种凭借使用移动通信技术面向个人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的时尚工具在国内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据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预计,由刚需产生的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2015年达到了.8亿元,,今年可能达到74.2亿元,2017年底将突破125亿元。观察发现,目前国内移动医疗APP达千余种,代表性的企业有以研发与生产移动互联网血压计、体重计、血糖仪和血氧仪等产品的九安医疗,以主要面向医生和医患提供寻医问诊服务的“春雨掌上医生”,以向医生、病人、药企等提供平台服务的“丁香园”,以向患者提供医院查询与介绍、预约门诊、咨询专家等服务的“好大夫”,还有以周边药店和药品搜索、药品说明书检索、医院查询等为服务内容的“掌上药店”,以及围绕女性健康服务的“大姨妈”等等。不仅如此,BAT为首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移动医疗阵地。
在线教育的火爆程度照应着“互联网+”的诱人前景。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192亿元,同比增长19.4%,而且今年有望达到1885.9亿元。同时艾瑞咨询预测,我国在线教育市场将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到2020年将达到5700亿元。从目前来看,过去一年内市场在线教育公司平均每天诞生2.6家,一年新增在线教育机构近千家;另外,国内目前既有在高等教育领域纵横驰骋的电大在线、奥鹏和网上人大等几家大型在线教育企业,也有在职业在线教育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东大正保、环球在线和学尔森等,另外还有如同51Talk、猿题库、拓词、英语流利说等在线教育创业精英。同时有着互联网深厚基因与先天优势的BAT分别以“度学堂”、“淘宝同学”与“腾讯课堂”的形式切入在线教育市场。
除了以上三个标志性板块外,还有“互联网+旅游”、“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广告”等众多产业模式,而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嫁接与植入成果中,最惊心动魄应当是“互联网+制造”。为此 “互联网+”已被确定为国家战略,这应当是互联网在中国的最大价值彰显。以“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为指引,国务院不仅颁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而且有关部门也了《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与《关于继续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力促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
对于制造业而言,与互联网融合所形成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与倍增效应将会遍布于整个产业链的全过程。首先,通过互联网,企业的生产运营环节完全可以被市场消费环节自动性地串联起来。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众包与分发平台研发需求,广泛收集客户和外部人员的想法与智慧,实现价值创造的社会化、产品创新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从网上下单,企业据此不仅可以掌握到产品需求数量,而且了解与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在此基础上,企业就可以进行定向设计与开发,由此形成了一种市场驱动研发并牵引制造的一种生产模式,即C2M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端(消费者)到端的(制造商)的生产模式。
事实上,消费者的网上下单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购买行为,他们还可以提出自己产品理念、规格与款式等要素要求,即参与产品设计的动态过程,而企业则可以凭借信息控制下生产模块的精细化切割与再组合即所谓的柔性化制造与推送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这里,虽然说单个订单代表的只是单件甚至少量产品,但各种订单汇集起来的总量规模却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个性化的定制同样能够产生传统生产模式下的规模经济效应,企业的生产成本不仅不会上升,而且还会下降。据国际权威机构测算,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将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更为重要的是,个性化定制与柔性化制造完全实现了消费与生产的无缝且精准性对接,企业据此就能收到先前所不可能出现的零库存管理效果
还有,工业APP、移动社交营销、搜索比价等互联网服务的浸入不仅拓展出了线上渠道,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是一个高度透明而且信息及时更新和充分的空间,而且互联网还强力压缩了产品的中间传递渠道,企业的市场搜索成本和与用户的交互成本都得到了显著降低。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计算,中国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成本约85万亿元,与互联网嫁接之后,中国工业总体生产效率将产生4万亿-6万亿元的提升潜力。不仅如此,销售中间环节的剔除以及产销的及时交互还有效强化了企业针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加快了产品更新迭代的步伐,从而更广泛和更深入激活了企业的自我创新功能。
这家成立刚刚两年的公司再一次填补了我国在工业控制系统(下称“工控系统”)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领域缺乏有效工具和方法的空白。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越来越多的工控网络安全事件,用惨重的经济损失和被危及的国家安全警示我们: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正在成为网络空间对抗的主战场和反恐新战场。 匡恩网络总裁孙一桉说,预计匡恩网络在今年可以实现可信和自主控制,形成―个基于可信计算的安全体系。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深度渗透和广泛推进,我们期待出现基于智能化、网络化的新的经济发展形态。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工控系统,离不开我国工控网络安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像匡恩网络这样专注于智能工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近日,就我国工控网络安全的行业现状和产业发展等相关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匡恩网络总裁孙一桉。
匡恩网络是工控安全行业最强的技术力量
《中国经济周刊》:在国内工控网络安全行业,匡恩网络是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匡恩网络在发展工控网络安全产业方面有哪些优势?
孙一桉:匡恩网络作为中国的工控安全民营企业,源于中国,扎根于中国,对中国工控网络安全行业有自己的见解和应对之道。
首先,匡恩网络汇聚了网络安全、工控系统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是国内安全界普遍认可的工控网络安全领域技术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技术力量。
其次,匡恩网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检测和防护技术,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申请和取得了发明专利30余项和著作权30余项。
再就是,以“4+1”防护理念为指导思想,匡恩网络已完成3大系列、12条产品线,成为国内首家以全产品线和服务覆盖工控网络全业务领域的高技术创新公司;独创了从设备检测、安全服务到威胁管理、监测审计再到智能保护的全生命周期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
“四个安全性”加“时间持续性”缺一不可
《中国经济周刊》:我们了解到,您提出了“4+1”工控网络安全防护理念,这一理念应该如何理解,对匡恩网络的产品研发有什么意义?
