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

第1篇: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一、村基本情况

我村是一个罗、麻二县交界,居住分散,条件落后的边远村和一般贫困村,全村总版图面积为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500 亩,耕地面积805亩,水田面积650亩。共有10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垸落,393户,1488人,现有党员32人,支委3人,党小组2个,公益岗位6名,三留守儿童15人,三留守老人14人,三留守妇女10人。

全村主导产业是花生、板栗、油茶、中药材、光伏,我村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光伏、水库和山林出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指标。

二、工作落实情况

1、贫困户基本情况。截止2018年底建档立卡全村共有贫困户112户310人(其中五保22户22人,低保37户89人,一般贫困户53户199人,因病致贫14户,因学致贫11户,因残致贫33户,易地搬迁20户25人。2014年脱贫2户8人,2015年脱贫9户30人,2016年脱贫26户98人,2017年脱贫7户29人,2018年脱贫74户,159人.2018年贫困人口存量1户3人。

2、驻村工作队情况。先后有2支工作队驻XXX村,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22日期间是由镇工商所帮扶,自2018年3月23日后由县扶贫指挥调整为镇食品药品监管所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成员4人,第一书记:郭小村,队长:何卫星、队员:张略、何家武。驻村扶贫工作严格按照职责清单认真履职尽责,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工作制度。

三、政策落实情况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扶持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大力发展中药村、板票、油菜、家畜家禽养殖产业。2016年一2017年来54户获得产业发展奖补资金137810元,2018年以刘银平等12户种植白前草21余亩。

2、易地搬迁脱贫一批。2016—2018年整合统筹使用扶贫资金,建成XXX村安置点二个,配套完善搬迁和后扶持措施,解决了全村20户25人的住房,生活问题,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3、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生态补偿实现114户全覆盖,开发森林防火,森态林1920亩补助款23040元,村庄环境卫生维护、产业基地管护等公益性岗位6个帮助刘小仪等6户就地就近就业,人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4、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宣传落实各类教育助学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孩子教育助学覆盖到幼儿园至大学各个阶段。(刘向阳等12户子女享受到雨露计划助学金18000元,刘林志等17户19人享受校车补助20000元,刘启胜等46户48人享受小学、中学、高中生生活补助金31200元)。

5、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以刘袖珍等52户74人低保对象年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4030元,刘海明等23户23人五保对象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到8050元,领取社会保障兜底资金共计92690元/年。

6、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深入人心。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五位一体等健康扶贫政策,全村114户贫困户领取医疗救助证,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为刘水波等142名贫困对象免缴纳医保金25560元/年,为刘海明等97人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支付1940元/年,刘华等21人报销住院医药费共计90000元。

7、金融扶贫。全村共有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小额扶贫信用贷款,贷款资金达6万元。

8、光伏扶贫。2017年3月份建成150千瓦电站一座并接网发电,全村有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光伏扶贫政策。2017年户平均增收近1500元,村集体收入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6万元以上,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指标。

四、主要做法:

1、组织多次入户核查,完善贫困户档案基本信息工作,掌握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

2、完善村级档案与户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做到三档合一。

3、多次入户走访,全面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制订脱贫计划。

4、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广泛宣传国家精准扶贫好政策,特别是产业扶贫政策大力宣传。开展真心实意谢党恩,自力更生奔小康,树立先进致富典型三人。大力地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至现在全村发展产业的贫困户33户,外出务工99人。种花生760亩、白钱草23亩、油茶50亩、鸡2500只、猪58头、牛63头、羊100只,还有蔬菜和中药材等种植。预计产业奖补资金6万元,增收8万元。三年共计获产业奖补资金24万元,共计增收35万元。教育医疗得到了全保障。基本消灭了困难户住土坯房。

5、按照要求,完成贫困户地理位置信息采集工作。

6、利用半个月时间完成大数据对比工作。

7、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帮助制订脱贫计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因户施策,填好帮扶手册。

8、组织和指导开展支部联支部活动,借助村党员大会和代表会,传达会议精神,宣传精准扶贫政策。

9、完成贫困户和爱心人士中国社会扶贫网注册工作。

10、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慢性病政策、低保政策、医疗报销比例提高政策以及享受的公共服务政策,让群众全面了解和知觉国家的各项政策,提高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可度,减少怨言。

11、利用好精准扶贫政策,帮助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村公路扩宽,电改完善,饮水工程全履盖,桥梁改造,塘堰整修,通广播电视宽带等。

12、做好易地搬迁入住工作,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

五、取得主要成效

(1)坚持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便利优化群众生活发展环境。光纤、电、网络、广播垸垸响,安全饮水实现了全村覆盖,修复大塘5口,大堰1坐,安装变压器5台,整修小型水库1座,人行桥3座,修通10个小组15个垸落水泥路7.8公里,基本实现水泥路组组通,筹集资金帮助解决了全村10个小组安全饮用水问题,惠及全村群众。建成文化活动休闲广场1处15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亮化、美化、绿化及美丽乡村建设。

(2)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升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每年对全村品学兼优的中、高考贫困生实行奖励300一500元。自2016年来每季度举行一次真心实意谢党恩,自力更生奔小康宣讲会。每半年表彰批先进典型代表, 通过用刘善阳发展多种产业自主脱贪奔小康,刘守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身边的榜样引领激励群众,每年终举办一场全村大型文艺宣传活动,组织送戏下乡、送医下乡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村民群众自发成立一支舞蹈宣传队, 三句半,《我爱XXX》,2018年编演三句半《喜看XXX新变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宣讲形式,为脱贫攻坚凝聚了正能量。

(3)坚持以发展产业为主导,夯实脱贫基础。投入50万元建光伏发电,150 千伏基地一座,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改变了以前空壳村的发展窘境,使村级公共管理服务支出和村干部待遇更有保障。2016 年建成中药材基地80余亩,2017年争取林业精准灭荒建成油茶林90亩,2018 年引导群众发展花生180亩,以黑凹生态林合作社为主新建油茶基地100亩。

总之,通过近四年多的共同努力奋斗,聚焦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已接近胜利,我们深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广大扶贫工作者的倾心帮助,有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我们XXX村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一定能完成,全民过上美好生活的伟大梦想也一定能实现。

XXX村村民委员会

第2篇: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一、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促进畜牧经济又上一个新台阶。

协助上级部门搞好林下养鸡的同时狠抓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全年生猪生产新增出栏106头,鸡新增出栏15000只,禽蛋新增0.9吨,蜂群存栏稳定发展,目前存栏1680群左右。

