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应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不能被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各学科相互交融,因而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
1.2具备习惯思辨,善于想象的思想
作为教师应具有习惯思辨善于想象的灵活思维。教师应经常审视自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作风是否符合一名教师的准则和规范,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的要求,应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3具备敏锐的信息素养
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新、更准确的信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①有强烈获取新信息的意识;②对信息具有较强烈的敏感性,能够迅速、准确地对信息进行选择;③能高效地利用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④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的载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更透彻。
1.4个性心里,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步形成的,独特鲜明的人格,是思想、气质、风度、知识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可以将个人的一部分生活化特质折射到教学过程中,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以诚相见。通常生活化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接近,更容易展现个人魅力,从而使学生乐于对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作出积极的反应。学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2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2.1基于职业院校教师持续发展要求,应具备“学习型”职业素养
作为从事职业的教师应构建自己善于学习、博与专相结合的多层次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基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其它知识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以上三方面的知识不是并列的,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它知识是层次。
2.2基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技能要求,应具备“双师型”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扎实、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校能更好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基于职业院校教师学术水平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应具备“研究型”职业素养
打造“研究型”的师资团队既是院校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需求走势也是向着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发展。职业教育也应按照职业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办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更新的能力,培养直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研究型”的能力和素质,即在教学中要研究职业岗位需求、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锻炼和培养自身职业分析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断地更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1构建良好的师资培训机制
学校应制定措施保证师资培训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教师的不断再学习,学校应该建立一系列的培训机制,例如鼓励青年教师再进修,提高学历与知识水平;鼓励在职的教师多申报教学与科研课题,通过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到兄弟院校调研,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将教师的培训情况纳入考核档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政策保证。
3.2“校企交流,人才互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利资源,通过校企联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每年可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以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同时把企业一线优秀的技术骨干调到学校任教。通过校企联合,良性互动,加快教师队伍的培养步伐。通过交流,学校为企业送教上门,通过调研分析,把实践锻炼中的收获有计划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科研中去,以充实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3实施“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3.3.1积极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教师的发展能力是指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能力的最高层次,其特征是不断进取和创新。只有发展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成为职业教育的专家型教师。所以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开发、改革和建设,主动承担课题,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等,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课程设计、改革和开发能力。
3.3.2积极培养专业带头人,发挥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文的会计职业技术
在我国,会计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行业,早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就出现了会计的雏形。上世纪50年代后,“会计的电算化”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离,使得会计的发展取得了质的突破,会计至此进入了现代的行列。毋庸置疑,技能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底蕴和任务素养,一味只重视技术的记忆和操练,到头来不过是机械式的循环工作。新时期新环境,在教授中职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从文化的角度,从人的角度,传授学生有关会计的历史发展,有关会计的社会艺术,让会计技能和文化,和历史,和社会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财会人员。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技术才是活的技术,才是能够快速适应时展的技术,才能使会计人员更好的融入集体的怀抱,融入企业的氛围之中。