孙一桉:匡恩网络在实践探索中创新性地提出了“4+1”的立体化工控安全防护理念。
第一是结构安全性,包括网络结构的优化和防护类设备的部署;第二是本体安全性,主要关注工控系统中设备自身的安全性;第三是行为安全性,工控系统对行为的判断、处理原则和入侵容忍度与信息系统不同,要根据工控系统的行业特点,判断系统内部发起的行为是否具有安全隐患,系统外部发起的行为是否具有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机制;第四是基因安全性,实现工控安全设备基础软硬件的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并进一步将可信平台植入到工业控制设备上;最后是时间持续性,即安全的持续管理与运维,在持续的对抗中保障安全。 在“4・29首都网络安全日”博览会上,匡恩网络推出的部分保护类产品。
综上,四个安全性加时间持续性,就构成了我们的工控安全防护体系。
匡恩网络已实现全系列产品自主可控
《中国经济周刊》:工控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就是自主可控。匡恩网络在这方面是如何布局并逐步推进的?
孙一桉:匡恩网络是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的,行业涉及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制造、军队军工等重大领域,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全部坚持自主研发,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自主开发,也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已做到了全系列十几款产品的自主可控,是国内同类厂商中的佼佼者。下一步,我们将把自己开发的硬件、软件全部纳入可信计算体系。我们可以保证任何篡改、植入的系统都不能在我们的环境下运行。预计匡恩网络在今年可以实现可信和自主控制,形成一个基于可信计算的安全体系。
工控系统的特点是行业差异化大、投资大
《中国经济周刊》: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工控网络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是将来能出现大公司的行业。关于这个市场,目前工控网络安全主要针对或服务的是哪些行业?
孙一桉: 工控网络安全的市场应从三个层次去看。
第一,工控网络安全本身。我国制造业、基础设施的规模非常大,它们在安全方面的花费有一个固定的比例。
第二,更大范围内的大安全的概念。工业网络安全也是生产安全的一部分,在大安全概念中的市场就更广泛了,涉及到与功能安全相结合、数据安全相结合等,而不仅仅是网络安全。 匡恩网络推出的虚拟电子沙盘,展示智能制造等六大行业解决方案。
第三,做安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防御系统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所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工控系统本身智能化的提升和生产力的提高。匡恩网络的定位是从“工控的安全”做到“安全的工控”。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先要解决工控系统的网络安全,之后再扩大到大安全的概念,最后再扩大到工业智能化,以安全为基因的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服务。
我们自2015年成立匡恩网络智能工业安全研究院以来,就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简单的工业网络安全的概念,在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始布局新的产品,今年会有一系列新的产品。随后我们还会再进一步扩大范围。
之前的一两年我们着重做平台建设。工控系统的特点是行业差异化太大,我们投入巨大的研发力量,做了一个适应性非常好的平台。这些前期的工作现在已经开花结果了,我们针对各个行业的特点做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定制化服务。目前覆盖的行业主要包括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石油石化、智能制造等,凡是智能化水平比较高的工业和制造业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也包括基础设施如燃气、水、电、轨道交通、高铁、航空、港口等。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拓展行业范围,比如防疫站、医院,未来也会关注更多的物联网终端。
工控安全市场只开发了冰山一角
《中国经济周刊》:工控网络安全的需求这么大,您估计国内市场有多大规模?
孙一桉:我一直都不认为工控网络安全是整体信息安全的一个细分市场,它更像是传统信息安全领域的平行市场,市场规模非常大。但是这个市场的成长,从大家认识到开始采用再到大量采用,跳跃性很强,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培养过程。
这种跳跃是由几个原因造成的:一、这个市场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事件驱动、政策驱动的市场,是跳跃性的。二、行业进入门槛非常高。不管是匡恩网络还是华为、思科,要进入一个新行业,都要经过一个很长时间的试点和适应阶段,而且在此期间看不到效益。但一个小小的试点,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复制性很强的、爆炸性的市场。
现在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只是未来更大的市场的冰山一角。尽管我们2015年相比2014年有10倍的增长,今年预计还会有大幅增长,但这并不是我们最看重的。在工控安全市场爆发点来临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地练内功,做品牌,做产品,让用户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们与传统信息安全厂商主要还是合作关系,我们做工业控制网络安全,介于信息安全和工业控制之间。这是一个新生态,我们在努力适应并融入这个新的生态圈。
专家点评
北京中安国发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信息安全应急演练关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胜生:我国工控安全保障需要从业务安全需求出发
在“两化融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在为工业生产带来极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工控系统的安全及泄密问题。我国工控系统及设备的安全保护水平明显偏低,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关注,如系统终端平台安全防护弱点,系统配置和软件安全漏洞、工控协议安全问题、私有协议的安全问题、隐藏的后门和未知漏洞、TCP/IP自身的安全问题、用户权限控制的接入、网络安全边界防护,以及内部非法人员、密钥管理、当前国际复杂环境等,存在各种网络安全的风险和漏洞。
2003年,武汉全市13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16户,拥有资产1529亿元,销售收入911亿元,利税141亿元,占比分别为77.78%、68.5%、77.8%和63.1%。民营工业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东南沿海城市(它们基本上达90%以上),也低于沈阳、哈尔滨等老工业城市。其直接后果是,缺乏充满活力的中小民营企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271家,亏损面达21%。一些企业虽然没有亏损,但利润率也非常低。这种低效率的状况,加之一些企业和产品市场规模的限制,使得武汉部分企业成为长不大、做不强的企业,由此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重大掣肘。
按照“十六”大的精神,除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行业之外,即使公益性基础设施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应该吸纳民间资本,通过产权多样化提高经营效益。这意味着国有资本要从这些行业逐步完全退出或部分退出。另一方面,一些夕阳产业逐渐沦为衰退产业,由于规模效益递减,市场需求持续下降,技术进步停滞,往往陷入特别困境之中,既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也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也应鼓励企业从衰退产业中适时退出。然而,国有资本的退出,肯定会遇到人员安置、债务处理和沉没成本等特殊问题,不解决“钱从那里来,人向那里去”的问题,国有资本的退出也就无法实现。
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的退出可能还会遇到利益集团的反对。尤其是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武汉市的一些国有企业自2002年以来开始扭亏为盈,这本来为国有资本的退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但这反过来可能会成为退出的障碍,因为企业尚在赢利,既没有退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退出也会损害部分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政府只有克服阻力,妥善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才能未雨绸缪,不至于亏损时赔钱退出。
二、国有资本退出的具体对策
