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形象设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前的职高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这本没有错,但普遍存在的淡化甚至放弃学生德育工作的现象,已经对职高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别的什么都不是
很多的专业课教师认为:我们只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就能成为合格的形象设计师,自己也就尽到了责任,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个教育者,教育者的天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其实,即使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形象设计专业有着一个与其他专业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不仅仅取决于技能的高低,更取决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高低。一个没有较高的个人修养的学生,就很难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这会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上反映出来,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去指导别人去设计良好的形象呢?
2、设计师职业等于钱,别的什么都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繁荣尤其是物质文明繁荣的同时,出现了信念危机、价值偏失、道德淡漠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着客观的、外部情境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职高学生都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未来如何参与社会的竞争,在社会上立足,这在大学生就业都很困难的条件下,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我们急功近利地把目光紧紧地盯在金钱至上,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所谓学校就更不能这样做,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但形象设计师的职业修养上不去,就业的压力更大,而且一个没有良好道德心理素质的学生也很难正确看待人生、社会以及未来面临的一切矛盾。
实际上,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反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失误。目前的职高专业课堂以及专业课的教师,他们紧紧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而专业学习的动力直接就是就业、金钱,而从不强调道德修养以及良好的职业形象在其中的重要性,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误导。
3、德育就剩形式,别的什么都没有
在职业中学的教学中,德育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教育。这使得德育教育的目标只停留在“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这一宏观层面上,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将之具体化与层次化。在此指导下,德育内容与课程教材存在严重的政治功利主义倾向。这使一些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之间常感失落和迷茫。职业高中的学生年龄不大,但是面临着更复杂的人生与社会问题,其思想极易受社会影响,而社会又是纷繁复杂的,这必然使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在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关键是教给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是教给学生空洞、抽象的内容。
但是在我们的职高道德教育中,政治课是主要的德育阵地,这个阵地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的道德产生有效的影响,而是变成了简单的知识灌输与政治宣传。我们的专业课堂基本上没有德育,形象设计专业必须的审美能力与沟通能力没有和道德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搞一些宏观的、新颖的活动,把校园搞得活跃起来成为德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德育成为了一种摆设。
职业高中要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加强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这不仅仅是领导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事情、班主任的事情,其实我们的专业老师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既重视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二、专业课教学应贯穿的德育原则
1、德育与专业相统一
就是要坚持在进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进行道德教育。在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必然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及沟通能力的教育,这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资源。与德育课教师相比,专业课教师更有条件把德育与这些知识能力的教学结合起来。
例如:讲审美,到底什么是美?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而又敏感的问题,学生对这个问题是有积极兴趣的。新一代学生对美的理解可能与我们老师不同,比如在发型上等,但是美的内涵是永恒的,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美的本质,向学生讲授传统的美、现代的美、外在的美以及内在的美,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美,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道德的成长。再如: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形象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中,与人沟通是重要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受欢迎的呢?怎么去为人着想呢?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一定是做不好这些的。
2、德育内容的渗透性
由于种种原因,职业高中的生源素质相对较低,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不高。因此,职业高中的教学,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贯彻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另一方面,学科课堂教学是在教学内容基础上的教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知识传授,课堂不可能有单独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课堂德育必须要贯彻渗透性原则,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选择最佳的切入点,把握时机实施教育。德育能容可以安排在文化课教学中,也可以穿插在专业理论课、实践操作课教学中。
如何去渗透呢?就需要把做人做事的态度始终与知识的传授结合,把实践活动与做人做事结合。专业课渗透德育内容的最大优势就是有条件“不空谈”,因为时刻有实际的案例与任务做为基础。同时要注意德育的分寸,德育不要超过学生的发展范围。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教育都要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寻找准确的起点。所以了解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合适的起点是非常重要的。
3、有始有终的德育
德育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贯穿于教学、实习、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也不只是政教、团委等专门机构的任务,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应承担对学生的德育任务。他们可以从多角度、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科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教育思想贯彻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备课时,既要备教学内容,也要备教育内容;上课时,既要重视知识传授,也要重视思想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有要教会他们培养品德修养的方法。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时,也要可和教师的教育质量。
三、职业高中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内容
1、专业教师要认识到德育在形象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专业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要为学生长远发展做打算。学生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业务素质,也关系到未来是否能够在社会上长远立足的问题。尤其是形象设计专业,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修养,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所以,专业教师要把一个良好的设计师形象与道德形象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让学生通过提高道德修养来改变自己的形象,改善自己的气质。当然,这一点不仅是专业老师要重视,班主任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分管领导都应该注重这一点。
谈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职业高中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与育人理念。我们的一些职业学校,从社会上高薪聘请一些高级技师担当专业课的教师,但是忽视了对这些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考察与要求,这会直接影响学校的育人目标。毕竟,学校不是社会上的培训班。
2、开展积极的活动促进德育与专业的同步发展
