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五普法论文范文

五五普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五普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五普法论文

第1篇:五五普法论文范文

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进

程,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部适应社会形势需要的普法规划。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普法工作经历,就”六五”普法的保障措施谈谈看法。?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机制。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全民性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建立一个

具有指挥全局的权威性的领导机制,是实现普法目标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所在。前些年,通过各级普法机构的努力,基本保证了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随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工作机构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更为突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形成更加科学的、统一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可借鉴湖北、辽

宁、安徽等省制定普法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的做法,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名称、编制、经费、人员、职责、职权等作出统一规范。名称可定为“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与本级司法行政部门合署办公,但应作为常设机构设置,

配备一名同级副职为专职副主任和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单独列编。?

二是要强化刚性保障机制。我国已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基本治国方

略载入宪法,有些地方也在尝试立法。但仅限于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规范,依法治理工作则很少涉及,致使法制建设工作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甚至出现用传统行政手段抓法制建设的现象。因此,国家应尽快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其组织、机构、职能、责任、义务等,以确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权威地位。”六五”普法期间,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度、考试考核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评比奖励制度等各项制度,并用法律规范加以确定,以规范和结普束法依法治理工作。?

三是要强化考核评估保障机制。”六五”普法规划要在量化考核上下功夫,建立一种权威

性的长效评估机制,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工作标准,定期检查验收,公开评比结果。普法主管部门每年应根据工作安排,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对各部门、各单位实行百分制考核评议。对连续两年取得考核优秀等级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评先树优资格,单位挂牌整改,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或由普法主管部门建议同级党委、政府予以免职。要建立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考察、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核等制度。规定领导干部年度普法考试不合格,其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核不得评为合格以上等级。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连续两年未达到合格以上等次的,不得提拔重用。在提升职务或跨区域、跨行业转任新职务时,还必须在任前接受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考核。凡考试考核不合格的,暂缓任命并进行补考。两次考试不合格的不予任命或不再提请任命,以督促各单位及其主要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重视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是要强化监督激励保障机制。检查监督是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要

建立健全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新闻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机制。同时,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对查处的违法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纠正,以保证普法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要通过建立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要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各种奖项之中,广泛表彰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等方面的先进集体(个人)。尤其要注重对从事普法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逐步改变五年表彰一次的惯例。同时,对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勇于揭发者也要予以表彰奖励,以弘扬正气。?

五是要强化队伍建设保障机制。普法队伍建设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但是,就目前队伍建设状况来看,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拿我们地区来说,县(市、区)级专职普法人员为1-3人(编制在司法局),基层单位多数是兼职人员且年龄偏高,这根本不能满足日常普法工作需要。”六五”普法期间,一方面可通过单独列编定编的形式,彻底解决普法人员不足、不专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法制新闻队伍、法制文艺宣传队伍、法制宣讲团队伍、法律服务志愿宣传队伍、退休老干部法律宣传队伍“五支队伍”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中坚作 用。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坚决清除那些违法违纪人员,促进执法状况的全面改善,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学法、守法和依法办事。?

六是要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普法经费数额不足、不能到位、不

能专款专用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六五”普法期间,可借鉴科普法和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关于加大普法经费投入的做法,由司法行政、财政等部门研究出台具体的保障办法,明确提出建立普法依法治理最低经费保障机制,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适时增加。同时,要加快硬件建设,对普法必用的车辆、微机、摄像机等基本设施,及时更新换代。?

第2篇:五五普法论文范文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新跨越

围绕争创省级法治先进市的总体目标,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法治惠民等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针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有效的推进法制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以赴做好五五普法迎检工作,成绩显著,受到省五五普法检查组的高度赞扬,有望获得省级五五普法先进市称号,实现历史性突破。一是市普法办、司法局高标准、高要求落实迎检备点各项工作。市普法办、司法局制定了迎检工作计划,市委办市府办作了转发,市分管领导专门召开迎检工作会议,并成立专项工作督查组,加强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各备点单位精心准备、大力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市普法办台帐资料整齐规范,为全市迎检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部门联动,形成了创建的浓烈氛围。司法局组织参加了全国、全省法制漫画比赛获得全国和全省两个一等奖,为、为泰州争得了荣誉;普法办组织协调16个部门单位,开展五五普法巡礼《法制报》专版宣传,大造舆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会同法治办组织全市各行政执法单位开展了五五普法成果展,100块展牌,声势大,影响大。三是借创建东风,法制宣传的载体建设效果显著,实现了新的跨越。五五普法的载体建设,超越历史,比如,法治文化街,法治文化园,法治文化宣传品,法治文化宣传车,法治文化电影队,法律书屋(柜),法治漫画,法治文艺汇演等等。五五普法的经验,影响深远,比如,大普法格局,依法普法--普法的法制化建设,整体联动的教育培训机制,整体联动的宣传报道机制,整体联动的督查考核机制等,这些经验必将对六五普法产生积极地影响。通过省、泰州五五普法工作考核,上级对我市五五普法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充分的肯定,具体为“四个提高”:即领导重视程度提高、社会知晓度提高、部门配合度提高、司法行政部门地位形象提高。此外,今年我市新闻宣传工作名列泰州前茅,被省司法厅表彰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二、大调解和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按照省、泰州市和我市政法综治、平安创建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的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履行“大调解”各项工作职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止目前,市、乡镇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中心共接待、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615批次,受理登记1298件,成功调处1272件,调处成功率为97.99%。其中,市调解委员会及其工作室、调处中心接访536起、891人次,受理登记140件,成功调处140件,调处成功率为100%。此外,村(社区)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15件。有效地遏制了民转非、民转刑和的发生,较好的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为社会矛盾纠纷及时排查、有效化解提供基础性保障。紧紧抓住“化解社会矛盾”这一工作重点,充分利用平安创建的大好契机,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办公条件等进一步落实改善的同时,扎实推进基层司法所创“优秀”、乡镇调处中心创“星级”、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等三大基础工程建设,全市35个司法所全都达到规范化要求,20个乡镇调处中心达到我市“三星”级标准,乡镇司法所和调处中心软件、硬件及平安创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排查、化解复杂纠纷的能力普遍增强。

