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赞美祖国的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3、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
4、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吴玉章
5、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6、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马雅可夫斯基
7、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8、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9、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实质上就是将两件及两件以上相似的文章、片段、句子等进行比较,对照分析,然后了解其中的相同与差异之处,这样可以有效地识别作品,帮助小学生辨别相似文章的意思,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形式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形式多样,有字词比较阅读、句子比较阅读、段落比较阅读、部分比较阅读和整篇文章比较阅读。另外,还有修辞手法比较阅读、情感比较阅读、关联词比较阅读、文章结构比较阅读等。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之一就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开展比较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让小学生学会阅读。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开展比较阅读已经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三、开展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步骤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及文章创作、字词理解和掌握都是在语文阅读中完成的。随着学情的变化和新课改的实施,以往传统的常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比较阅读会使阅读效果更佳。《我们爱你啊,中国》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相近的,都涉及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正好情感是一喜一悲。对于祖国而言,每一位公民对之都十分热爱,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都会有建设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两篇文章可以说都是作者情感的共鸣之作,都是对祖国母亲的真情流露之作。情感表达相似,所揭示的主题也相似。在阅读教学中,我就有效地将这两篇文章联系起来,运用“在读中比较,在想中比较,在议中比较,在写中比较”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比较阅读,效果非常好。
(一)在读中比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彩这两篇文章写作情感丰富,文章都比较流畅,通俗易懂,首先要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精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读《我们爱你啊,中国》,感受到诗歌的句式特点,在读中仿佛看到了灿烂的太阳,看到了繁星闪烁的夜空,看到了银装素裹的北国和春色盎然的南疆;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抓住“悲愤欲绝”“彻夜”“弥留之际”等词的品读体会肖邦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心系祖国,在读中感受到肖邦整整18个年头中那浓得化不开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想中比较,体会浓浓的爱国情
1《.我们爱你啊,中国》: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啊,我们爱你,中国!这一小节从地理位置显著的特征入手,描写祖国的雄伟,是仅仅简单地介绍祖国的地理位置吗?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为了自己的祖国,肖邦可能会怎样奔波?联系弥留之际肖邦对姐姐说的话“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体会一下肖邦让姐姐带回祖国的仅仅是他的那颗心脏吗?还有什么?生:(思考,回答问题)师: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学生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述两个问题的设置带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是问作者文字所表达的潜在的意思是不是文章所要体现的思想和情感,然后让学生寻找文字背后的真正寓意是什么?这样一比较,加上深入的体会,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两篇文章的思想主线不是浅显的外表,而是体会肖邦的悲愤之情、眷恋之情、赤子之情、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博大辽阔、美丽富饶、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
(三)在议中比较,激发爱国行动师:从《我们爱你啊,中国》中,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到祖国母亲的强大,作为中华儿女来说,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一种荣誉感。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肖邦日夜思念,忘我工作,感受到他的海外拳拳“赤子之情”;肖邦异国他乡,与世长辞,感受到他的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这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的体现,两篇课文都是一种爱国情感的深情流露。作为一个中国人,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国家落后受欺还是强大受尊,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故事?热爱祖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想一想你会做些什么呢?生:各自回答……(整合)
(四)在写中比较,抒发内心情感首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自己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的各种物产、先贤、名人、美丽的风景,你还了解祖国哪些值得歌颂的风景?模仿《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结构,以赞美家乡为主题,写一首诗,试试看。如:我们爱你———(九寨沟风景)的______,(黄果树瀑布)的_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_。了解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先进事迹,并写成文章,要求情感丰富,主线明确。比较阅读是有效阅读教学的方式之一,是在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进行的,而且比较阅读中选用的文本必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它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关联的文本,走进文本的深处,更重要的是,比较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我骄傲,祖国母亲叫中国。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汇成了一首首久唱不衰的赞歌。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
印刻着祖国母亲的沧桑坎坷。
那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那绵延起伏的万里长城;
那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
就是祖国步步强大的硕果。
我幸福,我是中国人。
我骄傲,祖国母亲是中国。
三十年改革,光阴未蹉跎。
旧貌换新颜,重塑了伟大的祖国。
“神七”结束了太空之旅,
探月的五星红旗刚刚升起,
奥运圆了百年的梦想,
橄榄枝奏响了和平之曲。
我幸福啊!我是中国人。
我自豪啊!我成长在这温暖的国界。
任凭何种坎坷挫折,
全国人的心火热团结。
这就是伟大的中国,
一只展翅世界民族之林的雄鹰!