德育活动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其实形象设计的专业活动也是对道德的渗透教育。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技能水平高、道德修养好的形象设计师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从一个成功人士身上了解成功的因素,就一定能知道成功与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极大关系,这样的教育做到了专业与德育并行的目的。相反,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一个正规的形象设计公司见习,他们一定也会发现在社会上就业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到一个不正规的地方去,这样会走向反面。
同时,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需要学生集体协作的活动,把学生分成一些小组去集体完成一项工作,让学生在专业活动中去互相帮助,这样既有利于专业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熏陶的环境
德育应该深入到校园的各项文化建设中去,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中贯穿带过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爱班的热情,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在各种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内容健康的、格调高雅的、积极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园地。学校要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建立一系列德育基地,如:德育活动室、电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等;建立校广播站及阅报栏、板报等。
【关键词】 高职教育;形象设计;现状分析;课程改革
一、形象设计的涵义
在《辞海》中对“形象”一词有两个解释:1、形状相貌;2、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我们探讨的形象设计是指第一种解释:“形状相貌”。设计的对象是人,形象设计是追求人物形象美的艺术。在古代,人们眼中美的形象就是从整体感观上来判断的。如:“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摄丝履,头上术帽光。腰若流纹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可见,只有外形、神态、气质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才是美的。可见形象设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念与工程。它是涉及艺术和技术,如美学、服装、物理、生理、体态语等多门学科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二、形象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的形象设计行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起初,形象设计行业只有影视人物造型、舞台造型等形象设计。设计师大多数是大专及本科院校的影视化妆专业毕业的。而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职业形象设计、生活形象设计等较实用、跟人们生活贴近的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形象普遍很重视,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服装、美容、美发、化妆等局部的造型,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及原则
形象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形象设计教学一定要紧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分析了解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角色特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以及在社会交往中待人处世的态度,有了这种生活的积累,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结合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各方面的生活积累越多、越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越生动、越深刻。在教学上,应让学生掌握表现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本领。如果在形象设计教学上,一味地追求创意性,以不适当的夸张变形、奇异怪诞的造型为教学内容,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形象设计工作上走人歧路。
形象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在形象塑造上,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法乃至工具及用品的使用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的讲授。学生可以在掌握其要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理解,自由、灵活地发挥创造性。
培养学生学会较强的技能、技巧,娴熟的技术,是实现整体形象设计的基础。在教学上,应当加强这一方面内容的训练,不容忽视。但是,教育不能只停留或满足于这一点,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整体形象设计创作课,来引导启发学生增强创造意识,只有向创造型发展,才能成为时代需要的思维敏捷的创造型形象设计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这一点,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来确定创作题目,而不是在教学上用僵死的程式去禁锢学生。只有把形象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大胆地去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才能使学生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形象设计中的化妆、发型、服装、仪态都不是简单、孤立存在的,是多方面有机的结合,是由内向外的整体创造。比如化妆,就不能只考虑被设计者的脸形五官,而要从整体出发,结合人物的个性气质、身分、服装、环境等条件来塑造,不可能在局部进行。因此,在教学上,要特别注重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当前那种教师知识单一,只懂其中一门专业课,只开设单项科目,课程内容不能横向联系,实用面过窄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因此,只有根据形象设计专业的实际,在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基础课、专业课、修养课以及设计创作课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教学总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想
随着形象设计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或将有新的岗位、岗位群出现。形象设计行业除需要整体设计师外,高水平的化妆师、发型师、服饰搭配师、色彩顾问、礼仪指导、美容导师、营销人员也倍受青睐。因此,在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上提出如下设想:
1、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职业教育环境
高职教育强调实用,注重实践功能。因此,大力加强实践实训场地,仿真职业环境尤为重要。形象设计专业的配套教学环境要具备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相一致的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实习仿真环境。包括化妆室、美发室、形象设计中心、室内摄影棚、画室等。
2、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行预就业制所谓模拟就业系统。就是在企业支持参与下,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按市场运作机制进行管理运营的预就业机构。学生经过一定的基础学习与训练后,前期的实习在校内实训基地内进行,后期在企业内进行,对学生的考核也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预就业成绩的评定将作为企业用人的主要依据,这样可以缩短或消除学生的就业适应期,有利于综合技能的练就与素质的提高,形成畅通的就业渠道。
3、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按“双证书”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人物形象设计职业技能鉴定,进行包括化妆师、美容师、人物形象设计师、发型设计师等几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
4、开展社会培训。目前,全国美容美发机构已超过120万家,从业人员达600 万人,在短期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仅凭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开展社会化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安排、鼓励教师参加国内知名影楼、美容院、设计工作室、艺术剧院的实际工作,基本达到两学期有三个月或半年时间实训,主要跟踪时尚界流行的新应用技术的研究、调查。积极聘请行业专家、 社会各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来学校讲课,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操作技术的应用等。由于形象设计专业的流行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不能吃老本,需要不断跟上时代步伐,做到知识的快速更新。所以,客观上就要求专业教师教的是观念,是规律,是创造,而决不是书本里的条条框框。同时,又由于专业的特性导致了教材内容始终滞后问题,所以,与社会上的专家的密切交流,可以让专业教师在堂课上增加行业当前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把握专业信息动态,对学生的未来也大有裨益。
形象设计是人类自身生存方式、生活样式的艺术化体现,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时代人们价值观、审美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发展而变化,当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变化发展时代,形象设计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顾筱君. 21世纪形象设计教程[M]. 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0.
[2]刘颖悟.艺术设计专业――形象设计专业方向探构[J].装饰, 2003(2): 93.
