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程序员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金项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尹艳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点扩大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为大多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思想指导下,全国52所院校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40%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属于专业技术型,就是说其专业定位是应用型。但应该看到,传统编辑出版学教育仍然沿袭着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侧重学科性,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编辑出版学专业如何破解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难题,是其专业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编辑出版学专业现状与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对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将从属于“文学门类”的“新闻传播学”下的二级学科“编辑学”和从属于“历史学门类”的“图书信息档案学”下的二级学科“图书出版发行学”合并统一为编辑出版学专业。因此,我国高校开设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有的设在新闻传播学院、有的设在文化或传媒学院、还有的设在信息或管理学院等等。
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设在人文学院,培养的人才以文化创意和文字编辑见长;设在新闻传播学院,培养的人才以新闻编辑、报纸编辑出版见长;设在管理学院,培养的人才以经营管理见长等等;也许正因为如此,导致了目前编辑出版行业就业人才存在以下特征:专业知识方面“过偏”――该懂的不懂、“过专”――有些知识学得过于专深,不实用。
二是重理论轻实践普遍存在,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实践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但是一些高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课程多以宏观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际的分析。客观说,目前许多编辑出版学专业改革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在第八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同时,许多院校也采取不同措施,比如加强和校外新闻媒体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等,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做法尽管一定程度地强化了专业技能培养,但与行业岗位的实际、媒体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些地方高校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率相对较低也是客观之现实。
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影响了课程质量。由于学科交叉的特点,所设课程比较多、比较杂,课程内容出现重复。例如出版学中讲出版法律法规,而编辑出版法规还要讲出版法律法规等;再有课程开设时序上不合理,哪些课程先上、哪些课程后上,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如何合理科学设计安排还需进一步理顺。此外,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跟不上企业新技术发展需要。例如课程设置中很少体现数字出版内容,只有极少数院校开设了数字版权、多媒体技术等课程。
二、应用型本科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专业定位准确,注重能力培养,满足行业急需
从当前对本科编辑出版学专业现状分析,其零散的、过偏、过专的格局,势必要打破。按照产业链分工流程,结合各自办学优势,编辑出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熟悉了解出版行业各环节,具备采、编、印、发各种能力,即编辑人员要了解市场,熟悉营销,发行人员也要了解书稿编辑过程,熟悉纸质与电子图书生产制作流程,这是现代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之所以出现“错位”现象,主要在于专业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厚基础,注重学科性,忽略了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应在强调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专业性,提高其针对行业急需的职业能力培养。
(二)课程设置综合化、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
首先,强调应用性: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加大实践课程比重,突出教学改革重点。一些应用型本科编辑出版学专业依然沿袭传统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和技能知识传授,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大,有的理论课时比重占总学时75%-80%,这样的课程体系不可能培养出岗位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改变。根据各专业实际,四年总学时中实践环节比例,可由过去的20%-25%增加到30%-40%;还可以整合相关课程,如将编辑学概论和出版学概论合并为编辑出版学概论;调整课程内容,避免相关课程重复;改革教学方法,一些理论课程可以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压缩宏观讲授,增加工作过程、项目案例分析。
其次,强调针对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编辑出版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都要“比较宽厚的基础”。具体表现就是课程设置强调理论结合实践,保证理论课程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基础;同时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保证实践课程为理论知识学习服务,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围绕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采用全程式、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将实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实践与理论交叉进行,形成理论+技术应用+实践+拓展(选修)的全程式、模块化教学体系。
第三,强调综合性:注意更新课程内容,突出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首先要注意课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和独立性。每门课程应该是独立的,但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又具有它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都要从整体出发。既要综合整体考虑课程与课程间横向的关系,又要考虑纵向关系,搭建“四种模块、四个课程群”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编辑出版行业“采、编、印、发”一体化的产业链格局,将高职印刷类各专业课程设置归类整合为采写、编辑、印刷、发行四个部分,并移植借鉴过来,横向形成以培养采、编、印、发能力培养的四个课程模块;纵向分成理论+技能+实践+拓展(选修)4个课程群,具体如图1所示。其次,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出版时代。因此在课程设置应该紧跟行业企业发展,及时加入多媒体出版技术、网络出版技术、手机出版等新技术新知识。同时,根据国内外出版业对人才需求变化,过去需要的或许只是个文字编辑,但现在除了需要懂得数字出版技术的人才,更需要具备策划编辑与管理人才,所以对学生选题与策划能力培养、经营管理与信息处理技术能力培养也应在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考虑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2)
[2]中国编辑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筹).开拓资源,创新模式,促进编辑人才培养[J].中国编辑:人才培养,2011(3)
刘海毕业于一所重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喜欢开发程序的他在这家软件公司已经工作近五年了。从刚毕业做一些简单程序的编写,到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功能模块的编制,在这里他懂得了程序员的真正含义。一直致力于成为程序员的他本来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可近几个月来他却为此十分苦恼,难道我一辈子都要写程序吗?
年轻是技术的资本吗?
在现代社会中所谓搞技术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年轻的职业人,尤其是IT行业,信息的快速传递,技术的不断更新都要求从业者具有极高的接受新事物、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种优势,因为年轻人尚未定性,他们会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这也是他们能够适应社会,能够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一直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当然,这当中仍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就此脱离了队伍,而这些没有办法应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的人便已经沦为被社会淘汰的人群。
信息技术更新迅速,技术型人才需要的是年轻的人才。因为年轻人的可改造性要比年长者要高得多,而且他们的适应能力是应对这个行业知识高速更新的有力武器,可以说,年轻便是技术型人才的资本。
技术型人才的职业生命力短暂?
