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对管理者的要求
1、“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管理者如何进行管理提出了要求。“无为”作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原则,意味着对私人活动束缚、干预的减少或放松,从而有利于私人活力和积极性的提高。“无为而治”要求管理者在原则和规章的指导下,充分尊重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给每一级部下与其职责相应的充分的自,使每一层次的人在规定的权利范围内能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管理者遵循模糊管理和例外原则的管理形式。
(1)模糊管理
模糊管理是指管理者对员工提出不具体、不稳定、不精确、不分明、不清晰的模糊要求,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员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益,使得员工有充分的空间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思考,促进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模糊管理要求有限的规范、不十分清晰的界限以及人际关系。
(2)例外原则
例外原则认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管理者在决策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随着现代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活动多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管理者无法面面俱到、样样有为。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辨别轻重,分清主次,在有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上有所为,而在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上则有所不为。
2、“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
(1)注重人才的培养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老子十分讲究合理使用人才的策略,主张成功的管理者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使员工得到工作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要求管理者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发展战略,通过形式多样的培养方式与方法,提高员工的素质,满足员工学习的需求。
(2)倾听员工的声音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就要求管理者多倾听员工的声音。员工的声音一方面意味着顾客的声音,是企业了解顾客需求,做出市场反应的必要信息来源,另一方面则代表着员工对于组织的评价和其自身的需求。
(3)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管理者对待员工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满足他们物质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和工作效率,使员工有一种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对员工的要求
1、“始于足下”的工作态度。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要想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和有效管理,员工必须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目标,保持自身的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员工应该怀抱一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思想,秉持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不骄不躁,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不好高骛远,通过完成一些基础的工作来不断地积累经验,持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修养,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不为己”的奉献精神
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有益于组织,但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尚未得到明确或直接确认的行为,是个人无条件的行为。它至少包含七个维度:助人行为,运动家道德,组织忠诚,组织遵从,个人首创性,公民道德和自我发展。组织公民行为是“不为己”的奉献精神的体现,是一种完全出于个人意愿,既与正式奖励制度无任何联系,又非角色内所要求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助于提高组织功能的有效性,是组织对员工行为的一种期许,同时,它也更是员工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努力奋斗的方向。
二、结语
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企业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非常多,例如说市场原因、资金问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发展策略等。若仅仅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高低通常取决于成本控制管理水平。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水平较低,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失去竞争优势,更谈不上发展壮大。国内有很多企业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其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但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不善,无法与其他新兴企业展开竞争,导致其逐渐失去国内市场,一直处在亏损倒闭的边缘,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成本控制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的成本控制没有扩展到产品设计环节和产品销售环节,只是将成本局限在产品生产环节,在管理上忽视事前的预测管理和事中的控制管理,侧重于事后管理。而现代的成本控制管理是指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控制和评价,在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都按照计划的成本目标,及时反馈和修正偏差。实施成本控制管理可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果,使企业有效完成预定的目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心注重将采购、技术和财务等领域的成本比较分析,正逐渐转向企业的战略目标,这将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和正确选择经营战略。
(一)成本控制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失去经济效益企业便会被市场所淘汰。而企业的利润直接决定了其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就变得更加重要。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减少成本都可以确保利润的提高,当收入不变时,成本的降低能够让利润增加。即便是对于一些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若其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企业便会连续亏损,也无法发挥出其在公共事业领域中的作用,甚至还会对政府的财政开支造成影响,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失去了自身价值。
