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历史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第1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基础会计就是这么一门抽象化的课程,抽象概念很多,有些定义学生读起来简直就像绕口令,即使学生能像绕口令那样背的滚瓜烂熟,却不一定理解透了其中的含义。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思考。大部分人容易接受并且易于理解的都是那些形象的东西,对于抽象概念,脑海中形成不了图像,很快便会忘记。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形象思维教学,这样即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味追求形象化教学,理论知识固然有他的重要性。就好比一门武功,有心法,有招式,必须两者兼备而万万不可取其一。

2会计理实一体化

基础会计是会计的入门,是整个会计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后会计学的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入门学的好不好。但学习会计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的体会,里面的概念太抽象化了,有些老师直接跟学生强调说,把这里背下来,把那里背下来,整个学习过程中,仿佛在学习语文,但是其中的概念定义感觉又好像是在看文言文,让学生摸不清头脑,学习效率必然是无法提高的。如果学生怎么也理解不了一个概念,或者是学不好的时候,往往会对这么学科产生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么课程。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基础会计的学习过程中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多种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能灵活运用。那么,该如何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哪些硬件设施等这都值得我们探讨。传统的理论教学都是在平时大家熟知的教室里进行的,前面是黑板,一张讲台,然后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各种理论知识,偶尔联系一些看似让人很容易理解的事例,台下的学生早已被这些抽象的概念“折磨”的昏昏欲睡,特别是在炎热午后,这时候台下估计已经趴下一大片。因为这些场景在学生看来已经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不如换个场景,不在传统教室,而是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让学生从眼,耳,口甚至鼻全方位去体会,去学习。就好比看3D电影,全方位接收,同时又能把自己融入其中,自己也在其中扮演角色。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到专业知识,又能教会学生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这些知识。简单灵活,而且过目不忘。因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是个不可或缺的场所。当有了这个环境之后,又该准备哪些东西来丰富这个实训室呢?这就需要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

既然是理实一体化,那么当然不能脱离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按照传统方式讲解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又令学生难以消化,文字性的知识想象空间太大,也许同一句概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些不同的理解却又都与正确的概念不相符。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图片化的表现出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演示,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吸收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课本上讲的凭证,账本,报表该如何完成,光凭文字描述很难描述清楚而且还要让学生理解透彻,这时候把这些会计中常用的元素简单明了的用图片表现出来即省时又省力,老师不需要再费很多口舌去讲解会计账本是怎样的,又有哪些账本类型,一张图片或者是一段视频让学生很清晰的了解到这些会计基本元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能够学有所用。那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到公司企业实地学习,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经济业务往来在会计核算中的处理方式。而且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当然,这些硬件设施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提升教学质量也很重要。当学生面对无法解答的难题是,教师能够用灵活易懂的方式做出解答对理实一体化来说也至关重要。

3基础会计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该如何应用

各所高校做了很多方法与实践,如多媒体教学,企业公司实地学习,场景重现等等。通过这些方式,都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从中体会出自己的感受,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步骤。在初学会计的时候,学生对会计一无所知,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内容,会计在企业中的位置以及发挥的作用如何都不知道。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会计在一个公司里面的职责。模拟一个企业的成立,从成立之处到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地位。当学生了解到会计对于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能看到会计的发展前景的时候,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会自主学习这些“抽象而复杂”的理论知识,因为他们了解到会计的重要性,并且由此重视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企业配合,带学生去参观,通过企业会计人员介绍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会计责任。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得他们学好这么课程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第2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通用夹具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爪自定心卡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43-01

机械加工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而其中的《机床夹具设计》又是机加工中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不管是传统机床加工还是现代的数控加工,都涉及到机床夹具的应用。我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按照书本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后来在一次带学生去车间实训的过程中,碰到数控车床三爪自定心卡盘的卡爪的安装问题,这个是课本上从来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在车间工人师傅的帮助下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让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在讲解车床通用夹具的过程中,融入车床三爪自定心卡盘的卡爪拆卸的内容,这也正符合目前提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简介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通过演示操作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进行总结并引出一些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根据教材,既突出重点,又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构建的系统知识,讲授要求有系统性,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讲课的过程是说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学生就能一步步掌握专业知识。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性实验,及示范性操作等手段使学生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课前教师要做好演示的准备工作,根据课题选择好设备,工具,量具。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操作练习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练习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强调操作安全,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动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质量作好一定的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促进练习效果。对不操作的学生要求在旁边认真观摩,指出操作中的错误,教师及时提问,并作为平时的考核分。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设计