1、协助县局搞好饲料市场监管,定期抽检猪瘦肉精,共抽检猪12头,检出率为0。

2、大力推进林下养殖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发展林下养鸡。依托县移民扶贫局,坚持走生态畜牧之路。全乡目前完成林下鸡出栏17000余只。50只以上的有30户,上百只的有11户,上千只的有2户。垴村沃森公司目前存栏生猪180头,完成标准化生态猪养殖圈舍4幢,其中阳光养殖2幢。

3、大力提倡品种改良工作。全年引进种公猪1头,种母猪4头。现母猪存栏达5头以上的有2户。其中以曹家村王正清(母猪存栏已达10头)为代表的新发展户正以积极发展势头带动着的养殖生产。

4、协助县保险公司开展能繁母猪投保工作,全乡共投保121头,开展能繁母猪补贴申报121头,商品猪投保94头。确保养殖稳定健康发展。

二、狠抓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分片负责,责任到人。

1、转变思想观念,培训和学习动物防疫相关知识,提高村级防疫人员素质。加强免疫责任,提高免疫质量,杜绝打假针的想想,确保片区无疫情发生。

2、积极开展猪瘟、猪口蹄疫、猪三联苗、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全年免疫生猪口蹄疫2741头,猪三联苗2700头,高致病蓝耳病680头,免疫高致病禽流感21900余只。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犬驱虫12次(每月定期一次),犬棘球绦虫感染调查600份。同时加强猪共性链球菌病、猪痢疾疾病等的日常防治工作,协助县卫生局做好包虫病等的普查和防治工作。

3、及时收集生猪免疫反应并做好治疗工作。全年免疫生猪2741头,其中口蹄疫反应36头,治疗31头,治疗费达1360元。反应生猪死亡5头,补偿农户1000元,确保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动物食品产地检疫工作,杜绝隔山开证的现象。产地检疫率达到100%,保障了动物食品安全及我县“放心肉”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全面开展了春、秋普通消毒工作,共发放消毒药60多千克,消毒圈舍场地49340㎡。有效阻断了疫病的传播。

6、加强动物疫病检测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以村级翻译员为疫情观察员,做到各村早发现,早上报,早诊断和早处理。对病死畜禽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全年全乡共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4头,病死鸡110余只,有效杜绝了疫情的再发生和传染。

第3篇: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我县林业惠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林业生态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惠民工作,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

我县林业惠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委三村办〔20__〕2号《关于20__年度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目标任务的通知》和市府督函〔20__〕5号《关于征求20__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林业生态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惠民工作,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森林管护,落实管护任务。

在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抓好“四个落实”,(一)将落实森林资源管护面积75.4万亩落实到具体的乡镇、村和山头地块;(二)落实管护单位62个,管护人员753人。其中天保工程管护人员233人,村级管护人员520名。(三)落实管护资金247万元,其中天保工程管护资金167万元,县级财政配套管护资金80万元。(四)制定了“五定一奖惩”目标制度。即实行定时间、定范围、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严格奖惩的目标制度。“五定一奖惩”目标制度的落实,有效地减少了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以及森林山火的发生,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平安。

二、强化退耕还林管理,切实巩固成果。

(一)严格验收,及时兑现。全县退耕还林任务11.3万亩,涉及11.2万个退耕农户,涉及补助资金2600万元。我局及时组织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按照退耕还林政策和技术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在检查过程中杜绝打着“惠民”的幌子,,敲诈老百姓的现象发生,验收合格的及时送财政把补助直接打到卡上,保证了林业惠民政策按时足额兑现老百姓手中。

(二)补植补造,确保成效。今春,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受大雪冰冻危害严重,为了确保退耕还林造林成效,减小冰冻损失,确保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损害。一是实行春季补植补造,补植面积1.8万亩;二是在6月以县林业局林发〔20__〕98号《关于对历年工程造林补植补造情况调查的通知》对全县退耕还林工程需补植补造的地块,进行了全面调查核实,部署了秋季补植补造工作。

(三)是积极争取立项。按照国家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相关精神,今年初,我局组织力量编制了《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现该项目正在审批中。该项目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600万元,重点用于补植补造和后续产业发展,通过解决退耕农户经济收入,巩固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三、兴办实事,做农民的贴心人。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局把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作为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来抓。主要做好三件实事:一是引导、支持一个乡镇的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县林业局针对福善镇清河村梨树不结果的问题,派林业高级工程师现场培训,现场技术指导,解决了该村梨树不结果的实际问题;二是推广林业新技术。针对黄都乡铁炉沟村的枣树、李树多病虫危害严重,农民缺乏技术的实际情况,印发冬枣栽培管理技术和李树病虫防治资料20__份;三是帮扶贫困农户。今年4月,我局对福善镇圣学村的54户贫困农户送去价值4000.00元化肥,及时解决了春耕生产的需要。同时,利用计划生育三结合活动,对福善镇圣学村和黄都乡的铁炉沟村,提供优质经济林种苗2万株,提供致富信息10条,使贫困农户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第4篇: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2016年以来,XX县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推动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电商企业+电商扶贫合作社+电商扶贫基地+贫困户”四位一体电商扶贫订单农业模式,推动电商扶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让深藏在山中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走出了一条电商与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相融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使农村因电商“活”起来、产业因电商“兴”起来、贫困群众因电商“富”起来,让贫困群众实现足不出户、就地脱贫。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府引导,形成电商扶贫强劲态势。一是政策起势。XX县将电商扶贫作为全县十大扶贫工程的重要内容,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电子商务办公室,统筹推动电商扶贫工作。县政府每年出台《电商扶贫工作方案》,县财政每年安排电商扶贫专项发展资金,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参与电商扶贫的企业,推出产业基地补助、快递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措施。2018年县政府出台了《电子商务扶贫“六个一”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全县有一定基础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电商扶贫“六个一”工程。二是示范聚势。开展电商扶贫示范创建活动,每年评选十佳电商扶贫示范企业及电商扶贫带头人。2017年,通过示范创建,全县有3家电商企业荣获XX市农村电商“十佳”精准脱贫带头人。同时,充分利用“XX电商圈”、“XX电商扶贫”、“XX”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向社会传递电商扶贫典型事例,营造人人参与电商扶贫的浓厚社会氛围。2016开展了“XXX”杯XX脐橙电商扶贫销售大赛;2017年开展了电商扶贫产品全网推介会和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中央电视合举办的“厉害了我的国·中国电商扶贫行动”网络专场直播活动,2018年开展了电商扶贫节暨电商扶贫产品全网销售推介会、电商扶贫产品全网推介会——三百山猕猴桃·紫山药·红蜜薯开采季、XX脐橙网络博览会、XX脐橙社群电商峰会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三是培训提势。成立县级电商学院和电商技能培训中心,组建专业电商扶贫讲师团。通过开展“电商培训进乡(镇)”行动、“万名电商扶贫培养计划”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商培训活动,将电商扶贫政策及技能培训拓展到村组一线,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引领电商产业发展能力和贫困户、返乡创业青年电商创业能力,达到了既扶“志”又扶“智”的目的。2016年来,全县先后开办电商培训班141期,培训贫困户5000余人次。通过培训,涌现出一大批电商创业脱贫群体。