强化大调解机制,为社会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化解提供机制性保障。按照“大调解机制提升年”和市委“服务发展、优化环境、促进和谐”的工作要求,我们立足服务发展、关注民生、维护稳定职能要求,及时总结提出了大调解工作“333制”运作模式,被泰州市局评为季度亮点工作。坚持定期排查和月度例会制度,积极参与校园安保工作,注重源头化解、突出应急现场化解,不断深化“法治惠民”行动的效果。切实加强大调解对接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驻法院、公安派出所、交巡警大(中)队人民调解工作室效能;在局安排律师参与市领导接访,在市调处中心接待大厅设立法律援助窗口,在重点部门设立了专业调解室,昭阳镇城市16个社区分别成立了个人调解工作室,形成了基本覆盖全市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格局。全市各类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化解,抑制了重访、越访、集访,实现了全市进京上访零登记的目标,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满意度达98%以上。

三、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展现新气象

今年以来,我市新增矫正对象545人,解除矫正532人,现在矫982人,其中:缓刑735人,假释88人,管制1126人,暂予监外执行20人,剥权113人。开展审前调查441人,诉前调查23人。接收刑释人员264人,解教人员51人,安置率95.7%,帮教率98.7%,重新犯罪率0.6%。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把“教育、感化、挽救”作为安置帮教的工作方针,积极采取衔接管理、生活安置、教育引导等有力措施,使安置帮教工作真正实现“安其身,暖其心,用其长,育其人,正其本”的目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劳动生存就业权利,做到不歧视、不嫌弃、不纠缠旧罪过,使回归人员重拾生活工作的信心与勇气。与此同时通过实施规范管理,落实专项排查、突出重点管控、开展回访调查等,有效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乡镇三个文明考核体系,实行评先一票否决。今年以来,我们以市级矫正教育中心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公益劳动、警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基地、法律维权等“五大基地”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共建各类基地37个。目前,市社区矫正教育培训中心已建成挂牌成立,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扶解困、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创新教育矫正的载体,丰富了矫正工作形式和内容。

以季度考评为抓手,着力推进日常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日常监管、审前调查、重点对象的管控能力和水平有力较大的提升。年初我们在全市矫正对象中深入开展了“真情回报社会”系列活动,激发了矫正对象用好的表现回报社会的热情,矫正对象的良好表现受到各地群众的好评。日常监管的“五个环节”,即调查、入矫、监管、请销假、解除矫正等,进一步细化规范,加大了日常监督力度。今年5月18日,我市“六项措施强化矫正监管”被《法制日报》采用报道;11月2日,“社区矫正帮’回头浪子’圆了创业梦”,被新华日报专题报道。

加强部门协作和社区矫正辅警队伍的建设。今年6月,市检察院在我局挂牌成立社区矫正检察室,派驻2名检察员驻点开展工作。与市公安局开展复合式社区矫正联动工作机制建设,与市公检法等联合起草了《市社区矫正对象脱、抗管处置办法》,制度体系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推动了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专职辅警队伍建设,今年9月份我们对35个乡镇矫正辅警逐一进行了点验、调整,并集中进行了培训和签约上岗,稳定优化了辅警队伍,强化了工作责任心,同时解决了矫正辅警的工资待遇问题。此外,对全市1000多名社区矫正志愿者,全部实行挂牌上岗,基层一线的工作力量得到了巩固加强。

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再创新业绩

我市法律援助中心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惠民生、助发展、保稳定”和“应援尽援”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决定》,切实加大对社会弱势和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最大限度地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今年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援助案件1140多件,接待来访20000余人次,解答各类法律咨询50000余条,为受援人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2014年,在办案数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四个明显提升:即办案数量、办案质量、群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多项工作被泰州市司法局评为特色亮点工作,在全省130多个法援中心各项工作评比中位列前列。目前为止,我中心办案数量排名全省第一。