关键词: 空中乘务专业 职业形象设计课程 教学 实训
高职空中乘务专业教育是培养面向航空公司基层、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教育,在教学上要兼顾理论教学与服务技能的双重培养任务。其中,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是空中乘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形象和强化服务意识很有益处。可以说:“学习化妆与形象设计技巧,是空乘人员的必须,也是提升空乘服务业整体形象的必要。”[1]
一、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实训
目前,不少职业院校乘务专业根据专业的需要,开设了《空乘人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旨在通过对空乘人员的职业装扮、形象塑造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乘人员的化妆方法,掌握专业形象塑造的实质,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客舱服务员工作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在与旅客的沟通与交流时提升专业度,成为“美的化身”、“形象的使者”。[2]
该课程理论部分为60学时,实训部分为26学时。在空中乘务这种特殊专业教学中,实训尤其重要。例如,空乘人员的基础妆容和客舱妆容的学习,仅仅靠理论教学,哪怕是辅以醒目清晰的图片和教师准确而详细的讲述,其效果也只是纸上谈兵,远远不如学生在日常光照和模拟客舱中几分钟的实践领悟。经过实训,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不同灯光下最合适的妆容。
另外,仪态、体态、语态教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礼仪和形体训练也是空中乘务专业很重要的课程,这两门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礼节礼貌知识,提升气质和修养。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空乘人员的坐、立、行、走,以及礼节礼貌知识运用,都要配合得体的妆容、发型来完成,学生不仅要练习在客舱狭窄的过道中始终保持优雅的姿态,还必须保持完美的妆容、发型,以及在打破生活规律的高强度服务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试想,一位仪态优雅的空姐,因工作压力过大,造成脸上布满粉刺或青春痘,那么,这样的职业形象会给乘客什么样的观感?所以,空乘人员必须依靠各类化妆手法、发型、护肤、美甲等常识,进行自我保养休整。这些内容的学习更要通过长期的实践体会,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和长期的课后督导和巩固,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二、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时间有限,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安排等诸多方面尚属于摸索阶段,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训场地缺乏,实训时间有限。
1.没有专用的色彩调适实训室
多数高职院校因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没有专用的化妆实训教室或模拟机舱,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只能利用课桌上的小镜子进行实际操作,看不到整体形象,因而不能结合服装、发型和光线进行整体衡量。中国色彩第一人于西曼曾说:“审美时,要准备一面能远远照见全身的大镜子。……它给我们一种类似哲学思辨的基础:客观、全面、整体、多维……也唯有它,会对我们的形象说真话,而手镜永远只会放大你脸上的雀斑和黑眼圈。”[3]
2.没有“点对点”的辅导
各个学生的皮肤、五官、气质类型不一样,化妆手法完全不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技巧,应多开设实训课程,进行“点对点”的辅导,并将学生分组分批地安排到有大穿衣镜、场地明亮的化妆间里,90分钟的课时只安排10人上课,教师根据空乘人员的职业妆容“色卡”和符合乘务员工作、生活要求的服饰搭配,为每位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才能更好地提高实训效果。而大课教学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的专业知识,并会让没有掌握化妆技巧的学生感到“没脸见人”,甚至不愿意上职业形象设计课,且课堂内容易产生混乱、嘈杂的感觉,影响教学效果。
(二)职业形象重在维持,特殊专业要特殊督管。
各高职院校的《学生守则》明确规定,在校学生不得化妆、染发、佩戴首饰,而空乘专业的学生在开设了《空乘人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以后,为了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必须每天配合制服,盘发化妆,因而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显得特别突出。
学校的课程安排较紧,学生在初学阶段往往需要花费1―2小时才能完成妆容,而很多学生因时间紧张,出现迟到现象,或者干脆“素面朝天”进课堂,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很不利于学生形象的维持和专业督管。
职业形象设计的宗旨是职业第一,美丽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抛开一切杂念,不理会别人好奇的眼光,利用周末时间和午间休息时间进行练习,通过不懈的努力进行自我形象改造,获得空乘人员优雅的职业形象。同时,学校也要针对空乘这一特殊专业,制定特殊的管理条例,督促学生保持鲜明的职业形象。
(三)课程内容设置复杂,教学内容相对重复。
职业形象是一个大系统,包含内涵、外表和行为三个子系统,也就是包含体态、仪态、语态这三方面。[4]《空乘人员的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气质塑造、服饰与形象塑造、美容化妆学习、日常保养及声音形象塑造这几个方面。而这些内容也在同时开设的《空乘服务礼仪》、《空乘人员形体训练》及《空乘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的课程里占有极重的比例,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可达30%。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其他课程,共同研究教学方案,根据每门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效地组织起来。
三、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改革构想
(一)加强空乘职业形象督管。
为了培养学生的气质、服务意识,以及提升职业形象,在校期间,学生都要严格穿着制服、黑色皮鞋,女生盘头、化淡妆,对于着装不整的学生,必须严肃处理,加强管束。
(二)加重实训比例,进行课程改革。
空乘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模块:
1.服饰与形象塑造:包括制服的穿着与保养,不同场合的服饰搭配。
2.妆容与形象塑造:包括美容化妆用品的选择和使用,空乘人员客舱化妆、生活化妆,发型设计及皮肤保养。
3.日常护理与形象塑造:包括美甲、美发、美容保健等知识。
在实训教学中,可以先采取分段分项目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课程的各个环节和技巧。同时进行课程内容的有效扩充,提升学生的品味和修养。比如,增加西曼色彩学的内容、插花和茶艺的内容、打造形象基础架构的内容;通过“点对点”辅导,利用专业工具为学生进行个人色彩、款型、风格的诊断;针对学生的空乘制服,设计出对应的彩妆“色卡”;同时,根据学生的脸型,分析出适合的妆面界限和发型界限等。[5]
本门课程的授课方式是理论和实训合一,我院空乘班人数为50人,理论课可调整为26个学时,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实训课程可调整为60个学时,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10人,每组学生接受训练的时间为6个学时,其中2个学时进行服饰板块的实训,2个学时进行妆容实训,2个学时进行日常护理实训。在实训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打造出符合空乘人员标准的职业形象。
(三)加强教学中的教师讲评。
讲评可分成三种形式:教师在训练中的讲评,测试后的讲评,学生互相讲评。在实训中,每个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是不同的,教师无法做到为每一位学生平均分配指导时间,可以让学得较好较快的学生指导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在课后进行互相评价,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相互帮助也可以调动学生课后练习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四、结语
“职业形象决定职业生涯,职业形象决定人生命运”。[6]空乘人员职业形象设计是集理论、实用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每一堂课都必须做到认真研究、精心设计、精到塑造、经常训练,才能打造出优秀的空乘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2]李勤.空乘人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1).