(二)突出市场主导,培育电商扶贫多元主体。一是建产业基地。把电商扶贫的重点放在产业培育上,通过建产业基地,推动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以电商扶贫倒逼农产品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一方面,壮大存量。将现有XX脐橙等传统产业线上转型,建成全国唯一、世界最大的脐橙电商产地批发市场,解决市场对接问题,让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卖出好价钱,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焕发出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培育增量。扶持引导贫困户种植紫山药、红蜜薯、百香果等“短平快”网货产品,组建电商扶贫产业种植专家团队,走村入户对全县各乡镇紫山药、红蜜薯、百香果等电商扶贫产业基地进行生产指导和日间督促,帮助贫困户降成本、强技术、增产量、提品质。目前,全县已建有1万亩红薯、3000亩紫山药、1000亩百香果电商扶贫基地,覆盖4000户贫困户。二是育龙头企业。围绕电商全产业链,突出产品供给、平台支撑、运营服务、仓储物流等各环节,建设了“一园两基地”(即县级电商产业园,孔田、版石两个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了低成本、环境优的创业服务平台。集中要素资源,招引和培育一批平台类、销售类、服务类电商企业,全力培育、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全县登记注册的电商企业600多家,微商从业人员1.42万人,淘宝网店2200多家,涌现出了中国水果电商领军者世果汇、阿里巴巴微供渠道行业领先奖企业峪品鲜、省级电商示范企业信立、生鲜水果龙头企业拼好果等一大批发展势头强劲的农特产品电商企业。三是建合作组织。发动电商企业参与合作社组建,县级成立电商扶贫产业联社、乡级组建电商扶贫产业总社、村级组建电商扶贫产业合作社,形成电商扶贫三级联动,让合作社直接对接市场需求。采取“大户带小户,社员互相帮”和“基地委托农户代管”等模式,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劳力等方式入股,由合作社优化组合,统一供种、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流转土地,成片推进种植基地建设,破解贫困户自行种植产业难成规模的难题。目前全县共建有75个电商扶贫合作社。紫山药从肩挑手扛0.8元每斤到电商企业家门口包销2.5元每斤,红薯从0.5元每斤到1.3元每斤。

(三)注重利益联结,提升电商扶贫带动效益。一是打造电商平台。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486亩的XX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按照“电商人才高地、物流价格洼地、区域农产品聚集地、大众创业示范基地”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有电商大楼、电商人才公寓、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农特产品展示馆、人才培训基地及国家级农产品检测检疫大楼等,是一个集办公、培训、住宿、物流、仓储、检验检疫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综合体。投资1000万元,建成顺丰、中通、圆通、申通等农产品快递分拨中心,开通城市直发专线26条,解决快递物流成本高,配送时效低等问题,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同时,搭建了江西省首家生鲜专业批发市场、江西省第四个阿里巴巴专业批发市场平台--阿里巴巴XX优鲜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培育电商品牌。申请注册了“XXX”品牌,大力推进电商品牌建设。线上,在天猫聚划算、顺丰优选、工商银行融易购等主流电商平台组织“三百山”电商扶贫品牌主题促销活动,邀请京东在XX召开了京东生鲜专场招商会,天猫生鲜在XX举行了三百山XX脐橙天猫首发仪式。线下,相继开展了“三百山”XX脐橙电商扶贫销售大赛、“一村一品”电商扶贫产销对接、紫山药电商扶贫采挖体验、电商扶贫“百日行动”助力红薯干销售、“电商扶贫·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电商扶贫产品全网销售推介会等活动。“三百山”商标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在XX脐橙品质评比中,多次荣获“XX脐橙王”荣誉称号,“三百山”XX脐橙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海内外。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发展包销订单农业,发动电商企业包村扶贫、包销合作,为合作社贫困户按照春季红薯1.3元每斤,秋薯1元每斤保价回收红薯,2018年已在全县12个乡镇签订红薯包销合同,红薯包销面积达9450亩,XX销往全国各地的生鲜红薯达1000万斤以上,电商包销共覆盖3000余户贫困户。同时结合电商的运作规律,XX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电商订单农业,已经形成春瓜,夏桃,秋薯,冬橙四个规模化的电商生鲜拳头产品,解决了原来只有脐橙单一品种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电商和扶贫,电商和农业产业的有机融合。并与当前的主流社交电商平台每日一淘、云集、贝店、颐和果园、百果园等15家电商企业建立了电商扶贫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订单包销贫困户农产品。

二、工作成效

(一)促进“小散户”向“大市场”转变。通过引入电商平台,打破传统农户家庭小散生产模式和提篮叫卖方式,由过去的“生产什么卖什么、生产多少卖多少”模式向“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消费者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的精准化模式转变。建立电商扶贫站点,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引导贫困户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卖点,依托覆盖全县乡村的电商基础设施,通过在电商平台自主销售或电商扶贫合作社上门收购等方式,把电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一个个有意愿、有能力的“小散户”对接上网络销售“大市场”,搭上了致富“快车”。2017年,全县电商产品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5亿元,快递单量突破1000万单。2017年,全县电商产品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8亿元,快递单量突破1500万单。

(二)促进“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转变。针对贫困群众“单打独斗”发展电商产业规模产量小、应对风险能力差等实际情况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改变“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资金入股等“抱团取暖”的模式,与电商企业、电商扶贫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体。同时,鼓励电商扶贫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引导电商企业包村扶贫、建设电商产品供应基地、包销合作、保价回收贫困户农产品,全力打造“电商+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链,让贫困户吃下电商扶贫“定心丸”,贫困户干劲十足,脱贫更有信心,一片点赞叫好。全县电商扶贫产业覆盖18个乡镇4000余户贫困户,贫困户覆盖率达32.4%。

