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霍尔效应实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堂与实践
1 物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学院的物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的实验方法以及技能,理工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对于实践体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的条件下,能够动手操作出实验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并以此来撰写论文,做到有可以和同学彼此进行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运用现代物理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实验。因此在课程教育实验方面要加大和加强,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让同学们进行小型的科研试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并与工程技术专业联系起来,使其能够在将来从事相关的专业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发挥。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大学生的就业几率,按照院里物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再加上实践教学老师们共同的努力教学,以及大量的调研、搜集所得到的相关的资源,对完善教学实践管理体系,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实验以及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提出了更深的讨论。在以培养计划为指导,挖掘各种实验课,课程设计的逻辑关系,科学、安全、合理的设计各个实验课题的项目的方面已经基本建设出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这将对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通过各种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的逻辑关系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的一些实验,试验项目等已经构建出了比较完善又能体现教学目标的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10们实验课,4门课程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2.1 力学实验
实验1,霍尔位置传感器测杨氏模量;实验2,扭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3,示波器的使用;实验4,粒状物体极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测量;实验5,显示驻波法测空气中声速。
2.2 光学实验
实验1,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实验2,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实验3,光强综合测试;实验4,牛顿环测球面的曲率半径;实验5,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
2.3 电磁学实验
实验1,磁场的测量与描绘;实验2,电表的改装;实验3,霍尔原件测磁场;实验4,物理电学设计性实验;实验5,电位差计测热电偶的电动势。
2.4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1,密里根油滴实验;实验2,塞曼效应;实验3,夫兰克――赫兹实验;实验4,电子射线的电偏转与磁偏转;实验5,电子射线的电聚焦与磁聚焦;实验6,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7,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8,全息照相;实验9,硅光电池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0,光敏电阻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1,光速的测量;实验12,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实验13,复合电镀实验(一)――赫尔曹实验;实验14,复合电镀实验(二)――金属-固体微粒复合膜电铸工艺研究。
2.5 电路实验
实验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实验2,RLC稳态电路特性的研究;实验3,RLC二阶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实验4,RC、RL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研究;实验5,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2.6 模拟电路实验
实验1,电压放大器的调试与测量;实验2,拆动放大器;实验3,低频OTL功率放大器;实验4,射极跟随器;实验5,RC正弦波振荡器。
2.7 数字电路实验
实验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一);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二);实验3,集成555定时器及其应用;实验4,计数器及其应用;实验5,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
2.8 通信原理实验
实验1,FSK调制实验;实验2,抽样定理与PAM通信系统实验;实验3,二相PSK(DPSK)调制实验;实验4,二相PSK(DPSK)解调实验;实验5,FSK解调实验;实验6,脉冲编码调制PCM与时分复用。
2.9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验
实验1,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实验2,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实验3,差动变压器实验;实验4,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实验5,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实验6,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全桥性能和电子秤实验;实验7,光电二极管和光敏电阻的特性研究。
2.10 光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1,光源特性测试;实验2,电光调制实验;实验3,声光调制实验;实验4,广电倍增管综合实验;实验5,光电二极管光电特性测量;实验6,光敏电阻特性实验;实验7,硅光电池特性测试;;实验8,面阵CCD实验;实验9,光电探测器直流参数测试;实验10,APD光电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1,光电耦合开关实验。
2.11 电路课程设计
万能表的组装与调试。
2.12 光电转换课程设计
实验1,双光纤通信传输认识;实验2,固定速度时分复用/解复用;实验3,变速率时分复用;实验4,数字信号电――光、光――电传输;实验5,模拟信号电――光、光――电传输;实验6,变速率时分复用/解复用。
2.13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时钟的制作。
3 教学改革建设实践
通过教学实验安排可以看出力学,光学,电磁学,这三门实验课是基础,其他的实验课基本上就是围绕这三们展开的,所以要注重打好学生们的基础,就要对其进行改革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希望每位同学都可以做到,课前预习实验,对实验做好充分的了解,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能够充分理解并能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对其结果作评论。除此之外,课堂上学生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发挥及讨论。实验室充分提供给大家,让那个每个同学都能充分的去做实验。此次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是让同学能够彻底明白每个实验的原理,能够从中收获到知识,更好地为未来所要从事的专业工作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的学到知识。当然我也会在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
4 总结
在此次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就是为了通过新的教学体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学好物理实验,更好的开发头脑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发言的勇气,自己也能更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方莉俐,张明,梁富增,葛向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择业能力:应用物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综合研究与实践研究[C]//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8,7:209.
