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词汇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你自己发现的,会记得特别牢固。当你使用过的单词,不会轻易忘记。在英语课堂上,我给学生讲过两个故事,分别是花生酱故事和厕所故事。花生酱故事是:一天在超市购物,一个外国的顾客在问中国销售员“Whereisthepeanutsbutter?”可惜,销售人员不懂英语,一个劲地问“:什么,什么?”外国顾客是一遍遍重复“peanutsbutter”,可怜的销售人员还根据英语的发音,问道“:皮带?”后来边上的一位懂英语的大学生上前帮忙,和销售人员讲外国人是想买花生酱。厕所的故事:那位外国友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他没有懂英语的人帮助他解围,只能无奈离开。一位外国游客急着想上厕所,问一个中国大妈“Whereisthetoilet?”可是大妈听不懂,还打了个手势让小伙子写下来。大妈估计心想听不懂,总看得懂吧。只可惜,外国小伙子写的是英文“toilet”。最后,大妈还是无奈地摇摇头,外国小伙子也只能另求高人了。给学生讲完这两个真实事件,我还不忘记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你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了,你们能提供帮助吗?提醒学生多多留意身边出现的英语单词和句子,譬如在食品包装袋、车站、风景区、超市等等。其实目前生活中往往有好多英语提示语的存在。而恰恰这些简单常见的英语词汇正是学生实际有用的内容。
二、让学生积极地掌握记忆词汇的方法
掌握词汇得有方法得有技巧。“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分贵在方法与技巧。简单介绍下经常使用且效果不错的单词记忆方法。我给学生简单介绍过组块的概念,每个人的记忆组块一般为7±2的概念,也就是说瞬间记忆最糟糕的可以一下子记住5个组块,而记忆力最好的也就9个组块。每人能记住的组块数目一般是定的,可是组块的大小可以调节。例如,英语单词information,如果按一个字母为组块的话,学生得记住11个组块,大于能力范围;但是,倘若把单词根据音节分成四个组块in-for-ma-tion,学生就能够相当轻松地记住四个组块,拼写单词。除了这个组块的记忆策略,还有一个经常在课堂使用的联想策略。让学生记住lute(琵琶)、flute(笛子)、pollute(被污染)、salute(致敬)、absolute(绝对的)、resolute(坚决的)六个单词,毫无相关的单词,想要记住绝非易事。可是,若把它们组合成一首小诗,这些单词就有趣好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坐着弹lute(琵琶)一个站着吹flute(笛子)/青山绿水没pollute(被污染)/来往行人都salute(致敬)/长久的爱是absolute(绝对的)/绵绵的情是resolute(坚决的)。当然,这些不同策略适合不同的学生,我们教师只能简单引导学生去使用这些方法,至于学生吸收后会怎样使用这些策略方法就因人而异。
三、让学生尽情地做巩固词汇的游戏
中职英语词汇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中职学生的英语词汇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巧妙地引用趣味性的词汇教学方法,是比较切合职业高中生的实际的。就拿平时经常使用的单词中英文大战的游戏,其实游戏本身就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单词的中英文的记忆。所谓的中文战,就是出题人读出英语单词,答题人必须迅速说出其中文。所谓的英文战,就是出题人说出中文,答题人必须迅速给出英文。中英混战,为出题人任意说出中文或英文,则答题人给出相应的英语或中文。
1.多媒体游戏激趣记忆法。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图猜词”,通过展现图片的某部分,让学生猜出单词;还有“单词接龙”,即将前一个单词的词尾作为下一个单词的词首,来拼出正确的单词;以及“增减字母背单词”等方法。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2.师生互动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还要加强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二、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单词的重现率
单词必须经过多次重现,才能让人记住。众所周知,阅读是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因此,通过大量的阅读将有利于学生巩固学过的词汇,同时又能使学生接触到一些新的词汇,从而增大英语词汇量,这对以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将很有帮助。词汇教学中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适当的阅读和背诵能帮助学生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能在具体的语篇环境中接触更多的词汇,增大词汇输入量,使得能够重新与学过的词汇见面,同时又能为学好句型打好基础,为以后更好地接收英语的输入做准备。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优化记忆,不断扩大词汇量,从而为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
来使学生掌握单词的拼写形式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存在的基础,是各个词相互区别的关键要素,离开了语音,语言就不能存在。所以语音关是英语教学的第一关。
1.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突破拼读关。音素是语音教学的关键要素,是连接字母和音标的桥梁。在教学生字母发音时,应将词汇分解为多个音素,同时教学生每一个字母中所包括的音素发音,为此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模仿、听音和实践的机会。当学生具有了初步的拼读能力之后,要立即加以巩固,从而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正确的发音习惯,例如通过听breath和breathe中th的发音差异来帮助学生记忆这两个单词。与此同时,把音素和国际音标结合起来,可提高学生对英语语音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以后的单词及阅读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2.加强英语语音教学。任何一个词汇都是音、形、义的统一。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国际音标及拼读规则,让学生逐渐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这样既复习了语音知识,又使学生学会了新单词。例如教师可列出are,arm,far,art,farm,park等单词,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每个词的发音,再进行音和形的比较,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记忆,进一步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让学生充分掌握词汇。
四、通过语境教词汇