长期以来,政府一直采取“增量调整为主、存量调整为辅”的办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因财力有限,对于“存量调整”的行业和企业,只能采取重点突破的政策,对那些非重点突破的亏损行业和企业缺乏退出援助,以致迄今仍无法淘汰,形成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因此要形成一个良性退出的机制,引导国有资本平稳推出,需要从政策制定、机构设置和资金援助等各个层面设计并创建一整套退出的管理运作系统。具体对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专项基金,援助退出。设立国有企业退出援助专项资金,支付必要的成本,减轻企业和地方的压力,使国有企业的退出不会由于债务、变现和资金配套等问题的困扰而搁浅。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国有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的安置、剥离办社会职能、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下岗职工转岗培训和再就业、破产企业职工安置所形成的资金短缺等项目的补偿及所需费用等等。
(2)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破产退出。对一些长期亏损、严重资不抵债,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依法实施破产;二是对够得上政策性破产条件的国有企业,政府必须采取一切办法,足额筹集配套资金,以便按期终结,不留后患,避免破产重组后的企业再度陷入困境。
(3)“统分”结合,灵活退出。一般而言,整体退出比较理想,绩效高,收效好,但整体改制机会不是很多,更多的情况则是化整为零,分块进行产权改革,以便分块搞活,活一块是一块,对于大型集团公司,应先从下属企业着手改制,循序渐近。因此,国有资本的退出应该是能统则统,能分则分,统分结合,灵活运作。
(4)“靓女先嫁”,率先退出;“丑女陪嫁”,有偿退出。在衰退产业特别是一般竞争性行业中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尚在赢利,因此它们可利用暂时经营状况尚好的机会率先退出,否则,一旦经济滑坡时想退也难,这就是“靓女先嫁”。当然,在衰退产业中的国有资本大都经营困难,还是“丑女”多,对收购国有企业的客商应给予特别的优惠,即“丑女陪嫁”,有偿退出。
(5)实施再就业工程,保障退出。对企业员工失业和再就业问题需要制定特别政策。对于一些较为集中存在失业问题的行业,由于可能导致明显的社会问题,政策需要制定一些特别的处置措施,仅仅靠一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不足的,否则,仅仅来自工人方面的反对意见,就可能会长期延误调整和退出。其他国家曾经采取过的措施有:由政府设立或资助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录用退出行业失业职工的企业,可以享受政府补贴,一般按再就业者工资的某一比例在一定时期内发放;雇佣特定行业失业职工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还可享受贷款、税收方面的优惠;延长失业保险和增加失业补助金额;采用提前退休制;政府出资和支持的公共工程的招标与雇佣退出企业职工相结合等。
三、武汉市国有经济退出的现状及展望。
武汉市国企改革改制历经多轮。按照“三个一批,一企一策”的思路,以大中型国企为对象的改制已于1993年上半年启动;1994年纳入改制目标的国有企业共130户,其中市属82家,区属48家,最为关键的是“武”字头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如果上述企业改制成功,那么今年武汉国企改革的重点将是妥善解决困难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
一、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业态结构进一步优化。
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限额以上流通企业增多。海博家居、佳乐家超市、苏宁电器、维客超市、国美电器、麦当劳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年内发展到50家,比2006年增加了11家,完成销售额20.58亿元。二是业态结构得到优化。先进十大零售业态(便利店、小超市、中型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仓储超市、专业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纷纷落户我市。2011年,全市共有大型综合超市8家,中型超市3家,各类便利店、小超市、专卖店等2000余家。三是餐饮业发展加快。餐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已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全市餐饮网点3187家,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企业13家。
二、服务业招商力度加大,项目质量明显提高。
围绕优化业态结构,突出重点,加大服务业招商力度,实现了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项目质量明显提高。一是规模大。在引进的10个项目中,投资额5000万以上的3个,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项目3个,实际利用内资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30万美元。二是名店多。引进的项目中既有麦当劳、加德士等世界500强项目,又有维客、苏宁、国美、利群等国内知名企业;既有海澜之家、金伯利等国内一线知名品牌,又有骆驼、红苹果、鳄鱼等国际品牌专业店。三是业种多。引进项目分布于批发、零售、餐饮、物流、美容美发、休闲娱乐、成品油、金融机构、汽车销售等多个行业,业种分布广泛居历年之首,对我市商贸流通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农家店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体系日益完善。
按照又好又快、数质并举的原则,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是农家店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8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450个五化改造村作为着力点,重点突破,梯次推进。全年共在示范村和五化改造村建设农家店439个,覆盖率分别为92%、75%。二是农家店建设与改善农村购物环境相结合。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把农村居民消费安全始终放在首位,引导农村消费群体由原来的“吃饱”向“吃好”转变。全年13个镇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镇级中心店17个,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镇级中心店2个,基本实现了镇镇有中心店的目标,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三是农家店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积极引导物流配送企业加大采购力度,拓展服务功能,推动粮、油、米、面、放心肉等类商品入网销售,实现了一店多能、一网多用。2011年,全市累计建设农家店719个。其中日用消费品店509个,农资店210个,覆盖了71%的村庄,增加就业人数2000多人。
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加快,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建设和培育并重原则,以“专业化、规模化”为重点,推动商品市场快速发展。一是规模扩大。全市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8处,过5亿元的市场有4处。其中胶东于家村大椒城年交易额超过30亿元,成为江北最大的大椒集散中心和重要的价格形成中心。二是档次提高。全市114处市场中,封闭和半封闭式市场54处,占总数的47%,比去年增加6处。有45处市场配备邮电、储蓄、通讯、运输等配套设施,完善了市场功能。特别是海博家居、亿豪家居、龙港灯具等高档次专业市场的投入使用,使市场档次进一步提高。三是门类齐全。既有白菜、土豆等农产品市场,也有钢材、木材等生产资料市场,还有建材、陶瓷、二手车等工业品市场,门类齐全,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人才、劳动力、文化、证券等要素市场也得到较快发展。
五、“放心肉”配送破题推进,“菜篮子”工作扎实有效。
坚持“便民、为民、利民”的宗旨,稳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一是定点屠宰与“放心肉”配送相结合。切实加强入市备案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严禁一切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实现城区进点屠宰率100%,乡镇进点屠宰率95%。在此基础上,13个镇设立“放心肉”专供店17处,日均配送“放心肉”15000公斤。二是严格检疫与肉品检验相结合。严格控制入厂生猪的持证率、挂耳标率,严格执行检疫程序,把好生猪入厂关。同时,实行12小时待宰制度,严格肉品质量检验,加大“瘦肉精”等违禁添加剂的检测力度,使肉品质量明显提高。三是业户转化与市场稽查相结合。2011年,为引导屠宰户向经营户转变,先后召开座谈会40余次(参会人员10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40000份,通告5000份。屠宰户转化为经营户达254户,有效转化率75%。同时采取拉网式检查、市场巡查、举报电话跟踪查等方式,对全市96处集贸市场进行了稽查,月平均出动执法车辆70多车次、执法人员460余人次,共罚没私屠滥宰肉1100多公斤。四是专项整治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蔬菜、豆芽等“菜篮子”商品的专项整治,全年共检测蔬菜35个品种、13775批次,检测出不合格蔬菜1251公斤,并按规定予以销毁。“阳光食品工程”深入开展。全市已有10家企业参与了此项活动。“绿色消费社区”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已创建绿色消费社区5个,争取上级资金支持5万元。
