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主持发声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口语传播;基础技能课;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优化;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0 — 0151 — 03
前 言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学科调整以来,播音主持专业也在不断的完善着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在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无论是本科层次还是高职专科层次的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从课时安排、授课形式到实践练习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无法适应当前各个行业对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对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的教学进行优化。
一、“口语传播”理论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口语传播,也可称为有声语言传播、口头传播,是传播学专业术语。口语传播是指传播者(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听话人)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简言之,就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1〕
人类经过了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现在网络传播阶段的发展。但最原始的口头传播仍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播方式之一。我们日常接待、新闻、演讲、沟通性会议、公务谈判和演说等场合均使用口头传播。可以说,在网络传播时代的今天,口头传播仍是应用最广泛的。当人们对口语传播的认识不断深入(即“口语传播”的重要性)、对口语传播理论的研究又一次掀起了“浪潮”(即各个学科,特别是播音主持艺术学科与口语传播领域的融合),这势必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1.传统之辩——“播”与“说”之争。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播音专业诞生至今,关于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传播样式到底是要严谨规范的“播”还是亲切自然的“说”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这已经成为了播音主持理论研究的经典课题。其实无论是“播”还是“说”,受众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质量从未降低过要求。在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口语传播”能力愈发重视的今天,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传播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沟通、表达、与协调能力已经远远超越了“播”与“说”的争辩范围,同时这也促使我们审视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反思: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前受众需求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2.就业之惑——毕业即失业?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学生到哪里去就业?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超高的就业率是否可信?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每年有2-3万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媒体能提供的播音主持相关岗位不过几百个。那么,大量的播音主持相关人才流向了何方?是走向了媒体的其他岗位,如:编辑、后期制作、摄像;还是彻底的改行离开了播音主持专业?如果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之后没有从事播音主持的相关工作,那么这个专业的专业性如何体现,这个专业未来将如何立足和发展?这些关于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之惑同样也对目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质疑。
曾有人开玩笑的说,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素质很不错,哪怕到各个楼盘去卖房,那也是销售业绩遥遥领先的佼佼者。话虽是玩笑却也合情合理。的确,播音主持专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能力训练,加上大学里各种课程对学生的熏陶培养,努力使之成为学识丰厚、语言得体、气质优雅的合格人才。虽然播音主持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它所培养出来的其实是各个行业都需要的口语传播人才。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998年年底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当被问到如何评量应征者的工作职能时,480位受访的老板一致将“沟通能力”列为最重要的个人特质。因此,具备杰出沟通能力的口语传播人才各行各业都欢迎。服务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其实都对这样的人才求贤若渴。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走到镜头前和话筒前工作的播音主持毕业生那么少,但各高校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却那么高了。所以播音专业的定位就应该是以人文素养与生活实践为基础,培养具有沟通、表达、与协调能力的口语传播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和职场的需求 。这一点,有几所大学走在了创新与改革的前沿,如台湾的世新大学有口语传播系,暨南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都在研究生专业里开设了口语传播方向等。专业定位的改变也必将带来课程的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二、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背景下的基础技能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21世纪,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交叉学科层出不穷,知识的研究越来越细化,但知识的运用却越来越综合。优化课堂教学,再一次的被强调和重视,这其中也包括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课堂。播音主持专业是新兴学科也是交叉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媒介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在播音主持专业众多的专业课程中,基础技能课主要指的是《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和《播音创作基础》三门课程。它们承担着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入学后基础业务能力的培养以及为高层次技能训练提供保障等方面的任务。
钦州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自2006年开办至今,已经为社会输送了近百名毕业生。在这几年里,我们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为探索泛北部湾地区播音主持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断努力着。
1. 《普通话语音》——以“测”促“教”。
我们先从《普通话语音》课入手,调整理论与实践在课堂中的比重,开展“分小组,分层次”的授课形式,提高效率,收到良好的效果。即,先通过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其中参考的要素包括语音系统错误、方言语调与方言区域等。这样能方便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学习能力不同和语音问题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避免了以往“一锅乱炖”的局面,提高了课时利用率。我们还将上课内容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提高课程的实用性。通过测试软件来模拟测试环境,让学生从入学伊始就以“实战”状态进入专业技能的训练。特别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往往成为学生参加测试时最严重的失分点,而失分的原因除了语音基础不牢还有表达状态的不规范、不得体。这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入学后的基础课阶段往往会面临的一个问题——过于重视字音的发音准确度和发声状态的所谓“专业化”,而丢失了言语交流时最起码的自然。简而言之,就是上完专业基础课后学生基本“不会说话”了,越是刻苦的学生问题越严重。所以,从入学伊始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普通话语音》开始,我们就应该把正确的学习观念强调给学生——在任何场合说话,我们的语音和发声都应该是一种“下意识”的状态,平时的技能训练只能是在自己练习时使用,一旦进入大众传播的语境进行言语交际,就必须“忘我”。这样一种观念的形成,需要我们在语音课上及时引入,让学生将“播”与“说”的训练同步进行,不要练完了“播”再补习如何去“说”,这样不仅降低了效率而且效果也不佳。
2. 《播音发声》——将声乐发声技巧带入课堂。