如果说年轻才是技术型人才得以发展的根本因素,那这一领域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因为年轻即代表着活力,代表着工作中的激情。可活力总会消去,当激情不再的时候是否还能继续发展呢?一个不再年轻的人难道就不能成为技术型人才了吗?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
我们可以看到,在IT领域的技术型人才中,一些技术的高端掌握者年龄普遍较大,这与之前所说的年轻才是技术型人才的资本相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前者是错误的。在任何一个领域,不论你是否做技术研发,能够将深度和广度并重的一定是在这个行业里资历较深的人,资历往往是以从业时间来衡量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某一领域从业十年、二十年才有资格对整个行业进行评价,因为这个人在这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内经历过行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可以说,随着这个人与行业的同步成长,他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才更有可参考性,因为他太了解这个行业了。但是这一点对于年轻人来说却是不能具备的,因为在较短的一段时间,或者说是三至五年内,他可能只看到这个行业这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不论深度、广度都是达不到一定境界的。
而且从初级技术人才至中级技术人才,直到最后成为高级技术人才、研发型人才等等必定需要一定的时间,短短三至五年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尤其是想要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者更是难上加难,非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达到,这段时间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或者是更长。
这不仅是从技术的难易程度上的分析,更是对技术型人才人生阅历、社会经历的一次考证。人生阅历的不断增长、社会经历的不断丰富是成就他们成为高精技术人才必需的条件。
其实技术型人才的生命力是非常持久的,但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年轻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高,喜欢挑战也是他们显著的特点,可这也意味着他们没有经得起考验的耐性,能够坚持十年、二十年的技术型人才屈指可数,对于大多数技术型人才来说,他们的职业生命力是非常短暂的。
无法突破技术还是无法突破自己?
做程序员曾经是无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梦想,他们希望能够将一串串代码组合起来变为程序、软件,最终让用户看到的是友好的界面和实用的功能。难道这一切不是在创造一个新事物吗?虽然这个新事物的创造是在不断重复着同一过程,但每一次的创造还是足以令人兴奋的。这一点对于毕业生来说极具吸引力。
但往往事与愿违,美好的愿望总是在步入社会时破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成为一名程序员,每天面对枯燥无味的大串程序代码,头脑中不断闪现着那些已经熟得不能再熟的英文单词,复制、粘贴,分析、组合……程序员的工作不过如此。本来期盼着最后的结果可以令自己兴奋起来,使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却没想到,程序基本完成后的测试环节又发现一系列的问题,回过头来再次修改程序,再测试,一次次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过程。直到最后程序完成后还要面临着客户的不满意以及新的要求的提出,最终更要接受市场的审判。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程序员所不愿意看到的,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他们美好的愿望。可为了达成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不得不忍受着过程的煎熬……
当这份工作已经做足三至五年的时候,究竟是人倦了,还是技术无法提升,可能谁也无法说得清楚明白,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坎,能否逾越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长时间重复同一事情,不论是局部的重复还是从大局来看的重复,这对人绝对是一个考验。过得了这关,那未来的发展就很明晰,也很乐观;但如果过不了这关,未来的发展出路又在哪里?
职业倦怠,倦怠着我的职业
工作的重复性和枯燥感是造成职业倦怠非常重要的原因,对于技术型人才,重复性和枯燥感是对他们的考验。对于他们来说,继续选择技术型这条发展道路要付出很大的勇气,一旦选择了这条路,那就意味着以后还要面对更长一段时间的重复、枯燥的工作内容,虽然结果是很令人兴奋和充满激情的。
而更多的选择技术这条发展道路的职业人在这个时候决定要放弃这条出路,他们难以想像一辈子都面对这些数字和英文字母的生活,此时的他们会羡慕那些工作充满乐趣的职业人。能够在这个坎上选择继续走下去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将自己的职业生命一直定格在这里。
非要让每一个步入技术型工作岗位的人一直留守技术型工作也是非常残酷的,先不说市场是不是需要那么多技术研发型人才,单从行业特点来说,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如果大家全部走向技术型人才也是不现实和不必要的。
可做了三至五年的技术,此时的职业生涯应该如何发展呢?要如何才能走出这样的职业倦怠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左右两条路,哪条路才是发展的王道?
技术型人才发展的两条道路: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前者是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基石,行业向前发展的广度将由技术的深度来决定。这并不是由个人自我选择的,因为能否成为技术研发型人才,能否为整个行业的技术作出贡献,不在于个人的意愿,而在于个人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指自己是一个技术型人才,自己的职业气质适合做技术,更多的在于你是否有天生的悟性和本领,其实也就是说想在技术领域做研发必定需要你有在这个行业的悟性和灵性,只有这样你才具备了能够在研发这条路上向前发展的基础,而保障你在这条道路上能够继续发展的则是后天的努力与坚持。如果你不够努力,那么在同等条件下你会比别人的步伐慢,即使你的先天条件再好,也会使你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不去下不来。努力在这条路上是至关重要的,而坚持也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样一种枯燥的工作中想要得到成绩,更多的还在于你的坚持,不够坚持也就看不到最终的结果,你只有坚持再坚持才行,因为没有人知道成功的那一天是哪一天。
看起来选择走技术研发这条路更多的需要的是天分,有天分的人如果不努力的话是不可能最终成功的,如果没有天分或者天分不够的话再努力也是没用的。那是不是做技术三至五年后应该转向管理的发展道路呢?