一是高标准抓好中心规范化建设。从机关办公经费中挤出15万元资金,对中心进行了装修改选,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开通12348免费法律咨询省际专线,加强法律援助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管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作用,方便群众申请和实行网上管理。二是建立法律援助律师专业队伍。依托城区律师事务所组建30余人专业援助律师队伍,每天到中心接待大厅、市救助中心和仲裁院、局参与值班、解答来访群众咨询,引导涉访、涉诉人员走依法维权途径、钝化矛盾,筑牢第一道防线。三是开展专项活动。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先后在全市组织了依法维权“百日行动”、法律援助“万户行”等专项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宣传,有重点地受理援助土地流转纠纷、群众集体讨薪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四是强化便民举措。从方便群众申请援助入手,针对农民工、下岗人员、妇女儿童等不同身份的人员,发放“法律援助证”、“维权绿卡”,简化审批程序,保证各类人员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凭证即可获得市中心提供的即时援助。五是贯彻“调解优先”原则。积极与市调处中心及驻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市局、市劳动仲裁院等化解机构协作联运,着力构建“援调对接”、“援裁对接”工作机制,积极推行“诉前调解”,减少对抗,努力做到办案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六是认真落实重大案件报告、集体讨论和庭审观摩等制度。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并认真抓好案前集体讨论分析、案中跟踪督办、案结评议测评,保证办案质量全程控制,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让受援人满意。

今年以来,我市律管工作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和泰州市局的中心工作,坚持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坚持律师行业服务与管理并行,深入开展双促双助法律服务专项行动。

一是坚持服务经济发展,扎实开展“双促双助”法律服务专项活动。(1)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组织全市律师深入680家顾问企业调查摸底,了解企业转型升级期存在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需求,与企业开展“法企联姻”结对服务活动,先后走访企业3000多家次,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1000余张,发放法律服务函2000余份。针对企业存在的涉法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法律意见240份,为企业修订完善劳动合同4000余份,承办各类案件600多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00多起,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近10亿元。邦兴所为企业行万里并购路,天炜所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出金点子,四牌楼所为小城镇建设献良策,道和道所为不锈钢企业发展搭舞台,兴华人所为国土开发使用提供双向服务等好的做法被律师网和泰州律协报道推广。(2)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服务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我局在政府法律顾问团的基础上,今年又分别成立了经济开发区、昭阳工业园区、临城科技园区三个园区法律顾问团,共参与5个市属重大项目和680次园区企业的法律服务,提供法律意见80余份,参与谈判50余次,协调矛盾纠纷30余起,诉讼68起。(3)开展“双促双助”典型案例征集和“查案评案”活动。有力地推进“双促双助”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4)组建律师宣讲团,开展法律咨询、送法进企活动。年初,我局成立了以主任律师和骨干律师为主体的法制宣讲团,具体负责企业的法制宣传。

二是坚持管理与服务并行,着力提高律师政治觉悟和律师行业自律水平。(1)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实践活动。立足岗位,开展创先争优竞赛活动,争创陈燕萍式律师事务所,争做陈燕萍式律师,提升律师服务人民的执业理念和执业水平。(2)扎实开展律师队伍警示教育活动。针对律师年检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所对照检查,制定措施,整改落实。进一步完善律师执业诚信档案,严格投诉查处工作。规范律师收案登记,提高律师服务质量。(3)完成律师事务所年检和信息论文报送工作。按照市局要求,我们及时上报律师工作信息,特别是“双促双助”专项活动信息,今年有16篇专题信息被省律师网采用,有10篇被泰州律协采用。我市赵才前律师“论青年律师的培养和发展”论文被苏北律师发展研讨会录用。

我市公证处充分发挥公证机构的服务、沟通、证明、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公证质量防控,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1038件,其中国内民事公证650件,国内经济公证107件,涉外民事公证240件,涉台公证26件,涉港公证14件,涉澳1件,公证收费近62万元。积极参与市局开展的“双促双助”和公证文化年建设活动,在日常办证过程中,做到“四不”和“四坚持”,努力打造一支“坚持信念、精通业务、维护公证、恪守诚信”的高质量公证队伍,将公证员的廉洁、质量投诉、错证责任追究等纳入到全年考核中去,建立健全公证质量“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控制体系,提升执业监督水平,使公证质量整体得到提高。

五、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持从教育入手,把司法行政干警素质提升的落脚点放在思想教育和思想水平的提高上。

今年以来,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局开展了多项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局党组将局机关星期五政治学习与“五好五带头”创先争优活动、“公正廉洁执法”主题教育活动、政法队伍素质提升年活动、“服务发展、优化环境、促进和谐”等有关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政治学习和主题教育“两不误,两促进”,把队伍建设工作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局机关坚持星期五学习制度不动摇。每月确定一个学习教育主题,局领导干部轮流带头领学。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公正廉洁执法等主题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在积极参与全市政法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的基础上,组织系统内部开展述职、测评、民主推荐活动,认真总结戴南、临城、海南、新垛司法所等一批先进集体和宋朝勇、孙定余、单兆宏、毛登铭等爱岗敬业的先进个人典型,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和事迹报告会,坚持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发全体干警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先进典型引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弘扬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营造人人崇尚先进、个个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结合“五好五带头”创先争优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党风廉政和业务培训教育。组织开展了“学习《廉政准则》,争做勤廉表率”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收看反腐倡廉专题片、举办研讨会、理论征文等形式,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准则,熟悉主要内容,把握基本要求,牢记纪律规定。组织开展“学习陈燕萍,我要学什么;对照陈燕萍,我还差什么”专题研讨活动,每个科室、个人都制定了一份学习陈燕萍同志的争创目标规划。制定了司法行政系统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调解员政策法规和执行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干警公正执法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先后组织了两场政治理论和法律业务知识考试,并以此来推动练兵竞赛活动,在全市开展了调解员技能比赛,系统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修订和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重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五项禁令》,制定了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意见,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自觉性、责任性和组织纪律性,树立良好的司法形象;健全完善调处中心、公证处、法援中心等窗口单位“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及服务质量考评制度等,努力营造运转有序、公平公正、及时高效的工作氛围,不断提升司法行政部门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群众的水平。