《播音发声》课承担着优化学生发声状态、为学生进行嗓音修复与保健等任务,因此一直备受重视。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分为课堂讲授与课下训练(练声)相结合。教学难度较大、师资缺乏、学生人数多、课时利用率低等难题一直困扰着众多播音主持专业院校的师生。播音主持与声乐表演最重要的相似点就是都使用人的声音作为主要工具,所以关于声音的训练就成为了两者的相通之处。〔2〕于是,我们尝试着将声乐发声技巧引入《播音发声》的教学过程中,由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完成集体练声环节。这不仅减轻了主讲教师的授课压力,提高了课时利用率;在钢琴伴奏的辅助下,学生也更容易树立声音的形象和感知声音的变化,易于加强音准,拓宽音域。值得注意的是,声乐发声与播音发声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国内很多学者、专家对于将声乐发声技巧引入《播音发声》课堂是持反对意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优化时必须要求学生辩证的看待这一做法,要学会从姊妹艺术领域中取长补短,不要绝对盲从。声乐发声与播音发声的主要相同点在于:首先,两者都是建立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基础上的艺术发声方法。由声乐老师带领学生先完成呼吸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为下一步的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声乐发声对于声音“四要素”(即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训练要求与播音发声基本一致。播音发声方法中对于声音“四要素”的训练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如绕口令、古诗词、长短句以及众多的换气练习。而声乐发声也会通过哼唱、模唱、唱音阶以及跳音练习来展开训练。两者虽然方法不同,但是对于声音“四要素”的训练效果却是“殊途同归”的。在每天的集体练声环节,由声乐老师带领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呼吸法以及声音“四要素”的训练,是优化《播音发声》课堂的有效手段。但是声乐发声与播音发声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例如:(1)共鸣方式不同。虽然两者在训练过程中都会进行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等训练,但侧重点不同。声乐发声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以头腔共鸣为主,声音要“立”得住;而播音发声却要求学生以口腔共鸣为主,尽可能接近生活中的言语交流状态。(2)吐(咬)字方式不同。声乐发声以头腔共鸣为主,因此发声位置比较靠后,吐字与咬字较含混;播音发声相对于声乐发声而言,发音位置偏前一些,吐字与咬字较清晰。所以,我们再次强调:将声乐发声技巧引入《播音发声》课堂是可行的,但仅限于集体练声环节,不应展开如歌曲演唱等较深入的声乐技能训练。把握好分寸,就可将声乐发声方法很好的融合于《播音发声》的教学中。
3. 《播音创作基础》——搭建教学实践的平台。
播音主持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当学生从语音发声阶段进入播音创作阶段,基础技能训练的重点就由“碎片化”的字、词、句、文段的练习逐渐转移到完整的篇目训练上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宏观意识、全局意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以及人文关怀。这些能力的习得主要依靠两点:(1)广义的备稿。从生活中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的积累生活经验,尽可能丰富的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都是帮助我们高质量完成播音创作的有效手段。(2)搭建教学实践的平台。《播音创作基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除了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之外,还涉及“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播音语言的特点”、“播音表达规律”、“创作前的准备”等内容。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些内容,仅靠课堂讲授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办法。200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自2010年设立专业组比赛之后,钦州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师生将每一年参赛作为检验《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平台。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经典诵读”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3〕教师教的如何,学生学得如何,我们通过参赛接受其他专家、同行甚至是全社会的检阅。截止目前,我们已获得自治区级奖励多次,还分别获得2010年全国集体组一等奖和2011年全国集体组二等奖。奖项的背后是对教师教学的认可,也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认可。以前在课堂上学生很难去理解的“形象感受与逻辑感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是理解到表达的桥梁”等问题,通过参加比赛,在准备阶段和比赛阶段都分别的以比赛成绩、受众反馈等方式找到了答案。这种在实践中找答案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是教师讲授无法替代的,我们致力于为学生多寻找和搭建这样的教学实践平台,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4. 其他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
除了以上3种主要的教学优化手段以外,我们还在其他方面采取了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例如:(1)在技能课教学时,我们以“解剖式”教学为主,以个别辅导为辅,再加上每月固定的教师集体备课和“专业会诊”,以综合式的教学取代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解剖式”教学,是指由教师在课堂上专门辅导1位同学进行有声语言创作,其他同学通过分析、质疑、提问、体验的方式来参与教学。这位同学成为了课堂上的“标本”,其他同学要在其身上发现问题且找到解决或改善的办法,并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与“专业会诊”不同的是,这是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进步的有效方式;而“专业会诊”是由教研室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对1位同学的授课和辅导。(2)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技能课要求学生在课后要完成大量的录音、录像作业以便下一次课向专业教师“回课”,但是长期以来交作业的方式和考评的标准却一直难有创新。在当前这样一个媒介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紧跟时代步伐要求学生以新媒体为平台向教师提交作业,如:微博、播客等。学生要交作业必须先将作业上传至视频网站或播客,然后在微博上作业信息并“@”任课教师和实践导师,教师就能在网上接收作业并和学生展开交流。这样做既节省了电脑空间和拷贝作业的时间,又能准确的记录学生交作业的次数,避免了以往的很多麻烦和误会。此外,由于在新媒体上作业信息,容易给学生一种“媒体从业者”的感觉,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力求作业达到媒体播出的标准,无形之中提高了作业质量,这也是我们教师希望看到的。对学生的作业质量的评价我们更倾向于由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实践导师)来进行点评,适时了解一线的人才需求,充实丰富教学环节与内容。〔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实现“教、评分离”,使学生更加容易信服。
结 语
播音主持专业是我国特有的特色学科,有关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理论特别是技能培训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当匮乏。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技能课教学优化的研究与实践是在社会需求口语传播专业人才以及“口语传播”理论研究复兴的的特殊时期完成了探索与创新的第一步,它符合时展的需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符合播音主持专业自身成长与进步的需要。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必将使播音主持专业继续屹立于学科之林,必将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
〔2〕卢丽萍.谈声乐表演在播音与主持专业中的意义及应用〔J〕.钦州学院学报,2012,(02):55.
播音主持发声技巧之吐字归音训练
吐字归音
当完成口腔控制后再来试着说说“一”,声音是比以前响亮了。可是有些朋友依然存在吐字不清、含混吃字的问题,为了让字音清晰、饱满、有力度,我们现在来进行吐字归音的练习。要掌握吐字归音,就要先了解汉语音节的结构。在吐字的过程当中,对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分别叫做出字、立字和归音。
即,一个汉字(音节)bɑo=字头 b+ 字腹ɑ + 字尾o。
想象每一个汉字的吐字发声过程是一个枣核形状,两头尖中间鼓。三个部位有不同的要求:
字头出字,要求叼住弹出;
字腹立字,要求拉开立起;
字尾归音,要求弱收到位。
吐字发音的规范化,是提高语言表现力的关键。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播音主持也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生活中的人际传播,而是具有创造性的表现。其创造性就体现在对大众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中,自觉承担起对受众的语言示范任务,做语言规范的表率。应当认识到,播音员、主持人嗓音条件的特征、发音吐字的准确、抑扬顿挫的语调,语言节奏的把握,都是语言表达力的重要反映,也是形成自己语言风格的基础。
关键词:播音发声;环境因素;唤醒;刺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53-02
众所周知,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日常交流的一种重要语言载体。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和主持人是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及不同感彩通过普通话这个语言载体传递给受众,用有声语言去推进节目进程的人。在这个有声语言的创作过程中,作为主体的播音员或主持人要不断地解决生理和心理、气息和声音、感情和技巧、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以及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而播音发声是完成这一传递过程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媒介的重要窗口、有声语言的工作者,通过动听悦耳的声音和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要给受众带来“音声”之美的享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日常的普通话用语会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所以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讲,环境因素对他们的语言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因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动机和态度,而动机和态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知道,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交际和思维离不开语言环境,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语言环境是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决定性因素。”①建构主义认为,有效的教学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学习发生的“地点”或“空间”。在最低程度,一个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者;学习者行动(使用工具、收集和解释信息,与他人交互作用等)的环境或空间。