2.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会计职业意识
随着人才市场的极度开放,曾经风靡一时的用人单位找人的现象终是被如今人找用人单位的事实所取代。当前用人单位看重的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目前来看,与银行、工商、税务、审计、财政、客户以及本单位的领导、职能部门和职工打交道,是会计人员不可避免的事情,会计人员接触面广,需要灵活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中职院校在职业素质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会计职业意识,杜绝墨守成规的教育模式的发生。。
二、中职会计教学中增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
1.培养师资,打造双师队伍
教师是中职会计教育教学的关键,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职业素质教育的认知与评价、并自觉不自觉地传授给学生,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中职院校必须打造既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具有优异的会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积极吸纳双师型人才,可招聘一些曾在会计岗位上工作过的专业人员到学校任教或兼职,确保从教育的起点就能投入到解决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问题上来。其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适时开设有关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教职工训练班,从思想上扭转他们重理论轻实训,重技能教育轻道德教育的思维观念,并稳步加强。最后,要完善制度,将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方面的要求与规则渗透到中职院校教学制度当中,这对于提高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学生的职业素质而言,无疑是最可靠的规范保证。
2.创新教学,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中职会计院校会计教学中课程设置的理论化过于严重的现象,必须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内容。一是必须明确会计学习的“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准则,要能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课程,树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观,这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二是要善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设置适合学生、适应社会的教学内容,这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总体规划。三是要注重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完美统一,以道德教育渲染技能教育,以技能教育巩固道德教育,这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落脚点。一言以蔽之,优化教学课程的设置,就是要在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中统筹规划,有机结合,切不可顾此失彼,头重脚轻。
3.落脚岗位,提供实训机会
奥苏贝尔指出,教育工作是否有用,在于教师能否为受教育者进行有意义的受教,并为之搭建新旧认识间的桥梁,寻求和造就能够帮助学生主动认知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窗口。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可见,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实训的重要性。中职院校在会计教学中想要提高的学生的职业素质,就必须为学生寻找实践实训的途径,使其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来进行自身的塑造。在这一点上,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样,让学生们提前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环境,对于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和组织的能力势必大有裨益。
三、结语
职业院校班级文化是一系列文化的总和,在建设班级文化之前需要对班级文化构成作清晰的划分。为了更好地区分班级文化,加之鉴于职业院校的企业职业人才培育目标,本文拟借鉴企业CIS文化体系对班级文化构成体系进行重新梳理。我们知道,作为舶来品的CIS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指企业综合形象,它包括受众对企业语言、视觉、行为、传统、符号等要素的认知,通常人们称之为“企业识别系统”。有学者借鉴企业CIS创立了学校文化识别系统即SIS(schoolidentitysystem),基于此,我们可以在学校SIS的基础上创立学校班级文化识别系统即SCIS(schoolclassidentitysystem)。1.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理念文化(MI)班级理念文化是职业院校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构成了一个班级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体系,是区别于其他班集体最本质的部分。只有树立适合班级自身特性的班级文化,才能铸就强大的班集体,塑造出富有鲜明特色的班级品牌。职业院校班级理念文化主要包括班级核心理念、班训、班风、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愿景、班级誓词等。2.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视觉文化(VI)班级视觉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直观、外显的部分,是体现班风、班貌等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既有利于班级成员、校友、社会大众的感知、记忆与认同,也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自信心、自豪感、归属感和凝聚力。班级视觉文化包括班徽、班级标准字、班级标准色、班级命名、班级活动着装等。3.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环境文化(EI)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环境的文化特征体系,是班级文化的表层文化、物质文化层面,具体包括教室、宿舍、实训室等的功能划分、环境布置、文化氛围的营造等。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建设班级环境文化时要结合班级理念文化和视觉文化而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4.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之行为文化(BI)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制定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包括班级成员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值日制度、班级活动制度、奖惩机制、班干部任免机制、主题班会制度等。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理念的动态显现,只有把班级理念渗透到班级成员的行为中去,才能使抽象的班级理念转化为具体、有形、可见的行为。
