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科技服务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服务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科技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创新农技推广模式 浅谈农技推广体系的模式选择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研究 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研究 南阳农技推广可借鉴方法及推广模式 专家负责制 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探索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技推广模式探析 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农技推广服务体制创新与方式创新研究 关于高州市农技推广的调查与研究 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的对策研究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研究 农技推广信息化的研究及对策 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健全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评机制研究 浅谈基层农技推广 探讨农技推广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创新农机推广管理模式 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激活农技推广事业 实施《农技推广法》开创农技推广新局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王建强,孔丽萍.韩国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5(2):33-35.

[8] 王玉芹,杨晓蓉.韩国农业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J].情报杂志,2004(10):95-96,99.

[9] 王力.外国农技推广与我国农技推广的比较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4):254-256.

[10] 张雅琦,郭亚莉.借鉴日本农技推广模式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40-42.

[11] 邓定辉.日本的农技推广体制、队伍和经费[J].中国农技推广,1996(4):15.

[12] 叶少平.日本农技推广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技推广,2002(6):18-19.

[13] 信乃诠.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调查报告[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1-5.

[14] 朴永范.韩国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体系[J].世界农业,1994(10):50.

[15] 杨映辉.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J].中国农技推广,2004(5):16-17.

[16] 张朝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经验极其对中国的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8):100-103.

[17] 李君霞,张锦霞,尹小莉.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及经验借鉴[J].青海农林科技,2012(8):100-103.

第2篇:科技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市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市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第3篇:科技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离岸外包;职住外移;工作外包;国际产业调整

美国高科技咨询机构——ForresterResearch的报告称:“美国服务经济领域在经过了3O多年的持续扩张后,离岸外包将成为美国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效率转变的一种催化剂。”

2004年6月10日,联邦劳工部宣布,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因业务外包而损失的就业机会比例为2.5%。约有2/3的职位流动源自制造业,在第一季度的失业者中,制造业工人占1/4。这是该部门首次对外包所导致的就业机会损失量做出评估。

外包近来在美国引起的争议还远不止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政府、民众和媒体对外包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呢?本文尝试从外包概念的兴起,其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来分析它对美国就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

一、外包概念的兴起与离岸外包的发展

企业总是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其组织的构造和边界。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福特汽车公司所倡导的“垂直一体化”战略所带来的所有权优势、规模效应、对供应链和市场的控制力,随着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而逐渐黯淡。由C.K.Prahalad和Gary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提出的“外包”(Outsourcing)概念在过去的l5年间一跃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趋势。

所谓“外包”,指的是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并借助企业外部的专业机构的资源完成企业内部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的功能或业务,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在于强调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而把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交给外部专业的服务供应商,获得成本和效率优势。

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外包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但它在80年代开始才得以广泛应用,并从无价值增值的辅功能(如清洁、保安、餐饮供应),发展到关键的支持和增值性功能(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IT技术、制造、营销、物流),甚至延伸至研究与开发等领域。

伴随着更经济的运输方式的出现,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企业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效率和质量得以显着提高,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此之上建立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市场和企业自身,在网络和一体化组织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使跨国界的离岸外包成为可能。

二、美国外包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就规模而言,外包从一种企业控制成本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业务模式只不过经历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邓百氏公司在(《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称:相比1997年23%的升幅,l998年全球年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中,业务外包的支出上升了27%,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的总支出增加至2350亿美元。米切尔·F·卡伯特联合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发表的《2002年全球外包市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001年全球企业对14.8%的日常运营业务进行了外包;全球外包业务正在以每年l9.6%的速度增长,美国占到了全球外包市场的2/3,其特点和趋势表现为:

1.大公司首当其冲。中小企业紧随其后从主体而言,外包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配合全球化资源配置而采取的经营战略。外包市场的2/3由大公司消费构成,1996年,美国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有25%选择了外包。2000年,年销售额l000~5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也很快加入到外包行列,选择外包的中小企业数量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约25%。外包不是企业能力弱的标志,相反,它为中小企业创造机遇,使其得以利用外包商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效应,配合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位于美国中西部的IT企业就早大公司一步,率先将部分业务外包至印度。

2.离岸外包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从外包活动实施的地域而言,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企业寻求最佳外部资源的可能性,外包突破国界、地域的限制从本土扩展到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据美国葛特纳机构的估计,2004年,有超过80%的美国企业考虑离岸外包美国的IT工作,其中40%的美国企业将完成某些类型的外包,或者从非美国本土的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IT服务。

在制造业,离岸外包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手工制品、纺织品、轻工和化工产品),发展到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如汽车、飞机的重要零部件)。

离岸外包逐渐向价值链的上、下游拓展。为了节约研发成本,规避研发风险,处于价值链前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技术离岸外包逐渐兴起。据美国EIU(The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3年对50多家世界级大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承认,它们在90年代,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技术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外部。外包的技术也从企业的非核心技术、容易购买的成熟技术、标准化技术转变为决定企业未来技术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外包。另外,欧美很多企业将客户服务中心或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转移到了印度,又创造了售后服务外包的可能性,如AT&T就将电话交换中心搬到了印度。

