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分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的单位在财务分析中,重核算,轻分析;或者以财务报表代替财务分析;或者仅对已有结果进行总结,而缺乏对其成因的分析;有的财务分析缺少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或者不能提出有效的改进及干预措施;有的财务分析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服务的医院,而不大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对医院运营的可能影响;还有的财务分析选用指标不规范,缺少针对性,很难作为医院领导决策时可靠、可信、或可用的参考依据。
2.基层医院财务分析中常见问题的改进对策
2.1通过聘用高水平专业人才、业务培训和自学等各种方式
提高基层医院管理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其对财务分析作用的认识,并增强其财务分析水平,及解读和使用财务分析报告的能力。
2.2财务分析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
分析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既要重视事中、事后分析也要重视事前预测分析,同时应注意分析的针对性及可用性。如果分析结果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及可行性,将使分析工作失去意义。
2.3医院财务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以保证原始数据和材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要选用合理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和判断。要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会计、统计、市场等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对财务运行结果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全面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
2.4财务分析不仅应该正确评价过去
全面反映现状,更应该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因此,其既要报告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要找出这些结果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能的改进和干预方法。
2.5基层医院日常财务分析的重点和常用
1.1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是指医院财务部门根据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其它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医院过去和现阶段的经营情况以及变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变动原因,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状况,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作提供科学依据。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根据医院的各项数据账簿记录核实的资料,编制的在某段时期内医院的经营状况、资金收支等情况的文件,可以综合反映出医院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医疗收费、药品的销售以及资金流量等各种数据信息。根据财务分析与报告,医院财务部门将大量的医疗、药品等收支数据,报告给医院的管理部门,从而对医院现有的财务分析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确保医院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2分析检索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性
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不是简单的对数据处理及获取背后的医院财务状况,而且要分析各种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理性。而且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需要切实符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前景。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分析人员具有甄别数据真假的基础判断,不仅要通过分析医院的收支结余问题,更要对医院的长远规划进行综合判断。医院存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核算时,有时会出现错算、漏算数据现象,导致财务报告数据不准确,这时候财务分析系就会起到有效的作用,财务数据与医院的情况差距巨大时财务分析系统会自动检索发现问题,使错误数据及时更正解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让报告者给出数据的来源。在数据判断后,如果真实则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为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2.当前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许多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体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财务会计信息逐渐暴漏出许多漏洞与问题,使其逐渐失去原本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报告体系不完整
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财务数据分析报表,主要是由医院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明细、收入支出总表等报表构成。目前,许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现代医院财务会计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医院经营业绩的反映与分析不够准确,随着财务分析职业的出现,传统的通用格式的财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的需求使用者的要求。
2.2财务分析方法单一,存在缺陷
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医院也是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这种相对单一财务分析方法,相对于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某一项指标的情况,各种因素的变动对该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是很难确定的;这两种财务分析方法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医院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会降低医院财务的分析报告制度,不能够满足医院决策者的需求。比率分析法是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从而计算出企业各项指标的相对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属于历史数据,有时效性缺陷,而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财务比率具有片面性;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会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地域以及经营周期,使同业对比很困难,也会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导致统一数据的差异。
