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审批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所有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控制。所谓全面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全过程的控制,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全员的控制,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所有费用项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财务收支项目,应实施重点控制,严格审批。
2、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相结合的原则。审批制度作为企业控制财务收支的一种重要途径,不仅包括事后的审批控制,还应该包括事前的审批控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发生金额较大或者重要的财务支出,必须进行事前审批。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这也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法》明确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4、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尽量做到理论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应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使制定的审批制度尽量切实可行。如果企业重视科学性而忽视实用性,设计的制度只能作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企业重视实用性而忽视科学性,设计的制度虽然简单易行但却“漏洞百出”,同样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设计的内容
企业设计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及其权限由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规模大小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可以确定一个审批人员(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也可以确定两个或多个审批人员,他们各自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使审批权力。在确定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时,必须坚持可控性原则,即审批人员必须能够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具有管理(控制)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批人员能够正确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审批质量。
2、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批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一般先由经办人员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然后再据以向规定的审批人员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会计部门审核入帐或报帐。笔者认为这种审批程序不很合理。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会计人员,先审批后审核,必然造成会计人员的审核形同虚设。许多会计人员直接以是否有领导签字为依据进行审核。如果领导已审批通过,会计人员往往不会或不敢有异议,这显然不利于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如果审批人员的职位高于审核人员,应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程序。
3、财务收支审批内容。财务收支审批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包括:(1)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务计划或合同规定;(2)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会计法》、有关法规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3)财务收支的内容和数据是否真实;(4)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5)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等等。
4、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必须坚持权利和责任对等原则。在审批制度中,必须规定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具体包括:审批人员应该定期向企业领导或企业职工汇报其审批情况;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的责任等。三、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各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以下几种财务收支审批模式:
1、“一支笔”审批模式。这是指一切财务收支全部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总会计师或主管会计工作的副职)一人审批。其优点在于能够克服多头审批造成的监督失控或审批标准掌握不一等问题。但是,其缺点则是容易导致腐败。特别是由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更是难以对其形成有效约束,这本身也不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再加之单位负责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对各项财务收支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进行审批。这种审批模式应当予以改革和完善。
2、分级审批模式。这种审批模式根据企业业务范围和金额大小,分级确定审批人员。单位领导副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其主管业务范围和一定金额范围内具有审批权,但对于重要的财务收支或金额较大的财务收支,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金额巨大的财务收支,甚至需要通过单位领导集体、董事会或职代会审批。这种审批制度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对审批人员的约束和牵制;并且,由于审批人员一般是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他们对审批范围内的财务收支比较了解,可以提高审批质量。
一、财务部门对本单位国有资产和预算内、预算外收支实施统一管理,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规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坚持原则,按章办事,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行政资金的正常运行。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帐户,分类反映收支情况,真实填报会计报表。
三、财务管理实行先审批后支出的原则。除日常办公费用支出外,资产购置类、其他类开支一律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实施。
四、费用报销程序:由经办人员详细注明实际发生的事项并签字,财务人员审核票据后,局分管和主要领导审签后予以报销。
五、报销的各类票据凭证必须真实、准确、符合规范。单位名称、填制日期、品名、数量、单价、金额、印章等要完整、字迹清楚,按规定使用税务监制票据或财政部门统一票据。
六、严格执行公务卡管理制度,除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者银行转账外,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结算时须取得发票等财务报销凭证和公务卡消费凭证。