三、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沃尔夫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合作的《减员在美国:现实、起源和后果》中归纳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就业市场:减员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新创造的职位数目长期而言远远高于失去的旧职位数目。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创造的职位达到2400万个,同期失去的旧职位只有800万个。外包所引发的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特别是近来由高技术和服务为主的外包所导致的情况与90年代相比存在显着的差异。

首先,虽然长期而言新创造的职位仍将远远超过失去的旧职位,然而短期来看,外包在过去几年新创造的职位并不比失去的旧职位多多少。按照美国经济研究机构的估算,2001年l1月,美国经济应开始由低谷回升,而到2003年底,就业机会却减少了大约70多万个,形成了与90年代高增长、高就业率相对应的“失业型复苏”。而且,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失去岗位的员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更为复杂,其间所经历的过渡期必然更为困难。

其次,外包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员工也从外包中获得了利益。制造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美国雇佣了6.5万名员工。仅在新泽西州,索尼公司就雇佣了2000人。全球主要图像公司之一、比利时的AgfaGevaert集团也在美国雇佣了5000人。西班牙TerraLycos公司也在美国雇佣了4l8人,这仅仅是一些例子。拥有微软、IBM等美国IT大厂会员的美国信息技术协会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公司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报告说,去年美国净增加了9万份工作。报告预测,到2008年,公司通过业务外包将在美国创造出317000份新的工作机会。

第三,白领工作蓝领化,美国知识型服务岗位向具有智力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已成定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的调查表明,占全美白领工作l1%的大约140万个工作机会,面临“外包”的威胁。那些无需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且与信息密切相关的工作首当其冲,像电脑编程、软件开发、医嘱转录、会计和税务、技术、建筑绘图、初级法律和投资研究、保险索赔处理等。同样的工作,一个中国工程师每月工资大约为500美,印度为700美元,美国则是4000美元。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的结合,使得美国外包至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机会,从制造业向技术含量提高的软件设计和售后服务发展。虽然劳动力成本同美国达到同一水平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短,但外包使美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际人力资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四,外包带来的岗位流失,从本质上必须依靠自身优势,通过创新制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来解决。ForresterResearch最近的报告预言,在外国设有分公司的美国高科技企业雇用的外国工作人员将从目前的4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30万人。而在未来的12年中,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将把300多万个工作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和菲律宾。另一家咨询机构加特纳资讯科技服务公司的资料表明,300万个工作机会占全美工作机会的2%。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工作机会一旦被外包到国外,几乎再也不可能回到美国国内。多余劳动力转向相应的高增长行业的难度也增加了。因此,通过再培训等方式的继续教育,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同时,必须利用美国企业的优势制造新的就业机会。70年代制造业大举向国外转移引发的反对声浪,就是通过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化解的。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补偿现在在高端制造业和软件开发业务上流失的工作机会。需要指出的是,据美国商务部门统计,目前美国信息技术人才短缺34.6万名,到2008年,缺口还会扩大到130万名。尽管美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但每年毕业的有充分劳动技能的工人还是不足,应当引起美国教育系统的反思。

第4篇:科技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第5篇:科技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外包为何会在作为推动自由贸易发展主力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吸引政府、民众和媒体的广泛注意,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外包概念的兴起及发展出发,讨论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包业务发展特点和趋势,分析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影响。

    美国高科技咨询机构——ForresterResearch的报告称:“美国服务经济领域在经过了3O多年的持续扩张后,离岸外包将成为美国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效率转变的一种催化剂。”

    2004年6月10日,联邦劳工部宣布,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因业务外包而损失的就业机会比例为2.5%。约有2/3的职位流动源自制造业,在第一季度的失业者中,制造业工人占1/4。这是该部门首次对外包所导致的就业机会损失量做出评估。

    外包近来在美国引起的争议还远不止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政府、民众和媒体对外包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呢?本文尝试从外包概念的兴起,其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来分析它对美国就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

    一、外包概念的兴起与离岸外包的发展

    企业总是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其组织的构造和边界。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福特汽车公司所倡导的“垂直一体化”战略所带来的所有权优势、规模效应、对供应链和市场的控制力,随着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而逐渐黯淡。由C.K.Prahalad和Gary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提出的“外包”(Outsourcing)概念在过去的l5年间一跃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趋势。

    所谓“外包”,指的是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并借助企业外部的专业机构的资源完成企业内部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的功能或业务,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在于强调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而把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交给外部专业的服务供应商,获得成本和效率优势。

    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外包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但它在80年代开始才得以广泛应用,并从无价值增值的辅功能(如清洁、保安、餐饮供应),发展到关键的支持和增值性功能(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IT技术、制造、营销、物流),甚至延伸至研究与开发等领域。

    伴随着更经济的运输方式的出现,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企业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效率和质量得以显着提高,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此之上建立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市场和企业自身,在网络和一体化组织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使跨国界的离岸外包成为可能。

