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践研修成果范文

实践研修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践研修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践研修成果

第1篇:实践研修成果范文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限,医疗范畴还是限制在“低水平,广覆盖”,在短时期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是很困难的,但以预防为主的预防保健将有利于减少患病概率,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问题。21世纪是预防保健的世纪,“用最小的投入帮助人群获取最大程度的健康,享受高质量的生命”,这一健康管理主张正成为理性健康消费的新趋势。但健康管理服务区别于传统的医疗服务,百姓需求的增加与行业人力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的缺少更是制约了整个行业发展的进程。为适应现实需求,全国首届健康管理硕士课程研修班于4月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课,这是该校培训学院康亚健康管理学院成立以来迎来的第一期学员。所以这期研修班被业内称之为健康管理专业的“黄埔一期”。

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康亚健康管理学院院长陈元平教授介绍说:“这是我国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一所校企合作性教育培训机构,以培训为主要手段,以帮助亚健康人群解决实际健康问题和提升大众健康管理水平为基本目的。”旨在以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为导向,塑造健康管理职业化专门人才,实现健康医疗机构管理从传统的人、财、物模式到以营销、服务、发展为主的“健康医疗经营”模式的转变,进而实现改制、连锁经营、品牌合作、融资上市等全方位的管理;健康医疗机构管理就管理者在“管理师-管理专家-管理院长”的成长轨迹下,实现“专家管理”到“管理专家”的转变,培养健康医疗机构管理者向既是“专家”又是优秀“管家”迈进;立足健康医疗机构管理者“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关注管理者个人素养的提升和对管理哲学的领悟,将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相结合,提升健康医疗机构管理者个人价值和管理科学实践技巧。

中国人民大学推出的“健康医疗机构管理方向MHA课程”,是目前国内唯一针对健康医疗机构中高层管理者设立的MHA课程。课程设计引进了联合国先进的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知识、技能体系,以体验教学方式授课,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实用性、灵活性。课程涵盖品牌管理、人力健康绩效管理、健康信息决策管理、健康产业营销管理、健康服务流程管理等多个层面,旨在帮助学习者增强健康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健康服务企业的职业管理团队以提高企业发展的战略执行能力。

学院办学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切入点”,即:以大众健康管理需求为中心,以系统性健康管理课程学习和普及性短期培训为切入点,促进社会精英阶层健康管理水平的战略升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管理学、医学界的知名专家教授参与教学,亲自授课,通过互动教学模式,深度探究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促进健康管理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教、学、用相结合,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以促进精英人士的健康管理意识及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唤起国人健康意识的觉醒。

第2篇:实践研修成果范文

激l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学校领导要发挥好领头羊作用,身体力行地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深入开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二是实施主题教科研引领下的校本研修策略,创设研修载体,举办研修活动,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三是重视和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形成提供专业支撑。四是建立科学的校本研修评价体系,科学利用教师的校本研修成果,以此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五是加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巩固和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一、校长要亲自挂帅,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做校本研修的先锋队。

学校领导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形成的基础性工程。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来源于教师观念和情感。校长和班子成员在校本研修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能给教师专业发展指引方向,它既是一种领导力与带动力,也是一种感召力与同化力,能促进为师者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教育情感由衷地向校本研修方向转化,萌生出投身校本研修活动的动机和内驱力,进而衍生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是学校领导的神圣职责。校领导引导的校本研修工作能促进他们与教师间的融合,增进专业情感,激励教师们自觉地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取长补短,互勉共进,把校本研修活动由被动实施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离不开校领导的专业引领,校长和班子成员必须做专业人,不抛弃三尺讲台,做甩手当家,必须带着教科研课题,用实践和行动去影响、感染和带动教师,丰富和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同时,学校要赋予校本研修工作以管理内涵,让其分担部分管理任务,借助专业管理化解管理矛盾,破解管理难题,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形成助力。

二、实施主题教科研引领下的校本研修策略,创设研修载体,举办研修活动,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学校要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落实并推进校本研修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对校本研修工作的认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达成校本研修共识。其次,学校要设立教科研一级课题,学科组围绕学校大课题确立二级课题,然后,组织教师设立研修子课题。课题研究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供路线图、指挥棒和有效载体,并把研修任务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当中,也把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智慧及情感凝聚到课题研究上,强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校本研修把教师们捆绑到一起,促进了彼此学习交流,共同反思研讨,带头创新实践,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专业情感与研修氛围。另外,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科学方法与素材,都是教师们所喜闻乐见的,极容易被教师接受和运用,这种做法降低了教科研门槛,有助于破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激发教师的好奇心和成就感,激活教师们的求知欲和正面情绪,助推教师实现自主性发展。

三、重视和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形成提供专业支撑。

培训工作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快速路。培训工作必须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为前提,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学校要成立培训组织机构,加大培训工作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师带徒”等多种方式,把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个人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岗位实践结合起来,给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供尽可能大的可选择空间。学校可实施引领式、激励式等积极的培训模式,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投入进去,涵养教师的参培兴趣。校本研修是最接地气的师培方式之一,它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揉和到一起,把个人反思与同伴互助揉和到一起,把专家引领与自主研修揉和到一起,把培训变成了教师在学中思,在思中做,在做中学的循环过程,实现了教师在学、思、做等方面的融合与交替中成长,促进了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

要搭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平台。研修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操练与验证场所。在研修平台上,教师既可以练出校本研修工作的信心、勇气与本领,也可以激发出教师们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与动力,比如,学校搭建教学基本功训练平台,就能引导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基本功训练当中去,以此强化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

四、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利用教师的校本研修成果,以此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校本研修成果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教师尊严的重要支撑与价值体现。利用校本研修成果中的杠杆功能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把教师校本研修成果作为教师评先选优、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利益上的获得感和价值上的被认同感能刺激教师自觉投身于校本研修活动,转化为达成专业目标的力量和行动,以此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学校要营造尊重校本研修成果的风气,积极创造条件,推广校本研修成果,树立校本研修工作先进典型。学校要把校本研修成果与教师的切实利益捆绑到一起,引导教师走进自主研修的大门。当然,利益驱动模式只能作为一个手段,借助利益驱动效应引导教师由被动式校本研修向自主性校本研修转变,达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目的。

