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责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核心、是首位”,这是教育界一直都在呐喊、都在实践的问题。因此,人人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校校都在践行首位德育。可是多年奉为首位、视为核心的德育实践效果如何呢?放眼社会:昨天的学生,今天的社会人,因取消了强制性婚检后,自愿婚检的人数直线下降,导致了成千上万缺陷婴儿的出生,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和负担。又如,某些地方因取消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暂住证制度,导致了犯罪率的急剧上升,使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压力。这些也许可以归咎为学校德育缺乏长效性。可是回望学校,学生团伙敲车抢劫、校内外勾结群斗群殴、弃学甚至弃命等事件令人触目惊心。让我们在惊叹当代人责任感缺失的同时,也深刻反思当前学校德育的本源问题:为什么学校教育重中之重的德育既没有了长期效应,也失去了即时效应?学校德育的纲到底在哪里?
学校德育有底线和上限之分,初中学校的德育应先保底线再求上限。以上种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学生和成年人中有许多人缺“心”:缺孝心、缺爱心、缺上进心、缺责任心等,其中最致命的是缺责任心。“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道德的源头在于责任”。当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任时,那么他就不可能会有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爱心和对事业的进取心。因此,责任教育是底线教育,是当前初中学校德育的原点和基点,是初中学校德育的纲。抓住了责任教育这个纲,就能提起初中学校德育整张网。
二、教育实践
1.初中学校责任教育的内容。
(1)“我的责任我明白”系列教育。常言说:“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知情意行,知是基础。因此,学校责任教育应从明责任开始,通过征集、讨论、汇编成以下初中生基本责任,再通过板报、宣传画廊、班队课、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把这基本责任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道德结构中,使每个学生都明了自己的基本职责。
我因自己而更阳光自信――珍爱生命、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家庭因我而更温馨和睦――孝敬、体谅父母,懂感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同学因我而更友好互助――不欺辱同学,待人诚实、有礼、友善,乐于助人。
班级因我而更团结上进――团结同学,积极进取,弘扬正气,维护集体荣誉。
校园因我而更文明有序――风纪礼仪规范,集会守纪律,课间不出校,不滋事、不打架,不做违纪、违法的事。
道路因我而更畅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骑车带人,不闯红灯,走斑马线。
环境因我而更洁净明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物,不攀折花木,不践踏草坪,不涂抹刻画。
社会因我而更安定和谐――遵守社会公德,不干扰他人正常活动,遇事多说“对不起、没关系”,不进网吧,拒绝。
(2)“我的责任我承担”系列教育。知情意行,行是目的。责任教育的本质在于促使每个受教育者行使责任行为。无论是孝敬父母这样的基本责任,还是造福人类这样的伟大责任,都不能停留在知道要做、想要做、能够做的层次上。实施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行动中负起责任、负好责任,并把做事负责任变成一种习惯。
通过责任教育小故事、责任教育案例和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四点四会”活动:“以对家庭负责为起始点,学会孝敬;以对自己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为载体说服学生承担责任,引导学生敢于承担责任,促使学生学会承担责任。特别要让他们不仅学会承担义务类责任(由学生应尽的义务而生成的责任,比如为学校争光的责任、孝敬父母的责任、按时完成作业的责任等),更要 学会承担过错类责任(由学生的过错而生成的责任,如损坏公物应该赔偿的责任、违反校纪应该接受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的责任等)。因为如果在学校做学生时出了问题不用承担过错责任,而在社会做公民犯了错误却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就与社会的要求完全脱节了。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做到“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2.初中学校责任教育的策略。
(1)激发需求,培养责任意识。“四二一”家庭模式引发的家庭教育问题以及学校道德教育过于“假、大、空”,偏离学生的生活体验等是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外部因素,但学生的思想成长与责任意识没有“交集”肯定存在内在的原因。
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动物,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其中被人需要也是一种需要。当做一件事情能给他人或集体带来利益时,比仅能给个人带来利益更能激发人的热情和斗志。作为儿女,能够孝敬父母,被父母需要,是一种幸福;作为妻子,能够扶持夫君,被丈夫需要,是一种快乐;作为母亲,能够照顾子女,被孩子需要,是一种享受;作为教师,能够传播知识,被学生需要,是一种满足。正是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们油生一份责任,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扮演好生活中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作为教师,我们努力工作,承担自己的责任,多数时候并没有想到升职加薪那么遥远的目标,一种很普通的成就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才是我们努力工作的直接动力。学生一个求知的眼神,领导一句无意的夸奖,同事一个简单的肯定……都会让我们感觉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孩子同样有被周围人需要的愿望。但生活中,有的父母在家里永远表现得足够坚强,从不在子女面前暴露自己软弱的一面,尽管他们的初衷是疼爱、呵护自己的子女,却走入了一个家庭教育的误区。古人云:“家贫出孝子”,贫困通常会让子女从小就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家庭需要自己的臂膀来支撑,早早地背负起家庭的责任,所以不会一味地索取。学校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孩子在班级里永远感觉自己可有可无,老师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同学们总是忽略自己的存在,那么他们如何树立一种集体荣誉感,以主人翁的心态去对班集体负责呢?所以,要给孩子一个承担责任的机会,让他们从心底感觉到家庭需要他们,老师需要他们,班级需要他们,学校需要他们。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让他们感觉家庭、学校、社会时时处处都需要他们,使他们不漠视责任、淡化责任、推卸责任、转移责任,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
(2)四方联动,提高责任能力。我们常说教育有三股力量:学校、家庭和社会,其实更大的力量是第四股力量,即学生本人的力量。责任教育的主角是学生,责任教育的核心不是学校的教育行为,而是学生的内化和外显行为。因此,学校开展责任教育不能受“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样外因重于内因的中国传统的责任教育观念的影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开大会、办栏目、照相片、出书刊上,使责任教育流于“学校唱戏、学生看戏”的形式。而应去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责任体系的构建,去追踪和评估学生的具体发展状况,去真正检验学生的责任能力。在初中生的责任教育中,学校要开拓资源让学生去认识责任,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责任,常态教育让学生去强化责任,实践操作让学生去履行责任,家庭、社会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科学的教育环境,学生本人应自主自律,四方联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能力。