词汇教学不宜脱离句和文,不能孤立地让学生读、译、背词汇表,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教师在使用词汇语境教学法时,不能只是拿着词汇表单独地教学生单词,这样会使课堂变得乏味,要把词汇放在语境中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利用语境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词汇教学要注重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影片《音乐之声》的整个过程中,音乐纯美悠扬,向学生传递了爱与希望这一不变的主题。这样的英语原声影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纯粹的全英文环境,使学生能很快地融入语言氛围中,让学生在欣赏电影的的同时,既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口语发音。这种提供语境和搭配的英语释义以最恰当的方式展示出了最地道的语言,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有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和英语文学素养的养成。
1.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对古典范畴的批判而形成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论述了经典范畴理论的主要观点:范畴具有明确的界限,某个概念只能隶属于一个范畴;同一范畴内各成员的关系是平等的;范畴的特征是同时具备充分性和必要性的。20世纪50年代,著名哲学家Wittgenstein通过对game一词的研究论证了范畴边缘的不确定性,以及范畴内存在中心与边缘的区别,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的概念。Rosch(1975)通过实证研究强调了范畴内存在的“原型义项”。他指出:原型是一个范畴内的最典型代表,原型义项是该范畴的核心意义,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原型对于范畴的形成和理解具有关键作用。Reed则认为原型是某一范畴的综合特征和高度概括。因此,现代原型范畴理论的观点认为,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存在典型与非典型之分,且地位不平等,处在中心位置最能代表该范畴的成员就是此范畴的原型;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2.词汇教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词汇教学研究。1990年,Nation的著作“TeachingandLearningVocabulary”尤为重要,词汇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得到关注。经过长期的改革和继承,英语教学法产生了很多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等。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法中,词汇教学始终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分析词汇的内部结构,直接译成母语,反复造句练习,这些都是传统词汇教学的手段方法。另外,我国学生运用最多的学习策略是重复/死记硬背策略,反复看、反复写、边读边写、背单词表等等,而其他的联想策略、上下文策略等都比较少用。知其意而不知其使用是常见的现象,更甚的是意义把握不准而导致错用误用。认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去研究英语教学问题。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指导英语词汇教学,探索词汇的原型意义,强化范畴意识,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二、词汇教学实例对比
通过两种词汇教学方法的实例教案比较,指出在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在丰富学生的词义知识和扩大词汇量方面比传统的词汇教学更有效果。笔者在某中学实习期间,在所教授的两个班采用不同的词汇教学教案。以人教版高一必修四Unit3的单词为例,设计两种词汇教案如下:方案1:齐声朗读新词汇,逐个领读。重点:depressed/content/feelcontentwith/astonish/enter-tain/charm/pickout/convince/amuse/detective。对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利用造句来强化英汉对应意义,加深学生对词汇的中文释义的记忆。学生自由朗读新单词,加深印象。完成课本内的词汇习题。方案2:引导学生归纳词缀意义,根据词缀猜测有关新词意义。将重点词汇depress/astonish/charm/convince/content集中学习-ed/-ing形式,强化理解词缀-ed表被动/修饰生命体,-ing表主动/修饰无生命体的特征,如:astonishedlook与astonishingperformance。homeless/penniless等词将-less词缀解释为“少,无”,再让学生依据此规则联想其他同类单词,如:careless/aimless等等。patient是一词多义,“病人/耐心”,名词为patience,造句:Doctorsmusthavepatiencetothepatients.单词indeed,意为“确实地”,区别于inneed。造句: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词组badlyoff意为“穷困的”,badly的原型是bad,意为“坏的,不好的”,而副词badly的意义为“非常地,很大程度上;拙劣地,不利地”,off是多义词,在这里取义“空闲的,没有工作或不运行的”。进而推导出badlyoff的意思。通过比较两种词汇教学教案,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点放在了学生掌握对应的中文释义,机械地记诵单词,对单词的联想及活用显然不足。而基于原型和范畴概念的词汇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联想训练,归纳思维,对旧词新意的推导有很大帮助。
三、启示
将词汇进行简单归类,从中发现规律,这样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加强学生对基础词汇的掌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基础词汇的原型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联想等手段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从基本词汇出发,进而推导延伸意义,拓展了词汇的深度。原型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不是机械枯燥地记住词性和词义,而是在教词汇的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引导学生对新词进行理据性解释,促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增强学习词汇的生成和扩展能力。
四、结语
关键词:英式英语;美式英语
21世纪的今天,世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越变越小,世界逐渐从各个国家,变化成为地球村。在这个庞大的村庄里,生活着各种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英语逐渐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主要语言。而英语本身在进化当中也出现了分化,出现了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两大语系。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毕竟还是同属于一种语言,语音,语法和词汇大致相同,但是,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又确实存在着一些差异,差异最大的还是在词汇方面。下面就来浅谈一下英、美英语在这几方面的差异。
