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

零售业发展状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零售业发展状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零售业发展状况

第1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农村 零售业 评价体系

零售是指将商品和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的一种经营活动。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零售业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枢环节,它对社会再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零售业的竞争力也构成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零售业是我国零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构建一套高效、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农村零售业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我国农村零售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零售业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对农村零售业的评价的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农村零售业的现状和发展以及能力作出全面的衡量。我国农村零售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包括:

1. 整体性原则。农村零售业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侧面进行衡量。整体性原则是指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地区农村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即建立的指标不仅能够反映一地区农村零售业发展的静态状况,而且能反映该地区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动态状况;不仅能反映一个地区农村零售业数量方面的特征,而且能反映该地区农村零售业质量方面的特征;能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一个地区农村零售业的的状况,而且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性,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2. 层次性原则。农村零售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过程。因此,指标体系应根据起结构分出层次,标准农村零售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都必须建立起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确定起在指标体系中的层次与位置。

3.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指标的数量、权重、指标体系所反映的一个地区农村零售业状况必须是全面的、合理的、可靠的、相对稳定的。

4.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应是具有可比性、可得性、定量性,要充分考虑数据及其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既要保证全面反映农村零售业发展状况的各种内涵,又要有利于推广,并尽量能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规范标准。

5. 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演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反映农村零售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也必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体系。当然,如果指标体仅考虑农村零售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将很难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指标体系既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特点,又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指标的相对稳定性,不宜变动过频。

此外,指标选择还包括要遵循可比性、具体性、针对性、准确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

二、我国农村零售业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根据哈佛学派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SCP框架的基本原理以及产业竞争理论,结合零售业的特点,对我国农村零售业的评价可以从零售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其中零售业评估体系的内部因素主要从零售业的规模、零售业的市场绩效、零售业的成长性等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外部因素主要从区域市场容量以及零售业的市场环境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农村零售业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 零售业的规模

规模是衡量一个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零售业的规模越大,越容易降低交易费用,使交易获得成功,实现商品的社会价值。规模越大,一方面说明市场交换规模大,容易形成大规模商品、物资的流通;另一方面表明该区域内从事市场交易的机构和人员数量较多,服务规模较大,有利于加速商品流通。如果一个区域零售业规模较大,意味着该区域零售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较高水平,其产业竞争力就较强。零售业的规模一般用零售业从业人数、零售业销售额以及零售业固定资产总额等指标进行衡量。

2. 零售业的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某一产业中的主要企业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其市场行为所导致或形成的这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益分配状态,是反映具体产业运行效率的综合性概念。通过研究产业的市场绩效能够准确地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程度。零售业的市场绩效反映了零售业的实际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市场绩效好,竞争能力就强。零售业的绩效一般用零售业销售利润率、零售业劳动生产率、零售业资产盈利率、零售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等指标进行衡量。

3. 零售业的成长性

零售业的成长性是反映一个地方零售业的长远发展潜力的一个指标。成长性强,就拥有较强的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能力,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零售业的成长性通常用零售业销售额增长率、零售业资产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以及从业者的素质等指标来衡量。

4. 区域市场容量

区域市场容量反映的是一个地方零售业的发展空间,一个区域的市场容量越大,意味着该区域的消费需求就越大,消费潜力就越高,就能容纳下更多的零售商,也更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市场容量主要取决于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居民的人均消费性支出等因素。

5. 零售业的市场环境

一个地方零售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内在因素外,还离不开当地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对零售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较差的市场环境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零售业的发展。衡量一个地方的市场环境需要考虑当地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产业政策、基础设施情况以及现代物流等情况。考虑到可操作性的原则,常选用区域GDP总量、区域人均公路通车里程、货运周转量等指标进行衡量。

三、评价方法

以上指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状况,为了从整体上动态反映一个地区农村零售业的发展状况,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在综合评价时,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选用,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综合指数法等。下面以比较常用的模糊综合判断模型进行简要的说明。

1. 确定评语集

评语是对评价对象的定性描述。对于零售业的综合评价,可以根据零售业的综合得分相应采用以下评语集合:T={T1,T2,T3,T4,T5,T6},对农村零售业评价为很好、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其中T1∈[100,90],T2[89,75],T1∈[74,60],T1∈[59,45],T1∈[0,44]。

2. 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用以描述各指标对于评价目的的相对重要性。根据上文中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建立因素集,然后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可以采取层次分析法(AHP)或德尔菲法得出。

3. 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

AHP要求决策者对每一层次各因素之间的相互重要性给出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这就是判断矩阵,建立判断矩阵是运用AHP的关键一步。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也就是确定各指标或因素的隶属度。

4. 多极模糊综合评价在确定了各指标的隶属度之后,结合权重集,我们可以评价出农村零售业的各个要素对于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对于哪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越大,则属于哪个评语等级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得到一个地区零售业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杨伦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2] 岳中刚.中国区域零售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1).

第2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中部城市;零售业竞争力;因子分析法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增长,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零售业在对城市的引导内需、吸纳就业和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对中部六省主要城市的零售业发展做出相对科学的评价,更进一步说明其发展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零售业的相关理论,从城市宏观市场环境和零售企业经济财务状况两方面构建城市零售业比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1年相关城市统计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包括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和榜眼城市在内的18个城市的零售业进行定量比较分析。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关于零售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影响零售业竞争力的因素。总体来看,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即影响零售业竞争力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零售业规模、零售业效益、零售业资产管理水平。外部因素主要有: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零售业市场交易环境、零售业目前市场和潜在市场。

本文考虑了影响零售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另外将绝对量指标和比例指标相结合,并兼顾指标的高代表性和可收集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

表1 零售业评价指标体系

二、样本城市选择与数据收集

从区域角度出发,本文在中部六省中选取省会城市和榜眼城市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另外在六省中依据城市排名比较靠前和数据的可收集性原则,各选择一个城市充实样本数据量。因此比较城市共为18个,包括河南的郑州、洛阳、南阳;山西的太原、大同、运城;江西的南昌、九江、上饶;安徽的合肥、芜湖、安庆;湖北的武汉、宜昌、荆门;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

本文原始数据是通过查阅各省城市的统计年鉴(2012版)得到,部分城市数据缺失项依据零售业销售总额的比例推算。把各城市的原始数据经过计算后得出零售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

三、因子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运用SPSS19.0降维中的因子分析方法,以零售业指标变量为横轴,城市名称为纵轴,进行处理,得到KMO和Bartlett球形检测结果为0.640,解释的总方差中3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1.584%,因此运用因子分析法是合适的。

从因子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主要由变量1、2、3、9、10、11、12、13决定,这几个变量主要与零售企业的宏观市场环境和规模相关,可以称为F1为市场环境和规模因子;第二个主因子主要由4、5、6决定,与零售企业盈利能力相关,可以称F2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三个主因子主要由变量8、9等决定,与零售业资产管理水平相关,称F3为资产管理因子。

根据成分得分因子矩阵可以得出各个城市在F1市场环境和规模因子、F2盈利能力因子、F3资产管理因子中的得分和排名,见下表2。最后运用公式:

将主因子的上的得分乘以其对应的贡献率之和为综合得分,见下表3。

表2 各城市主因子得分及排名情况 (如上表)

