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1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11.7倍、9.9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2.5∶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监测和督导报告;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第2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15-0009-05

在我国,教育公平作为政策议题缘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学术界的讨论,这个讨论也转变了我国教育学研究的学术生态,使其由宏大的理论体系架构,转向了对中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关注,教育政策研究由此破土而出。教育公平的话题也从“教育公平是什么,教育公平为什么”的学理追问逐渐转向了教育公平如何实现的实践思考。而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则是实现教育公平必经的阶段和不可回避的命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三大差异”显性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和教育话题,它是政府、学术界、业界和民间的责任。这也是中国教育创新的难点所在。因而,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成为我国的一项政策议题,成为政策目标。形成政策文本,绘制政策路线。形成政策绩效,以此来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态的年度扫描

在我国。政府作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央政府层面的教育均衡发展是宏观的,是以点带面,以东带西,以发达带欠发达,以中央帮地方为主要思路的。在中央政府层面上,一般不提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更多提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央政府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实现的必要环节,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失衡、东西差距加大和贫富分化显性化的主要手段,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在《教育规划纲要》中,中央政府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2011年,教育部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及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制订了义务教育分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分规划,与有关部门一起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深化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教师国培计划、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了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持力度。

2011年3月,教育部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在省部级层面上进一步强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年7月,教育部还与浙江、贵州、陕西、山西、湖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到2011年底,教育部共与27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在备忘录中。明确了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责任和任务,绘制了基本实现均衡发展的蓝图,一省一个特色,突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省承诺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按年度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具体情况见表1。

通过签署备忘录的形式,省部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2020年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

二、强化地方政府的统筹力度,

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

各省以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为契机,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地对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部署。在各省、市、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中可以清楚看到各省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在与教育部签署共同推进教育均衡的备忘录之后,许多省也与县签署了责任书。下一步要强化各级政府的督导和评估。像对义务教育“普九”督导验收一样。对基本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进行验收。

地方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上,主要是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为平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3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入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9-0001-03

一、入学准备问题的提出

当前,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这是确保教育公平,进而推动社会公平的基础。目前研究者多从均衡发展的内涵、原则、实施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等角度来探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应该说,这些探讨意义重大,并且充分体现了学术界对于推动教育公平的热情和努力,但是同时也透露出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只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包括设备、经费、师资等方面大致均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我们认为,虽然资源配置因素确实是保证儿童公平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条件,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仅就义务教育阶段来讨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倾向还是有它的不足。因为大量的国际研究证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入学准备上的差异不仅直接影响他们入学之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会影响到公共财政投入的收益,进而使得政府通过实施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美好愿望大打折扣。为此,不少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此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基础。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儿童自身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儿童与环境互动的过程。

有人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达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即:有准备的家庭+有准备的社区+有准备的社会服务+有准备的学校(主要指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有准备的儿童。也就是说,儿童的入学准备是由以上几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有准备的系统来完成的。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西方国家的儿童公共服务走过了一条从慈善性向福利性再向教育性发展的道路,而事业的主体也经历了一个从私人行为向公众责任过渡的历程。目前大部分欧洲国家早期教育的资助方式是公共财政投入,而美国在国家研究院早期教育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渴望学习》中认为美国是比较晚才开始普及学前教育的。但是我们从这些年美国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中又可以看出他们奋起直追的势头。比如,美国与许多西方国家一样,比较早地把5岁儿童的早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当然这里的义务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称作准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它虽然强调早期教育的免费性,但是并不强迫所有儿童都要接受公共早期教育。这是为了尊重美国社会在早期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传统。但是只要家长有需求,愿意让儿童接受公共早期教育,政府为5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完全是免费的。另外,美国政府率先实施了面向贫困家庭3~4岁儿童的早期教育补偿计划,即“提前开端计划”,而且近几年逐步将免费学前教育服务普及到全体3~4岁儿童。美国政府还推广了以提高0~5岁儿童家长保育教育能力为目的的家庭教育方案,建立健全了儿童福利和保育教育法规,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美国学前教育被逐渐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由政府来承担主要责任。