二、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分析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是一种隐性课堂,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渗透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当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一)导向与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一旦完成会对学生们起到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的作用,就会成为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就会激励成员们焕发出更大的学习和生活热情,指引大家朝着既定的目标砥砺前行。班级文化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根深蒂固,假以时日就会成为班级成员的信仰和力量,能够调动班级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敦促大家以昂扬的精神、进取的姿态投入到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熏陶与育人功能
荀子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班级文化会营造出一个催人奋进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班级成员在这种温馨舒适、和谐竞进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会春风化雨般受到感染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班级文化可以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认知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并最终转化为他们做人做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三)凝聚与调控功能
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生成,有利于形成心理相容、和谐有序的班级文化氛围;使成员之间团结友善、相互鼓励和关怀及平等、和睦相处,能增强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成员时刻以班级主人翁的身份严•38•格要求自己。每个人都能从班集体中寻找到前行的动力,处处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温暖,置身其中心情舒畅地享受班集体带来的学习动力和生活乐趣。班级成员会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调控自己的心态、修正自己的行为,与班级其他成员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方向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向同行。
(四)规范与约束功能
在班级组织运行中,班级文化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这就会使班级成员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不良行为,以期与班级成员在行为处事上达到和谐共振。班级文化中有关道德标准和制度机制的要求,会使成员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转化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久而久之就会促进班级成员培养出符合班集体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遵章守纪意识,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济南职业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为例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内容复杂、过程繁琐、效果滞后的系统工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级全体成员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全面统筹各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建立能够满足全体成员共同诉求的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有体系、有内涵、可执行的班级文化。现结合笔者所带的济南职业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为例,浅谈一下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导员主导,学生主体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构思与策划的主导作用,要站在学生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长远角度宏观把握和掌控班级文化建设;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不能由辅导员一言堂,需要全体学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主人翁的作用,把班级文化建设具体而微的工作做到位。只有师生通力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建设出符合学生要求的班级文化,才能使班级文化发挥出它导向与激励、熏陶与育人、凝聚与调控、规范与约束的作用。在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入学分班之后,笔者首先带领三个班的班委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全体同学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形成建设班级文化的共同诉求;其次,我们成立了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并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特点探讨出围绕“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最后,师生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共同做好具体的各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二)班训引领,整体推进
班训是指班级提出的对班级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引导作用的思想指南,它能形象而忠实地概括出班集体的整体价值追求,蕴含着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社会责任。在班级文化体系中,班训应该是核心和灵魂,其他班级文化建设项目如班风、班徽等都要围绕着班训来进行。另外,班级文化体系内容复杂,面面俱到地建设班级文化也不现实,会贪多嚼不烂,要根据学生专业、职业生涯来确定需要构建的班级文化体系。在我们三个班确定“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主题之后,我们随后分班确立了“踏地致远,筑梦未来”、“和润人生,德济天下”、“勤习累功,学以致用”的班训;紧接着,我们的班风、班徽、班规等也就应运而生;最后,我们再把所建立起来的班级文化体系应用到教室、宿舍、实训室的文化和美化上,实现了班级文化由理论到物化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建设目的。
(三)打破常规,大胆革新