人人都想当领导
技术转管理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的一条发展方向,首先从工作内容上来看,技术的枯燥无味和管理的不确定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从工作性质上来看,做技术做得再好,也还是处于实施层人才,可如果往管理方面转型的话,大小是个官,总能带领几个人的团队。再从人的虚荣心来看,做领导总比做普通员工来得体面。
其实技术型人才转向管理型人才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者,这种管理者是位于技术底层上的管理者,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初步的管理者,负责整个项目的总体规划与实施工作,更大的工作职责是如何使技术人员更好地配合,以至完成整个项目,并不属于真正的管理者。尽管如此,项目经理至少也是个经理,这仍是很多技术型人才的发展目标。如果这样分析来看,项目经理仍是技术型人才,属于技术研发型人才的另一种表象。
对于人人都想当领导的想法来说,技术型人才转向真正的管理者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即使做了项目经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他的管理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或者是说在项目经理的岗位上很难培养起自己的管理能力。想做真正的管理者需要自己去不断补充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断地在工作当中去锻炼,技术转管理的路线也是异常艰难的。
再从从业人员性格特点来看,一般做技术的人才都会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跟人打交道,也就是说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较弱,这一点也使得从技术转管理这条路并不顺畅,因为性格特点影响了职业气质。如果想纯粹地转往管理型人才是需要后天改造职业气质来完成的。
职业不再倦怠
关键词:学分制;软件技术;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0-4654-0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不长,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大规模发展开始于90年代末。在过去的20年里,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最初高等职业教育沿用本科学科系统模式,是压缩后的本科;后来在2000年提出“能力本位”为指导的课程设置模式;2006年又提出了“工作过程向导”的课程设置模式。各种模式都有利弊,要么强调学生发展,要么强调学生就业,但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管理的束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重整体,不重个体发展的倾向。处在市场经济和个性化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对市场和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来办学,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给学生提供构建适合自己个性和条件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机会,赋予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和个人发展创造宽松的学习、成才的环境[1]。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侧重通用知识、通用能力、必备素质和通用技能的培养,同时兼顾学生就业和升学,意在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素质高、技能强、能就业、有发展后劲的应用性人才。它满足了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2]。
1 现今我国高职教育基本教学模式
现今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这两种教学管理制度有其优点和长处。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弊端就日益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1)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2)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抑制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培养拔尖学生和有特色的学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不利于发掘教师的潜力。教师只能按照规定好的教学计划、大纲教学,按照规定好的课程、教材讲课,不能开设自己擅长的、喜爱的、有独到见解的课程。4)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被动地按计划讲,学生被动地按计划听。而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不感兴趣的、认为对就业帮助不大的课就不愿学,对有兴趣、将来便于择业的社会上热门专业、课程,则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希望能有学习的选择权。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教育思想,许多高校都开始实行学分制[3]。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模式中,教学过程亦实行学分制。
2 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一种综合教学管理模式,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4]。
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以学分代替学年,根据课程的学分总量以及教学时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数量。学生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根据修读指南的要求,自主的选课、选教师、选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学习方案,包括学习进程、修业年限等,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与选择性,它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行学分制可以克服日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统得过死、培养模式单一、负担过重、专业偏窄等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5]。但实行学分制面临的问题也不能忽略。学分制下不在执行严格的课程计划,原来按专业需求配置的课程体系被割裂开,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教学计划受到影响,教学质量不易得到保证。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知识结构缺乏了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不加强指导,选课方案难以优化,导致学生片面追求学分,盲目选课[5]。学分制的实施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前提,教学资源不足,学分制就只具有象征意义。
3 软件技术专业特点
计算机软件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专业人才。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拥有庞大的就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开设有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Web应用程序开发和软件技术综合应用3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动手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程序员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网络、硬件技术的计算机维护人员。
软件开发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工作,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都很高。软件企业主要看重员工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1)实践动手能力 。2)再学习和创新的能力。3)沟通合作能力。4)毅力和耐心、抗压能力[6]。
而目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还很难满足软件企业的要求,主要表现为:1)缺少开发项目经验。2)学生的再学习和创新能力较弱。3)沟通合作能力弱。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高职院校本专业现行教学模式与学生情况的不协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总学习时限短、学习科目多,但实践动手机会有限;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知识,甚至对所学专业或方向不感兴趣;综合实践机会少,对项目开发的整体流程、团队合作意识体会不深。
4 实施分段学分制后软件技术专业设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合利用学校现在软硬件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们需要摆脱时间、班级甚至教室的限制,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学分制。目前大部分学校软件技术专业一个特点就是在学生学习完基础课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经行进一步的学习。学校现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原来5个学期的教学内容现在浓缩到4个学期中。而软件技术专业原来从二年级开始分方向也相应的改变为在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就分专业方向。结合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现有情况,我们设想在以下几点作出改变。
4.1 第一学期不实行学分制
由于一年级新生对本专业认识有限,所以我们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还是实施传统的班建制。这样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模式还是学校生活都不会和高中差别过大,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这一学期中,学生集中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同时通过讲座、参观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期末考核,学生已经对软件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喜欢学习什么,自己对哪方面知识掌握的更好,这些经验对于下学期的选课非常重要。
4.2 从第二学期开始实行学分制
由于只是一个专业内实行学分制,所以我们对所有课程按照课程专业性和难度进行分等级划分,即把所开课程分成不同专业等级,同一门课又按照难度分成不同难度等级。为了避免学生选课偏科严重,规定学生在选课时必需在每个专业等级都选一到两门课。对于同一门课程进行难度等级划分,具体表现为同一门课不同课时数配合不同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高难度或者低难度。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多种形式的多门专业相关的扩展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一到多门。
以《离散数学》、《数据库》和《JAVA程序设计》这三门课为例。这三门课程对于软件技术专业来说都是必修的,但是从专业技能方面考虑,它们属于不同专业等级。
《离散数学》是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学生在校总学时的限制,所以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只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课程分为两个等级:基础等级,讲解计算机技术中涉及较多的那部分数学知识,如数理逻辑基础、关系基础、图论等;扩展等级,这部分课程为那些喜欢数学的学生准备,包括基础等级中没有涉及到的集合论、组合数学等。基础等级计划课时数在20左右,扩展等级课时数不超过20课时。
《数据库》是专业基础课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都需要学。课程难度划分为初级、中级两个档次,不同档次对应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初级课程课时数为60学时左右,中级课程课时为100学时左右。
《JAVA程序设计》是专业课,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这门课专业性强,相关知识扩展深度和广度都较大,所以在课程难度上我们将它划分为4个等级:JAVA初级编程、JAVA高级编程、JAVA WEB初级应用、JAVA WEB高级应用。学生必需在学习过前两个等级中某一门课程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后两门课程进行学习。
经过课程改革,学生就可能在一个月内学习完一门课程,也可以全部学完一门课程的初级、中级、高级阶段。
4.3 实训课程的选择
由于实行学分制,导致不同学生的课程安排差别较大,那么对于实训这样的课程就不可能一次性安排几十个学生。由于实训课程都是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才开设的,因此我们根据每学期学生选课情况,动态的安排综合实训课程。选择不同专业课难度等级的学生也必需选择相应难度的实训课程。根据学生原来选择的专业课程和难度等级的不同,我们再安排相应数量的教师指导实训,实训题目由教师提供,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
4.4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
综合实训及毕业设计等类型的课程,我们同样按照学生选课情况,即学生选择开发平台及其难度等级的不同,动态的进行课程及相关指导老师的安排。
4.5 选修课
我们仍然允许学生在自己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选修其他专业的选修课。
以上就是对实行学分制后,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设想。与现在现行的教学模式相比,弹性的教学计划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由于同一门课程有了难度等级的划分,不同难度的知识被安排在不同的课堂上,这样就避免了即使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资源浪费的浪费。实施学分制同时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从上面实行学分制后我专业教学模式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在实行学分制后对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从每一门课程的认识、备课,到教师角色,教研室的设立都要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软件产业发现迅速,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因此分制教学模式中的细节要可以灵活多变,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5 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行学分制后,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也需要相应的进行改变。教学计划强制能力的减弱和学生在学习计划上的自由,可能导致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迷茫,需要加强相关教师、辅导员的指导。学生选课自由度的加大,容易导致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给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较小,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关中.“学分制”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10(5):72-74.
