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科学思维范文

小学生科学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科学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科学思维

第1篇:小学生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活动小学生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70-01

所谓“科学思维”,就是一种探求世界本质,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本真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通过科学活动的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在科学课程的开展中,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到科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停留在了“知识讲解”的阶段,忽略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甚至会出现“活动有余,思维不足”的现象,使得课堂教学的初衷不能够很好的得到体现,必须加以重视,不断的进行改革,在科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在动手之前确立相关的思维起点

小学生大脑里的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教师在教学之初便需要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引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之前建立相关的思维起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活动的学习中去。例如,在《一杯水能够溶解多少食盐》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師可以采用下面的引导方式:

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实验所需要的工具?

学生:需要玻璃棒、烧杯、水和盐等。

教师:请思考一下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开展实验?

学生:将盐倒进装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看它溶解的情况。

教师:那又如何来确定盐在水里的溶解程度呢?是不是可以先规定水的固定值,再依次的增加盐的投放比例,逐渐的观察相应的变化情况,在纸上记录相关的情况,并根据最后的实验做好相应的总结。那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什么东西?

学生:溶解的方式以及需要的时间。

通过这种师生问答的方式来展开科学课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脉络,搞清楚在实验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加深其对于实验的印象,强化他们对于科学课堂的认识,促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来使得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以生活中常见的常识为切入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的提高自身对于科学现象的认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不断的激发思维活力。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和不断的培养自身的求知欲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好的参与到科学课堂的学习中去。例如,在《电磁铁》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验的要求为学生配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的实验,用一根铁钉、一截漆包线、一节电池和一些大头针等,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制作一个电磁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机的进行走访观察,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和解决,教师要懂得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并不是真正的放手,要注重观察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在科学活动之后要及时的总结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电磁铁》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分发实验器材的时候,可以对不同小组的大头针的数量以及电池的大小和漆包线等的区别来使得每个组的实验结果的不同;在得出不同组的结果之后,教师要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理性的看待自身的实验过程:实验的差异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大头针的放置问题还是实验器材的缺陷等?从实验的设计以及实施等过程进行回顾,帮助他们产生思维的碰撞,对已有的结论进行怀疑,不断的进行自我的思考与探索。科学是一门充满质疑并不断用行动去推翻原有结论的一门学科,通过这种课后反思总结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于科学活动的认知,理性的进行思考,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小学科学课堂开展的重要强调,教师要重视小学科学课堂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方面来强化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学军,游月殿. 科学思维的培养是探究教学的重要任务[J].科学课, 2005(3) 

[2]王乃干.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J].科学大众,2011(06) 

第2篇:小学生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强调的是“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其中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著名教育学家斯滕伯格说过,“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可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绝对不能盲目。因此本文特此研究如何在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课程研究基础

(一)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4.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5.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7.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8.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思维能力的涵义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为了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在实际训练中把握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

二、在科学探究教学中训练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找准切入点,确立思维目标

一般提起探究教学,很多老师会想到在实践活动中带领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但是结合实践经验证明,这种在实践中投入学习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方法并不科学。因为很大一部分老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教育方式时,一般都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开展怎样的实践活动和活动的设计安排上,并不会充分考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问题。通过对科学探究的学习目标研究,我们知道科学探究的本质是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准切入点,确立思维目标,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和发展。比如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摆》的时候,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相互结合来研究设计一个固定秒数和时间的摆,学生在课堂设计活动的研究过程中,势必会分析怎么设计摆,怎么设计摆的频率和次数,同时怎么设计摆的样子。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拓展,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拓展,通过一个简单的课堂实践活动,不但节约了教师课前复杂的活动方案设计时间,还能从真正意义上在有效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二)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以往学生在进行课堂实践的过程当中,都是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按部就班的进行,这样的实践课不但死气沉沉,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模式能力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要在课堂实践当中巧妙的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比如教师在进行《点亮小灯泡》一课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巧妙设计趣味问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设计灯泡小游戏,结合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点亮小灯泡》的学习,这样就能在充分有效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三)动手之后更动脑,发展思维抽象性

通过前面两种在科学探究活动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可以看出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但要注意在教学目标确定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注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但是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更应该及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学习,引导学生在动手之后更动脑,发展思维抽象性。比如在结束课堂热传导的教学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课堂所学记录下来,哪怕是用简单的箭头标注,都可以形象生动的表明热传导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在回顾课堂知识或者进行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学会“温故而知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思维模式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过程。综上,可以看出通过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体验式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就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针对此项课程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主要针对在科学探究教学中训练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展开了深入探究。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相关的研究学者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参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孙志刚.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J]创新教育,2015(2)

