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下册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末
测
试
卷(一)
(时间:90分钟 分数:
)
一、填空题。(22分)
1.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能同时被2、3和5整除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
3.用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4
cm、宽3
cm、高2
cm的长方体。
(1)需要(
)块小正方体。
(2)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
4.0.35
dm3=(
)cm3
360毫升=(
)升
5.78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这样的(
)份;也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
)份是78。
6.229里面有(
)个19,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
7.4÷5=8(
)=
(
)40=(
)(填小数)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
cm、5
cm和4
cm,从中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剩下的体积是(
)cm3。
9.在里填上“>”“
1917
1091001110
4735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2分)
1.因为12=24,所以12和24的分数单位相同。
(
)
2.真分数一定比1小,假分数一定比1大。
(
)
3.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样大。
(
)
4.将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4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14,分数的大小不变。
(
)
5.比15大,比12小的分数只有13和14。(
)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7倍。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列分数是最简分数的是(
)
A.666
B.2266
C.1766
D.3366
2.一个棱长总和是72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
)厘米。
A.18
B.12
C.6
D.3
3.a÷b=3(a和b都是非0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A.a
B.b
C.3
D.ab
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B.若a5是假分数,那么a一定大于5
C.只有两个因数的自然数一定是质数
D.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一个水池能蓄水430
m3,我们就说,这个水池的(
)是430
m3。
A.表面积
B.质量
C.体积
D.容积
6.小王、小李和小刘玩转盘游戏,规定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小王赢,指向黄色区域小李赢,指向蓝色区域小刘赢,则(
)赢的可能性较大。
A.小王
B.小李
C.小刘
D.无法确定
四、计算题。(18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1-13=
14+13=
89-19=
25-13=
1-79-29=
29+49=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56-45+310
45-38+14
13+38+23+58
59-29+16
五、解决问题。(36分)
1.有一项工程,甲队完成了这项工程的715
,乙队完成了这项工程的
115。(15分)
(1)甲、乙两队共完成了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没有完成?
(3)甲队比乙队多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4分)
某超市2010年下半年啤酒和白酒
销售情况统计图
如果你是该超市的部门经理,在今年下半年进货时,你有什么打算?
3.把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切成的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总和是多少平方厘米?(5分)
4.在甲容器中装满水,若将这些水倒入乙容器,能倒满吗?如果倒不满,水深为多少厘米?(单位:厘米)(6分)
5.小明和小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5分钟,小华跑一圈需8分钟。现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至少需要几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6分)
参考答案:
一、1.
6 36 2.
990 3.
(1)
24 (2)52 4.
350
0.36 5.
单位“1” 8 7 7 8 1 6.
22 14 7.
10 32 0.8 8.
96 9.
二、1.
✕ 2.
✕ 3.
✕ 4.
✕ 5.
✕ 6.
?
三、1.
C 2.
A 3.
B 4.
C 5.
D 6.
A
四、1.23 712 79 115 0 23
2.13 740 2 16
五、1.
(1)715+115=815 (2)1-815=715 (3)715-115=25
2.
答案不唯一,如:多进白酒。
3.
8×8×(6+2)=512(平方厘米)
4.
20×5×30=3000(立方厘米)
35×20×15=10500(立方厘米)
10500立方厘米>3000立方厘米
倒不满 3000÷(20×15)=10(厘米)
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探索,学会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在计算中考虑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情况。
三、教学过程
1.巧设情景,激趣引思
1、谈话:
现实生活中,有些长方体、正方体物品只需要研究5个面或者4个面。谁能举例说说?
如:做一个无盖的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饼干盒的商标纸,火柴盒等。
2、点题: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揭示本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与已经解决的实际问题
2.
自主互动
探究新知。
1、探究:
(1)用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
请你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想一想粉刷教室墙壁需要粉刷那些面,哪些地方不要粉刷。你能说一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吗?想好后在小组讨论。
(2)指名汇报。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顶面的面积,再相加,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②用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加上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再加上顶面的面积,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③先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再减去地面的面积,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2、计算:
大家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吧。
学生列式计算,教室巡视,发现不同的算法,有针对地安排学生板演。
3、评议:
全班共同评议。
4、探究:
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计算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底面,我们把四周看成长方体的侧面,如果把侧面展开,联成一排就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用纸板模型演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呢?你能一下子算出这4个侧面的面积吗?按照这种思路你能完成这道题的计算吗?