一、语法方面
1.1在某些情况下,英式英语使用现在完成时而美国人用一般过去时,尤其是在表达提供消息的时候。例如:他刚回家了。Hejustwenthome(美语)Hehasjustwenthome.(英语)
1.2介词的用法不同,例如:在周末。ontheweekend(美语)attheweekend(英语)
1.3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中对have一词的用法不同:
英式英语中have通常用于谈论拥有,相互关系时,常常会使用have的现在完成时来表示,例如Ihavegotanewcar.我有一辆车。在美国英语中,have不仅代表拥有,在谈到各种动作时,have可用作一个动词(在疑问式和否定式中与do连用),在谈到各种状态时,也是这样。(所以,美国用法比英国用法要简单得多)Ihaveaproblem.我有个问题。
二、词汇方面
英美在词汇的差异方面存在着同词异义和同义异词两方面的差异。
2.1同词异义。同词异义现象又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2.1.1完全异义
一些词出现在美国也出现在英国英语中,但分别表示不同的概念,可称之为“完全异义”。我们可以来看一个关于这方面的例子来理解,例如,publicschool在英国实际上指私立学校(美国英语为privateschool),而在美国才指公立学校(英国英语为councilschool)。
2.1.2双向局部异义
有些为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共同的词大部分词义在两国是相同的,但在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中还分别有着各自特有的意义。例如ship是英语中常用的词,它所表达的“船”,“装船”,“安装桅杆”,“雇水手”等概念,应为英、美人所共同熟知。此外,英国人还用它表示“海运”(conveybysea),而美国人可以用ship泛指任何形式的运送,不论是海运还是陆运,火车还是轮船(conveybyanytransportation:marine,railway,motor,vehicle,etc.)。
2.1.3单向局部异义
一些词基本属于英、美英语的词汇共核,但在一国英语(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中另有附加意义,称之为“单向局部异义”。例如英国人知道senior这个词,但是他们通常不用美语中作“大学高年级生”解释。
2.2同义异词是指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分别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概念,该类词范围相当广泛,例如:打电话(ring/call);钞票(note/bill);电影(film/movie)。
三、拼写方面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拼写上都经历过从古至今的变异,而且其变异的程度都非常的大,现代英语中的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也存在差异,可以看看以下的例子:
3.1有些单词,美国英语以-ter结尾,而在英国英语中却以-tre结尾,其意义没发生变化,例如theater/theatre,center/centre,meter/metre
3.2有些单词,美国英语以-or结尾,而在英国则以-our结尾,且意义没发生变化,例如labor/labour,honor/honour,color/colour
3.3有些单词,美国英语以-og结尾,而英国英语却以-ogue结尾,且意义没发生变化,例如:catalog/catalogue,dialog/dialogue
3.4还有一些单词的拼写,在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中,其拼写有些不同,但其意义未发生变化,例如:analyze/analyse(分析);check/cheque(支票)。
四、语音方面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同英美英语中少量的语法差异相比,发音差异就有规律多了。
4.1以wh开头的词,英国人读[w],美国人则读[hw],例如:while[wail]/[hwail];white[wait]/[hwait]。
4.2在英音中“r”只在元音之前才发音,而在美音中它在任何情况下都发音。例如:letter[′let]/[′let(r)];flower[flau]/[flaur]
4.3英国人把-u和-ue的长元音发作[[ju:],而美国人发成[u:].如:due[dju:]/[du:];tube[tju:b]/[tu:b]
4.4英国人把字母a读成[a:]的地方,美国人一般读成[],例如:laugh[la:f]/[lf];half[ha:f]/[hf]: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这两大类英语:英国英语(BritishEnglish)和美国英语(AmericanEnglish),虽然在读音,拼写,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这两大类英语是有一些区别的,但这些区别并未使说这两类英语的人们之间达到互不了解的程度,而且这些差异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李赋宁,英语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象似性(iconicity)是指语言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之间即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语言的形式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认知和体验的结果———语言具有理据性。当代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理论是基于对语言的各个层面研究之上而得出的,从词语发音、词汇发展到句法、篇章、语用等层面综合得出结论。形式和意义之间具有大量的象似性。而就词汇层面而言,我们知道,在英语中有很多单词是可以进一步再分的,那它就具有一定的理据性。认知语言学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承认认知对身体经验的组织作用。因此,象似性不是指语言结构与现实结构之间的象似,而是语言结构与基于身体经验之上的认知结构象似。人类是基于对客观外界结构的感知之上,经过认知加工才形成了人类的语言。我们若能将语言形式与所表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清楚,便可大大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对从根本上提高语言能力和运用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少儿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原型理论的应用原型理论对词汇教学最基本的作用是单词间字母组合的联系。单词不能仅仅靠发音、拼写和意义存储在学习者的大脑中,不同的单词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网络联系。根据原型理论,同一范畴的不同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地位,它们由中心词也就是原型,向外不断延伸到边缘词汇。例如,儿童可以很容易地学习并记忆“o”这个字母,那么我们就把它作为有相似拼写词汇的中心。与其相似的词汇有on,no,go,one,now,some等。如果我们把“o”作为这个家族里面的核心,那么其他成员与其相比就有不同的相似度。当儿童熟练掌握“o”这个字母时,那么越与其相似的词就越容易被接受和记忆。比如go会比some更容易记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优先学习更加靠近原型的词汇。在原型效应的影响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基本范畴的基础上开始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少儿,在记忆词汇时总是偏简避繁。因此教师可以优先选择词形简单的词汇让学生记忆。例如,ear一词仅有3个字母,如果把ear作为原型,那么向外延伸由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有bear,pear,tear,hear,dear,fear,near,year等;由5个字母组成的单词有clear,earth,early,spear等。由于词形越简单,少儿越容易从心理上接受。因此,如果教师先让学生学习ear这个原型词汇,再学习其他延伸词汇,那么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
