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第1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任何学科在入门中,概念的教学尤为重要,初中化学学习最开也是从概念的理解开始的,而且化学学科中的概念是化学知识的基础部分,教概念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反思,能让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都得到强化,更加了有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化学性质”概念时,我们知道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酸碱性、助燃性等,这是我们就要教学学生联系“物理性质”概念分析,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得出“化学性质”概念的本质是什么。这样的反思不仅能加深记忆,更能让学生加深理解。长期的练习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让学生知识学习更加快速、高效。

二、在知识形成中学会反思

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重视知识的形成,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化学的学习同样如此。为此,在化学知识形成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反思,能让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的框架,整理清楚知识的脉络及思维的方式,尽快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例如,在教学碱的性质这一模块的知识,不是单纯的从告知学生碱有哪些性质,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习的酸的性质的方法,让学生对比得出碱有哪些性质,接下来再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推导、探究知识,看得出的结论与前面猜测的是否一致,这样经过学生自己实践得出的知识更急牢固,更能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让知识形成在形成中反思,练习新旧知识,对比建立知识间的练习,可以所实现了知识的再认识,实现了知识的重组。教师教学效果高效,学生学习效率也高。化学学习同别的学科一样都是一项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体系上的学习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反思,调动学生贮备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物体性质,更加完善的掌握实验步骤、过程及问题。如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不仅要通过实验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哪些性质,还要同时反思实验过程,“为什么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后来变澄清又是为什么?这其中有哪些物质生成,它们又具有哪些特征?等等着一系列问题的反思,能让学生更加清晰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熟悉实验过程,理清知识脉络,让学习更加有效。

三、在情景教学中学会反思

新课程下的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情景教学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目标,让学生能在情景的引导下积极去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在学生热情和情绪都得到调动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学习的效率更高,创新性的学习能力更强。如我们建立生活化的情景教学,让学生练习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进行反思,这样学生能从熟悉的场景中出发,激发兴趣,积极探究学习。例如,我们在冬季经常看到大雪过后,为了更快的让道路畅通,人们常常将工业盐撒在雪里,这样雪就能很快的融化,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联系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反思,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觉得化学知识原来这么有用这么实用,一定要学号化学。这样的反思学习是在一种愉快、有趣的氛围下展开的,学生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能得到尊重,学生愿意去反思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更加敢于创新。

四、在解题练习后学会反思

化学教学不仅有概念知识、实验教学,还有解题练习,解题是化学计算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综合性手段。解题是化学知识再现,实验步骤梳理,学习思维练习的过程,如果在解题练习后能经常性进行反思,经常练习能锻炼学生化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例如,有这样一道题:R元素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nROn1,则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第一种化学式RO2,第二种化学式RO,第三种化学式R2O5,第四种化学式R2O3。我们可以这样去分析:此题的条件是化学式HnROn1,这样就可以分析出元素的化合价为2n,推出R的氧化物的通式为R2O2n,这是学生可以觉得第一种化学式与第二种化学式都有可能,但这是一个无机化合物,考虑它的中原子个数,R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第二种RO。解题不仅要对过程进行反思,还要对条件和所要追求的目标反思,这样在学生一看到问题提示,就能联系到什么条件,什么目的,需要怎样的过程,思路清晰,自然不会出错,解题更加顺利。解题的反思不仅能强化知识,加强知识点的联系,融会贯通,还能加深知识的深度,锻炼思维,优化解题过程,而且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结语

第2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的创新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已往教学行为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归纳为: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自觉审视和效果分析的过程,既有助于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中控制教学过程、教学后明了教学得失,又有助于将教科书、教辅材料、师生关系、教学情境、教学资源等,归纳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动态系统,有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例如,我在教学《物质的溶解性》一节时,因不了解班级学情,仅凭经验和激情进行讲解。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自己感觉:内容丰富,知识系统,效果良好,但课后一调查,学生反映不好。我自己颇纳闷:教学方式单一?语言表达不生动?后据学生反映:语速太快,无实验演示,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

第二节课,我创设情境,改变教法,接受学生的建议,采用多媒体实验演示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①消毒酒精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多大?②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③工业制氯气通常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越浓的食盐水中氯化钠越多,得到的氯气越多,为什么工业上只用26%的食盐水溶液,而不用30%、40%甚至50%的食盐水来电解呢?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的智慧火花迸发出来。

