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

糖尿病门诊护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糖尿病门诊护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糖尿病门诊护士

第1篇: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

【关键词】时间护理理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监测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指的是妊娠前无糖尿病以及糖耐量异常,在妊娠期出现或者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1]。而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按照人体自身的生理节律以及生理变化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2]。本科室将时间护理理论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门诊期血糖监测过程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门诊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38岁,平均(30.25±7.19)岁;初产妇56例,经产妇44例;发病时间26~34周,平均(30.29±8.01)周。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口服葡萄糖50g行糖筛查,例如1h血糖在7.8mmol/L为阳性,再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及服糖之后1、2、3h的4次血糖值分别为5.6、10.3、8.6以及6.7mmol/ L,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达到或者超过正常值

则可诊断为GDM[3]。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但是未进行定期门诊血糖监测。观察组给予定期门诊血糖监测,来对血糖加以控制。每周在糖尿病中心复诊一次查空腹血糖,血标本采集午8:30之前,每日微机上测定血糖4次,血糖控制达标且处于稳定者孕24、28、32、36以及38周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直到入院分娩;进行75g葡萄糖内量试验时,并指导受试者在5~15min之内饮完含有75g葡萄糖的水溶液250mL,准确执行测空腹血糖之后的1、

2、3h的标本采集时间间隔。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分析见表1。

由下表可知,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巨大儿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2组患者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

见表2。由下表可知,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GDM患者孕期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孕妇极易发生妊高症、巨形儿以及酮症酸中毒等方面的病症,早产机会也显著增多,新生儿还会发生低血糖症状以及呼吸窘迫等,对母婴造成了很大的危害[4]。在妊娠期做好孕期的保健、孕期定期的门诊检查、通过及时以及准确的血糖监测等方面的指导,使得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配合治疗与护理,能够很好地对血糖加以控制,减少妊娠期、分娩期以及新生儿期的并发症,从而促进母婴健康。定期集中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方面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引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主要临床表现以及血糖监测的方法与意义、急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对策、日常生活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进一步地认识,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巨大儿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第2篇: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

1.1门诊科普课程设计的基本范围

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大课堂课程设计。门诊患者就医通常有陪伴。70%的患者在诊区候诊2小时左右。我院就诊患者中外地患者占60%以上,且农村患者的健康知识缺乏较城市患者严重,二次就诊的患者健康需求较少,因此,门诊科普课程设计应把握基本方向,提高就诊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①结合就诊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授课内容,内容多为季节性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科普知识、自我保健、疾病预防、专题讲座和健康指导。如乳腺的自我保健、高血压的健康指导、流感的防控、骨质增生与酸性体质、小儿发热的处理以及家庭急救常识等。教育内容侧重普遍性,简明扼要、通俗易懂。②授课的时间:根据门诊患者和家属流动性大的现状,选择在午间患者等候时间进行集中教育,教育形式包括医务人员讲解、急救演示、伤口处理、PICC自我维护操作,并邀请患者及家属进行现场演练。每次时间在30分钟左右。③在世界艾滋病日、糖尿病日、无烟日等与医疗相关的日期配合医院整体安排进行相关主题科普宣传。

1.2门诊健康大课堂管理方法

医院首先由护理部、门诊部及科护士长组成活动的领导小组,具体由各门诊护士长负责,明确小组及各成员的职责。要求根据医院门诊分布特点每周开展一次健康科普大课堂活动,根据门诊科普教育课程的基本方向制定年授课计划和月计划,于月末将下个月的计划张贴在门诊各宣传栏内并在医院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同时护理部建立健康大课堂活动登记、统计制度,并制定和发放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

1.3授课护士培训

以往门诊的健康教育方式是以护士被动地接待咨询为主,表现的形式是分散的个别指导,患者问则答,每名护士每天要回答患者上百个问题,且多数问题是重复的,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就让患者去问其他护士或找医生,门诊部每月接到患者投诉1~2例。针对上述情况护理部要求每名护士参加大讲堂授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分散指导为有针对性地集中指导,并对授课护士进行健康授课的基本功训练,包括理论和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包括:疾病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理论、授课技巧、患者就诊流程等;技能培训包括伤口处理、管路固定、急救技能等。课前进行试讲并集体备课,收集制作的PPT课件和要发放的健康大课堂相关宣传资料并存档。此外门诊护士除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护士培训和考核外,护理部为门诊护士举办一期基础生命支持课程(BasicLifeSupport,BLS),18名护士参加。

1.4保障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可持续性

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和患者需求不断改进活动质量。活动结束后由活动小组成员发放测试问卷评价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按分工职责参加每次的健康大课堂工作,并于课后对护士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总结和交流各门诊健康大课堂工作开展情况。

2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效果

2.1护士熟练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升了科普授课能力

医院门诊护士72人,平均年龄38岁。门诊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1%,比全院平均水平低13%;主管护师及以上占89%,比全院平均水平高55%。门诊护士工作经验丰富,但多数护士身体状况欠佳,且缺乏进取心。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后门诊护士工作职责和管理内容有了改变。咨询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众多患者共性咨询的问题得到归纳,科普的知识宣传或宣教得到较为广泛的落实,同时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升,能熟练掌握护理技能,多次成功抢救候诊患者,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护士在授课的同时得到锻炼,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门诊护士中营造出比知识、比技能、比服务、比奉献的氛围。2014年门诊护士对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