关键词:资金管理;财务风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责分工不明确。很多情况下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每个员工的职责和目标不明确,有可能一个人对两个上级领导负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混乱,对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有很多的负面影响。从广义角度来看,现在企业部门之间也存在分工不明确的现状,各个部门为了权利的争夺,使得有的资金管理部门权利过大,具有本部门不该享有的全力和义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造成了管理的混乱局面的产生。
(二)审批制度不严格。企业货币资金管理顾名思义,既是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监督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即使采取了某种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审批制度,很多时候这些审批制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审批制度落到实处。一方面,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审批制度,来约束自身和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也淡漠审批制度的因素,认为企业审批制度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企业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审批制度不可或缺。
(三)管理无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对于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协调运行,使得现代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无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由于企业的投资以及资金运用之后,很多资金长期不能回收循环使用,结果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因此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战略制定有利于实现现代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运营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现代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获取最多的经济效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企业信息技术底下和落后造成的管理无序,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长期以来处于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的状态,生产和管理过程尚未合理化、规范化,管理基础、管理水平相对较差,导致现代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中漏洞频出。
(四)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很多企业的资金使用结构不平衡,有的业务资金使用或者预算过多,而对于其他业务来讲,预算资金又紧缺,造成业务或者项目不能有序成功的实行,最终造成了资金投资的失败,其原因并不是项目本身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因此应该完善资金管理的结构,以平衡各个方面的影响。
二、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职工素质控制。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由于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不当,会对企业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所以只有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才能够减少对企业的侵害。一方面,企业应该招聘能力较高和学历较高的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人员。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现有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员工的培训,由于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的年纪较大,学历较低,很多工作人员没有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相关概念和专业知识,因此只有加大培训和相关课程的设置,才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合理的进行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保证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序运行。
(二)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为了保证每个员工和部门的职责明确,必须建立完善的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使得员工各司其职,一方面员工能够增加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管理的有序运行。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不可或缺。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企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效果。因此企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结果。
(三)建立授权审批制度。良好的审批制度是一个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企业有健全的审批制度,那么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现代企业的四个基本特点是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点都是良好企业规范制度的基本表现。企业的审批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企业必须以人为中心,在企业内控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企业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那么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完善资金预算制度。资金的运算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来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资金运算制度的完善不可或缺,这样可以增强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能力。而且员工也会有序地根据资金预算来合理地使用企业资金,所以现代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序运行和安全需要完善资金预算制度。
三、结语
总之,货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货币资金的合理筹措和有效使用。企业要加强货币资金管理 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魏玉娟.关于保障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运行有效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08).