有效的教学要求学生的积极性选择,因此学生在其中可以探索、确定目标和学习的环境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说,学习环境就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点”(BrentG.Wilson,1995)。那么创设适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播音发声专业学习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模拟节目现场实训,以真实唤醒学生的自主反应。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的活动或实践。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播音发声是指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声音在情感、气息、共鸣、咬字器官的相互作用下,使有声语言的美感质量具有一定提高的技巧性活动。在真实节目的演播空间里,面对话筒,保持良好的音声状态,是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具备的基本功。播音员通过话筒传达出的声音之所以悦耳动听,自身的嗓音条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对元音发音的掌握程度。在普通话的声韵调中,韵母的主要音素就来源于元音。所以即便是一个“ā”音的练习,在播音发声的课堂教学中都要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节目的氛围。每次课上,教师都要设置这样的环节——请每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确定双重角色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主持人,去主持属于自己的5分钟“练习”节目。“自己练”和“当众说”对于学生来讲,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产生的刺激不同。在老师和全体同学的面前,经常性地当众演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最初的“消极紧张”迅速调整到“积极紧张”,完成从紧张—怯阵到熟悉—喜爱“当众演播”的状态。例如,在掌握了元音“ā”音发音要领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自己练习的环节都要在教师和全体学生的面前,完整清晰地设定不同情境,发出具有不同感彩的“ā”音,然后请其他同学针对所学评价此学生发音的优劣,最后请教师来做总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潜能被最大化地唤醒,也使得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以轻松的方式加以消化,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2.分组、分时、分量练习,以动口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口腔是制造语音的场所,舌位和唇的着力位置至关重要,到位的舌位和唇形是字音在准确的基础上达到圆润和饱满的保证。为了使气息和声音很好地建立联系,在练习过程中,要考虑腰腹肌肉是否参与到发声的过程中。气息和声音很好地建立联系,才能做到在话筒和镜头前自如地用声。要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和发声状态,课上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学生意义的积极建构以及课后大量的巩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量的积累才可能导致质的变化。在创设情境中,学生要达到无论什么心理状态下,都要具备话筒前积极的创作心态、良好的播讲状态,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必须迅速达到活跃状态。而这些都非一日之功,需要大量的巩固练习才能达到这种状态,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间的社会交往(对话、协商与合作)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很多研究者指出,合作学习和合作问题解决小组提高了生成性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的机会。在合作小组中,学生有机会组成探究团体,他们在其中进行讨论和解释,从而形成共享的、更高级的理解(e.g.,NCTM,1989,Palincsar &Brown,1984)。②因而,合作的环境如果得到正确的使用,能够鼓励更持久的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建构。因为受出生地的影响,每个学生的语音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地方痕迹和特色,气息的状态也受习惯和性别的影响。即便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理论灌输和实践指导后,学生掌握了方法,但也必须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才能够把正确的状态稳定下来。因此,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讲,养成练习习惯非常重要。而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存在的问题进行筛选,分时、分组、分量进行训练。例如,对于山西籍的学生来讲,前后鼻音不分是普遍现象,那么并不是相同问题的学生在同一组别进行练习,而是要把出现这些问题的山西学生先穿插到没有这些问题的学生中进行刺激模仿督促练习,学生自己能够进行个体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同时其他学生对这一个体的表现进行理论分析,共同刺激,共同反应。实践证明,这种定期把不同问题的学生穿插起来,相互刺激、相互反应的效果很好。再比如,要加强学生的早功练习,“一日之计在于晨”,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不能养成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晨,不分寒暑,都要喊嗓子、练形体。而每次早功结束后,学生都会把问题带进课堂上,请教师帮助纠偏;对于在练习中出现的学生相互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一并拿到课堂上,经过教师提炼,总结出是属于共性的问题还是个性问题,从而更为科学地进行播音发声知识的意义建构。但教师要注意,对于一个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完美解决的时候,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训练调整。因为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超负荷现象。那么教师就要避免学生个体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出现。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学生个体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反而导致注意力减弱,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创设含有多重信息来源和多重观点的学习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学生探究和整合知识以形成自己对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获取多样化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综合以形成一个整合的更为高级的观点。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信息来源应是丰富的,并允许学习者使用不同的表征模式以适应他自己的需要。在课堂之外,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架构,要求每位学生定期到学院视听部进行视听作品的欣赏;定时阅读专业期刊,例如《现代传播》、《电视研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委员会月刊》以及各种专业论文,以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扩充性、研究性学习;固定收看优秀的电视节目,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鉴赏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结合学习内容,介绍收视相应的电视栏目或节目,提高专业基础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基本功的训练意识。各级各类“主持人大赛”、“朗诵比赛”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考核的重要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及时总结,安排参赛学生谈感受、说经验、讲挫折,与校内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对于毕业实习返校的学生,安排他们进行“临行前的啰嗦”,讲述一线实习、创作过程的各种体会,与在校学生答疑互动,增加学生们的就业意识、忧患意识、学习意识、奋进意识,提供最直接、最“平等”的信息,变压力为动力,由意识促行动。
综上所述,了解影响播音主持专业学习的因素很重要,本文针对影响播音主持专业学习的环境因素作了一些粗略的探讨,它可以提示我们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环节,可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培养合格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期望播音主持专业界同行对播音主持专业学习所涉及的因素作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期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注:
语言分为书面语和口语。所谓说话的技巧,就是强调口语的逻辑性、艺术性和形象化。对于从事播音工作的主持人、话剧演员和电影演员来说,说话技巧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唯一武器。凡是在强调说话技巧领域工作的人,必须以标准语,以及标准的发音、重音、语调等得到社会公认的规范的说话技巧来教育和感动人们。
什么是说话的基础呢?
说话技巧的基础包括重音(音调)、语调、速度、节奏、停顿,以及发声的技巧、感情、表现力等。
第一,重音在理解意思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区分外国人和使用朝鲜语的中国人的时候,在区分韩国人、朝鲜人、中国延边的朝鲜族、黑龙江或辽宁的朝鲜族的时候,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重音。
重音分为单词重音和句子重音。单词重音表现为某个单词中音节的高低长短,而句子重音则表现为突出句子中某个单词,从而使句子的意思更加明了。
第二,语调起着形成语言的音律、规定语调的方向等重要作用。语调中包括叙述语调和终结语调。
叙述语调依据重音现象的高低长短或中间停顿,以使句子形成抑扬顿挫的音律,从而达到语言美的价值。终结语调指在句子结束时出现在语尾的余音。该余音往往会形成上行、平行或下行的曲线,以此来规定说话者的思想,即语调。
第三,速度和节奏是不规则的。速度是由听者的水平和条件,说者的环境条件和习惯等来决定的。
虽然平均速度是以1分钟内能够说出的字数的标准,但是在一个句子中,也存在着单词速度的快与慢。两者的相互关系被称为平均速度。
朝鲜电台新闻节目的播音速度一般为1分钟270~290字,而韩国电台新闻节目的播音速度为1分钟290~320字。我国国内朝鲜语电台的播音员情况各有不同,一般为1分钟300字左右。随着时代的变化,说话的速度也有所加快。
速度的标准在于所说的话能让听者听明白,并能充分理解。所谓节奏,是指一个单词或合成单词之间形成的音乐节拍。