2.2增强了患者和家属的疾病防治意识及患者满意率,门诊就诊秩序得到了改善

患者及家属的候诊时间得到合理的利用,有效改善了门诊候诊秩序,同时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防治意识。2008-2012年和2014年共发放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2199份,每年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2009年和2010年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与2008年相比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2012年和2014年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与2008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患者对门诊护士的投诉仅1例。说明随着门诊健康大课堂的不断深入开展,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3体会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坚持在门诊开展健康科普大课堂难度大,对护理管理要求高。医院门诊诊区涉及多个科室,护士平均年龄38岁,高年资护士比例大,大专学历偏多;但门诊护士大多数是从事病房工作多年,工作经验较丰富,由于上夜班困难或身体状况欠佳等诸多因素被调入门诊。门诊的护士工作内容简单,分诊、维持秩序是主体工作,久而久之失去了进取心。因此,门诊健康科普活动是机遇更是挑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决方法极其重要。整合资源,科室病房与门诊是个整体,本科生护士发挥知识创新优势,年资高的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护士发挥他们善于沟通的长处,制作课件,集体备课。让护士体会到健康科普要通俗易懂、让患者感兴趣、授课时间短、需要学习者参与,它不仅包括了知识和技能,还要授课者结合患者的感受讲解或穿插小故事情节。因此,采取集体备课,诱导式授课方法,将主要的健康行为尽可能流程化,将知识点变为容易上口的短句,采用反示教方式,如心肺复苏的操作课,护士指导家属或患者进行模拟人的操作,又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形象化,使用挂图和食物模型橱窗展进行授课,门诊科普健康大讲堂生动,让门诊候诊患者愉快且有收获地度过等候就医的时间,是护理管理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1)近年来医院不断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门诊护士更加珍惜目前的工作岗位,自愿利用午休时间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活动,积极配合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充分调动这部分护士工作积极性,创造一系列方便条件,积极发挥护士在疾病健康指导方面的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在门诊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拓展。在医院门诊开展健康大课堂活动推动门诊的优质护理服务,2014年患者对门诊大课堂的授课内容、方式等的满意率为96.4%。这项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门诊候诊秩序的管理,患者或家属个别咨询量减少。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增加,发挥了护士在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中的促进和先导作用,也是密切医患关系、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保健知识和技能,使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对防止疾病发生或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3篇: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

【关键词】眼科;门诊;意外事件

门诊是医院患者进行挂号、候诊、就诊、检查、取药等的场所,存在就诊患者多而集中,排队等候时间长,就诊流程复杂,就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环境嘈杂等问题。门诊意外事件是指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的任何环节所发生的意外事件[1-2],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与防盲为一体的三级眼科医院,年门诊量约21万人次,眼科门诊具有就诊流量大、陪人多、治疗操作大部分具有侵入性、风险高、安全隐患多的特点[3],故门诊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现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在我院门诊的意外事件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全面了解眼科门诊意外事件的具体状况,总结本院采取的防范措施,为门诊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防范提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共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13~81岁,平均年龄42岁。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意外事件患者的性别、年龄、事件类型、转归进行分析。

2结果

2.1眼科门诊意外事件性别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男性占58.54%,女性占41.46%,男性略多于女性。

2.2眼科门诊意外事件年龄分布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年龄≤20岁及>50岁的患者所占比重高,≤20岁患者占24.40%,50岁以上患者占39.02%。原因可能是年龄较小者容易出现紧张的现象,导致出现晕厥的意外事件;年龄较大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全身系统疾病,就诊过程中会突发性低血压、低血糖等意外事件。这两个年龄段的患者是门诊预防突发事件应重点关注的对象。

2.3眼科门诊意外事件类型分布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晕厥所占比重最高,为68.29%,其次是造影剂过敏反应,为19.51%。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一时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短暂意识丧失[4]。造成我院门诊患者晕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紧张、进行治疗或检查时空腹、低血糖、晕血、合并全身疾病等。造影剂过敏反应主要是眼底荧光造影剂荧光素钠或吲哚氰绿过敏引起,表现为头晕、皮肤瘙痒等症状。

2.4眼科门诊意外事件转归分布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2013-2015年眼科门诊意外事件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后果,75.61%的患者病情好转后安全离开医院,19.51%的患者因病情不稳定转到综合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治疗,4.88%的患者因为眼压高等因素需要在我院住院观察。

3防范与管理

3.1信息通畅、报告流程一目了然

信息通畅是意外事件应急处理的关键,及时快速准确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应急方案的迅速制定。各科室均将我院意外事件应急报告流程(图1)粘贴在墙壁,将全院人员通讯簿保存在每间诊室电脑桌面并打印一份纸质版保存在资料册中,发生意外事件时按报告流程上报。医院要求护士长、门诊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科长、中层干部、分管院长及院领导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保障意外事件发生时信息沟通通畅。此外,医院建立人制度,中层干部节假日离开市区需要在人事科备案,意外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联系人,保证节假日意外事件报告流程顺畅。

3.2建立高危患者绿色通道

眼科门诊常见的高危患者包括急诊患者、重症患者、行动不便患者、高龄患者、残疾人、孕妇等。我院根据《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3年版)》要求,建立了门诊高危患者绿色通道,保障高危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诊治。在排班安排上,门诊护士长、分诊员、导诊员负责门诊的巡视工作,对符合门诊高危患者标准的就诊者做到早发现、早导入绿色通道,尽量降低高危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和几率。当发现患者有意外情况时,立即按流程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实施抢救。

3.3做好急救物品的管理

根据眼科医院门诊特点,在门诊治疗室配置了急救用物,包括急救车、常用急救药品、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痰器、氧气等。要求科室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急救物品的管理,即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急救物品管理合格率要达到100%,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门诊全体医务人员应熟悉急救物品的摆放位置。因抢救患者使用急救用品后值班人员立即补充,护士长每月至少对急救车进行1次检查,重大节假日前护士长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急救用物管理合格率达到100%。

3.4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急救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门诊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时的急救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根据我院门诊特点制定了常见突发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包括低血糖反应、晕厥、晕血晕针、过敏性休克、脑血管意外、猝死、跌倒、哮喘发作等应急预案。医院现有的应急预案一般是在非应急状态下建立的,往往停留在制度建设和演练阶段[5],实际应对经验不足,所以需要定期对护士进行应急预案培训,组织演练,在应对意外事件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应急预案,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3.5加强门诊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