这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理解了“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而且感觉到初中化学很有意思,兴趣和信心倍增。我发现:与学生共同探讨,不仅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而且能有效弥补自己的教学缺失,对自己未来的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的重塑

课堂是教学实施主阵地,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课前的目标定位与教法设计是否准确。熊川武教授给“反思性教学”下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我认为,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设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这节课,我原本的设计是:用多媒体课件贯穿始终,中间穿插演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有关实验。虽然我觉得课堂上学生会感觉轻松,气氛热烈,但又觉得本节课的实验难度不大,学生完全能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为什么不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生互动呢?在亲身体验基础上的分析探讨,也许效果会更好,兴趣会更高。

第二节课,我果敢及时地转变了思路,重新设计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用课件展示知识要点,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同学亲身体验,生生互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果不其然,机灵的学生不仅实验做得很成功,而且改进了实验装置:使用漏斗,很好地防止了二氧化碳气体刚倒出来时就扩散开,先接触到上面的蜡烛,使上面的蜡烛先熄灭的弊端;甚至有人将普通蜡烛改成既美观又有趣的生日小蜡烛,其火焰比普通蜡烛的火焰小得多,所以熄灭火焰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更少,更容易熄灭。

这次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激起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的成功率更高,让学生切身体验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这个结论的真实性。我也意识到: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法。教学反思能使我们在把握教材重难点和教法研究方面有更大进步。对某些教学内容应该采用哪种教法更恰当?是启发诱导还是实验授课?是激情讲解还是师生互动?是鼓励探讨还是自学指导?哪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这些都很值得反思。在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的整合中,我们会逐步走向成熟,充分体验化学教育的乐趣。

三、教学反思是师生对教学行为和学习细节的改进

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可以是多方面的:教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教育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也可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还可对某种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进行思考。反思层面一般有: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采取的策略解决了问题吗?具体做法是否符合教学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的内隐决策会清晰和明确起来,逐步形成必备的品质。然而,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进入思维状态并获得成果,所设计的具体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有层次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现区,而只有在经历了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后,才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

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研究”一节时,我没有直接引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而是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大家目前知道的物品,举例说明有哪些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分析这些反应的优缺点。实验室制取的气体要满足哪些条件?上述有关反应能作为实验室制法吗?用什么药品作为实验室制取更合适呢?教学后反思所设计的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的途径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反思解题的结论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好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的大脑真正活跃起来。

教学细节决定课堂成败,反思40分钟的课堂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能力提高,包括上课时的教态板书、师生互动、问题情境、幽默鼓励等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教学反思是教师优化组合形成风格的契机

第3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10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是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自我分析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促进教学水平监控能力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从教学流程的角度出发,教学反思分为如下三类: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相关教材,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写进行反思。

(一)研究课标、教材,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课程的宗旨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化学的角度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价值、化学的发展历史、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化学的核心内容。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由此初步确定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化学反应和能量等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

(二)研究学生学习,制定教学策略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有兴趣的事,就会主动去做,越做越好。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程度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层次、多角度地设计教学环节,提出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课中反思:注重教学反馈,指导学生学习反思

课中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否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能否灵活有效地监控、调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参与、交往、目标达成状态进行反思。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反馈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学习反思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核心,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获得自我体验,得到发展。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学习和反馈环境,教学情境设置要依据教材或学生感兴趣的生产、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科技发展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作用,便于学生参与,为学生创造参与反思的机会,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成就和问题,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

(二)教师通过“出声思维策略”来示范反思过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表现,有效地监督和调控教学活动过程,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教师可通过“出声思维策略”来示范反思过程,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哪里应用,分别从动机、方法、结果呈现、情境因素等维度提出思维的任务和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探索,学会自主学习,在有效指导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进行体会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在习题课中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

教师应按照教学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如理解题意、探究相关知识点、寻求解题思路、选择解题方法等,从而提高反思能力。化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题进行有效阅读,将习题与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衔接,从中获得解题的切入点,是把凌乱的知识进行网络化、系统化,寻找解题的最佳方案,有利于形成高效的解题方法。

三、课后反思:小结教学得失,关注过程效果,提高师生素养

课后反思主要指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并且提出一些分析、批判、改进性的意见及措施。应思考的问题是:实际授课过程与事先教学设计之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它的表现形式为课后小结、信息反馈以及自我评价等。

(一)从学生测评结果反思目标的达成效果

近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均是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好化学的关键。学生作答中出现的错误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例如,近年初中毕业生作答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出现的主要错误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综合性强的试题、读图识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操作等试题错误率较高。这些试题对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严密性和综合性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很好的选拔功能。