——以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为例
文/胡思云
摘?要:本文从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行业人才需求现状谈起,分析了美容美发专业英语学习的教育现状,阐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和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导意义,结合作者多年专业英语教学经验,列举了六种做学一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并对“做中学”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专业英语?做中学?教学设计
目前国际化大都市对于高素质服务性人才迫切需要,现有的美发美容专业服务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无法满足日常国际化客户的服务需求。中职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作为这一工作群体的主要成员,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普遍较低,因此有必要改变现有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创设方面采用“做中学”的设计理念。
一、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行业需求以及专业英语教育现状
1.行业需求现状
国际贸易的繁荣促使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所使用的各类产品日益国际化;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行业间的国际交流也随之增加;在一二线城市中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日渐增多,为国际友人进行专业服务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因此,形象设计、美容、美发、皮肤护理、产品营销等工作岗位越来越需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口语及读写能力的技术人才。
2.专业英语教育现状
(1)目前中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在初中阶段已经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口语表达能力差,加之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以及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等问题,使得他们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这严重影响了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2)落伍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的互动要求。以往的专业英语教材在编写上,注重知识性和逻辑性,以词汇、对话以及课后练习等比较传统的教材形式为主,而且教材对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求都比较高,不符合现在中职生的英语实际水平现状。与教材配套的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教学资源,如情境视频、交互应用软件较少,为教材设计的配套游戏更是少之又少。
(3)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课堂的稳定性,往往出现老师唱独角戏,要求学生大量地记忆碎片化的“知识”,而大部分学生都在打瞌睡的不良情形。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对于英语学习已经完全失去兴趣,也常常觉得不能学以致用。
二、“做中学”理论对专业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导意义
“做中学”理论由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John Dewey)首先提出。他认为,传统教学片面强调以教科书、课堂、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动学习,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能力的发展。“做中学”理论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强调教学民主、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做中学”的课堂教学中,设计模拟表演、语言交际、游戏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出竞争机制,组织英语比赛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对话(Acting dialogue)、猜测(Guess)、两人练习(Pair work)等比赛活动。在“做中学”的活动中诱发兴趣,运用语言,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造活泼环境,做到学有所乐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很注意课堂纪律。课堂上,学生静静地坐在那儿,师云亦云,这样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做中学”的教学活动设计根据中职生好动、好玩、好胜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提倡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师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2.活跃课堂氛围,做到学有所获。
教师在“做中学”的活动教学中,结合每个单元的专业英语模块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设计各种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性教学活动,让沉睡的课堂能够活跃起来,激发那些平时一遇上英语课就想睡觉的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做”中掌握各个知识点,并且进行知识点的逐一巩固,对于完成“做”的同学,老师要准备一点奖励,也让全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有激励、有竞争,让不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真正地相信自己可以学得好、说得出、做得到。
3.模拟工作场景,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毕业后需要面对很多的场合需要使用英语,大到找工作面试、工作中与客户间的交流,小到日常生活当中的进口产品说明书的阅读,这些场景可以大量地应用在“做中学”的教学活动设计中。这些模拟的工作场景设置可以让学生获得较为真实的英语使用体验,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
三、“做中学”理念在专业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1.看电影学英语
很多老师和现在的90后以及00后交流起来会有代沟,而作为专业老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和关注的文化,也终将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感。这成为“做中学”教学互动中的一大障碍,使老师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课堂主导者。所以从学生们感兴趣的电影入手,将简单的对白设计成为配音游戏,或者在进行电影欣赏的时候,教师抓住比较有趣又简单的对白,进行分析和解释,都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歌曲学英语
音乐有着引起听众共鸣的特质,而且每一首英语歌曲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优美的旋律中常常柔和着一个个美好的英文故事和演唱者的特殊背景。学习英语歌曲可以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英语学习的信心。
3.做游戏学英语
在美容美境英语教学中,词汇量一直是困扰教师的教学难点,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破解这一教学难点,笔者设计如下的词汇游戏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短时记忆。
游戏设计:为了更好地记住各种美发工具,让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然后在卡片上面分别画上各种美发工具的小图标(老师事先提供学生这些工具的简笔画图标)。教师将若干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发令说出美发工具的英语名称,而另一组学生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和工具名称相对应的卡片。活动开始时,需要计时,在一组完成一定数量的卡片报名后,两组交换。用时最少的一组获胜。
在这游戏的进行过程中,不仅参与游戏的学生强化了词汇的记忆,旁边观摩的学生也得到了词汇感官和听力的巩固。
4.达人秀现场学英语
达人秀现场是学生们很感兴趣,也很熟悉的一个场景,能够在专业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运用到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可谓让学生们兴奋不已。笔者在上课之前,让课代表和班长准备分别两个“yes”和“no”的牌子,在上课之前把课堂布置成U型的课桌排列,面对讲台放四个评委的桌子和椅子,桌子上放好4个的牌子。运用这种场景设计来完成“自我介绍”的这个英语口语表达要点。学生通过上一节课学习的几个自我介绍的要素,然后面对达人秀评委(学生扮演)进行1分钟的自我介绍,既训练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学生在担任达人秀评委的过程中,作为旁观者,能够真实感受到登台同学的语言速度、口齿的清晰度,以及口音等出现的问题。这样让学生也能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既锻炼了他们的点评技巧,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听力。