医护人员娴熟的急救技能和完善的流程分工是意外事件应急抢救成功的保证,也是评价医院应对紧急情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6]。由于意外事件患者病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病种多样、治疗和抢救时间紧迫等特点,要求急救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急救技能。故需要门诊医护人员通过反复模拟意外事件现场情况的演练,积累意外事件处理经验,熟悉流程分工,为处理意外事件和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为了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护理部每年组织常用急救技术的理论与操作培训及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心肺复苏、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吸痰、吸氧等的操作及理论知识,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为了确保考试到位,考试成绩真实可信,医院成立急救小组,每个科室选拔1~2名护士担任科室急救小组组长,各科室急救小组组长交叉作为监考者对全体护士进行考核。为了提高门诊护士对急救流程及分工的熟练程度,门诊每年根据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意外事件应急演练方案由门诊护士长和科护士长负责设计,门诊主任、麻醉医生和门诊全体护理人员均需参与,在演练具体实施过程中未参与的门诊护士也要进行现场观摩[7]。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对意外情况及应对措施要认真讨论推敲,对演练时间、地点、场景选择、人员安排和保障措施等要做出详细的规划[8]。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完善或改进相关的应急预案。

3.6对意外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

第4篇: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

一、不断加强社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

1、按时执行并传达护理部的各项指示精神,以护理部为中心,以护理三基三严为基础,扎扎实实开展社区护理工作。

2、组织科内护士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程》的学习,并定期考核。

3、针对过去一年社区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沾沾自喜的思想,开展护士职业素质及政治思想教育,必要时请护理专家进行授课。

4、组织科内护士学习《21世纪医院发展战略大课堂》中的素质教育课程,转变护士的服务观念,以正确的服务观念真诚对待每一位病人。

二、规范各项护理工作

1、继续发挥护士特长,配合开展各项护理工作。科室各小部门设立项目负责人,加强对物品、器械、资料等的监管工作,减少工作中容易出现的漏洞。

2、成立质控小组,每月组织科内质控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防微杜渐。

3、进一步完善社区上门探访及儿童保健质量控制工作。制定调查问卷,每季进行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对我们服务的反馈情况。

三、持续改进科室各项护理工作

1、加强门诊管理:

(1)在扩大门诊业务后,加强对门诊护理工作的管理,设立3-4张观察床,开展有特色的社区门诊服务。

(2)加强院感工作,尤其对妇科检查室、治疗室、化验室医疗废物的监管,由负责院感的护士(黄丽婵)负责培训及监督工作。

(3)创建特色社区门诊服务,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为病人操作时注意多与病人沟通,树立五十佳文明窗口形象。(门诊由温雪飞负责)

(4)年度内无护理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门诊就诊病人满意率为90%以上。

(5)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用度。

2、积极发展社区慢性病及康复上门访视个案

(1)保持与护理部、院内各科室的密切联系,取得配合和支持。尤其与内科两个病区护长多沟通,尽量做到将出院后在县城范围居住的病人作为常规转介到社区。

(2)加强社区护士探访慢性病及康复病人的技术培训,主管以上职称社区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尤其加强对年轻社区护士的培训。

(3)计划本年度社区上门探访率比去年增长10%,普通科病人探访率达到20%。

3、持续改进儿童保健服务

(1)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率(仪器保养由邓小宇负责)。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与妇产科及儿科沟通,开展耳声发射筛查。继续动员儿童在保健期间至少进行一次或以上视力筛查。配合保健科的体检工作,到县城幼儿园做好儿童视力筛查。

(2)完善档案管理及做好两纲工作,做好各项数据登记。(由周振霞负责)必要时可由门诊护士及药房人员协助整理资料。

(3)由儿童保健人员全力负责搞好产前讲座。具体做法:

A、在妇产科门诊做好宣传工作。

B、争取改善讲座室环境,如设置空调及做好室内宣传栏。

C、设置孕妇反馈本及员工进行季度分析总结工作,并改进部分产前讲座课件,力求通俗易懂,孕妇容易接受。

每季举行一次家长讲座,六.一儿童节举办一次亲子活动。

(4)加强3-6岁儿童保健工作,具体由邓小宇负责接见及预约。

4、不断壮大慢性病支持小组队伍

(1)继续做好糖尿病、高血压小组工作,让新护士也尝试学习带小组的方法及技巧。

(2)高血压小组,由廖春花负责,朱金萍协助。

(3)糖尿病小组开新组,由黄丽婵负责,陈杏琼协助。

(4)适当改变活动方式,尽量发挥组员的主动性,让老组员带动新组员。

(5)年终组织组员做好体检工作,各项检查给予八折优惠。

5、坚持拓展社区护士参与的各项社区业务

(1)继续参与社区开展的各类讲座活动,如到工厂、幼儿园、学校、老干局开展健康讲座活动,向社区不同人群传授健康知识,提高社区群众的健康意识。

(2)协助做好社区入户调查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跟踪服务。

(3)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义诊、健康活动,支持总院护理工作,积极参与工会组织的各类活动。

(4)积极配合卫生局开展双向转诊工作,每日安排一名探访护士负责转诊。

四、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1、每月开展护士业务学习,本年度学习内容主要以《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程》为主,加强护士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详见社区护士业务学习安排表)

2、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加强探访护士业务素质的培训,派一至两名探访护士到香港学习康复技术。

3、继续争取香港蔡姑娘的支持,加强3-6岁儿童保健技术的培训及带教培训。

五、同行交流及培训

1、做好社区参观进修人员的实习和带教工作。

2、一如既往继续支持各地医院开展社区护理工作。

3、通过与各兄弟医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改进社区护理工作,让社区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下去。

六、做好科研及论文书写的传、帮、带工作

1、鼓励护士积极馔写论文,如有论文在报刊杂志发表的,科室可从主任基金中给予适当奖励。

2、争取去年申报的一项科研项目《新型儿童保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探索》本年度能顺利通过评审。