在职业院校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大胆革新。班级文化建设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守正出奇、拓新勇为的魄力,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创造出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体系。例如,我们物流管理专业三个班级为了更好地推广班级文化,同时也能让三个班级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我们创刊《物流报》。又如,我们三个班根据各自的文化主题对班级重新命名:“筑梦班”、“润和班”、“累习班”,并把新的班级名字放在教室门口,师生出入教室抬头可见,班级文化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逐渐深入人心,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共识,转化为学生热爱学习、乐于上进、主动发展的行为追求。此外,我们还根据班级实际创立了课程领学员学习机制、班级兴趣小组发展机制、5S学习和生活管理机制、自助教育成长机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机制等,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了制度约束和促进机制。
(四)开展活动,营造氛围
班级活动作为课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班级活动能促进班级成员的成人、成长、成才,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主体性,提升全面素质,拓展综合能力,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鉴于班级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推广班级文化时有必要开展与之相对应的班级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使班级文化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在开展各种班级活动中,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也会随之生成,班级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也会增强。围绕“梦”文化、“和”文化、“习”文化主题,我们开展了相应的辩论赛、励志教育活动、环保创新活动、济职义工活动,同学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深化了对班级文化的认识,形成了积极践行班级文化的良好氛围。
四、衡量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优劣的评判标准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在于具体的文化建设成果本身,更重要的在于文化建设的过程,重在用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来引领和教育学生,重在通过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塑造学生的心灵。我们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要把此作为一种教育契机,使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他们今后成功走向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优劣的评判标准是能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度
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部不是辅导员一个人的独角戏,也不能由几个班干部拍脑袋决定,它需要的是众人的参与,融入的应该是集体智慧。班级文化建设事关班级每一个成员的利益,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都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为班级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而且,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唯有整合全班同学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构建起高质量的班级文化。同学们参与班级文化构建本身就是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的体现,有利于促进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及温馨和睦班集体的生成。
(二)认可度
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学生的成长成才,班级成员只有在接受、认可班级文化的前提下,班级文化才能发挥它强大的功能。班级成员要自觉以班级文化作为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把班级文化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的理论武器,时刻以班级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敦促自己、鞭策自己。
(三)思想度
有一定思想高度和深度的班级文化才能指引班集体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没有思想价值、缺乏向心力的班级文化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这就要求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立足班级文化建设的固有规律,又要考虑班级专业特点、职业属性和班级成员实际情况等,因地制宜、富有创新地建设出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内涵深度的班级文化。
(四)践行度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乌鲁木齐地区三甲医院肿瘤科室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包括9所综合医院,1所肿瘤专科医院。专科医院29个肿瘤科室共464名,综合医院16个肿瘤科室共208名。2011年3月将所有符合标准的护理人员总计672名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①乌鲁木齐地区三甲医院肿瘤科护士。
②肿瘤科室工作年限1年以上。排除标准:护士长及长期不从事临床工作的护士。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内容研究使用的《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状培训状况调查表》是在参考美国OSHA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防护要求,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按照研究目的编制而成,在进行调查前送交5位专家评审(1位统计专家、3位护理专家和1位流行病学专家)。
①一般资料调查:调查对象的年龄、民族、学历、性别、接触化疗药物年限、职称等基本情况。
②培训时间:岗前培训时间及在岗培训时间。
③化疗职业防护培训内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防护规章制度、防护方法及措施、疗废弃物的处理等。
④护士培训需求:培训次数的需求。
1.2.2调查问卷信度重测信度,选取30名肿瘤医院内外科护士进行预调查,两周后复查,两次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r为:培训时间(0.601~0.724),培训内容(0.595~0.822),护士培训需求况(r=0.683)。内部一致性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重测信度为0.81。
1.2.3调查问卷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根据理论基础和实际经验对工具是否包括足够的项目,是否有恰当的内容分配比例所作出的判断。请五位专家(包括护理、统计学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测定,CVI为0.817。