(二)企业降低成本能够提升其价格竞争力
当前市场竞争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竞争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算一件产品的质量再好,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价格与之匹配,这样才能够有市场和销路。低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占据着优势,而成本即是企业确定产品价格的主要依据。所以在价格确定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是成本竞争,成本越低所获得的利益就越高,谁就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要求,企业应该结合市场形势和自身情况来制定产品价格,尽可能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在质量相当的条件下价格越低其市场竞争力就越强。
三、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战略成本控制管理思想
从国内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过去的成本控制管理理念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战略成本控制管理的要求,企业必须要转变过去那种以降低直接人工、材料费用为主的成本控制管理方式,不能让成本控制管理仅仅局限在生产阶段,而应该树立以产品寿命为周期的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做好企业各个阶段的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另外,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成本控制管理思想,努力让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都意识到成本控制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增强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升工作质量,唯有这样才能够把过去以来的被动式成本控制管理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成本控制管理。
(二)实施现代化成本控制管理方法
必须强化成本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对企业内部所有的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要素进行综合整理,从而让成本控制管理和企业其他价值活动相匹配,另外还必须要积极扩展成本信息的来源渠道,收集更多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需要的上下游渠道或者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从而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交互式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这是提升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有效性的保障。利用现代化的成本控制管理方式,积极运用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组建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把这一管理系统和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结合起来,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最大化的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也给企业推广实施新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障。
(三)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企业管理者应该靠制度来规范企业的成本控制,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1)成本控制制度:健全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制度,对于非生产性支出建立归口分级控制制度,明确生产环节的控制目标、消耗标准和料工费,规定生产成本的开支范围和各环节的消耗定额等。
(2)建立权责利清晰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如生产部门对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料工费负责,负责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采购部门依据企业采购政策严格控制采购材料的采购价格,对采购环节的成本负责;销售部门严格控制销售折让和折扣,按照企业的销售政策销售,减少销售费用。
(3)成本控制评价和反馈制度: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定期对企业各环节的成本控制进行评价,由适当的人员分析超出预算的成本原因,对不合理的浪费行为给予惩罚。
(四)充分运用价值链分析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注重以德为先。儒家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代表,而道德文化是儒家思想代表。古代管理国家讲究的是以德治国、以理服人,管理思想要求人们德才兼备。因此,以德为先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点。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2.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现代企业遵循以人为本的传统管理思想,将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和宝贵资源,有充足的空间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发挥最大的人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和为贵的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有积极的影响,企业大都公平竞争、和气生财,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十分讲求和谐,力求做到内外均和谐。受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很多企业在管理中十分注重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统筹协调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儒家管理思想已经在人民心中形成固有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影响现代企业管理,使得现代企业管理普遍存在形式化、利益化的现象,进而忽视了企业的最大利益。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上级或者政府部门控制着企业的管理思想、竞争方式以及经营理念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内部结构变革的难度,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无法得到优化。由于受到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独权专制现象依然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导致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性,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掌握在领导手中,进一步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过于受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影响,现代企业管理过于注重人情,将企业规章甚至国家法律法规置于不顾,导致企业涣散,人心不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3现代企业管理思想
3.1以人为本