第5篇: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

【关键词】痛风;社区;规范用药;康复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81-01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古代称“帝王病” [1],也是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密切相关。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主要由于人体内血清尿酸过高或代谢异常引起[2]。病人的常规治疗和规范服药需要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患者不遵医嘱服药,不坚持规律、全程用药可导致治疗失败、症状复发、病情加重、耐药性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痛风患者采用规范服药指导,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用药知晓率,提高服药依从性,学会自我的护理,控制症状的复发,从而促进康复和有效减少复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接诊痛风患者106例,平均年龄(42.5±15.1)岁。纳入标准:年龄≥18岁;既往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病史;关节影像学表现符合痛风的特征;尿液和血液检查尿酸指标为阳性,随访时间为6个月。

1.2 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

1.2.1 对照组 采用自行遵医嘱服药。用药指导:告诉患者服药后有哪些不良反应,如有疑问或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就诊。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和疗程服药。

1.2.2 观察组 指导患者执行医嘱外,护士积极给予规范服药的指导。

1.2.2.1 患者在门诊全科家庭医生的诊治下开具痛风的药物处方后由护士直接面询中指导规范服药,这种方式最大优势是能督促、指导患者规范准确服用药物的同时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及时排解疑问,并指导启动社会支持系统[3]。①针对门诊就诊患者因我区流动人口多,作为社会支持系统家属是最好的家庭服药督导员,加强家属对痛风病情的知晓和知识的掌握是必要的,家庭中也可启用药物自备定时闹钟和分顿药盒[4]。②护士定时电话追踪和回访,及时掌握患者的服药情况及病情现状,定期上门随访,做好记录。

1.2.2.2 提高患者对规范服药对痛风重要性的认知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肾功能损害或关节畸形者经有效治疗一般都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更不会影响寿命。但如果治疗不当,急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可引起较大痛苦。有关节畸形和肾石病者则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肾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较差。为此应加强对患者的规范服药的指导,提高花在心理耐受性,提高患者对药物正确服药的认知[5]。每周开设痛风规范服药指导的护理门诊,对有需求的患者和家属开展督导、心理咨询及饮食健康指导等服务。 指导患者有效调节饮食结构戒烟酒、合理控制体重、预防性采用痛风治疗、防止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保证睡眠质量,生活保持规律,适度健康运动,不能随意擅自更改用药,甚至停药,定期检查尿液和血液,必要时作影像学检查。有疑问可电话或门诊询问家庭医生或护士。

1.2.2.3 提高规范服药效果[6] ①建议患者戒酒,可借助戒酒门诊,帮助患者戒酒。酒精是一种刺激性食物,饮用之后会导致患者的神经中枢系统受 到刺激从而丧失排尿酸的意识,导致痛风病患者的血乳酸增高,从而诱发关节急性发作痛风。饮酒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进食大量的高嘌呤食物,加大了痛风病发的概率。②健康饮食教育,告知患者药物和饮食之间的配伍禁忌,防止药物失效。

1.3 评价指标

1.3.1 临床症状 关节红、肿、热、痛、畸形,功能受损等症状。

1.3.2 尿液和血液检查情况 尿液和血液中尿酸测定和血液中酶活性测定阴性、阳性情况。

1.3.3 患者规范服药依从性[7] 良好依从性指按照医嘱的要求,疗程规律服药,并掌握相关药物知识。一般依从性指治疗中基本按医嘱服药,但服药期间有漏服和间断服药的现象;不依从性指患者中途停止服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依从性程度的例数,作一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经卡方和t检验。

3 讨论

3.1 规范服药指导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在患者规范服药期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懂啊规范服药的必要性,因而树立自信心配合规范治疗;同时痛风护理门诊的开设不断追踪给予专业化的指导和督导,是患者对治疗、护理、用药的依从性上升。

3.2 规范服药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一般认为治疗不当是痛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不规范的服药正是导致主要原因的罪魁祸首,患者若能按照规范用药原则,早期、联合、规律、疗程服药,就能及时有效控制痛风发作。

3.3规范服药能提升患者准确的自我认知度 社区门诊护士规范服药指导提供的社会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克服不必要的心理障碍,并且给予痛风发作时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巧培训,注意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提倡参加人际交流如:病友团,解救社等,提高痛风认识,提升自我价值。

4小结

规范服药对痛风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缓解和改善作用,尤其是检查阳性,临床症状出现的情况下效果更佳。相关调查显示当痛风临床症状明显的情况下,患者的心理障碍逐日加重,来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的逐步加大。接受社区门诊护理痛风门诊规范服药指导后,患者各种心理不良情绪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治愈的信心增加,具备良好的心态调整生活和工作,因而增加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爱玲,孟风芹,陈红.痛风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4,(18)7:1259.

[2] 鞠法红,孙金蕾,崔敏.痛风病人的饮食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2B:349.

[3] 黄亚菊,肖力,顾芬.规范服药指导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康复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4,(14)3:32-34.

[4] 张守荣,费萍,邢燕.等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宣教[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0:784-785.

[5] 王敏,规范用药指导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33-2135.

第6篇: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

【关键词】社区门诊; 输液病人;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76-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的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现将社区门诊输液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1 社区门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护士对病人输液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使病人对病情早知、早防、早治学会并掌握疾病的检测及自我护理知识,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的全过程增强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因缺乏预防保健而使疾病经常复发,加重身心负担的情况,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2 社区门诊护士应具有的专业素质

护士要有端庄的仪表,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要有丰富的学识、工作经验与娴熟的技能;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具有良好的品质及服务态度;有同情心、有良好的沟通咨询及教育能力。

2.1 尊重病人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护士要仪表整洁、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注意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无论病人的社会背景如何都要做到一视同仁,态度和蔼,耐心细致,使病人心情愉快,减少恐惧配合治疗。

2.2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参加全科护士培训,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地学习掌握各种不同疾病的基本知识,以便能担当健康教育者的角色。

2.3 重视语言交流:语言是与病人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病人对护士的语言非常敏感,因此语言修养,语言艺术至关重要。护士要注意及训练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

3 社区门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3.1 病人来源复杂性特点:由于我社区门诊流动人多来自全国各地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不同,因此应注意健康教育的适应性。即健康教育的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中不用或尽量少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的解释。