    二、美国外包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就规模而言,外包从一种企业控制成本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业务模式只不过经历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邓百氏公司在(《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称:相比1997年23%的升幅,l998年全球年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中,业务外包的支出上升了27%,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的总支出增加至2350亿美元。米切尔·F·卡伯特联合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发表的《2002年全球外包市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001年全球企业对14.8%的日常运营业务进行了外包;全球外包业务正在以每年l9.6%的速度增长,美国占到了全球外包市场的2/3,其特点和趋势表现为:

    1.大公司首当其冲。中小企业紧随其后从主体而言,外包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配合全球化资源配置而采取的经营战略。外包市场的2/3由大公司消费构成,1996年,美国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有25%选择了外包。2000年,年销售额l000~5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也很快加入到外包行列,选择外包的中小企业数量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约25%。外包不是企业能力弱的标志,相反,它为中小企业创造机遇,使其得以利用外包商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效应,配合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位于美国中西部的IT企业就早大公司一步,率先将部分业务外包至印度。

    2.离岸外包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从外包活动实施的地域而言,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企业寻求最佳外部资源的可能性,外包突破国界、地域的限制从本土扩展到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据美国葛特纳机构的估计,2004年,有超过80%的美国企业考虑离岸外包美国的IT工作,其中40%的美国企业将完成某些类型的外包,或者从非美国本土的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IT服务。

    在制造业,离岸外包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手工制品、纺织品、轻工和化工产品),发展到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如汽车、飞机的重要零部件)。

    离岸外包逐渐向价值链的上、下游拓展。为了节约研发成本,规避研发风险,处于价值链前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技术离岸外包逐渐兴起。据美国EIU(The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3年对50多家世界级大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承认,它们在90年代,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技术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外部。外包的技术也从企业的非核心技术、容易购买的成熟技术、标准化技术转变为决定企业未来技术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外包。另外,欧美很多企业将客户服务中心或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转移到了印度,又创造了售后服务外包的可能性,如AT&T就将电话交换中心搬到了印度。

    三、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沃尔夫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合作的《减员在美国:现实、起源和后果》中归纳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就业市场:减员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新创造的职位数目长期而言远远高于失去的旧职位数目。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创造的职位达到2400万个,同期失去的旧职位只有800万个。外包所引发的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特别是近来由高技术和服务为主的外包所导致的情况与90年代相比存在显着的差异。

    首先,虽然长期而言新创造的职位仍将远远超过失去的旧职位,然而短期来看,外包在过去几年新创造的职位并不比失去的旧职位多多少。按照美国经济研究机构的估算,2001年l1月,美国经济应开始由低谷回升,而到2003年底,就业机会却减少了大约70多万个,形成了与90年代高增长、高就业率相对应的“失业型复苏”。而且,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失去岗位的员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更为复杂,其间所经历的过渡期必然更为困难。

    其次,外包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员工也从外包中获得了利益。制造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美国雇佣了6.5万名员工。仅在新泽西州,索尼公司就雇佣了2000人。全球主要图像公司之一、比利时的AgfaGevaert集团也在美国雇佣了5000人。西班牙TerraLycos公司也在美国雇佣了4l8人,这仅仅是一些例子。拥有微软、IBM等美国IT大厂会员的美国信息技术协会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公司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报告说,去年美国净增加了9万份工作。报告预测,到2008年,公司通过业务外包将在美国创造出317000份新的工作机会。

    第三,白领工作蓝领化,美国知识型服务岗位向具有智力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已成定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的调查表明,占全美白领工作l1%的大约140万个工作机会,面临“外包”的威胁。那些无需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且与信息密切相关的工作首当其冲,像电脑编程、软件开发、医嘱转录、会计和税务、技术、建筑绘图、初级法律和投资研究、保险索赔处理等。同样的工作,一个中国工程师每月工资大约为500美,印度为700美元,美国则是4000美元。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的结合,使得美国外包至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机会,从制造业向技术含量提高的软件设计和售后服务发展。虽然劳动力成本同美国达到同一水平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短,但外包使美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际人力资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6篇:科技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育种;科研;现状;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S3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26-01

2012年,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共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项,国家级项目10项国家“863”项目1项,棉花转基因专项3项,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小麦、玉米试验站各1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基地建设项目2项。

1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主要农作物育种科研现状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综合区试站建设项目,总投资42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50万元,项目可行性报告已批复,初步设计概算基本完成。邯郸市海南试验站建设项目已在市政府立项,市财政计划投资430万元,2012年拨付210万元,目前正在落实建设地址。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棉花三系杂交优势利用技术集成于示范,2011—2013年,经费200万元。河北省邯郸市优质高产棉花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0万元,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国家转化资金项目,高产稳产综抗国审小麦新品种邯麦13号中试和示范,2011—2013年,经费60万元。国家“863”项目,棉花骨干亲本培育与新品种选育,2011—2015年,经费56万元。