带着对自己、家庭、社会沉甸甸的责任感走向社会的学生,日后即使不能为社会作出重大的贡献,也肯定不会成为祸害社会的人,什么时候他都会尽力去做最好的自己。因此,责任教育是初中学校德育的原点和基点。
参考文献:
[1]张少华,白春芝.责任教育的基本做法与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08,(10).
一、五个打造彰显目标
通过实施感恩责任教育,培植感恩责任文化,最终使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五个打造”的目标:
(一)打造最安全校园。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安全是一,其他都是零。实施感恩责任教育,让教师和学生热爱校园,以校为家,增强安全责任意识,自觉从自身做起,创建平安校园。
(二)打造最规范校园。规范是学校的纪律线,是职业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感恩责任教育,在学校管理各环节上强化责任意识,推行岗位责任制,突出管理的规范性、针对性、实效性。对学生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打造最文明校园。文明是学校的形象线。我们坚持在培养学生的德养上动脑筋,通过创“文明班集体”“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校星”等形式,让文明责任与学生同行。我们提出了“干净的环境育文明规范的人”的口号,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室、宿舍、卫生区做到了无纸屑、无痰迹、无污迹,学生在创造文明环境的过程中感受了尽责的愉悦,增强了文明规范的意识。
(四)打造最激情校园。激情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通过感恩责任教育,强化“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校园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
(五)打造最和谐校园。和谐是学校的幸福线。实施感恩责任教育,教师会自觉发挥表率作用,学生则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共同为和谐校园的打造尽责尽力。
二、五大内容深化主题
我校实施感恩责任教育,主要内容是:
(一)感恩父母,尽责家庭。即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对家庭尽一份责任。我们要求教师定期为学生布置爱心家庭作业,组织开展“我的成长足迹”“算算亲情账”“回味感动的瞬间”“搜集成长的见证”等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明白回报的幸福。
(二)感恩老师,尽责学习。即感谢学校、老师的培育之恩,尊敬师长,勤奋学习,早日成才。我们要求学生尊敬老师,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主动去办公室帮助老师打扫卫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
(三)感恩他人,尽责互助。即感谢同学、朋友以及社会人士的真切关爱,懂得待人接物处事的道理,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团结友爱,自觉关心帮助别人。
(四)感恩国家,尽责社会。即感谢国家的培养,努力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我们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缅怀革命先烈等系列活动。
(五)感恩自然,尽责环保。即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爱护一草一木,增强环保意识。我们开展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五大途径实施教育
(一)环境文化熏陶
一草一木见精神,一砖一瓦都有情,每面墙壁会说话,每处景点都育人。学校在原校区条件薄弱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赋予文化内涵。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校主体建筑分别冠以“鹏程、宏图、修远、博雅、践行、雅言、谦行”等名称,其中综合实训大楼以“双馨楼”命名,喻“德技双馨”之意。学校横向道路以“敬业、勤业、乐业、创业”等命名,纵向道路则以“求真、求实、求新、求精”等命名。师德三园中“师范园”以陶行知雕塑和警句激励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表园”以雅仪流芳扬师表,“师魂园”以浩然正气铸师魂。育德三园包括“崇德园”“励志园”“争先园”,激励学生志存高远、奋发争先。
(二)主题教育宣讲
我们开展以感恩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坚持“四轮齐转”,一是成立感恩责任教育领导小组,为感恩责任主题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把军训、升旗仪式、学校大会、专题教育讲座、晨词宣誓、弟子规诵读等作为实施感恩责任教育的常规活动,并结合国庆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青年节、文明礼貌月、清明祭扫烈士墓等节点,针对性开展感恩责任宣教活动。三是开好主题班会,组织感恩责任教育主题班会竞赛。四是开展感恩责任教育专题研究,就实施感恩责任教育的模式、途径、效果等进行深入研究。
(三)课堂教学渗透
我校十分重视根据各专业、各学科的特点,施行不同专业各具特色的课堂德育。首先,开足德育课程。其次,加强学科“感恩责任教育”的渗透,把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纳入到学科教学中去,融合到课程中去,捕捉课程中、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和感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感恩责任教育的洗礼,实现学校感恩教育在操作模式上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再次,突出专业课教学的感恩责任教育,无论是专业教室还是实习车间,都创设了良好的感恩责任氛围,通过卫生的保持和用料的精确,培养学生良好的节俭品格;通过技能展示,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通过成果展览,树立学生的自信。
(四)全员导师引导
一所学校不仅需要大楼、大师,更需要大爱,全员导师制可以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平等、尊重、关爱”的育人原则,构建“全员育人、全流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帮助广大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五)特色活动提升
寓教于活动之中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我们坚持用活动来提升感恩责任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养成、在活动中提高。力求每项活动都能做到“五要”,即目标定位要准、组织实施要实、活动形式要新、参与程度要高、活动效果要好。在搞好常规活动的同时,我们又在特色活动上做活文章,主要开展“书香校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助学济困四大活动。
四、五大成果形成特色
(一)弘扬了主旋律
“感恩责任教育”是基于新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责任的承担和行动的回报。通过感恩责任教育的实施,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旋律。
(二)传递了正能量
学校主动与家庭、社会联系,让学校“感恩小环境”带动社会“感恩大环境”。一是指导家庭教育。让家庭成为孩子责任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亲人成为学习楷模,积极参与感恩行动。二是服务社区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承担责任并感恩社会。三是组织社会培训。把我校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培训中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三)更新了育人观
