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成本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前言
成本控制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开展成本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科学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一、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以是否节约为标准,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成本管理的目的也仅局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从现代成本管理角度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反而有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降低产品成本,由于其规模的大小受需求大小的制约,加之现在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差异正在加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有缩小的趋势,企业成本简单的从核心企业转移到供应商或分销商,非但不能降低产品最终销售价格,而且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从而减少了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增值。由此可见,这些落后的管理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
2.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对于企业来说,控制融资成本是所有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内容,企业可以通过有效融资获得足够多的低成本资金以供企业生存、发展。反之,如果企业获得资金付出的代价太高,将直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我国,企业融资的渠道很多,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和股票市场这两个渠道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但是,与前些年相比,无论哪种融资都难以降低融资成本,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商业银行来看,贷款利息构成了企业融资成本的主要内容,而影响贷款利息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存款利率。然而,从过去直到现在这几年,国家为了刺激投资和扩大消费,多次降低了储蓄存款利率,企业想靠降息来降低融资成本是不可能的。
3.成本信息严重扭曲。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成本核算过程过分简化。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当今情况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现象,传统的成本核算法也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4.人力成本增长过快。人力成本是企业产品及劳务成本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产生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我国人力成本相对偏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使得企业的人力成本普遍上涨,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挑战。此外,合格劳动力培训成本急剧上涨,使未来企业使用劳动力成本会普遍增长。
5.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我国企业在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时,较多考虑的是采用租赁、拍卖、兼并、破产、债转股等方法,尤其是国有企业一味寻求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来扶持,而较少考虑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真正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此外,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检测不力,也影响到企业健全内部成本控制机制的主动性。
二、有效实施成本控制的几个方法
1.加强监控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有力保证。加强监控分为成本核算、分析、考核和审计控制两方面。加强成本核算应用加强材料消耗控制、加强工资薪酬的控制管理和加强期间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等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进行对比,通常采用产品的结构分析法来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规定的措施是否贯彻、合理有效,目标是否达到。
2.建立健全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根据预算和市场行情,制定具有竞争性的价格为起点预测收入,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对成本指标进行合理分解,并量化控制,形成“市场重组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氛围。
3.强化流动资产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应收账款控制和库存控制。应收账款目前已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减少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防止形成呆账,减少企业不应有的损失。应收账款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所有经销商逐一进行信用分析,建立起既适合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又适合于经销商利益的双赢的信用政策;二是做好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采取月月对账,确认债权工作,以达到减少企业损失的目的。对于库存控制,企业应根据每年生产计划制定较为合理的库存资金限额,实施总量控制,不定期地进行分析和控制。坚持每年两次开展全面的企业财产物资盘点和进行每月的库存统计,使库存日益趋于合理。
4.充分实施财务成本管理职能。发挥财务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优势,需要健全成本费用管理机制,充分实施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职能。掌握成本控制关键点,发挥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优势,利用自身拥有的大量价值信息,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销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开展价值工程活动,寻找适合企业商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从产品的设计、论证抓起,把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防止产品功能无效,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的源头,实现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企业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企业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所需经费,可以通过建立研发准备金筹措,据实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
5.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全员的成本意识。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充分挖掘财会人才资源,在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中实施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在成本管理中,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主观动因包括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间的人际关系等。企业财会人员既要精通财会专业知识,更要谙熟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抛弃呆板陈旧的管理方式,跳出旧财务管理财务的框框,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知识优势和信息优势,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以较高的人员素质保证实现较高质量的财务管理。
结束语