六、2015年工作设想

新的一年,司法行政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一年司法行政工作总体思路是:

(一)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指导司法行政工作的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学习把握五中全会精神应深刻理解四句话: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型发展是主线,改革发展是关键,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

(二)以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为契机,夯实基础,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真正发挥大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首要职能、核心业务、看家本领。大调解的作用空间和潜力巨大。

(三)以“三项服务、三项工作”为抓手,打造司法行政工作的亮点特色。牢牢抓住服务弱势人群、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社会稳定,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法律顾问工作、大调解和高危人群管理等维稳工作。

第3篇:五五普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 德育课教学 法律意识 提高 方法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并要求“加强公民法律意识教育”。教育系统是全国“五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对象之一,这一新的精神对教育系统,特别是德育课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即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这是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艰巨得多的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教师就要花大力气,掌握把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法律意识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寓法制观念教育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中

实现寓法制观念教育于基础理论教学之中,教师首先要讲清、讲准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社会实际和他们自身行为,法制观念才能提高。就学生而言,他们了解掌握法律规范的主渠道是学习法律基础课。因此,教师在向其宣讲法律知识时应做到准确无误。如果因教师的错误表达而给学生以误导,以致他们听从教师所讲而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那真可谓误人子弟。所以法律基础课教师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刻苦专研法律知识,认真备课,力求做到所讲的内容均言之有据,不允许有自行的“合理推断”、“夸张想象”的现象存在。

然而,传授了基础理论知识,并不一定就能自然而然地达到提高法律意识的目的。实践证明,理论知识不等于法制意识、法制观念。例如,学生在初中就已知道什么是“违法”,但在学生中仍存在一些违法现象,如打群架、偷窃等行为,还有的学生有矛盾不找老师,而从社会上找人帮忙,这些都是法制意识不强的表现。再如,通过“宪法”的教学,懂得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要求履行的义务有哪些,也具有分析案例的能力,但他们并不一定都能增强宪法意识,更不一定都能依宪办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所谓有意识,就是在教学中要把传授理论知识、培养能力和法制意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法制意识教育的内容要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力求全面、系统。

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法制教育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抓住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各课所要解决的重点。

第二对学生的要求要恰当,不应当偏低或过高过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提高法律意识的具体要求。法制教育工作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注重实效。例如,进行“维护宪法尊严”的教育,既要讲清大道理,又要提出每个学生都可以达到的初步要求,如不私拆他人信件、不私自翻动他人物品、不辱骂他人等。这样寓法制教育于理论知识教育之中才会落到实处。

二、寓法制教育于法律基础课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之中

课堂教学应当同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同时,课外活动也是法律基础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寓法制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寓教于乐是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配合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感染力的活动,如召开法制班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阅读法制刊物,收看《今日说法》或其他法制节目,观看法制录像,利用班级黑板报开设“法律小百科”园地,举行知行小论文演讲比赛,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参加庭审观摩等。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活动后可要求学生谈收获、找差距、定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交流。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如参观、访问、进行初步的社会调查等,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法制观念。

三、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配合,拧成一股劲

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过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发生作用的过程。因此,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就成为德育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一要争取各科教师、班主任和团委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计划要尽可能和学校的德育大纲的实施计划同步,并让班主任、任课教师、团干部了解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计划,以便配合教学内容开展班级、团和各学科活动。如争取班主任、团干部组织学生搞相应的调查活动或召开主题班团会或开展法制征文活动;也可争取在语文课内写相应内容的知行小论文,并搞演讲比赛活动;还可以通过校报、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这样各负其责,各自发挥优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达到教育目的。

第4篇:五五普法论文范文

一、指导思想

2011年局机关教育培训工作总体要求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审计机关教育培训工作要点》,以培训一批核查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为目标,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途径、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培训内容

(一)做好十七大精神学习培训工作

按照市委组织部制定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轮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党校的调训通知,加大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培训力度。除分级培训、集中学习外,还要组织广大审计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十七大精神,以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培训工作。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深入理解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科学的理念去审视和研究审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进取意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管理水平。

(二)做好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工作

根据全市审计机关“五五”普法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继续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要紧紧围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深入学习修订后的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审计准则;关注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立法动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对一些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时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审计机关干部的依法审计能力和水平。

(三)做好公务员行为规范学习培训工作

继续深入学习《国家公务员法》及其配套的法规、政策,依法规范公务员管理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做好对《公共政策》、《公共行政管理》、《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教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的培训,依据培训提纲,把握学习重点,掌握有关公务员的法律法规和现代公共管理知识,增强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