(三)促进“粗放生产”向“品牌打造”转变。将打造优质品牌作为推动电商扶贫长效化发展的“生命线”,以良田、良种、良肥、良品、良心“五良”生态农业体系为标准,制定出台本地网货农产品标准,建设本地农产品追溯和质量认证体系,通过条形码或二维码溯源,完成产品从田头到发货完整原始数据,倒逼贫困户进行产品提质升级,大力生产绿色安全、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产品。同时,将生态资源和浓郁的客家风情进行有机整合,倾力打造了九龙山贡茶、原味香菇、三鲜粉等60多个独具特色的“XXX”系列电商品牌,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电商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电商扶贫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组织化、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靠人工采挖;品牌意识不强,快递仓储物流等亟待完善。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存在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空缺,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不足、电商实用人才稀缺,对电商企业的扶贫力度不够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规模化发展适合网销的红薯、紫山药、百香果三大新兴电商产业,振兴传统脐橙产业,推动传统脐橙产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2019年发展扶贫红薯2万亩,紫山药5千亩,百香果5千亩。

(二)强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扶持、规范县乡村三级经济合作组织,突出电商企业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创新补贴方式,将电商扶贫合作社会的补贴改为由包销的电商企业支配,使电商扶贫合作社的运行能够匹配到电商包销企业的要求。

(三)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一是推进种植技术标准化。聘请组建红蜜薯、紫山药、百香果等农业专家团队,对生产端进行规范性技术指导。根据电商企业的要求生产出符合网络销售的农产品。二是加大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推广力度。红蜜薯、紫山药、百香果三大新兴电商产业,从育苗、翻耕、播种、施肥、打药、灌溉、收割、分级、分选、打包、发货全流程,推广普及新的农业生产机具,通过出台农机奖补政策,提高生产效率,匹配电商订单的规模化、标准化及时效性的要求。

(四)建立三大电商新兴产业农产品追溯体系,打造XX电商扶贫的大数据平台。拟申请中国防伪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县,提升我县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标准,提高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开发建设我县的电商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脱贫的数据可视化、质量可追溯,扶贫能精准,成效能体现。

(五)加快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继续全网推介三百山品牌,创新区域性品牌的运作模式,推动“三百山”品牌的“五网合一”运作(APP、小程序、网站、PC端、公众号运营)。

(六)加大电商本土人才的培养。将乡村两级干部、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等纳入电商人才培训范围,每村择优选择3-5人进行重点培训;实施一村一名电商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

第5篇: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旅游扶贫;效应评估;感知;龟峰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3-3187-04

Evaluating Pro-Poor-Tourism in Dabieshan Test-beds

―― Taking Guifengshan Resorts in Macheng as an Example

YE Jun

(School of Tourism Culture and Geography Science,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ang 438000,Hubei,China)

Abstract: Taking Guifengshan Resorts of Dabieshan test-beds as an example of eliminating poverty based on tourism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idents’ perception and participational attitude to the effect of poverty-elimination by tourism. Results showed that local residents had evident positive perception of PPT and were not sensitive to its negative effect. As a whole, they held an attitude of approval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 pretty high enthusiasm of participation. Tourism product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PPT mechanis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ro-Poor-Tourism(PPT); effect evaluation; perception; Guifengshan resorts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而“消除贫困”一直是国际社会发展援助议程的核心。自英国国际发展局1999年首次提出了“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Pro-Poor-Tourism,简称PPT)”[1]的全新理念以来,国外学者便进行了有关“PPT”理论与实证的大量研究。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旅游扶贫的政策尝试,但正式提出“旅游扶贫”开发思路是在1991年全国旅游局长会议上,由贵州省旅游局率先提出的[2];此后在1996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相继召开了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对旅游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总结。进入21世纪,“旅游扶贫”作为欠发达地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在全国得到了大力推广,由此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热潮。

近些年来,学者们对“旅游扶贫”的含义、意义、理论基础、开发模式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开始反思“旅游扶贫”中的“旅游漏损”和“旅游飞地现象”,即旅游或休闲业虽然依托的是当地的土地和旅游资源,但其经济的连带作用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很小,旅游者消费的物资和从事服务的中高层人员基本来自外地,或旅游者仅在旅游目的地从事游览活动,食、住、娱、购等均在外地进行[3],特别是从旅游扶贫实际效应的评估中分析如何真正做到“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如隆学文等[4]从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环境问题上分析了坝上旅游扶贫效应并提出相应对策;张伟等[5]以安徽省铜锣寨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为例,从实际效应、感知效应、效应的可持续性3个方面对旅游扶贫效应中贫困人口的受益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李佳等[6]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李会琴等[7]通过对陕西省洛川县谷咀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的感知。可见,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已经从单纯的经济效应转向综合效应,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从贫困地区转向贫困人口。基于此,本研究以麻城龟峰山风景管理处的龟峰山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从居民的经济、环境、社会及旅游态度感知的角度来分析其旅游扶贫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以促进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大别山区经济落后,发展缓慢。2011年湖北省政府启动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简称“大别山试验区”)计划,初期范围包括湖北省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英山县、罗田县、团风县、蕲春县,孝感市的大悟县、孝昌县8个县市,尽管有政策的支持,但大别山试验区在居民收入、县域经济、基础建设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表现孱弱,见表1。目前,该地区农民贫困率为22.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32%,每年因灾、因病等原因返贫人口约5.6万人,贫困人口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龟峰山村(原名大块地村)位于麻城市东部,大别山中段,距麻城市区23 km。境内的龟峰山最高海拔1 320 m,是大别山主峰之一。龟峰山村版图面积649 hm2,村地面积553 hm2,耕地面积23 hm2,103户人家,368口人。该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其中4个小组已搬迁至龟峰山风景区旅游服务中心,2个小组的村民仍居住在原地。全村以茶叶为主要产业,近些年依托龟峰山的大面积杜鹃大力发展旅游业,从事旅游业的人数达200余人,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6 328元,村级收入实现10.23万元。

2 资料来源

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资料为主。2013年8月,笔者深入龟峰山风景区进行了2 d的调查访谈,调查的对象是龟峰山村的农户居民,调查程序是首先发放调查问卷,然后辅以座谈、观察等方法,以获得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的内容分为5部分:一是调查对象的人口经济学特征;二是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经济影响的感知;三是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社会影响的感知;四是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环境影响的感知;五是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总体态度。调查共发放问卷103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