通常情况下,现代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其中,企业制度和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一般是借助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约束,用企业的文化来熏陶思想。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到双管齐下,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互相作用。对于员工的行为,通过规章制度可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而企业文化是对人的思想进行长期的熏陶,这是企业追求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文化和制度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因此真正出色的企业是将以人文本的思想融入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中,做到人性化管理,让企业各层次人员都全身心投入到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3.2目标性管理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把实现企业目标与实现员工需求结合在一起,将以人为本作为根出发点,以控制作为基本管理方式。经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而项目管理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企业在对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目标不明确,进而使得管理具有战略性。现代企业目标性管理思想使各个部门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定位,更好地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信息化管理思想
1.1专项激励的必要性和规范性。
对某一项或某一方面工作,如质量、安全、成本、文明创建等工作设立奖励或对某一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或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目的是促进工作高效开展,顺利进行,不断开创新局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竞赛氛围。给工作带来活力和生机,这就是专项激励。结合到企业,包括每月的安全奖、成本奖、质量奖、文明奖等以及每年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每月的创新能手,技术攻关标兵等,对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因而专项激励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必要的。而专项激励的规范性除了上面所论述的书面化、条文化、尺度化外,在操作上还应进行严格真实考核,与此项工作的专业特点、相关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做到量化、细化,落实到底,不能有一点点水分。
1.2激励与约束在各项制度中的结合
企业中的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正确引导各项工作沿着科学的轨道进行。要做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尤其是在企业中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用人上,除了根除人的不良习惯,要求员工服从指挥,完成指令外,还应给每个员工构建发展平台,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气氛,使人尽其才,发挥优势,让每个员工都能爱岗敬业,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在工作上有所作为。在分配制度上,寻找最科学最合理最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工资奖金分配办法。
1.3在竞争中锤炼优秀员工队伍。
优胜劣汰是生存法则,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手段。许多企业现在推行的末位淘汰制度就是一种竞争机制。目的是树立广大干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让他们化压力为动力。自发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更好地投身到工作中去。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都应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在员工中营造一种竞争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运用激励,使每个员工都能进入最佳工作状态
要使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佳工作状态,体现出和谐、信任、竞争、奋进的精神风貌,推动每项工作按最佳途径展开,实现优质、低耗、稳定、高效的生产局面,成功地运用激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使管理灵活高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2.1物质激励、刺激上进。
物质激励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奖励,在奖励中,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公平就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干部员工都有受奖励的资格。公正就是以绩效定奖励,真实严格考核。公开就是奖励做到透明化,对获得奖励者公布其姓名,所获荣誉、奖金数额或奖励物品和突出事迹,既可以使员工看到奖励的可靠性、真实性,又可以树立员工的竞争意识。其次,目标要明确,并有实现的可能性,对所激励的工作目标一定要明确,让员工心中有数。同时,要有实现的可能性,否则让员工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而丧失信心。第三,奖励要适度,大功不能小奖,小功也不能大奖,否则,就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第四,择事而激励。对每项工作,每件事都进行激励与对任何工作、任何事不激励的效果一样,激发不起职工的热情。如果,每个人都成为激励对象,那么岗位工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因此不能事事激励,不能人人都激励,否则,必将导致干部员工思想上发生偏见,将自己本职工作看作理应受奖的额外工作。养成一种奖了多干,不奖少干的惰性思想,不仅激励的积极性体现不出来,而且适得其反。第五,奖励不能半途而废,一项激励政策一旦确定,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在实施过程中突然中断,如果需要调整和更改,要提前做好员工的宣传工作并用一种更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替代。第五,激励政策不能贯彻不力,一项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评比奖励,可一鼓作气,如果不能及时兑现,那么政策的刚性和领导的可信度将随之减弱、失去。因而激励政策一旦确定,必须坚决贯彻,即使是领导者口头做出的激励承诺,也一定要兑现。
2.2精神激励催人奋进。