五、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提供支持,保护和张扬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第3篇:实践研修成果范文

关键词:名优教师;团队研修;专业发展

一、组建研修团队,促进专业发展

“合作是事物成功的基础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孤独的行者,他需要环境、氛围,需要互助、支持和力量,可见,需要形成一个“专业研修共同体”,应以专业团队为学习和研究单位的组织来提升名优教师理念、改进名优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其共同发展。

二、确定研修目标、明确发展方向

其总目标是:促进我市高层次优秀教师在专业上持续不断、主动而有效地发展,力求培养出我市真正的名优教师,推动我市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成员角色定位

“名优”团队成员必须实现三重角色的结合,三重身份:学习者、促进者和引领者。团队成员首先要成为一位学习者,不断汲取新知,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作为市级的名优教师培养人,更应该是教育发展的促进者,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好“帮扶”工作,真正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二)教研部门定位

教研部要成为“名优”教师获得持续有效发展的专业支持场所;教研员要与团队成员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共同体,是平等、共生、互助的伙伴关系,教研员从单一的“研教者”到“研学”和“研教”并重的双重角色的转变。通过教研角色、教研方式的调整、教研机制的创新,实现新的教研文化构建。

(三)研修具体目标

在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基础上,形成名优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在教学的行动中反思,诚实地面对教学中的困惑,主动地审视自我,形成自觉地改善教学行为的动机,并学会系统思考;通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理论素养,实现由经验型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在互助研修中,形成团队包容、民主、坦诚的研究氛围,带动和促进我市民主、生动、活跃教研文化的构建和生成;研修成果要成为引领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的技术力量。

三、实施有效策略、科学推进工作

(一)导师“帮带”

为了使“培优”项目能够科学实施,健康地推进,我们认为必须寻求高层次的理论支撑和专业指导。我们聘请了省级以上高层次专家做为资源,采取专家理论引领、通过导师“帮带”的方式,促进我市小学“培优”项目的科学推进。在专家悉心指导和高水平的引领下,不仅开阔团队成员的理论视野,而且及时地了解到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同时,解决了诸多的研究难题。

(二)集中培训

在团队研修中我们采用“理念培训与操作实练相结合、系统学习与课例研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相结合、专题报告与个体思考相结合、传统反思与新思路探索相结合”的方法,每月集中进行一次理论培训,通过观看名师讲坛、教研员讲座、学科知识学习等组织名优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学习了各学科教学的新动态、学科教材教法、学生心理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等。通过学习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

(三)课题(主题)研究

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名优” 项目的一项重要核心内容,课题研究又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研修团队在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开展一个主题研究,主要是以课例研究的方式进行主题研究,并以研究新课程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为重点,通过主题研究切实转变团队成员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反思的能力,提升了驾驭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更好地优化了新课程教材的实施效果。

(四)“帮教”服务

为了树立“名优”教师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和带头作用,我们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个成员定期要深入到农村学校,把团队的阶段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另外,我们还开展了“名优”教师与农村校教师“结对子”活动。在各种“帮教”活动中提升了“名优”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树立了奉献精神。

四、强化管理职能,确保研修实效

为了保障我市名优教师研修实效,我们建立了市级(院级)、区级、校级三级管理机制,市、区教育局、研修学员所在学校的三个层面签定了培养与管理协议书,使名优教师的培养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人人关注”的工作局面与工作态势。我们还对研修学员实行“过程表现+终结成果=研修成效”的管理和评价办法。在过程表现的评价中,严格考勤制度,对培训出勤实行签到制,网络研讨实现实名制等管理措施;另外,教研员还深入到研修学员所在学校进行教学能力与结果的监测和考核,定期组织学员所在校的教师与所教的学生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等。对待终结成果评价时,不仅看研修成员研究成果的数量,而且重视评价其质量。通过研修过程管理和终结成果的考核工作,形成了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

五.重视成果提升,形成辐射效应

经实践研究与探索,明晰了我市名优教师培养的工作思路,对建立“专业研修团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掌握了可行的研修策略和方法,初步形成了名优教师培养和管理制度,建立了名优教师原始档案和过程成长档案。研究出的常态课特征和各类常见课型的基本模式、策略和方法,为我市教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式。团队研修的成果已汇编为“鹤岗市优秀教研成果”下发到基层校,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和共享。研修团队成员在市级、区域级、校级教研活动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名优”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性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继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我市名优教师有效发展模式、策略和方式的实践与探索,为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引领我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创新精神、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强、教育教学质量显著的名优教师不懈努力。

第4篇:实践研修成果范文

一、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内容与课程设置

温州市从校长高级研修的价值取向出发,培训课程的设计采用大课程的观念,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提升校长领导力,塑造温州教育家”的主题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架构为“模块化+菜单式”,顾名思义,校长高级研修班必须要“研”字当头,以研激训,借研深化;要高起点,大手笔,针对性要强,实效性要突出,可持续性明显;不仅要立足校长本身素质的提升,更要立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整合温州本土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教育学科的优势,设置5块“以学员需求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手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具有逻辑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并相应设计54项“菜单式”的活动单元。模块化的培训课程设置既可以满足校长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能够发挥培训机构在师资、科研等方面的优势,更能体现研修的主题目标。“菜单式”既可以突出校长在研修中的主体性、主动能动性和交互性,也能够凸显名优校长向教育家发展过程中的个性特征。具体模块与菜单如下。

1.教育理论学识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当代教育理论问题与进展,如教育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当代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国际比较等;二是现代教育热点与难点问题,如校园文化建设的再思考,提高德育实效性问题,聚焦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知识管理等;三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与学术规范。

2.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当代教育管理前沿信息、国际比较视野、校长领导力理论的最新进展;二是校长如何管理和领导学校,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三是校长沟通力的提升与学校管理诊断等内容。