第3篇:小学生科学思维范文

一、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创造性空间、发展空间,因此,老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直观,这样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思考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有关长方形与正方形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先动手折纸,并通过观察,找出长方形与正方形图形的特点。小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既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在不断的观察与总结中,能够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对问题的引出给予高度重视

问题的引出是引发人类思维的主要源头。实际上,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发现相关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因而,数学教学课堂有助于小学生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培养。作为数学老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数学问题的引出。一般而言,数学问题的提出能够有助于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高度重视问题的引出,才能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小学生只有学会独自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点,才能使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得到训练。

三、采用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数学教学课程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采用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不应一直运用过于落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对小学生不断进行有效引导,使小学生学会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研究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上数学课之前,数学老师应对数学课程进行科学设计,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现在的教学课堂中,要求教师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引导者,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并且,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在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带领下,能够进行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并逐渐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为了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小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自主性,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逐渐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

四、设计适当的数学练习题

第4篇:小学生科学思维范文

(1)发散思维的概念

发散思维是人们在进行科学实验、工程设计以及发明创造等思维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阶段。其特点是思维善于排除各种习惯和定势的约束,而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2)影响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因素

学生自身特性的限制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学生个性特征形成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只有一个,这就是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这种单一的教育社会化功能迫使教师大搞应试教育、进行填鸭式教学,只注重求同思维的训练,最后导致学生过分重视成绩,养成不敢超越书本的习惯,这种教学方式强烈地压抑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教学条件有限

我们知道有些科学课需要做大量的实验,但是由于科学课的课时不足,仪器及药品配备不全,有许多探究性的实验,教师只能把做实验改为讲实验,这种现象怎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的老师虽然都是专业的,但是在升学压力、职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思维定势较为严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问题、新知识以及新事物时,往往都会用旧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新问题,这种思维定势早已“先入为主”的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就不会用新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也就阻碍了对新知识的间接理解。

过分相信权威

凡是铅印的字,就具有权威性;凡是上了书本的知识,就绝对正确;凡是教师提供的答案,勿庸置疑。在科学课的课堂上,面对众多的问题,其实它们的答案可以有多个,但是学生往往只会相信课本上的唯一正确答案。这种过分相信权威,对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失去信心的表现对学生培养发散思维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4)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策略

深入浅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首先,采用鼓励教学方式。科学教育课上,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他们会有很多的想法。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将事情做好。要实现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就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依据兴趣的强弱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比如一则有关地理知识的讲述的课堂中,可以这样入题:我国航天技术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月球,假如你有幸成为宇航员,你认为月球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争强好胜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了“比赛”的方法,要求结合平时所学知识,踊跃回答。这样的方式入题,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

迁移转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科学知识无边界的特点体现的最为明显,经过一定的推理都可以联系在一起。在科学的教学中,应运用各科之间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各学科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思维的开发。学科之间的渗透使得教师在科学课的课堂上,可以举一反三,达到多个知识点共同学习的效果。例如,对有关水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从动植物的生命与水的关系、地球水循环、水的物理特征与化学性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角度分析,展示理、化、生与自然环境等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提高教师自身的发散思维品质

教师本身的发散思维品质间接决定着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也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具有一定的榜样性。如果教师遇问题喜欢多角度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敏捷、思路宽阔而且能经常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思考,那么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可见,提高教师自身发散思维品质,既是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需要,也是以自身的榜样力量积极影响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知,教师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素养,是学生发散思维得以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勤于积累,勇于实践,科学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素养结构。

第5篇:小学生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活动;创新思维

当今社会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做好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推动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重点。

一、转变教师定位,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一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出发,引导学生形成他们的数学看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如何得到自己的数学结论。当代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与指导者,除了要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运动,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照片、学生的美术作品以及生活实物拿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这些东西里找图形。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对于同一个作品或者事物,小学生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其发现图形的特点,完成数学知识的传递,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会限制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往往会催生出许多创新想法。教师要在课堂中多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也可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轻松学习。如,在讲解“加法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去演示加法原理,激发小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加法,形成个性化的加法概念,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体会到开发与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在获取直接经验的同时,小学生学会了思考与尝试,其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科学精神也因此而形成。