1.1 棉花

2011年独立申报的“强优势棉花新品种邯棉802和邯郸885的选育及应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2年“高产优质抗病虫转基因棉花新品种邯棉103、邯685选育及应用”申报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棉花新品种邯棉103、邯685选育及应用”申报邯郸市科技进步奖。2011年棉花新品种邯686通过河北、河南两省审定。2012年审定品种2个,分别为邯棉102和邯6402。邯棉103生育期134 d,铃大、絮肥、抗病、抗虫、早熟、不早衰,纤维品质优良,皮棉比对照增产14.6%,2007年通过河北省审定,适合冀中南春播种植。邯685生育期125 d,早熟、高产、抗病、抗虫,纤维长度29 mm,比强度29.9cN/tex,马克隆值4.5,皮棉比对照增产19.8%,适合冀东早熟棉区种植。邯686生育期107 d,平均单铃重5.7 g,抗枯萎、耐黄萎病、比强度31.3 cN/tex,适合冀中南、豫北麦棉两熟或菜棉两熟种植,整齐度高,抗病性突出,丰产性好,早熟不早衰,综合性状优良。邯棉102审定编号:冀审棉2012007,高产稳产、早熟大铃,株高90 cm左右,株型较松散,筒形,叶片较大,脚稍高,结铃性强,铃较大,平均单铃重5.8 g,衣分39.8%。邯6402属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品种,全生育期122 d左右,株高90 cm,单株果枝数12.8个,第一果枝节位6.2个,单株成铃17.4个,平均单铃重6 g,子指10.4 g,衣分41%,霜前花率93.7%,属高抗枯萎耐黄萎类型,抗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棉区黄萎病轻病地春播种植。

1.2 小麦

2012年“高产550公斤氮高效优质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邯00-7086”申报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优质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邯00-7086”申报邯郸市科技进步奖。邯00-7086小麦于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穗大粒多、综合抗性好的特点,该品种产量可达9 750 kg/hm2以上,属优质强筋小麦。2011年小麦新品种邯麦14通过河北省审定,该品种参加省优质区试,2年平均产量7 677.9 kg/hm2,较对照增产3.3%,分别居第3、第1位;2010年参加生产试验,产量居第2位。大田生产一般产量为8 250 kg/hm2左右。抗寒、抗倒、抗病、抗干热风,高产稳产。品质检测:蛋白质14.07%,湿面筋30.0%,吸水率58.2%,稳定时间9.0 min,优质强筋。

1.3 大豆

2011年与河北省作物所合作申报的“优异大豆种质发掘、创新及利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邯郸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2011年大豆新品种邯豆9号和邯豆10号均通过河北省审定。2008年邯豆9号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试试验,平均产量3 315 kg/hm2,比对照冀豆12增产4.67%;2009年、2010年在河北省夏播区试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冀豆12)增产7.92%和1.88%,增产极显著。一般中等肥力地块产量为3 300 kg/hm2,高产地块可达3 750 kg/hm2以上。2008—2009年邯豆10号在河北省夏播大豆区试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857.5 kg/hm2,比对照沧豆5号增产5.4%;2010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10 kg/hm2,比对照沧豆5号增产15.5%,增产显著。一般产量为3 000 kg/hm2,高产地块可达3 600 kg/hm2以上。

1.4 玉米

2012年“玉米优异种质创新及抗逆广适杂交种选育应用”申报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申报邯郸市科技进步奖。项目自从1992年开始,育成杂交种在种质创新模式,杂交种适应性、抗倒、抗病、抗旱性等方面创新点突出。项目实施在学术上利用种质创制和性状选择新方法育成的新种质,对丰富玉米育种资源、加快新品种育成具有较大科研利用价值;在生产上解决了主推品种抗倒、抗病等方面不足,在生产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2011年玉米新品种邯玉66通过河北省审定。邯玉66生育期100 d,与郑单958熟期相当,果穗穗长18.5 cm,穗粗5.2 cm,穗行16行左右,千粒重360 g,出籽率88%,一般产量9750 kg/hm2,高产地块可达12 750 kg/hm2以上,综合抗性较好,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植株田间长相好,抗旱,结实性好。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建设项目进程缓慢。当前海南试验站、科研办公楼和家属楼等项目大局已定,但是还存在障碍,应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和风险,加快建设进程。二是科研用地紧张日益突出。随着城市建设占用试验地和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项目发展开发占地,能用于试验的耕地越来越少,已有多个课题提出试验用地不够,而且受小气候影响,近郊地块已不能满足大田试验需要[1-2]。三是科研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距公益一类要求还有差距。四是科技成果推广面临国家政策变化,积极性难调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五是试验场职工生活困难,全部划归为公益一类有困难,还需要通过土地开发提高工资待遇。

3 创新管理建议

一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推进实施海南试验站、职工住宅楼和农业科研中心建设等3项工程。二是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安全管理与项目合作,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谋划土地置换,将试验田搬迁到适当地块。三是完善科研开发体制和机制。向公益单位靠拢,充实公益岗位,争取公益项目,搞好公益性研究,立足科研,围绕大局,服务地方,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优势,将科研和服务水平提高到新层次。四是强化行政管理。建立一支精干行政管理队伍,打造行政后勤管理新格局,加强定岗定责及管理,给行政人员创造一个有压力而不吃力的环境和条件,提升行政后勤工作水平[3-4]。

4 参考文献

[1] 卢起建,李明,朱根娣.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种子成果转化与开发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2):121-124.