表2反映了被调查居民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样本包含了不同年龄、学历、职业的人群,随机性较强,可信度较高。其中被访村户中青年占绝大多数,原因是其大多接受了初、高中教育,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村户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但其中不乏来自于麻城其他区域的租赁人员,且年收入较高。

3 龟峰山村旅游扶贫效应评估

旅游扶贫效应是指旅游开发对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包括宏观效应和微观效应。而宏观效应多以省、市等区域为对象,计算出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如收入乘数、产出乘数、就业乘数等;微观效应则是以贫困人口的实际收益情况和旅游感知作为分析对象,更符合扶贫目标。本研究采取的正是微观效应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采用5分制法(用1~5分分别表示非常反对、反对、一般、赞同与非常赞同)对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和态度进行评估,从而在微观层面上更加准确地获取旅游开发的综合效应。

3.1 经济效应

2006年11月,麻城市委市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龟峰山旅游业,正式成立麻城市龟峰山风景区管理处。短短几年时间,龟峰山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连年“井喷”增长。仅以门票收入为例,2007年20万元;2008年100万元;2009年300万元;2010年800万元;2011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余元,其中门票收入达到1 00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30万余人;201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余元,门票收入1 200万余元,累计接待游客57万余人。

旅游业的引入带动了龟峰山村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改变了当地传统的产业结构,形成了旅游商品、农家乐、旅游运输等产业链,拓宽了当地富民兴村的道路,龟峰山村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2 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7 000多元,可见旅游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贫困人口对旅游发展及由此产生的生活变化的感知和态度是旅游扶贫实际效应的重要体现[5],调查结果(表3)显示,当地居民普遍认为旅游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水平,并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负面经济效应持中立态度,其中对物价、房价的上涨存在一定感知,并不认同“旅游开发使少数人受益”的观点。

3.2 环境效应

在龟峰山风景管理处和龟峰山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硬化了民俗村至陈家垸的公路,完成了民俗村街道的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兴建公厕8座,修建3处停车场同时可停车3 000余辆,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100%,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生活垃圾定点清运存放率为99%,已建大型垃圾处理场1处,原生态仿木垃圾桶200个,原生态实木造型垃圾箱60个,有固定垃圾运输车1台,环卫清洁工作人员50余人,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卫生管理部门,采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集中清运处理。居民生活环境大大提高,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有改善。调查结果(表4)显示,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正面效应感知强烈,认为旅游发展美化了环境,改善了交通,提高了本地居民的个人卫生状况。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呈现一种中立态度,这说明环境问题已经出现,但由于处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强大的扶贫效应屏蔽了这种认识。

3.3 社会文化效应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经济落后、社会交往有限等原因,贫困地区较易形成所谓的“贫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能改变这种现状,如当地人在旅游接待过程中增强了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收入的增加带来了自信心的增长等。这些在龟峰山村体现得尤为明显,调查结果(表5)显示,龟峰山村居民普遍认为旅游的发展更好地保护了当地的传统文化,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特别以“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为豪,部分受访居民还自豪地认为龟峰山村是湖北旅游名村,是麻城最富有的地区;改变了当地农民传统务农思想,开始尝试商品经济中的开发理念;针对“游客的扰民现象”并无明显感知,同时反对“旅游发展导致犯罪率上升”,认为这也是由于当地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所致。

3.4 总体态度

理论上,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决定其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参与意愿。从表3至表5可以看出,龟峰山村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正效应感知明显,其中对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感知尤为显著,这决定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特别是在看到了农家乐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绝大多数居民愿意参与旅游住宿经营和餐饮接待,而受访的部分年轻人在看到本地旅游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也愿意投身家乡旅游事业,特别是景区讲解、管理的行列。从表6中可以看出,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均值都达到了3.55以上,这说明龟峰山村居民对旅游发展极力支持,旅游扶贫效果良好。

4 结论及建议

从2006年景区启动至2013年“五一”小长假期间8.8万人次的日游客量,短短7年时间,龟峰山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口碑效应,旅游扶贫效果明显。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效应感知明显,普遍认为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美化、传统文化的保护、知名度的提升等;对旅游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物价上涨、噪音污染等持中立态度;对旅游收益不均存在一定感知。这充分说明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希望旅游业使其脱贫致富;并且由于龟峰山村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负面效应并未突显,再者由于当地居民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预见旅游的负面影响。基于此,龟峰山村的旅游扶贫要想可持续发挥效应,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深度挖掘资源,丰富旅游产品

龟峰山是大别山试验区的拳头产品,但其现有的产品模式主要是一日观光游,无法更好地将游客留下来,产品类型单一。为了让更多的居民受益,首先必须将“蛋糕”做大,深度挖掘本地的杜鹃文化、桑蚕养殖、茶园观光、农家休闲等特色资源,形成丰富的旅游产品线路,让更多的居民有机会参与到旅游行业中来。

4.2 鼓励社区参与,分享旅游收益

社区参与是真正实现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现有的旅游从业队伍中,不乏外来人员。为了避免“旅游飞地”现象及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地政府应积极鼓励社区居民从旅游决策、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从业等各个方面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让社区既成为旅游吸引物,又分享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收益。

4.3 完善扶贫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长效机制的缺失是现有旅游扶贫中的最大障碍,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扶贫机制。如组建旅游协会,制定社区参与旅游的政策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自主经营并给予政策优惠,制定利益分享方案,培训当地居民的旅游从业技能等,构建旅游扶贫的实现机制。

致谢:本研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龟峰山风景管理处刘晓琴主任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 张 朋,王 波.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以英国南彭布鲁克为例[J].福建地理,2003,18(4):38-45.

[2] 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19(3):32-36.

[3]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4] 隆学文,马 礼.坝上旅游扶贫效应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丰宁县大滩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1):74-80.

[5] 张 伟,张建春,魏鸿雁.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安徽省铜锣寨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5,20(5):43-49.