指名板演,共同评议。
5、小结:
你觉得在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问题中,要注意什么?(实际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应用拓展,反思交流
试一试和练一练
四、板书设计
面积计算的应用
①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顶面的面积,再相加,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②用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加上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再加上顶面的面积,然后减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和发现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互化。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概括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把小数化成分数。
2、把分数化成小数。
3、3把分母是100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2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要知道谁完成的个数多,可以比较哪两个数的大小?怎样比?
生1: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再比较。
生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师:请你选择一种比法,比出这两个数的大小
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小结: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我们可以先把小数改写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可以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
三、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完成后汇报。
想一想,怎样把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怎样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
生: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在后面加上百分号;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的。
3、完成练习十四第13到15题。
四、总结
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把百分数和小数进行互化,同学今天学会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了吗?说一说怎样互化。
110
115
五、板书设计:
100
100
1.15=
=115%
110%=
=1.1
因为115%>110%
因为1.15>1.1
所以1.15
>
110%
所以1.15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转化的策略,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转化的具体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经历用转化策略解决出示问题、丰富转化策略体验的过程,感受知识、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思维的灵活、敏捷等品质。
3.使学生在获得策略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在解决问题中主动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认识转化的策略
【教学难点】
灵活选用具体的转化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下面26个字母中,有多少个红色的字母?
26个字母中,数出红色字母,只需要先数出蓝色的5个字母,剩下的就是红色字母了。
其实,有时候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能让问题变得简单。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碰到困难时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
2.脑筋急转弯游戏。
早晨醒来,每个人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睁开眼睛
青蛙为什么能跳得比树高?树不会跳
世界上最小的岛是什么?马路上的安全岛
太平洋的中间是什么?是平字
偷什么东西不犯法?偷笑
什么蛋打不烂,煮不熟,更不能吃?
考试得的零蛋“0“
二、教学例题,揭示转化
1.师:首先我们做个小游戏,猜一猜,哪个面积大?(课件呈现)
生:左边的大。生:右边的大。生:一般大。
师:同学们猜得结果都不一样,我们请方格图来帮忙吧。(课件呈现)
师:刚才猜左边面积大的请举手,恭喜你们:猜对了。
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借助方格图来比面积。
2.出示例1两个图形
(1)师: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能一眼看出来吗?
(2)师:再用数方格的办法方便吗?
生:不方便。
(3)师:是不方便,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4)有的同学看出来了,有的同学还在思考,老师提示一下,注意观察每个图形中凸出的部分与凹进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能不能变成规则图形进行比较呢?下面请同学们在导学单上试一试
(5)完成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6)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想法?
①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平移到图形下方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生:把左边图形上面的半圆往下移,拼成(变成)一个长方形。(师电脑演示:先分割出半圆。怎么移?(学生回答后再演示:向下平移)平移了几格?师:对,把这个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把这个图形变成了长方形。)
②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围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右边图形的左右两个半圆往上移,也拼成(变成)一个长方形。(师电脑演示:先分割出两个半圆)怎么移的?(学生回答后再演示:旋转)
师:对,把两个半圆分别旋转180度,也把这个图形变成了长方形。
③现在你能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怎么知道的?
3.师小结:像这样,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简单的图形来比较,这样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叫做转化
4.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1)有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转化成熟悉的简单的图形。
(2)图形转化时可以运用平移、旋转等方法。
(3)转化后的图形与转化前相比,形状变了,大小没有变。
小提示
1.师: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生:能将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
2.师:刚才是用哪些方法把两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的?
把图形转化,可以用平移、旋转或者剪拼等方法
3.师:图形在变化(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三、回顾整理,在复习旧知中感受转化策略
其实,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早就运用转化这种策略了,只不过当时大家不知道它的名称而已。
接下来,请同学们回顾整理一下:以前研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时,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转化的策略?