3.名校管理实践与经验课程模块

邀请京沪两地全国知名的中小学校长与温州本土名校长走进课堂,在感悟他们的办学理念、管理实践和领导体会的同时,加强互动交流,以“问题会诊”式就校长在平时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开展互动交流,真正起到解校长之所急,急校长之所需的作用。

4.考察实践与挂职锻炼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进京沪两地名校考察,深入课堂,听经验介绍,感受名校文化,并与之深度交流;二是学员进京沪两地名校挂职锻炼,为期半月,实践“导学、导思、导行三合一”的有效培训模式。

5.学术活动课程模块

相应的菜单包括:一是学习期间的校长自主学术沙龙活动、学术导师的科研指导工作;二是学习间隔期间与集训结束后的校长自培与校长主题论坛活动,以保证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性;三是学术成果的呈现。

二、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培训方式

1.高级研修班形式

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强调研修主题务必明确,研修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实际、实效;其次,在研修时突出“研”字,重在激活思想,在互动中不断深化;第三,严格把关专题内容的审核,与主题偏离的专题一律删除,要求专题报告立意要高、观念要有前瞻性,内容力求丰满实在;第四,经常组织“校长论坛”,围绕研修主题进行高层次研究、研讨和修习。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聘请京沪两地著名专家学者、知名校长担任主讲和各种形式的主持人,所有研修班的校长均积极参加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活动。

2.双重导师制度

当前参训的温州校长大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相对缺乏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与专家的引领,积极跟进尚不够。建立导师制度能有效的解决校长的迫切需求。我们采用“双向选择制度”,导师可以选择学员,学员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首先是建立学术导师制度:即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分别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年轻教师担任导师,每位导师负责3~4名学员的学术把关工作。研修校长可适当加入学术导师的课题研究中,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相关论文、案例的写作以及完成自己已有的课题研究。其次是建立校长导师制度:即由两合作单位联系京沪两地知名校长担任校长导师,让挂职锻炼的研习校长以名校长为师,进校全息参与挂职实践两周,进行情境参与式学习。并规定研习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积极交互经验、做好专题报告、开展校长小沙龙等形式,学习知名学校及其校长的管理经验。每位校长导师负责3~4名研修校长的实践学习。研习校长必须完成一份学校考察和挂职实践报告。冯大鸣《IT支持下的校长培训模式》中认为“校长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在做中领会,在做中接受”。这样的研修过程,既提高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更培养了校长们的合作意识与自主研究、自主发展的意识,也契合主题性校长高级研修的目标。

3.研修档案袋制度

这是一种对研修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管理方式,并为学员个体研修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对研修校长而言,这是一项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又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它作为一种档案的形式,既翔实记录了校长研修期间的行思方式与感悟,又为培训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检阅研修成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校长研修档案袋中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资料:一是简历类:校长个人信息记录表;二是校长个人培训计划书:校长结合自身条件与已有经验,与学术导师共同研制,这将保证校长培训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成果呈现:包括校长在培训期间必须要完成的论文、案例、挂职考察报告、学术发言稿等;四是评估类:即挂职实践中的校长导师评价表、学术导师对学员表现及其档案袋的评价表、专家对沙龙发言的点评记录与评价表;五是研修成绩总表与结业证书。

4.校长自主学术沙龙方式

在集中研修期间,每个研修班都确立相应主题,开展诸如校长座谈会、校长论坛、校长沙龙等形式的自主学术活动。2007年4月15日,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共同举办了以“校长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沪温两地校长论坛”,参加人员有温州市首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与上海市名初中近50名校长、沪温两地各派四位校长上台演讲,现场气氛紧张而严肃,校长的演讲既精彩又具智慧,颇受点评专家的高度评价。2007年12月28日,在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组织以“校长领导力与现代学校建设”为主题的温州市第二期省市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校长沙龙,采取“头脑风暴式”来剖析、解决、探讨校长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与会校长各抒己见,气氛既热烈又有思想高度,成效显著。

5.促进校长研修和学术成果公开化

这既是校长总结办学经验,反思学习研修的成果呈现方式,也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升领导力的有效措施,也是校长研修展示自我风格成就教育家的平台。我们借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学术优势和影响,整合教育学术刊物资源,为校长高质量的学术和研修成果的发表提供平台。温州市首期初中校长班在结业时还完成了两部专著:一部是学员的论文集《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一部是学员挂职学结《上海挂职学习行思录》,由我院编印。第二期的省市重点高中校长高级研修班与省市示范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期间,各学员热情高涨,每人都提供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相信将会有几部高质量的校长专著问世。

第5篇:实践研修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校本研修 共同备课工作坊 课例研修 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27-03

作为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广西最早的 16 所重点中学之一,北海中学承担着全北海人民“办优质精品教育”的重任。2014 年 8 月学校整体搬迁到占地 440 亩的新校区,享有配套设施齐全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如何真正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了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

以语文组为例,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

一、北海中学语文学科校本研修的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1.校本研修的内容形式单调低效

除了学校安排的讲座、培训外,语文组的校本研修在形式与内容上与学校安排的教研组活动没有什么区别。即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包括整个大组的集体备课和分年级的小组集体备课。这样的集体备课安排,更多服务于日常教学,对教学的正常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内容形式过于单调,“研”和“修”的成分太少。多数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活动,但求能够交差、应对检查,不少教师并没有认真投入研究,研修的效果注定很低。

2.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不足

部分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根本不重要或者没有意义。一到教研组开展活动的时候,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找理由请假,即使参加也是应付了事。部分教师表面上接受但实际只想保持现状。他们习惯于当“教”的角色,当要他们当“研究者”的时候,他们就会借上课、辅导、管学生、忙等理由推脱,更不会主动去研修。

(二)成因

1.学校层面缺少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一,W校没有时间的保障。因为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所以除了学校教务处规定的教研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之外,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研究去进行自我反思,也没时间让备课组教师进行同伴互助。

第二,学校没有经费保障。因为学校没有经费支持,所以使得大面积的教师培训没能得到正常开展,也使得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第三,学校没有评价机制作保障。因为学校没有制定好教研方面的评价机制,所以出现教师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的现象。研修做得好的教师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这无形中极大地打击了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2.教师个体的研修能力有待提高