六、金融环境不断优化,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融资规模大。通过组织银企洽谈会、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全年实现各项贷款余额为75.24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其中,10月份贷款增幅居青岛五市首位,增量仅低于即墨排名第二。二是金融机构增多。随着我市和谐金融环境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纷纷要求落户我市,新增商业银行1家,保险公司6家。三是信用建设稳步推进。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最佳银行信用企业”评选活动的意见》,并开展了系列评选活动,企业社会诚信意识得到增强,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七、整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
按照整治与规范并重,处罚与教育并重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能,加大整规力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各职能部门围绕各自工作职责,利用宣传车、咨询台、广告栏、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年共组织参展摊位45个,制作宣传牌30多块,累计参加人员1000余人次,接待群众咨询2600人次,出动宣传车辆100多台次,悬挂宣传横幅412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2000多份,印发宣传单9万多份。二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根据《市2011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组织开展了成品油、煤炭、生猪肉、药品等20多个重点商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检查企业近万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00余起。三是建立长效机制。采取专项整治同日常监管相结合、专项整治与制度规范相结合、行政处罚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建立健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整规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发展。
八、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扎实有效。
围绕打造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坚持以勤为本,尽职尽责,提倡同志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打造和谐班子,建立高素质队伍。一是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主任、副主任轮流上党课、聘请专家讲法律和科长轮流讲业务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党政理论素养和法律业务知识水平,增强了为民办事服务的能力。二是实施轮岗制度,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根据胶组发【2011】4号文件精神,对财办所有股级干部进行了交流。对新任股级干部进行了竞争上岗,对现任股级干部进行了轮岗,增强了活力和战斗力。三是党风廉政建设紧抓不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制定实施了市财办《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市财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夯实了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规范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树立了财办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一、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是有机融合了信息、数字等多种前沿技术的输配电系统。其发展目标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目前,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启动智能电网建设。我国也明确提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构建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在努力打造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并计划分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发展,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第二阶段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第阶段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据悉,国家电网公司以重要领域突破和条件成熟地区先行为原则,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环节选择了基础条件好、项目可行度高、具有示范效应的9项工程作为首批试点,全面启动坚强智能电网试点工程。
智能电网发展潜力无限,谁捷足先登谁就能分一块未来市场“蛋糕”。有资料显示,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在1.7万亿美元左右,而中国智能电网潜在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因此,无论是在消费市场,还是在制造业,都蕴含着深不可测的财富空间。
二、扬州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所具有的优势
(一)具有一定的相关产业规模优势
据统计,2008年底,扬州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5家,实现产值51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多晶硅一单晶硅一硅片一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一光伏照明(发电)”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08年底,全市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和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分别为69家和125家,实现产值53亿元和29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3.1%和33.4%。
(二)具有一定的相关产业基础优势
智能电网产业涉及的产品和技术领域十分广阔,结合扬州相关产业实际,重点发展与其相匹配的新能源发电和并网设备及器件、输配电设备及线缆、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量测与通讯设备及器件、电源和储能系统及器件、高效能源材料、用户端智能设备及器件以及智能电网应用软件等产业。目前,扬州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基本形成了新能源发电、储电、输配电、变电、用电设备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以顺大、晶澳、尚德等企业为代表,在光伏材料、电池及组件产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产品及工艺技术国内领先。宝胜集团的高压、超高压电缆及附件产品、开关柜、变压器、母线槽、桥架等输配电产品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00多项,申报专利110多件。
(三)具有一定的相关产业集聚优势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分别形成了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和LED产业园、高邮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仪征太阳能光伏照明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在电线电缆产业方面,形成了以电力电缆为龙头,裸电线、绕组线、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通信电缆(含光纤电缆)以及各类专用特种电缆等多品种生产格局,销售市场覆盖全国;在输变电装备产业方面,在宝应比较集中,有5家企业为世界500强企业独资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输变电装备产业的总量占全县工业总量近50%,2009年8月,省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宝应县“江苏省输变电装备产业制造基地”称号。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扬州才将智能电网产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决策。
三、多措并举推动智能电网产业发展
扬州对智能电网产业特别重视,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初步编制了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示范城市规划,为产业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想在智能电网产业上做好做足这篇文章,分享这块“蛋糕”,应继续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把智能电网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抢得发展的主动权,争取到2015年,把智能电网产业打造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一)注重规划完善