5.做手工讲英语
笔者在教授“美发服务项目”英文时,有大量的美发服务项目的单词需要熟记。这时如果让学生2人一组,合作手工制作一份 “美发服务项目价目表”的菜单,就可以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中,发现乐趣的同时也掌握了词汇。在制作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拿着价目表进行解说,模拟以后工作场景中需要运用的对话,为顾客进行价目表的解说和项目特点的介绍。
四、“做中学”教学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1.安排“做中学”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做中学”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做中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活动。
2.“做中学”活动的形式要不断地变化
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兴趣点需要随时激发,也需要不断地使用和设计新的活动,不断重复旧的活动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需要在课前课后多多学习和设计各种不同的活动类型,多做准备,必要时在课前和小组长进行沟通,才能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单一活动一般在重复几遍后,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大幅度地降低,所以不断地推陈出新是“做中学”的活动设计的重要探索目标。
3.教师要在“做中学”活动教学中成为导演
“做中学”活动的教学形式在笔者以往的课堂中,被实践证明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记忆效率的,但由于学生人人参与其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难免会造成教学秩序的局部混乱。这就需要教师担当“导演”的角色,不应简单地激发学生表层的兴趣,让他们“凑热闹”,要在课前对活动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而又有创意的设计,还要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做到良好的把控,避免课堂秩序失控。
五、小结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来,而在“激励、唤醒、鼓舞”。依据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要求,课堂应成为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让学生从“做”中来学习,在“做”中领悟,在“做”中体验成功。“做中学”作为探究一种有效教育形式,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过程,它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精神。中职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不是为了教会学生能背能做题,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运用英语的过程,获得能听愿读会写敢讲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珊.活动教学法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人形象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从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应运而生。结合时尚行业人才需求的实际,从岗位能力要求出发,构建适合行业发展的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探索专业教学模式,满足时尚行业对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着重培养人才在“专业性—创新性—适应性”三方面的能力。
专业主要涉及课程有服装立体裁剪、专业化妆基础、舞台化妆造型、舞台发型基础、整体造型设计、形象设计色彩诊断、初级美容技巧、美甲、服装服饰搭配、素描、色彩、造型设计学等。
针对就业的严峻形势,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的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就业难,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这种矛盾的现象, 说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节, 这种脱节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针对这一社会现状,本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 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职业资格鉴定, 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好机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理论教授为基础、实践教学为基准、多媒体教学相配合的原则,“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求真知,在实践中求发展。在日常的练习中的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毕业就能就业,毕业就能上岗。
二、形象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形象设计专业目前就业仍处在未饱和状态,且就业范围广,其中包括婚纱影楼、形象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影视剧组、大中型美容院、服装公司、中外化妆品公司等。而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的就业岗位有形象设计师、服装形象顾问、中高级化妆师、色彩咨询诊断师、服装导购员、化妆品公司营销员、中高级美容师、美甲师等。
三、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进
形象设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做提高。其中实践环节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非独立设课的实践内容,与理论教学共同分担一门课程;还有一类是独立设课的实践课程,这类课程的特点是集中实践,完成的项目综合性、应用性要求高。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发展的需要,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课程进行整合或者结合专业需要突出重点。让每门课达到与专业结合最紧密。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与纯实验类课程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实践的目的不同,纯实验性课程的目的大多是验证式的,往往存在唯一的结果,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和过程基本一致,因此实践指导书的编写比较具有唯一性;而设计课程则不同,通过同样的实践环节,学生所达到的程度依个人的原始积累和努力程度不同,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过程的指导是比较个性化的,不完全雷同。为此,要设计一套适合人物形象设计的实践环节,我们必须有创造性地去完成这项工作。
我们要求所有的实践课程都要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训计划,包括实训大纲、实践指导书、实践条件的规划、实践教师的准备等,能够保证所有的实践课程的开出率是100%;对将来开出的实践课程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实践指导书(或综合课程训练要求)进行重新的改革,改革的目的能够真实地反映课程的最终目的、明确课程的特点并建立相应的条件;使本专业拥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实践课程的内容,并在各个课程的实际完成过程中,有明确的成果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从课程的单一环节实践到课程项目实训、到多课程综合技能实训,包括专业课程内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训周、岗位实践、专业技能实训周、综合毕业设计与论文。
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岗位能力要求出发,结合不同生源特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吸取专家委员会的各项建议,对每门课程应达到的实践水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对新毕业的教师安排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聘请有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来校授课,提高实践的技术性和应用性。
(二)对实践环节的考核进行改革
改原有的实践考试用笔试的方法,改为考核实际的操作技能,部分课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这种考核的指标尽量接近实际岗位的要求。
(三)将企业设计课题引入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四)将各级形象设计大赛主题作为实训课题,通过大赛检验教学成果
(五)建设多证制,加大就业适应性
教学改革的实施,对于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具有重大的意义,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接轨,能尽快进入到社会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王慧敏. 重点建设专业申报表:人物形象设计.2007-10. .