2.3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医院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然而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对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却不能达到及时性,大多数医院为了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经营情况,大多数是采取定期分析报告的制度,这种定期的分析与报告披露的时间、周期过长,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不能向医院管理者及时提供医院实际的经营情况,过期的财务报告也不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4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部门大都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这就要求财务及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否则就会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熟练,使数据报表核算错误,导致医院财务数据失真。
3.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思考
3.1完善财会报表报告指标体系
医院的资金流量指标也是财务报表报告的一部分,医院资金流量报表是对医院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的有效补充。例如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医院存货、设备支付资金的滞后性,有的已经计入成本,但是现金仍没有流出,这种想象都会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通过资金流量报表分析就可以发现医院的经营情况和资金净流量的差异,及时找出资金收支方面的漏洞。
3.2完善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由医院经营状况、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以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方面共同组成。为了保证医院财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不断完善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财务分析指标应该引入医院对医疗事故赔偿率的计算,这是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指标;引入医院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指标的计算,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有效控制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同时,医院也应该增加偿债能力的分析;增加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分析的数据指标;最后还要从加强医院服务的角度出发,增加医院的社会满意度指标的分析,将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医疗负担水平等指标分析纳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3.3缩短财务分析报告间隔,提高其时效性
目前,现行的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系统在时效上不能有效满足管理者的全面需求。所以,首先医院必须建立完善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财务定期报告仍然要存在,作为医院经营成果定期分析统计的依据。但是还要制定实时财务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减少财务数据统计、核算、分析的周期,使财务分析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入医院信息系统,方便医院管理者快捷、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
3.4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
(一)公立疗养院实施财务分析的意义
公立疗养院实施财务分析,具有四方面的意义。即:第一,有助于提高公立疗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第二,有助于完善公立疗养院的预算管理;第三,有助于提高公立疗养院的资金利用水平;第四,有助于公立疗养院制定科学决策。
(二)当期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的误区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公立疗养院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都是将其基于财务报表,因此也可称为是财务报表分析。利用当期和以往时期的财务报表,进行数据比对、计算、评价,根据结果指导院方的内部管理活动和未来发展。虽然这种分析手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现实性。但是仅出发于财务视角,并不全面。而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代替财务分析的做法目前很常见,这是一种误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基于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公立疗养院还应根据宏观经济市场环境等一系列非财务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而且,不能过分重视对既定结果的分析,除了用于评价过去的事项之外,更主要的其实是立足整体,对公立疗养院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处于改革改制的进程中,公立疗养院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任何变化都可能给疗养院本身带来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公立疗养院更应该充分利用财务分析这一工具,把握好全局。
二、目前我国公立疗养院可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一)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下,需将某一项财务指标视作一个整体,用某一财务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财务指标。所计算出的财务比率是结构比率。公立疗养院可以借助结构分析法对各个财务因素的结构和比重进行了解,及时找出影响各个因素的原因和因素变化规律,并做出合理性评价。
(二)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将一组数据或者一组以上的数据进行两两对比、考察与分析,进而判断自身的运营状况和财务风险情况。公立疗养院在利用对比分析法时,可以将自身的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计划数据、行业数据等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也可用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对比和分析。
(三)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以财务报表为参照基础,对两期或多期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定基对比”或“环比对比”和分析,以获取疗养院会计期内相关财务数据的增减变动情况和增减变动方向,进而揭示其运营情况和现金流。是一种衡量疗养院变化“趋势”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四)因素分析法
首先,某一个财务指标的变动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非单纯一个因素。因素分析法便是将一个财务指标分解为多个具体的因素,并按照一定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以替代的方式逐渐分析具体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在此过程中,只有被替代的因素为可变因素,其他因素都为确定因素。利用因素分析法,疗养院可以获知一个具体的财务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每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