(一)提高货币资金授权审批制度执行力首先,企业财会明确了参与集体审批的人员范围、集体审批的议事程序和决议方式。人员范围保证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包含第三方,这样就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利益冲突。决议方式遵循三分之二多数参会原则、参会人员一人一票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每议必决原则。其次,其根据自身设定的授权审批金额设定一个红线。在红线以上的授权审批金额进入集体决策阶段,并最后进行联签。而决定这个限额的标准主要是参考企业财会自身的货币资金支出情况。最后,主要负责人根据集体决议签字并负主要责任原则,确保集体审批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在集体决策结束,主要负责人授权后,企业财会还加强了后续的执行监督,参与执行监督的人员除了财务部门、负责部门以外,还有企业财会自身的监察机构,互相配合,这样保证授权审批结果的真正有效运行。广深铁路公司通过以上措施摆脱了“一支笔”审批制度带来的授权审批制度集中问题,很好的解决了问题,提高了自身的授权审批制度执行力。
(二)明确岗位分工,完善岗位责任制制度设计对于企业财会来说.是保障和风险防范的最基本措施。企业财会在完善货币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应当使得财会工作人员明确职责权限,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形成互相制衡的有效监督控制机制。以现金的收纳和货币资金的会计操作为例,对货币资金的实际支取和掌握货币资金会计信息的人,不能为同一个人,其职务必须相互分离,否则很可能会导致身兼两职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因无法受到有效的监督发生超越权限动用货币资金或虚假登记会计信息的行为。同时,完善岗位责任制有利于提高企业财会的工作效率,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自己的任务又是什么,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避免了职能重合。我认为对于财务部门应进行定期轮岗,避免财务人员“落地生根”。当然,换岗的时间需要根据公司的业务情况来决定,不能影响公司的正常业务流程,一般以一年左右时间为宜。在换岗之前,应对该财务人员在一年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复核。对于有问题的人员,暂缓轮岗,并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三)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财会在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控制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切实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让员工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责,对资金的动用和使用不遗漏任何一个细小的枝节。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业务素质主要是为了使其掌握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管理的知识结构,在经营活动中处理会计业务时,有能力辨别正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减少因业务水平不够造成的人为差错和损失,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确保各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广铁公司通过从多个不同方面出发,采取各种合理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业务素质。一方面,总经理积极送财务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包括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会计继续教育、各种学历学习;同时又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各种考试,例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职称考试、各类执业资格考试等,所有的费用由公司予以报销,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财务经理每周抽出一小时时间,组织财务人员在会议室进行交流与学习,根据新会计准则的修订和税务局人员的要求,结合本公司财务需要进行讨论,做出适时调整。
二、结语
近年来,我们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遵守《XX市地方税务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并积极借鉴外地先进单位的做法,认真学市地税局及XX市地税局财务管理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局的财务管理新模式,使我局的财务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XX市地税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预算审批管理规定》、《XX市地税局机关财务管理规定》、《XX市地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人员管理制度》、《XX市地税局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办法》、《XX市地税局财务经费公开办法》等。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推行财务管理集约化、精细化、规范化。自2003年7月份开始,我局对所属15个基层税务所的经费财务全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税务所全部实行“报账制”,由市局计划会计科代为记账。税务经费支出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细化财务预算,坚持1000元以上支出必须实行事前预算审批制度。结合事前预算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支出的报销程序,凡是没有预算以及超预算的大额经费支出,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通过细化财务预算,使税务经费支出更加合理、规范,达到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效。
三是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积极推进财务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网络化。自2004年1月开始,在市局财务装备处的指导下,我局对局机关及所属15个基层税务所的经费财务全部实行微机记账,同时微机账与手工账并行运行。今年8月份,我局又新购置了扫描仪,将经费原始凭证扫进财务软件,解决了原始凭证不能进入财务软件的弊端。同时也为实现网上财务监控、网上内部审计提供了可能。
四是加强监控,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实行财务预算事前审批制度,规范报销程序,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局《内部财务审计管理办法》,加大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自2004年开始,我局每年对所属税务所的内部审计率达100%。
二、资产管理工作
根据市局《财务管理办法》制定我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置、大项固定资产处置等审批程序,严把入口、出口关。办法规定:无《固定资产购置审批表》,计会部门对所购资产不予入账;出售资产需经评估,且所得收入归市局所有。
一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流程。从购置、分配、调拨、管理、外赠、处置、盘点各个环节都有帐、有卡、有物,有明确的责任人管理,杜绝管理上的漏洞。
二是实行招标采购制度。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委员会,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定点采购、询价采购等方式,对车辆保险、办公楼物业管理、季度福利采购、汽车加油等进行了招标采购,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达到了保证质量、节约资金、讲求效益的目的。
三、值班安全工作