3.1 教学课题准备

教师制定好学习任务,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给出完成项目的要求;学生分组,每组由若干学生组成。

3.2 教学课题项目执行

指导教师分配各小组工作任务,每小组选定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协助监督本组成员顺利圆满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3.3 教学课题完成测评

课题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二部分。小组评价为本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肯定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不足。教师评价是教师应注重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指出完成课题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加强指导,注重分析、归纳和启发。同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具体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安装在车床主轴上的夹具应用和拆装:三爪自定心卡盘,加工时夹具随机床主轴一起旋转,切削刀具作进给运动。

阶段一:教师课堂讲授三爪自定心卡盘结构,作用(20分钟)(讲授法)。三爪自定心卡盘结构和作用原理课堂讲解,配以图片视频讲解。(如图1)

阶段二:教师课堂演示三爪自定心卡盘拆装方法(25分钟)(演示法)。从车间取出2个不同种类的车床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老师在讲台上动手操作演示三爪自定心卡盘卡爪的拆装方法,同时选取3位学生在讲台旁观看这两种三爪自定心卡盘的拆装过程。这3名学生就是各小组的小组长。

阶段三:学生分组拆装三爪自定心卡盘练习(45分钟)(练习法)。根据我校实验设备,也就是单独的三爪自定心卡盘数量,把学生分为3个小组,每组平均14人,由我课堂演示的时候的3位在讲台观看操作的同学担任组长,分别负责这3组学生的实际操作,我作为教师从旁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并从旁指导,如学生有问题,也详尽解答。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由各小组的小组长和教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这次课的实训成绩。

5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建议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无法预计学生会提出什么样问题。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应对学生的问题,更好地组织教学。另外,选择课题时要根据学校实验设备情况,使得课题的实施贴近企业加工实际情况,对课题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造,使其符合教学要求,也能贴近企业实际加工情况。

6 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得到学生的热忱欢迎,教学效果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权民.机床夹具设计[M].科学出版社,2013.

[2] 杨桂府,陈剑鹤.模具制造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理实一体化

一、分析学生现状,制定校本教材

英语是计算机专业的行业语言,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给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辅助支持,良好的计算机英语基础将会促进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计算机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强、实用性高、交互性广的专门用途英语,因此,如何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计算机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学生看到英语就头疼,形成了一种畏难心理,这就给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其次,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计算机英语相对于普通英语和其它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较为枯燥,并且不像其它课程那样立刻见效,这就更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专业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把专业英语与计算机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计算机专业英语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之相互配合、协调。积极研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计算机科的全体英语教师集思广益,在研究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的专业英语的需求状况下,精选计算机英语词汇,与时俱进,避免使用知识老化、内容枯燥的教材,通过网络及一切资源平台获取一些实践性强、内容新颖的专业英语文章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针对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这个现实,我们尽量选择较容易且实用性很强的内容作为校本教材。此教材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不像很多其它计算机英语教材只注重阅读和翻译。更重要的是该教材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情境编写的,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重理实结合

教学特色的把握除了做好教学定位、课程设置的工作外,在教学中还应充分把握课程的学科特点。计算机英语的学习旨在能够正确的理解意义,而词汇是理解的关键。因此,只要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特点,克服了词汇的障碍,就会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在从事计算机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的投入做好词汇教学。首先,计算机英语属于新兴语言,所以它的一部分词汇是借助构词法产生的。所以在教学中结合英语词汇学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加前缀后缀:如micro-computer(微机)、subdirectory(子目录)、变形合成分析等,如:monitor(显示器)原为“班长、监视器”之意,mouse(鼠标)原为“老鼠”之意,bus(总线)原为“公共汽车”之意。合成词:如keyboard(键盘)、high-level language(高级语言)、database(数据库),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猜词能力,从而提高其阅读速度和水平。此外还可利用聚类技巧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比如讲到Printer(打印机),可按打印机聚类,介绍击打式打印机(Impact Printer),非击打式打印机(Non-impact Printer) ,其中非击打式打印机又包括喷墨打印机(Ink Jet Printer) 、热敏打印机(Thermal Printer)、激光打印机(Laser Printer) 等。其次,分析计算机英语中的大量专业术语,我们不难发现其常常来源于日常英语词汇,既取其原有含义,又被计算机领域赋予了类似功能的专用词义,比如: Memory(存储器)、Instruction( 指令)、Code( 代码)、Program (程序) 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把大量的与计算机有关的日常英语通过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又通过超链接与计算机英语的操作系统实施对接,既增强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又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英语与日常英语的异同。