表3 各城市综合得分及排名

四、结论

F1市场环境和规模因子的排名中,基本符合城市综合发展状况,武汉、长沙、郑州、太原、合肥、南昌各省会城市排在前面;除了江西的九江外其他各省的榜眼城市排名都居中。F2资产管理水平因子和F3盈利能力因子中的城市排名则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寻。

最后武汉、长沙、郑州由于F1市场环境和规模因子分数的绝对优势排在了前三名;宜昌、合肥、南昌、株洲等居于其后;大同、上饶和运城由于不具有任何一主因子的优势,排在了最后。

五、待解决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零售业的发展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课题,本文仅就2011年各城市统计年鉴对中部18个城市的零售业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分析,对这些城市的零售业的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初步判断,鉴于资料和时间的限制,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本文缺乏对相关产业的相互带动作用的研究,从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零售业和其他经济的关联度较强。二、本文在指标选择中仅使用2011年的数据,没有考虑各城市相关数据的增长率状况。三、比较分析中只有客观指标,没有纳入主观方面的指标,如零售商美誉度、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一、零售业在构建健康经济循环中如何发展作用的研究;二、宜昌零售业增长率方面的研究;三、完善零售业指标体系,加入一些主观指标。

参考文献:

第3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以百货业态为主的零售业态正日趋向多样化模式转变,以连锁为组织特征的超级市场、便民连锁店正异军突起,与百货商场共同构成中国零售业态主体结构模式。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的增长水平。在大中城市,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商场由1992年的98家扩大到20__年的1000家以上,还有相当数量的在建或筹建大型零售商场和网点。目前,百货商店、连锁店、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仓储商店等不同商业形态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广大消费者,挤占市场份额。虽然大型百货店这几年市场份额不断缩小,逐渐丧失了零售业第一业态的主导地位,但作为“都市橱窗”的百货商店在提高商业品味,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从销售增长幅度看,超市公司和大型综合超市公司的增长率远远高于传统百货商店,但是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

自中国第一家仓储式商场——广州广客隆正式对外开业之后,这种新型零售业态很快在全国产生轰动性连锁效应,各大中城市纷纷跟紧。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仓储式商场1000多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专业店的发展速度在明显加快。90年代以来,小型便利店开始在中国发展。目前,以上海为代表的便民店发展迅速。

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商,已有半数以上进入中国。尽管中国零售企业早在数年前便直面国际零售巨头的竞争,但随着入世后中国零售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和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深入,这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二、电子商务与零售业

零售业是实现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的重要途径,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并担负着促进生产,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的重要任务。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的历程。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零售业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走完了国外近半个世纪才走完的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已有近百家大型连锁商场开设了网上连锁商城,一些大型的超市和百货公司也正着手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体系和交易平台。根据20__年的有关资料显示,全国170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中,从事零售业电子商务的企业约有1100家。网上热销的商品主要是书籍、光盘和计算机硬件,但通讯和家电在20__年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网上购物和网上订票将是具有较大潜力的消费类电子商务市场。

但总的说来,中国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的阶段,交易规模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网民参与网上交易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一项网上问卷调查显示,我国仅4成的网民对网上交易感到满意。而全球网民对网上交易的满意度要高的多,这充分表明我国零售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只能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这也是中国在面对WTO之际的一次发展机遇。我相信: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一大支柱的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在势不可挡的经济潮流中,必将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局面。

三、国外零售业发展状况

1.美国零售业

20__年美国零售总额为亿美元,其中排在前五位的销售渠道位,汽车和配件经销商、食品饮料店、日用品店、建材和花园设备供应商、加油站。这些渠道的销售额在—亿美元之间。非店铺零售商、保健美容店、服装服饰店、日杂零售商的销售额在-亿美元之间,而家具和家庭装修店、电器和配件店以及体育用品店、书店、音乐品店的销售在-万美元之间。进入年,美国的零售逐步开始增长,特别是前两个季度的增长势头很好。尽管月份的销售比月份有所回落,但是,整体来看,人们对今年美国的零售业发展状况持乐观的态度。下图是我们根据美国统计署的数据改制的,大体上,迄今为止,美国年的零售业保持了%左右的增速,其中,美国零售业中最大的份额――汽车的销售增幅较大,从而有力地带动了整个零售业的发展。

2.日本零售业

从日本零售业的物流结构来看,是由零售业或批发商对商品的配送、流通加工(验货和标贴价签等)和库存等三个物流功能的分担所决定的。这一结构在30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结构”到“面向店铺支持的结构”,直至今后“面向生产性的结构”。

四、WTO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

零售业是WTO谈判中一个开放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我国承诺在加入WTO后3至5年的时间里逐步取消外商从事商品流通经营的各方面限制,包括地域和数量的限制。

除个别商品,如医药、加油站以外,外商基本上都可以合作、合资、独资经营的方式从事商品的批发、零售、特许经营等。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要按照国际惯例遵守承诺,进一步加快零售业的改革和开放。这种零售市场的格局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零售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加入WTO以后,由于政治环境的改变,外商进入国内市场将更加便捷、踊跃。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可以促进中国流通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会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从长远看,这个竞争有利于我们提高优胜劣汰的机制,提高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但是我们也应该比较清醒地看到,从近期来看,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

具体来说,首先,外商企业的进驻将加速国内零售业的结构调整。目前,一些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新兴业态在中国的发展还是不完全的,随着世界上一些知名商家的进入,必将使国内零售业的业态结构加快调整并逐步趋于合理,使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加快,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导趋势。这种主导趋势已经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大城市出现,但在其它中、小城市,连锁经营还未成为主要经营形式。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业态的生命周期会明显缩短。

如果按照西方国家的发展阶段来看,依据现在的居民收入指标,我国的百货店应该在以后十几年的时间内还有相当长的一段发展之路。但是,从中国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连锁超市的发展对百货店的冲击和影响已经超出零售业专家和业内资深人士的预测;而且在引进超市这种业态以后,第二代超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代了第一代超市。第二代超市规模更大,单店面积更大;按照西方国家的发展规律,大卖场取代传统超市要经历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在我国上海、深圳等城市,大卖场的出现很快就形成了对几年前新开的传统超市的冲击。同时,通过对超市这种业态进行市场细分后发展起来的专卖店、品牌店发展也非常快。尽管中国有着广大的农村、乡镇,但像北京、上海、广东以及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商业零售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同步的。

其次,大型连锁企业的发展对中小 企业造成冲击,以及新兴业态对传统业态构成威胁。这也是各级政府比较关注的。中小企业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创造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在吸纳就业,创造就业的机会,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最近上海正在拍卖老字号商店,结果都没有拍卖成功。其实中国老字号的经营有很多文化的底蕴和很多的商业经营管理经验。但是,目前传统的商贸企业仍然是在相对封闭、狭小的市场里练兵,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市场的应变能力落后、流通信息技术薄弱,特别是国内商业领域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过于分散、经营业态和商品结构落后、大商场重复建设、单品经营的成本高。加入WTO以后,这些中小企业将直接与国际零售商跨国连锁集团同台竞争,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如何加快国内的商业企业改革,适当地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是外资商业的投资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额只占当年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20__年略有提高,加上各地自行审批的外商投资项目后,销售额只占到2.6。这种状况将在加入WTO后发生很大的变化。据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在今年加入WTO后,到20__年,外商投资额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20__年以后,外商在商业领域的投资会加速提高,大约在达到20-25的时候趋于稳定。外商投资企业所占领的市场都是在大城市,而且是一些比较有竞争力、高质量的市场。