三、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的“要点”
(一)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要点”之——资产负债情况
公立疗养院对资产负债情况进行财务分析,能够有效检查负债结构是否合理;各类资产是否依据规定被有效管理;资产是否能在短期内变现;偿债能力是否良好等。继而判断疗养院的内控机制是否健全。据调查分析,公立疗养院这类具有公益性的特殊的医疗单位,流动比率应低于1.5;资产负债率最好维持在20%左右;速动比率控制在80%范围内最好。
(二)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要点”之——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指公立疗养院运用各类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也可称为“经营运行”能力。该项能力主要通过对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病床周转率、营业周期等指标的分析来获知。在诸项比率中,资产周转率是指疗养院在当前会计期内的资产周转次数。比率越高,则疗养院的营运能力越强;应收账款周转率所代表的则是应收账款流动速度,疗养院应尽量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资金的利用水平也越高;存货周转率代表存货的周转速度。其性质与资产周转率相同。
(三)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要点”之——业务收支
首先,作为公立疗养院,其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检查收入、手术收入、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等;业务支出则主要包含药品支出、医疗支出、薪酬支出等。了解业务收支情况,也是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的一个目的与要点。在进行业务收支的财务分析中,公立疗养院需重点把握三点:首先,从整体角度把握公立疗养院的本期与往期的业务收入情况,综合分析收入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其次,由于业务收入由手术收入、治疗收入、药品收入等多种收入构成,因此还需在了解收入变化的基础上对各类收入的占比情况等进行考察,以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再者,对各个科室的业务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并了解各科室支出的占比,据以制定下一会计期的考核指标。
(四)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要点”之——经济效益
公立医院虽具有公益性质,但也不能忽视对经济效益的分析。经济效益是其生存与发展的保障。能够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有总资产结余率、净资产收益率、百元收入支出率、业务收支结余率、人员经费支出比率等。其中,总资产结余比率越高,表示公立疗养院的获利能力越好,是一种综合反映经营效率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在众指标中,综合性最强。用以反映疗养院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业务收支结余率越高,表示公立疗养院在会计期内的收入变现能力较强,是经济效益分析指标中最“直接”的指标;百元收入支出率能够反映公立疗养院每百元业务收入所产生的支出,有助于疗养院合理控制成本。
(五)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要点”之——发展能力
1.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在环境保护日益被重视的今天,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其生产销售等对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企业必须要用环境会计核算方法来对投资项目进行核算,使得环境会计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2.提高产品质量
环保、环境友好、环境爱护是环境会计的理念。在环境会计的要求之下,企业要主动利用环境会计的准则去分析该企业的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使得企业管理层、员工以及公众能够简单清晰地看到该企业的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环境会计能够促使企业朝着环保的方向发展,深入计算废弃物成本,达到提高环保效率的目的。3.有助于预测环境成本和效益
环境会计以设备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为基准,帮助企业从整个生命周期来预测其环保活动的财务利益,预测及计算其环境管理活动产生的最终效益。通过生命周期法则,企业能够更加精确计算环境管理活动所花费的成本以及所产生的效益。
二、环境会计在环保项目中的应用
1.生命周期成本之计算方法
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也就是以产品或者设备的生命周期为单位,计算这整个生命周期的相关成本。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有生产、销售到最后设备生命周期结束的各种上浮和下浮的成本。环境成本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常规成本,也即与自然环境无关的成本,只要是一个企业就会有这样的成本。它包括有人工、资本、设备、能源等消耗性成本。还包括有保险、特别税、排水(气)控制、废物处置等必须要负担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要运转这些成本就是必须负担的。二是负债性成本。负债性成本包括有企业的法律咨询费用、罚款、人身伤害费用、公众形象伤害、财产损失等成本。三是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由于环境不友好的行为而导致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而造成的成本。包括有各类自然灾害,还包括对当地居民的一些不良影响,而负债性成本与环境成本间的区别并不那么明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2.环境会计应用实例分析
汉江江边有一造纸厂,由于造纸厂对环境污染严重,该厂每年需向当地相关部门缴纳大量的排污费用,废物超标还要加倍收费。该厂拟投资一项污水处理项目,预计花费38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该厂对外排放的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若对该企业进行普通的会计成本核算,则计算方法如下:投资污水处理项目的主要支出:前期项目人工费(10万)、后期使用时工人工资(10万)、设备折旧费(假设设备使用年限为两年,每年折旧190万元)、药剂费(10万)、维修费(10万)、电费等(5万)。项目主要收入:减少排污量而节约的排污费(150万)、节约的水资源费(污水处理项目实施后,处理后的废水可循环使用,节约使用新水的水资源费40万)、可供利用物资的回收等(30万)。
经计算,该项目投资后,造纸厂支出为235万/年,收入为220万/年,该厂收入—支出=220-235=-15(万元/年)造纸厂的污水处理项目是一项环保项目,环保项目中引入环境会计会对该项目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价,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该项目在环境方面的多重效用。在环境会计中,这种收益可能是巨大的。以该造纸厂的污水处理项目为例,运用环境会计的分析如下:(1)该环保项目成本核算①污水处理项目生命周期成本分类之所以称为生命周期成本分类,是因为每个项目都有其周期,环境会计要计算在该生命周期之内,整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成本收益问题,其中涉及到环境方面的成本收益是重点。该项目中,假设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命周期是两年,环境会计要将两年的成本收益进行综合核算来确定该项目是否应该实施。②项目实施前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一是常规成本与负债成本。项目实施后,可为造纸厂每年节约水资源300000立方米,以每立方米水资源0.2元计算,项目实施前每年将多花费60万元用于取水。另造纸厂还需要缴纳每平方米0.1元的取水资源费,也即每年30万元。项目实施前,造纸厂每年需缴纳每平方米废水0.2元的排污费,也即60万元。二是环境成本。项目实施前,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汉江,对附近农田有相当大的影响,会造成水稻减产,品质变差,带来一定的环境成本。其环境成本计算公式如下:C=(P*W-p*w),其中P、W分别表示未受污染是水稻市场价格和产量;p、w分别表示受到污染后水稻的市场价格和产量(假设收到污染的水稻面积为2万亩)。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产量约为每亩600—900千克,价格约为每千克1.2元。但是受到造纸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之后,水稻价格会每千克会降低约0.1元,产量会降低约5%。经计算,水污染的环境成本约为每年205万元。③项目实施后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污水处理项目的成本一是购买污水处理设备需花费成本380万元;二是设备运行每年需花费成本120万元。其中,在该环保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回收产品能够产生收益,这是需要在成本项中减去的项。(2)成本比较分析根据本次试验的计算,可发现污水处理项目实施后的生命周期成本为589.2万元,低于项目实施前的659.9万元。可见该项目是可以并且应该实施的。