第6篇: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胡杨大哥”为你整理了这篇商务投资促进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谋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商务投资促进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谋划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潘集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争先进位,多次荣获“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市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单位”和淮南市市级文明单位,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现将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总结

2020年以来,我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主要指标实现争先进位,好于预期。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0年1-9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2亿元,同比下降20.1%。

二是外贸进出口额。2020年1-8月(官方数据只反馈到8月份),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993.32万美元,同比增长659.18%,增幅位居全市第二位。预计全年可完成2600万美元,可超额完成全年2500万美元目标任务。

三是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020年1-10月,完成利用外资1940万美元,超额完成全年1850万美元目标任务。

四是引进市外资金。1-10月份引进市外资金项目资金44.0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4.75%,高于序时进度1.4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引进市外资金52.8亿元。

五是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1-10月份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资金34.4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6.12%,高于序时进度2.7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引进亿元以上省外资金41亿元。

六是新开工项目数。1-10月份新开工工业招商项目9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其他产业类招商项目:1-10月份新开工亿元以上其他产业类招商项目3个。

2020年,全区商务和招商工作各方面取得了新发展新突破,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回顾过去五年,我区的商务和招商事业稳步发展,全方位推进。

五年来,经济指标显著提高。全区累计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07亿元,居民消费日益提升。外贸进出口预计累计实现4800万美元,外贸总量稳步提升。预计累计实现外商直接投资8660万美元,外资总量位居全市前列。2016-2020年预计引进内资达311亿元,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达142亿元,招商引资成果斐然。

五年来,发展基础显著夯实。一是电商发展势头强劲。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为抓手,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全区建成村级电商网点31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2个,示范企业2个,示范品牌4个,示范网点4个。组织开展电商培训1001人次,其中贫困户66人次。累计争取省、市电商奖励资金扶持142.4万元。二是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实施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三年计划,新建、改造菜市场5个,充分保障我区“菜篮子”工程稳定。加油站建设提速,我区运营的11座加油站全部完成油气回收和地下油罐双层罐改造工作。三是是市场运行平稳有序。狠抓商务系统内市场、商场、加油站等重点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同时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强市场巡查,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渠道。加强消费市场运行监测,圆满保障了疫情期间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

五年来,发展后劲显著提升。坚持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上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多次参加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徽商大会、豆制品展销会等展会,积极开展招商活动。五年来,先后引进华西新能源光伏电站项目、淮南固废处置中心项目、正邦循环农业生态园项目、三峡150MW光伏发电项目、阳光浮体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潘集区选煤厂项目、皖江物流综合码头项目、年产26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潘集电厂项目、煤电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年产8000万平方米瓦楞纸板等一批重大项目,为推动我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项目“源泉”。

二、十四五期间项目谋划

1.万盛阳光商业综合体项目:该项目由淮南市万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我区珠江路北侧、经五路东侧、黄河路南侧,占地77.45亩,总投资2亿元,其中商业部分占地面积29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亿元(工程8000万元,装修近2000万元),建设6层酒店一幢(一、二层为商铺,三至六层为酒店),二层市内农贸市场一幢,三层商铺一幢,配套社区服务等。

2.北城市场开发项目:该项目由鑫马集团投资建设,选址在潘集区黄山北路东侧,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面积41亩,建设商住一体商业综合体项目。

3.豆腐文化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位于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2018年8月份市产发集团斥资3.48亿元投资建设,一期占地面积约86亩,主体工程建设基本竣工,设置五大功能区:生产加工区、物流配送区、产品研发区、休闲观光区、公共服务区。建设标准化厂房面积约12万平方米,产业园分两期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蒸气管网建设项目预计2020年4月份全部建成。拟引进有资质的运营管理企业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倾力打造集豆制品加工、销售、研发和观光为一体的工业游项目。

4.淮南粮油物流园项目:立足潘集区现有农业优势,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在平圩镇建设集仓储物流、粮食加工、循环养殖、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总体规划面积4000亩,其中仓储物流、生产加工核心区域110亩。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生产+加工+科技”模式。

5.淮南潘集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由北京中农国发集团公司投资建设,选址在松江路以北、珠江路以南、泥河路以西、贺疃路以东范围,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总建设规模18万平方米。本项目规划交易板块、农副产品加工板块、物流配送板块、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板块、商业配套板块、运营保障板块六大核心功能区,建设形成规模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是是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健全市场化招商机制,试行政府购买招商服务,建立中介招商服务奖励机制,开展委托招商。完善招商顾问制度,加强与一些驻外机构、咨询公司中介机构、龙头企业等的合作,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充分发挥现有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实行产业链招商。鼓励我区龙头企业通过主导产品上下游链接,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项目。

二是壮大招商引资力量。坚持在招商一线锻炼干部、任用干部,强化招商工作部门的职能,加强招商机构和队伍建设工作,把全区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中来,努力建设一支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专业队伍。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招商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强化亲商爱商意识。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积极联系市政务中心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窗口,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压缩项目备案、立项、环评、安评、土地规划等项目行政审批时间,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招商引资全程代办制,为企业提供接洽、联系、申请、办结等全流程精准化的免费服务,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跟踪解决疑难问题,不断塑造潘集区优良营商环境的形象,化被动为主动,逐步从“政策招商”转变为“环境招商”。

四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及时传达省、市外贸发展扶持政策,组织外贸企业的员工参加省、市商务部门关于外贸外资业务的培训和知识讲座,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积极组织鼓励辖区内外贸进出口企业参加涉外博览会,扩大外贸进出口贸易。大力培育发展出口企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壮大出口队伍,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发掘,加快外贸进出口企业孵化进度,尽快实现进出口实绩,提高外贸增长点。

五是不断提升消费水平。加快流通领域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提升我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围绕我区优势产业和产品,努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等新型消费业态,不断优化消费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农村群众消费方便安全,大力促进消费增长。

六是持续培育限上企业。对全区已符合限上条件的限下商贸流通企业逐户走访动员,促其积极申报,转化为限上企业。同时做好培育限上企业的业务指导及服务工作,对培育成熟的企业,与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协调,将按照限上企业申报标准及时间节点,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十三五期间,已

七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认真排查商贸领域环保和安全隐患,推动商贸领域环保和安全责任制度建设,加强商贸安全宣传培训演习工作,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自查和隐患整改,严防踩踏和火灾等恶性事件发,确保全年商贸领域无事故。

八是继续推进农村电商发展。重点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向电商化转型升级,促进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使电子商务成为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四、“十三五”期间省级以上荣誉

2018年7月,我区荣获安徽省商务厅颁发的“兴农扶贫先进单位”。

第7篇:村级生态扶贫工作总结范文

镇党委政府20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紧紧抓住兴镇富民第一要务,继续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今年以来,全镇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半年来,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570万元,农副牧渔业总产值(现价)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元,分别占年任务的64.3%、61.4%和50%。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378亩,夏粮总产1168吨,分别占年任务的84.9%和55.4%。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00万元,占任务8590万元的50.1%,实现总产值3950万元,占任务7880万元的50.1%,实缴入库税金120万元,占任务250万元的4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000元,占任务的88.9%。回顾半年来的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搞好第一工程,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从思想建设入手。利用各种会议,抓好党员和镇村两级干部理论学习,镇机关干部每月集中辅导一次,做到有笔记,有材料,有心得体会。坚持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实用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全镇有器材的14个村坚持每月组织党员和干部收看一次电教片。半年来,由镇党委牵头,分别以镇村为单位,培训党员280名,村组干部90名。全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进一步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正气,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好转。