面对各种不利因素,企业应排除万难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控制成本对企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闲置和无效消耗,以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对各种创新风险的评估,避免风险损失。总之,只要企业、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企业成本管理营造良好的条件,就能够克服成本管理中面临的种种困难。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关于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11(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 使企业成本管理的计量工作突飞猛进,成效显著。目前,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
一、保证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是加强成本核算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一项综合指标。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决定商品生产企业盈亏最为直接的因素是产品价格和产品的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握好生产产品的成本就要充分地认识到产品成本控制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的加以解决,才能够全面的提高产品生产企业的成本预算,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下去。
1.成本核算的内容意义。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二是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三是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 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成本核算中存在问题。一是企业管理者对成本核算工作不够重视。 企业会计机构设置简单,财务人员的配备不合理,对于成本核算相当重要的生产、仓储等部门不配专职成本会计人员,而由其他会计人员同时兼任,对成本控制不能全面体现,导致成本核算混乱。二是财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能及时更新成本核算的方法。 三是成本核算监督不到位。企业成本的多与少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成本核算发生问题时没有专职人员负责。
3.成本核算的有效手段。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绩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其一企业管理者应该强化成本意识。企业不但要提高经营管理各部门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还要注重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全面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其二是强化企业成本核算监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做到权责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行责任成本核算第一是正确划分责任成本中心。责任成本中心是指成本发生的区域,任何对成本负有责任的单位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成本中心,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要设置三部分的成本中心。一是由厂部和各科室组成,以财务部门为主,并具体指导各责任中心的核算,汇总各级责任成本的实际报告。二是车间一级,每个车间都是一个成本中心,并具体指导中心所属各班组的责任成本核算和实际报告的汇总。三是班组,每一个班组都是一个成本中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上下左右纵横联系的责任成本体系。第二是严格确定责任范围。按照责任单位的职权范围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容, 确定衡量的责任目标考核范围。责任成本是由可控成本构成,各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就是该中心的责任成本。第三是实现目标成本到责任成本的转化。 在制定目标成本或编制成本计划时按步骤进行,制造费用既要按步骤采取一定方法编入成本计划中, 又要按部门编制,作为各单位的责任费用标准。第四是责任成本的核算考核与分析。一是责任成本分析。各责任成本中心由负责人每月编制一份本中心实际报告,分别列出实际数与计划数,考核时主要以各成本中心可控成本为标准,不可控成本通常作为参考资料列示。二是责任成本核算。责任成本要按月进行核算,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责任成本的执行情况,计算出各成本中心的实际责任成本。在成本核算方法上,应区别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二、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得力措施是有效监督检查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加强监管控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成本核算、分析、考核;二是审计控制。
1.成本核算、分析、考核。首先是成本核算, 其次是成本分析,这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进行对比,通常采用产品的结构分析法来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成本考核,这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企业应定期对生产及各职能部门制定的成本计划进行定量分析和严密考核。
2.审计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规定的措施是否贯彻落实、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内部审计的内容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请外部审计权威部门进行全面审计。
三、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强化资产管理
1.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目前应收账款已成为众多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尽量减少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以便防止形成呆账和死仗账,减少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不应有的损失。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主要包括一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有经销商逐一进行信用分析,建立健全既适合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又适用于经销商本身利益的双赢的信用政策;二是按时做好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采取月月对账,确认债权工作,以达到减少企业损失,控制经营成本。
【关键词】 煤矿;企业;成本控制
一、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1.成本是补偿生产的尺度。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用,即资金耗费进行补偿。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产耗费是用自身的生产成果,即销售收入来补偿。成本就是衡量这一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煤矿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后,必须把相当于成本的份额划分出来,用以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耗用,这样才能维持资金周转按原有规模进行。如果企业不能按照成本来补偿生产耗费,企业资金就会短缺,再生产就不能按原有的规模进行。因此,降低成本是煤矿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降低成本就能增加利润。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得利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可见,成本作为补偿生产耗用的尺度,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成本是煤矿企业生存的保障。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在煤矿企业内部低成本可以降低企业的产品价格,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煤矿企业的经济正处于萎缩阶段,降低成本对企业的继续生存更为重要,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种外部压力。企业降低成本的各种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经营战略设定的目标利益而进行的,实施成本策划,正确运用价值分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而实现利益目标。因此,成本策划作为改善成本手段的同时,也是实现利益目标的手段。