第四,语法上所规定的标点符号,叫做语法停顿。标点符号从语法的角度将句子分开,使意思更加明确。在连续说话的情况下,光靠标点符号还嫌不足,可以在没有逻辑矛盾的范围内,将句子更加细分后予以停顿,以帮助理解。这又被称为逻辑停顿。所谓心理停顿,是根据说话者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停顿,可以行之有效地促进感性理解。停顿在形成叙述语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增强主流美感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五,发声的技巧需要通过不断的发声训练才能掌握。即使充分掌握了上述要素,也不能因此就停滞不前。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若想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能够把人的心灵深处和生活的细微侧面都表现出来。这些仅仅依靠发声的技巧是无法解决的。在描述人和动物以及大自然的声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技巧。
第六,倘若把上述内容单纯用重音来照搬的话,仅仅能起到报纸上文字的作用。“感情能够抓住人的心灵,起到促使其按照既定方向行动的动力作用。对于制度的思考、对于群众的观点、对于道德的见解,以及激情、热情、情绪等,全都集结在感情这个篮子里予以集中表现。”感情不是靠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积累过程才能最终形成。作为对别人进行教育的党的宣传人员,如何用声音来表达感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第七,表现力是播音员或主持人脱离稿件后必须履行的日常义务,必须养成不用稿件,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悟而即兴发挥的习惯。此时,首先需要找到恰如其分的感觉及相应的词汇,需要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有机统一。所谓“不会说话”,也可以被认为是“不懂感觉”、“缺乏表现力”。“不会说话”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播音员或主持人的。
表现力的训练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必要的条件是要与知识、常识的培养和感情锻炼同时进行。
无论是播音员或主持人,还是翻译人员或编辑、记者等,都必须使用广大听众容易听懂的语言。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词汇不断产生。尽管如此,还是应该把听众放在心上,尽量用容易听懂的语言来诠释只是在有限范围内使用的难以理解的词汇。
假如把自己在报刊上看到后揣测半天才得以理解的词汇,原封不动地照搬到播音中去的话,肯定是会让听众深感疑惑的。对此,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研究语言的学者们的意见,与我们是一致的。不过,韩国因自由发挥而导致播音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语言研究学者的呼声往往被置之不理。
作为播音员,有义务将在群众中间普及的标准话重新传达给广大听众。不管是哪个国家,即使是地方电台,都不允许使用方言,而提倡使用标准化的发音。
谁也不否认,播音时必须使用与听众的感情相适应的语调。虽然说话者的个性和习惯会有稍微的差异,但是我们民族的生活习惯却带有普遍性,从中能够找到我们的民族感情。从眼下我们周围的汉族或外国人说朝鲜语的语调来看,由于脱离了我们语言生活的普遍性,只能理解他们说话的意思,却无法理解其中的生活感情。
说话与听众的感情相适应,与时代的变化相适应,其实并不矛盾。换句话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听众的感情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与时期和“”时期一味高喊口号的时代不同,在现在的生产、学习和生活中,追求的是爱情和道德,以及精神面貌的进步等,努力塑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涌现出来的英雄和模范形象。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勇敢性和忍耐性,以及顽强的意志、正义感等时代感情,并积极投入和广泛宣传这样的感情世界,是播音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播音主持; 晨功; 气息; 字正腔圆
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是:“第一,规范性。第二,庄重性。第三,鼓动性。第四,时代感。第五,分寸感。第六,亲切感。”①一个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只有具备了这六个特点才能胜任播音主持工作。一个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想要达到以上要求,不但要具备较好的知识素养还要不断的刻苦锤炼基本功。知识的素养靠平日的积累,而基本功的锤炼则是靠每天的坚持练习。
像写书法,只有成竹在胸才能下笔如有神,而成竹在胸的根本则是每日的练习,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在运用时挥洒自如。所以说,一个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而练好晨功则是关键。但是很多人却不太注重晨功的练习以至于对于晨功的练习没有一套成体系的训练方法,练习后自身不能够得到提高反而事半功倍。只有认真练习好每一次的晨功,我们的基本功才能越来越扎实,具体该如何练习,可以从一下三方面进行练习体会。
一、预热身体 唤醒大脑
练习晨功的时间一般是在早上,因为早上练习晨功可以影响我们一天的用嗓。很多人在早上练晨功时大脑都处于一个昏昏沉沉的状态,此时身体器官不协调,在这样的状态下练晨功势必会损害我们的喉器。所以练晨功前要先唤醒我们的大脑预热我们的身体,只有在身体器官协调且大脑积极的状态下才有利于练习晨功。
早上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因为此时的身体处于办半睡半醒状态,突然起床不利于我们的心脑血管,严重者还会产生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简单进行深呼吸后再缓缓起床,起床后应喝一杯温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并且净化我们的肠道。此时大脑开始慢慢苏醒,然后边发气泡音活动声带,边做扩胸运动使身体放松。之后轻轻的拍打胸腔,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拍打,这样可以借助物理手段增加我们的胸腔共鸣,又能增加肺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我们的呼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慢跑或作原地踏步等运动以更好的使身体和大脑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下,为进一步练习晨功做好基础。
二、揉动丹田 调节气息
“在语言艺术表达中,无论在嗓音的使用、内容的连贯完整还是吐字的力度及声音色彩的变化等技巧中,无不渗透着气息的调节作用。”②由此可见,气息在整个语言艺术表达中占据着主导作用。而气息则发于我们的丹田,所以练习晨功的首要任务是练气。在《乐府杂录》中有这样的说法,“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意思是说善于唱歌的人必须要学会调节气息,而气息是从我们的肚脐流出来的,这里的肚脐就指的是我们丹田即脐下三指处。所以练气前,揉动丹田可以聚气,从而使我们的声音更加的饱满有力。在进行揉丹田这个动作时,先要深吸一口气彻底把体内浊气排除,此时脚与肩同宽然后两手重叠至于丹田处进行顺逆时针揉动,揉丹田是为进一步调节气息而做准备。
当活动好丹田后,可以进行气息的练习。气息的控制要求则是“能够运用胸腹联联合式呼吸法调节呼吸,使气息顺畅、均匀,深浅适中,运用自如。”③所以在练习时要从多角度来练习气息,控制气息的主要部位是腹肌和膈肌,腹肌可以靠平时的运动例如仰卧起坐等方式得以锻炼,晨练时主要以锻炼膈肌为主来训练气息。根据播音主持用气特点晨练时可着重训练快吸慢呼、慢吸慢呼这两种呼吸方式。
首先,练习快吸快慢呼。脚与肩同宽,闭口用鼻吸气,做惊讶状快速补气至丹田,然后缓缓的吐气发“丝”,在练习发“丝”时,气息要均匀吐出,“丝”音要稳定,既不能太冲也不能过于松散要注意分寸。然后进行慢吸慢呼练习,同样开始前脚与肩同宽,然后慢慢的吸气到丹田,口鼻可同时进行,然后幻想前面有一张布满灰尘的桌子,轻轻的把灰尘从左向右吹干净,要调节好吹气的力度,感觉桌面的灰尘是有序的慢慢的被吹干净。练习气息的时间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节。
三、活动口腔 释放声音
字正腔圆是播音员主持人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播音员播音,要通过话筒,经过无线电波传送出去,要求声音必须集中,字音必须准确清晰”④而唇舌的力度影响着字音的清晰度,所以说每天的晨功练习进行唇舌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参与构字的器官主要是唇和舌,练习口部操的核心也是围绕着唇和舌来进行,只有增加唇舌力度才能提高吐字的质量。
练习唇时先使唇部的力量拢于人中处,然后顺逆时针旋转,旋转时要始终保持拢住的感觉。舌的练习与唇的练习有着相似性,可以让舌头在我们口腔里面进行360度的顺逆时针旋转,旋转时舌要有力不可松散。这个练习可以快速的提高我们唇舌力度,而唇舌有力后再发音就会增加字音的清晰声度和声音的力度。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顺逆时针转舌绕唇时左右圈数要均等,否则容易造成左右两边肌肉不协调。之后是活动牙关,牙关的松紧度也同样影响着吐字发音。
牙关过紧则会造成字音发扁不易形成珠玑,牙关过松则会使字音含混不清。所以练习牙关的松紧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平时可以做咀嚼练习,感觉后槽牙处有块橡皮糖,槽牙不断的去咀嚼橡皮糖。这个练习可以帮助我们锻炼牙关的肌肉,使牙关的开合更加灵活有弹性。最后可以做一个“半打哈欠”的动作,然后保持住这个状态,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口腔更加畅通,有利于声音和字音的流动。活动口腔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练习,因篇幅有限,固不再赘述。
练声的最后一环就是发声练习,前一部分的练习称为无声训练以锻炼我们的肌肉,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去发声。有了前面的铺垫此时再做发声练习时就会感到声音会更加的通畅自如。
发声时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发声时声音要软起音,如果硬起音强烈的气流冲击会损伤到声带。第二,发声时要遵循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等规律,不可盲目喊叫。第三,练声时要注意音量不可过大高或发虚,高不可到自身的上限,低也不能低到自身的下限。过低和过高会伤害到我们的喉器,所以音量要适中。第四,在进行综合练习时,应遵循字、词、句、段、篇、章的规律,开始练习时最好从单音节字音开始练习,不可心急,持之以恒方可进步。
结语
高质量的晨功是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成功的铺路石,只有注重每一次的晨功练习,才能够获使自己的基本功获得质的飞跃。练习时应使自己静下心来,处于安静状态下。练晨功时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不可三心二意敷衍了事。练声时要注意从唤醒身体到无声再至有声有着其内在联系,身体和大脑“苏醒”后我们意识才更加清醒,意识清醒了,我们再做无声练习时才能够积极有力,进而在身体和口腔完全舒展的状态下进行合理的发声,这样才不会伤害到我们的喉器。最后,练习晨功要注意一个度,初学者以15分钟左右为宜,一天只能可少量多次,之后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时间。只要认真练习,我们的语言功力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8-13.