[2] 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0(4):98-102.
[3] 向宁,罗庆春.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转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1):242-245.
[4] 丁岚峰,等.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4-5.
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规则从而使每一个员工知道管理者对他们的期望,员工在成为正式员工之前都要先提交一份转正申请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1员工工作转正申请书模板10篇,欢迎大家查阅!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1我于20__年1月24号进入公司技术部,在技术部担任程序员一职。在这两个月的工作时间里,我一直对自己要求严谨,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努力完成和完善分配给我的任务,参与了看守所项目的需求讲解到目前的代码编写。因为自己在经验上的不足,所以,我觉得自己比较适合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综合看来自己还有以下的不足:
1、没有项目经验,没有经历过系统和完整的系统开发。
我希望同时也相信自己在这次的看守所项目中可以学到不少经验。
2、沟通能力欠缺,没有及时有效的和领导交流。
这个可能和我的性格有点关系,我也希望能够有所改变。
3、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够,在自己以往的学习方式中,欠缺一种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今后,我会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在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得到很多同事的帮助,特别是__在生活上对我照料有加,两位经理也经常的与我交流,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事请教,同事们也都非常乐意为我解答。这些使得我在技术上进步不少,而各位同事的热情和帮助,使得我很快就适应了公20__年7月11日我有幸进入我司,成为研发部的一名员工,担任软件工程师一职。初到公司我被分配到废票的crm研发小组,现根据公司需要被调到51gds研发小组,对51gds项目进行研发和维护。
三个月的试用期工作时间里,我遵守我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律己,努力完成工作中分配给我的各项任务。工作中,我不断的总结、学习、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参与团队协作。力求尽快掌握、熟悉我司的业务流程。以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尽快融入我司这个大家庭中,为我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在工作中我也出现了一些小的差错和问题,部门领导也及时给我指出,促进了我工作的成熟性。经过紧张而又充实的试用期后,在同事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我不但对我司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有了深刻的领悟,也对我司的业务流程有了足够的了解,能够独立对日常业务进行一般处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使工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好工作,成为优秀的联拓天际的一份子,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
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我就要珍惜这次机会,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司的生活。我是11年毕业的学生,在此之前我在__科技有限公司做程序员,虽然这是我进的第二家公司,但相对来说,我进入社会的时间还是比较少,我也知道还需要很多的磨练才能独挡一面。在从学生向员工的转换中,还没有完全熟悉自己的角色。所以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不过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错误会让我更加成熟,在考虑问题方面也更加全面。
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中,试用人员在试用期3个月中,如果表现良好,可以申请提前转正,因此我特向公司提出转正申请,希望公司能根据我的表现,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能力,给出合格评价,使我可以提前转正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在公司的这段时间里,我也考虑了很多的,考虑了自己的将来,以及现在,从而对我的人生观有了新的启发,也对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在未来的一年里,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和社会创造财富。同时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及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我相信“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
申请人: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2半年的试用期已结束,我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心与支持下,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现申请转正并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为尽快适应新岗位,我进一步端正了工作态度,加强了学习和提高。首先是学习集团相关文件制度和专业书籍,了解和熟悉了相关业务工作的规范和程序,为办公室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业务基础。其次是向领导和同事学习。我把握住办公室工作接触领导同事较多的机会,深刻感受到了领导廉洁奉公踏实勤勉的工作风、的工作艺术,和同事们团结敬业的职业素质。让我开阔了视野,使我无论是在敬业精神、廉洁从业、政治素质,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序的开展了公文的收发传递、印章的管理、档案的管理等工作,保障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我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与集团业务部门及__相关科室沟通协调不够、OA系统的运行还不流畅等。
二、做好后勤总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后勤总务事务复杂繁琐,但却是保障__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我牢固树立了服务意识,半年来,__成立食堂、驾驶班,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组织实施了__办公设备设施的申请和采购、劳保福利用品的发放、办公场所的绿化、管理和维修、办公用品的采购和管理、食堂的运行管理、机动车的管理维护及各项办公运行费用的缴纳等工作。在工作中我也存在以下不足:个人对具体工作操作太多、工作安排的前瞻性及组织能力需提高等。
三、加强督察督办,提高工作中执行力办公室根据__领导安排,坚持定期编制工作小结和计划,制定工作任务,督察落实。同时,还制定了项目周报制度,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在此项工作中我的计划性、及时性和督察执行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作风严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办公室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业务半径大,事务敏感且繁琐。作为办公室的负责人,我清醒的认识到办公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面对繁杂琐碎的大量事务性工作,我强化了责任意识,提高效率,冷静办理各项事务,力求避免疏漏和差错。
五、建章建制制度建设是__规范管理、控制风险、高效运作、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半年来办公室先后拟定了十余项基础管理制度流程和规定,并牵头组织了__各部门制度的研讨。
六、做好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组织落实__的劳动、人事、工资管理和员工的考勤监督工作,根据集团人事管理制度与聘用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准确的完成了各种薪酬、津贴、费用的发放,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七、配合支部书记开展支部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素养。并在书记的带领下开展了“一讲二评三公示”、“三优一满意”、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三亮三评三比”等支部活动。
八、做好部门建设工作根据__的岗位设置,我积极与本部门员工谈心,了解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同时,通过对本部门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和传帮带互相学习,进一步加强了本部门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九、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对自己试用期间的工作回顾和总结,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首先将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加深对工程建设工作的感性认识;第二进一步加强自己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力度,努力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第三加大力度协调集团及__各部门,保障__工作高效顺畅开展;第四进一步加强督察督办工作,提高工作的执行力;第五注重本部门的工作作风建设和服务意识培养,增进团结,形成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不断改进办公室对其他部门的支持能力、服务水平。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3尊敬的领导:
您好!