3.降低煤矿成本对决策的影响。降低成本对煤矿企业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努力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成本是其中首先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盈利的多少;较低的成本,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煤矿企业降低成本的策略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决策机制,确定成本目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调查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及时根据市场变化确定经营目标。每年底对明年市场行情变化进行全面调研、预测,结合当年生产经营、成本效益指标,倒推成本,确定年度目标成本;然后把所有环节的技术经济指标定在历史最好水平和本系统同行业先进水平上,从初始环节往前正算成本,将每个环节可能潜力充分挖掘出来,通过比较修正,确定科学成本计划目标。
2.加强物资管理,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低成本采购采取“采购与决策”分离的制约机制。建立物资采购监控领导小组,购销重大事项由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民主决策。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健全管理制度。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同时,严格控制进矿原材料的价格及质量。大宗物资采用招标采购,模拟政府采购;零散物资采取比质比价采购,即同样的产品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信誉,同样的信誉比质量,做到“货比三家,择优择廉”购置物资;尽可能采取“直购”方式,直接到生产厂家订货,监督进货渠道、价格、质量,随时调整进货数量,适当保持库存,以有效的控制采购费用和采购成本。实行采购物资责任制,对采购物资质量不合格、供货不及时或计划不合适造成物资积压的追究责任,承担经济损失并进行严厉扣罚,增强采购和编制计划人员的责任心。强化仓库物资管理,物资出入库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仓库物资管理做到“五五摆放”,账物、帐实相符,日清月结,采用计算机管理,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
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企业要生存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外先进成本控制经验相结合,进行现代化成本控制管理。另一方面,根据价格规律,成本是影响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成本作为工业企业定价的基础,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低价优势,进而抢占市场。
1.2成本控制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保证。工业企业利润的基本算法是用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利润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扩大销售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多种途径实现。但无论是提高产品价格或是扩大销售规模都受到买方市场的限制,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高价格或是没有那么大的消费能力,则会反噬企业的利润,同时获取利润的主动权也未真正掌握在工业企业手里,而成本控制是企业通过内部自身的调节和控制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是提高工业企业利润水平的重要保证。
1.3成本控制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长期有效发展的基础。从企业资金的调度和使用方面来看,工业企业要发展,就要从财务战略的角度统筹分析企业的资金需求,资金投向,资金的使用等等,而在资金统筹方面,很大程度企业决策层要考虑到资金的使用成本,从现代企业管理看,资金成本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尤其对一个已经过初创以及成长阶段,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的工业企业,负债成本是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非常关注的一项成本,因为财务杠杆的因素使得负债成为了企业的一把双刃剑,没有合适的产品利润率,过高的负债成本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剧,甚至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因此,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长期有效、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借鉴国外先进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经验,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创新成本控制观念。从战略角度出发,成本控制观念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关人员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使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不仅是在于降低产品成本,更要考虑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综合考虑产品成本与价值的关系,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成本控制问题,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二是扩大成本控制范畴,现代工业企业除了制造成本外,更有设计成本、市场成本等,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对所有的成本范畴进行全方面、全过程的控制,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生产部门,更关系到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积极参与;三是结合现代信息工具,采用先进成本控制方法,例如开发、使用各类电算化软件,形成采购、生产、销售等多模块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同时综合使用先进成本控制办法,不仅能有效降低工业企业人工成本、各类管理费用,同时有利于企业快速掌握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进行经营管理方向的调整,利于工业企业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2建立健全的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系统的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工业企业需要制定成本目标管理以及高质量的成本控制计划,保证企业各相关部分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成本计划。例如,工业企业采购部门的采购环节,现代经营管理中的采购不再是传统的买东西,而是在考虑采购期、再采购点、到货时间、采购成本、批量优惠、经济批量采购、存货成本、缺货成本等因素以后的综合的采购成本。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的资金占用,为创造企业更高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计划不仅要具有全面性,更需具有前瞻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成本控制的各个范畴,更要以成本效益的角度超前看待和处理成本控制相关问题,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寻找有效降低成本的途径,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其次,采用科学控制方法,加强成本控制力度。工业企业需要加强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全过程管理,利用不同的成本分析方法,加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力度。例如金属丝制品行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实行跟踪测试,分段考核,综合比对的方法,从产成品所用原材料开始投料,到每一工序耗用的工时、折旧、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制造费用等分项核算,细化到每一种产品规格的每一个工段,然后到产品包装、入库,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从材料的领用出库,到设备的折旧损耗,每一个细节无不渗透着成本控制这一现代经营理念的重要性,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再次,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成本控制措施的发挥,是成本控制贯彻执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划分多个成本责任单位、编制责任预算,实现权、责、利的统一,推行责任成本制度,建立多层次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发挥各层次责任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优势,加强对成本控制实施效果的控制监督。另一方面,为充分调动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从而增强成本控制力度,保证成本控制的贯彻落实,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外贸企业;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37 -02