三、结语
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仅受到行业环境中消费者、供应商和竞争者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本公司所制定的战略的影响。战略是与企业的使命相联系的目标,是企业做出的关系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大经营决策,是企业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目标在于使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分析应当在对企业战略的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分析包括对企业资源、能力、内部条件和社会责任等的分析。通过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企业才可以制定出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能够保持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战略。这对于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企业的战略规定了组织的行动方向,使组织上下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减少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组织目标而使企业的决策出现偏差,增强企业的风险。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合理高效地运用资本以获取超出资本成本的收益的能力,而战略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充分发掘企业的这种能力,以确定企业驱动利润的主要因素以及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从而评估公司的盈利发展能力。
二、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认定。财务分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因此在财务分析前进行会计分析是确保财务分析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关键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数据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和经营决策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可靠性要求企业记录的会计信息应当与实际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是一致的。通过对这两者的具体分析,初步识别企业的会计信息对其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准确度和企业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适用性,发现偏差并指导企业做出相应改正。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运用财务报表的数据计算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现有盈利能力的分析,也就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看企业是否每年会有正的净利润,产生的利润与收入、费用、资产以及权益的比值是否能使企业在同行业中保持优势,进一步发现该企业是否能够根据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变化不断创造盈利机会的能力,是否持续盈利能力。在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中,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且其中的每一大类指标又是由若干明细指标组成,这些明细指标可以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予以反映。如今,随着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越来余越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关注,相关利益者不仅关注企业的利润指标,更关注企业保持现有能力并持续发展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企业只要经营,必伴随着相关的风险,而风险水平分析就是分析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程度。风险相对于企业而言实质上就是企业预期收益无法实现的可能性。风险的发生通常是由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的,其中既有企业外部方面的因素,通常为国家整体的经济、政策、文化和社会环境,以及相关的行业环境,如国家在金融、税收方面的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程度以及市场壁垒等因素,又有企业内部方面的,如管理水平效率低、决策失误等因素。收益一样的两家企业,风险小的价值大,风险大的价值小。
四、前景分析
关键词:内部价值链;价值链管理;财务分析
一、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逐渐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企业竞争战略和营销观念的变化必将引起企业管理理论的变化,而财务管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现行的财务分析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单一地表现为货币和数量,而且将一些作业和流程人为的割裂开来,这样有可能使各部门片面强调单部门业绩,或简单地改良现行的经营过程,不利于整个企业综合协调地改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此,财务分析有必要为适应新的变化而做出努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价值链理论对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而且将之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二、基于价值链财务分析模式的构建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波特认为价值可看成是资金的生成和增值,而价值链就是价值增值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实质上也就是对企业的价值运动进行分析。而价值链与作业链紧密联系。一个企业的活动可以依据价值链分解为价值运动的许多环节,并形成为三条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这三条价值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现行的财务分析中注入价值链分析的思想,使传统的财务分析置于企业价值链的环境之下,使两种分析融合、交流、相互补充是完全有可能和十分必要的。
(一)运用纵向价值链,考察财务指标反映的企业定位问题
纵向价值链主要反映企业从资源取得到产品销售的价值运动。供应商或销售渠道的各种活动的进行与企业价值链接触能够十分显著地影响企业的成本或效益。要考虑企业在纵向价值链中占有哪些环节,是进入还是退出某个环节,是向上游或下游企业扩展还是收缩等。结合这一思想,通过运用财务分析中的某些指标,以其作为分析的尺度来考察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交往所采用的经营方式、策略是否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是否影响生产作业链(工序)。设想通过影响供应商的价值链结构,或者通过改善与供应商价值链的关系,使得企业及供应商双方受益。