1.2.4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2011年3月起,与乌鲁木齐地区三甲医院护理部及肿瘤科护士长取得联系,在得到其支持后,应用《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状况调查表》,由研究者本人向各肿瘤科室护士长详细讲解填写方法和要求,由各科室护士长监督,每位调查者如实独立的完成调查问卷,回答时间为20min,回答结束,护士长负责回收问卷并对每一份问卷的完整性进行核实,研究者在进行回收问卷时再次对问卷各项回答进行核实。本次调查肿瘤科护士672名,有效问卷为648份,问卷有效率为96.43%。其中专科医院458份,综合医院190份。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和百分比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及护士培训需求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的检验都是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相关规定要求,肿瘤科室护士须经专门的化疗职业防护培训才可入岗,没参加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的护士,对化疗药物没有全面的认识,很容易将化疗药物与普通药物混淆;对防护措施没有足够的了解,很容易将普通药物的使用方法应用于化疗药物。管理者应将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纳入到护士的继续教育中,对肿瘤科室的护理人员重点培训,对全院的护士也应该辅以教育,因为现在化疗药物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不仅仅限于肿瘤科室,包括心脏外科、血液科等。显示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对化疗职业防护的培训时间,岗前培训时间<30min比例最大,专科医院79.47%,综合医院80.00%。岗前培训>60min的专科医院只有4.14%,综合医院为3.68%。在岗培训时间<30min的专科医院为83.18%,综合医院为83.15%。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在培训时间上情况都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时间严重不足。医院对化疗职业防护的培训内容欠缺,培训内容为化疗防护规章制度的专科医院为17.68%,综合医院为16.84%,护士在培训时学习化疗废弃物处理只占55.89%和55.26%,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入岗前只能在学校获取化疗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加之教科书上的内容有限,因此岗前培训对新入肿瘤科室的护士非常重要,充足的培训时间和完善的培训内容才能使得护士对相关知识有彻底的认识。由于肿瘤科室护士的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长期工作中的护士会对化疗职业防护意识淡漠,因此医院需定期对护士进行化疗防护知识的在岗培训,增加护士的防护意识,巩固护士的化疗防护知识。在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时,授课老师的选择也很重要,必须选择拥有丰富的肿瘤科室工作经验、对自身要求较高、对化疗职业防护知识有充分认识的老师,结果表明主要选择培训老师为主任或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较高职称的老师其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高,能够根据自身的体会并且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员们能够更加生动的学习到知识,培训内容方面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容较欠缺。护士认为每年培训次数为2次的比例最大,每年定期的培训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化疗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而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对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的需求是很大的,与护理人员培训现状有较大差距。原因可能是医院对化疗职业防护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我国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工作将重点放在患者化疗反应的观察及不良反应的应对上,而忽略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和措施的落实。整个调查显示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在化疗职业防护培训上无差异,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化疗职业防护培训能够提升护士的化疗职业防护能力,因此医院应该做好新入肿瘤科护士的岗前培训,以及在岗护士的培训,使得护士时时刻刻都牢记化疗职业防护知识,做好职业防护,减少化疗药物给护士带来的健康影响。随着经济以及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都成立了肿瘤专科培训,医院应该鼓励肿瘤科护士积极参与此项培训,提升整体水平。黄敏等的调查结果表明,接受培训与否直接影响了护士对化疗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我国护理事业起步较晚,在职业防护方面还很不到位。要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使得护士能够安全健康的工作,医院就必须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增加化疗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监督护士做好防护措施:
①加强化疗护士准入管理:提高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的重视,将化疗职业防护培训列入年培训计划中,并对参与化疗科室的护士进行准入管理,参与化疗护士准入培训,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后,才可获得化疗护士准入资质,从事独立的化疗相关工作。
②加强护理实习学生带教: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应增加对化疗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教育,了解化疗药物的危害,掌握化疗职业防护的方法,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化疗职业防护的重视。在医院实习期间,由于带教老师会成为学生的仿效对象,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必须是有丰富临床经验,正确掌握化疗相关知识,并严格按照化疗职业防护措施执行的护士。在带教学生过程中,带教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告诉学生化疗药物与普通药物的区别,使学生学习到化疗药物的类型、危害、使用方法、防护措施,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严格监督,提高实习学生的依从率,减少化疗药物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③加强岗前培训:大多数医院在护士入科前都会做岗前培训,但是很少有医院会进行专门的化疗职业防护培训,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化疗知识很少,如不做专门的培训,刚入科的护士就会把化疗药物当作普通药物进行使用。培训须请临床中理论知识扎实、经验丰富、对化疗药物以及职业防护有全面认识的老师进行讲解。培训中护士不仅要学会基本操作,对化疗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也要有足够的认识,学习化疗药物的种类、化疗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化疗药物危害的途径、化疗药物与普通药物的区别,不慎接触化疗药物如何处理的方法,掌握化疗职业防护的措施。重点是要提高护士对化疗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使护士对化疗药物以及化疗职业防护有个全面的认识。并且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者才可入科。管理者应该对新入肿瘤科的护士做好严格的把关。