第6篇:小学生科学思维范文

一、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小车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我特意选取组织学生骑小三轮车的活动。在我们这里(农村山区),学生都有骑小三轮车的经历。另外,在我们这里,出门就是斜坡,所以,学生经常把小三轮车推到坡顶,然后骑上小三轮车,使它顺着斜坡向下滑行。活动结束后,我让学生猜想,小车行驶的远近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学生很容易想到小车行驶的距离与它的高度、重量有关。接着,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以便进一步探究。显然,骑小三轮车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能促使他们探究小车滑得又快又远的原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增强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充分体验实践的过程,掌握实践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有趣的磁铁”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指南针。实践证明,学生制作指南针的方法非常巧妙:有的学生用细线吊起磁化钢针,有的学生把磁化的钢针置于泡沫塑料之内,等等。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如,在教学“弹簧里的学问”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弹力原理改装一个小玩具。有个学生在玩具小车的前后左右安装了弹簧,他这样做的理由是:小车的运行速度很快,如果撞到硬的东西,小车就撞坏了;而安装上弹簧能起到缓冲的作用,这样,小车就不会被撞坏了。其实,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将自己的创意落到实处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帮助他们不断深入地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科学现象。例如,在教学“弹簧中的学问”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两个视频(“生活中的弹簧”和“生活中的弹力”);在教学“鞋底花纹的启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有关摩擦力(“生活中的摩擦”)的视频。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领略各种颇具特色的视听语言,这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极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了解自己,了解学生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自己,了解学生”,才能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了解自己”,即明确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利用自己的长处把事情做好,规避自己的短处把损失降到最低。例如:有的教师擅长演讲,所以能有效地鼓舞学生的气势;有的教师擅长电脑操作与课件设计,所以能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呈现知识。

第7篇:小学生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新课程改革 数学思维 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很难适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学需要。新世纪最具竞争力的人才是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驭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以及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有了创新意识,就可能培养学生在思考和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学生有了创新能力,就愿意主动发现新事物、接受理论和新概念,就愿意探索新方法,这种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创新精神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二、构建和谐课堂环境激发创新思维

通过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营造和谐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在解题过程中允许学生有新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主体学习意识。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互相促进的过程。课堂上允许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提出异议,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互动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其教学水平的优劣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强调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启发、释疑、解惑,切记“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重演,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能力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得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发现的机会。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其好奇心,培养其勇于质疑的精神。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思维。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以探索创新思维思考问题。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探求数学命题及其概念生成的规律。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新世纪伊始,信息化发展的便利和优势已经波及各行各业,数学教学也步入信息时代。教师应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学习。也可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春风中探索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充分展示数学美,才能真正让数学课程吸引每一位学生。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对于传统数学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也属于新生事物,尚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进一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优化数学课堂效果。

第8篇:小学生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农村 课堂 思维能力 培养

陶行知曾经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步和发展。"由于受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学生的知识面窄、思维能力不强,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农村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营造和谐、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而且热情,判断力强、好奇、好胜: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既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认知,又要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全方面健康发展。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有问题引入:"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方法和结果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评出最优方案,这样互相启示,相得益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此外,也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激发学生思维。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青少年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如果不去开发,那永远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适当的启发诱导才能使儿童潜在能力向显性能力转化。要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发展的天地,就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与发展。为此,我们不仅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而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主动建构。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很重要。教师须根据学生学情或知识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导语。例如:"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小丽的妈妈给小丽买回一块巧克力,并对小丽说:"每天只能吃这块巧克力的1/5。"小丽听后很不高兴,求妈妈再让她多吃一点儿。妈妈听了说:"那每天你就吃这块巧克力的2/10吧!"小丽听后接着求妈妈,妈妈最后说:"好,每天最多你可以吃这块巧克力的4/20!"小丽听了很高兴,这时,妈妈也露出了微笑。老师问问大家:"妈妈为什么会也露出了微笑?"问题刚一提出,学生的兴趣就非常浓厚,并且积极投入到思考中。实践证明:带有故事、悬念性或学生感兴趣的导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快速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

2.2精心设计学习"小障碍"、培养敢于挑战困难的意志品质与能力。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昧。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开发其创造潜能,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学习上的"小障碍"。只有这些"障碍"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发展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越过数学小障碍,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创造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数学"障碍"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又何不常常为学生设障引趣而乐呢!