1.图形面积方面的应用。
回顾有关公式推导过程。(课件演示)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呈现)
2.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
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学会转化的过程。不仅在图形的世界里常常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而且在数与计算方面也常用到这一策略。
师:在学习认数和计算时,哪些地方用到过转化的策略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整理回顾,然后师生互动交流。
生举例说明:如小数乘法是转化为整数乘法,分数除法是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的,等等。
师:通过我们的回顾和整理,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将未知的问题、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我们熟悉的问题来解决的。
转化是一种常见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早就运用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了,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想?
课件出示智慧心语
四、实践应用,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转化策略
师: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将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用运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
1.巧用转化比周长。(学生上来演示)
着重让学生说说具体的转化过程
在例1中,我们解决了一个与面积有关的问题,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这里是一个与周长有关的问题,想一想,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转化前后,图形的形状改变了,但是周长不能变)转化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师:咱们同学不仅会观察,还很会想象。我们在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时候观察很重要,想象也很重要。感受到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乐趣了没有?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
2.巧用转化写分数。(学生上来演示)
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这一组题目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可以把三角形割补或把其中的三角形旋转,得出涂色部分占10格,所以分数表示应该是
生①:我将空白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6小格。那么涂色部分就是10小格,所以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咱们来看看空白部分有多少格?(6格),那么涂色部分就有几格?()10格
涂色部分占这幅图的几分之几?
这样思考行吗?
师:这位同学将问题转化为先求空白部分,这想法不错。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②:我将涂色部分分成5块,通过移一移,就能求出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了。
师:通过将涂色部分移一移,确实能很快地看出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看来,转化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有时,从问题的反面入手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在转化策略表示面积结果时,要注意可以改变图形形状,但不能改变图形的面积。我们要根据问题,在变中保持不变,要保持问题的结果不会变化。
3.练一练(位置上交流,只交流一种)
明明和东东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图案(图中直条的宽度都相等)。
大家先观察思考,直条形组成的图案面积相等吗?想想可以怎样比较,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你是怎样比较的?
说明:我们可以用转化的策略,把左边图中有图案的直条形平移,转化成和右边相同的图案;也可以把右边有图案的直条形平移,转化成和左边相同的图案,这样就可以看出面积是相等的。
4.一块草坪被4条1米宽的小路平均分成了9小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用简便的方法解答。
(1)你打算怎样求题中9小块草坪的面积?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2)如果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条小路的面积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3)如果把图中的9小块草坪拼一拼,能拼成一个长、宽各是多少的长方形?
说明:把9小块草坪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中,用到了什么数学方法?(平移)
用平移的方法把9小块草坪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这样就能直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结果,计算比较简便。
43乘25=1075(平方米)
五、总结:
自主评价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其实,在古代,我国的少年就已经善于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了。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聪明的曹冲把称大象的重量转化成了称石头的重量。这张图片认识吗?司马光砸缸,一般情况下,人落水,我们是想办法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当时的策略是让水离开人,的确是高人一筹啊。
第1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及练习七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到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通过测量、观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明白体积的含义,及体积单位的大小关系。
3.通过学习体积单位,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体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名称及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盒,3根1
m长的木条,水杯,水。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一只乌鸦口渴了……”)
师:你们认为这只乌鸦是只什么样的鸟?它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
生:这只乌鸦很机智,是只聪明的鸟,它往瓶子里扔石头,水往上升,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这只乌鸦很聪明,这位同学也很棒。那么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1)师生一起做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第二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检查,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补充、完善:因为石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4)课件展示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空间更大?