三是零售业网络化、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会进一步密切与供应商、中间商、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市场联系,并会有利地带动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现代化,改变传统的内外贸分割、产销分离的局面,加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可以说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实际上,电子商务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采用是和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态以及管理模式等息息相关的。如果企业采取单店式的小规模经营,信息化建设的确没有太大的必要。但如果是连锁化的经营方式,企业拥有相当的规模并进行跨地区的采购,那么信息技术就成为必然和必需的。国外一些大型的连锁跨国公司,如沃尔玛、麦德龙等,他们都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了全球销售网络和经营模式。随着我国连锁经营业态的调整,计算机、条码等信息处理手段的增强,以及供应链的网络连接,零售业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柜台销售的经验性管理逐步转向专业化的规模经营。目前,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正在着手物流基地的建设,以形成新的产业优势,这些举措都将为零售业规模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零售业的国际化趋势,国内也将涌现出许多国际品牌的专卖店、加盟店,同时国内的产品也会进入国际的零售网络,有些商家成为他们的控股商或经销商,从而进一步发展中国在传统商业、制造业上的优势。现在国内的一些跨国零售业巨头,如沃尔玛、麦德龙等,他们销售的产品中有90都是我们国内的产品。

四是加入WTO以后,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有效的行业自律、政府法律、法规体系等。零售业属于竞争性行业,从发展上看,政府将逐步减少对它的直接干预,而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政府不再延用计划审批的方式规定企业的市场水平,包括对进入中国零售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将逐步取消对进入国内市场审核方面的规定。但是取消政府的行政审批,并不意味着不加管理,今后零售业将更多地采取国际惯用方式来进行行业管理。一是规划。最近国家经贸委正在考虑制定"十五"期间商业和连锁业的发展规划,政府以后将通过规划把大的发展格局确定下来。目前,宁波、青岛、重庆等城市正在制定本地区、本市的商业发展规划。他们注重分析业态结构,比如大卖场应该在什么位置,中心商业区应该是怎样一个业态组合,然后商家按照规划的原则各就各位。二是加强行业管理。行业组织将根据行业的发展程度、市场变化的前景来确定行业的准入。如法国家乐福在法国本土开店就受到严格限制,以避免"开新店,关老店,雇员失业"的恶性循环。因此我国的行业组织部门也将重点考虑发挥行业自治的作用,建立行业内部的协调机制,同时政府也将加强对不正当竞争的抵制,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五、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预测

与国外相比,我国零售业集中程度非常之低,大型零售企业基本上还没有跨越所在城市的地域范围,而且大多数是单体商店。1994年全国最大的10家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145.68亿元,不足当年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这种情况反映了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十分落后。当前我国零售商业发展中显示的状况是一味追求单体规模扩大,而不是从连锁化方向去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形成零售企业单体规模的超大型化。但是单体企业规模的扩大毕竟有限,而且规模过大会受到地段、商圈等因素的制约,灵活性较差。企业规模扩大的长期选择应该是走连锁经营之路,目前我国连锁概念还局限在超市和少数特色商店、快餐业方面。从国外零售业走过的道路来看,连锁是全方位的,大型百货、各种专业商店都要走连锁发展的道路。连锁商店问世虽早于超级市场,但它真正大发展则是在超级市场兴起之时,因为连锁商店本身不是一种零售业态,而是零售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为任何一种业态所用。美国连锁商店的大发展是在50—70年代即超级市场大发展时期;日本的连锁业首先体现在超级市场,百货商店被超市赶上后也不得不走上连锁经营的道路。

第4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 在线零售 BtoC 现状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我国网民人数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开始电子化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目前中国在线零售活动交易的主要商品是书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通讯产品、音乐光盘和影碟、家电产品、鲜花等。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食品和服装等的交易量还非常小。在线零售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但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在线零售商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在线零售的优势

1.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零售业中的商品流通模式,买卖双方在网上借助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完成商品交易的主要过程,实现了贸易方式的革命。这种新的流通模式可实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中,零售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进什么货、什么时间进、进多少、进哪家的货都可以依靠数据库来进行决策,这样就没有或者大大减少了库存压力,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

2.有利于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电子商务运用新的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商品流通从产品管理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管理的转变,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可以直接运用网络技术向最终用户收集需求信息,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交互信息不仅告知顾客的购买品种,还可以确认购买的方式,时间以及进一步可能的商品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零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加快了零售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可扩大消费者购物的选择范围,也使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有效地宣传企业,将市场拓展到全球,并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生产商、供应商接洽,将供应链、需求链延伸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终实现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

二、在线零售的劣势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带。但在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的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主要源于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很大程度上处于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垄断经营之中。现代经济学曾证明,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垄断行业生产的商品供给不足、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水平。

2.缺乏相配套的信用、法律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活动依赖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赖,没有信用就没有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无依赖互联网完成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但交易的双方是互不见面的,双方无法确认对方身份,而且资金流与物流是分开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电子商务的依存点是一个良好的信用保证体系,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交易行为便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帮助交易双方树立信心,是传统零售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在线零售的挑战

在线零售的发展给厂商或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厂商或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在线零售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在线零售的发展。实现在线零售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2.在线零售的开展对于各类厂商和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

3.中国在线零售乃至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相关人才的缺乏。类相关人才极其缺乏。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是需要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规则的人来从事商务活动。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商务人员电子商务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是保证企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处理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在线零售的发展前景

早在2002年,中国的网络零售业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致力于网络图书音像销售的当当、卓越先后盈利,定位于网上it商业街的硅谷动力也获得了盈利。同时,在门户网站的盈利中,电子商务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新浪的btoc定位于网上商业街,而搜狐则直接切入了网络零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正是由于参与网络零售等领域的服务,使得门户网站的收人构成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提高了网站持续获利的能力。可以说,网络零售的主要模式都取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我国物流及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法制和安全建设的完善,我国的在线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取代已成的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adrian kang pamela黄梅译:《电子商务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何种角色?》[m].海外编译,2007年11期

[2]张 婧:《电子邮件直销策略探析》[m].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10期

第5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药店联盟;药品流通;药品零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87-01

1 药店联盟的产生背景

2008年新医改政策对药店联盟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500种基本药物在社区医院采取“零差率”销售。所谓零差率,即药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对常见病、多发病使用的基本药品实行按药品进价销售,不再加价产生利润,让利给社区居民,利润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由此,相关产品的价格相当于平价药店85%,相当于品牌药店70%。以海王星辰药店为例,其经营的药品中25%药品属于基本药物。所以对于这些药品,连锁药店将不得不退出经营。另一方面,新医改针对其他2300种医保目录药品进行限价销售,要求流通企业顺加6%~8%,零售企业顺加30%,并不得进行贴牌采购。另外,许多城市还规定,医保定点药店不得销售化妆品、食品。至此,在这种政策形式下,药品这块可增长的赢利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于是,药店联盟应运而生。