密切关注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方向,立足长远、放眼全球,结合年底前将要出台的国家电网发展规划,找准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向国际一流看齐。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规划,不断为智能电网注入新的内涵。规划要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产品和项目的选择重点,明确技术攻关的重点等。规划要体现特色,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和产业定位,结合扬州产业特点,努力放大自身优势,彰显扬州特色。
(二)注重技术攻关
要进一步加强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摸清扬州产业发展和技术积累的实际,在此基础上,找准突破关键技术的切入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彰显特色,提高扬州智能电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研发机构完善和升级,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努力使企业成为智能电网产业技术研发、技术投入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要注重智能电网相关技术资源的统筹,形成技术研究合力,围绕关键领域,联合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开展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项目协同攻关,并将同时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智能电网核心技术突破;要尽快研究和制订智能电网相关产品国家技术标准,掌握业内产品制造的话语权;要注重智能电网产业的品牌建设,争取获得“国家智能电网产业化基地”称号,同时争取一批企业和产品获得省以上品牌,打响品牌,扩大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注重政策扶持
认真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本地的智能电网产业扶持政策。扶持政策突出对智能电网产业重大投资项目的落地、重点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重要产业链项目的突破、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进行重点扶持奖励。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对智能电网产业重点扶持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实行收费减免,努力通过建设“政策洼地”,打造产业高地。
(四)注重招商引资
突出加快产业项目集聚,不断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式,精心策划和包装产业招商项目,明确招商方向和对象、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项目实施时限等,重点瞄准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争取尽快在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性大、投资体量大的龙头型、关键型项目上取得突破,在引进国内电网公司投资开发、联合开发和重组合作上取得突破。
(五)注重人才集聚
突出加快人才资源集聚,要像招商引资一样招才引智,既要“筑巢引凤”又要“引凤筑巢”,切实加大智能电网产业人才的引进、培育、培养和培训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快引进支撑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领军型人才。开展智能电网人才培养工作,努力造就结构合理、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科技攻关团队、技术专家群体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扬州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六)注重应用示范
抓紧智能电网展示项目建设,邀请国际知名公司参与扬州智能电网模拟示范展示厅的设计建设,展示国外在智能电网方面的尖端技术、研究成果和最新的产品,为企业进人智能电网产业提供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方向指引。在做好展示的同时,建好孵化器,招引企业和人才早入驻、早研发、早出成果。建立小型智能电网应用示范,结合“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示范工程”,安装智能电表,实现光伏发电并网运行和电力的双向调配智能管理。
(陈骥江、董书栋整理)
公示
一、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是增强十堰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表现为生产某类产品或产品链上的若干同类企业,以及配套上下游企业、相关的服务业、管理机构聚集在一定区域,形成有机功能创新群体,对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国际上看,通用、大众、丰田等公司成为跨国集团的奥秘在于发展汽产业集群。
从国内来看,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3+9”的产业发展格局,发展区域性汽车产业集群势在必行。
从十堰看,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30多年来,在东风公司的直接带动下,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汽车城,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载重车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用车(改装车)、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近几年来,十堰汽车主导产业呈增长态势。同时也面临不容忽视的问题,十堰要形成汽车产业规模效益,获得比较优势,必须走集群发展之路,加强汽车产业价值链、供应链等链条链接,发展十堰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增强十堰区域竞争力。
二、十堰汽车产业具备集群发展的条件
(一)十堰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光明。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2007年,是中国汽车业发力年,汽车产量将达850万辆。1-7月份,产销分别为501万辆和511万辆,同比增长24.7%和23.3%。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并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就商用车而言,据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商用车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450-500万辆,仅中重型商用车国内的年需求量就达60万辆,是日本的5倍多,发展前景如同乘用车一样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
(二)十堰汽车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已明确提出,汽车工业要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要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为十堰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汽车产业位居中部崛起的五大产业集群之首。湖北汽车产业实力又位居中部五省之首,《湖北省新兴工业化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武汉――十堰汽车产业带和武汉、襄樊、十堰、荆州四大汽车零部件集群,将极大推动十堰汽车工业发展。三是商用车是东风公司发展的基础,是其价值链最长的主营业务,也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未来几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将全面提升商用车水平,把十堰建成 “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世界级商用车制造基地,势必促进我市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飞速发展。
(三)十堰汽车产业核心企业突出。汽车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汽车总装厂,由众多的零部件企业与其它相关企业聚集而成的,表现出非常鲜明的自然依托式特征。十堰是“东风车”的故乡,虽然东风公司总部搬迁,但十堰依然承载着东风汽车有限公司3/5的资产、4/5的销售收入,目前仍然拥有最具竞争优势的商用车主导产品。此外,国家专用汽车定点生产厂家―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湖北最大的客车生产企业―东风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备受市场青睐的“东风小康”微型车生产企业―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市属实力雄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东风实业公司,正在力争成为国内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双星东风轮胎公司,具有国际水平、国内知名的模具产品生产企业―东风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十堰市先锋模具有限公司等,将成为十堰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和龙头。