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是不同的。
(5)揭示体积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的认识。出示两个长方体。
(1)怎样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有哪些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3)认识体积单位。①认识立方厘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它到底有多大呢?伸出手,看一看,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
cm3。②认识立方分米。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它有多大?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大小的物体?出示: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
dm3。③认识立方米。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它有多大?用3根1
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比一比,看一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1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汇报)
2.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用体积为1
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有一部分被布遮住了,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七第1~7题。
用故事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数学课上做实验,又一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小。学生积极参与,一起探究,更加直观地理解“体积”的含义,将“体积”和“体积单位”在操作过程中形成具体表象,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一、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 "折线统计图" 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 "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5、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
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新北师大版)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4个单元,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用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有长方体一、长方体二和确定位置;统计与概率有1个单元,主要内容为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5.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 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 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6. 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7. 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8. 掌握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9. 提高复式条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读图能力;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1. 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 灵活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 学懂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4.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5. 学会除数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6. 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东偏南30度"的不同。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7. 能够快速地分析、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8. 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推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五、教学时间安排
时 间 内 容 课时数
第二周至第三周 分数乘法 6
第三周至第四周 长方体(一) 7
第五周至第六周 分数除法 7
第六周至第七周 长方体(二) 9
第八周 整理复习、期中考试 5
第九周至第十周 分数除法 7
第十周 确定位置 3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 用方程解决问题 4
第十三周 数学好玩 4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7
数
学
试
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7分)。
1、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
2、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
3、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4、1吨大米吃掉吨,还剩下1吨大米的。
(
)
5、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互质数,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
6、的分子加上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得加上5。
(
)
7.
的大小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几个质数连乘的积是(
)。
A.质数
B.合数
C.偶数
D.奇数
2.
要使是真分数,是假分数,a
应是(
)。
A.5
B.6
C.7
3.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
)倍。
A.3
B.9
C.15
D.27
4.
正方体的边长是4厘米,则它的表面积是(
)。
A.16平方厘米
B.96平方厘米
C.96立方厘米
D.64立方厘米
5.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4厘米、6厘米,则它的棱长的总和是(
)。
A.18厘米
B.36厘米
C.72厘米
D.144厘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42和7,(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
2.
一根方木长3米,底面为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3.
两个质数的积是5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和(
)。这两个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
如果“54”是3的倍数,那么里面最小可以填(
),最大可以填(
)。
5.
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的2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小正方体的(
)倍。
6.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填写分数)
7.
0.875=
=
=
8.
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每段占全长
(填分数)
9.
把A分解质因数是2×2×5,把B分解质因数是2×3×5,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0.
15分钟=
小时,43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填分数)
四、计算我最棒。(共33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1-
=
0.2+
=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1+-
+(+)
+++
6--
+-
-(+
)
3.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成小数(每小题2分,共8分)
(1)0.8
(2)1.25
(3)
(4)
4.
求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每小题2分,共4分)
(1)24和36
(2)13和52
5.
把0.29,,0.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分)
五、综合实践。(共8分)
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共8分)
长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加工一个长方体铁皮油桶,长2.5分米,宽1.6分米,高3分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铁皮?最多能装多少升油?(5分)
2.
甲、乙两个工人制造同样的机器零件,甲做一个零件用小时,乙做一个零件用小时,谁做的快些?(5分)
3.
一本科技书,小磊看了50页,还剩下31页没有看,看了的和没有看过的各占这本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5分)
4.
有两根铁丝,长度分别为18厘米和30厘米,现在要把两根铁丝截成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厘米?每根铁丝可以分别截成多少段?(6分)
五年级
数学参考答案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7分)。
1、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3、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4、1吨大米吃掉吨,还剩下1吨大米的。
(√)
5、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互质数,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
6、的分子加上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得加上5。
(
×
)
7.
的大小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几个质数连乘的积是(
B
)。
A.质数
B.合数
C.偶数
D.奇数
2.
要使是真分数,是假分数,a
应是(B)。
A.5
B.6
C.7
3.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
D)倍。
A.3
B.9
C.15
D.27
4.
正方体的边长是4厘米,则它的表面积是(
B
)。
A.16平方厘米
B.96平方厘米
C.96立方厘米
D.64立方厘米
5.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4厘米、6厘米,则它的棱长的总和是(C)。
A.18厘米
B.36厘米
C.72厘米
D.144厘米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42和7,(
42)是(
7)的倍数,(
7)是(
42)的因数。
2.
一根方木长3米,底面为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
3.
两个质数的积是55,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5
)和(
11)。这两个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是(
55
)。
4.
如果“54”是3的倍数,那么里面最小可以填(
),最大可以填(
9
)。
5.