2 药店联盟近年的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医药流通的整合的积极促进与推动,我国省级药店联盟迎来了发展时机。从近几年国内各省药店联盟的发展看,2010年共有省级药店联盟8家,联盟成员单位为249家,门店7178家,销售额11138亿元人民币。2011年有14家省级药店联盟,覆盖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成员单位达到了549家,门店总数为17705家,全年销售总额为28235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药品零售市场20%份额。

据《2012中国省级药店联盟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国省级药店联盟总数共15家。其中,除大西北药店联盟以由西北五省部分药店共同发起外,其他均以省为单位进行发展。这15家联盟覆盖了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成员单位463家;门店总量21402家,比上年度增加3697家。2012年全年的销售总额达到355.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了73.2亿元。截止2012年底,省级药店联盟药品零售销售总额约占全国销售总额1/5,成为中国药品零售业规模最大的经济联盟体。

3 药店联盟的基本功能

3.1 联合采购

药店联盟基本职能是为其成员企业提供信息采购平台,以便会员共享采购信息,了解同行的采购价格,即使会员之间可以实现商品信息资源共享,从而降低药品的采购成本。关键地,除可共享采购信息外,该联盟提高会员的议价能力。一直以来,我国药品零售市场相对于医院市场,其规模小,采购次数多,采购量少,与上游供货商的谈判能力弱。而药店联盟通过集中部分畅销产品进行联合采购,可以提高药店对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向上游企业争取更多的利益。据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15家省级药店联盟共进行62次联合采购,联合采购的商品市值达到了181亿元。其中,通过联合采购降低商品价格最高达到15.5%,最低的为2.2%,总体平均降低商品价格为4.4%。可见,通过联合采购,会员企业提高了议价能力,有效的降低成本。

3.2 培训与咨询服务

各省级联盟的培训已经覆盖从基层店长到采购总监,甚至副总以上高层。以陕西药店联盟为例,2012年,陕西省药店联盟委托聚康医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对其会员相关培训,共举办180多场药店培训及学习活动。另外,连锁企业总经理参加高级研讨班300余次,店长参加“五力店长”教练营1000余人次,300多家连锁企业店员参加企业内部团队打造及建设培训,直接受益企业达1000余家。

3.3 资本联合上市

仅靠一纸约束力不强的采购协议,药店联盟会员大多停留在联而不盟的状态。而改变这一现状的基本方式是建立股权置换、交叉持股等新的合作方式。如特格尔的5年上市计划,广东大参林地上市大联盟,四川科伦蓝海联盟交叉持股等,将联盟从以往联合采购和培训与咨询服务,推进到更深远、更复杂的资本合作阶段。其中,北京药店联盟计划至2015年实现资本运作,整合上市。届时,其联盟销售额将突破50亿元人民币。

4 药店联盟未来发展趋势

2012年省级联盟总数量达到15家。其中,这15家联盟中已有6家成立实体公司,以大西北医药联盟为例,它目前进行金融层投资只是聚焦于医药行业甚至是主要投给联盟内部成员运作较好项目。接下来大西北联盟将计划投资药厂,药店咨询公司,货架生产商等,进而从事与药品或零售业相关产业。药店联盟的实体化运营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从北京等其他药店联盟的发展现状来看,各药店联盟似乎在制定着管理规则,使其进行实体的公司化运行。但“联而不盟”情形仍存在,要改变这一现状,药店联盟资本上市看似是一条不错的道路。总之,药店联盟将成为实体,并进行资本上市,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这将有效加快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整合步伐,实现医药流通产业快速整合,以进入医药流通寡头时期。

参考文献

第6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零售业;组织管理;现代流通业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073-02

1 北京零售业组织管理现状

1.1 北京零售业市场结构状况

(1)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呈逐年增长之势。1978年以来,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直保持逐年增长之势。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96年年末突破1000亿元;2002年年末再上一新台阶,突破2000亿元;2006年年末又越过一新台阶,突破3000亿元;2008年年末已超过4500亿元,达4589亿元,同比增长了20.76%,并且市场规模首次超过上海市,跃居全国内地城市之首;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96―2008年每6年增长一倍,预计2010年年末将达到6000亿元以上。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部分年份的年增长率超过20%。

与此同时,在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的零售额从1978年以来也一直保持逐年增长之势;1998年年末接近1000亿元;2003年年末接近2000亿元;2008年年末已超过4000亿元;在1988―2008年每5年增长一倍,预计2010年年末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北京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的年增长率也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部分年份的年增长率也超过20%。

(2)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先降后升。从1978年以来,北京市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先降后升,先是从1978年的92.08%逐年下降到1987年的79.4%,之后3年略有回升;1991年又开始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历史最低点(67.46%)后开始回升,但仍未超过90%(1978年和1979年均在90%以上)。在此期间,北京市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1986―1991年基本在80%左右,1993―2002年(除1997年)基本在72%左右,2005―2008年基本处在87%~88%。

(3)批发和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大幅上升。北京市批发和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在2000年、2001年和2003年均不足55%,2002年和2004年均不足60%,而2005年、2007年则上升到70%~71%,2006年、2008年虽有所回落但也达到68%左右,2005―2008年这4年的均值比21世纪初上升了15多个百分点,升幅达27%以上。这表明,近几年来,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0%左右是由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是零售企业)来实现的,非企业(包括个体户)所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在大幅减少。

(4)小型批发和零售企业的零售额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并超过大、中型企业。2000―2002年,北京市不同规模的批发和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市批发和零售企业零售额的比重的排列顺序分别是大型、中型、小型批发和零售企业,其中在2001年和2002年,大型批发和零售企业所占的比重在65%左右,远大于中型、小型批发和零售企业所占的比重(分别在21%和14%左右)。而从2003年开始,小型批发和零售企业所占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最高的2006年超过63%),排在大型、中型批发和零售企业之前,并且大型批发和零售企业所占的比重降到了41%以下(其中2005年和2006年只占1/3左右),而中型批发和零售企业所占的比重更是大幅减少至5%以下(其中2008年不足0.1%)。

1.2 北京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状况

(1)连锁零售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市的连锁零售企业总店到2008年年底已达153个,比2001年的84个增加了82.14%。全市连锁零售企业所属门店总数2008年年底为6799个,比2001年的门店总数(1627个)增加了317.89%;2008年平均每个连锁总店拥有门店44个,比2001年拥有的门店平均数(19个)增加了1倍多。到2008年年底,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35820人,比2001年的从业人员数(113258人)增加了19.92%;2008年年底平均每个连锁总店的从业人员数(888人)比2001年的平均每个总店的从业人员数(1348人)减少了34%左右,但在2002―2008年,平均每个总店的从业人员数变化不大,在850~950人波动。全市连锁零售企业的总营业面积在2008年年底达到了5520406平方米,比2001年的总营业面积(1384012平方米)增加了298.87%;2008年平均每个连锁总店的营业面积为36081平方米,比2001年的平均每个连锁总店的营业面积(16476平方米)增加了118.99%。到2008年年底,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共实现零售额1174.31万元,比2001年的零售额(189.5436万元)增加了519.55%;2008年年底平均每个连锁总店的零售额为76752元,比2001年连锁总店的平均零售额(22565元)增加了240.14%。