我们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优势,从学科教学、课外实践、评价调控、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感恩意识的形成。为收到理想教育效果,在感恩责任教育中,我们按照各年级各专业教育内容设置考评指标,务实考评管理,做好学生、教师、家长及相关社会人士三个层面的适时调控,在教育过程调控中提高学生感恩和责任意识,促使其健康个性的形成。
(四)增强了实效性
实施感恩责任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层次,凸显了学校的竞争力和内涵,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社会效益,使学校尽快成为人文校园、温馨家园、幸福心园、品牌名校。自从感恩责任教育实施以后,教师师德修养全面提升,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学生饱尝温暖,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生活热情。
(五)扩大了影响力
关键词:责任感;小事;负责;正能量
责任,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身份都有所不同。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名班主任,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一、从打扫卫生想到的
下面是发生在我的班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天咱班应该是谁打扫走廊啊?出来看一下。”上午上课前我到班里检查学生的出勤和班级卫生情况,看到走廊地面上有不少的碎纸片、粉笔头等小垃圾,就问了一下。“老师,是齐×,他还没来。”一位学生回答。“好几次了,他每次都说忘了。”另一名学生接着说。我看了下时间,还有五分钟就要上课了,班里还有三四个学生没到,我就问:“他们几个呢?”有的说,可能在宿舍打扫卫生吧。又过了一会儿,那几个学生陆陆续续来了,等到齐×进入教室后,我就问他:“齐×,你今天负责的走廊怎么还没打扫啊?马上就要上课了。”“噢,是吗?我今天值日吗?我忘了。”齐×说完就拿起拖把就走。我说:“你先扫一遍再拖才行。”齐ד哦”了一声,很不情愿地又拿起笤帚,扫走廊去了。这让我想起了平时检查其他班级卫生时的情况,像这种忘记值日的事情,经常碰到。我就想,这件事情虽然不算大,但从中折射出了我们的学生缺乏责任意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经过了解分析发现,从小的家庭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基地,一个人对他人的责任心是从对家庭的责任心开始的。
现今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逐渐丰富,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各种影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内容的变化,人们的理念、价值观也在悄然转变,这种社会风气也在侵蚀着孩子们那幼小的纯洁的心灵。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也有少数是姊妹两个的,家庭比较富裕了,生活水平逐渐上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跟不上物质增长的节奏。许多家长对孩子太娇惯溺爱,特别是在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挣钱,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打工,孩子还没睡醒,晚上回来得很晚,孩子已经睡着了,和孩子的交流太少,孩子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很多孩子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不得半点委屈,有时候孩子想自己独立做点事情的时候,大人反而不放心,怕孩子伤着,部分家长的过分“包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责任感的缺失。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学习劳动的兴趣,认为父母对我好是应该的,更无法培养责任感。
二、从小事做起,培养责任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我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孩子从身边的事做起。
首先要使孩子明确自己现阶段的任务是学习知识技能、集体生活,教育孩子对自己负责。包括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如和同学交流时,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代表了你的立场,要考虑好再去说去做,不说伤害别人的话,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如自己整理内务卫生,自己洗衣服,自己盛饭,自己刷碗等;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如做好预习复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
其次要对他人负责。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得好:“遇到事情肯替别人着想,这是第一学问。”在学生的角度,对他人负责简单地说就是:把给别人承诺并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做好。对学习、对家人、对老师、对同学,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这些责任最终都会表现为个人的责任。如,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尊敬师长,认真听讲;关心同学,礼貌待人;助人为乐,一诺千金。在班级中与你相关的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到最好,使得大家都受益。
最后要对集体、对社会负责。学校是一个“大家庭”,班级是一个“小家庭”,每一名学生都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教育学生要关爱自己的集体,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如,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乱折花枝,不践踏草坪;按时值日,搞好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团结同学,机智勇敢,敢于和不良的人与事作斗争。时刻记住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是班集体的一员,是年级的一员,是学校的一员。每天做好自己的值日,捡拾地面上的垃圾,摆放好卫生工具,整理好桌面书籍,在教师上课前擦好黑板,预习、复习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按时完成好每一课的作业并上交,整理好宿舍内务卫生,遵守课堂、自习、宿舍纪律等等。当每一位学生都把班集体放在第一位,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那么你得到的将是班级人数数倍的回报,最终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关键词: 高中体育 责任教育 分析研究