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的2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小正方体的(
8
)倍。
6.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7
)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5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7.
0.875===
8.
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用小数表示是(0.375)米。每段占全长
9.
把A分解质因数是2×2×5,把B分解质因数是2×3×5,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0),最小公倍数是(60)。
10.
15分钟=
小时,43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四、计算我最棒。(共33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1-
=
0.2+
=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1+-
+(+)
+++
6--
+-
-(+
)
3.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成小数(每小题2分,共8分)
(1)0.8
(2)1.25
(3)
(4)
0.8==
1.25==
=0.28
=2.625
4.
求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每小题2分,共4分)
(2)24和36
(2)13和52
24和36
的最大公因数是12;
13和52的最大公因数是13;
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72;
13和52的最小公倍数是52。
5.
把0.29,,0.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分)
<
0.3
<
<
<
0.29
五、综合实践。(共8分)
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共8分)
长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
(8×4+8×5+4×5)×2=184(㎝2)
7×7×6=294(㎝2)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8×4×5=160(㎝3)
7×7×7=343(㎝3)
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加工一个长方体铁皮油桶,长2.5分米,宽1.6分米,高3分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铁皮?最多能装多少升油?(5分)
①(2.5×1.6+2.5×3+1.6×3)×2=32.6(平方分米)
②
2.5×1.6×3=12(立方分米)
12立方分米=12升
2.
甲、乙两个工人制造同样的机器零件,甲做一个零件用小时,乙做一个零件用小时,谁做的快些?(5分)
>
乙做的快些
3.
一本科技书,小磊看了50页,还剩下31页没有看,看了的和没有看过的各占这本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5分)
50÷(50+31)=
31÷(50+31)=
4.
有两根铁丝,长度分别为18厘米和30厘米,现在要把两根铁丝截成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厘米?每根铁丝可以分别截成多少段?(6分)
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6,18÷6=3(段)
奥数精讲1
学员编号:
年
级:四年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数学
学科教师:
授课目标
C数的整除
C找规律
C
数字迷
授课难点
整除
教学重点:找规律
——数的整除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数的整除具有如下性质:
性质1
如果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能被丙数整除,那么甲数一定能被丙数整除。例如,48能被16整除,16能被8整除,那么48一定能被8整除。
性质2
如果两个数都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与差也一定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例如,21与15都能被3整除,那么21+15及21-15都能被3整除。
性质3
如果一个数能分别被两个互质的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这两个互质的自然数的乘积整除。例如,126能被9整除,又能被7整除,且9与7互质,那么126能被9×7=63整除。
利用上面关于整除的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整除有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学习数的整除性,我们把学过的和将要学习的一些整除的数字特征列出来:
(1)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如果是0,2,4,6,8中的一个,那么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
(2)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如果是0或5,那么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
(3)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一个数的末两位数如果能被4(或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5)一个数的末三位数如果能被8(或1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6)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例题1
在下面的数中,哪些能被4整除?哪些能被8整除?哪些能被9整除?
234,789,7756,8865,3728.8064。
解:能被4整除的数有7756,3728,8064;
能被8整除的数有3728,8064;
能被9整除的数有234,8865,8064。
例题2
在四位数562中,被盖住的十位数分别等于几时,这个四位数分别能被9,8,4整除?
解:如果562能被9整除,那么5+6++2=13+应能被9整除,所以当十位数是5,即四位数是5652时能被9整除;
如果562能被8整除,那么62应能被8整除,所以当十位数是3或7,即四位数是5632或5672时能被8整除;
如果562能被4整除,那么2应能被4整除,所以当十位数是1,3,5,7,9,即四位数是5612,5632,5652,5672,5692时能被4整除。
例题3
从0,2,5,7四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并将这些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解:因为组成的三位数能同时被2,5整除,所以个位数字为0。根据三位数能被3整除的特征,数字和2+7+0与5+7+0都能被3整除,因此所求的这些数为270,570,720,750。
1.6539724能被4,8,9,24,36,72中的哪几个数整除?
2.个位数是5,且能被9整除的三位数共有多少个?