(2)连锁零售企业实现的零售额所占比重先升后降。2001―2008年,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共实现的零售额占当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先升后降,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近2倍,2003年达到2001年后的历史最高值(37.59%),从2004年开始呈下降之势(虽然期间的2005年和2007年有小幅反弹),但到2008年仍占1/4以上。与此类似,2001―2008年,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共实现的零售额占当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也是先升后降,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近1.7倍,2003年达到2001年后的历史最高值(70.27%),从2004年开始呈下降之势(期间2007年曾有所回升),但到2008年仍占1/3以上。

(3)超市等四种经营业态占全市连锁零售企业的主体。2001―2008年,从经营业态来看,在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中,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加油站这四种经营业态所实现的零售额基本上占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当年零售额的80%以上。四种经营业态中,超市所实现的零售额基本上占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当年零售额的30%以上(2001年和2004年零售额超过48%),在不同经营业态中位居首位;百货店和加油站所实现的零售额占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当年零售额的比重基本呈上升之势,2008年两者均达到18%以上;而专业店所实现的零售额占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当年零售额的比重从2002年开始基本呈下降之势,由2002年的56.61%降至2008年的19.62%,降幅接近2/3,2009年后有可能在这四种经营业态中降至末位。

2 北京零售业组织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2.1 打破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才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这正是发达国家在反垄断政策上转变的直接原因之一。需要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并且清理现有行业法规。促进形成统一零售业市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入规则,同时要有保证实施法规的执法和监管体系。

2.2 制定鼓励零售企业兼并、联合的政策

对于零售业来讲,企业兼并能减少零售企业的数量,提高市场的集中度,扩大企业的规模,从而能较好地发挥零售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解决零售业内低效率竞争的问题。对于不具备组建企业集团这种紧密性联合方式的企业来讲,也可以先通过建立起较为松散的联合关系,采取统一联网、信息共享、统一退换保修商品等方面的合作。这有利于减少零售企业间的无序竞争,降低交易费用,提高零售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制定这方面的政策时,需要注意的是推动零售企业并购、联合应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达到目的,而不能单纯采用行政手段来进行扶持甚至直接进行干预。

第7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2013年7月17日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4.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新增的网民中,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热潮为传统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如打车应用、电商实时物流、微博商业化等均被视为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典范。从这个报告中至少传递了两个重要信息,运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开始向以手机为主要移动终端的方向发展;农村市场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重要领域。

2010年6月我曾在上海举办过《网络时代零售业格局的变革》的研讨会,当时会议的主讲嘉宾京东商城刘强东和一号店于刚都信心满满,而与会的实体零售商都有点麻木,对网络零售这一电子商务业务不削一顾。三年过去了,京东商城和一号店都已成为电商领域中的“平台型生态圈”,年均增长率超过100%,而实体零售商在三年后的今天日子不那么好过,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店铺租金上涨,销售额增长缓慢甚至下降,面对网络零售的迅猛发展感到无所适从。有研究报告统计出网络零售的销售额60%是从实体零售商转移过去的,也就是说,电商的发展不但在技术上,而且在市场的时空等种种方面都领先和超越了实体零售商。客观地讲,今天实体零售商面临的市场窘境是“自己没有做好”造成的,一个鲜明的对照是,美国零售业中实体零售商并没有向中国一样受到网络零售如此大的冲击,美国网络零售的前十强除亚马逊外,其他9家都是有着实体零售店的网络零售商。也就是说,美国的零售商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落伍,而是积极地开展电商业务将线下与线上即O2O业务融合起来取得了发展。今天对中国的实体零售商来讲,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比三年之前高多了,但如果不从电子商务的发展究竟会对零售业乃至整个流通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看得清楚的话,我们对电子商务投入的决心和持续性都会大打折扣的,我们就可能没有资格去分享互联网时代一个更大更新市场的利益。

我的观点是电子商务正在催生中国流通业一场真正的变革,如果这场变革的进程和结果是成功的话,中国的流通业会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焕然一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为互联网技术给了中国流通业一个与发达国家一样的技术平台,我们如能运用好这个技术平台,甚至能实现对发达国家流通业水平的超越,因为十三亿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量支持着这种发展水平上的超越。我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催生着流通变革:

一、网上价格透明性创造了流通新模式

低价是中国网络零售业务中最为核心的特征,正是这个特征产生出强大冲击力冲击着传统的实体零售商的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商的网店业务正掀起一场在消费与流通领域的民主化运动,即价格的透明性和快速的知晓性,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给予前所未有的保护和利益。虽然许多知名的平台型网店至今还没有盈利,他们的高速发展是由于资本市场大力投资的结果,但资本市场为什么敢于大力投资网上商店呢?是因为具有比较实体零售商更多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消费者给了他们信心,他们投资的是中国零售市场的未来。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电子商务网店的业务发展,使得实体零售店之间在商品价格上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被打破,使得消费者开始将他们的购买向价格透明的网上商店转移,这无疑创造出了一种消费与流通的新模式。

二、制造商直面消费者扁平化了中间商渠道

互联网拉近了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制造商通过网络零售实现了无中间环节销售,改变了以往他们通过中间商渠道一直困扰着的三个问题,流通费用高、资金占用大、商品退货率高。制造商在实现的直接对接消费者的网络零售里,也实现了从未有过的流通费用下降、现金收入和合理性退货。今天在中国的实体零售商中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品牌制造商、品牌商、经销商与强势的连锁型零售商叫板的现象,主要集中在通道费用的收取、促销活动费用的分摊,联营扣点的比例的提高,以及有选择地进入零售商新开的连锁店等。甚至有不少的供货商开始从连锁商那里撤柜“不玩了”,为什么?因为制造商有了更多的渠道选择,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网络零售是他们较大的选项。流通渠道的扁平化和无环节在电商的业务模式中已经成型,客观上压缩了中间商的生存空间,这无疑会促使中间商的变革,特别是流通的终端环节实体零售商的变革,而大型的连锁化经营的零售商所面临的变革压力更大。

三、由消费者和制造商产生的倒逼机制促使零售商变革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下,由消费者和制造商的变化(他们的购买和销售从线下开始转移到线上)而产生出了市场的倒逼机制,倒逼实体零售商必须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即改变过去依赖供货商的招商联营扣点的模式,改变食利性的“物业管理”模式,走自我经营的模式,商品直采、开发自有品牌,增加消费者购物体验,实现与网络零售在品牌、品质和价格上的差异,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改变盈利模式,即改变依赖通道费和联营扣点等收费方式为盈利的主要模式,通过自主经营走以销售毛利增长和支撑的盈利方式,并积极地开拓网上零售市场坚决地走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发展道路,这才是实体零售商发展的未来。简单地说,由消费者和制造商的改变所产生的倒逼机制,就是要倒逼实体零售商向网上卖家的上游去采购进货,至少是在同一个供应链环节上的采购进货,要比拼价格、数量、质量、品种、花色、规格等等。

四、电子商务打破了连锁店规模化经营地理形态的扩张模式

零售业的连锁经营是一种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往往是通过跨地域、跨国界实现多店铺的经营来实现的。但网络零售突破了实体店连锁经营规模地域与店铺数量扩张的模式,实现了远超于实体店连锁经营在市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大跨度的超越。 有资料显示,一家好的电商网店一般是一家好的实体零售商店销售额的1000倍!电子商务这种经营模式给到实体零售商的启示是,进军网络零售市场不是对自己实体店经营的打压和削弱,而是一个新市场和新的销售渠道的开拓,实现线下线上商店的融合发展将是未来世界零售业的一个基本的发展趋势,而O2O(线下线上融合的业务模式)更是零售商规模化扩张的好模式。