(二)运用横向价值链,分析财务指标反映的企业竞争实力
横向价值链,主要反映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状况,是企业确定主要竞争对手底数的基本工具,其意义在于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竞争策略。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中,运用这一思想,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了解情况、知己知彼,使本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比如,可以采用影子价格等宏观财务评价指标及成本分解的办法进行价格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外部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稀缺或富余情况;运用税费来计量企业为社会提供的贡献以及企业耗费的社会劳务,用补贴、贴息来计量社会向企业提供的支助与扶持。
(三)运用内部价值链,把握财务指标反映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
内部价值链分析指的是企业的内部价值运动。内部价值链分析始于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而终于产品的销售。其目的是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企业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及与竞争对手的成本差异,区分增值与非增值的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效率的途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决策、预算、分析和控制所有方面,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企业的职能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是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交叉点。它强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组织,完成成本最低、差异最佳,从而价值增值最大的目标。
三、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的优势
(一)进一步拓展财务分析的范围
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将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归纳、判断,使财务分析的视角不仅注视企业内部的战术性问题,且致力于企业外部问题的战略性研究。价值链中横向、纵向、内部分析的共同作用,使得财务分析成为多维的、纵横交错的立体分析结构体系,即具有鲜明的、整体的内部分析特征,同时具有开放的、动态的外部分析特征。使分析的结果与外界客观情况更趋一致,充分体现预测对决策把握未来、明确方向所具有的望远镜作用,在此基础上企业不但可以对结果进行控制,也可以结合过程进行控制。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或消除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竞争的无序,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明确从资源到产品的价值链运动中,企业如何与之匹配、协调、运转,从而找准生存的立足点,创新的突破口,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使财务分析方法渐趋完善
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一方面使价值链分析借助于财务指标有了具体的量化依据,分析内容得以充实。例如在内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用不同的财务数据、指标来反映价值的增减变动,从而使价值链分析有了新的数量指标的支撑,易于操作,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价值链分析强烈的逻辑性、条理性无疑又使财务分析的思路更严谨,对财务指标及基础数据的关系和影响把握更准确,推动财务分析向深层次发展。因此,两种分析方法的相互补充及融合应用,使财务分析方法更为完善,推动了它的发展,对实现财务分析的目标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三)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随着社会经价生活的向前发展,各种经济关系更为复杂,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由于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伴随着多种形态的资源运动,企业不但要对价值进行管理,而且要对使用价值、劳动因素、信息等进行管理,不但要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而且要处理各种非经济利益关系。而整合、融洽这些关系取决于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包括对企业内部状况,外部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的能力。价值链分析的思想为企业的财务分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通道。如财务指标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时,价值链分析可以通过对每一阶段的价值链作业活动作出分析,找出症结环节。如果是纵向价值链出现问题,企业将决策进入还是退出某环节。如果是内部价值链出现问题,企业可采取降低成本或采用差异化策略,优化“内部价值链”,尽可能提高“顾客价值”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价值链分析把企业的价值运动和最终收益紧密结合,视顾客价值为企业价值运动的核心。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方法,使企业管理包括财务管理有了坚实的依托,从而突破传统管理的思维束缚,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大为提升。
四、优化价值链管理以提高财务分析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价值链分析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运用
企业在追求可持续的长期竞争优势时,要将价值链分析同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相结合去支持企业的战略实施。一方面,企业应通过价值链分析,将企业整体价值活动及单个价值链环节的成本,与竞争对手相比,来确定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成本优势环节,并通过对每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来确定其成本优势的战略价值,即成本优势的战略持久性。另一方面,企业要实现差异化战略,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对此,价值链是一种有用的思考方法,它考虑怎样通过价值创造形成差异化的不同基础,以及不同基础相互提高、相互支持的程度,并最终通过价值链的多种联系实现差异化。
(二)拓宽价值链的管理范围
企业的价值链分析,不仅要分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更应向企业外部价值链扩展,将企业的价值链管理范围扩展到其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顾客之间,以及行业的整条价值链,加强价值链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对供应商价值链的分析,帮助企业确定以下战略行动:通过谈判,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有利的价格;同供应商进行紧密的合作,帮助其降低成本;尝试使用成本更低的替代品。另一方面,通过对购买商价值链的分析,帮助企业确定以下战略行动:促使购买商减少利润;转向更具经济性的分销战略;尝试砍掉价值链中前面某些阶段的成本;通过管理企业价值链与购买商价值链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增值作业,以寻找降低成本的双赢机会,优化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三)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形成协同效应