[2]王秀杰.应用物理专业普通物理实验改革尝试[J].中国科技教育,2009,1.
关键词:基础实验;教学现状;教学新途径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是大学生行为能力训练及团队精神培养的载体。大学物理基础实验课堂教学融合了实验室的功能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验人员的自主性、主动性及创新性。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开展。教师要按照此要求规定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分层次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验学时等各方面开展实验课堂教学。教师要在讲授实验课时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是既要密切配合又要相互独立,这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辩证系统观。教师如果像讲授理论课那样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学,那么,学生在上实验课时重复接受所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厌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只有采取多种新方法、新思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并体现教学艺术。
一、现阶段大学物理基础实验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中的不平衡,表现为教师讲课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动手实作水平高低不一。
2.教学中的随机性,表现为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哪种方法最适合哪个班的学生不是很好掌握。
3.教学中的不规范,表现为新教师岗前一般采取传帮带式培训(即以老带新)。某些问题存在解释不清或讲授困难,干脆略去而不讲。
二、大学物理基础实验课堂教学的发展途径
教师不但要改变实验课堂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更要着力于突出实验教学的自身优势;既要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产生浓厚兴趣。这一点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从总体上把握课堂教学模式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利用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走出一条实验课发展的新路。
(一)第一步:让学生充分体会实验过程带来的乐趣
充分相信学生、关爱学生,及时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生在做实验时的良好体验,会激发其主动学习探索的兴趣,而且学生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头脑灵活,各种奇思妙想,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第二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行动力
1.教师上课教学与试行实验导师制度相结合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课可以借鉴理论课小队教学的经验,由上课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教学小队,老师进行主讲及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而精通业务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人员则配合学生对实验课其余内容进行跟踪辅导,切实达到实验课堂教学预期效果。
2.演示教学与实作教学相结合
演示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采取这种教学形式,不但解决了实验课无法专门安排时间进行答疑的难题,而且演示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动手实作的信心。
3.利用各种软件进行实验仿真验证与现场实作相结合
学生先通过现场实作采集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处理计算过程则可利用计算机编程来处理,也可利用学生自学的计算机图形学知识进行作图分析,例如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的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就可以将所得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后画出图形得到误差分布,此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又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认识,对于后续的电路仿真及单片机实验仿真学习也大有裨益。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也可以实现对实验的模拟仿真,学生可利用各种软件(如multisim,Labview等)构成电压表,示波器,使用起来非常灵活方便,可很好地配合课堂实作教学,这是未来大学物理基础实验课堂教学发展一个很好的思路。
4.中英文教学相结合
中英文教学并不是指理论课教学中的双语教学,而是教师提前将欧美国家的物理基础实验课程在互联网上下载下来,在一些实验前的背景及历史介绍中播放一段,通过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有很强的代入感,一种类似于角色扮演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增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对世界科技史中的物理实验部分有一定了解。
5.实验报告学生自评与教师批改相结合
这种结合方式改变了教师说了算的评分方式,学生在完成报告后互相评价、相互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并撰写评语,这个方法不仅仅是判断成绩是否及格,还改变了单一的评价方式。通过这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考查方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科研热情。
6.学生自学与开展知识竞赛相结合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预习实验课的热情不高,具体表现为很多人一般不预习,预习也只是抄实验教材上的实验原理和步骤,没有深入理解和掌握,这反映出学生对于实验课没有自学的兴趣,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这一情况,每学期末可以组织大学物理基础实验知识竞赛,并设定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可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完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外,抽出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多学一些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第三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室主人翁意识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启发了学生的学术独立思想,为以后的学习科研工作打下思想基础。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提高了逻辑表达能力,为以后撰写科研论文打下了坚实基础。物理基础实验包括电学、力学、光学等,但它们各有特点,学生在课上做实验及课后撰写实验报告时或多或少产生不同印象,这需要特别注意。
电学、光学、力热学实验学生印象表