[2] 白龙.播音发声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37
关键词:歌唱;嗓音疲劳;发音训练
笔者在声乐学习和教授的过程中,目睹了因各种原因引起嗓音疲劳,而嗓音疲劳没有及时缓解造成声带小结、息肉给歌唱者带来的痛苦。他们中有些因“倒嗓”被迫暂时停止工作或者不得不中途放弃自己所喜爱的专业,甚至过早地结束自己的歌唱艺术生涯,令人叹惜。
对于已经阻碍正常歌唱发声的声带病歌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声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后,如果效果不理想,医生会建议在显微喉镜下手术治疗。但手术不是根治的办法,如果不保养嗓子,继续延用错误的、不当的发声方法,小结、息肉虽已切除,仍会复发,所以手术后的嗓音恢复和发声技巧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正确的、科学的发音方法能促使声带歌唱功能良好恢复,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且,经过坚持不懈的发声训练不仅能重拾动听音色,让声音更有魅力,还能防止用声疲劳,练就美丽动听的好嗓音。
1 手术后的嗓音恢复注意事项
第一,声带小结、息肉手术切除后应禁声两周,这两周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感冒、咳嗽,保持口腔清洁、冷开水漱口,避免酸性及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第二,注意休息,可以进行些适当的身体锻炼,如散步、瑜伽、登山等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第三,禁声二周后开始进行嗓音训练,让声带粘膜组织得到良性的锻炼,促进声带的愈合。用深呼吸的腹部发音方式,简单轻柔缓慢有节制的说话。恢复初期做中声区的发声练习,开始时间5分钟,几天后再逐渐根据恢复的情况延长练声时间,发声练习后做打呵欠动作以松弛喉部肌肉,始终注意呼吸的通畅。
第四,减轻精神、心理方面压力,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养成优雅从容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
2 手术后的用嗓发音方法和技巧
声带小结、息肉是两侧声带长期相互碰撞摩擦的结果,像长期劳作的手掌和脚掌被摩擦长出茧子一样,多是由不良的发声习惯和生活习惯引起发声器官产生病变。而呼吸不畅、气路不通、喉部肌肉紧张、声带挤卡、过度用嗓等这些发声不当的表现,是声带小结和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调整和改变原来错误的发声习惯,解除喉部肌肉过度紧张挤卡用力,才会达到改善声音的目的,以此来防止小结、息肉的复发。
第一,呼吸发声。在经过两周的禁声之后,开始用呼吸样发声进行练习。多做深呼吸动作,使发声时声带处于靠拢但又不接触的状态,通过气流经过两片声带间时形成气流气垫来减少声带的接触,改变以往发声时声带高强度的硬碰撞习惯。期间尽可能地放松声带及喉部肌肉,改变容易激动的性格和亢进的发声习惯及肌肉紧张度,在声带最为放松的情况下,用气发出声音,感觉如同打哈欠或叹息。在哈欠以后叹息条件下发声,使声音是通过气以轻柔、放松的方式呼出,能够感受到喉头下放、舌骨后方回缩、口咽喉腔体上下竖着打开,形成良好的声音通道,产生气流充足的声音,同时避免身体疲劳后引起的一系列损伤声带的行为,将这种气息带动发声的声音融入日常生活说话当中。
第二,哼唱发声。发声前暖嗓,做扩胸运动、口齿唇舌头颈运动,再进行鼻吸气鼻呼气、鼻吸气口呼气等深呼吸练习,减少颈部、肩部、胸部、舌头、咽喉等肌肉的紧张,打开共鸣通道,再尽可能轻松的发哼鸣音“m”,用闻花香的感觉来带,高的声音的位置,低的气息的支持,吸气叹气深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闭口哼唱和开口哼唱交替练习,做到闭开交替时声音共鸣没有任何变化。通过哼鸣让气息形成声带间的气垫并使喉部肌肉放松,喉头下放并保持相对稳定,提高鼻腔、鼻咽腔、鼻窦、口腔、口咽腔、喉腔、气管、支气管等共鸣腔的作用,以减轻声带发声时的负担,同时,哼鸣形成的高的声音的位置能有效地改善音质、提高音量。哼鸣的位置就是歌唱发声的位置,找到了正确的声音安放位置后,再带入其他母音,运用共鸣进行字句练习。在带入母音和字句时,上腭要更夸张地抬起并保持,使面罩头腔共鸣的位置、呼吸时气息的支点、声音向上向前的走向都要与哼鸣相同,帮助把声音的焦点保持在头腔的最高位置,改善并找到最适合的发音位置对声带进行修整与恢复。
第三,腹式呼吸发声。吸气时,感觉直接在“下支点”处吸气,肚子一松,气就进来,仿佛吸气没有通过鼻、口、气管一样;呼气时,气息在腰腹肌有力的控制的支点上稳稳地下沉,在保持腹部轻微向外膨出的状态时,感觉声音放在气息上叹出或揉出,通过深的气流支持以减轻声带负担,避免喉部肌肉紧张,保持腹部向外减少气息的流失,减缓气息对发声器官的推挤。在深呼吸状态下,微笑保持哼唱状态的同时,增强声带的张力,加强气息的支持,进一步放松、打开、稳定喉头,气息通畅、高位置头声、轻声小声唱,保证声音共鸣位置的准确与气息支持的稳定;在哼唱状态下放大声音,既有气息的支持,又有稳定的喉头以及整体共鸣,让有控制的、腹式呼吸支持的发声方式来放松喉部及颈部肌肉,调节呼吸气息以真正改善嗓音,调理出舒适、圆润、优美、明亮的音色,发出易于控制的真假声混合的歌唱性声音。
第四,歌唱状态良好恢复。手术后两个月左右可以进行提高音量、拓宽音域范围、增强声带弹性、延长最长发音时间的提高嗓音能力的练习,使用选定音高发长音“o、m”改善声带内收能力;再由低至高、由高至低发“a e i o u”元音进行音阶练习,协调好声和气的比例关系。歌唱前尽可能舒适地暖嗓,x择节奏舒缓、旋律线条起伏不太大的曲目来进行歌唱状态的恢复,随着建立共鸣通道在腹式呼吸的支持下发声,微笑着往上往前抬上腭的同时放松下巴及舌头,打开咽腔,并用笑的气息发音,使声带充分外展,喉位向下并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喉部肌肉才能自如有力地控制声带与气息形成的合理震动,维持良好共鸣通道又保持放松,被动咬字,在喉位相对稳定了再逐渐拓展音域,增加歌曲的难度,使气息能始终稳劲而适合发每个音的需要,并且发音时胸廓应该坚固稳定,身体就像稳定的乐器,声音就如源源不断的流水在身体这个乐器里流淌,始终保持气息的均匀、流动,使声音自然、流畅、圆润,富有金属光泽,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
最后,可每次用嗓后进行喉部按摩,来缓解咽喉肌肉的紧张。通过以上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原来错误的发声习惯,增强并协调发声功能,缓解咽喉部肌肉紧张,增加声带弹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声带,来防止“声病”的复发。
关键词:播音主持;普通话;分阶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143-02
经调研发现大部分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普通话语音学只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这就整个人才培养结构来说是科学的,但是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如果忽视普通话教学,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普通话教学不应随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贯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始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最高等级是一级甲等,也是该专业学生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大多数毕业生都达不到这个等级,地方院校更是如此,当然这与“一甲”考试模式有一定的关系,但关键还是要自身下功夫。当下,主持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卫视台用人的硬性条件是“主持人上岗资格证A档”和“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这道槛儿拦住了不少人,随着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地方台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采用科学的普通话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取得普通话测试的高分,打好扎实的语音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许多地方普通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较之名校其普通话和专业基础相对较弱。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过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300多所,并且此数字和招生数量一直在呈上升趋势。以广西钦州学院为例,2009年第一届招生29人,2010年第二届招了41人,乐观的是后面几届有所控制。艺术专业有独立招生权,提前录取,对专业面试分要求较高,而对文化分要求偏低,因此一些文化分不太高没把握考上一本的学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文化分门槛较低的艺术院校报,考人数的暴增让人有喜有忧,喜的是生源充足可选余地大大增加,忧的是由于文化分门槛低招进来的一些学生文化底子薄很难在往后的教学中有显著的进步。学生水平的良莠不齐也增加了教学和选拔的难度[1]。而类似钦州学院这样的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则更难招到专业基础好的学生。几年来钦州学院该专业生源主要来自江西、湖南、广西、山东等地,南方同学占的比重较大,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对南方人来说学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加之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过系统的考前培训,亦或是只有一到两个月的短暂学习,钦州市又处于白话方言区,对学习普通话来言非常不利。以2012级学生为例,大一结束后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有14%的同学通过一级乙等,并且是刚刚过线,这远远达不到要求,普通话语音学课程虽然已经结束,但假若在后续的教学中不加强巩固普通话的学习后果不堪设想。