自2008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遇到了一个寒冬,使得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巨大挑战,外贸企业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必须从企业内部管理入手,从成本控制入手,不断促进企业成本支出的合理化,做到开源节流,实现向管理要效率,向成本要效益的目标。要做好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必须了解外贸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
一、外贸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外贸企业成本控制要求必须以需求为导向
外贸企业具有外向型经营的特征,企业的生产经营多以国外订单为主,这使得外贸企业成本控制与一般企业的成本控制有所不同。一般的成本控制是以生产为导向的,所有的成本控制活动都是围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开支来进行的,其成本控制的重点是生产经营活动。外贸企业订单式生产的经营特征使其生产必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此,外贸企业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支撑,建立起一个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在内的价值链体系,使得外贸企业的销等环节能够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通过供应商、销售商的选择与合作来从总体上控制成本,例如减少企业的仓储费用和存货占用资金,迅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商品服务等,这些特征都要求外贸企业的成本控制不能囿于成见,必须具有灵活性、创造性。
(二)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应以成本收益为目标
外贸企业成本控制活动与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密切联系,企业成本控制活动不能局限于某个方面,而是要全面覆盖,对影响到企业成本的每一个因素都应考虑,当然,这需要成本管理人员分清主次轻重,既要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又要从这些纷繁的事物中找出成本控制的重点和关键,即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做到重点控制。注重企业成本控制的全面性是由外贸企业以需求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决定的,它要求企业必须从整个价值链来分析成本控制的措施、效果,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则是在成本效益的指导下,抓住重点领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总量实现成本的绝对下降,同时,成本控制的收益必须超出其成本。
二、外贸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外贸企业的材料采购主要是从国内企业进行采购,材料采购必须按照采购程序来进行,采购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明确采购的材料或产品的规格、型号,然后从市场上搜集相关厂家的信息,了解各自产品是否符合采购要求,确定符合要求的厂家。选定采购范围之后,要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厂商宣传是否与产品实际相一致,要组织企业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进行考察,保证产品能够符合企业需求,同时,对产品价格形成初步意向。在正式采购之前应与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合同,合同应载明进货的必要条款,例如品名、数量、规格等指标,双方初步达成的价格、交货时间和方式、运输方式、结算方式等。
货物运抵仓库后要先由专门负责人员对商品进行检验,检验的主要依据是双方签订的购货合同,一是要检验商品数量是否足量,以件计量的货物需要开箱点数,以种类计量的商品则需要过磅检验,大量采购时可以按照5%的抽查率进行抽查。二是检验商品的质量是否达标。如果在抽查过程中发现商品的不合格率偏高,就应当适当地提高抽查比例,在商品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则要全部检查。不符合双方签订的采购合同要求的,要将货物退回并追究供应商的责任,商品符合采购合同要求的则交由仓库管理部门。
仓储费用一直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仓储成本的控制必须落实岗位责任制度,指定人员或者岗位负责仓库管理工作,做好材料、商品的入库、出库登记,如果存储物资出现变质、腐烂则应追究库存管理人员的责任,如果出现实物数量与账面数不一致则应查明原因,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采购环节的入库检验和入库是外贸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
(二)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成本控制
1、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
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成本控制的组织机构、成本控制的人员配备等,这些是外贸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外贸企业因根据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成本控制的主要指标,在指定成本控制指标时应充分参考各部门的意见,通过沟通了解各部门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既要提高成本控制目标的合理性,也要为成本控制部门执行成本控制措施想办法、出主意,定期对企业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告知各业务部门,对成本超支的应协助其分析成本超支的原因。
2、固定资产成本
固定资产摊销成本是外贸企业必须重视的成本控制项目,可以按照分级划分管理的办法实施管理,要求各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和保养,并允许各部门在协商的基础上,经公司批准进行固定资产的调用,充分挖掘固定资产的剩余生产能力,降低单位产品的折旧摊销费用。长期闲置的设备要及时清理,既能盘活企业资金,又降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
3、职工薪酬成本
工资成本是外贸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工资成本的控制不能仅仅采用降薪的做法,而要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工资成本的利用效率,例如根据职工个人工资能力和素质实施差异化的工资制度,将职工薪酬与个人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个人的劳动积极性,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的单位薪酬成本。当然,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员工可以采用降薪甚至淘汰下岗等方式进行负向激励。
(三)出口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
1、应收账款管理
为了保证财务人员了解企业签订的经济合同的实质,要必要要求财务人员参与经济合同的讨论和签订,使财务部门能够掌握经济合同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客户的资信水平和相关信用资料来指定主要客户的应收账款正常,降低应收账款变成呆死账的风险,从而减少呆死账损失。
2、销售管理
外贸企业销售活动主要针对国外市场,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运输费用较高,因此,这些领域应当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领域。销售费用应根据销售活动的地区、时间等指定定额标准,对于超过定额标准的支出要报请公司批准。运输费用方面则需要销售人员认真分析不同的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既要保证运输质量避免出现货物损坏,又要将运输费用控制在范围内。最后,由于对外销售会会涉及到外汇业务,因此做好外汇业务管理、避免汇兑损失也应当引起财务人员的重视。
3、出口退税管理