(二)从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的环节

课后反思是根据教学效果和体会,修正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策略的过程。近年化学试题在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渗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关注社会实际问题,能积极用化学视角观察各种现象和问题,切实感悟到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教师一节课下来,想想在哪些教学环节体现了以上思想,有哪些效果?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发展?目标达成如何?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如何?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指导学生学习,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需要解决。

总之,经过精心准备和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教师要用课后反思这一环节来分析、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积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智慧,实现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措施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化学启蒙阶段教学的基本特征,并且学生的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集声、光、色于一体,千变万化,趣味性极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化学教学,特别是农村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就这些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大部分农村初中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缺乏足够的化学仪器和药品,致使部分学校无能为力进行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

现在的农村教育的现状是: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继续进行。中考成绩的好坏仍然是评价学校的第一指标,因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则有些忽视。

3.教师实验理论水平低和实验基本功不扎实等教师专业素养的制约

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教材中实验的二次开发能力都很欠缺。致使对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仍然停留在讲实验、画实验、背实验的水平上,不能有效开展探究实验课的教学。至于课外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教学内容则基本没有开展。

二、改变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措施

1.打破客观条件限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虽然,农村的办学条件有限,实验设备简陋,但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用品或废品代替或自制实验用品,进行分组或演示,还可以把实验微型化。比如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

2.调整评估和考核标准,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近几年来,中考命题中关于探究试验教学的命题是中考的热点,要想答好探究试验题光靠做题是不行的。教师要能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和兴趣,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猜想,帮助学生收集材料,协同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准确地选择仪器和试剂,正确组装出完整的实验装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恰当地表述实验现象,正确地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不断加强专业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也应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师的培训应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验操作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中学化学教师间的联系渠道,实现校际间的资源共享。

4.引起领导和教师的充分关注

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出翔实、具体的考核和评估标准。教育评价真正体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同等重要。理所当然地把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纳入教育评价的硬性指标,学校评价引领校长的工作,校长指引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自然得到转变。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任务重、困难多、牵扯面广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搞好实验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有没有良好的实验条件,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否真正站在学生学习需要的立场上,动脑筋想办法,以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培养 反思能力

    新课程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结果进行检验和再认识的过程。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务、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因此,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价值。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

    认识活动是学生自身的高级心理活动,对这个活动进行认知调控,无疑是在主体内进行的。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所进行的活动是主体意识的表现。所以,学生必须学会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调控。反思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明确自我反思的含义和意义,根据自我反思的主体性原则,我们必须对学生说明培养的目的和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培养能否成功。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尝试错误,引导其反思,然后改正错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反思能帮助其修正错误,从而激发反思,并达到强化反思的目的。

    二、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中学会反思

    课堂教学包含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有四大要素,即:动因激起、内容组织、过程安排和结果利用。一堂好课必须做到激发所有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从内心去体验,去创造性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有积极情绪支撑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就要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不可或缺少的。

    案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影像和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使人兴奋的学习情景。如播放配乐解说与水有关的录像或影片(如海水之波澜壮阔、滔滔江水之汹涌澎湃、林间涓水之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绵绵冰山之晶莹剔透等),使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水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美。相反,学习水污染时可以播放排污和污染造成危害的影像或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污染带来的严重危机。并反思一下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环境问题?会造成什么危害?

    2、为了避免水体被污染,主要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保护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4、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三、在探究中学会反思

    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重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并在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超越已有信息的信息。反思学习的核心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在探究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学生进行反思:

    1、为什么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2、变浑浊的物质有什么特征?

    3、若往变浑浊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二氧化,它又会变澄清,为什么?

    通过反思,学生加深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重建了二氧化碳的知识结构。

    在探究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

    四、养成检验习惯,在检验中学会反思

    学习完新内容后,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完善,要求检验表达是否简明、流畅,每一步骤是否合理、准确、是否完整、全面,这是对学生具有反思意识的第一层次的要求。教给学生检验方法后,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运用方法,自觉复查检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在学生初步具有了反思检验的习惯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反思总结构的习惯,以建立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研究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平时我们常听到学生把“粗心”二字作为解题错误的借口。其实,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养成反思的习惯,努力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在日常学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一般常见的错误类型有:审题不细、概念模糊、运算失误、思维片面、书写杂乱等。

    (二)总结好的经验、方法,提高能力

    有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我们解题开始无从下手,忽而豁然开朗,这时,要反思“一帆风顺”的原因,否则下一次遇到同类题时仍有“触礁”的可能。反思时,可想一想自己是从哪方面入手的,沿着自己思维的踪迹重温一遍其中运用了什么有用的方法,为什么自己能得出简捷的解答。

    如:

    1、题目的内容是什么?反思一下,有没有理解错?