[2]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关键词:新媒体 行为识别 形象识别 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J5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24-02
当今社会,广告宣传形式正朝向高流动、高科技、高利润、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之前的商业宣传,在美化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新媒体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形象设计、规划、管理等问题,使得其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接踵而至的问题是媒体广告与企业形象不匹配,破坏企业整体形象,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企业形象展现的发展。
1 企业形象设计的媒体现状分析
Asiaposter(亚洲户外)公司的CEO史默伍德曾说过:户外广告才是真正的大众媒体。不是所有人都读报纸、看电视或者上网,但是任何人只要一出家门,就会见到户外广告。
1.1 广告在媒体中投放的盲目性
多年来企业主要依靠传统媒体来做形象宣传,据统计每个路口几乎都有企业画册与海报的投放,重要的广场也会设置电视媒体播放企业的宣传片。琳琅满目的广告处处可见,让我们试想一下,受众每天被重复的企业信息广告包围,广告传播的效果势必越来越不尽人意。因此,企业的广告形式需要创新,不仅在已有的广告载体上寻求新的组合与拆分;更要从广告的形式上有更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杜绝过多的新媒体广告堆积,以避免受众产生厌烦心里。
1.2 新媒体技术应用的缺乏
目前来看,企业在平面媒体上的广告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内容的展现缺乏创新,媒体的应用缺乏发展,虽然出现流动媒体形态车体广告,但植入的形式单一,还是依靠车体的流动性将企业的标志、宣传语带进大街小巷,基本属于平面广告的被动连贯形式。一个好的广告必然需要一个适合的传播形式,因此广告的依托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告投放者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等等的受众人群做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媒体投放的环境,根据受众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选择媒体形式,投其所好的去使用。
1.3 媒w选择的完整性差
企业形象设计是通过企业的标准文字、图形及其应用系统为基础的识别宣传,需要主动出现在受众有效视野范围内,并在相对时间内劝服受众。而传统媒体上的图片和文字广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对于其关注度能持续2 s以上的只占15%,且版面单一更换周期长、时效性也较弱,最主要的是无法及时反馈受众的意见与建议。前期的广告投入与后期的信息反馈不能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链接,媒体在选择上缺乏主动性、强迫性与新鲜感。
2 企业形象设计发展的创新研究
2.1 互联网+理念识别
企业的理念识别是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也是企业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成为各大媒体的热门词汇,互联网+企业理念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的发展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将信息融合,把企业的价值推向新的社会高度。互联网可以更有效的、更快捷的将企业的理念以简练、形象的语言形态传播出去。
2.2 行为与形象的完整结合
企业形象设计需要通过企业的标准文字、色彩、图形三大要素及其应用系统将企业的识别传达出去。因此,如何将行为与形象完整有效结合就是新媒体技术所研究的课题,行为与形象的表达也要依靠新媒体技术。
2.2.1 新媒体技术促进行为识别的统一发展
企业的行为识别分为对内协调和对外交往两个方面。以往对内的行为准则条例规范都是以宣传手册、橱窗栏目、墙体广告的形式进行展现;对外的交往,主要以公关的行为准则、交往规范为主,依赖的对象是有主观意识的人。这些先决条件决定了,行为识别的弊端性,使得行为识别的对内对外无法完整统一连贯运行。对内,宣传范围狭窄、形式单一、接受上属于被动接受,条例的贯彻需要死记硬背。新媒体技术网络、微信平台、数字电视的产生,解决了这一矛盾。企业微信平台使得企业内部外部人员都能了解企业的文化行为准则;网络为企业走向世界嫁接了桥梁;数字技术从交互的问题入手解决了企业课题与外界的直接触摸感应。对外,新媒体技术解决了维度空间的问题,户外广告加入时间特性,将弥补平面广告瞬间记忆的缺点,以动态化多元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流媒体中的车体广告,地铁站的橱窗广告等等形式,随着车体的移动将平面的图片和影像利用时间差动起来。2015年上海地铁静安寺站,统一冰红茶的广告出现动漫、与吴亦凡的真人互动。长长的墙面上安装可以捕捉行人动态的捕捉仪,进入屏幕范围的人就会呈现简笔动漫的图像效果,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自拍,偶尔吴亦凡也会出现在屏幕上,仿佛就在身边一样。
2.2.2 新媒体技术为形象识别提供广阔空间
差别性是企业形象识别的核心,在繁杂的市场竞争中,同类产品的企业多如牛毛,企业应追求富有个性化的企业形象识别。个性化是企业的标志,方便消费者认同和购买。比如,有两家大型企业,规模、大小、技术基本相同,但一家以“温情服务至上”的形象推进市场,而另一家则没有什么特色,那么这两家的销售结果就大不一样。差别性的实现要依靠新媒体技术,字体设计动态化、图形应用多元化包括色彩的应用打破常规性这是企业差别性体现的内容;宣传不再依据人工分发的被动形式,而是以企业APP的形式主动被消费者接收,新媒体技术为形象系统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正面回应的效果。
2.3 形象识别的媒体概念整合
传统媒体下的企业形象宣传以二维形态为主,互动形式也是单一的信件反馈、电话回访等,报纸、杂志、电视、户外广告这些媒体从长远发展上无法解决深度和广度宣传的问题,新媒体网络除了具有传统媒体的优势外,还具有连贯、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点,企业形象识别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不再依赖单一的媒体形式,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流实现及时性,与社会的信息反馈更为便捷迅速,便于企业尽快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 企业形象设计中新媒体展现的优越性
新媒体是企业形象设计宣传中的有效的媒体形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新媒体技术既是一种内容载体,又是一种信息机构,还是城市中的景观,在无形中体现着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并且改变着城市生活。 有其优越性:功能的优越性,视觉图像从静态到动态的优越性,受众接受程度的优越性,表现创意在形式上的优越性。
在功能上,就数字媒体中展现出企业VI形象的这方面来说,比其他的户外广告灵活性要高,流动的传播方式,更容易让受众接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传播范围上远远大于其他的户外广告,可以说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会在哪里传播信息。这无异于在每个人的世界树立广告牌,其影响程度难以想象,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成本,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媒体传播模式。
从静态到动态的表现方式是传播形式的新发展,静态的企业基础形象系统,在新媒体的技术下,产生时间的延续与时空的错乱,让消费者身临其境,解决平面广告瞬时性的缺点。
在受众接受程度和表现创意上具有优越性,相比其他户外广告有很大优势,很多时候,大部分人在逛街时只是专注的向前走,而忽略了其它的街道。这种情况就需要一个主动,引导性广告――流动广告。流动的广告要比静止的更吸引人的眼球,尤其是再加上独特的形象设计,就会让受众留下很深的印象。一般的户外广告都是在路边或者楼宇上面,是静止的,人们有时不去抬头就不会看到,而新媒体广告会主动走进人的视野,通过APP 操作了解企业信息,通过数字媒体从声光电的角度吸引受众。
4 结语
有位知名广告人威廉・伯恩巴克说:“从本质上看,广告是劝说,劝说便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新媒体技术对于信息的传播,目标更明确、画面感更强,信息突出、鲜明美观、成本低廉,最主要的是对受众无要求,受众面积大,实现主动性、劝服性强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新媒体捕捉到企业形象设计发展的问题要害,影射出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内在的必然联系,从低级到高级连续的发展这一规律, 有利激发人和指导人的意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欣.新媒体语境下的VI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4(1):39-41.