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企业内部实现整体性协调后,由企业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的功能来耦合而成的企业整体性价值链功能,它远远超出企业各价值链的功能之和,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1>2”,即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的价值之和。正是这种隐性、不易被识别的价值增值,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因此,我国企业应该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链,使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及人力资源管理协调统一,以及各分支机构在资源上共享、资金上互补、人员合理流动等,从而充分发挥企业整体价值链对财务分析的协同效应,完善基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财务分析体系。
(四)力求量化成本动因,优化价值链财务分析环境
在成本分析过程中,企业的规模、产品的复杂性、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无形动因是很难量化的,为此企业常常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但其实对更高层次的成本动因与成本之间关系的数量化并不要求非常精确,为了能判断各种成本动因的相对重要性,一定程度的量化还是很有必要的。为此,企业可以力求量化成本动因,并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为价值链管理提供保障,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得出更高层次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以便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陈秋萍.浅析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2]迟晓英,宣国良.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01)
[3]郜丽梅.论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大众科技,2006(05)
财务分析就是指企业以财务会计核算结果以及报表等相关资料作为基础数据,通过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筹资、投资、经营活动进行的分析,重点明确企业的盈利、偿债以及营运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评价分析企业、预测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做出管理决策的依据。
1.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系统全面的财务分析,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可以准确的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财务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与决策进行调整优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为企业投资者提供参考
企业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规模扩大与战略经营发展的预测,主要是透过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判断。通过财务分析,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清楚的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盈利能力,并分析投资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而作出投资决策。
3.为债权人提供相关信息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出具相关的分析报告说明,可以让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进行整体的判断与把握,并对债务资金数额、偿还期限进行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的筹资活动开展。
4.为其他相关群体提供财务数据
企业的主管部门、供应商、客户出于管理或者是自身利益的需求,同样需要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则是这些群体获取企业财务状况数据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当前企业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指标的运用不合理
当前一些企业在财务分析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合理,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作为重点对财务状况以及成果进行评价,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分析信息,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利润虚增、虚减以及操纵经营业绩等违规行为,也难以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2.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服务能力不足
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财务分析作为基础与导向,对企业的权衡收益风险、实施战略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未能有效的利用财务分析成果,这一方面与企业管理部门对于财务分析管理应用重视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财务分析报告中主要侧重于对过去经营状况的反映,对于财务预算、决策分析以及财务资源配置的重视不足,导致财务分析报告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规划与控制的信息支持不足。
3.财务分析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虽然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的管理,但是财务分析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却相对较低,数据库的整合不全面、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不足,造成了财务分析信息化的实施困难。将财务分析流程整体信息化,提高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改革完善的重要方面。
三、企业财务分析应用完善策略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选取,应该重点在选择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管理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财务分析指标。对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应该主要采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率作为评价指标。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则应该采用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进行分析。对于盈利能力分析,则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资产收益率等进行分析。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则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
2.提高财务报表分析水平,强化对于财务分析报表的应用