最后我们必须把握计算机英语最显著的特点,既缩略词汇多,由于计算机中的命令、高级语言的语句等在计算机中要占一定的空间,从节约和简练的原则出发,计算机在存储和显示这些信息时尽量采用缩略的形式。如: TCP 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牌)/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如:AI(人工智能)、LAN(局域网)、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此项教学的加强与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在词汇学习中,把构词法的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并把词汇还原到计算机系统中的具体情境给予讲解定能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计算机英语的学科特点才能为我们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准确的教学定位。

三、改变传统语言课教学模式,强力推进理实一体化课堂

(一)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室,可以克服普通教室上课枯燥的缺陷,而且也节约了板书的时间。课下精心制作课件,效果也极其显著,比如讲硬件时,结合卡通微机部件图,巧用多媒体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适当添加一些图片,简单的动画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将专业词汇和解释对应起来,将一些复杂的原理,过程通过构图成形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源。比如指导学生到某些网站下载相关的计算机英语资源。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英文网页等。

(二)上机实训课适量采取上机的形式,在介绍计算机各个章节时可以联系实际应用,比如,在介绍操作系统一章时,可以介绍和讲授Windows 操作系统的英文界面及使用,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熟悉了Windows 操作系统的界面及操作,那么就会既能增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CMOS 熟悉各种设置,练习英文版本软件的使用,掌握其中的各种英文菜单含义,或者确定主题让学生在网络中搜索相关技术的英文介绍,理解大概意思即可。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既开阔学生眼界,又丰富课堂了内容,同时也改变了计算机英语教学一贯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以新鲜感。要将计算机英语渗透到学生的点滴学习生活中去,因为学生不仅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时接触大量计算机英语,而且在电脑编程、安装电脑软件、登陆网站页面时,也要习惯于使用英语。比如,在电脑编程中,文件名、变量名以及注释部分都要练习使用英语完成;安装的电脑软件也要尽量使用英文原版,而不要使用汉化版;登陆到网站册成会员时名字也应该使用英文的。这些点滴的习惯都会有助于计算机英语的学习。

四、改变考核模式,以做带考、以赛代考

职业教育课程的功能不仅是培养知识和技能,还要发挥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素质的作用。这种具有多向性教育目标的课程,要求其考核也是多元的,即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其它能力的提高进行考察。通过探索英语语言类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特有的考核模式,更好服务于英语类课程的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实现对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目标的考核和督促作用。

(一)把计算机英语的考核与专业课结合起来

计算机英语课程考核应安排在一些专业课学习之后或者与专业课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专业课之后再阅读与专业课有关的专业英语文章,这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作铺垫,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内容,学习起来也就会更容易。我们在考核中把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制成英文的工作页,学生只有读懂了工作页才知道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既考察了英语能力,又很好的与专业相结合,真正从根本上体现了语言的实用功能。

(二)把计算机英语考核与技能大赛结合起来

第4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摘 要】对《机械基础》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有效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有效教学策略方面进行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机械基础

1.“理实一体化”的基本概述

1.1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涵义辨析

在《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的策略,对教学的质量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也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它对于以往的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情况能够进行改善,并能够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合理的串联。

1.2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讲授法是在对项目展开之后通过演示操作机械基础中的相关内容,对其进行概念上总结并对其原理做出解释,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以及论证,结合机械基础教材的大纲对主要的重点加以突出,系统全面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进行的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践的操作使得学生能够在感性的知识上受到启发,更能够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2.机械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分析

2.1理论和实践没得到有效的结合

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对于《机械基础》的教学和其它的文化课程一样往往是照本宣科,严重和实践相脱离。虽然在某些方面运用了现代的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也只是在形式上的一种转变,没有对实质性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理论和实践两者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从而导致了学生在《机械基础》的课程上完了之后还不能对所要掌握的技能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2.2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当前的中等职业的专业教学课程,要比文化课程的要求要高很多,不仅是要在理论的范畴上得到有效的掌握,同时还要和实践得到结合,把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的能力得到加强,这些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由于他们在文化课方面功底不是很好,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浓厚,故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对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在学习的兴趣上就会逐渐的丧失。