以上是对上课学生随机挑取三个班进行调查的结果,从上表可知,其一,反映了学生对这三类实验的总体印象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学生的个人特点会影响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培养主人翁意识,才能把简单的教与学转化为对实验课的重新认识,最起码会让学生产生“实验课和理论课一样有很多知识值得我学习”这种想法,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双赢”的局面;其二,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长久以来大学物理基础实验课一直按照具体学科进行划分,这种人为地将实验划分为力、热、电等学科的分类方法已经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物理基础实验课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课,这样就削弱了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现代科学发散思维的养成,这显然与现在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改变原来分科设课的方式,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段设课,同时将实验课程分为必修、限选以及通选几部分,尝试让学生自由组课,使课程体系更完善、更符合教学规律。
(四)第四步:积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做法并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
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大学物理基础实验中心的一些成功做法,如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重做以及评分制度中去除“失败”概念,这些好方法都值得学习和推广;还可充分利用各种新兴网络媒体,如QQ、微信等,建立QQ公众群、微信公众号,进行实验相关知识介绍,吸引学生关注,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应严格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逐条进行改进,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好,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进一步实现“我爱做实验”的目标;通过各类实验课堂教学发展途径,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不再产生畏难情绪,远离抄袭,培养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和独立人格,为以后的人生规划做好初步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将其培养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谢莉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D].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
[关键词]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虚拟仪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092-03
0 引言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一是多学科交叉,涉及工程数学、物理、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等多学科;二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涵盖信号与测试系统分析等理论知识,又包含传感器和常见机械量测量等工程应用。长期以来本课程的教学存在“内容比较分散,杂乱,且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总学时不断压缩,但新内容越来越多”、“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和“教学模式单一”等不足。为此,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借鉴其他院校教学改革经验[1,2]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大力改革,取得良好成果。
1 课程内容体系的完善与新知识的补充
为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概念,理清学习思路,笔者以测试系统的构成框图为主框架,以信号流程为主线,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见图1。将课程内容划分为7部分:(1)概述部分:通过详解图1,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梗概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通过大量实例,展现“测试技术的意义和发展”,激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2)信号分析与处理:重点介绍傅里叶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和随机信号分析,核心内容是“时域与频域间的相互变换”;(3)测试系统特性分析:包括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动态响应、负载效应、动态特性的试验测定和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方法;(4)传感器:介绍工程测试中常用的传感器,重点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5)信号调理:包括桥电路、放大电路、滤波器、调制/解调、A/D转换器等内容;(6)常见机械工程量(位移、振动、应变、力、扭矩、温度、流量)的测量:结合工程案例,讲解测量传感器的选择和具体测试系统的实现;(7)测试系统的最新发展――虚拟仪器。其中(2)和(3)两部分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懂,笔者将这两部分内容贯穿到以信号流程为主线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分合相济,变分散为集中,变模糊为清晰,有助于学习、掌握。
测试技术属信息科学的范畴,是当今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为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对本课程及时补充新知识。例如,传感器部分增加电荷耦合器件(CCD)和光纤传感器的内容;新增了虚拟仪器部分。
2 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高校教学改革注重“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特点,以及教学学时减少、教学要求提高的实际情况,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对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以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能力的目的。
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是要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强烈兴趣。为此,不仅要在课程开始时讲好学习本课程的意义,而且在讲解每一部分内容之前都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目标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作用。例如,在第一堂课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中的“测试技术的意义和发展”,列举了大量学生有感性认识的实例。如微波炉、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如何对温度、湿度等物理量进行检测和控制,用到了哪些类型的传感器;又如电脑中光电鼠标应用了光电位移传感器、麦克风应用了电容传声器等;数码照相机、手机、摄像头等应用了CCD传感器等等。这些实例可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为后续学习作好思想准备。
其次,教师的授课过程是以“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引导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愿望,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随着授课内容的进展而解决心存的疑问。例如,在讲授CCD传感器时,不是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介绍CCD工作原理、性能,而是先提出问题“你是否了解手机的彩信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数码相机如何成像?”等,由此引出CCD传感器。这样,在接下来的CCD原理、性能及应用讲解中,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主动性。