值得强调的是,许多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颁布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对政府责任都有实质性的规定。比如,由美国国会通过并经总统批准的“提前开端计划”,它是“经济机会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被纳入每年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到2008年,这项预算已经达到了73.5亿美元,比1965年计划刚开始实施时的预算数额增加了76倍。又如,1979年通过的《儿童保育法》、1990年颁布的《儿童早期教育法》和《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都明确界定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上的责任,甚至明确规定了联邦政府每年向州政府拨款这一守则,以此来弥补州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的经费不足。而1988年和1990年两次修订的《生命保障法》也增添了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儿童入学补助的条款。

联邦政府下拨的发展社会服务事业的经费中,大约有20%被用于支持早期保育和教育。上述这些政策和措施,包括面向弱势群体的早期补偿教育政策,帮助家长提高早期养育能力的措施等,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儿童,特别是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在正式进入小学时能与其他儿童拥有一个相对一致的起点。1994年美国政府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到2000年所有美国儿童都要做好入学准备的目标赫然列在首位。这实际上已经意味着美国政府把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视为一项国家任务。

二、我国儿童都做好入学准备了吗

我国历来有重视早期教育的传统。近年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长对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这是否足以保证我国儿童在进入小学时都做好了入学准备呢?我们的学前教育是否能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某城市做了一项规模较小的调查。很遗憾,调查的结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们以某市三类6所生源不同的小学作为调查单位,在小学生进入一年级后的两周内进行调查。由于时间关系,调查实际上在三周之内完成。我们为什么要以小学作为调查单位?不能否认,实际上政府也承认优质教育资源少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按照资源优质与否将学校分类的倾向仍然存在。因此,我们调查了三类小学,这三类小学在生源上确实有很大不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在每所小学的一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再从这个班中随机抽取25名新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抽取了150位调查对象。这三类学校的主要生源分别是:A类以农民和打工者子女为主,B类以工人和市民子女为主,C类是企业经理、干部、知识分子等的子女。这三类学校的学生的家庭背景有明显的差别。我们采用个别测试和在测试过程中进行观察的方法,调查儿童的数学能力、语言能力、社会性发展和学习品质。我们以150位调查对象的测试成绩为因变量,以学校分类为自变量,采用单一式放大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三类学校学生的入学准备状况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在数学准备方面。数学准备测试包括数理计算、量、时间与空间、关系与模式、统计共五部分21项内容。在三组小学生之间,仅有4项内容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其余17个项目或者是三组两两之间,或者是A组与C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4项没有显著差异的内容中,有一项内容的情况有点像心理学中所说的天花板效应。在幼儿园中,对估数的教育相对来讲是比较弱的,所以不管哪一类学生来做这个题目都有难度。而另外3项内容的情况又有点像所谓的地板效应,要求相对来讲比较低,三类学生都能完成。

在语言准备方面,语言准备测试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技能、前阅读和前书写共13项任务。除了方位知觉、图形观察、控制笔的动作等3项内容外,其余10项任务也像数学准备那样,或者是两两之间,或者是A组与C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学习品质方面,在学习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程度、好奇和探索、想象与创造五个方面,A组与B组、C组差异显著。但是在计划性、坚持性、独立性等三个方面,三组的差异表现并不一致。比如计划性和独立性,三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显示出差异,而坚持性则相反,在语言活动中差异比较显著。因为我们主要采用现场观察法,观察儿童在完成语言和数学测试任务中的表现,所以这种表现可能跟任务本身在一定关系。

社会性准备测试包括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社会行为规则三方面内容。三组的自我接纳总分差异显著,其中认知接纳一项,A组与C组差异显著。人际交往中,理解他人一项,A、C两组差异显著;交往技能中,在交往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当性上,A组和B组、C组之间差异显著,在解决冲突的适当性上,C组和A组、B组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行为规则中的独立自主意识方面,A组和C组差异显著;在规则意识上,三组两两之间均呈显著差异。

均值比较的结果表明,凡是差异显著的项目,除社会性准备中的独立自主意识、维持交往时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当性两项A组占优势,数学准备中B组显优势外,其余项目均为C组最优,A组最差。

三、入学准备的明显差异对义务教育的挑战

美国早期儿童发展综合科学委员会在报告中讲到:“入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时幼儿所知道的和所能做的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始预示着他们学习和成就的长期模式。”我们的研究虽然规模较小,而且也仅仅局限在某个城市,我们的调查对象也不包含一些来自特别远的农村地区的打工者子女,但调查结果依然让我们感到不同儿童的早期学习机会存在着显著的不平等,这就成了我们深深为之担忧的一个理由。或许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决策者心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小学面对一大批由于早期教育机会不均等而造成的在入学准备上存在明显差异的新生时,义务教育的巩固、质量的提高是否会遇到巨大的挑战?如果学校的生源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差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仅仅靠我们改善小学自身的办学条件就能实现吗?