3.2 随机性的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3.3 短暂性特点:社区门诊输液病人观察期短一般在1―3小时,随治随走。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的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3 4综合性特点:输液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根据老年人所患疾病,讲解一般知识、治疗、检查、转归、注意事项等。护士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让老年人对自己的疾病有客观的认识,客观的看待,相信科学,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3.5 强化性特点:针对社区门诊输液病人中年龄相对老年化及文化程度底、理解能力差的,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宣教方式,护理人员在解释内容时,要做到耐心、细心、百讲不厌,不能有厌烦情绪或有责备的语气和行为。

4 社区门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4.1一般就诊知识:主动介绍门诊输液室的环境、医保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就医环境是需要护患双方共同维护的,遵守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护制度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如禁止吸烟等并告之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4.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常见病的有关防病与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如高血压病人的体重控制,使之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戒烟,加强体育锻炼,服用降压药血压平稳后逐渐减量,防止发生“降压药中断综合征[3]”。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家庭熏醋法,开窗通风,正确洗手法,疾病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

4.3语言教育:借助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治疗操作机会,对病人进行口头的健康教育。包括输液前如何做好血管的准备,排空膀胱,避免空腹。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拔针后如何按压针眼,以及药物知识,治疗方法和效果。边做边讲随机解答病人的咨询,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自己所患疾病用药目的和治疗效果及副作用都有所了解。

4.4电教化教育:在输液室放置电视机,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节目,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地情绪,还可适当播放健康教育节目,介绍本院各种检查设备,专家资料,防保健知识,自我护理方法。

5.社区门诊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评价方法

5.1由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5.2定期向病人发放意见征询表,通过收集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修正制定措施,促进管理。

5.3护士评价可用健康教育登记表,护士在每项宣教内容讲解后请病人签名。6.小结:通过上述的健康教育的实施,使社区门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健康教育投入少、产出高、效率大是建立健康行为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各种治疗有增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33.

第7篇: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

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水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全面建小康,首先要保健康。人的身体不健康,即使物质财富再丰富,也不能算小康社会。在人口的平均寿命日益延长、慢性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对健康的维护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防患”。目前,一些大型医院都设立了健康管理中心,大大地提高了门诊的服务质量,方便了就诊者,也体现了医院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到医院不仅是为了看病、检查、买药的现状,满足了人们获取更多健康保健知识,自我防病治病的需要。但由于门诊医生工作忙,就诊病人多,不可能满足就诊者全部的就诊需求,这就需要健康管理中心的护士树立先进的、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理念和护理理念,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特别是针对中医医院来讲,如何体现和实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做好健康管理中心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护理,是值得健康管理中心深入思考和广泛探讨的问题。

1 健康管理中心的管理理念

健康管理中心在建立之初,就应该树立一个核心理念即: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体质为本,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其总体要求是为每一位就诊者提供正规的中医治未病及养生保健方面的服务,真正实现个体化保健、养生、咨询、诊疗、康复,为他们提供绿色通道和一条龙服务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1.1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健康管理中心的医护人员要竭诚为就诊者提供多方面、全方位、高水平的服务,在医护服务别注重就诊者的社会性、多元化,以现代护理模式和技术为指导,做到就诊者就医全程陪护。首先是建立中医养生与健康管理档案,对来中心就诊者,首诊均建立中医养生与健康管理档案,利用中心所引进的体检软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其次是对每位就诊者实施统一的全程一条龙服务,使就诊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其具体流程是:开通检查、治疗绿色通道,包括网上预约或电话预约、来院挂号就诊、分诊接待、导诊、功能检查、检验、治疗、取药、注射。就诊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治疗需要自选医生,也可以在不了解诊治医生的情况下,由我们为其分诊至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处医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满足了就诊者对于“快”、“好”、“精”的特殊需要。

1.2科学化的管理举措

首先是进行系统的管理,要求医护人员要根据每位就诊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就诊治疗方案。包括实行预约就诊,护士根据就诊者的需求,安排适合就诊者的相关专业专家为就诊者应诊;关注就诊者就医时的私密性,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尽量为每一位就诊者安排独立的诊室诊疗。配备相应的检查和治疗设备包括心电图仪、B超、熏蒸、牵引等。在病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为就诊者提供健康指引,介绍病区的概况,如收费标准、服务承诺、优质服务措施、医务人员简介等,使就诊者尽快了解病区的概况。同时设置监督投诉电话、投诉信箱,诚意地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对医护工作的监督。其次是进行严格的档案管理,为就诊者资料储存设计数据库,就诊者每次就诊的资料录入电脑保存,保证每次就诊的资料都有完整的记录,以便查阅就诊者的病历资料时,对病情有系统连贯的了解。对就诊者进行定期回访和不定期随访,对于健康状态下养生者,每3个月回访1次,亚健康者,每1个月回访1次,慢性病者每周回访1次,或视具体情况回访。

1.3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高素质的医护人员是健康管理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护士的礼仪修养、迎送时的文化体现、护患沟通交流中的文化内涵都要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要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在服务中注重语言美,要使用敬语、雅语、谦语、文明语,以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规范的操作给患者以良好的感觉,美化自身的形象。定期开展护士与就诊者“一对一”服务特色的活动。 转贴于 同时除了配备学历高、业务精的医护人员外,还要注重加强医护人员更新医护知识的培训,并专门聘请专家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心理学等与医学相关学科的学习,以全面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整体素养,让她们能通过就诊者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等读懂就诊者的需要、痛苦,并能不遗余力地满足就诊者的需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小事;通过就诊者的心理反映,妥善地解决就诊者在接受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需求,真心诚意地帮助就诊者,赢得就诊者的信任,从而减少医患纠纷,优化医患关系,使医护人员与就诊者都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治疗。

2 健康管理中心的护理理念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在现实社会压力下,会有“未病”人群、“亚健康状态”人群、慢性病人群等大量出现。健康护理中心如何针对以上人群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传统检查手段结合“中医体质”学说,并遵循个性化、人性化、区别化的护理原则对就诊者进行护理,是健康管理中心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同时将立足中医体质学说的护理理念引入到健康管理的实践中。