[2] 张爱武,郭建强,朱利军,等.提高农业公益性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6):44-46.

第7篇:科技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静态博弈;创新;企业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一方面国内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消费者海外采购快速增长,海淘、海外代购、旅游消费增速迅猛,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不断上涨。很多经济学家将这种国内需求不足的新特点称之为新常态下的相对过剩,从一定程度来讲,相对过剩更值得我们深思。为何消费者更加偏好国外的产品?因此我国企业的今后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企业创新投入与不进行创新投入的区别有多大?创新是否真的能让企业的收益逐步扩大?通过以下的的博弈模型构建来分析其中的效果。

二、博弈模型构建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一个企业要提升市场竞争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必须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假设创新成本C是企业投入的全部成本,这其中包括成立产品创新科研团队、市场调查费用、研发投入等等。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市场中有两个同质企业,A企业与B企业,这两个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有两种选择,进行创新或不进行创新,总利润为P,如果一方投入创新,另一方没有,则总利润变化为P1,投入方将获得更高的利润,若A企业进行创新投入,则获得PA利益,相应B企业获利(P1-PA),若B企业进行创新,则获利PB,A企业则获利(P1-PB),若A与B都投入,市场中总利润变化为P2,则此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1。

P1- PA是只有一方进行创新时,不进行创新投入方的B企业的利润,显然比都不进行创新投入时的一方利润要低,所以P1- PA

通过以上的博弈均衡分析,企业在进行是否进行创新投入时的策略选择一般都与获得的相应利润相关,创新成本选择也与该利润相关。创新包括企业产品的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人员培养创新、营销方式创新、生产流程的创新等等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应当结合市场行情、自身条件以及预计的利润等诸多方面来调整策略,做出创新的安排,使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出现。

三、结论与建议

(一)我国企业创新现状

据《2015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有很大的提高,在调查样本中,2008-2014年期间,与上年相比,企业研发金额增加的企业数量比重从47.2%上升到57.2%,这其中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增加比重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的研发投入。这说明我国企业越来越强地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企业在创新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员工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资金来源单一、创新方向不明确、创新人才缺乏等。随着2016《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逐步推进,创新将会引领更多的企业逐步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二)如何创新

1.技术创新,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我国实行的出口导向经济政策,在充分利用了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下,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成为中国企业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进入新时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土地能源的不合理开发、环境成本的上升等诸多现象表明我国已经处于新常态下,世界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伴随着技术进步、技术的创新。我国企业应在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增强创新意识、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争取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 强化激励

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要求,创新实质是人才创新,落实以人为本,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普及。在各级各类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将创新理念向学生传授,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创新的团队中去。

3.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发展研发设计、中试熟化、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服务。让新的技术在市场中有保障、合理的得到推广和利用。完善全国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发展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要培育世界一流创新企业,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完善的研发组织体系,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力争有一批企业进入全球百强创新型企业。进入“十三五”时期,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李兰,张泰等.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J].管理世界,2015(06)

[2]陈斌,李艳文.博弈视角下的物流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0)

[3]毕磊.新常态经济的经济学解释[J].人民论坛,2016(04)

第8篇:科技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一、发展现状

县是省列肉牛基地建设重点县。近年来,我们发挥资源优势,按照“东果西药整县牛”的产业格局,通过实施关山肉牛基地建设项目和“万千百十”规模养殖工程,草畜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区域农村经济中抢占了先机,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

1、规模不断壮大。采取耕地、地埂、荒山、荒坡种草和林草间作相结合的办法,扩大种草面积。2012年,新建了早阳、西沟门等千亩种草示范点10个,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到13.91万亩。近年来,依托整村推进、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等项目,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殖工程,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迅猛。提升7个万头养牛乡镇,发展十头以上的养牛大户1130户。至目前,全县大家畜饲养量达到24.93万头(只、口),出栏9.92万(只、口)。

2、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县历来是一个商贸交汇地,牲畜交易市场从80年代初的5个,发展到现在的10个,交易额也逐年增加。目前,已建成10个乡级农民信息之家以及宏源牧业公司、兴旺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信息之家的农业信息网络。围绕产、加、销共创办了145个服务流通中介组织,成立了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协会、种草协会等专业学会和协会,开展各种专业性技术经济互助互作活动,成为企业、农户、市场三者之间互相联系,搭建了产业通向市场的桥梁,延伸了产业链,拓宽了发展空间。

3、品种改良步伐不断加快。大力推广饲草氨化、青贮和暖棚圈舍养殖技术,推广种植紫花苜蓿1.5万亩,推广青贮、氨化饲草30021吨,标准化温棚畜舍达到6.1万平方米,推广温棚养畜3.8万头(只、口),引进推广良种禽3.12万(只、口),全县畜牧科技组装配套率达到86.3%,科技贡献率达到48.6%,饲养管理方式逐步改善,肉牛出栏周期由原来1年左右缩短到现在的5-6个月。县上先后引进西门达尔、利木辛、安格斯等高产优质牛品种,牛的良种普及率达到90.2%。截至目前,全县黄牛改良点达到25处,覆盖率达到了100%。