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在1985年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国家让儿童在早期失去了机会,那么以后的教育投资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美国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美国将无法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取胜。”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是以美国一些大的企业家和有关的一些经济学者组成的,从他们对早期教育的这种评价中可以看到,西方学前教育政策变化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是不让自己的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个家长都知道的口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这同样是一项严峻的考验。面对国际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我们需要认真反思我国的政策。作为学者,我们有必要问问自己,学前教育难道仅仅是学前教育吗?难道它仅仅关系着儿童个人和他家庭的幸福吗?我国的下一代会不会因此而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学前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这些问题,并向社会发出呼吁,引起最高领导层面的重视。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School Entry Preparation

Feng Xiaoxia

(College of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第4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

一、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仪器设备配置、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但是,无论是办学条件的改善,还是推动教育内涵发展,都需要政府责任的落实,需要政府行为的到位,需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鼎力支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要建立起“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区政府的责任,建立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责任机制,促使各级政府切实履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责,加强对区域教育资源以及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资源的统筹力度,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确保办好每一所学校,全面落实均衡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加大教育投入,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在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办学基本标准后进行。而标准化学校建设、办学条件的改善、薄弱学校的改造,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否则,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我省各地还存在不少D级危房,个别县区校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音体美卫器材、图书资料、电教设备依然短缺,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还不达标。要解决这些问题,对经济欠发达的县区压力非常大。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县区政府严格落实法定的“三个增长”要求、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外,还需要国家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中央、省级政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均衡发展必需的经费。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教师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没有教师队伍的均衡就没有教育平等。近年来,各地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理顺“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畅通教师补充机制稳定并扩充教师队伍。同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和学科性结构短缺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体、美学科普遍缺少合格教师,教非所学问题比较突出。笔者认为:第一,应在引进、调配教师等方面制订倾斜政策,以尽快解决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第二,以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为重点,完善优秀教师支教制度、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和定期交流制度,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要安排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提高其业务水平。第三,要优先保证农村学校能够补充到高素质的新教师,新招聘的教师优先安排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第四,要结合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第五,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实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步伐,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教师在农村安心从教。

第5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公平 人权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41-01

1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原因

义务教育具有外部性和免费性两种特性,是公共产品。社会的稳定和民主性的建立,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是否能够接受共同的、广泛的价值准则。二者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教育不仅对儿童的成长有益处,而且也会相应的对其他的家庭成员带来益处,儿童受到的教育可以推进社会民主和稳定的构建,社会的民主和稳定又给其他成员带来福利。但是实际中存在的‘临近影响’,使得无法确定受益的个人或者家庭,因此也无法向其索取相应的劳务报酬。义务教育是通过政府提供的免费的公共产品,从而具有了免费性,外部性的切入点可以看出,使得义务教育可以均衡发展体现出两种功能,一、个人的福祉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二、使得社会的稳定和民主和谐得到发展。免费性的切入点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均衡的发展义务教育,给更多的人带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我国贫困地区,给那里的儿童、孩子带来教育的公平性,使得其最基本的人权得到保障和实现。对义务教育进行公共产品性质的分配,要求体现其公共性和公益性。其含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义务教育的形式并不是采取市场交易的手段来得到实现的非买卖性,二、分配义务教育的公共性的时候,务必遵循公正原则,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性策略,即公平性。

2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策略

保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场持久战,要求各级的教育行政机关务必做好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准备工作,同时建立起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的指导观念,从多种角度、全面方位、多个层次的发展义务教育,全面的跟进、重点的提高、分步骤的实现,即前面提到的系统策略、重点策略和渐进策略路线,从而促进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2.1 系统策略