校本研修要求教师要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书籍,认真参加培训,认真反思教学,认真参与研讨。然而,不少语文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当班主任管理班级。基于此,他们不愿把精力花在校本研修上,他们无暇顾及教育研究的实践。他们也不善于对自我的经验进行反思,不能在发现自我、调整自我中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研修能力的提高。

3.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意识不强

学科组内部同伴互助的意识不强,集体智慧的力量发挥不出来,这也极大地影响校本研修的效果。校本研修中,举一个实例:一堂研讨课后,教师之间更多的是习惯于互相表扬,而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却避而不谈。原因有多方面,一是有些教师限于自身水平,平时就缺乏思考所以也找不到问题;二是遇到同伴有缺点不足,碍于面子不愿意说;三是实施绩效工资之后,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教学上相互留一手,各干各的,做好自己才是关键,至于别人如何没必要说实话。

二、北海中学高中语文校本研修有效途径的探索

(一)学校层面的制度建设

1.学校把校本研修作为考核指标

校本研修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的态度是关键,学校把校本研修作为教研组、所有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之外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每学年,学校评选优秀教研组,评优的依据除了完成日常的教研任务,除了看教学成绩、科研成果之外,更看整个教研组研修的内容形式是否丰富多样,组员参与是否积极,研修成果是否丰硕,每一个组员个体是否得到了专业提升。优秀教研组的组长对应评为优秀组长。学校除精神奖励之外还要有必要的物质奖励。每学期,学校评选校本研修先进个人,以表彰在校本研修中成绩突出的教师。把评选优秀的教师作为学校名师、市级乃至自治区级的名师的主要发展和培养对象。此外,教师的研修成果在学期末还有绩效加分。这极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并由此形成正确的评价取向。

2.做好相关的资源保障

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比如开通中学学科网、北京四中网,并为教师提供相关网站账号,以获取更多的备课资源。除此之外,学校科研处还为每个教研组购买知网账号,为每个教师购买书籍,以方便教师开展理论研究。另外,学校还拨出经费,保障校本研修的开展。每个学期给每个有课题研究的教研组一定的研究经费,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编印《潮声》校刊,把教师的论文、随笔、教育叙事发表出来,并付相应的稿费。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校本研修活动中。

第6篇:实践研修成果范文

教研组名称

菏泽市第二中学分校化学组

教研组长: 祝英华

教研组成员:刘东升张新平 田念玺辛郑丽 王竹伟 聂庆丰 郭艳玲

李佑旺 荣海霞 朱秋红 张汝杰 王淑燕 刘建丽 祝英华

教研组研修计划

教研组研修目标

l 教师: 通过全组教师研讨,制定出教研组研修计划,确定3个微能力;根据教研组研修计划,教师完成3个微能力的认领,形成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时间安排合理的工作配档,在教研组内进行汇报;每个学期每位老师至少能提炼出一个可借鉴、可操作的应用策略进行分享;能够通过微能力认证,并积极参加成果展示与交流,从中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的快乐。

l 面向学生:向学生开展“学习投入、人际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的前测和后测,学生在这五个方面呈现进步发展态势。

l 教研组: 研修中期制作一期学习简报; 形成一定数量的优秀案例。

微能力名称

选择理由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能够更便于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和及学习投入度的情况,为更好的实施教学计划提供必需及可靠的数据分析。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数字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数学课堂更多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课堂,提高效率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有助于灵活组织、应用多种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采用可视化方式清晰地展示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序推进课堂教学环节的展开丰富师生互动的方式

研修安排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准备阶段

(2020.11-2020.12)

1.制定教研组发展计划,初步确定3个微能力点。(2020.11)

2.征集适合化学学科多媒体环境下的翻转课堂问题点,完善教研组计划。(2020.11)

3.组织理论培训,对所选的3个微能力进行分析与解读。(2020.12)

祝英华

实施阶段(2021.1-2021.04)

1.每位教师确定3个能力点并形成个人研修计划。(2021.01)

2.开启线上培训,提升学科组教师的研究力。(2020.01)

3.开展多媒体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活动案例研讨活动,以“两备两说一研一评”为主要流程推进,每位教师至少展示一次。(2021.03-2021.04)

4.在校区之间举行一次分享展示研讨会。(2021.3-2021.4)

5.注重日常收集资料,进行阶段研修成果展示。(2021.4)

辛郑丽

总结阶段(2021.05-2021.07)

1.以案例为载体开展评价培训,明确评价要求和规范。(2021.5)

2.教师按照评价要求提交研修案例。(2021.6)

3.评选的优秀等级案例进行集中展示分享(2021.7)。

4.进行经验总结,梳理提炼方法,反思存在问题,形成下一步计划。(2021.7)

郭艳玲

考核要求

面向教研组:

1.组员完成25学时的在线学习和25学时的校本实践的任务。

2.开展的常态校本教研活动5次以上,1—2次校区联盟活动。

3.组内老师的微能力认证,确定3个微能力形成案例,参加成果答辩并通过。

面向老师:

1.每位教师要完成 25 学时在线学习和 25 学时校本实践活动;每位教师认领3个微能力点,每学期至少参与3次校本教研活动。

2.每位老师每个学期提炼总结一个小策略,每学期末参加组内学习成果汇报答辩,年度内提交一份案例或执教展示课。

3.根据“微能力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每位教师在研修的最后一个月内要提交相应的微认证材料,并能通过微能力认证。

机制设计

第7篇:实践研修成果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远程培训项目;网络研修社区;混合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1/03-0025-04