    2、本题是怎样做的?其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是什么?

    3、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有无别的方法,这些方法哪个最好?

    4、如果当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问题将会出现何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5、该题所使用的方法,技能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6、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哪些基本方法?

    五、养成总结习惯,在总结中学会反思

    善于总结,就是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有意识地去启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归纳总结,力图从解决问题中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用现在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后来问题的解决。

    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自我反思

    1、这个原理说的是什么?

    2、这个原理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3、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个原理吗?

    4、这个原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适用于哪些方面?

    5、该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哪些科学家做出了主要贡献?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6、学习过程中,我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换成别的方法是否会收到这样的效果?

    7、我能用这个大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吗?

    六、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纠错、改进提高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会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的反思。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反思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与反思要适当给予肯定,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其反思意识会更强烈。

    总之,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是原认知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和认知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从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训练时,切勿急躁,要遵循规律,分成阶段,逐步实行,让学生在反思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上、下册。

第6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下面我根据平时运用多媒体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积累,谈谈自己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境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正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程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

三、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根据心理学规律和中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这时可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四、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优化整合实验教学

1.模拟较难完成甚至在课堂上没法完成的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而有的实验,由于条件限制,课堂演示时往往不容易成功甚至不能完成。如: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学生很难弄清原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课堂不可能完成,可通过多媒体压缩反应时间。还有工业生产规模大,在课堂上也无法演示,如:工业炼铁的原理。

2.模拟违规操作,呈现实验错误的后果

化学实验都有其规范的操作,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轻则达不到教学目的,或损坏了仪器,重则危及人身安全。

五、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机互动优势,做到“讲、练、议”三者完美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带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练习巩固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做到高密度的知识训练,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巩固重难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表扬和鼓励中不断进步,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每类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

第7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改革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83

一、反思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将探究性学习及自主学习作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新途径。针对新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作用,以学生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学生是教学中真正的主体,教师的目光应该看向学生,认真聆听学生的见解。新课改理念的践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通过几次理论学习或教学实践就可以做到的,这需要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每一次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经验的总结和交流。

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也一直在说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每位处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相信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探究问题的自由,才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发表出令人惊喜的不同见解。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言,这不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肯定,对教师的课改实践也是一种肯定。长此以往,才会在课改实践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二、反思教学内容,追求课程资源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了当代化学教学的任务:“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教学,而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教学的内容必须进行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也以详尽的学科知识点为主。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利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实验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热爱化学、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

化学教学不仅仅是对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逐步锻炼出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科知识主动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多姿多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应该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发掘课程资源,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的开放性的要求,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将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化学学习延伸到课外。多样化课程资源的正确使用可以使学生在得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利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每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侧重的方面,准确地说它们都有理论上的依据和实践的论证。无论我们运用那种教学模式,都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们教学的灵活性。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当地教育情况的不同,决定了不可能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及解决所有问题。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固执地追求某一种教学模式,应该在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每种教学方法究其本质又是辩证的。在强调信息技术的今天,化学教学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所在等。在课堂上更要做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境灵活地变换教学方法。

四、反思教学过程,贯彻课程改革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应该贯彻到备课、教课、作业等化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用丰富幽默的语言进行知识讲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体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第8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初中 数学教学 差生转化

本人从十多年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情绪,是影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智力方面的,也有后天非智力方面的如学校、家庭、社会等。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新课改中差生的成因和转化,谈点粗浅看法。

一、新课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成因的主要现象如下

1、学生的理解能力差: 学生不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概念,对公式、定理,看了课本,都还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根本联系不起来。例如:对整式乗法与因式分解,学生很容易弄混淆。又如对称轴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概念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

2、学生的探讨能力差: 学生不能找出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能理解教材中所叙述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究竟掌握了哪些知识,同时也提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速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无自觉性,探讨能力差。

3、课堂解题的积极性差: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或是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敷衍了事;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得过且过。学习中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

4、完成作业能力差: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对所学知识不复习,也不去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在解题中死搬硬套。