外贸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会涉及到出口退税问题,出口退税对于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外贸企业应将其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那些涉税业务广泛、金额大的企业更是要做好企业的出口退税工作。要做好出口退税工作首先要了解企业业务活动那些符合出口退税的范围,避免企业未申请出口退税而遭受损失,其次,要进一步规范相关的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提供退税金额情况,并掌握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及时调整公司的税收筹划措施,加强出口退税金额的到账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晓雁.外贸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关键环节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10):21-24.
[2]赵衍东.加强外贸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2, (11):6-11.
[3]张群.目标成本管理在外贸出口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4):32-33.
[4]于文卿.外贸企业成本的概念及成本控制的意义[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08):14-16.
[5]陈寅.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成本控制方案初探[J].对外经贸实务,2011,(01):29-31.
一、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现状
(一)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变化
随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日趋完善,很多企业也慢慢地认识到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来控制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1]
企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更加的法治化。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在企业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用税收等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国家正式成立了成本法规,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更加的法治化。
(二)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不成熟
1.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比较片面,全局观比较缺乏
我国企业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对成本控制管理的策略和价值链分析不够重视,更多的是偏向成本控制的单一化,这样会使得产品不能很好的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缺乏市场观念,成本控制管理与市场脱节
我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升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这种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的做法是非常片面的,这样做的后果其实就是进行成本转移,甚至更严重的是把这些成本寄存在存货中,这样做只会短期的提高企业的利润,不能使企业长远的发展。
3.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观念陈旧
我我国真正实行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时间还不长,在成本控制管理方面的观念比较陈旧,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他们认为成本控制管理仅仅是表面上的各种开支的节约。[2-3]虽然这样陈旧的管理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可是降低的弹性小,效果不够明显,技术才是科学的第一生产力,用发现的眼睛把科技转化成生产力,这样的成本控制管理才会高效。
二、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
与改革之前的有关成本控制管理的理论研究相比,改革之后的理论研究有了长足进步,但目前的成本控制管理还存在的问题是系统性差。[4]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方面的研究都是针对单个成本控制管理进行研究的,缺少了方法之间的联系研究,未能构成系统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种成本控制管理方法的应用的缺少联系,我们在引进新成本控制管理方法时就通常导致原有方法大部分失效,使成本控制管理缺少连贯性,同时加大了管理成本。
(二)成本控制管理方法陈旧
当以前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这是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不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购买者完全能根据自己需要来要求生产商设计、生产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商品,厂方也能取得较高效益,同时保证他们在短时间内得到理想的商品,这时工厂的一条生产线上就可能仅仅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没有完全相同的产品。[5]这种生产方式将适用分批法来计算成本,而我国目前只有5.7%的企业是采用这种分批法来计算成本的,这些都表明我国的生产组织比较粗放,对消费个性不够重视,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上也比较简单化。
三、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对策
(一)树立企业管理的系统观念
市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需要树立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把成本控制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注意整体与全局,同时对成本管理的内容、对象、方法等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这样来了解各种成本控制管理方法的本质及特色,构建出系统的管理方法体系。为了增强企业产品的强大竞争力,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就不能仅仅局限在产品生产过程,而应该将视野延伸到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及产品的设计。对这些成本管理的内容都应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
成成本控制方法多种多样,既有通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传统价值控制方法,又有利用组织结构的协作、技术革新的非价值控制方法。由于在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战略选择时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模式,所以必须要根据企业现实基础,考虑企业的文化、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等来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与此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标准成本法、责任成本法、预算控制法等成本控制方法同现代的成本企划法、作业成本控制法等方法并没有完全相互排斥,相反,在一定条件下通常可以融为一体。
四、结论
随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得到体现,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改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现状是必然趋势。首先要树立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观念,还要在在成本控制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控制管理思想,引入先进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和手段,把这些方法和手段与企业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制定更好的成本控制方法,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一定会越做越好,企业的效益也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成本控制;全面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法
低成本和高质量的服务,是所有企业管理者期望的理想状态。同时,在人们的观念当中,这两者像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难以兼得。但事实并非如此,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只有将这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成本控制的定义