2.3课堂教学与未来就业得不到结合

由于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在市场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下学校的教学和社会的需求关系也逐渐的得到了加强,这就使得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要能够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要把专业技术操作和就业岗位相挂钩,而当前的传统专业教学在教材的编排以及教学的方式上都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解决。

3.《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探究

3.1理论实践结合,激发学习积极性

首先就要对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优化,实行模块化的组合。把理论和实际相互的结合,把能力作为基础,同时把职业的需求当做教学的主线,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专业需求得到协调的发展。具体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方法是先把《机械基础》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得到明确,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模块化的处理,对各个的学习模块进行理论上的学习以及实践的操作,要能够让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对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专业教师要能够从实践中帮助其从根本上解决,再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在所以然的问题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基础》教材中有关“轴”的内容方面。在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上含有轴的用途、轴的分类以及对轴的一些基本的要求、轴上零件的定位、转轴的结构等。在具体的授课过程当中,可以把这些内容划分为3个基本的模块进行教学,第一个模块就是运用多媒体在轴的应用上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具体就是轴在不同场合当中的应用,这样能够在对轴的用途上轻松的能够加以总结。在第二个模块就是采取图片展示的方法,对轴的类型以及所使用的场合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在专业知识上通过练习强化使其得到有效的加强[3]。在第三个模块就是对于轴的结构的拆装过程,通过实践的操作方法,使得学生对于轴的各部分结构零件得到深入的认识,在轴头以及轴颈和轴环等等方面的周向以及周向定位的意识得到有效的加强,在对其任务完成之后可以通过一些较为典型的练习,来让学生更能够进一步的在轴上零件的周向以及周向定位的不同方法和特点上得到加强。

3.2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条件

对这一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丰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教学的资源上得到了丰富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象思维能够得到开拓,在直观上的理解能力会更强,从而有效地形成规范化的技能,在资源的丰富上主要从对专业教室的组建、对于现有的实物模型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对机械基础的陈列室的联轴器等教学模型的利用能够在机械的结构以及用途等方面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于模型的制作要精心,通过计算机来对机械的模型进行绘制以及制作仿真的动画,这里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软件(flash、MasterCAM、3dmax)来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使得理论教学的直观化展现。这样不仅能够对于机械基础的一些内容得到有效的认识,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趣味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机械基础学习中的积极性的提高。

3.3实施有效教学,达成目标实现

(下转到第45页)

(上接第22页)

3.3.1岗位目标。要根据社会的实际专业岗位对课程进行设置,按照岗位的标准在课程中得以实施,使得学生能够在岗位实际的需要技能方面进行掌握学习,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课堂和岗位的标准有机地结合,以此来上好每一节课,使得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发展自己的潜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去思考,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的有效率。

3.3.2专业技能目标。这是对“理实一体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策略,主要就是把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效的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以及实践证明,对于专业技能的有效训练,将理论的知识通过实践的操作来进行完成是学生们最乐于接受的一种课堂方式,这一形式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集中力会比较高,在课堂的效果上也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出来。比如:在学习《机械基础》齿轮传动一节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带到车床实习室,将普通车床的主轴箱箱盖打开,让学生仔细观察主轴箱的内部结构,然后教师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实际的操作训练,学生能深刻认识齿轮传动的特点、应用以及齿轮的结构、齿轮传动的啮合条件。

3.3.3小组合作目标。在《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对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对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使得学生间能够互相的补充学习,在学习的效率上能够大大的提高。在环境诱导的策略上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要能营造以及设计任务场景,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积极的对待,在需要的地方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其解决难点。还有就是个别指导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实用策略,这两者在有效教学的策略上能够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在激励策略方面得到重视,实施积极有效的激励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我们要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效教学,运用“理实一体化”,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互动,真正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婕.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

[2]李玉改,王铁民.《机械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的几大路径[J].职业,2011,(20)

第5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电工基础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59-02

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应用到教学中,形成统一的整体,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电工基础》课程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要具备高度的电工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实际操作,以体现其实用性的特点。目前,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予以优化和升级,提倡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 《电工基础》课程概述

《电工基础》是高职高专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涉及了电路、电阻、磁路等内容,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升级版[1]。该教材的学习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其中理论知识很强,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且该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导致该课程成为电工专业课程中的难点,成绩一直不理想。

2 《电工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众科目都面临着改革的困境。《电工基础》课程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师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厌烦感,且该课程的内容都具抽象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电工基础》课程面临的重要挑战。