首先应该解决财务报表中数据高度综合性与信息明晰性不强的问题,除了选取常规的财务分析指标外,还应该将财务报表附注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在附注中采取增设非财务指标,解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信息反映不全面的问题。在财务分析中,还应通过提供企业的公允价值、披露企业未来信息以及增加人力资源报告评价等作为附注,并增加对于企业的行业因素、资产并购、债务担保等重大事项的分析结果,依据对财务数据与附注的统筹分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以及财务分析数据使用者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分析数据,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
3.提高信息化技术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财务分析应引入信息化技术,结合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业务模块数据库,重点完善财务信息数据归集、数据查询、数据库挖掘、数据模型建立等几方面的应用,通过采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在企业的盈利分析、投资、融资、管理决策以及客户分析等方面,形成准确全面的财务分析报告,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4.强化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对于风险的分析防范能力
财务风险问题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财务分析体系中运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重点是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等内容。此外,还应该对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的重大事项进行预警分析,依靠关键的预警指标、严格的管控标准,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预警能力。
四、结语
企业在ERP系统数据库中已将庞杂的财务信息数据储存其中,系统的自动分析并生成即时财务报表,可供财务管理人员随时了解企业的销售情况。通过分析系统生成的各类财务报表,就可获得一定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从而为企业获知市场形势变化提供数据支持。在ERP环境下,财务分析的具体运用如下。
1.采购分析。采购分析是企业制定采购计划、采购策略、采购方案的依据。传统的采购分析是以库存周转率为参考指标,而该指标数据由财务分析工作人员提供,误差较大;ERP环境下,采购分析更加科学合理,采购计划的参考指标为采购量与采购需求满足的期限。ERP系统会对以往订单到货周期和历史供货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订货日期和采购数量。ERP系统的采购分析更为严谨、可靠,它综合考虑了财务、生产、物料存储数据、供应商的应变能力、资信程度等因素,采购分析、决策的准确度提高,同时提升了采购计划的质量。
2.销售分析。对于电器销售企业来说,提高产品销售量和企业效率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完善的销售分析可有效提高产品的销量,为此,必须做好销售分析。进行销售分析时,需要财务分析人员分析各种变量间的内在规律,并以此结果作为量价利变动、量费利变动分析的依据,以便经营者在科学的调整营销计划,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可促使企业努力;在ERP系统环境下,企业首先,可完成保本预测,系统对业务量进行有效的预测;其次,销售分析与决策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可同时完成生产决策、投资不确定性分析等;再次,销售分析与成本控制等融为一体,相互影响下,提升了成本控制的效率。
3.库存分析。在ERP系统中,库存分析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可以作为参考指标,辅助管理层制定重要的经济决策。对存货管理方式进行分析,确认其合理后,才能进行库存分析。库存分析的常规指标为产品的销售量、存货周转率等。首先,要确定产品销售的热度;然后,以热销品的各种数据为依据,划分存储区域,并设计采购计划;最后,将库存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绩效考评的依据。
4.成本分析。成本分析的重点在于对成本的事前控制。企业对产品科学定价的依据为盈亏平衡的分析结果。控制产品销售成本费用是电器销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重点。企业管理者对如何改进各项成本非常重视,为此,成本分析中,需比较销售成本费用,并结合财务报表周期分析成本费用中各项所占比重和构成。获知费用较高的项目后,相应加强成本控制,或设计降本增效的策略。成本分析的过程,也监测和影响了企业的运营过程。5.现金流分析。ERP系统具有现金流分析的功能,使企业管理层监管部门的现金收支更加直观。管理者可实时掌握各种款项的收支情况,信息的动态变化也使现金流量的控制更加有效。此外,现金流分析,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
二、ERP环境下优化电器销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建议
在ERP环境下,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构建了分享和交流信息的平台,借助于系统的信息数据处理功能,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利用和共享,使整个销售企业所有经营活动有序的进行。虽然,当前ERP环境下,财务分析表现出了较明显的效率提升,但是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财务分析工作。
1.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提升财务分析的效率。ERP系统在电器销售企业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但是,系统很多功能尚未充分使用。就供应链管理而言,企业可通过ERP系统与他方进行资源共享,客户、分销商、销售渠道等各方的信息都可以实时分享,从而动态的掌控市场供需变化。电器销售企业要紧密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结合在一起,依靠自身的优势,及时发现市场环境中的商机,并迅速做出财务分析。通过发挥ERP系统对供应链信息的处理,可有效提升财务分析的速度,便于企业快速做出反应,形成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把握市场商机。
2.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传统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已经不符合ERP系统的实际需要,急需建立新的财务分析指标评价体系。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结合ERP系统,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并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为财务分析评价提供安全保障。为保证财务分析评价体系有序运行,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加强各部门间联系,简化财务分析流程,促进信息在系统内进行横向流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财务分析评价指标的制定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符,并与预算管理相协调,从而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为制定企业发展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3.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不断改进衡量指标。电器销售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充分利用财务分析来完善企业经营。财务分析的关键是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经营实力、控制风险三方面的内容,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也要不断变化,应引入更多能够切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满足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需求。