本人于20__年__月__日通过招聘到__公司资源技术部上班。经过一个多月的试用期,能深深的感觉到一个优秀企业的活力和对员工的影响力,影响了我自身的工作意识改变和心态的改观。这样一个难忘的工作过程,不再简单的只是员工了解企业,企业试用员工的一个过程。
一个月的试用期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感受公司工作环境及企业文化,熟悉主要工作;后期到矿山生产一线体验生活,参与野外考察作业。
使人感受颇深的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之前也在不同体制的单位工作过,但都没有正统的企业文化,员工感受不到来自企业文化的动力,企业发展中体现不出生机。但三明公司把企业文化建立在公司管理之上,把责任下到每个人身上,让执行力贯彻到每个人心中,最终让拿出结果的员工获得自身满意的价值。这样的工作环境是我在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职位都未曾得到的。企业思想开明,纪律更加严明,更善于总结并积极创新。有了这样成熟的工作环境,做事踏实肯干、主动学习,做人实事求是、谦虚务实,相信自己终究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为个人带来价值。
我带着体验工作的心情,接受野外工作的考验,开始了为期二十多天的出差。人们知道从事矿业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其中的艰辛又有多少人了解。只是短短几天的生产一线体验,并不能够真切了解矿山工作的艰苦,矿山生活的局限。来自各地的各族兄弟们能够团结在一起克服困难,踏实工作,公司尽己所能提供一切工作生活上的便利,这一切渐渐让我对企业宗旨“您满意您快乐我成功”这六个有了初步的认识。
野外考察工作,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和调节心态应对的过程。在此期间,学习不仅是专业生产方面的知识,更涉及到吃穿住行的常识;体验不止是许多个第一次,还有调节积极的心态,突破个人的极限。表面上工作生活似乎离现实和记忆越来越远,平淡之后才发现超越了原有的意识,会更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得来不易的工作。结果在一天天跋山涉水,一次次翻山越岭之后获得,获得客观但不一定令企业满意的成果。正因为如此,当面对目标的时候,已经有好的心态来应对最坏的结果,因此野外作业只称得上辛苦,而不再是什么痛苦。
总体来说野外考察工作目的性明确,需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乐观坚定的心态;公司内部的工作繁多复杂,需要有可行性的计划安排和协调能力。在与公司领导的沟通当中,我自身的特点也得到了认可,但是年轻人在今后的磨练中,同样需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戒骄戒躁,才能最终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一段时期的工作,得到不少收获体会,更认识了自身的不足。矿业相关知识的薄弱,使得在野外考察中不能够更多地利用知识来进行工作,下一步需要个人从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专业知识,向公司工程师、技术员及生产一线员工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如何与不同层次的人群沟通,在谈话过程中获得有利信息,达到接洽的目的也是我在今后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最后感谢在工作上指导我,在生活上关心我的王工,在出差过程中致电问候、鼓励我的杨总,还有公司的众多和睦的同事。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会更加努力发挥自身的特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将自己打造成为资产型员工,做为服务企业的人才。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__年__月__日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4尊敬的领导:
我于20__年10月11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到今天3月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具有良好和熟练的沟通技巧,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
刚到公司工作时,对公司的情况了解很少,对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只是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通过这两个月的工作,我逐渐认识到,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是全面的,从工作态度到业务能力到个人素质。企业是要全面发展的,如果员工个人的发展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那么员工将被企业淘汰。作为公司这样一个高成长性公司中的一名员工,我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在工作中我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在业务知识和沟通能力上还存在很大欠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善个人的能力,更好地融入集体。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这半年来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看到公司的迅速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公司一起成长。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申请人:__
申请人:___:___
20__年_月17日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5尊敬的领导:
20__年4月1号,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经过了6个月的岗前培训后,我成为了一名地铁员工。在过去的这几个个月里,我受到了“地铁大家庭”的关心和照顾,得到了迅猛的成长,现在6个月试用期已经到了。我现在郑重向领导正式提出转正申请,请领导批准我转为正式员工,我将做以下汇报:
在这个月里,我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在各个方面不断的成长,这段跟车实习的日子里让我充份体会到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地铁司机所要付出的努力不是几个月就能达到的,要想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机不仅要有好的驾驶技术,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冷静和沉着,还要有对车辆构造的深入了解,但是这段时间以来让我更加深入的领会到了一名优秀的司机首先就是要有一颗“责任心”,它是我们每一名渴望成为地铁员工的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须的条件。因此,要想把工作做好,提高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段日子里,我一直努力的朝着一名优秀的地铁司机而努力。在技术方面通过代班主任和师傅们平时的细心教导,每天感觉都有一定的提高,在正线操作方面,自己也本着认真开好每一站的想法。在下班后也会拿出一定的时间总结每天工作的得失,及时总结。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在公司组织的考试中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也正因为这个成绩,公司决定提前和我签订了劳动合同,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心理非常的激动,这让我感到这段时间的努力是值得的,我也会朝着这条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在这段实习期间,通过公司和班组的培训,让我对地铁文化有了逐渐深入的了解,首先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骨干,而我们又处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地铁作为北京轨道交通的门面所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如何撑起这个门面,把北京的门面做的漂亮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地铁人眼前的任务。作为一名地铁司机我们要确保地铁安全正点,向乘客提供快捷,方便,优质的服务,要以实现安全,准确,高效,服务的运输宗旨之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当然,在这3个月里我也发现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名年轻人,努力拼搏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在工作上没有赶超一切的信念。工作中有时不够仔细等,今后将努力加以改进。要努力做到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彻底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对遇到的问题要进行理性思考,加大、加强自己独立判断能力,并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自身工作特点,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不光要加强专业领域的学习,而且也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制定适合自己工作的学习计划,按着成为一名优秀司机的路走下去。
来到这里工作,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也激励我在工作中不断前进与完善。我明白了企业的美好明天要靠大家的努力去创造,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地铁的美好明天更辉煌。
做为试用员工,我十分渴望转正,请领导考虑我的申请,我将虚心接受领导对我的审查和考验。
申请人: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6我于___年4月19日来到___有限公司,开始我的实习工作生活,于七月份开始试用期。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试用期已接近尾声。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
在试用期的这段短暂的日子里,使我收获良多,也是我对公司的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和透彻,看到我们公司不断成长,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制度不断完善,令我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无限期待。从中我经历了许多事情,让我感受到了嵩屿码头所蕴含的巨大魅力,对于刚刚毕业的我,产生了深深的吸引,吸引我将自己与嵩屿紧紧的融合在一起,用码头的丰富填补我的不足,用我的热情为嵩屿码头的成长稍尽微薄之力。
这一个月来,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工作认真、踏实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乐于与他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
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自己不断的产生更多的求知欲望,努力学习码头的业务流程。我知道作为一名技术员,对于知识要求比较高,比较全,所以学习对于我是甚为重要!