一、对远程培训项目的理解

要深入理解远程培训项目的内涵,需要组织策划管理者思考如下问题。

(1)教师内驱动力唤醒,让学习成为自觉。

(2)理念、方式的变革切实解决工学矛盾问题。

(3)培训目标如何融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将学习转化为一种习惯。

(4)远程研修(学习)方式转变为校本常态教研的一种工具。

(5)培训内容如何转化为教师发展需求的养份。

二、对远程培训项目的规划

有了这些层面的思考,将远程项目从事业发展角度来进行规划,总结出项目的发展理念、目标、策略。

发展理念:纵向,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多元的网络研修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改进提高;横向,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推送优秀资源至最边缘区域;核心理念,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发展目标:为广大师生搭建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让优质教育资源之泉流向偏远、贫困地区,使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策略: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构建“人――桥――物――人”的发展之路。“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是要有能够推进其发展的人才,因为培养一批适合信息化发展的人才是决定信息化发展进程快慢、优劣的根本;“桥”,两个维度:“人才”借助“桥”梁(网络研修社区),组织开展资源建设、网络学习等活动,“人才”要成为“桥”的创造者、开发者;“物”,在以各类培训活动、研修活动、竞赛活动等为载体的推动下,优质资源得以丰富;“人”――最终丰富多样的资源,服务于人(教师、学生)的发展。

三、远程培训混合研修模式发展历程回顾

整体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目标是关注学习内容,关注完成结果;第二个阶段目标是关注学习目标,关注学得效果;第三个阶段目标是关注学习内涵,关注学有所用。而在整体的发展历程中,由关注内容、目标向关注内涵发展转变、关注学得结果向关注学有所用转变是由第一阶段顺利迈进第二阶段的关键所在。内涵发展,学有所用是相当长一段时间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重要任务。而构建基于网络研修社区的混合研修模式将是信息化推进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具体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各阶段对比

[时间\&第一阶段

2008年-2010年\&第二阶段

2011年-2013年\&第三阶段

2014年-2016年\&关注

点\&关注培训内容

关注完成结果\&关注培训目标

关注学得效果\&关注学习内涵

关注学有所用\&培训

效果\&理念培训

技术培训\&1.由理念学习向教学行为转化

2.学习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尝试阶段\&1.学有所用,学有所赢

2.真正将培训学习融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成果

形式\&平台作业\&1.平台作业

2.生成性成果

如(1)课标学习后生成各学科中考模拟试题库

(2)复习课教学设计\&1.平台作业

2.生成性成果

(1)县区、坊主、

校本、学科小组混合研修方案

(2)教学设计、微课程、培训课程、教学资源……\&组织

形态\&1.团队的构建

构建省、地区、县管理团队

2.研修方式

基于远程学习平台、QQ工具相结合的线上学习\&1.团队构建

(1)构建省、地区、县管理团队

(2)省级研修活动组织策划团队

(3)省级本土专家团队

(4)省级研修活动技术支持团队

2.研修方式

基于远程学习平台、YY、QQ工具相结合的线上学习与线下自主研修活动\&1.团队构建

同第二阶段

2.研修方式

(1)线上:网络学习空间、YY研修社区相结合专家《YY研修社区讲堂》、坊主智慧《平台学习策略》课堂、技术高手《教手一招》

(2)线下:(县区、学校)+集中

《同课异构》磨课活动、《微课交流》互伴互助交流学习、县区活动专场展示\&]

从这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伴随着关注点不同,培训效果、成果形式发生的不同的变化,组织形态日趋成熟,远程培训学习更具实效性。

四、构建远程培训混合研修模式方法

(一)理性思考,远程培训中要直面的几个问题

1.教育需求问题

一是学校、教师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二是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他们更需要优质资源。

2.远程培训自身问题

第一,内容针对性不够;

第二,组织形式单一,平台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第三,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第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仍不够深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其完成远程学习活动的阻碍。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一是由于长期以来远程培训的评价管理不够系统全面,仅注重以学习轨迹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忽视了研修过程中“质”的考核;二是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的实践层面与线上学习呈平行线形态,无法实现学以致用,制约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不论是远程学习的考评问题还是学习研修方式问题,其主要根源就是远程培训组织者学习模式构建与落实问题。

笔者自2010年开始尝试构建远程培训混合式研修模式,直击远程培训中面对的核心问题,为教师网络学习打开了一扇窗。

(二)科学规划

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以学科为基础,采取临近原则组建网络研修小组,按照省、市、县、校、学科一体的层级管理体系,实现校本或区域性研修。

(1)构建由“学校组织“、”家长组织“构成的“家校链”实施路径(如图1)。

<E:\2015电\2015.01\013.jpg>

图1 “家校链“实施路径

(2)构建工作性质不同,能力相近的坊主团队培训任务、目标能不能有效地落地,取决于“人”,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坊主团队能力,为此,我们在坊主团队构成上做了这样的设置:市、县进修学校教研员,它们有教学研究经验与能力,能在混合研修策划中发挥引导作用;电教群体中懂得教学的人员,他们能为整个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与指导;培训群体中懂得教学的人员,他们有丰富的培训组织管理经验,可以为整个的学习过程提供良好的组织管理建议;教师群体中的骨干教师,他们有充分的一线教学经验,能抓准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带领本学校的学员开展校本线下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人员,可以发挥长春地区的名师作用,将名师请进我们的研修活动,起到引领作用。弥补个体不足,解决师资资源,将培训目标更好地与学科相融,实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真正让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得以提升。这样一支团队构建,旨在充分发挥团队集体智慧,在执行上有分工、有合作,在组织策划上落实“做学科本位应用研究、抓学科应用真问题、寻找科学破解方法”的原则。

(3)采用按县区分坊、按学校为组、按学科划分学习共同体的分坊策略,便于校本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与落实。

(4)带着问题学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带着目的学,才更有动力,在实践中形成辩证性的结论才是真研究的研修活动执行思路(如图2)。

<E:\2015电\2015.01\014.jpg>

图2 研修活动执行思路

五、实施亮点

亮点一:关注远程培训队伍的建设。

(1)关注坊主队伍阶段,开展坊主研修培训策划与组织能力培训,将一群几乎没有经验的坊主们在短时间内培养成为具有完成远程培训管理、研修活动的组织策划以及技术服务能力的、适应远程学习需要的合格的坊主队伍,生成了一套混合式研修策划集,为后续工作提供可借鉴资源。