(二)象似性理论的应用对英语词汇来说,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名称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大量词语的意义和形式、语义和语音之间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关联,这种现象称为“词的理据”。Householder指出:英语中只有9%的词汇是完全任意的,绝大多数词汇是有理据的。所以,词的理据对词汇习得有重要影响。如breakfast,un-derstand都是源自古英语的复合词,它们具有词源特征;fast有斋戒、禁食之意,breakfast是breakone’sfast,即开戒,后引申为吃早饭;understand原意为standamong,据说,在人群前接受提问的人,如果问题答对,他就可以站到人群中去,故引申为理解;gossip在古英语里是godsib(上帝的孩子),它在现代英语中的同源词有sibling,所以gossip原指那些无所事事、整天闲聊的教父教母们,现在gossip可以引申为八卦或爱说长道短的人。词汇的语音理据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系上,Waugh将这种音位与意义之间的关系称为词汇中的拟象象似性。如sl-的声响效果让人联想到嘶溜、滑溜的意味,于是在这样的词语中就有slip,slide,slush,sled,slick,slippy,slippery,slope等。以sn-开始的词与鼻息有关:sneeze,sniff,snore等。英语中的短元音经常表示急促或短暂的动作,如rush,quick,swift,jump,cut,dig,run等。而长元音或双元音表示缓慢的动作,如slow,walk,lazy,wait,stay,clam,draw,idle等。象似性理论使词汇系统的规律性更加明显化,对英语词汇习得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以这个理论为依据,将语言形式与所表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语义分析和认知解释,形成有组织的系统,便可大大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使少儿在记忆英语词汇时不觉枯燥,提高英语词汇的习得效果和效率。
三、结论
一、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掌握单词的拼写形式。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存在的基础,是各个词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使学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对应的形联系起来,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对应的一定的音联系起来,通过反复练习在大脑中建立起来一类一类词的音、形模式联系,如让学生把长元音[i:]和she,see,sea,piece等单词中的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组合的形联系起来。
二、利用具体情景掌握单词的读音和语义。具体情景指的是生活情景、模拟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在具体情景中教单词、学单词,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学会在交际中使用单词。
三、教新词的艺术。
一)介绍新词汇(让学生先不看书,看教师示范表演。)
1.翻译法。把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译成汉语介绍给学生,这样教单词既快又简便,适合初中一、二年级学生。
2.直观法。
1)利用实物介绍新词汇。如:Look,thisisawatch.(用手指着手表)
2)利用图片介绍词汇,如:面部(faces)
简笔画要画得快,边画边交流,达到用画表达词义。
3)用模拟、示范动作或面部表情介绍词汇。如:Look——Iamope-ningthedoor.Iamwritingsomewordsonthepaper.然后利用手势、动作指导学生模仿做。
总之,用直观法教词汇,生动活泼、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
3.用举例的方法介绍词汇。如:教lazy这个词时,就可以说:Allofyoustudyhard,butXiaoMingdoesn''''tstudyhard.Heisverylazy.Hegetsuplateandthendoesnothingallday.Heisnotagoodstudent.这样通过一个例子使学生既练习句子,又清楚、准确地领会了单词lazy的意思及其怎样灵活运用。
4.同时使用几种方法介绍词汇。如:Look,heissmiling.Nowlo-okatme.Iamsmiling,too.(用面部表情)smile.Wesmilewhenwearehappy(作手势让学生重复),学生:smile.老师:Good,whatd-oesitmean?(学生说出汉语意思"微笑")
5.使用斜线介绍新词。如:Igotherebybus.Hegoestoscho-olonfoot.在斜线旁给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目的是斜线上的词放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来区分词的意义上的细微差异。
6.利用诱导的方法介绍新词汇。如:老师指着眼睑问Whataboutthis?Look-Icanopenandclosethem.Theyare…eye…?学生答"眼睑"。老师接着板书出eyelids。这样诱导的优点是在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这个新词上来,对了解这个词产生兴趣。
7.利用直接介绍法。直接介绍讲解词汇,让学生重复。如:介绍新单词wrist,老师:(Pointingtowrist).Look,thisismywrist.C-anyousayit?学生重复说wrist两遍。
8.利用下定义法。如:breakfast——thefirstmealofaday.Anounisthenameofaperson,placeorthing.
9.利用各种关系解释词义。
1)利用事物的特征:
Iceiscold.Waterturnsintoiceinwinter.
coalisblack.CoalburnsWhencoalburns,wegetfire.
2)利用因果关系:
XiaoLihasnottakenhislunch,soheishungry.
Ihavedrunkalotofwater,soIamnotthirstynow.
3)利用先后关系或自然顺序:
Springcomesbeforesummer.
SundaycomesbeforeMonday.
Wetakeourbreakfastatseveninthemorning.
Wetakeourlunchattwelve.