(四)十堰汽车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十堰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200多家,其中 整车企业22家(地方企业19家);汽车工业资产445亿元,存量资产位居全省第一;各类汽车年产能力25万辆,其中载重车17万辆,农用车2.3万辆,改装车3.8万辆;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年生产能力达65万辆(套),居全省前列。今年月元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8.3亿元,同比增长31.2%;完成工业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34.2%;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45.3%。一是汽车行业。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80.65亿元,增长40.4%;汽车产量17.8万辆,增长51%;改装车2.4万辆,增长39.2%。汽车工业的增长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4.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汽车工业完成产值97.2亿,增长42.1%,占全市汽车工业产值30%。二是双亿工程。全市33家双亿工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5亿元,增长41.4%,增幅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今年预计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将达到32家,过5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家。双亿工程企业工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三是工业园区。十堰经济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43.3%,8家重点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5%。前9个月工业生产完成的总量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水平,增长速度三年来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十堰具备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其他要素条件。一是十堰拥有全国唯一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这块金字招牌,有利于我市集聚全国关键零部件生产经营企业。二是十堰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十堰经济开发区,2个省管经济开发区―东城和西城经济开发区,这是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最佳载体。三是十堰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拥有较好的地域优势。一方面,距离东风整车厂近,绝大部分处于最佳采购半径以内,综合运营成本低;另一方面,十堰地处中西结合部,是华中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相对于国内其他汽车产业的栖息地而言,能以较小的半径辐射较大的市场,市场开拓的潜力巨大。四是十堰拥有全国唯一注册冠名“中国”字样的汽配城,规划面积和入住客商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全国汽配市场第三大价格信息平台。随着配套的物流广场落成,汽配城将成为十堰汽车产业完善的资源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五是十堰拥有全国唯一的汽车工业高等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省级博士生流动站1个,省级汽配高新技术企业20家等,将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三、着力发展十堰汽车产业集群
“十一五”时期,我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构想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十堰汽车产业地域高度集聚优势,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加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环节链条,重点加大上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引进和下游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培植力度,发展和延伸汽车产业链条;打造园区平台,实施“双亿工程”;健全社会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民营汽配企业,壮大企业群,打造在国内外拥有竞争优势的区域性汽车产业集群,使十堰真正成为拥有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汽车城,成为湖北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按照这一构想,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汽车产业健康成长。
(一)科学制定十堰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依托东风公司,加强市属汽配企业与东风公司各板块的合作,开发新车型,扩大商用车、特种车生产销售,培植骨干拳头产品。加快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广泛开展合作,在全国、全球范围内整合汽车制造产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提升汽车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投入10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商用车和关键总成,建成国际化的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和技术创新基地。整车以东风商用车公司、东风实业公司和湖北三环专用车公司为龙头,引进资金、关键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重点抓好重型商用车、客车、特种专用车、微型车等项目建设;汽车零部件依托东风商用车生产基地,以高科技、宽系列、多品种、广覆盖为方向,进一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突出高附加值、新技术,发展关键总成和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重点建设驾驶室、发动机、车轿、变速箱、减振器等总成类,电涡流缓速器、电动玻璃升降器、汽车齿轮等零部件类,锻钢曲轴、压铸件等基础件及特种工艺类,子午胎、汽车橡胶密封件、电线束等非金属类和汽车模具等装备类项目。到2010年,商用车生产达到28万辆,客车达到7万辆,专用车达到7万辆,微型车达到13万辆,各类整车生产规模达到55万辆以上;零部件达到60万辆份以上;实现汽车工业产值800亿元以上。
(二)全力培植汽车核心企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关键性的核心企业,通过其衍生、裂变、创新而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重点支持现有的汽车核心企业发展,培育新的核心企业是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关键。一是全力服务东风公司的国际合作和战略重组,积极争取东风公司在十堰多上新项目。突破性发展地方汽车工业,坚持整车和零部件两手抓,实施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战略,以重型商用车、微型车、客车、特种专用车等项目建设为重点,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全力推进整车生产发展;以高科技、宽系列、多品种、广覆盖为方向,大力发展关键总成和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培植自主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把十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二是,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新的核心企业。要抓住日韩、欧美和沿海制造业转移的机遇,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大集团到十堰设立区域性营运中心、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强制性催生和培育相关产业集群。
(三)积极引导企业向核心企业靠拢。一是支持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精干主业、分离辅业,分拆出一批汽车零部件专业厂和非核心业务,就近形成一个外部市场配套企业群体。二是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积极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传动和行驶电子控制、安全报警及检测和信息显示等技术,开发汽车电子点火装置、燃喷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通讯系统、汽车电器、汽车空调等电子新产品,使汽车电子产业成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新亮点。三是引导市属中小企业进入区域汽车研发分工体系,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系列化开发能力,逐步向高端产业增值链过渡,争取在零部件生产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快速切入核心企业的配套圈,提高配套协作能力,拓展配套份额;大力支持一部分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市属企业与核心企业合资合作;强化汽车行业协会专业服务职能,以汽车主导产品为纽带,组建企业联盟,进入核心企业采购体系,取得联合行动效应和规模效应。