提高学校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积极性,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和市场促进作用的充分性发挥。公共教育的资源依靠国家教育机构的政策才能公平、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配置,从而达到缩小城乡和区域、校际之间教育水平和办学水平的宏观调控。学校要尽可能最大限度的筹措办学经费,通过校内外丰富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的手段,使师资力量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能力。社会上可以提供的作用,包括社会捐助、参与管理、转变机制等等有效手段,向公众进行宣传,使其能够理解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和政策目标,并且达成共识,向办学水平相对薄弱的学校、农村重点增强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和支持,使得整体的办学水平得到提高。

2.2 重点策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全面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战略目标不能设定的过于理想化,而且不能设定过多。有重点性的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水平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落后和偏远的农村地区,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等等的困难,而且相比于城市或者重点学校,这两个方面体现的更为严重,其次,落后地区的家长的教育观念也相对的过于保守和落后,这也是影响义务教育广泛的均衡推广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由此来看,不同的困难解决的方式也存在不同,把西部落后、偏远地区的农村、山区的教育问题放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的重点工作当中。

2.3 渐进策略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无法一蹴而就,需在渐进原则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实现。

(1)思想认识保持统一。思想上的统一,即是观念上的统一,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学校方面、学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保持对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统一的正确的认识,并给予一定想重视。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薄弱学校的改造等方面需要放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工作的重点。

(2)办学条件上的差距需要逐步的缩小。可以通过一下措施来进行:首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农村、偏远等的落后地区的教学和办学水平加以提高,需要增强对其教育经费的投放力度。其次,将过去教育政策上的有关歧视性的政策彻底的摒弃和废除,取消重点学校机制,改善优质的教育资源从上到下不公平的配置政策,使得农村、山区等贫困地区一样的享有发达地区的较好的教育资源。第三,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可以采取合并学校、改造等手段,达到优化管理的目标。

(3)要尽量缩小师资队伍的差距。我国教育现状的不均衡体现,不仅仅在教育经费的投入方面有所差距,在师资力量的配置上,也有着不均衡的表现。师资水平和师资队伍的差距,直接影响了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的发展,并直接决定了其差距的大小。为实现义务教育全面化的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将师资队伍上的差距缩小,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严格控制学校教师聘用的入口。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评聘、资格的认定、培养和培训、调配和交流、业务考核等等的管理方面技能,确保合格的教师进去中小学进行教育工作,确保其辖区内有效的进行统筹管理,优化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二、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和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是针对广大农村、城镇比较薄弱的学校,培养起骨干教师。第三、将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的信息技术引进师资队伍薄弱的学校,增强其教育水平。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段发展,义务教育中的不均衡性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的进步,人民在针对教育的公平性的呼声愈来愈高,教育机制的均衡发展迫在眉睫,国家必须制定有效的政策和监督评估制度,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增强农村、偏远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其师资力量和硬件配备、提高其教学质量等等,监督、评估的机制必须严格实施,可以向社会公布,以社会共同监督,相应的制定奖惩措施。总之,无论是教育系统,或是整个社会都要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相应的力量。

第6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政策

近年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差异显著,突出表现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差距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失衡,阻碍了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2005年5月2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今后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表明我国义务教育政策将发生转变,从忽视农村教育发展转为优先向农村地区、弱势群体倾斜;从集中优质资源打造重点学校、培育精英的教育转向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重视基础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它作为一项公共支出,理应由国家承担,政府提供。本文从财政的角度,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一)义务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义务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在现代社会里,人的基本教育权利,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作为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的合格规范教育,保障的是人的基本人权和发展权利。所以,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和机会,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为此,无论儿童出生于城市还是乡村,政府都应该为各地区提供均衡的经费,使他们接受相同条件和水准的义务教育。

(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如果不加以有效遏制,必将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如何,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必然造成农村文盲增多、劳动力素质下降,使其陷入“落后—贫困—教育水平低下—更落后”的不良循环。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投资就是生产投资,通过接受教育,人们的经济决策效率得到了提高,人们的获利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而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农村,初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最高的。因此,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