高中生已经接近于成人,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迫在眉睫。调查研究显示,有百分之四十二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感弱化或缺失的现象。作为一名学生、一名社会成员、一名子女,分别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他们脑海中还没有形成清晰概念。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发挥较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中生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高中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即使到了长大成人的时候,许多学生的脑海中还有较强的依赖思想,自己思维和行为上的独立性相对不足,责任意识淡漠,学习生活及与人处事等各个方面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责任意识缺乏既表现在生活中缺少担当,没有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集体的成员如何维护集体荣誉,如何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努力,又缺乏对青少年一代所承担的责任的清醒认识,特别是站在强大民族、建设国家这样的高度,没有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等,这些方面综合说明对高中生强化责任意识教育迫在眉睫。
二、立足体育学科特点,在课堂环节培养学生责任感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体育学科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培养学生责任感,要选准教学环节中的有利契机,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有效进行,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在课前准备中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体育室外课教学中,课前需要开展一些准备工作,例如将体育器械从仓库搬到操场,清点所借用体育器材的数量和登记是否符合等。这一项工作往常都是由体育课代表带领学生完成,为了让学生增强责任感,意识到这一项工作是大家的工作,并不是体育课代表和固定几名学生的工作,笔者在课前要求体育课代表排定值班表,明确哪一节课的体育器材由哪一组的学生搬运,同时完善相关手续,形成固定的值班表轮流完成这一项工作,使大家认识到为其他同学做好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大家应当共同分担这一项工作,共同完成这项任务。这一小小环节的运用,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具有教育意义。
2.在合作训练中增强学生责任意识。高中生中许多学生往往以个人为中心,他们习惯大家围着自己转,习惯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而对如何帮助他人及自己在集体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则模糊不清。对此,笔者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将学生分为六人小组,明确要求教师示范之后的动作训练由小组进行,各个小组之间要进行训练效果的比赛。这就将教学训练的任务落实到小组这一载体上,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合作训练,这一过程是对学生强化责任意识教育的好契机。学生要进行动作规范化训练,有的学生动作规范有的欠缺,此时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就要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主动承担起帮助小组其他成员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关心他人,也是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为了提高小组的综合成绩而努力,学生作为集体一份子的责任感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责任感都有了显著增强。
3.在安全防范中增强学生责任意识。高中体育室外课中如果稍不留心就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威胁。对此,笔者充分强化安全防范教育工作,同时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在安全防范检查中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室外课进行一些项目训练之前,笔者要求学生对各方面进行检查,例如场地检查看沙坑中有没有碎砖头,跑道上有没有异物,所用体育器材中有没有损坏的现象。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因为一旦出现安全隐患,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出现伤害。要求学生仔细认真检查每一处场地、每一件体育器材,让大家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参与这一项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另外,在体育运动中的保护也是重要环节,较典型的是引入拓展训练时开展的信任背摔项目,承担托起任务的学生,每一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都要紧紧拉住手为背摔的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保护,这是提高学生责任意识的有利契机。
4.在思想教育中增强学生责任意识。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同时也要强化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责任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强化学生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了祖国更加强大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意识教育显得更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在体育发展事业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中国体育兵团频频夺得佳绩的喜人态势,引导学生感受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再从这一成果延伸开去,延伸到祖国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军事实力等,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展之强大。同时也要告诫学生,祖国的未来要靠当今青少年一代去接班,你们今天的努力学习、茁壮成长就是祖国未来发展强大的有力保障,成功地将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情感渗透与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三、思考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强化责任意识教育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教师在教育工作者要强化研究,认真分析责任教育生态,更好地开展探索。一是要将责任意识教育贯穿始终。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环节或是一节课,要将责任意识教育与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二是要切实激起学生内在的共鸣。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增强责任感,才能真正从思想和灵魂深处受到教育。三是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责任意识教育的深化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想方设法地创设情境,通过浓厚的氛围让学生增强责任感,从而强化责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瞿长华.德育工作:以责任教育为核心[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07).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现场咨询、培训学习等相关工作和分析后,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大部分学校虽有各自的校本课程,但是有些过于形式化,或者未能彰显学校的特色,尤其是在理念上和新课标中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校本课程的形式普遍比较单一,学习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最终达到不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另外,本身校本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并不明显,甚至有些孤立,没有和其他的教学工作进行整合。