安全是确保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局十分重视安全工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创建“平安地税”为目标,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和值班工作。
一是加强治安防范机制建设。全局上下层层建立健全了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夜间值班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并坚持定期考核。如在值班工作中,我们规定,节假日和晚间值班,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严禁出现空岗、缺岗现象。对工作日的早、中、晚间值班,值班人员可相应延迟或提前1小时上、下班吃饭,以便于其他工作人员下班前返回值班岗位,确保一天24小时值班到位。
二是加大对安全保卫工作的投入。定期对消防、报警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更新,确保安全保卫工作所需的经费落实和基础设施齐全,使要害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各单位还建立了定期议事制度,主要领导经常搞调研,及时组织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和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局党委还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经常就安全工作下发文件通知,仅今年以来,就制定下发了3个关于加强安全工作方面的通知,并专门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就车辆安全使用管理、安全保卫、人身安全等工作进行强调,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不出问题。
三是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工作制度。在加强日常安全保卫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和注意节假日安全工作。每年五一、十一及春节长假期间,局党委都专门下发通知,就安全工作进行安排。同时,实行节假日期间人员外出备案报告制度、干部24小时联系制度及车辆集中停放制度,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财物安全。
四、车辆管理工作
我局基层单位多,公务车辆较多,近年来,在车辆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按规定配备、更换车辆。认真执行市局《车辆管理规定》,对因工作需要需配备、更新车辆的,及时向市局申请报批。近年来,为方便基层单位办公,我局先后为每个基层单位配备、更新了两辆车,都严格按规定进行了报批。
二是加强车辆日常管理。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对车辆的使用、管理、维修、更换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在车辆的维修保养方面,我们规定,各单位必须定期对车辆进行检修保养,确保车辆随时保持最佳状态。为减少车辆维修费用,我们还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统一确定定点维修厂家,实行车辆维修预算制度和领导审批制度。局机关办公车辆还实行油耗公示制度,定期按车辆行驶里程,公示车辆油耗。在车辆保险方面,实行公开招标制度。目前,我局公务车辆保险费用按一般车辆的60%缴纳,仅此一项,年节约经费3万多元。
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缺少相关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导致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的资金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都缺乏相关的监督和审计。由于相关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再加上的内部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缺少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的内部控制工作不能有效的进行,使的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断下降。
(二)财务审批制度不完善
一些在财务审批上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不但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行,而且加大了资金的使用风险。目前我国财务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很多,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许多的财务审批制度只是徒有其表,并没有具体进行落实,内部工作人员之间没有监督和制约,部门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审批。因而导致内部人员的徇私和部门随意使用资金的情况,并且监督计部门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很难被发觉,给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从目前情况分析,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偏低。部分的财务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能全面理解和认识?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知识。此外,一些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质,甚至会出现利用自身的职权,以权谋私获为自己获得利益,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的社会声誉,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不利于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构建合理的财务部门组织框架,组织框架是否清晰明确是财务内控环境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且强调明确机构设置,导致相应的管理人员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责任以及管理权限,突出工作流程的合理化;其次,制定优奖劣罚的制度,并在内部严格的执行和实施,奖励那些工作态度认真、同时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的员工;最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将相关责任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以此来明确财务管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与权力,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实行轮岗制和考核制度,以此提升工作效率。
(二)完善财务审批制度
务必要注意修订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强化支出管理,对各项支出的标准、范围及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严格按照层级审批施行,每一笔支出必须有经办人、科室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以及分管领导的签字,层层把关,相互监督制约,切实保证每笔支出合理合法。除此之外,应该严格执行财务公开规定,按照全面真实、便于监督的原则,将单位各项支出的标准、范围、程序等内容公开,将政府采购、车辆燃油费、食堂支出、各项维修费等情况在例会上进行公开,增强财务经费支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