(二)对普通话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多数同学是以应试的态度来学习普通话,以为结束了普通话语音学课程就万事大吉了,还有的同学勉强通过了“一乙”就沾沾自喜,不再上进,没有从态度上重视起来;二是受到很多港台节目的影响,没有认识到普通话水平对该专业的重要性,创作道路有了偏差。
二、学好普通话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普通话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用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播音员主持人岗位对普通话的要求非常高,省台(卫星台)以上要求其主持人必须通过一级甲等。经调查发现很多已经在省台从业的主持人正在为没有一甲证而烦恼,严重的将面临待岗或失业的危险,所以经常看到很多主持人一次次奔波于北京的各测试中心,为“一甲”而忙碌。相信随着更多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涌入市场,地方台也会提高门槛儿,只有学好普通话才能在以后的择业就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实行普通话分阶段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普通话分阶段教学模式
即把播音主持专业普通话教学分成“入学——乙、一乙——乙高分、一乙高分——甲”三个阶段,这是由该专业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特点所决定的。
该专业同学入学时的语音面貌大多数处于二级甲等的水平,所以第一个阶段要培养学生达到一级乙等;普通话测试越到高分越难提高,所以第二个阶段定位为一乙到一乙高分,许多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通过一乙的大都是刚过92分,有必要继续努力达到一乙高分即96分以上,然后在冲刺一甲;第三个阶段是一乙高分到一甲。
这三个阶段又具有“延伸性”和“跳跃性”的特点。扩展性指的是部分基础特别差的同学需要把阶段再分阶段,比如有些同学不能一次性考过一乙,或者是提高一乙成绩的过程比较漫长。跳跃性指的是有些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省略某个阶段,比如直接考到一乙高分或一甲。
(二)各个阶段的具体的教学方法
1.第一阶段:这是最基础的阶段,应该在大一学年完成。这一阶段语音教学应结合发声训练进行,要求学生踏踏实实、夯实基础,不能为应试而学习,并在普通话测试之前结合各省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当下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在全国推广,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考生的考试应用软件,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可以按照测试程序的提示,逐步完成考试内容及相关操作。应对这种测试方法关键是要避免非语音问题的扣分,方法如下:第一,注意试音及音量控制;第二,考生读题时应横向朗读,不要漏行或重复读同一行;第三,注意每题读题时间的把握;第四,注意读音失误的更改次数;第五,看清说话题目;第六,避免无效话语[2]。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摸清哪些学生是需要在本阶段进行延伸学习的,以重点辅导,既不伤其自尊,又能让其安心学习。
2.第二阶段:这是提高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应该在大二、大三两学年内完成。越到高分越难提高,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在讲授其他课程的同时要贯穿和强化普通话语音知识。进入大二同学们开始学习播音创作基础,但把创作技巧落实到文章上的时候也要注意巩固强化普通话的教学,温故而知新。
其次,要把普通话教学和发声训练结合起来,以为以后考一甲做准备。主持人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告知性、交流感,即说话要有对象感和目的性,读字词、文章亦是如此。学习普通话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何况在一甲测试中确实要求语言的告知性,理解了告知性就能很容易的读正确词语的轻重格式,语句的重音停连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式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内在语的技巧启发学生练习词语和句子。
再次,找出每位同学的语音缺陷,尤其是系统性的缺陷进行单独辅导,逐步纠正。普通话水平达到一乙以后语音错误逐渐减少,更多的是缺陷,对于钦州学院的学生来说最常见的是前后鼻音、平翘舌、尖音、声调的缺陷,在教学中注意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有耐心的辅导。
3.第三阶段:这是攻坚阶段,也是最难的阶段,建议在大四学年完成。一甲最初是用来测播音员主持人的,当前一级甲等已经成为进入省级电台、电视台担任播音主持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必备条件。在北方有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台在招聘的时候也打出了非一甲不要的条件,当然随着毕业生的增多,考一甲的人数增多,在同等条件下即便用人单位不要求,一乙也是没有竞争力的。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教会学生应对一甲测试的注意事项,目前来说机测难以打出一甲成绩,考一甲主要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台培训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测试站进行“人测”,要给学生讲清楚其注意事项,在准备充分之后奔赴北京进行测试。还要给同学们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地方院校的学生觉得自己和名校的学生在专业上差距很大,其实不然,考一甲自信很重要。
其次,要求学生苦练基本功。比较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一级乙等高分段和一级甲等低分段,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吐字归音时唇舌的力度不同。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提到普通话测试的规则中,但它确实是影响普通话水平的关键问题,不论从语音的生理性还是物理性来说,都是一个有显著区别的因素。具体要求是:吐字唇形准确,着力点状清晰;立字舌位明确,动程流畅圆润;归音韵尾弱收,唇舌趋向鲜明。除了以上几种语音现象外,还有一些影响进入一级甲等的因素。比如语音面貌虽好,但是由于对单音节字、双音节词的个体辨读掌握不好,对语音知识不了解,只能形成语流,不能拆开分读;而有的是整体驾驭和个体辨读还不错,但由于对测试程序、规则及内容不熟悉所致。另外,在测试中经常会感到有些应试者从理论上挑不出毛病,但是从听觉上总感到不舒服,这种现象有可能会出现在音节与音节之间的衔接连贯上。它也涉及声音的物理和生理控制问题,与一个人先天语流、语感有关系,与人的听觉与动觉的感悟、配合是否协调有关系。科学的训练方法是通向有声语言的必经之路。发声训练的科学性是指在心理状态积极不紧张、各发声器官即生理机能相对放松、稳定的情况下,逐步进行的一种训练状态,并能够正确理解、掌握发音原理,明晰发音过程。当然任何技巧、技能、技艺的掌握,都需要一个训练过程,知道不等于做到。因此,完善语音既要了解理论、讲究科学、强调意识、勤于思考,还要会用耳:多听,听自己的,听别人的;能用眼:多看,看自己的,看别人的;巧用手:用手感受唇部的肌肉走向与力度;肯苦练:要在理解、记忆的前提下通过量的积累进行重新塑造,达到质的飞跃[3]。
四、结 语
分阶段进行普通话教学的模式已经在钦州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有所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具体细节还没有尝试,在第三阶段也还没能取得质的飞跃,相信随着此模式的逐渐成熟,教学内容的逐步完善,以后定会取得优秀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罗幸.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J].学术论坛,2011(5).