一条从东方腾起的巨龙!
祖国,我要赞美你!
把那千言万语化成爱永存心底……
2、还有更多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然而还有太多太多的事迹我们未曾知晓,因为军人从不张扬!多么深沉的爱,多么无私的奉献!他们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唱响了一曲军人之歌!
3、坚持。即能在较长时间内,为实现目的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去努力,去奋斗。在战时,军人的坚持性尤为可贵,两军相持,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4、坚定。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为艰难所阻,使信念坚定不移,行动始终如一,无所畏惧地实现既定目标。
5、军人,一个响亮而崇高的称号!在你们血汗的见证下,祖国才这般强大、富有、安康,我们的生活才这样的宁静、幸福、温馨。因此,我要唱,大声地为你歌唱,将心中最甜美的歌献给军人;我要说,大声地说:我要赞美你,军人!向军人敬礼!
6、军人啊!祖国需要你,时代呼唤你,你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是亿万人民的守护神。
7、军人是大山,他是坚强的;军人是大海,他有宽广的胸怀;军人是飞翔的鹰,从天到地都充满他战斗的勇气;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气息;军人还是一首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军人更是一首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从小到大,我依然这样看。只要听说他是个兵或者曾经在部队呆过,我就会肃然起敬,我相信,在部队摸爬滚打过的人,一定是刚强血汉,都值得我尊敬。
8、如果说,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人价值的最好体现,那么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是军人最好的写照。
9、社会的浮华没能腐蚀你,经济的浪潮没能淹没你,你们一味的在孤寂中燃烧着似火的激情,一味的在雪域高原上守侯着那片安宁。更一味的在一次次烈火中抒写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
10、我要大声赞美中国的军人!他们是一个平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聪明机智、不怕困难的性格,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无论在电视上,还是在现实中,只要看到中国军人的身影,我的心中就会升起由衷的敬佩之情。中国军人啊,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为了我们祖国的安宁,他们情愿如此,为了不再出现战争,永远和平,他们情愿如此。多少个日夜他们在艰苦中度过,但他们无怨无悔,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们就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就是阳光,驱走了黑暗和寒冷,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当然,哨兵也有家,他们也思念远方的亲人。他们的老妈妈在思念中熬白了双鬓,他们的妻子一个人把家庭重担默默承担。每当中秋佳节,他们多么渴望和亲人欢聚一堂,在一起赏月啊。每当新春佳节,他们多么想看看久别的家乡和思念已久的亲人啊!
哨兵啊,你们是最无私伟大的!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每当想起你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们感动着祖国人民,祖国人民因你们而自豪。然而,当我们赞美你们的时候,你们却说:“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祖国十三亿人民感谢你们,同时我也代表所有的少先队员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本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像你们一样为祖国做出贡献。
明天,我成了一位作家,我要把祖国的大好河山都用我手中的笔描绘出来,赞美祖国的山河锦绣是多么的辽阔,多么壮观,让我们懂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是多么的幸福,多么值得骄傲。
明天,我成了一位作家,我要把我们祖国的历史用文字表达出来,把我们受到的侵略,都告诉我们的中华同胞们,让他们时时刻刻都敲响警钟。
明天,我成了一位作家,我要捕捉人间点点滴滴的爱,不管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还是之间的爱,我都要写在我的文章里,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是爱的海洋,到处都充满了爱,到处都洋溢着爱,我们中国是一个大花园,一个爱的大花园。
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054-002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欣赏一处美景,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个地方是哪里呢?(我国广西的桂林)让我们和作者一同乘着木筏,走进这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板书:桂林山水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听配乐朗读,通过听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桂林山水之美。
2.分段朗读。
三、课文赏析
1.这篇文章作者写了桂林的_______和_______。(山和水)
师:同学们认为桂林的山水有名气吗?
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甲”的意思是第一,人们认为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这是对它的高度赞扬,如果不亲自去看看,怎么能理解呢?作者也兴冲冲地乘着木筏,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2.赏析第二自然段
水我们都见过,比如潺潺的小溪、湍急的河流,作者见过的漓江水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看课文,说说漓江水都有哪些特点?
生:静、清、绿(板书:静、清、绿)。
师:漓江水有多“清”呢?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指导学生用惊讶的语气读这个句子。)
师:连江底的沙石都看得到,漓江的水果然很清。
师:作者是如何来写漓江水的“绿”?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指导学生用感叹的语气读这个句子。)
师: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无暇:没有瑕疵。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把漓江水比作翡翠)。
师: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漓江的水绿得真美啊!