在公司里,我不断的学习和扩充it知识,做好本职工作,不懂就问,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下班后,不断的查资料,络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电脑技术。因此,我现在已经能熟练维护公司的系统,包括有线终端和无线终端,能够处理电脑软硬件所引起的相关故障,基本上拥有了一名系统维护员最基本的才能。今后,我将会去更深入学习码头特有的系统,尤其海勃系统,并向其他同事学习处理相关异常,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码头技能。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其他领导、同事学习,我相信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一定能够改正这些缺点,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自己知道英语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在中外合资大型企业里将会给我带来很大障碍,所以今后我也会在业余时间想办法学习!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这一个月来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看到公司的迅速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公司一起成长。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
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我是__集团__公司__部的一名实习员工。现在到公司实习已有三个多月,在此期间,我学到很多实践的东西。在学校我只知道理论,在这里我真正把学到的理论用到了工作中,也让我在原来的知识水平上有很大的提高。这段时间里我深深的意识到知识是要我们不断去摸索,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在工作中做的更好。在工作中,由于我的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方面还有欠缺。但我会继续努力,力争把工作做的更好。
同时公司是以抱着做大做强的精神,在公司里为提高员工的设计水平,公司还要求不断的学习,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也希望自己真正成为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和公司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特此申请转证,望公司领导批准!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7尊敬的领导: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领导提供给我这次转正的机会,让我倍感荣幸。自20__年4月加入__这个集体,无论从做人还是工作方面我都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觉的受益匪浅。
在这段时间里,我始终以坚持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跟着师傅认真学习维修技术,遇到难题,虚心的同事请教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初对车辆的生疏到今天我已完全可以独立做好车辆的保养,让我觉得付出总有回报。在每周的岗位技能培训中,我也积极参加,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才会跟上公司的发展,也才能为公司大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再次感谢公司领导给我这次转正的机会,如果成功,我会觉得这是公司对我这段时间工作的肯定,工作也会更加的有干劲。会继续努力使自己的维修技术水平得到更高层次提高,争取早日独立带班,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申请人:___
____年__月__日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8尊敬的领导:
我叫___,于20__年_月_日进入公司,根据公司的需要,目前担任__一职,负责公司网站建设工作。
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具有良好和熟练的沟通技巧,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网站建设、开发、设计等相关工作,因此,对公司这个岗位的工作可以说驾轻就熟,并且我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公司以及有关工作的基本情况,马上进入工作。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1.能快速适应环境,全心身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
2.全面完成了公司网站的改版工作,重新搭建好了一个更稳定的网站环境。
同时增加了雅娜论坛和雅娜博客两大模块,增强了公司网站的可读性。
3.基本完成了_____网的改版工作,采用了功能更强大的内容管理系统,增强了_____网的可读性。
4.很快就学习了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让自己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各项活动中去。
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勤奋工作,获得了本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当然,在工作中我也出现了一些小的差错和问题,部门领导也及时给我指出,促进了我工作的成熟性。如果说刚来的那几天仅仅是从简介中了解公司,对公司的.认识仅仅是表面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公司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进入到了工作角色中来。在公司的领导下,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团结同事,搞好大家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使工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好工作,成为优秀的雅娜人中的一份子,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
总之,在这两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积极向上、大气磅礴的公司和领导是员工前进的动力。雅娜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我就要珍惜这次机会,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希望自己能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恳请领导予以批准。
申请人:___
时间:____年__月__日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9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我是____有限公司的平面设计师,我叫___。
光阴荏苒,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迎来了崭新的__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欢庆时刻,我衷心地感激各位领导给予我在__(公司名称)工作和学习的机会。
自____年__月__日入职以来,我在__(公司名称)已经工作三个多月了,虽然公司刚刚成立不久,可是设计任务还是很重的。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熟悉了公司以及相关工作流程,很快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在这段时间里,我主要完成的设计工作如下:
____……(工作资料)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工作认真、细心,并具有较强的职责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其他同事沟通,获得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并荣幸能在新年酒会中代表全体员工发言,这也使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更好地为公司服务是我最大的目标。总之,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十分重要的;有一个进取向上,大气磅礴的公司和领导是我们员工前进的动力。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和展示自我本事的舞台,我就要珍惜这次机会,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
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期望自我能够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恳请领导予以批准。
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10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通信工程维护工程师,也是一名客户服务人员。
通信,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它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它使信息更为顺畅的交互,共享,传递。所以,我们的岗位是如此的重要。君不见,一次通话的中断,就可能给客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君不见,一个基站的托管,就可能所覆盖区域的客户身处危险之中;君不见,干线上的一个小误码,就致使大面积大范围的丢包……所以作为工程人员,要时刻准备着,准备将即将发生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解决掉,也告诫自己,不能马虎大意,每次工作都要认真对待。
我还记得当我刚到_办事处时,_主任就教导过我,说:工程维护人员,要有三方面的能力。学习能力,面对压力的能力和协调统筹的能力。在短短的半年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学习能力是指你在工作工程中所掌握的熟练程度,所积累的经验,对问题出现前的前瞻和问题出现后的处理是否周到。应压能力是指,在紧急状况下,是否能像平常一样,四平八稳的解决问题。也指_方提出要求后,是否能应对自如。协调统筹能力是指在需要多方合作的工程上,是否能够有效配合别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是否能协助他人完成本不是自己的内容。
没有学习能力,相当于没有大脑,做不了事情;没有应压能力,相当于没有心脏,承担不了责任;没有协调统筹能力,相当于没有躯干,处不了关系。一个成功的工程人员,应该也必须具备以上三方面素质。
同时作为一名客户服务人员,既要从局方的角度出发,来处理工程。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_的品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矗时刻关注行业的动态和客户的需求,及时准确的反映给市场人员,殚精竭虑搞好客户关系。
做工程要的是行动,不是口号。我愿意在这个大家庭提升自己,申请转正。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关键词:Web2.0 高校图书馆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3-0104-04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Web2.0