5、竞争意识差:在素质测试中,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前不愿意真复习,考试时马虎应付,完全靠考场上“临时发挥”,有的甚至交“白卷”。

上述原因,严重地影响了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进步以及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中,注重差生的转化,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课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转化差生

A、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象性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形成差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较快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根木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2、强化教学的语言艺术,让课堂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体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留意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精力不集中、易开小差,他们一般对教师那种按部就班,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入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对顶角”时,可出一数学谜语“两牛相斗” 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 差生的情感大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爱。他们有所成绩时,教师应该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只要差生接受教师,那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加强对差生进行课外延伸。 在数学学习中,差生普遍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学中对差生开展课外延伸活动是必要的。开设数学课外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从而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B、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增强解题能力 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1、教师布置练习、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所布置的练习、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善诱,起点开始,耐心辅导,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差生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引导差生。教师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做事拖拉,上课经常迟到,或逃学,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爱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不进行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C、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简单的或布置过的练习、作业作为考试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跳高摘桃”的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总之,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那么,在农村新课程实验中要注重学生动脑动手的培养,特别是对差生更不能忽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差生进行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高效课堂”就会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

第9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向少年的过渡阶段,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体育教学作为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已经尤为突出。在许多中学的运动会中,学生都积极参与50米,400米,800米,跳远等运动的比赛,在体育竞技中不但提升了身体素质,也培养了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课不被学校重视,尤其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许多老师认为文化科占中考比重大,体育科占比重小,而忽视了毕业班的体育课,为了挤出时间让学生冲刺中考,而缩减毕业班体育课。然而体育中考为广州中考必考科目,体育中考成绩足可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升学情况,且运动不但能够让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也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在与他人一起配合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沟通能力,在心里产生一种愿意与人交流的亢奋心态,打开了封闭的心理,这种兴奋对人的情绪会产生特殊的陶冶作用,可以侧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育部新出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健康第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了体育教学的目的与目标。我们需要寻找一条师生能够共同沟通与配合的教学途径,顺应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进行相关的素质教育训练,并且在训练的同时能够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

二、当前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1.现在许多初中的体育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的依旧是理论讲解,简单动作练习等教学内容,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对新知识、新方法的认识仍处于教学的浅显位置,每节课重复讲解一样的知识,这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部分老师强调学生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听从自己的命令,不允许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得到释放,使得课堂气氛枯燥无味,也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最终让教学缺乏趣味性,使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3.忽视放松运动及基础知识普及。部分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忽视运动的损伤问题,认为体育课只是简单的基础训练,很少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出现,因此也很少对学生的伤后处理的基础知识进行普及。对于下课之后的放松运动,为了节省时间,一些老师也忽视这一过程,因此容易造成学生的暂时性脑贫血,严重时产生休克的现象。

三、优化体育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1.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去进行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勇于创新,目标明确,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多去询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在所调查的几个班级的学生中,97%的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中去除一些枯燥无味的基础性教学,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虽然一些基础性训练是务必要求掌握的,但是还有一些本身是属于学生能够容易掌握的动作,尽量减少课上的练习时间。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比单一的基础性的练得多,因此顺应学生的要求,我会将一些基础性的练习融入小游戏中去。

2.定期举办小型比赛,培养学生兴趣。光有基础性的体育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一般体育教学中,分课时将基础训练讲解完之后,教师基本不会再回顾过去的知识,但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在课堂中定期举办小型的比赛,取名“趣味运动会”。在比赛中,我会让学生两人一组夹着球跑50米,提升速度与肢体协调性,然后投掷手球等。这样定期的比赛,能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提升兴趣,并且能够巩固基础知识。赛后,我会增加对学生进行赛后点评等教学的内容,巩固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3.加强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对于以往的一味地体育练习,只会让学生的身心疲惫,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高强度的练习会让学生疲惫不堪,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的状态。在实际训练中我注意结合科学理论知识,注意劳逸结合,让学生身心不再紧张。比如在中长跑这一阶段的教学,因为是极费体力的一项运动,而学生的体力是一定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地为了让学生完成课堂内容而去加大练习强度。学生在经过强度负荷的跑步练习后,肌肉中的乳酸堆积,会直接引起肌肉的机能下降。很多学生由于平时不运动,在每星期的体育课后会肌肉酸痛,两三天内行动不便,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这一情况,将课时尽量分为小的多段时间,在中间休息的5~1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多做一些拉伸运动,让肌肉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