(2)为了便于学员有效地开展线上研修活动,构建了YY研修社区服务支持团队,开展线上研修工具等技能培训,使每个坊都有一支可以支持研修活动有效开展的服务团队,这些团队的成员,他们能熟练地运用YY研修工具组织研修活动,用录屏软件录制每一次的线上研修活动,他们可以及时将自己的研修成果撰稿,为培训课堂及时提供更接地气的生成性学习资源。目前,我们形成了一支较为成熟的固定YY研修服务支持队伍,每天活跃在YY研修社区活动中。

(3)为了能使平台学习与线上研修得以实践,通过坊主遴选与学员自荐,我们建立了以学校学科为学习小组的线下活动组织策划核心团队,在培训项目学校中由坊主选定了线下活动组长,他们在坊主的指导下,针对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平台学习内容相结合,制作了切实可行的晒课计划,选取优秀案例整理成册。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支优秀的线下活动组长团队,使校本实践研究真正得以实现。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相融相生的良性循环的研修环境,实现研训一体。

亮点二:关注学员差异,采取平台课程与生成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年的学员由于所在学校的环境,学员的信息素养都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大化地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远程培训课程除了在平台的课程中加大了“四种教学环境”的全国优秀案例之外,还加强了生成课程的建设。如:为了解决学员对平台学习的方法不熟悉的问题,在启动仪式融入了“课程导学”环节,通过YY研修社区,实时讲解,录制课程,放入平台课程及各坊QQ群共享中,供学员学习。

再如:在发现大多数学员提交的晒课计划写成了教学计划的时候,我们在线上及时组织《晒课计划》分享交流活动,在专家指导、同伴互助的交流中,解决这一问题。

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面对不同区域、不同学科学员对技术工具需求不同,我们分别开展了PowerPoint2010基础、几何画板、音视频下载、录屏软件、在线测试、美图秀秀等相关软件的YY研修课堂,或请专家讲解,或是坊主、学员分享。并及时将学员关注的资源上传到平台及QQ群,让学员可以反复研习。目前,生成的课程已达到百余节。

亮点三:充分调动县区、学校的积极性,开展有效的县、校本研修活动。

远程项目培训中可采取遴选项目基地校的形式,在县区遴选出项目基本校,带动县区各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

如:“能力提升工程”中农安县在项目基地校的引领下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现场会”活动,全县246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农安实验小学8个学科,10名教师在会上进行了展示;双阳区在项目基地校的带领下开展了“双阳区小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全区小学数学、语文、英语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榆树六中克服网络不畅、电脑配置不足等困难,利用班后休息时间参加观看视频、阅读文本、撰写笔记、提交作业、搜集资源、开通YY等线上研修活动。

亮点四:关注服务品质,在人性化中求发展,助推信息化建设。

(1)坚持雪中送炭原则。把农村落后地区作为重点优先保障网络培训,通过资源倾斜等方式,加快缩小区域的“数字差距”。对于一些硬件条件较差的地区有针对性地派送学习资源。

(2)坚决执行“问题”不下移的原则。所有在平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习障碍全部由平台技术层、管理层来解决,保证平台技术电话的畅通。

(3)人性化的学习任务要求。例如:“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中对于已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素养的学员,强调用好,对于受硬件环境影响,信息技术素养较弱的学员,强调会用。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项目,真正使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紧贴师生现实需要,让师生容易用、喜欢用。

(4)开展多样化的线下研修活动,推动线上研修成果线下实践研究,线下实践成果线上分享,通过同伴研修、专家引领,进一步修改、完善研修目标、方式,提出新的目标及策略,以促进后期研修学习更具实效性;使县区、坊主、学校负责人、学员团队对研修学习的目标更明确,研修学习活动更接地气、提升研修活动的实效性、成果的价值性。

六、阶段成果

(1)学习(研修)态度转变:要我学――我要学――按需学,这是网络研修活动有效性的根本。参加本次培训的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郭洪侠老师认为本次研修技术含量高,且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紧密相连,网下学习是网上学到的技术的一个延伸应用。这种方式促进了参培教师学习态度的改变。由原来不愿意学,到后来主动学。

(2)学习目的转变:为学而学转变为为用而学,这是网络研修活动有效性的核心。

(3)远程培训研修内容直指课堂:研培分享转变为研培一体,远程培训学习走进常规校本研修,融于学校教学,远程培训助推教师成长(这是网络研修活动真正价值所在)。

七、未来展望

在现有模式基础上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远程培训的评价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8篇:实践研修成果范文

前段时间,笔者对区内部分学校进行了校本研修调研,发现部分教研组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缺乏针对性,研究质量不高,研修成果梳理不清楚。仔细查阅这些教研组原先制定的教研组计划和研修活动方案,发现计划方案设计思路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有的虽设计了相应的操作策略,但与研修内容不匹配等问题。

校本研修的品质,需要在明确研修目标与内容的前提下,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修过程,开展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活动,才能得以保障。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研究,就校本研修的过程设计谈两点思考。

一、哪些内容是校本研修过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方面

校本研修的过程设计是校本研修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流程、研修方式、研修主体、专业支持、质量评估等诸多要素进行分析与思考的结果。

研修主题是研修活动前提。缺乏研修主题,参与者往往是即兴发挥,观点漫天发散,研修活动没有深度。然而,确定研修主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既需要扎根于教师的内在需求,又要基于研修活动的目的。如旨在提高教学技能的研修活动,我们可以以“如何提高课堂问答的有效性”为研修主题,基于课例展开持续、深入的研究。

研修内容是研修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不同的研修主题,其研修内容也有所不同。如,以“如何提高课堂问答的有效性”为研修主题,其研修内容可以是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及教师理答方式等。又如,以“教师课堂指导的有效性”为研修主题,其研修内容可以是教师的指导行为、指导方式、指导对象以及介入时机等。

研修流程及方式是提升研修活动品质的关键。校本研修的品质主要表现在问题解决上的研究性、研修过程上的合作性、参与方式上的实践性以及知识形成上的建构性。不同的研修主题与内容,其研修程序方式也是有所区别的。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这个主题,其研修的流程与方式可以是这样:第一步,专家讲座、互动交流,深刻认识作业的功能,明确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与具体要求;第二步,修改某一课时的作业,写出修改理由,并展示交流;第三步,现场编制某一课时的作业,阐述作业设计及运用的思路,并回答同伴提问,展开互动讨论;第四步,总结提炼作业设计的可操作性,形成研修案例。又如,“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个主题,在过程设计时首先对“实验探究有效性”作一定的思考,梳理其内涵和关键要素,然后再进行相关设计、开发工具、课堂观察、研讨改进、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等。