(四)做好计算机技能学习培训工作

按照审计署提出“五能”要求,市审计局将进一步加强全市审计机关计算机培训力度,推动计算机审计由基础培训转向中级培训,认真选拔和落实参训人员,努力培养更多的适应审计工作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促进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继续做好审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考试工作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评审工作,是健全和完善审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机制,加强审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审计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应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没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审计干部参加初、中级审计师考试,积极推荐、支持符合条件的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署组织的高级审计师考试和评审。

(六)做好审计干部学历上台阶工作

积极鼓励支持审计干部参加国家承认的各类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文化水平。要推荐优秀审计干部参加公共管理硕士MPA考试,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七)做好审计业务培训工作

要围绕审计工作重点,结合年度审计工作需要,采取以会代训等形式,举办各类审计业务短期培训班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和业务讲座等。鼓励审计干部利用空余时间自学审计业务知识;鼓励审计干部撰写审计业务专业性论文,积极参与省审计厅的课题招标和审计理论研讨活动;继续坚持集中学习制度,利用年终岁尾一段时间进行集中整训。

(八)做好组织参加有关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工作

市审计局将按照审计署、省审计厅、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机关工委、市人事局等有关部厅、单位的调训工作要求,积极安排和选派相应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班,从多角度、多层次,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

三、几点要求

(一)要做好新一轮大规模高质量培训审计干部工作,进一步深化“大教育”的理念,紧紧围绕审计工作发展的大局,服务于审计工作发展的中心,把普及学习,骨干培训和高级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教育培训的丰富成果推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审计干部要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觉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积极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启发新思维,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推动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做出贡献。

第5篇:五五普法论文范文

这样的场景,在一所仅有三百多个学生、二十多位老师的偏远农村小学出现,有些让人不可思议。出席会议的校长们感动了,前来观看孩子们展示的家长们感动了,许多家长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老师!谢谢校长!”是的,作为从事教育的人很难不为这样的场面感动,以至于该县主管业务的刘占伟局长在接下来的总结会上大发感慨:“谁不被感动,谁就不配做教师,不配做校长!”省元头小学是如何创造出如此令人感动的奇迹的呢?

校长要成为学校发展的真正引领者

王振坡校长说:“做校长之前,对‘校长’两个字感到神秘敬畏,当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赏识,自己做了校长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压力和使命的神圣。”

为了不辜负自己所肩负的使命,王振坡一刻也没有停止学习和思考。学习就会有收获。王振坡越来越清楚,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办学必须有思想、有精神、有境界,能理性地思考和把握自己的方向。

2006年春天,王振坡到湖南长沙的东郡小学考察,该校的书法艺术教学特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7年,杜郎口中学之行,又让他深有感触:农村学校也一样会大有可为!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这成为他很长一段时间认真思考的问题。

他感到,办学理念一定要切合学校实际,不要“空、大、远”,否则,校长难以布置和操作,老师们也无从下手,工作起来杂乱无章,老师们也会感到无法实现目标而失去积极性,学校有序发展只能是空谈。同时,校长的办学理念一定要让老师们理解、支持。这需要校长认真工作,从日常工作中渗透、引导。让老师们感到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离成功很近,让老师们体会到成就感。他认为:合理的、有效的、成熟的办学理念,应体现在学校的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中,需要一任甚至几任校长的努力,应体现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走了留下的还是一所好学校”的大局观。

思考越深入,思路越清晰,眼前逐渐开朗起来,他要做一位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把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不断提升教师的成就感

要想实现既定的办学目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王振坡校长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得以不断发展和办学理念得以实施的保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不是学校本身就有的,需要校长去引导、培养。”

为此,王振坡在许多方面不断地探索着,实践着,收获着。

1.给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学习时注重借鉴,根据实际让老师们自由发挥,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利用教研组活动时,定期将自己的得失与老师们汇报、交流,取长补短,借鉴吸收,达到教学最优化。

2.对教研教改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教师们参加课改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累教学经验,吸取先进教学方法。近年来,王振坡校长一方面要求、督促教师参与教研教改;另一方面,对老师们的业务学习给予最大支持,老师们的论文评审、参加优质课比赛以及外出学习的费用给予报销,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三年多来,教师所写论文有三十多篇在省、市、县交流中获奖,在省、市、县优质课讲赛中获奖八人次,不仅让老师们提高了业务能力,获得了荣誉,而且使他们服务教学的热情日益高涨。

3.与时俱进,强化教师信息技术的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脑操作已经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技能。为了使教师能跟上时代步伐,优化课堂教学效果,2006年学校购买了电脑,安装了宽带,对所有教师在每学期期末进行打字、制表、建档等基础电脑技能的考核,同时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讲一节有自制课件的电教公开课。

