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端午的习俗范文

端午的习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端午的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端午的习俗

第1篇:端午的习俗范文

有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大全

战国时期,中国的北方已把夏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了。五月进入夏季,蛇、蝎、蜈蚣、蜂、蜮等五类毒虫和蚊、蝇等害虫进入活动、繁殖旺季,致人们受伤后的伤口容易发炎。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很低,这些害虫带来的生病和死亡率很高。所以,古人处在恶月恶日的恐怖之中,甚至连出生在该月的婴儿也惨遭遗弃,有幸活下来的也时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于是,出于感性和质朴的认识,古人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五月端午风俗。如:

系五色丝。以青、赤、黄、白、黑等色合成的五色丝系于手臂,希望能驱瘟、除邪、止恶气。

挂艾草。将艾草挂在门口以禳毒。

饮菖蒲酒。饮菖蒲酒以预防五毒叮咬和外伤发炎。

戴石榴花。起初也是驱虫,后成为小闺女端午籫以榴花为美的风俗。

喝雄黄酒。最初人们以雄黄涂耳鼻,后发展为端午喝雄黄酒。“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与此同时,中国的南方又出现了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端午节风俗。

龙舟竞渡。南方越族以龙为图腾,在先秦时期就有祭祀龙的节日,龙舟竞渡是其中活动之一。

吃粽子。古称角黍,用“菰叶裹粘米、栗、枣”,是南北方普遍食用的端午节食品。

千百年来,中国的端午节风俗保留至今还有多少呢?记得小时候,我还在脸上涂过雄黄,也喝过雄黄酒,今天的街面上偶尔还见过门口挂艾草,但现在五色丝、菖蒲酒、雄黄酒已难觅踪影。如今,古代的端午节风俗也就只剩下赛龙舟和吃粽子了。追究其缘由,是因为它们已经和一个伟大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的夏历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江而亡,为中华民族文化史留下了划时代的壮丽一章,使普通的驱邪避恶的端午节成为千古不衰的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

从汉代到南北朝,中国的节日开始赋予纪念意义和人文化的倾向。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人物,曾因地区而不相同。南方吴地之俗,是纪念伍子胥和曹娥的。纪念屈原的说法,流行于荆楚地区。隋唐统一后,经过各地风俗的渗透、汇融和人民的普遍筛选,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诗人屈原击败了其他对手,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纪念屈原的说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的童谣吗?“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写的就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说起端午节,你们知道是为了纪念哪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吗?他就是屈原,他被别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就在这天把粽子扔进汨罗江,喂饱鱼虾们,不让鱼虾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端午节这天,我们还要赛龙舟,是为了捞起屈原的尸体,可是没有捞起来。屈原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我们只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才一直这么做的。

第2篇:端午的习俗范文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极力主张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言而去职。楚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遂于夏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名师点睛】

习作虽然指出了端午节是为悼念屈原,但内容偏离了“端午节的传说”。读过之后,总让人觉得这是“人”的传说,而不是“节”的传说。端午节怎样过,每种活动有什么意义,文中根本没有提到。

建议:1.习作应重点写端午节是怎样过的,如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做到内容具体;2.写清楚这些风俗是怎么形成的,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活动有什么联系,突出习俗的由来。

【升格佳作】(片段)

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了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后被秦国囚禁而死。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占领了郢都。屈原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遂于夏历五月初五投入了激流滚滚的汨罗江。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人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用箬叶包裹饭团,外缠彩丝,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粽子。

第3篇:端午的习俗范文

目前最传统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祭祀屈原。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就记载说,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后,人们用竹筒装米在每年的这一天投入江中祭奠他。该书还说,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叫区曲的人,忽然遇到了一位自称是屈原的读书人。这人对区曲讲:“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被江中蛟龙所窃取,你们如果再祭我,应用楝叶塞住竹筒口,用彩丝缠好。因为楝叶和彩丝是蛟龙害怕的两样东西。”区曲听了,告诉了大家,人们便照着办了。所以《续齐谐记》说,以后“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对此,陆永品在《论庄、骚并称的文化现象》一文里分析说,端午节吃粽子,并投入水中,祭祀屈原的习俗,两千多年来,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纪念屈原的文化思想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正由于此种原因,制作粽子的文化活动,愈加精细。《岁时杂记》等记载,两晋南北朝时,食粽习俗已很盛行,粽子的品种甚多,有角粽、茭粽、锥粽、筒粽、九子粽、秤锤粽等。唐宋时代更有所发展,花样不断翻新,既可食用,又可祭祀,也可用作礼品相赠,如著名的杨梅粽。明清时代,粽子注重内馅的变化。而近代以来,又以浙江嘉兴粽子最负盛名。而作为屈原故乡的楚地人民,对屈原的感情,则更为亲切;对屈原的悼念深情,可谓千载未歇!苏轼《屈原塔》诗即云: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第4篇:端午的习俗范文