二)操练和使用新词汇。介绍新词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词汇,而操练和使用词汇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词汇。
1.操作的方法:
1)教师提出词汇让全班同学思考,在人人思考的基础上,让个别同学说,并让同学们纠正。
2)让学生互相说(一问一答),鼓励人人开口。
3)做听写练习。让上、中、下三种程度的同学代表到黑板上听写,其余同学在原座位上听写,然后让同学们先纠正。
2.使用新词汇。如:学习market(市场)这个词,教师围绕这个词连续提问问题,让学生回答,重复使用这个词,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掌握这个词。如:
Doyouoftengotothemarket?
Doyoulivenearamarket?
Whendoesyourmothergotothemarket?Whatdoesshebuythere?
三)词汇的扩展。学生学习一个新词汇时,往往想知道一些其它与其相关联的词,这给词汇的扩展提供了自然的良机。下面介绍几种词汇扩展的方法:1.关联词群或称联想词群。如:教fruit时,指出这是水果的总称,为让学生联想到有关水果的词,教师在黑板上表示关联词群:
这样联想,就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同学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2.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密切结合起来。如:
1)利用拼读规则:学生知道了ar读[a:]的规则后,可帮助记忆arm,art,p
art,party,dark,argue等词。
2)利用词形变化规划。如总结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可分为:
A-A-A型:cut-cut-cutput-put-put
A-B-B型:build-built-builtdig-dug-dug
i-a-u型:begin-began-begundrink-drank-drunk
3)利用构词法知识。
a.利用同根词:如教过use后,经过构词分析,学生就可以推测出useful,useless,user的词义来。教师就可以说:"useful"comesfrom"use".Itmeans"ofuse"."Useful"comesfrom"use",too.Itm-eans"ofnouse"or"notuseful".
b.利用分析前缀的方法。如教retell,rewrite,学生已掌握了tell,write,要向他们解释前缀re-的含义是"again"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推测出retell,rewrite的意思来。教师就可以说"Retell"comesfrom"tell"."Retell"means"totellagain."
c.利用分析后缀的方法。如在学生已学过China,Japan的基础上,指出后缀-ese的含义,学生就很容易推测出Chinese,Japanese的意思来。d.利用分析合成词的方法。如在学生学过wait与room的基础上,就很自然推测出waiting-room,reading-room的含义来。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4)利用归纳、对比法。
a.利用同义词。同义词都是相对的,比如nic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它的同义词可能是pleasant(令人愉快的),kind(亲切的),fine(好的)……。根据这个特点,不要孤立地看某词的同义词,而要把它放在句子中来看是不是同义词。如:Theweatherisnicetoday.和Thew-eatherisfinetoday.这两个句子中,nice和fine就是同义词,可以相互代替。
b.利用反义词。在英词中表示相对的概念的词汇经常可以遇见。如学过big以后,当学到small时,可以指出Smallmeansnotbig.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small的意思了。
c.同音异义异形词的对比。
1.1对词汇意义的教学:孤立地讲解词义,缺乏语境的创设
词汇教学应遵循基本的原则,即“先意,后音,再形”,由此可见对词汇意义的教学尤其重要。学生学习词汇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而掌握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是其前提。脱离了语境的词汇是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无实际意义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按照单词表的顺序,逐一地教学单词,让学生死记硬别词汇的意义,而不是将词汇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讲解。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最多只能单纯的记住词汇的含义,而无法真正理解运用词汇。将词汇置于一定的语境中时,学生不是根据语境推测词汇的含义,而是费劲地搜索词汇有哪些含义,哪个意义适合于这个语境。这一方面违背了学习词汇的原则,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词汇时,不能根据语境进行行之有效的猜测。我们常看到学生一遇到生词不加任何思考就查字典,这就源于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未将词汇置于合适的语境中教学,也没能让学生养成根据语境进行词义猜测的习惯和能力。
1.2对词汇读音的教学:教师惯于领读,缺乏对语音规则的讲解
传统的教学存在着一个较大的误区,即词汇读音学习属于较简单的环节,只需教会学生读法,即可将记忆单词的任务交个学生。教师习惯于领读新单词而忽视交给学生拼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拼读,导致学生在单词读音学习上如同小和尚念经一般有口无心,即只动口而不动脑。这种鹦鹉学舌、死记硬背的状态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学习记忆单词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记忆中对英语词汇学习失去主动性和自信心。学生习惯于跟随着教师走,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如同教师在读音教学上只是给了学生“鱼”,而不是“渔”。学生在缺乏方法指导的条件下,机械地死记硬背单词的发音,机械地记忆单词,效率极其低下。英语词汇读音的学习有其特定的规则和存在一定拼读的规律,它们是学生学习词汇有效的方法指导,而缺乏方法指导的片面的读记的方式只会让学生成为被动记忆单词的机器,就其今后长远的学习而言,其影响必然是不好的。
1.3对词汇形体的教学:缺乏对构词法的介绍,忽视音形、形意结合的必要性
学生了解了语意,重视了发音,也不一定能很好地记住单词。词汇形体的教学,主要针对于学生有效地记忆和理解词汇。任何一个词汇,都是音形互相关联,形意密不可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这些关联性,将单词的意义、读音及形体孤立地分开来看。词汇的形体是词汇内在含义的外在表达,所以准确无误地拼写出词汇,是表达好其含义的前提。不能将音形结合记忆词汇,记忆效率大大降低,也影响了之后复习阶段的回想。忽视形意结合也会导致在听拼写词汇中问题突出。如未听清楚某个单词的发音,又不知根据其在句意中的含义推断出词汇的拼法,使得拼写词汇困难重重。就词汇中的单词而言,其中的很多较长的单词都有其特定的构成及其规律,如合成词、前缀、后缀等。短语中也常出现以某个单词来推测其含义,尤其是对于动词短语,多以其后的介词或副词来决定其特定含义。这些概念的不加重视,易导致学生记忆词汇困难,易弄混淆相似词汇等等诸多问题。
1.4对词汇复习的教学:忽视复习的重要性,缺乏行之有效的帮助恢复记忆的方法
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往往还有这样的困惑:当时记得清清楚楚的词汇过不了不久就忘,再记又再忘。这是由于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一个环节,即词汇的复习。我们都知道,人的记忆是一个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再现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即使学生在识记阶段的效果再好,那也只是短时的。大多数教师在英语复习阶段都更多侧重于语法的复习,句型的巩固,而词汇的复习易被削弱甚至忽略。他们错误地认为词汇教了,学生当时会了,词汇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殊不知,复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必须在这个阶段及时帮助巩固和检测学生的词汇学习。当然,复习方法的选择也对复习效果影响很大。然而,很多所谓的复习词汇在方法的选择上单一枯燥,常见的就是以听写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对已学单词是否掌握,或是通过多遍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抄写来巩固记忆。这些方式不但脱离了单词教学中的语境化原则,也大大降低了复习的效率。让本应成为巩固知识的环节失去其该有的意义。英语词汇教学,只有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思考,探索出真正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才能教有所长,学有所进。词汇教学涉及读音、形体、意义及复习各个方面,都需有益的对策加以改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成为第一个去思考的,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去思考学习。现笔者就谈谈针对以上四点的建议。