4.提高教师们的执行力。王校长认为,执行力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成败的关键。学校不缺乏理论,缺乏的是好的执行力,要想让学校稳步、有序地发展,教师的执行力尤为重要。校长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执行力,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带动老师们积极地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吕丛利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老师。一次,她从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晚年最大的愿望是让孩子在快乐的儿歌中学习古诗,在优美的旋律中亲近经典。虽然我已是古稀之年,虽然我曾荒芜了不少光阴,感谢天赐良机,给了我一生的感悟和孩子们一起学先的教诲。把新学堂歌唱给祖先,更唱给未来。”吕老师了解到,近年来,谷建芬把《春晓》《静夜思》《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二十余首古诗名篇,谱成了少儿歌曲,并由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学堂歌》――谷建芬古诗文少儿歌曲演唱会”。教育专家认为:“《新学堂歌》不仅能帮助学习,流畅的音律容易让孩子心情愉悦,歌曲本身也会给孩子平静轻快的感染。”吕老师通过谷建芬的博客及其女儿的文章,详尽了解了《新学堂歌》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有许多家长的感悟心得。

凡是成功的教师都是善于思考和钻研的。吕老师看了这份材料立刻动起了心思: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创编一套这样的古诗手操、韵律操让孩子们学习呢?

她把自己的想法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立刻得到王振坡校长的大力支持。于是,学校自己编创古诗手操、韵律操的工作就开始了。

为了创编古诗手操、韵律操,吕老师首先查看了很多相关资料,让她受益匪浅,然后,她认真研究古诗词,根据诗的内容揣摩与之相符合的动作,努力使动作与古诗的节奏、意境完美结合。最后,她进一步从整体考虑,所编的动作既不能太难,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又不能太简单,使学生感到没有新意和挑战性,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吕老师先在自己班实践,觉得不好看的动作或太难学的动作及时改编,特别是在编《相思》这首诗的动作时,吕老师设计了很多动作,然后反复做给其他老师看,最后才定下自己满意的动作。吕老师相信“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编排手操、韵律操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学生愿意做、喜欢做。当她看到学生那样积极、主动地去学,心里非常高兴,特别是有一天晚上她经过男生寝室时,看到七八个男生光着脊梁在做韵律操,吕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孩子们不但把背古诗、做韵律操当成了一种兴趣,而且还把它转化成一种娱乐活动,实在是难能可贵。

“有付出才有收获的快乐”。吕老师感到自己在做着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曾有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它让吕老师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向上!

从实际出发,倾注留守儿童一片情

地处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近些年,省元头小学在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

从2007年11月开始,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进行尝试,成立了“省元头学校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和“留守儿童办公室”,由专人负责这项工作;自筹资金10000多元创造学生食宿条件,并且安排责任心强的教师管理学生伙食,保证饭菜质量,合理调节饮食,确保学生能吃饱吃好;印制了“省元头学校留守儿童在校表现统计表”,建立留守儿童纸质和电子档案,详细掌握他们学习、生活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每月召开一次住校留守儿童会议,从学习、与人相处、独立生活等方面的在校表现进行总结。好的当众表扬,差的私下批评,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每月和家长联系一次,告诉家长学生在校表现,同时开通亲情热线,供学生随时和家长保持联系;定期组织他们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给寝室配备体育器材,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让学生既要努力学习,课下也能玩得开心;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和“家长”,给学生家的感觉;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通过家长会、板报、宣传单等方式进行宣传、呼吁,让更多的人了解、关爱留守儿童。

省元头小学在校食宿的留守儿童从2008年春的21名增加到现在的83名。除了本村学生外,还涉及到本乡和其他乡共计9个村的76名学生。

老师们为留守儿童究竟付出了多少,没有人说得清。刚刚四十岁的谢群涛老师头发越来越稀少,有人和他开玩笑:“你的‘前途越来越光明’啊!”谢老师呵呵一笑,说:“都是留守儿童的功劳!”俗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的心里亮着呢,对老师们的倾情付出,他们只有发自肺腑的感激,上级教育局、关工委的领导也多次给予肯定和表扬,老师们也就满足了。谢群涛老师说:“能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使家长们对学校工作满意,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特色学校建设需要踏踏实实

从2006年下学期,省元头小学开始尝试特色学校建设,以“经典诵读、文化健身”为主题,伴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我与古诗同行”,让孩子们感受成长的快乐。

特色建设绝不是空想得来的,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为了让学校的工作富有成效,他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分三个步骤进行实施。

第一步是让学生在自愿、没有压力的心理下先学背古诗,培养学生的兴趣,建立自信心。第二步是以班为单位开展古诗诵读活动,根据学生年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学期当中,低、中、高年级80%的学生分别能背诵40、60、120首古诗词,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为了不占用学生上课时间和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学校每天在校园广播中播放配套光碟让学生跟读,预备之后和大课间时间统一组织诵读。第三步是学生熟记古诗后,学校统一编排古诗韵律操和手操,各班推广。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编排了20首古诗韵律操和手操并推广,学生们在大课间集体背诵古诗并学做古诗手操及韵律操。

现在,学校的师生在讲授和学习的时候,对课本中的古诗课文格外关注,同时也会在课前课后到楼道内观看本节课古诗配图,感受诗的意境;师生们买笔记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的时候,有古诗内容的优先购买;学习语文以外科目的时候,师生们会把见到的诗句读一下,看一看是否在学校推荐的背诵篇目中出现过……

当学生在预备后、大课间、大街上大声诵读时,那是他们自信心增强、热爱生活的体现;当一个人随便说出一句诗,周围的学生马上就想接出下一句,那是学生少说脏话,变得文明、有修养的体现;当他们关注别人会背多少首而怕超过自己时,那是学生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体现;当他们会背100首、200首时,洋溢在学生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是他们自我陶醉、拥有成就感的体现;当学生把古诗背诵编成游戏玩耍的时候,那是他们的创新能力提升的体现……我们的教师,记不清有多少次被学生那无所顾忌、激情四射的背诵场面所感动;记不清在内心深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说了多少次“可爱、更可敬的同学,老师不如你们!”此时的师生距离是如此的接近……

“古诗”这两个字对省元头小学师生来说,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单纯是背诵、记忆,它体现出来的是快乐、是超越、是创新、是感动、是师生心灵最深处“情”的交融!