笔者根据搜集的相关资料以及对校本课程的实践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责任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提出一些想法。
一、强化责任意识及校本课程理念
首先,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在经过学习一定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等方式或途径从而进行培养学生的责任素质,使得对学生在承担的职责、义务和使命等方面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一种教育。
而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为目的的一门课程。
所以,责任教育校本课程应该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的教育模式,在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价等方面,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系列性的活动中寻找责任教育的契机,开发责任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教育的整合功能,以互动、表现与体验等教育手段,有目的性地在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中施加教育影响,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未来的初步责任感,真正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如今电子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校本课程的形式也可以越来越多样化、精致化。作为现代教育手技术段的多媒体,不管是FLASH还是微视频,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近在网络上点击率暴增的微视频《父亲》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借助这个视频,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并且调查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会感到非常轻松,非常愉快,也会感觉学习是一种乐趣。
责任教育,处处都在身边。将身边的故事蕴含在校本课程中,让校本课程更生活化,更实际化。在校本课程《数学与丝绸纺织》的学习中,由于我校的地域性,有很多学生自己家中或者是亲戚家是做丝绸纺织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这样的条件,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有经验的学生会向没有经验的学生进行辅导和讲解,并指导他们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当然完成地相当出色,作为老师的我特地表扬了这样的做法,并指出帮助别人,服务别人也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是一种良好品德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学生对责任教育的理解和深化。
最近都在提倡和流行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教育思路,所以开发和整合与平时的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将责任教育蕴含在教学情境的小故事中,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在校本课程中摄取到不仅仅是该门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是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学问,多元化,多方位地让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感受到充分的熏陶和教育。
三、让责任教育与校本课程融为一体
1.寻找责任教育和校本课程的共同点和切入点
一方面,定位责任教育,寻找适合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选择可以是针对责任教育的涵义的诠释,也可以是针对责任教育的形态的培养,也可以是针对责任教育的意识的强化。不管是怎样的校本课程,都要有责任教育的定位,通过寻找合适的校本课程来诠释、培养、强化责任教育。
另一方面,定性校本课程,寻找责任教育的切入点。切入点的寻找可以在校本课程学习之前,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之中,也可以在学习之后。如开展课前的准备工作时,为了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有所帮助,所以很有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一些预习等任务,这也是责任意识的体现,当然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寻找切入口,这是相对较容易的;在课后完成一些作业和探究成果时,考虑到作业的质量和完成的效果,评价等方面,也要认真地思考和设想,因为这也是一份责任,能很好地体现责任教育。
2.责任寓于课程,课程深化责任
对于课程,责任意识可以蕴含在其中,当然,课程也会体现责任意识,并深化责任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主要表现在:
在目标上:课程的目标可以体现出责任意识的教育,对不同的课程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也同样可以设置不同的责任教育目标,使责任意识的达成可以从多角度去进行评价,从而多方位地强化意识。
在内容上:选择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内容也可以对责任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显性的内容可以与教学有直接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开门见山地体会责任的意识;隐性的内容就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和理解,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较大,两种不同的内容其实都能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也能体会责任的意识。
在形式上: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责任;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责任;创新自主探究,体会责任。从而多形式多方位地进行课程的教学和意识和培养,深化学生对责任意识的理解。
在评价上:课程教学目标的定量评价和责任教育目标的定性评价,相互作用,相互依靠 ,两者既依靠对方去评价自身,又依据自身评价去作用对方。这样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服务责任教育和校本课程,让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在本质上:两者都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重要部分,互相包含,互相作用,从而更深层地推进教育的迈进。
3.实现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教育与德育,两者永远不会分家,他们是教育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作为德育中极具代表性的责任意识培养以及作为教学中极具特殊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不愿做作业,遭到母亲批评后服毒身亡;
某大学两个月内有4名大学生跳楼自杀;