Chen Shuzhe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b2.0 and its impact on learning mode, and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online information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By introducing the web2.0,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online information education quality from aspects of new teaching idea, teaching organization pattern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web2. 0; university library;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LC number: G252.7 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3-0104-04
在过去的几年里,Web2. 0已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Blog、Wiki等形式的互联网服务让用户切实体会到了Web2. 0的力量和优势。Web2. 0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在国内外图书情报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随着人们对Web2. 0在认识与概念上的逐步明晰,如何将Web2. 0的典型应用引入图书馆实践中改善和扩展现有工作服务,已成为许多图书馆期待尝试或正在进行的新课题。
随着Web2. 0环境对当代人信息素质要求的提高,目前以静态网页和数据库介绍为主、教学形式单向和简单的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已不再适应发展的要求。为此,图书馆需要尝试引入Web2. 0,以Web2. 0的技术和理念对目前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构建全新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1 Web2.0的内涵与学习模式的转变
1.1 Web2.0的内涵
Web2. 0是个历史学的概念,它是对Web发展历史断代的成果,是相对于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1 ];是互联网的一次变革,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新应用、新技术;是以平等、交互、去中心化为特征,由传统的通过浏览器浏览网页的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的模式的发展,是依据六度分割、XML、A2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Web2. 0的实践应用元素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RSS (简易聚合)、Web service(Web服务)、Wiki (维客)、Tags (民间分类标签)、Bookmark (社会性书签)、SNS (社会网络)等。具体来说,在信息传播方式上,是从单纯的“读”向“写”和“协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信息发展;在信息构成内容上,是由“网页”向“微内容”发展;在服务运行架构上,是由“C/S架构”向“Web Services”转变;在阅读工具上,是由网页浏览器向RSS阅读器变化;在信息者方面,则是由专业程序员变成了普通用户。
如果说Web1. 0是以数据(信息)为核心,那么Web2. 0是以用户为核心,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服务过程的交互化,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人性化的服务,用户的参与性是几乎所有人提到的Web2. 0的特性。
1.2 Web2.0支持下的学习模式特征
(1)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Web2. 0最显著的特征。在这里“人”被提到了很高的高度,每个人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而存在,他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信息,信息主体与受众、信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地位是等同的。传播主体的不确定性和消散,使得Web2. 0应用出现了去中心化的特征。
Web2. 0提倡去中心化,将它用在学习上,学生将能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和进度,打破了传统学校中的身份等级。知识也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对象,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主体,通过技术支持,学生既可以学习现有的知识,又同时是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学习者都贡献、分享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想,自发地协同组织知识,真正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去中心化”。伴随着去中心化,还有两个伴生的特征,即开放性和共享性。
(2)社会化。Web2. 0强调用户之间的社会化协作。如Wiki提供无限的团队合作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团队,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团队参与合作和贡献,通过集体的智慧创造使知识快速递进。博客可以主持某个主题讨论、与人分享观点和原创内容。网摘则与大众分享阅读的内容。因此,“从社会化协作的角度看,互联网是在变得更加有序,每个用户都在贡献:要么贡献内容,要么贡献内容的次序。”[2 ]
学习的社会性体现在将学习作为一种对话与交流活动,参与交流和对话的人包括教师、学生、专家和其他社会成员,交流和对话存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专家与社会成员之间。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将学习置于一种社会环境中而成为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习过程置于特定的具体情境之中,而不是抽象的、脱离情境的、意图笼统的逻辑推理过程中。学习的社会化有利于协作学习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3)个性化。Web2. 0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用户带来了真正的个性化和信息自。从博客贴子,到RSS和我的空间,Web2. 0鼓励用户用最方便的方法内容,用户可自由发挥,自己定制和管理个人需要的信息和形式,拥有个人的信息空间。如,RSS技术推动了满足个人兴趣的“我的报纸”、“我的杂志”、“我的图书馆”等服务,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个人信息收藏空间,而博客则是彰显个人原创和思想脉络的信息交流空间。
Web2. 0技术的出现,博客、维基、RSS、网摘、在线书签等在线协同软件正逐步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所使用。Web2. 0的新理念、技术,带给我们融学习、交流和创新为一体的学习模式和场所。“Web2. 0能为师生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使用者围绕某个主题建立的个人或群体Blog和Wiki,借助于Tag、RSS、SNS可以让更多对此有兴趣的用户参与进来展开交流、评价与讨论,可以很自然搭建起网上交流平台与虚拟教研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Web2. 0还可以充当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为基于网络的学习与教学提供一个完善的、自发性的交流系统。”Web2. 0在“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促进交往、拓展交互空间,促进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个体网络道德的提升”[3 ]等方面具有优势,这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中孕育着学习模式的变革。“学习不再只是消耗知识内容,更多的是体验、交流和创造;教育也不再是灌输,而是让学生获得在未来环境中生活的适应能力……”。[4 ]
2 目前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开展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简称OILI)的研究与实践。国外许多图书馆通过建立信息素质指南网站(如得克萨斯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项目,简称TILT)和利用商业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WebCT)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5 ]为了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笔者对部分高校图书馆进行了网上调研,可以看到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线信息素质教育采用方式:目前主要是利用网站开发技术自行构建信息素质教学网站,该类网站多隶属于图书馆网站。只有较少数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同时利用网站和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自行开发网站的方式在课件制作、更新维护等方面比较费时费力,同时,网站所能提供的同步交流、学生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相对而言也不是很强大。另外利用网站构建的指南比较适合于普及性的图书馆用户培训工作,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则比较适合于开展提供系统内容、强调学生管理和需要成绩评判的正式课程。近年来,国内利用引进的国外远程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尝试不断出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利用Blackboard其《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文档、作业、调查和测验。
(2)资源建设问题――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呈现形式:提供网上课程、在线培训/讲座、图书馆参观、新生教育、各种指南等形式。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络课程一般都包括本馆资源的服务与导栏、数据库使用指南。有的高校网络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如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有的高校对网络课程内容只是简单描述,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有新生专栏,南开大学图书馆有面向馆员的岗位培训。[6 ]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是在其网站上以PPT文件、Word文档或PDF文件形式一些数据库的介绍,网上课程也只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辅助。教学内容多以静态方式的网页形式呈现,音频、视频尤显不足,其组织方式也多为线性,更新频率也不够快。
(3)如何用好的问题――教学组织模式: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呈现形式决定了其教学组织模式,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是按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来设计,为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网络化翻版,是教材和教案的简单搬家。重视教学内容呈现,轻视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过程单向、孤立、封闭,缺乏真实课堂的实时与互动,没有用户使用的反馈意见、调查表,缺乏对学习追踪监控、及考试评价等。该教学模式在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与获取信息的实践能力、培养用户创新思维等方面效果并不显著。