精神激励是企业及领导者对职工的认可与肯定。首先,企业的各级领导要尊重职工,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在言论、隐私等方面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工作中,职工出错在所难免,正确的做法是指出错误,提出改进意见,在教育中指导,在指导中提高,而不能冷嘲热讽,甚至于出言不逊,如果员工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积极性便荡然无存。尊重职工的选择,在安排工作,分配工种时,充分考虑职工个人的爱好、专长及选择,这样既可以让职工热爱本职工作又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在各自工作领域内取得一定的成就。尊重职工的劳动成果,职工取得成绩,要予以充分肯定,给予表扬,职工的创造发明或提出合理化建议产生了经济效益,作为领导应积极地向职能部门上报,为职工争取名誉与奖励。尊重每个职工的劳动,对职工的工作,那怕是平凡或取得一点成绩,都要认可与肯定,让他们拥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不断鞭策自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表扬上要抓住以下几点:一、抓住典型。二、当众表扬。三、适时表扬。四、对象转移。只有把握以上几点,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于后进,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发扬其优点,改正其缺点。领导者的目的是带出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干出一流的工作业绩,要使每个职工都健康发展,都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因此,对后进的帮助与鼓励比激励先进更重要,决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一味批评,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其三、弘扬先进,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好人好事,要将其事迹深入宣传,将其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管理上的创新进行宣传和推广,树立员工学习的榜样,必将起到以一带十、从而带动全体干部员工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其四,激将法,这在于领导者的激励技巧,如果因地因时制宜,灵活激将法无疑也是拿下艰巨任务的一个好办法。
2.3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锤炼企业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企业的投资主体和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作为企业管理重要手段之一的内部审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它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还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受到限制。
就国内企业而言,相当多的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变化认识不足,仍将其视为单纯的财务监督部门,没有结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赋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职权,而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树立其在内部检查和监督方面的权威性,进而取得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内部审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有的甚至将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等同看待,认为依靠外部审计已足矣,却不知内部审计有着区别于外部审计的特定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缺乏重视。
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不少企业管理意识不到位,存在着重视生产经营轻视内部深层次管理的弊端,对内部审计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使企业领导认为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大了人员成本,在改革、转制进行机构调整时,或撤并了内审机构,削弱了对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管,或令其从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如财务部、纪检监察部),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尽管设置了内审机构或人员,但该设置只是碍于监管部门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作用甚微。
3.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缺乏充分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同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保持独立,这样才能做出公正、无偏见的判断。然而,现在相当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设机构,在企业经营管理层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直接向经营管理层汇报工作,并由其决定薪酬待遇。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企业的利益限制,未必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作出合理评价。
4.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不高,制约了审计的效果。
由于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习惯于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没有接受内部审计专业的培训,知识结构单一。同时,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不高,也难以吸收优秀的人才进入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尚待提高。
5.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
在内部审计职能得到充分履行的前提下,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信息,能够涵盖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经营业绩真实性、经营管理效率型、内部控制有效性、公司治理规范性等情况。由于现阶段不少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尤其是那些非上市的企业,缺乏公开的、公众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仅限于股东的需求,甚至于仅为公司经营管理层提供服务,这就导致内部审计的信息运用程度受到了局限。股东仅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内部审计结论,管理层仅从短期的业绩目标使用审计结果,没有重视审计信息中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信息,如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经营业绩真实性、内部控制的漏洞,进而未能在经营决策中结合存在的问题做出更好的改善措施。
二、提升内部审计效能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向管理审计方向转变
内部审计总体发展趋势显示,内部审计职能正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为企业内部管理、效益和决策服务的管理审计转变,管理审计的业务应逐渐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大中型企业应努力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要求,从传统的合规导向型内部审计转型为管理导向型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效能,帮助企业提升价值。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熟悉企业经营、可随时掌握运行动态的特点,开展以预算执行、经营绩效、内部控制、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经济责任等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合规性、适当性和效益性的管理审计。通过审查流程和分析系统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并确保对业务流程和结构的塑造同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二)完善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向集中管理方向转变