一、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1.教学内容《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开设于第6学期(即第三学年下学期),总课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学时,实践课时8学时。在大气科学概论、程序设计基础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分为:概述、气象信息、气象信息系统概述、气象资料编码、气象数据压缩和气象通信网络,共6章。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怎样利用已经学过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去处理气象数据。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南信大计软院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气象部门的需求,实施“专业+行业”复合模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手段,在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将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应用到气象信息处理中去,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行业归属感。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到第6学期为止,计算机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已经全部开设并学习完毕,因此在本课程中,主要是要求学生能把以前学习的相关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气象处理上。为了能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设计环节在本课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向学生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以及课程考核的规定。以2009级软件工程专业《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课程设计为例。⑴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地面气候报文的译制”。⑵提供课程设计的概要设计:因为题目是在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给定的,鉴于学生对于地面报文格式和译制的流程还不熟悉,因此概要设计由教师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能快速地进入课程设计阶段。下图(图一)为地面报文译码流程图。⑶明确课程设计要求: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对概要设计中的流程图进行实现(具体采用什么计算机高级语言不限),能够任意地译出地面报文中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次的某站点的各气象要素值。要求根据概要设计中的流程图给出译码的详细设计并画出相应的地面报文译码功能流程图以及关键代码。最后运行与测试,主要针对每旬的第一天进行旬报译码和每月的第一天进行月报译码,并显示结果。
3.考核体制综合考虑《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课程设计(论文)的形式。课程设计主要安排在实践学时内完成,如若完不成,可以由学生自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设计完成后需要书写课程论文,最后考核得分分为两个部分:系统演示和课程论文。以上一小节中的课程设计题目为例给出评分标准:查看源程序代码,根据要求应在课程设计论文中给出关键代码,以最为简单的C语言编程为例,源程序中应该要看到以下几个功能:地面报文文件名生成、判断是否是地面报文文件、读取报文中某一行、读取各气象要素⑤。若功能代码完整,并程序运行正确,最终成绩评定为“及格”档。代码示例如图二。系统运行并测试:给出至少3组不同的测试数据,用于测试系统的逻辑性是否正确。若测试大部分正确,最终成绩评定为“良好”档。查看课程设计论文,查阅“详细设计”和“运行与测试”部分,若基本阐述清楚,也有运行结果的截图(如图三所示),最终成绩评定为“优秀”档。
二、课程建设成效及改革
1.课程建设成效以南信大2009级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已经有300多学生上过《气象信息与网络技术》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课程建设目前取得了以下两点成效:(1)通过学校丰富的气象行业活动。比如学校定期举办的气象日活动、参观气象台等,激发了学生对气象行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气象业务相关运作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到气象行业中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了学生对气象行业的归属感和服务意识。(2)通过课程设计(论文)环节。结合具体的实践实例,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做到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气象业务处理的问题,实现了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程改革行业高校的教学模式应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普通化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适合行业特色的人才,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应该进行调整,目前已经使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⑥,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既巩固了本身的专业知识,又实现了专业技能与气象学科的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专业、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尝试“项目教学法”,南信大作为气象行业的突出代表,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联系有关气象部门,将项目和课题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零距离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课堂教学由片面的理论教学为重心转移到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实施中去。
独立学院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教育目标,也是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然而,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却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理论针对性不强、师资力量有限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不足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体现,必须要加强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影响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要求各高等教育要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教育目标,也是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然而,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却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阻碍了教学的发展。
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现存的问题
1.理论针对性有待增强。独立学院以及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如今的发展重点仍然在扩大规模上,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梳理过于轻视,导致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针对性,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众所周知,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在未来获得较好的发展。因此,专业知识未形成体系,理论针对性不足将会严重影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师资力量有限。独立学院虽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师资方面仍然存在严重不足。主要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师资来源有缺陷。独立学院师资来源主要有:(1)各高校或者高职院校相关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或者研究生[1]。虽然这部分独立学院教师的学历较高,理论知识掌握较为充分,但是教学经验少,在实际的教学中还缺乏足够的锻炼;(2)各大中小企业引进的艺术总监或者设计师等。这些教师拥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他们中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教学教育,对于教学的程序、方法等毫无概念,教学经验不足,无法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控制教学进度。
3.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专业课程中也会出现许多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和模拟课题。然而,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教师都采取在课堂内部完成教学活动,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影响
1.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我国逐渐进入学历社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越来越发现高学历人才不足以满足企业的发展,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校企双方加强合作,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2]。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实习基地的场地面积和设施装备等有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和动手机会,同时与企业合作还能够接触到最新设备,获取最新信息,进一步完善教学。
3.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未来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探讨
1.完善课程体系。完善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依靠两方面:第一,坚持以培养人才为核心,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极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第二,强化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加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针对性,才能够形成学生对该专业的完整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2.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师资队伍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进行二次及多次的再培训教育,不断完善理论基础知识,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只有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加强校企合作。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该加强与艺术专业对应的企业的合作,使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基地[3]。第二,校内实验室要加强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独立学院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要求独立学院必须要加强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金萍.论独立学院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01:102-105.