五、电子商务将使零售业跨境化实现内外贸的一体化

网络零售属于零售商业的一种形态,但与传统的零售商业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不受传统零售业在地域和时间上的时空限制。中国的网络零售的跨境业务正在蓬勃发展,“中国制造”不但通过对外贸易也正在通过网络零售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物美价廉的魅力,可以说,网络零售实现了真正的内外贸一体化。同样中国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全世界的商品与服务,由此,零售业的国际化有了新的发展与含义。由网络零售跨境业务的发展引发的中国流通中贸易管理制度的变革要时不我待地开始了,如商品检验制度、海关通关制度等等。我们期盼上海自由贸易区在网络零售的跨境业务的促进上会有实质的进展。

六、电商将主导流通业

未来在中国流通业的整合中,网络零售商将处于主导地位,没有电子商务业务的零售商要么被整合,要么成为网络零售商电子商务线下业务的附属单元。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的新型零售商具有整合流通市场的后发优势。为什么这种主导会是电商而不是实体零售商呢?因为电商掌握了远比实体零售商多得多的消费者的需求与信息,这些需求与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不但可转换为新的产品开发、新的服务提供、新的营销方式不断涌现,而且还可成为整合产业和行业等社会资源的主导性力量,其中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思维方式和所能运用的技术手段很是关键。

七、实体零售商要革自己的命

实体零售商发展电子商务要以自己的会员顾客为切入口,实现在区域市场上的线上线下业务贯通,在初期要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四分开,即经营团队分开、业务流程分开、营销方式分开、业绩考核分开,最终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要与电商企业比商品的性价比和创新度、比对消费者的反映速度、比配送成本。实体零售商发展电子商务要做到这一切实际上就是在革自己的命。有观点认为,国营企业不适合做零售业,其理由是零售商业变化太快,国有企业的体制与机制适应不了这么快的市场变化。另外,零售业的发展进程中需要零售业自身不断地革自己的命,而这对国营企业来说又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一轮的网络零售的发展中,不仅是国营商业落伍了,连民营商业也落伍了,这只能说明整个实体性的零售商业缺乏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想象性创新思维。不过,我们今天高兴地看到民营企业中的苏宁与银泰已经具备了这种思维,尤其是苏宁的线上线下同价真的是在革自己的命!而革命者有未来。

八、电商更要与时俱进

中国的电子商务在零售业中取得的大发展全世界是有目共睹的,但中国的网络零售是在中国客观的国内流通市场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克服网络零售业务发展中的不良表现,不断地与时俱进十分的重要。目前在网络零售市场上存在着令人担忧一些现象:

首先,目前网上销售的商品在品质和创新上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只不过是实现了销售方式的改变,价格战是网络零售挑战实体零售的重要武器。如果这一点得不到改变,网络零售的发展有可能将中国市场拖入以追求低价格而不是高品质的更为恶性竞争之中,这会使得中国以扩大内需和通过扩大内需拉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抹上“低水平的价格色彩”。

其次,在平台型电商中传统零售商的一些弊病(如通道收费等)也开始在其中蔓延,进入电商平台的交易成本在上升。目前在平台型电商中引进了大量的连锁超商的业务人员,引进这些专业的商品管理业务人员本意是更好地进行电商的商品开发与管理,但现实是电商与供货商的合同基本上与连锁超商和供货商的合同大同小异,交易条件没有比传统超商更优,平台型电商共享利益的生态圈并没有真正地形成。如果中国的电商在交易方式改变的条件下,不能革命性地改变传统的零售商的交易条件,并大幅度地提高流通效率,那么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会出现反复,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再次,进入电商平台的销售商盈利面不高,电商平台的营销服务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如果电商平台长期地不盈利,就会本能地通过开放性平台实行与百货店同样的“招商联营扣点”的盈利模式,这样虽然降低了经营成本减少了亏损,但这不是中国流通所指望的电子商务,因为流通渠道中“食利性”的中间商还在,无非是从线下走到了线上而已。

最后,电商业务商品展示的无限化比较实体零售商是一个巨大优势,这个优势体现在,商品所占货架空间店铺的租金在电商中不存在,而实体零售商正面临着店铺租金“日长夜大”的困扰。但正是由于电商商品展示空间的无限化,就更需要商品的品类管理,以提高营销的精准性,因为消费者无法在海量的商品世界中去寻找自己可意的商品。现在虽然有了搜索引擎,但如果品类管理在电商平台业务中没有真正得到实行的话,这会影响电商平台业务应该能够体现出的比传统零售商更大优越性。

九、虚拟世界很神奇现实世界更精彩

马云与王健林关于网店与实体店发展前景的打赌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大家都很明白不能将网店与实体店作为一个完整的零售业而人为地割裂开,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一定是未来零售业一个必然的方向。如果说今天中国网络零售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实体零售的发展,是由于种种原因实体零售商自己没有做好而给到了网络零售超常发挥的机会。今天当实体零售商幡然醒悟有理有节的进入网络零售市场时,不会产生线上线下谁吃了谁的问题,而是良性互动融合性共同发展。

第8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 无店铺销售;零售业;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

[中图分类号] F7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070-03

[作者简介] 李桂生,五邑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与金融学。(广东 江门 529020)

作为一种与传统店铺销售相对应的销售业态,无店铺销售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经济意义。而2004年10月开始实施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则已经首次将5种无店铺销售形式列为零售业态。让无店铺销售方式被我国零售业正式承认,从而也掀起了一股无店铺销售发展的。“无店铺销售”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其与各种类型的店铺销售有着运作流程和管理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本文将针对无店铺销售行业在零售市场份额所占比例低的状况,通过研究我国无店铺销售业现状、管理和制约因素,同时结合实际大胆提出关于无店铺销售行业的发展方向及经营战略,对促进我国无店铺销售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无店铺销售行业现状

(一)无店铺销售定义。广义上无店铺销售(None-store Retailing)又称为“无固定地点的批发和零售行为”,是与店铺销售相对的概念,即不通过店铺销售,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20世纪六七十年展于欧美、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在90年代中期被引入国内。

2004年10月1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并的新版《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将我国原来的9种零售业态分类扩大到17种。在新增加的8种业态中,包括了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5种无店铺零售业态,至此,《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让无店铺销售方式被我国零售业正式承认。继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成为零售业发展的热点之后,无店铺销售方式极有可能成为国内零售市场上新的关注热点。

(二)我国无店铺销售的基本形式。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零售业态分类》,我国的无店铺销售可以划分为5种基本形式,如下表所示:

总的来说,就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受消费水平和其他条件所限,发展较缓慢。在无店铺销售方式中,其中的“网上商店”的快速成长集中体现了无店铺销售方式的诱人前景。据第18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7月止,中国经常网上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人,有1/4的网民有过购物经历。因此,本文将围绕无店铺销售中的“网上商店”来展开研究及分析。