荆韬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第5篇:端午的习俗范文

1、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2、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3、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端午的习俗范文

端午节带红绳端午节红绳亦称长命缕,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

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这个习俗是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第7篇:端午的习俗范文

论文关键词:控制,干扰

 

“控制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为了实施控制,均需在事先确立控制标准,然后将输出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现有偏差,则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使偏差保持在容许的范围内。【1】”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干扰,所以,要设计一个优良的控制系统,设计者首先要能够对实现该控制系统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判断,然后才能想办法“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如何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出一个控制系统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就尤为重要。实际上,“什么才是干扰因素”这一问题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老师们还存在着很多疑惑,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授课教师让学生把一张纸折叠后,用吸管吹向天花板,课堂上有的学生吹的高,有的学生吹的低。老师在总结时说,“叠纸的形状、吹力的大小和方向、空气的阻力等都是影响叠纸吹高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些就是干扰因素”。这一说法在听课老师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这一说法是对是错呢?再如教材中出现的:电冰箱、空调等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有那些;热水器水温控制系统中的干扰因素有哪些;干扰因素都是有害的吗等问题初中物理论文,对于我们这些非本专业的老师来说,解释起来都具有一定的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先要来了解什么是“干扰”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控制系统中的干扰因素的问题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如: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给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称为干扰因素【2】;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常常会有一些变化不定的因素对系统的行为造成不利的影响,这种有害的因素我们称其为干扰【3】;对于一般的控制系统来说,多余的、不需要的、强制的“输入”便称为系统的干扰。另一方面,如果削减系统生存所必需的输入也是干扰;对系统来说,不仅输入端有干扰,输出端同样有干扰,如制约输出或强制作过量的输出等都是干扰,制约输出,如企业的产品受市场制约而减少了销量,强制过量输出如“竭泽而渔”,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过与不及”都是干扰;对于复杂控制系统而言,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复杂系统由多层次、多品种的诸多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都有其自由度和相对独立性,各子系统间的输入和输出不可能配合得尽善尽美,必有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这些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就成了系统的干扰;对于社会系统来说,其输入是自然界给予的一切,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空气、阳光、雨露,及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是社会系统“输入”的需要,但自然界会“发威”,各种自然灾害是社会系统所不需要的,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不得不接受自然灾害的干扰,而社会系统对自然界的“输出”,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废物的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垃圾排向自然界,这是自然界所不需要的,但人类强迫自然界接受这些废物,就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干扰【4】。

由以上的论述可知,判断什么是干扰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初中物理论文,对于控制系统的整体而言,属于系统之外的,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强制的“输入”便称为系统的干扰;另一方面,对于控制系统的部分而言,如果前一子系统的输出与下一子系统所需要的输入不匹配,就会造成下一子系统的输入的多余和不足,这种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就成了系统的干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由此可见,叠纸的形状是物体的结构设计问题,通过改变叠纸的形状可以减少叠纸飞行时的阻力,吹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控制的输入问题,这两个因素虽然是影响叠纸飞行高度的主要因素,但不属于我们的干扰的界定范围。所以不是干扰因素,把系统的设计问题和对系统所产生的干扰混淆的案例还很多,如:。对于电冰箱、空调等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分析,门的开启、环境温度的变化、电压的变化等都是属于系统之外的可能引起被控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所以这些因素就是这两个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一般情况下,对于简单控制系统较为规范和严谨的判断方法是:先要确定所要设计的控制系统,然后对所设计控制系统本身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各环节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属于系统之外的,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强制的“输入”),再分析这些干扰可能会对系统的输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哪些是必须考虑的,那些是可以忽略的,那些是要综合考虑的,那些事要独立考虑的,最后整理出系统设计所要考虑的主要的干扰因素,这样的分析才会针对性更强,对控制系统如何克服这些干扰的设计帮助更大。以下对热水器水温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的分析过程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根据设计目的画出控制分析方框图(图一),分析方框图并不是最终的控制方框图,控制方框图是控制系统设计的结果,控制分析方框图是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就像设计草图一样,是用来进行设计分析用的。