2英语词汇教学的建议
2.1讲解词汇意义语境化,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应做到: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所谓Nocontext,Notext就是对这句话最精简的阐述。为体现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课标词汇表不标注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我们学习词汇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词汇应是从语境中来,再回到特定的语境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创造语境,赋予词汇以生命。
2.2加强语音规则教学,培养学生拼读能力
英语属于拼音文字,有类似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因此,看似无规律的字母组合在发音上是有其规律可遵循的。学生学好语音规则,一方面能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另一方面也为拼写出单词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语音规则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时可先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基本的发音规则,然后在学生基本掌握的基础之上将其运用于之后的生词学习中。教学的重点首先放在音素、音标,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教学上,使学生先过发音关拼读关。结合教材生词教学加以举例说明。如最常见的字母a的发音通常有/a:/,像father、fast、car,/ei/,如cake、lake、take,//像fat、bag、traffic,//如umbrella等。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也有其规律可遵循,如ear通常发//,常见单词有ear,dear,tear等。学生在初步掌握了拼读的前提下,就可以逐步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接下来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规则,去拼读教材中的词汇。这一方面可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关于语音的相应规则。常见的诸如此类的规则还有很多,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不断地积累总结,为学生的语音学习及听拼写能力打下好的基础。学生正确掌握了语音规则,也可以加强其根据所听能准确拼写出单词及相应词汇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语音语调,具有单词拼读的能力,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真实交流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2.3注重音形结合,强化构词法的讲解,提高学生记忆效率
词汇教学中,根据音形结合的原则,能引导学生很好地拼写出词汇。如学生知道了ar读[a:]的规则后,可帮助记忆car,arm,art,part,party,dark等词。再如字母组合ee发[ⅰ:],就可根据读音轻松拼出see,feet,sheep,sleep等词,同样发[ⅰ:]的还有字母组合ea,如pea,tea,peace,beat等。利用音形结合这一规律,一方面在记忆单词上有规律可遵循,另一方面在听力拼写单词部分也可大大提高拼写正确率,尤其是在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时,可以根据其读音判断出其可能的写法。词汇教学中,形意也是相结合的,构词法就是对形意结合的最好的阐释。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如能掌握构词法则,将有助于积极有效地记忆词汇和理解词汇。其中构词法就是词汇形体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则。构词法主要包括前缀、后缀和合成词等。
2.4复习方法多样高效化,及时巩固学生记忆
复习词汇也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是学习之母,系统地进行复习,不仅有巩固记忆的作用,还能加深对所记忆单词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根据遗忘规律,有计划地巩固词汇,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力。遗忘规律要求教师及时带领学生复习,而对有效复习方法的选择则可以引导学生更高效更有意义地复习。结合教学实际,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复习。
3结束语
关键词 活动教学 课堂主体 学生主动性 学生需求 活动设计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英语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悄然发生着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外界各种英语培训班的火爆,信息浪潮的扑面而来,这一切对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我们还能固守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吗?我们应该怎样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呢?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主渠道是课堂,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又是通过教学活动得以体现的。因此,面对中职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如何设计有效合理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武汉市财政学校的课堂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现状提出了有效开展活动教学的措施。
二、活动教学的实施依据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皮亚杰也指出,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心理及认知的发展。可以说,活动是优化英语教学过程的策略。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可靠保证。教育部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勇于实践,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培养技能,积极实践,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这些理念的提出为中职英语活动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学生课堂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课堂活动实际情况如何呢?笔者对武汉市财政学校部分班级进行了英语课堂活动现状和需求的调查及汇总。
(一)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方法需要引导。
归纳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的状况,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占一定比例,学生接触英语主要在课堂,但课外很少主动学习英语。他们碰到问题时会向同学或老师求助,也有学生选择放弃。因此,我们只有抓好课堂这个主渠道,才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增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这个渠道抓不好,学生会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后面的教学将很难推进。