4.做好基础管理,提高ERP系统的实际应用效率。当前,还需进一步完善ERP系统的功能,基础管理可有效弥补当前系统的不足,为此应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为充分开发ERP系统的功能,企业要深入应用该系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系统进行改进,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
三、结语
(一)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意识滞后、手段单一随着以往经营的成功,其内部管理、运营往往在较长时期内遵循该成功模式,即将管理模式、决策方式等固化为企业流程,企业管理者只需“萧规曹随”对企业进行管理,这种做法在商业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无疑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固化、狭隘的管理意识极大束缚了管理者,企业管理进行变革的要求被忽略,导致企业的决策者要么无法正确认识财务分析的功能,要么分析目标缺乏明确性。只重视生产、销售业绩,忽视财务管理工作使得企业在环境应变方面较弱。再者,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财务分析的手段存在着局限性,这体现在其仅仅依赖相应的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做出决策,但并未意识到会计资料可能存在被包装、人为修正、违法提供虚假信息等,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分析结果使得客观与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出入,使得财务分析失去其应有的意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作为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缺乏时效性,数据可比性不强使得财务分析结果的应用性较弱。
(二)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指标局限性就目前企业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现状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被割裂、反映现金流量和非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缺乏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保证现金的足够供应是必须的,现金流中断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中断甚至有破产的风险,但以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的财务分析指标,尽管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营运、盈利、偿债等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却缺乏对企业现金获取能力的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财务分析指标弊端尤其明显,表现为严重缺乏反映现金流量的指标,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还导致企业的收益质量与数量的脱节;缺乏对非财务分析因素的反映,如企业文化、研发、人力资源等,这些非财务因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紧密,这些指标的缺乏使得企业无法提高对未来发展的预测能力。
(三)企业财务分析在会计计量方面的局限性在会计计量工作中,计量、记录、报告是其根本属性。我国企业在开展计量工作时,将历史成本法作为现行的会计基本计量方法,在大多数时候采用历史成本法而非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历史成本法用于初始计量,极个别情况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公允价值计量则同时用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但是由于货币计量单位的价值与时间紧密联系,其购买力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导致历史成本法无法全面对企业的资产、负债与权益的现值加以反映,与此相悖的是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决策时是以企业相关资产的现值为出发点的,资金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资产无形贬值等因素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使得会计信息出现虚假、误差。
二、改进企业财务分析局限性的对策
(一)提高和丰富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手段对遵循传统成功模式的企业来说,其固化的思想需要引入新的思想进行打破、革新,必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企业如果无法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将无情地被淘汰,因此为适应环境、加强变革,企业领导者、管理层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对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即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企业放开手脚束缚,全方位地接受财务分析观念,并且提高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从细处入手,做到细致入微,并将财务分析工作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对财务分析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在提高财务分析工作地位的同时,要保证其独立性,确保财务分析工作不受外力因素的干扰。再者,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能力素质和职业操守,保证财务分析结果的科学性,避免人为地操作财务分析结果;最后,在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资源分配时,要做到专岗专人负责,同时制定明确、科学的财务规章制度。
(二)完善财务分析中的指标体系对企业来说,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剖析的重要路径,而在财务分析中,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企业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健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它不仅包括那些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对企业经营状况、盈利能力进行反映的分析指标,还包括一些未能在财务报表上得以反映的非财务分析因素,诸如企业文化、市场份额、研发、人力资源等方面。随着企业经营受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传统财务分析指标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提高财务分析能力的需求,其仅能反映过去的经营状况,而对企业经营至关重要的未来发展动向的预测则是在很大程度上由非财务分析指标来决定。因此,建立完善、科学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尤为必要,通过报表基础数据分析、报表比率分析、重要项目明细分析三层次指标体系的构建,逐步对企业经营进行深入分析。再者在工作中要加强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指标,例如横向指标与纵向指标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局与局部分析相结合、动态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等,互相取长补短,以求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最后,在做结论时不能仅凭某一项或某几项指标的组合,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其盈利能力、运作能力以及承载能力的指标综合起来加以权衡,并结合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经营目标以及动态的外界环境进行科学分析。