2.2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学生缺乏课堂实践机会,课堂的参与度不高,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对电工知识的吸收,不能亲力亲为,对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以及非正弦交流电的区别及原理就不能深度领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够说服力。由于《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趋于理论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难度,缺乏实践性,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制约着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2]。

2.3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高职高专大都是民办院校,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少,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这也导致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设施短缺的现象。《电工基础》课程的开展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而这些民办院校很难满足这一要求,缺乏实践基地,制约着知识的学习,也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2.4 教师能力存在问题

《电工基础》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具备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集合在一个教师身上,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整合。但是,目前《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由两个教师负责,这样对知识点的整合就会存在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3.1 化抽象为具体操作

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和特点[3]。电工基础理论内容的枯燥性很难被学生接受,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电工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以验证,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该课程中设计的内容很多,围绕着“电路”这个主题,通过对电路等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的流程和原理,进而上升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的实现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顺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是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一笔宝贵的财富。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教学为主,而职业教学要体现其实用性,用加强学生的模拟实验和实践操作,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

4 《电工基础》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4.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学开展提供基础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必然选择,可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教学基础[4]。传统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部分是采用两个教师负责,对知识点的整合性和统一性不足,不能直接从知识型向技术型进行转化。针对这一现象,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互相转化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对电路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都要建立联系,更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学生实践性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工实践机会,以增强对电工理论知识的诠释,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条件。

4.2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加大专业实践操作力度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电路实验室,可对其中涉及的电路实验进行演示性操作,让学生参与其中,从中体会生活的奥妙。教学实践基地不仅仅要满足实践操作,还要融入理论知识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再划分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进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可更大程度上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实验室中,应具备实训桌、空气开关、电源、插座、电流表、电压表、电流互感器等部件,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创造实验条件[5]。例如,在学习三相电路时,对三相交流电路的概念进行学习,教师应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对三相交流电路的原理以及特点进行实践性讲解,能让在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以及三角形连接等知识,通过实践操作,会对相关知识了解的更为透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3 提倡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合作能力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应提倡选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方式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彼此的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结意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将学生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电工基础知识相当,小组成员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具价值和意义[6]。例如,我们以低压配电电路的安装为例,每个小组一个集训桌,并提供所需的空气开关、电流互感器、导线、电源等构件,让学生们在安装低压配电电路时,对每个装置的构造、原理和功能都要予以了解,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电路连接,连接完毕后,教师检查小组的连接情况并让代表予以解释说明,其余的小组对该小组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

4.4 提倡任务驱动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的形式,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任务的实施,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只有学生自己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从中体会电路各元件、各种电流等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有别于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应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是对学生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考察,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小组讨论部分的关注,小组合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为教学实例,教师先向学生讲述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操作要点和需注意的问题,然后将学生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布置本节课的任务,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检查每个小组对正反转控制电路连接的成果,进行小组评价,教师再予以评价,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从中评比出最为优秀的小组,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对表现欠缺的小组予以鼓励,最终教学完成。

4.5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

为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更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高职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利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校企合作还面临着瓶颈的问题,认为从高职院校中获取的利润相对较小,不会对其构成吸引力。企业应端正态度,不可拿利益来衡量教育事业,应形成高度的责任感,且高职院校的优质人才会直接留在企业中,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进步。通过让学生在企业实地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或企业的专业辅导人员予以辅导,能深度了解其理论知识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内容的解读,可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总结,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基础,提高学生《电工基础》课程的专业水平,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

5 结语

总之,将理实一体化应用于《电工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既提高了学生的电工理论知识,也实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并通过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予以诠释,使其更具说服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使用,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改变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将重心倾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蓉.关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2(6):195-196,194.

[2] 成凤敏.电工电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224.

[3] 曾鹏,门延会,胡蓉.高职《电工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31-232.

[4] 李珍.高职电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14-116.

第6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为了更好的说明以上的问题,我们举一个例子:在讲解近视和远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先讲解以下的知识点:凸透镜可以使得光线会聚,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然后让学生知道: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而导致的看不清物体的现象,进而解决以下问题:

如果是按照这样的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客观上讲,是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首先,学生要被动的记住知识点,而不能也无法去怀疑其正确性。其次,只要记住了这些知识点,就能够答对以上的题目。除了能够答对这个题目之外,有什么意义呢?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无法获得学生的思考、互动以及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只提出了问题,而没有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形成及规划的过程中来。正如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如果你希望学生能够参与到问题的互动中来,就一定要和学生共同创建这个问题,并遵循以下的步骤:

1 引出现象。引出现象和规定问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引出现象是只指出一种结果、问题或者是其他的无法直接理解的事实,而不限定其与任何的因素有关。比如以上的例子,如果单从现象的角度讲,就只告诉学生“近视眼”或者“远视眼”,而不像题目中所列的一样,让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以上两种现象和远近、视网膜有关,需要配某种镜子来进行矫正等这些因素。这个过程最为重要,因为任何学生都不会因为他不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关知识而不参与这个过程。很容易,他们就会参与到这个看上去与所学的东西无关的问题中来。

2 找到关联要素。这个环节可能会让很多人抓狂,因为学生们的小脑袋里蹦出来的想法是非常非常的多的,很多时候超出我们的想象。看看我的学生曾经给出的回答吧:眼睛大小、眼皮是否过厚、是否经常偷看别人的答案……。但是别担心,越是这样,说明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思考,起码,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通过引导,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基本逻辑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现场试验就能验证以上被圈定的因素,那么其他的因素呢?或者可以被现场证明是错的,比如物体的大小,或者没有办法被证明是否正确,比如早上或者晚上。但是有什么关系呢?起码我们找到了两个直接的要素,其他的要素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证据吧!在以上过程中,老师只需要提出一个原始的问题,学生就会找到相关的因素,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3 整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的事情就简单了,知道了物体的远近和眼镜会影响到清晰的程度,对近视和远视眼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那就开始相关的分析吧。通过这个环节,我还引导学生用以下图示的实验器材,从这个环节,很多学生提出了眼镜的大概构造的猜想。

4 总结解决方案。总结了远近和眼镜两个要素,当然结论就很简单了。近视眼就是距离物体越近,看东西越清楚;远视眼相反。而它们使用的矫正工具也是不一样的,分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

5 充分讨论。个人的建议,讨论的内容不止课堂上提出的解决方案和知道的内容,应该鼓励学生能够自己课下查资料,来提出解决的方案,并给出相应的证据。我的一个学生学习小组,就这个问题还专门请教了眼科医生,并列举出了很多治疗远视和近视的手术方法,还总结出了这些手术方法都是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上做文章的基本结论,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智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回顾我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我在课堂上做可能没有传统教学中多,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做、去说、去研究。而最为重要的是,在前期的准备阶段,我做了“减法”,把一个传统的题目,去掉了所有的支撑要素,完全变成了一个和任何知识点都没有关系的“出发点”,任由学生去添加“约束”,把它变成一个题目。而这个过程中,之前提到的组织方法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突出。

去掉支撑要素,引出现象一引导学生找支撑要素一整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总结解决方案(或者影响关系)一充分讨论(或者选出优选方案),这才是应有的研究问题和获得知识的方式,也是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和你开展互动的最有效的方式。

第7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教育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然而,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笔者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其教学效果。

1 研究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取2007级本校统招的中医专业本科学生40人。

1.2 教学内容

选用教材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2004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3 教学方法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不同章节的特点,在以课堂教授为主的前提下,对相应章节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具体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点。

1.3.1 PBL教学法

本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注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本法强调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学、综合分析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观念。在脏腑关系、精气血津液神关系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4学时。

1.3.2 案例教学法

本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新旧知识衔接的桥梁,同时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藏象、病因、病机等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5学时。

1.3.3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

针对课程不同部分各自的特点,选择性采用观看录像、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在藏象、经络、病因等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4学时。

1.3.4 寓教于乐教学法

本法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举办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竞赛,在期中测验进行,由课代表、学习委员组织全班学生按宿舍分成8个竞赛组,通过必答题、抢答题等竞赛形式进行,既可以复习专业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反应速度,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素质有所提高,课时为2学时。

1.4 教学法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用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评价。调查量表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等,每位学生写出学习体会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对反馈信息分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

2.1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①对中医是否感兴趣(70%很感兴趣,30%较感兴趣);②专业思想是否巩固(37.5%很巩固,60.0%较巩固,2.5%不巩固);③愿意学好中医吗(90.0%很愿意,10.0%愿意);④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吗(15.0%很适应,77.5%较适应,7.5%不适应);⑤提高主动学习能力(27.5%提高很大,70.0%有所提高,2.5%没有提高);⑥对多元化教学法的满意度(60%很满意,40%较满意)。

2.2 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

各种教学法对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作用:PBL教学法(77.5%促进作用,12.5%不知道,10.0%没有作用);案例教学法(100%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75.0%促进作用,17.5%不知道,7.5%没有作用);寓教于乐教学法(77.5%促进作用,12.5%不知道,10.0%没有作用)。