二、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并明确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部责任方。其一,中央政府要下决心压缩其他开支,确保国家教育财政性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并在2010年达到4.5%左右。各地政府也要严格按照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教育投入要确实做到“三个增长”,年初看预算,年终查决算。人大要加强对同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法律监督。其二,各级教育投入既要解决总量投入不足的问题,也要解决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明确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部责任方。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要对农村义务教育给予更多的政策照顾和倾斜,真正缩小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Adz的差距。

(二)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分担责任。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是实施“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以最困难的县乡两级财政为主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当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仅依靠县乡的财力是很难保证的,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必须在强化县级政府作为管理主体的管理责任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分担责任,加大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主体责任,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可以根据各级政府的现实财政能力,对东、中、西部三类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的各项经费的初始来源和责任作出明确合理的分工,对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危房改造等义务教育所需要的各项教育经费,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分别由各级政府财政来分担。建议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承担主要责任,对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承担部分责任;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省级政府也应承担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通过明确各级财政主体的投入责任,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真正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三)同一区域内,以学生数为标准,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拨款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不区分城市和农村,以学生数为标准,实行义务教育均等化拨款制度。以北京为例,2001年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重新修订了《北京市普通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新标准对满足教学所必需的正常运行经费做了明确规定,不再分为城镇、农村标准,实行统一的公用经费标准。市级财政还专门设立了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规定每年至少投入一亿元重点支持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危房、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项目,为“城乡统一标准办学”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制度保证。

(四)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财政“低保”政策。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国家义务教育财政“低保”是指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成国家规定教育目标所需的办学条件的最低经费投入的保障,主要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制定出台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最低保障线,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的“基尼系数”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从义务教育均衡推进与政府财政能力的关系来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央政府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义务教育“低保”制度下,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所辖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尤其关注对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的非均衡问题,负责协调、均衡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建立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预算,以预算的形式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第7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

____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经__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__区,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自1992年9月设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正在逐步成为投资环境优良、服务设施配套、产业结构合理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具备了投资兴业的良好环境和条件。现有入区企业290余家,产业主要分布在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在__省14个省级开发区名列前茅。2013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2105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5560元和17739元。

近年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目前,我区现有四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1997年7月从郊区接管史家庄小学、化家小学两所单轨制小学,目前在校小学生人数分别为320人,310人;同年从城区接管英雄北路小学,该校为三轨制小学,在校人数920人;2002年根据市剥离办文件精神,__区接管火炬中学,该校为小学四轨,中学十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小学生在校人数3452人,中学知在校人数1607 人,全区在校生共5059人。

1.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按照__省县(区)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校际均衡评估指标,主要通过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生师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等指标的综合均衡差异系数进行评价。

对照评价标准,我区中学、小学的指标,具体情况如下:①全区中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8600平方米,差异系数为0.31。②全区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面积2600 平方米,差异系数为0.6253;③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85万元,差异系数为0.7043。④全区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为370台,生机比5.09:1。差异系数为0.2266。⑤全区有效图书总藏书量为7.587万册,生均24.67册。差异系数为0.2711。⑥全区义务教育学生5059人,教师212人,生师比为:22:1。差异系数为0.1462。⑦全区高于规定学历教师 56人,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比0.06:1。差异系数为0.163。

2、__区《__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__省教育厅关于对县级政府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通知》要求,县(区)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评估共包括发展规划、保障机制、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规范办学和教育教学水平6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对照评价标准,在12项二级指标中,我区达标的指标有10项,基本达标的指标有2项,自评分为95.8分。具体情况如下:

(1)关于“发展规划”指标,__区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政府赋予的部分行政管理权,不是一级政府,目前没有新增和规划布局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权限。

(2)关于“保障机制”指标,共包含3项二级指标,一是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步骤、措施,以及管委会是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管委会相关部门相应具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责任,并依法履行相应职责。二是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2011年-2013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分别为1236万元、1684万元、1693万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7.6%、8%、8.1%。2011年-2012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初中分别为2570元、3170元、3300元,小学分别为2410元、2870元、3120元。2011年-2012年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初中分别为569元、575元、603元,小学分别为444.37元、455元、550元。三是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2009年,完成2所校安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总投资598万元。四是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区教育发展规划。按