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思想理念进行培训,重点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形成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同时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制观念,避免暗箱操作以及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第二,要注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不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知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锻炼与各个工作部门协调沟通的能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让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中坚力量。
(四)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为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应用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第一,增强系统的设计控制,要选择合理的软件以及相应的供应商,最大程度上避免信息软件质量问题或者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在确定好软件之后,还需要对软件采用非常谨慎的可靠性测试,从而及时准确的发现结构数据或者是程序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止给造成损失;第二,增强系统的安全控制,财务信息管理安全风险方面的因素包括系统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方式等,其中系统技术水平可以在设计以及试用阶段进行检测,从而及时的发现系统安全风险方面问题,保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医院耗材 跟踪审计
我院是一家拥有床位2000张,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我院的耗材采购占用金额在70%以上,仅2010年耗材采购金额就超过1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耗材采购量,如何规范耗材采购内部控制程序,提高耗材采购的合规性和效率性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耗材的跟踪审计的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作用,其优点是能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时反馈,提出建议,促进医院相关制度的完善,防止浪费和损失,能够起到规范和完善的目的。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医院耗材的跟踪审计进行了阐述。
我院制定了关于耗材采购、仓库保管、付款等方面的制度文件,并具有相关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制度文件,在组织管理方面,医院成立了物资采购领导管理小组,负责对大宗物资和医疗耗材采购进行管理和监督 ,由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专家组成医院大宗物资采购领导小组,下设采购管理组(实施部门及相关专家组成 )和监督工作组,监督工作组成员由纪委监察、审计、财务等组成,并由监督工作组对采购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在职责分离方面,验收独立于仓库保管和记账职责,由设备处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分别执行,实行设备处耗材采购职责与物资采购领导小组审批、使用科室与设备处仓库管理人员共同验收的职责分离,实行设备处处长与耗材管理小组的分级审批制度,整个耗材采购过程涉及到申请采购、审批、 购买(签订合同),验收、付款五个环节,整个控制流程如下图:
跟踪审计范围也包括以上几个方面:
第一 、明确申请权限,科室申请购买耗材必须是政府中标产品,对于申请新购耗材和非中标耗材需要经过医用耗材管理领导小组讨论确认是否购买,外请专家手术所用的自带医用耗材必须是中标产品,且三证齐全,并经医务处同意报设备处备案后方能申请使用。各科室应根据上月的耗材使用量,编制本科室下月的耗材需求量,库房保管人员对各科室购置计划进行归类统计,结合库存物资编制下月计划,月计划表除了反映下月材料采购需求量外,还应反映本月计划购置耗材的消耗量,一方面使计划的编制更真实,准确,便于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达到控制库存,提高库存物资的周转率,提高医院资金的利用率,如果有计划外的采购,由所在部门申请,报相关分管院长审批后再实施,以达到既能规范管理,又能及时满足医疗业务需求。由于科主任在决定购买耗材的规格方面的权利比较大,不利于有效管理,所以,明确科室申请购买耗材的权力和范围尤为重要,可以要求至少2人在申请购买单上签字认可。
第二 、明确审批职责,为了提高耗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制定了相关的审批制度,对于常规的在中标范围内的品种并且金额在5万元以下,由耗材管理委员会授权设备处处长审批,年使用量5万元以上的常规品种由分管院长审批,如果是非中标产品或者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使用的新产品,要由耗材管理委员会讨论后审批,对于临时采购或紧急采购,需经医务处和分管院领导审批。
第三、 确定供应商,询价 对于大宗耗材(年使用量超过5万元),原则上要求至少邀请三家供应商进行评标议价,并对供应商相关资质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产品经营授权书,产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等;由监督工作组(设备处、审计处、纪检监察)参加谈判,如只有一家供应商的,还要进行市场调查,以确定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对于中标品种可以采取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形式,非中标产品可以采用单一来源或者竞争性谈判方式,并由监督工作组(设备处、审计处、纪检监察)参与谈判,一般都能通过供应商的相互比价达到降价的目的,对于常规性年使用量在5万元以下的耗材,可以选择信誉佳,合作好的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就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与供应商进行磋商,争取更多的优惠,对于技术含量高,规格和价格不确定的产品,也要由监督工作组(设备处、审计处、纪检监察)部门参与询价和谈判。
第四、 签订合同,在确定供应商后,设备处依据招标文件及双方达成的品种及价格、数量、交货时间等条款等,连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写进合同。交由采购领导小组审批后,正式签订合同。
第五、验收入库,这是本循环的一个关键点,医院从供应商处收到耗材验收入库,首先由仓库管理员对货物的数量、规格外形进行检查后进行登记,检查收到的商品是否与订购单上的项目一致,由验收人(设备处仓库管理员和科室人员)签字确认,验收合格后填制一式三联的入库单,其中一联交仓库保管,另一联交设备处财务人员做帐,第三联由设备处会计人员入账编制报销凭证,连同供应商发票及发货单、科室请购单、申请单、审批单、合同等,经科室、设备处、审计处、分管院长、主管院长签字后报送财务处办理付款。
第六、付款,财务处审核发票并付款,财务处主要审核验收单、请购单和合同协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即发票注明的耗材与验收单、请购单上注明的耗材是否一致,各相关人员签字是否完整并附有相应的合同,经审核无误后,进行付款和记账,并每月与设备处核对。
在整个耗材购买过程中,审计作为耗材管理委员会成员,除了参与新品种和非中标品种的审批和议价过程,还要对入库单进行审核,审核验收单和入库单的耗材数量和规格、价格与科室的申请单和审批的数量和规格、价格是否一致,审核各分工人员的签字,特别要对所购耗材的价格进行审查,明确中标与非中标产品是否区分,随机抽样核对中标产品的价格是在贵州省中标目录价格或者卫生部中标目录价格以内,如果是大宗耗材(5万元以上)要审核购买价格是否为议价价格,非中标耗材价格和新使用耗材价格与议标价格是否一致,购买是否根据计划进行申请,是否符合分级审批制度,对入库单的真实性、合规性及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以便将耗材采购过程中的管理缺陷降到最低。
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是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而跟踪审计能够更好地推动实 现这一作用,无论是何种组织,内部审计在对采购跟踪审计的过程中 ,首先要关注采购业务中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恰当的职责分工并体现不相容职责相分离,是否有分级授权审批制度,最关键的是制度执行是否有效,再好的制度是由人来执行,如果执行不力,也就可能会导致耗材采购的无效率,串通和舞弊,因此,医疗耗材采购制度一旦形成,就要严格执行,并对违反制度的情况建立相应的追究制度和考核管理制度,而内部审计部门对整个购买过程的跟踪审计,能为医院管理部门对医院耗材的购买过程的监督提供合理保证,并及时反馈信息。