[2]赵美川.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78-79.
机电专业应用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
“机电专业应用数学”是机电工程专业一门必修课程,其先修课程是初等数学,后续课程为:机械零件数控加工、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数控编程及操作等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根据岗位不同,主要分研发岗位课程、生产岗位课程,学习期间学生还要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考取技能证书,毕业前要进行顶岗实习、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学生通过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还可以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数学支持,为专业问题的解决提供思想方法,所以本课程定位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为工作岗位的需求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岗位及能力分析
机电类专业毕业的常见就业岗位是:机械(模具)设计、制造、安装、检测、维护及调试,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与营销等。
机电类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与数学有关的岗位能力有:能够正确选择加工工具与设备(机),能够灵活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机),能够正确选择、组装、检修设备的元器件(电),能够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能够对设备状态进行正确判断(综合),企业决策与管理能力(综合)。
机电类专业课程中与数学相关的能力有:刀具角度、零件尺寸的计算能力、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时的参数计算能力,会计算机床电流向量,会对零件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等。
三、设计思路
“机电专业应用数学”课程设计,就是通过以上分析,提炼出机电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能力,以及支撑这类数学能力所需的数学知识,将机电专业应用数学教学内容按项目进行划分。采用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辅以案例、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学环节采用项目式情境引入――数学新知学习――项目解决导出。整个教学遵从数学课程的基础性、针对性、现代化、互动性和层次性原则。
四、教学目标
(一)通识能力目标
1.具有概念互译能力,能够将机电类概念与数学概念对接;2.具有问题转化能力,会将机电类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3.具有运算能力,能计算出数学模型的解;4.具有回归能力,会将数学解回归成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5.具有迁移能力,会将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迁移成其它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专项能力目标
会利用各类方程对凸轮、齿轮、连杆等机械构件运动轨迹进行描述、分析与计算,会利用微积分对电路、电机的电流、电压等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会利用微积分计算工程机械中受弯构件的刚度、强度,会利用微积分对机械元件进行设计和性能校核,会用解析几何知识对数控编程中的基点与节点进行选取与计算,会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对加工零件的质量、误差做数据分析。
(三)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函数、三角函数、参数方程、极坐标基本知识,充分理解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概念,熟练进行极限、导数、微积分基本运算,理解常微分方程的概念及求解方法,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空间平面、直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知识。
(四)素质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树立学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形成敢于创新的职业习惯,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
整个教学内容以数学知识体系为主线,以岗位与专业课程需求的教学项目为引领,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机电专业应用数学”分为四个教学项目,分别是:项目一:机械构件运动轨迹的描述、测量与计算。项目二:机电工程中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机械元件的设计计算、性能校核和优化设计。项目三:机械零件的绘制、测量及加工计算。项目四:零件测量精度分析。
四个教学项目对应四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初等数学(函数、参数方程、极坐标)、微积分学(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和空间角度的计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及概率计算、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六、情景设计
在项目四(零件测量精度分析)中采用的情境是:要对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进行统计分析,通常首先对每个零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然后将尺寸划分成数个等长度的区间段,统计各个区间段内的零件数目,最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以每个区间的中点为横坐标,以该区间内的零件数占总零件数的百分比为纵坐标,画出若干个离散点,将这些离散点用光滑曲线连起来,就得到了零件尺寸的正态分布图。由此情境进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学习。
七、首末次课设计
(一)第一次课设计
环节一: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对机电类专业的认识、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希望从本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什么等。
环节二:项目展示
展示机电专业中需要的数学知识,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环节三:课程要求
教师介绍本课程的特点、学习方式、学习要求,考核标准。
环节四:分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二)最后一次课设计
环节一:谈谈收获
每个学生谈谈本课程的学习收获,老师补充,进行课程总结。
环节二:秀秀实力,分组进行
1.计算交流电路中电阻元件从电源吸收的平均功率
2.用微分方程知识分析机械运动中的阻尼现象及特点。
环节三:评评成果
各小组之间开展互评打分,教师参与评价并进行评分。
八、考核方式
1.学习态度考核:10%。学习态度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纪律、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
2.完成项目情况考核:30%。包括完成项目过程中表现出的数学互译能力、模型构建能力、计算能力、创新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期末考试考核:60%。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考查一学期所学基本数学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设计效果
通过项目化课程设计,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学习热情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授课内容由原来的单纯数学知识变为与专业有机结合的数学知识,因此知识结构由一元变多元,由枯燥变丰富,又因为增加了相应专业课知识,课程改革后对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单一变综合,由闭塞到开放;要从过去以纸上推演、证明为主的数学操作,转变为以专业软件为主进行运算的数学操作。不仅要熟谙数学知识,还要了解机电行业专业知识;不仅要会解决数学问题,还要会发现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