4、科技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全县按照“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服务点”的要求,共开设黄牛改良点25处,畜牧科技推广人员65人,有农民畜牧兽医技术人员980人,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网络比较健全。县上成立了畜禽疾病控制中心,组建应急预备队,配备各种应急器械,通过采用多种疫苗免疫和其它兽医综合防治措施,危害畜禽安全的重大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强疫情监测报告,构筑安全消毒带,实行100%全覆盖免疫接种,强化畜禽屠宰、运输、市场等关键环节的检疫监督,有效防止了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了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5、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立足县情,制定出台了《关于集中力量打好新农村建设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通过列支专项、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黎明畜牧园区贷款全部由县财政贴息,大力扶持草畜产业开发。同时,先后争取到了世界银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项目、安格斯优质肉牛基地建设项目、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级秸杆养牛示范县建设等项目,总投资约4800万元,为产业开发增添了后劲。

6、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效果明显。2011年全县实现牧业产值12410.8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91%,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6%,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8711.88万元和201元,增长0.86倍和1.05倍。等重点乡镇草畜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纯收入的一半,草畜产业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牛群结构不合理,繁育能力弱。虽然养牛总量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基础母牛只有3万头左右,约占牛群总量的30%,繁育基础薄弱,成为牛产业规模发展的“瓶颈”,牛群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

二是肉牛品种老,产业开发效益低。就全市而言,牛产业整体上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阶段,优质肉牛繁育虽然起步较早,但规模小,效益不明显。同时,由于大部分养殖户对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的掌握不熟练,养的是良种牛,采用的是传统的饲养方法;新技术推广步伐缓慢,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出栏的牛大部分是役肉兼用,肉质不佳。

三是饲草基地管理粗放,利用率不高。虽然牛均基本达到了1亩草的要求,但追肥、除草等栽培管理措施跟不上,平均亩产鲜草只有1吨左右,干草约100公斤,饲草产量低;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档次低,质量差,利用率不高。

四是龙头企业少,发展带动能力弱。宏源牧业公司虽然为一些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但总体上仍以繁育单一结构为主,加工、转化程度不高,增值效益低,带动能力弱。德华牛羊肉屠宰加工生产线尚处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五是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农民进入市场化程度低。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企业和农户、基地和农户、市场和农户之间缺乏联接的桥梁,利益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效出栏率不高,产业开发效益未能充分体现。

三、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巨型畜牧业基地的总体要求,坚持生产基地化、开发产业化、质量标准化、产品终端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以扩大基础母牛为重点,以壮大饲草种植规模为基础,以肉牛改良为突破口,以服务体系建设为手段,以协会组织为纽带,着力龙头企业建设,努力实现牛产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传统养殖向科学饲养转变,由耕畜型向商品型转变,由杂交品种向以安格斯为主的良种牛转变,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县建成陇东地区乃至全省的牛产业强县,使草畜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成为参与国内国外市场竞争的标志性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76.2万头(只、口),出栏33.55万(只、口),建成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基地15万亩,实现“人均养1头牛,牛均1亩草,户均3年出栏5头牛”的目标。全县草畜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0%以上,农民人均从中草畜产业纯收达到900元,占农民人均纯牧业收入达到32%。为此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1、扩大规模,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一是加强现有留床饲草管理,提高产量,扩大饲草基地面积。大力推行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力求养牛重点户达到1户一口青贮窖、一组氨化池,全县农作物秸秆“两贮一化”达到年产总量的40%以上。二是坚持走“整县牛”的发展路子,扩大肉牛基地建设规模。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依托千家万户,着力培植一批繁殖户和育肥户,建成千头重点养牛村90个,万头养牛乡镇9个。

2、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按照高起点、高层次、终端化和高效的原则,围绕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发展4-5户加工型的龙头企业,走“种养加”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肉牛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达到加工增值,带动产业发展的目的。

3、突出重点,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品。针对全县牛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主要存在良种覆盖率低、出栏率低、饲料报酬率低、个体生产性能低“四低”的现状,依靠科技进步,打造拳头产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继续加大安格斯、南德温等优质肉牛推广力度,年推广2万头,力争两年内全县优质肉牛达到5万头,努力把建成乃至省最大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

第9篇:科技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对科技企业推广而言,科技传媒所起到的传播、沟通与扩散作用使两者联系非常紧密。经验证明,多年来,科技传媒在科技推广中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文章以案例、数据等形式,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科技传媒对科技企业推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并从科技传媒在科技企业推广中的主要做法、导向和今后发展的趋势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归纳。

媒体的核心能力是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科技企业承担着科技服务,为人民的生活带来快捷和智能的重要职责,两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我国很早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涌现出一大批自主研发力量强,勇于开拓创新的科技企业,在此期间,科技传媒对科技企业的作用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传媒与科技企业的联姻不同于其他企业和媒体的联姻,虽然我国科技水平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科技普及水平还是不足。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偏低,在2001年和2003年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综合数值分别为1.4%和1.98%,而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更是显而易见:日本在1991年便达到了3%,1989年欧共体12国的数字是4.4%,美国在2000年更是达到17%。有关调查显示,在中国公民中,83%的人是通过电视获得科普信息,52%通过报刊获得,20%通过人际交谈获得,11%通过广播获得,5%通过图书获得,2%通过网络获得。