【关键词】播音主持;情境教学;实际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强、以虚拟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性地创设和引入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特定感彩、形象生动的场景,激发想象、联想,获得情感感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主动、积极的进入到模拟场景氛围中,扮演与体验不同角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获得知识和技能。
一、情境教学法与播音主持教学的结合意义
情境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应用价值非常高,不仅能运用于播音主持教学实际情况中,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创设播音情境来提升播音主持技巧[1]。首先,情境教学能激发并获得情感。“情”是播音创作的基础与依托,播音主持创作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创造美的意境,给受众美的感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通过思想感情状态的运动才能发出表情达意的声音来。吴郁教授在《播音学简明教程》中指出,情景再现的过程可分为四步: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在情境中想象并感受,在想象中扮演并体验,在扮演中体会并表达,这无疑是使学生获得情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重要途径。其次,情境创设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播音主持教学本就具备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参与感和互动性,通过情境创设,改变“一言堂”的课堂模式,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情境创设,将“教、做、学”结合起来,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提升课堂活跃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求知欲都有明显的作用。再次,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技能实践能力。情境教学的关键点是创设情境,需要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结合理论和实践知识,根据稿件来制定方案、分配任务、组织配合、完成作品,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应变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播音主持技能。
二、情境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融入与运用
(一)以想象唤起具体感受,塑造播音主持内心情境
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脑海中显现播音主持稿件内容的场景或情境。在播读稿件练习时,老师需要告知学生不能做简单的见字发声练习,要发挥自身想象再现内心的视觉场景,加强具体感受,激发内心情感,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圆满完成播音主持语言能力的创设活动[2]。比如朗诵朱自清的《春》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仿佛看到春天的轮廓,有山、水、太阳,有小草、桃树、杏树、蜜蜂,有劳动的人们……,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仿佛感受到了春风拂面,闻到了花的香,听到了孩子们玩耍的声音。这样朗诵时学生就有了画面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就能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设临场氛围情境,如将自己想象为在岗播音员或主持人,如同置身真实的新闻播音间或演播厅里。学生练习新闻播音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角色代入感,俨然能够“看到”摄像机已经开机、直播倒计时已经开始、导播台已经倒数、电视机前的受众正在等待着收看今天的新闻。学生练习晚会主持时,想象自己处于一个大型晚会现场,台下座无虚席,此时此刻学生自己就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主持人,聚光灯下,无数观众的目光都注视着他,如此氛围情境创设下,学生将带着激情开始主持一场精彩的晚会。课堂实践证明,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值得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二)以道具使用及角色扮演,制造播音主持虚拟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道具和角色扮演来创设虚拟场景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虽然不能真正处于真实情境中,但也能促使学生快速感受到如临其境的状态。道具的使用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3]。比如,少儿节目主持时,用一个手偶玩具就可以虚拟出和卡通主持人共同主持的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少儿受众群体喜欢的主持方式;新闻播音技巧练习时,教室、桌、椅、话筒、手机即可搭建起一个新闻播音直播间;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时,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道具均可使用。学生在搭建的虚拟场景内练习完成后,老师即可给予点评、指导及纠正,学生再次巩固练习,其他学生同步可以学习到方法和技巧,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方便使用,在播音课堂教学中非常实用。在虚拟情境中,学生们通过不同角色扮演感受不同对象。学生可以扮演主持人、播音员、观众、评委等,能让学生体会更加深入,也可以产生“换位思考”般的感受,教师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练习的作品进行点评,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作性、丰富作品内涵。比如综艺节目主持练习时,学生们分组进行《天天向上》模拟主持,各自扮演主持群中的一员,并符合各自性格特征、语言特征,学生们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到团体主持的配合、各自角色的定位及要求、综艺节目主持的技巧及现场主持的应变等,各方面都得以提高。在文艺作品演播练习时,角色扮演,虚拟情境创设更加有必要。如童话、寓言、小说的演播,广播剧、影视剧、动漫的配音等,学生们需要通过扮演作品中不同角色来完成录音及演播创作,不仅符合稿件作品本身的需要,也符合播音主持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三)以录音演播设备,营造播音主持职业情境
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利用实训设备,创设职业情境更加有利于学生锻炼实践技能。教学中常用的实训设备有录音间及演播室,校园广播站及电视台可以进行辅助实践锻炼。在语音与发声、语言表达、广播新闻播音及主持、影视配音等课程中,录音间的使用比较频繁。通过录音、回听,学生可以进行正字正音、表达技巧、对象感、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广播播音及主持技巧、配音技巧等的训练;在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电视采访、化妆及造型等课程中,演播室的训练尤其重要,训练学生镜头前表达、空间表现力、整体气质的培养等。有的学校还配备有数字演播室,使用抠像技术制作出新闻节目背景、综艺节目舞台背景等,创设更加仿真的职业情境,通过实训设备的合理利用,置身于仿真的职业情境中,更加真实地接触并使用设备进行作品的训练及录制,学生产生强烈的职业身份感、责任意识感、积极的表达状态进行练习,不仅分解、消化了课堂理论知识,体验、锻炼了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储存每一个阶段的练习作品,发现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进步、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录音室、演播室营造出的职业情境的训练对播音主持技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利用校园电视台及广播站等真实的情境,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生产出作品,让学生享受到创作的收获和满足。组织学生定期到电台、电视台及传媒公司参观学习、见习锻炼,让学生亲身感受真实节目录制环境、录制过程和主持人的工作状态,让学生对播音主持行业有直观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见识,树立职业方向和目标。同时在行业中的所见所得也能反馈于教学,学生在不同栏目中收获到不同的信息,在教学中更能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专业训练,拓展情境创设的思路,更加趋向于实用,促进播音主持教学效果的实现。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更丰富、更真实、更贴合实际行业需求。结合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性强及“个性化”教学特点,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每个阶段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经过创设、想象、感受、体验置身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充满乐趣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到情境教学法不够深入、活跃有余而内涵不足的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们还要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巧妙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更多符合播音主持特色的教学方法,让播音主持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付焱,鞠维光.浅析播音主持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6,20:279.
[2]王跃.情境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01:146.