参考文献 :
2008年5月,财政部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单位提前执行,高校等事业单位参照执行。高等学校作为教育事业单位,经过1989年以来的连续扩招,无论在校生规模、学校资产总值、学校资金总量都有很大的增长。据统计显示,高校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无论人员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与20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1989年实施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从208.2万达到2979万,2009年高校教职工达到211万人,全国教育经费达到16502.7亿元,其中高校财政拨款经费总额2544.7亿元。高校会计如何为社会提供准确、完整、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应用就显得非常迫切。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套针对性很强、操作性很强的解决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设计。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实际运行的研究、分析归纳高等学校内部控制采购业务、合同管理的流程再造。
二、高校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流程再造
高校采购与付款的业务是指高校支付货币资金获得货物或享受劳务的过程,业务发生较为频繁,工作量较大,容易产生漏洞,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设计采购与付款控制程序目的就是要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业务过程中的舞弊或疏漏,防止采购环节中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第一,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的关键环节。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特点,结合高校实际,可以把采购与付款业务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采购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权限、不相容岗位分离;二是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明确请购程序;三是明确采购方式,供货商的确定,采购过程透明;四是明确付款方式,按规定流程办理付款手续。
第二,采购与付款的职责分工与岗位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设置,必须保证不相容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确保相互制约和监督。一般包括:物品需要部门,不能同时担任采购职务;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不能同时办理招标和询价的业务;采购人不能担任验收人;付款审批人与付款人职务分离;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的全过程。
第三,请购审批制度。提出物品采购申请是采购环节的开始步骤,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请购制度,但一般应该包括以下环节,见图1。
第四,采购询价、招标采购制度。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关键环节就是招标、询价环节。供应商的选择、货物价款的确定都是在此环节产生,此环节也是最容易产生腐败和问题的环节。见图2。
高校应加大对该环节的内部控制,成立招标委员会、设置招标专家库、制定开标程序,确保招标环节的公开、公正和透明,使招标工作在阳光下运作。
第五,合同签署制度。招标办公室根据招标委员会招标、询价的结果确认供货商,签订经济合同,在权限范围内审批,合同中列明所购物品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交货日期、交货方式、售后服务、付款方式、验收方式等。超过权限的有上一级部门或领导审批,重要的经济合同由院长签批。经济合同作为财务部门支付货款的重要依据。
第六,采购验收制度。为达到控制的目的,验收人必须由独立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来担任。收货部门的控制主要在收货的数量和质量上,根据经济合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独立检验收到的物品,出具验收单或检验报告,作为入库、付款的重要依据。
第七,付款审批制度。付款是采购业务的最后环节,其控制的主要过程包括审核经济合同、审核货物发票、审核验收单据、现金的使用控制等。财务部门要审核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支付货款,认真核对结算单位的账户和经济合同相一致。认真核对经济合同规定条款支付货款,暂扣的质保金、尾款要准确无误。付款审批制度可以概括以下几点,见图3。
三、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再造
高校建立合同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因合同管理不当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给学校的社会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高校应该高度关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严格招投标制度,对合同条款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行性的把握,制定合同履行的全面性和责任追究的规定,加强合同管理的日常管理等。
第一,合同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高校在实施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环节可以概括以下:合同订立授权分级管理;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订立的程序、形式;合同履行和变更的开展;合同专用章的保管和使用制度。
第二,合同管理岗位设置和分工。高校应建立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职责、权限,保证办理经济合同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见图4。
第三,合同管理的授权审批制度。为明确合同审批权限,规范合同订立行为,防范和降低因合同的订立给高校带来的风险,高校应该建立合同授权审批制度。区分不同合同,采取不同的审批手续,一般金额较小的合同可授权校级领导副职履行,重大的经济合同必须有法人签批。
第四,合同管理的会签制度。为防范和控制合同可能的风险,加强对合同制定的监督,规范合同的制定行为,必须建立合同的会审制度。会审是在合同拟稿后、正式生效前,由合同关键条款涉及的部门会同纪委监察室对合同文本进行最后审核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法人签署合同前的最后一道关。合同会签主要是会审合同的合法性、紧急性、可行性、严密性,不能对高校带来不安全的影响。
第五,合同专用章使用和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合同专用章是合同生效的关键点,必须指定专人保管。对外签署的合同必须由法人代表签署或其授权的人签署后,才能加盖经济合同专用章。经济合同专用章仅限经济合同上使用,不得在其他文件上使用。业务经办人必须持经济合同会审签批的程序单方可用印。专用章保管人员必须对用印情况进行登记,对合同文本必须留存保管。未经审批、未经会签一律不得用印。
【关键词】和谐社会;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国有企业高效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的经济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履行其义务,发挥其重要作用。立足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缺陷开始入手分析,针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接下来,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详细论述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国企财务管理创新