有效的内部审计,通常是以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为基础,在良好的审计环境中实现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具有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都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未来几年将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国内企业而言,欲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融资、进入国际市场等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市场经济,首先应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与此同时,大型企业集团的涌现,逐步形成多层次投资关系,上级企业内审机构与成员企业内审机构由一般的行政领导关系,上升为集团层面的治理和控制关系,由上级企业内审机构对成员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或考核成员企业审计责任目标的机制,实现内部审计由分散化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转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上升至相对的空间,也使得内部审计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内部审计职能的集中化管理确保企业更加有效地部署内部人力资源,同时有助于企业执行标准化的审计流程,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资源的调动,也增加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的独立性以及公司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管控。
(三)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ERP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为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的改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电子数据涵盖了全部销以及财务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方便了审计人员的调阅与查看,可以根据需要扩大审查的内容;运用审计软件进行抽样,所抽取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辅之审计软件中异常测试,样本分析结果可靠性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由计算机完成审计数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分析相比手工复核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也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此外,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具有审计思路清晰、审计重点突出、步骤转换方便快捷等特点,效果显而易见。
(四)保证内部审计的畅通沟通,提升内部审计信息的价值
内部审计信息的价值必须通过传递和使用才能体现。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将内部审计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重要股东、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得到适时的传递,重要信息须及时报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审计部门可以区分不同层级的接受者设计不同内容的审计报告,有针对性地阐述审计报告,从而更加清晰明了地向各层次的管理层传达了审计结果和他们所需采取的措施,确保了各层次的管理者能充分掌握审计信息、明确执行方向。
(五)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十二五,国企,上市,重组
一、国企上市重组的现状
(一)国企上市重组的历史进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公司治理结构开始融入到改革的进程中;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而以中国神华为代表的众多大型国有企业通过自己的上市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依法治企、规范运作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准确地讲,国企上市这个概念应该既包括子公司上市,又包括国企集团整体上市。但由于在过去,最流行的国企上市模式是子公司上市,以至于国企上市这个概念本身大都指的是子公司上市。我之所以特别强调国企集团整体上市,是因为子公司上市和集团整体上市的差别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在现实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子公司上市通常是将不良债务、富余人员等历史包袱剥离给国企集团,这种做法对证券市场微观基础改造确有积极作用,但此时的国企集团却往往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形成了国企上市最典型的“小船逃生、大船搁浅”现象。实际上,小船也不能轻易逃生,许多集团无法生存时,就通过关联交易等各种方式掏空上市公司,最后小船大船一起沉没,这样的历史教训已非常深刻。因此,只有整体上市,才能避免过去大量存在的不正当关联交易,促进国企的整体搞活和长远发展,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二)上市国企的现状
1.行业覆盖面宽
目前,共有92家国有集团公司的157只股票进行上市交易,在数量上占A股总数的8.1%。上市国企主要集中在航天军工、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汽车、重型机械、有色钢铁、航运、地产、农业、旅游、纺织、建材、医药等14大行业,覆盖面较宽,其中航天军工、信息技术、石油化工、电力煤炭、有色钢铁是上市国企较多的5大行业。
表1 上市国企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
航天军工
信息技术
石油化工
电力煤炭
汽车
重型机械
有色钢铁
其它
股票数量
36
19
14
17
9
13
16
行业
航运
地产
农业
旅游
纺织
建材
医药
2
股票数量
9
7
2
2
1
论文关键词: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查分析
本文结合调查数据对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了简单的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媒体,获得的都是可公开的信息。经过整理后得到。企业样本数为40份,企业年收入在500万以上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主要从企业制度,品牌产品,技术,企业文化,战略五个方面来分析。
(一)企业制度领域
表一 企业经营领域和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
独资经营
有限责任
其他
经营领域
同行业多种经营
单一经营
多元经营
企业数量
6
32
2
企业数量
8
3
29
占比
15%
80%
5%
占比
0.2%
摘要:总结了美国企业物流管理50年发展中的规律,从中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出发,提出适合我国企业的、值得借鉴的几条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自己对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战略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企业物流战略管理物流营销电子商务
Abstract:SummarizesU.S.A.enterprises’lawoflogisticsmanagementondevelopinginfiftyyears,setsoutfromthelogisticsmanagement’s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andputforwardseverallawssuitabletoenterprisesofourcountry.Thenonthebasisofthisanalyze,theauthorputforwardsomeviewsonstrategyofthemodernenterpriselogistics.