最喜欢的教学法(67.5%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7.5%案例教学法,5.0%课堂讲授法,5.0%PBL教学法;5.0%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认为教师采取什么教学法比较合理(85.0%多元化教学法,7.5%案例教学法,5.0%课堂讲授法,2.5%PBL教学法)。

2.3 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

没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一致认为多元化教学方法很好,对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尤其是案例教学法最受欢迎,希望增加案例教学法的课时数。有的同学在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学习完《中医基础理论》,极大提高了我对中医学的兴趣,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好,因为我的兴趣是从无到有的。”另有同学这样写道:“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使我对中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对中医的未来坚定了信心。”

3 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和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然而,《中医基础理论》又是一门理解性、记忆性要求较高的学科。限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较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上,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学生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通向临床等实践课程的桥梁,如何针对其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发展中医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多元化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

3.1 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广泛性,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在实践中所碰到的疑问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3.2 巩固专业思想

多元化教学法可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口头表达能力及协调合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中医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活跃课堂氛围

多元化教学法是基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启发式教育和主动性学习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结合,将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多媒体、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

3.4 提高学习能力

多元化教学法充分发挥各教学法的优势,教学相长,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督促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认可程度的调查,发现案例教学法最受欢迎,100%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对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有促进作用,许多学生建议增加案例教学法的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在调查教师采取什么教学法比较合理时,85.0%的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法比较合理,说明多元化教学法被大部分学生认可接受,并且希望以后其他的中医课程教学时能采用多元化教学法,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第8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在汽车市场占用率不断提高的今天,各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前景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对汽车电器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旺盛,但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却远远不能适宜市场需求,究其原因是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1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讲授时,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只有挂图或是简单的教具,无法将具体器件的结构看清看懂,尤其是在起动机、点火部分等。往往要等到下一个教学周期才能进行实践教学,而之前所学的一些皮毛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也所剩无几了。

大部分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理论性也过强。以点火系统为例,现在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车上都采用的是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而大部分的教材中还依然是以机械控制为主,并且内容多偏重于对汽车点火过程的原理分析,忽略了对结构的介绍以及对故障的分析,对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没太大的实践意义。

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其他阶段的学生强,但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在实训过程中通常是以某部分的工作原理为主线或以某具体故障为引导,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实训时只知道要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无法触类旁通、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

2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从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一般都会从事一线装配工作,少数会选择汽车维修。结合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特定车型,并有目的性的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如对电源系统,蓄电池部分可忽略蓄电池内部结构,强化蓄电池的拆装以及故障判断;发电机则应将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起动系统中,起动机是属于汽车上比较贵重的元器件。因此在汽车起动的时候不能连续起动,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起动机又不工作,所以必须按照各种不同情况对起动机的结构、工作特点、故障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尤其是平时的维护方面。除了传统的几个电器系统之外,还应将空调添加到电器系统中。因为现代汽车基本上都装备有空调,在实际工作中过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对空调进行维护维修等,学生必须了解空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知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设置日常生活中关于汽车电器故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边放置了一晚,第二天汽车却无法起动,经检查是因为蓄电池电量不充足,请问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讲解完蓄电池这一部分内容后让根据所学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至全国各地,有来至城市的也有来至农村的。城市的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对汽车电器有一定的了解,而农村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汽车电器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对待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城市的学生,为了保持他们学习汽车电器的兴趣,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些关于汽车电器前沿的知识、电器发展的走向以及分类模块等,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汽车电器的了解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试着解决,通常城市的学生更愿意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积极性,在他们自己探索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使他们的知识面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也无形中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农村的学生,可全方位的向学生介绍汽车电器的发展历史,向学生展示汽车电器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学习汽车电器知识的欲望。

评价体系多元化主要是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几个方面来体现。构建中职生评价体系需要遵循指导性原则。我们在构建中职生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坚持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一些调查问卷和测评试卷得出的数据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老师的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方能得到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评价结果。

在课堂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有组长和成员组成。对学生只是掌握情况的评价以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员互评、自我测评组成,并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两个模块,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双元制作为教学实体,是指工厂、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学徒――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从教学上看,并不能简单地将工厂、企业的实训工作说成是纯粹的操作,也不能将职业学校的课程看成完全是理论学习;而是两者有一定程度上的交叉,在企业、工厂中除了培训岗位、教学实训车间外,还有实训指导教室;在职业学校除了理论教室、实验教室外,还有作为理论教室补充的实训演示车间。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在发电机发电不良,点火系统电压不稳等理论问题不得兼顾的情况下,企业内的实训教师应当根据需要加以补充,这时就必须在企业内上实训指导课。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应当知道哪些方面是无法在企业实训车间所能学到的,并应带领学生进实验室,或学校的实训演示车间加以实验或演示。