照“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原则,努力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利。2013年,我区共接收外来务工子女1021人,二是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全区小学留守儿童12人,占小学生总数的0.15%,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教育、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协同工作,每年“六一节”,区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都会为留守儿童送上一份礼物、送去一份关爱。各中小学以德育导师制、心理帮扶制为载体,相应地开展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幸福学习。(3)关于“教师队伍”指标,共包含3项二级指标,一是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2009年开始,全区中小学教师已经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2013年区内公务员人均31775元,教师人均31992元,略高于公务员。二是学科教师配备比较合理。全区专任教师资格证持有率100%。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已达88.9%,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已达89.2%。编制总量为220个,2013年底在编教师212名,达到了编制总量的97.5%。教师学科比例日趋合理,音、体、美、科学、英语等专职教师已基本配足,并能满足学科教学需要。三是建立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四是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全面组织实施中小学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 2011-2013年教师培训经费分别为7万元、8.2万元、9.6万元。

(4)关于“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一是按照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全区各中小学均能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且严格遵守课时要求;促进学校创造性地开发出一系列大课间特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二是小学、初中巩固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2011-2013年,小学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巩固率分别为99.98%、100%、100%。三是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2011-2013年,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为95.69%、95.9%、96%,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为89.7%、90.7%、91.7%,均达到了省级规定标准。

(5)关于“规范办学”指标,一是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要求每学期开展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认真落实各项“减负”规定。二是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每年按照市局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严格执行“户籍为准、相对就近、免费免试”的原则,做到报名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监督公开,目前全区公办中小学已经实现了零择校、零收费,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三是学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严格遵守国家、省、市规范办学要求,建立了各类规范办学制度。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化解、督查“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学校重大活动、安全隐患、安全事故“三位一体”的报告制度,安全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制“三位一体”的责任机制。以特色学校评估为抓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区级特色学校创建率已达50%。

对照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的新要求,我区教育还面临许多挑战:一是教育经费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二是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有待于进一步均衡;三是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四是部分学校的班额有待于进一步减少。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区将以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目标,为推动我区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而不断努力。主要设想如下:

1、在科学制定就学政策和合理划分施教区的基础上,全力保障每一个适龄少年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通过教育设备改善优先、学科师资配备倾斜、教育管理精心指导、教育质量跟踪调研等方式,逐步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力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实力、教育质量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

3、“以人为本”理念。完善教师的补充、调配、培训、交流制度,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充分满足深化素质教育和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需要。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8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亮点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今年我们参与了2015年省“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以下简称“硕师计划”),把支持和发展农村特别是贫困、偏远乡村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均等化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内容来抓。我们与吉林师范大学和北华大学两所高校的十名参与“硕师计划”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补充农村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师资水平。

同时我们还向省里申请特岗教师25名、“三支一扶”大学生4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9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

我校创建于1980年,位于拉牌村西庄台子,服务范围为5公里,是一所设施基本齐全、特色鲜明的农村完全小学。

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们学校的教育生态的改善,对我们农村学校而言是大受益者。国家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改善了我们学校办学条件,着实改变了我们学校面貌。

第一大显性好处是:我校在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注重硬件建设,美化环境。大量针对性资金的投入,比如 年我们学校新建了 方的营养餐食堂,学校建有营养餐食堂,消毒、留样都有检查登记册,学生营养餐有1名教师兼职管理,符合规定要求。为教室和办公室重新换了门窗,学校有教师用计算机9台,人均1台。学校尤其注重幼儿园的建设,教室重新进行了布置,并为小朋友配备了很多的教学用品和玩具。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一体,建筑面积30平方米。图书 册数。修整的草坪。体育器材的各类、件数。器材能满足教学需要。活动场地面积300平方米,生均20平方米,直跑道50米、篮球场1个,各种体育训练器械配备齐全。仪器室大约35m2,拥有仪器柜2组,标本柜、药品柜、易燃品储藏柜等共1个。各类仪器配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实验开足率80%,实验成功率100%。这些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正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缩小着城乡学校软硬件设施之间的差距。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第二大显性好处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实施,让农村学校教师的学习、培训机会增多,让我们教师安下心来做教育,我校师资力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现有教师9名,其中市园丁1名,县园丁 名,老教师有3名,中青年教师6名,中级职称初级职称6名,初级教师2名,本科4名,大专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