一博士研究生不顾导师和同学的开导劝解,乘人们防控的间隙纵身跳下七楼;
高考前一天,一高三学生击倒亲生母亲后,夺钱离家出走;
一大学本科生在参加工作一年后,由于沉迷网络,无法走出迷惘,给培养自己耗尽心血的孤独母亲留下“绝命书”,不负责任地结束人生……
在当地:
一些青年外出务工,居然抛弃父母、妻儿,钱不归,人不回。有的干脆弃旧纳新,另组家庭。不少“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已守无望期,成为社会负担。
现实,令人们反思教育。
这些现象的发生,其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当今的青少年愈来愈按照自己的情感行事,不知道自己身上还有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他们更不知道生命的本质内涵还有“责任”这两个字。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升,人们的生存观念已从求得衣食的满足逐渐转移到获得精神的享受。少子女的社会现实,又不断使儿童从小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获得物质和精神满足越来越成为这些社会宠儿的心理共性。他们情感脆弱,责任意识淡薄,经受不住挫折或打击,因此把生命和生活看成一场游戏那么随便,这是自私和不负责任的极端表现。
这些现象的发生警示我们,在人本教育中不能只强调理想教育,而忽视了一个教育的重要内容——责任教育。
责任教育的淡化,会使青少年过于理想化,缺乏责任的现实思考性。特别是在一切“以人为本”的今天,社会普遍重视青少年的权利,强调青少年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不够,一定程度上已导致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偏差,不利于民族道德与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在进入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加强对青少年的责任教育,强化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已是当务之急。
责任乃职责。负责是对责任的忠守,也是对人生目标的最终达成。古人曾有“责于天”之说(《书金滕》),法国圣-埃克苏佩里明确指出:“做人就意味着尽责任。”可见责任在人的意识和行为中的核心地位。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仗义侠士,无不为尽责而赴汤蹈火。以谭嗣同为代表的“六君子”放弃保全性命的机会,决心用鲜血唤醒民众,岂不就是为了他们心中的责任——拯救危难的民族。
戎马疆场身系千军的看见一穷老婆子与小孙子惨遭冻饿,当即脱下棉袄,送上干粮,泪称:“这是我们的责任。”焦裕禄重病缠身,不愿离开兰考,就因为“改变兰考的责任未完成”,而永远躺在这片土地上……
洪战辉,一个普通的穷困大学生之所以能“感动中国”,是因为他连续十二年自强自立,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成为把责任和理想融为一体的典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是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是教育人民、团结人民的思想精魂。只有人的心灵被责任占据,儿时才会珍惜学习时间,不虚度年华;步入社会后,才会遵守社会公德,有志做番事业;建立家庭后,才知道赡养老人,培育子女;占据工作岗位后,才知道责任在身,不可懈怠,乃至不渎职、不枉法,掂着良心办事。
责任教育应成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只有我们培养出成千上万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接班人,我们的民族才不失为一个负责任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让人敬畏的国度。
责任意识既然是人的精神之根本,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儿童时期是责任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孩子刚懂事起,就要教育其孝敬长辈,学会做事,自己料理生活,完成简易任务。特意划定一些责任范围,让其自己处理和完成。把责任和生活融为一体,通过生活把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灌输于儿童最基础的思维和萌芽的心灵之中。
学习期是责任教育的关键时期。进入学龄后,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种责任,努力学习是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学习时必须对每个字、每道题负责,更要对每一天负责。帮助家里做事,参加劳动,参与集体活动,都是一种责任要求,不是可不可以,而是必须做好。还要养成随时检查自己对责任的落实完成情况的生活习惯。学校要利用一切机会,同时对学生进行理想和责任的教育,让青少年知道,我有理想,我更有责任。人的理想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之上的,实现理想就是达到责任的目标。不负责任,放弃责任都是做人的耻辱。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责任教育 补正
一、初中生的责任教育及其重要性
“责任”是一个涵盖社会学、心理学、法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范畴。按照社会学的理解,责任是一种内化了的人的行为规范。如果把社会责任理解为社会规范的话,那么责任就是一种内化了的个人规范。从心理学上讲,责任行为的形成是“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共同协调发展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责任认知是责任行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责任情感是责任行为产生的源动机制,责任意志是对责任情感的维护和监督,责任行为则是履行责任的反应和活动。在法伦理学上,责任是赋予一定角色的人从事某些活动、完成某些任务以及承担相应后果的法律和道德要求,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责任教育”根据不同的认知对象和发生领域具有层次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认知和践行责任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即由对自己负责到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再升华到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乃至对人类负责的过程。其中自我责任即对个体生命和自我行为负责是责任认知的起点和基础,对家庭和他人负责是责任认知的扩展,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是责任教育的最高层次。因此,责任教育的层次依次表现为:从对自我负责的责任教育、对家庭和他人负责的责任教育再深化至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负责的责任教育,最后升华到对人类和环境负责的责任教育。
二、初中生责任行为与责任教育的缺失
根据对责任的划分,我们将初中生的责任行为缺失分析为自我责任、家庭责任、学校责任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缺失。
初中生责任感淡漠的原因。(1)家庭教育的缺失。“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孩子成为溺爱的对象而心安理得。父母只是在学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使得孩子缺失了承担责任的机会。甚至有些家长在自己的孩子与同伴发生争执冲突后,袒护孩子,还教孩子如何推卸责任、逃避责任。(2)学校唯智教育影响。大部分教师都承认责任教育很重要,但涉及在教学中的落实时,除了思想品德和语文科目有所涉及外,其他学科基本上空白,教师大多以知识型的传授为主,就课本知识说理,很难开展责任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感性体验。(3)社会环境的负面熏陶。市场经济中的交换价值原则对社会生活具有广泛的渗透性,拜金主义、利益至上导致的一些社会丑陋现象如“权钱交易”、“有偿救人”、“吸毒”,以及“道德旁观”、“责任旁落”、“社会冷漠”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4)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使得人们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政治信仰、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越来越多样化,对原有的价值体系带来极大的冲击,使得青少年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上存在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责任教育的补正策略