(四)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汽车产业链条。继续着力巩固核心产业及其产业链。目前,我市已形成了载重车、农用车、改装车、微型车和关键零部件总成等核心产业及其产业链条,要在维系和发展这些核心产业及产业链上下功夫,注重产业链之间的关联、协作与分工,力争以科技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产业的集聚度。要进一步发展和延伸配套产业,尽可能地引进钢铁、铸造、化工等上游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嫁接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相关产业。努力使汽车铸铁件、车用玻璃、轮胎、工程塑料、内饰材料等配套产品跟上主机厂新产品开发需要,拓展社会配套市场,促进配套产业和产品提档升级。大力培育汽车销售、维修、物流、资讯等发展潜力大的下游产业,以健全的产业链条谋求新的发展商机。
(五)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强化产业极化效应。一是提高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我市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缺乏深度的产业联系,必须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经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加大园区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力度。目前,“双亿”工程企业中有9家整车生产企业、12家零部件企业。要通过实施“双亿工程”,切实提高地方整车生产和零部件配套能力,支持有条件的整车企业发展专用车、电动汽车,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力争具备凝聚资源、聚合产业并建立产业群体的有效能力,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产业协同效应。二是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促进产业集中、要素集聚的洼地,是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双亿”工程首批33家企业中就有14家在园区。为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促进普林二期尽快竣工;推进万向工业园系列项目尽快投产、温州工业园区项目尽早入住园区;完成三环工业园项目用地的土地整理和手续审批,明年一季度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加快西城化工工业园、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园和各县市工业园区建设进度。重点围绕汽车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搞好特色园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突出产业配套,发展上下游企业和产品,形成关联度紧密的产业链。城区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放在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上,以产业链招商,以特色园区招商,形成上下游连贯配套、成块、成片、成区的持续投入机制。整合工业用地资源,将土地等存量资源预留给汽车产业,提高产业承接能力,形成对汽车产业的强力支撑。三是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升级示范区。科学编制扩大十堰经济开发区发展板块的概念规划,拓展发展空间,推动资源整合,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强化其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的功能。加快推进东城开发区、西城开发区建设,重点抓好普林汽配工业园、万向通达工业园、温州汽配工业园、上海圣奥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建设东风汽车工业园。加快县市工业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各级各类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集中区、招商引资集聚区和创新发展先导区,构筑自主拥有的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形成若干产业技术进步与辐射基地,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作为县域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从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我国大部分县市区仍处于特色不明显、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等经济发展阶段。这里我们以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发展为例,分析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其内在特点,以金融的视角支持其实现特色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赢得建设银行在县域的发展壮大。
一、风机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
广水市是随州所辖的县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偏东,以平靖关、武胜关与河南连界,自古为南北交通要冲,素有“鄂北门户”之称,国土面积264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1.4%。全市共辖3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4个乡,共17个乡镇办事处,中华山、大贵寺、花山3个国营林场及三潭风景区和广水经济开发区。广水风机产业制造起步于1958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特别是近几年的分化、裂变、竞争,产业开始聚集,已初步形成以十里工业基地风机产业园区为主导,以广水经济开发区、杨寨冶金工业园、马坪铸造工业园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
2012年1月19日,广水市风机产业顺利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风机分会组织专家组的验收,获“中国风机名城”称号。整个产业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整体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12年6月,广水市风机产业相关联企业达到85家,总资产达到31.1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湖北省风机厂、双剑风机、中意风机、天桥风机、微特风机等风机制造企业为龙头,以华鑫特钢、金汇实业、西门电机、加华铸造、登峰铸造等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链条。2011年,产业集群规模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0.6亿元,同比净增18.8亿元,增长36.3%,占该市规模工业销售总额的31.7%;上缴税金1.2亿元,同比增长28.8%;从业人员9113人,同比净增2476人。
2.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促进风机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近年来,所有风机骨干企业均成立了研发中心,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企业被授予博士后产业基地;8家公司获批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风机制造企业4家,1家企业获批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企业申请国家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获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5个,省中小企业创新奖2个,技术发明奖1个,科技进步奖7个;2010年风机产业集群被省科技厅评为湖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3.对外影响稳步扩大。2011年,,该市风机产业集群在全国风机制造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6位。在2010年中国通用机械实力评价活动中,评出了中国品牌风机供应商50强,其中省风、双剑、中意综合实力分列全行业第23、24、38位,广水是全国风机行业中唯一拥有3家50强企业的县级市。省风、双剑被列为湖北省通用设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省风、双剑、中意为全国风机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其中省风为理事单位。双剑被列入湖北省重点辅导扶持类上市企业,省风被列入湖北省储备培育类上市企业。
4.市场竞争实力增强。集群企业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3个。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加机电产品博览会和展销会,广泛宣传、推介广水风机产品。全市1000多种型号的风机产品畅销全国30个省市区,山西、山东、四川等地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部分风机产品在全国市场占绝对优势,造气风机、化铁炉风机分别占全国市场的80%、90%以上。