2.3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以某问题为基点向多方面角度自由发散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在知识上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能力上发散越广泛越灵活,越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尝试"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尝试探究,以开拓学生思路。让学生尝试"一题多解",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集多种知识于一体,融多种方法于一题,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使其思路开阔,流畅。此外,让学生尝试"一图多解","一图多式"也能达到培养创造思维流畅的目的。

(2)"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尝试"一题多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求异思维的灵活性。通过这种发展性的题组练习,加强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变通的解法,锻炼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此外,让学生尝试"一体多问","一体多析","一果多验"也能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

3鼓励学生创编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农村小学生见识面窄,参加的课外活动较少,因此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多鼓励学生对练习题进行创编,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编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可以从创编计算题、看图编应用题、看算式编题这三个方面让学生大胆创编。

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设计线段图让学生看图编自己喜欢的应用题。通过这样的看图编题训练,不仅能启发学生解题思路,而且还能使学生利用图形形象、直观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第9篇:小学生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小学高年级 创造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育过程中总结经验得出,应改变原有的“填鸭”、“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处于基础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应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调动学习兴趣,变“要学”为“想学”,力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出小学生们的创造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英语。根据本人几年来的小学英语教学经验以及实践探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情感激励,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

情感是课堂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课堂是难以成功的饿,尤其在小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本身就有隔阂存在,其次由于受到学生年龄层次及心智成熟度的影响,如要使其在课堂上能够有效的完成规定的语言学习就必须要借助情感因素的辅助,作为一项必要条件,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认知以及心理活动高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理论同时证明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不在于单纯的知识传输,而是在于教学者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励鼓舞与诱发唤醒。通过情感激励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课堂中,老师一口流利的英语,对于学生一句称赞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笑容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中巨大的动力,一种精神作用。意志发展促进其主动积极的客服学习上的难点,增强学习自信心,由易到难的不断的进步、成功,从而逐渐生出“想要学”的欲望。

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小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尝试播放或亲自演唱一些适合的英语歌曲,同学们听后觉得很好听,就会产生学习的念头,“我也想唱的那么好听!”我喜欢这首歌想唱给妈妈听!……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此时就会主动去学习歌词里生词的发音,意思等,为了学好会不断的练习,一首歌下来,学过的单词能复习,又能学到新单词以及句子的表达,歌曲学会后学生自身还会有一种满足、成就感。老师在选歌时要特别注意难以程度,过难的歌曲学习难度大会起反效果,让学生有种挫败感,影响情绪,同时歌曲选择可以偏向比较热门的外语动漫的主体曲,比较能被接受,歌词上也要注意不要涉及到不良词汇。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要十分用心。

2情境带入,激发学生的外在运用能力

语言的学习不单单是死记硬背的练习,而是为了实际的交流和运用,学习英语的乐趣不在于书本上的默写和背诵,而是通过学习到的单词、语法,组织运用,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除了单一的图像单词练习之外,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感染力的情境,在此情境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如何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进行更加丰富的语言学习,加深学生实际运用交流中的“想要学”感情,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和对单词语句的灵活运用和理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摆脱被动学习的尴尬处境。

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选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情境影片,让学生通过影像、声音、行为上多方位的感受,相互结合。简单来说,在学习“Open the window”这个祈使句时,可以播放一个夏天烈日炎炎,回到家后,甲非常的热,打开电扇并对乙说:“Oh,lt'a hot today ,open the window”,此时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其含义。当播放的画面首先出来的是一条河,河中有条小船时,老师可以讲解到:“There's a boat in the river。”同学们很快就能知道“There”句式是如何运用在表达自己看到的内容上的,接着当画面逐渐出现到河边小屋的情景时,同学们就能举一反三的表达出“There's a house near the river。”等等,此时当同学们积极发言时,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多样的表达仿说句型“There's a river in front of the house。”或“Near the river there's a house ”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赞许,边点头边说“Great,you'er great”,这样同学们会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也能在同学们的发言中发现一些错误的思维表达方式予以及时的纠正,让学生在情景中自然的学会英语的表达和运用。当被给予赞许时,学生往往会更加的积极,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会更加的活跃起来。

3积极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信及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反馈评价,它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验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目标落实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检查验收的活动中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情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会成功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

帮助学生成功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无论是对学习优秀生还是学习困难生,成功激励都会使他们有不断进步的台阶,同时能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才华,延续旺盛的求知欲,使其在巩固知识训练中获得新的乐趣。这就如同是一项建筑工程,导人是地基,新授是主体建筑,反馈评价则是验收检查了。因此,合理的激励性的反馈评价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不同层次学生我就构建不同的阶梯,让他们有各自的收获。如设计一个故事情节让学习优秀生运用相关的语言去创造新的故事、对话,激励学生动口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生则让他们扮演对话中的角色熟读课文,当堂评价,及时作口头或物质奖励。在采取小竞赛活动形式时,注意将好中差学生相结合,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提高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永远没有停止的一天。小学教师肩负着为学生的英语打基础,铺道路的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不断的发掘有益的教学方式,把英语课堂上机械化的背诵声变成各抒己见的欢声笑语,积极培养起小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为孩子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带好头。

参考文献

[1] 范春林.课堂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论, 20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