第6篇:五五普法论文范文

她植根于沃野千里的松辽大地,成长于底蕴深厚的长春大学,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踏着时代的节拍,励精图治,奋发进取。

十三载砥砺耕耘,十三载风雨兼程。截至2013年,学院已拥有文、经、管、工、理、艺六大学科门类,36个本科专业。现有教师560人,其中教授119人,副教授1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3%;具有博士学位的33人、硕士学位的32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9%,在校学生一万余人。

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并正式更名为长春光华学院,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型大学拔地而起,岿然屹立。

一、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办学投入力度

长春光华学院自建院以来,紧紧围绕“建设一流民办高校”的目标,高标准,高要求,大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学院现建有证券交易模拟训练中心、会计模拟训练中心、外国语言实验中心、媒体广告制作中心、影视艺术实验中心、电气信息技术实训中心、数控加工技术实验中心等5个实验中心,6个实训中心,71个实验(训)室,校外实习基地103个。学院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00.1万册,电子图书47万种,拥有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和1200余座位的阅读室,并引进了CNKI中国知网、读秀学术搜索等国内大型著名电子文献数据库。学院现代化的体育馆集篮球馆、网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台球馆、体操馆等于一体,并建有和奥运场馆“水立方”采用相同技术的国际标准游泳馆。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光华会馆,会务、住宿、餐饮、洗浴、健身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校园内还设有超市、医院、干洗店等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截至目前,学院总资产已达10.71亿元,在省内民办高校中位列前茅。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师资强,则大学强。”教师是大学的灵魂,师资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大学的整体育人水平。

学院成立以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素质与能力齐抓,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使学院师资队伍实现了“质”与“量”并举、“来源”多样与“结构”优化的全面丰收。

学院先后制定了《关于博士待遇的规定》、《兼职学科专业带头人选拔聘任及阶段性考核办法》等措施,从建院之初,就引进了懂教学、会管理的8位教授系主任,着力发挥教授的治学带头作用。为了充实中青年教师力量,2006年至今,学院共招聘优秀人才300余人。 2010年又先后高薪引进9名博士来学院工作,其中4名公办院校的年轻博士后是辞职来院工作的,在省内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光华学院的未来发展要依靠人才,赢在人才。必须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作为学院发展的第一要务。”创始人康井山先生多次强调。

为了留住人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院除了为每位员工办理“三险一金”外,还投入巨资为员工解决住房问题。目前,学院已建成教师住宅楼5栋,专家楼1栋,先后为300余位教职工提供了成本价标准住房,为学术带头人提供了300平方米跃层的住宅及车库。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学院还实施了“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为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职工报销学费,允许其带薪学习,并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破格聘任讲师、副教授20余人,使光华学院的教职员工倍感温暖,工作更有劲头。很多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也纷纷慕名而来,使学院师资水平不断攀升。

从2005年开始,连续多次开展青年教师校本培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参加,俗称“过三关”。即过“教学基本功关”,使青年教师会讲课,能站住讲台;过“教材关”,使青年教师讲好课,能站稳讲台;过“实践关”,使青年教师懂操作,能站牢讲台。

学院还要求各教学单位所属青年教师轮流到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或者安排到相关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并把“导师制”贯穿青年教师培养全过程,一个教授可以带五个“徒弟”,每带一个“徒弟”,每月给予相应补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在全省独立学院中创造了“五个第一”。即:省内第一个由学院出资培养硕士生的独立学院;省内第一个重金引进高端人才的独立学院;省内第一个重奖有突出贡献教师的独立学院;省内第一个解决全校教师住房问题的独立学院;省内自有中青年教授(博士)最多的独立学院。

三、专业设置与时俱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办学十三年来,学院坚持以“质量立校”为根本,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立足实际,锐意改革,初步形成了具有光华学院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坚持“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坚持“把学院建设成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水平教学型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

几年来,学院设置了金融学院和商学院;针对打造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调整设置了外国语学院,尤其是重点建设了朝鲜语专业;针对吉林省和长春市工业,特别是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调整设置了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针对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了新闻传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电影学院。

从2007年开始,陆续增设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新闻学、金融学等一批市场急需专业。经过调整,使学院的专业设置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保证了就业率,办出了生命力,先后培养了数以万计“合格+特长”的应用型人才,赢得了学生、家长、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四、创新模式特色培养,能力为本因材施教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

建院以来,为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提出把德育为先、能力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终身学习“五个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院在全省独立学院中率先创建了“2+1+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四年学习中,前两年用来打下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三年用来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技能,最后一年将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形成结合起来。