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也称作日常成本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根据各生产环节预先制定的目标成本标准,进行计量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实际成本进行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在产品投产前,进行产品成本的规划,通过成本决策,选择最佳成本方案,规划目标成本。事中控制也称过程控制,是在费用发生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事后控制是对成本形成的综合分析与考核。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
方案具有可选择性的特点。企业成本具有变动的可能,这使得企业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成本朝着选定的方向发展可以实现。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方案的多少、合理性以及选定方案的优劣等,都能体现成本控制者的决策水准。
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即全面的成本控制。企业中凡是涉及到价值运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包含在成本控制范畴内。产品生产前预测期、产品设计阶段、材料采购和供应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都是成本控制所包含的期间。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成本的形成过程,因此,成本控制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程控制,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不至于对生产过程的各环节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
成本控制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连续性表现在成本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是连续进行而不间断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企业会计工作一项重要假设,企业连续经营,同时成本控制所需信息也是连续的,成本控制也因此具有了连续性的特点;系统性则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即在实施成本控制过程中,并非从局部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角度进行控制。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
企业计划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就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节约性原则。节约性原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约,这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
(2)成本效益原则。建立成本控制必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因推行控制活动而产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控制的缺乏而失去的利益。
(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对责任成本进行控制是每个责任中心的职责。为保证成本中心履行职责,需赋予相应权力,同时还要将工作成绩与奖惩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4)目标管理的原则。成本控制需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将企业成本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车间、小组及个人,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系统,使每个部门和个人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或标准,便于责任划分。
(5)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包括三方面:第一全过程成本控制。从产品投产前的设计阶段开始,包括试制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直到产品售后阶段,都应当进行成本控制。第二全部耗费的成本控制。要对耗用的所有费用予以控制,正确处理降低成本与提升产品质量的关系。第三全员控制。要想降低成本,必须充分调动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的积极性。
四、强化成本控制的方法
1.价值链分析法
波特教授首先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是指企业有一系列职能,通过这些职能活动逐步使企业产品或服务增值并具备有用性。这些活动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经销、顾客服务。这些职能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基本价值活动。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的改造,从企业整体出发,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实现作业管理的目标。
2.成本动因分析法
成本动因即成本发生的原因和推动力,包括两部分:企业围绕作业展开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和决定企业整体成本定位的结构性成本动因。
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包括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作业动因是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的方式与原因,分析作业动因与产出值的关系,可用于判断作业的增值性。资源动因即资源被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将成本费用分配到各作业当中就以之为依据。
在具体生产活动之前,部分成本就已经被确定,这部分成本的影响因素即结构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是从深层次上来影响企业的成本地位。
3.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在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顾客使用乃至产品废弃等各个阶段所发生的成本。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以提升客户体验是一条有效途径,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企业必须在研发与设计阶段进行创新,成本随之增加。产品的功能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也由此增加,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产品,生产者由此而增加的成本便可得到补偿。产品生产者不会因此而“得不偿失”,还会因此提高其竞争优势。
4.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有助于降低产品周期成本的综合成本管理工具,其主要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它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和企业目标利润倒推出目标成本,这里的“目标利润”体现了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要求,而“竞争性市场价格”则体现了市场导向。市场价格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它既是企业本身应该接受的价格,又是企业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应该接受的价格。
实行目标成本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生产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2)根据顾客与竞争对手的情况确定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3)根据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4)推行价值工程实现目标成本。
五、结束语
企业成本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程。企业想要在日趋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稳扎稳打,在企业中真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晨冰.论企业的成本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2]邓长才.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
[3]张瑛.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总第389期).