第二,对控制系统的各环节进行分析。在这个控制系统中,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有,在输入端,电源电压的波动、由于开关灯元件的原因输入电压可能降低;在控制器和执行器部分初中物理论文,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控制装置的不稳定、各种元件、加热装置的老化等;热水箱的大小、保温性能的好坏、热水箱深浅、水的散热面大小、水箱装水的多少等;在输出部分,周围空气的流动、气温的高低、用水量的快慢等。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温度的干扰因素。第三,根据对干扰因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来克服这些干扰对输出的影响(比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取终端反馈的方式,当然,如果对水加温的时间有要求的话,这种控制方法就不能完全克服所有的干扰了,如图二)。

对于“在有些情况下,却可以[i]利用干扰因素实现某种目的【1】”这一说法也没有错,因为这种“干扰”是我们所要设计的控制系统的输出量,这一输出的最终目的是想使另一控制系统的目标不能实现,这种“干扰”对于第一个控制系统来说不是干扰而是输出,对于第二个控制系统来说这是系统需要克服的干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就控制系统而言,干扰一定是有害的,它是控制系统要实现控制的最终目标需要考虑和克服的

分析和判断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设计的控制系统“在干扰影响控制之前就进行必要的防范和修正,”使得控制系统能够“对控制对象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小乃至消除偏差。”【5】所以要准确判断一个控制系统所存在的干扰因素,还要结合系统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进行综合考量,搞清楚这种干扰产生的原因、可能对控制系统所造成的后果和它将对控制系统的哪个环节产生影响等,这种干扰因素的分析才对我们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控制论》(美)维纳著;赫季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

【2】《技术与设计2》主编:顾建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3】《技术与设计2》主编:刘琼发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7

【4】《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马丽扬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

【5】《机械控制入门》雨宫好文(日)著王献平译科学出版社2001.4

第8篇:端午的习俗范文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1]。由于钩体病疫区广泛,临床表现特殊,加之部分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对本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所以钩体病肺出血型的误诊病例屡有发生。现整理我院30年间(1974-2004年)诊治的120例肺出血型钩体病,就其X线表现及误诊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我院30年间诊治的肺出血型钩体病12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家住农村的25例,儿童3例,年龄7~57岁,平均年龄为18岁。发病季节:23例在夏末,97例在秋季。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肠肌压痛明显,咳嗽、胸闷,少量咯血或大咯血等。120例均有胸部后前位胸片,其中107例经胸片复查对照及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证实,13例死亡患者经追踪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确认,未有治疗后胸片对照。本组病例曾有50例误诊为Ⅱ型肺结核。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2)典型的临床体征;(3)典型的肺部X线表现;(4)钩体病凝溶试验阳性。

1.2.2 分析方法

参考张小辉等[2]报道的分期标准,对本组120例患者胸部X线表现特征进行分期并对误诊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本组早期病例7例,X线表现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其间有针尖大小密度增高影,肺野透亮度减低,呈“磨玻璃”样改变。随着病情发展,粟粒样病灶逐渐增多,可布及全肺。

2.2 本组有中期病例63例,X线表现为肺弥漫性出血点增大,双肺布满粟粒样、结节状影,病灶密集,相互重叠,边缘极为模糊,肺野透亮度明显降低。

2.3 本组有晚期病例50例,X线表现为肺出血继续发展,结节状影相互融合,形成小片状及大片状云雾状阴影,即使在病灶密集区内也能见到斑点状透明区夹杂其中,病灶可累及肺尖。

2.4 病灶分布:病灶以双中下肺野为主,外带最密集,中带次之,内带稀少,肺尖累及较少。右肺分布密集79例,占65.8%;左肺分布密集27例,占22.5%;双肺对称分布14例,占11.7%;肺尖受累21例,占17.5%,但病灶相对稀少。

2.5 临床表现:本组有头痛、发热、乏力120例 ,腓肠肌压痛明显89例,眼结膜充血65例,黄疸32例,腹股沟及腋窝淋巴结肿大62例,少量咯血及大咯血57例,其中13例入院1~2 d后大咯血死亡。