明确责目标定位。新课程标准对责任教育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具体化为:以对自己负责为出发点,学会修身养性;以对家庭负责为支撑点,学会感恩孝敬;以对他人集体负责为落脚点,学会关心合作;以对社会国家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奉献。
甄选合适的教育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公民责任教育的内容。事实上,责任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集中阐述的内容并不多,大部分散见和渗透于其它教学内容中。它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悉心挖掘和深入阐发教材的其他内容,将潜在的教育文本转化为显性的教学案例。同时,充分利用教辅教材,开发、建设符合本校情况的校本教材。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在内容选择上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点:一是责任知识与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的关系,克服唯智教育,使责任认知转化为责任情感、意志和行为;二是责任教育的内容应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责任教育旨在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夯实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基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责任感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基础。只有对国家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产生创新的愿望和动能。
今天,听了一场关于责任主题教育的专家报告会,深受触动,对如何做好一名年级主任很有启发。
一、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
我除担任高三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外,还负责高三年级一个部的全面工作。作为高三年级部主任,必须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要有让家长满意,学校放心的意识,对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怠慢,要做到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要求教师勤奋工作,自己就要起早贪黑,早来晚走,作为一名年级带头人,只有身先士卒,工作才有说服力,才能赢得同志们的认可和支持,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展年级工作。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是做好年级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做好服务工作是年级部主任应尽的职责。
在整个学校管理中,级部主任应是联结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枢纽,并担任其中的剂。每学期要能制定好部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精心安排好部的每一个活动,努力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奋进、健康向上的教师群体。努力打造和谐年级部。能做到经常性和教师谈心、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思想上一致,心灵上沟通,使年级部的每一位教师都非常支持年级主任的工作,使年级主任的想法、安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三、抓好教师的常规管理。
定期召开备课组长会,研究教学常规的开展和落实,对年级教学工作中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要求各学科制定阶段性教学计划,制订开展教研工作的具体措施。加强对各科组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同时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培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力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深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队伍,是年级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学习班主任业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协商解决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问题。全体班主任狠抓学习常规管理,加强课间操、午睡、寝室纪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各班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努力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四、抓好学生的管理。
强化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纪律是成功的保证。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尤为重要。因此,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从进校门要求,室内外卫生,日常生活,规范学生文明行象;从收作业,卫生工具的摆放到课间文明休息、跑操,参加学校活动等,做到有要求,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真正做到卫生工作有序,早读自觉到位,自习安静认真,课堂秩序良好,形成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氛围。
要对所有学生负责,分析学情,纠偏抓差。及时安排、组织各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召开学情分析会、经验交流会、学法研讨会,让学生总结自己各科存在的问题,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经验交流,互相对比、互相探讨,使差等生张扬优势科目,提高学习兴趣,中等生注重各科均衡发展,提高名次,优等生补足短腿科目,努力冒尖。要指导和督促班主任创建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依靠班干部、团员了解各班情况,并及时提出指导意见,让班主任和班干部具体实施。
加强常规检查,了解学生状态。加强自习课、饭前饭后的巡查,对重点学生重点教育,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责任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39-01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生德育的主要课程。对于初中学生的责任教育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因其综合性强和以培养学生品质为主的特点成为实施初中学生责任教育的主要途径。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责任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渗透进行阐释。