关键词: 播音员 气息控制 胸腹联合呼吸法
播音主持专业人员在发声过程中控制气息的能力和技巧需要经过专门的气息训练,它是取得理想声音效果的重要因素。古人在研究唱法时,很早就注意到了气息的作用。唐代段安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者。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古人论唱的时候有“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也”之说法,也说明了气息的重要性。
而今播音发声更是与气息控制息息相关。没有气息,声带就不能颤动发声。呼出的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大小及共鸣状态,与呼出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大小有直接关系,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和嗓音的持久性。也就是说只有气息得到控制,才能控制声音。
播音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对气息控制的要求:一要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二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三要保持较稳定的气息压力;四要呼吸得长;五要对气息控制吸纵纳自如;六要学会短时无声吸气,要能掌握“深、匀、通、活、稳定、持久、自如”的气息控制本领。在实际播音主持创作中,气息的作用不仅仅限于发声的动力,它还是一种极重要的表达手段。气息是“情动于内”“发声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只有在“气随情动”的情况下,声音才能随情而变化,例如:气势汹汹,气冲斗牛等,这些涉及情感的复杂变化,如果用一种声音形式,一种气息状态去表达,那是不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气息控制是由情及声,由内及外的贯穿。播音员要想使声音能自如的表情达意,就必须学会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一、气息控制基础练习
(一)气息的基本状态练习。
进行基本状态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体会和掌握胸腹联合呼吸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新的符合播音发声要求的呼吸方式。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其次,要在破与立的过程中重视量的积累,否则,养成的习惯多半是难以改掉的;最后,从训练的角度讲,只知道理不行,只有抓住符合要领的实际感觉,并在反复练习中稳定了这种感觉,才能掌握并使用。
练习一:坐姿。
①完全放松,从容吸气,腹壁逐渐突起。
②呼气,腹壁逐渐恢复原位。
③保持腹肌的收缩状态,再吸气,此时两肋缓缓向两侧扩张,小腹收紧,这是吸气状态。
④保持一两秒钟,缓缓呼出。
⑤重复③④
练:在练习一的基础上,呼气时撮口缓缓地吸或发Si音,要求气息均匀而缓慢地流出。在重复做此练习时,呼气时间逐渐延长,以达到25秒至30秒为合格。
练习三:坐姿,躯干略前倾,小腹微吸。
①从容地吸气,观念上气好像顺脊柱而下,后腰部逐渐有胀满感,两肋向外扩张,小腹收紧,吸气至七八成满。
②控制一两秒,再缓缓呼出;
③重复此练习,呼气要求同练。
练习四:立姿,胸自然挺起,两肩下垂,小腹微收。
①从容的如闻花香般呼气,感觉两肋开,至八成满。
②控制一两秒钟,再缓缓呼出。
③反复做,在此练习基础上练。
辅助练习:坐或立姿。
两肩向两侧自然平伸,与肩平;缓缓的深吸气,觉肩胛骨向左右两侧移动,肩膀有伸长感;缓缓呼气,两肩胛骨逐渐恢复原状。
(二)快吸慢呼练习。
练习五在前几个练习的基础上缩短吸气时间。像突然发现远方的友人似的急呼气,两肋一下子扩张起;然后慢慢平稳的呼出。重复做此练习,逐渐延长呼气时间。
(三)补气练习。
练习六
①快速吸气,同练习五;胸廓有“橡皮球”感觉。
②呼气五六秒后补气:一收小腹,口鼻进气,两肋张开。
③再缓缓呼气:如此反复十几次,每次呼气时间可以有长有短,直至能自如掌握。
练习七:在上一练习基础上呼气时从容发声。
练习八:长句子补气练习,直到能从容地读清楚句子的内容为止,这是最重要、最实用的补气练习。
练习九:绕口令补气练习。
(四)弹气练习
练习十:快速吸气形成“橡皮球”后,一下一下的弹动小腹,每一弹动小腹,使气息急出后又补入,逐渐增加弹动速度。
练习十一:在上一练习的基础上连续弹发喉门音[xa]。
以上练习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终体会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总的感觉是吸气时小腹微收,随着气流从口鼻被吸入肺下部,两肌向两侧扩张,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隔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隔与两肋在这两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同时要体会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最为突出的特点:气下沉、两肋开、小腹收。
二、呼吸肌的锻炼(腹肌和膈肌)
(一)腹肌的锻炼。
腹肌的锻炼可通过仰卧起坐,端坐举腿,负重挺腹和“丹田绕脐”来实现。“丹田”位于肚脐下面三指处,丹田绕脐就是双手推拿按摩,把腹肌力量集中于丹田,以肚脐为中心,左绕三圈,右绕三圈,反复进行。
(二)膈肌的锻炼。
深吸气后,用此一口气,发出两个扎实的“hei”音。如领操员喊操般地弹发“1、2、3、4”“2、2、3、4”。练习时同样要把握均匀、稳健、轻巧的要领和由慢到快,由稳定音高、音量、音色到变化音高、音量、音色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膈肌的力量和灵活程度会在练习当中得到提高。
呼吸肌的力量和灵活程度是呼吸得以控制并达到“自动化”运动的物质条件。腹肌、膈肌等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充分活动的肌肉,应该列为锻炼的重点。
在以上的呼吸持久练习当中感受胸腹联合呼吸法,感受其特点为气下沉,两肋开、小腹吸的特点。正确的呼吸方式,不仅能使呼吸、振动、共鸣、吐字等器官肌肉的能量消耗减少,而且能使发声器官肌肉与下腹肌肉之间的协同动作得到保证,掌握控制呼吸的能力可使声音丰满圆润,刚柔相济也有得于喉部健康。活动中的诸多因素相关联,如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语言表达技巧的要求等都有直接关系,因此播音员的气息控制不能满足于胸腹联合呼吸方式的掌握,还要进一步在多变的发声活动中去掌握,控制气息的各种运动变化规律。
三、气息的综合控制
播音员的气息控制不能单独满足于对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掌握,还需要综合多方因素。如果播音员不能深刻理解内容,充分感受,便不能使思想情感运动起来,直接导致单调呆板,影响声音色彩的变化。利用情感调节呼吸运动的方式是气息控制的高级阶段,但在训练过程中,只有通过较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熟练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基本要领,综合各方因素,才能获得自由的、本能的气息控制状态。
(一)良好的发声姿势。
为了保证气息的稳定和畅通,站和坐,都要注意姿势端正。站,一般采用“丁字步”,双脚一虚一实,一个支点。胸部微含,头部之间取平视角度。肩胸放松。坐时应坐在椅子的前沿部分,避免躯干的弯曲,不能“坐满臀”,尽量不要坐软椅或沙发。
(二)以情带声。
气―声―情,情、声、气有着紧密的联系,情感的外部表现为声,而气息控制或者呼吸的状态直接又带动声的运用。所以要深刻认识三者关系,多发挥“情”的作用。声音色彩的发生,并非直接得利于情感,科学研究表明,它要经过心理(情感)变化―生理变化―物理(声音)变化的过程。从引发于内的感情到具于外的声音,作为中介的生理过程,是集体运动感觉的变化到气息状态的转换过程,也就是集体在接受情感刺激后所引起的肌肉紧张度的变化,到完成对呼吸状态的影响的力的转换过程。在播音创作活动即声的具体运用中,这个变化过程表现出“情为力之源”“力为声之本”的关系。认识并掌握这种关系,强调情感的作用,是使得呼吸进入“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此外要注意学习在情感的变化中补充气息,这样可使稿件播读更加连贯、完美。这一点极为重要。无论是偷气、强气、就气,所有补气的方式都与心理状态变化紧密相随。
(三)用声要以实声为主,虚实结合的中音。
使用偏实的中音,不仅嗓音经久耐用,省气省力,而且由于它居于中音区,上下都有充分运动的余地,更有利于表达。同时,由于它自然、平和,富有个性特征,也最能让受众接受。偏实的中音是播音中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当然偏实的中音的大量使用,绝对不等于排斥使用必要的高音和低音,只是不要一味地使用高强音和低弱音罢了,具体稿件具体对待。
(四)气息的补换方式。
气息补换问题是一个首要问题,补是补充,一口气的使用长度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休止地用下去,因此要补换或转换,补充气息不能依前而就,自始至终状态如一,因此要换。
气息的补换是在语言的停顿处进行的。补换的基本方式为偷气、抢气、就气三种,进气量要依表达需要而定。
偷气――短时间无声地吸气。
抢气――急促不顾及有声无声地吸气。
就气――虽有停顿,并不进气,而是调动体内暂留余气进行补气。
与较大停顿中补气相比,短暂停顿中补气难度较大,可以先用平和舒缓的古诗,再用句式较长的文章选段,最后用绕口令的顺序逐步掌握。
(五)气息的“呼”与“吸”适当留有余地。
呼吸不可过度,呼气过度,气息不够用,而吸气则要七八成满便可,这样不会不僵不硬,活动自如。从容自如地补气,就像手风琴演奏一样,随着情感和旋律的起伏变化时进时出。过满会“喷射”,过小会“飘渺”,因此一定要留有余地。个别情况下吸满吐净的方法也是必要的,但是只是个别地方,要依稿件而呼吸。
总之,播音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气息控制的要求,要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二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三要保持较稳定的气息压力;四要呼气时间长;五要对气息的控制;六要学会短时无声呼气,要能掌握“深、匀、稳定、持久、自如的气息控制本领。在实际播音创作过程中,气息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做发声的动力,它还是一种极重要的表达手段。气息是“情动于内”与“声发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气息控制是由情及声,由内及外的贯穿,要想将气息控制得游刃有余,掌握其要领,必须不懈努力,经过科学的、严格的练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慢慢地融会贯通,并非一日之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