校本研修的过程设计除了要考虑以上几个关键要素之外,还需要把教师置于研修的主体地位,分析其需求与差异,赋予其角色与任务,构筑“学习共同体”;还需要积极争取研修资源支持,如对优质学习资源的购买等。

二、怎样的过程设计才能保证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

从校本研修活动来看,其研修过程的设计一般可以从行动路径和研修策略两个方面来体现。其中,行动路径是研修活动的“路线图”,是研修活动的整体架构;研修策略则是具体研修活动中的操作方法的总和。以下就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研修活动的行动路径:规划研修进程,明确研修任务

研修活动的行动路径一般包括六个重要环节:(1)选择研修主题;(2)提供研讨素材;(3)组织研修活动;(4)整理观点并进行观点交流;(5)达成共识或建议;(6)行为跟进等。要让每个环节的活动都是有价值的活动,需要活动的策划者以一定的任务作介质,设计教师参与点,使参加研修活动的教师动起来、忙起来。同时,还要关注差异,为不同层次的教师设置不同的任务,如课堂观察环节,新教师可以侧重教学环节的观察与分析;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侧重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情况的观察与分析;成熟的教师可以侧重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处理等方面的观察与分析。

2.研修活动的操作策略:匹配研修内容,指向有效研修

研修过程的设计中,最为具体的工作,便是针对具体的研修内容与研修活动做出的策略设计、方法选择以及环节预设。

如针对“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直观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一个研修主题,提出了“数形结合,以数化形”“强调直观,以形析文”和“重视图例,突出关系”等三种策略。并在每一种策略的具体阐述中,又通过一张流程图来表达策略的操作过程。

下图便是第一条策略“数形结合,以数化形”的操作图示。在图示基础上配以文字说明:

第一步是化境为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抽象。第二步是以数化形,经历将数转化成多种形的过程,体验演绎。第三步将形归数,经历多形中发现共同点的过程,体验归纳。三步使学生经历数(式)与形转化的过程,积累数形结合的基本活动经验,奠定运用几何图形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

上述的操作策略内容明确,路径清晰,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后续研修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9篇:实践研修成果范文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榆阳教育强区,根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区普(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直属机构。

第三条 确立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模式。

(一)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修活动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修程序取得研修成果,并将研修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修活动。

(二)“联片研修”是以“校本”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在校本研修基础上,延伸拓展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校本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它是让众多学校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研究解决校本中存在的共性或较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第四条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联片研修实行工作组长主持下的片区校长联席会议制,由组长学校校长按照职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

二 教研网络与层级职责

第五条 健全研修网络,搭建工作平台。

(一)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本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以校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研训制度;注重方法创新,组织开展校本研训、合作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教学咨询、教学管理、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收集和开发校本研修的各种文本、电子资源,健全校本研修档案,构建校本研修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

(二)成立联片研修工作组,建立联片研修工作机制。

依据学校区域分布、规模大小、学段特点等原则,将全区中小学划成片区,组建联片研修工作组,联片研修工作组下设学科研修指导组作为业务指导机构;同时健全学校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执行机构。

榆阳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划

组 别

片属学校

组长学校

教研员

负责人

备注

城区组

高中组

一中、二中、苏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

贺艳萍

赵媛媛

吴志清

初中组

一中分校、二中、苏中、四中、五中、七中、十二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分校

高岳成

陈文文

常艳珍

小学组

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九小、十小、星小、逸夫小学、原榆阳镇小学、特教、民办小学

一小

常秋梅

段 静

谢海雄

幼儿组

一幼、二幼、民办幼儿园

一幼

孙 娥

常艳芳

杜治礼

农村组

南片1组

镇川、上盐湾、鱼河、鱼河峁、清泉

鱼河峁

赵媛媛

张曼亭

谢海雄

南片2组

古塔、余兴庄、青云、刘千河、刘官寨

古塔

杜邦友

常秋梅

贾美丽

赵英炳

东片组

麻黄梁、安崖、大河塔、牛家梁、金鸡滩

麻黄梁

高岳成

张 艳

罗 慧

北片组

孟家湾、小壕兔、岔河则、马合

岔河则

段 静

陈文文

孙 娥

吴志清

西片组

补浪河、红石桥、巴拉素、小纪汗、芹河

小纪汗

贺艳萍常艳芳

杜治礼

联片研修工作组接受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接受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的业务指导,同时组织指导联片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区、片、校三级拉动,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互补共生,形成“三级二线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第六条 明确层级职责,提高工作绩效。

(一)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全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与制度建设,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重大教科研活动和专题攻关,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区教研室、区进校、区电教馆是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方案,确定研究课题,健全研修网络,完善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管理办法,策划安排校本研修、联片研修活动,为校本与片区研修活动提供咨询、指导等专业支持。真正把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贴近校本、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与一线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

(三)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是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负责督促检查所联片学校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织机构和研修制度建设,按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检查评比制度,形成联片研修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积极协调和指导校际、乡镇际联片研修活动,负责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促进乡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以及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有效互动、共同提高。

(四)中小学联片研修工作组由片区组长、成员学校校长和联片教研员组成,是片区研修的指挥中枢,负责联片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对片区所辖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调研指导和建议督查职能。片区校长联席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联片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

(五)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使校本研修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措施、有实施规划、有评价考核、有经费保障、有激励机制。

(六)教研(科)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日常管理。依照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和方案制定学期校本研修计划与进程表,提交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承担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考核,评选教师的教研成果,指导校内各层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计划实施中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教研常规: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课题、计划、活动、总结、成果等进行检查、记载、评价;学期末对全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奖励与改进意见。