为了实现“2+1+1”的培养目标,学院建立了“围绕一个中心、构建两个体系、实施三个配套”的保障机制。即,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两个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合理衔接,有机结合;三个配套,即师资队伍与培养应用型人才配套,教材与培养应用型人才配套,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与培养应用型人才配套。

优秀的教师带出优秀的学生。在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光华学院的学生屡获佳绩,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吉林省第一名;2009年,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全国季军;在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三等奖,位列全国第十五名;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吉林省赛区特等奖。至2012年,学院历届本科毕业生中,有近500名考取了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的硕士研究生,百余人出国深造。

五、深入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人文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通过人文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更加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更有人情味,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从而成为人格与知识全面发展的人。

自2003年开始,学院大力开展以“塑造人文理念,培育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宗旨的人文教育。10年来,学院的人文教育在内容和方式方法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到丰富、由零散到系统、由肤浅到深化、由穿插到制式的发展过程。

首先,由相关教育专家和任课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小组,紧紧围绕“做人、做事、求知、共处”四个主题编写了四本教材:《做人与做事》、《成人与成功》、《就业与创业》、《读书与治学》,共计70万余字。围绕“四大主题”编写和确定了人文教育的基本教学大纲,纳入正规教学计划,贯穿大一、大二、大三,区别不同的层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教育。

在每两周一次的人文教育专题讲座中,学院还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名人进行讲授。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弓克教授、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邴正院长、吉林省高法杨庆祥院长、全国劳动模范丁树达等30多位同志先后来到学院作专题讲座,而且他们中的一部分学者已聘为学院的客座教授,经常来给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授课。

学院的人文教育活动不仅使本校学生受益匪浅,也影响和扩展到了其他兄弟高校。人文教育专家先后到兄弟院校宣讲人文教育课30余场次,受众面达1万余人,兄弟院校慕名购书3000余册。人文教育讲座还延伸到了学生自己组织的各类讲座,如请往届毕业生回校讲“我在光华的时候”,现身说自己参加工作的感受,初步成功的经验,怎样对待当下的学习等等,使同学们获得了更加切身的教育。

六、职业教育风生水起,就业工作捷报频传

“就业率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光华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却逆势而上,节节攀升,其秘诀之一便是狠抓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院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把实践教学加入职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模块,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对接毕业工作领域、工作岗位的职业规范和技能要求。学院各专业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共编写出版职业教育教材29部。学院教师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编入教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材紧跟专业发展方向。一些教师还把自己的科研课题与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选题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

通过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积极创新就业模式,学院做到了“六个结合”,即,结合学业抓就业、结合实习抓就业、结合家长意向抓就业、结合国家政策抓就业、结合学院二级管理体制抓就业、结合招聘抓就业。

为保障就业,学院还成立了专职的就业培训队伍,从大一就开始抓就业教育;每年举办就业洽谈会,把相关企业引进来与学生签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三支一扶”、“村官”、公务员等选拔考试;对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在毕业典礼上佩戴大红花,把喜报送到学生高中母校,送到学生家里。

经省教育厅就业指导处认定,学院就业率连续五年达到90%以上,有的专业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光华学院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用得上。”

2009年,学院被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评为“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

七、思政教育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扎实推进

建院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通过“三个结合”,即与教学管理工作密切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合力的形成;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服务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院还积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输渠道,建立网上德育阵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向”引向“多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

“光华学院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统领,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文件为指引,以学院章程为核心,以各类规章制度为规范,努力建设制度先进的高水平百年民办大学。”董事长康启鹏指出。

为此,学院着力构建了“1+3+5”依法治校建设引领工程,即“坚持贯彻一个理念,突出抓住三个关键,推进完善五个重点”。“一个理念”是指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三个关键”是指领导重视、健全网络和完善制度;“五个重点”即注重宣传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民主管理、保障教师权益、尊重学生权益。

依法治校硕果累累,学院先后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学校”、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连续五年被长春市高校工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八、公益办学利国利民,科学规划加快发展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坚持办学的公益性,既是民办高校获得组织合法性的前提,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泉。

学院成立以来,始终以公益性办学为根本方向。建校初期,自筹经费、自建校舍、自聘教师。贯彻“量入为出、勤俭办学”方针,举办者兼职不兼薪,不取报酬,教师及管理人员实行低报酬。以改革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了初期的跨越式发展。

董事会和学校章程明确规定: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学院续存期间,举办者、资助者、捐助者都不要求个人回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占有学校财产。现在学校所有资产均在长春光华学院名下,产权归属明晰,财务运行状况良好。同时,坚持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

在光华学院,还有一条“阳光通道”一直温暖着广大贫困学子的心,那就是光华学院专为家庭贫困学生设立的“扶贫济困资助体系”。为确保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安心学习、正常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广泛设立“阳光通道”,采取包括新生入学学费减免、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发放,以及增加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大力解决部分家庭的生活困难问题,缓解了社会资助的压力。近年来,学院共资助贫困生600余万元,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在校生部分家庭的燃眉之急,开辟了帮扶贫困家庭的新途径。

未来,光华学院将继续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科学规划,加快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