Keyword:logisticsofenterprisesstrategymanagementmakingoflogisticsE-business
1.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的内容包括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会计核算资料,需明晰市场发展社会诚信机制。
2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制度的关系及重要性
2.1现代企业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关系
所谓的现代企业指的是建立现代制的企业。其基本的特征是,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依据证监会的相关要求,上市公司通常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财务管理工作则是在一定目标之下,对投资、筹资、运营与利润的分配,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对财务关系进行处理的一项经济关系。依据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企业资源包括了有形与无形的资源、组织资源等,并且资源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而现代企业制度则可以将其归属为组织资源的类别,并形成管理能力。而账务管理工作则是介于有形与无形的资源之间从而形成的对财务管理的能力。资源与能力之间能够相互作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也要求有能够与之相应的财务管理能力。优秀的财务管理能力又能反作用于企业管理工作的推进,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与能力。现代企业制度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包括,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自负盈亏、产权清晰,经营发展不利的企业会被市场淘汰。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并且长远发展,就必须要整合资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依据现阶段情况变化进行不断变革,而财务资源就是企业所有资源中的一种。从此角度来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能够对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存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对资金负责并且能够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会计信息作为一项传统的功能应该得到保留并且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强化。而达成这一目标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考虑到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对真实性。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促进财富增加,利于社会生产。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能够适应这一要求。通过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为决策人员提供信息支持,有效的实现筹资与融资,以此来达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
2.2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正常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其生存和发展所需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资金。企业发展需要三项资源,包括人力、资金、设备。其中一项缺失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财务管理通过系统、科学地分析和计划,对资源合理分配。通过工作开展避免资源分配不均或者失调,影响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对资金或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保障资源实际效果与计划相符。从而确保能够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撑。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作为组成现代企业的重要部分,同时经济时代的到来,致使企业的传统财务内容与理念所面临着的挑战越严峻,目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单一的融资渠道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融资的渠道较为单一,导致资金在运转过程中受到严重的阻碍。现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市场变革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拓宽了企业的原本的融资渠道,但是某些企业仍然具备有限的融资渠道,致使他们在巨大金融危机面前,与风险能够抗衡的能力非常小。与此同时,企业不能全面的了解相关的财务信息,其真实性与正确性很难把握,相应的便会导致企业能够在银行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最终造成银行不会给企业贷款的境况。总之,单一的融资渠道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应该对此加强重视。
3.2落后的财务管理方法
目前,一些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在实际管理当中依然将较为传统的管理理念应用其中,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越权行事的情况时常发生。财务管理的方法依然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这便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工作效率非常低,时间和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财务的方法非常保守,信息化管理手段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便非常不利于企业的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领导的正确决策也会起到非常消极的影响。
3.3薄弱的固定资产管理环节
管理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是现代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关键部分,但是一些大型的固定资产并没有在企业财务的核算当中纳入进去,导致管理中出现非常大的随意性。同时,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维护和保养大型固定资产的意识,当机器设备出现某些小问题时,不会去维修便直接选择弃之不用,重新再购买新的资产,如此一来便相当于提前报废固定的资产,企业在这一方面的财务支出也逐渐增大,并且没有做好登记出租固定资产的工作,监督力度严重不足。
4有效解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
为帮助现代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和社会与发展的需要,实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4.1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
当企业在融资方面面对严重困境时,企业除了需要对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以外,还应该不断的拓宽融资渠道。即建立和健全决策体系,在决策某一提案之前,召集各级领导进行开会,对提案的本身所具备的可行性进行展开热烈的讨论,在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下,来实施各项投资决策,对企业获取资金和渠道扩张的各种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对资金进行适当的分散,以此由于投资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获得显著减低,并且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留下充足的流动资金。
4.2使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
基于当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今后必将面对大量的财务管理工作,为此需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取代手工财务管理的方法,如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如会计电算化、EXCEL表格等来代替传统方法,以此保证工作质量并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使其能够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由此可见,企业应用对当下管理财务的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且通过配置相对统一的软件与硬件设施,来优化和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防范,避免黑客的入侵,最大限度的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安全可靠。
4.3强化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积极的顺应时展的需要,强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以此来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共享各方面的财务信息,做到财务信息的透明化与公开化,以此有助于得到各方经济主体的信任和支持,将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建立期刊。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当中引导财务管理人员学会积极主动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解决一些问题,在分析工具的帮助下进行财务工作,以此有助于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促进工作效率的显著提高,由于人工失误所诱发的各种财务问题便能够得到有效避免。
5结语
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各种关系复杂的财务风险存在。对于此种情况,企业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技能与素质,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多方面措施应用,有效应对财务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难题。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了企业发展而开展的,随着现代化制度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作者:曲飞 单位:大连驰敖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东霞.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时代金融,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