3.一些四位数,百位上的数字都是3,十位上的数字都是6,并且它们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在这样的四位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各是多少?
——找规律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见过“找规律”这个题目,学习了如何发现图形、数表和数列的变化规律。这一讲重点学习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问题。什么是周期性变化规律呢?比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百花盛开的春季过后就是夏天,赤日炎炎的夏季过后就是秋天,果实累累的秋季过后就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冬季过后又到了春天。年复一年,总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这就是周期性变化规律。再比如,数列0,1,2,0,1,2,0,1,2,0,…是按照0,1,2三个数重复出现的,这也是周期性变化问题。
例题1
节日的夜景真漂亮,街上的彩灯按照5盏红灯、再接4盏蓝灯、再接3盏黄灯,然后又是5盏红灯、4盏蓝灯、3盏黄灯、……这样排下去。问:
(1)第100盏灯是什么颜色?
(2)前150盏彩灯中有多少盏蓝灯?
分析与解:这是一个周期变化问题。彩灯按照5红、4蓝、3黄,每12盏灯一个周期循环出现。
(1)100÷12=8……4,所以第100盏灯是第9个周期的第4盏灯,是红灯。
(2)150÷12=12……6,前150盏灯共有12个周期零6盏灯,12个周期中有蓝灯4×12=48(盏),最后的6盏灯中有1盏蓝灯,所以共有蓝灯48+1=49(盏)
例题2
有一串数,任何相邻的四个数之和都等于25。已知第1个数是3,第6个数是6,第11个数是7。问:这串数中第24个数是几?前77个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第1,2,3,4个数的和等于第2,3,4,5个数的和,所以第1个数与第5个数相同。进一步可推知,第1,5,9,13,…个数都相同。
同理,第2,6,10,14,…个数都相同,第3,7,11,15,…个数都相同,第4,8,12,16…个数都相同。
也就是说,这串数是按照每四个数为一个周期循环出现的。所以,第2个数等于第6个数,是6;第3个数等于第11个数,是7。前三个数依次是3,6,7,第四个数是
25-(3+6+7)=9。
这串数按照3,6,7,9的顺序循环出现。第24个数与第4个数相同,是9。由77÷4=9……1知,前77个数是19个周期零1个数,其和为25×19+3=478。
例题3
下面这串数的规律是:从第3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的个位数。问:这串数中第88个数是几?
628088640448…
分析与解:这串数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是如果其中有两个相邻数字与前面的某两个相邻数字相同,那么根据这串数的构成规律,这两个相邻数字后面的数字必然与前面那两个相邻数字后面的数字相同,也就是说将出现周期性变化。我们试着将这串数再多写出几位:
当写出第21,22位(竖线右面的两位)时就会发现,它们与第1,2位数相同,所以这串数按每20个数一个周期循环出现。由88÷20=4……8知,第88个数与第8个数相同,所以第88个数是4。
【练习】
1.有一串很长的珠子,它是按照5颗红珠、3颗白珠、4颗黄珠、2颗绿珠的顺序重复排列的。问:第100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前200颗珠子中有多少颗红珠?
2.将1,2,3,4,…除以3的余数依次排列起来,得到一个数列。求这个数列前100个数的和。
3.有一串数,前两个数是9和7,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是它前面两个数乘积的个位数。这串数中第100个数是几?前100个数之和是多少?
4.有一列数,第一个数是6,以后每一个数都是它前面一个数与7的和的个位数。这列数中第88个数是几?