2.1个性化的服务理念

到健康管理中心的就诊者除了本地区和国内各地区的人之外,国外的就诊者也会不在少数,所以要在考虑到就诊者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差异大,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如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东方人信仰佛儒道;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阿拉伯地区的女子,其风俗就是让她们很少抛头露面。即便在大街上偶遇,也必然是被长袍、面纱裹得严严实实,决不轻易与男人讲话。所以我们的医护人员只有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才能真正了解患者,感知和认识他们的需求,如为阿拉伯地区的女就诊者安排女性医生诊治和检查;依据文化背景的不同提供向他们乐于接受的服务。总之要全面考虑就诊者的国籍、宗教信仰、性别、年龄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服务。

2.2人性化的护理理念

首先改善就诊者就医环境,是体现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具体表现,在健康管理中心的的走廊里悬挂“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等让人耳目一新的字语,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为就诊者提供健康指引;在宣传橱窗展示健康指导、传播健康资讯、讲解健康知识,让就诊者及时得到疾病相关知识信息里,让就诊者从中体会到医护人员的祝福与期待,体现了医护人员为就诊者竭诚服务的愿望与宗旨。在就诊大厅安装中央播音器材,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消除就诊者走进医院病区时的那种清冷、肃穆的感觉,如在候诊区内均配置常用的家庭小电器、背投电视、VCD播放机、沙发等,在独立分割的诊室配置多功能医用床、鲜花、精品挂画,挂有浅绿色花型的窗帘,护士也脱去往日的白衣、白帽,换作橘色或蓝色的工作服,高高挽起的发髻、甜美的微笑都使就诊者沉浸在温馨舒适的、家庭式的宽松氛围中。其次由于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医患之间真诚有效的沟通会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目标,也是医护人员掌握就诊者所思、所想、所求、所感的最佳途径,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所以医护人员应加强语言与沟通技能的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在护理操作中注意语言沟通技巧,当操作失败时真诚地道一声“对不起”,以表示歉意,消除就诊者不满情绪。同时我们医护人员更要具有同情心,在与就诊者的交流中要多倾听就诊者的感受,设身处地的为就诊者着想,使就诊者对医护人员充满信任,心情舒畅,缓解心理压力,以利于早日康复。

2.3区别化的护理理念

在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的工作中,预防保健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中医学中的“治未病”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充分体现,也是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的优势,体现区别化护理理念的集中表现,“治未病”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要求我们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以健康促进为手段,开展预防保健服务。祖国医学在疾病的治疗、保健、养生、饮食调理、药食同补等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健康护理中心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宣传,护理人员应与中医专家一起收集整理有效实用的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如刮痧治疗感冒、醋薄荷煎熏预防感冒、苍术艾叶烟熏预防感冒等;失眠治疗应用穴位按摩疗法、运动疗法及放松疗法、中药外洗疗法;高血压病人可每晚搓脚心涌泉穴热水泡脚及坚持意守丹田静气功;便秘病人的采用耳针治疗及按摩药膳治疗;糖尿病的中药膳食疗法及太极拳运动疗法等。使人们在就诊时获得有关信息,简便易行,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养生保健、健体防病的健康理念。

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先天禀赋与后天饮食、年龄、性别、劳逸、情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健康护理中心具体的诊疗和护理中掌握个人的体质特征,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和区别护理,对于增强体制,减少疾病保障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学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共九种,根据以上体质制定出个体化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方案,包括中医膏方、膳食营养处方、运动处方、理疗处方,可以极大地发挥中医针对慢性病的治疗及亚健康的养生保健,最大限度地体现健康管理中心区别化护理的理念。

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全面建小康,首先要保健康。在人口的平均寿命日益延长、慢性疾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生命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作为中医医院要根据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目标、社会需求、国际成功经验并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和现代医学理论,建设好和管理好健康管理中心,多途径、多渠道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正规的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郑金芳等.注重护理文化关怀打造特需服务品牌[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

第8篇:糖尿病门诊护士范文

[关键词] 多学科团队;肿瘤化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b)-0151-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in canc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management. Methods 82 cases of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carried out PICC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unyi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while 110 cases of cancer patients with PICC catheter from October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ccording to PICC nursing standard;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rried out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one-time, the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PICC one-time puncture was in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catheter indwelling time extended (P < 0.05); in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puncture point infection, mechanical phlebitis, and the occurrence of tube plugging reduced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mproved (P < 0.01). Conclusion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anagement model can improve the PICC one-time successful puncture rat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which provide practice experience for improving PICC nursing quality and promoting intravenous therap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umor chemotherapy;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Nursing management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下段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导管置入术[1]。它可留置长达一年的时间、安全输注各类药物、维护方便等优点,已得到肿瘤化疗患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2-3]。但PICC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目前其操作主要由PICC专科护士进行,而对于置管疑难问题和相关复杂并发症的治疗,超出了其能力范围,这就有必要与其他相关学科人员合作。当前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推崇的管理模式之一,它是指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小组,针对某种疾病定期举行讨论会议,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诊治方案[4-7]。基于此,从2015年10月起,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肿瘤科推行超声、影像、药剂、介入等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PICC穿刺的192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其导管均选用美国巴德(BARD)公司生产的单腔三向瓣膜4Fr型号导管。其中将2015年1~9月82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6年6月11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肿瘤化疗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且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测明确诊断为癌症并需要置入PICC导管进行定期化疗的患者。②首次置入PICC导管且每次均回我院维护。③年龄18~80岁。④置管时体温正常。⑤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①有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或有精神病史。②慢性疾病终末期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③妊娠、临终姑息治疗者。④有PICC置管禁忌证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置管护士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评估血管后遵医嘱置管,遇到问题时自行或遵医嘱处理,对PICCЧ苄谐9护和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带管指导。包括发放PICC健康指导手册、导管维护手册。根据患者接受程度进行个性化出院指导,嘱其每周按时回院维护,教会自我检查导管方法,如有疑问及时电话咨询或就医处理。患者每周导管维护时,由PICC门诊护士进行常规宣教,解答相关问题。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肿瘤化疗患者PICC多学科团队合作管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3.2.1多学科团队的组建、培训及分工 多学科团队成员包括院部、医务部、护理部医疗行政职能管理部门人员、PICC护士、影像科医生、肿瘤科医生、超声科医生、介入科医生、药剂师、国际造口治疗师、团队协调者。通过集体和个体培训、外出短期学习的方式对各团队成员进行培训。集体培训内容主要有明确团队成立的目的、意义、管理制度、各成员职责等;个体培训主要围绕PICC专科知识进行培训。团队分工如下。①医疗行政职能管理部门人员:由分管医疗、护理的行政人员担任。主要职责:牵头、支持、协调工作,使团队工作顺利开展。②PICC护士:由具有本科学历且工作满5年,有PICC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师以上的护士担任。主要职责:联络MDT成员进行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组织多学科会议、对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对导管使用进行动态评估以及管理导管并发症等。③超声科医生:由熟悉PICC相关知识的超声技师担任,负责对血管条件差及复杂病例进行置管前的评估和筛查;负责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诊断和处理。④影像科医生:由熟悉PICC相关知识的影像技师担任,负责置管后定位检查和报告结果,对导管异位提出调整策略。⑤介入科医生:由熟悉PICC相关知识的介入技师担任,负责导管断裂和打折的处理。⑥药剂师:由药剂科主任担任,负责治疗方案药物的评估;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药物咨询及指导。⑦肿瘤科医生:由主治以上的医师担任,协助PICC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⑧国际造口治疗师:由具备国际造口治疗师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负责对PICC导管引起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诊治。⑨团队协调者:由肿瘤科护士长担任,负责联系多学科团队成员、组织并管理日常工作。