二、网上商店市场分析

(一)我国网络购物基本情况

1.网上购物大军达到3000万人。在全体互联网网民中,已经有1/4的网民经常在网上购物。与上年同期相比,经常购物的网民增长了50%。

2.网上习惯消费者(或者说是网上购物常客)占到了购物网民的近半数。如果将半年内购物次数超过4次的人界定为网上习惯消费者(网上购物常客),其比例占到了47.6%。

3.网上购物市场巨大

(1)购物网民的巨大数量,以及购物者半年内购物的累计金额,意味着网上购物者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达到100亿元;

(2)同样,购物网民的数量及其购买手机的比例,意味着半年内通过网络购买的手机在300万部以上;

(3)在购物网民中,分别有超过15%的人购买过服装和生活家居用品,表明中国的B2C市场已经从书刊、影像制品及电脑数码产品为主向一个多样化的消费者市场发展。

4.在网民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中,有近半数是为了“购买到本地没有的商品”,这对提供网络购物服务的商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全国性网上售物服务和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品配送系统已经变得十分重要。

5.网民在网上购物时,网上支付的比例增长至近半数,这可能与C2C购物市场的迅速发展有关。

(二)网上商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誉度问题。造成信誉度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商家不虚假商品、销售信息,即商家的信誉度;另一方面是网络购物者提交订单后不无故取消,即买家的忠诚度。对此,我认为首先应该是行业自律;其次是各个商家联合起来组成行业协会,这样会对网络购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至于购买者的忠诚度,目前商家的解决方法一般会通过先付款,或是预付订金的方式尽量避免由于坏定单带来的损失。但这种方式一般以降低交易成功率为代价的。

2.交易手段制约发展。根据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在网络购物支付货款时仍是以汇款为主要方式。

这是由于商家与银行的利润问题,导致银行支付卡问题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现金流仍是网络购物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一旦该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则网络购物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将会大幅增长,从而促进网络购物的规模发展。

3.搜索功能解决信息流问题。对于网络商店而言,更多的问题就集中在商品的供应上,缺货往往是目前购买者提出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网络商家根据客户对商品的搜索,分析出购买者的商品需求信息。目前国内有些商家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商店的搜索功能了解每件商品的查询次数,购买者查询但是店内没有的商品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网络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再进行商品的采购、补充。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供求双方的信息通畅,大大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4.形成地域化发展解决物流问题。目前很多网络商店都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主要也是考虑到配送问题。我国的商品配送问题虽然得到改善,但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一些小城市还采用比较落后的运输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网络购物应该向本地化、地域化方向发展,比如有些网络商店通过与本地传统购物商家合作或自己开便利店的方式,解决配送问题,实现优势互补。

5.引导人们接受网络购物,培养人们的网络购物习惯。网络购物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习惯了传统购物的人们来说,接受这种方式还需要较长时间,也需要媒体的宣传和引导,培养人们进行网络购物的习惯。目前很多购物网站最忠诚的用户都是具有网络购物习惯的网民,他们不但自身为购物网站带来交易额,同时会把生活中的很多传统购物方式转换成网络购物方式。

6.降低网络商店门槛,让更多传统企业开展网络购物服务。对于中国的网络购物来说,真正要发展壮大,必须要让传统企业都进入到电子商务行列中。但这首先要为此创造网络环境,降低商家进入网络的门槛,使更多的企业了解网络商店带给他们的便利和效益,让更多的企业进入到网络店铺,从而提供更多的网络购物场所,使互联网上的商品更丰富,用户有更多的选择。

7.网络购物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行业规范。目前,国内没有针对网络购物的政策和法规,比如税务问题,网络购物行业规则、规范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网上商业活动要遵循传统商业的政策,对模式不同的网络购物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网络购物呼唤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来保障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无店铺销售行业发展前景研究

《中国消费者购买方式研究》课题组受商务部有关部门的委托,对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区域7个城市的3100个样本进行的入户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已经有43%的人至少有一次利用过无店铺销售方式;不仅使用过无店铺销售方式的消费者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即使在从未接触过这种销售方式的人群中也有6成以上表示,未来可能使用这一购物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无店铺销售这一方式在我国的巨大市场潜力:

1.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左右,无容置疑,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些为无店铺销售在本市发展奠定物质条件。越来越多居民将形成追求购物便捷,以最小的时间价值,求得最优需求满足的新型的消费文化理念。无店铺销售的形式将日益受到居民欢迎,被居民所使用。

2.市场条件愈显成熟。现今中国已逐渐形成相当一批适应于无店铺销售的购物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提高,全市家庭电脑覆盖率达到66.3%,已联网用户达到803万户,随着时间发展,人们的信息化程度更高,必将为无店铺销售创造宽阔的网络条件。

3.政策规范日益完善。目前,国家商务部颁布了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共同批准的新版《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已正式实施。新标准规定增加的8种零售业态中,包括了5种无店铺零售业态,标志着无店铺销售方式已被我国零售业正式承认。

4.社会诚信环境逐步回归。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社会诚信制度,促进社会诚信体系不断完善。随着体系日益完善,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诚信的滋味如金子一般,诚信将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城市名片。

5.总量规模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无店铺销售是邮购。90年代以后,各种无店铺销售形式全面在中国出现。由于电话的普及,电话购物迅速发展起来。近几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各种形式的无店铺销售形式大量涌现,并实行电话网、电视网、因特网、邮政网“多网合并”营销。

6.投资主体以外资和中外合资公司为主。无店铺销售作为一种现代商业的先进营销方式,具有经营理念新、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因此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涉足,投资者大多是国外大公司。

7.网上购物已成为无店铺销售的主要形式。无店铺销售中的网上购物近年来发展很快,近几年来网上购物已达到90%以上,个人电子商务成为网上市场的重要方式。据易趣网董事长邵亦波介绍,目前在易趣网上,每天有近30万人网上购物,有3.5万个商品成交,月交易额达2.5亿元。

8.经营商品覆盖社会生活广阔领域。五年前,无店铺销售商品主要集中在大米、饮料等份量重,不易携带的商品、品牌规格统一的商品,使用频率较高的小百货用品和电脑、手机等当时较为时尚的以及无保质期限的商品。而今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商品都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电话和邮购买到。只是不同的无店铺销售形式所热购的商品有所不同。

9.经营方式形成相对齐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与传统商业相比,无店铺销售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讯技术、视频技术、物流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产物。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例如上海的无店铺销售已逐渐具备整体配套的5大技术支撑体系。电脑英特网通讯技术支撑系统;物流配送支撑系统;货币支付系统;商品设计采购支撑系统;售后服务支撑系统。

综上所述,无店铺销售是一种能体现时展潮流和趋势的重要销售模式,是商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顺应现代消费方式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由于无店铺销售方式在我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存在许多问题。但总的来看,随着“无店铺销售”方式的兴起和发展,其自身有拓展市场、方便购买、提高分销效率、节约流动成本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以及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和各项环境因素的具备,它必将成为21世纪的新兴营销利器。虽然它目前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只要有目的地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有意识地对之进行管理,“无店铺销售”这种新兴营销方式最终必将为人们所接受。

参考文献:

[1]于淑华.对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现状的研究[C].国内贸易部连锁商业办公室1997年最新连锁经营文件资料汇编.

[2]门晓伟.日本无店铺销售业情况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 2002,(3).