一、责任价值辨析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责任教育是要教学生“学会负责”,其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正确的责任价值观。价值澄清学派认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其中充满了冲突和矛盾,传统的劝说学生接受某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已不能胜任对当代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任务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指导学生在澄清自己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选择并转化为行动。但由于初中学生对责任认知模糊,使他们对自己的责任价值观辨别不清。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清事理,权衡利弊,使他们懂得形成良好的责任品质于人于己都是利大于弊的道理,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同时,在进行责任教育时,可以选取初中学生生活中虽然简单易懂但又肯定没有一致看法的事例,让他们自己辨析,如:许苇是一名初中生,她在日记中写到:我怎么觉得那么累啊?妈妈总是要我考出好成绩,她只要我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当班长的事情那么多,老师同学有什么事情都找我,真是烦死了;这个周末学校还要我们去义务植树,真是浪费时间;我喜欢唱歌,报名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却很少有时间去排练……
学生就案例中责任的主动承担、被动承担和许苇承担了哪些责任展开辩论,也可以让他们换位思考:“你有过这样的困惑吗?”“你是如何解决的?”让他们自己分析做与不做的后果,并清楚每种后果对自己的利弊,让他们能够在利益的对比权衡中明白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提升其责任品质。通过案例辨析,也可以让学生对责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责任角色承担法
在进行责任教育教学时,教师往往采用角色承担的方法,它的优点是给学生提供了机会来观察、思考某件事该怎么做。角色承担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事件的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练习“承担”相应的角色义务,分析思考问题,处理人际关系。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学习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应有的态度和所需的能力,正确分析自己的角色地位,从而学习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无论是扮演者还是旁观的学生都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次道德决定,而不是凭空想象,继而产生角色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在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扮演的角色必须十分具体,并且是由学生自己做出行为抉择;角色扮演的时间不需要太长;角色扮演后应开展课堂讨论;最后由学生或老师或共同做好讨论总结。在运用此方法时,教师需要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要避免追求表面热闹的形式主义,否则可能会造成负面的效果。
三、实践活动反省法
责任教育的本质是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将学生的责任认知与责任情感融合,并通过锻炼他们的责任意志,反省内化为学生的责任品质,外化为他们自觉的责任行为。责任教育的实践活动强调通过学生的各种自主活动来促进学生责任品质的发展,教学生学会负责。对于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活动,他们往往能想方设法去做好它,并能主动承担各种责任。因此,学生自主选择并参与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到履行责任的必要,而且能在责任的履行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崇高。学生也可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加深对责任规范的认识,并能达成一种基于互惠的对对方的义务和责任,并在履行这些义务和责任的过程中,切实领略到真正符合人性的东西,体验到更深刻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责任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开展课内的、课外的、校内的和校外的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此沟通教学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如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活动都对学生责任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十分有效。通过劳动,学生能够体验付出的快乐,形成只有付出才能享受的情感体验;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并能将自我与社会融为一体而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责任。适当的社会服务活动也有助于发展学生“利他主义和自尊自重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责任档案记录法
这种方法要求德育教师从七年级开始就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责任成长记录档案,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责任发展的成长过程。教师通过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负责表现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这样既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责任教育,又能直接反映出责任教育的效果。同时还可邀请同学、家长参与,以共同促进学生责任品质的发展。
在训练学生责任行为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责任行为改变法来强化学生的责任行为。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之上的。根据这种理论,教师可以指定学生完成一些责任行为训练的任务,如每天回家洗碗,每天帮助一名同学,每天主动向别人打招呼10次等,并加以督促和鼓励,以增强良好的行为。教师还可以通过奖赏或惩罚的方式等强化手段来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此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共同商定一份明确、公平且可信的协定,在协定中,可明确规定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加几分,什么样的行为要扣掉几分,并根据分数的多少实施奖惩。这份协定既能使教师明确责任教育训练的各阶段目标,也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训练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结语
本文讨论的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责任教育,但这并不等于否认旨在培养真正的责任者的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赖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方位、全时空的参与。单就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责任教育自身来说,如何为教师、学生在学校责任教育中准确定位,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责任品质等,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