1.3.2.2 肿瘤化疗患者PICC多学科团队合作管理方案的实施 开通绿色通道:PICC专科护士建立与介入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团队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从而达到整合院内医疗人力资源[8]。同时畅通门、急诊-病房快速通道,减少患者入院等待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特别是肿瘤患者遇到导管堵塞和导管断裂、破损时有应急对策。当这些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由团队协调人员统一指挥,通知相关科室进行检查。一旦发生导管堵塞问题,肿瘤科医生负责会诊处理。如果是导管断裂,请介入科医生会诊,行导管断裂捕捞术。另外,影像科设立导管定位专用窗口,导管定位检查20 min内完成,避免由于等候时间过长而延误治疗。

PICC多学科会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认真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利用学科技术互补优势,建立科学、便捷的多学科会诊制度[9]。会诊人员与职责:会诊人员为多学科团队成员,由肿瘤科护士长负责统筹安排院内所有PICC置管过程中疑难问题的会诊工作。会诊流程及方式:当科室内遇到置管困难、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情况时,由PICC专科护士提出申请,科室护士长组织讨论,确定拟请专家。PICC专科护士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填报多学科会诊单。会诊单通过院内信息平台,系统自动发送短信到会诊专家移动电话上。专家接到信息后,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阅患者信息,了解情况及拟解决的问题。按会诊的轻重缓急,及时到病房查看患者、询问病情、与PICC专科护士探讨。如果是置管困难,则必须在下达通知1 h内到达;若是遇到并发症处理时,2 h内到场,肿瘤科护士长必须参加。遇紧急情况需在10 min内参与会诊。依据最新治疗指南,同时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最后在意见栏内提出会诊后意见,并指导具体实施措施。专家会诊后次日对患者进行回访,根据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随访计划。会诊中如遇不能解决的问题,立即上报上级部门。

开展多学科会议:针对疑难病史、不良事件等,于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15∶30在肿瘤科会议室组织多学科会议,团队成员必须参加。如遇特殊情况,必要时、不定期开展。并将会议制度文件化,有效落实。会议前:PICC专科护士收集近期疑难病例等资料,于讨论前2~3 d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传达给各团队成员,要求进行病例循证检索。会议中:专家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共同就病例进行讨论。根据2016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制订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10]和我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1]以及结合病情提出不同的见解,确定主要问题及治疗计划,根据讨论结果制订并调整方案并组织成员参与实施;总结疑难病史治疗护理经验;讨论近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下次讨论主题。会议后:由PICC专科护士整理会议记录并认真执行讨论意见,及时将情况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评价效果;对讨论病例进行追踪了解,总结分析并建立资料信息档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一次穿刺成功

指一针见血刺入并未穿破血管,成功置入外套管。

1.4.2 导管留置时间

从PICC导管置入成功当天开始至拔管当天的时间,以“d”为单位。

1.4.3 导管并发症

包括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破损、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由PICC门诊维护专科护士进行并发症判定并记录,判定标准如下,①机械性静脉炎[12]:表现为手臂内侧穿刺点上方位置有发热、肿胀、紧绷及疼痛感现象,穿刺血管呈现条索状红线,通常发生于置管后的1周内。血管超声提示静脉血管壁增厚。②导管脱出:表现为导管外露部分长度较之前增加,X线片显示导管尖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以外。③导管破损[13]:导管与托盘或连接器有明显折痕或裂口,导管出现渗血、渗液现象。④穿刺点感染[14]:穿刺点2 cm范围内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红斑或硬结,穿刺点流出炎性分泌物,对其进行实验室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⑤导管堵塞[15]:无法回抽血液或血液回流缓慢;液体流动缓慢;无法冲洗或进行输液;电子输液设备频繁发出堵塞报警。

1.4.4 患者满意度

PICC患者满意度问卷经5位主管o师及以上职称且从事PICC护理3年以上的护理专家及1名卫生统计学专业人员多次讨论后形成自设问卷。该问卷涉及护士操作技能、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共设有20个条目,总分100分,均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5级评分法,“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依次赋值为1~5分。并分为PICC管理方式和技术认可度这2个维度。由评审专家审查问卷,先评估每一项条目与研究目的的相关程度,然后计算得出每项条目对应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值。本问卷条目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值为0.93。另经预实验测得本次问卷总体Cronbach′s α值为0.88。因此,此次问卷调查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将维度分和条目分总分换算为百分制便于比较2个维度。分别计算2个维度所属条目的平均值,然后按照本土化维多利亚患者满意度测量表(victorian patient satisfaction measure,VPSM)的要求,将平均值转换为百分制[1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样本量n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多学科团队成立后,观察组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18%(108/110),而对照组为89.02%(73/82)。观察组患者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7,P < 0.05)。