一、科技传媒在科技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很高,在服务与大众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困难的市场开拓期,而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偏低,这就需要科技传媒进行沟通信息和解读科学技术。

(一)沟通信息

媒体作为去塞求通的工具,作为“站在船桥上的瞭望者”,应该把企业新近研发的科学技术和正在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及时地进行报道,让受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事件的发展进程。科技新闻不同于其他新闻,更注重科学性和专业性。

媒体沟通信息的作用还表现为它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媒体把企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受众需求报道出来,帮助科技成果投入生产,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开拓。

(二)解读科学技术

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说过,“对于从事科学普及的人来说,巨大的挑战是,如何解释清楚科学发现、客观真实、曲折坎坷的历史和人们对科学的误解……”。科技传媒是科学事件的翻译者,做科学报道是必须小心“求证”,精益求精,不然科技传媒对企业科技的误读一旦通过媒体传播出去,这种误读的害处就会无限放大,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科技传媒将阳春白雪转化为下里巴人进行传播,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话题进行传播,让普通大众觉得对自己有用,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些科技产品。

科技传媒如何传播才能更好地吸引大众的眼球,能够让科技企业的产品被大众所了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科技传媒在科技企业发展中的方法

实践已经证明,在用传统的手法去传播科技企业,已经不能吸引关注,在多年的科技传媒传播中,总结了几条能够更好推动科技企业的方法。

(一)四维传播,整合媒体

现在是一个网络盛行时代,网络媒体不受制于版面,发稿的速度也大大高于传统媒体,这一优势一度被媒体营销人士所看好。然而网络媒体的优势却也只能走到这一步。纸媒在几十年中所树立的公信力和累积的读者群始终都是网络媒体在几年中无法取得的。与其让发出去的稿子只是投石入海,只见波纹不见浪,不如在少数权威报纸上发块“豆腐干”,效果反倒更好。业内人士称此为“新闻落地”,就好像把不值钱的虚拟信号变成了精贵的白纸黑字,其宣传自然也就上了一个档次。如今的传播,并非缺新媒体不可。新媒体所扮演的正是一种辅助角色,而主流媒体依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显要角色。尤其对于科技传媒而言,传统媒体的地位更是不可动摇。

现在讲究整合传播——“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的四维整合力量”,不局限于一家媒体和一个网站的传播,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传播。

在具体传播中,让读者在早晨开车的时候从广播里听到这个品牌的有关新闻,来到单位,在报纸上读到这条品牌的事件新闻,晚上回家看电视的时候,又看到了这条新闻,然后,他就可能会对这个品牌的事件新闻产生兴趣,于是,他就会主动到网上去搜索相关的新闻内容,这样就真正构成了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的“四维整合力量”。

为什么要四维传播才有效呢?原因是如今媒体供应量太大,单一的媒体一呼百应的可能性实在太微乎其微了,必须要整合媒体资源,让同一个信息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到达读者、作用于读者,才能真正起到效力,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单纯的、单一的媒体传播是非常失策的传播策略。

中国人有一个成语,叫“三人成虎”,也是在说同一个道理,即一个信息要起到影响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必须是多重到达。四维整合传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案例:东莞市秦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经中国新闻社东莞支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中国电子报、央视网、中国经济网授权,全面和专业从事华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创意策划业务。能为企业提供科技与经济信息咨询、品牌策划、媒体传播、组织产品和专业论坛、企业内部报刊策划编辑、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鉴定、宣传片、大型画册编辑出版等服务。

整合全国科技系统资源,重点院校、重点试验室、科研机构相关教授、专家资源以及与全国近2000家报纸、500家电视台、300家网络媒体、100家专业杂志和新媒体资源等进行密切合作,形成“报纸+电视+网络+杂志+新媒体”的立体化媒体传播平台,为全市的科技企业服务。

秦川文化传播公司是国内不可多见的可聚各种媒体资源于一身的现代科技服务机构,其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传播渠道、传播角度等都已经达到非常专业的水准。为科技类企业带了更方便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科技类企业的影响力。

(二)制造话题吸引关注

用原来常用的单一的产品介绍和企业推广已经很难引起受众的注意,这造成了科技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很难让大众认同。

在整合传播中,只需要把将传播的内容——可以是产品的故事、产品的精神,产品的特色,融合在新闻中,投放在大众之间,吸引尽可能多的注意力,并使之成为大众讨论的话题,从而形成一种自动的传播。

可以通过新闻话题,将产品和品牌溶于无形中,实现自动传播,丰富品牌的形象,加深大众对产品的认知。

这是一个信息呈几何级数而非倍数增长的时代,人们没有精力去区分这些信息,尤其是科技类产品。如何让科技类抢眼,就要在媒体传播中占据“第一”,这样才能在大众的心中夺得最有利的位置。媒体需要“第一”的新话题。话题能短时间内被人们讨论,所以不会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这样才是科技类产品对市场的成功开拓。