[3]孙元欣,周锡樵.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及国际转移[N].中国商报,1998-07-15.

[4]李继军,姚凯.直复营销在我国的发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

[5]洪梅春.无店铺销售方式及其应用前景[J].华东经济管理,1994,(6).

[6]刘庆林.零售商业的第四次革命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1999,(5).

[7]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11Edition,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Inc,2003.

第9篇: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

关键词:零售国际化本土化

中国加入WTO后,分销行业成为率先开放的领域之一,国外零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据悉世界零售50强中的70%都已落户中国。国外零售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势力和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大都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也加剧了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并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零售企业应该“攘外必先安内”而坚守本土化,还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进军国际化?对该问题的回答,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动因分析:为什么国际化

零售企业的国际化是指零售企业从事跨国的商业经营活动。国际化除了可以实现规模和经营组合的最优以降低成本外,其最根本的动因有二:一是受国内市场环境的限制而“被迫”国际化,如国内市场狭小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激烈或国内市场法规的限制等等,法国的零售企业国际化大都因此原因;另一因素则是受海外市场潜力的吸引而“积极”国际化,由于海外市场比国内市场有更高的潜在利润,许多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当然会主动出击赢取利益。据此来考察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可以发现:

一方面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零售业的零散度高达90%,零售企业的数量超过了市场承载能力,竞争激烈。入世后国外零售商的进入,更是雪上加霜加剧了竞争。而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对国外零售企业的限制将全部解除,因此可以预见,届时各零售巨头一定更是会大展拳脚以拨得头筹成为个中翘楚,国内零售企业的处境会愈加艰难。

另一方面在全球零售业竞争激烈利益微薄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其市场增长迅速,有着十分诱人的商机。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8.2%,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达到4091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因此无论从市场总量还是发展前景来看,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条件分析:能不能国际化

考察国际化的条件是否成熟可以从零售企业自身发展和其面临的宏观环境两方面入手。

从宏观环境看,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外部条件已成熟,这表现在:首先,国际经济环境宽松。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逐渐减少,这有利于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其次,国际消费需求趋同,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和商品购买得到满足。再次,现代技术快速发展。依靠现代通讯、信息技术和高效的运输技术以及网络,零售企业通过卫星通讯线路和国际信息网络,可对遍布全球的分店、供应商、运输商采集信息、指令、实施动态管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和大型的集装箱运输使得商品跨国运输更为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最后,政府对企业国际化的支持。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商务部拟定了各项政策,放宽了行政审批项目的限制,并对境外投资采取政策性支持,取消了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后的外汇管理措施。

从零售企业自身的发展看,其国际化的条件喜忧参半,有利条件是:第一,产业链的完善和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加工和供应基地,国内零售企业依靠多年的积累和优胜劣汰已经能够在已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链中引导生产商和供应商,并拥有较稳定、成熟的关系。紧密、高效、系统、市场化的产业链正逐步形成,是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有利条件;第二,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我国零售企业经过长期的市场磨练和竞争考验,出现了华联、上海联华、国美跨地区经营的较有实力,基本掌握现代零售企业管理方法,有一定市场应变能力的零售企业。这些零售企业在商业欠发达的国家具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和较快的成长。

而不利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的限制。同国外从事跨国经营的零售商相比,中国零售企业不仅规模太小,更重要的是管理水平和技术的落后。大多数零售企业缺乏明晰的经营理念,营销、信息和财务、国际物流、配送体系方面的管理和人员培训效率不足方法落后,而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极为有限,对要求高度严密管理的跨国经营来说,中国零售企业明显力不从心。第二,缺乏高素质人才。人才匮乏是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一大桎梏。目前我国非常缺乏熟悉WTO规则、国际市场规律、具有零售业经营管理经验,掌握现代资本运营和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的人才。人才缺乏,也加大了我国零售业国际化的难度。

地域选择:去哪里国际化

我国零售企业在选择经营对象国时,应重点考察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较有市场潜力,与我国政治关系稳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较为理想的区域包括东南亚地区、印度为主的南亚地区、中东地区的卡塔尔、伊朗等国,还有非洲诸如埃及、南非等国。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文莱、老挝等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的实现,自由贸易和市场准入上限制的取消更有利于中国零售企业在此区域的经营。形式选择:怎样的国际化

从投资方式看,可以有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独资经营虽然可以使海外投资的零售企业有完全的经营管理权和收益独占权,但是由于投资资金规模大、风险大和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使得独资经营不适合零售企业初期的跨国经营。合资经营是指我国零售企业资本与东道国当地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和支持。零售经营受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涉及的方面较多,经营环节多而复杂,风险大,所以,我国零售企业应主要采用合资经营来实现国际化。

零售业态可以有百货商店,也有以经营特定品牌为主的的专卖店,同时也有超市、购物中心等业态选择主要应分析拟进入市场的要素结构和本企业经营系统特点之间的关系。所要评估的要素结构主要包括进入市场的市场集中或分散度、公共交通设施、政府管制、城市规划及规则,土地价格和店铺租金、物流基础设施、制造业与批发业的发展水平、住宅状况、人口规模与结构、收入水平与结构、消费者的流动性、偏好、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等。如果两者有较多的共同属性,则可以采取相同业态,继续发挥在本国市场的经营系统作用;反之,则需要进行变更和调整因地制宜选择其他业态。

战略选择:如何国际化

在跨国经营中,有全球整体扩散战略和全球区域战略两种选择。前者实质在于国际化扩张中采用标准化的零售业态和管理模式,零售企业忽视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认为所要满足的目标消费群体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消费需求、偏好和生活方式。在高度集权的控制下,零售企业通过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在全球扩张,形成统一的形象和品牌的大规模零售集团,法国的家乐福就是采用此战略,在全球设立具有统一店面形象、位于十字路口的大型超市。后者是指在国际化中采用不同的本土化的零售业态和管理模式,零售企业的市场力量集中开发少数的几个重要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根据其市场特点采用不同的零售业态,经营不同的商品组合,注意零售技术的本土转换,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以使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得到稳定并不断提高。比较两种战略,对于实力不够强大的中国零售企业而言,集中力量稳健经营的全球区域集中战略可能更适合。

立足本土,面向国际

综合以上对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问题各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不如想象中的乐观,本土市场巨大的潜在增长和零售企业较低的国际化适应程度,难以“推动”或是“拉动”国内的零售企业真正“走出去”,据悉目前为止国内零售企业走出国门的就只有在莫斯科经营的“天客隆”超市,但其背后的政府行为很难评说其经营的成败。所以,在现阶段国内零售企业的目标应该是“立足本土,面向国际”:

立足本土国内零售企业只有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积蓄实力才有可能进军国际市场,同时在国际市场国内化的市场环境中,和国外零售巨头的正面过招无疑也将锤炼国内企业进行国际竞争的能力,累积国际竞争的经验。

面向国际立足本土的同时,零售企业也应该意识到国际化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而树立“走出去”的目标,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谋求在世界零售格局中的一席之地。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可以先进入最相似的国外市场比如东南亚地区,取得国际化的经验;然后采取跳跃式的方式进入高增长的地区获取高额的利润;最后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以打造世界级的零售企业品牌。

参考资料:

1.杜岩,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