(七)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学期研修计划,组织和督促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说课议课、集体备课、教研反思、专题研究、教改实验、撰写论文等校本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即定主题、定内容、定时问、定人员(主持人、主讲人、中心发言人等),有记录、有小结、有考评,使预定目标落到实处。

(八)兼职教研员协助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和学科教研员开展咨询、指导活动。带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承担专题研究,主动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三 研修内容与工作方式

第七条 实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

为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和专业发展,特提出“一功五化”校本研修内容及方式。

(一)锤炼教学底功:三个类型(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研究型教师基本功)拾阶而上;三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后备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次第展开;三种方式(发现新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

研修方式采用“自我研修式”扬长补短、“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动、“竞技比武式”增强动力等。

(二)转化教学理念:教师确立四个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三落实”,落实教学目标(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落实“教”为“学”服务(以学生经验为起点、为扩大学生经验而展开、为学生获得新经验和理性认识而结束);落实课后评价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

研修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式”提高认识、“以学论教式”转变行为、“评价反思式”长善救失等。

(三)内化课标教材:明确课标要求(课程功能地位及基本理念对课程实施的诸项建议课标设计思路及总分目标);通晓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体系教材宗旨任务及知识板块单元章节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材内容及设计意图);掌握教材教法(新课程倡导的新教法学习引进的好教法继承传统中的好教法提炼自己的创新教法);组织教师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考试。

研修方式采用“观摩研讨式”对比分析、“分类磨课式”提炼升华、“测查问卷式”考评把脉等。

(四)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抓三要素(备课、上课、反思);学生活动抓三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对学困生开展“教学会诊”;引导教师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机制,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

研修方式采用“案例剖析式”指导实践、“同课异构式”鼓励创新、“调研诊断式”反馈提高等。

强化教学管理:一是管方向,更新理念,落实机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管理工作基本方向,重点在“三破”、“三建”:破除应试教育的“唯考分是问”,破除妨碍课程改革的陈规旧矩,破除压抑教学民主的权力滥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二是管过程,夯实常规,动态调控(狠抓落实,既有规范要求,又留创新余地,力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着力点在“两个控制”:一是教师的教学流程,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管教师,鼓励拔尖,整体提高(着眼点在“两业”,一是敬业精神,二是专业水平)。四是管学生,勤学巧学,导“星”入“轨”(注重学习品质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这五个最基木环节分别细化出操作要点,反复要求,强化训练,使之习以为常,在每一个学习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学习周期)。

研修方式可采用“流程控制式”检查常规、“评教评学式”教学相长、“激励策进式”评优树模等。

深化校本教研:树立一种理念(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增强两种意识(发展意识、研究意识);把握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掌握四个步骤(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运用五种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不等同于课题研究,既要积极承担上级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应大力倡导紧贴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去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实施这个办法,去反思这个办法的成效,依此形成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态。

研修方式采用“课题驱动式”群体参与、“问题转化式”沙龙交流、“成果展示式”比学赶帮等。

第八条 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联片研修。

(一)当前我区联片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

1.研究教师全员培训,解决观念转变、教学有效、教研有为等新课改带来的三大基本问题。

2.研究新课程的教与学,破解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转变教与学的行为。

3.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破解实施新课程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设。

4.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解决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问题。

5.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和谐发展的校本文化构建问题。

(二)校际合作、联片研修的工作方式

1.区级层面加强示范式引领带动。确定“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构成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骨干体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联动辐射作用。

2.片区层面加强主题式联片研修。针对各片、校研修工作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以片区内强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弱校或弱科共同提高。

3.学校层面加强点面式联动。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接受片区学科研修指导组的指导,强化学科研修,重点扶持弱科,实行点面结合式联动。联动方式采用“师徒结对”、“课题合作”、“自主联合”等。

4.学科层面加强跨校式研修。在农村中小学以联片方式开展跨校式研修,将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建立专门教研组的相关学校教师组成一个研究群体,能者为师,兼任组长,主持开展研修活动,以消除学科研修工作的“盲区”与“死角”。

四 绩效考核与结果运用

第九条 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榆阳区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切实具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规程一并实施考核。

第十条 各片区、学校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研、校校彰显成果”的研修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态势,在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方面,除区上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外,要切实加强自查自评,重点突出“四查四比”:教师自查,比个人反思的深度;联片工作组自查,比互动引领的广度;学校自查,比发展变化的幅度:联片互查,比互补提升的高度。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将学校校本研修绩效考核成绩按5%计入督导室对校长年度考核之中,个人校本研修学分与评优树摸、晋级晋职挂钩。

五 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依据本规程和《榆阳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本管理、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关制度。

(一)工作制度

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课题申报制度;论文评审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

(二)档案制度

1.组长学校建立联片研修档案: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每学期活动计划,工作组与学科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分工,每次联片主题活动记录及小结,教师参加联片研修的心得体会,每学年片区交流展示材料及成果等。

2.成员学校(含组长校)建立校本档案:①校本教研档案(校本教研长期规划、学期计划及活动安排;各级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性成果或结题资料;校本微型课题选定、主题学习内容与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运用;教研组活动的年规划、期计划、周安排及工作总结;汇编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育叙事集、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等)。②校本培训档案(学校教师阶梯发展培训规划,学年培训计划,学期培训安排及内容记录;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写实及考评记录)。③校本管理档案(落实“三规一则”及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要求;教师备课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学科素质测评试题及成绩统计表、学情分析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课例光盘;优质课件;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3.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个人信息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在“一功五化”校本研修中的训练计划与纪实;个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纪实;个人申报立项课题或校本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过程记录及成果应用;个人听、评、说课记录及参加教研组、片区教研活动的感想、反思、随笔;个人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反思、总结等。

第十三条 加强领导,夯实措施,构建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布署、检查、总结教育科研、校本与联片教研研修工作。区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和各联片研修工作组要牢固树立研修强校意识,求真务实抓研修,做到有工作布署、有过程指导、有质量督查、有总结评价。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责任,履行好校长在校本与联片研修中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经费投入。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科研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安排必须的经费用于校本研修,为“培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校当年经费总额的5%。联片研修经费在教科研经费中专项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