[4]刘荣素.精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4).
[5]朱琛燕.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J].魅力中国,2008,10(下):135.
[6]吴玉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成本管理的措施[J].陕西建筑,2009,11(总第173期).
[7]吴志坤.现代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创新分析[J].会计之友,2009(3).
基于定额管理的企业会计成本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对人力资源的定额管理,第二是对物资资源的定额管理,第三是对员工工作时间的定额管理,最后一个是对成本的定额管理。企业主要通过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定额的管理来控制企业的会计成本,减少企业的不必要支出,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树立起企业的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对人力资源的定额管理。在企业里,对于人力资源的定额控制非常关注,因为企业的发展体现在了人工成本的增加,基于此情况,企业着重分析了各个工作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进而开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定额管理,这样不仅仅有利于企业对员工的现工作量的绩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的增加。
2.对物资的定额管理。对物资的定额管理指的是对企业所持有的一系列生产物资和办公物资的定额管理,如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切原材料、生产设备、配件等和企业在日常办公所用到的办公用品等。
3.对工作时间的定额管理。对工作时间的定额管理指的是定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所有工作时间,企业可以事先规划好生产运作各个阶段所需的标准时间,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定额管理,这样对企业来说可以有效的监督生产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提高企业的工作时间效率和生产运作效率。
4.对成本的定额管理。企业对成本的定额管理指的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控制对材料费、运输费、仓储费、办公费等费用的消耗,在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中,企业尤其注重对变化大的成本的定额管理,以此来更好的控制成本。
二、基于定额管理的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方式方法
1.明确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范围。企业在对会计成本的控制中需要与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度相结合,基于这两点,运用定额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会计成本进行确定和定额,企业在制定定额成本的控制范围时,要根据以往的数据对比分析出现如今的定额的范围界限,以此作为定额的标准,同时还要与企业现在的生产水平,如物资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对不同时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定额标准和范围界限。并对存在差异性的方面提出控制对策,促进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2.改进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管理的过程。企业在进行基于定额管理的会计成本控制时,要改进、优化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过程,使其在利用各项资源的前提下,尽可能大的减少资源的消耗。在优化定额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制定系统性的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复杂的管理流程,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定额管理效率。
3.评估基于定额管理下的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水平。企业应该在进行会计成本控制后对定额管理控制工作作出评估与分析,找出定额管理下的会计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不断改进,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来检测企业定额管理下的会计成本控制程度,同时要注重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评估水平。
三、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益处
1.增强企业会计成本的透明度。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实行定额管理,会使企业的成本使用更加的科学和正确,在相应的定额控制下,各个部门会按照定额的标准进行工作,减少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浪费,协调、组织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对定额的制定来说,制定的过程是公开的,定额制定的结果也是透明的,使得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和工作业绩都能真实的反应出来,增强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成本控制、管理的公平和透明。
2.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作水平。对企业来说,进行定额管理使得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固定具体,并且依据事物的难易程度,对不同的职位制定不同的定额标准,充分发挥出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让管理更加的专业化、公平化和统一化,进行定额管理使每个员工的工作都能具体的落实,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时,,员工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所布置工作,这样不仅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协作,促进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工作的水平,对企业会计成本的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
3.完备事前的会计成本的控制。在以往,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重点都是事后核算,通过对事后支出的清算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控制会计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往往很难控制成本的支出,缺少了成本支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使得企业达不到监督和管理成本预算的目的。而对于定额成本控制来说,事前的控制能对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监控,增强企业对会计成本的控制。
四、结语
一、企业成本控制应遵循主要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要盈利,在其推行成本控制措施后所获得的收益就要大于其所消耗的成本。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效益原则,虽然在采取成本控制的措施时,必然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这些代价,但是这种代价不应当超过所获得的收益。
(二)政策性原则 每个企业在进行各自的成本控制时,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还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三)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在实施各自的成本管理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成本控制必须适合本企业的特点、部门和岗位设置,不宜照搬别人的做法。
(四)全面控制的原则成本控制要全面,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因此,要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细致的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所耗费的全部成本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监督,建立起一个严格的成本全过程控制系统。
(五)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就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把事情做正确了就是战略成本,把正确的事做正确是执行成本。在企业里,发生任何活动都会有成本产生,在企业内部,成本控制要明确责任,同时对成本的控制者给予充分授权,并做到奖罚分明。