——数字迷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例题1
把下面算式中缺少的数字补上:
分析与解:一个四位数减去一个三位数,差是一个两位数,也就是说被减数与减数相差不到100。四位数与三位数相差不到100,三位数必然大于900,四位数必然小于1100。由此我们找出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百位数上。
(1)填百位与千位。由于被减数是四位数,减数是三位数,差是两位数,所以减数的百位应填9,被减数的千位应填1,百位应填0,且十位相减时必须向百位借1。
(2)填个位。由于被减数个位数字是0,差的个位数字是1,所以减数的个位数字是9。
(3)填十位。由于个位向十位借1,十位又向百位借1,所以被减数十位上的实际数值是18,18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的和,只能是9与9,因此,减数与差的十位数字都是9。
所求算式如右式。
由例1看出,考虑减法算式时,借位是一个重要条件。
例题2
在下列各加法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求出这两个算式:
分析与解:(1)这是一道四个数连加的算式,其特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同,且个位与百位上的数字相同,即都是汉字“学”。
从个位相同数相加的情况来看,和的个位数字是8,有两种可能情况:2+2+2+2=8与7+7+7+7=28,即“学”=2或7。
如果“学”=2,那么要使三个“数”所代表的数字相加的和的个位数字为8,“数”只能代表数字6。此时,百位上的和为“学”+“学”+1=2+2+1=5≠4。因此“学”≠2。
如果“学”=7,那么要使三个“数”所代表的数字相加再加上个位进位的2,和的个位数字为8,“数”只能代表数字2。百位上两个7相加要向千位进位1,由此可得“我”代表数字3。
满足条件的解如右式。
(2)由千位看出,“努”=4。由千、百、十、个位上都有“努”,5432-4444=988,可将竖式简化为左下式。同理,由左下式看出,“力”=8,988-888=100,可将左下式简化为下中式,从而求出“学”=9,“习”=1。
满足条件的算式如右下式。
例题3
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左下式的乘法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为清楚起见,我们用A,B,C,D,…表示内应填入的数字(见右上式)。
由被乘数大于500知,E=1。由于乘数的百位数与被乘数的乘积的末位数是5,故B,C中必有一个是5。若C=5,则有
6×5=(600+)×5=3000+×5,
不可能等于55,与题意不符,所以B=5。再由B=5推知G=0或5。若G=5,则F=A=9,此时被乘数为695,无论C为何值,它与695的积不可能等于55,与题意不符,所以G=0,F=A=4。此时已求出被乘数是645,经试验只有645×7满足55,所以C=7;最后由B=5,G=0知D为偶数,经试验知D=2。
右式为所求竖式。
此类乘法竖式题应根据已给出的数字、乘法及加法的进位情况,先填比较容易的未知数,再依次填其余未知数。有时某未知数有几种可能取值,需逐一试验决定取舍。
1.在下面各竖式的内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4.1.3分数与除法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
(1分)12÷_______=_______%=0.75=
_______.
2.
(1分)3:_______=
=24÷_______=_______%=六折.
3.
(1分)5÷12用分数表示商是_______,用小数表示商约是_______(保留三位小数).
4.
(1分)_______米比42米多
,30千克比_______千克少
。
5.
(1分)40分钟是1小时的
_______,7000平方米是2公顷的
_______。
二、单选题。
(共4题;共8分)
6.
(2分)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48.96,其中一个因数是0.02,另一个因数是(
)。
A
.
24.48
B
.
2448
C
.
244.8
D
.
2.448
8.
(2分)一瓶饮料有500毫升,乐乐喝了它的
,亮亮喝了它的
,(
)喝得多。
A
.
亮亮
B
.
乐乐
C
.
无法比较
9.
(2分)一件衣服先提价
,再降价
,现价与原价相比(
)。
A
.
不变
B
.
降了
C
.
升了
D
.
无法比较
三、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10.
(2分)小芳每天睡眠9小时,她一天的睡眠时间占全天的
。(
)
11.
(2分)小林看一本85页的书,已经看了28页,看了全书的
.(
)
12.
(2分)49÷23=
(
)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13.
(5分)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中途下去乘客20%,又上来乘客10人,这时车里乘客比原来多
,车里原来有乘客多少人?
14.
(5分)小明妈妈买回来18个苹果,小明吃了其中的
,小明吃了多少个?
15.
(5分)修一条长10千米的路,7天修完,平均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16.
(10分)玩具汽车。
(1)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总数的几分之几?有几辆?
(2)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总数的几分之几?有几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5题;共5分)
1-1、
2-1、
3-1、
4-1、
5-1、
二、单选题。
(共4题;共8分)
6-1、
7-1、
8-1、
三、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9-1、
10-1、
11-1、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
12-1、
13-1、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