二、风机产业集群发展的潜在问题
1.产业弱小问题。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和公共服务机构组成的群体。因其公共资源共享、配套比较完善,市场份额较大、比较优势明显,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比一些已经定型成熟的产业集群,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弱小问题无可厚非。一是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据业内人士介绍,全国风机产品市场规模在500亿元以上,我市风机产品市场份额仅为4%左右;单就通风机、鼓风机而言,市场占有率也只有10%。
2.产业链条衔接不紧。风机产业链条延伸拉长不够,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网络尚未形成,上游产品生产能力不足,风机企业每年外购铸铁、铸钢、铸铝等金属铸件,钢板、碳圆钢、槽钢、角钢、不锈钢等型材,轴承、电机、电控柜、增速器、稀油站、液力耦合器等配件共达10余亿元;下游产业链条基本断档,风机企业每年销售风机达20多亿元,配套企业每年销售规模达10亿多元,因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都是各自采购和销售,降低了价格谈判的话语权,增加了采购成本,减少了销售收入。
3.产业园区尚未成型。由于历史原因,集群企业散落于工业基地、开发区、杨寨、马坪等全市9个乡镇办,难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效应,对后续跟进企业项目的吸引力不大。
4.资金融通问题。风机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要使风机产业有所作为,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作支撑。而广水市风机集群企业普遍感觉融资难,寻求担保难,财政支持带动机制缺位等诸多障碍。2012年底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51.4亿元,贷款余额只有39.9亿元,存贷比仅为26.4%,与安徽宁国市的耐磨铸件产业集群进行比较,其金融部门的存贷比达到120%。存贷比之间的巨大差距,客观上反映了广水市金融生态失衡、经济发展失血较为严重。
其潜在原因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夫妻店”、“父子兵”的经营方式上,连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是奢谈,如此状况自然难以达到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准入门槛。广水市近200家规模工业企业能得到银行授信和实际信贷投放的企业仅为10%左右,便是这一问题的突出反映。
其次银行金融机构也缺少创新。在服务地方经济乃至主动帮助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培植优质客户、实现双赢发展方面探索尝试不够,加上“零风险”意识的束缚,致使多年来银行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的放贷一直裹足不前,难以有大的突破。大多银行金融机构几乎都盯住10来家优质企业,授信相互重叠,营销争夺异常激烈,而绝大多数企业却求贷无门,难以正常运营,更别谈成长壮大。
第三政府引导不够。一是激励引导措施成效不大。近几年,市政府为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制订了奖励政策,且每年拿出数十万元的资金兑现奖励,但收效甚微。如何使文件发挥应有作用,尚需加强针对性研究。二是信贷中介评估费用过高。对此,市政府虽专门作出了按收费下限20%标准执行的硬性要求,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得到落实,致使企业信贷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三是中介担保不力。全市中介担保机构数量少、实力弱,发挥作用不大。2012年正式营业的泰成担保公司是该市唯一的担保公司,目前仅为企业担保6400万元,政府900万元的出资额至今没有到位。四是支持企业上市力度不够。上市公司通过融资和再融资,带来资金的乘数效应,可以减少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一个地方上市企业的多少,与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小成正比,宁国市177家规模企业中,上市公司达5家。
三、支持风机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1.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承载信贷投放的优势,增强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信心。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作为信贷主体具备很多比较优势。一是成本优势。由于集群内企业具有地理的接近性和行业的趋同性等特点,商业银行较容易掌握企业的信息和发展动态,特别是企业类型和发展模式的相似性又减少了大量重复的信息收集成本。二是信用优势。产业集群内企业由于地域依附性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较高,与集群外企业相比具有独特的信用优势,集群内的各企业往往离不开集群这个产业环境和赖以生存的社会网络,从而减少了机会主义倾向,增强了企业守信度。三是风险可预测和信息对称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相对比较明确,一批生产经营及配套服务的上下游企业,主要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产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由于地理接近,集群内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比较对称。
2.紧密结合企业集聚和分工协作特征,探索建立适应产业集群信贷需求的融资模式,疏通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机制。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生产协作和融资借贷关系,在资金运营领域也自发形成了丰富的合作资源,这些都为创新产业集群信贷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利用企业分工协作关系,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模式,推动集群内部核心企业和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同步发展。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转变思路,切实改变银行和企业点对点的服务模式,站在整个产业链全局的高度,设计产品和服务方案,要对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形成的产业链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测,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将行业发展特点和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进行综合测评和融资方案的设计,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真正做到激活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从而带动一批为优势企业配套的微小企业同步发展。
二是利用企业集聚优势,发挥集群企业的“捆绑效应”,增强信贷可获性。可由行业协会或集群内核心企业出面组建担保公司或其它形式的联保网络,将集群内企业结合起来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对象,规避银企规模不对称问题,增强产业集群的谈判地位,也增强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三是及时改革现行信贷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信贷运行效率。针对现行的信贷授信和审批程序,进行合理的精简和改革,努力确保集群企业及时获得合理的信贷需求支持;改革现行统一的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实行有差别的信用评级制度,合理确定集群内部企业信贷准入标准;积极满足集群内部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探索发展商标权质押、专利质押贷款,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培育力度。
3.积极支持县域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是县域产业集群一个通病,也是影响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银行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内产业园区、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仓储、运输、物流管理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配合地方政府进一步完善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有还款来源、有效益支撑的技术服务中心、产品监测中心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优先支持。对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建设和一些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大额信贷需求,可实行分行三级联贷或银团贷款模式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