(二)课堂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效率需要提高。老师经常采用的课堂活动依次为:讲解、提问-回答、角色表演和朗读。学生上课的学习行为以听讲、记笔记居多,有时参与和很少参与课堂活动的比例相近,超过三成。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机会较少,而且即使说英语也以和其他同学一起答为多。这说明,学生参与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足、机会不多,课堂活动形式还不够丰富,这种以“语言知识和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会压抑学生本已不太浓厚的学习兴趣,影响其课堂参与度。这样的课堂,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得说“语言教师的缺点和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试图以教代学,剥夺了学生练习的时间,等于把学生请出了学习外语的主阵地”,因此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改变。
(三)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看法和对英语教学的需求。有一半学生认为参与课堂活动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会有些提高。这说明,只要我们设计的课堂活动能使更多学生参与,将大大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部分学生希望今后能改变学习习惯和态度,能在实践中尝试新的途径提高英语。他们希望老师能提供有趣、互动的学习资源,多开展课堂活动和改进教学方式,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需求,它也是今后教学改进的方向之所在。
四、英语活动教学实施策略
语言教学是旨在产生语言学习的活动(activities whichare intended to bring about language learning),它是教师和学生交换思想、情感和信息的活动。这里强调的“活动”就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与参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怎能提高?没有练习和使用语言的机会,他们哪来的兴趣?课堂何来的效率?针对学生的课堂现状及需求,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活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一)通过活动教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策略指导形成良好习惯。在课堂中,老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的活动,让其在“做中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了才能领悟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掌握策略了才能不断进步。
(二)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Hollingsworth认为,对课堂活动而言,有大的输入量并不一定有大的输出。要保证有效的输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提供学生使用这些交际语言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最大内化,使学生能主动吸纳信息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从活动设计上说,首先要创设真实和与职业相关的语言学习情境,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体验成功。比如我在导入《Whatclub would you like to join?》(高教社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1)一课时我先出示几张学生熟悉的俱乐部活动图片,让他们回答:What do they do? What club are they in? 然后观看一段校园俱乐部的视频,让学生说出听到的俱乐部名称。之后给学生一些表爱好的句子,让学生互相推荐俱乐部。其次,要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其难度既具一定挑战性又能鼓励学生树立自信。比如在本课中,我为学生设计的任务是把学生分成面试组和应聘组,根据俱乐部的招聘信息(用英文列示俱乐部名称、要求、活动时间等),用学过的句型编加入俱乐部的对话,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反复操练,能精彩地展示应聘俱乐部的过程。第三,适当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趣味性和扩大教学容量。
从活动的操练而言,要遵循先模仿后复用、先单项后综合、先机械后活动的原则。活动形式有纯语言活动,即在教师的控制下,针对教材的某一语言项目,进行认识模仿、识记;准交际活动,即在教师的半控制条件下,以巩固所学知识为主要目的,允许学生发挥、创造具有模拟交际性质的活动;交际活动,即在教师的不干预状态下
,学生的自由交际活动。比如在教《What doyou do?》(外研社国规教材,基础模块1)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生动的情境图片,猜测人物的职业。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要特别倡导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培养,要以学生认知、思维、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效果。
从活动的结果和评价而言,活动要有结果、真实、有意义。
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潜能,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种评价模式需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使得不同能力的学生获得展示他们知识、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充分展示他们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能够做什么,而不是反之。学习评价不仅要对学习结果做鉴定,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之间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反馈、激励和改进,形成以评促学的动力机制。
(三)教师要不断研究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并促进其能力发展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步,活动中成长。
总之,语言学习不是一个理论活动,而是一个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活动教学法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英语活动教学既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焕发教学活力,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Nunan,D.2000.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指出了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大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探索尝试大有可为,教师应不断学习,适应新时期的词汇教学要求,切实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解决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诸多问题。
词汇是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种语言依靠它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有意义的语篇。词汇的重要性,正如Wilkins(1972)指出的那样:“要是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表达。要是没有词汇,什么东西也无法表达”。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所学语言的词汇,是提高外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的全部词汇有一百多万个左右,但对于大学生来讲,我们并不需要掌握那么多词汇的数量。只要能满足日常交流沟通,快速阅读和理解就足够了。尽管如此,仍有众多学生普遍抱怨英语单词难读、难记、难写、难用。如何解决大学生词汇学习难、易遗忘的问题,如何和遗忘打赢这场仗,是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所以从教学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 词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每单元词汇教学主次不分明,教学顺序无先后,造成学生词汇记忆负担过重,词汇教学效率低下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为例,在第一单元的section A中,课文生词总量为36个,一般要求词汇是34个,其中积极词汇占15个,这些词汇将在6个课时的学习中被有效地重复学习和实践,比如在词汇、课文、课后习题中。而在第二单元的section B中,一般要求词汇也是36个,其中包括20个积极词汇,要在2个课时中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这样即便是积极词汇,由于时间的原因,也只能粗略地讲解,从而使得学生无法明晰地分辨积极词汇中哪个词更积极,一般词汇中哪个词汇比较积极,形成模糊概念,造成记忆负担。