3 讨论

钩体病在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尤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好发于夏秋季(6~10月份),集中于夏秋之交的水稻收割季节,以稻田型流行方式多见,因而有“打谷黄”之称[1,3]。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亦见于野外工作者及儿童,流行的关键在于患者与传染源及疫水接触程度。本病早期感染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发热,肌肉酸痛,乏力三大症状及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腹股沟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三大体征[4];中晚期出现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心率进行性加快、呼吸进行性加速等。本组病例符合上述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钩体病肺出血型的病理基础:肺出血的原因是钩端螺旋体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致毛细血管充血、瘀血、溢血,最初呈少量点状出血,以后点状出血逐渐增加、扩大、融合。支气管肺泡内充满红细胞,并有少量浆液渗出。肺出血呈弥漫性分布,以胸膜下尤多。该组病例的X线表现基本上反映了病理改变,在发病早期无明显X线征象,仅为肺纹理增强;中晚期由于大量肺泡及细支气管内出血其X线表现有以下特点:两肺弥漫分布粟粒样、结节状影,以中下肺野为主,外带最密集,肺尖一般保持清晰,随着病情的进展,肺出血的增加,结节状影融合,形成小片状及大片状影,边缘非常模糊,病灶可累及肺尖。本组病例的X线征象符合徐治祥等[5]报道的X线特点,即右肺多、右中下肺野多、外带多。而与部分文献报道的右上肺多不一致[3]。可能是X线胸片与CT显示的解剖结构不同所致,胸片是一种重叠影像,CT可以了解到具体的解剖部位。另有文献报道很少出现大片状影[2]。而本组病例有39例出现大片状影,占32.5%,是因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肺组织受损严重,加剧肺出血,出血灶相互融合而形成大片状影。该组病例初诊时有50例误诊为Ⅱ型肺结核,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患者和家属提供的病史不详及临床医生采集病史不全,由于患者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在潜伏期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潜伏期过后感染者发病,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就诊时,患者和家属忽视其曾在河沟或稻田从事过劳动,而医生询问病史又不详细,故未采集到有疫水接触史,所以未能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是造成早期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2)肺出血型钩体病早期,患者未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延误治疗时机,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肺出血范围扩大,病灶逐渐融合成结节状、小片状或大片状云雾状阴影,加之患者此时出现咯血或大咯血等症状,这就给放射科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极易将典型的肺出血型钩体病误诊为Ⅱ型肺结核;(3)由于钩体病流行呈现周期性,因而钩体病的误诊与新疫区难以发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当该病在某区域流行时,未能引起相关部门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加之本病临床表现特殊,此前当地也未曾有过类似病例的报道,医生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流行季节不清,又缺乏此病的临床经验,也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4)家住农村流行区域的单位职工、学生及儿童等人群极易被感染。据相关资料报道,这部分人群感染钩端螺旋体是从事农业劳动人口的8倍,因为这部分人群不是钩端螺旋体疫苗的注射对象,而钩端螺旋体的自然感染机会也很少,免疫水平低,当接触疫水后极易被感染,就诊时又极易被忽视有疫水接触史,从而导致误诊[6]。

诊断与鉴别诊断:肺出血型钩体病,病情凶险,危害性极大,死亡率高,而预后又主要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为此,在钩体病流行季节,出现大批类似感冒病人时,要考虑到新疫区出现的可能,除重视来自疫区的农业人口外,还应高度重视家住农村疫区的单位职工、学生及儿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科医生应高度警惕,掌握肺出血型钩体病的临床及X线特点,注意动态观察,结合实验室和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分析,即可早期、准确作出诊断。由于该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复杂多样,易于误诊,应与下列几种疾病鉴别: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炎、急性肺水肿、流行性出血热及钩虫病等鉴别。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徐肇玥.传染病学[M].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172-180.

[2]张小辉,张羽军.肺出血型钩体病的X线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8(2):114.

[3]邹高伟,张亚林,廖荣信.肺出血型钩体病CT表现与临床的关系(附17例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06(5):533-535.

[4]周芳春.钩端螺旋体病86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1998(2):161.