④加强在岗培训:护士在长期繁忙的工作状态下,会疏忽对化疗职业的防护,因此医院以及科室应该定期对护士进行化疗职业防护的培训。根据护士对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的需求,医院每年应该举行两次化疗职业防护培训。巩固护士的化疗职业防护知识,加强护士对化疗职业防护的重视。并且不定期地对护士进行防护知识的考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专题讲座、印制手册、音像资料宣传等多种方式增加护士的化疗职业防护知识,在严格的管理下,护士才能对化疗相关知识记忆犹新。
1.学生自身的问题
职业中专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有的确实对汽车营销方面比较感兴趣,有的还不明白本专业的实质,只是由于跟风或者家长的选择而选择本专业,不能很好地掌握本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只是单纯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缺乏职业素养,也不主动学习相关的实际知识,在将要参加工作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产生疑虑,影响自身能力水平的发挥。
2.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学校虽然会开设一些汽车营销的课程,却忽视了学生这个重要的环节,由于资金、人力以及与企业没有很好的协调等原因,使学生没有机会实实在在走进企业进行实习,不能在毕业前与工作岗位进行零距离的接触,所以难以培养汽车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再加上许多学校本身就注重学生理论的实习,引导学生也看重自己的理论成绩,教师、学生都把目光局限在了一份试卷上,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二、如何改善职业中专汽车营销专业的现状
1.引导学生培养职业素养
有些学生会因初中自己成绩不好而选择职业中专而感到自卑,存在消极心理;有的学生天生比较腼腆,缺乏自信。针对这些问题,教学中要注重心理教育。汽车营销是需要和人交流沟通的,所以应当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习中多加油打气,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专业特长,帮助学生恢复自信。
2.合理设置教学
内容职业中专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文化底子薄,所以在课程的设计上要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有的学校推出的课程专业性过强,这样的课程显然不适合职业中专学生的水平。因此,学校应立足于职业中专的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弄清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切合学生的水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3.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
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应分组模拟一些情境,如向客户推荐过程、合同签订过程等。这样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心理素质。许多情况下,学生对课本上的谈判方法学习得很好,真正应用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情境式的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更能贴近实际的工作环境。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认识,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和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黄炎培.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华职业学校十五周年纪念(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王永祥.从“劳工神圣”的新伦理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附1:《教师职业道德高于其他职业道德的原因及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树青,薛德合.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J].礼仪与文明,2002(1):51-55.
[2]王清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37-40.
[3]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杨春茂.论新时期中小学师德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9):25-27.
[5]石文明.新时期的教师修养[J].中国冶金教育,2003(1):89-92.
附2:《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与职业道德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罗宏、朱开熹.2002.“不做假账”与会计学素质教育.会计之友.(1)
[2]广东省财政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委会.2003.会计职业道德.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于书林.2002.论会计人员道德观.现代会计.(1)
[4]殷国滨.2002.浅谈新经济下的会计人员素质.现代会计.(2)
[5]财政部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附3:《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健.论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D].内蒙古大学,2013.
[2]申慧英.关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
职业生涯规划书格式
(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计算机输入,按照规范的要求编排,双面打印在A4纸上。页面上边距:3.0厘米、下边距:2.5厘米、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8厘米,行距20磅。)
4.1封面
署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和年月日,可以在封面插入图片和警示格言(自行设计)
4.2扉页
个人资料(三号黑体居中,行距20磅)
真实姓名:××(行距20磅,宋体小4号)
笔名:×××
性别:×
年龄:××岁
籍贯:××省××市/县
身份证号码:××××××××××××××××××
所在学校及学院:××大学××学院
班级及专业:××级××专业
学号:××××××××××
联系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E-mail:×××××××××××××××
4.3目录(另起一页,三号黑体居中,行距20磅)
引言
第一章认识自我(章的名称4号黑体,其余小4号宋体)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
3.性格特征
4.职业价值观
5.职业能力(或技能)
自我分析小结
第二章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含家庭、学校、社会、职业环境分析
2、目标职业分析
环境分析小结
第三章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
1.职业目标的确定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3、目标实现的策略路径
第四章具体行动计划
第五章评估调整
1.评估的内容
2.评估的时间
3.规划调整的原则
结束语
附:参考书目
4.4正文(另起一页)
引言的具体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
第一章认识自我
(三号黑体居中,行距20磅)
结合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