二是从组织建设激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要求,把思想好、政治过硬、作风端正、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农村致富能手和青年农民吸收到党内,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半年共接收预备党员8名,预备党员转正10名。列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35名。

三是从作风建设着力。加强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以过硬的作风影响和带动村组党员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弘扬正气、清除歪风,带头搞好工作,杜绝了在镇机关打麻将、玩扑克、酗酒等现象,遏制公款吃喝,带动干部职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继续开展“三树”活动,树立“标杆支部”和“红星党员”的新典型,今年6月29日召开了庆“七一”表彰大会,对全镇4个“标杆支部”和28名“红星党员”给予表彰奖励,展示和提升了支部和党员的形象.

四是从制度建设施招。镇党委每年年初即与各支部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实行百分制考核管理,每半年开展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积极推行镇党委、村支部和普通党员公开承诺长效机制。在防汛抗旱、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吸收所有党员参加村级班子会,充分发挥一部分德高望重、责任心强农村党员的优势,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镇深入开展“商山深处党旗红”党建主题活动,大力实施“双联双增”活动,继续巩固“双示范”、“支部加协会”等活动成果,把“双联双增”在我镇具体化为“支部结对联建促发展,百名党员联户促增收”,党员结对联户以有帮扶能力的农村“双强”党员和镇机关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为主,镇党委为农村52名党员和镇机关37名党员确定联系对象103户,全镇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包扶贫困户126户,联系科技致富示范户67户。中坪支部与铁炉子支部密切合作,取得了双盈的良好效果.不仅安置铁炉子村20名劳力,还为中坪村增加利润20万元。

二、咬紧第一要务,搞活镇域经济

(一)、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今年以来,我镇继续发挥西峡、里程、秦岭铺三村“千亩科技示范园”作用,努力扩大地膜洋芋、地膜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并取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大豆、洋芋生产基地认证。通过示范、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带动全镇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订单化。全镇当年种植地膜洋芋5100亩,地膜玉米1000亩,秋紫豆1030亩,种植中药材1595亩。今年春季,由区科技局投资引进优质秋紫豆1400斤、无偿提供化肥3吨,对西峡村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进行了改善。今年六月,我镇积极配合联通公司在镇农技站建设电子农务推广站,在互联网上农产品信息。今年全镇地膜洋芋喜获丰收,我们在电子农务上及时这一信息,引来外地客商纷纷上门收购,解决了洋芋出售难题。

坚持一手抓营林、一手抓管理,加快生态兴镇步伐。上半年全镇完成荒山造林1974亩,防治森林病虫害12000亩,核桃建园800亩,板粟建园1500亩,累计封山育林面积2.5万亩。为了配合绿色大通道建设,全镇五十余名脱产干部和当地群众一道,大干一星期,在312国道迎坡面栽植塔柏五千余株,成活率达到80%以上。

我镇以四个生猪定点屠宰场为载体,凭借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发挥贩运业的传统优势,走贩运加屠宰、促畜牧养殖发展的路子,建成养猪小区2个,养羊小区2个,有百头以上养猪大户6个,养猪50头以上大户61户,有生猪定点屠宰购销加工场4个,营销经营户83户,从业人员430人,年购销贩运生猪3.5万头,产值2450万元,促进了我镇和周边地区养猪事业的发展。防疫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我镇上半年全镇鸡新城疫防疫密度达到95%,猪瘟防疫密度达到100%,猪、牛、羊免疫挂标率达到100%。

我们利用各种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富余劳动力信息档案,加大对劳力输出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输出组织化程度,上半年全镇劳务输出3500人,占全年任务的87.5%,实现劳务收入700多万元。

(二)、整顿市场秩序,加快招商引资,促进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今年春季以来,我镇配合绿色大通道建设,集中全镇干部力量,联合工商、公安、卫生部门,对三个市场特别是312国道两旁进行统一整治,取缔移动式灯箱广告41个;拆除临时搭建的窝棚和建筑物21户;取缔无登记批复的加水点7户;移走垃圾乱石30余方,整理柴草杂物60户。在取缔不规范摊点的基础上,给小商塬的农副产品经营户发放遮阳伞15顶。下茬纠正路边饭馆上路拦车行为,整顿经营秩序。镇上提高了经营户垃圾收费标准,理顺了收费关系,从镇财政中每年挤出1000元经费,用于保洁人员的工资补贴,目前这两个市场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我镇积极开展市场建设,对老集镇桥头、镇政府门前和后街飞龙小区进行了硬化,改善了市场环境。

坚持政策、按程序对镇内企业进行了体制改革、盘活存量和技术改造,并加大服务力度,使华秦有限公司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正常高效运转。全镇前半年实现工业产值2100万元,工业增加值650万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为了把豆腐产业做大做强,去年以来,我镇按照“政府协调、协会组织、大户示范、龙头带动、市场动作”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步伐,吸引客商投资10万元兴办丰惠豆制品加工厂,建设秦岭铺豆腐生产园区,不断扩大生产能力,迅速打开市场销路,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仅商州城区豆腐干日销量就在500片以上。全镇现有豆腐加工户近百户,年消化加工大豆400多吨,实现了以加工带养殖、以养殖促加工的良性循环。

(三)、落实责任,明确目标,狠抓“双十百千”创建工作

我镇及时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创建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力量,推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抓、村组落实、季度检查的考核机制。在十强村和一强企业创建中,为每个创建村和企业各确定一名副科级领导和一名干部包抓,全镇百名致富能手的创建由牵头部门和包村干部会同各村委会组织实施,以确保在全区十强乡镇中的排名位次,使中坪铅锌矿争创全区“十强企业”,秦岭铺等十个村争创全区“百强村”,一百名能人争创致富能手。通过树立典型,弘扬先进,推动了全镇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牢记第一责任,开展综合治理

(一)、明确目标,夯实责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镇党委年初与各村、各单位签定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44份,安全生产责任书44份,防汛目标责任书20份,防火目标责任书21份,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各村组建了以村组干部、基干民兵为骨干的治安巡逻队19个286人,镇上组建了12人的社会治安巡逻队,开展夜间巡逻,处置突发事故。镇上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为综合治理平安创建预算经费1.1万元,其中近9000元专门用于解决治安中心户长的报酬。