一、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多方面利益得到协调发展的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政府充分行使其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体系,进一步改善公共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企业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进一步协调企业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是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资源的消耗着与财富的创造者。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公有制经济体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企业管理重点的财务管理,指的是一种综合性的价值管理。如果想要进行企业管理与实践的创新,必须进行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分析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比于西方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国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改革开放20年中,部分国企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成为了我国的龙头企业。但是,部分中小规模的国企经营状况堪忧,很难吸引高水平、高技能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入,进而导致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消极循环,严重制约国企财务管理创新力度。
(二)财务管理模式过于粗放
随着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了更好的获得经济效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了重组与并购。但是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导致人浮于事、账目繁多,缺乏严禁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过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财务审批制度不合理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财务审批的“一支笔”现象,导致国企的财务管理出现各种问题。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影响下,国企、党政部门等一直受到传统一支笔制度的影响。虽然这种审批制度有效预防的整出多门、提高了办事效率,但是,这种管理体制导致了现阶段国企的财务管理依旧是“家长制”管理方式,很容易滋生权钱交易、腐败等问题。
三、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对策
(一)积极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国企财务管理团队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始终起到关键作用与龙头地位。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国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全面抓好财务管理工作,积极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国企财务管理团队。在进行财务管理团队建设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原则,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新形势下,一方面,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水平建设,全面提升其政治素养与思想觉悟高度,一方面,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会计法规掌握程度以及会计操作水平。另外,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注重会计人员职业操守与法律意识的提升,将提升财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作为首要工作。
(二)完善国企财务管理体制
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体制,关注人力资源、关注社会资本以及财务文化管理,通过完善国企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强风险控制体系的管理与运用,通过风险管理所形成的相互制约、联系的关系,进一步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尤其是处在转型时期的今天,必须在加强国企公司化改造力度同时,通过完善的体制管理以及股份制经营模式,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企财务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财务软件的统一管理,在保障各项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加强财务信息价值的开发与利用,更好的实现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的统一、监督控制,进一步提升资金的周转速度与使用效率。加强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得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规范。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集团年,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好的解决国企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所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改善国企财务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必须逐渐接近西方发发国家水平,与国际接轨,做出自己应用的贡献。新形势下,必须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法》,使得《会计法》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宪法要求相吻合,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与此同时,财务会计部门必须要进行内部科研工作的创新,加强财务管理的科技化建设力度,将现代互联网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相融合。另外,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一支笔形式的财务审批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审批制度,预防权利集中带来的腐败问题与职权滥用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国企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方面:积极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国企财务管理团队,完善国企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详细论述了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白秀梅.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外资,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