第9篇: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很多新毕业的走向社会、进入岗位的中专生或大专生,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比较欠缺。他们有的不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很容易会被公司辞退。这时就会感受到在学校学习期间实行实训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实训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当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然的途径,它能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目前,实训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技工学校的师生所接收。

1 实训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求

在一般的技工院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进行理论课的讲解,再进行实验实训课的实践。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技工学校招生时对学生的要求在下降,导致学生的文化素质不能与原来的学生相比,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如果教学的时候还是按照书本和一般的传统模式来讲课的话,学生很可能就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跟不上教师的进度。由于理论课和实践课不是在同一时段的,一般情况下,实践课都安排在理论课后。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当开展实践课程的时候,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估计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所以实践课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一点儿实际有效的巩固作用。而采用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去展开实践课,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及实训,理论知识就可以得到同步的巩固,并且还具有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记忆的牢固。

2 电工基础实训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实现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既是技工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次课程改革,又响应了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的需求,并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实践课程可以使书本上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在本文的开头,笔者已经说过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包含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概念、定义和结论。对于这些知识的讲解,教师不可能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并且讲解给学生听,时间长了,学生对学过的定义、概念会产生混淆,有的学生可能从来都没有听懂过。教师在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的时候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最清晰的表达告诉学生。比如在学习电流这一章的时候,教师不能把电位差这个概念以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般都会以水位差作为引导,把电位差与水位差的概念加以比较,来突出电位差的概念,因为水位差这个概念大家都熟悉并且了解。

把抽象的概念以具体的事务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不熟悉概念的理解,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加强了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开发大脑的智慧,让他们形成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2 实践课程使理论知识变得更直观化,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相信学生在小的时候有因为好奇而拆掉家里的收音机、电视机,被家长责备的情况。是的,我们不了解内部结构,只看表面或者只听别人说,是永远都不会了解的。从一体化的教学角度来说,动手拆是实践,听说或看是理论。电工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各个机器的内部结构。但是,一些技工院校实验实习条件并不一定十分好,有时候学生只能根据课本上的语言描述或插图自己去想象,这种做法显而易见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即使当时记住了,以后也会忘记。因此,技工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实验实习的投入,让学生在上理论课程的时候能对照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实物的记忆。同时建议搜集一些不太贵重的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拆装,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推广以后,学生应该会有很大的兴趣。

2.3 可以安排学生进工厂实习,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

技工院校一般是向工厂输送一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工厂无疑是最好的实习的地方。学校可以联系当地的企业,让学生在厂里面实习,可以进一步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厂里面也是一个小的社会,学生在工厂里实习的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种适应,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

3 实训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在电工基础中的具体应用

3.1 将教室与实验室结合在一起,变为一体化的大教室

这种一体化的大教室既可以上理论课,也可以上实验课。把机器搬进教室,进行现场的拆分讲解,这种教学把理论与实践糅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在一体化教室里面还可以添加多媒体设备,把需要讲解的课程以图片、录像、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现在电影行业发展很快,技工学校或许也可以将3D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像经常看的科幻大片里所表现的那样,将仪器图像以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当然,这是以后可能出现的,至少,笔者还没有见到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再乏味,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

3.2 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中应用一体化的教学

技工院校对于电工基础的教学一般都基于传统化,把理论基础课和实验课分开来讲解,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一个教师讲授理论课,另一个教师传授实验基本技能。一般情况下,教师讲授的课程会有一部分的重合,这样就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并且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会过少,对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能立刻接触到,这就造成了教师职业水平的降低。可以实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传授中的一体化,用同一个教师负责理论和实验的全部课程,实现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学生动手操作,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并且回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4 结语

电工基础课程实训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是社会发展、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定趋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专业的兴趣,减少因理论基础科的枯燥无聊而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心血,要从教材、教法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中突出实践性的指导思想。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张忠林,梁萍.谈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10):38-39.

[2]高明海.从高职素质教育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06(3):31-32.

[3]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5.

[4]周大勇.并行教学改革[C]//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机电技术应用会刊.200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