3.赏析第三自然段
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之美,那桂林的山又怎么样呢?
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大家观察这段和第二自然段在写法上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生:(1)开头也用了对比的写法。
(2)结构是一样的,都分别写了桂林山的特点。
师:桂林的山又怎样呢?
生:奇、秀、险(板书:奇、秀、险)。
师: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奇”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奇峰罗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形态万千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排比。
师:同学们能不能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真_____啊,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_。
生:学生举手回答
(例:___天上的云真美啊,像猫,像狗,像马。)
师:桂林的山有多险?同学们找到相关的语句。
生:桂林的上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危峰兀立:危:高。兀:高高的突起。指高高的山峰直直地耸立着,山峰笔直地挺立,感觉很危险的样子,形容山势险峻。
怪石嶙峋:有身体消瘦露骨、突兀的样子、山石形状奇特等意思。
看山势,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它虽然是静止的,却也给人徒增几分险峻之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的步伐,走进了桂林的山,尽管我们没有亲自到过,作者形象的描写,我们早已经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4.赏析第四自然段
师:山、水各有姿态,如果把山和水一起来观赏,又有怎样的姿态了?现在我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
谁起来给我们读一读这段?
生:学生举手读。
师:读得很好!
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同学们找找看。
生: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师: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因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
师: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
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师: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联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前后照应。
作用: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四、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怀着好奇心来观赏桂林山水,看到如此优美的风景,心中的喜悦便油然而生,所以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来表达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热爱和赞美)
五、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我国地域辽阔,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多不胜数。桂林山水只是这众多景物的一个缩影,我们看屏幕,欣赏一下祖国的美景,由衷的产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课文结构
桂林山水
总写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 清 绿
分写
山 奇 秀 险
总写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关键词: 课文;日出;备课;理解;作者
要想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课备得如何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的内容很多,如教材的处理,教学步骤的安排,主导(教师)与主体(学生)的关系,双基的落实等。教师把这些有机结合起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上好课的关键是什么呢?教师只有自己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备好课,才是上好课的关键。
我在备课中参考备课教案,对课文的理解又是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取其精华进行备课。
高年级的大部分课文是有名作家写的,如老舍、巴金、安徒生等等,这些有名的国内外作者家都有自己的作品风格。我在备课中,通过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早期的优秀散文。课文叙述几次观看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生动地写出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我在备课前先通读课文大概理解课文的内容,再细读几遍理清文章脉格,课文是按事物的几方面写的,我把它分为四段,第一段交代看日出的时间;第二段讲平常情况下看日出;第三段讲有云情况下的日出;第四段点题,总结全文。理清了脉络抓住重点,再细读品尝。在备课时我先读第一节了解作者看日出的时间、地点,还抓住作者为了“看日出常常早起”,我在备课时就注意“常常”一词来理解,从这句话中看出来作者看日出不是一次而是经常的事。我备课时,对课文深入理解抓住文章重点,“海上日出”是怎样的,它与“山区日出”、“平原日出”有什么区别?我就细读文章第二节,从第二节中我抓住“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这句话理解,通过“我”是怎么知道的?
理解作者这节的第一句讲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色,用“还是”和一片淡蓝色来表明天还没有大亮。第二句用“转眼间”来表明,一眨眼的工夫,天水相接的地方突然起了变化,出现“一道红霞”。第三句讲“红霞”在变化,范围是慢慢地扩大,亮光是越来越强。于是,“我”根据课文内容推想到,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所以眼珠子就一动不动地盯着天边看。我在备课时特别注意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如“伟大奇观”通过这词语我在备课中就提出伟大奇观,课文中从哪里体现出?我继续学习课文,课文第一步写日出前——红霞扩大,越来越亮;第二步,初升时——小半边脸,没有亮光;第三步,上升时——负着担上升。步子艰难,第四步、日出后——统出海面,光彩夺目。我在备课就抓住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色”和‘光”的变化特点来备,还抓住红日上升时形状,动态来联系课文句子进行读,这就是伟大的奇观。使我体会到这一步比一步奇、一景比一景美的伟大奇观,从而也使我进一步理解当时作者为何要赞美日出,目的是对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通过这样备课就能加深对课文理解,在教学中就能上好这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