(二)、坚持严打方针,稳定社会秩序

今年以来,我镇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元—六月份全镇共破获刑事案件3起,与去年基本持平;发生治安案件18起,较去年同期下降31%;刑事拘留1人,处理各类违法人员18人。全镇以312国道绿色大通道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平安大道为目标,对治安秩序较为混乱的小商塬服务区和飞龙小区进行了集中整治,辖区重点部位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三)、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调处,防止激化”的原则,注重发挥基层两会一户的调解职能,基本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矛盾不上交,涌现出赵春生、赵兴宇、杨长青等一批民事纠纷调解能手。上半年镇一级调处农村矛盾纠纷11起,排查率100%,调处率100%,无一例民转刑案件发生。

学习贯彻《条例》,高度重视来信来访,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实行周一领导接待日制度,上半年共接待案件3起,全部予以办理,全镇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去年9月11日312国道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死伤者家属多次筹备集体上访,镇政府得知后主动参与化解矛盾,协助搞好善后处理工作,努力平息事态。日前给伤者家属赔偿的8.8万元资金已经兑付到位,避免了一起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制观念

加大宣传力度,投资2600多元制作平安创建大型宣传标语8幅,横幅2条,印刷创建“平安黑龙口”活动宣传提纲5500份,发放群众户,使平安创建家喻户晓,人人参与。今年以来,我们在机关单位开展学法、用法、普法活动,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在农村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村为单位学习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小学校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坚持经常性的法制教育。

(五)、扎实开展安全大排查,确保辖区大局稳定

我镇以贯彻落实全市安全生产会议精神为动力,组织力量,集中时间,对辖区内非煤矿山、易燃易爆物品、农鼠药、违法违章载人的农用车、老化农电线路、食品药品、火灾隐患、危烂民房、校舍、险工险段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涉及全镇19个村、24所学校、2个厂矿企业、7处非煤矿山、3个换气点、1个加油站、5处滑坡体、73户工商个体户。通过排查,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48份,关闭厂矿企业6家,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相关责任人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一些不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除。

镇上从年初开始,就印发了5000余份防火宣传资料,张贴到家家户户,逐户逐人落实五种人监护责任,学校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签定防火责任书2000多份,从而保证了我镇上半年未发生一起重大火灾。在农用车管理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树立“宁走十里路,不坐一回车”思想,同农用车主签定安全责任合同148份,不漏一村一人。在日常工作中,严厉查处农用车违章载人行为,基本上杜绝了这一现象。在汛期安全方面,我们制定完善黑龙口集镇度汛预案,备足防汛物资,保证发生险情时运得去、用得上。严格汛期24小时带班制度,进一步落实防汛包抓干部和包抓领导,成立抢险队伍二十个,落实五处滑坡体监测人员十人,定期监测上报险情。我镇6月份开通了镇村两级55部电话的防汛提示彩铃,呼吁广大群众重视汛期安全。安排了16户危房户的专项扶持资金,确保他们安全度汛。

四、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在全镇实施的项目主要有:慈善协会援助的石灰岔“慈安桥”,小商塬通组路工赈项目,中坪、梁坪、后街、小商塬、东峡等五个村的通村道路项目。目前,这些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项目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和落实之中。

我镇全力以赴配合区交通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后街市场、政府门前路、中坪通村路的硬化项目,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把这项工作亲自拿在手中,反复研究论证,完善施工方案,先后十多次召开群众会、党员会、村组干部会和领导班子会,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动沿线群众。全镇抽调干部二十多名,协助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经过努力,目前作为绿色通道建设内容的后街飞龙小区市场硬化项目群众筹款部分已收缴13万余元,路基和水泥稳定层全部处理完毕,路面混凝土浇灌已经开工,政府门前路和中坪通村路工程也正在紧张地施工。

(二)关爱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

通过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全镇共有306户785人列入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半年发放低保金4.478万元;20户28人列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半年发放低保金0.84万元,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积极实施了贫困户危房帮建,今年全镇对27户贫困危房户实施了帮建,现已全部完成,政府共补助危房帮建款0.73万元。对特困户和一些因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而造成家庭生活贫困的对象,通过实施大病救助、慈善基金、复明工程等尽力给予了帮助照顾,全镇共发放临时救济8.378万元,发放救济棉被、衣物1000件(套),受益贫困户250户410人。

(三)、以创优为目标,推进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

我镇以宣传教育为中心,健全基层服务网络,提高计生服务水平,积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半年来全镇共出生95人,其中男孩56人,女孩39人,计生率达到95.8%,免费落实各类手术90例,开展环孕情监测2044人次,按政策按程序确认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4名。坚持对流动人口“五个一”管理体制,办理婚育证明230份,签订合同230份,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全镇以外出流动人口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先后多次去西安寻找计生工作对象,调查取证落实手术。

半年以来,我镇基本完成了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各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党建工作中,部分村党建活动室不规范,个别村党员特别是支部书记年龄偏大,党建活动流于形式。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小城镇建设滞后,龙头企业少,基地规模小,群众收入水平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干部作风上,极少数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工作作风不实,创造性、主动性不强,发展经济办法不多。

下半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力推进突破发展,继续抓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搞好党建工作,为突破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继续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商山深处党旗红”党建主题活动,全面完成年初制订的各项党建目标,建好前街、泉源、青兴、牛山四个村党员规范化活动室;培养吸收青年农民入党,解决铁炉子、胡村、罗湾、东峡等村党员人数少,党员年龄普遍大的问题;对现任支部书记年龄接近60岁的小商塬、秦峰、刘村、青兴等支部加强后备支部书记的培养;继续探索“双联双增”活动新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典型,总结经验。

二是创新发展观念,突出发展重点,千方百计确保年度各项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要树立突破发展新理念,以“双十百千”创建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继续实施“科技先导、结构调整、开放带动、生态兴镇”战略,大力发展以铅锌为主的矿产业,以路域和集镇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以秋紫豆、豆制品开发为主的无公害产业,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使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绿色大通道建设、通村路项目、慈善协会援助项目、胡韩路扫尾工程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内容,不断改善交通条件。

三是摘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确保一方稳定。要紧紧围绕创建“平安黑龙口”、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加强基层综治网络建设,不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民事纠纷排查调处,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切实解决突出问题,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