(六)全员参与原则 成本控制要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它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工作,同时各个作业者也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向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控制意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培养全体职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
二、我国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传统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以节约为手段,而未能深入到整个生产过程以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各个生产作业环节,这种观念会挫伤企业向前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也会影响到企业整体长远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人员成本意识淡薄 在企业中,很多作业人员把成本管理看作是由少数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的,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把各个车间、部门、职工只看作为生产者,这种淡薄的成本意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
(三)企业空白区域成本耗费大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存在着许多空白区域,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困难,几个部门想共同合作去做成一件事,就需要跨越这些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空白区域,这时在空白区域内产生的沟通成本如金钱、时间等的花费巨大。
(四)成本控制缺乏驱动因素分析 由于对成本认识不足,概念狭隘,认为成本管理是将那些固定成本简单的进行短期处理,这种落后的思想容易将大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信息掩盖住,从而造成企业许多活动的绩效难以实现。
(五)成本控制方法与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手段仍处于落后状态,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和以标准成本为核心手段进行成本预算,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转变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成本控制效益思想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首要目标是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即要盈利,所以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树立起成本效益的观念。现代企业的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作为企业管理的导向,要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追求服务做到更好、经得起市场考验,这样才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成本效益观念是要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以最小成本来摄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利润。或者是如果企业近期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最终能为企业带来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也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成本效益观念是企业一切成本管理活动的支配思想。
(二)注重培养与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 职工的工作态度、综合素质、集体意识、成本管理意识、责任感、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此,要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对成本控制的宣传,使得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无穷潜力,带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的过程中。
(三)责任明确到部门,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企业内各部门的员工之间要认识到他们存在着共同利益,要加强彼此的沟通,保证充分的信息交流,在各部门进行合作时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效用,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这样就有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例如某生产轨道车的企业在将成本控制具体到各个部门时应做到:(1)市场营销部门要做到:预算所需销售成本,建立包括客户更改的配置、客户增加或减少的配置等销售清单,并报财务资产部备案,将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进而控制实际成本;将售后服务登记、考核体系,追究质量事故责任人做好完善;努力使合同的签订意见达成一致,最终形成实际的销售合同。(2)工程技术部门应做到:制定合理规范的车间作业流程、根据作业量配置各项作业的人员、根据工时定额确定时间节点,并对各车间执行情况负责检查考核。(3)技术中心部门应做到:制定并跟踪考核技术实施计划进度表,并做好对比分析和总结。为了避免陈旧的技术目录影响物资采购、生产制造装配而增加成本,因此要设专人深入生产现场,负责协调处理技术目录的更新工作。(4)基建设备部门应做到:了解各车间设备的功率、开工状况、使用时间、使用效率,是否可以处理长期不用的设备,是否可以优化使用设备的效率,加快购进急需的设备。企业设备折旧费需要优化,它是固定成本的一大块。(5)物流部门应做到:对外寻找和开发好的供应商,购货时要货比三家,以保证采购到物美价廉的购件;对内库房要严格执行存货管理流程,规范发料环节,严格补料手续。(6)财务资产部门应做到:做好价格及合同的审核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做好费用预算来控制各单位费用。与质量安全部一起协助物流部、生产计划部做好对不合格产品的索赔工作;与市场营销部一起做好每台车的成本预算工作,将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四)运用多动因理论加强成本控制的分析与研究战略成本管理要求企业要对战略环境做出分析,找出可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企业长期、整体的内外环境出发进行成本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各成本动因进行选择和分析,以做出战略规划。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实质在于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定位下的战略成本管理功能的具体展开与效用强化,这要切入到成本形成的内因、结构性选择与执行性技术运用中去。在以后的生产经营中,应充分发挥和利用有利的战略成本动因,控制或降低不利的战略成本动因的影响。
(五)转变发展思路,重视科学技术创新企业成本控制应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要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一切成本控制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企业应当在保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应从自身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来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攻克关键生产领域的技术,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用科技力量解决成本的问题。
四、结论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剧,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要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获得盈利,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做好对企业的管理,做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其中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因此,企业做好自身的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各个企业要认真遵守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各项原则,并看到各自现存的问题,同时认真改进,这是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