1、个人基本情况(四号黑体,段前0.5行,段后0.5行,单倍行距)
×××(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以下按此标准排版)×××××××××××××××××××××××××××××××××××××
2、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
在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最强的两类兴趣是什么,最弱的兴趣是什么?我的职业兴趣的特点、职业兴趣喜欢和对应的工作,应避免的一些工作。
3、性格特征—适合干什么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显示……我的性格特征情况是……(从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4、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结果显示前三项是××取向、××取向。我的具体情况是……
5、职业能力(技能)—能够干什么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结果显示我的学习风格是××类型,我最擅长的技能是:××,我最薄弱的技能是:××
自我分析小结:我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职业价值观、学习风格和技能的优劣势,所对应的岗位特质,适宜和不适宜的工作等。
第二章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参考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建议,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和目标职业进行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小四号黑体,以下按此要求排版)
如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以及对本人的影响
(2)学校环境
如学校特色、专业学习、实践经验等(简要综合分析)
(3)社会环境
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竞争对手等(简要综合分析)
2、目标职业分析
(1)行业分析
(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人职匹配分析)
(2)目标职业分析
(如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类型、地域、发展前景,人岗匹配分析等,目标职业一般分几个选项来分析)
环境分析小结。
第三章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
1、职业目标的确定
根据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得出我的职业生涯目标的三个选项:生涯目标1、生涯目标2、生涯目标3,为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目标,制作决策平衡单如下:
决策平衡单
考虑因素考考虑因素虑因考素重视程度(权重)重视程度职业生涯目标的选择生
生涯目标1生涯目标2生涯目标3
分数分数分分数分分数数
自己物质方面的得失1.收入情形
2.健康状况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化措施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2.1.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理念。
2.1.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2.1.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2.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2.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2.4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3.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比如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高职教师就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在政策上应做到与科研成果同样对待。在评职称,申报相关成果奖时同样有效。
为了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按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考虑,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陈树梅.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教论坛,2002(6)
该企业机车检修车间厂房分两层,东西走向,南北之间被薄板隔开(留有两个大门,便于铲车通行),第一层为机车检修工作场所,第二层为安全指挥作业场所(含休息间)。在第一层的上方有天车作业(拿放车轮零部件到指定的地点),东部车间由南向北依次为喷漆作业(主要是喷字号)、流动电焊(有焊尘、二氧化锰)、固定电焊;液压泵马达试验台;转向架螺丝的组装、卸装(有噪声、局部振动);西部车间南北走向为煮洗库(有噪声、高温)。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局部振动、焊尘、毒物(有二氧化锰、苯及苯系物);汽油、柴油和油。车间综合评价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符合标准要求,总体职业卫生综合评价为合格。
通过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现场调查,此车间存在的职业危害作业主要是电焊作业、喷漆作业、静夜压泵马达试验台作业、清洗作业等,主要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焊尘、二氧化锰、苯及苯系物和噪声振动等。本次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见表1。对在岗期间的383名作业人员(接触噪声的320名、喷漆20名、电焊工43名),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的要求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接近医学观察对象5名(其中苯及苯系物作业人员1名、电焊作业人员1名、接触噪声的3名);其余378名作业人员,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无所在岗位期间的职业禁忌症,无职业相关疾病。
新疆某企业机车检修车间的选址、总体工艺布局较为合理,综合考虑了厂区总体规划;工艺先进,设备密闭性好,车间辅助卫生设施齐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焊尘、二氧化锰、苯及苯系物、噪声、高温、汽油、柴油、和油等,企业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但现场应急人员的自救知识欠缺,在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管理等方面还需加强,比如活性碳口罩的配备数量不够,保管、使用不规范,噪声作业的工人应配备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等。另外还应加强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培训,加强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宣传,从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此次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患者。因此,可以认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导则》GBZ/T197-2007的要求。但由于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岗位噪声强度超过了国家标准,还需在噪声防护及降噪方面进行必要的整改后再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