所以,单元词汇教学要分轻重缓急,保证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教师要敢于对词汇进行选择、删减和补充。
2.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对于词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度存在问题,或求深而不求广,或求广而不求深
如果教师把每个重点词的用法都全盘灌输的话,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学生的词汇量不但难以真正有效地扩展,反而会对词汇学习丧失欲望和兴趣,失去拓展自身词汇量的自主性。而且有一定量的词汇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先决条件。同时能让学生在不断接触词汇的过程中,将一部分认读词汇自然转化为应用词汇,这也正是“习得”的作用。
3.词汇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语境,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
词汇教学应当是有情景和背景依托的,有意义的交际性活动。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方法单一,而且缺乏语境,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词汇学习。
4.词汇教学重记忆、轻运用
目前的词汇教学多以老师讲解为主,练习形式比较单一,过分重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而忽视其对单词的运用。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强调音、形、义三位一体。然而,现代英语词汇教学则强调四位一体,即音、形、义、用。这里的“用”不是指词汇的用法,而是指对词汇的运用。
5.词汇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与教授,不利于学生的独立词汇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语言效率的提高
英语教学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死记硬背的传统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记忆特点,很少涉及词汇学习的基本策略,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很多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了学习策略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习策略训练不仅能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听力成绩,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策略使用意识和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独立的学习能力。在对学习成绩有影响的可控制的因素中,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最大,这与语言学习的环境有关。主张词汇自然习得的前提是学习者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而中国学生的外语输入极其有限。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对学习者策略的使用有明显的帮助,对英语成绩的提高也有显著的影响,对低水平学生的帮助大于高水平学生的帮助。 转贴于
二 明确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寻找改进词汇教学的良方
1.词汇学习中动机的激发
词汇学习是一种复杂而繁琐的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有点枯燥乏味。但词汇学习又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因为词汇学习就像海洋中的一艘大船,每一个语素,每一个词,每一个词组和短语就像是那一块块钢板,学生就是这艘船的主人。这艘船该有多大,怎样设计构建,怎样开动,怎样航行,全都由他们自己来指挥、建造。然而并不是每一艘船都能精美浩大,起航,也有独木舟,也有搁浅,也有沉没。怎样当好这个工程师,当好舵手才是关键。而这种动力和毅力又来源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必须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自己的立场、条件及目标出发。
2.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构成规律
许多学生记忆英语词汇时采用零碎的或片段的记忆方法。他们对接触的生词不会分析和比较,遇到生词要么死记,要么找个词汇表硬背。这种被动的记忆方法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词汇难免模糊、淡化,甚至消失,这种事倍功半的记忆方式还会挫伤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英语词汇的构成规律和采用了不恰当的学习策略。找到它们在结构上的内部规律,就能提高其记忆单词的效率。
英语词汇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系统,单词的数量虽然庞大,但构成单词的元素——词根、前缀和后缀等却是有限的,比如,常见词根约有300个,常见的前缀、后缀约有100多个。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些单词的基本构件,并对单词进行分析后记忆,则会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而学生对于前缀、后缀及其变体,以及各种构词法方面的知识完全不知或知之甚少,或他们缺乏对词汇结构的深层理解,所以不得不死记硬背单词,而且还经常出现一些混淆词义或拼写错误。学生学习词汇的困难与英语词汇教学的缺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单词识记中的难点,降低词汇记忆的难度,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3.帮助学生了解并把握好影响词汇学习的相关因素
词汇教学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心理因素也影响着学生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例如,记忆时是满怀信心还是精神紧张,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是心不在焉;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词汇学习抱有极大兴趣还是勉强应付等。
词汇的出现频率和评议环境也与记忆相关。Nttion (1990)认为,学习者要经过5~16次甚至更多的重复学习才能记住一个词。通过阅读不断增加单词的复现率是记忆的必备条件。英语单词依存的书面语言环境,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记忆提供线索,另一方面可供学生反复阅读和反复识记。数量和质量并重有利于词汇学习。学生掌握的词汇越多越能提高其英语水平,但数量要建立在一定的质量基础之上,反之亦然。词汇教学的质量也要有一定的限度。若质量要求太高,每个单词都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也是不可取的。词汇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致,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和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词汇教与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活跃的教学思维,崭新的教学理念,更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练习,一切新颖、有效的教学都需积极大胆的尝试与借鉴,并不断进行总结与运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探索尝试大有可为,教师应不断学习,适应新时期的词汇教学要求,切实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J].现代外语,2003(1)
[2] 文秋芳.学习者可控因素对英语专业四级笔试成绩的影响.[A].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