新闻话题新鲜有趣,生动刺激,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这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仅仅新鲜有趣并不能起到最好的口碑传播效果。持续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有持续良好的新鲜并具有冲击力的“张力话题”来支持。

话题的传播和戏剧的演出,在传达信息上、表现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戏剧要好看要吸引人,需要具有戏剧的张力。所谓戏剧张力,就是让创作引起观众对演出主体持续高度关注和期待的凝聚力。戏剧的悬念会在最初吸引观众,而此后的戏剧要产生的强度,需要靠戏剧的张力来支撑,这样才能让让戏剧思想得到很好的传达。

话题的传播也是如此,光靠一个悬念是不够的,对主题策划后,对互动形式的设计和进一步深入话题的探讨,是能够支撑整个传播的“张力”。

案例:东莞勤上光电有限公司是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在LED行业处于龙头老大地位,它是行业内唯一一家PICC质量承保的企业。它被大众所熟知是在2009年六十年国庆大典上,六十年国庆,是举国欢庆的时刻,这时树立在天安门前的LED显示屏就尤为突出,大家都纷纷猜测这是哪家企业做的这么好,这时勤上光电的出现,无疑汇聚了大众的眼球,媒体们竞相报道,这使得勤上光电有了新闻话题,也抓住了大众的眼球。这也为行业和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让大众了解了勤上,也了解了LED产业,原来我们国家的科技企业有很多是领先国外的。

(三)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

在一个品牌创立的初期,最能够加深消费者对品牌印象的手段便是运用品牌典故来进行传播。品牌典故具有容易传播、生动有趣而最能够在尚不熟悉品牌的情况下被消费者而接受。比起一些创立年代、年销量或营业额这样生硬的数据,读者观众一定更加能够记得关于一个品牌的故事。

品牌典故一般可以分两种类型:讲品牌创始人创业的故事,以及宣传品牌特色的故事。创业故事类型和品牌的创业者有关:有些是品牌的创立者经过自己多年的奋斗,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经营成人尽皆知的著名品牌;或者是某个品牌的掌舵人,抓住机遇一夜成名,把自己在业界的风光业绩带给这个品牌的故事。而宣传品牌特色的类型往往讲述的是关于该品牌或者产品想要凸显的特点,让读者对品牌产生深刻的印象。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品牌典故,其中都一定注入了品牌的精神价值以及品牌的品质精神,这两点才是典故真正的核心。品牌典故传播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人能记住品牌,且要让人能够想起这个品牌“是什么。”

尊重,往往是一个品牌热切希望从消费者心中得到的一个情感。因为通过对一个品牌的尊重,可以帮助消费者建立对于品牌的信任。而信任,是建立一个优秀品牌口碑必不可少的要素。

成功的品牌背后大多有着艰辛的创业历史。历史悠久的著名品牌常常把这些故事骄傲地放进公司介绍中,也是因为这些故事能够反映这个品牌的奋斗精神,让读者对这些品牌产生尊重感。

另一种是传奇的创业经历。

人普遍是具有猎奇心里的,因此传奇的经历总是很容易吸引眼球。和一般含辛茹苦的创业经历相比,传奇的创业经历在传播中起到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如果说一般意义上的创业过程能赢得消费者的肯定大多是从正面来做的传播,那么传奇经历更是一种能在吸引注意力,甚至可以是在争议的层面起到作用。不幸的是,在传奇典故中,跌宕曲折的情节或者是争议往往更容易形成大众之间的自动传播,使得传奇典故在传播效率上甚至能够超过普通的创业故事。

(四)科技企业的新闻整合传播需要持续而不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一个品牌想通过一二次新闻话题传播事件就想成功也是不可能的,必须持续的、不懈地推进。这和奔驰这么老的品牌还在不懈地努力推广品牌是一个道理。

新闻整合传播更需要持续性,不能放弃,否则将很快淹没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

我们知道,有的话题是很具有爆发性的,但是往往其影响力也没有办法持续超过三天的时间。这时候,要推动这个话题的继续推进,只有爆出新的话题来继续这种效应。一般来说,一个品牌有个两三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之后,就已经可以起到“滚雪球”的效应,自然会把其他人吸引过来,至少也会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案例:创维集团是大家非常熟知的国有品牌,已经连续8年成为国内彩电行业销售冠军,它的品牌也是通过持续的、不懈地推进,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它的品牌创始人创业的故事、以及品牌特色的故事都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以这些点入手,让大众更进一步的了解创维,不仅大众喜欢看,而且也可以进一步确立创维在民族品牌中的影响。创维还是国内首家推出智能3D电视的企业,这无疑也为它提供了话题,再次成为大众的焦点。

综上所述,表明科技传媒对于科技企业的推动作用非常巨大,可以促使科技类企业的产品为大众所熟知,促使科技类企业开打市场,建立良好的品牌

效益。

参考文献

[1] tech.163.com/06/1113/10/2VQ68AT400091537.html.

[2] 吴月娥,刘静静.网络时代的科技记者与公民科学素养提升[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3] 李浩鸣.湖南省科技新闻学会2005/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4] 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