2.2 两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比较

多学科团队成立后,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3~253 d,平均留置时间为(118.09±27.76)d;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为4~193 d,平均留置时间为(92.88±22.68)d。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P < 0.05)。

2.3 两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导管破损和导管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PICC多学科团队合作管理模式满意度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 讨论

3.1 建立PICC多学科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PICC置管是一项高难度的有创性操作,不仅对专科护士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对其应急能力是很大的挑战。其技术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决定了PICC专科护士不仅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临床决策能力[17]。因此,为保障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建立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实践表明,PICC多学科合作管理提高了专科护士的风险防范能力,提升了其穿刺技能和抢救技术。

3.2多学科管理模式提高了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减少了并发症发生

PICC护理管理的关键是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我院实行每例患者PICC置管前评估,对患者血管作出充分的判断,并对置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因素作预见性的护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及时纠正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达到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目的。PICC疑难并发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密切配合。多学科团队成员集中发挥各专科技术与知识优势,共同解决复杂问题,从置管到出院维护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国外学者Lisova等[18]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3.3 PICC多学科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调查是对临床护理质量公正、客观的评判,真实地反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体验[19]。PICC不仅可减少各类刺激性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而且还可以安全输注胃肠外营养剂,成为肿瘤患者不可或缺的静脉通路[20]。此外,通过多学科合作,患者满意度有较大幅度提高(P < 0.01)。分析认为,团队成员通过发挥各自专长,在分工基础上合作,依据最新治疗指南制订最佳方案,共同管理PICC带管患者,减轻了护士导管管理压力。这一方面解决了因技术问题而发生的医疗纠纷;另一方面对PICC不良事件能及时干预、总结。同时置管后全程跟踪随访动态管理,使患者在不同阶段均能得到优质的服务,且多学科专家的介入,也适当解除了部分患者及家属的怀疑与不信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因此,患者满意度较团队成立之前明显提高。

3.4 多学科管理模式促进了PICC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发展是指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不断完善和丰富的专门化过程[21]。对于学科专业化发展,既要设定长远、科学的发展规划,又要注重管理模式的切实有效性。在成立PICC多学科合作团队前,各科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PICC护士都是自行管理,一旦遇到疑难问题基本都是凭临床经验或者遵医嘱对症处理。由于各自为政的分科体系而存在自身的局限性[22-23],缺乏整体诊疗思维,难以提供优质、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故PICC专业化程度不高。我院PICC多学科团队的建立,顺应了当代医学整体化和学科专业化共同发展的趋势,充分体现出学科的互动性。通过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共享经验,对置管全程质量监控,降低了置管风险和安全隐患,为发挥专科优势提供了平台,也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是促进PICC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5 小结

与常规置管护理相比,多学科团队合作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提高、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减少。本研究成功应用多学科模式,预示其不仅可以应用在临床单病种方面,还可以应用于PICC这一特殊操作和技术管理。从PICC管理模式上创新,规范了置管护理操作,为PICC专业实践发展和质量提高提供了实践经验。总之,多学科团队合作对肿瘤患者PICC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PICC置管整体护理技术服务水平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娟,孙艳.县级医院PICC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6):445-447.

[2] Li ZZ,Chen LZ.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guided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versus blind puncture fo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Critical Care,2015,19(1):64-65.

[3] 黄小妹,陈春梅,吴宏,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7):56-59.

[4] 狄建忠,李琨,任庆贵,等.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2016,20(1):79-80.

[5] 杨艳,赵琨,吕娅,等.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12):1318-1320.

[6] 是俊凤,陆秉,潘晨麟,等.依托学科群建设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院,2016,20(7):3-5.

[7] 何丹萍,王秀珍.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4):175-177.

[8] Curto GN,García SJ,Callejas CM,et al. A team-base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managing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complications in high-risk haematological patients:a prospective study [J]. Support Care Cancer,2016, 24(1):93-101.

[9] Prades J,Remue E,Hoof E,et al. Is it worth reorganising cancer serviceson the basis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MDT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objectives and orga?鄄nisation of MDTs and their impact on patient outcomes [J]. Health Policy,2015,119(4):464-474.

[10] Gorski L,Hadawav L,Hagle ME,et al.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J]. J Infus Nurs,2016,39(suppl 1):S1-S159.

[1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4.

[12] 陈明霞.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52-153.

[13] 束寒玲,戴文君,张小华,等.电话回访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6, 16(4):535-539.

[14] Miller DL,O'Grady NP.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recommendations Relevant to interv?鄄entional radiology for venous catheter placement and maintenance [J]. J Vasc Inter V Radiol,2012,23(8):997-1007.

[15] Ast D,Ast T. Nonthrombotic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central vascular access devices [J]. J Infus Nurs,2014,37(5):349-358.

[16] 刘芳,邱丽文,方少梅.医生、护士、患者对PICC专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4):259-260.

[17] 吴婉英,杨方英,高利琴,等.肿瘤患者静脉通路疑难问题院内护理会诊实践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9):60-62.

[18] Lisova K,Paulinova V,Zemanova K,et al. Experiences of the first PICC team in the Czech Republic [J]. British J Nurs,2015,24(2):S4,S6,S10.

[19] 陈莉莉,赵毅军,张小栋,等.某医院肿瘤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J].甘肃医药,2016,35(7):502-504.

[20] 孙红.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6):723-728.

[21] 杨玄,王玉玲,白秀丽,等.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8):542-544,552.

[22] 史朝晖,孙俊聪,刘大晗,等.多学科工作团队模式提高肿瘤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28-12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