2)以多媒体CAI课件为课堂教学手段,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集成,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刺激下,激发学习兴趣,思维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教学也会因多媒体的使用而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学空间得到拓宽,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效率高、效果好。例如,时域与频域间的相互变换是信号分析的核心内容。学生们已习惯时域内的信号描述,而对频域内的信号描述与分析则感到抽象、难懂。为此,笔者借鉴物理学中棱镜分光的例子,将傅里叶变换看作“数学的棱镜”。在课件中,通过棱镜分光的彩色图像直观地示意出棱镜将光分成不同颜色成分,每种成分的颜色由波长(或频率)决定;通过绘制“时间-频率-幅值”的三维图形,直观地展示傅里叶变换作为“数学的棱镜”,将信号基于频率分成不同成分的过程。这样的对比讲解加深了学生对信号时域与频域分析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再如,以往传感器部分的教学因缺乏实物对象,感到枯燥无味。如今多媒体教学,通过精彩的实物照片和生动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光栅传感器、磁栅传感器、感应同步器、霍尔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等较复杂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工程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以工程案例和实验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用具有工程背景的案例开阔学生的学术眼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识[3,4]。例如,以笔者完成的科研课题“微小尺寸激光衍射测量系统”为工程案例,讲解线阵CCD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以测定深埋地下的输液管道裂损位置的工程案例讲解相关函数及其应用,使得比较抽象、难懂的相关函数概念易于理解和掌握。再如,通过对电子汽车衡(地磅)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的具体分析,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桥电路、A/D转换器和微处理器等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掌握测试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在本课程教学中占重要地位。例如,信号分析与测试系统分析内容理论性强、抽象难懂,需由实验直观演示验证;传感器原理及其工程应用只有通过直观的实验和亲手操作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但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是薄弱环节。一是实验条件的改善滞后于招生规模的扩大;二是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一般只要求学生按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操作,有些学生不认真思考就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根本没有弄清楚该实验来龙去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是实验类型单一,只是一些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对实验教学采取了两项改革措施。
1)将虚拟仪器引入实验教学,在资金投入不大的条件下,有效改善实验条件。按传统的实验手段,要配齐本课程实验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于普通院校是不现实的。虚拟仪器是以计算机为核心,配上相应的硬件模块(数据采集卡、各种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D/A转换器等)和专用软件构成的新型仪器。它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且成本低,可实现各种测试仪器的通用功能,为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手段[5]。笔者利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基于NI ELVIS教学套件、各种传感器、小型伺服电机和X-Y工作台等硬件基础,设计开发虚拟实验项目,加强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分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类。(1)演示性实验:课程组教师开发了教学用演示功能界面,将抽象的理论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动态的演示操作中。例如,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产生与处理、窗函数比较实验等。(2)验证性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按既定的方法和实验装置,完成具体的实验过程。例如,直流电机转速测控实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CCD图像采集实验等。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获得一定的操作技能训练。(3)设计性实验:由教师拟订题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实验方案,查阅相关资料,拟定或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目前有 “位移检测”和“电子秤设计”两个实验题目,可选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片、差动变压器、涡流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等。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实验全过程的训练,由被动实验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综合能力。
2)结合课程组教师的科研课题,在课堂教学和实验课之外,组织成立研究型学习小组,对该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均可参加。小组的学生在课题组教师指导和研究生的帮助下,积极参与研究项目中的一些工作。由于科研课题多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任务本身具有挑战性,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可切身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价值,激发起他们内在学习动机,积极探索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研究型学习小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4 结束语
课程改革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第一,高等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学时内,向学生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二,对于工科类的课程改革突出其实践性是最重要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是关键。虚拟仪器的发展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巨大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第三,科技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必须坚持教学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吴世雄,王成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S1):108-109.
[2]焦敬品,何存富.机电类专业《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3):13-14.
[3]欧俭平,马爱纯,蒋绍坚.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高教论坛,2006,(5):13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