第9篇:端午的习俗范文

关键词 雾霾路段 电动自行车 车速控制 装置 系统总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3 文献标识码:A

1系统设计概述

电机控制单元ECU是电动自行车自动限速装置的控制中心,其功能是是通过GP2Y1010AU夏普粉尘传感器对大气PM2.5浓度值进行实时检测,根据PM2.5的浓度值来判断电机是否要自动减速。5V直流电机控制单元由电机的驱动电路、测速电路、参数显示电路等组成。

设计中选择了GP2Y1010AU夏普粉尘传感器进行PM2.5浓度值的测量,通过模数转换器将粉尘传感器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单片机可读的数字信号。另外用光电传感器检测5V直流电机的转速,将PM2.5的浓度值与5V直流电机的转速显示在1602液晶显示屏上。一旦PM2.5浓度值达到100eg/m3以上,5V直流电机立即减速,以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并使驾驶人员尽可能少吸入大气中的细小颗粒物。

2系统主要器件选型及简介

2.1 GP2Y1010AUOF粉尘传感器

GP2Y1010AUOF粉尘传感器是日本夏普公司生产 的一款光学空气质量传感器。它被设计用来感应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其内部对角安放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使得其能够探测到空气中尘埃反射光,即使非常细小的如烟草烟雾颗粒也能够被检测到。由于它可测量0.8微米以上的微小粒子,感知烟草产生的烟气和花粉,房屋粉尘等,又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空气清新机,换气空调,换气扇等产品,尤其是在空气净化系统中应用。

(1)关于PM2.5传感器的检出方法

GP2Y1010AU插上电源后1秒内会稳定、正常地运作,可以进行检出。对GP2Y1010AU输出电压的绝对值,并不是判定检出的有无,我们推荐的使用方法是:无尘时,从输出电压的变化量来做判定。另外,更甚者可以根据输出电平时间上的变化来对检出对象物的种别进行判别。关于一般被采用的灰尘和烟的判别方法,作如下说明。

(2)关于PM2.5传感器的灰尘和烟的判别方法

从输出电平的大小的变化及输出电平时间的变化来看,可以知道检出对象物是什么。现在,对灰尘和烟检出时输出的区别,作如下说明。一般,香烟的烟是细微粒子,密度高,会扩散式的大范围漂移。与此相比,灰尘是一个一个大颗粒,密度低,断断续续式的进入灰尘传感器的检出领域。烟是连续的表现出较高的输出电压,灰尘是间隔的表现出较高的输出电压。因此,根据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发光素子和已同期的脉冲输出电压值)在时间上的推移向微机软件的读取,是否无尘/是否有烟/是否有灰尘,不管是哪种状态,及空气污染的程度是多少,都可以进行检出。

另外,以前的旧机种GP2U05/06根据峰值保持电路,时定数较大,由于起落的应答时间较长,对于单个的灰尘,也有难以检出的情况发生。

2.2模数转换器――ADC0832

在单片机的实时测量和智能化仪表等系统中,常需要将检测的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如温度、压力、流量、速度等转换为数字量。单片机对这些数字量进行处理后再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本模拟设计中需要对PM2.5传感器发出的信号进行采集,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送到单片机,由单片机进行下一步控制。本模拟设计使用ADC0832芯片来实现将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

ADC0832为8位分辨率A/D转换芯片,其最高分辨可达256级,可以适应一般的模拟量转换要求。其内部电压输入与参考电压的复用,使得芯片的模拟电压输入在0~5V 之间。芯片转换时间仅为32eS,据有双数据输出可作为数据校验,以减少数据误差,转换速度快且稳定性能强。独立的芯片使能输入,使多器件挂接和处理器控制变的更加方便。通过DI数据输入端,可以轻易的实现通道功能的选择。

2.3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在检测和控制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采用光电传感器,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光电式转速测量仪表比较容易作为高频脉冲频率传感器。例如,可在每转中发出几万脉冲,因此分辨率高,可测极低的转速,测量范围几乎可从零转开始。光电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可靠、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因而本设计中选用了光电传感器。

本系统中主要使用光电传感器进行速度的检测。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从脉冲式光电转速传感器的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种中进行选择,因为脉冲式光电转速传感器多用于光电计数和光电式转速测量等场合。又由于透射式光电传感器比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测量精度高及使用场合,最终选择透射式光电传感器作为本系统检测速度的传感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