3 引入Web2.0,改进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传统的基于Web1. 0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与信息的和对教学电子化任务的实现,而忽略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个体差异引入的诸多个性化元素。因此,在适应知识更新节奏、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生命力方面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致命缺陷。而Web2. 0支持下的教学表现出“以人为本、主动建构,创新开放、自由体验,协作互动、汇聚分享,实用易、重视内容,准真实交互、增进交流效度”的特征,给教育学带来了内在动力。所以,可以通过引入Web2. 0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其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创新。比较现实的尝试途径是采用一些廉价甚至免费的新技术和软件工具构建与用户交流的互动平台,对于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Web2. 0混搭技术(Mash-Up)进行资源、应用和教育的有效整合。基于Web2. 0,在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不断通过用户的主动参与来提高其被认知程度,进而丰富教学资源,在过程中潜移默化提高用户信息素质,真正建成集学生信息意识培养、信息能力培养和信息伦理教育于一体的在线、互动、充满生机的Web2. 0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3.1 教育理念――变以内容为中心为以用户为中心,突出个性化
高校图书馆员工和用户都需要明确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已不再是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全民的参与、分享和互动。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每个人既是知识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知识的生产者,在分享别人的知识经验时,也能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与人分享。高校图书馆需要改变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现教学内容,以构建完整丰富的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变为Web2. 0支持下的以用户为中心,制造一种 “以用户为中心”的体系。 “以用户为中心”实际上就是去除了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模式,转而追求一种体现用户能动价值的主动模式,这些正符合Web2. 0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对于众多的本校师生、远程用户,Web2. 0支持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建立个性化、分层次教育体系。如利用Portal进行门户设计。基于Portal的门户设计是统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其他诸功能的基础,提供个性化、单点登录、不同来源的内容整合以及存放信息系统的表示层。它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以往以内容为中心的Web1. 0教学方式,而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系统中,所有其他功能都以Portlet窗口的形式作为一个个内容可订制的频道出现,如信息产业新闻、专业动态、教学师资等公共资源,以及个人Blog、RSS、WIKI等个性化资源。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自己希望出现的内容,甚至窗口风格,如同在Web上操作自己的桌面。Portal的引入迎合了用户的展现个性化特点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3.2 教学组织模式――变单向的人人或人机交互,为单向传递与协同共享教学方式的融合
传统的基于Web1. 0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网站或平台提供虚拟的学习环境,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教师的职责就是授课及编排学习内容,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知识的流动是单向的。由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教师不一定都会在网络的另一端授课,因此更强调人机间的交互,使用交互性提问、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教学方式更多表现为内容的单向传递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和交互。[7 ]
Web2. 0支持下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中,更加强调合作和共享,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义,在教学中的角色分工不再明确。学生能够和教师一起定义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参与计划的决策和知识的传播。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由两个或多个参与者一起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合作完成一个课题,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人分享。其教学方式则更多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共享。
单向传递教学方式注重提供优秀的教学内容、课件,其优点是内容的权威性,协同共享教学方式由于教学内容多由学生自己提供,因此在课件质量和条理性上可能不如单向传递教学方式,但课件内容更符合学生需求的。其优点是知识传播的实时性。协同共享式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单向传递式教学,而单向传递式教学也缺乏协同共享式教学的“人性”。在Web2. 0背景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要把两者融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引入支持协同共享的硬件设施,如即时交流工具。允许用户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打分和评论,使得用户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显式或隐式的贡献出来。这样,对用户来说可以从别人的思想中汲取营养;教学内容也变得更有活力,更能迎合用户的需求;教师则能与用户一起学习,帮助用户制定学习计划,引导用户学习和进步。同时帮助用户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圈子,通过社区来共同学习、分享。
3.3 资源建设与管理――由“网页”向“微内容”发展,变资源统一管理为知识管理及传播
传统的基于Web1. 0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主要由图书馆老师制作后提交,经过审批、分类、整理放到网上,再由学生下载使用。整个过程中,学生只能是无选择性的学习有限的信息。
随着Web2. 0技术的推出,出现了越来越多在web上原生的新兴类型的数字资源,资源以小块的微内容流行,信息常常围绕着某个主题,但不是以等级的方式组织,内容格式呈现多样化,可包括文字帖子、照片、录像等格式用户自创元数据标签,随意、易于共享、但动态性较强、学术权威性又不确定。
Web2. 0支持下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博客和维基构建在线知识库。其中,博客偏向于以个人为中心的知识建构,而维基则更强调协同创作。博客可以很好的构建起一个以写博客的人和以信息素质相关主题为中心的生态圈。一方面,博主通过博客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另一方面博客生态圈聚集了和博主有共同学习目的的人。[8 ]知识在这里通过来回的引用和链接以人传人的方式传播,每个人对于其他所有人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博客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个性化空间,同时也是延伸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使得信息素质教育一直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获取他们的反馈,博客功能并不单单作为个人网络日记,同时也记载着用户的专业成长过程,为图书馆提供了对用户专业发展的追踪手段,这些对于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经验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促进教学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和正反馈机制。基于博客的数据聚合给予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一个不断扩展自身功力的空间。维基适合学习小组共同编写课本或知识库的场景,任何人都可以对内容进行编辑。图书馆信息素质教学工作者以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新知识一一收集并介绍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不允许。通过Wiki将这种以往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只需要完成初期建设和启动内容,其余的所有工作便由用户来完善。通过提交资料的过程,用户不但锻炼了能力,消化了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而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大量知识的迅速汇集也为更多的后来人提供了学习的源泉,通过wiki的建立,学生从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传播知识的建设者,如蜜蜂在吸收花蜜的同时也完成了授粉的工作。提高学生参与平台的热情。同时,在知识传播上,传统的基于Web1. 0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知识多是由用户主动拉(PULL)过来的,知识传播方式效率低下。而Web2. 0通过Poscast及其它网络共享应用进行知识传播,很好的解决知识传播效率低的问题。教师把自己的课件连同讲课过程放在网上,通过订阅和下载,这些课件可以被自由的传播给每个人,加上联合订阅协议帮助,知识主动推送(PUSH)到用户面前,订阅者能自动收到有关课件的更新信息,提高了传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4]梁斌.基于Web2.0的学习[J]. 中国远程教育,2008,(2):40-41.
[2]张静波.Web2.0时代的信息素养能力 [J].图书馆杂志,2008,(1):58-60.
[3]张丹,戴心来. 基于web2.0的学习特性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6,(6):64-65.
[5]黄如花. 基于Blackboard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完善 [J] . 图书与情报,2007,(5):61-63.
[6]赵润娣,许萍. 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调查与分析 [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422-424.
[7]牛端,田晟.Web2.0下的E-Learning变革:从单向传递到协同共享[J]. 现代教育技术,2008,(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